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235-045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逊志斋集卷十六    明 方孝孺撰


 记
  传经斋记
世之称治者二帝三王而已其详不可得而知宏纲大
法所以相传而不泯者惟群经之存是赖然安在其不
泯也经者治天下之具也岂直文辞云尔哉自秦火之
馀老儒硕生补缉扶卫专门殊轨授诸其徒所从事者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235-0458b.png
止乎训解辨义至于补世善俗之道蔑如也由是世之
君臣指经为浮言而英才雄辨之士顾弃去不业而一
攻乎文辞之学帝王之道颓然坠地而生民亦大困矣
呜呼圣人之经岂固如是乎如是者非经之失也传之
者无其师受道者非其人也某少则嗜学窃有志于斯
道自从先公学经匪圣人之言不敢存于心匪生民之
利害无所用其情恨未及卒业而中丁忧患近年始就
太史公学于浦阳然后知经之道为大而唐虞之治不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235-0459a.png
难致也知古今之无二法而世之言学者果不足以为
学也盖太史公受诸经于闻人君梦吉吴莱先生黄文
献公溍出而侍从帷幄辅导储后虽未尝得佐治之位
以尽其设施然所陈说皆二帝三王之道其功德阴被
乎生民者厚矣及致其事而居于家以开淑来者为志
虽某之鄙陋亦得与闻斯道微之于性命之理明之于
礼乐刑政之要苟有得者无不以言某虽非其人不足
以承其绪然安敢忘所自哉经之无用于世者二千馀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235-0459b.png
年矣某窃尝痛焉苟知之而不得用于世者天也身尊
显而不以行者不仁也谓时君不能行者不忠也谓斯
民不可以道化者至愚也谓诸经为不足法者不知为
学者也某既幸知之矣倘或有得乎天而见于世自兹
以往皆公之赐也其敢忘乎其敢多让乎于是名受业
之斋曰传经以志其所始
  贫乐窝记
世谓士者多贫岂天使之然哉才高则不忍以利自污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235-0459c.png
道得则不屑与俗相混其所存者荣大异美固以世之
富贵为垢秽而不肯视其肯小屈其志以求之乎是以
宁适意于饥饿而以沉溺利欲为深耻世俗不之察因
以士善贫乌知富贵之正哉物之可以奉其身者无不
给世俗之谓富贵者也然过取之也有禁苟得之也有
祸稍踰其分则人思役之鬼神害之不致于荡覆澌尽
有不已方其得所欲而守之也或有愧于其心戚然若
蒙不洁而恐人之觉也凛然若临百仞之渊而忧其坠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235-0459d.png
也曷尝有斯须之乐哉士之于富贵则不然于三才万
物之理无不得诸已于国家天下之事无不备于身前
乎百代之上后乎千载之下包罗综括而不少遗大而
日月河岳照临流峙之所由小而草木花实之盛衰阴
阳寒暑之消长靡不存乎中而有以识其故然此犹其
取于外者耳至于绝私去欲以全其性穷微致曲以达
乎命尧舜禹汤文武之所有者与之絜深较广而无怍
周公孔子颜孟之所学者沛乎若皆在我而无𧇊敛之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235-0460a.png
于一身而非有馀施之于政教而无不足当其存心无
为以自乐其所存操威福之柄者不能夺为生民之宰
者莫之制穷达死生之变亦大矣不少乱其胸次而为
之入其视富贵果何如哉世徒骇区区之外物而以士
为贫不知有道之乐固超乎富贵之表也奉川邵君真
斋名读书之所曰贫乐窝予不能知邵君悉其所乐也
然不谋而同者心也不期而合者道也舜之居深山伊
尹之处𤱶亩颜子之在陋巷时之相去数百载而其可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235-0460b.png
乐如合劵然孰谓邵君之乐独异于予之所云乎
  乐寿堂记
临海王文俊少丧父而祖母及母氏鞠育之以至于长
而知读书取友以饬其身修举遗业以裕其家如父在
时二母皆康宁寿考受其孝养文俊因辟故庐为堂以
奉膳羞岁时持觞跪拜为寿闾里莫不叹息谓王氏为
有子他日语予以其故且请堂之名予重孝亲之至因
名之曰乐寿而告之曰子知事亲之为乐乎世俗之所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235-0460c.png
谓乐者在乎室庐舆马服食宝货音乐之奉斯数者当
其适乎身而接乎耳目信亦足以乐矣然亲苟不存而
已独享之盖有闻丝竹而泣睹物玩而悲遇美味而不
忍下咽视堂寝而不忍安席者则其可乐也哀缘之以
生何能乐于身心而无憾乎幸而得亲之存入有奉也
出有侍也动有教也言有戒也见吾亲之甘于饮食也
吾虽不食为之饱见吾亲之身安气和也吾虽疾而为
之轻虽蔬食布衣以奉温凊之乐中心盖有不可胜言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235-0460d.png
者矣况财足以致丰美甘脆凡所欲皆可顺之而无违
则天之与我者厚矣其乐岂不大矣哉世之人非皆不
能养也或困于贫窭而不能备物之奉或天早夺之虽
有富贵欲奉而无由故富贵之为憾尤甚也今文俊虽
丧父而二母皆康宁有年虽布衣处闾巷而其力可致
甘脆以为养此其可乐者大矣焉可不知其为乐乎予
少时未有所知以父母之乐为可常虽在膝下而不知
其为乐及今而念之欲一见吾亲不可得矣自兹以往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235-0461a.png
纵侥倖有成而窃五鼎之食三旌之位亦无与于乐矣
故每遇有父母者辄幸其可乐而且为之言恐其不知
为乐亦若予之追悔于无穷也于乎文俊其尚以予为
戒竭力毕志以适其口体脩身慎行以悦其心志不特
使闾里之人叹息慕羡而四方之人称养亲者归焉过
其门指其堂曰此王氏养亲之堂也斯为不负吾命名
之义矣苟徒崇观美而行业不脩则环海之境昔者将
相豪雄之居宏大高敞什伯于斯堂而亦无闻者众矣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235-0461b.png
尚安足为文俊道哉
  问月楼记
天台金君元升作楼以居名之曰问月当夜之良披羽
衣命壶觞歌李白问月之诗击如意以为节见者以为
李白犹在人世也其乡人异之请予道其故余曰金君
所问者月也使月能言且不能答余非月也岂能知其
意哉虽然明于外者内不足以自知为天下所仰者受
天下之疑月虽欲辞人之问也难矣余试与金君达观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235-0461c.png
于一气之始可乎自我而视之月也明且大者也自月
而观之庸自知其为明且大者乎非惟不知其为明且
大庸自知其名为月乎名且不知庸知其盈虚消长之
道乎君何从而问之而月何从而答之一气荡摩而月
生焉彼非愿异于万物也而赋之形者苍苍耳莽莽耳
煌煌耳虽欲不异于万物不可得也其形虽异于万物
其为之形者未尝与万物异也夫吾之形异万物而最
灵者生而寓于世贵贱脩短祸福之数纷乎其不齐且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235-0461d.png
莫知其所由然况无情之月乎尚何暇于月之问哉虽
然予尝闻之居乎上而不遗乎下故明盈而不以为喜
蚀而不以为戚故长存若是者非有类于人之说乎金
君才可以处位而抗志于隐未遇于时而能有以自乐
其取类于月者深矣余非其人乌足以言之
  味菜轩记
凡物味之甚美者必为人所甚好可好之甚者亦往往
能生其祸以病乎人酒味之美者也好之甚者小则有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235-0462a.png
酗醟之失大则戕躯丧德以灾其国家牛羊鱼鳖之类
于食物为最珍然华元以羊羹不均至于取怒而致败
郑灵公鼋羹不以分人而逆乱之祸因之以生是以甘
脆适口之故不之戒慎以饫饱亡其身者世常有之是
岂非有甚美必有甚恶之事乎夫惟其味淡薄初若无
可喜者而世自不能遗之饮者资之以析其酲食者资
之以解其饫贵而八珍九鼎之筵贱而橡茹藿歠之室
莫不有待于味其物既不为人所争而其味和平清苦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235-0462b.png
