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1235-04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逊志斋集卷十七    明 方孝孺 撰

 记
  柳氏谱记
柳氏浦江著姓也铸始迁祖也师颜其字河东其迁所
自也建炎初其迁之时也瀚字宗海铸子也森字子林
彬字子均瀚子也森之子何监字元洁蕴字元积也监
生二子禅也祐也禅生子圆庆圆夭而庆子断不继也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1235-0491b.png
祐子与某与某子新亦不继也彬之子何温也温之子
福福子周用用无子而周子尝尝子施亦绝也禅以下
曷为不字非无字也为其绝不字也蕴子补之字山甫
其官则宋崇德主簿也崇德之子知高邮县事金字时
某也高邮尝以子贵赠泗州知州封浦江县男则元之
时也其子为谁贺无嗣而宝后(阙/) 也次子贯加讳者
何尊之也曷为而尊之学为当世师而名于其下宜尊
也其仕则为翰林待制而私谥则文肃也宝之子曰璟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1235-0492a.png
景文璟之子曰复叔贤杞叔坚也复子三恂性愭也杞
子四愉某某恺也文肃公有子三人绍庆路学正卣三
子秬颖穆也秬夭颖字伯嘉为永丰尉曰士某子如士
鲁子得其子也穆字叔雍其子曰士忠字子中而孙则
本尚幼也同二子稠穟叔简叔丰二子字也士恭穟子
也因子程叔则而士礼程之子也自铸至本十世矣续
绝贵贱不同者何也天也天易知而难测敬慎不怠而
求合乎道者天所爱也肆悖不修而与道乖自逆于天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1235-0492b.png
者也天之于人无不爱而于顺其道者爱之为尤甚爱
人则富贵之佚休之引而申之俾勿坠不如是则否焉
然则天岂徒然哉视乎人之所为而已矣文肃公予虽
不及师之而尝闻之于人诚天之所爱者也今又获见
叔雍尤嗜学而近道盖所谓善人乎文肃公之泽绵乎
其未艾也余是以乐为柳氏称也
  龟岩隐居记
山岳川流霞云草木流峙卷舒荣悴之态变化至无穷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1235-0492c.png
尽也然咸出天地自然之理使身居其所目寓其象以
充大其德业以蜕濯污垢以通乎出处消长隐微而不
谬乎理则山川云木固为人学道之助及道之既成也
亦可谓无负于此也苟为不然则崭然而高者山也湛
然而洁者川也朝敛夕舒春荣秋悴者云霞草木也而
渺然居处乎其间者曰人耳果何预于己之损益哉余
少也好游每遇夫名山秀川之寓乎目而乐乎心者辄
左右瞻眺思见夫学道之人观其所得之浅深以勖乎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1235-0492d.png
己之不逮恨其人不槩见而重峦密林多为庞僧野叟
之所窟宅欲以半亩之宫栖息于宽閒之境造物者亦
靳而不之与岂吾道不赖乎外物而自成乎许君士脩
有道士也其从父弟曰士成隐居于宁海县治东南三
十里之九湾山日循西行二里许山趾得翠石高大径
数丈若巨龟出曝于江渚之上石旁土田衍沃可耕而
山势亢爽风气固密初无筑室于兹者士成顾而异之
曰吾所居虽与山俱而喧杂湫隘岂天偶以此遗我乎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1235-0493a.png
因以赀购石旁之地立屋数间而谓之龟岩隐居间见
予辄请记夫士成岂果为隐者哉观山于艮则当审夫
时止时行之义观水于坎则当识夫常德行习教事之
象观屯于云雷而以之经纶观升于木而以之积顺德
之高大他日得出处之宜以其所畜及乎人而不匮者
非士成也耶吾闻道之大原具于易而龟列于四灵士
成沉静好易或隐或不隐灼石龟而卜焉殆必有得矣
余何足以知之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1235-0493b.png
  宜隐轩记
洪武九年余遇郑君好义于京师是时天子方以灾变
求言天下御史用深文致无罪守相数十百人于狱议
者冤之君曰此宁不足言耶即草封事诣丞相愿得召
对言状丞相问所言云何君抗色曰吾将见上言事丞
相何问焉丞相怒奏抵君罪君慷慨不少屈辨说天下
事激昂奇壮声动朝廷闻其名者皆称君为奇士予亦
服君之才以为且将立功名当世忧患不能沮之也后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1235-0493c.png
予游学于外不与君相闻者甚久前年君归自江淮予
往访焉视其貌加充听其言若不忍出口语及前事则
深自悔咎曰学未知道而多言此吾过也取圣贤经传
穷旦暮攻习发其真理而考诸躬行粹然若循绳墨而
蹈规矩非复昔日郑君也予愈服之乃知昔之知郑君
者特其弃馀而君不予鄙也顾以所居宜隐之轩属予
记凡物有所宜者必有所短舟宜于川而不宜于陆骐
骥宜于致远而不宜于服田偏于用也神龙乘风云吐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1235-0493d.png
雷电下上八极而困蛰于玄冬与蛙螾等局于时也惟
人亦然辨士宜于战斗之际而居平世不如庸人乌获
任鄙宜于尚力之主而折旋尊俎之间手足无所可用
拘于技也孟公绰宜于为宰而短于治剧黄霸治郡则
宜而为相则损才各有所便也若夫为圣贤之学者脩
之于身也无不具而见之于用也无不能岂果有所宜
与否哉其仕也隐之道行其隐也仕之用存不违俗以
为高不同世以求合用舍进退皆安之而不顾夫是之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1235-0494a.png
谓君子郑君之学得于圣贤者美矣岂宜于隐而不良
于行乎昔之见君也未越十年而君之所得过于昔之
所见也多矣自兹以往使益进于道乌知无大异于今
者而其宜于隐也庸知非宜于仕之端乎人之常情不
能安于藜藿则不能享八珍之奉服疏布而厌者其衣
文绣也必骄未有滥于贫约而可处富贵以免祸者故
有慕利禄之心者死于贫贱者也隐居自得而乐之不
厌者功名富贵之人也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1235-0494b.png
  默山精舍记
余年十七八侍先君守济宁寿昌胡君朝翰自太学来
分教鲁诸生余时与之往来甚熟朝翰能为诗执笔作
行草书蜿蜒满纸余私敬爱之后余先君捐馆执丧归
天台闻朝翰亦丁内艰去不获见及既除丧服至京师
朝翰来访逆旅追计昔日相见时已五年朝翰貌加老
与之语旧故各悚然不自胜余谓朝翰今内外仕者多
出太学子亦将仕乎朝翰曰仕不仕有命非我所敢知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1235-0494c.png
我家寿昌有默山最胜吾祖宋校书君楚才尝归老于
此某思结屋其旁读书著文以自娱第未果归耳屋成
名之为默山精舍子必为我记之予曰子倘归予记未
晚既而朝翰每见必以为吾言且曰子第为记归与否
不在子也乃告之曰仕与隐皆非君子之所乐也乐得
其道焉耳古之人有居辅相之位而色忧者矣有饭蔬
饮水而充焉自得者矣岂以仕与隐为乐哉仕而得行
其道可乐也隐而不失其义亦可乐也故乐在乎道奚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1235-0494d.png
以穷达论哉苟无其道而乐居乎位是窃禄也不以其
道而自肆于隐是盗名也故君子未尝志乎仕亦未尝
志乎隐而惟其道之脩不志乎仕而卒然居乎位则人
信之曰是不为仕也为行道也则其道之化人也速不
期隐而隐则人信之曰是将为隐也知其道之不可行
也则人服其行而莫敢非之然则子之不汲汲于仕者
是矣而何以眷眷于默山哉且人之荣辱贵贱有命惟
君子能不以之为喜戚而脩其在我者以胜之子不见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1235-0495a.png
鲁之陋巷乎当颜子之处乎此无一命之爵一釜之禄
以荣贵其身而今越千载虽野人妇女皆敬而仰之非
以其道德之胜耶语当时之爵禄崇衍者季孟阳货之
流胜于颜子远矣而今尚有识其故居者乎子诚能脩
乎在己者他日仕则以施诸人归而隐则以善其身而
名于后世使后世之人指默山之精舍若鲁人之仰陋
巷然而予之言亦以子而传不亦善耶
  直内斋记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1235-0495b.png
