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
卷四十 第 1a 页 WYG0580-05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四十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河水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六月丙子起刘东星为工部左
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提督军务兼管
漕运 七月壬戌工部题覆总理河道尚书杨一魁疏
今日之可虑者不在漕而在河盖黄河决徙尚无归著
卷四十 第 1b 页 WYG0580-0516b.png
既南忧其淤而不能受又北忧其来而无所容势当广
挑故道以为容受之区与巡漕御史杨光训请复故道
所见略同至目前为新运计有徐洪以下二三浅处或
就浅捞浚或增添月河更将吕洪沙枋二处正河筑坝
用闸节水以便经行则汶泗沂泇源泉微吕周柳诸湖
加之小浮桥源流之水明春自足济运不至嗷嗷仰给
于黄流而李吉口以下浚治之工亦可从容料理为万
全永赖之计其砀山五圣庙下流一带中有浅滞处亦
卷四十 第 2a 页 WYG0580-0516c.png
宜量行疏浚盖河流通则徐邳不梗而漕利商虞不波
而陵安此一举三益之策也至于查复徐邳故道之说
果一劳可以永逸即宜早为设处以济新运上是其议
 十一月乙丑黄河之役先是漕臣力主复故道之议
新河臣有漕河并治之议以复故道为治本挑运河为
治标据议勘估工食费用四十七万有奇其搜括在工
零馀支剩并援例陈乞者二十五万有奇尚有二十馀
万无从措处科臣韩学信上言该部应从长计议果钱
卷四十 第 2b 页 WYG0580-0516d.png
粮接济如数及期一听河臣料理上以河徙无常议复
故道迂远烦难下漕河臣再酌议之(明神宗/实录)
 是年夏六月以工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刘东星总
 理河道漕运东星循行泗堤谓阻漕治在标决河治
 在本两利而并存之议开赵渠盖商丘虞城以下至
 于徐州元贾鲁故道也嘉靖末北徙潘季驯议开之
 计费四百万而止及河决单县黄堌口稍通成渠惟
 曲里馆至三仙台四十里如故东星因欲浚之又自
卷四十 第 3a 页 WYG0580-0517a.png
 三仙台至泗州小浮桥开支河又浚漕河起徐邳至
 宿费可十万缗(明纪事/本末)
 是年黄淮交泛安东水(淮安/府志)
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三月丁亥工部覆总河刘东星
议大约谓黄河自商虞而下历丁家道口马牧集韩家
道口赵家圈石将军庙两河口出小浮桥下二洪乃贾
鲁老黄河故道自元及我朝嘉靖年间行之甚利至三
十七年北徒浊河而此河遂淤万历七年总河潘季驯
卷四十 第 3b 页 WYG0580-0517b.png
议复开之以工费浩繁中罢今河果决黄堌而南徙繇
韩家道口至赵家圈百馀里冲刷成河即先年议复之
故道也繇赵家圈寻老黄河故道开挑繇东镇曲里铺
石将军庙至两河口直接三仙台新渠计长仅四十里
据运同赵坰等估挑阔十丈深一丈募夫五万人费可
八万馀两不过一月有半可以竣工此河一开则目前
大挑运河及小挑浊河工程俱可节省诚所谓事半功
倍者也至于善后之策则永夏迤西一带旧堤宜行河
卷四十 第 4a 页 WYG0580-0517c.png
