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三 第 1a 页 WYG0581-00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六十三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淮水
万历八年总河潘季驯题河工善后事宜一甃石堰
以固要冲先该给事中尹瑾题该工部覆议高家堰
西当淮泗冲流东护淮扬沃土即今筑塞巳固要将
当中大涧口二十馀里用石包砌合咨臣等今岁预
行水金鉴卷六十三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淮水
万历八年总河潘季驯题河工善后事宜一甃石堰
以固要冲先该给事中尹瑾题该工部覆议高家堰
西当淮泗冲流东护淮扬沃土即今筑塞巳固要将
当中大涧口二十馀里用石包砌合咨臣等今岁预
卷六十三 第 1b 页 WYG0581-0049b.png
行估计干办合用石料若干工费若干责成徐颍海
防三道并力分工同心协虑自万历九年兴工酌宽
限期合用钱粮于大工馀剩银内支用等因行据司
道等官议报前来该臣等覆查得本堰自汉陈登刱
筑之后至我朝平江伯陈瑄复大筑之向不甃石者
非谓石之不坚亦以采石之难也去岁堰工告竣即
设官夫画地分守每岁四月以前八月以后水及堤
根者不满二百丈防守甚易惟是五月中至八月尽
防三道并力分工同心协虑自万历九年兴工酌宽
限期合用钱粮于大工馀剩银内支用等因行据司
道等官议报前来该臣等覆查得本堰自汉陈登刱
筑之后至我朝平江伯陈瑄复大筑之向不甃石者
非谓石之不坚亦以采石之难也去岁堰工告竣即
设官夫画地分守每岁四月以前八月以后水及堤
根者不满二百丈防守甚易惟是五月中至八月尽
卷六十三 第 2a 页 WYG0581-0050a.png
最为吃紧如有汕刷浪窝随时补修可保无恙然岁
久月深官更吏换首尾不知疏虞难免诚不如甃砌
山石之为一劳永逸科臣所云三利可谓委曲明尽
矣况内土既巳坚厚厢石亦易为力但淮安原不产
石俱于徐州取办而节年采伐不歇势必穷山远搜
石岩既远则出山脚价自倍于昔水次去工尚馀五
百里粮艘带运势必病军民舟搭载势必病商则自
备官船专人管运之费不可惜也采石数万丈聚匠
久月深官更吏换首尾不知疏虞难免诚不如甃砌
山石之为一劳永逸科臣所云三利可谓委曲明尽
矣况内土既巳坚厚厢石亦易为力但淮安原不产
石俱于徐州取办而节年采伐不歇势必穷山远搜
石岩既远则出山脚价自倍于昔水次去工尚馀五
百里粮艘带运势必病军民舟搭载势必病商则自
备官船专人管运之费不可惜也采石数万丈聚匠
卷六十三 第 2b 页 WYG0581-0050b.png
必须数千名非远募于山东江南之间不得也其直
不多谁肯乐就及卸石工次搬运至堰远者将十馀
里近亦五六馀里泥涂深陷举趾艰难比之伐石出
山之苦又有甚焉大工甫毕民劳方休势难骤举故
须濡迟岁月事难独任故须分责三道该科虑之详
矣今该臣等公同勘得大涧口极洼去处自列字号
至水字号止计长三千丈合派南河分司三百丈徐
海颍三道各九百丈每堰长一丈应砌高一丈内外
不多谁肯乐就及卸石工次搬运至堰远者将十馀
里近亦五六馀里泥涂深陷举趾艰难比之伐石出
山之苦又有甚焉大工甫毕民劳方休势难骤举故
须濡迟岁月事难独任故须分责三道该科虑之详
矣今该臣等公同勘得大涧口极洼去处自列字号
至水字号止计长三千丈合派南河分司三百丈徐
海颍三道各九百丈每堰长一丈应砌高一丈内外
卷六十三 第 3a 页 WYG0581-0050c.png
用石二层该石二十丈共该石六万丈约计在山采
办工价出山脚价并凿砌工食每丈该银五钱九分
共该银三万五千四百两合用船只除南河分司查
有见在混江龙船免造外每道该造船九十只共船
二百七十只每只连篷桅什物该价银五十两共银
一万三千五百两每船雇募水手六名共募一千六
百二十名每名每年工食银七两二钱大约四年为
期共该银四万六千六百五十六两募夫搬石上船
办工价出山脚价并凿砌工食每丈该银五钱九分
共该银三万五千四百两合用船只除南河分司查
有见在混江龙船免造外每道该造船九十只共船
二百七十只每只连篷桅什物该价银五十两共银
一万三千五百两每船雇募水手六名共募一千六
百二十名每名每年工食银七两二钱大约四年为
期共该银四万六千六百五十六两募夫搬石上船
卷六十三 第 3b 页 WYG0581-0050d.png
下船及抬石到工大约每丈费银三钱共银一万八
千两每砌石一丈用石灰二斗银八釐共该银二百
四十两堰基三千丈每丈约截用长杉二十五根共
计七万五千根每根价银一钱三分共该银九千七
百五十两桩手每丈三十工该银一两二钱共银三
千六百两管工官廪粮比照大工事例合用府佐二
员每员每日廪给银一钱书办一名口粮银四分州
县佐贰官十二员每员每日廪给银六分书办一名
千两每砌石一丈用石灰二斗银八釐共该银二百
四十两堰基三千丈每丈约截用长杉二十五根共
计七万五千根每根价银一钱三分共该银九千七
百五十两桩手每丈三十工该银一两二钱共银三
千六百两管工官廪粮比照大工事例合用府佐二
员每员每日廪给银一钱书办一名口粮银四分州
县佐贰官十二员每员每日廪给银六分书办一名
卷六十三 第 4a 页 WYG0581-0051a.png
口粮银三分阴医省祭等官三十员每员每日银四
分每年该银九百七十二两共银三千八百八十八
两以上通共该银一十三万一千三十四两应于大
工用剩解还户部银一十二万奏请留用尚欠银一
万一千三十四两再于原留用剩银内动支除南河
分司见有船只一面行令采运外其三道工程今岁
时月巳促止可打造船只置办器具雇募夫匠完备
