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1233-065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鹅湖集卷四       明 龚敩 撰
  记
   秋丁壁记
洪武十有四年秋八月五日秋上丁也常岁举祀成均
具太牢以省部官摄献至是先三日则以命本学祭酒
臣某重斯文也前期一日百官具服侍班听传制于奉
天殿祭酒率司业博士助教正录二十四人从钦上命
卷四 第 1b 页 WYG1233-0656d.png
也暨回献官致斋于教乐厅不与杂务严祀事也其日
自晨及申风雨交作暮稍止人皆曰以圣天子报祀之
诚摄献官承祀之笃君臣一心宁不有格于帝加以圣
人在天之灵文运方盛当不为虑也夜参半云翳四除
天地澄霁星斗焕烂河汉昭回俎豆既陈牲币既设摄
献官端笏立殿下百官景从庭燎有辉乐舞交作降登
兴伏环佩珊然牲酒极丰粢盛甚洁配哲从祀分献毕
举洋洋在上咸若格思退而官僚师生举手交贺皆曰
卷四 第 2a 页 WYG1233-0657a.png
祀典之盛天意之符莫此若也于时陪祀者六部官若
干人翰林院官若干人太常寺官若千人通政司官若
干人御史若干人侍从官若干人春坊官若干人应天
府县官若干人钦天监官若干人本学师生若干人学
官则某某牵连书之
   白云茆屋记
国子祭酒仲敏宋先生为余言滑水之滨有佳处焉地
旷而壤肥草木蕃庑可耕可凿可樵可渔民俗以醇生
卷四 第 2b 页 WYG1233-0657b.png
齿以息吾家于斯举十世矣诛茅结构朴而不华负郭
而郊居有琴书诗酒之娱无市尘声利之接轩楹间悠
悠扬扬招之不来挥之不去者惟白云耳因扁之曰白
云茅屋好事者写为图以见寄余宦游京师往来乎翰
林胄监者数年矣寝食弗忘吾白云茅屋也披图一观
景与心会子其为我记之余曰嗟夫大抵富贵利达者
之未遇也未有不放旷山林傲睨轩冕者逝将终老乎
清泉白石间至其出而用于时也绾墨纡朱登金步玉
卷四 第 3a 页 WYG1233-0657c.png
回视前日游息之所不啻弱水之隔蓬莱也有能不忘
其贫贱所操守者盖亦寡矣先生独不忘于是岂有说
焉先生家本中原世为官族蚤岁以明经取科第羁绁
仕途盖有慕乎白云茆屋之趣而莫得者也继而兵革
骚动四方靡宁虽欲求吾白云茅屋之安而莫适者也
晚际明时横经太学又将酬其白云茅屋之愿而未遂
者也傥得一遂所愿则千驷万钟能移其志耶今老矣
且莫有归休之乐矣观书之暇逍遥相羊将见白云长
卷四 第 3b 页 WYG1233-0657d.png
存茅屋无恙前花后竹左图右书于斯时也天下之乐
又孰有加于此乎余备员司业与之同僚者二年以其
说有默契乎余心乃不辞为之记
   上饶县新修学记
上饶旧学在府城西去城二里许元末燬废不存国初
礼乐未兴不遑暇者又十馀年乃洪武庚戌始诏天下
郡邑兴学校置教官训导之员选民间俊秀子弟入学
肄业维时上饶令丞多故未能作新于城西北隅草创
卷四 第 4a 页 WYG1233-0658a.png
学舍数楹卑隘殊甚后三年玄黓困敦春永嘉林从事
永以经学充贡于朝来尹兹邑至学之顷顾瞻徘徊嗟
叹久之询于众曰庙可后乎曰不可非庙无以祀先圣
曰庑可后乎曰不可非庑无以祀先哲复曰学可后乎
曰不可非学无以善后进乃白之大府白之守禦官府
官某某守禦官某某咸是之议以府治后之东度地经
始焉庀徒鸠工出俸以给馈食抡材于麓陶甓于浒书
夜弗休息期年而学建又期年而庙成于是师生有授
卷四 第 4b 页 WYG1233-0658b.png
受之地官僚有荐祼之所既完教谕汪珵美训导姜彝
欧阳谟来请记岁月余曰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
