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重刋逊志斋集凡例
 一是集先生殁后六十年临海赵学谕始得散落
  诗文三百一十四篇梓于蜀者为蜀本又二十
  年太平谢文肃公黄岩黄文毅公遍辑四方所
  藏得四十卷郭令尹梓于宁海者为邑本又四
  十年郡守姑苏顾公梓于郡斋者为郡本今据
  三本而参酌之
 一集中诸论旧多遗阙近时丘文庄公稍加补正
  名为论渊梓行于世今据论渊以补其阙他所
  讹误若读尉缭子之类考诸经史子氏及正韵
卷首 第 1b 页
  玉篇等书正之其无考者仍存疑
 一宋学士文粹序贞义处士郑公墓表
皇明文衡为金华楼公琏作然邑本郡本皆有疑先
  生与楼同门同官而代笔者仍存之
 一勉学诗二十四首文章辨体刻为吴人陈子平
  作而蜀本邑本皆有赤城集亦载为先生诗怀
  麓堂诗话惟云未考识者谓子平未尝至蜀而
  初本得自蜀中当为先生作无疑故仍收之
 一蒋伯孚字说蒋氏异瓜辨赠雷峰樵叟送平元
  亮等序复斋梅所等记溪渔子大笑生等传关
卷首 第 2a 页
 王庙碑楼君墓铭俱载邑本而关王庙碑又载
 宁海志及三先生文稡今悉补入
 一送李参政王文烱李生及方氏族谱序越国公
 神道碑虽皆见潜溪集而邑本各题下有代太
 史公作字则实为先生笔故收之
 一游峨眉及歌风台诗俱载蜀本而峨眉篇又载
  四川志皆补入
 一遗安堂记载三先生文稡巾山晨望及閒居诗
 旧传民间并见吴越钱氏家乘谢文肃公尝有
  不及早见之叹故特收之
卷首 第 2b 页
 一慥慥斋记虽邑本郡本皆有然尝刻于黄文献
 公集内而续文章正宗亦属黄作且辑正宗者
 乃先生友人郑柏门人王稌也决知非先生笔
 故去之与木绵花歌旧载邑本亦以正宗为熊
 涧谷作而郡本去之者同耳
 一原本所载如送赵教谕及族谱序告佑顺侯文
 等作于先生文颇不类以无据不敢删去又如
 覈咎闵知静学斋等赋上苏范二先生等书皆
 阙误不可读然实先生笔仍存之以俟知者
 一附录原止录 蜀献王及同时名公赠遗诸作
卷首 第 3a 页
  今以傅状祠记及吊祭诗文而续附者存始末
  也若愚庵公墓文孝闻孝友二先生暨二烈女
  诗传此先生一门道德节义不容泯者亦并附
  焉
卷首 第 3b 页
卷首 第 4a 页
 重刻逊志斋集序
 往予在京师淂逊志先生方公集读之
 既卒业数手其书不能释去夫先生道
 德士也其所操志皆三代圣贤轨业岂
 暇韩柳诸家学哉或称先生文似苏长
 公非知先生深者先生尝奏记太史潜
 溪公自谓大者宏廓敷扬其所传于世
 其次整齐周公孔子之成法为来令准
卷首 第 4b 页
 下此犹当著一书摅所蕴蓄续斯道于
 无极嗟乎斯岂谩言哉乃令考其时去
 关洛渐远学无所从受先生独奋然起
 身任之以逊志名其斋学者遂称为逊
 志先生云今按集五卷以前多微言笃
 论诚有冥契神解于其间而远谟石画
 又时时于深虑论诸篇发之以纾其忧
 患之思至论正统变统之辨则自左史
卷首 第 5a 页
 以来所未见道乃先生又岂徒言者以
 今究观其行已立朝本末所谓始终典
 学死而后已者非邪论者谓先生行严
 言峻激亢过烈未达从容之域予以为
 先生在圣门盖孔子所硕见之刚者迹
 其所存立已足暴于世而垂教无穷矣
 奚过言之云岁庚申予行县由永嘉造
 赤城见诸山遵海壁立森耸峭厉如端
卷首 第 5b 页
 人介士整襟正色廪廪不可犯而颢气
 飞越云霞之上有终古常存者乃知先
 生岳降其地寔灵异所独钟慨然想见