南管河官修补朱家窝东北有母河旧渠宜接挑宽阔
使足容受洪流赵家圈瀰漫易淤宜先挑支河择迎溜
处所开口仍于对河南岸捲埽筑鸡觜坝逼水直射以
免复淤之患原吉口故道去冬巳挑成数里前功似不
可尽弃但有李吉口至镇口三百里而远不若自赵家
圈至两河口四十里而近况大浮桥既巳建闸节畜汶
泗之水则镇口一带济运亦无藉于黄流也既经河臣
会议详悉乞敕下遵奉举行报可 五月丁丑工部覆
卷四十 第 4b 页 WYG0580-0517d.png
总河刘东星疏以河工告成甄叙效劳官员郎中刘不
盈副使郭光复等乞行巡按覆勘分别以闻从之 九
月己酉工部言顷南京鸿胪寺卿张朝瑞与臣一魁奏
议治河得失意见各别科臣桂有根看详谓在臣以治
祖陵之水而决意于分黄𨗳淮兼为运道民生之计在
朝瑞目击萧砀宿迁之患而遂欲塞黄堌复徐邳而东
深为陵寝淮泗之图顾天下之事旁观者不若当局之
为审今日河工固有重臣在也安可任盈庭之议以启
卷四十 第 5a 页 WYG0580-0518a.png
纷争乞敕下河臣勘明具奏业奉明旨允行间惟是朝
瑞与臣一魁原疏俱留中恐臣无从勘核乞简发一疏
以便遵行上命据各揭帖转行查勘竟从一魁议朝瑞
议曰今之分黄𨗳淮者有三失夫淮与河合自宋熙宁
以来五百有馀岁矣泗州向无水患至万历七年泗州
之东筑高家堰以遏淮而淮始为泗陵患欲拯患宜𨗳
淮欲𨗳淮宜议高家堰漕臣褚鈇谓泗陵水患病在高
家堰而开周家桥迄高良闸止真对症之药何好事者
卷四十 第 5b 页 WYG0580-0518b.png
倡为分黄𨗳淮之议不知淮之患在泗州地方黄之患
在清河地方相去二百里而遥黄为患宜分黄𨗳黄淮
为患宜分淮𨗳淮各因水势而利𨗳也乃分清河之黄
以𨗳泗州相去二百里之淮是隔靴搔痒也近日淮流
稍安泗患稍减皆开桥建闸之功分黄曷与焉其失一
凡水合则力强力强则流急流急则河辟分则力弱力
弱则流缓流缓则沙淤河不两行所从来矣至入海之
处尤宜会同神禹𨗳河既分一为九以杀其汹涌之势
卷四十 第 6a 页 WYG0580-0518c.png
复合九为一以迎其奔放之冲禹贡曰播为九河同为
逆河入于海是也清河县黄家坝去入海处仅三十里
乃开一新河分黄河而二之神禹合其流于入海之处
河臣分其流于入海之处是反症行医也今旧河深阔
如常新河淤浅日甚新河未开不见害新河既开不见
利而帑金六十馀万漕粮三十馀万丁夫一十四万徒
付诸东流矣且旧河行新河必塞新河行旧河必塞旧
行新塞犹可脱或新行旧塞如运道何近有欲开腰铺
卷四十 第 6b 页 WYG0580-0518d.png
河者幸得抚按之辩而止黄家坝去腰铺仅五里许是
止一腰铺河又开一腰铺也其失二防河如防虏自古
记之其巡视贵勤其防备贵预也黄堌口之决已非一
日万历二十一年八月内职为山东济宁道副使屡言
其宜塞顾五六年来视为缓图涓涓不塞流注成河而
黄堌口遂大决繇西而南漫流宿州等处五百馀里至
宿迁县南始会旧河而徐吕邳宿三百馀里运道乾涸
漕舟浅阁遂贻公私无穷之患其失三此三失为功为
卷四十 第 7a 页 WYG0580-0519a.png
罪必有能辨之者乃河道诸臣居功不疑且倡为黄涸
口必不可塞徐邳河必不可复之说而举朝无有非之
者其亦未之思耳然则如何而后可亦曰塞黄堌口以
复徐邳故道而已黄堌口不塞则徐吕水不流黄堌口
不止则徐吕水不行此定势也臣尝闻诸父老塞全河
难塞支河易今黄河分有三支一支流镇口一支流浮
桥黄堌口特其支流之小者在夏秋虽深阔在冬春则
浅狭塞之无难费亦不巨为今之计宜乘冬月水落并
卷四十 第 7b 页 WYG0580-0519b.png
力塞之俾河繇徐吕邳宿入海以复运道之旧甚为便
计如故淤浅或因水势以刷之或因人力以浚之夏秋
水涨或缉遥堤以奠之或整滚水闸坝以宣之随时讲
