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580-005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行水金鉴卷一
          江南按察使傅泽洪撰
  河水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禹/贡)
 释水云河千里一曲一直则河从积石北行又东乃
 南行至于龙门汉书西域传云河有两源一出葱岭
 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
卷一 第 1b 页 WYG0580-0057b.png
 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又云于阗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
 (注盐泽河/源出焉)去玉门阳关三百馀里广袤三百里其水
 停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
 中国河(孔颖达/尚书疏)
 汉孔氏曰施功发于积石或凿山或穿地或通流此
 说不然使自积石而下龙门而上果有凿山穿地之
 迹则经无缘略而不载也(林之奇尚/书全解)
 禹不言河源惟记积石吾第论其所记不必求其所
卷一 第 2a 页 WYG0580-0057c.png
 不言也龙门而上积石而下地高而水不为患禹功
 所不加故不言也(傅寅禹/贡集解)
 导者循行之谓先儒皆以为施功故其说多误洪水
 为帝都切近之灾龙门未辟而先从事于积石舍近
 图远无是理也汉志金城郡河关县下云积石山在
 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东北入塞内(汉河关县在今/陜西西宁卫西)
 (南塞/外)西域传云盐泽水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
 国河后汉县属陇西郡志云积石山在西南河水出
卷一 第 2b 页 WYG0580-0057d.png
 此禹贡之积石也段颎傅自张掖追西羌且斗且行
 四十馀日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馀里唐书侯君
 集等追吐谷浑王伏允至星宿川又达柏海北望积
 石山观河源之所出是皆河关县西南羌中之积石
 自隋大业二年平吐谷浑于赤水城置河源郡以境
 有积石山名唐仪凤二年改置河源军在鄯州西百
 二十里(鄯州即西平郡治湟/水县今为西宁卫治)又于浇河故城置积石
 军在廓州西南百五十里(廓州治化城县其故城在/今西宁卫南百八十里唐)
卷一 第 3a 页 WYG0580-0058a.png
 (元和志云积石军西临大涧/北据黄河即隋浇河郡所治)而积石之名遂移于塞
 内杜氏通典云积石山在今西平郡龙支县南即禹
 贡导河积石蔡传承其误曰地志积石在金城郡河
 关县西南羌中今鄯州龙支县界也阎百诗为之辩
 曰汉河关县宣帝神爵二年置后凉吕光龙飞二年
 克河关凡四百五十七年为郡县后没入吐谷浑遂
 不复况积石又在其西南羌中乎当在汉西海郡之
 外是真当日大禹导河处龙支县近在今西宁卫东
卷一 第 3b 页 WYG0580-0058b.png
 南八十里本汉金城允吾(音铅/牙)县地后汉为龙耆(音/支)
 城元和志积石山在龙支县西九十八里南与河州
 枹(音/孚)罕县分界枹罕今临洮府之河州积石山在州
 西北七十里积石关则又在西北百二十里所谓两
 山如削河流经其中是较禹所导之积石河隔千有
 馀里岂在其县界者乎县界之积石乃小积石山即
