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234-07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继志斋集卷五     明 王 绅 撰
  论
   裴矩论
甚矣人心之不可以不正也以一已言之固吾身之本
推而言之又国家天下之本也苟能守之以正则万善
出焉用之以邪则众恶钟焉尧舜桀纣颜曾盗蹠同此
心也同此理也而其所以不同者守之异而用之殊也
卷五 第 1b 页 WYG1234-0709b.png
是故君子守此心而循此理信乎若四时之有常也昭
乎若日月之明也确乎若金石之坚也万钟于我何所
加鼎锧于我何所屈于是以之立身则饿于首阳山而
不以为困天下之人非之而不以为非以之事君则剖
心为奴而不以为恨佯狂吞炭而不以为辱又岂有随
其所寓而施之者哉予怪裴矩当隋炀昏侈之君揣知
其将有志于远略则撰西域图记逢其志而说其征高
丽以致覆三十万之众罢中国之民卒底于亡灭及仕
卷五 第 2a 页 WYG1234-0709c.png
唐见太宗志在容受直言欲杀一贪吏则能面争而以
正规之时奚趋向之不同也夫何司马温公犹谓其佞
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
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若然则吾之所守者在
乎君而不在乎我矣是所谓蹇谔之风惟可施于明盛
之时而谄谀之计乃行于昏乱之国遂使圣者愈圣愚
者愈愚又何用夫扶倾持危拾遗补阙之职哉予尝推
矩之言其佞于隋者伪也其忠于唐者亦伪也彼时见
卷五 第 2b 页 WYG1234-0709d.png
太宗英明睿断非可以世故惑故假理义之说以中之
亦犹向之逢炀帝也夫不可必遇者时也不可暂易者
心之理也吾心既合于理时之遇与不遇又何恤哉今
矩之心若下阪之丸遇㠌欹陂险之穴则随而陷之遇
平易坦荡之道则归于正其所守者为何如哉故其幸
遇太宗而得一陈其盛说设使之终无所遇而终事炀
帝则亦终其身而为狗彘之行以并于虞世基宇文化
及之列矣又安得太宗之美誉乎此予所以叹人心之
卷五 第 3a 页 WYG1234-0710a.png
不可以不正也或谓百里奚之用于秦豫让之死于智
伯是亦遇欤曰不然彼顾其用与不用耳若矩者既已
儋其爵而析其圭反进谄计以搆其祸又可同日而语
乎哉
   盘庚迁都论
古之善治天下者必谨于常情之所忽略重于民情之
所难违岂不以忽略而不加察祸患之所由起难违而
固欲违之民情之所由怨者乎中天下而立制四海之
卷五 第 3b 页 WYG1234-0710b.png
民言出风从令行响应彼蠢蠢之氓微劣愚昧跧伏于
草莽之下其心畏之若雷霆鬼神之不敢窥测尚敢扬
眉出气以吐所怀哉此常情之所忽而易者贤哲之君
则谨而重之欲使之也若承大祭见其颠连也若身受
痌瘝开其丽而辅其生匡其心而翼其性此其德泽入
人之深历数十世而不忘者也予读盘庚三篇而知其
德之所以盛者商之都耿圮坏已甚盘庚闵齐民日入
于垫溺故欲迁于殷夫以天子之尊制人短长之命其
卷五 第 4a 页 WYG1234-0710c.png
拯人于涂炭亦易易耳而大家巨族安土重迁反以浮
言相扇彼盘庚者不以民不顺已命为怒唯恐我之不
顺其情为忧丁宁告戒引咎自责不啻慈父之于爱子
既敷陈其不迁之害能迁之利又且抑其非心导其善
行用哀矜恻怛之意代捶楚斧钺之刑其后民非不迁
也而迁于人情之所顺虽不能快惬一时心意其所以
缵先业垂后绪者非此不足以中兴六百年之业也而
世之论者固以先王动民而民不惧劳民而民不怨以
卷五 第 4b 页 WYG1234-0710d.png
病之呜呼不亦求备之甚者矣
   汉文帝论
予观文帝恭俭仁慈可谓汉代之贤君矣然而独阙于
明断何哉于绛侯周勃之事而深见焉夫勃鄙朴人也
自高祖为沛令即以中涓起从观其披甲荷戈攻守战
斗积铢镂之功至封为列侯而食邑万户则其忠勤之
志已见于高祖爱遇之诚与垂死之嘱矣夫何濒老而
文帝以庸人之言遽疑其谋反至令下狱而侵辱于小
卷五 第 5a 页 WYG1234-0711a.png
吏苟非薄后之言几置于斧锧所见何其浅哉予尝考
其先攻城破敌拥(缺/) 之势者固不可胜数当高祖之
疾也命勃以相国代樊哙而定燕及事未竟而高祖崩
则勃之欲反岂非其时乎高祖之崩也惠帝吕后继殁
而诸吕乱勃以入据北军而攻诸吕天下之势皆归于
勃则勃之欲反又岂非其时乎勃于是时既无谋反之
意乃为汉代社稷臣易少主而立文帝则其忠勤之志
叉襮于是矣而文帝又何疑哉然文帝之立勃之恩为
卷五 第 5b 页 WYG1234-0711b.png
大以大恩之人而欲讯之以大罪仁德良亏焉虽然宗
社之寄非轻而人心之微难托受天下之任固不得循
一人之恩而妨大事理之常也所可恨者独阙于明断
耳昔太甲不义伊尹放之后太甲悔过而不疑成王幼
冲周公相之三叔流言而成王不惑后汉昭帝以少孤
而继大位霍光为辅燕盖上官谮之而昭帝能为之辨
是三君者皆以稚童未练世故者也特中心有明继断
然而文帝既不能效三君之为又独不(缺/) 妇人之志
卷五 第 6a 页 WYG1234-0711c.png
吾不知其果何见耶昔萧何樊哙建不拔之基业而高
祖犹或系治于狱或欲即斩军中岂其习性而然欤贾
谊所云流涕太息者当有为矣
   汉元帝论
汉元帝时御史大夫缺群臣皆举冯野王行能第一上
以问中书令石显显曰九卿无如野王者然野王亲昭
仪兄臣恐后世必以陛下度越众贤私后宫亲为三公
上曰善吾不见是乃下诏嘉美野王废而不用论者曰
卷五 第 6b 页 WYG1234-0711d.png
君臣好誉而恶毁贤愚之通患也然则贤者恒志于大
而不局于小愚者则急于小而忽于大其故何哉盖大
者难行而小者易致小者易辨而大者难明也是以盖
世非常之功恒出于圣贤有志之君而煦煦姑息之为
乃见于委靡因循之主孰知行其大者而小者不求自
至行其小者而大者为尤急哉余尝较之避贤与退不
(阙/)
卷五 第 7a 页 WYG1234-0712a.png