人之受于天者均也圣人与天同德而众人至于与物
为徒可不知其故哉于此有泉焉其发源同其洁莹甘
美同其一注之金玉之器而庋之羃之尘自而侵
则其明可以察毫发其味可以荐鬼神与其发源之初
无以异其一入乎淤泥积潦之沟牛马之所践凫鹜之
所浴秽污之所集而莫或藩捍澄治之则虽欲不异乎
其初弗可致矣圣人之质金玉之器也而又以礼为庋
以敬为羃持之以兢兢之畏守之以翼翼之恭是以其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1235-0495c.png
中心浑全无所亏蚀其德即天德也其道即天道也其
语默进退出处久速举措设张后乎天者不违乎天而
先乎天者天不能违也故圣人之质既美而又有自新
之具其所合乎天者岂偶然哉若夫常人其质固已不
美矣天理之所在嗜好汨之于内利害鉥之于外声色
臭味爵禄名势所以秽污之者非一端而又重之以怠
肆放之以邪僻彼安能复同于天而不变其始哉其与
物相去不能分寸者不知自新之学故也夫圣人之与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1235-0495d.png
庸人其资之不侔固有由然矣使众人亦以圣人自新
者治其心而加谨焉虽未至于圣其有不至于君子者
乎此予于会稽张君遁之名斋而喜其有志也张君之
质过众人甚远而好学慕古道取孔子释坤六二之言
以直内为斋居之名夫敬为复善去恶之机天理之所
由存人欲之所由消也故人能一主乎敬穾奥之间俨
乎若上帝之临造次之顷凛乎若圭璧之奉妄思邪虑
罔或萌孽其中而皆发于义也以之事父则尽乎孝而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1235-0496a.png
非欲人称己之孝而为之也以之事君则致其忠而非
愿乎富贵华宠而为之也操之而不失则内直内直则
方外者在是而圣人之天德可庶几而至矣故曰直方
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学而至于不疑其所
行非几于圣而能之乎嗟夫夫人皆可以与天同德而
不知主敬以明善斯有志者之所以为难能欤若张君
者独能取古人之学以自勉非有志而能然欤予也固
志乎道而未至者焉得不与君言之而且以自警也欤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1235-0496b.png
  君子斋记
去年秋诏选太学生高等者为郡县学教官卢龙王蕴
玉来教谕沔阳予获见焉其色然其仪度伟然听其
论事与人之得失当否廉厉而精确使人悚然异肃然
敬也是冬例朝京师予获与蕴玉偕道进往返八千馀
里蕴玉不予弃也行必联辔息必比席食也匕箸之与
邻言也辞说之与参欢然有会乎心而若有所得予与
蕴玉皆然而莫知其所由然也今年夏蕴玉复来访予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1235-0496c.png
郡学留与坐察其貌加粹以温叩其言益醇以简而其
志欿然愈自下不倦论古人之学辄悔其用力之未至
予于是叹而深奇之噫何其进之速也古之君子德业
赫赫著于天下流于后世者岂特天质之美哉盖其操
志也不画于卑近其为学也不安于浅陋平居无事固
无时而不学及乎临政事君听讼接下御家睦亲教人
授业行师奉祭以至游息寝处燕语步趋亦无一事之
非学惟其为学之心常存而不怠是以凡有声者皆足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1235-0496d.png
以悟乎耳不必闻琴瑟佩玉而后邪虑不萌也有形者
皆足悟乎目不特阅典谟雅颂而后至理可乐也经乎
耳目者显而天地日月雷霆风雨山川草木幽而阴阳
寒暑之盛衰进退无不足以濯旧蔽而启新知君子之
心曷尝有斯须之不进哉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恒人
而至圣贤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于有秋杞梓楩楠
自拱把之植而至于百围盖有可必而不可诬者后之
士志狭而易肆学陋而易足口焉而无得于心书焉而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1235-0497a.png
不求其道少之所习至长而忘长之所有至仕而弃未
贵而先骄未老而已懈勉强而仅得者不旋踵而失之
岂复可望其进哉位愈高而名愈辱年益加而德弥损
不至于小人而不止者众矣求如蕴玉之进乎道而不
怠者乌可得哉自识蕴玉始一年而已觉其进使每见
而每有所进焉其至于君子也孰禦盖古之学者期至
于君子后之学者期至于公卿为君子矣虽不为公卿
无害也为公卿而不足为君子其如公卿何蕴玉请名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1235-0497b.png
其斋居予欲以古人望之也因名之曰君子斋而以其
说告之且以考其所进焉
  尚志斋记
今人多不如古也而莫士为甚以其无志也吾尝试于
众曰周公孔子与吾同也可取而师也颜子孟子与吾
同也可取而友也众若骇然而惊愕然而相顾悱然笑
予以为狂呜呼甚矣今之士之无志也宁独不思乎口
之所食者周公孔子颜孟所食之粟也身之所服者周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1235-0497c.png
公孔子颜孟所服之帛也寒而火暑而风庐而居车马
而行晨兴而夕寝莫不与周公孔子颜孟同目能视耳
能听手足持且行亦莫有异者何独于道而疑之乎使
此四君子皆若世所妄传神仙鬼物之不可形象则不
可效之矣今其人生而居有乡没而相传有子孙其德
行文章具乎书可徵其所以为圣贤为学之次第可考
而知奚为而不可效之哉且此四君子者其性与吾同
其形与吾同其能四耳而三目六五常而二其心邪而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1235-0497d.png
吾心之所具者亦未尝阙其一也彼何独可为圣贤而
吾何独不可为哉是有故也周公人臣也思兼三王之
所为孔子颜孟皆匹夫也而或自比文王或谓舜可得
而及或羞比伯夷伊尹其所志如此其自视其身何如
哉天之生身也岂特养夫区区之口体至死而已哉亦
将以辅天地所不及而助之养斯民耳然有命焉或不
得位以施其泽于当时则著诸书而传之乎后世惟伸
其道而已穷达不足以累之也惟其不累乎穷达故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1235-0498a.png
之廊庙而无喜色困之𤱶亩而不动其中其中之所存
者重故视乎外者轻志已素定也岂若鄙夫之为哉所
志在乎富贵权术得之则以为荣失之则摧挫而欲死
自君子观之与犬鼠何异而或自以为适者所志者卑
故也故志乎富贵权术而不志乎道者自贱其身者也
谓其身不足以行道者诬其身者也谓周孔颜孟为不
可及者弃其天性者也是三者皆君子之贼也余友金
华俞君子严请名其读书之斋于太史公公名之曰尚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1235-0498b.png
志余病乎士之无志也久矣故告之以其说  尚友斋记
生乎今之世以举世之人为不足必求士于千载之上
而友之其待已不亦太重而视人不亦太轻乎非然也
顾在我者何如耳我诚庸人也虽同闾共巷之人皆我
所畏我安敢友之我诚贤也我诚有道也虽空天下无
一人视千载如一时可也吾安可不友乎古之人是故
昔者孔子自儗文王孟子羞比管仲而愿学孔子斯一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1235-0498c.png
圣一贤其自知也明故其自许者当历百世而无异词
苟不度其能而过于自许若司马迁之比仲尼石勒之
卑光武言未出口而人且窃笑之矣将孰信耶虽然此
要其终而言耳学者之立志则异乎是古今一理也智
与愚一性也能穷理而尽性虽即吾身为孔孟可也虽
上取孔孟而期友之亦可也况馀人乎浦阳黄君仲昭
年二十馀好学而警敏尝以尚友名其斋浦阳万家邑
也其业儒者亦众矣仲昭虽贤岂无一人可与仲昭友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1235-0498d.png
者乎又推之于一郡又推之浙水之东其民益众如仲
昭者宜亦多矣又推之于大江之南极其广而至天下
岂尽无如仲昭之贤者乎仲昭皆不之求而遽取古之
人以为友或者固不能无疑然而仲昭之志则可尚也
古之圣贤曷尝以众人待其身哉世衰俗降士不知所
立志视古之人如鬼神异物然以为非人所能及间有
