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580-034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二十五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河水
明世宗嘉靖二十年四月(阙/) 以漕渠水涸遣太常官
往祭河淮诸神 五月丁亥命兵部右侍郎王以旂督
理河道 九月壬子诏复河道都御史郭持平俸及管
河郎中郭应奎等原职先是持平降俸三级应奎降职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580-0346d.png
一级至是河通特复之从都御史王以旂言也(明世宗/实录)
 (以旂字士招江宁人正德/六年进士历南右都御史)
 嘉靖二十年黄河东决于大清口南竭四十里(淮安/府志)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又凿野鸡冈上流李景高等口
支河三导河东注以济二洪(明会/典)六月癸丑巡按山东
监察御史杨本深赵继本奏黄河孙继口李景高口扈
运口俱巳疏浚徐吕二洪水势通行粮运无阻上览奏
嘉悦诏加督治漕河兵部右侍郎王以旂俸一级总理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580-0347a.png
河道都御史郭持平为工部右侍郎仍管理河道升管
河郎中郭应奎等七员各一级员外郎封祖裔等一十
五员俸一级馀俱赏赉有差(明世宗/实录)
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二月丙子工部请加总理河道
尚书周用宪职庶便行事上以祖宗时治河官原无兼
职巳之(明世宗/实录)
 周用疏云今黄河每岁冬春之时自西北演迤而来
 固亦未见大害逮乎夏秋霖潦时至吐泄不及震荡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580-0347b.png
 冲激于斯为甚考之前代传记黄河徙决于夏月者
 十之六七秋月者十之四五冬月盖无几焉此其證
 也夫以数千里之黄河挟五六月之霖潦建瓴而下
 乃仅以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以南之涡河与直𨽻徐
 州沛县百数里之间拘而委之于淮其不至于横流
 溃决者实徼万一之幸也夫今之黄河古之黄河也
 其自陜西西宁至山西河津所谓积石龙门合泾渭
 汭漆沮汾沁及伊洛瀍涧诸名川之水与纳每岁五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580-0347c.png
 六月之霖潦古与今亦无少异然黄河所以有徙决
 之变者无他特以未入于海霖潦无所容也沟洫之
 为用说者曰备旱潦而巳其用以备旱潦者容水而
 巳故自沟洫至于海其为容水一也夫天下之水莫
 大于河天下有沟洫天下皆容水之地黄河何所不
 容天下皆修沟洫天下皆治水之人黄河何所不治
 水无不治则荒田何所不垦一举而兴天下之大利
 平天下之大患矣(康济/论)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580-0347d.png
 用字行之吴江人弘治十五年进士嘉靖中工刑二
 部尚书致仕久之以工部尚书起督河道数月改漕
 运未上召拜左都御史吏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
 恭肃(明史/稿)
 嘉靖癸卯(二十/二年)王湛泉与龄为文选郎中起用周恭
 肃公以工部尚书总理河道忌王清劲者倡言河道
 无用尚书故事王以问余余曰永乐初开会通河尚
 书宋礼实始其事李西涯诗所谓几度会通河上过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580-0348a.png
 竟无人说宋尚书者是也景泰时河决张秋尚书石
 璞治之正德中李燧亦以尚书治河嘉靖初江南白
 茅港之役李充嗣亦尚书也(郑晓/今言)
 嘉靖二十三年小清河决公佥事山东筑长堤禦之
 濒河居民得无漂溺诏赐金绮(王家屏撰兵部侍/郎吴嘉会墓志)
 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正德戊辰进士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嘉靖二十三年总督河道历南京刑部尚书
 (山东全河备考西邦奇/卒谥恭简见陜 通志)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580-0348b.png
