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1235-01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逊志斋集卷四     明 方孝孺 撰


 杂著
  周官
  一
余始读诗大雅豳风见其积累之盛而知周之所由兴
然犹异之曰何其久也及读周礼至于大司徒乡大夫
州长党正之法然后慨然叹其虑民之详曰尽在是矣
卷四 第 1b 页 WYG1235-0118b.png
治天下易也莫难于一天下之民心民心可一也莫难
于使民心咸出于正道无加于尧舜求其治之法以为
必有异常绝特之事而其书之所载止于正德利用厚
生斯三者何足为异哉然而越数千载卒未有弃三事
而行之者则圣人之治天下固不以求异也尽其道而
已斯民也无以养生则死无以致用则劳无能正于其
德则愚以利言之愚不若死之甚也以言乎义生不厚
不过于死人不知德必至于为乱故圣人尤以为先武
卷四 第 2a 页 WYG1235-0119a.png
王周公岂好为烦细不急之务哉宫室衣服欲其美且
固坟墓欲其旌兄弟师儒朋友欲其联比闾族党欲其
相保爱葬救州与乡欲其相赒相宾或岁一读法或月
一读法善有可称者书之惟恐不及过有稍著者戒之
惟恐不改其日夜提掇督励斯民而训之者虽父兄之
教子弟不若是密也计其时之民不在于田庐则在族
师闾胥之庭不治稼穑则闻仁义礼乐之教蒐狩则习
弓矢祭酳则肄俎豆曷尝暂放其心而弛其力哉其法
卷四 第 2b 页 WYG1235-0119b.png
之详故(疑/衍)如此故为之民者有忠顺而无乖逆可使以
义而不可刮以势六七百年之间强诸侯狼顾鸢视者
莫敢先发陵上之言必至于周礼尽废而后肆道之化
民也夫岂微哉秦不识其深意视为无用之虚言而焚
除之由是斯民如放豚逸马肆然法度之外而不可复
制惰者为盗悍者为乱桀黠者杂出于徒囚之中驰逐
海内咸有争天下之心至于今而未已人情易于纵肆
而难于检制释先王之法服而被发左衽去揖让拜跪
卷四 第 3a 页 WYG1235-0119c.png
而倨傲怠佚顺乎其适意也欲反而尽复乎古不亦难
乎然而不行其道终不足以为治不顾一时之怨而兴
百世之坠典非明以察之勇以断之坚忍以持之者不
能也庸人习于苟且智士畏乎造端然则何由而可复
耶君以身任之而不夺于流言臣以道揆之而不泥于
近利三年而成十年而安继乎其后者能推而守之武
王周公之治可几也
  二
卷四 第 3b 页 WYG1235-0119d.png
以一事之失而疑先王之政皆不可行以一人之谬而
疑天下之士皆不可信此为治者之大患车战古法也
房琯陈涛之战以车而败战者遂谓车不可用自秦以
来不以车战而丧师杀将者亦多矣岂皆车之过哉琯
以迂疏妄肆不知人而败非车致然也由琯之所为使
不以车战其能不败乎故议琯者罪琯可也罪车战不
可也先王之政其详不可悉知也周官之所载诡于圣
人之道者虽有之然遗典大法所以经世淑民者秩乎
卷四 第 4a 页 WYG1235-0120a.png
明且备岂后世所能及乎人见有用之而致乱者因以
为周官罪此鄙陋无稽之甚者也盗窃孔子之履纳之
而踰人之墙履宁有过乎窃履者可诛耳王安石之用
周官弃其大者而不行惟取泉府之一言以傅会其私
卒为天下祸此安石之谬也周官之言利亦稍密矣盖
以千里之邦畿而供天地社稷之祭车服宫室之用公
卿大夫群臣之禄诸侯之燕飨四夷之遗赍咸出于是
固宜有其法焉然取民也有制役民也有节凶礼则无
卷四 第 4b 页 WYG1235-0120b.png
力政无财赋无关门之征其不厉民以自养亦明矣安
石不师其善者而泥于国服为息之说期以富国而国
终不能富周官之法岂止于此而已乎为治有本末养
民有先后制其产使无不均详其教使无不学文武周
公之大意也法古者亦取其大意所属而行之奚患财
之不足哉不治其本而以理财为先此文武周公之所
诛而周官之所弃者也安石不顾而妄行后世不察而
并罪周官周官何与焉自治道之不明士之自任者鲜
卷四 第 5a 页 WYG1235-0120c.png
矣自信而不惑者尤鲜也安石之自任而自信汉以下
儒者皆莫之及使诚识其大者而行之其事功岂不甚
伟哉惜其学不知道而过于自信也斯民不见先王之
治久矣遇主者恒患不知道有其器者恒患不逢其时
其法存其人存苟有遇乎世焉知周官之果不可行哉
  周礼辨疑
  一
周礼者周史所记周之治事书也以其出于周也文武
卷四 第 5b 页 WYG1235-0120d.png
周公之遗法微意往往可得而推以其成于史氏所述
也故不能无谬于圣人然去后世之制则已远矣其有
不能大过于后世者盖亡逸之馀秦汉之士以意增损
之者众也条狼氏之誓群臣于驭曰车轘于大夫曰鞭
五百于大史曰杀小史曰墨周法岂若是暴哉君臣之
际有常礼上不以尊而威其下下不以卑而屈于上道
合则仕否则引而退不宜以鞭笞戮辱惧之也夫驭及
太史皆近臣大夫则国之执政加以严刑而誓于众使
卷四 第 6a 页 WYG1235-0121a.png
贤者居其职而能不知愧乎此非以礼使人之道也且
车裂鞭三百之法秦汉以降之所有周之盛时宁有秦
法御群臣哉其非周制也明矣昔欧阳氏苏氏皆尝疑
周礼然皆其制度之失耳于道无害也周礼之善多矣
制度之不尽合岂足为周公累哉若其有戾于道者则
学周公者所宜知也
  二
圣人之治天下立法也严而行法也恕严者所以使民
卷四 第 6b 页 WYG1235-0121b.png
知法之可畏而不犯恕者所以使民知刑罚行于不得
已而不怨斯二者其为事不同其至仁之心一也昔者
读酒诰之书尝疑武王欲杀群饮者为过甚既而思之
