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1235-02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逊志斋集卷

九     明 方孝孺 撰

 表 笺 启
  代董学士表
嘉议大夫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臣董伦伏以七月
十三日手诏赐臣御书怡老堂三大字及髹漆几玉鸠
杖各一者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伏言圣慈轸念特降
殊恩闾里传观欣逢盛典诚干龄之奇遇岂一已之私荣
卷九 第 1b 页 WYG1235-0252b.png
伏念臣素无阀阅功劳兼乏智能才艺徒知笃信于古
道自分无用于当时幸蒙高皇帝之知忝拜左春坊之
命任臣以两宫辅导之职称臣为三叶帝王之师自愧
学匪经纶功亏启沃切睹圣道之渊懿皆由睿性之高
明岂有涓尘可裨海岳恭遇皇帝陛下传大舜精一执
中之语以武王崇德报功为心能自得师与人为善念
臣久陪于砚席怜臣远寓于夷蛮践祚之初驰书以召
苍头白发越万里而来归金马玉堂想十年之如昨入
卷九 第 2a 页 WYG1235-0253a.png
承顾问喜动圣颜出侍班行惊非昔侣陛下存求旧之
推养老之心既俾正席于词林复令伴食于宗伯锡
以田土欲使之富颁之第宅又遗以安旨酒时出于大
官华衣每裁于天府宠荣兼至惭惧已深岂意宸眷益
加礼文弥盛髹几玉杖法古制之多仪奎画云章锡佳
名以怡老朝署誇其荣幸缙绅叹此遭逢惟汉显宗称
能养老迨宋仁庙亦克尊贤然桓荣设几杖于太常而
不闻有宸翰之赐晏殊题旧学于神道而不见有几杖
卷九 第 2b 页 WYG1235-0253b.png
之颁在于昔贤犹难兼乎具美愧兹老朽乃得荷乎鸿
私此于圣德之增光岂独臣门之多幸自今持杖以戒
噎则当思四海或有饥馁之民凭几以安身则当念一
物或有失所之叹至于瞻心画之优礼永誓教子孙以
继忠嘉谋嘉猷敢不以时而入告圣明圣寿愿祝与天
而长存臣无任瞻天仰圣荷德感恩之至谨奉表陈谢
以闻洪武某年某月某日
  上蜀府笺
卷九 第 3a 页 WYG1235-0253c.png
将仕佐郎汉中府儒学教授臣方孝孺诚惶诚恐顿首
上言祗奉恩言特颁名剂礼超望表愧发喜中臣闻古
贤君之于臣爱之而欲其久生故待之亦无所不至或
以珍羞养其气体或以药石辅其衰羸盖其人皆当世
之达尊故斯礼为无穷之盛事臣以驽下之才朴陋之
学以言乎穷理则未达天人之原以言乎力行则仅守
圣贤之训性质迂缓素无应世之长辞语拙疏又乏匡
君之术徒以粗尝讲道从事求仁欲寡过而未能岂希
卷九 第 3b 页 WYG1235-0253d.png
贤之敢望兹盖恭遇殿下居真王之位禀将圣之资言
行政事无愧古人被服造次必于儒者五行俱下而一
览不忘六经并治而万理洞烛虚心典学笃志亲贤既
得济南之伏生复思天下之善士旁咨文献远及庸愚
谓臣趋时之技虽不踰于常流而行已之方窃受教于
君子猥加优礼待以温颜进对不名从容侍坐华衣美
食愧无补于丝毫甘酪醇醪感亲调于匕箸方念报恩
之无所岂知赐药之荐加味本和平元气无伤而有益
卷九 第 4a 页 WYG1235-0254a.png
功存燮理外患不伐而自除譬诸善人之为邦常收久
远之效自庆病躯之蒙福必有痊复之期惟贤者之盛
衰系斯文之命脉愿推博施之德咸归乐育之仁顾臣
职业有程瞻恋徒切志欲留而惧乎苟禄爱过厚而难
于发言寿域正开永赖生成之造此身未老敢忘忠孝
之诚
  上蜀府启伏以臣于今世儒者中学术才艺最为迂拙受恩受奖
卷九 第 4b 页 WYG1235-0254b.png
最为深厚每思遭逢之难惟恐无以为报幸属大比自
意得备员校文因瞻拜左右诵圣哲之遗言考帝王之
善政以效愚忠四月九日忽天府移文以同考试见徵
且谓已尝启闻储王不许厌远就近辞旨迫切本府已
与依准文状去讫至二十一日四川公文及使者始至
惓惓之诚以是不敢自遂虽京师藩辅均为国事奉朝
廷之命而弗敢辞固殿下之所嘉然臣犬马私情不能
自释者良以恩奖之隆思报无所欲重瞻睹清光而未
卷九 第 5a 页 WYG1235-0254c.png
果也然臣闻受众人之惠者为报易受人君之恩者为
报难古之人臣受赐于君而无以报非愿之寿考福禄
则愿其贤才之众胤嗣之昌以此未足则又愿其脩德
以合乎天俾为受福之基盖舍此无以致其忠爱也夫
以殿下之盛德闻于西裔而高出前古其于寿考福禄
与后嗣盛而人才多皆所固有而不待臣之祝矣臣将
何以为言哉然臣又闻之天不自以为高也而凡物之
高者莫及焉地不自以为厚也而凡物之厚者莫尚焉
卷九 第 5b 页 WYG1235-0254d.png
圣贤惟不自以为圣贤也故众庶莫能比德焉自谓望
道未之见者文王也以不知彝伦攸叙而访诸人者武
也受人之徽言者周公也斯数圣贤者惟不自知其
贤是以若是巍巍也以殿下之德之美而加之缉熙不
息之功今天下之学士君子乌足窥馀光而承下风哉
臣无似愿益以古之圣贤自望不计其所至日求其所
未至不以过今之人为足而以未及昔之大圣大贤为
未足致察于喜怒之微致谨于嗜好之萌受逆耳之言
卷九 第 6a 页 WYG1235-0255a.png
为难能之行俾后世称圣贤者必取则焉此臣之所祝
愿而欲进献以报恩奖者莫踰于此也伏惟原其情宥
其不即趋命之罪念其愚忠而特赐采纳不胜大愿  又
郭千户至传奉教命作文祭忠武侯谨已撰就第以京
兆生催促上道弗能陪观盛礼为惭负耳林升久处山
林祗承召命得与相见足慰桑梓之思缘臣起行书室
文籍散漫欲其料理数日且录臣旧日所注武王戒书
卷九 第 6b 页 WYG1235-0255b.png
及宗仪十篇以进故迟留旬日升此来携臣昔日所著
评论宋事宋史要言一册自太祖至哲宗尚未完不敢
上尘睿览臣归期未能预定如试事毕得遣升仍至汉
中教饬愈辈守视书室实望外之恩愈等蒙制名字期
以成人造化生成之德无以踰此但臣祖字曰景旸易
景字为师字似为尽美恭候裁择道山书院记一首缮
写附进词意拙劣不足发明盛德之万一弥增惭悚诸
儒亦不敢有所论述盖圣哲之门难为言非虚语也臣
卷九 第 7a 页 WYG1235-0255c.png
受恩深隆奉违益远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洪武二
十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笺
伏以臣卑贱迂鄙承光华受恩教之日久矣春初不幸
闻伯兄即世恭蒙睿慈赐号易名赙以泉币闵恤存抚
不一而足继而有应天较文之召弗获承命趋走殿庭
之下以谢深恩其为愧负理宜摈绝兹者还自京师甫
馀三日而毛百户至敬承教旨粲然之文溢于翰墨语
卷九 第 7b 页 WYG1235-0255d.png
科场之近事伤耆耋之罕存事关风俗虽一介不遗志
欲褒扬虽一言必纪怜劳苦而成疾则有珍剂之颁恐
居处之过陋则有皋比之赐非惟免摈斥之谴抑且有
望外之恩顾臣何脩而克臻此兹盖伏遇贤王殿下禀
不世出之资有大过人之德以言乎学而三才万物之
理无不并包以言乎政则博施济众之事皆欲兴举固
足藩辅皇家炤耀千古矣而犹不自满假恒若不足以
至贵而不遗至贱以睿哲而不弃无能弗以已长短乎
卷九 第 8a 页 WYG1235-0256a.png
人弗以独智责乎众是以虽臣之愚而过受恩礼久而
弥笃者此也夙夜以思且惭且感深欲造朝以谢万一
而今年自六月辞山南历涉苦寒始还任所手皱臂痛
发落饥羸遥望道山之庭如在霄汉之上尚幸仁恩垂
察曲赐涵容俾服药有效坐席稍温则濯大江以涤胸
中之尘观名山以穷天下之壮炙道德之辉聆仁义之
旨以快郁积之思以请不即趋拜之罪且得诵味绪言
以求圣贤真是之归必重有日矣无任瞻仰屏营之至
卷九 第 8b 页 WYG1235-0256b.png
洪武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  启
正月初四日礼生杨克礼偕林良显至宣德且惭且感
谓有瞻观之期不意鼠辈窜伏颇有警报城中出兵众
情疑惑又收去岁秋粮未毕移文请别委官十六日府
帖至次日即行适遇张百户自代来同到沔县是日闻
略阳县被焚略阳去沔一百馀里浮言相惊居人坐以
待旦未可行欲冒险前进恐怯懦惫上贻睿情轸念欲
卷九 第 9a 页 WYG1235-0256c.png
止于沔以待复命则地当要冲无城郭兵甲可恃以安
姑留礼生同还汉中稍候道路平安即当趋走以谢深
恩顾臣受知最厚宠待优异苟使有益于国虽蹈难舍
生亦何敢辞每念保全固护之旨不敢自轻而迂拙无
能所业不过文墨浅事非有所裨补倘不度量招衅速
咎以伤仁慈平昔垂爱之意则获罪弥大矣良显蒙恩
衔戴无极引领西望悲惋交深无任瞻仰激切悚惧之
至洪武三十年正月十九日
卷九 第 9b 页 WYG1235-0256d.png
  又
臣以庸猥久叨恩遇岂臣之能有过于人实赖天地之
德之量有以造就涵容之耳日夜循省惧不能报兹者
濒行敬蒙赐诗宠饯愧感之深言何能喻正平之才臣
岂敢望辱赐品题为荣多矣然彼不遇时适遭世患臣
逄睿哲固当过之郤疑之诗就乞并书于卷传之子孙
以见宠光之优渥臣敢不益思自警以副夙昔期望之
隆尚容赓韵以谢万一洪武三十年四月十五日
卷九 第 10a 页 WYG1235-0257a.png
  又
臣恭蒙遣急足党直传示长史呈驸马都尉谢公诗一
首深感睿心轸念之厚第臣才思朴讷又兼未奉教命
属和故不敢次韵亲亲之义盖欲教人以德非将欲眩