善除物之毒而不生疾以病人若是者其惟菜为然乎
世之名人贤士每惩厚味之腊毒而顾深嗜乎菜若杜
子美之于韭薤陆龟蒙之于杞菊苏子瞻之于芦菔蔓
菁莫不遂称之见于咏歌而黄鲁直谓士大夫不可不
知此味尤为笃论盖贫贱者之所易得则无踰分之思
而求之不劳不为富贵者之所甚好则享之也安而用
之也无愧身不劳而心无愧此君子之所以有取于斯
欤暨阳蒋侯文旭以博士弟子高等选为监察御史其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235-0462c.png
官贵显矣而其志清约廉谨以味菜名其所居夫为显
官而嗜菜其善有三焉不溺于口腹之欲所以养身也
安乎已所易致而不取众之所争所以养德也推菜之
味以及乎人俾富贵贫贱同享其利而于物无所害
以养民也养身以养德养德以养民此蒋侯之所以过
于人也乎语有之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蒋侯
于是乎知味矣因菜之味而深味圣人之道使仁义充
乎中畅乎外而发乎事业于膏粱之味且有所不愿而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235-0462d.png
况于菜也哉
  存养斋记
宁海某名燕处之斋曰存养里人方某为记以告曰惟
天以二气敷施五行实函显赫徽命播生万汇承命之
中凝气之醇亶惟人醇匪均漓厥中若酎之在醯瓿若
泉之渐涂泥若玉之堕污壤唯众人厥精厥懿生则具
全知攸知罔或迪行攸行罔或勉惟圣人众人视圣人
成勋盛德巍乎天运焕乎日临谓莫敢儗稽于初乃无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235-0463a.png
殊惟心宰身微而灵虚而神囿覆载靡或遗酬酢群动
靡或窒圣有之众人亦有兹惟命在心为性为道之原
为善之会为人物之分圣匪加多众人匪有𧇊其不胥
为圣在气胜厥中其能胜气复其天在学知要人授人
以器受而失坠毁缺则怒则怨唯受有辜矧天授命于
人心扩而辟之昭明配天以君则臣职卑以父则子职
顺祗昆恊弟睦于家邦陶于四海乃或弗念显命从乃
心戕乃性如纵奔马弗思其复如阏川水折荣木弗遂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235-0463b.png
其达是用获戾于天用自绝于圣以自沉溺于庸嚚之
归惟志士惩其愆克自敬畏匪闻斯闻匪觌斯觌祗祗
栗栗驭马以朽绠莫喻其危奉琮璧而履峻坂莫喻其
慎如对上帝师保莫敢少肆自逸以存其心充厥形而
极其所未形因其始著以推其类视私欲为蟊螟俾无
害其嘉榖视芬华为陷阱惟惧其或颠覆开其天明彻
其妄昏善端之长理义为养外诱之侵俾莫能寻丕猷
弘训充塞天地宁谧群物咸出自兹是谓克事天是谓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235-0463c.png
大饬其躬以式迩乎圣唯学之要莫尚斯相恒人罔迪
知学非学荡厥心事非事毁厥性权诈是习利欲是嗜
卒刘厥身否则趋异端祈延其寿谓能存养背圣自怡
其道以隳惟某甫尚鉴于兹则遵圣人之轨务学之要
于以事天以脩其身以淑乎人恒人畴若兹于乎思厥
名以无怠于成世良鲜哉
  南斋记
人之初无有贵贱也才有所不若德有所不逮而敬慢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235-0463d.png
之心生相慢之至以尔汝为未足而呼其名以相名为
未足而加以丑污之号尊敬之甚以称其字为僣而称
其姓以称其姓为泛而曲为之辞长之则曰长者师之
则曰先生或因其所居而为之号或因其所有而美其
称而先生长者之号夫岂强之使出于口哉众人之于
君子以为不如是不足致其尊慕之心而君子之贵于
恒人者固不待乎此也德诚尊也才诚美也世虽加之
以公相之号犹不以之为贵而况其细者乎世俗不之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235-0464a.png
察挟其区区之细以为君子靳而不知苟无君子之所
有虽加以世俗之贵而其可贱者固在吾之所得果有
足贵焉则夫先生长者之称与公卿大夫何别哉呼之
为公卿与号之为先生长者均之出于人之口也然公
卿而无可敬人未尝以先生长者推之先生长者道德
有以服乎人则公卿不足为之重吾以是知德为众人
所推者过乎位为众人所贵者甚远也临海陈先生行
脩乎家学信于朋友声闻于郡邑以朱氏诗教授学者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235-0464b.png
受业其门而以文辞政术称于世者相迹先生年老家
居门人尊之不敢举其字因其所居南斋称之为南斋
先生而先生不喜自居也自谓南斋滞叟世之所尚以
为贵者印组以为华禄赐以为丰崇显之位以为泰之
数者咸无焉而人尊而推之不敢字之而姓之不敢姓
之而择美号以称之此其人岂有待于物而贵哉知其
无待于外而犹强为之号以加其身宜乎先生之弗喜
居也虽然名者众人之所同欲也汲汲而求之则失之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235-0464c.png
也必易不得已而受之则居之也必安先生亦尝见夫
世之所谓贵人者乎人面而阳尊之背而阴笑之生号
为公卿没喻为犬鼠者亦众矣彼惟不务于德而求于
外物之多也故得之而不可常有之而不能守方其垢
辱交至以危其身欲如先生南斋之乐岂可得乎先生
隐约守道无求于名而名自尊居之而安传之而可久
其视世之贵贱相辱者何如哉然士固有足贵者初不
在乎名位之有无而先生之可贵者亦不以南斋而重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235-0464d.png
也余独怪世俗常轻此而重彼乃为学者道使知先生
之不仕非果贱而众人之汲汲于外物者观乎先生亦
可以自省也先生字德良名某南斋在临海之城中某

  懒斋记
学道之士张君用隐自号懒斋而亟求予言余戏谓之
曰夫懒者之于事为迫之而不屑应强之而不即从其
卧也忘起其坐也忘行饥忘食而渴忘饮固其宜也今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235-0465a.png
子乃屡蹐吾门以言为请而不知厌是岂真懒也耶且
使予亦以懒自居孰肯舍我之无言而为子言使吾非
懒者也又乌能言子之懒哉虽然自夫不息者而观之
大而天运乎上日月行乎两间百川经纬九州而达四
海未尝斯须怠也小而万物之生羽毛飞动卉叶鳞甲
之类其生长蕃育以遂其性者亦未尝有一时之懈也
况夫人也而暇懒哉自夫常止者而观之则崖石以不
动故坚山岳以不动故寿水静则可鉴毫发地静则可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235-0465b.png
载万类是皆懒之类也而子之懒岂谓是乎故巧者之
奔走不如拙者之自守夸者之驰骤不如静者之悠久
彼措虑于涯分之外役志于义命之表孳孳憧憧于尘
埃之间而不知止者又孰若燕居无营以懒自名之为
得耶道家之说贵无为而主静夫无为而静与懒相近
而非懒之谓也子有以知之则为懒可也谓之非懒亦
可也而予奚知焉于是用隐唯唯请书以为记用隐世
宁海人其先有仕吴越为光禄大夫者至今为大族云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235-0465c.png
  默庵记
会稽俞先生当年富气盛时尝以惊世绝俗之智悬河
决峡之辨为当时所推既晚更事益深奉朝命为学者
师于东南小邑乃喜为简默号其燕处之室曰默庵其
弟子闻而疑之曰先生之为斯号也不亦异乎人之达
其志意明天下之理而成物化民者以其能言也故教
令不宣于家则亲爱疏词命不脩于乡则长幼乖军旅
不言则无以用众宾客不言则无以成礼居乎朝廷为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235-0465d.png
大臣而好循默则难以定国计和人民为谏官近职而
不务言事则有旷官窃位之讥先生为人师以教民善
俗为职业封域之内有细行之违片言之悖先生耻之
恶可以默自处乎哉余闻而笑曰是知默之为默而不
知默之非默也知言之不可止而不知非默则不能为
言也子尝见夫万仞之渊乎方其静也沉奫涵蓄不震
不激泊乎无声杳乎莫测惟其积之久而不妄出也故
一旦决而为川达乎江河声之所撼闻数百里使其不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235-0466a.png
深而终日汨汨如溪潢涧潦之为则不崇朝而涸矣安