 郦注之唐述山耳大小积石之名莫明辨于唐人魏
 王泰曰大积石山在吐谷浑界小积石山在枹罕县
卷一 第 4a 页 WYG0580-0058c.png
 西北张守节曰河自盐泽潜行入吐谷浑界大积石
 山又东北流至小积石山李吉甫曰河出积石山西
 南羌中今人目彼为大积石此为小积石然则蔡传
 当云何曰引地志下当云今鄯州西南塞外山也汉
 在羌中唐在吐谷浑界今河州枹罕县鄯州龙支县
 界有积石山虽河所经非禹所导者(按吐谷浑本辽/东鲜卑种也东)
 (晋初徙居枹罕宋景平中其子孙有阿豺者升西疆/山观垫江源则其地南至西倾矣又数传为夸吕始)
 (自号可汗治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据有甘松之/南洮水之西南极于白兰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千)
卷一 第 4b 页 WYG0580-0058d.png
 (馀里党项羌在北析支之地汉时烧当羌亦尝居之/白兰者羌之别种也其地皆与吐谷浑接吐谷浑在)
 (河湟之间即先零烧当诸羌故地积石在/其西南南枕赐支河曲禹导河自此始)渭按应劭
 云析支东去河关千馀里河首积石南枕析支则县
 距此山亦千馀里可知矣自东晋后县为吐谷浑所
 据遂以枹罕为华戎之界故唐初太子贤注后汉书
 误认龙支之积石为禹贡之积石(后汉桓帝纪延熹/二年烧当等八种)
 (羌叛寇陇右护羌校尉段颎追击于罗亭破之注云/东观记曰追到积石山即与罗亭相近今鄯州三年)
 (烧当羌叛段颎追击于积石大破之注云积石/山在今鄯州龙支县南即禹贡导河积石是也)而中
卷一 第 5a 页 WYG0580-0059a.png
 叶巳知其非独杜佑不审耳宋咸平四年真宗指甘
 沙伊凉等州图谓辅臣曰此图载黄河所出之山乃
 在积石外与禹贡所述异盖亦以龙支之积石为禹
 迹也蔡氏承误以释经学者宗之故元都实穷河源
 仍以廓州西南之积石州为积石(州即唐/积石军)而至正中
 修宋史河渠志亦云黄河自贵德西宁之境至积石
 经河州昔郭景纯注山海经曰名实相乱莫矫其失
 习非胜是终古不悟此之谓矣汉志冯翊夏阳县下
卷一 第 5b 页 WYG0580-0059b.png
 云禹贡龙门山在北刘昭注补郡国志云太史公曰
 迁生龙门韦昭谓在县北也水经注引魏土地记曰
 梁山北有龙门山后魏志夏阳县有龙门山隋改县
 曰韩城(今陜西西安/府韩城县也)故括地志云龙门山在韩城县
 北五十里此河西之山东与壶口隔水相望通典云
 同州韩城绛州龙门二县有龙门山即禹所凿是河
 东亦有龙门山矣然经所谓龙门在雍域不在冀域
 孔疏谓积石在龙支又据释水之文故云至龙门三
卷一 第 6a 页 WYG0580-0059c.png
 千馀里然其实不止于此约计有四千三百馀里若
 禹贡之积石更在龙支县西南塞外一千二百馀里
 则自积石至于龙门当有五千五百馀里也龙门以
 下记河行方向甚详而其上绝不言方向蔡传云荒
 远其所略也今按龙门以上禹功所不加故数千里
 之河总括为一句河自积石东北流至宁夏折而北
 至废丰州折而东至东受降城折而南方向不一难
 于属辞故略之非为荒远也河自积石至于龙门所
卷一 第 6b 页 WYG0580-0059d.png
 行皆雍州之域不可谓荒远宋人见朔方西凉不入
 其版图遂以荒远目之(胡渭禹/贡锥指)
河水东入塞过敦煌酒泉张掖郡南(水/经)
 河自蒲昌有隐沦之證重源出于积石之山山海经
 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
 万物莫不有禹贡所谓导河自积石也山在西羌之
 中司马彪曰西羌者自析支以西滨于河首左右居
 也河水屈而东北流径于析支之地是为河曲矣应
卷一 第 7a 页 WYG0580-0060a.png
