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九
卷三十九 第 1a 页 WYG0580-05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三十九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
  河水
 万历二十四年正月日勘议河道礼科左给事中张
 企程题为河工大兴浮言当杜以为黄在今日之不
 得不分也以其壅淮为害也分黄之必于黄家坝也
 以其决口迎溜既有为下之势更以其去清口稍远
卷三十九 第 1b 页 WYG0580-0503b.png
 非若腰铺地方逼近淮水为可虑也分而必合于周
 复庄也以鲍王决口原自滔滔东下由周复庄经陈
 溪五港等处入海也此为淮黄交会乎不交会乎此
 为二水合襟乎不合襟乎且名曰分之实以疏之而
 已若至全夺则益永利而未能取必也臣前疏所谓
 重重合襟者也即淮之大势由云梯关入海黄可夺
 之由灌口入海云梯与灌口俱在安东地方相去止
 三十馀里耳同归东海又何尝不会耶且清口淮黄
卷三十九 第 2a 页 WYG0580-0503c.png
 交会之说原无的据淮黄之或分或合原无定在臣
 备查大明会典并未载有黄会清口之文但云至河
 南始散漫浮溢至山东势益峻急计其所决之处或
 由中牟至颍州东入于淮或由亳州涡河会于淮或
 至泗州会淮入海此班班可考者万历六年间该淮
 扬巡按御史邵陛疏云正德以前黄河从开封以上
 分为四股会淮同行循颍亳寿凤下清河入海迩年
 上流尽塞全出徐州独行千有馀里至清河始与淮
卷三十九 第 2b 页 WYG0580-0503d.png
 会夫曰同行下清河亦非至清口始会也又查得淮
 安府旧志乃正德十二年间纂修者内载诸水止云
 淮泗环带于西北湖海设险于东南并未载有黄河
 也其志清河县亦止云大清河由治东北入于淮小
 清河由治东南入淮亦并未载有黄由清河合淮也
 据土人云正德以前黄由老黄河故道入海缘武宗
 皇帝南幸挽水行舟黄始达于清口繇此言之黄淮
 之不合于清口也其来久矣臣今分黄之路尚循老
卷三十九 第 3a 页 WYG0580-0504a.png
 黄河故道旧河形迹强半尚存夫前之分流既无所
 妨则今之分黄亦何必尽泥况皇家大风水非士庶
 家丘壑可比黄不东南而东北总为还绕同入东海
 即为会合岂在区区一清口哉清口交会乃近年事
 壅塞者创为水会天心之说以耸人听也不国计民
 生是重而牵泥于形家幻妄之谭不会典郡志是考
 而唼𠴲于人子须知一书何为者哉且彼议者论黄
 水则欲其由清口以合淮至论淮水则又欲其舍清
卷三十九 第 3b 页 WYG0580-0504b.png
 口而南泄琐词屑语盛称高堰可开开之而足以了
 河上事言何背驰至是臣督工暇时每与道府诸臣
 计议相度淮之不可使南泄也其理章章甚明盖淮
 由泗之东北境出清口归云梯关海口以入于海此
 亘古不易之故道故云梯关海口名曰淮子口也清
 口者广阔二百馀丈乃诸湖水汇出之处正当运河
 通济闸之交淮水必由此出庶湖水可合势以通流
 运艘可藉水以接济若欲舍清口而泄之使南且毋
卷三十九 第 4a 页 WYG0580-0504c.png