以古人自望者辄指笑以为狂嗟乎今人啜粟衣帛莫
不与古人同至于古人之道则自贱其身而不敢略效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1235-0499a.png
之不亦愚乎仲昭之为人余虽不足知然斯志则古人
之志也是可以尚友矣顾未知仲昭所愿友者何人尔
古之人有贤有不贤其道有至有不至仲昭取其贤且
至者以为友而以其不贤者自惩则凡册书之所具孰
非仲昭之友乎予颇有志于古以为伊尹周公皆所当
友者每为人所指笑喜仲昭之似吾志故为之记若夫
古人学术政事之懿道德仁义之说尚当与仲昭讲之
  省庵记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1235-0499b.png
同郡卢廷刚为谷府奉祠笃志问学勇于脩己名其读
书之室曰省庵洪武癸酉从王过大梁予还自京师路
遇焉请发其义未果也今年复自上国以书数千里抵
汉中申前请予曰异哉廷刚之求也病疡之人常求愈
于疡医必不求医于疡者病目之人常求愈于目医必
不求医于瞽者岂非未能治己者固难望其治人乎予
天下之固陋者平居视世事一无所省存诚而无思应
物而无机见人绐己辄以为是而不省其为欺见人侮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1235-0499c.png
己辄以为宜而不省其为妄闻誉吾者泊然内视而不
省以为可喜闻毁吾者确然自信而不省以为可怒于
凡得丧荣辱祸福皆不入吾胸中疾雷震电而不省为
之惊鬼出魅没而不省为之惑举四海之无所省者莫
予加也而廷刚顾求吾发省庵之义与医疡于疡医瞽
于瞽何异哉虽然人之情不能两至有所昧者必有所
明有所短者必有所长予于物之外至者固不省矣吾
岂果无省者乎吾于言也省其或违乎理于行也省其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1235-0499d.png
或戾于义念虑之萌发也省其或汨于私而沦于欲事
上也省其未竭乎忠抚下也省其未底乎宽交友也省
其未有以先施事神也省其未能无愧于天凡动乎四
体而出乎口者未尝不致吾之省非徒省之而已又必
攻之克之揉之直之使中心循乎正而不颇虽若是庸
敢谓之能自省乎哉庸敢自谓弗叛于君子之道乎哉
且予闻之无过而不省者圣人也有过辄省而即改者
贤人也告以过而能改者进于君子者也过之不省而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1235-0500a.png
省所不必省者众人也廷刚能于斯数者而慎所省焉
然后知予所必省者非太察而所不省者非太疏也虽
然经之言曰惟精惟一精则省之谓也知之属也一则
非致力于守不能也克己之事而行之本也自昔大贤
君子未尝不从事于斯者而况予与廷刚也欤况不及
廷刚者欤予也焉可不卒言之以塞廷刚之请且以自
勉欤
  御赐训辞记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1235-0500b.png
处天下之大位者必基之以天下之盛德而后可德不
足而位有馀天道之所不与也自昔帝王之兴天将俾
文武才智之士出而辅翼之以享太平之乐必生盛德
之君子以为之先使之积仁累行以启后人之业是以
本源深长庆泽隆衍而奕世承其爵位于无穷非若侥
倖于一旦者之不可恃也洪惟圣天子受天明命肇造
区夏豪杰英勇之臣乘时奋身以立大功至将相者固
不可以一二计求其有积乎其前有继乎其后事业谋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1235-0500c.png
谟可以参乎古之名臣者惟故岐阳武靖王李公为然
武靖之先驸马都尉陇西恭献王以皇国懿亲晚享爵
土方少壮时事父母极尽子道及际风云之会为上所
尊礼在群臣中莫有比者而寅畏慎密言不及私敦厚
宽大动必思义海内称盛德者归焉至武靖王遂以元
勋登上公之贵忠孝大节卓为天下师法由是福祚光
宠为国世家今国公嗣职思继祖考之美皇上乃书体
尔嫡祖忠孝不息八字以赐公既宝藏之而祗服不忘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1235-0500d.png
复手录其副严奉于居第之正堂出入瞻视恒若对越
天颜靡或懈怠且谓孝孺尝获拜武靖王而粗知其事
贻书海上而以记为属立身事君之道莫大于忠孝公
之生也天既命公以是理今上复申言之以为赐圣人
之言即天之言也天发乎言固已昭然若日月况笔之
为书而昭揭于斯虽河洛之所出龙龟之所负何以过
于此哉纵有令于辞者犹不能复加毫末而况孝孺之
鄙贱乎虽然忠孝之说窃尝闻之矣事亲而祗顺无违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1235-0501a.png
固孝也推以事君诚敬而不欺仁恕而有容先国家之
政而忘乎私惟生民社稷是利而不顾乎己此尤孝之
大者也故知孝亲乃可以事君能忠于君然后谓之大
孝而忠与孝非二致也若公之先王和色顺德洽乎家
庭宏猷伟论裨乎宗社奇功俊略震乎四夷而守以诚
悫内而君安之外而百姓信之于斯二者可谓兼尽矣
公也可不思述前人之事以期无负圣天子之耿命乎
古之贤臣能继祖考之业若伊陟之于阿衡巫贤之于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1235-0501b.png
巫咸吕伋之于尚父召虎之于康公魏文贞之有谟李
西平之有愬皆克宣先猷昭宏遗志以承勋烈于悠久
使人因其身而益知祖德之盛以增国家之光是所谓
忠孝之大者而非有志者不能学也公春秋富而为学
甚专器重厚而用志甚远刻情饬行不知富贵之在躬
而孜孜焉以报君亲之恩自励古所称世济其美而与
国同休者天下固望之矣然则安敢不为公书之以庆
国之有世臣乎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1235-0501c.png
  学孔斋记
阴阳之气运乎两间物之有形色者莫不资之以自
而是气也未尝为之加损三辰之明也五岳之崇也四
海之广也百川之流也皆得乎是气之大者也豫樟楩
楠得之以为材麟凤龟龙得之以为祥虎豹犀象得之
以为威黍稷稻粱麻枲桑檿得之以利万世力者得之
以负重致远灵者得之以司晨纪候而肖翘之类蠕动
之伦非得乎是则不能有生其化可谓盛矣而运行不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1235-0501d.png
息者曷尝有古今之间哉孔子之道亦然知者不得之
则不能成其知勇者不得之则不能成其勇赐之辨求
之艺偃与商之文学苟非有得焉则不能成其名而凡
游乎圣人之门者皆有闻乎其一二而圣人之道固自
若也岂惟当世为然千载之后得其全者为大贤得其
正者为君子得其偏者犹不失为善人明乎春秋者得
其断明乎易衍者得其中明乎诗书者得其正明乎礼
乐者得其文无得焉者过焉而为庄周卑焉而为申韩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1235-0502a.png
悖焉而为小人具视听而备人之形者孰能舍斯道而
自立哉故庶人舍是则长幼乖大夫士舍是则职业隳
为将相舍是则无益于国而祸及之为南面之君而不
师斯道则无以施德泽于众庶著显号于无穷由周汉
而来得孔子之道以为君者视其治功可考矣帝者得之为文景为明章为太宗为仁宗王者得之则或卓然
为宗英或知为善之可乐是皆有绝人之资高世之识
故能知所务而卒有成虽所得未能尽乎大全然皆圣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1235-0502b.png
人之徒也以臣观乎蜀王殿下其圣人之徒而得其大
全者乎殿下资禀甚高而务学甚笃闻道甚早而力行
不怠明足以照万理而不底于太察才足以综万事而
行之以无为德度之懿煦乎阳和之温也问学之博浩
乎宝藏之富也学古之士有一于此皆思自附于圣贤
而乃处之以谦虚守之以畏慎检身进退恒若不及而
于恤民济众赈灾施惠之事孜孜为之使遇孔子之圣
而师尊焉所得岂可量哉间论群圣之道因以学孔名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1235-0502c.png
殿侧之斋命臣记其说夫孔子之学当世之学者皆知
之求其善学孔子之道者虽古之君子或病焉非孔子
果不易学也窃取其偏而不求其全以名求之而不知
吾身之可以为圣贤者众矣孔子所以与阴阳同其化
者固足以陶铸百王而范围三代其言见乎经者人之
所能识也其事本诸心者非学道而有得者不能也殿
下既有得于斯道矣而臣何言焉虽然得之固美也而