明岁采运石块陆续细凿备用万历十年方可下桩
分每年该银九百七十二两共银三千八百八十八
两以上通共该银一十三万一千三十四两应于大
工用剩解还户部银一十二万奏请留用尚欠银一
万一千三十四两再于原留用剩银内动支除南河
分司见有船只一面行令采运外其三道工程今岁
时月巳促止可打造船只置办器具雇募夫匠完备
明岁采运石块陆续细凿备用万历十年方可下桩
卷六十三 第 4b 页 WYG0581-0051b.png
甃砌随砌随采定限四年以里工完听总理衙门将
各效劳官员分别勤惰题请覈实赏罚如司道等官
处置得宜能于限前早竣工坚费省者破格优处其
原造船只事毕量行变价作正支销庶料理周悉而
堤防永固矣(河防/一览)
明神宗万历九年十一月乙亥修泗州城外石堤泗城
陵寝重地势极洼下旧有石包土堤藉以护城禦水久
被淮流冲坏抚按凌云翼陈用宾等各请大举修筑以
各效劳官员分别勤惰题请覈实赏罚如司道等官
处置得宜能于限前早竣工坚费省者破格优处其
原造船只事毕量行变价作正支销庶料理周悉而
堤防永固矣(河防/一览)
明神宗万历九年十一月乙亥修泗州城外石堤泗城
陵寝重地势极洼下旧有石包土堤藉以护城禦水久
被淮流冲坏抚按凌云翼陈用宾等各请大举修筑以
卷六十三 第 5a 页 WYG0581-0051c.png
为一劳永逸之计诏亟行之(明神宗/实录)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正月丁未以高家堰河工成参政
舒大猷等纪录 十月己酉以高堰工完尚书潘季驯
原任兵部尚书凌云翼等赏赉有差(明神宗/实录)
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十月甲申总督河道潘季驯条上
河工八事(前五条/入黄河)一添设堤官谓高堰柳浦湾二堤绵
亘二百馀里一大使往来防守未免疏虞宜另增柳浦
湾大使一员夫役即于高堰南河数内裒出五百馀名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正月丁未以高家堰河工成参政
舒大猷等纪录 十月己酉以高堰工完尚书潘季驯
原任兵部尚书凌云翼等赏赉有差(明神宗/实录)
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十月甲申总督河道潘季驯条上
河工八事(前五条/入黄河)一添设堤官谓高堰柳浦湾二堤绵
亘二百馀里一大使往来防守未免疏虞宜另增柳浦
湾大使一员夫役即于高堰南河数内裒出五百馀名
卷六十三 第 5b 页 WYG0581-0051d.png
属之以密堤防一加帮真土谓淮水发源桐柏挟七十
二溪之水经凤泗入海而基运山横截河中涌涨时作
仅恃石堤一带为捍禦而石内之土多系浮沙一遇霖
雨辄至坍损土既圮矣石将安附宜觅取真土帮筑完
固以捍汹涌一接筑旧堤谓清口乃淮黄交会而淮黄
原自不敌然清口不至壅淤者以王家口之堤筑全淮
皆从此出其势足与黄敌也自商贩盗决前堤挖渠利
涉淮势渐分将来清口必致淤阻宜接筑长堤就近责
二溪之水经凤泗入海而基运山横截河中涌涨时作
仅恃石堤一带为捍禦而石内之土多系浮沙一遇霖
雨辄至坍损土既圮矣石将安附宜觅取真土帮筑完
固以捍汹涌一接筑旧堤谓清口乃淮黄交会而淮黄
原自不敌然清口不至壅淤者以王家口之堤筑全淮
皆从此出其势足与黄敌也自商贩盗决前堤挖渠利
涉淮势渐分将来清口必致淤阻宜接筑长堤就近责
卷六十三 第 6a 页 WYG0581-0052a.png
清河令监守稍有疏虞即行参治命依拟行(明神宗/实录)
是年八月总河都御史潘季驯请加泗城护堤行颍
州兵备副使王之猷督知州汪一右等修筑除内换
老土外自新桥口起北至西门牌坊止加修石堤长
一千九百三十二丈加高二尺用大石长一千八百
六十四丈添建子堤长一千六百八十丈又自西门
牌坊起至迤南新桥口止砌高二尺用碎石长一千
一百六十五丈又添修新桥迤南大堤并窑西石堤
是年八月总河都御史潘季驯请加泗城护堤行颍
州兵备副使王之猷督知州汪一右等修筑除内换
老土外自新桥口起北至西门牌坊止加修石堤长
一千九百三十二丈加高二尺用大石长一千八百
六十四丈添建子堤长一千六百八十丈又自西门
牌坊起至迤南新桥口止砌高二尺用碎石长一千
一百六十五丈又添修新桥迤南大堤并窑西石堤
卷六十三 第 6b 页 WYG0581-0052b.png
共长八十六丈俱于十八年完工(南河/全考)
潘季驯条上河工八事一添设堤官以免遥制窃惟
当官之事兼摄为难而以最卑之官摄最远之事为
尤难臣于万历七年建复高堰之堤以捍横流于淮
郡之东刱筑柳浦湾之堤以遏狂澜于淮郡之北十
馀年间利赖于二堤者良不浅矣第因比时冗员之
禁方严不敢多求添设故止请高堰大使一员兼摄
柳浦湾一带堤务但查高堰之堤增筑巳几百里而
潘季驯条上河工八事一添设堤官以免遥制窃惟
当官之事兼摄为难而以最卑之官摄最远之事为
尤难臣于万历七年建复高堰之堤以捍横流于淮
郡之东刱筑柳浦湾之堤以遏狂澜于淮郡之北十
馀年间利赖于二堤者良不浅矣第因比时冗员之
禁方严不敢多求添设故止请高堰大使一员兼摄
柳浦湾一带堤务但查高堰之堤增筑巳几百里而
卷六十三 第 7a 页 WYG0581-0052c.png
柳浦湾之堤起自清江浦以至高岭戴百户营延袤
一百三十馀里伏秋之时顾此失彼一大使岂能日
奔走于二百里之间耶纵委义民等官不过虚应故
事岂肯在堤防守前岁范家口之决实由此也臣请
添设柳浦湾大使一员住劄本堤要害去处自清江
浦起至戴百户营一带遥堤付之管理应用夫役即
于高堰八百名数内裒出三百再于南河堤浅夫内
裒出二百共夫五百与之其高堰大使专管本堤各
一百三十馀里伏秋之时顾此失彼一大使岂能日