 其人为之低徊不去久之已复延问长
 老考其俗进诸生与之论德校艺察视
 其性术大抵疆执峭直砥厉绳检犹存
 先生之风焉郡有逊志斋集故刑书东
 桥顾公为守时所刻予取读焉见其编
卷首 第 6a 页
渐漫漶因谋诸兵道唐君及新守王君
重刻之二君跃然敬诺越数月报讫工
 予乃僣叙次所论以识景行之私云唐
名尧臣南昌人顾名璘王名可大皆予
 同郡人
嘉靖辛酉夏五月望日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浙江按察司提督
学校副使吴郡范惟一撰
卷首 第 6b 页
卷首 第 6b 页
叙刻逊志斋集
君子脩辞立诚可与居业殆未睹其业而
人已试其诚矣惟诚故达达故利于用也
方先生之学一本于诚发而为文凿凿皆
实理是故其大者丽玄黄而细不遗于蚊
蚋之微明与日月争光而幽赞默成若或
授之乎造化之柄近而家庭孝弟雍叙所
横被者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夫其为志专
卷首 第 7a 页
故词无枝叶其行直故义存而不变其弘
毅故肤鬯凝厚亦惟仁以为已任者能自
淂之譬则水之为物缘理而行不废小间
动之而下蹈深而不疑障防则清历远则
致䘚成而不毁以生群物成天能人槩有
未睹已而独见其触砥石撼颓波必决而
之海乃称之曰水哉水哉云是集今昔具
有评近又折衷于范王二君子隐有定衡
卷首 第 7b 页
予焉用复赘其词第为宝斯文者付嘱之
曰请志之须与宵壤俱敝焉可也亦窃附
志于二君子云是岁闰月三日后学南昌
唐尧臣书
卷首 第 8a 页
卷首 第 9a 页
  重刻正学方先生文集叙
     明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赞治尹浙江台州府知府吴郡王可大撰
  文不足以语先生而先生之蕴蓄底里操
  履经略寔因文以见当元之季纪纲礼教
  沦荡澌尽
国朝受天明命诚意景濂诸君子起而倡率之
  礼法聿兴文命肆布先生归依诸君子以
  讲明道学为已任以振作纲常为已责以
  继往绪开来学为已事以辅君德起民瘼
卷首 第 9b 页
  为已业养植既粹文彩自沃以故绪言馀
  论见重当时而二百年来不问贤不肖皆
  知有先生皆知有先生之文先生为郡宁
  海人奋有刻在郡久而圬弊
  督学中方范公谓
  兵宪贞山唐公曰予司文养士而正学先
  生寔公分地也曷相与以新之秋九月
  中方公校士于台则命可大校梓而叙之
  夫宁海自天姥迤逦而东土根灵远扶舆
卷首 第 10a 页
  清淑之气已萃于卧龙诸山而桐柏盖苍
  又环其左右沧𬈑之溪瀚海之浩渺三面
  入之其产有异才也固宜且先生自童稚
  时即历齐鲁之墟登周孔之庙慨然有意
  于颜闵之学明粹毅直岂袭取者哉有伊
  尹毕公之志而尤不满于伯夷叔齐之死
  有缇索孔褒之孝而尤大其亲济宁公之
  学有董仲舒王仲淹起遗经于绝学之功
  而尤不杂以贾谊公孙弘之疵驳然则先
卷首 第 10b 页
  生之文其有裨于世教名义宁不重且伟
  欤使其继诚意景濂诸公立在
朝廷考故典敷文教荐
宗庙勒为一代之言以泽
国家之盛则岂使后之人悲先生之心而益有
  感先生之文耶先生之文醇正如紫阳朱
  子理学如濂溪周子两程子叙事如司马
  子长论议如陆宣公而精神缜密则与昌
  黎韩子相上下耳读其文想见其人后生
卷首 第 11a 页
  末学不复见先生者当于文而考之