守之难守之固难而不变其守推以及物也益难先乎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1235-0502d.png
子而得斯道之大全者莫如尧舜文王学乎孔子而
得其全者莫如颜子尧舜之钦明恭已文王之不显亦
临无斁亦保颜子之克己复礼服膺不惰大圣大贤之
守斯道也岂有他术哉亦曰敬而已敬者所以成夫仁
而已矣仁为众善之原群德之长而天地之心也得此
以为人则人道尽得此以为君则君道备孔子之圣岂
能加毫末于斯乎故为人而不学孔颜之学则不足以
为人为君而不以尧舜文王为准则为失君之职自孔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1235-0503a.png
子以来千有馀岁矣知孔子者多不获居乎大位而富
贵尊显者往往不知师圣人之大全是以生民于孔子
之泽未之数(一作类/)被也夫以殿下备颜子所有之德
而居孔子所无之位敬以守之仁以行之至于愈久而
不变固所优为者推至仁以治国俾人人谓居大位学
孔子而得其大全者自殿下始以一洗往古之陋岂非
天下后世之幸也哉
  身脩思永堂记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1235-0503b.png
世子殿下既正位储宫惟负荷国家之重上而祗承帝
训恭绍王猷下而抚临群臣士民以及三军之众弗可
以不稽古为学也日御殿东堂与官僚通经术者讲说
虞夏商周君臣出治立德之要孔子孟轲垂世淑人之
言孜孜忘食因请于王取皋陶陈谟之语名所御堂曰
身脩思永以著厥志会臣较文京师还有教俾记其事
臣拜手让不可则言曰为国之本莫尚乎脩身脩身之
道莫切乎治心而心之官则在乎思是思者贤否之所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1235-0503c.png
由出治乱之所由生休咎之所由分也人之有身孰能
无所思也哉惟能处其身于礼义所思不止乎安一己
而及于生民不止乎适一时而贻诸后世发言也恐或
蔽于凡近而必务可以经远施政也恐或便于目前而
必欲传之无穷如是则思永而身无不脩矣古昔贤君
保宗庙社稷于千百载者未有不始于斯者也若夫恒
人则不然耳目也声色或诱之肢体也佚乐或溺之好
义理矣或不胜乎利欲喜问学矣或不能推之行事言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1235-0503d.png
行之间苟且为斯须之计而不暇稍远其谋欲其身之
脩而治其国家乌可得哉今殿下名堂特有取乎皋陶
之说可谓知所择矣然殿下日新圣道于古事无不贯
达臣不敢复论抑尝窃观圣天子之致治宵衣旰食数
十年无一日之怠富有天下而膳服未尝过其节嗜好
未尝失其中畏天恤民之意闻乎中国而播于四夷举
一事立一法必虑万世而为之防巍巍高出乎往古而
开久大之业者皆身脩思永之明效而百王之取法者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1235-0504a.png
也岂非殿下之当师哉夫人君自谓不敢师圣人者知
不优也有师圣人之美志而无其效者勇不逮也智勇
具全而莫能辅君以道德者群臣之过也殿下信道敏
学而问于臣顾臣虽不足以辱命而亦不敢有隐周公
之诗曰无念尔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远之
如虞廷贤臣之所陈近之如圣上之所传笃志力行以
保艾王家之丕基私窃有望焉
  御史府记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1235-0504b.png
皇上嗣位之初即下明诏行宽政赦有罪蠲逋租钜万
计去事之妨民者明年以纪元赐高年米肉絮帛民鬻
子者官为之赎免田之租税几年分遣使者问海内所
患苦赏廉平吏罪至死者多全活之于是刑部都察院
论囚视往岁减三分之二人皆重于犯法二年春二月
甲子有诏若曰顷以诉状繁易御史台号都察院与刑
部分治庶狱今赖宗庙神灵断狱颇简其更都院仍汉
制为御史府专以紏贪残举循良匡政事宣教化为职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1235-0504c.png
省御史员定为二十八人务为忠厚以底治平三月戊
辰赐御史衣明日己巳以都院旧署在太平门之北于朝
谒为难命即詹事府为御史府赐宴于新治复命文武
大臣皆预以宠绥之既而有敕命臣某记其事臣惟斯
民之生以德养之则安于为善以刑制之则弃于为恶
圣人之治天下岂有他术哉使人人皆知去恶以从善
而治道成矣惟御史之官始于周其职之所治与权任
之重轻虽累变不常然得其人则纪纲振而国体尊非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1235-0504d.png
其人则人望不肃而是非错缪然专任以刑狱则自近
代始曩者法吏持刑深刻犯者滋众先皇帝甚厌苦之
欲有所更革而未暇今皇上以德养人群生喜悦讼者
止复古官名以修善政实行先帝之遗志自今居是
府者其敬承圣训凡便于国利于民者则言之为民之
蠹为国之病者则去之毋溺于私而枉其所守毋慑于
势而屈所当为一以道辅佐天子行德教使黎民醇厚
如三代时斯不负建官图治之意苟为不然舍其大而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1235-0505a.png
务其细或事小忠末节以市名或为诡行憸言以规荣
利于民之治否国之安危无预焉则是官之名虽更而
实之可厌苦者自若也奚可哉臣幸执笔从太史后夫
纪政教明职守以示后世史氏职也故书其事以为居
位者规  春风和气堂记
曹国李公年盛(一作/富)而志博质壮而气和(一作/温)为天子
近戚重臣而笃学下贤嗜好与韦布之士类名私第燕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1235-0505b.png
处之所曰春风和气堂因友人林君公辅属笔于某某
念童稚时尝以文见先武靖王于济上王喜而礼貌之
从容笑语以国士见期今十有五年矣而公克嗣先烈
声誉志业有光于前人名所居堂远以见属为义甚富
而相处甚厚不可以鄙贱辞乃为之言曰天以五气成
岁功而施发生之德者为春人以五常应变而具慈爱
之道者为仁天虽至健非春无以生物人有刚武明毅
之才非仁无以立政故国之有仁人犹天之有春也唐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1235-0505c.png
虞之世有稷契皋夔为春而无险戾乖僻之气以间之
是以其时为极盛为汤之春者伊尹为高宗之春者傅
说为文武成康之春者周公召公毕公之徒其为人不
同然皆能协和万邦施惠泽于天下至周之季孔子孟
子者出其德可以为春而国莫或之用虽能备太和于
一身而无由推以及物汉之兴萧曹为之春光武之复
国邓禹冯异卓茂贾复之流或除残去暴以成其功或
岂弟慈祥以化其俗其事虽殊而为之春者一也由汉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1235-0505d.png
而下有仁人以辅其政者其国必昌而长故唐以房杜
姚宋为春宋以王李韩范司马公为培植元气之具而
皆传世数百年其他或温之未几而寒之者继之发生
之难不能胜殒伐之易由是斯民阅千百载而与春遇
者盖不能十一夫岂仁者盛于古而后世独鲜哉或遗
之而不能用或用之而参以邪佞之人虽欲为春不可
得也我朝之有天下文武之臣为世之春者不可胜计
而武靖王实为首称方其戡大难夷大盗以不杀为威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1235-0506a.png
以不战为武义声所被海内率从及功成治定出入殿
廷左右天子所言皆恻怛宽大之事谦谨忠恕不自骄
盈民到于今颂之此岂可勉强为之哉仁发于诚而不
可掩也今公当太平无事之时思前人之德念国家之
恩揭春风于堂上以寓目焉俨乎若武靖王之在前而
挹其声容也穆乎若处唐虞三代之朝而听仁人贤士
之谋议也孝以继志忠以尽职学益明道益高自牧愈
下将见为国之春赞雍熙之治于斯世也有日矣宁止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1235-0506b.png
见于一堂而已哉夫生长显美而不溺于富贵有以识
志节之奇不为耳目之玩而以仁者之事自勉有以窥
器业之盛余既追思武靖之德而喜见公之有成故愿
为天下道之
  萝月山房记
处焉而乐者不如慕焉而乐之之深也人之常情久则
玩玩则厌心生慕则好好则乐心生苟有天下至美之