武王岂好杀之主哉其为是言也盖爱其民之深而人
不知也示之以姑息阱民于死地而后刑之孰若先之
以不可犯之禁使民不陷于罪之为美乎武王以为使
殷民酗醟而至于为乱不诛之则害法诛之则害仁民
受其祸者必众矣不若威之以至严使闻吾言者疑吾
卷四 第 7a 页 WYG1235-0121c.png
为过察吾心者感吾为仁圣人之用心不苟以悦民而
使民阴受其惠此仁之至者也周礼周之遗书其虑民
亦详矣然不能无可惑者焉司徒之媒氏仲春令会男
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夫王者之防民范之以礼义犹
恐其为邪况纳之于邪何以责其不由礼义乎昏娶以
礼至劳而逆情也越礼而奔至易而适意也然人不敢
为其易而勉为其所难者以有法禁存焉耳今曰不禁
人之奔孰肯舍至易而为其所难乎是令之行男女无
卷四 第 7b 页 WYG1235-0121d.png
以礼合者矣启之以淫奔之路苟又从而罪之是罔民
也纵其越礼而不诘是贼民也夫妇者人伦之始夫妇
之伦不正则人之伦将乱矣武王周公乌忍为此姑息
之政以乱伦也哉贤人之言可伪为也圣人之心千载
可推而知也求其言而不合能揆之于其心则是与非
决矣人奚由伪
  三
人之情不能无欲也故不能无争争而不能自直也
卷四 第 8a 页 WYG1235-0122a.png
不能不赴愬者非人之所得已也故君子尽心焉察之
惟恐其不明处之惟恐不合乎中民之有欲愬者惟恐
其不至也安可责之以其所必无而禁抑使勿言乎周
礼司寇言民以财货相讼者令入束矢以罪相告者令
入钧金而后听之此非周制也民心贫富不同而后强
弱生焉强弱相凌然后狱讼生焉强不胜而弱胜者十
一弱不胜而强胜者十九私斗于下而不胜则愤而愬
于上则凡愬者多贫弱之劫于势力而不获自存者也
卷四 第 8b 页 WYG1235-0122b.png
乌得钧金与束矢乎钧金束矢富强者之所有而贫弱
者之所无也苟必欲得之而后听其辞则富与强者常
胜而贫弱者终困抑而不伸何由尽民之情而服人之
志乎以是而听讼后世暴吏之所为周之法必不若是
也孔子之门盖有以听讼称者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夫听讼而得其情未为失也孔子犹且
非之况苛取于民而禁其讼者哉治天下不能使民无
讼而禁其勿讼其差甚矣焉在其为周公之政吾固知
卷四 第 9a 页 WYG1235-0122c.png
周礼非全书也
  四
治经不可致疑也疑经太过则圣人之言不行亦不
无疑也不能有疑则圣人之意不明始于有疑而终于
无所疑者善学者也苟于信而不知择于经何所明哉
周礼余之所最好而疑之为尤甚盖好其出于古爱其
为先王之制而惜其或失先王之意也故求之也详味
之也深于其有可疑者不得不为之辨也昔者周公论
卷四 第 9b 页 WYG1235-0122d.png
为治之道备矣未尝及乎财利武王受西旅之獒召公
骇然以为不可而争之夫受一犬未为害道财利国之
所宜用言之未为有过二公抑之而不言斥之而不使
人主受其贡者所以防乱源而慎其始也王者之所为
将为后世法举手投足且不可不慎况著之于书定一
代之制周公谨之宜何如哉周礼之于言利何其密也
金玉玩好则入于玉府良货贿则入于内府至于山师
川师皆使致珍异之物其汲汲于利如此岂周公意哉
卷四 第 10a 页 WYG1235-0123a.png
以为周公之所著而法之不惟诬周公且祸后世矣昔
之疑周礼者诋斥过甚固不足知圣人之意然若此者
其非周公之言决也天下之患莫甚于名是而实非人
求之以其名而行之于事必自财利始元丰之祸是也
然则余安得不辨乎
  西伯伐崇为史氏者之言西伯之囚羑里崇侯虎实谮之及西
伯得赐斧钺专征伐而归五年果伐崇侯虎果若其言
卷四 第 10b 页 WYG1235-0123b.png
是西伯挟天子之柄而报私怨也此必不然圣人之于
赏罚岂尝容心于其间哉观人之善恶何如耳其善可
旌也虽平生之所雠怨乌得不赏之其恶诚可诛也虽
懿亲近戚吾乌敢避焉盖此法者非吾之所私有乃天
子之法受之于先王而与天下共之者也窃天子之法
赏无功则为祐恶罚无罪则为戕善此二者必诛于圣
王之世纣之无道久矣诸侯岂无不臣服者乎其以斧
钺锡西伯受而行之宜自不臣服者始必不悻悻然蓄
卷四 第 11a 页 WYG1235-0123c.png
私怨而图伐之也崇侯之事远不可知其详矣吾意其
人必比凶党恶不供职于天子而侵害其与国杀虐其
民人弃蔑其宗庙故西伯伐之必不以其谮己也苟憾
其谮已是微量浅智之人齐桓晋文之流之所为岂足
为圣人哉且羑里之事不经见史所称献美女善马珍
怪之说皆战国之末好妄言者意搆之词非其事之实
也妄言者见诗歌伐崇求其罪而不得遂诬其谮西伯
以为伐崇之端而不自知其谬也西伯尝伐犬戎密耆
卷四 第 11b 页 WYG1235-0123d.png
及邘矣则此四国者又岂皆谮西伯者耶故谓西伯伐
崇者是也谓崇侯谮西伯以女马赂纣得脱者皆非也
曰然则史氏所述西伯之事亦有足信者欤曰惟献地
请去炮烙之刑者近之馀皆无足取焉耳
  武王诛纣
余读春秋见其纪时书事少者止一二言多者不过数
十言断断然传其所信而不敢肆窃尝疑之以为当时
史官所载必详矣孔子曷不尽举而书之奚为简略若
卷四 第 12a 页 WYG1235-0124a.png
是哉及观左氏榖梁公羊三子之传各述其所闻甚详
或曲说以传经或因经而搆事肆情极论无复顾忌初
若可喜徐而推之率多虚词而鲜事实往往不足以得
其要领而愈致人之惑然后知孔子谨严其词若不敢