  嘉靖辛酉夏五月至日
卷首 第 11b 页
卷首 第 11b 页
逊志斋集序
流而不可止者势也习而不可变者俗也与势俱往
与俗同波者众人也知势俗之所趋而能确然以圣
贤自守不浸淫于其中者君子也非惟不为势俗之
所浸淫而吾一言一行之所达天下之势皆随以定
天下之俗皆随以化譬若烈风震雷鼓撼上下无大
不摧无幽不入虽有强梗自挠亦妥焉委靡于其下
此非圣贤豪杰之士不能当周之末孔子之徒巳没
杨墨之说盛行于天下孟子慨然于布衣中修明仁
义之道而杨墨之说以废孟子以来更历秦汉既遭
卷首 第 12a 页
坑焚之祸天下学者不见全经而老佛之徒唱为私
说鼓舞天下天下之人皆相与师而尊之曰此当今
之圣人也使三纲沦而九法斁其害有甚于杨墨者
虽以韩文公之雄才竟不能为天下变至宋程朱诸
子者出一扫陋习顿回天下于大道之中天下之人
幡然而改曰吾道固在是也然后老佛之说为无用
呜呼当其肆为邪说乘吾道之无人戕贼其间根蟠
枝散固植人心漫不可拔天不生程朱于天下则天
下之人终日昧昧如瞽者之宵行何由暏青天而见
白日也哉故曰能定天下之势化天下之俗非圣贤
卷首 第 12b 页
豪杰之士不能也有如云之舟方能适无涯之海有
乌获之力方能负千钧之重有天下之才方能剖天
下之事才不足于天下而欲剖天下之事犹乘小舟
以适海驱孱夫以负重不待识者皆知其不可也是
故不患天下之势不我定天下之俗不我化惟患我
无盖天下之学耳彼郭林宗王导之徒屑屑衣冠之
间犹能使天下之人效之况吾佩服圣贤之学而谓
天下之势不我定天下之俗不我变哉惜乎当今之
学者则异于是况闻前朝之故习窃成说为文辞杂
老佛为博学志气污下议论卑浅龊龊然无复有大
卷首 第 13a 页
人君子之态吾友方君希直奋然而起曰是岂足以
为学不以伊周之心事其君贼其君者也不以孔孟
之学为学贼其身者也发言持论一本于至理合乎
天道自程朱以来未始见也天下有志之士莫不高
其言论将尽弃其所学而从之呜呼岂非豪杰之所
用心也哉常士世生豪杰之士不多见而于吾希直
见之又岂非吾之愿也哉希直之文吾评之矣譬若
春气方至真液之色充满广宇飞潜动植之物各有
生意天下之人莫不信之此特其一事耳要其大者
不在此也虽然文所以达志也不观其文何以知其
卷首 第 13b 页
卷首 第 13b 页
卷首 第 13b 页
逊志斋集序
天之生斯民也又必生圣贤为之依归以裁其有馀
以补其不足必使闇者资之明懦者藉之强然后天
地位而万物育也然而伊周孔孟之徒不世出者非
天之恶生圣贤也盖圣贤者灵和纯粹之气之所钟
实未易逄也苟生矣则将行道于当世垂训于方来
虽其一身之微其功巳被万世之远矣夫当世之后
有读伊周孔孟之书而慕效之者可不谓之豪杰之
士乎虽然圣贤任道之心虽一而行道之势则不同
伊尹周公得志而见于功业孔子孟子不得时而托
卷首 第 14a 页
于空言其事虽殊要其归则一也后之学者不察其
心而离于二端专功业者则诋立言者为空文务立
言者则谓必藉是以明道传习之久而弊愈甚于乎
世有不惑于众人而致力行之功者其殆有志于圣
贤者欤天台方君希直负精纯之资修端洁之行考
其学术皆非流俗所可及其言功业则以伊周为准
语道德则以孔孟为宗会其通而不泥于一志乎大
而不局于小实有志于圣贤者也嗟乎圣贤之不作
久矣斯道之微若晨星之在太空光彩不耀者数千
百年至宋诸大儒出始续其不传之绪而继之然后
卷首 第 14b 页
学者有所宗师今去宋又二三百年矣斯道之晦亦
久矣天之闵斯民而望后人者亦甚矣方君以出类
之才如此其意必有在矣而君又乌可自不力也绅