 劭曰禹贡析支属雍州在河关之西东去河关千馀
 里羌人所居谓之河曲羌也东北径历敦煌酒泉张
 掖南地理风俗记曰敦煌酒泉其水甘若酒味故也
 张掖言张国臂掖以威羌狄(郦注里敦煌今肃州西/八百 废沙州卫酒泉)
 (今肃州卫张/掖今甘州卫)
又自河曲东径西海郡南(水/经)
 汉平帝时王莽秉政欲耀威德以服远方讽羌献西
 海之地置西海郡筑五县周海亭燧相望莽篡政纷
卷一 第 7b 页 WYG0580-0060b.png
 乱郡亦弃废(郦注盐汉志金城临羌县西北塞外有/仙海 池古音西与仙同仙海即西海)
 (也一名卑禾羌海亦曰青海又曰鲜水海赵充国请/治湟狭以西道桥令可至鲜水左右王莽诱塞外羌)
 (献鲜水海允谷盐池是也郡治龙夷城在临羌新县/西三百十里元和志云鄯州西至西海三百七十里)
 (龙夷城即今西北三百五十里威戎城也今为西宁/卫西塞外地临羌故城在卫西二百八十里浩亹河)
 (南见锥指/后仿此)
又东径允川而历大榆小榆谷北(水/经)
 羌迷唐钟存所居也永元五年贯友代聂尚为护羌
 校尉攻迷唐斩获八百馀级收其熟麦数万斛于逢
卷一 第 8a 页 WYG0580-0060c.png
 留河上筑城以盛麦其作大船于河峡作桥渡兵迷
 唐遂远依河曲永元八年迷唐复与钟存东寇而还
 十年谒者王信耿谭西击迷唐降之诏听还大小榆
 谷迷唐种人以汉造河桥兵来无时故地不可居复
 叛居河曲与羌为雠种人与官兵击之允川去迷唐
 数十里营止遣轻兵挑战因引还迷唐追之至营因
 战迷唐败走于是西海及大小榆无复聚落隃糜相
 曹凤上言建武以来西戎数犯法常从烧当种起所
卷一 第 8b 页 WYG0580-0060d.png
 以然者以其居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近塞内与诸
 种相傍南得钟存以广其众北阻大河因以为固又
 有西海鱼盐之利缘山滨水以广田畜故能强大常
 雄诸种今党援坏沮亲属离叛其馀胜兵不过数百
 宜及此时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屯田隔塞
 羌胡交关之路殖榖富边省输转之役上拜凤为金
 城西部都尉遂开田二十七部夹河与建威相首尾
 后羌反遂罢(郦注即允川在西宁卫西南塞外大小/榆谷 唐之九曲也东去积石军三百)
卷一 第 9a 页 WYG0580-0061a.png
 (里水甘草良宜畜牧睿宗时杨矩为鄯州都督奏请/黄河九曲之地以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吐蕃既得)
 (顿兵畜牧又与唐境接近自是复叛天宝中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复收九曲置浇河洮阳二郡高适作)
 (九曲词以/美其功)
又东过陇西河关县北洮水从东南来流注之(水经今/陇西)
(临洮府河关县/在今河州西)
 河水又径沙州北段国曰浇河(段国沙州记云洮水/与垫江水俱出嵹台)
 (山而此注说浇水知/洮字乃传写之误耳)西南一百七十里有黄沙沙南
 北一百二十里东西七十里都不生草朩周回数百
卷一 第 9b 页 WYG0580-0061b.png
 里沙州于是取号焉地理志曰汉宣帝神爵二年置
 河关县盖取河之关塞也(郦/注)
又东北流入西平(经误/作卑)郡界左合二川南流入河又东
北济川水注之(水/经)
 水西南出滥渎东北流入大谷谓之大谷水北径浇
 河城西南北流注于河(郦注羌后汉建安中析金城/郡临 等县置西平郡治西)
 (都县后魏置鄯州隋改县曰湟水其故城即今/西宁卫治元和志云湟水县本汉破羌县地)
东又径浇河故城北(水/经)
卷一 第 10a 页 WYG0580-0061c.png
 有二城东西角掎东北去西平二百二十里(郦注秃/南凉)