尽者忧天下后世之至也孔子尝系易以辞矣反覆诘
难至于理彰意竭而后止何独于春秋而不尽其辞盖
道可以智穷而事必以实著与其循疑而失实以为后
世害不若著其可信者之为愈也故曰多闻阙疑又曰
卷四 第 12b 页 WYG1235-0124b.png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此孔子之意也司马迁之为史记
其志以作春秋自拟亦非不知春秋者矣至于纪载往
昔之事奇闻怪说无所不录而于三代之本纪多背经
而信传好立异而诬圣人其他微者未足论若武王与
纣之事见于书最详而迁非乱之尤甚牧野之兵非武
王之志也圣人之不幸也武成载其时事但曰一戎衣
天下大定不书纣之死者为武王讳且不忍书也他书
谓纣自焚死意为近之武王之于纣非有深雠宿怨特
卷四 第 13a 页 WYG1235-0124c.png
为民去乱耳当斯时使纣悔过迁善武王必不兴师而
踰孟津及纣兵已北使纣不死而降武王必将封之以
百里之邑俾奉其宗庙必不忍加兵于其身也况纣己
死乎吾意武王见纣之死也必踊而哭之命商之群臣
以礼葬之矣岂复有馀怒及其既死之身乎迁乃谓武
王至纣死所三射之躬斩其首悬于太白之旗又斩其
二嬖妾悬于小白之旗此皆战国薄夫之妄言齐东野
人之语非武王之事迁信而取之谬也汉高祖魏文帝
卷四 第 13b 页 WYG1235-0124d.png
皆中才之主非有圣智之度高祖犹能不杀子婴文帝
犹能奉山阳终其身曾谓武王圣人而忍其君至此乎
吾决知其不然矣苟信迁之言是使后世强臣凌上者
𦵔醢其君而援武王以藉口其祸君臣之大义不亦甚
哉吾故辨之以为好奇信怪者之戒
  毕命
余读尚书至于康王之命毕公然后知周公之忠厚
殷之遗民可谓顽矣大者作乱小者骄淫奢侈不率法
卷四 第 14a 页 WYG1235-0125a.png
度礼不得而齐之德不得而服之周公知其不可旦夕
治也既欲加兵诛之又举而迁之于洛其怒殷民亦甚
矣然方伐叛也为大诰告四方自他人言之宜痛诋深
诮不比于恒民而周公方申命焉告以天命之去就无
一辞及其民之非多士多方一则言迁民之故一则言
降四国民命不诛之由反覆乎夏商之存亡称其民曰
商王士曰义民而不忍少伤之夫周公岂不知殷民之
顽哉终不斥之为顽民而曲为之讳避者圣人之虑至
卷四 第 14b 页 WYG1235-0125b.png
深远也民莫不有是非好恶善未至于此而加之以善
名则必喜而奋曰上之待我以善人也安敢不为善恶
未至于此而加之以恶名则必怨而怒曰上之不以君
子待我吾安用为君子故以君子望中人中人皆慕而
为君子以小人望中人中人或失其恒心殷民固顽矣
周公以王士义民待之彼欲不修士君子之行得乎圣
人之待人也恕如此宜乎未历三纪而皆化也至于康
王不知圣人导民之微权命毕公继周公之职辄称之
卷四 第 15a 页 WYG1235-0125c.png
为顽民举洛邑之民岂无善者哉概而谓之顽殷民闻
之得无怨且怒乎号之以为顽而欲责其不为顽不可得矣然则周公婉辞和色化殷民为君子康王发片言
而诬殷之民为顽民文王武王忠厚之意至是销铄殆
尽矣不然世之庸主无典则以遗后嗣者子孙蒙其遗
烈犹可传数世无乱以文武周公之大德曷为不二三
传而遽微乎史称成康为至治余谓周之衰康王基之
  檀弓
卷四 第 15b 页 WYG1235-0125d.png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
  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
  来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命之
  哭
成寝而夷人之墓合葬于人阶下二子皆不足为知礼
其称之也奚当然则知礼者宜何居曰无己则卜野而
迁诸犹为善乎是
  防墓崩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
卷四 第 16a 页 WYG1235-0126a.png
取乎古而师之者以其合乎人情当乎理也父母之棺
髐然暴于人而不修何取乎古乎信如其言安足以为
圣其诬孔子甚矣谓殡乎五父之衢亦然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云云/)止亦已久
  矣孔子之门人曾子最少曾子之父与师商固友也曾子
于子夏之丧明而吊之则宜其名而数之者非曾子事
也传之者过也曰朋友有过以其长也则不正之与曰
卷四 第 16b 页 WYG1235-0126b.png
非也正之者是也名而数之曾子不若是暴也何以明
之曰其辞倨而慢曾子之言悫而谨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云云/)
  止不欲速贫也
孔子之欲仕非为富也为行道也致美于棺椁非为不
朽也为广孝也欲富而瞷且趋焉以求利于蛮夷之国
曾谓孔子若是乎欲全其既死之躯而因以为民制孔
子何取乎有子之疑曾子之问子游之答传之者谬也
卷四 第 17a 页 WYG1235-0126c.png
  子思之母死于卫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
  (云云/)子思曰(云云/)吾何慎哉
礼者君子恒履之器也不可斯须远于身岂以家之贫
富时之通塞为行否子思贤者其于道粹矣信斯言也
乌在其喻于道