不敏幸忝同门之列于君之志窃有与闻焉故特著
其说于文稿之首
洪武三十年冬十一月金华王绅仲缙序
卷首 第 15a 页
卷首 第 16a 页
卷首 第 17a 页
蜀王赐方教授像赞
  绿鬓红颜金精玉粹聘束帛于山林膺纶言于
  殿陛身游乎蓬岛方壸之间道溯乎伊洛洙泗
  之澨潜溪之后学名闻九重玄英之云孙华间
 奕世是所谓孝于父母友于兄弟者也
    又赞 太平谢铎
  我台之学考亭是师逮于愚庵实闻而知愚庵
  之子是曰逊学益扩而弘上溯伊洛如麟在薮
  如星在晨旁观一世绝类离伦潜溪之门尽天
  下士惊咤起立谓莫敢比心实希圣自视欿然
卷首 第 17b 页
  铭盘书绅杂诫惓惓家人有箴宗仪有纪谓道
  之行莫先于此学以气充磅礴四行孰顾孰忌
  祸福死生迄宋历元士气益下有复古初不在
  作者
卷首 第 18a 页
卷首 第 19a 页
逊志斋集目录
 卷之一 杂著
  幼仪杂箴二十首 杂铭
  杂诫三十八章 学箴九首
  四忧箴 箴四首
  克畏箴 励志箴
  毁誉箴 择交箴
  家人箴十五首 四箴
  九箴 慎斋箴
  宗仪九首
卷首 第 19b 页
  卷之二 杂著
   释统三首 后正统论(跋附)
   深虑论十首
  卷之三 杂著
   君学二首 君量
   君职 治要
   官政 民政
   成化 明教
   正俗 重爵禄
   正服
卷首 第 20a 页
  卷之四 杂著
   周官二首 周礼辨疑四首
   西伯伐崇 武王诛纣
   毕命 檀弓
   读三坟 读夏小正
   读汲冢周书 读司马法
   读三略 读子华子
   读曾子 读荀子
   读孙子 读吴子
   读慎子 读公孙龙子
卷首 第 20b 页
  读尹文子 读邓析子
  读尉缭子 读战国策
  读吕氏春秋 读法言
  读风俗通义 读盐铁论
  读荀悦申监 读崔豹古今注
  读博物志 读聱隅子
  读朱子感兴诗
  读陈同甫上宋孝宗四书
 卷之五 杂著
  夷齐 有子
卷首 第 21a 页
    鬻拳 郑灵公二首
    豫让 乐毅
    曹参 娄敬
    条侯传 霍光
    丙吉 黄霸
    东汉 汉章帝
    严光 窦武
    崔寔 马融
    赵苞 许劭
    华歆 诸葛孔明
卷首 第 21b 页
   庞统 诸葛诞
   晋二首 司马孚
   殷浩 郭巨
   王彪之 梁武帝
   魏孝文 崔浩
   萧懿 甄琛
   沈约 袁粲
   周齐之事 隋文帝
   苏威 唐
   唐高祖 唐文宗
卷首 第 22a 页
   张九龄 郭子仪
   唐庄宗
  卷之六 杂著
   毁誉 乡原
   闵俗 斥妄
   启惑 言命
   越巫 吴士
   明辨 学辨
   指喻 溪喻
   越车 公子对
卷首 第 22b 页
  蚊对 鼻对
  医原 杂问
  策问十二首
 卷之七 杂著
  灵芝甘露论 郊祀颂
  凝命神宝颂 省躬殿铭
  慎独斋铭 谨节堂铭
  喜友堂铭 友于堂铭
  慎思堂铭 宁野轩铭
  双柱轩铭 五云山房铭
卷首 第 23a 页
   林泉读书斋铭 研铭
   扇铭 王待制私谥议
   试笔说 畏说
   习庵说 王温子栗字说
   郑叔度字说 王氏兄弟字说
   戴乐和之字说 傅氏字说
   东野翁字说 王子文字解
   黄仲晦字说 刘士安字说
