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580-03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二十二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河水
明武宗正德元年六月甲子陜西徽州大雨河溢流没
居民孳畜庐舍甚众 十二月庚申刑部左侍郎何鉴
以黄河巳平议停防河夫役事下巡抚河南都御史陶
琰查奏河患不常先年荆隆口决水奔入海漕河失利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580-0314b.png
治河大臣建议起夫并力修塞其患始息因备行一省
随户丁之多寡编佥河夫五万八千七百馀名以备之
近巳减五分之一矣若再停革恐非先朝预防之意况
所设虽有前数亦惟用于有事之日若河流循轨固不
妨废农业但宜严禁有司勿频扰而私役之耳工部覆
奏谓勿革便从之(明武宗/实录)
 正德二年黄河徙入泡河大水坏民禾稼居舍(沛县/志)
明武宗正德四年河溢皮狐营决曹县之温家口冯家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580-0314c.png
口等处又北徙至仪封县小宋集而决冲黄陵冈埽坝
溢入贾鲁河败张家口等处缕水小堤循运河大堤东
南行而贾鲁河下流淤塞亦出张家口合而南注遂决
杨家口道曹单二县城下直趋丰沛命官塞之(明会/典)
月戊戌户部覆议总督漕运右副都御史邵宝会同平
江伯陈熊等所陈八事一黄河迁徙无常往往冲决漕
河所当深虑宜访察熟知水利官员预为堤防以杜将
来之患 癸卯初黄河水势自弘治七年修理后尚在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580-0314d.png
清河口入淮十八年北徙三百里至宿迁县小河口正
德三年又北徙三百里至徐州小浮桥今年六月又北
徙一百二十里至沛县飞云桥俱入漕河因单丰二县
河窄水溢决黄陵冈尚家等口曹单二县田庐实多淹
没九月又决曹县梁靖等口直抵单县人畜死者房屋
冲塌者甚重围丰县城郭两岸相对阔有百馀里盖南
行故道淤塞水惟北趋渐不可遏诸漕运暨山东镇巡
官恐经钜野阳谷二县故道则济宁安平运河难保无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580-0315a.png
虞各陈疏浚修筑之宜事下工部议得旨河患重事宜
即行各该镇巡官公同相视用心计处及时修理务须
停当不许妄费财力事完之日差科道官勘实以闻(明/武)
(宗实/录)
 是年河东决曹县杨家口趋沛县之飞云桥入运工
 部侍郎崔岩役丁夫四万二千有奇塞垂成暴涨溃
 之岩以忧去侍郎李镗代之四月弗绩盗起而罢(通/漕)
 (类/编)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580-0315b.png
 侍郎崔岩于祥符董盆口宁陵五里铺各开地四十
 里按黄河故道引水由凤阳达亳州又浚孙家渡故
 道十馀里引水由朱仙镇至寿州而各入于淮疏贾
 鲁旧河四十馀里以杀水势筑梁靖口下埽以防冲
 决会霪雨暴涨新筑台埽遂荡然无遗矣(河南/通志)
 是年夏河复决杨家口淹及曹单命工部侍郎李镗
 治之镗筑堤魏家湾起至沙河驿二百七十里以防
 北徙(山东/通志)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580-0315c.png
 镗以工部右侍郎督修京仓时汴徐河患告急敕兼
 左佥都御史总理修浚抵曹县因巳集人夫筑长堤
 自大名至沛县三百馀里又自荥泽抵永城县疏通
 水道以防溃决是时荐罹刘六刘七兵荒言官乞暂
 取回京诏可(雷礼撰李公传化按镗一作堂/字时升靳人成 丁未进士)
明武宗正德五年二月己亥初黄河自河南原武荥阳
分而为三其一自亳州凤阳通淮入海其一自德州过
丁家道口抵徐州小浮桥其一名贾鲁河自洼泥河过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580-0315d.png
黄陵冈亦抵徐州小浮桥弘治中河决黄陵冈犯安平
镇遣官视之大名筑堤五十里曹州筑堤百三十里翼
以小堤河患乃息是岁九月河自仪封北徙冲黄陵冈
入贾鲁河汎滥横流直抵丰沛御史林茂达等言河势
北趋堤外水高堤内地下倘北决龙王庙坏安平镇必
为运河害法当先治上流仪封考城等县疏浚故道引
河南流势有所分然后筑塞决口修复故堤自张冈马
