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55c 页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0c 页


南岳总胜集卷下


*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梁双袭祖。字仲远。吴人也。居南岳白马洞。
幼而淳素。不喜多言。凡所观视。及接亲友。
皆毅然正容而待之。人不敢轻易者。得溯流
之妙。往来荆襄一二百年。人莫之测。复入南
岳游五峰。遇至人服雾气之法。久之入云阳
山。秦人洞居曰。昔赤君曾降此山。乃朱陵之
阳也。于是诵黄庭玉经不辍。弟子请之。就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1a 页 T51-1081.png
邑之观宇。以便供侍。先生云。经曰。何不登
山诵我书。人间纷纷臭如帤。吾谓。臭帤之所
万境纷纭。外则六凿相攘。内则三彭所扰。昔
魏夫人传此玉经。而东迁阳洛而成道。代不
乏人。但恐虚之不极守之不笃则道无由成
矣。数年而入九疑山。白马岩。悠然而住曰。吾
始于白马洞。而今终白马岩。必吾反真之地。
夫马乃乾健浩然之气。白为见素还元之方。
吾居焉。忽一日谓门人曰。吾将入室之后。若
有天气异常。速来报吾。翌日中午四气澄清。
弟子报之。而索沐浴焚香。寂然归真。俄而轻
举。遗帔于木杪。时则贞观元年夏四月也。
岩中卧席并坐坛。经二百馀年而不溃。弟子
致之于观真堂中供养。

廖冲。字清虚。梁大通三年。居连山郡。以才德
见称。为本郡主簿。后辞其印绶。游探道要。居
嵩高山。久之过荆渚。公安二神作妖。起风浪
阻船。遂伏之令护船。而渡至南岳。于融顶遇
太平真君传道要。复谓二神曰。吾居郴阳作
丹。可为吾守炉。他日丹就。汝亦有分。丹成归
乡。常乘一虎。执蛇为鞭。年一百馀。光天二年
风云晦冥而升举。

萧灵护。字天佑。庐陵人也。生五七岁能诗。凡
所作皆尘外意。十五好道装。遇至人传金丹
胎息。周访名山。负道书百馀卷。常云。欲升南
宫。先度朱陵。迤逦访洞阳过岳麓。瞻邓真人
之像曰。此山乃朱陵之一福地。夜遇真人传
火鼎之术。贞观年。溯潇湘躬礼注生行法驱
邪。邦乡得济者不可胜计。后居招仙观。鍊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1b 页 T51-1081.png
火鼎之术。化黄白而外鬻之。修其观宇。为之
一新。侯王礼敬。请为法主。皆北面而事之。后
选其幽胜。以鍊神丹。凡经三坛方始鍊就。后
服之。于弘道二年中秋。谓门人曰。吾行期已
至。当有所适。不可淹留。汝等精勤将有所继。
遂尸解。香气满室。似有清音盼于户外。经时
而止。

张惠明。赵郡人。结庵于中条山。受法于元真
观。常以咒禁驱驰精魅。后往长安。遇混元子。
受高奔之道行之。功济德备。道学超群。凡诸
就席。皆章甫之徒。太宗诏之内殿致醮有感。
后乞归山林。上允敕住南岳。封妙济大师。忽
一夕遇南岳右英夫人。传抱一守真三五混
合之要。行之一纪。复诏之西岳。以便问事。
后尸解。

南岳西园兰若昙藏禅师。养一灵犬。常夜行
次。其犬衔其师衣。师即归房。又于门侧伏守
而吠。自奋身作猛噬之势。诘旦东岭有一大
蟒。长数丈许。张口呀气。毒焰炽然。侍者请
避。师曰。死可避乎。彼以毒来。我以慈受。毒
无实性。激发则强。慈苟无缘。冤亲一揆。言
讫。其蟒按首徐行。倏然不见。又一夕有盗。犬
亦衔师衣。语盗曰。草舍有可意物。一任取去。
盗感其言皆去。

