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580-044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三十四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河水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正月甲戌工科都给事中杨其休
言河臣潘季驯勋茂劳久呕血骨立被言请告当允其
归且泗城会勘议既枘凿工亦旁午老成谙练如舒应
龙精心任事如吕坤二臣用一可以集事上命吏部知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580-0448d.png
之 二月戊申改南京兵部尚书舒应龙为工部尚书
总督河道管理军务 三月庚辰南京兵部尚书舒应
龙疏辞总河新命上以黄河为梗淮水积涅著即赴任
会科臣勘议不允辞 四月己亥总理河道工部尚书
潘季驯奏臣领河事凡四任矣壮老于斯朝暮于斯耳
闻目击稽往验来总之水性不可拂河防不可弛地形
不可强治理不可凿人欲弃旧以更新而臣谓故道必
不可失也人欲支分以杀势而臣谓浊流必不可分也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580-0449a.png
去秋霖霪雨涨物议遂腾宁知涨必有消乎谨述人言
之惑众病河者详解于后一谓黄水暴涨何不多浚支
渠以杀之臣曰分流诚能杀势然可行于清水耳黄水
沙居其六分则势缓沙停河不两行自古记之藉势行
沙合之所以杀之也又议水涨暂开决口水落复塞岂
曰无见但塞决难而费浩筑减水石坝于桃源坝与地
平水浮则泄与开决无异而水不能啮石更无塞决之
费不须另开矣亦谓旧河沙垫底高不若别觅新河为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580-0449b.png
得臣曰沙易停亦易刷即一河中溜处深缓处浅水合
沙刷必无俱垫之理此浅彼深亦无妨运之事倘果底
高则冬春水落当胶舟矣全弃故道即使得地凿河力
能阔二百丈深三四丈如故河否况数年而新者亦旧
岂旧淤而新不淤乎禹治水曰疏瀹决排亦第去其壅
塞耳徐邳故泗沂道也禹贡导淮东会泗沂宋神宗时
河决澶州合南清河会于淮南清即泗沂行之六七百
年谓非黄河故道不可矣一谓禹治水以导而今治水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580-0449c.png
以障臣曰逆水性以壑邻谓之障顺水性以闲其溢谓
之防水涨无堤必泛溢不循轨堤者正导之以入于海
也禹贡九泽既陂四海会同何尝不以堤哉或疑水愈
高则堤愈增不知水虽涨亦止丈许且无旬日不消者
则堤之高不过踰丈而已一谓昔年徐吕二洪怪石浮
水面湍激如雷今皆无声得非沙掩臣曰二洪体甚高
沙能掩之是无徐州矣徐洪为主事郭升吕洪为主事
陈洪范铲石志记具存其时黄河决而二洪涸实天假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580-0449d.png
以成诸臣之功也若云石平而水不能刷沙则河长几
二千里岂尽二洪激水所刷耶甚为诸臣冤耳一谓海
口沙塞以致河蓄不流臣曰黄河万里别无分泄滔滔
迅溜何尝少停大约伏秋长多消少冬春长少消多上
源雨多则长雨霁则消今海口塞则消于何往耶臣委
勘亲阅并无淤梗一谓黄高于徐淮高于泗可不为之
所乎臣曰自开归以至安东地皆卑于河不独徐泗汤
迁亳仲丁迁嚣亶甲迁相祖乙迁耿盘庚迁殷以避黄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580-0450a.png
也岂不惮烦宋景祐中泗州张守曾筑护城堤三丈三
尺以捍淮矣河之不能使卑如是去国之臣心犹在河
亦自尽其犬马之忱而已工部言季驯久熟河事极源
委析利害言当不谬但运道民生所关宜行勘河科臣
张贞观及督河抚按舒应龙陈于陛等从公勘议以闻
毋徒两可调停以误大计从之 五月庚辰南京河南
道御史陈邦科题黄淮水患堤不可恃水不可障欲除
淮害须开瓦埠河以杀上流欲除黄害须多遥堤缕堤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580-0450b.png
诸埠口以杀下流欲禦高宝诸湖患须挑浚湾头庙湾
等处三工以归之江海成大工者不惜费乞发帑银济
用庶平成之绩可奏工部言御史原官湖邑近复经行
廉访必真如挑浚修复先后科臣原有条议其开瓦埠
河曾经覆勘中止而遥缕二堤多开闸口则诸臣所未
及者乞行勘河科臣会同河漕部院确勘并覈工费以
闻报可 庚寅总督漕运兵部侍郎陈于陛以御史王
明论其浚河共策具疏乞罢工部言会勘河工于陛与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580-0450c.png