 (发乌孤以河南地为浇河郡治此城/唐于此复置浇河郡其东为积石军)
又东径石城南左合北谷水(水/经)
 昔段颎击羌于石城投河坠坑而死者八百馀人即
 于此也(郦注治后魏石城县废帝改化隆唐改化城/廓州 焉元和志云黄河在县南八十里)
又东北径黄河城南(水/经)
 西北去西平二百一十七里(郦注在黄河广违二/城俱 廓州境内)
又东北径广违城北又合乌头川水(水/经)
卷一 第 10b 页 WYG0580-0061d.png
 水发远川引纳支津北径城东而北流注于河(郦/注)
又东径邯川城南(水/经)
 城之左右历谷有三水导自北山南径邯亭注于河
 (郦注发废廓州城东南有邯川/城秃 傉檀所置邯川护军也)
又东临津溪水注之(水/经)
 水自南山北径临津城西而北流注于河(郦/注)
又东径临津城北白土城南(水/经)
 十三州志曰左南津西六十里白土城城在大河之
卷一 第 11a 页 WYG0580-0062a.png
 北而为缘河济度之处北魏凉州刺史郭淮破羌遮
 寒(魏志/作塞)于白土即此处矣(郦注一临津城在今河州/西北 百二十里隋曰临)
 (津关大业五年自将伐吐谷浑出临津关渡黄/河至西平即此城也白土城在今西宁卫南)
又东左会白土川水(水/经)
 水出白土城西北下东南流径白土城北又东南注
 于河(郦/注)
又东北会两川右合二水(水/经)
 参差夹岸连壤负险相望河北有层山山甚灵秀山
卷一 第 11b 页 WYG0580-0062b.png
 峰之上立石数百丈亭亭桀竖竞势争高远望嵾嵾
 若攒图之托霄上其下层岩峭举壁岸无阶县岩之
 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
 因谓之积书岩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
 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俗人不悟其仙者乃
 谓之神鬼彼羌目鬼曰唐述复因名之唐述山下崖
 有水导自是山溪水南注河谓之唐述水(郦注东西/宁卫 南)
 (八十里有龙支故城本汉允吾县地后汉置龙耆城/和帝以曹凤为金城西部都尉屯龙耆是也后魏于)
卷一 第 12a 页 WYG0580-0062c.png
 (此置北金城县西魏改曰龙支元和志积石一名唐/述山今名小积石山在鄯州龙支县西九十八里河)
 (州枹罕县北七十里黄河在龙支/县西南六十里枹罕县北五十里)
又东得野亭南(水/经)
 又东北流得研川谓之研川水又东北注于河谓之
 野城口(郦/注)
又东历凤林北(水/经)
 凤林山名五峦俱峙秦州记曰枹罕原北名凤林川
 川中则黄河东流也(郦注县凤林在今河州北隋志/枹罕 有凤林山元和志云在)
卷一 第 12b 页 WYG0580-0062d.png
 (县北三/十五里)
又东与漓水合(水/经)
 水导源塞外羌中又东北径石门口山高崄绝对岸
 若门疑即皋兰山门也汉武帝元狩三年骠骑霍去
 病出陇西至皋兰应谓是山之关塞也又东径白石
 县故城南又东径白石山又东径枹罕县故城南又
 东北出峡北流注于河地理志曰漓水出白石县西
 塞外东至枹罕入河(郦注二元和志石门山在凤林/县北 十八里漓水西去县二)
卷一 第 13a 页 WYG0580-0063a.png
 (百步枹罕故城即今河/州治白石故城在州西)
又径左南城南(水/经)
 十三州志曰石城西一百四十里有左南城(郦注城/左南)
 (今在西宁/卫东南)
又东径赤岸北(水/经)
 即河夹岸也秦州记曰枹罕有河夹岸岸广四十丈
 义熙中乞佛于此河上作飞桥桥高五十丈三年乃
 就(郦注州河夹岸即今临洮/府河 西北赤岸戍是)
卷一 第 13b 页 WYG0580-0063b.png