物心一厌焉则虽贵而必贱淳熬𢷬珍世之美味也使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1235-0506c.png
常食者言之未必识其为至美虞韶象武世之美音也
使常听者聆之未必知其为善乐是以富贵者不知禄
位之可乐而贫贱者慕焉山林之士不知幽寂之境之
为高而富贵者思焉然以贫贱而慕富贵则为鄙以富
贵而慕林泉则为达其于外慕一也而贤否异焉者盖
无欲而贫贱犹不失为善人无道而富贵其为不幸也
大矣世之贤士多喜林壑之趣而忘乎爵位之为崇其
亦有以也哉广海何茂先资敏而文年少而奇其尊府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1235-0506d.png
当草昧时识真主于龙战之顷遣使迎降所守十馀州
不血一刃而归职方其有功于朝廷甚伟用是历大藩
者二十年遂剖符与诸彻侯等茂先生长于富贵之中
足未尝履丘壑目未尝睹林岭性雅好学萧然有出尘
之姿其言论诗章若林居涧饮追云月而遗氛垢者之
所为绝刮去轩裳绮纨态号其南门赐第读书之室曰
萝月山房取杜子美过何将军山林诗语也室之内外
环以法书名画奇石灵草在辇毂之下而有罗浮衡麓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1235-0507a.png
间意声利之人从之游莫不自失也夫薜萝之月隐居
之士夫孰不见而未尝知其趣茂先以之名一室而坐
移崇山密林于户牖之下欣然而乐忘乎富贵之可羡
是果曷为而致此哉盖其天资近道超乎世俗之表宜
其不为势位所动也然心可乐乎物而不可溺乎物苟
得其乐而不为物所溺虽禄位不足为累苟溺于所好
而不能乐其趣虽林泉之清亦足为役志之具而已故
士果有以超乎万物则万物皆为我用无以过乎物则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1235-0507b.png
一心将为万物役圣贤之学所以贵乎穷理尽性使此
心浩乎与天地同体故处富贵而不盈遇贫约而不歉
临大故断大事而不慑若是则利禄不能使之污山林
不能为之清出处隐显将无所不宜茂先之贤倘有意
于是乎果出于是则虽子美复起而为茂先言不能以
有加矣而予也何足与闻之
  后乐堂记
虑周乎当世然后可以任天下之事德施乎众庶然后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1235-0507c.png
可以同天下之乐所知不过乎一时所谋不出乎一身
者其不为国家之祸者几希古昔豪杰之士居乎穷庐
陋巷之中布衣蔬食不足以自给而深思生民安危之
由政教得失之故古今治乱之原而为之营度计画汲
汲若谋其私彼岂不欲自逸而过为是忧劳也哉盖天
之授人以才智非欲其自谋一身而已固将望之补天
道之所不能助生民之所不及焉尔是以伊尹方处𤱶
亩而以觉斯民自任颜渊饮水饥饿而论为邦孟子辙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1235-0507d.png
环四方每以先王之道告世之有力者诚知所受者大
所任者重不敢弃当世而负乎天也故得志则泽被于
四海不得志则功流于后世其德业声号愈远而弥张
若夫鄙夫则不然利乎身而忘乎人适乎今而不顾其
后当其得所愿而处大位肆于民上自谓可以无忧而
不知无德及人终亦不能保其乐也予求士于今世不
归乎此者鲜矣若河南右参议董公安常其闻圣贤之
风而兴起者乎公世居燕之宛平自为儒生处山林间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1235-0508a.png
服布褐而茹藜粟已怀忧民之心及元亡而国朝有天
下公以荐入朝为资善大夫事懿文皇太子其所陈说
多忠厚之言皇上闻而善之超迁左春坊大学士会东
宫晏驾俄出治河南尽心于民事民有所未安若疾
肢体政有所未宜若灾在旦夕草封事数千言上于阙
下而名其退食思政之堂曰后乐之堂盖取范公希文
之言以著其志焉世之居大任者多矣以家未富禄未
厚所欲未尽得为忧者常有之忧其职之难称者无有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1235-0508b.png
也不惟忧其职而以斯民为忧者尤无有也未得位则
思位之可乐幸而得位则惟恐乐之未极孰有如范公
之不忘天下而忧乐为民者乎又孰有如公之慕圣贤
者乎范公之学术与颜孟未必同也而忧民之心同公
今之学术与范公未必类也而忧民之心亦同公之过
于人岂不远矣哉虽然范公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然则世未臻于唐虞三代则君子将无斯
须之乐邪予观公天质笃厚充养有素温粹之气溢于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1235-0508c.png
笑言其中盖有足乐者乎有以自乐而莫能施之于人
此公之所以忧乎使处大位者皆能知公之所乐而效
公之所忧斯民或者其有瘳乎
  后乐斋记
匹夫而忧天下无位而论世事时俗以为狂而君子之
所取也以言乎位内而公卿大夫外而伯牧守令禄丰
者任荣职要者忧重匹夫固若无与焉以言乎道吾之
所受于天者异于众人若此其远也天岂徒以是私我哉故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1235-0508d.png
大而天地小而人物而与我同类者或弗遂其性皆吾
之任也皆吾任则皆吾之所当忧也安敢以身之卑职
为解乎古之人不敢以众人待其身亦不敢以后王望
其时颜回累然布衣而自比于舜伊尹在草莽而思致
其君于唐虞非为夸大之论也道当尔也夫人在平居
已有仁万物之心假之以位其功业孰禦乎故忧天下
者天下之所恃以无忧者也鄙夫则不然务安其身而
不恤乎人悦乎君而不顾乎后世其未得位则汲汲以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1235-0509a.png
求既得之则极嗜好奉养之华以为乐生民之艰瘁政
治之阙失若己不闻焉其心非不欲保禄位然其所务
既私甚则偾人之国否则自偾其身固有不能免者以
其自为之心太急而宴安之乐过早也苟能忧民之忧
而图利安之虽不期乎身之乐而乐自至矣宁有危败
之祸哉余少时诵范文正公之言而慕其为人以为贤
者固当如是既而观其在仁宗时不获大行其志以死
每慨然叹息以为仁宗近世之治主公经国之伟才犹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1235-0509b.png
不相遇合则世之有志如公而不值主者宜乎其多矣
及游四方求当今之士而交之欲其所志如公者未始
一见然后又知非惟治主之难而有志者固少也近于
京师识永嘉戴君思持思持为太学生试事于外数年
有司未之用赁室以居缊袍疏食困贫殆不可处思持
不以为忧每语生民之故辄深思长虑如切诸身然扁
其室曰后乐若慕文正公之言者余于是私爱敬焉士
之不能行道者忧贫贱慕富贵之情害之也而思持独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1235-0509c.png
不以此易其心其异于常人远矣夫异常之事虽微而
不废古之义也乃记其斋以告于世焉
  孝思堂记人子之道养其亲固难而莫难于显其亲显其亲固难
而尤莫难乎安其亲安其亲难矣而惟寿其亲者为尤
难也自庶人以上滑甘脆美之品纤丽温洁之服孰不
知奉乎父母然而颜色之或少违志意之有未诚爱敬
之心一有不至则不足为善养幸而事养无所戾然不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1235-0509d.png
能脩德以显其身使父母之声誉不彰彻于当世生无
以异于众庶没无以丰其祭祀则亲与己皆未能无所
憾或致身于贵富俾亲得享其光荣矣苟才不克胜乎
位善无以及乎人贻谤取侮而恒惧乎危辱之臻则亦
未得为孝也其或富贵而亲安之矣势位可以耀当时而名
节不足传后世则亲之令名不能垂乎悠久君子犹病
焉故孝子事亲之心无穷而其道亦无穷养而能显显
而能安安而能寿其亲于永存庶几君子之所愿而可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1235-0510a.png
以尽孝思之心乎成都王侯履道少丧父其母夫人贤
而知教纳之于庠序俾就学既而遂登朝为御史由御
史为河南按察司佥事而母夫人固无恙履道迎就官
所朝夕率妇子侍侧怡愉顺适僚友称孝焉因扁其正
堂曰孝思以著其志夫人恒难乎养而履道有禄以具
肥甘供裘葛莫难乎显亲而履道入朝则豸冠立柱
执宪度以肃百僚出莅大藩则绣衣持斧按行所部紏