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由野鸡冈决而南至泗州合淮
入海遂溢蒙城五河临淮等县(明会/典)十二月甲寅前太
子太保兵部尚书刘天和卒赐祭葬赠少保谥庄襄天
和湖广麻城人正德戊辰进士历巡抚甘肃陜西升副
都御史总理河道工部侍郎改兵部总督三边军务拜
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寻召入提督团营以疾致仕卒
天和宇度弘亮有泛应才凡所扬历去后必遗迹馀泽
为人所称述至于治水防边功能尤著在河道尝手制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580-0348c.png
乘沙量水等器在陜西尝造单轮车及防火器三眼鎗
等后人皆遵用之(明世宗/实录)
 刘松石人知其花马池之功而不知其工于治河如
 闸河之厎深浅不同故盈涸难定公于涸时一以枣
 林闸为准高者洼之低者量留厎板闸如一遂为永
 利(涌幢/小品)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又决曹县溢入武城金乡鱼台
单县漂溺甚众命总理河道都御史会同南北直𨽻山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580-0348d.png
东河南抚按官议筑曹县等处不果(明会/典)
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二月甲申户科给事中陈棐疏
陈河道二事一除水患以祛民害谓大江以北地势平
衍一遇霖潦辄被淹没宜放江南水田之法督责长吏
时加疏浚通其沟洫使田间沟水尽入于河一减河役
以苏民困谓两直𨽻山东河南先年设闸夫河夫堡夫
远者徵银近者给役以供黄河修筑之用今皆积有盈
馀而岁徵如故民实不堪宜量为减免待河工兴举银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580-0349a.png
力不敷仍旧徵派工部议覆报可 七月丙辰山东曹
县河决城池漂没人民死者甚众工科都给事中刘大
直劾河道都御史詹瀚等得旨命巡按御史查覈以闻
已御史党承赐奏瀚及副使张九叙等堤防失策诏夺
瀚俸二月九叙等下御史逮问 十月戊辰提督漕运
署都督佥事万表奏海口新河淤浅请调顺天永平二
府及通州卫所军民夫役挑浚工部覆奏从之(明世宗/实录)
 万氏表云黄河自野鸡冈而下分为二股其自东南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580-0349b.png
 涡河而行者则为河身其自孙继口出徐州小浮桥
 者则为支流然皆并合于淮以入海是故黄河入海
 舍淮无他道也如嘉靖庚子二洪水涸漕舟并阻议
 者谓黄河改流愚则曰非也夫河流迁改宜必有漫
 溢之处计今水道惟涡河孙继口耳今孙继口之出
 徐州者既淤则当泛溢于东南之涡河而涡河之水
 迄今亦微至可截以坝也断可识矣盖自清河以至
 徐沛地势隆拥节高一节如往年黄河盛溢之时则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580-0349c.png
 上漫济宁其鲁桥诸闸皆为淹没而淮水亦几浸城
 后水势少降则自鱼台以出谷亭再降则由飞云桥
 以出沛县而淮水亦以次渐小又降而出徐州小浮
 桥则淮水亦渐平矣近年黄河之水日微故小浮桥
 之水淤塞宿迁桃源二小河亦塞今淮安河口合流
 入海之处可以褰裳而涉也此徐水之通塞实本于
 黄河之嬴缩岂关于河之改流哉(续文献/通考)
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正月癸未总理河道都御史詹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580-0349d.png
瀚以河决曹县及金乡鱼台定陶城武等处奏乞于赵
皮寨等处多穿支河修筑堤岸以捍水患诏可(明世宗/实录)
 公视河道曰利不当与水争智不当与水斗汲汲惟
 枝河是开长堤是防其见于一政体明职守重运道
 诸疏可考也偶盗起曹单势甚猖獗公掣河夫与之
 格斗比当事者至则先巳扑灭矣其事不避难如此
 升刑部右侍郎(赵镗撰刑部左侍郎燕峰詹公墓志/ 按公名瀚字汝约玉山人正德辛)
 (未进/士)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580-0350a.png
 胡松之为河道也前使詹瀚以河决议开赵皮寨支
 河杀水势公谓开赵皮不如孙家渡近省可十倍詹
 时佐司寇力沮之而其督漕时以淮安新城据河冲
 时时溃版筑公谓河不易抗宜徙而疏入海亦以迁
 去弗果然代公者后先卒用公议以济他所创转漕
 法洗清江浦宿蠹著为絜令(王世贞撰工部尚书承/庵胡公行状 按松字)
