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233-067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鹅湖集卷六       明 龚敩 撰
  说
   河洛图说
或问河图洛书其不同何也曰先儒以河图左旋而相
生洛书右转而相克其说然矣然河图之东北乃乾坎
艮震之位而属阳阳主生西南乃巽离坤兑之位而属
阴阴主杀东北者水木之乡(一六/三八)西南者火金之乡(二七/四九)
卷六 第 1b 页 WYG1233-0679b.png
此则五行之定位也在洛书则因其阴阳生杀而损益
之故水木与河图同宫而火金与河图易位焉河图一
六居北而洛书一六亦居北河图三八居东而洛书三
八亦居东此同宫也河图二七居南而洛书以二七居
西河图四九居西而洛书以四九居南此易位也盖水
木在阳方而主生故不必易火金在阴方而主杀故当
易此扶阳抑阴之义也由是而左旋相生右转相克之
理出焉洛书以水木生数居正位成数居偏方以火金
卷六 第 2a 页 WYG1233-0679c.png
生数居偏方成数居正位所谓阴阳每每相反者如此
曰左旋右转先儒固尝言之矣土本居中河图左旋则
列土于西南洛书右转则列土于东北其不同又何也
曰西南坤位也坤属土故河图以寄于西南归藏之义
也东北艮位也艮亦属土故洛书以寄于东北连山之
义也曰河图何以五十五洛书何以四十五抑有说乎
曰大衍之数五十河图属阳故赢其五而为五十五洛
书属阴故奇其五而为四十五一奇一赢而成造化犹
卷六 第 2b 页 WYG1233-0679d.png
三百六十日为一岁之常数日与天会而多五日四分
日之一为气盈月与日会而少五日半有奇为朔虚合
气盈朔虚而闰生焉亦此意也或问先天后天其卦位
不同何也曰此变易之理不可胶于一说也尝疑乾南
坤北之说矣及观邵子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右
之门之言然后知先天可以上下左右分而不可以东
西南北定(立圆/也)后天可以东西南北定而不可以上下
左右分(平圆/也)先天则犹洛书之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
卷六 第 3a 页 WYG1233-0680a.png
四为肩六八为足为上下左右之理也后天则犹河图
之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为南北东
西之理也或者有一说以通之谓先天则坎离横而六
卦纵后天则震兑横而六卦纵今以二图纵横观之乾
未尝不与坤对坎未尝不与离对震未尝不与兑对巽
未尝不与艮对此说虽可通但恐非圣人作易之意也
姑存其说于此云或问南北东西地之四方也今以舆
地考之广海岭南地之南也燕云涿易地之北也青齐
卷六 第 3b 页 WYG1233-0680b.png
则地之东岐梁则地之西以后天卦图观之南离反居
地之北坎北反居地之南东震反居地之西兑西反居
地之东何也曰天道居上而俯以示人使观者居其下
地道居下而仰以示人使观者在其上今以离南坎北
俯于上而观则离恰在地之南坎恰在地之北矣以震
东兑西俯于上而观则震恰在地之东兑恰在地之西
矣北极出地三十六度非在地之南也南极入地三十
六度非在地之北也仰观俯察无可疑矣
卷六 第 4a 页 WYG1233-0680c.png
   瀛洲学士图说为费允中辨
