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五
卷六十五 第 1a 页 WYG0581-00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六十五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淮水
世祖章皇帝顺治六年夏五月息县淮水溢坏民舍田
 禾平地水深数尺牛畜俱淹死(河南通志深是年泗/州城中水 丈馀见)
 (州/志)
世祖章皇帝顺治九年户部左侍郎王永吉详陈导淮
卷六十五 第 1b 页 WYG0581-0075b.png
 入海情形并议夫料钱粮诸务疏曰治河必先治淮
 而导淮必先开海口按黄水自邳宿而下至清河口
 淮泗之水聚于洪泽湖亦出清河口淮黄交会东入
 于海然黄强淮弱势不相敌淮泗逼而南趋直走四
 百馀里出瓜州仪真方能达江一线运河收束甚紧
 即有大小闸河沿途宣泄而海口不开下流壅塞来
 水无穷去水无路所以河堤溃决修筑岁费金钱九
 载以来八年昏垫海口之当开固时刻不容再缓者
卷六十五 第 2a 页 WYG0581-0075c.png
 也查海口之在兴化县境内则有丁溪场小海场刘
 庄场神台场廖家港白驹场之斗龙港等处在泰州
 境内者则有河垛场之茅墩港草堰场之鸭儿港近
 丁溪场之冯家坝合洋沟等处以上诸口俱被豪棍
 盐徒渔利阻塞间有开者亦于口外筑坝横拦水不
 通行若在盐城县境内者县治东南则有石垯海口
 西北则有天妃海口先年俱各造有石闸又有姜家
 堰海口流出推船港先年亦曾议造石闸以上三处
卷六十五 第 2b 页 WYG0581-0075d.png
 系淮扬六州县泄水要道今石垯闸既称逼近城郭
 不利风水而天妃姜堰二口复被附近奸民将闸门
 实塞河口填平滴水不通咽喉重地岁岁陆沈日不
 聊生死徙载道害民病国关系匪轻而未即举行者
 其故有二一则恐奸徒造言阻挠然万水东流势必
 趋下沿海州县各有海口乃天造地设非人力所为
 行水河港皆有旧迹近因湮塞未免淤浅开凿深通
 还其故道岂属创举况先年旧闸巳圮者加工修葺
卷六十五 第 3a 页 WYG0581-0076a.png
 未造者量议增添题定闸官闸夫以时启闭有利无
 害固灼然无可疑者一则因河道甚长河帑有限工
 料既难措处民夫复奉
新旨不许佥派凡事甚多掣肘然海口既开则河堤不
 决修闸造闸之费较之塞决修堤孰多孰少若挑浚
 淤浅需用人夫动辄数万自当州县协济岂能尽动
 官帑百姓自救身家何辞力役此一劳永逸之计固
 士民所心悦而乐输者也伏乞
卷六十五 第 3b 页 WYG0581-0076b.png
圣恩敕部酌议亟行(江南/通志)
世祖章皇帝顺治十五年淮水溢民稼为伤(河南/通志)
世祖章皇帝顺治十六年归仁堤决水自翟坝谷沟下
 灌诸湖江都濒湖田舍水深六七尺高宝则浸及城
 郭月馀乃溃漕堤而东注兴化垫焉(扬州/府志)
圣祖仁皇帝康熙元年归仁堤再决时部司有开周桥
 闸者淮水大泄而黄河逆入清口又挟睢湖等水从
 归仁堤决口入与洪泽湖相连直抵高堰冲决翟家
卷六十五 第 4a 页 WYG0581-0076c.png
 坝流成大涧九条在上流泗人既利积水得泄而下
 流扬属奸民亦利私贩直达可避征𣙜互为掩覆不
 以吁闻以故患日益深翟坝周桥昼夜水常东注悉