求自有前人已成之法在焉昔元至正中河决济宁贾
鲁以为必塞北河疏南河使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
巳于是大发兵民以修黄陵口五阅月而堤成今日亦
当如是矣徐邳故道既复新河即当废弃以其无益而
反害之也近高堰筑坝建闸亦无遗策然泗水未见全
卷四十 第 8a 页 WYG0580-0519c.png
消者盖闻泗州有浮水有积水浮水害大而去速积水
害小而去迟诸闸既开浮水不足虑矣若夫存积之水
谓宜令民有河渠者浚其河渠有沟洫者浚其沟洫俾
水有所归而不为害或教以三吴水利之法治渠灌田
则积水渐消民田通治亦泗民之水利也其高宝湖水
倏然盈溢者盖高堰以内上流也以外下流也上流决
则下流溢势固然耳今高堰一带闸坝不可不辟也亦
不可深辟也宜度地理远近势之高下于堰外有沟港
卷四十 第 8b 页 WYG0580-0519d.png
行水之处狭者为减水石闸阔者为滚水坝每岁淮水
小则听其顺闸坝之内以入海淮水大则听其滚闸坝
之外以入湖庶淮水湖水各得其平堰内堰外各得其
所泗州人民不起盗决之念祖陵风水永无破坏之虞
真一举兼得之术也近河臣经理周悉第思其拘于前
议未即毅然出一远猷且分黄𨗳淮之论有误后世臣
生长淮滨曾为河官闻见颇真不敢不言也工部尚书
杨一魁驳曰朝瑞海州人也州名曰海自古水之壑也
卷四十 第 9a 页 WYG0580-0520a.png
自昔河臣潘季驯请帑金八十万两创筑遥堤障全河
而束之海州独免水患臣疏河繇黄家坝下五港又建
滚水坝繇铁线沟入于海未免小有害于海州然为天
下计者不顾一方往时水患尝移之淮右矣岁岁增堤
束河愈高壅淮愈深祖陵沉沦已二十年至按臣牛应
元始绘图以报皇上赫然震怒斥在事之臣特遣科臣
等会勘朝瑞岂独不闻何百虑其家不一虑其国即彼
称欲拯泗陵之患宜𨗳淮𨗳淮宜议高堰漕臣褚鈇开
卷四十 第 9b 页 WYG0580-0520b.png
周家桥达高良闸真正对症之药殊不知闸武家墩淤
浅河臣与科臣张企程已先取捷见效彼时周家桥高
良闸尚未兴工伊妄称近日淮流稍顺泗患稍减皆开
桥建闸之力将谁欺乎至谓黄流为患宜分黄𨗳黄淮
流为患宜分淮𨗳淮弗思黄流宜分分则其势减而不
为淮病淮流宜合合则力全而不至为黄扼黄淮合流
于清口二水相斗黄高一尺则淮壅一尺淮退一步则
黄进一步黄倒灌淤沙横截上流四五十里壅淮潴蓄
卷四十 第 10a 页 WYG0580-0520c.png
于盱泗之墟汪洋如海夫是以有祖陵之患顷自分黄
以来始见清口淮反高黄反低长淮纵出将张福二口
冲深一二丈阔百馀丈而泗州堤亦淮河之水顿落一
丈湖陂变为桑田民有平土而居可见分黄正所以𨗳
淮此有目者所共见伊独谓分清河之黄以𨗳泗州相
去二百里之淮是隔靴搔痒不知下流壅则上流溢水
之源委尚未分晓乃敢妄谈是坐井观天也又谓河不
两行似矣神禹只疏九河今黄坝分疏新河是分一为
卷四十 第 10b 页 WYG0580-0520d.png
二下流仍合淮于周庄再会合于淮于港上师禹之意
所谓同为逆河入于海也黄坝去海口凡三百里妄称
仅三十里费银不满四十万妄称六十万又过虑旧河
塞有辟清河六十里运道而不知臣先已预为之计议
将黄口河渠两头建闸以备运道之旧河更近且便臣
原题称旧河浅则繇新河新河浅则繇旧河两河俱存
奚碍运道伊称黄堌口宜塞查欲塞黄堌须先挑旧河
臣曾荒度旧河淤高一丈之上计有三百五十里之远
卷四十 第 11a 页 WYG0580-0521a.png
计公费非百万金不可工大费钜未敢轻举乃另看得
小浮桥上源即黄堌下流中间浅阻者仅四十里乃因
势而利𨗳之两年漕运颇得其济方图大加疏浚误蒙
简命俾臣回部幸得总督河漕侍郎刘东星代之行所