奔走于二百里之间耶纵委义民等官不过虚应故
事岂肯在堤防守前岁范家口之决实由此也臣请
添设柳浦湾大使一员住劄本堤要害去处自清江
浦起至戴百户营一带遥堤付之管理应用夫役即
于高堰八百名数内裒出三百再于南河堤浅夫内
裒出二百共夫五百与之其高堰大使专管本堤各
卷六十三 第 7b 页 WYG0581-0052d.png
令昼夜巡逻遇汕即补庶地有专辖而功可责成矣
一加帮真土以保护堤查得淮水发自河南桐柏
山挟七十二溪之水经凤泗东入于海然至泗州而
龟山横截河中即基运山图中所云湾如牛角势样
非凡者是也下沙一转回澜西顾此于风气实为完
美然伏秋之时不免涌涨亦由此也臣读宋臣欧阳
修先春亭记其略有云景祐三年泗守张侯问民之
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明年春作城
一加帮真土以保护堤查得淮水发自河南桐柏
山挟七十二溪之水经凤泗东入于海然至泗州而
龟山横截河中即基运山图中所云湾如牛角势样
非凡者是也下沙一转回澜西顾此于风气实为完
美然伏秋之时不免涌涨亦由此也臣读宋臣欧阳
修先春亭记其略有云景祐三年泗守张侯问民之
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明年春作城
卷六十三 第 8a 页 WYG0581-0053a.png
之外堤因其旧而广之高三十三尺土实石坚捍暴
备灾可久而不坏又云泗天下之水会也又云先时
岁大水州几溺张侯夏守是州筑堤以禦之今所谓
因其旧者是也夫曰尤暴者莫大于淮则知淮之为
暴于泗旧矣曰堤高三十三尺则知水之高矣先后
州守惟以筑堤为事则知禦淮之策舍堤之外无策
矣今查泗州护城堤高不及宋三之一然幸当水一
面甃石可恃但石内土堤皆系浮沙一遇霖雨辄至
备灾可久而不坏又云泗天下之水会也又云先时
岁大水州几溺张侯夏守是州筑堤以禦之今所谓
因其旧者是也夫曰尤暴者莫大于淮则知淮之为
暴于泗旧矣曰堤高三十三尺则知水之高矣先后
州守惟以筑堤为事则知禦淮之策舍堤之外无策
矣今查泗州护城堤高不及宋三之一然幸当水一
面甃石可恃但石内土堤皆系浮沙一遇霖雨辄至
卷六十三 第 8b 页 WYG0581-0053b.png
坍损土堤一圮石将安附不可不虑也臣于六月间
躬往阅视即行颍州兵备道及该州知州浦朝柱令
其觅取真土另加坚筑第本堤丈数颇多工费不少
钱粮难处延久未报臣请敕下工部咨行抚按衙门
多方计处覆请施行庶护堤可恃而州民获安矣再
查基运山去州一十馀里地势高峻嘉靖十四年间
该先任总理刘天和令匠役王良等量得地形迥高
二丈三尺一寸则又与州不同东麓石堤见在查修
躬往阅视即行颍州兵备道及该州知州浦朝柱令
其觅取真土另加坚筑第本堤丈数颇多工费不少
钱粮难处延久未报臣请敕下工部咨行抚按衙门
多方计处覆请施行庶护堤可恃而州民获安矣再
查基运山去州一十馀里地势高峻嘉靖十四年间
该先任总理刘天和令匠役王良等量得地形迥高
二丈三尺一寸则又与州不同东麓石堤见在查修
卷六十三 第 9a 页 WYG0581-0053c.png
臣故未及之也 一接筑旧堤以防淤浅窃惟清口
乃黄淮交会之所运道必经之处稍有浅阻便非利
涉但欲其通利须令全淮之水尽由此出则力能敌
黄不为沙垫往岁高堰溃决淮从东行清口遂为平
陆高堰既筑独虑清河县对岸王家口等处淮水从
此决出则清口之力微矣臣于万历八年行郎中余
毅中即于本处筑堤一道以防其溢数年之间清口
利涉实赖于此不意凤泗商贩船只又于本堤之东
乃黄淮交会之所运道必经之处稍有浅阻便非利
涉但欲其通利须令全淮之水尽由此出则力能敌
黄不为沙垫往岁高堰溃决淮从东行清口遂为平
陆高堰既筑独虑清河县对岸王家口等处淮水从
此决出则清口之力微矣臣于万历八年行郎中余
毅中即于本处筑堤一道以防其溢数年之间清口
利涉实赖于此不意凤泗商贩船只又于本堤之东
卷六十三 第 9b 页 WYG0581-0053d.png
盗挖一渠取便往来岁久成河巳阔九十馀丈淮水
尽由此出清口不免沙淤臣查得此处系清河对面
地方该县知县出入之间一览在目何致任其盗决
汪洋北注而若罔闻知且不以报也其秦越肥瘠亦
甚矣除臣见在查理及行司道官候淮水消落接筑
长堤一道务期坚久可恃外臣请堤成之后专责清
河县知县管理每岁派定官夫时加帮补如遇水𤼵
率同地方人等昼夜巡逻以防盗决傥有疏虞即将
尽由此出清口不免沙淤臣查得此处系清河对面
地方该县知县出入之间一览在目何致任其盗决
汪洋北注而若罔闻知且不以报也其秦越肥瘠亦
甚矣除臣见在查理及行司道官候淮水消落接筑
长堤一道务期坚久可恃外臣请堤成之后专责清
河县知县管理每岁派定官夫时加帮补如遇水𤼵
率同地方人等昼夜巡逻以防盗决傥有疏虞即将
卷六十三 第 10a 页 WYG0581-0054a.png
掌印官参治盖此堤即在县治之前较之他所不同
而掌印官常川在县较之管河官尚有他处奔走者
又不同也(河防一览其略见实/录兹特钞 全者)
明神宗万历十八年六月乙酉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
驯以增修泗州石堤经用不足工部议给淮安库贮停
浚草湾银四百四十馀两许之(明神宗/实录)
是年五月十二日以后大风雨淮水涨漂禾麦浥烂
(淮安/府志)
而掌印官常川在县较之管河官尚有他处奔走者
又不同也(河防一览其略见实/录兹特钞 全者)
明神宗万历十八年六月乙酉总理河道都御史潘季
驯以增修泗州石堤经用不足工部议给淮安库贮停
浚草湾银四百四十馀两许之(明神宗/实录)
是年五月十二日以后大风雨淮水涨漂禾麦浥烂
(淮安/府志)