头而东至龙王庙别筑月堤倍加高厚庶几大堤可全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580-0316a.png
运河可保是时河南上流不以饷道为虑而大名诸郡
旧无桩草夫价兵部请下侍郎崔岩会各镇巡官通融
计议务令调度合宜干碍居民田庐亦为区处无得糜
财兴怨 六月己亥工部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崔岩
奏顷奉命治河自祥符县董盆口浚四十馀里荥泽县
孙家渡浚十馀里贾鲁河浚八十馀里亳州浚四十馀
里及长垣诸县决口修筑巳渐有绪曹县外堤梁靖决
口未塞者止四丈为骤雨崩溃臣询诸父老皆云黄河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580-0316b.png
变迁自有适然之数若正统间沙湾之决弘治间黄陵
冈之决为患数年所费不赀后上流水势稍缓方克成
功今河势冲荡益甚且流入王子河亦河故道若非上
流多杀水势决口恐难卒塞莫若于曹单丰沛沿河处
增筑堤防毋令北徙庶可护障运道且乞别命内外大
臣知水利者与臣共议仍俟秋成之时施功工部议覆
有旨责岩治河无方仍令与镇巡官详议务期成功
九月己丑工部右侍郎李镗上修河事宜大略谓黄河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580-0316c.png
自河南兰阳仪封考城一带故道淤塞其流俱入贾鲁
河经黄陵冈至曹县势甚瀰漫冲梁靖杨家二堤决口
淹没曹单田亩前此侍郎崔岩亦尝修浚缘地高河淀
随浚随淤水杀不多而决口又难筑塞以今观之梁靖
口以下地势最卑故众流奔注成河直抵沛县凡河流
故道湮不复疏况河势北徙有如建瓴不但直趋梁靖
决口其黄陵冈上下及杜胜集缕水堤俱被冲啮水淹
大堤计安平镇甚近就使梁靖口筑成其容受全流无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580-0316d.png
地必致回激黄陵冈堤岸正妨运道尤为可虑今欲起
自大名府地名三春柳至沛县飞云桥止筑堤共长三
百十里正以防河北徙可保运道无虞虽若一时工役
重大而于久远终为有益工部覆请从之(明武宗/实录)
明武宗正德六年二月庚子命修河工部右侍郎李镗
还京初河决仪封考城等县命工部左侍郎崔岩往治
未毕镗代之至是镗奏铜瓦厢等堤岸崩颓陈桥集等
长堤淤浅低薄俱应增筑请设副使一人专理下工部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580-0317a.png
议以河南灾荒民穷盗起宜令镗将𦂳要堤岸决口及
淤塞诸处速为浚筑其不急者且巳之遂召镗还京专
以副使领之 十二月辛丑以畿内山东盗起升总理
河道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凤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
东兼治河道(明武宗/实录)
明武宗正德七年二月辛未命沿河守巡兵备守备军
卫有司俱听总理河道都御史刘恺节制(明武宗/实录)
 是年秋九月以右都御史刘恺总理河道恺筑大堤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580-0317b.png
 起魏家湾亘八十馀里至双堌集都御史赵璜又堤
 三十里续之曹单以宁(明纪事/本末)
明武宗正德八年六月戊戌河决黄陵冈工部议以黄
陵冈界在大名及山东河南之间工料夫役各有主掌
彼此事权不一宜遣重臣一员专委责成庶克有济上
命管河都御史刘恺兼理其事仍协同各处抚巡官议
处 九月丁丑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刘恺奏河决黄
陵冈率众祭告越二日河南徙山川之效灵祚我国家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580-0317c.png
如此工部尚书李燧因请遣恺祭河伯之神而恺亦宜
奖励诏赐恺羊酒恺于修河之役束手无策乃归功于
神燧从而献谀皆可罪云(明武宗/实录)
 是年七月河决曹县以西娘娘庙口孙家口二处从
 曹县城北东行而曹单居民被害益甚是年骤雨涨
 娘娘庙口以北五里焦家口冲决曹单以北城武以
 南居民田庐尽被漂没(河防/一览)
 杨淳字重夫澄城人正德戊辰进士九年升都水司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580-0317d.png
 郎中管理通州南班河道浚决横污筑复堤防一时