 论其横决旁溢为害于高宝淮扬有妨于运道究竟
 从出之路安在乎欲泄之出海查得兴盐一带至通
 泰从来无淮水出海正道去年为武家墩之开议浚
 泾河议开子婴沟俱阔不过十丈耳纵使可以𨗳淮
 使行而射阳湖反高垫于内河石䃮口止二丈八尺
 之闸口庙湾入海之道若匣子等港俱甚浅窄安能
 受洚洞之淮水使之滔滔入海乎即不惜工力开浚
 而东南地势每亢于东北故自宋迄今捍海范公堤
卷三十九 第 4b 页 WYG0580-0504d.png
 屹然一百四十里前此并未有穿破𨗳淮者其故可
 知也欲泄之出江查得江岸反高于诸湖万历五年
 以前淮水南注高宝告急不得巳辟仪扬通江诸路
 乃高邮之水仅减二尺而扬州往来船只阻浅者几
 三十里地势高下回然可知若必欲掘深瓜仪诸口
 尽废闸坝以纵其出第恐全淮诸湖之水未必倾泻
 而长江盈涨内灌之患何以当之即近日金家湾芒
 稻河之开竟不能大泄湖水出江其故可知也南入
卷三十九 第 5a 页 WYG0580-0505a.png
 海不得南入江不可则惟有分黄于淮之上流俾淮
 循清口正道直出入海纵云梯海口稍有沙垫犹可
 会黄入灌口也淮竟不可南泄则高家堰之开竟属
 何益臣窃考高堰之筑非始于近日乃汉陈登创之
 我朝平江伯陈瑄稍为增筑前河臣不过复加修砌
 于万历七年方成今度堰之地厎高下不等惟周家
 桥稍下积岁通流高良涧武家墩稍亢而高家堰最
 卑湖淮汇射于此若姑徇拆堰则淮水日东黄水且
卷三十九 第 5b 页 WYG0580-0505b.png
 蹑其后浊流西入清口日湮其为患于祖陵运道又
 何可胜言者故臣视事以来广询细度不敢议拆高
 堰上议于周家桥量开小河一道建坝于高良涧建
 闸于武家墩但令稍加宣泄总之消泛涨之水非敢
 尽决而东之也然臣等尚恐夺清口正流迄今次第
 兴举惟欲俟黄流既分之后尽辟清口之沙俾淮由
 故道通流不须他泄此臣与河臣杨一魁苦心筹度
 即部司道府诸臣佥以为然敢自谓必无遗策哉事
卷三十九 第 6a 页 WYG0580-0505c.png
 关陵寝运道纵不能必尽利实不敢贻害也 又巡
 按直隶监察御史蒋春芳题为覆勘分黄𨗳淮大工
 条上善后事宜一十六款一筑遥堤以障溃决照得
 防河之法莫善于遥堤河性湍悍数年来徐邳之民
 幸不为鱼则遥堤是恃也盖水本劲而末弱缕堤傍
 岸或溃而入至于数百步而遥物或障之则力弱而
 返矣新河形势自西而东地渐洼下水若建瓴但缕
 堤相去不远故有余家庄安娘城南湖洼张家洼诸
卷三十九 第 6b 页 WYG0580-0505d.png
 决口即今虽土牛厢护筑塞极坚然决而塞塞而宁
 必无他溃故亟宜效正河遥堤之制其两岸泥重老
 土则取土番筑松解不堪者另觅老土夯杵坚厚去
 河身必一二百丈而遥堤坚则可守而水不能攻远
 则有容而水不能溢则河身永永无患矣 一砌新
 河口以禦冲刷照得黄坝新河上口阔四十丈入里
 河身阔三十丈盖酌量水势足以容纳不至泛溢为
 患缘近口之处原系淤沙以故开放之后不数日间
卷三十九 第 7a 页 WYG0580-0506a.png
 冲阔七八十丈业经委官捲埽厢护矣但迎溜水势
 湍急桩埽不免摺陷调夫运料日事增修此以救目
 前之急则可恐非长久之计也今议宜仿照清口惠
 济祠基为之将新河自东南冲激处所包砌石岸二