何尊师者。不知何许人也。龙朔中居衡岳。不
显名氏。其颜若四十许。行步如飞。常往来苍
梧五岭间。来无所慕。去无所斁。仅百馀年。人
常见之。状貌不改。或问其氏族及年寿。但云
何何。或诘其乡里及修證。亦云何何。时人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1c 页 T51-1081.png
号曰何尊师。衣弊履穿。其心浩如也。逸人
田虚应邓虚中尝请曰。尊师卒无言。何以开
悟学者。则曰知不知者上不知知者病。谁能
凿混沌之窍。遗自然之理耶。遂杖藜而入林
中。须臾群虎随之不复见。开元中。司马承
祯游南岳祝融峰曰。当有高仙处之。何气色
之秀异若此。已而见尊师于林中出。承祯致
礼造问。则据石而坐。若无所睹。时不见答
而退。叹曰。此可谓才全而德不形者也。乃建
庵于峰顶延之。尊师就止复不出。观察使吕
渭即其庐。请传符箓。张太虚田虚应邓虚中
师事之。皆不得其旨。天宝二年下元日。有
云鹤翔空。异香芬郁。谓弟子曰。吾去之后。
当举之于紫盖南峰盘石之上。遂化。颜色不
变。弟子乃环卫行迁神之法。中夕闻雷震声。
即失其所在。衡阳太守苏务廉文。其碑在铨
德观。

唐则天朝。徐敬业杨州相乱。则天命讨之军
败而遁。敬业素养一人。貌类于已而宠遇。及
敬业败。擒得所养者斩其元以为敬业。而敬
业实隐大孤山。与同伴数十人结庵耕凿。不
通人事。乃削发为僧。其侣亦多削发。天宝
初。有老僧法名住括。年九十馀。与弟子至南
岳衡岳寺。访诸僧而居之月馀。忽请集僧徒。
忏悔杀人罪咎。僧徒异之。老僧曰。汝颇闻有
徐敬业乎。则吾身也。吾兵败入于大孤山精
勤修道。今将命终。故来此寺。令世人知吾已
證第四果矣。因自言死期。果如期而卒。遂葬
于衡山。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2a 页 T51-1082.png

薛季昌。汉州绵竹人。世皆宦族。季昌幼不好
荣不茹荤。常布素酷于山水。一日游请城。父
母谓不远而从之。遂南游桃源。后遇正一先
生于南岳。受三洞秘箓。研穷真要。屡感高真
密降。明皇诏每问道德。而谈辩通博。上喜
之。久乞回山上。命赋诗赠之序曰。练师志慕
玄门。栖心南岳。及登道录。忽然来辞。愿归旧
山。以守虚白。不违雅志。且重精修。若遇至
人灵药时。来城阙也。诗曰。洞府修真客衡
阳。念旧居将成金阙。要愿玉清书云路。三
天近松溪万籁虚。犹宜传秘诀来候。仙舆
季昌住九真降圣观。复华盖旧隐修鍊丹成。
一日忽谓弟子曰。祝融今夕有真之会。余被
召当往。遂凌虚而去不复回。后建凌虚宫。

邓紫阳。抚州南城人。初居麻姑山。后因省亲
山下逢大蟒拦路步罡而逐之。蟒化为剑。遂
得剑佩之。性愈刚毅。常负济世之才。每憩于
溪壑之间。诵天蓬咒不辍。北帝遣神人授剑
法。远访南岳朱陵。谒青玉光天二坛。礼邓真
人。梦有所感。有刘有宗师之。求传禁咒。而谓
之曰。石廪倒洞。夕阳迷津。山魅群居。昔吾祖
驱之已经三百馀年。今以生气不正此类承
之袭人。汝后建坛辟除。兼内养浩然。方冀仙
阶矣。后明皇诏紫阳。因内殿建醮破胡番。封
为天师。后尸解。有宗依法建坛院于石廪下。
遂郡凶奔他山。

田虚应。字艮逸。齐国人。赋性朴拙。吐露无忌
讳。开皇时侍亲于攸县。以喧冗迁于南岳。躬
耕于紫盖峰下。以尽子职。凡五十馀年。母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2b 页 T51-1082.png
既即世。乃游五峰。放志自适。龙朔中。州牧
田侯于衡岳观建降真堂以居。田于乘赞以
分璧。所受上清大洞法箓。自正一先生传。

