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580-025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十七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
  河水
元顺帝至正九年五月庚子诏修黄河金堤民夫日给
钞三贯是月白茅河东注沛县遂成巨浸(元史顺帝本/纪 至正以)
(来旋修旋决而济南河间/以至丰沛久罹昏垫矣)是年冬托克托既复为丞相慨
然有志于事功论及河决即言于帝请躬任其事帝嘉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580-0257d.png
纳之乃命集群臣议廷中而言人人殊唯都漕运使贾
鲁昌言必当治先是鲁尝为山东道奉使宣抚首领官
循行被水郡邑具得修捍成策后又为都水使者奉旨
诣河上相视验状为图以二策进献(二策/见前)至是复以二
策对托克托韪其后策议定乃荐鲁于帝大称旨(元史河/渠志)
元顺帝至正十年十二月辛卯以大司农图鲁等兼领
都水监集河防正官议黄河便益事(元史顺/帝本纪)
至正中成遵为工部尚书先是河决白茅郓城济宁皆为巨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580-0258a.png
浸或言当筑堤以遏水势或言必疏南河故道以杀水势而漕
运使贾鲁言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
已廷议莫能决乃命遵偕大司农图鲁行视河议其疏塞
之方以闻十一年春自济宁曹濮汴梁大名行数千里掘
井以量地形之高下测岸以究水势之浅深遍阅史籍博
采舆论以谓河之故道不可得复其议有八而丞相托克托已
先入贾鲁之言及遵与图鲁至力陈不可且曰济宁曹郓连
岁饥馑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人于此地恐后日之忧又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580-0258b.png
有重于河患者托克托怒曰汝谓民将反耶自辰至酉辨论
终不能入明日执政者谓遵曰修河之役丞相意已定且
有人任其责者公其毋多言幸为两可之议遵曰腕可断
议不可易也由是遂出为大都河间都转运使(元史成/遵传)
思诚为河间府总管时河水频溢决铁灯干铁灯干真
定境也召其邑吏责而惩之遂集民丁作堤昼夜督工
期月而塞复筑夹堤于外亘十馀里命濒河民及弓手
列置草舍于上击木以防盗决是年民获耕艺岁用大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580-0258c.png
稔乃募民运碎甓治郭外行道高五尺广倍之往来者
无泥涂之病南皮民父祖尝濒御河种柳输课于官名
曰柳课后河决柳俱没官犹徵之凡十馀年其子孙益
贫不能偿思诚连请于朝除之(元史王思诚传士思/诚至治元年进)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四月初四日下诏中外命贾鲁以
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发汴梁
大名十有三路民十五万人庐州等戍十有八翼军二
万人供役一切从事大小军民官咸禀节度便宜兴缮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580-0258d.png
是月二十二日鸠工七月疏凿成八月决水故河九月
舟楫通行十一月水土工毕诸埽诸堤成河乃复故道
南汇于淮又东入于海帝遣贵臣报祭河伯召鲁还京
师论功超拜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其宣力诸臣迁赏
有差赐丞相托克托世袭达尔罕之号特命翰林学士承
旨欧阳玄制河平碑文以旌劳绩玄既为河平之
碑又自以为司马迁班固记河渠沟洫仅载治水之道
不言其方使后世任斯事者无所考则乃从鲁访问方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580-0259a.png