卷六十三 第 10b 页 WYG0581-0054b.png
明神宗万历十九年三月戊午以筑泗州一带护城石
堤工完各官纪录奖戒悉依部覆施行 九月戊辰时
泗州水患异常公署州治水渰三尺其城内原有水关
后因淮水高于城濠故塞水关以防水灌至城内积水
不泄居民十九渰没工部尚书曾同亨上其事上令河
漕督抚会同巡按御史勘议要见泗城积淤何以宣泄
淮水停涨何以疏通填土增高有无可以捍禦周家庄
是否应浚施家桥是否可开张福堤是否阻碍或别有
堤工完各官纪录奖戒悉依部覆施行 九月戊辰时
泗州水患异常公署州治水渰三尺其城内原有水关
后因淮水高于城濠故塞水关以防水灌至城内积水
不泄居民十九渰没工部尚书曾同亨上其事上令河
漕督抚会同巡按御史勘议要见泗城积淤何以宣泄
淮水停涨何以疏通填土增高有无可以捍禦周家庄
是否应浚施家桥是否可开张福堤是否阻碍或别有
卷六十三 第 11a 页 WYG0581-0054c.png
可开之处为地方之利者具奏以闻 十月壬寅时扬
州风雨连日淮湖涨溢江都县北一浅邵伯淳家湾旧
堤冲决五十馀丈高邮州南北关等处俱被冲决总理
河道潘季驯上其事工科都给事中扬其休劾管河通
判刘汝大州判张九思等故违节制海防道张允济查
覈疏虞总理潘季驯俱宜同坐部覆海防通判州判等
官俱应议罚潘季驯既屡次催督宜速行道府上紧备
筑以励后效得旨刘汝大等各罚俸三个月张允济姑
州风雨连日淮湖涨溢江都县北一浅邵伯淳家湾旧
堤冲决五十馀丈高邮州南北关等处俱被冲决总理
河道潘季驯上其事工科都给事中扬其休劾管河通
判刘汝大州判张九思等故违节制海防道张允济查
覈疏虞总理潘季驯俱宜同坐部覆海防通判州判等
官俱应议罚潘季驯既屡次催督宜速行道府上紧备
筑以励后效得旨刘汝大等各罚俸三个月张允济姑
卷六十三 第 11b 页 WYG0581-0054d.png
免究 十一月癸亥工部题河道都御史潘季驯条议
(前三条/入黄河)一增砌石堤以固保障谓高家堰当湖之处中
段原镶石堤足当风浪其石堤南北俱系土堤岁修无
巳议照中段一槩砌石徐州道与河南分司各管砌工
以二十一年为始应用钱粮俱于岁修银内割处八年
之内准可通完矣(后一条/入运河)依拟行(明神宗实录风高堰/容纳淮水西 鼓浪)
(甚是汹涌南北土堤何能捍禦掀天之势潘公始议/槩用石堤始称坚固公于高堰之功洵钜然虽一律)
(石堤亦何能免/岁岁之修防耶)
(前三条/入黄河)一增砌石堤以固保障谓高家堰当湖之处中
段原镶石堤足当风浪其石堤南北俱系土堤岁修无
巳议照中段一槩砌石徐州道与河南分司各管砌工
以二十一年为始应用钱粮俱于岁修银内割处八年
之内准可通完矣(后一条/入运河)依拟行(明神宗实录风高堰/容纳淮水西 鼓浪)
(甚是汹涌南北土堤何能捍禦掀天之势潘公始议/槩用石堤始称坚固公于高堰之功洵钜然虽一律)
(石堤亦何能免/岁岁之修防耶)
卷六十三 第 12a 页 WYG0581-0055a.png
是年五月以后恒雨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初三等
日暴风霪雨不息河淮泛涨山清安桃宿沭海赣平
地水丈馀房屋牲畜漂溺无数(淮安府志同清/河县志略)
是年秋九月泗州大水淮水泛溢高于城溺人无算
浸及祖陵总督河道潘季驯上言水性不可拂河防
不可弛地形不可强治理不可凿人欲弃旧以为新
而臣谓故道必不可失人欲支分以杀势而臣谓浊
流必不可分霖霪水涨久当自消时季驯凡四治河
日暴风霪雨不息河淮泛涨山清安桃宿沭海赣平
地水丈馀房屋牲畜漂溺无数(淮安府志同清/河县志略)
是年秋九月泗州大水淮水泛溢高于城溺人无算
浸及祖陵总督河道潘季驯上言水性不可拂河防
不可弛地形不可强治理不可凿人欲弃旧以为新
而臣谓故道必不可失人欲支分以杀势而臣谓浊
流必不可分霖霪水涨久当自消时季驯凡四治河
卷六十三 第 12b 页 WYG0581-0055b.png
河皆治季驯之议以为河性湍悍善徙者水漫而沙
壅也法莫若以堤束水以水攻沙循河故道束而湍
之使水疾沙刷无留行而又近为缕堤缕堤之外复
为遥堤故水益浅远不至旁决(明纪事/本末)
或有问于驯曰淮不敌黄故决高堰避而东也今复
合之无乃非策乎驯应之曰禹贡云导淮自桐柏东
会于泗沂东入于海按泗沂即山东汶河诸水也历
徐邳至清口而与淮会自宋神宗十年七月黄河大
壅也法莫若以堤束水以水攻沙循河故道束而湍
之使水疾沙刷无留行而又近为缕堤缕堤之外复
为遥堤故水益浅远不至旁决(明纪事/本末)
或有问于驯曰淮不敌黄故决高堰避而东也今复
合之无乃非策乎驯应之曰禹贡云导淮自桐柏东
会于泗沂东入于海按泗沂即山东汶河诸水也历
徐邳至清口而与淮会自宋神宗十年七月黄河大
卷六十三 第 13a 页 WYG0581-0055c.png
决于澶州北流断绝河遂南徙合泗沂而与淮会矣
自神宗迄今六百馀年淮黄合流无恙乃今遂有避
黄之说耶夫淮避黄而东矣而黄亦寻决崔镇亦岂
避淮而北乎盖高堰决而后淮水东崔镇决而后黄
水北堤决而水分非水合而堤决也问者曰兹固然
矣数年以来两河分流小潦即溢今复合之溢将奈
何驯曰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尺寸
之水皆由沙面止见其高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
自神宗迄今六百馀年淮黄合流无恙乃今遂有避
黄之说耶夫淮避黄而东矣而黄亦寻决崔镇亦岂
避淮而北乎盖高堰决而后淮水东崔镇决而后黄
水北堤决而水分非水合而堤决也问者曰兹固然
矣数年以来两河分流小潦即溢今复合之溢将奈
何驯曰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尺寸