卷五 第 8a 页 WYG1234-0712c.png

卷五 第 9a 页 WYG1234-0713a.png
 
 
 
 
 
 
 
 
卷五 第 9b 页 WYG1234-0713b.png
 
 
 
 
 
 
其为君子乎公孙弘以老年为丞相封列侯食邑数百
户而躬为布被脱粟之饭武帝下诏褒其汉兴以来股
卷五 第 10a 页 WYG1234-0713c.png
肱在位身行俭约轻财重义未有若公孙弘者也后世
不察遂从而称之以为故事呜呼君子自脩之道盖亦
尽其在我者而已何必区区求异以为高哉自昔君子
莫过于周公孔子而周公位总宰定制度贵贱异等老
幼异养文物粲然废一不可孔子亦曰俭则固是俭者
非圣人之中制也不得已而后为之耳今弘禄俸足以
给贵齿足以享而甘减其口体虽至愚之人亦知为钓
名而欺世也不然是周公孔子之言行不足法而俭乃
卷五 第 10b 页 WYG1234-0713d.png
理之正欤何弘以老年极贵而自奉之薄也或曰弘自
奉之薄盖中心有所守不以富贵易其养故自处如布
衣时耳初何求闻于人而谓钓名欺世哉曰事有任意
径行而自中于理者有用心模拟而不勉人之知者及
其至也如见肺肝然若弘者可见矣曰自古圣贤多以
菲薄自奉若禹为天子而卑宫室菲饮食而致力乎沟
洫鬼神是亦过欤曰此盖任意径行而自中于理也夫
禹岂直若是哉甚至过门不暇入娶妻产子而不及字
卷五 第 11a 页 WYG1234-0714a.png
何则当是时也上受天子之命下济生民之溺谋度计
画且忘寝处岂以宫室妻子云乎哉是有故也若弘者
操数寸之(阙/)管书盈尺之(阙/)  位遇承平之世守已
成之法以遵职而己未闻孜孜于圣贤之道成大功立
大业如禹之过门不暇入娶妻产子而不及字也乃独
于布被脱粟之饭以自现此非用心摸拟而不免人之
知者何耶曰当此之时既无洪水之害且藉世承平故
得安其爵位故将减所奉以与故人宾客共之是亦仁
卷五 第 11b 页 WYG1234-0714b.png
者之心也然其设心若此又岂用心摸拟之为哉曰仁
者无偏爱而有汎爱之心苟谓弘推仁心以待故人宾
客则在下者当兼受其爱矣又安有杀主父偃徙董仲
舒之谋哉于此益可见其心深忌而多诈夫心深忌多
诈乃独以菲薄徼誉又岂非孔子所谓索隐行怪者耶
曰然则弘将不得为君子欤曰要之为圣人之道固未
免无罪若以后之踵其位者侪之则弘尚为中人乎哉
   田横论
卷五 第 12a 页 WYG1234-0714c.png
士之事君能致其身而不吝其死者固难君之能得士
而结其心者为尤难夫君臣之际势甚殊而礼甚严也
分甚疏而道甚异也于其间乃欲望之为股肱而致生
死于一命苟非煦之以深仁怀之以至义其可强而为
哉是故纣行暴虐而亿兆之臣离心离德武王身履仁
义而三千之臣皆同一心岂纣之臣禀性俱恶而武王
之臣性皆忠欤盖亦顾上之遇何若而应之耳虽然岂
尽然哉固有上遇之如父子至亲而下怀二心者比比
卷五 第 12b 页 WYG1234-0714d.png
而是若汉之韩王信彭越黥布卢绾陈狶者其人欤此
予所谓为臣而致其身固难君之能得士而结其心为
尤难也秦失其政天下豪杰并起百姓纷趋惟势利是
尚朝受深恩而暮怀背叛晨立盟誓而夕归权势若风
翻云合无所定向者何限惟田横兄弟起齐宗室间继
立为王及其败也遂率其徒五百人居海岛中高祖即
位闻而召之再四始至既至复自刭二客从之者亦随
而自刭五百人闻之亦皆自刭呜呼何施而臻此欤夫
卷五 第 13a 页 WYG1234-0715a.png
五百人之生也具五百人之性声音笑貌莫能同饮食
嗜欲莫能同而就死之心乃同岂人之常情实恶生而
乐死哉岂其势迫而威促之哉盖出于其心之所感也
夫许人以物尚或靳而不与今乃捐躯以与人则夫横
之所以致于五百人者为何如而五百人之所以报横
者乂何如哉当秦之世借父耰锄而矜德色母取箕帚
而致谇语甚至子弑其君者有之而五百人者未闻有
卓立瑰奇之行名藩巨镇之寄乃能若是其视夫韩彭
卷五 第 13b 页 WYG1234-0715b.png
辈沐深恩而成大逆者可同日而语耶虽然横以困穷
率五百人遁去而五百人皆能死之借使横得位而宰
群臣其能下武王之三千耶由是论之五百人之死横
也固难而横能致五百人之死为尤难虽然君臣之相
感如此固宜有天下而卒不有者其亦命也夫
   陆贽论
智足以穷天下之变故而不能保其言之必用德足以
动主之敬慕而不能信其道之必行其故何哉盖在我
卷五 第 14a 页 WYG1234-0715c.png
者我可得而致其力在于天者虽圣贤不能违天而强
取况君子乎当周之季王道湮微列国诸侯争雄竞利
以取强弱于反掌天下之民嗷嗷望治者亦久且众矣
时若以孔孟之贤假之以辅相之位立伊周之绩易易
耳夫何天未厌乱竟使其栖栖焉皇皇焉逐迹于鲁卫
齐梁之间有见其仪刑而乐告之政事者有欲以中国
而授之室者然卒无所遇岂其智不足而德不周欤梏