 归诸湖淮扬自是岁以灾告(扬州/府志)
圣祖仁皇帝康熙六年七年黄河屡决清口亦塞淮不
 出口刷黄而黄之下流既阻上流奔注洪泽之势益
 甚(扬州/府志)
 黄强淮弱势本不敌淮为黄扼别由大涧口施家沟
卷六十五 第 4b 页 WYG0581-0076d.png
 周家桥高良涧武家墩等处散入射阳湖白马湖草
 子湖高宝等湖由湖迤逦入江此淮之支流也明隆
 庆六年淮大溢适黄水亦涨相逼不得直下沙随波
 停遂将清河淤塞所谓门限沙者是也万历二年淮
 又溢总河潘季驯始为高家堰祗筑大涧口一处淮
 犹可泄后将小涧口等处凡入湖旧道尽筑堤防自
 是清沙日高淮水益壅而泗大病矣郡绅常三省遍
 揭当道力辨其非但堤工巳成持议益固至万历二
卷六十五 第 5a 页 WYG0581-0077a.png
 十一年水患益烈巡按牛应元亲行踏勘始议开金
 家湾芒稻河泄湖水入江继议开周家桥泄淮水入
 湖又以淮受黄逼乃先开武家墩以杀其势此议开
 三闸之由来也是后定计分黄以腰铺地势不若黄
 家觜为便特奏请监督大发河南山东江北等处民
 夫自黄家觜而下直至渔沟浪石由安东北俱疏为
 河身归五港口使独入海不趋清口逼淮令得纵出
 又督抚褚鈇定计导淮先浚金家湾芒稻河以为湖
卷六十五 第 5b 页 WYG0581-0077b.png
 水入江之路又开子婴沟由射阳广洋湖入海下流
 既通上流仍阻始建武家墩闸由永济河达泾河下
 射阳湖入海建高良涧闸由岔河亦入泾河下射阳
 湖入海建周家桥闸由草子湖宝应湖入子婴沟下
 广洋湖入海上下之水流通自不横逆为害不独泗
 境安即淮扬高宝亦安此建三闸以分黄导淮治湖
 之所由来也 本朝定鼎康熙三年淮溢武家墩高
 良涧闸堤颓卸且土石填塞周家桥复启闭失时淮
卷六十五 第 6a 页 WYG0581-0077c.png
 水遂无从分泄矣是后定计蓄淮刷黄乃复筑翟家
 坝夫翟家坝至周家桥三十里在高家堰南地势高
 亢原无堤埂康熙七年奉
朝命(明/马)二大人同河漕两台踏勘明白回疏称为天然
 减水坝水涨听其漫溢仍责令高宝等县之民但填
 平冲开决口不许一槩加土增高以塞水路今则堤
 非昔比矣然与其堰水为功何如分导开闸旧制犹
 可仿也(泗州/志)
卷六十五 第 6b 页 WYG0581-0077d.png
圣祖仁皇帝康熙九年五月暴风雨淮黄大涨浪撞卸
 高堰石工六十馀段冲决五丈有馀又将乌沙河西
 堤岸冲倒淮黄之水直注于高宝湖(见总漕/帅疏)当是时
 高堰几崩淮扬二郡殆矣哉水之合淮黄从诸决口
 以注于湖也江都高宝诸有司无岁不防堤昼夜巡
 警增堤与水俱高然以数千里奔悍之水攻一线孤
 危之堤值西风鼓浪堤崩声如雷一泻万顷其决愈
 迟为害愈剧而江高宝泰迤东无田地兴化以北无
卷六十五 第 7a 页 WYG0581-0078a.png
 城郭矣时御史徐越高堰关系最重疏曰臣之向请
 修复归仁堤石工使由白洋河入黄者不止以清刷
 黄实为截住高家堰西北水势使此堰仅受西南淮
 水而为运道民生一大屏障也今因归仁堤工尚未
 举而此堰黄淮并受前报巨浪搏击巳坏石工六十
 馀处而全堰几至溃决(此九/年事)其洪波横流排山倒海
 巳冲开淮扬一带数十馀处决口遂至城郭仅存关
 厢陆地有水高丈馀者万一高堰突有疏虞尚复有
卷六十五 第 7b 页 WYG0581-0078b.png
 淮扬数十州县之城郭乎而况民生乎尚复有漕河
 运道可以飞挽乎而况盐课与商税乎则此堰之关