之水皆由沙面止见其高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
卷六十三 第 13b 页 WYG0581-0055d.png
沙刷则河深寻丈之水皆由河底止见其卑筑堤束
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必直刷乎河底一
定之理必然之势此合之所以愈于分也 或有问
于驯曰高家堰之筑淮扬甚以为便而泗州人苦其
停蓄淮水何也驯应之曰此非知水者之言也夫高
堰居淮安之西南隅去郡城四十里而近堰东为山
阳县之西北乡地称膏腴堰西为阜陵泥墩范家诸
湖西南为洪泽湖淮水自凤泗来合诸湖之水出清
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必直刷乎河底一
定之理必然之势此合之所以愈于分也 或有问
于驯曰高家堰之筑淮扬甚以为便而泗州人苦其
停蓄淮水何也驯应之曰此非知水者之言也夫高
堰居淮安之西南隅去郡城四十里而近堰东为山
阳县之西北乡地称膏腴堰西为阜陵泥墩范家诸
湖西南为洪泽湖淮水自凤泗来合诸湖之水出清
卷六十三 第 14a 页 WYG0581-0056a.png
口会黄河经安东县出云梯关以达于海此自禹迄
今故道然也堰距湖尚存陆地里许而淮水盛𤼵辄
及堰秦周以前无考矣史称汉陈登筑堰禦淮至我
明朝平江伯陈瑄复大葺之淮扬恃以为安者二百
馀年岁久剥蚀而私贩者利其直达以免关津盘诘
往往盗决之至隆庆四年大溃淮湖之水洚洞东注
合白马汜光诸湖决黄浦八浅而山阳高宝兴盐诸
邑汇为巨浸每岁四五月间淮阴畚土塞城门穴窦
今故道然也堰距湖尚存陆地里许而淮水盛𤼵辄
及堰秦周以前无考矣史称汉陈登筑堰禦淮至我
明朝平江伯陈瑄复大葺之淮扬恃以为安者二百
馀年岁久剥蚀而私贩者利其直达以免关津盘诘
往往盗决之至隆庆四年大溃淮湖之水洚洞东注
合白马汜光诸湖决黄浦八浅而山阳高宝兴盐诸
邑汇为巨浸每岁四五月间淮阴畚土塞城门穴窦
卷六十三 第 14b 页 WYG0581-0056b.png
出入而城中街衢尚可舟也淮既东黄水亦蹑其后
浊流西沂清口遂堙而决水行地面宣泄不及清口
之半不免停注上源而凤阳寿泗间亦成巨浸矣故
此堰为两河关键不止为淮河堤防也驯戊寅(万历/六年)
之夏询之泗人曰凤泗之水蓄于高堰未决之前乎
抑既决之后也佥曰高堰决而后蓄也清口塞于高
堰未决之前乎抑既决之后也佥曰高堰决而后塞
也驯曰堰决而塞筑则必通堰决而蓄筑则必达堰
浊流西沂清口遂堙而决水行地面宣泄不及清口
之半不免停注上源而凤阳寿泗间亦成巨浸矣故
此堰为两河关键不止为淮河堤防也驯戊寅(万历/六年)
之夏询之泗人曰凤泗之水蓄于高堰未决之前乎
抑既决之后也佥曰高堰决而后蓄也清口塞于高
堰未决之前乎抑既决之后也佥曰高堰决而后塞
也驯曰堰决而塞筑则必通堰决而蓄筑则必达堰
卷六十三 第 15a 页 WYG0581-0056c.png
成而清口自利清口利而凤泗水下驯何疑乎遂锐
意董诸臣筑之二月决工告竣而清口遂辟七月堤
工告成清口深辟如故今将考订志傅卷牍中语开
列 一禹贡云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职按泗沂即山东汶河诸水也历徐邳至清口而与
淮会宋神宗后黄决而南遂并泗沂而与淮会矣故
昔之东会于泗沂即今之东会于黄也 一中都志
云淮河自五河东来经州城南东至清河口会泗水
意董诸臣筑之二月决工告竣而清口遂辟七月堤
工告成清口深辟如故今将考订志傅卷牍中语开
列 一禹贡云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职按泗沂即山东汶河诸水也历徐邳至清口而与
淮会宋神宗后黄决而南遂并泗沂而与淮会矣故
昔之东会于泗沂即今之东会于黄也 一中都志
云淮河自五河东来经州城南东至清河口会泗水
卷六十三 第 15b 页 WYG0581-0056d.png
东入海职按泗即泗沂之泗清河口即清口也此与
禹贡所云无异要之淮由清口入海自禹迄今故道
今至清口板沙若门限然欲舍故道而出高堰似不
可也 一查万历三年工部郭子章勘得水势汹涌
风浪冲击崖岸渐坍包砌石工长二百二十六丈及
查巡按邵亦于此时行州砌护城堤至今赖之称邵
公堤按前开工程皆职未任时事比时淮水竟从高
堰决冲淮扬黄水从崔镇决出五港入海两河巳不
禹贡所云无异要之淮由清口入海自禹迄今故道
今至清口板沙若门限然欲舍故道而出高堰似不
可也 一查万历三年工部郭子章勘得水势汹涌
风浪冲击崖岸渐坍包砌石工长二百二十六丈及
查巡按邵亦于此时行州砌护城堤至今赖之称邵
公堤按前开工程皆职未任时事比时淮水竟从高
堰决冲淮扬黄水从崔镇决出五港入海两河巳不
卷六十三 第 16a 页 WYG0581-0057a.png
会于清口无堰可阻无黄可遏其势如此今之水涨
未可归咎黄与堰也 一中都志与欧阳文集载宋
臣欧阳修先春亭记略云景祐三年泗守张侯问民
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明年春作
城之外堤因其旧而广之高三十三尺土实石坚捍
暴备灾可久而不坏又曰泗天下之水会也先时岁
大水州几溺张侯夏守是州筑堤以禦之今所谓因
其旧者是也职按修曰尤暴者莫大于淮则知淮之
未可归咎黄与堰也 一中都志与欧阳文集载宋
臣欧阳修先春亭记略云景祐三年泗守张侯问民
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曰暴莫大于淮明年春作