   蒋伯孚字说 蒋氏异瓜辨
  卷之八 杂著
卷首 第 23b 页
   考祥文 诫妖文
   诮伯牙文 吊茂陵文
   吁天文 告风伯文
   里社祈晴文 告佑顺侯文
   覈咎赋 静学斋
   悯知赋 友筠轩赋
   郑氏四子加冠祝辞 释思辞
   文会疏 建祖祠移族人疏
  卷之九 表 笺 启 书
   代董学士谢表 上蜀府笺启十七首
卷首 第 24a 页
  谢太史公书 上胡先生书二首
  与苏先生书三首 上范先生书
  与朱伯清长史书 寄徐教授先生书
  与王先生书 与叶夷仲先生书
  与潘择可先生书 荅林公辅书
  与士修书二首 寄士修修德书
  荅陈元采 与王修德书八首
  荅上清张真人
 卷之十 书
  与采苓先生书二首 与讷斋先生书
卷首 第 24b 页
  荅郑仲辨书二首 与郑叔度书八首
  荅刘养浩书二首 荅王仲搢书五首
  与邵真斋书九首
 卷之十一 书
  复郑好义书三首 与童伯礼书
  与赵伯钦书三首 荅王氏交币书
  荅张廷璧书 与友人论井田书
  与黄希范书 荅阌乡叶教谕书
  荅刘子傅书 荅许廷慎书
  与王微仲书 奉俞大有先生书
卷首 第 25a 页
  荅林子山书 荅胡怀秀才书
  荅王秀才书 荅钱罗二秀才书
  与俞教谕书 荅俞敬德书二首
  荅俞景文书 荅俞子严书二首
  与友人书 荅金景文书
  荅林嘉猷书 与陈敬斋书
  与楼希仁书 与卢编脩书
  与陈用中书 与郭士渊书
  与舒君书 与钱克温
 卷之十二 序
卷首 第 25b 页
  周礼考次目录序 武王戒书序
  篆书考正辨伪序 基命录序
  蜀鉴序 蜀汉本末序
  自警编序 仕学规范序
  宗忠简公奏疏序 寿亲养老新书序
  蒲鞭诗序 宋学士续文粹序
  刘樗园先生文集序 先太守文集后序
  华川集后序 苏太史文集序
  观乐生诗集序 张彦辉文集序
  郑贞孝先生文集序 刘氏诗序
卷首 第 26a 页
  时习斋诗集序 白鹿子文集序
  非非子医书序 癸酉应天府小录序
  丙子京闱小录后序 巳卯京闱小录后序
 卷之十三 序
  宋氏世谱序 谢氏族谱序
  童氏族谱序 葛氏族谱序
  范氏族谱序 徐氏谱序
  吴氏宗谱序 楼氏宗谱序
  丁氏复姓序 族谱序
  方氏谱序 溪上会饮诗序
卷首 第 26b 页
  溪亭联句序 梅隐诗序
  迎养诗序 郑氏春夜赏花诗后序
  义门诗序 王氏深深集后序
  御赐方指挥明谦五花名马诗序
  卫氏紫薇诗序 丰湖书室序
  雷峰樵隐序 望云诗序
  张氏思亲图诗序 赵彦殊字序
  郑允充字序 黄仲仪仲颜字序
 卷之十四 序
  赠林公辅序 赠郑显则序
卷首 第 27a 页
  送石永常佥事序 赠周履素序
  赠王仲搢序 赠郭士渊序
  赠赵教谕序 赠王生序
  送汤佥事序 赠王佥事序
  送徐思勉佥事诗序 送朱伴读序
  送陈达庄序 送祝彦芳致仕序
  送叶知县还任序 送刘侯序
  送李宗鲁序 赠黄叔旸主簿序
  赠金溪吴仲实序 送平元亮序
  送龚彦佐员外序 送卢尚毅序
卷首 第 27b 页
  赠刘君序 送宣尉杨铿诗序
  送楼士连谒选序 送解元振还庐陵序
  送周宗傅省亲序 送赵孝先从军诗序
  送危泰生序 送凌君入太学序
  送金文举归省序 送梁宏还广东序
  赠卢信道序 送周景琰入试序
  赠林士恭序 赠刘文仲序
  赠王时中序 赠邵真斋序