耀以文辞也是用取古人赠言之意赋四言诗一章始
以褒美而终于劝戒虽不敢髣髴风雅发于忠诚止乎
礼义盖亦有可采者焉更望特加删正而去取之幸甚
长史诗录附进臣无任屏营感怍之至洪武三十年四
卷九 第 10b 页 WYG1235-0257b.png
月二十七日
  又
臣黎明恭被续赐五诗识鉴之奇劝励之至期奖之深
从容所发心关乎风教而词采雄逸又特馀事且又出
于秉烛而成古人所谓昼有为宵有得言有教动有法
瞬有养息有存者于斯见之而臣也得躬逢盛美逮及
一门皆预受褒嘉没且不朽况依日月之末光未必邪
敢干正祗奉以归山君川伯皆当呵护而魑魅之徒必
卷九 第 11a 页 WYG1235-0257c.png
将惊骇退避矣不待相如之檄辟之而后廓如也夫子
之云颜平原王文宪李邺侯之喻过情之极流汗至踵
愧不敢当谨候见以谢先奉启陈闻
  又
臣昨宿盐亭乙夜急足二人至递至前月二十八日所
封书展封得承赐喻令与驸马都尉谢公作字说顿首
捧教如闻玉音窃念平生野性疏直为文亦多激切少
温婉之韵于公卿贵人所须恐涉乖忤每每懒作今于
卷九 第 11b 页 WYG1235-0257d.png
此文感念恩意属望之厚不复敢辞遂留半日撰写成
篇第途中匆遽绝不能佳然狂奴故态未免呈露有未
稳当处乞赐删润免使众人指怪谢公承燕问倾心沐
和风时雨之化不虚万里行矣楼经历未详其人奉化
楼则中为北平都司幕僚旧与相识恐是斯人昨所撰
四言诗想已彻睿览山谷常称妹之夫为王甥故称舅
未审可援为例否二古诗皆能摹写物状足为海邦出
色介甫所谓失之此而彼得之千载同此叹尤时之有
卷九 第 12a 页 WYG1235-0258a.png
用世意韩公冠颠之言可见贤者惜才之切如此妙才
弃于空寂造物未易晓也鹤年数诗末章为佳但其论
诗却未敢谓然也不知睿意以为何如违远渐久略述
鄙陋不觉覼缕伏乞赦其愚瞽幸甚无任屏营瞻望之
至洪武三十年五月三日
  笺
伏自奉辞甫十馀日眷宠优异惭感实深报效无阶瞻
驰弥切敬惟亲王殿下以明哲之姿居崇高之位德足
卷九 第 12b 页 WYG1235-0258b.png
以济众而自视欿然学足以成身而日进不已已之所
得乐与人同人之所能不求其备是以群士歆慕若飞
鸟之宗鸾凤众流之趋江海顾如臣者虽怀好道之心
而无适用之实语学术则泥古而不通语才艺则执一
而无取举止疏野言辞戆迂不顾众之毁誉每忘身之
卑陋世之见者莫肯信从天实启之特加宠遇经筵下
讲屡陪观听之班燕席命觞亲辱吐哺之礼感疾而命
东朝赐衣天地高厚曲赐成全云汉昭回屡加褒奖许
卷九 第 13a 页 WYG1235-0258c.png
阖门之忠义为百世之光华恩在古而或稀事为今之
共羡私自循省何以能任当克已慎行益励夙心体国
忠君不负所学虽知葵藿之私难报阳和之泽庶几松
柏之操不为岁寒所移臣无任感恩恋德激切屏营之
至洪武三十年五月初八日
  启
日昨郎百户至传奉教旨写乔岳诗及字说敬已写讫
初不知芝兰公之非嫡故以嫡言今改为谢庭之特朱
卷九 第 13b 页 WYG1235-0258d.png
子诗传曰特杰出之称似为稳恊字说前作颇未如意
今更定一篇乞赐删正如有芜秽仍就批下再写兼善
二字关涉甚大故妄发明此义张子西铭意正如此使
人皆存此心天下无失所之民矣臣愚尝谓人主读书
如西铭大学明白简易道理大原大本咸具不可不常
存诸心正谓此耳至如微文碎义散见他书者固当参
考不弃然有所未察未足为大害也公智携得旧日文
藁两首有旧读子书杂书议论数十首颇有毫发之见
卷九 第 14a 页 WYG1235-0259a.png
他日当俾录进回视少时文皆二十馀岁时作其时已
知歆慕圣贤今四十馀矣尚与庸人无大相远言之不
觉愧汗沾衣也冰月堂已作一铭不知已彻睿览否安
老芝兰室记甚异他作诸诗皆已观讫因芝兰公记识
之精亦足窥见异才之一节矣又知金舆游幸名刹群
缁有诗足为外教增重赠兰空诗匆匆未能扳和南洲
玄极及张廷壁送公智诗今先进呈明日当别良显公
智而东无任感德念违激切思企之至洪武三十年五
卷九 第 14b 页 WYG1235-0259b.png
月十一日
  又
臣昨行至黄坝驿遇许指挥恭蒙赐示松筠芝兰二公
诗且承告曲折又闻清白清真凝清三君子皆折节读
书深见圣朝文化之盛戚畹英才之多而松筠题清白
轩诗及芝兰公题温泉之作皆佳丽有奇气可谓竞爽
也在臣闻之犹以为喜况睿情笃于亲亲尚重文雅为
之喜幸又当何如哉比来唱酬必有新制宫商相宣金
卷九 第 15a 页 WYG1235-0259c.png
玉并奏真盛事也近作祭乡先生文及为公智作定亲
书共二首录进乞赐改正臣无任仰德瞻驰之切洪武
三十年五月二十九日
  笺
伏以恭承宠眷常怀难报之恩夙荷深知每耻过情之
誉抚心感怍省已竞惭敬惟亲王殿下有刚健中正纯
粹之德而加之日新有聪明睿智宽裕之才而本乎天
纵以忠恕为治国之要以诗书为养心之资不见者三
卷九 第 15b 页 WYG1235-0259d.png
年圣学之增譬诸水涌而山出侍朝者两月仁政之美
可使物阜而民康实皇家太平之基抑道统盛隆之兆
臣受才最陋执德未弘虽有志于求仁实无能于应世
幸日月之垂照借朽木以光华喜江汉之滂流沾涸鱼
以润泽雄辞秀句一字踰华衮之褒大节美名百口被
帡幪之赐友朋携酒贺子美草堂之尚存儿女候门指
渊明松菊之犹在孰匪陶镕之力共推化育之仁第恩
之大者非疏贱之所能报而心之至者亦言语之所难
卷九 第 16a 页 WYG1235-0260a.png
宣惟当守道以立身期不负于天地庶几责难而陈善
或有效于涓尘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洪武三十年
六月十八日
  启
伏自违远旒扆已踰十旬自暑而凉秋序将半虽省
勉学之心不敢少息而钦德慕义神驰于舆井之域梦
结于蓬瀛之署者亦未尝斯须忘也毛马二使者经过
获闻奉诏时巡戎夷喜悦神人交赞福祉来同深慰瞻
卷九 第 16b 页 WYG1235-0260b.png
仰谢公墨竹暨诗风度英妙足为国华文明之祥太平
之徵亦可于此占之非特翰墨末事也有教作序及诗
谨缀缉二首欲俟删正未敢上卷皆书在别纸以进良
显重拜赐诗过承褒借而公智受恩深厚得遂室家之
愿此皆可以传示千古增简策之辉光为荐绅之盛事
非臣微琐所能称述报谢也谨西望稽首祝千秋寿无
任瞻仰感激屏营之至洪武三十年八月十二日
  又
卷九 第 17a 页 WYG1235-0260c.png
臣前者奉教令携至周易传义写本就点校今附六册
进纳中间差误及落字处亦多就贴纸本行上写其误
字恐有未当不敢自保或字义可通者存之诸本互有
得失故也馀书未毕者续俟便上进前都御史过此甚
谦恭安静此城中亦惧法莫有犯者居数日即去闻在
他处又不同必有以取之耳今秋丁祭乐舞略有可观
当祭之时雨适暂止偶有二行人及分司者与祭问习
乐之由莫不共感睿恩作成文教之盛窃闻车驾又将
卷九 第 17b 页 WYG1235-0260d.png
巡边山路险峻虽川祗岳伯奔走先后祓除拥护以禦
不若恐玉体不免舆马之劳然历览江山之北而思禹
功之大念皇图之广使边徼之民欢呼喜忭怀德归仁
亦可以忘其劳矣下情无任瞻仰驰恋之至洪武三十
年八月十六日
  又
伏自奉辞每使者至获闻仁政之施仁声之著辄快然
以喜内而朝廷外而四方臣民士卒称扬睿德凡有所
卷九 第 18a 页 WYG1235-0261a.png
闻未尝不举首西望且慰且幸非有私也受恩深重异
于恒人体国之心不能自已喜天下之有贤王所以为
宗社生民庆也臣窃自忖度遭逄圣世身安食饱无由
报答惟愿国家享万年太平之福臣之无能得优游治
化中为太平贱士歌咏颂美以与草木虫鱼共有其乐
足矣比者伏闻奉诏巡边历览江山之壮俯察民物之
情所以发圣贤之渊微念皇图之广大夏谚所谓游豫
为诸侯度而补其不足助其不给斯民一何幸哉虽舆
卷九 第 18b 页 WYG1235-0261b.png
驾跋涉玉体不能无劳然百神扈从万福景从固不俟
一介庸愚之祝愿也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洪武三
十年九月初六日
  又毛总旗至敬承教旨仁厚详密西望拜受快然如凛寒
之遇阳和积阴久雨而忽睹白日之舒光也臣蚤服孔
子之言谓知周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每洞观宇宙
历考载籍三代以后求其可当斯语者实难其人今乃
卷九 第 19a 页 WYG1235-0261c.png
于殿下而有遇焉伏惟殿下高居玄览而于三才庶汇
之原无不究六经群子之说无不读礼乐政教之旨无
不通闾巷陇亩之情无不察可谓知足以周万物矣服
纤丽则恐一夫之或寒尝珍美则思一夫之或饥处崇
明嵬大之宫室则念或有苫阖不蔽之家享康宁怡愉
之福祉则虞或有疾疢无告之民糜粟以赈其饥施药
以安其躯省兴作以养其力给棺椟以厚其终可谓道
足以济天下矣然知虽无不周而臣受照烛也特异仁
卷九 第 19b 页 WYG1235-0261d.png
虽无不溥而臣蒙宠惠也特深自顶至踵由亲逮疏藩
饰之光华服食之温饱何莫非睿恩之所及哉而不止
此也未有疾也而赐以扶衰之剂未有能也而褒以过
情之言本所自而泽被先师之孙推其传而恩加门人
之室防其将然之谤弭其未萌之忧虽慈亲之曲爱弱
子良师之乐育英才而为之谋亦不是过矣夫虫鱼蛇
雀于物至微于性至贱受人小惠犹怀报而不忘矧臣
受教君子而于圣贤之大方粗有所闻者乎然而侍
卷九 第 20a 页 WYG1235-0262a.png