略及询过客质吏牍作至正河防记欲使来世罹河患
者按而求之其言曰治河一也有疏有浚有塞三者异
焉酾河之流因而导之谓之疏去河之淤因而深之谓
之浚抑河之暴因而扼之谓之塞疏浚之别有四曰生
地曰故道曰河身曰减水河生地有直有纡因直而凿
之可就故道故道有高有卑高者平之以趋卑高卑相
就则高不壅卑不潴虑夫壅生溃潴生堙也河身者水
虽通行身有广狭狭难受水水益悍故狭者以计辟之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580-0259b.png
广难为岸岸善崩故广者以计禦之减水河者水放旷
则以制其狂水隳突则以杀其怒治堤一也有创筑修
筑补筑之名有刺水堤有截河堤有护岸堤有缕水堤
有石船堤治埽一也有岸埽水埽有龙尾拦头马头等
埽其为埽台及推卷牵制薶挂之法有用土用石用铁
用草用木用杙用絙之方塞河一也有缺口有豁口有
龙口缺口者已成川豁口者旧常为水所豁水退则口
下于堤水涨则溢出于口龙口者水之所会自新河入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580-0259c.png
故道之潨也此外不能悉书因其用功之次第而就述
于其下焉其浚故道深广不等通长二百八十里百五
十四步而强功始自白茅长百八十二里继自黄陵冈
至南白茅辟生地十里口初受广百八十步深二丈有
二尺巳下停广百步高下不等相折深二丈及泉曰停
曰折者用古算法因此推彼知其势之低昂相准折而
取匀停也南白茅至刘庄村接入故道十里通折垦广
八十步深九尺刘庄至专固百有二里二百八十步通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580-0259d.png
折停广六十步深五尺专固至黄堌垦生地八里面广
百步厎广九十步高下相折深丈有五尺黄堌至哈只
口长五十一里八十步相折停广垦六十步深五尺乃
浚凹里减水河通长九十八里百五十四步凹里村缺
河口生地长三里四十步面广六十步厎广四十步深
一丈四尺自凹里生地以下旧河身至张赞店长八十
二里五十四步上三十六里垦广二十步深五尺中三
十五里垦广二十八步深五尺下十里二百四十步垦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580-0260a.png
广二十六步深五尺张赞店至杨青村接入故道垦生
地十有三里六十步面广六十步厎广四十步深一丈
四尺其塞专固缺口修堤三重并补筑凹里减水河南
岸豁口通长二十里三百十有七步其创筑河口前第
一重西堤南北长三百三十步面广二十五步厎广三
十三步树置桩橛实以土牛草苇杂稍相兼高丈有三
尺堤前置龙尾大埽言龙尾者伐大树连稍系之堤旁
随水上下以破齧岸浪者也筑第二重正堤并补两端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580-0260b.png
旧堤通长十有一里三百步缺口正堤长四里两堤相
接旧堤置桩堵闭河身长百四十五步用土牛草苇梢
土相兼修筑厎广三十步修高二丈其岸上土工修筑
者长三里二百十有五步有奇高广不等通高一丈五
尺补筑旧堤者长七里三百步表里培薄七步增卑六
尺计高一丈筑第三重东后堤并接修旧堤高广不等
通长八里补筑凹里减水河南岸豁口四处置桩木草
土相兼长四十七步于是塞黄陵全河水中及岸上修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580-0260c.png
堤长三十六里百三十六步其修大堤刺水者二长十
有四里七十步其西复作大堤刺水者一长十有二里
百三十步内创筑岸上土堤西北起李八宅西堤东南
至旧河岸长十里百五十步颠广四步趾广三之高丈有
五尺仍筑旧河岸至入水堤长四百三十步趾广二十
步颠杀其六之一接修入水两岸埽堤并行作西埽者
夏人水工徵自灵武作东埽者汉人水工徵自近畿其
法以竹络实以小石每埽不等以蒲苇绵腰索径寸许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580-0260d.png
者从铺广可一二十步长可二三十步又以曳埽索绹
径三寸或四寸长二百馀尺者衡铺之相间复以竹苇