无事仍从小浮桥上源𨗳河今已挽回南徙之河十之
七八下徐吕二洪运道通利何曾不复徐邳河道哉若
塞黄堌是塞源而欲下流之通万无此理伊谓臣有三
失臣常千虑幸有一得但与朝瑞私臆之见不觉异同
卷四十 第 11b 页 WYG0580-0521b.png
耳伏乞皇上将此疏与张朝瑞奏疏敕下九卿科道一
并参详恭候圣裁 十月甲午以三仙台赵家圈等处
河工告成加总河刘东星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及
工部尚书杨一魁俱荫一子国子生仍与侍郎赵可怀
各赏银币有差工科给事中韩学信郭如星桂有根等
御史杨光训安文璧郎中王在晋等各赏银有差河道
副使郭光复升参政管河郎中刘不盈加服俸一级各
赏银十五两运同赵坰曹惟岳等各赏银有差(明神宗/实录)
卷四十 第 12a 页 WYG0580-0521c.png
 是年河决坚城集故道涸绝(徐州/志)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正月巳已总理河道工部右侍
郎刘东星疏辞河工恩命不允 九月壬子原任户部
尚书褚鈇卒诏赐祭葬如例鈇榆次人嘉靖乙丑进士
历户部尚书总督漕运巡抚凤阳兼治河道河工成加
太子少保寻解任卒于家鈇练达有干才所至著声绩
而抚辑两河尤为人所傅诵云(明神宗/实录)
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八月丙寅朔总理河道工部尚
卷四十 第 12b 页 WYG0580-0521d.png
书兼右副都御史刘东星以病笃乞休命在任调理
九月己亥命总河诸臣踏看河道及时定议以闻 壬
寅河南巡抚曾如春奏报河决萧家口等处先是开封
归德二府大水商丘蒙墙寺黄河水发冲决萧家口百
馀丈全河尽皆南注原行河身顷刻变为平沙商贾舟
不暇解维尽寘平沙之上蒙墙寺向在南岸徙寘北岸
商丘虞城多被淹没如春又云此河之决徙也非决也
科臣张问达言黄堌口在徐邳上流而萧家口又在黄
卷四十 第 13a 页 WYG0580-0522a.png
堌口之上流二十一年河决黄堌口由赵家圈等处疏
浚以济运道巳而赵家圈又塞徐淮三百里几至断流
今萧家口之决河深沙平而商舟即寘平沙之上未有
商舟不行于萧家口而能行于黄堌口以东者明岁之
运船与今岁回空之船可无虑乎乞命河道诸臣从冲
决源头下至徐溪口符离桥宿迁县小河口会流处所
逐一查勘详议料理上是其言 癸丑工部尚书兼右
都御史刘东星卒东星沁水人隆庆戊辰进士为吏部
卷四十 第 13b 页 WYG0580-0522b.png
右侍郎丁艰戊辰河决起工部左侍郎兼左佥都御史
总理河漕河漕之有总理自东星始是年八月开赵囤
循商虞以下至于彭城贾鲁所浚故道也起曲里铺至
三仙台凡四十里又起三仙台抵小浮桥开支流若干
里又浚漕渠自徐邳至宿若干里嘉靖末估费四百万
是年仅十万凡五月成特晋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荫
一子明年庚子渠邵伯界首二湖又明年辛丑凿泇河
泇河界滕峄间通淮海引漕甚径万历初数遣官行视
卷四十 第 14a 页 WYG0580-0522c.png
尝凿韩庄中辍东星力主其役初议百二十万费才七
万所辟已十二三而病不起矣东星历官三十馀年布
衣脱粟家人化之其学以清静为宗病革犹从床箦治
书经理河事云天启元年谥庄靖 十月戊辰工科给
事中张问达言治河于初坏之日犹易治河于极坏之
后则难昔之难止泗州陵寝今治陵寝而又兼运道且
运道一坏于漫视黄堌口之决不早杜塞再坏于并力