奉左右口未尝发婉媚之谈身未尝为容悦之态与未
曾受恩无异者盖以为细恭缪敬非所以事君而图报
之心不能寝食忘也第身微才陋德薄能鲜纵存惓惓
之心如葵藿虽向太阳而不能少助于末光乌鹊虽宗
威凤而不能测识其灵德以此常恐汨没巽耎为庸众
之归以负不世之遇是以每慨然遐想若有遗而不得
者此也抑臣闻之施德而不德者圣哲之君也受恩而
不忘者志义之臣也殿下圣哲也固不责人之报而臣
卷九 第 20b 页 WYG1235-0262b.png
也安敢忘哉周人之诗曰罄无不宜受天百禄说者谓
盖欲其君言行政事咸尽盛美以膺多福也敢以此上
献诗又有之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说者谓爱之根于
中者深故发之迟而存之久也臣愚不肖尚当以斯言
自勉无任激切屏营之至洪武三十年九月初十日
 书
  谢太史公
数十年来师弟子道废鲜有推所得引人之事执事探
卷九 第 21a 页 WYG1235-0262c.png
索古初根㨿仁义汲汲以诱拔后辈为职虽樗朴不才
如某者亦收之于门而告以斯道恩意恳笃无劳不倦
待之踰于子姓而进之以圣贤所务此今世之所未闻
而古或有之者也某辞归省又辱教之以言引誉过侈
期望深远今于别来旬月间延领西眺戚然怀恋不能
自喻某少颇自负长而无成自入执事之门然后得窥
见圣贤堂序粗识脩已经世之大端僭不量力每有所
称说闻者未深晓多相怪骇独执事见之以为当然咨
卷九 第 21b 页 WYG1235-0262d.png
赏叹息喜溢颜面某所以忘其卑贱旅寓无聊之情而
有以自乐也夫人之相与处必心相安而后可久居庸
众人之间闷闷然无与语虽享之以八珍之味九韶之
音不能安而留也执事于义则师也知已也于恩则拔
之于恒人之中而感之也某宜何如哉然执事之知爱
于至愚者非私某也盖闵斯道之不振矜得其人而明
之也某之感执事也亦岂敢致私德于执事乎竭其驽
钝务学之成他日万之一有补于斯世使将来有述焉
卷九 第 22a 页 WYG1235-0263a.png
则庶乎不负执事之所望耳是亦难言道之不行于斯
盖甚久古之人家焉而长幼序乡焉而伦理饬皆由躬
行素积见信于人而然鄙心思慕之窃自惟宗族数十
家其初本于一人而今犹或有不齐者思立为辑睦之
法以洽其情欲为祠于冬至祀始迁祖而族人各以其
祖祔食祭毕而会饮族之最长者以礼义陈训举族之
人皆拱而听每月之吉一会拜毕则训如冬至之仪族
之人有善则书之而加礼猊焉有不善亦书之而加教
卷九 第 22b 页 WYG1235-0263b.png
诫焉立之学以教族人之子弟为置田以食其不能生
者族殆可使亲睦贫不足以兴事人虽有听者亦未并
志一力以冀其成又宁海自宋罗正之以来有探道德
勤问学者其在当时励名节立行义莫不殚一世之心
志以冀发闻于后世而纪载之籍不立遂使湮废不大
光显邑人多不知其姓名斯甚可恨欲成一书分析数
目使幽暗者昭章阨穷者昌显嘉名积行者获知已于
后侥倖苟得之徒知公义之所存用为劝惩存乎风化
卷九 第 23a 页 WYG1235-0263c.png
而朋友寡少无从得其事实虽恳切言之好事者竟未
复报此二端皆细事度其势不甚难行其为法可不求
诸人而备而成之不易也如此况推明先正之道于天
下其可易言哉然人恒虑志不足苟有志不有遇于时
将有垂于后不有合于人将有合于天安知今人之非
古乎哉安知古之果异于今人乎哉而某奚敢让焉近
亦有人说执事赐教之言以欧阳氏苏氏以下见期为
过某闻之不应而笑笑而默然竟不问其主名流俗
卷九 第 23b 页 WYG1235-0263d.png
省事者少淳于髡鄙薄孟子桓谭轻扬子云容貌不传
其书此大儒贤人犹若此况浅闇小子见诮于不知者
亦又何疑所兢兢者恐伤执事之明耳某妄志殆未可
遽以辞尽其大者将宏廓敷扬其所传于世俾人得乐
生达理其次亦将整齐周公孔子之成法为来今准下
此犹当著一书摅所蕴蓄补艺文之遗缺续斯道于无
极岂止与诸子竞铢两毫末于文艺之籍哉执事之取
某者必以此某之报执事亦在此儿曹愚人何足以知
卷九 第 24a 页 WYG1235-0264a.png
之其见疑者固其理耳屈原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犬
见市井衣服持任而至者多卧不起视使服三代之衣
佩鸣玉冠进贤之冠揖让而进犬必惊骇以吠狺狺不
已此非有他也见所未尝见心诚怪之而然三代被服
岂愿狺狺者之爱恶哉其所取则有在其所操守有常
其所就有时岂务流俗之合乎传记所述卞和伯牙事
皆战国人急于见售者之言和之智不足称而伯牙亦
甚可怪君子之为贵乎得于心而有以自乐何必人之
卷九 第 24b 页 WYG1235-0264b.png
知使举世之人皆非子期牙之琴将不鼓乎何自待之
轻而取于外之重也惟扬子云颇解事然亦未达乎理
子云言后必有扬子云必好已书其心虽不求合当世而终未能忘乎名也由君子言之所为果有益于世而
世不知贵其耻在人吾何与焉苟期后世之知而著书
则狭矣某窃有见乎古人处已之大方自待颇不薄日
坐静室未尝乐人谈有相过问者可语语之不可语辞
让而已见嗤见善皆不及知自谓可寡过大母年虽高
卷九 第 25a 页 WYG1235-0264c.png
而康强饮啖如六七十人侍奉粗适诸父兄足事以养
明春之期不敢后时离左右远思如曩时朝夕面言不
可得恃见爱见知辄吐狂谈不觉繁多
  上胡先生二首人之垂令名于当世者岂易得哉盖其才灼然有过于
人而又有达者引之于前贤者扬之于后也夫闾巷之
人欲以一技名十里之内而不得况其郡邑乎欲名郡
邑且不可况以斯文鸣斯道与为四方所仰者乎其难
卷九 第 25b 页 WYG1235-0264d.png
也审矣然当世非难也后世为难一世非难也后之干
万世为尤难也齐之人曰贤楚之人曰不贤鲁之人日
可越之人曰不可苟从而信之则其名传于齐鲁而不
传于楚越也齐鲁诵之而楚越之人群笑而交嘲之则
并齐鲁亦不能传矣是则奚可乎盖在乎达者之引誉
焉耳达者一言曰贤齐鲁吴越之人莫敢曰不贤达
者一言曰可齐鲁吴越之人莫敢曰不可则论定而
翕然称之矣故曰必有达者引之于前也达者之言固
卷九 第 26a 页 WYG1235-0265a.png
当世之所信然至于后世则人忘之矣忘之则信之之
心忽矣信之之心忽则谤议杂起而毁誉错陈矣及其
门者曰某公道德足尊也文学足法也不见之者曰是
未必然也及其门者曰某公天下之士也当世一人也
不见之者曰是未必然也传之愈久及见者益少不见
者弥多则以为然而信之益寡矣是则遂已乎亦在乎
贤者扬之于后焉耳贤者一言曰某公之道德文章间
一人耳则凡不见知者莫不信之矣曰某公吾之师
卷九 第 26b 页 WYG1235-0265b.png
也其出言履行吾不及也则后世之人莫不尊之矣故
曰必有贤者扬之于后也然二者不时遇也某尝读欧
阳氏苏氏之书而有得乎此说焉苏氏西蜀之人也一
日挈其文就试于京师欧阳公曰斯人也吾之伦也京
师之人不敢望也由是苏氏之名隐然动天下及欧阳
氏殁苏氏之道行则推之曰欧阳公今之韩愈也由是
欧阳氏之道著于后世而愈尊岂非相资以成令名者
乎某生八岁而读书十五而学文辄为君子所过称年
卷九 第 27a 页 WYG1235-0265c.png
二十而东游京师京师之人咸曰内翰太史公今之欧
阳公也其说而见焉公以重德居显官为士大夫所宗
执经问道者林列于外公一见而曰是生也可教其从
吾游吾于是幸有望焉某始而喜中而惧不敢当已而
愈思副公言遂委质左右而不去盖三年矣然相誉者
惟公而已他人不信也及公致政归金华某来从金华
之人又称曰吾郡胡先生当今之巨儒也太史公亦曰
先生吾畏而不敢友者也某又思见焉同门者相戒曰
卷九 第 27b 页 WYG1235-0265d.png
先生于人未尝有所称可得其一言之褒者誇于乡党
以为荣吾子其见焉于是乎遂见于执事者执事不以
其不肖遽称之日其将来未可涯也吾之门人无及也
吾于生有望焉嗟乎某何人而敢当执事之称誉哉久
而思之执事以道称人者非欺某也盖与人为善期其
至于大者耳某何敢不勉乎某妄不自量窃有志于圣
贤之道上之欲推所得于人下之欲以彰明斯道著尺
寸之名于后世然富贵系乎命不可预知所可用力者
卷九 第 28a 页 WYG1235-0266a.png
独文辞耳而又不知其果足以至古人否是以终不能
自信及闻太史公之言又闻执事之开许以为可乐始
有所主于心日知趋向嗟乎执事之心欧阳公之心也
而某也何足以报之顾惟盛德不可以不谢而区区之
诚有不能已者因具述其私言以献于左右不自知其
流于狂惑也虽然执事知我者岂以斯言为狂也哉
某端肃奉书长山先生执事世有授人千金而不得其
一笑之报者亦有假人以片言而使人终身不忘者岂
卷九 第 28b 页 WYG1235-0266b.png
片言诚贵于千金哉顾施之何如耳人当富足荣盛时
声色可以适其心舆马玉帛足以适其身宾客之陈说
愿交者之誉颂溢耳而盈目虽与之千金亦以为宜然
耳其心弗以为恩也惟夫贫困贱辱之士势未足以动
众庶名未能以信朋友心劳而迹下志郁而道穷见嗤
于庸夫鄙人俛首抑气谁复与语当此之时有一人焉
能假片言之誉使人改容而加礼拔之污秽之中而措
诸君子之列其心感激奋发虽千金之惠岂能过哉古
卷九 第 29a 页 WYG1235-0266c.png
今俊杰用此道得名于世者不可胜数而士之知所报
者亦多有之盖施者非以是结人之恩报者非私于施
者之誉上之心在乎彰善下之心在乎报德亦理当然
尔近世风俗则不如古达于上者多忌乎下屈乎下者
多怨乎上是以下有不遇之叹而上无乐善之名而某
于其间独幸而有遇焉某眇尔之小子学未闻道才未