枉而旌直吏二千石以下奔走拜伏惟恐或后穷闾下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1235-0510b.png
邑数千里之民莫不想望其风采而思其家世之过人
不谓之能显亲可乎然则履道之所宜思者在乎安其
亲之心寿其亲之名而已国之所尚者公廉而持之以
无欲民之所思者不扰而行之以宽惠邪墨者无所贷
而柔愿者无所冤则可以悦乎亲矣一念之所出一行
之所施不惟欲徇乎已而必欲合乎天不惟欲同乎人
而必欲当乎理使称仁人孝子者必归焉则己之名可
传亲之名亦因以不朽矣能如是岂非孝思之大者乎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1235-0510c.png
履道家乎蜀蜀之士若司马相如扬雄虽能显其亲于
无穷而德不足李令伯以孝称于后世而君子不能无
憾可以当仁人孝子而无愧者惟诸葛武侯张敬夫为
然斯二贤者皆百世之士也人不以百世之士自期则
其所思者不远矣履道好古而文笃行而温他日致其
身为名臣以不忘其亲使天下后世因孝思之堂诵履
道之德其尚有考于吾言也
  全乐斋记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1235-0510d.png
心无愧戚慕怨而乐者乐乎天资于物而后乐者乐
人天下之物未尝无可乐也以无可乐而徒资于外物
则其乐也有时而穷而吾乐之也有时而厌崇华侈泰
妖姱珍怪之于目繁声远调之于耳肥坚安养之于身
可以乐亦可以悲众人乐之而君子笑之君子之所乐
全其受于天者而不以人伪参之索之极其明践之极
其诚持而行之至于久而不息则天地之运寒暑之迹
万物之情皆吾乐也岂若资于外者之浅乎彼快然适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1235-0511a.png
意自以为乐者可乐之具接于前则以为举世之乐莫
能敌及静思而熟念之凡其所乐者皆可惭恧悔恨也
庸有一息之乐哉古之圣贤穷日之力常若不及者求
其固有之乐而已不以穷达动其中也不以穷达变其
乐斯乐之至者乎浦阳黄君资安脩洁而知义处一室
布衣蔬食若无以自适而心独乐之名其所居曰全乐
而属余以记凡人心有所乐口未必能言也况君之乐
而余能言之乎然天下之道同也古今之性同也余探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1235-0511b.png
乎千载之上而求之舜之鼓琴颜子之箪瓢曾晰之游
咏会乎吾心者如出于吾心也况于君乎余试与君登
浦汭之高丘而望之荣且悴者何为也感乎吾耳者何
声也晦明燠寒行乎两间而无穷者何气也流而逝峙而列者孰使之然也苍乎其运郁乎其凝聚者谁为之
宰也君请为余言之余当援琴而鼓之君之乐即吾之
乐也吾之乐与舜颜子曾晰之乐将有同乎无同乎人
之乐乎天之乐乎君必知之矣余乌足与闻之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1235-0511c.png
  好古斋记
余游太史公之门东阳葛君信亦以其业来学瞻其仪
观若有志古人者叩其言好举易诗书寻出其文数十
篇皆斥去时俗语已而视其文之目则题曰好古斋余
异而问之曰君何古之取乎夫宓牺氏之前世之所谓
上古也三代之间世之所谓中古也秦汉以降世之所
谓下古也上古吾无徵焉耳下古吾无取焉耳君之所
好者其中古乎中古之世今之世无随(随疑/误)焉君生乎
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1235-0511d.png
今之世所好于中古者果何道乎自夫钜者而言民之
生也置连帅诸侯以治之为阡陌立井田以均之学校
以教之礼乐以薰之而今之存者鲜矣为州闾邻里之
法以洽其情为乡饮乡射之法以勉其怠为冠昏丧祭
之法以厚其伦而今之行者寡矣君之所好将在兹乎
君曰吾无位奚敢过计愿近之余曰古之农耕焉而足
食古之商称物而求直古之工任力而求报今也或嬉
懈以困其生或腾价以取乎人或窳其器以欺世或不
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1235-0512a.png
执三者之业异乎先王之教而肆然衣食于其间是以
古之民也富今之民也贫古之俗也美今之俗也薄而
君之所好将在斯乎君曰是亦非我所能为也愿近之
余曰古之为士者冠圆而履方上衣而下裳长绅委前
利剑佩后容臭珩璜备乎左右今也加乎元者方其隅
纳乎足者锐其首小袂斜裙束丝系膂俯仰无和平之
音进退无从容之度拜则轩其尻趋则顿其步而与古
异矣而君之好乎古岂谓是欤君曰服之不衷久矣然
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1235-0512b.png
王制也吾何敢违用今之服行古之礼可也愿复近之
予曰古之为学者岂务他哉务明乎伦理而已故事君
有言责者尽其言有事任者赴其功临敌致其勇履难
奋其忠事父母而竭其孝兄弟焉而竭其爱妻子焉而
别且慈朋友焉而诚信不欺君之好古将谓是欤君曰
斯人之常行也不敢不勉抑愿闻其馀予曰古之人脩
其业善其身而已未尝有求于世也及其誉闻既广其
君举而加诸位其心戚然若不敢安遑遑然思推其泽
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1235-0512c.png
于斯民若益稷伊傅之流是也今则不然脩其业以自
鬻于人及既得位则弃所学以富贵其身是以功名之
见于世者䆮少矣君岂谓是欤君曰此立功之说闻君
子有立言者奚若予曰古之立言者岂以文辞哉亦明
其道而已道明矣思觉后世之人故不得已而载之言
其言出而为经作万世之程周衰秦汉间处士说客不
知道术各以其臆见为书偏曲诡激君子羞称之然其
辞有足取者至于今并失之矣而君之好其谓此乎君
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1235-0512d.png
曰此吾志也尽之矣谨闻诲矣予曰虽然此皆以物而
言也以物而观诚有古今之异君盍思夫道充天地亘
古今一而已矣尧舜禹汤文武尽之以为君益稷伊傅
周公尽之以为臣孔子尽之以为圣颜回曾参践之以
为贤盗蹠违之以暴桀纣逆之以亡是道也不以富贵
而加不以贫贱而损不以古而兴不以今而陨诚反而
求之自有(阙/)  太极(阙/)  具于吾心古孰甚焉躬
而行之达则兼善天下穷之独善其身古之人皆然余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1235-0513a.png
亦有志于古凡井田封建之法三代之大典未尝不究
而知之思而欲行之不敢以今之人自视也而君好古
之道言貌文辞皆类乎古则亦古之人也行将造君而
质焉君曰然请书以为记
  种学斋记
农之于田君子之于学其贵贱虽不同力至则获多
专则功博其道类也然而山泽之农劳苦而常贫原隰
之农逸暇而富足此限于地势者然也农之良者能以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1235-0513b.png
力胜之惰者地虽美不能为美焉盖良农之治田也先
时而艺倍力而培早作而夜不休垂成而志愈劝竭三
时之力弃百事而不顾故土虽瘠而获丰岁虽凶而不
饥惰者不然艺则后于众培则失其时贪休而嗜逸坐
视人之劳而弗思及其将熟则砺钱镈以趋之其土非
不美也而力之不至则有不可恃者矣故丰岁而常饥
凶年而离散此则在乎人之为也然用力之中有不同
焉五榖榖之善者也或者弃去不植而惟䄺稗焉是艺
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1235-0513c.png
䄺稗岁凶土旷而暂植之可也藉之以为常用力虽劳
而与惰者无几矣不亦过欤夫学也何以异乎是人之
资禀智愚之殊犹地之美恶然周公孔子之道五榖之
种也贤智之资学之而易入固非愚者所及或恃焉而
不加脩则归于愚矣愚昧之人质固下也苟能兼攻而
勇致之其有弗至于道者乎斯道也近之化一家远之
济天下不可一日忘也或者病其难而事乎老佛名法
之教其始非不足观也而不可以用用之脩身则德隳
卷十七 第 45b 页 WYG1235-0513d.png
用之治家则伦乱用之于国于天下则毒乎生民是犹䄺稗之农也学之蠹者也用力虽劳而不可入乎道也
此农之有似乎学而郑君叔度旨乎韩氏种学之言以
名其斋者欤夫叔度礼义之胄也而质过乎人生七龄
而诵周公孔子之言今二十年矣田固美也生乎名冑
又加美也学之早艺之先乎人也惟周公孔子焉学学
之得其道也夫如是在乎加之不息耳累仁集义以培
其本明六艺之文以畅其支疏之剔之惟恐邪秽之萌
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1235-0514a.png