国有学皆所以明人伦也自三代迄今斯道不废良以
是夫君以之歌颂太平臣以之尊君亲上庶人以之移
风易俗所以振起纲常扶植世教者岂细故哉三代而
下文风之盛莫宋若也德祐之季武臣倒戈恬不为异
死难输忠无非学者载在青史历历可观由是论之学
何负于朝廷哉吾党身任教职幸际明时惟当勉力不
卷四 第 5a 页 WYG1233-0658c.png
怠期无负圣天子嘉惠斯文之意其于岁月本末则不
可不书
   绕林巡检司新创廨记
江南地多险阻界乎饶信之间者曰文山其地山高而
崖谷深道隘而草木盛仓卒有变乡民率据险自固习
为故常往往拒命官府患之元末居民恃其要害反覆
不常者二十馀年本朝汛扫寰区削平奸宄华夏蛮粤
系颈阙庭至洪武二年山之馀蘖犹固守出没为民害
卷四 第 5b 页 WYG1233-0658d.png
弋邑为甚焉主簿潘某虽屡率丁民备禦稍获平宁而
盗之根本犹未拔乃图状上闻议以邑之北乡绕林创
置巡检司以扼其吭朝廷可其议庚戌以滁人孙茂夫
来董斯任即其地置巡检司府县择民之强壮者验丁
粮设弓兵百人以付之始至百务未集人皆难之未几
贼悉悔过为良民茂夫相地之势披荆棘畚土石鸠僝
徒官舍鼓楼举合法制若固有之事不劳而集贼不殄
而平且三年矣民皆德之咸愿勒诸石以识其美来徵
卷四 第 6a 页 WYG1233-0659a.png
余文因为诗以美之皇朝受命奄有万方蠢尔山寇乃
敢陆梁饶信之区古称厚俗不悍而刚不阿而睦文山
逆党何独不然凭险负固为乱之源弋邑在迩不遑宁
处虽有良民谁能禦侮州县上议设置徼巡谓此绕林
据其要津首命茂夫职任斯称付以弓兵百尔强劲衔
命斯来誓不俱生忠愤所激不殄而平芟其蔚蕃锄其
阻险樵牧耕桑一无旧染早衙夜鼓诘慝刑奸惟怀永
图匪曰壮观吠犬不惊流移休息民咸曰嘻斯宰之德
卷四 第 6b 页 WYG1233-0659b.png
愿识厥美勒之坚珉刋此颂声以劝后人
   许存衷归田记
余曩年尝识清漳许存衷于燕山于今二十有六年矣
旃蒙单阏秋蔡君孔昭来尹上饶孔昭则存衷之外侄
也首询存衷无恙未几漳郡冯广文性初以领荐还道
兹邑乃得奉状问起居明年其嗣某来获复书慰答因
索余归田之文余何靳一言以续久要之好存衷漳之
右姓也其居在龙溪郭外若干里有良田美池可耕可
卷四 第 7a 页 WYG1233-0659c.png
钓筑室种树决渠灌花自足终老之身无所事乎功名
矣所以不远万里涉江溯河旅寓幽燕崎岖海岱者盖
将得禄以荣其亲也由是自定南砦徼巡官一再迁秩
府县亲亦荣矣中值变故兵革屡兴存衷复倦于仕途
乃翁以八十之龄垂白堂上不欲贻忧膝下一旦遂弃
禄归耕盖将尽菽水之欢于晨夕也昔潘安仁尝曰太
夫人在堂有羸老之疾尚何能违膝下色养屑屑从斗
筲之役乎因赋闲居归田以自见今存衷之心殆彷佛
卷四 第 7b 页 WYG1233-0659d.png
乎安仁矣遂为之记而系以诗云清漳之滨龙溪之濆
青洋之村有田一圩有宅一区许子之庐元运将穷漳
民汹汹弄兵起戎城郭破残武臣怠官边郡胆寒许子
靡宁倡呼白丁奋扬义声不日扫除诛其凶渠民奠厥
居稂莠既芟锡爵实堪官于定南晚值抢攘职名屡更
公论弗行严君耄期旨甘或违翩然以归卖刀买牛易
其田畴纾亲之忧青洋西东禾黍芃芃允为良农长稚
檀乐岁时忻欢遗之以安久阙赠言记其归田千里馈
卷四 第 8a 页 WYG1233-0660a.png

   南溪旧隐记
南溪旧隐者国子博士茶陵谭子发之别业也由其地
在茶陵之阳故曰南溪以其上有先人退休之居故曰
旧隐茶陵于湖南为文献之邦谭于茶陵又为礼义之
族南溪得山川之秀擅丘园之美市尘无侵声利罕接
诚负郭之佳处也元末兵革四兴故家大族悉为丘墟
南溪地迫闉阇去家密迩谭避他邑辛勤来归故宅靡