能泽加万类乎故士非能言之为贵而发于不得不言
之为美道充于中不得已而后言则其言必传无意于
辨不得已而后辨则其辨必明昔者孔子之门以言语
称者有矣惟颜子不言如愚人然由后世考之凡颜子
之言皆为天下准与圣人之旨相表里而宰予子贡发
言立论辄多疵而不适乎中岂非好辨者未必能言而
善言者必本于默乎先生阅乎事变多矣求乎义理精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235-0466b.png
矣知夫无益之辨之不足务盖将即颜子而师之而今
而后先生之道益隆矣立乎朝则发而为正论垂乎后
则揭而为大训皆有道者之馀事也先生之默乌知非
言之至者乎二三子何患焉于是疑者谢曰子之言似
矣请质诸先生置之屋壁以袪弟子之惑
  静斋记
某郡郝君仲安治关市之征于浦江恐夫躁心烦虑之
不足以应物也辟小斋于公署之旁陈书史于左右公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235-0466c.png
退则敛膝澄坐以养心名之曰静斋而愿得予言夫静
之为学著于易述于礼而大备于濂洛诸君子之书人
皆诵之余不敢援以为郝君告然余少时尝从诸老生
游于市脩衢广巷车马往来鼓吹闹耳珠玉锦绣之肆
交陈乎前余憧憧而行不知其所底及暮而归失道者
数四至家而思之凡触乎目者漫不能记而老生方坐
而为人言所遇马几蹄车几轮鼓吹几部道中人语者
歌者为谁所语何言所歌何辞何为道以行行凡几里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235-0466d.png
皆识之无所失余大惊以问老人曰子知子之所由忘
乎心之为物静则明动则眩子不见夫鉴乎妍小大
毕应者以其静耳使人持而摇之与破鬲何异余曰敢
问吾心何以不静乎老人曰嘻子何见之暮也子见夫
车马得无愿乘之乎子见夫悦目而娱耳者得无愿有
之乎人惟无欲视宝货犹瓦砾也视车马犹草芥也视
鼓吹犹蛙蝉之音也则心何往而不静子有欲之之心
存虽欲静而明得乎余闻其言始骇而悟退而养吾心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235-0467a.png
三年果与老人无异今也虽处于廊庙之上置余于宝
藏之中余心未尝动也是非情伪纷错乎前而应之未
尝劳也郝君之为是职与游乎市者略同矣而人咸以
无欲称之其庶几知夫静者乎苟能无欲虽手执笔而
听讼口断曲直而目察铢两中之寂然者未尝少变也
奚必处一室而后能静乎浦江俗号淳古异人才士必
有隐于市者郝君试密求而问焉其必以余言为然矣
  石镜精舍记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1235-0467b.png
邑士童君伯礼既以礼葬其父于舍南之石镜山与三
弟谋合赀产共釜𩰿以食取古礼之宜于士庶人者以
次行之复恐后之人未能尽知其意而守之弗变乃即
石镜之阳为精舍聚六经群书数百千卷俾子侄讲习
其中求治心脩身之道以保其家以事其先而不怠且
属予记其说以告来者予谓童君于是乎知本矣人有
五常之性天命也发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长幼朋友
之道天伦也天伦之常天命之本孰从而明之易诗书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235-0467c.png
春秋礼记圣人之经也圣人之经非圣人之私言也天
之理也天不言而圣人发之则犹天之言也三代以上
循天之理以治天下国家故天命立天伦正而治功成
风俗淳由周之衰不知圣人之经为可行而各以其意
之所便时之所习为学百家众说驰骋错乱皆足以叛
经而害理间有知经之不可废者则又徒取其末而不
求其本以为设于人而不察其出于天人心不正天理
不明而三纲九畴因以不振经之用舍其所系岂微哉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1235-0467d.png
齐桓公欲取鲁仲孙湫曰鲁犹秉周礼未可伐也则古
者以治经与否观国之兴废也周原伯鲁不悦学闵子
马曰学犹殖也不学将落原氏其亡乎则以学经与否
观家之存亡也经之于人其重也如此世久不之察而
童君独知其可以善身保家首以教其子侄而不敢忽
非诚知所本其能然乎自斯民之生封君世家富贵盛
隆者亦众矣其意莫不欲传于无穷而卒不能者奢泰
满盈而不能节之以礼私意䗬起而未尝正之以义也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235-0468a.png
使稍得圣人之言而守之于以治心修身致其道德于
众人之表优于天下可也于家乎何有童君之家虽未
足与富贵盛隆者比而以礼自饬以义自正以经学望
于后人其所以守之者有其具矣凡学乎斯者扩乎天
命之微以尽性笃乎天伦之序以尽道明乎经之大用
以诚其身以及乎人则为善学而不辱其先矣此童君
之望而亦圣人之旨也苟徒取其末而遗其本诵其言
而无益于身与家岂圣人作经之意哉亦岂童君之所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235-0468b.png
望也哉
  天台陈氏先祠记天台陈氏居东哲山者为著姓其先自婺来迁至秉彝
十馀世矣族之盛凡近百家秉彝之祖恐其族大服降
其情或离而不属乃为祠祀始迁祖而使族人合祭以
维系其心元末兵乱祠燬于火秉彝之父彦圣欲作新
之未果而卒国朝洪武十年秉彝以为先人之志奚可
不承乃谋于堂弟集财聚工为祠于故址复以亵器不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1235-0468c.png
可以祭也设牢醴粢盛之器藏于祠以族人各用其物
以祭为不饬也割田若干亩以供祀事请族之宗子主
其祭祭必繇礼而不越焉其役逾年而成其事可以传
久而无弊因赵君鼎来京师请书之今天下之礼不合
于古者多矣不合于古而合人情虽圣人出不能易也
人之富贵自外至者不可以必得得之不可以世守而
祗祖事先之心发乎天性人之所同也乌得以自外至
为之制而禁抑天性哉苟拘古之法庶人惟得祭其弥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1235-0468d.png
今饮与食持杯必奠执匕必祝始为饮食之人去今已
远矣今之饮食非彼为之也人犹不忘之况祖考吾之
所本者吾身皆其遗体其可忘而不祀乎自汉以来民
之祭已上及高祖非人不由礼也不合于人情势不可
守也孔子尝谓继周者有所损益其此类也夫陈氏之
自始迁而祭群祖言乎古之礼固不尽合先王制礼
之意似可为得礼之本盖礼所以善俗而教民亲睦虽
作于古不足以感人心犹非古也虽不合于古于俗有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1235-0469a.png
益焉安知其不合于先王之意乎暴戾之夫不可以词
说化示之以父之像则泣过祖之庙则敬其泣与敬岂
待词说哉出乎天性不可止也陈氏族人信盛矣合之
以一祠犹一家也此祠不废传数百年犹旦暮也辨其
亲疏谨其品节不合于礼者鲜矣有可以持世变俗者
极人力之至难犹得为之况为祠而善一族者乎然则
兴作之工虽微而可书者甚大余有志于变俗而未能
者喜其事约而博因记其成且识所感焉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1235-0469b.png
  游清泉山记
环宁海之山多可游惟清泉山去邑为最近壬戌秋九
月有九日余抵邑中与予友善者欲偕予游求其近而
易至者莫宜于清泉于是携琴命觞而往登焉出西郭
百馀步折而北山阜隆起无崇林钜壑峭异之观弥望
皆白茅丛生作花纷若鹭羽蹑而升润滑不可停足群
奋相先至其脊有怪石二半陷于土藓深碧色鳞生其
上班班可玩遂列坐石旁道古今事以为乐久之复循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1235-0469c.png
脊西行冷风自西山来衣袂褰然飘举不可进就其洼
止而琴琴音与风声相和抑扬徐疾琮琤澎湃心融融
如有得起而四顾落日与山当东北云气中海涛际天
日光倒射海上滟耀难正视乃之山北草舍饮酒饮已
琴重作日暮始归莫不动容惬意以为兹游信乐也而
予独有感焉邑之名山十百于清泉者众矣然游者之
迹罕至纵偶登之手疲于板援而趾病于践履苟未窥
其奥美之所徒厌其劳而不知其为可乐也是山较崇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1235-0469d.png
卑于彼固有所不敌而游者必至至必乐之而归岂非