 (茂卿绩溪人正/德甲戌进士)
 二十七年公总督漕运时河流忽东南注淮市廛几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580-0350b.png
 大决议者以为必上闻公曰民危在旦夕而循故事
 待报此于避形迹为善非任事之体亟下令就决所
 筑堤实土于破舟沈之旋压以石水势亦渐缓凡若
 干月费若干而堤成阔若干丈淮人赖之立碑于镇
 河下以纪功德(吕本撰工部左侍郎龚公墓志未按/公名辉字实卿绍兴人嘉靖癸 进)
 (士/)
 方钝字仲敏巴陵人正德辛巳进士累官至户部尚
 书卒赠宫保谥简肃(湖广通志嘉山东全河备考载/钝督河在 靖二十八年钝误)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580-0350c.png
 (作/纯)
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正月辛卯御史陈其学疏请久
任漕河都御史从之时韩士英胡松皆不逾月而罢故
其学云然(明世宗/实录)
 是年公为河南左参政时河决为患至不可禦公亲
 历决所授吏成法所费不踰万缗而堤固河宁民无
 垫溺(南刑部尚书冯公家状丙按公名/岳字望之慈溪人嘉靖 戌进士)
 汪宗元字子元崇阳人嘉靖已丑进士历副都御史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580-0350d.png
 督理河道漕流以通严嵩嫌其不附已罢为福建参
 政历通政使致仕(湖广通志在山东全河备考载/宗元督河 嘉靖二十九年)
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六月癸卯命总理河道右副都
御史何鳌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明世宗实录阴/鳌字巨卿山)
 (人正德丁丑进/士历刑部尚书)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七月己亥漕运都御史应槚奏先
年黄河入海之道疏通无滞故开清河口通黄河之流
以济运道今黄河入海下流如涧口安东等处俱涨塞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580-0351a.png
河流壅而渐高泻入清河口泥沙停淤屡浚屡塞兹欲
使黄河之水不入清河口须凿涧口以决壅滞疏支河
以杀水势工力浩繁未敢轻议勘得三里沟在淮河下
流黄河未合之上淮水清多浊少议者未宜闭清河口
开三里沟至通济桥使船由三里沟出淮河达黄河且
道里甚近工费不多欲除河患无以易此疏下工部议
覆奏从之(明世宗/实录)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三月甲午改总督河道都察院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580-0351b.png
右副都御史连矿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 已亥升河
南左布政使曾钧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八月乙未河决徐州自徐州房村至邳州新安等处运
道淤阻五十里御史黄国用以闻诏督河漕大臣先议
通运船以次塞决疏浅并条列利弊具奏 十月壬申
以河决免徵安东县马 十二月壬子河道都御史曾
钧奏上治河方略自房村集至双沟曲头诸处当浚自
徐高庙至邳州沂河诸处当筑堤约工费当用银十一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580-0351c.png
万三千馀两有奇乞发淮扬馀盐并邻省事例银两协
济其诸省解京掠剩河道及南直𨽻赃罚等银亦宜暂
留以助大工工部覆议上曰河患异常所在有司漫不
经心姑记罪候处钧所请修浚银两俱依拟仍令会同
漕运都御史连矿以实举行自后河道钱粮别衙门不
许擅自动支(明世宗/实录)是年又决房村至曲头集凡决四
处淤四十馀里命官浚之役夫五万馀三阅月而成(明/会)
 (典嘉矿字伯全永宁/人 靖丙戍进士)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580-0351d.png
 曾钧字廷和进贤人嘉靖十一年进士三十一年以
 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徐邳等十七州县连被水患帝
 忧之趣上方略钧请浚刘伶台至赤晏庙八十里筑
 草湾老黄河口增尚家堰长堤缮新庄筑旧闸阅数
 月成进工部右侍郎治河四年入为南京刑部右侍
 郎(明史/槁)