卷四 第 8b 页 WYG1233-0660b.png
存改卜其上因复初元先生为题南溪旧隐四字故名
焉洪武壬戌冬余为国子司业时谭适为博士与之游
者六七年屡以记为请江右虽西接湖南余不及一亲
迹其地昔弗及知今弗及见何以记为因谂之曰子之
南溪也昔也必有茂树修篁奇花异石可以游目适情
者固无恙乎曰无有也必有亭馆陂池高堂广厦可以
燕游止息者固无恙乎曰无有也曰若是则竹树荆榛
池台瓦砾矣谓之旧隐者何哉然而兵燹之变四海皆
卷四 第 9a 页 WYG1233-0660c.png
然不特尔之茶陵也废兴之事古今皆然不特尔之南
溪也纵不能保之于既往独不能振之于将来乎改卜
之说固其宜也近年以来附郭之地至难保也不见侵
于官府则见夺于世家得仅存者亦寡矣今南溪犹为
青毡故物夫岂偶然也哉水光山色可以映带左右者
犹在也烟云卷舒可以怡悦旦暮者长存也池可以渔
畦可以蔬肯堂肯构有其人矣可濯可湘有其地矣可
以来清风可以招明月数椽之居万间之厦无不可者
卷四 第 9b 页 WYG1233-0660d.png
有志者事竟成也谭悠然而笑曰是未足以尽我之美
也吾上世家藏经史图画及宋先辈所述遗文若干卷
虽在羁旅危困间未尝阙失此乃非他族所可及先生
其以是记之余既重其请复阅其书味其文赞之曰得
其所哉得其所哉
   墨池书屋记
墨池书屋者太学生潘奎读书之室也因其居之旁水
色如墨故号墨池乃宋翰林罗孟郊之故居曰翰林堂
卷四 第 10a 页 WYG1233-0661a.png
者是也地在广东惠州之兴宁县生筑室于翰林之故
基而以墨池自号岂将追踪古人耶古人以书名世者
无过乎钟元常王逸少也余尝于兴国得元常之墨池
矣复于临川得右军之墨池矣惠州东坡苏公谪宦之
所坡之翰墨亦无愧于钟王斯池岂以苏而得名耶生
今肄业于太学矣跻仕版有期矣苟能以钟王书法继
美于苏公焉始有践夫墨池之迹吾知异日池水之墨
又有甚于斯时者苟为不然虽尽烈徂徕之松为煤以
卷四 第 10b 页 WYG1233-0661b.png
泚之亦无补也生颇有志于学故记此以勉之云
   风木轩记
人子养亲之日有限思亲之心无穷此人事有不齐非
人心不相似也故有尽甘旨于耆艾之年有夺供养于
龆龀之日其所遭有幸不幸者存焉是皆天也非人之
所能为也存而养没而思或欢焉或戚焉但尽吾心举
不失其为孝矣永嘉涂君叔乘性至孝好读书自幼不
省恃怙但知有思亲之悲而不知有养亲之乐者每读
卷四 第 11a 页 WYG1233-0661c.png
诗至蓼莪篇未尝不掩卷涕泣此非其所遭之不幸者
与辟轩数楹寝食其间因取吾丘子木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逮之说颜之曰风木轩以寓其孝思不
忘之意轩之左右茂树蔚然时当卉木萋萋淑景将暮
霜露既降枯梢号寒于斯时也风木之思愓然予怀若
割创钜矣介其友人某徵文于余记之余曰悲夫叔乘
果知风木之说乎大扺世人于亲之存也率不知事亲
之乐也及其没而知焉则已晚矣风之未动木也亦不
卷四 第 11b 页 WYG1233-0661d.png
知静之为美也及其呼号奋激摇撼不止而后知焉则
亦末如之何矣借使涂君亲不亡养不衰不知其心亦
知其为乐否乎盖必知之矣余谓涂君之不幸又有甚
于他人者世有处贫穷患难而不能尽其养者有之矣
至于富贵而思焉每怀不自足之心如仲由者未如涂
君之幼孤一不能身亲其养其思慕之心当何如耶君
昔为胄监生见同舍有告归省谒者而不与焉今居官
见同僚有以禄迎养者而不与焉宁不有动乎中耶由
卷四 第 12a 页 WYG1233-0662a.png
是而思亲之痛愈深而风木之悲愈切矣遂为之记
   兰竹轩记
尝思古人寓意于物矣或美其才或美其德二者固皆