于天而莫之能为也每叹李唐屡经女主之祸三光
卷五 第 14b 页 WYG1234-0715d.png
已晦而复明宗社既危而再安至德宗之时亦已极矣
夫岂无拨乱反正之才出于其间以应世用哉盖在有
才而不能用用之而不尽其才也尝考陆贽以圣贤之
学经济之具扩忠推诚蹇蹇谔谔当国步俶扰之时君
臣否隔之日于天下之事无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当
使德宗能尽听之则奉天之幸未必见而兴元之奔必
不举矣虽然贽之职历近侍而大拜矣位非疏远也贽
之言施之于事而参密谋矣计非全不用也观其论李
卷五 第 15a 页 WYG1234-0716a.png
万荣要君逐帅不当授以节钺所以正乱世之纲常辩
李楚林弃逆从顺不可乘机诈取所以安天下之反侧
奉天罪已之诏则唯恐其言之不切而行之不果虑藩
镇之跋扈则力谏以推诚待人诚国家之蓍龟救时之
药石也故德宗虽甚猜疑至于理到之言不容不服孔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悦
乎绎之为贵及考荐李巽于前业已许而更用者乃在
辟戾之裴延龄论台省举吏章已上而蒙嘉纳矣卒格
卷五 第 15b 页 WYG1234-0716b.png
而不行于是知夫德宗用其一二者非诚心素志也外
则迫于臲卼而贽之言克中于事情内则秉彝好德之
心人所同然而贽之贤简在人心者非一日也其后大
憝既除而怠心渐恣私欲已炽而良心鲜终于是平昔
施之于人者稍稍见加矣孔子又曰贤者辟世其次辟
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是故醴酒不设非有大故而识
者已知为髡钳之渐贽不接淅而行犹徘徊顾盼冀其
庶几乎改故卒及于辱于是阳城之谏虽切而忠州之
卷五 第 16a 页 WYG1234-0716c.png
行已决矣且唐之称贤相者若房杜之功业魏徵之谏
争姚宋张韩之政事不惟无其人求其学术之懿识见
之正唯贽一人而已庶几董仲舒贾谊之徒欤而其见
于事功者仅如此岂非天哉故世之论者谓其能顺天
而揆事独不能顺天而处已岂过情也哉
  序
   逊志斋藁序
天之生斯民也又必生圣贤为之依归以裁其有馀以
卷五 第 16b 页 WYG1234-0716d.png
补其不足必使闇者资之明懦者藉之强然后天地位
而万物育也然而伊周孔孟之徒不世出者非天之恶
生圣贤也盖圣贤者灵和纯粹之气之所钟实未易逢
也苟生矣则将行道于当世垂训于方来虽其一身之
微其功已被万世之远矣夫万世之后有读伊周孔孟
之书而慕效之者可不谓之豪杰之士乎虽然圣贤任
道之心虽一而行道之势则不同伊尹周公得志而见
于功业孔子孟子不得时而托于空言其事虽殊要其
卷五 第 17a 页 WYG1234-0717a.png
归则一也后之学者不察其心而离为二端专功业者
则诋立言者为空文务立言者则谓必藉是以明道传
袭之久而弊愈甚呜呼世有不惑于众人而致力行之
功者其殆有志于圣贤者欤天台方君正学负精纯之
资脩端洁之行考其学术皆非流俗所可及其言功业
则以伊周为准语道德则以孔孟为宗会其通而不泥
于一志乎大而不局于小实有志于圣贤者也嗟乎圣
贤之不作久矣斯道之微若晨星之在太空光彩不耀
卷五 第 17b 页 WYG1234-0717b.png
者数千百年至宋诸大儒出始续其不传之绪而继之
然后学者有所宗师今去宋又二三百年矣斯道之晦
亦久矣天之闵斯民而望后人者亦甚矣方君以出类
之才如此其意必有在矣而君又乌可自不力也绅不
敏幸忝同门之列于君之志切有与闻焉故特著其说
于文藁之首
   听琴诗序
今人所以不及于古者非天之降才不同也为之防范
卷五 第 18a 页 WYG1234-0717c.png
者阙其具为之导养者失其宜外之则靡然承习不知
所以立内之则侈然放肆不知所以检由是去古愈远
而人才愈降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则乐
之所以防范导养而能纳人于中和之地者尚矣故礼
记亦曰君子无故不去琴瑟而琴者非君子之所当用
心者乎天台章氏仝吉精于琴尝挟所能至蜀蜀之士
子类从而习之甲戌季夏逊志方公与客坐于礼贤馆
坐席初定明月徐升仝吉历阶而上布几焚香援琴鼓
卷五 第 18b 页 WYG1234-0717d.png
之连及三终薰风南来天籁逸发恍乎羲黄不知其为
远虞夏不知其为古而周情孔思并陈叠奏忘其出于
数千载之上也呜呼古人往矣不得而见之矣尚于斯
而有徵焉则夫琴者岂非君子之所当用心者乎予方
病夫人性之偏而不能虑过而不能防遂致终为失德
之归今闻遗音之有在实足以荡涤邪秽流通精神矣
(阙/)
卷五 第 19a 页 WYG1234-0718a.png