高远者难悦于时俗而卑近易至者乃为常情所喜乎
然人于高远诚得其奥美而乐之则其乐有不可既者
世顾莫肯自至而每用心于卑且近者何也以易至者
为足乐夫岂天下之真乐也哉而予于此游也岂不足
为学道之戒也哉同予游者凡八人杨汝器王脩德卢
希鲁杨文遇章彦璞龚彦佐林嘉猷暨脩德之甥应贤
文遇善琴云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1235-0470a.png
  集义斋记
金华刘君刚其字为养浩既学于太史公复名其斋曰
集义以予得缀同门之后曰愿有闻也呜呼养浩不犹
古之道乎古之君子加之卿相而不喜予之万钟而不
骄临之患难而不怵困之贫贱而不忧者其志刚其气
充也人之有是气也犹地之有水然地孰无水也而或
梗之或湮之阏之使其不得行塞其原使其无所资则
不足以为水矣浚其源欲其深防其畔勿使其涣节而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1235-0470b.png
疏之顺其性而导之虽界天下而达于海可也君子之
养气非能兼取于人也能自充之而已充之之道无他
能循乎理而已矣俯仰于天地而无愧质于鬼神而无
疑徵于圣贤之道而与之符而况于斯世乎世之所取
吾不取也世之所予吾不予也世之所以为轻重荣辱
者吾未必以为轻重荣辱也吾知有道存焉耳吾何慊
彼哉故夫卿相之加万钟之赐得以行吾道世之幸也
吾何喜而骄之有患难之临贫贱之困不得以行吾道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1235-0470c.png
世之不幸也吾何怵而忧之有此集义气充之说而古
君子之为学也今之人则不然得釜庾之禄则以夸于
众有一命之爵则喜而以为荣患难临之则戚戚不能
生贫贱困之则怨天而尤人若是者非他气不充而义
不明也不明乎义是非利害蔽其方寸之心闻叱咤之
声则汗出而颜变赪虽不欲畏于人得乎比之于古
君子其能无怍乎然其始非有异也自致之尔有志乎
学者而可不自审欤养浩之为学有年矣其于君子之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1235-0470d.png
道必有闻矣且又博学而能文辞占气之充否者文辞
莫近焉养浩日处乎斯斋而思其名若字又占之于文
辞而日验之则不出户而得之矣虽予之言亦何足为
养浩轻重哉
  藏用斋记
今之人不如古岂惟资于天者不足哉亦急于用而无
凝道之功耳古之君子质既美矣其心未以为美也又
磨之以学学非徒学也必务得乎道道或有得矣其心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1235-0471a.png
未以为足也又藏之而不暴乎外积之而不计其劳察
天下之理既熟矣复不求用于人试之于乡党徵之乎
往昔综核其条理考论其先后德既成矣一旦出而居
乎位故沛然发之而有馀秩然施之而合宜小之化郡
国大之佐朝廷功业著乎生民勋绩流而长存其藏畜
愈久故用之愈章也今之人以恒众之资恃其偏私之
智而不学纵学矣不本乎圣人之道无有得于心而徒
窃邪说曲辨以济其无用之材其材固弗足用也其心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1235-0471b.png
不自揣度夸奇逞能谬饰虚言以攫禄位不能致则终
身奔走乎道涂旅死而不顾及乎置诸位叩其详而忸
怩责其效而无所施大焉则乱政小焉则贼民世尝谓
今之人不如古而岂知其学之无道藏之无素之所致
哉然若是者非其父师之弛教则自弃其身耳苟学焉
未有不至者也浦江之阳有礼义家曰郑氏有师曰金
华太史公公礼义其质也而公又善教故其子弟皆贤
而有曰叔器者又贤公尝以藏用名其斋欲其后于用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1235-0471c.png
也叔器魁然有美质好学而近道有可用之材而不自
露固异今之所云矣予不敢以今之人望之也故告之
以古君子之道在叔器之自取焉或谓藏用乃易上系
语彼论天地之功用殆非命名意也
  适意斋记
贵极乎将相富累乎万金喜怒可以荣辱一时去就系
天下之轻重纷华珍丽之物不求而自至快心快己之
奉奔走竞效于其前此众人自谓适意者而隐居慕义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1235-0471d.png
之士以为何取乎此树艺樵钓以养生弹琴读书以养
心倘佯恣肆于山泉丘壑之间咏歌论辨以发其趣弃
禄利而不顾遗万物而独立其于适意亦已至矣然而
圣人君子犹病其隘也天之授我者养之致其全知之
致其明行之致其笃用于世则使阴阳寒暑得其时日
月星辰循其度九州四海老癃单弱之民无不得其欲
夷狄禽兽草木有生之类无不遂其性不有用于当时
则著之于书传之天下后世使伦纪正而礼义行奸宄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1235-0472a.png
消而祸乱正劳神苦形不暇自适而以众人之安危为
喜戚以区宇宁风俗美为适意若斯人者其于富贵之
乐固不忍处而亦焉忍乐其一身以自足哉此圣贤所
以有功于世而非有志者不能学也浦阳黄君仲昭才
美而甚文有司屡辟之辞不就作燕休之斋与士友讲
学名之曰适意人以仲昭为隐者也而余窃疑之人情
非甚相远也操瓢而呼者立于门虽御八珍不能知其
旨毛褐不完者行于途虽锦衣狐裘不能知其温人之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1235-0472b.png
不获适其愿者多矣仲昭宁能独适意乎天下之不治
非特政教不脩法禁不密也仕者苟富贵以忘民隐者
私安佚以保身苟且鄙冒而不知圣贤之道者害之也
余才不敢望乎圣贤然不敢不勉圣贤之事数十年间
庶几或见兵革不试黎民乐业无饥寒劳苦之叹岂非
余与仲昭适意之时乎浦阳余游学之所故旧宾客之
在者甚众于是时也享承平之乐单车往来相与讲说
唐虞三代之道以为天下庆盖必始于此矣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1235-0472c.png
  馀庆堂记
力可以祸福一世而不能保其家之常存智可以臧否
万物而不能必其子孙之皆贤盖可为者人事之偶然
而不能者天道不可以智力动也匹夫之相与绥之以
诚则喜诈之以术则怒天道之神于人情不远矣而人
欲以智力胜之安在其为智力乎昔尝观于故都旧邑
问公侯将相第宅之遗址而求其子孙之盛衰当时之
煇赫崇炽者今多不复存凡守其旧宅而不坠者皆不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1235-0472d.png
遇者之后人也然后慨然而叹威权名势造化之大柄
彼乘时之间而以智力僣持之宁有不获罪于天者乎
纵无犯于天宁有不得怨于人者乎其先之积一身享
之而无馀而欲昌其子孙难矣故再实之木其枝必瘁
久息之田获必倍常岁吾于浦江黄氏而益知积而不
发者之有后也黄氏自宋为诗书家尝有仕者而不大
著然以积善称至今二百年其诸孙曰资善公愈好善
修其业率二弟聚食不析乡人贤之今太史公以馀庆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1235-0473a.png
名其堂昭其先之积善也黄氏之家故家也上世之所
馀者非一物矣视于庙则笾豆衣冠秩如也视其堂则
琴瑟书史森如也视其野则土田陂池鳞如也然是数
者岂智力能守之哉亦馀庆之尚存焉耳世之贵盛者
粟非不馀于囷帛非不馀于藏犬马牛羊非不馀于家
然而卒莫能守者善不足而天不与也人常汲汲图彼
之有馀而不汲汲忧此之不足何哉此吾所以嘉黄氏
之贤而愿为其后人告也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1235-0473b.png
  仙溪霞隐记
永康之南有溪曰仙溪其上飞霞观在焉或曰常有仙
人乘霞飞升至今上有霞气故云学道之士徐东溟结
庐于观侧以仙溪霞隐题其额人莫识也他日其族子
允中以告余曰知霞者宁有过于予者乎余家赤城之
西巨海之阴当天光初舒旭日未升有神气焉自东而
生腾而如乌回而如轮奋而如龙曳而如神歘焉而鸾
凤翔彪焉而虎豹蹲彬缊杂袭重敷绾结或变为五色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1235-0473c.png
环涌抱日或随风骞荡久而乃没一朝之间终日之内
不知其几起灭也当其起灭之顷目瞬气息欲其不变
已不可得况能常见之乎欲常见之且不可况欲常有
之乎不可得而常有况近之乎而东溟欲托而隐焉此