 百丈其正当迎溜之处坚砌石矶觜如鸡胸之状狂
 流触此即分可免震撼崩塌之患应用石块颇多一
 时难以卒办若待委官采买恐缓不济事就便即拆
 黄家滚水坝移用如有不足并馀料工价于大工存
卷三十九 第 7b 页 WYG0580-0506b.png
 剩银内动支应用务在九月兴工明春完报此亦新
 河之急务也 一裁张福堤以纵淮流一岁浚清口
 以防壅塞(二条并/入淮河)一疏藉家河以分横流照得往年
 鲍王口水会于周三庄经由娘子庄袁家社等处总
 归五港口下海中间河冲不止数道藉家河陈溪岔
 庙两处其最大而深者也去冬海口郎中樊兆程详
 勘水道西自王口至袁家庄以东又分二支一支由
 陈溪岔庙出三岔墩一支由藉家河亦会三岔墩总
卷三十九 第 8a 页 WYG0580-0506c.png
 下挂甲墩归五港口二支水势相等今既浚陈溪岔
 庙一支以顺黄水之性又当浚藉家河一支以广入
 海之路原牍具在可覆而验也比因伏秋霪雨河涨
 冲开张爱郑学二口水入藉家河滔滔东注因势利
 𨗳委应仍存此河止将上口新淤除去下流曲折之
 处挑取径直俾于陈溪岔庙正河分𨗳横流并归五
 港仍坚筑南岸遥堤遮护安东县北乡庶乎疏泄途
 广新河亦无壅淤之患矣 一辟五港口以助宣泄
卷三十九 第 8b 页 WYG0580-0506d.png
 照得水性就下以海为壑五港为众流会归出口之
 处乃入海之门户也若非阔大难免停蓄下流阻则
 上源必壅去路涩则来流必滞淤河溃堤皆原于此
 所关系非鲜小矣查勘近五港之处河面不过二十
 丈港口旧有石闸虽已拆去其闸基处河止阔十丈
 纵渠深流驶终属窄狭欲就本港展阔而两傍居民
 房屋逼近河崖遽难尽毁议于南岸择低洼之处另
 开支河一道分泄来流绕出闸外与五港口之水并
卷三十九 第 9a 页 WYG0580-0507a.png
 道而驰同入潮河归海庶于宣泄尤利倘亦今日分
 𨗳之要图耶 一建减水坝以分暴涨照得新河初
 成河身不盈三十馀丈而水流汹涌有百丈之势两
 岸束水太急新堤稀松不能捍禦固宜其冲决也今
 除安娘城等处小口应筑塞者即时堵塞至于蒋家
 洼高家沟二口与鱼沟相连塞之则有屡决之患辟
 之恐夺新河之路欲分杀急流以固堤势莫如建减
 水坝于其处长二十五丈坝身连跌水阔七丈五尺
卷三十九 第 9b 页 WYG0580-0507b.png
 比河岸约高一尺万一水与堤平即任其从坝滚出
 分流入海则堤以内荡荡安流即有伏秋霪霖必无
 骤涨而堤外乃通海旧渠亦不至漫溢而为灾此保
 固新运之一策也诸所朩石工价皆于大工银内支
 用伏秋之后与堤工并力并建可垂永利 一积物
 料以济缓急照得黄河冲突堤防汩没陵谷乃其常
 性而伏秋景象转变呼吸非积蓄素裕何以取济然
 眉合于新河百馀里之间若黄坝口周三庄张家洼
卷三十九 第 10a 页 WYG0580-0507c.png
 挂甲墩等处无非要害即于秋后增筑棚厂每厂设
 厂老一人厂夫四人守之所分属管河官许领官银
 买备草三十万束绳四万套芦三万桩朩三万麻二
 万斤分堆各厂酌量水势缓急裹头未坚则下重扫
 而楗之蚁穴稍漏则衔朩石而填之稍有疏失司道
 以诘府佐府佐以督下吏州县佐领以责各夫有一
 名诡冒侵匿者坐以法其物料按季循环造送司道
  一设铺舍以处夫匠照得河堤既筑官夫亦备然