周乎事数年之前旅游京师为齿甚少为势甚孤京师
之士莫不易之翰林太史公独见许以为奇士及从公
卷九 第 29b 页 WYG1235-0266d.png
来此邦此邦之人未有见许于太史公也执事一见之
辄转告于人以为可以无愧乎公之心既而人之见者
必有问问者必以执事告之为言于乎执事与太史公
之心古俊杰待士之心也而某岂其人哉无可称之实
而受过实之称此某之所为懔然惧而怛然不自宁者
也虽然执事之于人无所滥称太史公之于人不妄有
所许其殆有可勉者乎诚若执事之言勉而获至于道
大有以泽诸人小有以善其身报德之心乌敢忘也然
卷九 第 30a 页 WYG1235-0267a.png
执事不期人之报也人之感执事者不望执事之知也
知其不期人之报与不待言而明而犹为执事言之者
诚发乎中不知其形于言也兵戈之馀斯道不振人才
之难莫甚于斯时此邦之秀者东阳有葛信诚夫其文
执事自知称之乌伤有楼恕希仁年长于诚夫而仆与
之相上下王翰林之子曰绅有妻之侄曰俞恂皆好学
能从事于此郑氏以才称者有叔度之弟曰棠曰柏皆
能文此数子皆执事所宜收揽而教之假片言而称之
卷九 第 30b 页 WYG1235-0267b.png
者也成均之中拔于四五百人之上者有天台郭浚士
渊林佑公辅二子之文太史公称之其文具见虽不得
来学于执事乐善之笃故欲为执事言焉使执事知若
某之愚者尚多有之益可为斯道喜而其人之知所报
与否不在执事也编修苏先生待某甚厚乐善亦甚至
凡某之告于执事者望以告焉
  与苏先生二首
师友遐弃忽踰六年绪言闳论久绝心耳胜游欢会无
卷九 第 31a 页 WYG1235-0267c.png
复曩时每一兴怀辄俯首抟髀情不能已时取旧所贶
遗诸文读之以自释或见之赋咏以自遣然此心郁郁
终不可开解昨偶得黄岩林君寄至手书发封伸纸口
诵心思夙昔之好乖阔之情绸缪忳厚宛然在目何眷
爱之隆属望之远哉执事以斯文承诸公后为时宗儒
光华所烛譬之列宿在天物无不睹而鄙昧之踪藏伏
奥密鲜与世接若戴盆而居独不能窥其所至是以相
去虽近相慕虽劳而未获以一书候左右者此也孝孺
卷九 第 31b 页 WYG1235-0267d.png
无所能解特以尝出太史公门人谬为当世所推然揣
索其中实无可恃者平居好议古今称说政教不自愧
耻及涉世日久年齿日长大追览前作深自悔其不然
近亦欲针砭攻治去所甚病求古圣贤所用心者而学
之而资性庸弱不见有成兼自去冬以来得痁疾弥年
不愈寒暑稍间凭几展卷欲有所求索头目眊眩辄复
弃去读周易颇厌近时传注家繁复附会欲为枝辞十
馀卷发圣贤君子大意使人不惑于众多纷纭之论历
卷九 第 32a 页 WYG1235-0268a.png
时已久而未能成书他欲论述者非一事地僻无书同
志者绝少卒卒未见功绪自惟幸为明时宽假得安一
廛于𤱶亩啜菽饮水以自肆上之不能出奇策为生民
国家辅无穷之业下之不足与荷殳执戟捍封疆清徼
塞宣爪牙之用苟徒颓然而居充然而食岂非天地之
弃民哉故亦粗欲有以自见于后世而不知其果可望
乎否也执事前时相与颇不薄今乃不闵其无成而徒
誉之且欲属之以斯文之重嗟乎自斯文之传以此事
卷九 第 32b 页 WYG1235-0268b.png
自任者几何人而数千载中可以名称字举者若是乎
其寥寥也而孝孺焉敢以为已任乎若曰不敢自怠自
弃以从事乎此则不敢辞苟谓可以当斯文之传广天
下远来世必自有其人而非孝孺之所敢与也伏惟执
事名塞海内而敛其教于一州创造设施必异于流俗
恨无由趋走一见以尽所欲言高文知已摹传行世先
子事行因得附末简以传甚幸甚幸蒙索陋作近时甚
不多下笔又无力亲写托朋友写数篇去殊不足观病
卷九 第 33a 页 WYG1235-0268c.png
中作诗数首久欲奉寄今亦不暇书近时乡里略有数
人相从其中极有可喜者乃知此事在人不曾泯灭但
无人振起之故虽有高识英才不免湮没耳括苍山水
清绝士子亦有可语者乎病中不能见林君同游之约
未获承命有便时惠书问不宣
溪上从游乐甚于人不忘自归田庐取倡和之什观之
意未尝不在仙华山水间也天下山川可玩者多而可
喜者少天下之士鄙陋者多(阙/)者少人之所遇于事者
卷九 第 33b 页 WYG1235-0268d.png
多游乎物外者少(阙/)    聚而兼有之者其溪上
之游乎某独将为(阙/)(阙/)也耶前后浦江欲奉书为别
适事累心不果道出剡中行崇山绝壑间烟姿雾气环
拥叠出烂若霞锦东南之奇观也乃知灵运泰(阙/)
 者良有所为恨不得与执事同知其时始与亲友别
离忧虑盈心翘首纵目虽暂为披豁而竟不能揽撷奇
胜与所游者相颉颃于编翰间以此愧古人耳然事物
恒理得之于心不必形诸言可以言传者乃其粗者非
卷九 第 34a 页 WYG1235-0269a.png
其至精也彼杰特妙丽顾已得之于胸中岂不胜邪执
事其谓之何乖离久思奉谈笑而不可得文辞尤异于
讲切者近借到程氏遗书览师弟子问答慨然兴叹不
得生于其时与闻其盛然固有言可徵不害为犹兴者
况相去未甚远其说大章为世文人学士日谆谆导之
以路岂能终无所闻哉以知生于后未必不逮古顾自
力如何耳然当程子时贤者比肩出风俗虽未迨古亦
至淳美其言犹以为忧况于今相绝万万哉为士者幸
卷九 第 34b 页 WYG1235-0269b.png
不与贱辱事惟道术明晦风俗盛衰之所宜知者风俗
非无位者所能致鼓斯世之人慕学之道非吾儒职之
而谁乎之俗犹有可化识义理者颇不少执事为之
固宜也乡邦习变非菲薄所能卒改居闲少出入慎言
语自治已外庸暇及人往时尝与执事言赵氏兄弟资
禀粹可语信然近再见思幸教之人才难得如此比者
得数十人因斯文而进之于道庶可望乎当今汲汲于
成人者惟太史公某尝谓太史公此心可为百世师真
卷九 第 35a 页 WYG1235-0269c.png
非诬也天向寒怀人益深遣童子行略陈所当语者苦
心至意非言可既执事必能察之(原多阙误/)
去年得叔度书已知执事念太史潜溪公之德欲为论
次遗事以传私心喜慰继以感泣旋闻从者较文关中
不知归期何时而某卧病山中无繇遇括苍路使欲致
一书达所欲言至今未果自古圣贤君子道德言行信
于天下者如孔子孟子身没而言在者若无待于人之
传然由门人弗图其传也后世史官无所凭信往往剿
卷九 第 35b 页 WYG1235-0269d.png
取异闻怪说以实其事或不知其姓字寿年之真读其
书者至今以为恨其次若扬雄王通俱号一世大儒咸
有所论著以发其蕴蓄亦若不待人言而后信矣然雄
以作美新媚莽受訾于世或者谓非雄所著殆后人依
效而为之通书称隋唐大臣皆其弟子识者谓多误妄
疑非出于通之手若是者使其门人有所述以纪是非
之实宁有纷纷异论哉惟其当时以为吾师之德行文
章自足以传而有轻视天下之意故天下之人得持此
卷九 第 36a 页 WYG1235-0270a.png
遗失而议之呜乎天地之大日月之明无所资于人而
其行度徐疾盈虚之数犹必俟人纪之而后定彼以圣
贤君子为无待于人之言不亦大过矣乎吾太史公远
宗孔孟以为学高视雄通而有馀其著书其制行其事
君行道固已暴于四方而信于当时传于蛮夷之国而
诵于缙绅当世虽未有发明之者亦无害其不朽也决
矣第其末年遭罹飞语一子一孙死于祸而家迁身放
卒于异乡倘不得有道而能言者白其本心告之万世
卷九 第 36b 页 WYG1235-0270b.png
暧昧之谤人将憾之非特忠贤受抑于无穷且俾圣朝
有知人未明之损岂细故哉宜乎执事有意于图之也
千载之间士之蒙诬受诳者何限远则司马子长以言
语被刑蔡邕以慨叹受戮近则程叔子有贪黩之谤涑
水公遭奸党之名其他挤于险诐之人污于朋党之论
生不得诉冤于朝殁不得返葬于里者不可胜计然其
心迹卒光明于后世者赖有明士端人断以天下之公
是非而不惑于流俗一时之私意大者辩其诬于史策
卷九 第 37a 页 WYG1235-0270c.png
小者表阡铭墓以示将来是以士有就死而不恨挫抑
而愈光以有人发扬于后也今执事居与公同乡学与
公同道于公有师友之义而公之自朝退休于家也属
望于执事者甚厚且执事尝官太史而以论撰之作为
已任于公之事而不有述焉何以解后人之疑正流俗
之失而慰公之神灵于地下哉虽然公之心不期人之
白已也忠义自信而且尝为人言事君犹事父与事天
也父不可欺天不可怨顺受之而已矣每论古人遇贬
卷九 第 37b 页 WYG1235-0270d.png
窜而怨诽及为文过于愤激者深已薄之以为不达君
臣之义其素所存者如此及乎临大故遭大祸视子孙
之死夷然不少见颜面窜逐之至若返其乡次于江
端坐而逝此其心岂以世之荣辱介意哉其信乎已者
可以质之幽明而无怍考诸圣贤而不愧其于人之谤
且誉若推之以为高也抑之以为卑也安之而已矣身
受其患尚无怨尤而于事行之白不白也复何较焉然
而某之有求于执事而欲图公之传者非为公计也为
卷九 第 38a 页 WYG1235-0271a.png
诵公之文尊公之德而欲尽知其平生之计也是则斯
文乌可已哉自公之亡天下无师后生小子自以为高
而议公者多矣然徐而视之如蚊蚋之群忽已消而公
固自若窃亦见其不量力而徒为尔哓哓也人之贤不
肖固有定论文章之高下亦然近时作者渐以稀阔在
东南惟执事及徐教授耳徐公之文简质典重有浑然
之气然推赡畅急言极论而不竭者实惟执事某往与
太史公论斯事过辱特见许与而前辈三数公复从而
卷九 第 38b 页 WYG1235-0271b.png
推奖之然七八年来痛自摧斥向时之可今索然尽矣
人持所业殊与相见时异惟以体乎身见乎事有补乎
圣贤而传之万世此鄙陋之志而亦太史公夙昔期望
之意也执事可无以教我乎士气日卑学术日趋于污
下某病废无聊无足负荷斯事矣惟执事善自谋以大