  送李生序 送李参政之官广西序
  送王文囧序 送浮图景晔序
卷首 第 28a 页
  赠瑄蕴中序
 卷之十五 记
  艾庵记 益斋记
  学士亭记 宋氏为善堂记
  畸亭记 希董堂记
  借竹轩记 绿畴轩记
  时敬庵记 慈竹轩记
  企高轩记 息耕亭记
  舣航轩记 巾山草堂记
  藏器轩记 草心堂记
卷首 第 28b 页
  茹荼斋记
 卷之十六 记
  传经斋记 贫乐窝记
  乐寿堂记 问月楼记
  味菜轩记 存养斋记
  南斋记 懒斋记
  默庵记 静斋记
  石镜精舍记 天台陈氏先祠记
  游清泉山记 集义斋记
  藏用斋记 适意斋记
卷首 第 29a 页
   馀庆堂记 仙溪霞隐记
   思孝堂记 思亲堂记
   求古斋记 寿善堂记
   卧云楼记 心远轩记
   戆窝记 任重斋记
   养素斋记二首 守素斋记
   复斋记 遗安堂记
   存耕轩记 娱静楼记
   观海楼记 贮清轩记
   菊趣轩记
卷首 第 29b 页
 卷之十七 记
  柳氏谱记 龟岩隐居记
  宜隐轩记 默山精舍记
  直内斋记 君子斋记
  尚志斋记 尚友斋记
  省庵记 御赐训辞记
  学孔斋记 身脩思永堂记
  御史府记 春风和气堂记
  萝月山房记 后乐堂记
  后乐斋记 孝思堂记
卷首 第 30a 页
  全乐斋记 好古斋记
  种学斋记 讷斋记
  尊闻斋记 棠溪书舍记
  来鸥亭记 读书斋记
  默斋记 见山堂记
  孝友庵记 望云堂记
  梅所记
 卷之十八 题跋
  题大学篆书正文后 书汉三王策文后
  题神异经 题受禅碑后
卷首 第 30b 页
  题右军游目帖 题观鹅图
  题萧翼赚兰亭图 书兰亭墨本后
  题褚遂良书唐文皇哀册墨迹
  题归干马图 书黄鹤楼卷后
  题颜鲁公放生池石刻
  题宋孝宗橙花诗后 题米氏山水图
  题朱子手帖 题子昂千字文帖
  题灵隐寺碑 题桐庐孙先生墓文
  题元诸儒帖 题赐宋怿颜鲁公多宝塔碑
  题赐王训导诗后 题医说后
卷首 第 31a 页
  题太史公手帖 题杨先生墓铭
  题太素子墓铭 题砻硿子墓碣
  题济宁张氏墓铭 题韩复阳墓铭
  跋刘府君墓碣后 题会稽张处士墓铭
  题溪渔子传 题陈节妇传
  题郑叔致字辞 题宋舍人篆书
  题宋舍人草书千字文后
  题仲珩草书自作诗 题周氏文后
  题王氏述训后 题养浩制本朝铙歌
  题黄东谷诗后 书夷山稿序后
卷首 第 31b 页
  书浦江二义门倡和诗后
  赠楼君诗卷题辞 书学斋佔毕后
  题听琴轩记后 题积善堂记后
  题来鸥亭诗后 题许士脩诗集后
  题刘氏家藏诰命 题汤氏家藏赐笏记
  题李质夫字序后
 卷之十九 赞
  春秋诸君子赞 蜀三守赞
  三贤赞 尚友五赞
  云敞赞 杨乔赞
卷首 第 32a 页
  田畴赞 李太白赞
  孔璋赞 袁安卧雪图赞
  萧仆赞 杜士贤赞
  南棱王先生赞 吴学士像赞
  御书赞 潜溪先生像赞二首
  华川王先生像序赞 空同外史赞
  杨先生像赞 宋仲珩像赞
  王仲搢像赞 郑仲释像赞
  朱方中像序赞 叶友直像赞
  刘廷脩先生像赞 南斋像赞
卷首 第 32b 页
   叶用宾赞 王中夫先生像赞
   刘养浩像赞 陈希古像赞
   澹如居士赞 王蕴德像赞
   友鹿翁像赞 俞博士像赞
   黄氏三寿图赞 杜推官赞