卷三十九 第 10b 页 WYG0580-0507d.png
 数千人荷锸守堤势不能招翅于风雨烈日之下则
 铺舍之建必不可缓查新河口至挂甲墩一百二十
 八里每三里一铺合两堤当铺八十四座每铺朩石
 坯料约用银四两五钱通众铺当用银三百八十两
 宜及此时责令各该管河官照数办料堤完铺完毋
 令后时仍照南北缕堤之制铺立帜标编列字号若
 队伍之足以相认伏秋各该铺老率夫役于五月中
 旬上堤九月下堤往来击柝于涘涯之间一处冲坏
卷三十九 第 11a 页 WYG0580-0508a.png
 即鸣器鸠工并力护卫管河官务以身督之府同知
 时以躬巡之习怠而弗肃于事者处究此自修守常
 事然今大工之后钱榖各有司存则此节亦所宜论
 及之也 一议修闸以杜陵患(不/录)一复浅船以疏河
 身照得治河原有浅船浅夫今浅船湮废日久浅夫
 之设派在郡县夫以浅为名非谓防河之浅而挑挖
 使深乎今自周三庄至五港口乃全河入海之末下
 流之处也此段常深则上无所不深此段少浅则上
卷三十九 第 11b 页 WYG0580-0508b.png
 当无所不浅深则百病全瘳浅则众症立见谓宜修
 复昔者疏浅之法查庙湾饷税加曩时数倍兵不益
 额而税加广安所用之谓宜裁处为造浅船二三十
 只调庙湾馀兵百馀名统以卫职移镇其地以时驾
 船捞浅或用长柄杏叶杓铁扒之类疏之季稽浅之
 多寡以定功罪海口同知摄其事盖水本能涤沙少
 藉人力自相荡而去久之河身不复有浅而入海之
 力益迅诚便计也 一填泗城以护陵寝(不/录)一治沟
卷三十九 第 12a 页 WYG0580-0508c.png
 渠以兴水利(入水/利)一塞黄堌口以防河徙照得砀山
 之上有黄堌口黄水决之而出经萧宿灵睢由宿迁
 小河口复入正河诸州县岁遭淹没民不聊生往时
 屡议堵塞而卒不果当事者为工力艰钜且以黄河
 势大方为镇口徐邳之患幸有岐流稍杀其势故姑
 听其决耳今黄分而流疾徐邳之间几于无河伏秋
 若此冬春可知万一全河徙去无论运道梗阻其于
 祖陵皇陵大有可虑者又安可幸目前之安而不亟
卷三十九 第 12b 页 WYG0580-0508d.png
 为远大之计今宜委官查勘斟酌堵塞庶为二陵万
 年之利而运道民生亦胥有攸赖矣 一固王公堤
 以保漕渠照得清江浦之王公堤外捍黄淮内护漕
 渠其海神庙至火星庙一带最为险要每遇伏秋水
 发岌岌欲坏加埽填土劳费无益幸近年鲍王口冲
 开水趋北岸清浦居民稍得安枕今议王口建闸通
 连此堤正当其冲伏秋之间若王口闸闭则水势南
 趋溃齧可虑若王口闸开则黄流倒滚冲射尤危无
卷三十九 第 13a 页 WYG0580-0509a.png
 一可者也未雨绸缪不妨预先计议将前额岁修之
 银委官领买徐州杂石用荆筐包络雇船装运交付
 该县管河官查收量本堤水势深浅鳞次实排不出
 一二年堤外尽皆石砌即有王口冲齧之患可恃无
 恐保固漕渠而全一方之民命斯为利亦大矣 一
 专责成以臻实效照得有司各有专职河务尤为艰
 钜必得其人而专任之斯可责其成功今黄坝新河
 画地设官各司防守业已有成议矣至其善后之工
卷三十九 第 13b 页 WYG0580-0509b.png
 目前所当亟为举行者不过筑新河遥堤建王口周
 庄闸岁辟清口门限沙此数者其要也然须得人以