  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云云/)
  止无失为故也
周公曰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苟有大故则周公必
卷四 第 17b 页 WYG1235-0126d.png
之矣小过而容之义也大故而弃之者亦义也察察然
拒昧昧然容薄量无制者之为岂圣人所为乎天下之
大故宜莫甚于母死而歌者矣此而不弃乌乎弃以是
为圣人之量吾弗知也
  读三坟书
书之名真而实伪者多矣何从而信之哉亦在审辨之
尔辨之法有三味其辞以望其世之先后正其名以求
其事之是非质诸道以索其旨之浅深而真伪无所匿
卷四 第 18a 页 WYG1235-0127a.png
矣吾尝执是以观天下之书盖十不失一焉若世传三
坟书者则又凡鄙而易见者也孔安国称伏羲神农黄
帝之书谓之三坟其言大道今此书以山坟为伏羲之
书言君臣民物阴阳兵象谓之连山易而姓纪皇策之
篇附焉以气坟为神农之书言归藏生动长育生杀谓
之归藏易以形坟为黄帝之书言其目而传以申之考
其辞则不类正其名则不合质诸道则浅陋而无稽其
姓纪篇曰太始者元胎之萌太极者天地之父母太易
卷四 第 18b 页 WYG1235-0127b.png
者天地之变太初者天地之交太素者三才之始天地
孕而生男女谓之三才颇剽庄列之馀言而造为异说
此其道之浅陋无稽者也其论物则曰木为金所剋服
阳臣十干此后世历生之常谈伏羲之时曾有之乎论
民曰四民之物以货为本伏羲之时曷有四民之名乎
谓封拜之辞曰策策始于汉而谓伏羲氏有策辞可乎
祭天地于圆丘大夫之妻曰命妇周礼始有之而谓天
地圆丘恩及命妇为黄帝之事可乎相人之术起于衰
卷四 第 19a 页 WYG1235-0127c.png
世而谓圣人以形辨贵贱正贤否为神农氏之书可乎
此其名之不合者也其辞皆后世俚野之谈而其尤谬
者曰山月升腾川月专浮山云叠峰气云霰彩山气笼
烟川气浮光云气流霞皆唐人为诗之语其政典篇往
往窃取书易而损益之如曰惟天生民惟君奉天民惟
邦本食惟民天出言惟辞制器惟象动作惟变卜筮惟
占先时者杀不及时者杀皆是也或者未之察顾谓书
所谓政典正本诸此而定为上古之书其亦异哉然世
卷四 第 19b 页 WYG1235-0127d.png
之伪书众矣如内经称黄帝汲冢书称周皆出于战国
秦汉之人故其书虽伪而其文近古有可取者此书则
又伪于近代者也其后有序不著其姓名自谓天复中
隐于青城之西因风雨石裂中有石匣得此书于匣中
其文绝与此书类天复唐昭宗时也岂即青城隐者所
伪邪虽然圣人之经犹日月然其道犹天地然使孔子
时有三坟书孔子固不得而删存其名而亡其书孔子
犹尝言之今孔子之系易但云伏羲氏画八卦神农氏
卷四 第 20a 页 WYG1235-0128a.png
为耒耜黄帝垂衣裳未尝言三皇有所谓三坟书也孔
子不言安国何据而言之耶然则安国之言亦妄矣彼
伪为书者因其言而复僣袭周礼三易连山归藏之名
以为伏羲神农之书周易不可袭则以归藏先坤后乾
名黄帝者故曰坤乾其亦妄之妄者耶以区区俚野之
文而欲托于三代唐虞之上是犹瞽夫悬破镜于空中
而欲自比于日月也其亦惑之甚耶于乎世之拟经者
亦可以知愧矣
卷四 第 20b 页 WYG1235-0128b.png
  读夏小正
夏小正凡三百九十馀言先儒以孔子所谓行夏之时
者即此书且以时之正令之善释之自今观之其书记
十二月之候有关于人事者二十有七若采芸采蘩祭
鲔摄桑剥瓜剥枣纳蔚取荼之类皆备记之求其大者
惟服公田绥士女万用入学剥鳝颁冰始蚕祈麦攻驹
颁马王狩陈筋革十一事而已岂所谓令之善者止于
斯乎孔子有取于夏时以建寅之月为岁首耳岂诚谓
卷四 第 21a 页 WYG1235-0128c.png
此书乎使此书果夏之遗书孔子曷不编于禹贡胤征
之间乎孔子倘见此书奚不曰得夏小正而曰得夏时
乎孔子未尝指而言之后乎孔子者乃从而实之岂固
别有所受乎或者信其说遽谓汲冢书之周月解吕不
韦之月令皆本诸此果何以定其先后乎圣人之经传
之万世而无惑者以其明道也于道苟无损益虽谓出
于孔氏之壁成于尧舜之时谓之古书则可矣吾安敢
信哉
卷四 第 21b 页 WYG1235-0128d.png
  读汲冢周书
汲冢周书十卷七十解或谓晋太康中出于汲郡魏安
釐王冢故曰汲冢以论载周事故曰周书宋李焘以汉
司马迁刘向尝称之谓晋时始出者非也此固是矣刘
向谓其书为周书即孔子删定之馀者则非也何者其
事有可疑也略举其大者言之武王之伐殷诛其君吊
其民而已其世俘篇乃曰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
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夫杀人之多若是虽
卷四 第 22a 页 WYG1235-0129a.png
楚汉之际乱贼之暴不若是之酷而谓武王有是乎所
诛以亿万计天下尚有人乎周公之用人不求备于一
人其官人篇乃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恭纵之以色以观
其常临之以利以观其不贫滥之以乐以观其不荒以
诈术啖人而责人以正虽战国之世纵横权数之徒所
不为曾谓周公而以此取人乎王者之师禁乱除暴以
仁义为本其大武篇则曰春违其农夏食其榖秋取其
刈冬冻其葆不仁孰甚焉其大明篇则曰委以淫乐略
卷四 第 22b 页 WYG1235-0129b.png