麻苘大繂长三百尺者为管心索就系绵腰索之端于
其上以草数千束多至万馀匀布厚铺于绵腰索之上
㯻而纳之丁夫数千以足踏实推卷稍高即以水工二
人立其上而号于众众声力举用小大推梯推卷成埽
高下长短不等大者高二丈小者不下丈馀又用大索
或互为腰索转致河滨选健丁操管心索顺埽台立踏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580-0261a.png
或挂之台中铁猫大橛之上以渐缒之下水埽后掘地
为渠陷管心索渠中以散草厚覆筑之以土其土复以
土牛杂草小埽稍土多寡厚薄先后随宜修叠为埽台
务使牵制上下缜密坚壮互为犄角埽不动摇日力不
足火以继之积累既毕复施前法卷埽以厌先下之埽
量水浅深制埽厚薄叠之多至四埽而止两埽之间置
竹络高二丈或三丈围四丈五尺实以小石土牛既满
系以竹缆其两旁并埽密下大桩就以竹络上大竹腰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580-0261b.png
索系于桩上东西两埽及其中竹络之上以草土等物
筑为埽台约长五十步或百步再下埽即以竹索或麻
索长八百尺或五百尺者一二杂厕其馀管心索之间
俟埽入水之后其馀管心索如前薶挂随以管心长索
远置五七十步之外或铁猫或大桩曳而系之通管束
累日所下之埽再以草土等物通修成堤又以龙尾大
埽密挂于护堤大桩分析水势其堤长二百七十步北
广四十二步中广五十五步南广四十二步自颠至趾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580-0261c.png
通高三丈八尺其截河大堤高广不等长十有九里百
七十七步其在黄陵北岸者长十里四十一步筑岸上
土堤西北起东西故堤东南至河口长七里九十七步
颠广六步趾倍之而强二步高丈有五尺接修入水施
土牛小埽梢草杂土多寡厚薄随宜修叠及下竹络安
大桩系龙尾埽如前两堤法唯修叠埽台增用白阑小
石并埽上及前荐修埽堤一长百馀步直抵龙口稍北
拦头三埽并行埽大堤广与刺水二堤不同通前列四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580-0261d.png
埽间以竹络成一大堤长二百八十步北广百一十步
其颠至水面高丈有五尺水面至泽腹高二丈五尺通
高三丈五尺中流广八十步其颠至水面高丈有五尺
水面至泽腹高五丈五尺通高七丈并创筑缕水横堤
一东起北截河大堤西抵西刺水大堤又一堤东起中
刺水大堤西抵西刺水大堤通长二里四十二步亦颠
广四步趾三之高丈有二尺修黄陵南岸长九里百六十
步内创岸土堤东北起新补白茅故堤西南至旧河口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580-0262a.png
高广不等长八里二百五十步乃入水作石船大堤盖
由是秋八月二十九日乙已道故河流先所修北岸西
中刺水及截河三堤犹短约水尚少力未足恃决河势
大南北广四百馀步中流深三丈馀益以秋涨水多故
河十之八两河争流近故河口水刷岸北行洄漩湍激
难以下埽且埽行或迟恐水尽涌入决河因淤故河前
功遂隳鲁乃精思障水入故河之方以九月七日癸丑
逆流排大船二十七艘前后连以大桅或长桩用大麻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580-0262b.png
索竹絙绞缚缀为方舟又用大麻索竹絙周船身缴绕
上下令牢不可破乃以铁猫于上流硾之水中又以竹
絙绝长七八百尺者系两岸大橛上每絙或硾二舟或
三舟使不得下船腹略铺散草满贮小石以合子板钉
合之复以埽密布合子板上或二重或三重以大麻索
缚之急复缚横木三道于头桅皆以索维之用竹编笆
夹以草石立之桅前约长丈馀名曰水帘桅复以木支
柱使帘不偃仆然后选水工便捷者每船各二人执斧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580-0262c.png
凿立船首尾岸上搥鼓为号鼓鸣一时齐凿须臾舟穴
水入舟沈遏决河水怒溢故河水暴增即重树水帘令
后复布小埽土牛白阑长稍杂以草土等物随宜填垛
以继之石船下诣实地出水基趾渐高复卷大埽以压
之前船势略定寻用前法沈馀船以竟后功昏晓百刻
役夫分番甚劳无少间断船堤之后草埽三道并举中