也扶之翼之欲其日盛而月长也涵之欲其深煦之欲
其明引而程之欲其自强而不倦道之成也孰禦既成
矣欿焉其若虚眇焉如不及皇皇焉思与人共之足乎
已而循乎天用则被乎生民矣不用亦不失令名岂非
种学之善者哉不然则卤莽尔灭裂尔非吾之所谓学
矣而与学之蠹者俱矣噫非叔度之贤斯言也吾将谁
告欤
  讷斋记
卷十七 第 46b 页 WYG1235-0514b.png
工于辩者非能言者也惟讷于言者为近之用心与否
之异也李广之射石非用心于石也故中石而没羽使
广之心知其为石而求中之则石不可得而破矣天下
之事莫劳于过用其心莫逸于弃其智巧而不用有意
于用其智巧至拙者也有意于工其机辨至不能言者
也汉之廷臣陈平之流口材穷天下而绛侯平居騃戆
若不能出言孰不鄙其木讷哉及乎诛诸吕而安刘氏
发一言而七庙定非平等也绛侯也故士能有所养然
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1235-0514c.png
后临事而不困百战百胜之兵一战而不胜败矣蓄锐
而不发未尝有勇名必胜之将也夫以无穷之变交陈
乎前而人欲以私智利口酬之使各当其理而无缺不
亦难哉苟能析众理以待乎事居至静以应乎动彼哓
哓而至吾以默默示之固将钳舌汗颡之不暇而乌能
与我较乎天台厉君士荣其少时志锐气充读书务博
览谈论伟然常穷其同辈既而涉世颇久乃自惩创见
人厚自谦退不为多言题其室曰讷斋士荣盖有所得
卷十七 第 47b 页 WYG1235-0514d.png
而然也吾尝病利口者之众以为苟不有以救止则日
趋于薄思以身由之而未能然人见予之不言也或尤
以为傲或笑以为愚彼固不足以知然而俗之所尚其
可见矣每窃自叹安得与余同者而语之乎今既于士
荣见之而又惜其身之在下不能使人化之也虽然以
士荣之才岂有不遇者哉吾试从而徵焉他日大夫士
耻言人之过失而尚躬行田野之民安于其业而不能
相讦讼临民之上者相戒以恶言厉色为羞此必讷者
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1235-0515a.png
之化也当是时也士荣尚以告余亦可出而仕矣
  尊闻斋记
古之人有不可及者唯圣人为然自圣人以下其天资
与人不大相远也而后世莫有及之者无圣人为之师
而为学之功不若古人也七十子之徒既面见圣人而
躬受其教矣宜若可以无过犹且日检其身而不暇闻
圣人一言则退而识诸心出而讲于友服于言行而推
于事功或有愧乎斯言则愓然而惭戚然而忧恐恐然
卷十七 第 48b 页 WYG1235-0515b.png
惧无以见于师而服乎友也及善其身而成其名人问
之则又退然如不能胜曰斯吾师之教也非我之能为
也称于人则曰吾师之云也非我之所能言也岂特于
师为然于当世之贤者亦然于昔之闻人亦然古人之
尊所闻盖如是故名立于当时传于后世而不废也今
之人岂皆不若古人之有美质哉去圣人既远矣用力
倍古之人且恐不足而顾放其心而不持弛其身而不
脩视圣人之言如鸟过其目闻圣人之言如风入其耳
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1235-0515c.png
不求其意之所存不察其道之可法于吾身同时之人
宜又可知也蔑其所闻如此欲其名之立道之成岂可
望哉奚独不思乎圣人之所繇圣七十子之学于圣人
问答辨难之说非徒云也七十子有是性也吾性与之
同七十子有是才也吾才与之同七十子所学于圣人
者吾何为不可乎苟能即圣人之言以为师诸子之言
以为友以颜闵所以自治者治其身颜闵可几而及矣
况馀子乎且天下非无人生今之世而欲得如古圣人
卷十七 第 49b 页 WYG1235-0515d.png
而师之固未见苟求胜己者而师之岂无其人乎一乡
之中必有胜已者吾师之一国之中必有胜己者吾又
从而师之以国为未至又求天下胜己者而事之则吾
之所闻必众矣告吾以善者必多矣又求古圣人之所
言者而服之虽颜闵生今之世亦若是而已矣苟欲必
得如圣人者以为师而望以善其身难矣哉六安郭君
士中好学善文辞受经于今太史公而取曾子之言以
尊闻名其斋太史公信天下之师也士中既得而师之
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1235-0516a.png
矣又能尊其所闻则所以治身之道异乎今之所为也
必矣余欲以贤者望士中也故推吾所闻者以告之
  棠溪书舍记
浦江之东有地曰棠溪吾友乌伤刘君养浩筑室讲学
其上养浩学于太史公为文有名于四方年四十馀志
不稍懈而益笃焉养浩谓余尝从事乎学俾余记之嗟
乎学岂易为而易知者哉非诚为学者不足以知非诚
知之不足以言言之而不至知之而不明皆未尽为学
卷十七 第 50b 页 WYG1235-0516b.png
之道者也古之为学者可见矣其幽深奥渺者虽不可
以言传未有道不足以周万理才不足以用天下而可
为圣贤者也孔子之门若子羔者迹其行可谓有道君
子矣而孔子鄙之为愚若仲由者可以治千乘之邑而
斥之为野盖子羔之信道而才不足以行之仲由优于
才而未能以闻道皆偏滞于一隅者也后世学圣贤者
既不足以得其大全高明宏达之士务事功而过于疏
略纯恪谨饬之士慕义理而局于卑懦疏略之流必至
卷十七 第 51a 页 WYG1235-0516c.png
于诈卑懦之流必至于木自汉以下未有不入于二途
者也近者大贤病其若此于是著其说于群经大穷乎
天地而微析乎毫发精之于性命粗之于事为莫不揭
而示人使学者可以按书而蹈圣贤之域宜乎其易矣
而卒未有至焉者有志者寡而安于小成者众慎言笃
行学之一事耳古之恒民皆由之而不以为异今之能
若是者人望之如圣贤而彼亦以得圣贤之道自望文
辞言语道之馀器耳古之人未尝以此为学而后之
卷十七 第 51b 页 WYG1235-0516d.png
儒君子舍是无以名此学之所以坠地而莫救也吾尝
以为当今之世非杰然雄才出而脩孔孟之道不足以
起俗学之弊而使生民见三代之盛以太史公之贤岂
无望于为学之士哉此吾与养浩之所宜勉也夫人有
美才难矣以美才而得师又难也苟不以圣贤为准则
岂不可惜乎故吾以大者为养浩告若文辞之事固养
浩之所知者余不敢以告也
  来鸥亭记
卷十七 第 52a 页 WYG1235-0517a.png
心无一物之累然后万物皆可以为乐非乐夫物也物
至乎前而皆足以资吾之乐也苟为有累于心扰扰焉
怵迫于中者纷纭起灭万变而无穷五采八音陈乎耳
目之侧亦孰与为乐哉故心诚有可乐虽微物皆足娱
乎心其中无可乐者虽至可乐之物亦适以增其累昔
之君子有居深山而群鹿豕者有居海滨而事渔钓者
方其有以自乐快然不知贫贱之足悲而贵富之可慕
凡物之触乎见闻者莫不有以乐其中盖其心之虚明
卷十七 第 52b 页 WYG1235-0517b.png
广大与天地同体而无一物之累其乐不亦宜乎后之
士乐乎物者有矣有以自乐者每难乎其人岂非无得
于心故哉无得于心而有资于物犹瞽者之资乎美观
瞆者之资乎美音虽有可乐奚从而乐之华亭姚子宗
文天资粹美而好学不倦其心盖有足乐者异日居海
上鸥鸟翔集于左右心乐之因名其居曰来鸥亭及来
居淮水之阴群鸥从之如昔日仍揭其名而请予记夫
鸥鸟之飞水居之人多见之而未尝知其为可乐姚子
卷十七 第 53a 页 WYG1235-0517c.png
独遇之忻忻莫逆于心岂独于鸥为然哉凡物之接乎
前者莫非可乐之具也子思子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与其所乐安往而不在乎斯
理也予窃有味焉而未之有得也幸而他日与姚子剧
论斯亭之上以发吾心之所同者岂非果可乐也哉  读书斋记
弓矢干戈所以禦乱而其弊也亦以兴乱非弓矢干戈
能兴乱用之者非其人则乱因之而起或者以其兴乱
卷十七 第 53b 页 WYG1235-0517d.png
而不知其有禦乱之功遂弃而不用岂不惑哉圣人惧
人性之偏于所习而沦于不善立诗书礼乐以教之愚
者使之通昏者使之明悍者使之淳顽者使之廉当周
盛时天下无不学之民无不善之俗故宾兴贤且能者
用之于朝则为良公卿而其在𤱶亩之人亦皆不失为
敦行君子其化至于刑措而不用其效至于七八百年
而后亡诗书礼乐之教使然也后世睹其末流之弊谓
辨士以口舌相倾皆教之所致而不究其善俗化民之
卷十七 第 54a 页 WYG1235-0518a.png
功于是或任刑名以督责为能或尚黄老以无为为高
或用武夫俗吏各以其意见为治求以胜诗书礼乐而
卒不可胜然后知其不可及而终不能以此易彼斯非
惑欤故欲知天下之治乱视其俗欲知其俗视其民知
学与否而已矣异时江南之俗以赀产相推以侈靡相
夸其号为有识者(阙/)          客为好
学是以大乱乘之今国家有意于化民之事而其大家
巨族亦慨然有慕于为学车君叔明兄弟尤以文雅称
卷十七 第 54b 页 WYG1235-0518b.png