宣正学上报国家下慰相知者之望心所欲言者无踰于此而当今可告以此言者惟执事耳故卒一言之
  上范先生
卷九 第 39a 页 WYG1235-0271c.png
天之于人生之也难则属望之也必远望之也远则待
遇之也必详众人盈天下而一国一乡或得一善士学
者不绝而百年间世或得一大贤脩周公孔子之道以
起人崇之者恒有之而圣人数千载不复见天之生斯
人也(阙/)于斯人也艺黍而资其食树麻而资其衣有不
得焉则(阙/)吾树艺之力天与斯人以莫少(阙/)望之治(阙/)
使不失所上欲其无薄蚀乖紊之忧下欲其无崩损溃
圮之灾其望之深远也如此斯人也不足以任斯任也
卷九 第 39b 页 WYG1235-0271d.png
则已知其真足以为圣贤君子其自视其身宜若之何
哉以家之不丰不给其子无以养为患者众人也(阙/)
乎千万世而欲因吾身使之明后乎千万世而欲因吾
言使之平通四海九州之内欲各不违其生而复其性
斯吾之所当为而亦天之任我之意也故古之圣贤君
子不敢斯须自逸其身而惟不负天之意天以数千百
载之久而生斯人斯人不思为之立数千百载缠系缉
宁之法而惟苟且因循之计其得罪于天也甚矣天其
卷九 第 40a 页 WYG1235-0272a.png
能贷之耶此(阙/)天命信乎不可不畏也自孔子殁百馀
年而得孟子又千四百年而得周子程子二子之后又
复百年而得朱子此数圣贤于天之所属任者可谓无
所负矣夫圣人今之有无不可知安知世无大贤君子
其自视天之生之之不易其为天下者宜亦不敢缓也
天下之当为者未可遽尽而遂万物位天地非无位者
所能为则明道而传诸人以淑后世大贤君子之职也
道之不明莫甚于今谈性命则或入乎玄密而不能措
卷九 第 40b 页 WYG1235-0272b.png
之行事攻文辞则或离乎实德而滞于记问扣之以辅
世治民之术则冥昧而莫知所为(阙/)几何而不祸天下
乎道之大端脩已治人二者而已率乎性命之理所以
脩已而为治人之本也察乎礼乐政教之具所以治人
而推脩已之馀也古以有此二者也故生民之类赖以
无灭而至于今苟或去此而不为则人理糜烂久矣今
天下亹亹然皆将以道德为虚器虽儒者亦自谓无与
于事功则圣人复出将何施乎圣人所谓道非若异端
卷九 第 41a 页 WYG1235-0272c.png
邪说足以诳惑斯世其统为道德其散为三纲二纪其
体为仁义其用以为治天下法行则服乎人传则寓乎
文而岂徒播口舌悦耳目而已哉(阙/)不幸而至于斯固
贤人君子之所当深畏而熟思者也执事其少垂意乎
执事身为布衣而州里以为师为人师而容猊谦慎而
不居智足以知天命而不过乎幽远文辞可以述已志
而不(阙/)之以窥盛德之所然当世之称贤人君子者必
归独无望乎由今而求之贤者君子于世未可知也越
卷九 第 41b 页 WYG1235-0272d.png
数世求之而始有焉亦未可知也孔子不以有颜子而
不行道孟子不以有孔子而不著书各尽其职思无负
于天而已执事乌可不为后世虑取古之道托之书绪
言遗教可以范世(阙/)向者履执事之庭而问焉嗣是道
者未知其谁也岂世无贤者乎抑有之而未知之耶谓
无人而不传者与有之而不知皆非执事所忍居也某
潜溪先生之门人不敢复言他师然闻古人之取善也
博而自期也大取善博故于人无所不从自期大故于
卷九 第 42a 页 WYG1235-0273a.png
道不以为至某不敢自拟于贤人君子而亦岂同于众
人自七岁而至于兹十有八年入乎心而著乎思者昭
乎其非众人之事也尝窃自喜天之生者或有意乎不
肖于道而予甚有忧惟恐不能副天之所期望也故夙
夜以思谋必至道而为数百年计者甚悉如是而后可
为治如是而后可以育才如是而后可以不负乎天而
不坠其所传述乎某不自度其愚而私有意焉而非执
事不敢以斯言告也夫以某之愚而犹幸乎天况执事
卷九 第 42b 页 WYG1235-0273b.png
世之所称自以为贤人君子者天其必不易然也而可
忽耶惟执事思天生才之不易闵道术之晦而求明之
不负乎天之所望使小子获有闻焉则于天意得矣此
职也亦道当然也岂独某之幸耶(多阙误/)
  与朱伯清长史
昨承诲及诸葛孔明及范希文司马君实三君子事谓
某鄙论未当于理开析明白为惠甚大窃自喜庆不能
自休何者师友之道颓坏今世无复见匡教训诱之事
卷九 第 43a 页 WYG1235-0273c.png
士初结交以为未久不宜相督责及既久情义相习竞
竞然恐招人之疏怨心有所见口竟不敢陈说名为友
而于身无纤毫裨益者甚众秽恶不知其非相视相谀
俱至于无闻而后已此某之所深惧者也执事达理力
行动法古人忘年降德而与童稚卑贱者讲明往复救
其阙失顾某乌能至此哉实执事知师友之道宜然耳
某倘有所取而不以告是背乎心而与世俗无以异也
故敢复尽其愚古之圣贤非特能言而已其心必能该
卷九 第 43b 页 WYG1235-0273d.png
天下之理其才必能周天下之事虽衡门之下布衣之
列而道德性命之微仁义礼乐之要经世绥民之术禦
患备乱之方莫不精究而历试之故问之则无不能言
任以辅相之位而行之如取物于囊汲水于河信乎其
无难浩乎其莫穷罚加而无敢怨位崇而无敢谤以其
道固有之也自汉圣贤之学不传通才明识之士常患
无道德为之本忠厚诚信之质知其大者而患才不足
以充之若孔明之佐昭烈提数州之地以抗万全之中
卷九 第 44a 页 WYG1235-0274a.png
原卒能割鼎一足屹立西蜀使曹氏父子睢盱骇愕而
救败不暇神机奇略应变百出忠义之气磅礴宇内脩
明政教戢和人民劳之而不怨杀之而不愤惟天不祚
于汉使大功不成其雄才伟断真中世之豪也然其学
本出于申韩故袭取刘璋教后主以刑名不无谬于王
道某尝谓孔明有大贤之才而于道或有未闻者此也
宋之号贤相者希文君实希文自少慨然有安民之心
君实癯身苦心以忧天下不义而夺人之国二子必有
卷九 第 44b 页 WYG1235-0274b.png
所不为然宋仁宗之时辽夏扰于西北中国为之不宁
朝廷亦多故以希文之参大政虽未久辄去而人主待
之之隆问之之切仅疏取士及革磨勘数事此数事者
岂皆天下所赖以久安者乎君实当母后惩弊之时独
负生民之望不顾世之毁恶一扫新法而复旧政其功
亦深矣然过于矫枉失于闲邪身既死而群党作法再
复而敌国横虽非人力之所能为而变更之际有可议
焉者使孔明之才当此之时必不若此而止某故谓希
卷九 第 45a 页 WYG1235-0274c.png
文君实有君子之心而才不逮焉者此也执事以谓过
者何哉岂谓希文尝伐西夏乎坚守持重使士卒乐用
此诚非武夫所能及比之孔明未足当也若君实之革
新法去民之所苦而从其欲至诚动天地大顺感中外
生则仰之若父母殁则哀之如骨肉是岂才之足以感
乎人哉积乎心见乎色而人信之耳观孔明当兵革之
时非有利民之政而其死也民俱家哭巷悲如丧亲戚
使其居君实之时有不若君实之得民者乎二子之才
卷九 第 45b 页 WYG1235-0274d.png
其不及孔明也明矣凡论往昔之事远则求诸简册近
则验诸见闻得于见闻者易习而徵诸简册者易忘习
者其美彰忘者其美晦故常人尊近而忽远也某则不
然考其言以求其心计其功以较其才视其所处之难
易而参其成败前人以为然不敢遽以为然也必详察
焉前人以为否未敢遂否之也必加详察焉若三君子
之事固某之所自信而言者宜乎其有过也然近世先
儒立言为世法者莫大于程子朱子程子谓孔明庶几
卷九 第 46a 页 WYG1235-0275a.png
礼乐而道则未尽朱子谓希文有欲为之志而未能精
密谓君实学不本于致知而成功小其殆亦有过乎执
事笃志朱子之学论之必审矣苟以务道之明不若言
语训告之详而明先师之意使妄论私说不至于违道
虽不更端而醮之某虽愚不敢不勉
  寄徐教授
教授乡先生执事某不幸早失先人始也俯仰顾视辄
哀不自胜既而触物遇时辄哀既再见先人衣履书帙
卷九 第 46b 页 WYG1235-0275b.png
辄怆然而悲及除服而居思先人之声容辞气存乎目
者益远矣凡见先人交友与尝识先人之面者未尝不
趋而拜之泣而问之以先人之事盖某年二十而先人
亡前之十年幼且愚也未有知后之十年宜有知而性
质愚鲁于先人之善言懿行不获纪载又颇谓先人寿
年未衰当自有所论著又念古之君子不敢预以凶事
望其亲故因循遗失卒不复书及先人遽亡而先人之
德业竟无知者某窃痛且惧倚庐之中忍死掇拾耳目
卷九 第 47a 页 WYG1235-0275c.png
所见闻者即书之至于十年以前之事则询诸父兄采
诸遗文近而宗族远而乡里之人无所不徵各报其略
而请铭于太史公公在翰林时尝闻四方人说先人学
行政事甚熟故不拒而为铭且盛有称予虽少足以塞
无穷之悲然先人之善诸孤之所不知而遗失者盖多
矣是以询于先人之友而先友之存者甚寡纵有存又
多不能言虽知而无从教之此某所以愿请于执事也
伏惟执事于先人为乡郡而有久故文章言语足以传
卷九 第 47b 页 WYG1235-0275d.png
信于人则先人之遗德隐没而未尽著者不望于执事
而谁望哉先人道德之奥某至愚虽不足以周知然考
诸心则明白坦夷而不见有纤毫之阙徵诸身则端严
重厚可以镇俗而化民见一物失所则戚然以为忧闻
人之善则快然如已出较之于世诚不多见且不知于
古贤者何如耳今乡里之中善人君子日以沦亡后生
学者无所取则扬先人之善而使学者知所效则有志
者之所汲汲也执事不遗而有述焉岂特先人之幸哉
卷九 第 48a 页 WYG1235-0276a.png
某少不通于诸事惟于学问常若有阴督而默相之者
先人之亡宗族老人皆惩前事劝其辍业某重叹先人
功名既不显于天下苟又无人继而扬之于来世岂先