总河尚书舒应龙俱属首事大臣以国事为急岂可因
言求退负任使宜命与盐臣虚心共济无拘小嫌从之
 七月乙丑原任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万恭卒
恭新建人由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光禄太仆大理兵
部左侍郎巡抚山西总理河道考满被言回籍卒于家
礼部请照递减例与祭一坛半葬从之 八月乙未以
河道钜任命改总理河道提督军务职衔 丁酉勘河
给事中张贞观题会总河尚书舒应龙总漕陈于陛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580-0450d.png
按御史高举彭应参王明勘得淮黄同趋者惟海而淮
之繇河达海者惟清口自海沙开浚无期因而河身日
高自河流倒灌无已因而清口日塞以致淮水停蓄于
时泗水上浸祖陵下垫民社近且漫及高宝兴泰运堤
亦苦冲决矣今据司道等议一辟清口之沙计费二万
有奇一分黄河之流计费三十四万有奇清口有大挑
之工又议常浚之后使不复淤也分黄于淮之上流先
杀其势也上流必于清口上十里去口不远不致为运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580-0451a.png
道梗即少梗而力易图也分于上复合于下冲海之力
专也合必于草湾之下恐其复冲正河为淮城患也鲍
家口王家营必塞者二决横冲新河恐散溢无归也两
岸俱堤以地势东北下恐溃决则清沭海安之民不得
即业也是役也费固烦而效亦广若海口浅塞欲求浚
治之策即潮汐莫窥其涯况可弛畚锸哉惟全淮合黄
东下或河身涤而渐深海口刷而渐阔亦事理所可必
者工部覆议勘臣筹画凿凿其工费通计三十六万七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580-0451b.png
千有奇议支两淮馀盐兖州东昌河道银南京芦课等
银不足则抚按设处本月兴工限明年六月报完命如
议行 九月壬戌总漕侍郎陈于陛以时值倭警议将
右布政司张允济专理海防不必兼摄河务工科给事
中刘弘宝等谓允济昨已升任特为河工请留今工完
之奏未闻调移之章已上防河不效去而防海复不效
将安去乎工部覆称允济河工依限完否正属分别功
罪之时似当移咨总河尚书舒应龙确议以闻诏可(明/)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580-0451c.png
(神宗/实录)
 是年河决狼旋磨脐二口蒙阴马陵山水俱发邳宿
 安东悉沈釜底(淮安/府志)
 是年张朝端为济宁兵使者兼治河时有议凿性义
 岭者公相度川原谓凿空而劳数十万人之力损大
 司农金钱非便慨然建议有三当谋八可已二可患
 之说与总河大臣意忤杜门求去因调金衢道(焦竑/撰鸿)
 (胪寺卿张/公墓表)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580-0451d.png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四十四
 年由大理寺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朱
 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寻以忧去隆庆四年河
 决邳州睢宁起故官再理河道塞决口明年工竣坐
 驱运船入新溜漂没多为勘河给事中雒遵劾罢万
 历四年夏再起原官巡抚江西明年冬召为刑部右
 侍郎时河决崔镇黄水北流清河口淤淀全淮南徙
 高堰湖堤大坏淮扬高邮宝应间皆为巨浸河漕尚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580-0452a.png
 书吴桂芳议复老黄河故道而总河都御史傅希挚
 欲塞决口束水归漕两人议不合会桂芳卒六年春
 命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代之季驯以故
 道久湮虽浚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
 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
 水一斗沙居其六伏秋则居其八非极湍急必至停
 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出清口以
 敌河之强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即桂芳所开草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580-0452b.png