以其馀力发为咏歌入其室朴素俭质视其身亦无异
尝以读书名其斋州里多效之能文辞者又从而叹咏
之吾故以是占天下之将治也人心亦众矣欲一而同
之舍其性之所同有者不能也其性之所同有者具乎
诗书礼乐之教以此治人人心有不一者乎能一人心
与之生死存亡无不可也此先王之意也今世方行之
而巨室者又导上之教以致于众庶者也使三吴之地
比屋皆知为学之美者宁不自车君始乎然则斯斋之
卷十七 第 55a 页 WYG1235-0518c.png
所系大矣
  默斋记乌伤有士曰宗君思睿病世人以言语取败题其居室
为默而告余曰子能为言其为我记之余曰异哉乎宗
君已欲默而强人以言乎以余之言为是则君之默过
也以君之默为是则余之言非也二者不可以苟同矣
君之有爱于余言何哉虽然予非好言者也盖欲默而
未能者也于他人且不能不言况敢默于宗君乎余尝
卷十七 第 55b 页 WYG1235-0518d.png
游泰山之崖见奔流之注于壑其声若雷霆之震凡有
耳者至其侧皆废其用而人不之怪及处乎家闻儿童
噪于庭则咄而禁之然后知语与默之说水之声役于
天故虽暴而人不恶儿童之噪出于人故人恶之君子
之于语默岂有他哉出于天而发于不得已斯美矣道
诚宜言也虽终日言孰能非之道诚宜默也虽一启齿
人犹以为病故君子未尝有意于言亦未尝有意乎默
也皆一于天而不敢参之以人人伪而天诚诚者无穷
卷十七 第 56a 页 WYG1235-0519a.png
而伪者有时败也宜默而言其失为佞宜言而默其失
为诬二者皆君子之所不取今宗君既以默自居而余
复言之而不已不亦皆不可乎是不然也昔之圣贤有
不语如愚人者矣有以好辨称于时者矣人岂敢訾其
为过哉有道者之于世不待言而化不待令而从若颜
是矣宗君其慕颜子者乎自大贤以降言不直则道
不明道不明则学不传故孟子居好辨之名而不辞余
慕孟子者窃有志焉
卷十七 第 56b 页 WYG1235-0519b.png
  见山堂记
桐庐多名山寿昌为胜寿昌之南山又其胜者而梁氏
居为尤胜梁氏居当山之阳求其尽群山之胜于一览
者则在乎见山堂焉初山堂之未建梁氏曰某者按其
西百馀武得小山高而不亢丛而不污左右顾视而乐
之乃刬荆棘除粪壤因崇以为垣夷级以为阶腴者为
圃而通者为径斩木琢石而作斯堂堂成而四望诸山
翼然临乎前屹然蔽乎后云幻雾诡林加穹而石加秀
卷十七 第 57a 页 WYG1235-0519c.png
禽鸟猿鼯之音寒暑旦暮之变接乎耳目而动乎心志
所以增益乎人者大矣于是名堂曰见山命诸子讲学
其中俾予记之世之山有目者皆见也然多蔽于所嗜
幸无他嗜而见之则又病于求之大深取之大博而不
能有所得今夫樵者蔽苏而然也市人屠贾日常见山
而若无所见蔽于货利而然也仕者汲汲于爵禄才者
汲汲于名誉众营营各役志于所嗜皆有所蔽而夺其
耳目之正虽见犹否也惟夫幽人静士遗外物而不嗜
卷十七 第 57b 页 WYG1235-0519d.png
故独见之然又多肆意于瑰奇幽绝之境不达其大至
于缘木跻崖穷极险怪敝履屐劳躯体而不知厌则其
所得者狭矣善于用物者则不然据其要以观其妙得
其一而尽乎百凡接于目者会诸心心之所会皆足为
我用而不为所役其事至逸而所获至大故君子乐之
若见山堂者近之矣然堂以为学且与学道者类焉道
具于圣贤之言人莫不学也而不见乎道之真以有蔽
之者耳幸而无所蔽则又眩于文辞之富骛心毕精博
卷十七 第 58a 页 WYG1235-0520a.png
索远采而不得其要故卒无因而至焉惟知要之士操
大中以制众理居至静以裁万变知周乎物而不劳才
裕于用而无穷斯为善学者矣然则斯堂岂特可为观
游之适而已哉
  孝友庵记
乌伤朱氏居亦岸者为最著元之季世丹溪先生讳震
亨字彦修以道德性命之说教其乡人人咸服之先生
娶戚氏生二子衍玉尝择地东朱山之原谓其子曰我
卷十七 第 58b 页 WYG1235-0520b.png
死与而母俱藏此若等宜祔于左右皆应曰诺已而戚
氏卒衍亦卒未几先生亦卒玉奉先生及母夫人柩窆
于其中奉兄柩窆墓右又预治其左为二穴他日将与
其妻合葬即墓前若干武为庵俾子弟居之以奉洒扫
扁之曰孝友而来告曰此先君之志我则行之请有以
示后人使世守无怠呜呼古礼之废也久矣葬之弊为
尤甚古之葬者万民各以其族区分而序列之惟有罪
者则不入兆域至周之季虽稍变弛然族葬之礼未变
卷十七 第 59a 页 WYG1235-0520c.png
也昔尝观乎洙泗之间拜先圣人之墓见伯鱼子思之
冢昭穆序葬而子孙咸祔其侧至今二千年而未已犹
有先王之遗意焉今之人儒衣冠而诵六艺者皆以学
孔子自名至于葬其亲则往往信俗巫冢师之说为其
身谋或父子异处或兄弟殊迁使其魂魄不相接形气
不相依与黜罚其亲何异乎而犹以儒称于人不亦妄
矣乎若先生父子者可谓无愧于孔子传不云乎慎终
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之事玉既能行之苟欲追远则
卷十七 第 59b 页 WYG1235-0520d.png
岂不在后之人哉玉之子与衍之子从父兄弟也至于
孙则为从祖兄弟矣愈远而至于曾玄至于来昆又至
于数十世分益尽爱敬之心得无少衰乎幸有人焉能
相率而拜于墓下会于斯庵之中指之曰某某墓之子
也某墓之孙也出于某墓者也某墓又出于先生者也
吾数十百人其初数十人耳数十人其初数人耳数人
之先先生一人耳一人之身何为而不亲睦乎闻斯言
也有不涕泣而下拜者非人也孝友之心其能自已乎
卷十七 第 60a 页 WYG1235-0521a.png
其有弗追远而返始者乎斯岂先生之志乎其可以示
后人否乎玉泣曰是先生命玉之志也请书之
  望云堂记
生乎千载之上而为后世所慕者夫岂偶然哉生乎千
载之下而尚友乎古人者夫岂徒然哉道德功业不能
远过乎人无以兴无穷之慕志行才术不能自拔于流
俗虽慕古之人无益也故观古人之善当视慕者之众
寡观今人之贤否当观其所慕之人与其所为之业所
卷十七 第 60b 页 WYG1235-0521b.png
慕得其人而行或不掩焉君子以为夸所为有足多而
不知取法于古之贤者君子以为陋慕焉不失人由焉
不违道岂非君子之所为者乎绛人刘士登繇太学生
仕于朝再擢为京府治中二亲居乎乡去官所数千里
以道途之不易也弗敢迎以养因名其堂曰望云之堂
盖慕乎唐贤相文惠狄公之为人而取其语以表其孝
思可谓知所慕矣及观士登之行已为政安重慎密不
大声色而吏慑其威民信其令大夫士称其才而咸谓
卷十七 第 61a 页 WYG1235-0521c.png
刘氏为有子又何难能也今天下之人有亲如士登者
不为鲜而能善其身为时令人如士登者鲜也善其身
而能以古之贤臣自望者尤鲜也夫古之与今时有先后
而其得于天者等耳文惠公之为孝子为忠臣卓乎贯
天地昭乎揭日月者曷尝加毫发于天性之外哉善率
之而已矣以士登之笃志而才美敛之为德行施之为
事功将奚所弗至他日位益崇所树立益伟使后之人
慕其行业犹今之慕文惠称叹企羡父母与有荣焉则
卷十七 第 61b 页 WYG1235-0521d.png
果能拔于流俗而于孝也大矣然则居斯堂也可不深
思君亲之大义以求无愧于古人乎
  梅所记仙居高君德至博学慎行隐居荐谷之阳名其所居曰
梅所客疑之曰有梅焉而谓之梅所可也环坐之内未
尝有梅而曰梅所何欤高君苟以梅自儗则梅一物耳
生于寂寞之乡而荣于穷冬之时视夫姱丽如绮绣绚
郁如云霞夺目适意逞妍于阳春而为人所善者不侔
卷十七 第 62a 页 WYG1235-0522a.png
甚矣而君独何取乎或从而应之曰人与物固非同类
也而有以比德焉昔日孔子尝以兰自儗周之诗人以
樛木儗后妃以棫朴儗贤材屈原以申椒兰桂比君子
斯数者岂非草木哉而圣人贤士皆有取者以德不以
其形也苟以其形枯丛败折非有知识之性声音之奇
何足取之有盖君子之观物也求之于形似之外会于
心意之表故物皆为我用用之久而不厌彼众人则不
然骋意于形色之间娱情于臭味之顷譬如游蜂野蝶
卷十七 第 62b 页 WYG1235-0522b.png
憧憧旦夕而不知止用力虽劳而所得者寡矣是乌足
以语夫道德哉且子不闻乎随时而同俗者众人之智
也独立而不变者君子之节也在昔之时挟材御术侥
倖于一旦取鞍马金帛以骄其妻子而自以为得志者
闾巷之间皆是也旋目而视之风雨散而沙尘飞欲再
求而熟玩之已不可见矣是何异于阳春之草木乎高
居众人得志之时饮水饭粟以乐圣贤之道众人固
讥其戾俗而笑其后时矣及变乱既清彼方危惧惴慄
卷十七 第 63a 页 WYG1235-0522c.png
恐不能自脱而高君之道确然不变而坦然方亨何异
于梅之在岁晏乎然则虽谓高君为梅可也谓高君寓
意于梅亦可也谓高君所居为梅所亦无不可也何独
疑之乎于是高君谢曰旨哉子诚知梅欤广平有愧和
靖不如 
 
 
卷十七 第 63b 页 WYG1235-0522d.png
 
 
 
 
 
 
 
 逊志斋集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