以美女不义孰甚焉此后世稍有良心者所不忍为曾
谓王者之用兵乃若是乎其为文王之言曰利维生痛
痛维生乐乐维生礼礼维生义义维生仁此稍知道者
所不言曾谓文王大圣人而为是言乎其文传篇曰有
十年之积者王有三年之积者霸霸之名起于衰世周
初未尝有之谓王者不以道德而在乎积榖之多是商
鞅之徒所不言而以为文王之言可乎其他若是者甚
众及载武王伐商之事往往谬诞与书不合由此观之
卷四 第 23a 页 WYG1235-0129c.png
决非周书谓孔子删定之馀者非也其中若谥法周月
时训职方之篇又与尔雅月令间有合者窃意汉初书
亡隐士缙绅之流所伪者以为周书而司马迁不察故
引而用之刘向因以为古书耳其中芮良夫篇最雅驯
其曰后除民害不惟民害民害非后惟其雠民至亿兆
后一而已寡不敌众后其危哉呜呼君子之言三复其
篇为之出涕
  读司马法
卷四 第 23b 页 WYG1235-0129d.png
周司马有用兵之法至齐威王欲尊用田穰苴遗法乃
论古司马法附穰苴之书于其中号司马穰苴司马法
汉艺文志百三十篇今所传者五篇盖周书之存者寡
矣而其言论犹有先王之遗意焉先王之兵非黩武好
胜也将止乱而已此书所谓以战止战者得之先王之
兵以爱民为本此书所谓不因凶不加丧冬夏不兴师
者得之先王之世寓兵于农农隙讲武此书所谓忘战
必危者得之以德不以力王道之盛也非此书所谓六
卷四 第 24a 页 WYG1235-0130a.png
德者乎正名而不尚诡王道之要也非此书所谓遍告
诸侯彰明有罪者乎所谓举贤立明正复厥职则兴灭
继绝之事也所谓以仁为本以义治之则王者之政文
武之所由兴也若是者非穰苴所能言其为遗书无疑
至有驳而不纯谲而不正者则皆穰苴之法而亦非战
国之谈兵者所能及盖兵书之近道者也呜呼王者之
不作也久矣人心之趋下也日以滋矣于是英君谋士
以谲诈为奇以屠戮为武若唐太宗李靖之问答惟知
卷四 第 24b 页 WYG1235-0130b.png
有孙吴之术而司马法为虚语矣况有出于孙吴之不
忍言者乎悲夫
  读三略
三略三篇或谓太公之书非也盖后人伪而托焉太
之言于书无所见孟子以为天下之大老与伯夷并称
则其人可知矣三篇之中大率皆平浅鄙狭杂援军谶
以足成之夫谶书起于战国之后太公之时曾有之乎
中略之末谓三略为衰世而作太公之佐文王果衰世
卷四 第 25a 页 WYG1235-0130c.png
乎其间曰揽英雄曰侵盗县官曰奸雄相称曰霸者制
士以权皆汉魏以后之言曰非谲奇无以破奸息寇非
阴谋无以成功曰豪杰事职国势乃弱其诡谬害理虽
太公之奴𨽻所不屑道而妄谓太公之书可乎复有六
韬者其诬圣贤尤甚论六兵则皆窃孙吴之所陈至其
所自言猥细烦曲无足观者至于避正殿用骑卒之说
又其伪之易见者也近世三山施子美为之讲义曲为
辨释以眩其博卒不敢言其为伪其愚陋无识特儿童
卷四 第 25b 页 WYG1235-0130d.png
之见耳而世乃传而诵之
  读子华子
余始闻太史公言子华子为伪书近求其书以观其辞
婉丽可喜未觉其为伪也及详味而徐察之始知为伪
书无疑盖子华子程氏名本子华其字晋人与孔子同
时孔子所与倾盖而语者也夫孔子周游四方道途所
遇若楚狂沮溺荷蒉荷蓧文人之流皆不足知其意至
于叹息而不已子华子一见而得圣人之欢心亟解束
卷四 第 26a 页 WYG1235-0131a.png
帛而赠之岂非当时之贤者哉其言论宜有过人者今
所传十篇之中语道德则颇袭老列之旨专对则仿左
氏之文辨黄帝铸鼎事不能直排其谬而曲为之说傅
会不经与晏子论俭虽为近正而起人君奢侈之端答
北宫意祥瑞之问善矣乃恐后世巧诈诞谲之臣作为
声歌荐之郊庙似指汉武朱雁芝房之事其子车氏猳
之喻复窃韩愈所作柳宗元墓铭论代播州之意医药
之技孔子罕言之则剧谈之而不置八卦以宫言孔子
卷四 第 26b 页 WYG1235-0131b.png
赞易时未有也而曰坎宫震宫解字之不类时之乖错
者甚众以为子华子之书岂非诬哉其首有刘向序亦
与向文殊盖亦伪也伪之者不知为谁晁公武以为元
丰以后人以字说而知之或以为王铚岂或然欤嗟乎
人之著书上欲以淑来世其次亦欲扬声光于不朽而
伪是书既不足以淑诸人而又不能少见其名果何为
哉果何为哉
  读曾子
卷四 第 27a 页 WYG1235-0131c.png
曾子十篇一卷其词见大戴礼虽非曾子所著然格言
至论杂陈其间而于言孝尤备意者出于门人弟子所
传闻而成于汉儒之手者也故其说间有不纯如曰喜
之而观其不诬怒之而观其不近诸色而观其不踰
饮之而观其有常又曰神灵者礼乐仁义之祖也又曰
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若是者决非曾子之言顾其
言孝有足感予者予少之时事二亲尝谓人子无所自
为心以父母之心为心今此书曰孝子无私忧无私乐
卷四 第 27b 页 WYG1235-0131d.png
父母之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旨乎其有味哉一何似
予之所欲言也然少时知之而不能躬见之及今欲养
而二亲已莫在矣疾病篇有曰亲戚既没虽欲孝谁为
孝诵其言辍业流涕者久之
  读荀子
道之不明好胜者害之也周衰先王之遗言大法漫灭
浸微孔子出而修之斯道皎然复章圣人之业焕然与
天地同功彼处士者生于其后务怀诽讪之心以求异
卷四 第 28a 页 WYG1235-0132a.png
于前人其心以为尧舜之道孔子既言之矣复附而重
言之何以云云为哉于是各驰意于险怪诡僻涣散浩
博之论排击破碎先圣人之道以伸其嵬琐一曲之偏