 粮道称便京储顿增国初工部尚书宋公礼治河有
 大功礼曹议祀以宋居中有司奉行违错又进都督
 于其中公具奏改正且修葺其祠宇纂王端毅公之
 奏议邱文庄公之诗刋为漕河纪事以永宋公之功
 再补虞衡郎中历四川布政使(吕楠作杨/公墓志)
明武宗正德十年四月癸丑升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
刘恺为兵部右侍郎掌通政司事 六月己未升巡抚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580-0318a.png
山东右佥都御史赵璜为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
都御史总理河道 壬戌添设山东兖州府同知直𨽻
大名府通判长垣东明曹县城武四县主簿各一员专
管修河以河决陈家等口为患甚剧从巡抚山东都御
史赵璜等奏也 丙寅以黄河水灾免山东曹单武城
三县岁欠备用马匹(明武宗/实录)
 是年侍郎赵璜疏分水须水二河先是崔岩功弗就
 河遂冲决益甚至是璜乃于荥泽东浚分水河郑州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580-0318b.png
 西凿须水河疏亳州河渠至是水势渐杀不为害(河/南)
 (通/志)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二月甲子总理河道工部右侍郎
赵璜奏曹州当山东河南北直𨽻之交屯营参错盗贼
窃发且河决黄陵冈等处方议修治宜留兵备副使吴
漳仍旧管事兵部议覆从之 九月己亥总河赵璜言
黄陵冈旧有昭应河神之祠自河决梁靖口以来遂至
荡覆无馀祀礼久缺今治河工成宜答神贶乞重造祠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580-0318c.png
宇令有司以时致祭其沿河考城曹单被灾县分税粮
请减免及赈恤丰县为水患尤甚乞下抚按官从长议
处从之 五月庚戌致仕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刘大夏
卒大夏湖广华容县人天顺已卯乡试第一登甲申进
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为浙江左布政使癸丑河北徙妨
运道擢大夏右副都御史往治之未几决张秋镇大夏
议于孙家渡四府营疏上流以分水力而筑长堤捍之
堤起胙城尽徐州亘三百六十里功垂就中人有谮其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580-0318d.png
糜费官钱者遣太监李兴共事兴密察覈卷籍无所得
甲寅冬功成乙卯召还视院事历兵部尚书加太子太
保致仕卒谥忠宣 七月丙戌监察御史于鏊等言迩
者总理河道工部侍郎赵璜劾奏副使房瑄文皓及通
州赵从龙等指以修河为名辄肆侵尅埋没卷宗请逮
问俱蒙恩宥免使执法者沮玩法者纵此必瑄皓辈阴
有为之地者乞从璜所奏以杜侥倖之门得旨事巳既
往且连及者众巳之 九月辛卯黄河决冲没城武县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580-0319a.png
 十二月戊午升应天府府尹龚弘为都察院右副都
御史总理河道山东抚按官奏黄河徙决非常恐妨运
道故也(明武宗/实录)
 黄河溢山东守臣言状廷议才识疏通大臣一人往
 治之佥以公名上闻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总
 理河患厎定已卯兼理运道辛巳进工部侍郎兼都
 御史领敕如故(李充嗣撰工部尚书蒲州龚公墓志/ 公名弘字元之嘉定人成化戊戌)
 (进/士)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580-0319b.png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河溢武城县坏城郭田庐命官修
(明会/典)七月总河龚弘奏修河事宜一山东河南管河
副使宜于秋冬水汛后同各守巡官及沿河知府会计
一年修河所用物料多少呈总理衙门覈实起派各官
不协力催督者查考黜罚一东昌兖州大名工役颇繁
宜分派山东六府及直𨽻所属大名广平顺德真定四
府以均劳逸其堤岸仍令以时修筑庶不妨农废事一
每年修河物料自会计后宜即分令各府州县领价买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580-0319c.png