城之外堤因其旧而广之高三十三尺土实石坚捍
暴备灾可久而不坏又曰泗天下之水会也先时岁
大水州几溺张侯夏守是州筑堤以禦之今所谓因
其旧者是也职按修曰尤暴者莫大于淮则知淮之
卷六十三 第 16b 页 WYG0581-0057b.png
为暴于泗旧矣曰堤高三十三尺则知水之高矣大
水几溺州而先后州守惟以筑堤为事则知禦淮之
策舍堤之外无策矣今查泗州护州堤高不及宋三
之一是今之水较宋为甚小矣再查黄河自宋神宗十
年七月大决于澶州北流断绝河遂南徙合南清河
而入于淮而先臣丘浚大学衍义补曰此黄河入淮
之始则仁宗景祐三年黄河尚未会淮业巳为泗州
暴矣今乃归罪于黄或未可也 一泗州旧志载元
水几溺州而先后州守惟以筑堤为事则知禦淮之
策舍堤之外无策矣今查泗州护州堤高不及宋三
之一是今之水较宋为甚小矣再查黄河自宋神宗十
年七月大决于澶州北流断绝河遂南徙合南清河
而入于淮而先臣丘浚大学衍义补曰此黄河入淮
之始则仁宗景祐三年黄河尚未会淮业巳为泗州
暴矣今乃归罪于黄或未可也 一泗州旧志载元
卷六十三 第 17a 页 WYG0581-0057c.png
知州韩居仁所撰淮水泛涨记内称大德丁未夏五
月淮水泛涨漂没乡村庐舍南门水深七尺止有二
尺二寸未抵圈砖顶城中居民惊惧因考宋辛丑之
水大此二尺丙寅小此二尺今取高低尺寸刋之于
石以后水涨官民视此勿惊惧云职按韩居仁记此
以慰泗州官民令其勿惊勿惧良工之心可谓独苦
且以州守载州事必无不真者夫云漂没乡村庐舍
未抵城门圈砖顶者止二尺二寸宋辛丑之水大此
月淮水泛涨漂没乡村庐舍南门水深七尺止有二
尺二寸未抵圈砖顶城中居民惊惧因考宋辛丑之
水大此二尺丙寅小此二尺今取高低尺寸刋之于
石以后水涨官民视此勿惊惧云职按韩居仁记此
以慰泗州官民令其勿惊勿惧良工之心可谓独苦
且以州守载州事必无不真者夫云漂没乡村庐舍
未抵城门圈砖顶者止二尺二寸宋辛丑之水大此
卷六十三 第 17b 页 WYG0581-0057d.png
二尺则巳抵城门圈顶无疑矣宋元泗州水患景象
如此此与欧阳文忠公所云暴莫大于淮州几溺者
可为互相参考此时巳有高堰官民何不请毁如其
无堰则水涨与堰无预矣今乃归罪于堰不亦过乎
或有问于驯曰高堰之筑是矣而南有越城并周
家桥淮水暴涨从此溢入白马湖宝应县河水遂溢
此与高堰之决何异驯应之曰驯与司道勘议巳确
筹之熟矣其不同者有三而其必不可筑者一夫高
如此此与欧阳文忠公所云暴莫大于淮州几溺者
可为互相参考此时巳有高堰官民何不请毁如其
无堰则水涨与堰无预矣今乃归罪于堰不亦过乎
或有问于驯曰高堰之筑是矣而南有越城并周
家桥淮水暴涨从此溢入白马湖宝应县河水遂溢
此与高堰之决何异驯应之曰驯与司道勘议巳确
筹之熟矣其不同者有三而其必不可筑者一夫高
卷六十三 第 18a 页 WYG0581-0058a.png
堰地形甚卑至越城稍亢越城迤南则又亢故高堰
决则全淮之水内灌冬春不止若越城周家桥则大
涨乃溢水消仍为陆地每岁涨不过两次每溢不满
再旬其不同一也高堰逼近淮城淮水东注不免盈
溢漕渠围绕郡郭若周家桥之水即入白马诸湖容
受有地而淮城晏然其不同二也淮水从高堰出则
黄河浊流必溯流而上而清口遂淤今周家桥止通
漫溢之水而淮流之出清口者如故其不同三也当
决则全淮之水内灌冬春不止若越城周家桥则大
涨乃溢水消仍为陆地每岁涨不过两次每溢不满
再旬其不同一也高堰逼近淮城淮水东注不免盈
溢漕渠围绕郡郭若周家桥之水即入白马诸湖容
受有地而淮城晏然其不同二也淮水从高堰出则
黄河浊流必溯流而上而清口遂淤今周家桥止通
漫溢之水而淮流之出清口者如故其不同三也当
卷六十三 第 18b 页 WYG0581-0058b.png
淮河暴涨之时正欲藉此以杀其势即黄河之减水
坝也若并筑之则非惟高堰之水增溢难守即凤泗
亦不免加涨矣然则即于周家桥疏凿成河以杀淮
河之势何如驯曰漫溢之水不多为时不久故诸湖
尚可容受若疏凿成河则必能夺淮河之大势而淤
塞清口泛溢淮扬之患又不免矣况私盐商舶由此
直达宁不坏鹾政而亏清江板闸之税耶 一嘉靖
十四年先任总理刘天和题勘议都御史朱裳所请
坝也若并筑之则非惟高堰之水增溢难守即凤泗
亦不免加涨矣然则即于周家桥疏凿成河以杀淮
河之势何如驯曰漫溢之水不多为时不久故诸湖
尚可容受若疏凿成河则必能夺淮河之大势而淤
塞清口泛溢淮扬之患又不免矣况私盐商舶由此
直达宁不坏鹾政而亏清江板闸之税耶 一嘉靖
十四年先任总理刘天和题勘议都御史朱裳所请
卷六十三 第 19a 页 WYG0581-0058c.png
祖陵东西南三面量筑土堤以障泛溢内开行据称
祖陵在泗州城东北相距一十三里坐北向南地俱
土冈其冈西北自徐州诸山发脉经灵璧虹县逶迤
起伏数百里而来会秀含灵至兹聚止陵北有土冈
联络倚负南有小冈横亘依凭小冈之北间有溪水
涨流先年置桥利涉凡谒陵官员俱至此下马是西
北二面土冈联属永奠无虞其南面小冈之外即俯
临沙湖西有陡湖之水亦汇于此沙湖之南为淮河
祖陵在泗州城东北相距一十三里坐北向南地俱
土冈其冈西北自徐州诸山发脉经灵璧虹县逶迤
起伏数百里而来会秀含灵至兹聚止陵北有土冈
联络倚负南有小冈横亘依凭小冈之北间有溪水
涨流先年置桥利涉凡谒陵官员俱至此下马是西
北二面土冈联属永奠无虞其南面小冈之外即俯
临沙湖西有陡湖之水亦汇于此沙湖之南为淮河
卷六十三 第 19b 页 WYG0581-0058d.png
自西而来环绕东流上有塔影庐湖龟山韩家柯家
等湖但遇夏秋淮水泛涨则西山黄冈口东由直河
口㳽漫浸溢与前项湖河诸水通连会合间或淹及
冈足及下马桥边惟正德十二年大水异常涨至陵
门遂侵墀陛此则旷百年而一见也今欲遵奉原题
东西南三面量筑土堤一节职等浅见欲自下马桥