 任之臣于工部分司得二人焉李元龄樊兆程是也
 于府佐得四人焉刘不息张兆元赵坰冯学易是也
 之数人者或慷慨明达或沉潜细密资性不同然均
 之实心任事深谙河务者也臣以为清口辟沙应委
 之同知冯学易专管而以南河郎中李元龄督理之
 五港一带河工见蒙钦依同知张兆元管理黄坝至
卷三十九 第 14a 页 WYG0580-0509c.png
 娘子庄筑堤应委之运同赵坰专管王口至周三庄
 建闸浚渠修筑纤道应委之同知刘不息专管而以
 海口郎中樊兆程督理之三年之内果有成绩破格
 超升先期申饬临事考成庶乎人心竞奋而实效可
 臻矣至于州县管河之官亦必择强壮有才干者充
 之不次升赏河工之外不得委以别事致招物议全
 官固所以全河也噫天下有治人无治法详于议河
 而尤专于任人新河庶几可保百年无事哉部议覆
卷三十九 第 14b 页 WYG0580-0509d.png
 奉旨依拟行(题覆河工奏议/)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正月壬寅时河决黄堌口有言
宜塞者有言不可塞不易塞不必塞者议无画一于是
议浚小浮桥沂河筑口以济徐邳运道以泄砀萧㳽漫
砌归仁堤以护陵寝而总漕尚书褚鈇上疏极言堌口
宜塞纵不能尽塞亦宜量为节制不则全河南徙害将
立见续行巡盐巡漕御史亲诣一勘工科给事中杨应
文言堌口旁泄害大浮桥引水利微一浚诚为永赖则
卷三十九 第 15a 页 WYG0580-0510a.png
口可无塞如仅为一时权宜则塞口宜急请敕令酌议
的确部覆从之 三月庚子赠管河主事袁光宇太仆
寺少卿以其治河积劳也 戊午自河决南徙徐邳复
见清泗议者谓全河水微不利运道决口不塞贻害地
方且恐下齧归仁为二陵患独总河尚书杨一魁谓堌
口深阔难塞议浚小浮桥沂河口小河口至是工程报
竣运道通利奏言河徙无妨运道今日已有明验惟是
议者尚以祖陵为虑请徵往事洪武二十四年决原武
卷三十九 第 15b 页 WYG0580-0510b.png
黑阳山经开封城北又东南经项城太和颍州颍上至
寿州正阳镇入淮行之二十馀年至永乐九年河稍北
入鱼台塌场等口未几复南决繇涡河经怀远县入淮
时两河合流经凤阳历泗州以出清口若患及陵寝祖
宗当何如为虑者而卒未闻计及也嗣后又行之四十
馀年至正统十三年间河复北决冲张秋至景泰初先
臣徐有贞塞之河乃复涡河东入淮亦不闻病及祖陵
也嗣后又行之二十馀年至弘治二年河复北决冲张
卷三十九 第 16a 页 WYG0580-0510c.png
秋先臣白昂刘大夏相继塞之复𨗳河流一繇中牟至
颍寿一繇亳州涡河入淮一繇宿迁小河口会泗时则
全河大势纵横于颍亳凤泗之交而下且漫溢于符离
睢宿之境矣然卒不闻虞及祖陵亦不闻堤及归仁也
惟正德三年以后河渐北徙或繇小浮桥入漕或繇飞
云桥入漕或繇榖亭入漕全河大势始尽趋徐邳出二
洪运道虽稍资其接济之利而亦受其泛溢之害矣至
嘉靖十一年而河臣建议分𨗳者始有涡河一支中经
卷三十九 第 16b 页 WYG0580-0510d.png
凤阳祖陵未敢轻举之说夫当全河南徙之时不闻为
祖陵患及全河北徙后仅议分𨗳一支乃反足为患乎
然当时间有浚祥符之董盆口宁陵之五里铺荥泽之
孙家渡兰阳之赵皮寨又或决睢州之地丘店界牌口