纳庶缓急得用而侵隐之弊绝一各处夫役差遣不均
故多有迟误逃亡者宜令所司通融分派委官管辖赴
工其有路远愿出雇直者听后期不到者罪坐所司下
工部议山东直𨽻夫役原有定额难以别议如遇河患
非常听斟酌奏请量添协济馀如弘奏诏可(明武宗/实录)
 胡尧元蒲圻人正德辛未进士谪高邮州同知州运
 河故䢴沟也水自诸湖入河承下流兼三十六湖之
 委岁春秋湖水溢害诸田夏冬水涸不可田民苦之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580-0319d.png
 乃请访古人沟洫之法方一里为沟深一丈六尺广
 二丈至兴化而止河东故有涵洞石匣如法修之以
 时启闭旱潦不能灾民甚赖焉戊寅升瑞州府通判
 历广西参政(胡直作/胡公传)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五月甲辰巡按山东御史朱裳奏
城武单县二城近因河水涨尽皆淹没乞相地改迁工
部覆议从之 十二月丙辰敕工部左侍郎崔岩兼都
察院右副都御史修理黄河(明武宗/实录)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580-0320a.png
明武宗正德十五年正月丁未诏自今沿河军卫有司
贮库桩草夫价银非关河道急务不得擅用从管河郎
中毕济时请也(明武宗/实录)
正德十六年五月乙卯(世宗巳/登极矣)升总理河道右副都御
史龚弘为工部右侍郎弘言黄河自正德初变迁不常
日渐北徙大河之水合成一派归入黄陵冈前乃折而
南出徐州以入运河其黄陵冈原筑三埽先巳决去其
二臣兹拟乘水落补筑一埽以备冲啮又虞山陜诸水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580-0320b.png
横发加以霖潦或决二埽径趋张秋复由故道入海全
河之势湍汛奔腾如建瓴而下不可复禦臣先尝筑堤
一带起自长垣由黄陵冈抵山东杨家口延袤二百馀
里广百尺高十有五尺今拟于堤后相距十里许再筑
一堤延袤高广并如其数即河水溢甚冲越旧堤流十
里而远性缓势平可无大决水落则仍修旧堤以为先
事之防斯一劳永逸计也从之令计画周详以行毋妄
费财力(明世宗/实录)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580-0320c.png
明世宗嘉靖元年七月己巳直𨽻凤阳扬州庐州淮安
等府同日大风雨雹河水泛涨坏官民庐舍树株溺死
人畜无算(明世宗/实录)
 嘉靖二年复决沛县(淮安/府志)
 是年秋河决大水坏庐舍民多流亡(沛县/志)
 陶谐嘉靖初为河南副使管理河道立法沿河植柳
 固堤傍植葭苇采取捲埽以当草束桩木𥣻麻则以
 水利河道赃罪纸米俱准收折纤毫不取于民总理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580-0320d.png
 台臣奏请通行岁省费十馀万人渡河每中流苦舟
 人窘索登岸不识姓名无所诉公令舟刻鸟兽形有
 被害者即指形诣有司告今天下津渡多刻鸟兽自
 兹始(吕本撰兵部右侍/郎庄敏陶公墓志)
明世宗嘉靖三年九月己巳工部尚书赵璜言河道事
重请复设总理大臣慎选才望专任责成上从之命吏
部推堪任者以闻于是吏部言抚治郧阳右副都御史
章拯可(明世宗/实录)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580-0321a.png
明世宗嘉靖五年六月戊寅徐沛河水溢 十二月丙
子以章拯为工部侍郎兼佥都御史会官治河先是礼
部尚书吴一鹏上言清河以北兖州以南水势瀰茫田
庐淹没请访求涡河湮没等处或浚故道以通其流或
开支河以分其势巡按御史穆相言兖南徐北去东海
不远于此相度地势开一渠河立以坝闸设以官守遇
水发分流以杀其势水小锁闸以截其流庶几水有所
归不为民患且启闭有时亦不伤运河也时大学士费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580-0321b.png
宏等亦言黄河之为患久矣禹治洪水以河为先汉宋
以来皆专设行河之官讲求治河之策我朝河势南趋
自入河南汴梁以东分为三支由亳颍等州地方涡河
等处或出宿迁小河口或从怀远县至泗州出淮河其
势既分故虽有冲决之害亦不甚大正德之末闻涡河
等河日就淤浅黄河大股南趋之势既无所杀乃从兰
阳考城曹濮地方奔赴沛县之飞云桥徐州之溜沟等
处悉入运河泛滥瀰沦茫无畔岸自徐州至清河一望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580-0321c.png