智若杨朱墨翟宋钘列禦寇庄周慎到之徒是也孟子
生乎其时惧圣人之道败坏于邪说乃敷扬孔子之意
而攻黜之然后复定盖彼之说偏驳易辨故其入人也
浅可指其过而声之也若荀卿者剽掠圣人之馀言发
为近似中正之论肆然自居于孔子之道而不疑沛乎
卷四 第 28b 页 WYG1235-0132b.png
若有所宗渊乎执之而无穷尊王而贱霸援尧舜摭汤
武鄙桀纣俨若儒者也及要其大旨则谓人之性恶以
仁义为伪也妄为蔓衍不经之辞以蛆蠹孟子之道其
区区之私心不过欲求异于人而不自知卒为斯道谗
贼也盖数家者偏驳不伦故去之也易荀卿似乎中正
故世多惑之惜无孟子者出以紏其谬故其书相传至
今孔子曰恶紫为其乱朱也恶郑声为其乱雅乐也夫
欲摈悖道之书而不用必自荀卿始何者其言似是而
卷四 第 29a 页 WYG1235-0132c.png
实非也
  读孙子
战非圣人之得己也圣人之所为战者不城而人莫敢
踰不池而人莫敢近无戈矛剑戟弓矢之器而奸谋邪
虑消沮于万里之外是之谓道德之师其次导之以礼
乐申之以政令诛暴而伐罪救民而不求利不战而服
人不杀一卒而胜国是之谓仁义之师下此则以材相
用以诈相欺而已矣若孙武子者亦其一也然其十三
卷四 第 29b 页 WYG1235-0132d.png
篇之所论先计谋而后攻战先知而后料敌用兵之事
周备明白虽不足与于仁义之师苟以之战则岂非良
将乎视彼恃力之徒驱赤子而陷之死地者犹狼残虎
噬耳呜呼武亦安可得哉
  读吴子
卫人吴起书六篇兵书也起尝受学于曾子故其书间
谈仁义然起乌足以知仁义哉起尝杀妇而求将齧臂
与母盟其天资固刻忍之人是以见弃于曾子之门而
卷四 第 30a 页 WYG1235-0133a.png
卒以兵显观其论兵则孙武之亚也而武之说为明备
矣起尝与魏武侯言在德不在险信战国时之名言特
以无行见少于世亦可以见圣人之教入人者深而是
非之公终不可泯也于乎岂不足为喜功者之戒哉
  读慎子
世以慎到与邓析韩非之流并称到虽刑名家然其言
有中理者非若彼之深刻也其谓立天子以为天下非
立天下以为天子不犹儒者所谓君为轻之意乎其谓
卷四 第 30b 页 WYG1235-0133b.png
役不得踰时不犹不违农时之意乎其谓用人之自为
不用人之为我不犹舍已从人之意乎其谓不设一方
以求于人不犹无求备之意乎其谓人君任人而勿自
穷不犹任贤勿疑之意乎但到不闻圣人之道不知仁
义之治堕于曲学而流于卑陋尔夫岂其性然哉
  读公孙龙子
君子无用乎辩也岂惟无事乎辩亦无事乎言也充乎
心不得已而后言正言之而理不明不得已而后辩辩
卷四 第 31a 页 WYG1235-0133c.png
而无所明言而不出乎道则亦无用乎言与辩矣若公
孙龙之辩不亦费其辞乎孔子所谓正名数言而焕然
矣龙术为白马指物通变坚白名实之论枝蔓繁复累
数千言然其意不越乎正名而己传有之曰有德者必
有言有德之人一言而有馀不知道者万言而不足故
善学者必务知道
  读尹文子
尹文子一卷刘向定为刑名家书仲长统分为上下二
卷四 第 31b 页 WYG1235-0133d.png
篇且以刘向之论为诬然向谓为刑名家者诚是也特
善于邓析田骈者耳其说治国之道以为人君任道不
足以治必用法术权势术者人君之所密用群下不可
妄窥势者制法之利器群下不可妄为非刑名家而何
但其为民之心颇切末章尤中时君之弊使举而行之
名实正而分数明赏罚严而事功举亦足以善其国然
其苛刻检柅而难于持循蹈履非王者之道以故君子
不取而统独好之遂因以斥向殆有所激而然耶
卷四 第 32a 页 WYG1235-0134a.png
  读邓析子
郑人邓析所著无厚转辞二篇其言皆严酷督责之行
韩非李斯之徒也呜呼先王之泽竭而仁义道德之说
不振刑名者流著书以干诸侯用之而亡国者何限其
遗毒馀焰蔓延于天下生民受其害至今而未己不亦
哀哉予择其可取者二百言著于篇馀皆㷊之   夫水浊则无掉尾之鱼政苛则无逸乐之士故
   令烦则民诈政扰则民不定不治其本而务其
卷四 第 32b 页 WYG1235-0134b.png
   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为君当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自归莫之
   使也恬卧而功自成优游而政自治岂在振目
   扼腕手据鞭朴而后为治欤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
   则计谋成心不欲躁虑不欲浅心躁则精神滑
   虑浅则万事倾怠生于宦成病始于少瘳偏生
   于懈慢孝衰于妻子
卷四 第 33a 页 WYG1235-0134c.png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公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以
   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知虑则无不知
  读尉缭子
尉缭子二十三篇尉缭子或曰齐人或曰梁人以其有
惠王问答语也三山施子美称其有三代之遗风其然
哉三代之盛未尝有其书也非惟无兵书而兵亦非君
子之所屑谈也君子之道图乱于未萌防危于既安本
之以德礼导之以教化同之以政令使兵无自而作俟
卷四 第 33b 页 WYG1235-0134d.png