置竹络盛石并埽置桩系缆四埽及络一如修北截水
堤之法第以中流水深数丈用物之多施功之大数倍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580-0262d.png
他堤船堤距北岸才四五十步势迫东河流峻若自天
降深浅叵测于是先卷下大埽约高二丈者或四或五
始出水面修至河口一二十步用工尤艰薄龙口喧豗
猛疾势撼埽基陷裂欹倾俄远故所观者股栗众议腾
沸以为难合然势不容已鲁神色不动机解捷出进官
吏工徒十馀万人日加奖谕辞旨恳至众皆感激赴工
十一月十一日丁巳龙口遂合决河绝流故道复通又
于堤前通卷拦头埽各一道多者或三或四前埽出水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580-0263a.png
管心大索系前埽硾后阑头埽之后后埽管心大索亦
系小埽硾前阑头埽之前后先羁縻以锢其势又于所
交索上及两埽之间压以小石白阑土牛草土相半厚
薄多寡相势措置埽堤之后自南岸复修一堤抵巳闭
之龙口长二百七十步船堤四道成堤用农家场圃之
具曰辘轴者穴石立木如比栉薶前埽之旁每置一辘
轴以横木贯其后又穴石以径二寸馀麻索贯之系横
木上密挂龙尾大埽使夏秋潦水冬春凌𥱼不得肆力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580-0263b.png
于岸此堤接北岸截河大堤长二百七十步南广百二
十步颠至水面高丈有七尺水面至泽腹高四丈二尺
中流广八十步颠至水面高丈有五尺水面至泽腹高
五丈五尺通高七丈仍治南岸护堤埽一道通长百三
十步南岸护岸马头埽三道通长九十五步修筑北岸
堤防高广不等通长二百五十四里七十一步白茅河
口至板城补筑旧堤长二十五里二百八十五步曹州
板城至英贤村等处高广不等长一百三十三里二百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580-0263c.png
步稍冈至砀山县增培旧堤长八十五里二十步归德
府哈只口至徐州路三百馀里修完缺口一百七处高
广不等积修计三里二百五十六步伊斯喇店缕水月
堤高广不等长六里三十步其用物之凡桩木大者二
万七千榆柳杂梢六十六万六千带梢连根株者三千
六百稿秸蒲苇杂草以束计者七百三十三万五千有
奇竹竿六十二万五千苇席十有七万二千小石二千
艘绳索小大不等五万七千所沈大船百有二十铁缆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580-0263d.png
三十有二铁猫三百三十有四竹篾以斤计者十有五
万硾石三千块铁钻万四千二百有奇大钉三万三千
二百三十有二其馀若木龙蚕椽木麦秸扶桩铁叉铁
吊枝麻搭火钩汲水贮水等具皆有成数官吏俸给军
民衣粮工钱医药祭祀赈恤驿置马乘及运竹木沉船
渡船下桩等工铁石竹木绳索等匠佣赀兼以和买民
地为河并应用杂物等价通计中统钞百八十四万五
千六百三十六锭有奇鲁尝有言水工之功视土工之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580-0264a.png
功为难中流之功视河滨之功为难决河口视中流又
难北岸之功视南岸又难用物之效草虽至柔柔能狎
水水渍之生泥泥与草并力重如碇然维持夹辅缆索
之功实多盖由鲁习知河事故其功之所就如此玄
之言曰是役也朝廷不惜重费不吝高爵为民避害托克
托能体上意不惮焦劳不恤浮议为国拯民鲁能竭其
心思智计之巧乘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恤劬瘁不畏讥
评以报君相知人之明宜悉书之使执史氏者有所考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580-0264b.png
證也先是岁庚寅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
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颍
之妖寇乘时而起议者往往以谓天下之乱皆由贾鲁
治河之役劳民动众之所致殊不知元之所以亡者实
基于上下因循狃于晏安之习纪纲废弛风俗偷薄其