又东洮水注之(水/经)
 地理志曰水出塞外羌中沙州记曰洮水与垫江水
 俱出嵹台山山南即垫江源山东则洮水源也嵹台
 西倾之异名也洮水东北流吐谷浑中吐谷浑者始
 是东燕慕容之枝庶因氏其字以为首𩔖之种号也
 洮水又东北流径曾城北又东径临洮县故城北又
 西北径降狄道故城东有滥水马援为陇西太守为
 狄道开渠引水种粳稻而郡中乐业即此水也滥水
卷一 第 14a 页 WYG0580-0063c.png
 又西北流径注于洮水洮水右合二水右会大夏川
 水水出西山二源合舍而乱又东径大夏县故城南
 又东北出山注于洮水又北翼带三水乱流北入河
 地理志曰洮水北至枹罕东入河是也(郦注潭曾城/即临 故城)
 (在今洮州卫西南七十里元和志云城东北二面并/枕洮水临洮县故城即今岷州卫治降狄道故城即)
 (今临洮府西南狄道故城也元和志大夏县西北至/河州七十里大夏川水经县南去县十步近志云大)
 (夏河即漓/水谬也)
又东过金城允吾县北(水/经)
卷一 第 14b 页 WYG0580-0063d.png
 金城郡治也南有湟水出塞外东南流径龙夷城故
 西零之地也又东南径卑禾羌海世谓之青海东去
 西平二百五十里湟水东流径湟中城北故小月氐
 之地也又东径临羌县故城北又东径临羌新县故
 城南又径西平城北又东径乐都城南东流又合来
 谷乞斤流二水左会阳非流溪细谷三水东径破羌
 县故城南又东与閤门河合即浩亹河也又东径允
 吾县北又东径允街县故城南又东径枝阳县逆水
卷一 第 15a 页 WYG0580-0064a.png
 注之逆水又东径枝阳县故城南东南入于湟水地
 理志曰逆水允吾东至枝阳入湟河又东流注于金
 城河即积石之黄河也(郦注一金城汉县即今兰州/州西 百二十里有允吾故)
 (城元和志湟水名湟河亦谓之乐都水出青海东北/乱山中东南流至兰州西南入黄河今兰州本汉金)
 (城县允街枝阳/今皆在兰州境)
又东径石城南(水/经)
 谓之石城津阚骃曰在金城西北矣又东南径金城
 县故城北十三州志曰大河在金城北门东流有梁
卷一 第 15b 页 WYG0580-0064b.png
 泉注之(郦注县石城在今兰州西/金城 故城即今兰州治)
又东过榆中县北(水/经)
 昔蒙恬为秦北逐戎人开榆中之地地理志曰金城
 郡之属县也(郦注榆中在/今兰州东北)
又东过天水北界(水/经)
 菀川水出勇士县之子城南山东北流历此城川世
 谓之子城川又北径牧师菀故汉牧菀之地也有东
 西二菀城相去七里西城即乞佛所都也又北入于
卷一 第 16a 页 WYG0580-0064c.png
 河也(郦注流今靖远卫西有菀川城黄河自兰州界/东北 越乱山中二百馀里入卫界始泻落巨)
 (川如瀑布然土人沿山引水灌田/甚广卫西二百里有勇士县故城)
又北过武威媪围县东北(水/经)
 河水径其界东北流县西南有泉源东径其县南又
 东北入河(郦注河今宁夏中卫西南有温围水下流/入黄 通鉴晋咸宁五年马隆讨凉州鲜)
 (卑度温围水胡三省曰汉武威郡有媪围县此水或/因以名媪讹温也又庄浪所本汉武威郡地宋元嘉)
 (十六年魏主焘议伐凉州李顺等请自温围水以西/至姑臧则此水当出媪围县界县在河西庄浪之东)
 (南中卫之/西南也)
卷一 第 16b 页 WYG0580-0064d.png
又东北过天水勇士县北(水/经)
 地理志曰蒲福也属国都尉治(蒲福当作满福前汉/地志勇士县注云属)
 (国都尉/治满福)水出县山世谓之二十八渡水东北流溪涧
 萦曲途出其中径二十八渡行者勤于溯涉故因名
 焉北径其县而下注河(郦/注)
又东北过安定北界麦田山河水东北流径安定祖厉
县故城西北(水/经)
 汉武帝元鼎五年幸雍遂踰陇登空同西临祖厉(祖/厉)
卷一 第 17a 页 WYG0580-0065a.png
 (音嗟/赖)河而还即于此也又东北祖厉川水注之水出