人所望哉故益刻心励行从学于太史公鄙陋之私盖
将以有为也而未敢必其能成否故先有所请于执事
苟以先人之故而怜之发之并有以教之使得以承先
人之绪则幸矣墓铭谨录以上近所为文迫疾不获写
至冬间当持诣左右先公碑太史公尚欲删正未及如命
卷九 第 48b 页 WYG1235-0276b.png
  与王先生
近者执事之归孝孺以故人子谒见座下执事不鄙而
辱之与坐且与之言所称所望皆非庸众人之事私窃
惭怍不已及返里舍追惟情义之厚怛然不宁跃然恨
不获久侍言笑率然不知形之于诗辞欲以奉寄则惧
辞之不令弃而不达则恐意之不诚既而思之不令之
过小不诚之失大因录以进妄意执事且笑而斥之矣
林嘉猷来乃承宠以和章辞气深笃称且望之也加甚
卷九 第 49a 页 WYG1235-0276c.png
展读感叹问之嘉猷乃知行期已迫欲趋走拜伏于道
左以尽所欲言而疾病之躯莫能自致思所以报盛意
而环顾乎家无一可者徐而自计执事此行将以职事
见贤王于藩邸凡古圣贤之格言弘训可以裨补遗阙
者岂非忠臣所当采摭以备顾问之及哉于书箧中检
得武王戒书一编因略加整次纳上伏惟执事抱负仁
义忠荩之心溢于颜面清闲之燕或可以之陈说以赞
德声之万一此固素所积蓄而亦鄙陋者之私望也他
卷九 第 49b 页 WYG1235-0276d.png
日功成身退安车东归孝孺当率子弟迎于河梁之上
以道间阔具谢不敏盖有待矣冬寒倍加崇护
  与叶夷仲先生
某童时侍先生左右闻先生长者论议辄闻执事名年
十二三执事自安南还枉传至歌诗耳闻之愈熟后四
年先人守鲁执事手笔至复获观之后又见他文十馀
篇先人教曰吾郡之士未有过者也某已私识之又四
年来金华执事自睢宁回始获拜于翰林太史公馆下
卷九 第 50a 页 WYG1235-0277a.png
执事温温乎其容甚与其进也属属乎其言深望其成
也退则又为书告先人曰他日显吾郡者必此子也有
子如此何以为忧先人不及闻斯言而卒此书尚在某
每展卷一视辄涕泣不自胜以为先人不可见矣见先
人之友庶乎如见先人而先友之存者惟执事数人而
已而又阻于事弗获拜谒床下以受教其何能自致于
无过之地而承先人之遗业哉且先人之本末执事所
悉也所守者恒古人所为不让今人当世所知也一旦
卷九 第 50b 页 WYG1235-0277b.png
不幸至此乃徒以为善守法以陷罪过又官小事微不
得列史官而著于来世此某之所大痛深惧者也自括
发以来心遑遑不知所依居则忽忽如有遗行道常若
豺狸在后而相追闻人疾呼暴走即震魄骇胆周章四
顾见持捉当道者辄惊惧汗出何者伤弓之鸟见曲枝
则叫号而避之非虚语也尝自思念先人已矣不可奈
何矣虽绝食东向死先人墓下亦徒然耳古之贤人哲
士遇不幸者何限赖良子孙出而昭雪之其功名卒显
卷九 第 51a 页 WYG1235-0277c.png
于书传世多有之某虽不才岂遂已也哉鄙陋之志诚
知其可勉思得名世之士而依之以究道德性命之端
绪求圣贤君子之用心而委身焉是以祥禫未终趋五
六百里从太史公于金华虽流俗訾笑以为迂而某行
之不顾者也某在金华六岁矣日有所进而月有所获
人或见其云云者而勉誉之某弗以为是也古之君子
其所志在道德故言之所宣者此也躬之所蹈者此也
推之于政事者此也形之于文辞者亦此也惟其所务
卷九 第 51b 页 WYG1235-0277d.png
者大故接其言貌则可法政事文辞可传于后天下从
而效之非若后之文人者比也彼窃取于章句者譬之
伶优被衮秉圭习尧禹之貌其外则几似矣而不能久
久则故态百出人见则骇走矣是岂足为学哉某诚知
不敢自怠不敢自足亦安敢自期其能至哉其不足至
者其在天乎其在人乎竭(阙/)         固
有能胜天者亦有能胜人者爵禄俗之所称(阙/)
 人彼庸人者每以得失为喜戚而豪杰之士起而著
卷九 第 52a 页 WYG1235-0278a.png
于来世匪爵禄而贵者此真贵也周之颜闵汉之郭黄
知所依归宋之周子邵子其人或未尝有一命之爵或
辱在下位奔走而声光烱然如日月斯何以致之哉世
亦有享万钟之福而磨灭无称者贵贱果何如哉使得
希此当复不恨况事变之来未有极乎虽然殆未易及
也此数子者皆资贤智之才故卒能有立于世某闇劣
菲薄岂足承斯道而显扬先人哉是以持自少之心不
敢决其可否尝请太史公铭之墓矣世之号能文者亦
卷九 第 52b 页 WYG1235-0278b.png
皆尝有所论述者矣惟执事实先人之友必有以慰先
人于地下而塞诸孤之望
  与潘择可先生
顷以先人之故获接绪言于执事执事盖有意于开之
赠以文辞儗诸古之君子而望以贤者之道既而执事
以官满去某亦以先人归欲继有请而各以事维无由
相迩近者至郡城去执事为未远谓足以偿私愿矣又
迫于诬搆无须臾之间是以心虽不能暂忘而未能奉
卷九 第 53a 页 WYG1235-0278c.png
一书道旷缺谢不敏此宜得过于长者无惑也今也执
事不惟不即弃绝且因士友赐之书上见先人交与之
义下嘉其所守而抚存之意气闵闵加于畴昔且惭且
感不能自胜然后知君子之量出于恒情非妄意所及
也然窃有疑焉交际之崇卑称号之轻重固有常礼矣
非尊而尊之过也非称而受之愧也故君子之于名必
使尊之者无过受斯名者无愧而后可执事于年则倍
蓰也于德则前进也于分则与先人仕同时也若某之
卷九 第 53b 页 WYG1235-0278d.png
少且愚字之已过矣于字加称号焉于称号加以先生
之称焉于礼得无不相似乎此其为愧也甚大虽感盛
心之厚不敢受而居也执事言行为学者视效不督教
以所不及而嘉之不遇以后进小子之礼而过称之则
某安所容乎苟默而不发非惟非某有请于执事之意
执事始欲开晓之者殆不若是是以重有说焉不宣
  荅林公辅
仆自京师归潜伏奥密不与世人往来于有声势者尤
卷九 第 54a 页 WYG1235-0279a.png
不喜见兼以疾疟弥年气力羸惫未尝妄出户限又素
懒作书疏由是平生故人如足下者例成疏阔瑄上人
及同姓九成回再承寄至书抚问稠叠厚甚且知足下
弃官代父军役旋即蒙恩复其章绶行益脩文益峻声
誉益隆此固闾里所望者然仆私愿于足下则不止此
百馀年来士大夫学术卑陋驳杂不复知圣贤成已正
心之大方苟焉以钓名取宠誊陈言记成说则夸以为
知经摭拾骞补稍旁句读则自负以为能文风俗既成
卷九 第 54b 页 WYG1235-0279b.png
众咸趋之而不可制仆诚戆騃无似亦欲扫末流之弊
复前圣之轨使古人之大全复章彻于天下质弱器陋
志力不强疾病侵加朋友衰散独行而莫为之徒空言
而无谁与和不能有所建明之惭可见于此矣于是之
时而求可以共进于斯道者舍足下将安望哉往年在
郡城中相与往复论议甚壮四顾坐席皆一时之英以
为吾辈讲习之乐当自此始岂知数年之间叶公死伯
钦之官北方足下之京师廷壁元采各奔走于饥寒而
卷九 第 55a 页 WYG1235-0279c.png
仆复伥伥与樵夫野人为伍年齿益加志愿愈乖困穷
愈笃嗟夫使吾至此而不获与闻斯道者孰非天耶而
吾尚何怨乎所可恃者与足下皆未老制于人而不得
为者吾莫如之何由乎我而人莫之制者勉而终业必
有所可望求诸千载之上有师友焉放诸四海之内有
同志焉垂之百世之后有知已焉一其心而定其志远
其期而后其获不有得于人将有得于天不有取于今
将有益于后来然则吾之自处者岂不裕而望于足下
卷九 第 55b 页 WYG1235-0279d.png
者夫岂薄也哉寄示诸文已详读之求之辈流可谓特
出而有馀矣然吾犹愿足下以古人自鉴而裁其高下
勿为谄妄小生所戏仆辈之不及古人正以好谄自盈
故无日进之阶耳使日有人攻击吾之过阙宁不早有
所闻而迷懵至此哉前时好作文字谄子动辄以班马
韩欧相诳时闻其言心亦自喜今而思之使果如前诸
公亦未足道而况不及万万哉近来绝不喜执笔看古
人文辞多不当意不知病昏而然耶抑有以也今年当
卷九 第 56a 页 WYG1235-0280a.png
里长适值海滨筑城之役三夫一抽众务骚然病馀复
患疮疡殊无意思欲与足下言者满膺临纸都忘却仅
发一二闻周君顾君皆安甚慰当国家任贤之时各勉
忠荩以立事功有暇时寄书以警发固陋不宣
  与士脩二首
希鲁来知足下已就校师甚以为喜足下行方志果乐
古道于今之世虽得崇位不置毫发于心于校师乎何
有而仆喜者非为足下盖喜斯道之有助乡学之未绝
卷九 第 56b 页 WYG1235-0280b.png
也学术之盛衰非有述焉则不明非有继焉则不传自
古志义宏大而名不立者何限盖莫为之继也吾乡自
罗适先生至今且四百年奇伟之士不为鲜矣其大者
载国史小者亦皆自有论著在当世莫不𤑼然惊动于
人而今乃泯泯盖不幸其子孙不能守遂至湮灭而后
生之识其姓名者未甚众岂非可惜哉仆以为前人之
弗传后死者之责也故窃欲有所纪述而闻见浅狭不
能悉其事常恳恳为人言之苟且者多有志好古者少
卷九 第 57a 页 WYG1235-0280c.png
卒未有知而和之者以为宜然者独足下耳是以往者
曾致书足下时足下穷居无异于仆言发而莫之从意
郁而莫之达久而不报也固宜今足下为人师从游者
皆邑之秀民秀民多于里党习知而熟称者也足下试
坐召而问焉取其所著者而观焉从其子孙而徵焉得
其实则以示仆某虽文采不足希古作者然使执笔从
足下后岂皆不及近代之士乎勒成一书藏之学官俾
人人有所考法知古先之贤哲益思脩已治人之道其
卷九 第 57b 页 WYG1235-0280d.png
功用甚大足下毋辞且让为也古人不苟著书冀行道
耳今即得位亦未易行况足下不以贵贱动心者足下
惟以文辞自见于世亦所以不朽矣仆新自婺归粗有
侍奉之驩然与朋友相远殊闷悱不自胜閒暇能一见
临否
辱书重以诗集序见属意若罪其逋缓者此诚足罪也