兵之起而后与战虽孙武吴起为将且恐不救而况云
云之书岂足恃乎故好言兵者贼天下者也著书论兵
者流祸于后世者也皆不免于圣人之诛也尉缭子不
能明君子之道而恣意极口称兵以惑众其重刑诸令
皆严酷暴苛道杀人如道饮食常事则其人之刻深少
恩可知矣武议原官诸篇虽时有中理譬犹盗蹠而诵
尧言非出其本心是以无片简之可取者谓之有三代
之遗风可乎然孙吴之书与尉缭子一术彼以兵为职
卷四 第 34a 页 WYG1235-0135a.png
无怪其然若尉缭子者言天官兵谈制谈战威守权十
二陵武议将理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利令分塞令
束伍令经辛令勤卒令将令有似乎君子而实非者也
予不得不论之
  读战国策
文武之道至于春秋之世委地矣孔子之作春秋伤周
道之衰也夫岂知春秋之法复委地于战国之世乎呜
呼朝觐会同之礼不修于天子之庭礼乐征伐之柄或
卷四 第 34b 页 WYG1235-0135b.png
轻易于诸侯之雄君臣上下之纪隳而篡弑争夺之事
起此孔子之所甚痛也然其时天下诸侯犹知以尊周
为义狼攫狐顾而不敢肆其无厌之欲盖道之在人心
者尚有未泯耳及乎战国则不然诸侯或遣一介之使
而让周或兴师临之而徵其鼎或责王入朝一旦而遂
灭其宗庙其所自来者久矣功利炽而仁义销矣游说
行而廉耻衰矣谲诈盛而忠厚之风息矣观乎十二国
之所载繁辞瑰辨烂然盈目及求其指意非谋以夺人
卷四 第 35a 页 WYG1235-0135c.png
之国则以摇人之位非间人之骨月则皆昡惑人之事
或大言倨礼以激之或佯疑曲问以入之或卑声屈体
以冀其哀或正貌诈心以钓其名或揣其志而施其计
非不博且富也欲一简之合乎道而不可得岂惟不合
乎道欲一简如左氏所传公卿大夫之言亦不可得矣
先王之遗泽馀化漫尽而国家继之以亡岂不哀哉然
其待士之礼犹有存者故得以广听周知匡扶其国久
而后俱并于秦至秦之始皇则自任其智弃天下之士
卷四 第 35b 页 WYG1235-0135d.png
而不用燔三代之言而不法巍然独伸其尊以为可恃
而其危乱不旋踵而即见于是战国之遗法复委地矣
悲夫
  读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十二纪八览六论凡百六十篇吕不韦为秦
相时使其宾客所著者也太史公以为不韦徙蜀乃作
吕览夫不韦以见疑去国岁馀即饮酖死何有宾客何
暇著书哉史又称不韦书成悬之咸阳市置千金其上
卷四 第 36a 页 WYG1235-0136a.png
有易一字者辄与之不韦巳徙蜀安得悬书于咸阳由
此而言必为相时所著太史公之言误也不韦以大贾
乘势市奇货致富贵而行不谨其功业无足道者特以
宾客之书显其名于后世况乎人君任贤以致治者乎
然其书诚有足取者其节丧安死篇讥厚葬之弊其勿
躬篇言人君之要在任人用民篇言刑罚不如德礼达
郁分职篇皆尽君人之道切中始皇之病其后秦卒以
是数者偾败亡国非知几之士岂足以为之哉第其时
卷四 第 36b 页 WYG1235-0136b.png
去圣人稍远论道德皆本黄老书出于诸人之所传闻
事多舛谬如以桑榖共生为成汤以鲁庄与颜阖论马
与齐桓伐鲁鲁请比关内侯皆非其事而其时竟无敢
易一字者岂畏不韦势而然耶然予独有感焉世之谓
严酷者必曰秦法而为相者乃广致宾客以著书书皆
诋訾时君为俗主至数秦先王之过无所惮若是者皆
后世之所甚讳而秦不以罪呜呼然则秦法犹宽也
  读法言
卷四 第 37a 页 WYG1235-0136c.png
扬雄子云法言十三篇子云为此书尝自拟论语而后
世大儒或侪诸荀卿其自拟者僣也侪以荀卿者亦非
也论语述圣人言行犹天地之化子云方且窃之焉雕
镂藻绘而蕲类之其僣甚哉然自圣人没明道者莫尚
于子思孟子彼荀卿者乃攘袂讦斥而诋生民之性为
恶其妄孰甚焉子云则不然措言持论不敢违乎圣人
至其为善恶混之说及以韦玄成与颜子并称皆其不
智而过言耳非若卿之妄也曰子云胜卿与曰否卿才
卷四 第 37b 页 WYG1235-0136d.png
高而果于大言故其过多子云才劣而笃于好古故其
过少其未闻道则一也曰好古曷事莽乎曰好古而不
能择义则将奚所不至故士贵乎闻道  读风俗通义
风俗通义三十篇后汉末应劭所著今所存者皇霸正
失愆礼过誉十反声音穷通祀典怪神山泽十卷而已
其辞固无他奇然语怪神之事一以理胜之足以解流
俗之弊又载当时人品而具评其事非按经受礼不敢
卷四 第 38a 页 WYG1235-0137a.png
略于中臆之说故至今传而不废也后世著书者厌常
喜异设为诡激邪曲之辩以为高一时虽可以动人而
无补于世终不能如此书之传者众矣天下之物山岳
有时而崩金石有时而毁惟至理之言与天地并存立
言之士其不可不务知道哉  读汉盐铁论
盐铁论六十篇汉桓宽所著当武帝时兵革荐兴财用
匮竭而均输盐铁之征横出天下疲弊孝昭即位大将
卷四 第 38b 页 WYG1235-0137b.png
军请诏郡国举贤良文学问民所苦咸愿罢盐铁酒𣙜
均输官御史大夫桑弘羊争难之以为不可罢宽袭其
意而设为问答之词以尽其辨善乎其言也于乎为
天下者曷尝患乎无财也哉天下未尝无财也苟用之
以节治之有道夫何不足之有以汉言之文帝在位二
十三年免民租者近半其时非有均输盐铁之征而府
库充溢钱贯朽不可较武帝之天下即文帝之天下而
又加之以百出之敛未尝免一岁之租宜其富矣而反
卷四 第 39a 页 WYG1235-0137c.png
愈困乏何哉盖文帝节俭而武帝征伐营缮以糜费之