边及林朩左右筑堤则板筑震惊锸斧掘伐关系匪
细固非职等所敢轻议欲自陵前平地筑堤则积水
等湖但遇夏秋淮水泛涨则西山黄冈口东由直河
口㳽漫浸溢与前项湖河诸水通连会合间或淹及
冈足及下马桥边惟正德十二年大水异常涨至陵
门遂侵墀陛此则旷百年而一见也今欲遵奉原题
东西南三面量筑土堤一节职等浅见欲自下马桥
边及林朩左右筑堤则板筑震惊锸斧掘伐关系匪
细固非职等所敢轻议欲自陵前平地筑堤则积水
卷六十三 第 20a 页 WYG0581-0059a.png
长盈群工难措抑且远无所禦近有所妨亦非职等
所敢轻议又欲东自直河口西自黄冈口上下五十
馀里间远筑围绕但恐此堤一成淮河一时泛涨之
水虽稍能障蔽傍溢而陵前湖河诸水又将阻遏北
侵名虽防河实则蓄水远流未及为患而近水先有
可忧者矣尤非职等所敢轻议者也又据匠役王良
等量得自淮河见流水面至岸地北水高七尺又自
岸至下马桥边地高八尺四寸桥边至陵门地高六
所敢轻议又欲东自直河口西自黄冈口上下五十
馀里间远筑围绕但恐此堤一成淮河一时泛涨之
水虽稍能障蔽傍溢而陵前湖河诸水又将阻遏北
侵名虽防河实则蓄水远流未及为患而近水先有
可忧者矣尤非职等所敢轻议者也又据匠役王良
等量得自淮河见流水面至岸地北水高七尺又自
岸至下马桥边地高八尺四寸桥边至陵门地高六
卷六十三 第 20b 页 WYG0581-0059b.png
尺陵门地至陵地高一尺七寸共高二丈三尺一寸
况基运山虽俱土冈百馀年来每岁水溢未闻冲决
实我三祖陵寝万年根本之地百祥肇始之区委的
事体重大未敢遽拟等因到职随该职公同各官恭
诣祖陵伏瞻环仰博访备询亦与各官会议相同窃
惟祖陵数百年来奠安巳久今一旦添筑土堤虽水
患固当预防而工役岂宜轻动委的事体重大非职
等所敢轻议等因职按前疏系嘉靖十四年所题地
况基运山虽俱土冈百馀年来每岁水溢未闻冲决
实我三祖陵寝万年根本之地百祥肇始之区委的
事体重大未敢遽拟等因到职随该职公同各官恭
诣祖陵伏瞻环仰博访备询亦与各官会议相同窃
惟祖陵数百年来奠安巳久今一旦添筑土堤虽水
患固当预防而工役岂宜轻动委的事体重大非职
等所敢轻议等因职按前疏系嘉靖十四年所题地
卷六十三 第 21a 页 WYG0581-0059c.png
势水势颇为明悉据称陵地迥高二丈三尺一寸则
虽极大之水亦无高出元宫者且陵前湖河诸水向
来伏秋涨溢如此要知非筑高堰后始然矣 一查
据泗州申称万历三年该奉祀朱宗唐具题蒙南京
工部委主事郭子章前来会同颍州兵备道勘得水
势汹涌风浪冲击崖岸逐渐坍塌逼侵柏林包砌石
工计长二百二十六丈至泄泗州之水此言甚易惑
人既非志乘有据之言又非合众通方之论执已见
虽极大之水亦无高出元宫者且陵前湖河诸水向
来伏秋涨溢如此要知非筑高堰后始然矣 一查
据泗州申称万历三年该奉祀朱宗唐具题蒙南京
工部委主事郭子章前来会同颍州兵备道勘得水
势汹涌风浪冲击崖岸逐渐坍塌逼侵柏林包砌石
工计长二百二十六丈至泄泗州之水此言甚易惑
人既非志乘有据之言又非合众通方之论执已见
卷六十三 第 21b 页 WYG0581-0059d.png
以淆国是如之何其可哉累经勘议并未有考订详
确阐𤼵明悉者若知泗州伏秋淮水之涨即知徐邳
河南每岁黄河之涨必不可免止宜堤防则其议自
息矣 高堰为淮扬门户堤防不可不严修守不可
不预内除石堤三千丈外两头土堤每岁伏秋画地
分守随汕随葺似可无虞矣但帮护之法须于冬春
门桩内贴席二层紧裍草牛挨席密护毋使些须漏
缝然后实土坚夯则是以桩席护草牛以草牛护土
确阐𤼵明悉者若知泗州伏秋淮水之涨即知徐邳
河南每岁黄河之涨必不可免止宜堤防则其议自
息矣 高堰为淮扬门户堤防不可不严修守不可
不预内除石堤三千丈外两头土堤每岁伏秋画地
分守随汕随葺似可无虞矣但帮护之法须于冬春
门桩内贴席二层紧裍草牛挨席密护毋使些须漏
缝然后实土坚夯则是以桩席护草牛以草牛护土
卷六十三 第 22a 页 WYG0581-0060a.png
浪窝何从得来至于密植橛柳茭苇以为外护须于
水落即种庶免淹浸是在当事者加之意耳 清口
乃黄淮交会之所运道必经之处稍有浅阻便非利
涉但欲其通利须令全淮之水尽由此出则力能敌
黄不为沙垫偶遇黄水先𤼵淮水尚微河沙逆上不
免浅阻然黄退淮行深复如故不为害也往岁高堰
溃决淮从东行黄亦随之而东清口遂为平陆今高
堰筑矣独虑清河县对岸王家口等处淮水过盛从
水落即种庶免淹浸是在当事者加之意耳 清口
乃黄淮交会之所运道必经之处稍有浅阻便非利
涉但欲其通利须令全淮之水尽由此出则力能敌
黄不为沙垫偶遇黄水先𤼵淮水尚微河沙逆上不
免浅阻然黄退淮行深复如故不为害也往岁高堰
溃决淮从东行黄亦随之而东清口遂为平陆今高
堰筑矣独虑清河县对岸王家口等处淮水过盛从
卷六十三 第 22b 页 WYG0581-0060b.png
此决出则清口之力微矣故于清河县南岸筑堤一
千一百八十丈今又接筑张福口堤四百四十馀丈
以防其决盖为此也工若甚缓而关系甚大巳经题
奉明旨每岁专责清河县掌印官责差的当员役看
守如遇塌损即便修筑更有一事尤宜稽察河南凤
泗等处商贩船只最利由此直达每为盗决须严防
之 泗州先春亭记云景祐三年秋清河张侯以殿
中丞来守泗上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
千一百八十丈今又接筑张福口堤四百四十馀丈
以防其决盖为此也工若甚缓而关系甚大巳经题
奉明旨每岁专责清河县掌印官责差的当员役看
守如遇塌损即便修筑更有一事尤宜稽察河南凤
泗等处商贩船只最利由此直达每为盗决须严防
之 泗州先春亭记云景祐三年秋清河张侯以殿