卷五 第 20a 页 WYG1234-0718c.png
 
 
 
 
 
 
感知遇之深视义理之精微性命之玄奥知无不言言
必中节及承教旨有所述作尤研精覃思必归于正而
卷五 第 20b 页 WYG1234-0718d.png
后已若先生者可谓间世之英才士林之宗工矣然其
道岂止于一身哉乃邦国之华也绅也辱先生之知最
深且久于其还也士友咸赋诗为饯故绅特明其志述
其学而为之序云
   盘石书舍诗序
自昔名贤君子所以道成德就者必钟夫山川之气以
生又必有藏脩养晦之所而造其业盖不清淑以孕秀
则无以资其性之灵不有其所则无以凝其性之定此
卷五 第 21a 页 WYG1234-0719a.png
理之自然也惟蜀之山川奇峻甲天下故往往产名贤
出巨公为天下后世之所景慕若汉之扬子云司马长
卿宋之张敬夫二范三苏魏了翁则其人也自予游蜀
者凡三载每遇佳胜之境必徘徊顾盼挹其景而想其
人切意夫气运之流于穹壤者无穷期而清淑之钟于
人者又岂独啬于今哉未几临邛张景山甫以盘石书
舍诗文见示皆一时名人髦士之所述作乃知景山甫
之所以司教百里而造就多士与其吟咏讲说可以表
卷五 第 21b 页 WYG1234-0719b.png
于蜀人者盖有以致之也虽然予与景山甫相处者颇
久而足迹未尝一及其书舍今获目其图味其诗而益
知景山甫之处其间也林姿谷态之出没左图右史之
施陈烨乎金玉锦绣之华不足以夺其志也青灯夜雨
之寥阒朝经暮史之穷搜纷乎管弦金石之乐不足以
动其情也于(阙/)
卷五 第 22a 页 WYG1234-0719c.png