 祖厉南山北流径祖厉县而西北流注于河(郦注故/祖厉)
 (城在今靖远卫西/南一百三十里)
又东北径麦田城西又北与麦田泉水合(水/经)
 水出城西北西南流注于河(郦注靖麦田城/在今 远卫北)
又东北径麦田山西(水/经)
 在安定西北六百四十里(郦/注)
又东北径于黑城北又东北高平川水注之(水/经)
卷一 第 17b 页 WYG0580-0065b.png
 即若水也水出高平大垄山若水谷建武八年世祖
 征隗嚣汉从高平第一城若水谷入即是谷也东北
 流径高平县故城东又北出秦长城又北径廉城东
 又北径三水县西西南去安定郡三百四十里高平
 川水又北入于河(郦注里元和志秦长城在高平县/北十 今平凉府庄浪县西二十)
 (里有若水川自靖宁州流入又北入镇原县界为/高平川高平故城在今平凉府固原州西二里)
又东北径眴卷县故城西(水/经)
 地理志曰河水别出为河沟东至富平北入河河水
卷一 第 18a 页 WYG0580-0065c.png
 于此有上河之名也(郦注中眴卷音旬箘故城在今/宁夏 卫东唐为灵州鸣沙县)
 (地/)
又北过北地富平县西(水/经)
 河侧有两山相对水出其间即上河峡世谓之为青
 山河水历峡北注枝分东出(郦注地富平县即今灵/州所 上河峡即宁夏)
 (卫西南一百四/十里峡口山是)
又北径富平县故城西(水/经)
 秦置北地都尉治县城(郦注富今灵州所西/南有 平县故城)
卷一 第 18b 页 WYG0580-0065d.png
又北薄骨律镇城(水/经)
 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馀林仍列洲上(郦注/ 薄)
 (骨镇城在今兰州所境唐朔方节度治所元和志灵/州理回乐县本汉富平县县枕黄河后魏刁雍为薄)
 (骨律镇将上表请开富平西三十里艾山旧渠通河/水溉公私田四万馀顷人大获其利又薄骨律渠在)
 (县南六十里溉田千馀顷灵武县东南至灵州十八/里黄河自回乐县界流入汉渠在县南五十里从汉)
 (渠北流四十馀里始为千金大陂其左右又有胡渠/御史百家等八渠溉田五百馀顷按五代唐长兴中)
 (朔方帅张希崇亦引河渠兴屯田以省漕运民夷爱/之今灵州所境田多沃饶恒无暵涸之患赖黄河之)
 (灌溉/也)
卷一 第 19a 页 WYG0580-0066a.png
又径典农城东又径北典农城东(水经都二城皆上河/典农 尉冯参所治)
(也在今灵/州所界)
又东北径廉县故城东(水经当廉县汉属北地郡其/故城 在今灵州所西南)
又北与枝津合(水/经)
 水受大河东北径富平城所在分裂以溉田圃北流
 入河今无水(郦/注)
又东北径浑怀鄣西(水/经)
 地理志曰浑怀都尉治塞外者也太和初三齐平徙
卷一 第 19b 页 WYG0580-0066b.png
 历下民居此遂有历地之名矣(郦注灵元和志怀远/县在 州东北隔河)
 (一百二十里废灵武城在县东北隔河一/百里其城本蒙恬所筑古谓之浑怀鄣)
又东北历石崖山西(水/经)
 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战马之状亦谓之画石山
 (郦注平石崖山/在今 罗所东)
又北过朔方临戎县西又北径临戎县故城西(水/经)
 河水东北径三封县故城东十三州志曰在临戎县
 西一百三十里临戎县旧朔方郡治(郦注郡三封属/朔方 其故城)
卷一 第 20a 页 WYG0580-0066c.png
 (在今榆林卫界废夏州/西南长泽县北二十里)
又北有枝渠东出谓之铜口东径沃野故城南(水/经)
 枝渠东注以灌田所谓智通在我矣(郦注故元和志/沃野 城在天)
 (德军城北六十里即后魏六镇从西第一镇也刁雍/上表云臣镇去沃野镇八百里道多深沙轻车往来)
 (犹以/为难)
又北屈为南河出焉又北迤西溢于窳浑县故城东(水/经)