野鸡冈宁陵之杨村铺俱入旧河从亳州凤阳等处入
淮南流尚未绝也亦何尝闻祖陵之被患乎至嘉靖二
十五年以后南流故道始尽塞或繇秦沟入漕或繇浊
河入漕五十年来全河尽出徐邳夺泗入淮而当事者
卷三十九 第 17a 页 WYG0580-0511a.png
方认客作主日筑堤而窘之以致河流日壅淮不敌黄
退而内潴遂贻今日祖陵之患此实繇于内水之停壅
不繇于外水之冲射也万历七年先臣潘季驯始虑黄
流倒灌小河白洋等口挟诸河水之冲射祖陵乃作归
仁堤为保障计而复张大其说以为祖陵命脉全赖此
堤无怪乎议者习闻其说而遂疑黄堌之决或下齧归
仁也不知自黄堌一决下流易泄必无上灌之虞况今
小河不日工完引河归复故道去归仁益远何烦过计
卷三十九 第 17b 页 WYG0580-0511b.png
哉部覆报可 四月己丑自河决黄堌总河尚书杨一
魁议开小浮桥筑义安山浚小河口引武沂泉以济运
及是以久旱不雨上源水枯又复冲开义安束水黄坝
二十馀丈小浮桥来水微细运河浅涩于是一魁议挑
堌口迤上埽湾淤觜二处仰受黄流救小浮桥以上数
十里之堌并乞宽过洪原限部覆报可 八月丁卯先
是以黄堌塞口众议未定下漕盐御史会同河漕大臣
详勘议妥具奏至是总河杨一魁仍主前议疏言今黄
卷三十九 第 18a 页 WYG0580-0511c.png
河南徙至韩家道盘坌河丁家庄俱两岸阔百丈深踰
二丈名曰铜帮铁厎故道也刘家洼始强半南流得山
西坡水涸湖以为壑出溪口入符离河亦故道也惟徐
邳运道浅涸诚为可虞所以首议疏小浮桥实因其势
而图资其利乃小试颇有效验若将小浮桥再加挑辟
未必不为运道之利计不出此而欲自黄堌挽回全河
必须挑四百里淤高之河身筑三百里南岸之长堤不
惟所费不赀还恐后患无已御史杨光训周盘马从聘
卷三十九 第 18b 页 WYG0580-0511d.png
亦议止挑埽湾直渠展济浊河及筑山西坡归仁堤以
济运护陵费省功倍与总河合独总漕褚鈇意见不同
部请再行会勘工科给事中徐观澜言堌口之勘三臣
既同善均从众不必再勘请专任河臣以责成功上是
其言令该部行河臣悉心经画应与漕臣会议者不妨
从长计处毋得各持异议 九月丁巳总河尚书杨一
魁言今岁春间吕梁二洪浅涸皆归咎于黄河南徙臣
等设法疏𨗳河渠流通漕艘既济漕臣褚鈇谓黄堌未
卷三十九 第 19a 页 WYG0580-0512a.png
塞全河不来非一劳永逸之计臣沗当局岂虑不及此
臣入秋以来自镇口涉浮桥繇小河历归仁上泗陵浮
睢水下徐溪过夏虞抵黄堌及砀山详观形势看得归
仁在西北泗州在东南相距一百九十里中隔重冈叠
嶂高踰归仁不啻数仞况归仁之北有白洋河朱家沟
周家沟胡家沟小河口泄入运河势如建瓴即无归仁
祖陵万无足虞也浊河泥沙淤垫高出地上潦则溢旱
则浅分曹单河身阔一二百丈深二三丈尚不免于横
卷三十九 第 19b 页 WYG0580-0512b.png
流徐邳河身阔不满百丈深不过丈馀徐州以西深者
六七尺浅者二三尺而夏永韩家道口同家道口宿州
徐溪口符离河等处阔百丈馀深二三丈避高就下水
之本性河流巳弃自古难复且往岁河水充盈见稍利
矣而风波漂溺镇口病淤不可谓之非害今岁河水微
涩见稍害矣而安流无恙岁运全完不可谓之非利乃
议者在往年隐害言利在今日隐利言害无怪乎道谋
之纷起也查得正统年间参将汤节议于徐吕洪南口