 系如何重大此堰之保障如何紧要故臣今不得不
 亟陈高家堰也高家堰石工曩皆凿石扣准镕铁灌
 钉后来年深日久各处有朽裂从未大修经今年一
 翻波浪冲击动摇处处罅损若不亟议钱粮预备物
 料乘今冬水势少落之一时大修坚筑明年西水涨
 发臣愚窃虑此堰万难倖保堰若失守淮扬数十州
卷六十五 第 8a 页 WYG0581-0078c.png
 县城郭庐舍百万生灵俱属波臣运道梗废 京师
 重地所紧需岁漕数百万石何道输转且云梯关之
 海口全赖黄淮二河并力冲刷一决高堰清口必淤
 止馀浊流一股海口必塞海口一塞则下壅上溃即
 今日之大修两河工程势必仍归溃坏此高堰之利
 害不仅仅在淮扬而实有关于天下者也 布政司
 慕天颜备陈黄淮全局疏曰高家堰捍卫洪泽蔽于
 淮城之南迤西则连高良涧翟家坝中设周桥闸其
卷六十五 第 8b 页 WYG0581-0078d.png
 地比高堰稍亢故坝闸亦比高堰稍低盖夏秋淮水
 盛发高堰必危高堰危而淮地陆沈矣故不使翟坝
 增高正欲从坝滚水出汜光白马高宝诸湖不惟凤
 泗之涨潦可稍抑且高堰之筑工永固及至水平坝
 西即闭闸不流高宝漕堤亦无伤害往昔防河如此
 周密止因康熙元年间南河工部分司吴炜擅开周
 桥奸商利通私贩往往盗决翟坝诸处以致淮水湍
 下诸湖尽巳盈满及桃花水涨湖不能容浪击风摧
卷六十五 第 9a 页 WYG0581-0079a.png
 漕堤大坏清水潭之决所从来矣淮水既东黄蹑其
 后浊流西溯清口遂湮清水渐微黄力愈悍灌入天
 妃闸沙随水漫而运道浅塞矣黄淮相背淤沙罔涤
 云梯关入海之路日垫日高下流哽咽而上流四溃
 必然之势也又云淮渎自桐柏千溪万壑汇为洪泽
 湖注出清口其水会黄入海者十之八引资漕渠者
 十之二唯清口无病则湖水直泻而北势盛足以敌
 黄而黄沙不致倒灌运道惟海口无病则黄水疾趋
卷六十五 第 9b 页 WYG0581-0079b.png
 而东其势迅激自无淤垫之阻而奔流不致横溃四
 决此以清刷黄用水治水千古不易之法也 王乾
 清纪周桥闸曰按周桥关系利害前河郎中黄曰谨
 辨疏极为详明(黄疏略曰高家堰与周家桥相接一/堤也堰以内与桥以内之水相连一)
 (淮也使周桥可开则高堰何所事守高堰必守则周/桥断不可开故开周桥者乃开堰之别名也又曰水)
 (之就下性也周桥地形高下势甚相越诚开之是导/以建瓴之势矣彼得其势则流必急流急则一泻千)
 (里孰得而禁之故谓周桥开而淮不尽东淮尽东而/黄不复蹑必无之理也又曰开周桥而注之湖是以)
 (湖为壑矣夫高宝之湖四时弥望连天所恃一线漕/堤为之保障若引淮入湖则淮水之浩荡无涯湖面)
卷六十五 第 10a 页 WYG0581-0079c.png
 (之容受有限不至决裂湖堤而奔溃四出不止也又/曰淮之入湖也易湖之入江也难何也湖堤以外地)
 (形洼下与江面不甚昂故今通江之路昼夜宣泄而/湖水不见大消使复益之以淮源源不竭则七州县)
 (不胥而/为沼乎)后因万历二十五年淮水大涨浸及泗陵总
 河杨公建闸以泄一时暴流稍平即闭从未常开前
 贤亦云东去最宜开海口西来切莫放周桥盖周桥
 开而海口塞黄遏淮也周桥闭而海口通淮刷黄也
 淮出清口刷黄济运则涓滴皆为利益淮入内湖溃
 堤病民则涓滴皆为害源若内湖增一分涨堤病民
卷六十五 第 10b 页 WYG0581-0079d.png
 之淮则清口便减一分刷黄济运之淮故周桥之启