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正月戊寅朔遣刑部左侍郎吴
鹏赈徐邳等州先是大学士严嵩等疏言徐邳等十七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580-0352a.png
州县连被水患饥民甚众而剽劫吏不能禁恐生他变
乞命户部给发馀盐银两及徐淮等仓存留粮米选差
大臣出赈仍令工部行巡抚及河道官急将黄河下流
设法疏浚令水归故道百姓有室庐田可依得以安堵
上命河道都御史曾钧漕运都御史连矿作速勘处以
闻至是钧等奏谓刘伶台至赤晏庙凡八十里乃黄河
下流顷为淤沙壅塞以致奔溃此其疏浚所最先者次
则草湾老黄河口冲决淹没安东一县亦当急筑既成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580-0352b.png
之后宜筑长堤矶觜以备冲击又三里沟新河口比旧
口水高六尺若开旧口虽有沙淤之患而为害稍轻若
开新口未免淹没之虞而漕舟颇便宜将新口暂闭建
置闸座及将高家堰增筑长堤原建新庄等闸加石修
砌以遏横流但挑筑工料计用银十三万九百馀两乞
发淮扬浒墅二钞关并芜杭二抽分银两解用工部覆
议从之巳命发淮徐食米麦四万石运司馀盐银五万
两遣刑部左侍郎吴鹏往赈之 二月辛酉大学士严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580-0352c.png
嵩李本言顷徐邳水患挑浚几成一夕水涌旋淤前功
尽弃其或涌或淤若有神使请遣太常官赍香帛往授
各巡抚官祭大河泰山沂山金龙庙等神从之 闰三
月辛酉刑部左侍郎兼佥都御史吴鹏河道都御史曾
钧等奏言黄河自古为患其治之之术不过疏浚塞三
法而巳比年淮徐水患议者谓海口积沙壅阏下流所
致今臣亲历其地贩鬻之舟往来无滞乃知积沙之说
出自传闻无容议矣惟草湾老黄河口刘伶台宜挑浚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580-0352d.png
筑塞使水复故道不致横溃三里沟新开河口迎纳泗
水清流可以避黄河之冲垫宜创建闸座以时启闭但
工费不赀乞于常镇二府粮银数内量给接济臣又惟
黄河西来万馀里汇纳百川古疏九河以杀之犹莫能
支今自河南以下全派经徐出清河汇淮以趋于海而
无所分其流益壮其势益决徐邳一带频年冲溃湮淤
之患皆上源少分杀之故也宜于徐州上流至河南开
封等处地方相度旧道择其便利者疏浚支河一二处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580-0353a.png
以分杀水势为永图之利疏入诏如议惟分杀黄河上
流令鹏钧会同河南抚按官勘处以闻(明世宗/实录)
 是年夏四月遣侍郎吴鹏来视赵皮寨孙家渡二支
 河初河决曹县都御史詹瀚欲杀水势乃上疏请开
 赵皮寨之支河计役夫八万有奇明年都御史胡松
 上疏请开孙家渡之支河计役夫六万有奇二疏俱
 下河南山东抚按藩臬臣议之(河南/通志)
 是年黄水冲草湾河时通时塞(淮安/府志)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580-0353b.png
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正月丙辰工部尚书吴鹏奏迩
者黄河冲决飞云桥于是昭阳湖水匮淤为平阜今与
运河无涉匮外馀田四百九十馀顷悉召民佃种人授
田五十亩每亩徵银三分以备河道之用日后或于河
渠有济仍退还官其马场南旺安山等三湖水匮不在
此例 十月辛未改总理河道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曾钧为南京刑部右侍郎 庚辰升大理
寺左少卿胡植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明世/宗实)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580-0353c.png
 (录未植字立之南昌人嘉靖/乙 进士前后两任总河)
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四月戊戌以孙应奎为右副都
御史总理河道(明世宗实录靖应奎字文/卿馀姚人嘉 巳丑进士)
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九月丙子升陜西左布政使王
廷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明世宗实录人廷/字子正南充 嘉)
 (靖壬辰进士历南京户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卒谥恭节)