足以寓意焉然才之可取莫若德之可尚也上饶傅梦
野以兰竹名其轩人皆以为取其才吾独以为取其德
傅上饶故家居于玉水之湄旧宅燬于兵燹更卜数椽
栖息其间艺兰盈阶种竹绕舍裴徊徜徉与之为徒亦
久矣兰则怪石嵌空紫茎绿叶幽香旖旎可佩可纫露
卷四 第 12b 页 WYG1233-0662b.png
花葳蕤诚可以玩目而适情矣竹则叶如翠羽筠如琅
玕晓月婵娟绿影满地隆景昼赫清风徐来诚可以湔
尘襟而祛流俗矣此特其才之美也在他人观之则以
梦野之所尚者在斯而名轩之意亦在于斯余则以为
不然古人有言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则兰固善
人之俦矣又曰竹存君子之操则竹固君子之行矣此
乃其德之懿也梦野之在乡邦也乡邦称善人在友朋
也友朋称君子善人君子固梦野之素履取以名其轩
卷四 第 13a 页 WYG1233-0662c.png
岂在此而不在彼与然则楚畹淇园举不足为吾梦野
之轻重矣
   深造轩记
余为胄监之明年昭武张原哲谓余曰吾乡三华山闽
山之最佳处也冈麓之奇林壑之美有不可得而备述
者焉泉清石白竹翠松苍掩映蔽亏干态万状骚人词
客过之者莫不悦其奇胜终不能一朝以居岂天地鬼
神所秘惜不轻以畀人耶吾乡吴定翁居之定翁自元
卷四 第 13b 页 WYG1233-0662d.png
末佐治建郡睹世事日变遂弃官晦迹于斯筑室种树
引流凿池日与良朋益友徜徉其间或瀹茗清谈或斗
酒相乐故邑之贤人君子亦往往乐与之游辟轩数楹
颜曰深造盖有取乎孟轲氏之说也以书介原哲徵文
于余余家信之铅山与昭武接壤室迩人远未获一迹
其地姑以原哲所称道者为之记焉大抵求道之心人
皆有之往往不能深造其域者由其剽窃绪馀耳闻而
道听以是欺世骇俗而曰我能深造吾未之信也盖必
卷四 第 14a 页 WYG1233-0663a.png
真有得于其心则居之安资之深而取之左右逢其原
矣此穷理尽性工夫岂日用常行之道比定翁颜以是
说必有自得之学矣余老矣奔走于圭撮之禄不能高
蹈远引以相从于心宁不自愧它日或得遂余归老之
愿青鞋布袜弗远数舍陟岧峣越岩谷一往观焉志愿
足矣故乐书所闻以为定翁记
   寿萱堂记
寿萱堂杭州李愚若虚养亲之所也堂在仁和其地爽
卷四 第 14b 页 WYG1233-0663b.png
亢幽隐背郭面流有园池之美为屋数楹树萱草数十
本杂以奇花异石四时蔚茂南窗北牖凊温有其处焉
山樵水渔旨甘有其具焉颜曰寿萱良有以也尝读卫
风伯兮之诗有曰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由昔人久别怀
思视谖草以忘吾忧如见其人耳然情爱之钟莫切于
子母也若虚之心岂不以出处不常恐贻线衣之念欲
其亲视萱草无恚以忘其惟疾之忧而寓之斯耶谓之
寿又若虚爱日之诚一喜一惧俾永其亲年以待它日
卷四 第 15a 页 WYG1233-0663c.png
鼎茵之养耳非萱之寿也亲之寿也李故家大梁父游
宦于杭因侨居焉父早丧鞠于母孟氏孟氏今六十有
九矣谓之寿萱也宜哉天朝文治大兴萃天下古今书
籍板百万计将以同天下之文也简编错乱召四方文
士翻阅之若虚应召以来晨昏铨次几一寒暑思亲之
念常往来于怀屡请一言以为寿萱堂记于是乎书
   雪窝记
国子司业吴性传先生即其寓馆中庭之后辟一室焉
卷四 第 15b 页 WYG1233-0663d.png
高广不数尺置一榻其中仅可容膝墁以白垩素洁可
爱号曰雪窝以为晨夕燕息之所绝去声利流俗脱然
先生年甫踰六旬而庞眉皓首公暇之顷婆娑其间日
光玉洁人室辉映四时如冬俗眼观之不啻越蓬婆而
望西岭也谓之雪窝不亦宜乎属余记之先生莆田之