卷五 第 23a 页 WYG1234-0720a.png

卷五 第 24a 页 WYG1234-0720c.png
 
 
 
 
 
 
 
 
卷五 第 24b 页 WYG1234-0720d.png
 
 
 
闻君子之于仕也不以位之崇卑为意而以道之行否
为忧其道行矣抱关击柝又何为愧道之不行位加卿
相秪益累焉是以孔子大圣尝为乘田委吏亦曰牛羊
茁壮会计当而已矣岂有他哉故其言曰君子思不出
其位其是之谓乎今仲广居出纳之职行出纳之事称
卷五 第 25a 页 WYG1234-0721a.png
其职尽其事则君亲之恩由此以报幼学之志由此以
行况衡州既为时齐宦游之邦而司仓又若圣人所历
之任仲广行矣访遗老以思绍于家声素其位以求于
斯道如是足矣否则非吾之所望也仲广临别来徵言
因举平昔之情与今日期望之意以为序
   素牡丹诗序
上清宫道士邓如如自其师祖芝山俞炼师植牡丹一
本于所居三华院至癸酉春花始盛开其质雪白而玉
卷五 第 25b 页 WYG1234-0721b.png
润人颇骇观之凡能言者遂为歌诗以侈美其事既成
卷而未有为之序者会予过山中如如稽首请予文以
弁其端嗟乎凡物之赋形于两间者其妍蚩纤巨固不
同至于人之好之恶之顾在所遇何如耳使其托迹于
仙宫梵宇名园胜圃者虽一卉一芥之微自足以耸人
之玩好苟其生于田家野落纵有异萼奇葩殊芳绝质
亦无为之意者矣若兹花者其然乎虽然世之论牡丹
者若姚黄若魏紫若寿安辈亡虑百十种见之于诗人
卷五 第 26a 页 WYG1234-0721c.png
品题著之于名士之花谱莫不誇侈其艳冶魁伟耳及
求若此花之娟洁者又何(阙/)
卷五 第 27a 页 WYG1234-0722a.png
 
 
 
 
 
 
 