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淤新集趋段家口析为六支入
运河又由砀山趋郭贯楼析为五支出小浮桥会徐州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580-0353d.png
(明会/典)
 是年新集淤七月忽向东北冲成大河而新集河由
 曹县循夏邑丁家道司家道出萧县蓟门由小浮桥
 入洪七月淤凡二百五十馀里趋东北段家口析为
 六股曰大溜沟小溜沟秦沟浊河胭脂沟飞云桥俱
 由运河至徐洪又分一股由砀山坚城集下郭贯楼
 又析五小股为龙沟母河梁楼沟杨氏沟胡店沟亦
 由小浮桥会徐洪河分为十一流遂淤然分多则势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580-0354a.png
 弱势弱则并淤之机也(河防/一览)
 是年河北徙新集淤而为陆二百五十馀里视故道
 高三丈有奇河分流弱离为十一河南山东徐邳皆
 苦之(明纪事/本末)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二月甲辰河南巡抚章焕言汴
城以河为带其初河从西来势本东流数十年间南岸
倾颓北岸淤塞渐成横溢宜于翟家口大开河口以杀
其势别挑支河培筑堤岸以图永久请差部臣经略诏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580-0354b.png
行其议部臣止勿遣(明世宗/实录)
 嘉靖三十入年公巡抚河南先是河决逼汴城周藩
 上言龙卵示变水灾异常不即改复患且滋甚诏下
 所司集议大役且兴属公至源委堙决所繇乃决策
 曰因势利导修塞足矣改复何为于是条上利便上
 可其奏民不劳而河卒还故道(都察院左都御史临/溪张公墓志 公名)
 (永明字钟诚号临溪乌/程人嘉靖乙未进士)
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三月壬午升南京太仆寺卿林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580-0354c.png
应亮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十月乙巳起
服阕总理河道右佥都御史胡植仍总理河道(明世宗/实录)
 (应亮字熙载侯官人嘉靖壬/辰进士历南京户部右侍郎)
明世宗嘉靖四十年四月戊戌命总理河道都察院右
佥都御史胡植回院协理 丁未升右侍郎光禄寺卿
孙植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 十一月甲寅
升总理河道右佥都御史孙植为南京大理寺卿 十
二月丁卯升大理寺左少卿王士翘为都察院右佥都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580-0354d.png
御史总理河道(明世宗实录南植字斯立平湖人嘉靖/乙未进士历 京刑部尚书 士翘字)
 (民瞻安福人嘉靖戊戌进士数年以来总河之/升迁席不暇暖亦由于河上之无所事事也)
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四月甲寅升总督河道都察院
右佥都御史王士翘为右副都御史提督南京粮储
乙亥升提督抚治郧阳右佥都御史吴桂芳为右副都
御史总理河道 九月乙巳升总理河道都察院右副
都御史吴桂芳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提督两
广军务兼理巡抚 十月乙未以李迁为工部右侍郎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580-0355a.png
总理河道(明世宗实录子桂芳未任总河即升两广巡/抚 李迁字 安新建人嘉靖二十年进士)
 (历刑部尚书卒谥恭介迁历中外/三十年不妄取一钱见明史藁)
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二月乙巳升南京户部右侍郎
陈尧为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
 五月壬子河道佥都御史王士翘罢士翘疏举方面
官至四十五人而考察閒住副使雷梦麟亦以贤能升
任荐给事中赵灼劾其违例市恩士翘坐罢(明世宗/实录)
 嘉靖四十三年公总理河道比岁水溢奏蠲江北桩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580-0355b.png
 草河夫逋赋三万缗会黄河由溜沟入漕淤上流数
 十里费以万计者二方议兴工适河水出飞云桥淤
 悉冲去其后淤沛下百二十里大害漕公遣小艇得