其志何也吾知之矣东溟其有所惩而然乎天下事物
之变亦多矣宁独于霞哉彼之朝华显而暮羁累朝肥
坚而暮徒步甘腴已尽而糠覈继之绮绣去体而疏布
不掩者其为变亦甚矣而众人不察也往往知笼力执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1235-0473d.png
欲使适意者常存而不失而卒并其身弗守者有矣此
非惑耶且凡物之接于耳目者孰能长存而不变日月
之明也而不能无缺蚀山水之久也而不能无颓涸天
地之大也而不能使无闭塞倾陷之灾此皆号为历终
古而不变者且若是亦何怪于霞乎又何况于人之身
乎自霞而言霞不能不变也自人身而言之人身亦霞
尔自天地而观之虽天地亦何异于霞乎虽有久速之
殊其不能长存则一也惟夫圣人贤士知其然而思在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1235-0474a.png
我者胜之故修而为道德施而为事功发而为言语可
以垂千载而不变而神仙之家亦有见乎此则葆形练
神为长生不死之术以其一身徐观万物之变昔之所
传韩终徐福辈皆是也二者之为道虽不同其过于众
人亦远矣东溟之所学者神仙之事而余则慕乎圣人
贤士而未能者岂足以知东溟允中试以吾言质焉东
溟倘以为然或能乘霞访余于赤城之下尚相与讲之
  思孝堂记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1235-0474b.png
肇庆蔡德芳以国子生归省二亲请名养亲之堂余名
之曰思孝而谓之曰天下之理不待思而得者至情也
寝者未尝思梦而梦生饮者未尝思醉而醉至不食者
不思饥而饥遇横逆者不思怒而怒闻鼓钟管籥者不
思乐而笑见衰麻踊躄者不思哀而悲此皆得于心不
待形于目触于中不侍徵于外虽善谋虑之人无所措
其思以其根于天性而已然况于父母岂待思而孝乎
然吾有假(假疑/误)焉不待思而知情也久则怠怠则忘者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1235-0474c.png
情之变也故曰享太牢者不知太牢之味饭藜藿则思
其美矣被狐貉者不知狐貉之温服疏布则思其贵矣
人恒在乎亲侧朝而怡怡暮而舒舒岂知其为乐哉或
去乡而远游违亲既久则思生矣见食也则思亲之饥
遇暑与寒也则思亲郁蒸而惨悽良辰佳日则思持酒
而为寿岁除时易则思亲之将老而惧其愈衰于斯时
也思之既熟使之养亲其有不能孝者乎世之不能养
者不思而不知其乐者也德芳居京师二年思亲之至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1235-0474d.png
不特如余所言而已也今归而见亲举昔之所思而行
之旨甘温软必躬进焉拜跪献酬必敬加焉则于孝也
可几矣虽然此思养亲之谓也非寿亲之道也以百年
寿者众人皆然君子知其不足恃也久为无穷之思
使虽终而没弥久而弥存故修己也则思如古之人事
君临民也则思不愧乎圣贤及乎名立于当时而著乎
后世则其孝也大矣德芳好学有美材于前之思不待
予言于后之思不必予言然堂为养亲而名非止于德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1235-0475a.png
芳而已也故记之以告其后人
  思亲堂记(代太史公作/)
人有情必有思同居共处日夕而相见亦何可思之有
思之至者其惟乖违患难之后乎朋友至疏者也连业
接席阅时月一旦而别去则恍然思况天下至亲之父
母乎人之有父母也优游具庆逸暇无事朝暮不离膝
下其心乐之不知有思也及乎事有不齐或出使乎远
方或早捐于馆舍人子之心于是乎有不已于思者矣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1235-0475b.png
嘉辰美景也见人之养亲焉则心惄然曰我亲安在乎
我何为不得养乎徬徨焉蹢躅焉累乎若无所依欿乎
其不欲生茫乎天不足高而海不足深也纷乎妻妾之
奉富贵利达之荣举不足慰其心也岂惟是哉凡遇饮
食则又执匕而思曰我食何为乎吾亲不在矣视其居
室则又仰而思曰吾亲何不来归乎我何为独处此也
却中席而不敢安避门阈而不敢履凡触乎目者皆亲
之思也于乎此吾孟缊之思亲堂所由名者欤孟缊同
卷十六 第 35a 页 WYG1235-0475c.png
门友王君子充之子也孟缊为童时其父辄弃之而出
仕于朝历南康清漳二郡入翰林为待制以壬子之春
衔命往谕云南至今七年而未复当其自漳召还时尝
过乌伤溪上省其家抚孟缊顶曰我受国恩义无顾家
日尔善事母以昌大吾宗孟缊谨识之初王君治文学
不事生产故庐庳陋孟缊购木作堂三楹间堂成后二
年而君出使又八年而夫人卒于是孟缊之思盖有甚
于昔之所云者矣乃颜其堂曰思亲著其心之存且来
卷十六 第 35b 页 WYG1235-0475d.png
告曰先生我父友也其何以慰我嗟乎人子之于父母
不见而思固其天性也孟缊之思岂有过欤然徒思无
益也思之甚而伤乎生则悖于义矣孟缊亦盍去其无
益之思而思立其志乎尔父之志在乎树功名而获其
文章之存者可见矣孟缊尚思继其志而学焉他日苟
能以功名显乎世尔母固不得见矣尔父忽持节而来
归岂不慰孟缊之思哉夫天之于人寓欢忻于悲哀藏
长养于摧折孟缊之履患难亦至矣又安知非昌大之
卷十六 第 36a 页 WYG1235-0476a.png
基乎继吾友之业者予将于孟缊是望予何以慰孟缊
在乎慎之而已  求古斋记
生乎古者岂皆善人乎生乎今者岂皆不善人乎使生
乎古者皆善人则舍今而求古可也使今之人亦有善
焉者安得遽舍之而不求而必务于古乎今而视乎百
岁之前古也生乎百岁之前者自视则今矣远而千载
之上古也千载之上之人自视则亦今矣孔子以为古
卷十六 第 36b 页 WYG1235-0476b.png
者三代之盛而其时之人视三皇二帝则又为古矣三
皇二帝三代以为古而其时亦尝以为今矣然则今与
古何定名乎随人号之耳今与古无定名安知今之非
古古之非今耶安得谓古之人皆善而今之人皆不足
法乎故遗今而专乎古则其失为固遗古而务乎今则
其失为妄固与妄其失一也君子不贵也君子之学取
其善不究其人师其道不计其时善诚足称也其人虽
非圣贤不知其为不可也取其善而已道诚足师也其
卷十六 第 37a 页 WYG1235-0476c.png
人虽生于吾同时居与吾同巷不以其易见而遗之也
师其道而已天下之善一也古与今之道均也何以其
人与时论之耶苟必惟古之求也则孔子于礼不问于
必求周公而问之琴不问于师襄必求师旷而问
之官不问于郯子必求古之命官者而问之求其人而
不可得则卒无所闻矣必得圣人而后取其言则荷蒉
丈人之语孔子必将掩耳而过之与时人歌必默然而
不和之沧浪之孺子耦耕之隐者必鄙之以为老农小
卷十六 第 37b 页 WYG1235-0476d.png
子而不听之七十子之流必不与之往复答问而以道
告之何以为圣人乎善学圣人者古之善吾学之今之
善吾亦学之今之不善吾恶之古之不善吾亦恶之古
之事合乎道固将取以为法也如使不若后世之美则
舍古而取后世可也后世之不近乎道者固所弃也如
古之不合乎道者安得以其古而取之乎曰然则孔子
何以好乎古而取之也曰吾之言固孔子求古之谓善
学者之求古犹良匠之求木焉木之生乎山有千岁者
卷十六 第 38a 页 WYG1235-0477a.png
矣有百岁者矣使生乎千岁者而材固取之也使不若
百岁之材岂以历年多而取之乎二帝之辂古于殷也
伏羲之建时古于夏也黄帝之冕古于周也孔子不取
其古之甚者而取乎三代何欤惟其善而已孟子不取
夏之贡而取殷之助武成之书取其二三策曾谓孟子
非好古者乎圣贤之于古固如此也使圣贤生乎今之
世其所去取又可知也慈溪孙君元礼笃学而慎行取
孔子求古之语名其读书之斋予喜其异世俗之学也
卷十六 第 38b 页 WYG1235-0477b.png
推其说以告之使自择焉
  寿善堂记
天子受命之十有九年四夷既宁宇内祗肃乃下诏书
举养老之典民年八十九十者富家赐爵有差贫不能
养者日给酒肉岁畀絮帛著为令然必有善为乡闾所
推者乃以前令从事穷山遐裔之人莫不稽首抃慄俯
伏内省惟恐弗足称诏旨当厚恩而台属县宁海缑城
里之方兄弟二处士兄年八十有七弟年八十有三平
卷十六 第 39a 页 WYG1235-0477c.png
居以友睦称于族笃行闻于乡未尝疾言怒色有毫发
之过至是人无贤愚咸谓求可称褒显之意者莫如二
处士苍颜皓发服古冠裳相与谈笑一堂之上亦以晚
际盛典为幸宗族举酒为寿有立而言者曰事固有可
以智成力得势取而赀售者矣惟年之修短出于天天
所不与虽有陶猗之富赵孟之贵不能延其年于须臾
力可以扛九鼎辨可以动万乘欲使其身无疾痛而不
可致岂非由乎人者可以幸得而本乎天者非人之所
卷十六 第 39b 页 WYG1235-0477d.png