也人君苟不节俭虽积金齐泰华蓄货拟江海不至于
乱未见其厌足也武帝之天下宜乱矣而文景之泽犹
在人心重以霍光知所缓急从而稍稍罢其害者故一
变而弭元元之愤不然汉岂可冀哉此书也其于道德
功利之际论之当矣不特文辞足法而己也
  读荀悦申监
荀悦申监五卷其论治乱兴亡之理详矣悦生汉之
卷四 第 39b 页 WYG1235-0137d.png
丁灵献之际强臣窃柄天下溃溃日非汉有悦虽侍讲
禁中而天子拱手受制知其莫之有为著此书以宣其
志悦盖有用之材又亲见世之乱故其言愈有徵据从
而行之可以为治而自汉以来鲜有言之者纵或言之
特以其文辞而已著书之不足恃如是哉然秦焰之馀
圣道灭息唐虞三代之大经且废而不讲为治者视之
以为空言而共哗笑之则夫悦书之不用又无足怪也
余读其书至曰以智能治民者泅也以道德治民者舟
卷四 第 40a 页 WYG1235-0138a.png
也恍然失色而悲之
  读崔豹古今注文之道有二载道纪事而己载道者上也纪事者其次
也然道与事非判然二途也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学诗
而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岂不以事物为道之所寓耶舍
是二者文虽丽无补于世终不能传远苟有补虽俚谈
野语亦不得而弃之予始读太公家教其辞俚杂可笑
自隋唐以来即传之李翱大儒也至与文中子并称盖
卷四 第 40b 页 WYG1235-0138b.png
其言间有合乎理者故也及观崔豹古今注释名辨物
其言固不成章然晋时之人以文名者何限求如豹此
书之用世绝少岂非以纪事故耶由此言之世之好奇
丧质者可以惕然而思矣  读博物志
君子之学贵乎博而能约博而不得其要则涣漫而无
归徒约而不尽乎博则局滞而无术孔子孟子可谓博
矣然而孔子曰吾一以贯之孟子谓将以反说约也则
卷四 第 41a 页 WYG1235-0138c.png
其用心可知也盖尽万物之变而能会之于一心穷万
事之情而能析之以一理此圣贤之所贵也索乎人所
不可知攻乎道所不必知以眩俗惊世此曲士之所务
君子不取也世称张茂先为博物吾观其所著书何其
异哉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此物之至要而不可不
求其理者也至于鸟兽草木之名状与古者之异言怪
说有所不知何病其为君子茂先独汲汲焉纂述惟恐
其不详而于至要而当知者反无所明焉其所务若此
卷四 第 41b 页 WYG1235-0138d.png
可谓知所先后乎哉身为辅相视乱伦悖教之事皆不
之顾至于张林孙秀犬豕之徒卒见杀于其手博物之
智果安在耶士不知道而多闻之为务适足以祸其身
而已
  读聱隅子
士未尝不欲闻于后世也然徒务乎闻斯无闻矣为其
所志狭而所望者私也圣贤安顾其一身哉上之欲善
天下次之欲淑来世遑遑终其身而不恤著之书以明
卷四 第 42a 页 WYG1235-0139a.png
道孔孟是也或者睹其烈光伤己之不若悼世之不见
称亦述诸书以自表若扬雄王通之流其自为之意深
而卫道之功寡君子病之矣至于黄晞聱隅子之为又
慕乎雄通而作者也晞蜀士生宋仁宗时其言论不违
理者颇有之然晞狠愎无忌人也故断然自信而不疑
其论以汉高杯之言为仁以屈原为愚以张良得圣
人之安萧何得圣人之变刘向得圣人之力以唐太宗
为武王之后一人论性则诋孟子之言为非是皆其大
卷四 第 42b 页 WYG1235-0139b.png
谬者不知道而务名无怪乎其然也然其间谓井田肉
刑乡饮里选冠礼家庙之法不复弗足为治又以生不
能泽物为耻呜呼晞亦有志之士哉
  读朱子感兴诗
三百篇后无诗矣非无诗也有之而不得诗之道虽谓
之无亦可也夫诗所以列于五经者岂章句之云哉盖
有增乎纲常之重关乎治乱之教者存也非知道者孰
能识之非知道者孰能为之人孰不为诗也而不知道
卷四 第 43a 页 WYG1235-0139c.png
岂吾所谓诗哉呜呼若朱子感兴二十篇之作斯可谓
诗也己其于性命之理昭矣其于天地之道著矣其于
世教民彝有功者大矣系之于三百篇吾知其功无愧
虽谓三百篇之后未尝无诗亦可也斯道也亘万古而
不亡心会而得之岂不在乎人哉
  读陈仝甫上宋孝宗四书
予始读仝甫论史诸文见其驰骋为惊人可喜之谈以
为仝甫特尚气狂生耳未必足用也及观其上孝宗四
卷四 第 43b 页 WYG1235-0139d.png
书不觉慨然而叹毛发森然上竖呜呼仝甫岂狂生哉
盖俊杰丈夫也宋之不兴天实弃之使孝宗之志不伸
者史浩沮之于前汤思退败之于后及仝甫上书之时
孝宗之初志己衰矣当隆兴间孝宗苟闻此言将不踰
时而召用之宁使同甫至(阙/)  报死于布衣而不
用哉设用同甫听其言从(阙/) 则未必无成功而卒
不用者天也宋之不(阙/)   孝宗也兴亡天命非予
所知予所憾者以同甫(阙/) 而不得一展以死又岂非
卷四 第 44a 页 WYG1235-0140a.png
天哉展弗展不足以论同甫予所深悲者世愈下而俗
愈变士大夫厌厌无耻有言责者不敢吐一辞况若同
甫一布衣乎人不以为僭则以为妄得全身进退以死
于牖下若同甫亦幸矣尚何不用之足(阙/) 世之相远
二百年而(阙/) 相下如此使同甫而见之当何如耶 
 
 
卷四 第 44b 页 WYG1235-0140b.png
 
 
 
 
 
 
 
 逊志斋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