 古庙碑刁阳湖遂引漕舟悉由湖陵城入即河塞漕
 如期巳改刑部右侍郎公始为郎以水部出治清江
 浦所至审择便利人至今法之(汪道昆刑部左侍郎/陈公墓志 按公名)
 (尧字敬甫通州人/嘉靖乙未进士)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五(月/)甲辰山西巡抚万恭奏山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580-0355c.png
西河边东起老牛湾西及河曲与套虏止隔一水先年
拒墙而守至嘉靖壬寅总兵官王继祖始倡打冰之说
迄今二十馀年因循不改朔风严凝随打随结军士寒
苦不支然于防禦终无足恃今如臣计则自险崖逮阴
湾至石门为次冲当渐筑墙者亦二十里筑以三千人
三月可完极冲所费不过五千金然后及于次冲则事
可渐举夫守墙则逸而有成打冰则虏常可伺以乘我
之敝况昔之虏患以冬春今之虏患以夏秋夏秋水浅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580-0355d.png
虏褰裳可渡冰何足恃哉此收复河防之大计也山西
内边自刑平而西至于老营堡五百里外以大同为障
而虏屡寇节年犯山西率由平虏以西而入者盖自平
虏以东则有威远大同左右五堡等兵马气势联络自
平虏西至编虏老则四顾荒漠墩堡为墟朔州乃河之
西雁门阳方诸要害之处遂为虏冲烽火传报俱不以
时至此剥床及肤患也今如臣计则自老营东二十里
为贾家屹屹又东二十里为乃河又东二十一里为顾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580-0356a.png
家堡又东二十里为平虏卫废堡悉在急宜修举每堡
设军五百人每五里为立一墩军势相连火烽相接远
续大同之手足近复朔州之膏腴东接平虏之血脉南
固阳方之门户北明三关之耳目西通老营之咽喉此
修复边防之大计也以上二计臣任其必可行而工费
亦不必取之内帑河墙之费则括诸司赃罚乃河之费
则改班军折粮庶几一劳永逸禦虏之策无出于此疏
入诏先从其河防事命兴工修筑乃河事宜仍会同大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580-0356b.png
同抚臣详议行 庚戌改总理河道工部右侍郎陈尧
为刑部右侍郎 丙辰升右佥都御史孙慎为右副都
御史总理河道 七月癸卯河决沛县等处运道淤塞
百馀里 八月癸未改南京刑部尚书朱衡为工部尚
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及漕运事务 辛
卯以徐邳河淤命总理河道尚书朱衡祭告大河东岳
等神 十月丙子命总理河道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孙
慎回籍候用时河患方亟被命迁延不即赴任都给事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580-0356c.png
中王元春疏劾之故有是命 十一月甲午朔总理河
道漕运工部尚书朱衡劾奏管理曹濮副使柴涞怠缓
不任事宜从调处并乞申饬河道漕运二臣协心共济
毋分彼此仍行各滨河巡抚驻劄近地以便咨确且亲
督所属共图成绩诏从之 已亥升大理寺左少卿潘
季驯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明世宗/实录)是年郭
贯楼淤遂决华山出飞云桥截沛以入昭阳湖北泛湖
陵城孟阳泊至谷亭南溢于徐命官往治乃接六年所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580-0356d.png
凿故迹役夫浚之为南阳新河又疏旧河自留城至境
山又堤马家桥遏河流出飞云桥者使尽归秦沟鱼沛
横流始绝惟茶城时有浅阻(明会/典)
 是年七月河水大淤全河南绕沛县戚山入秦沟北
 绕丰县华山漫入秦沟接大小溜沟泛滥入运河至
 湖陵城口漫散湖陂从沙河至二洪八月工部尚书
 朱衡乃请开都御史盛应期原议新河自南阳至留
 城佥都御史潘季驯请接浚留城旧河并力挑浚八
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580-0357a.png
 阅月而成(河防/一览)
 先是四十三年上六股皆淤而统会于秦沟迨四十
 四年水汎异常决新集塞庞家屯向东又出飞云桥
 漫成巨浸迤而南注由秦沟直射茶城而经徐入淮
 矣(萧县/志)
 
 
 
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580-0357b.png
 
 
 
 
 
 
 
 行水金鉴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