致乱之阶非一朝一夕之故所由来久矣不此之察乃
独归咎于是役是徒以成败论事非通论也设使贾鲁
不兴是役天下之乱讵无从而起乎今故具录玄所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580-0264c.png
纪庶来者得以详焉(元史河/渠志)河决白茅堤又决金堤方
数千里民被其患五年不能塞托克托用贾鲁计请塞之
以身任其事出告群臣曰皇帝方忧下民为大臣者职
当分忧然事有难为犹疾有难治自古河患即难治之
疾也今我必欲去其疾而人人异论皆不听乃奏以鲁
为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筑决堤河复故道凡八月功
(元史托克/托传)
 河入中国古今异宜后世讲河事者非一家总之文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580-0264d.png
 多实少故罕成迹唯有费才力费日月以俟其自定
 而已禹贡曰浚川孟子曰水由地中行此二言者古
 今不可易之定理也后世之明于河事者亦有贾让
 之三策亦有贾鲁之三法若余阙所谓中原之地平
 旷夷衍无洞庭彭蠡以为之汇故河尝横溃为患斯
 言也尤为要切似非诸家所及大抵河患有二曰决
 曰溢决生于不能达溢生于无所容徙溃者决之小
 也汎滥者溢之小也虽然决之害间见而溢之害频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580-0265a.png
 岁有之被害尤大者则当其冲也是与河争也其原
 盖由于战国非一日矣使贾鲁之三法遂而有成亦
 小补耳且当岁岁为之其劳其费可胜言哉今欲治
 之非大弃数百里之地不可先作河陂以潴漫波其
 次则滨河之处仿江南圩田之法多为沟渠足以容
 水然后浚其淤沙由之地中而后润下之性必东之
 势得矣(陆深续/停骖录)
 山西高平县长平驿为贾鲁故宅中庭古松十馀株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580-0265b.png
 皆当时物也天朝平定山西宅没入官以其壮丽不
 忍毁即以为驿壁间题诗云贾鲁修黄河恩多怨亦
 多百年千载后恩在怨消磨观此则当时或以亟疾
 刻深招致民怨而其禦灾捍患则后世亦有公论固
 不可得而尽非之(蒋仲舒尧山堂外记平按元史贾/鲁本传鲁字友德高 人以明经)
 (领乡荐泰定初恩授东平教授历工部郎中行都水/监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论功超拜荣禄大夫集贤)
 (大学士赠鲁先臣三世寻拜中书左丞从托克托平徐/州托克托既旋师命鲁追馀党攻濠州卒于军有旨赐)
 (文钞五百锭以给葬事鲁之功名令终其所治之河/今多迁改然在当时其功甚伟至今犹赖之后人不)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580-0265c.png
 (读书遂谓鲁治河以速元亡曹玉珂作河志至谓鲁/治河即汉贾让之譬止儿啼者止之即止然啼止即)
 (毙其荼毒浮于宋回河/诸人呜呼亦冤甚矣)
 昔贾鲁治河用沉舟之法人皆称之明万历间佥事
 俞汝为奏议以为塞决简便之用无如此者臣窃尝
 疑之夫河厎浅深坦陷不一惟草柳性柔一经压挤
 则周遭充满故塞决必用埽今以至平之舟厎而沉
 之浅深坦陷不一之湍流则埽根透溜之患必有不
 俟终日而见者然以鲁之才其成功如此必非孟浪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580-0265d.png
 姑试之因于至正河防记沉思寻绎者累日方恍然
 知鲁之沉舟盖以之代坝而逼水非以之塞决而合
 龙也盖彼时故河业巳通流但决河势大水流多于
 故河十之八又适当秋涨洄漩湍急埽不能下又其
 上逼水三堤短弱而势不支恐埽行一迟水尽涌决
 决则故河复淤前功尽隳因急沉舟为坝以逼之所
 谓抢救也故前则曰鲁乃精思障水入故河之方后
 则曰船堤之后草埽三道并举此并举之三道乃加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580-0266a.png