中丞来守泗上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
卷六十三 第 23a 页 WYG0581-0060c.png
曰暴莫大于淮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旧而广
之度为万有九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万五千泗之
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然人力出于州兵而石出
乎南山作大役而民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
一力而享大利不可相与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
者堤成高三十三尺土实石坚捍暴备灾可久而不
坏既曰泗四达之州也宾客之至者有礼于是因前
蒋侯堂之亭新之为劳饯之所曰思邵亭且推其美
之度为万有九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万五千泗之
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然人力出于州兵而石出
乎南山作大役而民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
一力而享大利不可相与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
者堤成高三十三尺土实石坚捍暴备灾可久而不
坏既曰泗四达之州也宾客之至者有礼于是因前
蒋侯堂之亭新之为劳饯之所曰思邵亭且推其美
卷六十三 第 23b 页 WYG0581-0060d.png
于前人而志邦人之思也又曰泗天下之水会也岁
漕必廪于此于是治常丰仓西门二夹室一以视出
纳曰某亭一以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然后曰吾
亦有所休乎乃筑州署之东城上为先春亭以临淮
水而望西山是岁秋予贬夷陵过泗上于是知张侯
之善为政也昔周单子聘楚而过陈见其道秽而川
泽不陂梁客至不授馆羁旅无所寓遂知其必亡盖
城郭道路旅客寄寓皆三代为政之法而周官尤谨
漕必廪于此于是治常丰仓西门二夹室一以视出
纳曰某亭一以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然后曰吾
亦有所休乎乃筑州署之东城上为先春亭以临淮
水而望西山是岁秋予贬夷陵过泗上于是知张侯
之善为政也昔周单子聘楚而过陈见其道秽而川
泽不陂梁客至不授馆羁旅无所寓遂知其必亡盖
城郭道路旅客寄寓皆三代为政之法而周官尤谨
卷六十三 第 24a 页 WYG0581-0061a.png
著之以为禦备今张侯之作也先民之备灾而及于
宾客往来然后思自休焉故曰善为政也先时岁大
水州几溺前司封员外郎张侯夏守是州筑堤以禦
之今所谓因其旧者是也是役也堤为大故余记其
大者详焉 阅此则知淮涨于泗自古为然又何咎
于高堰也(河防一览郡?丘劄记云高家堰不见于/史而仅见 志为汉建安五年广陵太守)
(陈登所筑余因考三国志注登曾仕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盖精于水利者当时广陵太)
(守江表傅以为治射阳则此堰尤其密迩为登筑复/奚疑独怪自建安五年至明永乐平江伯陈瑄修治)
宾客往来然后思自休焉故曰善为政也先时岁大
水州几溺前司封员外郎张侯夏守是州筑堤以禦
之今所谓因其旧者是也是役也堤为大故余记其
大者详焉 阅此则知淮涨于泗自古为然又何咎
于高堰也(河防一览郡?丘劄记云高家堰不见于/史而仅见 志为汉建安五年广陵太守)
(陈登所筑余因考三国志注登曾仕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盖精于水利者当时广陵太)
(守江表傅以为治射阳则此堰尤其密迩为登筑复/奚疑独怪自建安五年至明永乐平江伯陈瑄修治)
卷六十三 第 24b 页 WYG0581-0061b.png
(时凡一千二百十五六年中间并无人云及高堰者/岂湮废无迹与抑堰止受洪泽诸湖黄淮尚未合而)
(不闻其有溃决之患与及读宋史楚州司户参军李/孟傅加葺境内徐积墓修复陈公塘有灌溉之利陈)
(公塘即今高堰也堰固不乏修治第史文不备耳同/时真州东有陈公塘一名爱敬陂漕臣钱冲之修复)
(门下李道傅为作记何一时而并举与予于此别自/有感矣史称陈元龙才兼文武志在济民其时吴寇)
(压境盖岌岌矣乃能兴屯彊兵保障江淮一南一北/水利永赖今平江既有专祠矣吾以上当冠以元龙)
(下当祠以潘季驯为三公合祠盖皆勤于高堰/者或亦此地食安澜之福者所宜动心也与)
行水金鉴卷六十三
(不闻其有溃决之患与及读宋史楚州司户参军李/孟傅加葺境内徐积墓修复陈公塘有灌溉之利陈)
(公塘即今高堰也堰固不乏修治第史文不备耳同/时真州东有陈公塘一名爱敬陂漕臣钱冲之修复)
(门下李道傅为作记何一时而并举与予于此别自/有感矣史称陈元龙才兼文武志在济民其时吴寇)
(压境盖岌岌矣乃能兴屯彊兵保障江淮一南一北/水利永赖今平江既有专祠矣吾以上当冠以元龙)
(下当祠以潘季驯为三公合祠盖皆勤于高堰/者或亦此地食安澜之福者所宜动心也与)
行水金鉴卷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