卷三十九 第 20a 页 WYG0580-0512c.png
各建闸座节水通舟行之有效嘉靖二十年间督治漕
河侍郎王以旂复请建置盖运河原不资黄河之水山
东诸泉实运河命脉是闸河乃先朝巳试成规今日济
时要务也宜仍复旧制于镇口之下大浮桥之上吕梁
之下洪邳州之沙坊建石闸一座以节宣汶泗之水况
济兖泉源巳浚用之不竭而小浮桥沂河口二水又足
以助之更于镇口以西筑坝以截黄河之水开唐家口
而注之龙沟会小浮桥入运以杜灌淤口闸之害过涨
卷三十九 第 20b 页 WYG0580-0512d.png
则听从繇王山滚水坝分泄入姬村湖盖资其利而去
其害实万全永赖之计也部覆报可 十月癸亥先是
总漕尚书褚鈇逐徐州管河判官程潮沛县主簿强性
宽总河尚书杨一魁称其功有可录乞行按臣查勘并
自乞休部覆行勘命一魁照旧供职已鈇言与一魁素
同心共德止缘黄淮迁徙不常害及运道一魁决意分
黄不欲𨗳淮意见不同偏执自是臣叨领漕抚斥革贪
赃误事二小官辄为一魁挟制巽懦不职甚矣尚可腼
卷三十九 第 21a 页 WYG0580-0513a.png
颜在位乎乞赐罢斥不报 十二月丁丑吏科左给事
中杨廷兰奏淮河为梗垫及祖陵诸臣创分黄𨗳淮之
议岂不凿凿可行哉顾当黄堌决口初开之时不能见
形察微以遏其奔驶之渐今滔滔下注力无所施矣然
自黄堌决而始有小浮桥之疏淤而复有李吉口之浚
夫一岁疏浚仅济一岁之运道倘今年李吉口改挑未
已而明年复淤今年二十万之烦费未巳而明年复然
恐岁塞岁开终无巳时为今之计果河自南徙故道可
卷三十九 第 21b 页 WYG0580-0513b.png
复即自宿迁一带筑堤建闸设坝穿渠以一劳图永逸
说者谓泇河北承汶泗南达黄淮果可开凿即一面估
计不挠于浮议可也河臣杨一魁拘挛之见未破所当
从长经理以责成功者也(明神宗/实录)
 是年河道尚书杨一魁奏恭进绘河图说以备圣览
 以定长策按黄河自古为中国患近自分黄𨗳淮工
 成凤泗淮扬免昏垫之灾已有明验矣又自黄堌一
 决全河南徙兖豫徐邳得免河患而其馀波出于义
卷三十九 第 22a 页 WYG0580-0513c.png
 安者又𨗳之入小浮桥足以济二洪之堌则今日之
 河既有合于决堤放水之议而又不足为运道之虞
 但以增堤塞口为良图以堙水防川为上策臣窃不
 知其解矣夫道傍之议不过曰运道有浅涩之虞祖
 陵有意外之患地方有淹没之苦耳不知我国家运
 道原不资于河全河初出亳寿之郊以不治治之故
 岁无治河之费其后全河渐决入运因遂资其灌输
 五十馀年以久假不归认客作主又日筑垣而居之
卷三十九 第 22b 页 WYG0580-0513d.png
 涓滴不容外泄于是浊沙日淀河身日高上遏汶泗
 则镇口受淤鱼滕被浸下壅清淮则退而内潴盱泗
 为鱼以至濒河没溺岁运飘流甚至冲截运道牵挽
 莫施而当事者猥以运道所资势不能却之他徙遂
 付之无可奈何以致水浸祖陵廑皇上隐忧臣钦遵
 明命改弦易辙首开武墩泾河等河次疏具坝周庄
 等河又次挑小浮桥小河口沂河口故道幸小浮桥
 股引之水李吉口未断之流已足济运矣以汶泗沂
卷三十九 第 23a 页 WYG0580-0514a.png
 兖之水建闸节宣运道自在固不必殚力塞决以回
 全河盖决河所经有山西阜子诸坡湖以为之汇又
 有小河白洋周朱等河沟以为之委更免漂溢之虞