泇河以致赵家圈之淤塞断流河身日高河水日浅而
卷四十 第 14b 页 WYG0580-0522d.png
萧家口又冲决于黄堌口之上全河奔溃南下直繇浍
河入淮渐至涨漫势及陵寝今刘东星已逝总河重臣
急宜推补令酌议缓急先为堤防疏𨗳以为目前祖陵
明年新运之计继殚力挑浚旧河故道或寻别道通运
长策庶几数年大坏之河工可以次第修举奉旨黄河
横决恐侵泗州祖陵且妨运道河漕大臣既缺著便会
官推举剋期赴任一面行文与各巡抚多方料理无得
坐视水患 壬午大学士沈一贯言黄河决于归德地
卷四十 第 15a 页 WYG0580-0523a.png
方尽趋东南潜入淮泗而黄堌断流徐邳浅阻回空粮
船不得回南漕渠不可收拾而祖陵又有冲决之虞总
河大臣已经再推望早赐点用责令刻期赴任不报
(阙/)大学士沈一贯数催点用总河大臣因言事之最
急者有三其一则黄水侵淮而泗州祖陵被其患再缓
不治虽凤阳祖陵亦当被其患夫祖陵国家王气所钟
祖陵被患岂唯列圣龙蜕之藏不安于地而千万年圣
子神孙托根基命于何所彼庶民衣食之流尚恐伤其
卷四十 第 15b 页 WYG0580-0523b.png
先茔爱及一草一朩况帝皇之家动关宗社亦切圣躬
最不可缓图者也其一则黄水侵漕河而运道阻塞南
来千万艘停阁不进京师之米粮日贵百货日少三辅
沙砾何以供六宫廪百官饷九军九边而育养邦畿千
里之民乱生辇毂其忧不细非社稷之福也其一则河
南山东徐沛之间乃中原都会之区譬之身为腹心之
位譬之家为堂除之所此而昏垫耕耨莫施商贾不出
则腹心溃而四支皆坏烂不可收堂除榛而四隅皆阻
卷四十 第 16a 页 WYG0580-0523c.png
隔不可通故中原之民尤当爱护中原之地尤当垦辟
令其陆沉如海而无完土非社稷之福也从来比河道
关系之大于九边比河臣责任之难于禦虏人臣既莫
之任皇上又不令任臣实忧迫如坐针毡若托之非人
或因之为利不顾利害之切身第取锱铢之快意此视
国事若儿戏而计之至愚者也臣为此惧竭忠尽言亟
点廷推之外更无要术专委河臣之外更无奇策早责
成一日则早拯救一日使之讲究利害之归处置疏塞
卷四十 第 16b 页 WYG0580-0523d.png
之法此十人者巳极一时之选唯皇上选择而使之耳
 庚(阙/)南京右都御史李颐改右都御史兼工部右侍
郎总理河道提督军务兼管漕运事务仍命兼程赴任
管事 壬(阙/)吏科右给事中田大益言诸臣谈河患者
言人人殊大都皆以当日黄河之分而不挑黄堌之决
而不塞致令水涸沙壅下流淤而上流溃运道阻而陵
寝危为当时河臣见任工部尚书杨一魁与已故尚书
刘东星失算咎也东星既以忧瘁致死而一魁自陈治
卷四十 第 17a 页 WYG0580-0524a.png
河始末及河决情形之疏亦数百千言其言分黄𨗳淮
之说不塞黄堌之故与今日萧家诸口之决皆在黄堌
上流且谓河性靡常能焦劳于数载之前而不能逆料
于数载之后其言甚具然亦岂能遽辞其责哉臣以为
宜令一魁解任回籍并敕在事诸臣备将修举河工以
来河臣的系何人何处并何年月应筑不筑应浚不浚
果否失策以致败事从公勘奏而后圣断加焉庶情状
核而人心咸服劝惩当而河患可除耳不报 辛酉工
卷四十 第 17b 页 WYG0580-0524b.png
部覆奏江北巡按御史吴崇礼疏河南张家楼决口在
开封府东北蒙墙寺决口在归德府正北全河既溃势
难捍禦不若从决口图之犹可事逸而功集也查得张
家楼决口尚小堵塞易就蒙墙寺西北宋家庄上流傅
家集两河相望约十里许乃黄河湾曲之所须开浚直
河可以引水东流仍自徐家口起至刘家口止约长十
二里大加挑挖务俾深阔容受水汎并将李吉口以下
至坚城集三十馀里沙淤河道尽力挑通其黄堌口以
卷四十 第 18a 页 WYG0580-0525a.png