 湾亦可不复修治遂条上六事诏如议明年冬两河
 工成又明年春加太子太保进工部尚书兼左副都
 御史季驯初至河上历虞城夏邑商丘相度地势黄
 河上流自新集经赵家圈萧县出徐州小浮桥极深
 广自嘉靖中北徙河身既浅迁徙不常曹单丰沛常
 苦昏垫上疏请复故河给事中王道成以方筑崔镇
 高堰役难并举河南抚按亦陈三难乃止迁南京兵
 部尚书十一年正月召改刑部季驯之再起也以张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580-0452c.png
 居正援居正殁家属尽幽系子敬修自缢死季驯言
 居正母逾八旬乞降特恩宥释先是御史李植江东
 之辈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相讦季驯力右时行巍痛
 诋言者言者交怒植遂劾季驯党庇居正落职为民
 十三年御史李栋上疏讼曰隆庆间河决崔镇为运
 道梗数年以来民居既奠河水安流咸曰此潘尚书
 功也昔先臣宋礼治会通河至于今是赖陛下允督
 臣万恭之请予之谥荫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580-0452d.png
 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
 报功之典哉御史董子行亦言季驯罪轻责重诏俱
 夺其俸其后论荐者不已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
 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自吴桂芳后河漕
 皆总理至是复设专官明年黄水暴涨冲入夏镇坏
 田庐居民多溺死季驯复筑塞之十九年冬加太子
 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
 后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580-0453a.png
 及朩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三疏乞休不允二
 十年泗州大水城中水三尺患及祖陵议者或欲开
 傅宁湖至六合入江或欲浚周家桥入高宝诸湖或
 欲开寿州瓦埠河以分淮水上流或欲弛张福堤以
 泄淮口季驯谓祖陵王气不宜轻泄而巡抚周寀
 于陛
巡按高举谓周家桥在祖陵后百里可疏浚议
 不合都给事中杨其休请允季驯去归三年卒年七
 十五(明史/稿)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580-0453b.png
 是年总河潘季驯上堤防告成疏略云窃惟防河如
 防敌自古记之矣防敌则曰边防防河则曰堤防边
 防者防敌之内入也堤防者防水之外出也欲水之
 无出而不戒于堤是犹欲敌之无入而忘备于边者
 矣且自古称治水者莫过于禹而考之禹贡曰九泽
 既陂四海会同先臣蔡沈释之曰九州之泽已有陂
 障而无决溃四海之水无不会同而各有所归陂障
 即堤也神圣如禹而尤不免致力于堤则舍堤之外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580-0453c.png
 别无所以防河者矣臣于万历六年奉命治河即请
 筑遥堤以防其溃筑缕堤以束其流八九年间河流
 顺轨故道晏然业有成效矣而岁久官更弊滋法弛
 以河防为末务视堤工为赘疣一篑莫加万夫闲旷
 而车马之蹂躏风雨之剥蚀河流之汕刷高者日卑
 厚者日薄又何怪其东溃西决哉荷蒙我皇上授臣
 以总理之权责臣以修复之事臣袜线微才固不能
 别为新奇之策而管窥小见尤不敢为侥倖之图惓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580-0453d.png
 惓以堤防陈乞谬承俞命毕力仰承督率南直隶河
 南山东司道等官将滨河一带地方躬亲荒度周爰
 咨诹旧有而今圮者则议加帮旧无而宜有者则议
 创筑遥堤约拦水势取其易守也而遥堤之内复筑
 格堤盖虑决水顺遥而下亦可成河故欲其遇格即
 止也缕堤拘束河流取其冲刷也而缕堤之内复筑
 月堤盖恐缕逼河流难免冲决故欲其遇月即止也
 防禦之法颇称周备较之巳卯告成之功更为详密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580-0454a.png
 而夏镇河南山东往岁原未经理者皆一体增建矣
 倘能岁守不失则河流自无冲决之患河不冲决则
 故道晏然翕由顺轨而运艘自无阻滞之虞矣但畚
 土成堤原非铁石稍不修葺便至倾颓岁岁修之岁
 岁此河也世世守之世世此河也故岁修钱粮之设
 徭编雇募额夫凡以为河也而可置之虚糜闲旷之