   张文敏像赞 姚贞妇赞
   老人星赞二首 赤壁图赞
   白鹿洞规赞 归田图赞
   画梅赞 马图赞
   樛木图赞
卷首 第 33a 页
 卷之二十 祭文 诔 哀辞
  祭太史公八首 祭太史公迁葬文
  祭胡仲申先生 重告胡先生墓
  祭戴先生 祭王文节公
  祭郑仲舒太常 祭吴樗庵先生
  祭叶夷仲主事 祭郭士渊
  祭许士脩 祭宋仲珩
  祭王博士 祭邹博士
  祭赵希颜 祭童伯礼
  祭外舅郑公 祭从兄希声
卷首 第 33b 页
  东阳葛府君诔 郑府君哀辞
  郑生祐哀辞 吴氏二贤母哀辞
 卷之二十一 行状 传
  先府君行状 常山教谕王府君行状
  象山王府君行状 员外郎瞿府君行状
  大司农张公行状 孙伯融传
  观乐生传 王进德传
 詹鼎传 叶伯巨郑士利传
  张孟兼传 芒芴公传
  菜根居士传 友鹿翁传
卷首 第 34a 页
  大笑生传 溪渔子传
  魏节妇传 童贤母传
  二贤妇传
 卷之二十二 碑 表 志
  关王庙碑 梅长者祠堂碑
  成都社先生草堂碑 信国公神道碑铭
  越国公新庙碑 宋处士碑阴铭
  俞先生墓表 林君墓表
  卢处士墓表 杨处士墓志铭
  王处士墓表 陈先生墓碣
卷首 第 34b 页
  侍读唐君墓志铭 曹处士墓碣铭
  吴处士墓表 郑处士墓石表辞
  采苓子郑处士墓碣 参议郑公墓表
  贞义处士郑君墓表 郑处士墓碣铭
  王君国祥墓碣 许士脩墓铭
  仙居张处士墓志铭 陈仲昭墓铭
  王处士墓志铭 曹府君墓志铭
  宋仲圭墓志铭 宋仲珩圹志
  宋子畏圹志 郭君圹志
  驸马都尉郭公圹志 处士郑公圹志
卷首 第 35a 页
  楼君墓铭 严夫人郑氏墓铭
  胡夫人范氏墓碣铭 杨夫人墓志铭
  金君妻董氏墓铭 黄处士妻郑氏墓铭
  郑君妻洪氏墓铭
 卷之二十三 古诗
  蜀府敬慎斋 读书斋
  蜀王赐宴浣花草堂感恩怀古
  蜀王赐读基命录诗依韵奉谢
  斋殿观书赐文嘉劳奉谢
  次渊明诗韵谢蜀王
卷首 第 35b 页
  京府徵考试继奉蜀王命述事
  陪蜀府诸公宴集 遇夏教谕次韵
  閒居感怀十七首 次仲缙感怀韵十首
  追次朱子春怀韵 舟中呈同召诸君
  上巳约友登南楼 次登南楼韵二首
  送郑叔贞之成都 再送郑叔贞之成都
  偶尔遣意 送谢生因寄岐阳公
  宿独架桥阁上 过溁阳
  过宁陵县学 葺书斋旧门扇
  感橙树 栽柏
卷首 第 36a 页
  新柏为瓠蔓所缠 脩德汝器嘉猷至二首
  次郑好义见贻韵五首
  在石镜次家兄会饮韵 题山水
  杨柳渡 宿夹江寺
  二虫吟 郭西精舍士友同宿
  追次文公岁暮韵二首
  岁除祭先奉怀家兄次文公韵
  石镜会集诸公 再次石镜会集韵二首
  病眼喜郡守见过 题信经历熨帛图
  奉怀太史公用尽字 邻父携酒相饮
卷首 第 36b 页
  二禽咏 次张南轩韵送董公
  题童贤母卷后 静妙轩
  宋五公 讯
  次脩德杂诗韵三首 初冬雨中独坐
  杂诗四首赠林嘉猷 次韵赠国亮经历
  杂诗四首 脩德以诗寄次韵
  再和并简林嘉猷 次蜀王韵送一宗和尚
  家兄寄中秋诗分韵以荅
  寄好义 送友人之云南教官
  巾山晨望东钱克温 閒居偶题
卷首 第 37a 页
  勉学诗二十四首
 卷之二十四 律诗 绝句
  蜀王赐酒膳奉谢 歌风台
  潼关 准阴
  题严子陵 赤壁
  吊李白 题李白观瀑布图