余壮年游燕都获观元秘书所藏阎立本瀛洲小象褚
遂良题赞其左方以为皆二公手墨余玩其画读其文
恍乎如亲登文学馆而睹其盛也今三十馀年矣时静
处以思之犹能记其仿佛旃蒙单阏冬铅山费允中忽
相过袖出一小卷乃龙眠居士笔也其间人物步而趋
者三人步而回顾者一人对奕者二人坐而观奕者二
人旁坐者一人执笔而若思若语者二人披手轴而立
卷六 第 4b 页 WYG1233-0680d.png
谭者二人展画而坐观者三人瀹茗者一人皆束带唐
巾与今世衣冠颇相似童子三人一垂髫者捧盆一垂
髫者展画一髽而垂髫者涤茶瓯其肖貌冠服甚类往
年所见者余以是知其为真伯时画也呜呼唐太宗在
策府时日与群公商略古今讲明治道当世之人企慕
之不可及真若隔弱水而望蓬莱宜其目之为登瀛洲
也尝试论房杜之勋名人物盖伊周萧曹其人也次如
虞世南以下一十六人亦皆一时贤俊名著府僚岂庸
卷六 第 5a 页 WYG1233-0681a.png
常才人学子可比拟其万一好事者往往以琴棋书画
益之以为屏障之玩遂使或者以技艺目之是见重于
当朝而反取薄于后世何其不幸一至于此邪余不可
以不辨
   梅友说
江西宪史艾文辅持其梅友卷示余需余之说余曰友
者友其德也昔白居易以诗酒琴为友矣米元章以石
为友矣曾端伯以十花为十友矣是一草一木一物之
卷六 第 5b 页 WYG1233-0681b.png
气味相似者皆可取以为友岂独梅花哉夫梅之为物
也禀岁寒之姿破早春之质凌厉冰雪藻绘篇章穷天
地间洁白而孤高者莫梅若也今子独取以为友是将
傲睨米白而致端伯于下风邪文辅曰吾尝慕宋广平
之赋曰梅花之托非其所出群之姿何以别乎若其直
心不改是则可取也是广平与梅为友矣林和靖之诗
则月香水影夐绝古今真有得梅之态度者是和靖亦
与梅为友矣吾之心亦若是而已子以为何如余曰嘻
卷六 第 6a 页 WYG1233-0681c.png
子何拟非其伦哉广平和靖之出处不可得而同矣子
比而同之可乎今子出而仕矣饮冰啖檗固与梅为友
矣他日调和鼎鼐继广平之事业可得而许也若夫笑
傲河山则非余之所敢知也文辅曰不然和靖之心广
平之心也一处一出时有不同道无不同岐而二之吾
所不取焉余闻其言而是之作梅友说
   菊逸说
庐陵张师孟喜读书乐教子筑室宅旁为休息之所阶
卷六 第 6b 页 WYG1233-0681d.png
下植菊数十本自名菊逸盖取周茂叔所谓菊花之隐
逸者也夫菊之为菊也不与凡卉争荣于早春独敷蘤
于风霜高洁之际犹隐逸之士不竞利名于市朝而甘
遁乎岩穴之下师孟之气味必有相似者故取以为号
焉昔李白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隐居徂徕
世称竹溪六逸亦此意也但六逸之志同师孟之志独
为不类耳茂叔谓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余于师孟见之
矣余弗获与师孟游其子福生肄业成均有特立独行
卷六 第 7a 页 WYG1233-0682a.png
之志暇日求说于余余既嘉师孟之遁世离俗复喜福
生之能养其志于是乎书
   听雪斋说
江西省郎艾某扁其读书之室曰听雪西省士大夫多
为诗文以歌咏规美之艾犹以为未足而自信其见许
于人也来上饶需余一言附卷末余曰夫雪之为物也
发造化之英华蕴玄阴之积德不泥于有不沦于无物
不能比其真尘不能污其洁随寓而存与时上下非有
卷六 第 7b 页 WYG1233-0682b.png
道德智谋者岂能拟之而后言邪然物之可听者声也