 
卷五 第 27b 页 WYG1234-0722b.png
 
以其父执中先生与先公有旧且为制烈妇传及修元
史而先公又司笔削之柄契谊为最深因请文以继其
后呜呼若上人者可谓善于继述显扬者矣绅闻大雄
氏之书有报恩等篇其说固可得而求之矣上人既已
得之于彼又复求之于此益见其孝思无穷也韩子有
言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其上人之志矣呜呼若烈妇
者岂待文辞而后传哉
卷五 第 28a 页 WYG1234-0722c.png
   送景山张先生赴京序
予读欧阳文忠公荣乡亭记知昔蜀之郡县胥吏不喜
儒士每见辄为其毁辱搆陷以故人不乐业儒亦不急
于仕禄甚有志者不过习训诂歌诗以自养而已未尝
不叹其习俗之鄙陋而士气之委靡也士生其时处其
乡能拔擢奋励以自见者其亦得十一于千百哉今去
其时未久馀风遗习岂无存者顾在作兴之方与自立
之志何如耳临邛景山甫张先生蜀产也自其少时慷
卷五 第 28b 页 WYG1234-0722d.png
慨有立志习诗书六艺之文即图为世用后罹元季兵兴
浮沈里闬以保全性命者五十年国朝文运开始日以
求贤为务遂应有司之辟入成都为司训居职九载所
教弟子多所成就邑人称之迄今考满将赴天官覈绩
而景山甫之颠发亦已种种矣或谓景山甫习蜀土之
俗近纳禄之年且负痼疾必将乞骸骨而归故乡曝茅
檐凉竹簟以乐夫崦嵫之境设使之任职台阁寄牧州
郡必非其志矣予谓不然昔马周以晚年而见遇汲黯
卷五 第 29a 页 WYG1234-0723a.png
以多病而卧治况当盛明之时为士者孰不欲竭心展
力以希尺寸之功而图芳于竹帛尚何有习俗之移人
乎吾知景山甫且将推其所有以自效庶几不负平昔
之志异日年益高而业益成致政以归指某丘某水之
旧游盘桓桑梓以保夫天年使人称其生为乡文人没
为乡先生则岂非景山甫之志愿哉予与景山甫游且
相知故本其心为言以赠之而并以广或人之所见
   刘大有诗集序
卷五 第 29b 页 WYG1234-0723b.png
夫诗者主乎理而发乎情性者也天下之理无穷而人
之情性不一为能不失于理而得乎情性之正斯足以
言诗矣何必钩奇衒怪如牛鬼蛇神之不可以状诘屈
曲聱牙若殷彝周卣之不可以意求者乃谓之诗哉尝
闻严沧浪论诗体者五十有六有以世代为一体者有
以年岁为一体者有以地里为一体者有以一人为一
体者何其屑屑之多体哉殊不知造化之理无穷而文
章亦为之无穷譬之声音笑貌人人不能皆同独言语
卷五 第 30a 页 WYG1234-0723c.png
可以强同乎哉是故渊明天性冲旷而得于浑然东野
厄于困穷而得于寒苦政自各类其人夫何世之谈论
者往往欲(缺/) 体或谓体备诸家是犹刻舟而求剑俯
地而捉影愈劳而愈远矣抑不知诸家之体其能外三
百篇而出于六义者乎苟其不然曷亦宗三百篇本六
义而出入于诸家之为愈予有见于此者久矣而未遇
知己者为之道也丙子之春予邂逅刘大有于滇阳一
见握手欢若平生未几出其平日所作诗数百篇见示
卷五 第 30b 页 WYG1234-0723d.png
予阅之累日见其荦荦有奇气而凡措辞命意皆不苟
诚作者也间尝与之论议诗之为道大有益以予言为
然因徵文以序其首简时予以情事未伸心志郁郁若
酲人故诺之而未及为暨还成都追思故人远不可及
且以前言之不可食也故举予与大有所尝论者以为
序大有其终以予言为然耶
   玉壶诗集序
世称司马子长好游故其文有奇气夫游乌足以资乎
卷五 第 31a 页 WYG1234-0724a.png
文哉良以山川清淑之气经之于目即会之于心会之
于心即形之于言所以言必瑰伟而雄丽也盖人之质
性厚矣问学富矣其得诸内者至矣必藉夫游览之胜
以资其外然后吾之气内外交养者有其素于是纵横
上下大小长短轻重疾徐惟吾之所欲言矣岂特如其
所欲哉虽吾亦不自知其所以也如是而有不奇者几希
古之诗人其作者历历可数然未必皆出于此其得于
此者若渊明之啸傲物表子美之经历艰关太白之游
卷五 第 31b 页 WYG1234-0724b.png
情世外可胜纪哉金华至刚滕先生结庐玉壶山中读
书积学不务外驰自其少时喜放怀于山水袖携青囊
书薄游远近与人谈论甚欢洽而又未尝泥于其术间
有所得即发于诗歌跌宕为可喜如此浮沈者五六十
年迄今用荐者出为郡庠弟子师所教多成就今年以
校文徵又蹴钱塘溯淮泗历大梁绝黄河览华岳之崇
高阅关辅之雄壮登栈道入益门而抵巴蜀挹岷峨之
秀俯大江之流故其所得益多所出益富予评其作若
卷五 第 32a 页 WYG1234-0724c.png
春空层云变幻百出秋汉飞隼动辄如意非得诸内而
资于外者能乎予病夫不能诗者久矣今得先生之什
观之若酲者之咽冰雪精爽为之开豁况居同一郡而
胥会于万里者乎缘序先生之所得使读者知有自焉