 筑前短弱之三堤也迨至船埽四堤并就河势南流
 然后塞决耳不然鲁于九月七日沉舟而龙口之合
 何以直至十一月十一日邪虽然臣以鲁于是役也
 有三忌焉鲁自受命以及回朝仅踰半载昏晓百刻
 役夫分番无少间断不恤民力一也筑堤塞决正值
 伏秋用工于河流暴涨之候不审天时二也废农冒
 暑聚十数万军民于一路不念国家隐忧三也盖鲁
 惟上恃君相之信任下恃其强敏果敢之才气力排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580-0266b.png
 群议犯三忌以成功盖以之治河则有馀以之体国
 则不足宋濂等诸臣修元史因石人一眼之事意坐
 以亡元之罪则过矣夫石人一眼之谣是亦大泽中
 篝火狐鸣之𩔖殆韩山童李芝麻等所为耳何足据
 哉然而元之亡即不因鲁毋乃火将然而投之燧耶
 (靳辅治/河书)
 欧阳原功撰至正河防记以为鲁能竭其心思知计
 之巧乘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劬瘁不畏讥评以报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580-0266c.png
 君相知人之明此实录非溢美也然鲁为会通所窘
 河必不可北其所复者仍是东南入淮之故道耳鲁
 巧慧绝伦奏功神速前古所未有惜乎其大才而小
 试之也使鲁生汉武之世则导河入宿胥故渎当无
 所难不仅如史迁所谓复禹旧迹者生明帝之世亦
 必能导河入清河合漳水至章武入海岂徒与王景
 等烈哉所遭不偶功成而乱作遂使庸人以鲁为口
 实余深痛之(禹贡/锥指)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580-0266d.png
贾鲁治河自黄陵冈南达白茅放于黄堌哈只等口又
自黄陵西至杨青村合于故道凡二百八十里有奇仍
命中书右丞约苏和尔托噶同知枢密院事哈斯以兵
镇之(元史顺帝本纪村哈只口在/今归德府杨青 在今曹县)
 贾鲁河自黄陵南达白茅放于黄堌等口即今贾鲁
 河故道也白茅在曹县黄堌在单县万历丙申黄堌
 河决由贾鲁河故道出符离集等处盖即元人所挑
 矣(谷山/笔麈)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580-0267a.png
 黄河故道自虞城以下萧县以上夏邑以北砀山以
 南由新集历丁家道口马牧集韩家道口司家道口
 牛黄堌赵家圈至萧县蓟门出小浮桥此贾鲁所复
 故道(河防/一览)
 贾鲁河在东明县南六十里断头堤元漕运所也贾
 鲁所开故名(直𨽻/通志)
 郑州北有贾鲁河自荥泽县流入又东入中牟县岸
 其源有三西源自密之圣水峪中源自荥阳之煖泉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580-0267b.png
 冰泉东源自州境之九仙庙合于张家村名曰合河
 至京水镇曰京水河又北受须索二水曰双桥河元
 末命贾鲁疏治以通漕起郑州至朱仙镇皆名贾鲁
 河仪封县东北有黄陵冈与山东曹县接界贾鲁于
 黄陵冈开黄河故道今为黄河要害贾鲁河在黄陵
 冈南二里曹县西南有黄陵冈贾鲁开黄河故道始
 此西北有贾鲁河嘉靖前犹有运道自黄陵冈塞而
 此河遂填其南为大河洪流矣(目游四海记河历观/诸书大约自 南开)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580-0267c.png
 (封之仪封县归德府之睢县考城商丘虞城夏邑山/东兖州府之单县曹县至江南徐州而止故弘治中)
 (河抚徐恪疏云黄陵冈贾鲁旧河南经曹县梁进口/下通归德丁家道口今梁进口以南则滔滔无阻以)
 (北则淤塞将平计其功力之施仅八十馀里若疏而/浚之使之由徐入淮又万历中科臣杨应文上疏议)
 (开赵渠盖商丘虞城而下至于徐州元贾鲁/故道也据此则贾鲁治河之功至今犹烈)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七月河决归德府永城县坏黄陵
冈岸(元史五/行志)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春正月丙寅以河复故道大赦天