能及乎今二处士各年馀八十可贵也年俱高者或有
之而出于一家之兄弟尤可贵也兄弟俱寿者已为难
矣寿而皆有善德纯行称明诏之所褒宠如二处士岂
非郡邑之所无求之当世果可多得乎是则非特为宗
族之荣华实可为圣世之美观昔之以年称者如商山
之四皓洛之九老寿者虽多然非一姓也兄弟之友睦
者若汉之姜氏魏晋之王氏虽贤而未闻其皆有年也
今吾二处士独何以致此其可不知所自乎洪范之陈
卷十六 第 40a 页 WYG1235-0478a.png
五福不惟以寿考为美而必曰攸好德盖德薄而寿则
年不足多有德而夭则泽不及施皆不得谓之福今二
处士兼是二美可谓俱全请合寿与善名所居之堂以
彰二处士之德以侈圣世尚年嘉善之恩且俾登斯堂
而闻二处士之风者相率勉为敦睦之行革鄙薄而复
忠厚庶其有劝乎众皆喜曰然俾族曾孙某记其语于
壁以示族人子孙于无极是岁九月望日某谨记
  卧云楼记
卷十六 第 40b 页 WYG1235-0478b.png
有得乎道者内不汨于利欲外不婴于世故则随所取
而足随所至而安随所寓而乐卉衣蔬食处乎林泉而
忻然若都卿相之位登乎耆艾而然常有婴孺之容
视天地犹一室视百世犹一朝视其身同乎万物而万
物莫能与之偕夫是之谓至人而古之所谓神仙者为
近之固不待服食而后寿灭迹人世而后高云卧天游
而后不可及也后之人不知神仙可自我而得往往求
诸幻怪之说驰骛企慕之意胜而恬澹虚静之功微自
卷十六 第 41a 页 WYG1235-0478c.png
私之心一萌乎中其去道已远矣何望其能有成哉是
以秦汉以来学神仙者相望吾以为皆不足以得道而
吴季子鲁仲连张子房之流高风绝识超乎埃之表
君子每意其成仙而时往来于人间盖或庶几焉夫人
必有过人之行而后能抗造化以独立遗事物而永存
苟利欲之习未能大异于众人而独蕲不死于众人异
其不可冀决也缙云曹先生异时戎马中尝慨然志于
功名既而若有所得悔前所为及真主出而四海清遂
卷十六 第 41b 页 WYG1235-0478d.png
优游大山邃谷间口不复谈荣贵事或欲荐之仕辄不
应所居重屋高爽深秀先生笑歌其上以乐其所乐人
望之以为神仙好事者因名之曰卧云楼云非可卧者
也特以壮先生之高致以为世俗之嚣鬨污浊者不足
以浼之繇众人而望若卧于云汉之上而莫能企及之
耳顾先生亦曷尝自以为高哉先生饥而稻渴而浆寒
暑而裘葛一不与人异所大异者独其心不涅于尘垢
炳如也夫心与众人异而迹与之同此所以为先生之
卷十六 第 42a 页 WYG1235-0479a.png
高耶其所造高矣而不自以为高吾安知百岁之后不
与仲连子房之徒遨游八极而果与神仙为曹邪先生
名璟字师宗予闻其风于其子閤门郎养志养志静而
温悫而文见之者亦可以想见先生之为人
  心远轩记
时乎随身乎利而不知念乎天下后世者蔽于近者也
不为斯须之计而详思千载之得失不谋一己之安而
汲汲惟生民是图上而欲续既往之绩下而欲开无穷
卷十六 第 42b 页 WYG1235-0479b.png
之传深忧熟虑常若无以自释者此非用心之远者不
能也世之人智胜一官才合流俗苟得锱铢之利达则
憪然自负为有馀夫孰知远者之当虑哉道之不明治
之不古非人之心有异也蔽于近使然也予自京师还
山南经大梁遇赵君古辙于河南翊卫之幕府问其乡
则与予同问其业则儒也亦同既而与之论古今事渊
乎其为思窅乎其为言粹乎不见其与道倍也间请名
所居城南之草舍予名之曰心远轩而谓之曰人之所
卷十六 第 43a 页 WYG1235-0479c.png
以参配天地超乎万物之表而独贵乎宇宙之内者特
以是心为之宰耳人孰无是心也用之得其道则日月
不能擅其明山岳不能擅其高河海不能比其容不善
用之则虽有出万物之资而终不免与万物同泯可不
知所务乎居高位而处要势出有车马而食饫膏粱众
人之所乐也颜子饥饿陋巷不忧其身之贱贫而以舜
自望讲为邦之道其用心为何如而岂同俗浅智之士
所能识哉惜夫世之不复见斯人也吾请古辙于千载
卷十六 第 43b 页 WYG1235-0479d.png
之上从而师友之克私去欲以复道心之大全博文稽
古以究王道之始终会万世为一息通四海于一体大
行则使昆虫草木蒙其利穷居则乐之以终身垂之于
简编岂不诚远矣哉若夫渊明心远地偏之诗其意固
非混乎世俗者所能及予之望古辙则不止是也
  戆窝记
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天下未尝无才智之士
而世之乱也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钓奇窃名以
卷十六 第 44a 页 WYG1235-0480a.png
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气节者偃
蹇可畏而才智者敏慧可喜可喜者易以成功亦易以
致乱欲制祸乱于未萌之先非得可畏者而任之不可
也汉汲长孺吴张子布辈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不少
屈抑以取合当世视人君之尊不为之动遇事辄面争
其短无所忌此皆流俗所谓戆人也而朝廷恒倚之以
为重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彼岂用区区之才
智以服人哉人望而惮之以其节之足尚也国家可使
卷十六 第 44b 页 WYG1235-0480b.png
数十年无才智之士而不可一日无气节之臣譬彼甘
脆之味虽累时月不食未足为病而姜桂之和不可斯
须无之人君无可畏者在其侧欲无危败难矣余少慕
古之戆者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则思博交
海内之士以观其所存谓余为戆者有矣而慕乎戆者
未始或见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抑遇合之术
固有不同也今也天子惩近代之弊立谏诤风厉在位
俾得言事诚得戆者出以应其求则治道可成矣同邑
卷十六 第 45a 页 WYG1235-0480c.png
潘君伯理甫年七十馀而以戆名其窝岂慕长孺辈者
乎于其名可从而知其志惜其老而不获见于用也然
有志者不累乎用舍居乎家行乎乡与用邦国奚异焉
使长孺子布为布衣亦将闻于时传于后其肯泯然与
庸众人等乎君居其名师其道言论事为必有卓乎越
于世者是亦余之所慕者也愿造君之窝而相与论之
  任重斋记
浦阳郑君其名枋字为叔车扁其弦诵之室曰任重
卷十六 第 45b 页 WYG1235-0480d.png
徵余记之余即其字而告之曰余尝闻古之车矣其才
之美同其治之工同其广袤崇卑之制又同故闭户而
攻之既成而行于天下辙迹不爽乎分寸其所任之轻
重未尝大相远也今则不然有载一钧者焉有载十钧
者焉等而至于载百钧者则以为大车矣其材有美恶
也其治有巧拙也其制之庬杂家异而乡不同或只其
轮或短其辕或不以厢或以人驾牛马之衡轭而都邑
之涂辙迹纵横如织欲其任重者难矣古之世道德同
卷十六 第 46a 页 WYG1235-0481a.png
于上风俗同于下士有不学也学则必法文武周公之
道出而施之于位用之于邦国虽不至于圣贤亦不失
其为君子其所任者固已重也世衰俗降人自为学家
自为教诸子百氏杂然并出学者伥伥无所于归诡言
异行遍海内而人材始万殊矣故才止乎一邑行或可
乎一乡或事文墨而不闲筹略或长于治民而不知大
体于是贤人君子始不可多见繇其自任者轻故也叔
车之材良矣家素以孝义闻治又工矣任重之道则在
卷十六 第 46b 页 WYG1235-0481b.png
乎法古之制耳古之制莫善乎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之
道莫备于孔子孔子之车以仁义为轮毂以礼乐为盖
轸膏之以诗书泽之以忠恕其动如天其静如地运行如阴阳周通不穷如鬼神其所任之重者文武周公之
道也当其时惟颜曾二子能具其制他如七千子之徒
虽其才各殊至于辙迹亦一而已盖自任之道同也斯
世之自任者岂无其人乎权术炽而仁义销矣骄侈作
而礼乐坏矣人非不饰其车徒任其私智曲技而不任
卷十六 第 47a 页 WYG1235-0481c.png
乎圣人之道犹虚车也今叔车知以重者自任其贤于
人岂不多乎虽然任重未易也不宏其中不足以容不
坚其志不足以致是道也曾子尝事之矣叔车其慎而
则之苟未望于圣人之庐亦庶几乎贤者之归  养素斋记
古之君子其远过于人者非偶然也亦养之有素耳方
其身在草野而惕然有朝廷之忧巍然有圣贤之志盖
其平居凡接于其身存于其心者皆养也谨于取予交
卷十六 第 47b 页 WYG1235-0481d.png
际得失之间以养其气习于礼乐政事弓矢驰骤之节
以养其才行乎道德仁义之涂讲乎性命阴阳之说以
养其德观于天人事物之变以养其目听于琴瑟管弦