南如马溜武家营何家集各处决口速行堵塞更加坚
厚使河流尽归正漕免致旁泻又恐全河来复灌于镇
口再改挑唐家口而注之龙沟入小浮桥庶既资其利
又免其害目前急切之计似无出于此者查各处决口
俱系河南地方前经廷议推补总河未奉旨允焉敢擅
行趁此入冬冰冻用工颇易移文河南巡抚曾如春预
先料理一面仍候简点总河大臣庶不致于误事从之
 (阙/) 先是吏科右给事中田大益疏请简用河臣言
卷四十 第 18b 页 WYG0580-0525b.png
总河一缺屡请留中皇上岂靳而勿予耶奉旨河漕重
任再推二员并前推通写来看 十二月甲子朔工部
尚书杨一魁覆奏御史高举条上河漕三策言今之河
利于东注而不利于南徙一恒人知之第全河尽溃势
难遽挽堵塞之力谈何容易故臣等前疏必欲从决口
图之如傅家集宋家庄等处开浚直河引水东流并浚
李吉口以下至坚城集三十馀里沙淤河道尽行挑挖
再改挑唐家口而注之龙沟入小浮桥以防全河来复
卷四十 第 19a 页 WYG0580-0525c.png
灌于镇口之患然后塞黄堌口以束其流再塞新决口
以障其溢庶乎正漕有归故道得复不然下流不浚即
上流巳塞而旋塞旋决或此塞彼决竟何益哉故臣以
为开直河塞黄堌浚淤道者此正策也今日所当急行
者也泇河之役全赖山东泉源之水先经挑浚未见深
广且中经梁城彭河葛墟岭等处山多石礓攻凿难施
故口仅一丈六尺浅亦如之即今回空商楫既可稍稍
经行则成功可惜似当大加疏凿或相度地势每十数
卷四十 第 19b 页 WYG0580-0525d.png
里筑坝一座中置朩闸以资蓄泄以待新运即一时水
浅不妨起剥其韩庄渠上接微山吕孟之间多方疏𨗳
俾无淤浅阻碍之患顺流入马家桥夏镇以为运道接
济之资亦一时权宜之计故臣以为浚泇河底成功济
漕艘者此旁策也今日所当并行者也至于开胶莱河
一节先臣刘应节亦曾开之而旋罢矣彼所开固新河
也一病于黄埠岭之险峻再病于马家濠之巉岩三病
于大小沽之直冲故疏凿不易迄无成绩今台臣所议
卷四十 第 20a 页 WYG0580-0526a.png
欲弃新河竟复元时故道诚为最便但此河计地四百
馀里工程浩大其间道里险夷疏开难易经费多寡与
夫河海更船之故借用班军之说皆非臣等所敢遥度
者宜转行各该河臣踏勘相度计议停妥覆请定夺故
臣等以为开胶莱河以复海运之遗以防河运之穷者
此备策也所当俟议定计得而后行者也行此三策而
又在审缓急循次第功不混于滥施期于中窾画不拘
于筑舍期于有成窃以为当今治河要务计无出于此
卷四十 第 20b 页 WYG0580-0526b.png
者得旨著行治河官上𦂳将旧河挑浚决口堵塞泇河
既有成绩也著挑浚备用胶莱河行山东抚按踏勘明
确来说 癸酉吏科都给事中桂有根等疏催点总河
大臣因言漕河浅涩挑浚不易祖陵昔受水患黄河之
冲决尚在黄堌迤南兹又上徙于黄堌之西百数十里
归德永城而下通为巨浸春夏之间雨水暴增恐淮泗
益不敌黄而祖陵左右复为沮洳之区矣先年黄河漕
河用两大臣仅仅竣役自并漕河于一人曾几何时遂
卷四十 第 21a 页 WYG0580-0526c.png
至大敝今奈何欲引为漕运之利则又难时河未南奔
害犹易避今归永诸处大决泗州之野为望洋欲因以
避陵寝之害则又难往年河臣与河相习或数年或十
数年犹得徐图利害而今欲以数月之人力奏八年之
禹功则又难以故群臣谈河危于谈虎下方畏难上复
悠悠堕计如国事何奉旨先年因黄河泛滥关系陵寝
运道不吝钱粮命官疏治如何今又冲决著该科查参
来看河南凤阳山东巡抚各有信地之责著各上𦂳疏
卷四十 第 21b 页 WYG0580-0526d.png
浚堵塞不许推诿吏部屡推总河大臣还会同各官推
举实心任事熟知道的两三员同先推一并写来唯才