(元史顺帝本纪永按河复故道者即贾鲁所开之河/道也因前一年 城河决坏黄陵冈岸至是修复之)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580-0267d.png
(故颁赦天下亦托克托/丞相之张大其事也)
至正十四年河溢金乡鱼台坟墓多坏彦斌母卒虑有
后患乃为厚棺刻铭曰邳州沙河店史彦斌母柩仍以
四铁环钉其上然后葬明年墓果为水所漂彦斌缚草
为人置水中仰天呼曰母棺被水不知其处愿天矜怜
假此刍灵指示母棺言讫泣涕横流乃乘舟随草人所
之经十馀日行三百馀里草人止桑林中视之母柩在
焉载归复葬之(元史史彦斌传流金乡河溢害及鱼台/墓内之棺至漂 三百馀里其害甚剧)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580-0268a.png
(而元史五行河渠/二志俱不载何与)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河决郑州河阴县官署民居尽废
遂成中流(元史五/行志)是年八月黄河决山东大水(元史顺/帝本记)
元顺帝至正十九年九月济州任城县河决(元史五/行志)
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七月河决范阳县漂民居(元史/顺帝)
(本/记)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七月河决东平寿张县圮城墙
漂屋庐人溺死甚众(元史五/行志)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580-0268b.png
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秋东平须城东阿平阴三县河
决小流口达于清河坏民居伤禾稼(元史五/行志)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二月河北徙上自东明曹濮下
及济宁皆被其害八月棣州大清河决滨棣二州之界
民居漂流无遗济宁路肥水县西黄水汎溢漂没田禾
民居百有馀里德州齐河县境七十馀里亦如之(元史/五行)
(志/)
 大河之流自汉至今迁移变易不可胜纪然孟津以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580-0268c.png
 西则禹迹具存以海为壑则千古不易也自孟津而
 东由北道以趋于海则澶渊其必出之途由南道以
 趋于海则曹单其必径之地冲澶滑必由阳武之北
 而出汲县胙城之间冲曹单必由阳武之南而出封
 丘兰阳之下此河变之托始也由澶滑而极之或出
 大名历邢冀道沧瀛以入海或历濮范趋博济从滨
 棣以入海由曹单而极之或溢钜野浮济郓(谓济宁/东平)
 挟汶济以入海或经丰沛出徐邳夺淮泗以入海此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580-0268d.png
 其究竟也要以北不出漳卫南不出长淮中间数百
 里皆其纵横糜烂之区矣 自阳武而入封丘河益
 东南流荆隆口直东则经长垣东明出曹濮直趋大
 清河矣较之出徐邳合淮泗以入海者道为径易夫
 河行之道宜直不宜纡入海之口宜近不宜远河之
 两岸宜阔而归流宜深(归流即俗语/所谓落槽也)平水则宜置斗
 门且多置之用王景更相回注之意使不得旁泄河
 未必不可东也(后世遥堤之法即两岸宜阔之意缕/堤之法即归流宜深之意滚水石坝)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580-0269a.png
 (及格堤之法即/斗门回注之意)虽然大河东则会通河废会通河不
 废则大河不可得而东两者不并立矣此大河所以
 屡决而东终抑之使南也(顾一柔山/居赘论)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580-0269b.png
 
 
 
 
 
 
 
 行水金鉴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