  题李白对月饮图 徽宗花鸟图
  钱氏家山图 题南屏对雪图
  江山万里图 题王叔明墨竹
  失砚叹 扇
卷首 第 37b 页
  红酒歌 食羊虎肉
  蕨箕行 海米行
  游峨眉山 题万间堂
  沧洲趣为赵孝礼题 许氏龟岩行
  蜀道易 为玉泉山人题
  次河南府梅花堂韵 东河值雪
  爱日堂 寄贫
  和东坡喜雨韵 渡淮寄宗文先辈
  次郑好义纪梦韵 寄脩德
  送刘士端归括苍 题许节妇传
卷首 第 38a 页
  写怀 闻鹃
  懿文太子挽诗十章 大行皇帝挽诗
  谢蜀王抚问赐药六首
  应召道上有作三首 病中述怀二首
  送卢信道点兵 题万间室
  题曲径 次韵寄好义四首
  岁暮寄脩德二首 别宜隐友兄五首
  次韵荅钱文学二首 题画二首
  寄童伯礼二首 催菊
  代菊荅 过北山翁
卷首 第 38b 页
  送郑履顺二首 峨眉县晓发次韵
  谢群公送别 道中遇卢先生
  春和五首 寄苏平仲先生四首
  二十九日三首 遣病十首
  童景纯来三首 赠鲍民瞻
  哭吴樗庵先生五十韵
  次危纪善五十韵倍成千字献蜀王
  从蜀王登万岁山 宿峰顶次济定韵
  登归云寺阁 木皮岭
  山中对景书怀 宿新津宝花寺
卷首 第 39a 页
   送吴主簿 次韵赠方圆岩山人
   次兄调弟希政韵二首
   挽徐节妇 赠韩敏道赴召
   次韵留别陈季明 枯木图寄士修
   虎图 题山水二首
   题曹娥江 竹月图送人归省
   病中除夕四首 题画
   牧牛图 奉试灵芝甘露论
   书事 二月十四日书事二首
   试院偶题三首 次韵谢蜀王六首
卷首 第 39b 页
  侍世子奉献蜀王十首
  谢蜀王赐果十首 无题三首
  远违阙庭二首 游峨眉山十首
  入山后次韵述事言怀十首
  次韵写怀会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感旧九首 别母舅哭外舅郑公
  中秋对月二首 题汉中三寺佛
  蜀相像 买臣妻墓
  二乔观书 王节妇
  郑义门 彭山道中
卷首 第 40a 页
  夜度桑洲驿 客至
  喜卢原质中探花郎 送龚给事归省二首
  谈诗五首 览陈先生和诸诗戏题
  道者扇 题山水隐者
  题山水 修德惠枯木图次韵
  见梅 画梅
  竹 题东坡画竹
  斑竹图 墨菊二首
  题菊 马
  闻燕 百雀图
卷首 第 40b 页
 羲之笼鹅图 荷花渚禽
  鹦鹉 立春偶题二首
 附录
  蜀王赐方汉中书二首
  蜀王送希直先生还汉中诗
  蜀王赐方教授诗三首
  蜀王送胡志高赴汉中兼东方希直二首
  蜀王读基命录 送方生还天台诗
  送希直归宁海五十四韵
  跋太史公送希直诗后三首
卷首 第 41a 页
  染说 古诗赠希直
  送希直游金华 荅希直
  送希直应聘赴京 闻希直自京还
  寄方正学内翰 正学斋记
  荅方希直先生书 上侯城先生书二首
  与童景庸书 方先生小传
  正学先生事状 成都府祠堂记
  祭文贞公文 过侯城里有感
  谒侯城里有感三首 谒正学祠堂
  愚庵先生墓文 方希学传
卷首 第 41b 页
  方孝友诗 二烈女传
  刻正学文集序 刻逊志斋集后序二首
  书重刻逊志斋后
逊志斋集目录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