雪无声其著于物乃有声为可听耳如碎玉春虫之见
形容于古人之诗之文者亦已多矣自非真知雪之有
声而有听雪之真趣者能若是邪艾曰未也吾之所谓
听雪非此之谓也子徒知雪之著于物为有声而不知
雪之寄兴于声乐为可乐也余暇日歌黄竹之歌鼓阳
春之曲却坐而听之馀韵悠扬清响激烈所以陶写物
情感发人思者曲尽其妙矣又何必著物成声始谓之
卷六 第 8a 页 WYG1233-0682c.png
可听邪余闻之怃然为间曰既闻命矣作听雪斋说
   吴季度字说
国子博士金华吴先生之贤郎吴权字季度求字说于
余余观先生数子皆先后过人季度其最小而最俊者
因语之曰古之人本无字由昆弟之多者以伯仲叔季
别其长幼如舜之时有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
叔豹季狸周之时有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
随季騧皆是也由是而字生焉子之生也后而第以季
卷六 第 8b 页 WYG1233-0682d.png
其此之谓与礼曰冠则宾字之所以敬其名也子名权
而字曰度盖不欲失初父母命名之意耳大哉权度之
意乎其创始皆本乎黄钟也黄钟之龠所容子榖秬黍
其重十二铢两龠为两而权生焉黄钟之长九寸十寸
为尺而度生焉不如是则有剖斗折衡者矣则有尺短
寸长者矣谓之谨权审度其可乎哉汉廉范黄宪皆字
叔度意亦若此宪则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挠之不
浊范则不禁火而民安其业见之歌谣千载之下犹可
卷六 第 9a 页 WYG1233-0683a.png
因是而想见其流风善政今子奉家庭之训种学绩文
他日见之施为方之古人迨伯叔之间耳谓之季度也
宜哉
   俞成夫字说
丰溪俞氏子信求字于吾友周尚文尚文字之曰成夫
以鲁论信以成之为字说以赠复质于余余曰尝读易
矣大传有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余于是知
德行固不在于多言也尝即其说而求圣人赞易之意
卷六 第 9b 页 WYG1233-0683b.png
矣默而成之者德之成于已也不言而信者行之孚于
人也德行兼该信成两立字之之意可得而识矣夫重
慎寡默其德美其才良非德行存乎其人未见名实若
是其称也遂为后字说
  题跋
   跋竹坪图
尝思古人好物者多矣皆一见而不再闻岂物遇各有
其时抑亦人有古今之不相逮与如菊之见知于陶潜
卷六 第 10a 页 WYG1233-0683c.png
潜以下未见其人也梅之见重于林逋逋以下未见其
人也莲之见爱于茂叔茂叔以下未见其人也岂果无
其人哉特后之好者不逮于古人似若物不再遇焉耳
惟竹之遇为不类焉嶰谷之管伶伦取之淇澳之什诗
人咏之竹林由晋之七贤而名彰竹溪由唐之六逸而
迹著如子猷之居蒋诩之径胡可悉数矧今日隐者之
居有曰竹所者焉又有曰水竹之居者焉盖以其劲节
可以比君子雅操可以耐岁寒故其见知于人也多人
卷六 第 10b 页 WYG1233-0683d.png
亦由之而得名者众矣监生陈回家于鹅湖之下种竹
满坪清风徐来绿阴昼永藏脩游息徘徊其间可谓得
其所矣或写竹坪图以遗之岂人心之所好者犹未衰
物之所遇者犹未已与诚有默契乎余心者昔文同与
可善写竹颍滨苏辙赋之有曰朝与竹乎为游暮与竹