   范氏族谱序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几希者以其有尊祖敬宗之心知
亲疏长幼之序守礼义仁爱之节也春秋祭祀思其所
本骨肉隆睦思其所亲伦理不失由乎天性人之道也
卷五 第 32b 页 WYG1234-0724d.png
然而世人莫不知之亦莫不欲行之夫何见其能暂而
不能致久见其能久而不能及远高曾以上祖妣之名
或不知也缌免以外尊卑之秩或不辨也如此而望其
尽乎人道不犹舍堤防而求潴水之渟不散有是理
乎是故先王制为轨俗防范之具设小史之官为世本
之书至汉有邓氏官谱应邵氏族篇宋何承天姓苑唐
贞观氏族志元和姓纂路敬淳姓略柳冲族姓系录及
诸书既废而世之欲论氏族别婚姻厚风俗扶世教而
卷五 第 33a 页 WYG1234-0725a.png
族谱所由兴也呜呼士之有志于古而欲惇礼义者舍
族谱何求焉华阳范氏之族乃宋蜀公镇之裔自蜀公
而下至十世孙焕卿历历可考也焕卿之子彦良益恭
谨父子纂述而成其书于是数百年之文献十馀叶
之衣冠近而父子至亲远而疏远末属蔼乎见于方册
之中矣昔程正公谓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
人心不忘本须明谱系其信然矣且夫人之谱固然而
为贤者之后又有其说也是故因其谱以思乎祖思乎
卷五 第 33b 页 WYG1234-0725b.png
祖而景其德则显扬继述之志与孝弟惇笃之行其不
相感而相生者乎吾闻蜀公在熙宁间其刚毅果决之
气正大公忠之心虽使之亘天地而不磨可也故世之
志士仁人闻其风者犹且慕之况为其子孙者乎此范
氏之谱所以与众异也呜呼尊其尊而亲其亲吾读斯
谱而有望于焕卿之贤父子矣
   杨宗彝诗集序
丙子之春予以情事未申将抵南诏道经于普安适宗
卷五 第 34a 页 WYG1234-0725c.png
彝杨先生过予于官舍宗彝会稽人也与予为邻郡然
而宦游四方者二十年予又迫于騃稚故未之识及予
入蜀始稔闻其名今复胥会于万里外遂握手欢如平
生继出其所著贵竹槁为示予读之累日爱其音韵沈
雄体裁严正流丽而不至于放平实而不失于俚殆有
古作者之风焉故自其平生出处历履感遇悲喜一发
于诗以寓其志且请予序其端呜呼夫诗岂易言哉自
三百萹而下历汉魏晋宋以来至于唐于五代于宋元
卷五 第 34b 页 WYG1234-0725d.png
作者不可以数计而以之名家者百不一二焉何则盖
工于辞者每戾于理而得于理者必啬于辞况又因之
以世运之隆污气习之衰盛格制之变易而态故百出
无复古人之遗意矣此世之谈诗者各拘于所溺之偏
人或诘之则必指古人以自诬且曰吾学某者也呜呼
是犹学射于逢蒙而用其故镞习医于扁鹊而窃其遗
方所谓得其末而遗其本若此者是可以言诗乎哉予
患乎此者久矣今观宗彝之作固足以一洗盲瞽之病
卷五 第 35a 页 WYG1234-0726a.png
第恨世之知宗彝者尚少而予言未足以取信于人也
虽然任恭惠公有言石韫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若
宗彝之诗岂终泯者耶世有采歌诗以备盛朝之风雅
者尚因予言而有得矣
   赠邹公瑾序
木之养厚者发必丰水之流沛者源必远千寻之材可
以就绳墨而充栋梁者必其资雨露之深而埴土地之
广也溟瀚之水荡日月而含云烟者必其纳百川之流
卷五 第 35b 页 WYG1234-0726b.png
而居卑下之地也君子学以至其道者岂外是哉夫
君子莫不与人同者颅圆趾方目视而耳听饥食而渴
饮殊不异于途人而途人者群群焉草木之生泛泛焉
浮沤之没其生其死初不为之重轻也而君子者以七
尺之躯欲配两仪而三之人君至尊也吾思致之为尧
舜万民至众也匹夫失所若已不得辞其责者圣贤远
矣其道之在已若躬承其重焉夫如是非其妄也天之
命于人者无不备而人之受于天者无不周也君子知
卷五 第 36a 页 WYG1234-0726c.png
夫道之当如是也故虽厄于陈畏于匡而孔子不以为
忧不遇于齐毁于臧仓而孟子不以为歉彼岂不欲自
安哉诚以吾分内之事有不尽则愧于天矣有愧于天
者多则与途人等矣此君子所以贵于学而学必期至
于道也虽然自洒扫应对等而上之至于穷理尽性无
非学也学焉无不至也所谓养之厚而流之沛也若夫
剽窃以为功而不寻其本涉猎以为美而不究其源不
犹樗栎之质用之不足以胜斧斤涔蹄之蓄朝满而不
卷五 第 36b 页 WYG1234-0726d.png
夕除者几希欧乡邹公瑾氏以簪缨故家且少闻庭训
其志笃其才敏自弱冠即知所当学然而不安于小成
岁甲戌予胥会于古渝与之论议落落可喜自是凡三
会会必握手剧谈而知其所学益以进今年春来游于
成都成都士皆愿交之留三月告归众咸作诗以为饯
予与公瑾交也久故特本诸君子之所当学者以相勉