 西部都尉治有道自县西北出鸡鹿塞(郦注年汉甘/露三 董忠)
 (送韩邪单于出鸡鹿塞后汉永元初窦宪出鸡北/鹿塞伐匈奴是也窳浑县故城今在废夏州西)
卷一 第 20b 页 WYG0580-0066d.png
又屈而东流为北河(水经河汉元朔二年卫青绝梓岭/梁北 杜佑曰河经灵武郡西南)
 (便北流凡千馀里过九原郡乃东流汉人谓之西河/自九原以东汉人谓之北河然北河之名秦已有之)
 (史记惠文王后五年游北河昭襄/王十八年又之上郡北河是也)
东径高阙南(水/经)
 史记赵武灵王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山下有
 长城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善能
 云气望若阙焉节状表目故有高阙之名自阙北出
 荒中阙口有城跨山结局谓之高阙戍上古迄今常
卷一 第 21a 页 WYG0580-0067a.png
 置重捍以防塞道汉元朔四年卫青将十万人败右
 贤王于高阙即此处也又东径临河县故城北(郦注/ 高)
 (阙在废丰州城西黄河外刘煦曰高阙北距/大碛口三百里临河故城在今榆林卫西北)
自临河县东径阳山南(水/经)
 汉书注阳山在河北指此山也南屈径河目县左北
 假地名自高阙以东夹山带河阳山以西皆北假也
 史记秦使蒙恬将十万人北击胡度河所高阙据阳
 山北假中是也北河又南合南河上承西河东径临
卷一 第 21b 页 WYG0580-0067b.png
 戎县故城北又东径临河县南又东径广牧县故城
 北流二百许里东流入河(郦注西临河故城在今榆/林卫 北阳山即阴山也)
 (山在中国之极北故名阴山水北曰阳山在河水之/北故亦谓之阳山徐广云阴山在河南阳山在河北)
 (非也汉书侯应曰北边塞至辽东外有阴山东西千/馀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依阻其中治作弓矢)
 (求出为寇是其苑囿也孝武出师征伐斥夺此地攘/之于幕北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列屯戌以守之然)
 (后边境得用少安计阴山绵亘千馀里直扺辽东非/河南所能容益信徐说之谬括地志云五原郡河目)
 (县故城在北假中北假在河北属胜州银城县汉书/王莽传云五原北假膏壤殖榖临戎县见前广牧县)
 (故城在榆/林卫地界)
卷一 第 22a 页 WYG0580-0067c.png
又东径马阴山西(水/经)
 史记音义曰五原安阳县北有马阴山(郦注今安阳/县在 山西)
 (蔚州/界)
又东南径朔方县故城东北(水/经)
 诗所谓城彼朔方也汉元朔二年大将军卫青取河
 南地为朔方郡使校尉苏建筑朔方城即此(郦注方/汉朔)
 (郡治元和志什贲故城在夏州朔方县理北即朔方/县之故城自汉至今常为关中根植什贲之号盖蕃)
 (语/也)
卷一 第 22b 页 WYG0580-0067d.png
自朔方东转径渠搜县故城北(水/经)
 地理志曰朔方有渠搜县中部都尉治又径西安阳
 故城又东径田辟城南(郦注州朔方中部都尉治在/废夏 北此非禹贡之渠搜)
 (安阳故城在废丰州东北汉志五原郡成宜县下云/中部都尉治原亭西部都尉治田辟辟读曰壁原亭)
 (田辟盖皆县/界之地名)
又东径成宜县故城南(水经宜废丰州界/有成 县故城)
又东径原亭城南(水/经)
 十三州志曰中部都尉治(郦/注)
卷一 第 23a 页 WYG0580-0068a.png
 
 
 
 
 
 
 
 
卷一 第 23b 页 WYG0580-0068b.png
 
 
 
 
 
 
 
 行水金鉴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