歌诵之音以养其耳验于喜怒嗜好之故以养其情慎
于言语动作食息游宴之顷以养其身其素所养者如
此故加之以崇位重任处之以富贵逸乐迫之以患难
贱贫其措之不难也如水之赴海日之暴物货殖者之
用财鸢飞天而马行地也其不为物所动也犹瞽者之
卷十六 第 48a 页 WYG1235-0482a.png
于色聋者之于音其无忧戚怨愤也犹千金之子暂食
于逆旅之家蛟龙之蛰深渊玄豹之泽雾雨也盖其于
天下之事治之已熟故为之也优于得失用舍之理识
之已明故不以所遇而变宜其过人者远也后世之士
养之既无素居位则病于为处下则病于守习圣贤之
言而躬庸人之行袭君子之名而取世俗之讥上常患
乎无材下常患乎无师岂其性之不若哉莫之养而戕
之者众也予求于所知得一士焉曰金华俞君大有俞
卷十六 第 48b 页 WYG1235-0482b.png
君诵五经诸子之书土田仅足以免饥馁室庐仅足以
庇风雨布衣敝席人以为陋而君乐之如处公卿之位
余固疑其有道焉他日以其养素斋告予予于是知君
之果知所养也夫蒙霜雪而不变其色者必非骤长于
春夏者也处贫贱而不失所守者必非侥倖于利禄者
也若俞君之为其亦近于古之君子乎余故以君子之
自养者告之
  养素斋记(代太史公作/)
卷十六 第 49a 页 WYG1235-0482c.png
金华俞君大有敦愿而有礼好古而能文文声动缙
间雅不喜自耀深居退处若能遗世者所居之斋题曰
养素凡其所为文亦以养素加之其言曰世道之降也
我知之矣雕榱刻桷丹漆黝垩文窗绮疏锦帏绣幄者
居室之华也于我乎何加我则土壁而茅檐绳枢而瓮
牖匡床席门仅容仰俯以养吾素而已狐袖豹襦烹肥
脍腴青红夺目甘脆沦肤者服食之侈也于我乎何与
我则被褐而束韦饭糗而茹藜粗粝淡泊仅禦寒饥以
卷十六 第 49b 页 WYG1235-0482d.png
养吾素而已胁肩累足拱手屈膝屏气卑声倾欹诡仄
者礼仪之繁也我则不能惟知率情任质直躬正色无
求于人不忤于物以养吾素而已剽隽掠奇粉句饰辞
彩杂章施为禄之资者辞文之丽也我则不为言务达
志文以适意不求世知惟礼之附以养吾素而已凡是
者皆素乎外者开辟之初是谓太素风淳气厚少智寡
虑其民师师其俗熙熙故易为治而善人多也今者巧
出伪作风浇气薄婴儿设机阱女妇事游谑贱胥握文
卷十六 第 50a 页 WYG1235-0483a.png
法富室擅箠扑讼狱烦滋世道交削然无位于时且弗
敢议也天之明德既虚且灵寂然湛然不挠不撄故能
酬应万化洞照群情主敬立诚与道合并以其体素也
今也声色以汨之利欲以污之羞愧以鉥之浮诈以涂之闇昧错秽败厥良彝此予之所大惧而不敢不养也
彼恃其华我以吾陋彼快其侈我安吾约彼逞其繁我
执吾简彼眩其丽我守吾白去伪存真以全吾之天而
反道之朴庶几立乎两间而一无愧怍也乎同郡宋濂
卷十六 第 50b 页 WYG1235-0483b.png
伟其言高其志避席唯唯书以为记
  守素斋记
天下之事无难易应之于卒然之顷则恒不足发之于
固有之末则每有馀古之君子所以大过人者岂恃其
性质之异哉譬之千仞之木万金之家其生植蓄积累
自岁月而起自毫釐故挠之以疾风迅雷而不为之变
虐之以衰世恶政而不失其常非若拱把之材稗贩之
富之易为起灭也以之化人善俗则素有其行以之议
卷十六 第 51a 页 WYG1235-0483c.png
大事断大疑则素有其才以之处乎穷达得丧祸福死
生之际则其道德素有以充乎中加之于百僚之上显
融之位则其声闻素有以服乎人由是而成功名于当
世岂不易哉后世之士少之为学非壮之所用口之所
习非躬之所行平居无事讲切濯磨以治其业既一反
乎古一旦变故出乎其前愕眙相持敛手而不能救甚
而冒利以忘义贪生以害仁进则不足于为退则不良
于守治道衰而人才益下非以古学不修故耶国家深
卷十六 第 51b 页 WYG1235-0483d.png
病乎此更科举学校之法思以振作天下之奇才而用
之历年既久而犹有乏人之叹岂特期用太速而养之
无素哉而师儒者与有愧焉漳之龙岩有士曰林先生
原亮好古而邃于学以朝命教授于台庄恪有矩度未
几而士习为变先生欲以身率之扁其退休之斋曰守
素以勉学者使知为学不可无所守自守不可无其素
夫堤防素修则不忧水潦之灾戎器素饬则不忧疆场
之警士君子以其身任当世之重世不我用而才有所
卷十六 第 52a 页 WYG1235-0484a.png
遗则其责在人任之以事而无以应之则其责在我使
世有受其责者则非士之过矣彼或以吾为足任而吾
之素守不能厌天下之望岂非士之辱哉古之圣贤所
以孜孜若不及者以德不素具才不素习则不足以佐
天地之遗阙开万世之治平是以劬躬殚智而不敢自
逸今以众人之资而没溺于流俗之学旁求泛取以为
可应当世之务而无一定可守之成说存乎心不幸出
而任人之事几何其不困且踬乎此先生之所忧而名
卷十六 第 52b 页 WYG1235-0484b.png
斋勉学者之意也吾观乎世之师儒亦多矣以己之昧
导人于愚恐人之有知而率之惰媮其去先生岂不远
哉于是斋也可以观先生之有志可以知吾郡之士将
有所成且可以见古道之渐可复也乌可以不书
  复斋记
天台洪子宦学于河南不归其乡者十馀年杞人闻其
德业之著也执经而师之满门洪子好学不懈名其讲
学之室曰复斋客见而言曰洪子之复将怀归而欲复
卷十六 第 53a 页 WYG1235-0484c.png
其乡乎抑亦欲复其天性之善乎夫复贵乎不远不远
则无悔今洪子之去乡已远矣为日已久矣田园已芜
矣室庐已敝矣昔之相与者已疏少者壮而老者亡虽
欲复乎乡奚从而复之若是则洪子殆欲复其性矣乎
夫性受于天者也虽蔽于私而间于欲义与利之相去
非若台与杞之相邈也一念之萌决然舍彼而趋此非
若欲行数千里之难也撤其蒙昏而昭昭者存非若去
乡之久而有遗忘也然则复之易莫过于复其性者宜
卷十六 第 53b 页 WYG1235-0484d.png
乎洪子以之名其斋也洪子闻之以告方子方子曰子
以复其乡为果远而难复其性为果近而易乎夫舜禹
之事功周孔之德业率是性而为之者也庸众之蚩蚩
憸狡之卑卑失是性而不知复者也自众人至于圣其
相去奚啻万里而岂止若自杞归故乡之难哉子欲归
则具舟车载糗粮越旬月则可至矣欲至乎圣夫岂旬
月所能及耶洪子矍然曰复性之难若是乎方子曰虽
然有一焉复有道得其道则易失其道则难使子欲归
卷十六 第 54a 页 WYG1235-0485a.png
乎乡而不循当之之路则终身不能至循其路而怠且
息焉则至也不可必诚能不失其路不懈其力以圣人
之说为车智以辨他岐之惑仁以体万理之全而勇以
行之则于复天地之性也何有古之人有由之者颜子
是也克己复礼而从事于视听言动之间得复之道莫
尚焉是以复之初九颜子以之今洪子之为人信而通
愿而文于学颜子有其资矣它日复颜子之复而复乎
故乡予或倦游而归且将问途焉而况杞人乎于是洪
卷十六 第 54b 页 WYG1235-0485b.png
子谢曰闻其难也可以厉吾气闻其易也可以果吾志
请因以为吾斋记
  遗安堂记
孤介之士离世自适而以利禄富贵为致祸之具志于
用世者骛于可欲而以守高不屈为致穷之术是二者
之论皆似也而皆未合乎中道古之君子居乎位者众
矣其子孙食其馀泽大者或为封君远者或数十世而
不坠岂诚能致祸乎隐居行义苟无歉于心道德信于当
卷十六 第 55a 页 WYG1235-0485c.png
时名节垂于将来其后人被服其遗训卓然自立于天
下世未尝乏也岂果无以遗子孙哉刘景升僣窃于衰
乱而欲以区区之势誇庞公其意固隘矣庞公笑之言
曰世人皆遗子孙以危吾独遗之以安盖为景升发也
由后世观之据一州之地智不能取仁不能守身死未
几而雄豪有力者逐其子而夺其位孰若𤱶亩之安哉
庞公之言其取验也速矣然非所以论出处之际也当
景升之时使有高光之才居方伯之位将使天下皆安
卷十六 第 55b 页 WYG1235-0485d.png
而况其子孙乎庞公虽贤安得而轻之公之轻景升盖
轻其无定乱济民之略而以富贵为乐也以富贵为乐
而无忧天下之心能保其身则幸矣及其败亡其子孙
欲为奴𨽻尚可得乎故无道而富贵者皆庞公之所笑
以为至危者也若夫有道之士则不然其隐也有以淑
其家其仕也有以泽乎民故其身无往而不安其子孙
无之焉而不食其报吾天台庞参父以公之远裔而名
其所居之堂曰遗安贻书缑城里求予记之或疑参父
卷十六 第 56a 页 WYG1235-0486a.png
非隐者而其堂名必袭祖训殆以隐为高是未知庞公
之意亦未知吾参父之意也欲安其子孙者其要莫大
乎为善无位而为善其事难而为功狭有位而为善言
脱乎口而民怀其惠仁发乎身而化行乎俗若决水于
崇山而注之泽浩乎其孰能制之世之嗜利行私而不
顾者皆未知为身谋者也奚暇计其子孙之安与否乎
参父积学明世务以进取为事而欲遗子孙以安其所
存者得先人之意多矣余家与参父之乡邑比而壤接
卷十六 第 56b 页 WYG1235-0486b.png
知庞氏之为名门也稔矣参父素力于为善继自今以
后越之东南世厥家声者又参父所遗之安者哉