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余家修竹森然与之
为徒亦数世因其便娟静好时时追写一二以自适于
怀数年来已为樵牧之墟荆榛之谷矣昔之猗猗其长
卷六 第 11a 页 WYG1233-0684a.png
者今无有也昔之筠如苍玉者今无有也回也今处上
庠出而仕也有日矣是相亲之迹渐以疏间阔之迹渐
以久其不为樵牧之墟荆榛之谷者几希矣坪乎坪乎
安得功名事业如李文饶而日报平安者乎此图此卷
什袭藏之可也
   跋石仲濂诗
风雅之不作久矣沿汉魏而六朝而唐而宋而元上下
二千馀年世日降而道日替求其复古还淳也难矣哉
卷六 第 11b 页 WYG1233-0684b.png
有识之士不能不为之深嗟而永叹也国子学正海陵
石仲濂氏有志于斯故其为诗也一扫尘腐动法古人
诚有关于世教者苟能由此而沿流溯源则三百篇之
音不难到矣此余所深望于仲濂也洪武戊辰孟春国
子司业鹅湖龚敩跋
   书泰和袁氏族谱后
余观泰和袁氏族谱而知其贤于人远矣大抵人之得
姓皆由其上世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者也孰
卷六 第 12a 页 WYG1233-0684c.png
不有自来于千数百年之前者乎然家乘之存者无几
岂不以世有治乱家有废兴而堙燬于千数百年之后
者乎余阅人之族谱多矣往往痛系牒之不存而以古
人之显者旁蹊曲径剽窃绪馀牵合世次美则美矣其
如是非莫辨何有识者观之不直一笑如袁之得姓亦
久矣始于春秋之陈辕涛涂至汉之邵公晋之彦伯逮
六朝以来名贤辈出本初公路亦一时人豪在他人则
祖之宗之彦政乃独断自金陵八世祖以下以迄于今
卷六 第 12b 页 WYG1233-0684d.png
盖不忍弃其亲而求其疏舍其真而取其伪也使郭崇
韬闻之宁不大愧于心乎然自兹以往其来将无穷有
志之士苟能奋其步武自我作古或立勋以善当时或
立言以诏后世则袁之家乘在千数百年之下岂不汗
牛而充栋邪讵可以今日所见少之也余以是而知其
贤于人也远矣彦政之子叔为胄监生好德而文必有
以大其宗余故书此以遗之
  传
卷六 第 13a 页 WYG1233-0685a.png
   张氏继美堂传
春官左侍郎张衡颜其宅曰继美之堂俾余为之传余
闻古之人家世之隆有累十数世不废坠者由其创业
垂统为可继也今之人有能绍续先人之绪业使休光
令闻愈久而愈显者由其能善继人之志也此无他世
泽之深长而后嗣子孙得以继其美也历宋元四百馀
年而家益昌世益大者余于庐陵张氏见之矣张氏本
金陵金陵以上必有显者世次之远不可考矣五季之
卷六 第 13b 页 WYG1233-0685b.png
乱徙居吉之禾川又数世至景达而徙居五云乡之邓
溪景达之子諠登天圣八年进士第宋仁宗嗣位之八
年也官至朝散大夫知象州朝散三世孙某由正字迁
检校官阶宣义郎宣义二世孙汉良登淳熙六年进士
第宋孝宗之十七年也官至朝奉大夫知潭州汉良二
世孙震发藻发联名举进士于淳祐之十三年震发授
登仕郎信丰簿藻发授将仕郎华亭尉宋理宗之二十
九年宝祐改元之初年也其间举进士者十有七人为
卷六 第 14a 页 WYG1233-0685c.png
外戚者二人官国子者一人署丞簿尉从事者九人亦
荣矣哉至元而隐居不仕焉今衡以本朝进士一再迁
居今官是果能继其美而又践夫斯堂之名也呜呼自
五季以来世臣大族父子祖孙相继以兴者亦多矣皆
名著旂常道光史册未闻其后嗣子孙有能如张氏之
永久者盖必有阴功隐德默存乎天壤间故其受报之
厚也如此惜余未之闻姑为传以纪其实使后之君子