 况祖陵雄据上游有崇冈叠嶂谅可无虑即归仁一
 堤见谓险要亦非受水冲万一失守亦不过下浸桃
 清由洪泽诸湖以下清口势不能逆流倒灌上及泗
 盱何必过为杞人之忧也南流汎滥虽不免为下邑
 民生之害砀山水道当冲南流北流俱不得免必须
卷三十九 第 23b 页 WYG0580-0514b.png
 迁城以避河患其以堌口被灾者惟有萧宿灵睢四
 州县再照全河未徙之时丰沛鱼滕徐邳等州县不
 岁被淹没乎近庚寅癸已之秋冲城灌邑徐邳二州
 赤子不几为鱼鳖乎较之今日萧宿灵睢孰多孰寡
 孰重孰轻况宿南水患非自今日盖弘治二年之秋
 河决中牟下归德至宿州㳽漫四出疲民半溺侍郎
 白昂治之至宿迁小河口浚而西抵归德饮马池诸
 口又开符离月河而患始平翰林学士李东阳碑记
卷三十九 第 24a 页 WYG0580-0514c.png
 可镜也从来如此无分土亦无分民何独厚于萧宿
 灵睢而薄于丰沛徐邳也故臣始终自信以为止就
 巳成之功稍终未完之绪则自不至为运道之虞亦
 不能为陵寝生民之患矣抑臣又有说焉盖禹之𨗳
 河自大伾以下析二渠播九河随水之所向不与争
 利故能奏平成之绩今河南山东江北州县棋布星
 列在在堤防水不及汴梁矣又恐决张秋也不及张
 秋矣又恐淤镇口也不及镇口矣又恐淹宿州也凡
卷三十九 第 24b 页 WYG0580-0514d.png
 禹之所空以与水者今皆为我所占吾无容水之地
 固宜其有冲决之患也今若空砀山一邑之地北𨗳
 李吉口下浊河南存徐溪口下符离中存盘岔河下
 小浮桥三河并存南北相去约五十里任水游荡以
 不治治之量蠲一邑千金之赋岁省修河万金之费
 不劳民力河患可平此一时之省事亦万世之良图
 也谨绘图贴说以进伏祈皇上留神省览敕下该部
 毋惑浮言定为长策徐俟智者以善成之俾我朝河
卷三十九 第 25a 页 WYG0580-0515a.png
 渠一书足继禹贡臣之愿也奉旨图留览这所奏工
 部看议来说(续文献/通考)
 是年河复决单县之黄堌口溢于河南之夏邑永城
 界经宿州之符离桥出宿迁新河口入大河半由徐
 州入旧河济运而二洪告涸于是总河尚书杨一魁
 大挑李吉口以挽黄流河成寻淤接管总河尚书刘
 东星复开李吉口疏徐邳运河然黄堌未塞河流未
 畅漕艘终属濡滞 按黄堌口乃贾鲁旧开处也先
卷三十九 第 25b 页 WYG0580-0515b.png
 是河决事闻朝廷夺总河大司空舒应龙官而以杨
 一魁代之一魁以河虽南出符离淹没民田无几而
 河水一半由旧河下徐州足以济运议不治又二年
 一魁入掌部事代之者为大司空刘东星亦守旧议
 但河日益南而黄堌之下李吉口淀淤益高北流遂
 绝东星每至冬即其地开一小河春夏则引水以下
 徐州济运然亦至秋即淤不能久也若是者三年而
 彭城吕梁之间古所谓悬水三十仞者可褰裳而涉
卷三十九 第 26a 页 WYG0580-0515c.png
 矣于是江淮当事者建六闸于河中节宣山东汶济
 之水聊以通漕而漕舟至京往往后期(南河/全考)
 
 
 
 
 
 
卷三十九 第 26b 页 WYG0580-0515d.png
 
 
 
 
 
 
 
 行水金鉴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