 地哉臣是以谆谆为申明修守之请也伏望天语叮
 咛严谕地方司道等官查照臣愚节次题奉钦依事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580-0454b.png
 理每岁务将各堤顶加高五寸两傍汕刷及卑薄处
 所一体帮厚五寸年终管河官呈报各该司道要见
 本堤原高阔若干今加帮共高阔若干司道官躬亲
 验覈开报总河衙门覆覈年终造册奏缴不如式者
 指名参究庶河防永固而国计民生俱有赖矣 又
 河工易惑浮言疏云臣潦倒无知久甘畎亩误蒙我
 皇上拔之既弃之馀授以总理之任二三年间殚竭
 心力一应事体请自圣裁种种俱有成画试有小效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580-0454c.png
 矣尚有一二事宜理本如此而人言必不如此工本
 难为而人情必欲强为若不早为勘议浮言不免猬
 兴全河之工未必不由此而决裂也敢敬陈之夫镇
 口闸内为汶泗清流镇口闸外为黄沁浊流平时清
 浊相当内水外出颇顺惟黄水一发则黄强清弱倒
 灌入漕而河渠淤淀此理势之必然者上源山陜以
 西雨少则黄水易消而内水之出速上源雨多则黄
 水难消而内水之出迟此又理势之必然者自用河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580-0454d.png
 为运以来灌塞之患无岁无之其年远无卷及旋淤
 旋通者无论矣臣姑以嘉靖末年尚有卷簿可查者
 言之查得嘉靖四十一二年黄水由大小溜沟会漕
 于夹沟驿南黄涨漕淤粮艘阻滞该总河都御史王
 士翘行徐州领夫挑通嘉靖四十四年大小溜沟淤
 断该总河陈尧行徐州一面挑浚一面起剥前进隆
 庆元年黄河南徙秦沟会漕于梁山之北淤塞无异
 溜沟该总河尚书朱衡行徐州洪分司督夫挑浚隆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580-0455a.png
 庆二年黄河冲塞浊河改至茶城与漕交会茶城之
 称自此始隆庆三年茶城淤阁重运该总河都御史
 翁大立具题要从马家桥经地浜沟至徐州子房山
 下另开新河以避茶城之淤续因黄落漕通前议随
 寝隆庆四年茶城填塞八里内水漫由张孤山东冲
 出翁大立具题就与张孤山开河本年冬本河复塞
 仍将茶城挑通原议随寝隆庆五年茶城淤浅该臣
 先任总河行委经历韩柏部夫常川捞浚运艘赖以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580-0455b.png
 无阻隆庆六年茶城淤阻该总河万恭行司道疏浚
 通行万历元年八月茶城淤塞该工部题行总河衙
 门设法挑浚万历二年黄水倒灌淤漕三十馀里该
 总河傅希挚集夫挑浚前给事中吴文佳题将翁都
 御史原议马家桥出子房山开河一道行傅都御史
 勘得子房山前虾蟆山西俱有伏石马家桥一带俱
 系水占难以议开前议遂止万历三年十一月内黄
 水大发茶城淤塞十里调夫挑通万历四年茶城淤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580-0455c.png
 浅粮运艰阻复开张孤山东以冀此塞彼通至万历
 五年二河俱淤复开茶城正河通运万历六年茶城
 淤浅徐州道参政游季勋筑过顺水丁头坝一十六
 道束水冲刷万历七八九十等年淤塞尤甚至十一
 年间该中河郎中陈瑛议呈漕抚尚书凌云翼改漕
 河于古洪出口即今之镇口闸河也创建内华古洪
 二闸递互启闭淤难深入而去黄河口仅一里挑浚
 甚易人颇便之万历十五年秋黄水大发河与闸平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580-0455d.png
 而棍徒段守金私受民船重贿将牛角湾掘开黄水
 迸入淤塞甚远议者欲复归德府丁家道口故道使
 黄水尽出小浮桥以免浊河内灌该勘工都给事中
 常居敬看得闸河出口无往而不会黄则无往而不
 受淤岂从浊河则淤而出小浮桥则否耶具疏题寝
 请于古洪闸外添设镇口一闸去河仅八十丈纵有
 沙淤挑浚尤易盖深知清黄交接之处难免淤灌故
 不得已而为易浚之计良有以也今之议者不察水
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580-0456a.png
 势不鉴往昔偶见淤垫议论风生如臣昏庸无足论
 矣向来总河诸臣岂无一人高才朗识者乎而卒无
 如之何也大小溜沟淤矣改而为梁山北淤亦如之
 梁山北淤矣改而为茶城淤亦如之茶城淤矣改而
 为张孤山东淤亦如之张孤山东淤矣复改而为茶
 城淤亦如之茶城复淤矣改而为古洪淤亦如之劳
 民伤财毕竟无益所幸郎中陈洪都给事中常居敬
 先后创筑三闸递互启闭而挑浚始易计无出于此
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580-0456b.png
 矣臣又查得万历十六年闰六月内该臣题为清黄