有考焉
卷六 第 14b 页 WYG1233-0685d.png
   松谷樵友传
神农氏之后不知其几千百年亦不可考其世次有裔
孙焉彝其名而字之曰尚德居于上饶之西村去郭无
半舍养高灵山之谷谷多古松其寿则阅历岁年凌厉
冰雪其貌则枝干夭矫蛇蛟屈蟠其声则悲风萧骚暮
雨朝籁先生与之处若将终老于斯而不厌焉因自号
曰松谷然山深地僻寡侣无朋与居与游樵人数辈而
已复加号松谷樵友居无何以府县之辟分训邑庠于
卷六 第 15a 页 WYG1233-0686a.png
是乐育英才讲明易学复相邑宰一新黉宫暇日偶还
旧隐过谷口而憩息焉忽一老樵释斧斤而前曰子非
松谷樵友乎胡为乎复来哉子读古圣书操古人行上
以圣贤为师下以公卿为友往者乃欲与我曹为伍固
已悖矣吾尝闻之穷经将以致用也修齐治平之说吾
子讲之素矣空言无施圣人不取焉今子将出而用于
时也此号未易其故何邪得非以终南为捷径邪吾知
出作入息而已耳仰事俯育而已耳古今礼乐一无所
卷六 第 15b 页 WYG1233-0686b.png
闻语云友多闻益矣今子之所友在所损乎在所益乎
以学则子强记博闻淹贯经史吾何敢与子为友以迹
则子将奔走声利羁绁仕涂尚何能与我为友斯名之
得不其谬哉翩然不顾而去乃歌曰伐木兮丁丁鸟鸣
兮嘤嘤入幽谷兮我则宁迁乔木兮吾何荣先生惘焉
不乐倚而和之歌曰嘤其鸣矣胡然而鸣兮求其友声
胡然而声兮我不尔同孰为良朋兮尔不我从谁为友
生兮老樵闻之恍然悟翻然改曰固哉野人安足与言
卷六 第 16a 页 WYG1233-0686c.png
诗愿卒定交慎无相忘于他日
  檄文
   檄风伯文
洪武三祀上章阉茂之岁四月壬午鹅湖龚子致告风
伯之神曰嗟嗟风伯于神最灵渎尔听司诉我不平自
登此舟百尔靡宁矧值蒙恒枉遏我程大化大钧橐籥
熙夷总总臻臻万有不齐寒暑雨旸各有攸司惟风之
神汝实主之翳我启行登舟舍陆千里顺流期日可卜
卷六 第 16b 页 WYG1233-0686d.png
既具酒浆既殚忠告期尔之休为我之福甫踰左里要
我三晨既过南康縻我湖滨鄱阳之泊大浪如云行未
崇朝坐则涉旬汝岂惟公汝岂知已何薄于余何厚于
彼来者滔滔曾无息止云帆高张我怒彼喜舜历诸难
弗迷山泽吾侪小人焉敢比德三叔流言姬旦就国拔
木偃禾罪人斯得秦为不道危险三湘虽赭其山竟用
回航濉水困溺汉志不扬发屋飞沙仅免覆亡昆守江
陵孽灾反灭赤壁之兵烟焰张烈惟此数者皆汝之为
卷六 第 17a 页 WYG1233-0687a.png
今兹愆尤汝岂得辞无智无愚皆谓汝非人或有言咎
将安归言未已如醉如梦闭篷偃息忽有青衣翠裳背
负革囊手持节幡宛转低昂从空而来揖余而言曰子
辞良多子心颇怨子学圣经岂不知变往古来今耳闻
目见我何尔疏我何彼眷江汉滔滔过者如流顺之则
往逆之则留往者甚悦留者有忧祷而必获人孰不求
循环有常无往不复一日回飙千里信宿谁后谁先曷
迟曷远速亦何荣迟将奚辱吾子之行必无久稽恩命
卷六 第 17b 页 WYG1233-0687b.png
不渝其乐无涯岂不遇顺千载一时当此佳况德将安
施辞讫风稍息予再拜谢曰天道无常迟速有命坎止
流行顺俟以听
  哀辞
   游志逊哀辞
游志逊元敏系出广平广平之先历世魏隋唐南唐皆为
省部台谏官宋迁于闽亦为台谏者子程子之门人定
夫先生也又自闽徙上饶之董团以八行科擢高第者
卷六 第 18a 页 WYG1233-0687c.png
觉民先生元敏之十世祖也沿宋涉元以诗礼承家者
数百年不废堕号称望族元敏号核生自少有志于功