是用毋得顾忌不举及徇私滥举亦不许再行延缓(明/神)
(宗实/录)
 是年四月工部覆河道尚书刘东星本有曰河淮交
 变北遏茶城南侵陵寝故议开黄家觜分杀下流以
 𨗳其去复因黄堌口决至九十馀里工不可必费不
 可继故议开赵家圈三仙台等处疏瀹上流以𨗳其
卷四十 第 22a 页 WYG0580-0527a.png
 来今值天道亢旱经岁不雨源头既微来流日少此
 浊河之役旋挑旋淤非人力之未至实水性之不可
 强为耳惟徐邳一带运道咽喉目今粮船浅阻关系
 匪细相应移咨总河衙门及各官作速踏勘赵家圈
 三仙台李吉口上流不及有无旁溃果否壅塞应否
 开浚或另寻别道引水润漕以救目前之急今泇河
 工程既有次第一面添夫并力速成务期克济(通漕/类编)
 是年八月工科左给事张问达奏自黄堌口之决而
卷四十 第 22b 页 WYG0580-0527b.png
 南徙也徐邳三百里几至断流河臣乃议赵家港以
 东黄河故道不及四十里堪以开浚接引黄流下通
 三仙台支渠出小浮桥以入运河此工竣而河水渐
 深船行渐利抵坝交纳亦不逾六月今则头帮之船
 至七月始抵坝后帮循次而进又稽时日交纳遂甚
 迟滞空回南船仅可得十之四而因寒守冻者多矣
 总河尚书刘东星于赵家港告竣复采旧议开泇河
 舍黄流引汶泗山川泉源之水以为运道便宜经久
卷四十 第 23a 页 WYG0580-0527c.png
 其心亦良苦矣顾连汪二黄泥湾以至万家庄韩庄
 地多石块沙砾畚锸繁兴工尚未就而赵港日淤日
 塞因而断流以致徐邳间三百里之河水益浅粮船
 停阁不行者几一月虽决李吉口以引水而随即壅
 淤倖一时天雨连绵水势陡涨三五尺船可挨帮渐
 渡闸河然未及入闸而中间又多浅阻临清以北如
 八里港半壁店武城等处五闸水微河流甚细且河
 厎流沙走动不常左挑则右塞前开则后淤而漳河
卷四十 第 23b 页 WYG0580-0527d.png
 之水不由故道经三台江回龙镇至小滩入卫济运
 此一万三百七十有馀之船相与争一线之水而不
 能进之速河道既坏难以再缓则势不得不治入秋
 徂冬工力可用则不可不及时以治 九月问达奏
 接河南巡抚曾如春揭称本年七月十九日开封府
 黄河水比原河涨高八尺又涨高一丈三尺水高于
 堤至有一二尺之多又商丘县蒙墙寺黄河水发冲
 开堤坝向东南一带由楚家湾杨先口堤北高者三
卷四十 第 24a 页 WYG0580-0528a.png
 四尺低者一二尺泛涨未定自金湾镇王家楼长堤
 四十馀里水俱平满将焦桥并王家楼水越长堤经
 过势难防禦又归德府蒙墙寺南堤一带将萧家口
 冲决一百馀丈波涛汹涌势委难禦八月内又接巡
 抚曾如春揭帖具称开归二府属祥符等州县水灾
 异常其萧家口决冲一百馀丈全河尽皆南注原行
 河身顷刻乾涸变为平沙商舟不暇解维尽涸平沙
 之上即蒙墙向在南岸商丘虞城夏邑多被淹没明
卷四十 第 24b 页 WYG0580-0528b.png
 岁之运船从何道而达乎伏望皇上亟敕总理河道
 尚书及直省抚按河道诸臣从冲决源头下至徐溪
 口符离宿迁小河口会流处所逐一查勘作何防禦
 杜塞如何浚治疏通速为详议料理庶于民命国计
 有裨矣(续文献/通考)
  年兖州府同知郑金以黄堌之工未竣亲行熟视
 极力筑塞未竟三十丈明年上流决蒙墙商永悉为
 巨浸以金敢于任事而不达水性故也(南河/全考)
卷四十 第 25a 页 WYG0580-0528c.png
 
 
 
 
 
 
 
 
卷四十 第 25b 页 WYG0580-0528d.png
 
 
 
 
 
 
 
 行水金鉴卷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