然仆于庸众人苟有所求皆不敢拒而亟畀之岂于足
下而有所惜邪顾谓凡物处美恶之间者必待人言而
卷九 第 58a 页 WYG1235-0281a.png
后定足下之诗辟之夜光炤乘委之道上亦知其为可
宝矣苟又从数数然噪于其侧指于人以为宝不亦费
于辞乎斯仆所以久而未作者以足下自足取信于世
而然耳非果有所惜也今足下乃不以至美自居而若
有取于无能之言何所取之异耶虽然世之有求于仆
者非能真知斯文之足取也眩于好誉者之云而不自
知耳天下之好文章者比肩而知言者无几人以斯文
称于人者相望而能言者无几人能言而知人之言者
卷九 第 58b 页 WYG1235-0281b.png
足下是也然则足下虽无待于仆仆固将卒言之而况
恳然属之乎仆之狂言今且出矣足下诚知言当有以
复我无徒罪其迟而幸其得也
  寄士脩脩德
过邑中为别承顾语追送令人不忘至此以疾未能出
周宗传家人从金陵还颇闻士渊倾背不知曾有实耗
否当今斯文寥寥心之所属政在此君而竟止于兹其
命也夫每与廷壁左民辈言及辄相对叹息第事系未
卷九 第 59a 页 WYG1235-0281c.png
得往问其家幸道此情也鄙事未知如何惟听之于天
耳便中无惜示数字挥汗奉状伏冀鉴
  荅陈元采(即王元采/)
仆智微才劣不自料其无似而惟吾道之学学之不能
专久而无所自得泛泛然与流俗同波其不足以及圣
贤之堂序而为庸众之趋也果矣足下不见鄙弃望之
以古人之事称其所至而勉其所未能嗟乎天下之爱
仆者孰有甚于足下者乎仆尝恨世之朋友不察鄙陋
卷九 第 59b 页 WYG1235-0281d.png
为学之私志而徒取其外之文竞为谀言相传导以为
容悦闻之惭恧愤闷窃自悲叹安得直谅之士以振吾
过哉今乃于足下而有得焉为赐厚矣虽然仆之不逮
古之君子者岂特此乎德不知所以脩也气不知所以
养也事变之临乎前而不知所以应也是非得失成败
可否见于古而著于今者不能辩也天经人纪之当行
者身日由之而其精微曲折之际不能尽也二帝三王
周公孔子之典礼政教亦宜损益折衷施于今而泽乎
卷九 第 60a 页 WYG1235-0282a.png
后者未之讲也义利之交公私之分理欲之辩棼如丝
毫而易溺难致者未之能择也与天地同运与寒暑日
月并行而不息者古之圣贤或得之以自乐或推之以
及人而未之有见也冥然守其愚块然莫与徒每一思
之悱愤奋激如喑者之欲言痿者之思起而不可遂也
若是者足下尚其有以教我哉嗟乎今天下之人爱我
如足下者诚鲜矣不望我以今人之所能而望我以古
人之学不徒期我以古人之学而又发我以学古人之
卷九 第 60b 页 WYG1235-0282b.png
方足下之意信厚矣而仆何足以承之虽然盖有学焉
而不至者矣未有至而不由乎学者也仆虽疲驽其敢
不勉凡智之所可及力之所可为者惟道是视有或颠
越以忝先圣贤之训天实临之足下实弃绝之虽然足
下之教我者宁止若斯而巳乎仆之过亦多矣出乎口
而悔生作乎躬而愧发者日相属也时时省察求销绝
其端而患学之未至时之不逮踰一二年或可以寡过
否乎足下有所闻有所得当以告我仆亦图可以为益
卷九 第 61a 页 WYG1235-0282c.png
者以报厚赐不敢忘也所寄二篇之文皆非苟作后篇
尤雅洁深婉有法然应世之求不足发抒奇思有得而
为者更示数首甚善叶廷振之亡衰绖中不能往吊又
闻其幼弟亦亡重可哀也望为慰其尊祖诸文为廷振
而作者楚语为佳公辅铭虽伤率易然不害为好也但
铭前不叙其乡里及其父祖名行复不书其卒葬日月
为失首言刻诸墓上后谓铭诸墓始终为不相应其意
必谓其父人知其名不必书卒葬他文辞可互见故然
卷九 第 61b 页 WYG1235-0282d.png
虽古人有如此者亦用言之否则世久漶漫不知其为
何时之人何人之子也如刻石未成中断独障狂澜等
语亦未醇宜稍为更定恃与相知故一言之然亦不须
令人知此言出于仆也公辅才气俊迈未易及之凿空
立论甚有可喜者但理趣易穷不逮古人涵蓄深远乃
本于疏薄所致耳此我辈通患也不论文甚久以足下
相爱不觉多言
别久得书闻己应仙居之辟为邑人师士子向服从游
卷九 第 62a 页 WYG1235-0283a.png
多君子寄来文章又皆敷赡纡馀有作者风过前时所
见远甚𢠢喜无量吾兄年在仆先问学日有所益固鄙
心所敬畏者来书猥自卑下每发求教之谦言内视愧
恐诚不足当况仆近年为疾疢所迫惧一旦溘死终无
所闻愈思刋落华藻以求身心之实病向时悦人取誉
之具朋友交相奖引以为可喜者非惟不暇为亦不复
为矣众人不之察往往以此事相督责无以应之则忿
且怒不知人亦何用乎此也使诚有志乎学则圣贤之
卷九 第 62b 页 WYG1235-0283b.png
经成法具存放而行之无不可至吾徒虽巧为说辞亦
不足希其毫末弃彼不师而惟吾徒之求不亦异乎吾
兄所称陈宪直仆巳知其为人其所求儆斋之文闻之
久矣仆诚无爱乎吾言惧其无益于宪直故愧而不敢
出耳幸吾兄明告之如宪直必欲得之则求之吾兄足
矣何必扰扰乎于仆之问也古人之相问告以道而不
以文今人举异乎是仆私自试入道之路莫切于公私
义利之辩端居而思之念虑之兴一日之间出于义与
卷九 第 63a 页 WYG1235-0283c.png
公者虽多出于利与私者亦不少则不逮仆者可知也
去仆愈远者又可知也舍此不治而欲为学是犹纵盗
于家而欲府藏之盈乌可得乎尧舜人心道心之训孔
子之克巳孟子之扩充四端皆是理也圣人所以为
者以其公之至义之尽也愚不肖者之不能有为以其
本心汨于私与利而无以自克也吾徒其可去是而不
思邪仆前日病而问诸医医曰未病可治也既病而医
何益始甚怒之既而思其言盖以医为讽者是以乐以
卷九 第 63b 页 WYG1235-0283d.png
此告吾兄天下之不病者几人病而求医者复几人医
而肯以情告人者复有几哉仆非能医者盖病而后知
医者也吾兄非病者盖治人之病者也今之病者莫甚
于好利而自私宜乎仆之以斯言告也近作易枝辞未
能成书又无人缮写不果奉上从吾游者造图筑城之
役皆散去兀然独居无可属笔者自作报书
  与王脩德八首
在金华时日接当世名人说论恒见所未见悟所未知
卷九 第 64a 页 WYG1235-0284a.png
孳孳穷日求以达之苟快然有得著于文辞美恶可否
辄有能辩而正之者心诚乐之客寓数年不肉而肥姿
状情趣自觉大异于众人盖非为悦名誉而言然也自
违离独处困伏无人之境所与往来者皆闾里同辈仆
口时有所云彼尚未尽通解况著之于书不惑且笑则
幸矣何能有所发明哉每自叹闵恐遂委顿不复振奋
惩创以为成人之归日读古书数卷瞑目深念搔首循
舍独行心忆古圣贤君子道术功业之盛愧交于心若
卷九 第 64b 页 WYG1235-0284b.png
无所容其躬流俗不察猥见引誉以为有文学知古今
谀言盈耳夸辞满箧彼之意望于仆则厚矣其如古人
何哉若此者以为知固不可以为相爱尤不可也足下
识高而学古托知之日久不宜泛比众人苟为称说而
己近两辱书皆未闻箴戒攻规之益而惟妄相推奖若
真见可敬畏者当今天下学者虽不多然如仆之陋怯
曾何足数而足下亟称之何足下取于仆之微也学者
之患莫甚于自小其天自小其天者为小人善于其所
卷九 第 65a 页 WYG1235-0284c.png
为者为大人天与我者若是乎其大也二帝三王以是
为君伊尹周公以是为臣孔子孟轲以是而立德垂训
于万世而吾乃以是而为末技浅智之资上无以赞圣
贤之休光下无以辅民庶于治平小其天也亦甚矣不
亦深可悲乎仆虽愚不才其所汲汲于旦暮而不敢息
者亦欲全其所受于天者举而措之于用非止若今之
所能而己也足下不责我以所未至而妄推我是弃我
以为不足进于道岂相知与相爱之心哉然世之欲效
卷九 第 65b 页 WYG1235-0284d.png
忠者常恐人之拒而不纳非惟君臣朋友亦然仆自度
非拒人者尝窃怪韩子以斯道自任而不能受善言张
籍二书之所讥可谓直矣而反覆救护自谓无害于道
好无实之谈而罪张籍为同浴而讥裸裎夫昔虽同浴
而今能讥之则是己悟昔日之非而善改过者也其言
可用吾知用其言而巳何必追较其昔日为此而不听
乎韩子好论道而未足以知道者以其过于自信而昧
于从善也夫韩子之贤千载不能数人从善不果犹能
卷九 第 66a 页 WYG1235-0285a.png
累于德况不若韩子者其可不取诸人乎以仆才质固
不敢妄论韩子然听言乐善则自谓过之足下幸察焉
得仆之阙则以告我使繇是而获闻君子之道相与咏
歌质难乐所得于空闲寂寞之区岂非天下之一快哉
闻令兄贵德入京不敢奉纪善先生书家书中幸为道
意家叔在彼比有报令一子弟来侍仆欲亲作一行家
贫岁歉未能即动令先附一书烦贵德兄送达以慰望
者之心幸以乡里之义得使必到是所愿也处此世值
卷九 第 66b 页 WYG1235-0285b.png
此事变每思古人辄用慨然士脩疾比稍减否此方尝
有试者且易得不费又药性皆平和服之当有效所言
纲目义例寻未入手寻得即寄上
与足下别后三遇期功之丧入夏来得㿃下疾近又患
痔悲忧呻吟忽忽无聊于旦夕之间是以闻吾许君卒
虽巳久而未获走望殡帏宣一哀于亡友以致游处相
好之情江窑人至承惠书及诗情辞深切悼斯人之不
幸叹斯世之不获有斯人而恐其泯灭无传足下于亲
卷九 第 67a 页 WYG1235-0285c.png
爱之义厚矣然许君之淳明脩洁微足下其谁不伤之
仆始见许君以为尚可多得及行天下遇四方士大夫
或乘气舞智以为通或苟冒无耻以为能或逞其纤毫
之技以夸世自足求一二于千百而不可致然后知许
君为难得也士不知道盖久世所推仰者惟在乎文章
文者道所不能无而非所以为道也仆深厌之深病之
每抵许君未尝不有以发我意其可以共论此事以进