名尝从伯父起南先生詹及乡先生仲容徐公游二公
咸器之长而有成至本朝以邑令陆文圭之荐授南昌
靖安丞廉而有干在官则民不欺受委则事易集居六
年无失政以考上上迁监察御史公慎明决屡有献替
功恩例出签四川提刑按察司甫六月被召戒涂没于
夔之云阳公馆自筮仕讫考终才二十年由将仕佐郎
卷六 第 18b 页 WYG1233-0687d.png
一再迁至奉政大夫封爵显其父母妻子呜呼亦荣矣
哉公未仕时倜傥好义不尚修饰所居有溪山田园之
乐日与乡党亲旧以诗酒自娱若无意于世者及居官
则忠义之气发乎天性卓然无所屈挠自非家学有源
平昔师友讲明之素不能尔也愿有弗酬者以不获扫
除先垄为怏怏耳友人某乐其志之有成而哀其愿之
不遂请为些以招之些曰闽之北兮饶之阳有膴其原
兮游子之故乡乔木蓊郁兮山苍苍家声不坠兮世泽
卷六 第 19a 页 WYG1233-0688a.png
乃长公之学兮不在乎篇章公之事业兮于吾道而有
光冠之豸兮昂昂衣之绣兮煌煌羽仪肃兮振朝纲霜
载路兮春载阳蜀父老兮喜且庆信故旧兮遥相望命
之衰兮身则亡有不亡兮百世芳巫峡泠泠兮天一方
魂魄归来兮路渺茫
  墓志
   故武略将军守禦永新千户顾大常墓志铭
洪武十有七年夏永新守禦千户顾侯武略以考终其
卷六 第 19b 页 WYG1233-0688b.png
年十一月其弟纶以本县儒学教谕贺守约所述行实
如京师求铭于国子司业龚敩敩顷承乏教职于广信
郡庠守禦广信陈侯某赵侯某尝戍永新能道侯之政
绩余闻之久矣今日之请曷其敢辞按状侯讳经字大
常故居淮东泰州如皋县世为望族曾大父某大父汝
楫元盛时隐居不仕父彬字文质倜傥有谋才兼文武
遭元运既穷兵革骚动率义兵保其乡里及渡江所向
无前洪武年天兵削平浙右由苏之常熟领兵来归以
卷六 第 20a 页 WYG1233-0688c.png
功授江西吉安守禦千户寻改调永新积阶至武毅将
军边境宁谧上嘉其能洪武十三年以年老致政侯以
嫡长袭父职授今官侯年未十五时刚果之气绰有父
风孝弟出乎天性阅武之暇讲论经史游戏翰墨夐绝
古今及居官纪律严明号令整肃军士皆畏而爱之无
敢犯者永新自兵兴以来县市桥梁累遭焚荡所存无
几侯悉新之居民以便十六年鼠寇窃发近乡侯身先
士卒虽深山险恶雨雪载涂侯不惮劳苦不日殄除十
卷六 第 20b 页 WYG1233-0688d.png
七年夏永新疫疠大作母夫人感患剧疾侯衣不解带
汤药必亲尝旦夕焚香吁天愿以身代未几侯亦疾甚
恐贻亲忧语言如平时惟以弗获终养二亲为恨谓弟
纶曰予官不能尽事君之忠家不能尽事亲之孝不意
永别汝其勉之言终奄然而逝侯生于乙巳年六月十
九日以洪武甲子五月十二日卒年仅二十后六月葬
于城北仰山之麓侯娶邢氏生二男俱蚤世弟纶泣曰
以吾兄之贤而遽殒其命邪何天畀吾兄之才德而不
卷六 第 21a 页 WYG1233-0689a.png
予之寿邪谓仁者必有寿吾兄不当甫弱冠而即世也
谓贤者必有后吾兄不当有二稚而俱亡也不求铭于
当世立言者恐太史无所考遂湮没而不称矣呜呼侯
以武士而读书好文如此惜天不假之年行弗遂其志
可哀也已为之铭曰淮壖之阳侯之故乡积德累仁世
莫与京乃祖乃父世笃忠良贤侯继之于先有光孝友
之性发乎天常博洽群书绘句絺章保障边陲武威奋
扬锡命宠膺弁服辉煌寿虽弗延其延者长有弟承家
卷六 第 21b 页 WYG1233-0689b.png
俾尔炽昌尔茔尔阡仰山之旁坚珉勒文以永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