老儒也与余虽有江闽千里之隔晤言则未而姓名出
处彼此相闻洪武庚戌朝廷兴举学校余分教广信先
生分教莆田俱十年不调秩去年秋同被召为四辅官
卷四 第 16a 页 WYG1233-0664a.png
居月馀同以老病乞归田里今年夏又同召入国子学
仕止进退心同迹同皆不期而遇虽平昔久要未有若
是其巧者余焉得无一言以纪其实先生涉猎经史于
传记百家靡不考索稠人广坐议论风生见者莫不以
为老于学者今圣天子崇重斯文一新胄监先生宜横经
讲学启迪英髦振起儒宗以耸四方之观听至若汛扫
一室游焉息焉乃异时归老之心非今日所宜事者诚
未足以铺张其美也虽然邵尧夫一代伟人犹以安乐
卷四 第 16b 页 WYG1233-0664b.png
窝自奉是则雪窝之记余所以慨然而不辞
   爱日堂记
越胡本道筑室于诸暨之旧庐将以复先业也以爱日
扁其堂以养其亲也不曰爱亲而曰爱日意有在也夫
爱亲之心人所同然或在或亡谓之爱日不可也惟矻
矻孜孜惟日不足顷刻弗亡于怀乃爱日之诚耳且日
行于天昼夜循环岁月如流匆匆不返昨之如漆者今
日而星星矣今之渥丹者明日而枯槁矣孝子之心得
卷四 第 17a 页 WYG1233-0664c.png
不愓然而惧耶春日载阳淑气和煦南薰时至昼景舒
迟秋阳熙熙残暑尽退霜晴冬爱祈寒自温当此之时
亲之乐无涯孝子之心得不跃焉以喜耶本道越之右
族也少孤奉偏慈之训学业底成中值兵革避地邻邑
辛勤来归筑室种树其地尽旨甘温凊之奉故有是名
母夫人赵氏故宋大丞相鼎之裔孙本道则元进士筠
翁之外侄一中之犹子也岁辛亥本道领荐为玉山丞
后二年来需余文遂为记
卷四 第 17b 页 WYG1233-0664d.png
   四德堂记
元亨利贞乾之四德也元者善之长亨者嘉之会利者
义之和贞者事之干此四德之原于天而具于人者也
一见于易之文言一见于春秋左传孔子不曰本之春
秋穆姜不云本之易其古有是说邪吾不得而知之矣
信之玉邑翁氏颜其居曰四德堂其有取乎易邪抑有
取乎春秋耶吾亦不得而知之矣翁氏曰旧筑堂于邑
之南乡去郭无半舍为屋若干楹背山临流竹树交映
卷四 第 18a 页 WYG1233-0665a.png
棠棣争秀桂兰齐芳是扁也意谓上世积善之深嗣续
之远始则聚族于居后世散处他邑世次日久岁月愈
多昭穆一失遂成涂人皆由谱系不明之故也今欲祖
孙相承别以编号则虽百世之下纲举而目张盖天道
始于元故一世而元二世而亨三世而利四世而贞五
世以下别立字以继之斯堂之扁将以为一宗姓之权
舆也需余文记之余曰古者天子因生以赐姓此得姓
之所由始也翁之得姓亦久矣其散在天下者不知其
卷四 第 18b 页 WYG1233-0665b.png
几千万指使其初有能如士白因世系以统一之何患
昭穆之不序耶呜呼元以下固可得而言焉元以上则
无可考矣余既有以庆其将来而复发往古之一慨以
其有关于世教也甚大于是乎书
   郭氏望远楼记
余尝究观事物之理矣有期于心而责其必然者有不
期于心而得之自然者是皆有一定之天初不在乎人
心之期否也如射之一发而破的此心之所主在于必
卷四 第 19a 页 WYG1233-0665c.png
中谓之无所期不可也如空谷之应声声发于此而响
应乎彼谓之有所期亦不可也庐陵郭氏筑室于秀溪
之上颜之曰望远楼夫楼者可凭高而纵目意其地必
有平原旷野江山开阖烟云卷舒一览千里之胜暇日
可以游目登眺如韩子所谓升高而望远者乃不然也
其意以为自上世积累至今子孙犹能以诗礼世其业
自今以往岂无一二子孙复能以诗礼昌吾宗耶徵诸
上者其远既如彼望诸后者其远又如此非以游观景
卷四 第 19b 页 WYG1233-0665d.png
物之乐之美求自快于一时也此有期于心而责其必