皆水耕种失业递年租税无从办纳官民船只通无牵
挽之路前数年河溢之患也近来沙河至沛县沙浮涌
塞随浚随壅官民舟楫乃从昭阳湖取道往来况昭阳
湖积水不多春夏之交湖面浅涸则运道必至阻塞京
师岁收四百万之粮何由可达官军数百万之众何所
仰给此则可忧之甚者也为今之计必须涡河等河如
旧通流分杀河势然后运道不至泛溢徐沛之民乃得
免于漂没若不速为计画将来河复北决意外之虑又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580-0321d.png
有不可言者巡按直𨽻监察御史戴金亦言黄河入淮
之道有三一自中牟至荆山合长淮之水曰涡河一自
开封府经葛冈小坝丁家道口马牧集鸳鸯口徐州出
小浮桥曰汴河一自小坝经归德城南饮马池至文家
集经夏邑至宿迁曰白河弘治间黄河变迁涡河白河
二道上源年久湮塞而徐州独受其害若自小坝至宿
迁小河一带并贾鲁河鸳鸯口文家集壅塞之处逐一
挑浚使之流通则趋淮之水不止一道而徐州水患可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580-0322a.png
以少杀矣巡按直𨽻监察御史刘栾言曹县梁靖口南
岸原有贾鲁河南至武家口一十三里黄沙淤平必须
开浚武家口下至马牧集鸳鸯口一百一十七里即小
黄河原通徐州故道水尚不涸须略疏浚此系河南归
德州地方俱与徐州相连乞行议处兴工挑浚时提督
漕运总兵官杨宏亦言徐州上流若归德州小坝河丁
家道口河亳州涡河宿迁小河等处俱有黄沁分流支
派故道宜于此开浚或有捷路可开亦从其便庶可以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580-0322b.png
分杀水势也漕运都御史高友玑河道都御史章拯亦
屡以为言俱下工部议覆言运河国计所关开封大名
地方多有黄河故道不塞则害运河此正今日急务所
以黄陵冈荆隆口一带筑浚之工岁无虚日所幸地居
上流河向东行顺河筑堤堪以保障是以运道无虞今
徐与丰沛止是民患又居下流若一例施工恐穷各郡
之力不能当全河之势必欲修治则惟塞支流之口筑
障水以护田庐保城郭以通漕运牵路宜行各官勘议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580-0322c.png
被淹之处有支流决口可以筑塞堪否筑堤障水俾入
正河免致旁溢及运船经行河岸被水淹没应否增筑
高阔以便牵挽一一勘议会奏施行至于浚贾鲁之故
道开涡河之上源则工夫难成未可轻举又言沛县一
带闸河应筑之工诚不容缓宜令各官逐一相度黄河
水势向背闸河地势高下讲求疏浚之法诏如所议又
以章拯事权未重命升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
御史令其督同山东河南淮扬抚按官亲诣地方逐一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0580-0322d.png
相度将戴金杨宏所奏事宜斟酌应筑应浚选委司府
勤能官员鸠工庀事以济漕运(明世宗/实录)是年黄河上流
骤溢东北至沛县庙道口截运河注鸡鸣台口入昭阳
湖汶泗南下之水从而东而河之出飞云桥者漫而北
泥沙填淤亘数十里管河官力浚之仅通舟楫(明会/典)
 是年夏六月二十七日黄水陷城迁县治于华山之
 阳(丰县/志)
明世宗嘉靖六年六月丙午朔总理河道侍郎章拯等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580-0323a.png
言黄河济漕固为国家之利至于泛滥则为地方之患
今欲筑浚分杀以免民患而济运漕者有二处一曰孙
家渡在荥泽县北一曰赵皮寨在兰阳县北皆可以引
水南流以杀河势但此二河通亳州涡河东入淮又东
至凤阳长淮卫经寿春王等园寝为患叵测惟考之宁
陵县北坌河一道通饮马池至文家集又经夏邑至宿
州符离桥出宿迁小河口自赵皮寨至文家集凡二百
馀里其中壅塞者宜大发丁夫浚治庶水势易杀而于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580-0323b.png
园寝亦无所患乃为图说以闻工部请从拯等议上然
之命拯等刻期举工 癸亥诏建河神祠于沛县时漕
河浚通议者以为神助请复其故宇春秋致祀工部为
请从之 九月丙申总理河道工部侍郎章拯考满再
疏自劾治水无效乞罢不许(明世宗/实录)
 
 
 行水金鉴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