乎圣贤之庭户而天遽夺之不知天者竟若何寿考富
卷九 第 67b 页 WYG1235-0285d.png
贵常不惜施诸鄙夫庸人而恒与豪杰之士竞此果何
理哉得非众人取于造物者少故其生成也易所受大
者取于造物过多故天有所不能支而自拔绝摧踣之
耶抑天赋之者清明高朗人世隘浊不足以养之故弃
去而不顾耶然天下之生不可胜计而古之传世者未
必皆寿考富贵之人也是则安知世之所贵者非后人
之所贱今之寿者非后人之所谓夭乎焉知贱于今日
者不贵于后夭于当时者不寿于万世乎以今观今
卷九 第 68a 页 WYG1235-0286a.png
足知之以今视古则知之矣且古之传者足下以为皆
自致乎盖有因人而愈章者李观欧阳詹之文韩子亟
称之詹文未能脱俳谐之习观颇振激欲立论亦不雅
驯非名世者比也而今人凡读书者莫不知尊二子岂
不以韩子故哉苏子瞻奇秦少游近借得其集虽有可
喜而殊浅迫无深厚之趣使之独立无知巳者未必若
今之赫赫大著也匪特文辞为然虽有道之士亦有然者
士之不可无友也如此今许君之可敬而畏者人未必
卷九 第 68b 页 WYG1235-0286b.png
识之所识者乃其诗耳而亦未必识其真也况固有不
知其能诗者乎知与否于许君无损益有士焉如许君
而不传当世君子之耻也仆窃望于足下而足下顾以
是勉仆夫何期待之过乎仆十五六时即妄志乎斯道
以圣贤行业为可效而至今十馀年矣湛没流俗之中
上不能出才知建太平之策康斯民于无穷续周统于
既绝次不能抉幽探微明天人性命之奥以诏来世下
之不能合一乡一邑使闾里称愿人秉介抱拙动与世
卷九 第 69a 页 WYG1235-0286c.png
乖内自思忖茫然无尺寸之长足下不有以教我而猥
誉其美不以许君励仆而俾仆昭扬许君之行何敢当
也虽然有意于传世者多不之传而有益于世者不
其传而人自传之足下姑修所学孜孜不懈仆亦愿竭
其愚孜孜不懈使足下之道光被于人则仆且将依附
永耀以昭于后何患许君之不传乎礼记且少留仆尝
惜其混杂无叙又多淆伪欲为定次之多病未果旧文
稿想遍览之有谬误处幸以语及仆有所知当不敢隐
卷九 第 69b 页 WYG1235-0286d.png
亦交相为益之道也不宣
承寄示古赋及杂诗数篇赋寓意深远得楚人音节诗
亦萧然有出尘之韵讽咏累日喜不自胜某向以安居
饱食无毫发及物之益妄不自度欲蒐辑邑里遗事成
一小书上以昭扬贤士君子之潜德下以为劝于将来
俾后生小子有所慕而为善盖举古闾师党正之职尔
非敢妄窃褒贬之柄而冀其传也夫古人之传世者岂
偶然哉其事足传矣其辞不能发之则不可传其辞与
卷九 第 70a 页 WYG1235-0287a.png
事称矣作者之道德言行不足取信于世则虽传而人
不之信今纵使有卓然宏伟可喜之绩付之无闻之人
著以不闻之辞亦恐其卒归于泯坠而况耆旧沦丧之
馀闻其名者不知其事言其事者莫考其实而欲取信
于无穷焉可冀乎是以尝为吾兄言其故而久未成书
者此也忠节好友笃行之人既各为之传其他文学贵
显者欲析而二之则其迹虽有隐显之殊而其志行学
术初不相远以仕者为宦达既非所以尊之俱目之曰
卷九 第 70b 页 WYG1235-0287b.png
儒林则亦有以政事称者今不敢僭为区别通谓之先
达列传但以时世分先后而不以仕否为重轻窃意如
是庶乎不失其序而无抑扬去取之嫌若夫治邑之大
夫其有惠政及民如陈长官胡汲仲亦不可使其遗事
日就忘失今为立良吏篇以处之凡名姓称于吏民之
口者皆得附见焉然宋数百年历贤令丞多矣世绝无
所传闻往时纪土风者俱弃而不录今亦无所徵而为
之立传使其人皆若洪忠宣者繇是而兴处显位立名
卷九 第 71a 页 WYG1235-0287c.png
绩于天下固不待此而传若不幸官仅止此疲其心思
智力蕲一闻于来世而又不可得岂非可恨哉前所问
数公不知曾得其事状否第宋末为文者矫陈腐之过
喜以新奇乱事实如君家太常固未免此近访得太常
及郑龙图墓铭至于官位亦以他名易之读之殊不晓
其所居为何职所行为何事惟视之太息而巳文之为
文岂以此等新奇为好哉真不识其何说也夫文辞于
学者至为浅事以道言之正不必求其新奇惟发人所
卷九 第 71b 页 WYG1235-0287d.png
未尝言之理则可谓之新非众人思虑之所及则可谓
之奇如孔子之大传有圣人以来未之有也子思之中
庸孟子之七篇有诸子以来未之有也周子之太极通
书张程之西铭易传以至朱子之所论著有经说以来
未之有也以其古所未有谓之新奇或可也然圣贤岂
务为新奇哉其道明其德盛其言不得不高且美耳故
夫外道德以为文辞者皆圣贤之所弃者也近时自悼
少时狂谬所好所业者不过记诵文辞而记诵不能博
卷九 第 72a 页 WYG1235-0288a.png
文辞不能工则又仅得其最陋者以是空言寖多绝无
自得之味思一屏绝之而以颜曾所以自治者治其心
为日稍久觉向时过阙愈众苟不早悟其非几老死瓮
盎中与蚊蚋俱尽而不知天地日月之为大深可惧也
吾兄前书有学无端绪之叹甚见进学之笃近世之浅
陋者正坐易足而自高耳未能执笔己斥颜柳不知晋
人书法未能遣辞己呼苏子瞻为阿轼欲毁弃其文于
孔孟之书未尝详读旬日巳指程朱说经之误纷然辩
卷九 第 72b 页 WYG1235-0288b.png
驳不自愧耻此其人岂复知有天地日月也哉吾辈当
深以之为戒求古人崇大之域而趋焉可也所欲言者
无穷不为吾兄发之则无所发矣然不能详略道一二
林嘉猷在此静笃可喜不欲其专意为文辞尝痛与之
言凡在此者亦皆知所向方但未知终竟如何耳近鲍
民瞻来其为人有意于学俾且读四书以端其本知圣
贤所言之要自当知其本末也乡里质美者不为少但
不喜学故无繇与之言使得数十辈错布一邑岂非美
卷九 第 73a 页 WYG1235-0288c.png
事耶有杂诗数首书遗嘉猷风味出所寄茅栗下如蹲
鸱黄独不足适口然或有无味之味也久不执笔不复
成字聊发一笑
前者道邑中邂逅得侍坐殊出意外第以仆辈欲归不
欲违其请别后即行弗及造宅请见为恨耳孟清来闻
尚留未到海上颇𢠢渴思此公徵文致吾兄及文遇之
意甚切辞之不可信笔作一序答其意幸视而正之邑
志曾修得事略九篇惟盐算鱼课未知其数兵稍连年
卷九 第 73b 页 WYG1235-0288d.png
数目当问之兵房识文案者倘耳目所及有可问者烦
问之诸人传分忠义孝友笃行贞节四品皆起首矣有
可入者须示及县先达尤卓卓者公家瓦全墓铭外有
行状否铭文晦涩疏略不足考其本末云壑事问两耆
宿索之同姓菊田有诗名不知有子姓事实否他若山
南樗园愚可学可兄弟及应伯章诸公皆当时有名士
今皆不见其后人言其遗事令人慨然望一一遇可语
者问其详相报富贵而磨灭者不足道若前数公用心
卷九 第 74a 页 WYG1235-0289a.png
期望与世悬绝矣使其同归于泯没岂非吾人之责耶
故特奉告不知重到邑时尚未行否张生想己去欲作
书奉令兄先生如有便人再烦致意张君也
别久承书具审侍奉多暇文候安适岂胜慰浣又得示
悼观乐生诗览之慨叹无巳仆在衰绖中屡遭期功之
丧入夏来患㿃下疾近又为痔所苦欲一往奠哭以写
此怀竟未能遂祭文作己久便中人忽索书弗及录去
当俟后便耳韩柳文装褫甚整洁感荷礼记尚欲看续
卷九 第 74b 页 WYG1235-0289b.png
当奉纳闻令兄先生常有书不知近己远燕否岁月易
过学业不见次第心甚愧之有欲言者无惜见教昨卧
草一书千馀言粗发所怀人行速未能谨写先此奉复
一日前戏成诗欲寄今就附上不宣
昨承寄示同宿诗讽咏累日宛如接对甚慰悬渴闻有
桕烛之惠政济所乏短晷可继馀光及我者多矣先令
兄进德近为草得一传颇自谓无愧辞望界一纸寄下
当为书去嘉猷之尊君己葬不及志今为作一墓表俾
卷九 第 75a 页 WYG1235-0289c.png
揭之墓上亦可令界纸来皆在千字左右字少纸馀却
无妨赵伯钦书今附去所得书云何亦可见示否献岁
欲往敝亲家士友如嘉猷辈欲见者不必屈临以书达
所欲言足矣便中覼缕勿罪幸甚
贱疾不止又无肩舆无繇执手为别此情怏怏无时可
忘令兄先生之前有小书一编奉上山人处士之言可
为孟子敬王者设慎无令人知此书出于仆也切叩切
叩数千里之别无可为赠深以为愧途中得暇幸数附
卷九 第 75b 页 WYG1235-0289d.png
书以慰悬望
  答上清张真人
仆少时闻汉天师之休风悚然惊叹思见其子孙以
委祉之所在及冠游京师东南之士往往传至文辞翰
墨仆一见辄识之曰此非超乎埃氛之表遗世特立而
与造化为伍者不能至也固己髣髴执事之为人数年
之前在京邸周赞礼孟启持所画便面致雅意徵鄙文
若识以为可语者追惟夙昔之心因不辞而为之然所
卷九 第 76a 页 WYG1235-0290a.png
习殊业所趋异致自愧不足有所发明天台人来忽辱
去年所枉书叙述畴昔辞意闳眇且喻以所存展诵反
覆窈然如聆鸾凤之音烂然如睹庆云之辉肃然如接
言笑于神明之庭广莫之野不知其相去数千里之远
也仆尝私悼世降术离言道德者咸失其宗老子之教
至汉而兴然其意亦与厥初大异矣况至于今又千载
其变迁盛衰之端可胜道邪于此而能独觉其意奋乎
矫厉以反本真如执事者非高世之姿何足以臻此哉
卷九 第 76b 页 WYG1235-0290b.png
昔之所期今乃果合所得者多矣第仆资器污陋厄于
多病闻道之日甚浅无由致身崇高殊特之境以承绪
论于下风然执事方凝摄虚静以久视斯世而仆年齿
志力尚有进者他日或遂邂逅握手相目各语所闻以
较异同得失计未晚也春和道体何如山中多高人隐
者无由奉见徒有倾向而己 
 逊志斋集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