然者郭氏与有焉或曰是心也人皆有之孰不愿其后
嗣子孙之贤而有千驷万钟者哉顾得之不得则天也
何必期望哉余曰不然昔汉于公治庐舍谓梓人曰为
我高门我治狱未尝有冤后世必有封者宋王晋公
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厥后西平侯果
能践于公高门之言魏公果能成晋公三槐之志由是
而知责必于天者必有所主于中非妄为之说也古人
卷四 第 20a 页 WYG1233-0666a.png
有为之者岂必郭氏哉呜呼郭氏其亦有主于中否乎
遂为望远楼记
   明志堂记
江南山水之秀无过于钱塘人生其间亦皆秀出而颖
异非他郡可及岂高厚所钟不能尽泄其灵气而发于
人乎何其济济之多贤也秀才李烨钱塘之白眉也年
少而质美学博而才富其上世自淮游宦江南侨于钱
塘之馀杭县洪武丁卯以邑庠充贡太学戊辰以善书
卷四 第 20b 页 WYG1233-0666b.png
选入中书科两年之间再迁文翰亦可谓出类拔萃者
矣其故居东瞰西湖西对天目读书其间徐子常为题
其扁曰明志意有在焉需余文记之余曰汝亦知子常
之意乎盖谓钱塘湖山之美适足以丧人之良心此志
之不可不明也若夫平波曳蓝叠巘攒翠荷香桂子钓
叟莲娃固可以供斗酒篇诗之娱矣有志之士不在于
此也壶觞纵横献酬交错歌舞弥日管弦沸天固可以
偷一晌之乐矣有志之士不在于此也然则志何为而
卷四 第 21a 页 WYG1233-0666c.png
见耶古人有言曰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
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故自圣门观之如颜渊
季路之各言尔志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之各言其志
则道德功名不较自可见矣今子之志也其在于道德
耶其在于功名耶吾知其不在于富贵矣此正君子之
所当明子常之意或在于此
   介石图记
进士何奎西江之儒家子也其居在南昌之璜溪尝筑
卷四 第 21b 页 WYG1233-0666d.png
室溪上读易其间扁曰介石盖取诸豫六二介于石之
义也洪武甲子肄业邑庠丁卯升入太学明年戊辰举
进士得一图大不盈尺危石古藤状甚险怪有确然不
可夺之势心甚爱之以其有合于昔日名斋之意也装
潢为轴需余文记之余观豫之为卦其贞坤其悔为震
雷出于地其奋也勃焉故为悦豫之象六二中而得正
较之上下之溺于豫者大不相侔此介于石之占所以
有取于斯也其在人也苟有快于其心者必悦悦之甚
卷四 第 22a 页 WYG1233-0667a.png
则欲动情胜而乐生焉由其易以溺人之心溺则失其
正而反忧故不得不介于石以防制之此作易圣人假
象示人之微意也奎也家学有源于易深明进退存亡
之几初年学之有成颇有悦豫之心虑其悦之过而或
怠故取此以戒谨之继而荣名乡贡又继而荣登科第
安得而不悦豫哉矧今成名方盛之年而父母俱存兄
弟无故又安得而不悦豫哉在他人则喜溢于辞色间
奎也惴惴焉犹恐吾斯之未能信非有安静坚贞之德
卷四 第 22b 页 WYG1233-0667b.png
其能介然如石而不陷于悦豫之久者乎由今不以富
贵荣利悦于心而以道之在我者为悦焉养亲则菽水
尽其欢俾悦不在已而在其亲处兄弟则怡怡焉尽其
友爱俾悦不在已而在其兄弟是则介如石之心不以
宦成而或忘其不终日贞吉也宜哉吾想其名斋未有
斯图也斯图之作未必为名斋设也斋创于彼图得于
此其偶然耶非偶然耶不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