  存耕轩记
古之仕者将以行道后世之仕者非惟道不足以行且
播恶于众此仕所以难也三代之时为公卿大夫者世
其家累数百年而不替岂天独厚之哉盖世修其职而
善之及物者深远也自吾有知即考论前代之故事未
尝见有处大位之子孙能守其富贵而不变者盖思其
卷十六 第 57a 页 WYG1235-0486c.png
故造化者之生人犹天地之产物巨木之下禾黍为之
不滋享太盛者衰必随之此理所必然志虑之士所以
避弃荣利而不敢居者恐善不足以及物而不利于后
也临海李君惟正自其少时即以才识见重于当世尝
有官位既而弃去居金华读书学以自娱取贺水部语
名其室曰存耕或劝之仕不应指存耕以示之吾观惟
正非不能仕者其虑密矣岂世俗所能识乎世俗之吏
乘其位而掊取虐敛惟恐不足此其为身谋则可矣其
卷十六 第 57b 页 WYG1235-0486d.png
如子孙何哉彼之志非不知其不善特以天道幽远不
可徵也而为之而不知卒不能免也惟正弃可必得之
位而与细民伍犹宜黍之地休而不耕则已耕必致数
倍之穑李氏子孙其有富者乎吾将于是观报施之道

  娱静楼记
台人谓山川环复之地为奥去宁海西北五十里曰理
奥地之尤秀美者也张氏世家其间其土深以腴泉甘
卷十六 第 58a 页 WYG1235-0487a.png
而木茂其民敦厚无华力作畏讼以食劳自足为常而
张氏子孙多习礼好学衣冠有制言语有则不与恒民
等故县言闻家推张氏与余交者元望质而通和而直
善士也余因元望益信其家之多贤今年余友郭士渊
与余言元望之兄怀济作楼以据溪山之胜率昆弟讲
学其上名之曰娱静愿得予记之予因士渊而愈知张
氏之贤有所自也天下非无才也而恒病乎不学学者
非少也而恒患乎不知道使有才者皆明乎道天下有
卷十六 第 58b 页 WYG1235-0487b.png
不足治况于家乎三代以还二者不能相兼谋略事功
者流而为诈居正蹈义者不良于为凡以学不知道故
也智可以综万物之变而不诡义可以拯生民之厄而
不伐舍则弛用则张不以贵富动其心者其惟诸葛孔
明乎孔明学术不知其所承传然豪杰之士得于天者
固不待闻于人而后知也孔明尝谓学必本乎静才必
成于学其言得圣贤之意盖其所至深矣怀济之有取
乎静岂亦以此乎天地之初事物之始性情之中静也
卷十六 第 59a 页 WYG1235-0487c.png
而未尝不动也憧憧然出入与日俱至者动也而未尝
不静也复乎往乎而孰为之宰乎盈乎缩乎而孰司其
始乎是道也吾与怀济终日由之而不思其故可乎世
之慕孔明者众矣求诸外而不求诸内虽尽孔明之所
能者而学之亦妄而已苟得其内则圣贤可几矣于孔
明乎何有吾邑固多异人焉知无慕孔明者乎怀济兄
弟知所尚皆有长才不在其身将在其所友怀济其阴
试之闻予言而抱膝长啸者必其人也
卷十六 第 59b 页 WYG1235-0487d.png
  观海楼记
中国之地南至吴越而尽吴越之东南际海而穷宁海
陈君与文所居直海滨因作楼以据高爽临溟渤暇日
登览以舒忧娱情甚自适也已而坐微法谪蜀江上思
其故乡不置蜀人与之游者多为赋观海之诗与文间
持以归属其所亲善者语余曰子居亦并大海知海者
宜莫如子请为记之嗟乎人之与人同也余与与文皆
越人又同也然与文之所存吾不能知况无涯之海余
卷十六 第 60a 页 WYG1235-0488a.png
何自而知之何从而言之乎虽然由其异者而观之则
人之与我不能以相合由其同者而观之则万物可视
为一身苟欲观海之形其茫洋瀰漫浮天地浴日月抗
阴阳以侔大敝古今以为寿者章亥不能测其数海若
不能述其槩庄周不能尽其辞苟识其理则浮沤流沫
举足为学者师吾试与与文观海于形质之表可乎彼
其倏焉而盈忽焉而涸进退消长与时升降者能知其
故以处贵贱富贫荣辱祸福之际则可以忘得丧捐忧
卷十六 第 60b 页 WYG1235-0488b.png
喜浩然而无疑矣彼之无所不下以成其深者能以之
为法则可以自卑而下人以成其德彼之兼容汎受不
择细大暴以久旱而不灭灌以洪流而不加者能因之
以廓吾之量则可以容众养人临大事遇大变而不惑
于其摩荡涵浸之势可以作吾气于其恬波怒涛开阖
变化之态可以发吾文于其生育濡载之利可以推吾
仁是则得于观海者亦多矣与文之居斯楼也其亦有
同焉否乎吾闻蜀人称与文处忧如平时无几微见于
卷十六 第 61a 页 WYG1235-0488c.png
颜色此其于海也殆有得矣斯可记也若曰燕安之馀
为一室以自快于山阻海澨饮食游观而恣其般乐啸
傲以逸其身此直庸众人之事余焉敢为与文愿哉
  贮清轩记
清气之在天地间得其纯全之会则为圣贤人得其浇
驳之馀则为庸众人以庸众而视圣贤之资疑乎有高
下悬绝若终不可以企及然而圣贤未尝以庸众限人
而不使其入于清明之域者盖以五性在人犹水之在
卷十六 第 61b 页 WYG1235-0488d.png
于器器有污洁而水之清初非以污洁而加损也圣贤
之于性譬若以至洁之器受水而恒以静居之故其为
水也可以鉴秋毫而察眉睫众人譬以污器受水而又
动淆之则水始有浑浊而不足以自鉴矣故善学者积
澄滤之功以变其浑浊而反乎至清则众人可为圣贤
人亦理然也今夫静閒之中观乎云霞之卷舒星辰之
森列入乎山泽而玩夫泉石之秀洁松竹之高茂其心
未始不有翛然出尘之意及乎事变之陈于前利害之
卷十六 第 62a 页 WYG1235-0489a.png
交激吉凶之揉错向之翛然者则已填杂秽污化为泥
尘而不自知谓之善学不可也余尝行乎四方绝江溯
淮以达于河济舟人取水以给炊釜得其清者固已不
烦澄滤而自足得其浊者则置之一器以俟其清然后
用向使怒其浊者而弃遗之又乌能知水之性而尽水
之用也哉吾是以悟圣贤之于众人亦舟人视浊水若
也天下之水本清而至于不清者非水之罪也人之性
本善而至于不善者非性之罪也临海留贤里澄溪修
卷十六 第 62b 页 WYG1235-0489b.png
竹之间有屋翼然临于方池之上者包氏之贮清轩也
轩之处士曰仲游使余记贮清之意余谓环轩之水泉
草木可以娱耳目而寓散闲者众皆知其为清而清自
我出不必为包君道也存乎方寸之间使得乎天者泓
渟洞澈可以酬酢万物而不为物所淆包君安可不闻
此道邪余受气甚浊窃有志于圣贤之学患朋类少不
足以反乎至清包君方肆意于山泽有室可居有书可
读苟许余为忘年交尚相与讲之
卷十六 第 63a 页 WYG1235-0489c.png
  菊趣轩记
人之嗜乎物者必有乐乎物乐焉而弗厌非深有得乎
物之趣者不能也好权者之于位慕利者之于财竭思
虑殚岁年孜孜求之而不止彼其为趣亦有所乐矣而
旷达之士以为非孟嘉之于酒阮孚之于屐支遁之于
马举世之所尚者不足以易其好其所得之趣亦可谓
深矣而高洁之士未免以其所乐者为累盖人之心不
可系于一物苟有所系而不能释虽逸少之于书元凯
卷十六 第 63b 页 WYG1235-0489d.png
之于左传李贺贾岛之于诗当其趣之自得以为虽万
物莫能易及其流于玩物而丧其天趣则与好世俗之
微物者无以异惟君子之知道者则不然在我之天趣
可以会乎物之趣已有以自乐而不资物以为乐召公
之卷阿曾点之舞雩是曷尝有声色臭味之可以适乎
情而快乎体哉纵目之顷悠然有会乎心忘己以观物
忘物以观道凡有形乎两间者皆吾乐也皆有趣也而
吾心未尝留滞于一物也夫是之谓得乎天趣后之士
卷十六 第 64a 页 WYG1235-0490a.png
知圣贤君子之乐者盖有矣吾尝于陶渊明有取焉渊
明好琴而琴无弦曰但得琴中趣虽无音可也嗟乎琴
之乐于众人者以其音耳渊明并其弦而忘之此岂玩
于物而待于外者哉盖必如是而后可以为善用物会
稽张公思齐气清而志美好学有长才少喜渊明之为
人营别业于玉芝山中种菊酿秫名其居为菊趣轩及
遇圣天子擢为陜西布政司左参政去林壑而处公署
之崇严睹园林之靓丽无复隐居之适矣犹揭菊趣之
卷十六 第 64b 页 WYG1235-0490b.png
名不变或者疑之予以为琴而无弦犹不害渊明琴中
之趣公苟得菊之趣岂问身之隐显与菊之有无哉菊
之为物扬英发秀于风霜凄凛之际有类乎盛德之士
不为时俗所变服之可以引年于泽物济世之功又有
类焉公之趣诚有得乎此处富贵而弗盈临事变而不
慑御繁剧而不乱推其所得者于政使数千里之民乐
生循礼跻乎仁寿之域则公之乐果有出于菊之外者
矣夫乐止夫物之内者其乐浅乐超乎物之表者其乐
卷十六 第 65a 页 WYG1235-0490c.png
深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
乐乎物而不玩物故其乐全得乎物之趣而不损己之
天趣故其用周尝试登公之轩诵渊明之遗言而纵谈
古人之所乐则夫渊明之趣果属之公乎属之我乎尚
幸有以语我哉
 
 
 
卷十六 第 65b 页 WYG1235-0490d.png
 
 
 
 
 
 
 
 逊志斋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