 闭实为利害之关不可不察也 高邮志纪翟家坝
 曰坝属山阳在周桥迤南接盱眙境界长二十五里
 比高堰石工低二尺许称天然减水坝中有古沟深
 不过尺许旧有石闸亦有石限止留四尺水头水入
 民田不通河路近因淮水涨发土被冲刷年久渐成
 低陷加以私盐渔户时行偷挖渐成河港淮水径入
 宝应湖汇于高邮岁岁决堤为漕大害康熙七年奉
卷六十五 第 11a 页 WYG0581-0080a.png
旨令山江高宝四州县民力合修盱泗之民妄行阻挠
 如明万历间阻挠修筑高堰故事给事中李宗孔疏
 参致烦大臣勘复按坝北接连周桥闸闸尾石工尚
 存与坝相平又古沟庙基亦是见存式样宜复旧制
 岂欲加高惟水冲盗挖俨成涧河淮水平时直流无
 阻灌满诸湖水发湖盈遂不能受致害漕堤为国大
 患每岁起民夫修筑不过补苴一时一遇水至即被
 刷冲纤毫无益必另议兴工或砖或石筑成堤岸平
卷六十五 第 11b 页 WYG0581-0080b.png
 铺坝基方可过水经久不坏 工科李宗孔参阻修
 翟坝疏曰窃思高宝七邑连年叠遭水灾者则以淮
 水南流入湖决堤之所致也淮水旧由凤泗自老子
 山北直出清口与黄水会流入海此历年北流之利
 安澜便漕之故道也自老子山南周桥闸翟家坝一
 带注射高邮宝应邵伯诸湖而下流阻于漕堤曾无
 入淮之路以致每年溃决此南流之害淮扬七邑被
 灾之由皆因泗盱地方私开决口也盖淮水至清而
卷六十五 第 12a 页 WYG0581-0080c.png
 流急必全淮皆出清口则淮水力强可以拒黄流之
 淤泥有济于运道而高宝七邑复无水灾故昔人设
 有周桥闸翟家坝二处蓄泄有方淮水涨则量使漫
 坝南下而凤泗之水患不作淮水不涨则阻其南去
 傍流而清口之水力不分法甚善也迩来泗盱之民
 不惟私启闸坝又且潜开决口自古沟镇南镇北以
 及谷家桥夏家桥等处新开沟路至有八条淮水大
 半入注湖清口水分力薄无以刷黄河之浊泥下流
卷六十五 第 12b 页 WYG0581-0080d.png
 壅则上流易溃而高宝诸湖受水而无所泄乃至冲
 决堤岸为淮扬七邑之害臣详查近日地形翟坝以
 南固有残缺而冲决大溜尽在翟家坝之北今将古
 沟镇南镇北等处原系平地者止令塞其决口并不
 筑堤加高其闸坝地形不过复从前未决之旧址使
 全淮尽由清口会黄不至溃决入湖可永杜高宝七
 邑之灾倘有时淮水暴涨仍可从坝上滚水南下亦
 不为凤泗州县之害诚兼利无患之至计也(扬州/府志)
卷六十五 第 13a 页 WYG0581-0081a.png
圣祖仁皇帝康熙十二年河决洪泽湖之高良涧又决
 高邮运河之清水潭(淮安/府志)
圣祖仁皇帝康熙十五年河决武家墩板工一处高家
 堰石工七处高良涧板工二十六处(淮安/府志)
 是年大水淮黄复大决高家堰时频年被水诸堤工
 俱未竣淮河正道日益阻塞是年五月因久雨遂大
 溃决前此诸工尽废高堰一带倒卸三十馀处水侵
 扬属又过往年三之一漕堤崩溃高邮之清水潭陆
卷六十五 第 13b 页 WYG0581-0081b.png
 漫闸江都之大潭湾等处共决三百馀丈残缺不可
 胜数深及四五丈不等自堤以东浩浩乎茫无际涯
 矣(扬州/府志)
圣祖仁皇帝康熙十六年六月总河靳辅大挑清口烂
 泥浅引河四道及清口以下至云梯关河道 是年
 创筑云梯关外束水堤一万八千馀丈塞于家冈武
 家墩高家堰等处大决口十六处(靳文襄公/治河书)
圣祖仁皇帝康熙十七年创筑周桥翟坝堤工二十五