   素行斋诗序
所贵乎君子者以其心有所守而不役于物也心不役
卷五 第 37a 页 WYG1234-0727a.png
于物则加之富贵而不以为喜困之以贫贱而不以为
忧处之忠难而不以为惧居之蛮荒而不以为耻盖其
自待者重而外物举不足以累之也是故箕子封朝鲜
而化行于邦国孔子厄于陈畏于匡而弦歌不休颜子
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孟子加齐之卿相而不动其心
彼圣贤者以为天之所赋我者健顺五常之性而已所
谓命也遵吾命而行其于祸福穷达之及于躬者不啻
赘疣之附身茑萝之依木皆为身外之物乌能动其中
卷五 第 37b 页 WYG1234-0727b.png
哉故传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也呜呼非有
志于道者奚足以语此哉番易朱可玙氏疏通而特达
蚤游湖海间困悴无遇不以为忧也及壮至蜀乃以才
自见贤王闻而召之俾授句读于武臣之子弟且日与
诸帅讲说史传而其心不以为慊也尝扁其居斋曰素
行时之名公髦士或为文或为诗以纪咏之可玙属余
序其首余惟世之所患者在乎居卑贱而慕高大处崇
极而志污下慕高大者必致于患得志污下者未免于
卷五 第 38a 页 WYG1234-0727c.png
患失患得患失之心交于中而素行之实丧矣今可玙
历穷通遇险夷一致如此其得诸素行者可知矣予故
复要之以圣贤之道而告之抑余方志于自守而力有
所未至者可玙尚能以其所得者复以语我乎哉
   雁塔栖云诗序
浙左七郡惟睦多山川睦之分阳有山曰雁塔钟一邑
之秀当其重峦叠嶂攒峰峭壁乔峙掩映于左右而雁
塔独岿然据其中用是人多乐玩而即之山之麓方氏
卷五 第 38b 页 WYG1234-0727d.png
世居焉方氏为邑之衣冠望族自宋元以来多以科第
致显庸有号菊隐者兄弟联第为名进士至其从曾孙
文字用中自幼以俊秀选入邑庠为弟子员尝于其家
辟室以为藏修之所因扁曰雁塔栖云士大夫多为记
述之者后业成贡于南宫复入胄监未几朝廷遴选练
达通明之才行御史事俾稽覈天下百司之案牍用中
以选得四川藩阃诸司逾年事集而归人皆道其能予
时佐教成都知之为详及予以荐者召授国子博士用
卷五 第 39a 页 WYG1234-0728a.png
中因持卷求文以弁其端予虽不目击雁塔之胜然记
往年舟经郡下尝顾瞻其林姿谷态犹髣髴于中也夫
云虽触石而生肤寸而起及其至也氤氲叆叇不崇朝
而雨于天下其功诚大矣然而君子幼学壮行者庶将
以成已而成物也不其若云乎昔用中读书雁塔下见
云之来栖岂不曰是云有泽物之功而常依于我我欲
力学致用处于云之下其可以不如云乎今既出仕于
朝则又岂不曰昔云栖于雁塔者无定形而吾身之居
卷五 第 39b 页 WYG1234-0728b.png
于雁塔者无定迹(缺/)焉吾身奔走于外而云常往来于
前是吾身虽不在雁塔而吾心未尝不因云而兴怀于
雁塔也嗟乎此用中之所以善托物引意用志于高远
且将行其所学以及物也欤若夫雁塔之奇伟栖云之
变态已见于诸公之述作者兹不复道
   送郑叔贞序
洪武丁巳先师太史宋公致政家居于萝山绅始弱冠
以契家子获执汛扫役于公门公不鄙汲引而诲之每
卷五 第 40a 页 WYG1234-0728c.png
宾客散后列弟子坐松涛室下历数古今作者必曰吾
于交友所见惟尔父一人而门人辈独希直而已希直
即今侍讲正学方先生也绅时騃稚未知所云而识者
知公之言为至论后二年公卒于蜀先生东归天台旋
出教授汉中今天子即位首召入翰林而名益著闻天
下是时登先生之门者虽甚众有若郑君叔贞者先生
里中子也资禀清粹力学好古为文辞如春空层云变
态百出如秋江长涛渺漫无穷非其才气之赡固不至
卷五 第 40b 页 WYG1234-0728d.png
此然叔贞虽不事表襮而其声誉已蔼乎缙绅间今年
叔贞侍先生入京居数月念定省之职久旷惄然兴怀
促装将还故里绅方以召命至相与周旋者信宿将别
因为言曰夫天下之物成之难者器必大器之大者用
必博万斛之舟非寻丈之材一日之功所能为惟夫材
良功就而成器也则必以之驾于长江巨海之上惊飙
复浪之中而利济之功大矣君子之为学岂异是哉是
故极天下之书无不读尽天下之理无不明蕴诸躬者
卷五 第 41a 页 WYG1234-0729a.png
极其备养诸内者极其充于是以之齐家则家齐以之
治国而国治以之平天下而天下平其设施布置岂庸
人俗子所能窥测哉昔范文正公修学于泰山已有当
世之志及出而用皆能行其志者(阙/)
 
 
 
 
卷五 第 41b 页 WYG1234-0729b.png
 
 
 
 
 
 
 
 继志斋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