 交接处所浊流倒灌易淤恳乞特降纶音以严闸禁
 事要将古洪等闸每遇黄水暴发即下板以遏浊流
 之横黄水消落则启板以纵泉水之出比照清江浦
 三闸启闭之法刻石金书竖立各闸俾知畏忌等因
 题奉圣旨是各闸启闭严约俱依拟有势豪人等阻
 挠的照淮安闸坝事例即便拿问枷号干碍职官指
 名参奏钦此倘如所题何至淤淀而王程难稽客心
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580-0456c.png
 难挽闸上官牌力难阻遏每照常居敬原题三闸递
 互启闭之法通放船只纵有淤浅不过八十丈旋浚
 旋放亦无难者至于运艘入口大约俱在孟夏以前
 水未大发淤亦不久或少加捞浚之工必无阻滞舍
 此之外别无他策如谓镇口逼近浊河故易灌塞要
 得别寻一道则邳州之直河离浊河二百里矣而何
 其淤也宿迁县之小河口去浊河三百馀里矣而何
 其淤也清河县之清口去浊河五百馀里矣全淮之
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580-0456d.png
 力十倍于漕何以黄发即涩而每岁初伏通济闸外
 捲筑软坝以防其倒灌也要之黄强清弱随处相接
 则随处倒灌随处淤塞总之不出科臣常居敬所云
 无往而不会黄则无往而不受淤两言尽之矣似不
 必过为纷更也但人情不见其形未信其影必须勘
 议以杜后言此其一矣臣又查得滨河州县河高于
 地者在南直𨽻则有徐邳泗三州宿迁桃源清河三
 县在山东则有曹单金乡武城四县在河南则有虞
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580-0457a.png
 城夏邑永城三县而河南省城则河高于地丈馀矣
 惟宿迁一县已于万历七年改迁山麓其馀州县则
 全恃护城一堤以为保障各处久巳相安并无他说
 惟徐州则议论稍多其故有二一以山陜久旱之后
 连岁雨水颇多伏秋不免加涨观者不考其源而惟
 归罪于河固无怪其然矣一以前岁十一月间知州
 张世美初任未谙为义民官卢泰所愚开堤放水遂
 忘筑塞消凌水发黄水灌入内濠侵及街衢地方官
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580-0457b.png
 民不归罪于知州张世美与义官卢泰而惟归罪于
 河至有谓护堤与城平者有谓泉从地涌者夫护城
 石堤自昔有之非一二年间所筑者则河之原高于
 地可知矣且堤高不过丈馀遂谓与城相平城何若
 是其卑耶徐州为邳睢上游徐州而水平堤堤平城
 也则迤南一带州县皆陆沉矣有是理哉且黄河入
 伏始涨秋杪渐消冬春则涸堤外露有沙滩非经年
 淹浸者近该徐州于去年十一月间揭称河水已消
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580-0457c.png
 再过数日内水可放臣近又令人视水将及址矣今
 称入冬黄水尚与堤平则伏秋又将何如耶至于堤
 内之水盖因卢泰灌放颇多兼之去岁雨雪甚频徐
 民不善车戽一时难于消涸若谓泉从地涌则城中
 之水宜乎与外河相平即护堤无所用之矣何待卢
 泰放灌之后方有水耶非臣所能解也然臣有治河
 之责凡可图维即宜曲处不必问其人言之有无也
 臣已行徐州道将城中洼地用土垫高仍一面拨夫
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580-0457d.png
 车戽复查最低之处开泄自去年九月以来向在料
 理不敢弛堕但为今之计惟有戽城濠之水使内水
 可泄固护城之堤使外水不入正卢泰之罪以警将
 来或加高徐城数尺以防不虞此则事理之所当为
 而人力之所可为者也舍此惟有比照宿迁县事例
 迁城而已盖所患者惟徐城之积水于运道原无阻
 碍若必欲卑黄河伏秋之水以就徐城之地则天地
 气候之自然恐非人力所能强遏者劳民伤财之事
卷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580-0458a.png
 或从此起矣人情厌旧喜新臣言终不尽信臣在自
 当力诤必不依违第今衰病已剧死有日矣独念臣
 从事此河已历三朝犬马恋主之情岂肯以将去而
 遂置此河于度外耶伏望敕下该部转行该地方巡
 抚及各差御史会同总河衙门督行徐州道副使陈
 文燧或添委海颍二道中河夏镇二分司逐一勘议
 如有别策使漕黄交接之处可免淤灌之患徐州城
 外之水可免暴涨之虞不妨从长计议如必不可当
卷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580-0458b.png
 仍旧贯毋徇人情毋拘成说务求经久可行之道不
 为劳费无益之工则事体画一而浮言可息矣(河防/一览)
 
 
 
 
 
 行水金鉴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