卷六十五 第 14a 页 WYG0581-0081c.png
 里塞高良涧等处大小决口二十五处淮水始归故
 道(淮安/府志)
圣祖仁皇帝康熙十八年六月总河靳辅恭报翟家坝
 成河九道尽行闭合龙门各日期奉
旨据奏翟家坝成河九道尽行闭合龙门具见殚力筹
 画有裨河务深为可嘉知道了该部知道(靳文襄公/治河书)
圣祖仁皇帝康熙十九年大挑烂泥浅裴家厂等处皆
 成大河淮水始畅注会黄不致阻滞创建周桥高良
卷六十五 第 14b 页 WYG0581-0081d.png
 涧武家墩唐梗古沟东西减水坝共六座 是年夏
 秋南北皆霪雨七十日淮黄并涨有滔天之势堤岸
 冲啮甚多工亦为之阻然冲啮之堤随圮随葺不致
 大患卒赖新筑工坚之所致云(淮安/府志)
 是年再大挑清口烂泥浅裴家场帅家庄引河四道
 淮水全出清口(靳文襄公/治河书)
 是年淮水暴涨坏泗州城郭公私庐舍漂没无算(居/易)
 (录/)
卷六十五 第 15a 页 WYG0581-0082a.png
圣祖仁皇帝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
圣驾南巡阅高家堰工是日微风小浪
上云今日风不大就是这样浪若再风大怎么处总河
 臣靳辅回奏风再大时就要打上堤顶若西北大暴
 风一起浪俱从屋上过了
上云真是利害
又问照黄河险工下大埽防护如何回奏大埽下了总
 是大浪来当时就掣去了除非是下丁头埽庶几略
卷六十五 第 15b 页 WYG0581-0082b.png
 加挡护然亦要每年修补的
上曰朕前番差人出来看工俱是瞎看是看银子罢了
圣祖仁皇帝康熙二十四年九月总河靳辅题为霪霖
 之漫涨非常等事部覆奉
旨这高家堰堤工应否加修著总河靳辅再行确议具
 奏 十月二十三日大学士勒德洪等传
上谕高家堰堤工关系最要应令总河靳辅进京面与
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确议(详见/黄河)
卷六十五 第 16a 页 WYG0581-0082c.png
圣祖仁皇帝康熙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圣驾南巡驻跸瓜洲陈家湾地方奉
上谕高堰石工著修理
圣祖仁皇帝康熙三十一年二月初二日工部题奏臣
 等议得户部侍郎博济等疏称高家堰减水坝六座
 内有古沟东减水坝底被水冲损其三官庙等六口
 向来下埽今改竹络巳完三处尚有未完应令照此
 修完七里闸雁翅以内底石被水冲损二丈有馀应
卷六十五 第 16b 页 WYG0581-0082d.png
 令河臣速行修理太平闸并傍束水坝仍应令酌量
 开放 十一月二十四日奉
旨高堰障淮敌黄关系最为紧要若使堤内受水则内
外浸灌冲激甚属危险高堰之堤不固虽另增堤数层
有何裨益这运料小河增加堤岸无用高堰应作何加
修以期永远坚固应遣大臣前往察视所遣大臣职名
开列具奏十二月初一日奉
旨著张玉书图纳去(靳文襄公/治河书)
卷六十五 第 17a 页 WYG0581-0083a.png
 
 
 
 
 
 
 
 
卷六十五 第 17b 页 WYG0581-0083b.png
 
 
 
 
 
 
 
 行水金鉴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