天师。天师传虚应。既承道要。涉历云水。为
友善者。惟蒋舍洪时吕渭阳凭皆使湖南。尝
就访高论。潭州旱祈雨。久之不获。召虚应
蓬发弊衣。至郡无言。雨自下。又尝久雨不
止。郡守建坛于衡岳观。默然岸帻而坐。洎升
坛即霁。元和中。东入天台不复出。宪宗时。诏
不起。有欧阳平者。道学亦高。常师事之。一日
梦。三神人各持金炉。自天而降。若有所召。密
谓人曰。二先生不久去矣。我必继之。未几虚
应果羽化。蒋亦继往。门弟达者。栖瑶凭惟良
香林陈寡言方瀛徐灵府三人。尽相联而尸
解。

李思慕。成纪人。与东楚董鍊师白先生结烟
霞之友。周游三湘名山。后访南岳五峰。虽
师范不同而各有指归。白既于石鼓上升。思
慕入京师。高力士佞吴筠而进之于明皇。答
问称旨。后乞归山。上厚赐钱。行注清净经。行
于世。后玄化于紫盖峰。惟董混迹于衡阳后
洞。常以咒术治人病。若有酬之者。为酒一醉
为妙于是凡醒时醉卧衢路。或溪谷遇骤雨
而衣不濡。凌严霜而皓如也。数年。巡门告人
曰。各好将息。人皆讶之。亦于后洞尸解。如
蝉蜕也。唐杜甫有忆昔行诗末句云。更访衡
阳董鍊师。南游早鼓潇湘柁。

薜幽栖。蒲州宝鼎人也。性沈静有敏识卓见。
修举业之暇。好问方外事。开元中。及进士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2c 页 T51-1082.png
第。年始弱冠。调官陵郡尉秩未满。有林泉之
兴。遂拂衣去服冠褐。出入青城峨嵋。久之游
鹤鸣山。访汉天师治所。修行仅一纪。而道气
愈充。天宝初复游南岳。卜修真之地。乃晦其
名氏。于五峰之下。游心于自得之场。旷然无
所系。而能和光混俗。毁方瓦合。其于三洞经
诰靡不该览。故幽人逸客向风禀受。日集于
左右。而师辩论宏博。随其性根。各有发明。进
玄微论三卷。上明皇称旨。赏其达悟。末几尸
解。注灵宝于世。今凌虚宫有天香台。乃注经
之所。晓夕云烟起。如香缭绕。

唐若山。鲁郡人。先天中。历官尚书郎连典剧
郡。开元中出守涧州。颇有惠政。远近称之。
若山好长生之道。令弟若水为衡岳道士。与
兄同得胎元谷神之要。尝诏入内殿。后求归
山。诏许之。若山后扬子江中乘五色雾而仙。
其弟尸解于南岳。

申泰芝。字广祥。其先洛阳人也。因守官湖外
世代寓居长沙。后散徙四方。其远近钦慕。秦
芝卜居邵州仁风村柳塘。数世皆修慈惠。自
幼夐处。不与亲友交。好读书常清俭。游息南
岳。访神仙之事。一夕于融顶遇真人。传金丹
火龙之术。妇炼丹云山之北余胡之顶。积有
年矣。大药已成。功行俱备。而能乘虚神游。隐
显出入绰有神异。人不可测。开元二十六年
岁在戊寅八月十六日。明皇诏近臣曰。朕昨
宵中秋夜寝梦有神人告朕言。湖南邵州云
山有道人。炼丹得仙。若礼遇之可为国归。

宰相刘晏。少好游术。精恳不倦而无所遇。尝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3a 页 T51-1083.png
闻异人多在市肆间。以其喧杂可混迹也。因
游长安。至一药铺。偶问曰。常有三四老人。纱
帽拄杖。来取酒饮讫即去。兼觅药看。亦不多
买。某意非凡俗者。刘公曰。早晚当至。曰明日
合来。刘公平旦往。少顷果有道流三人到。引
满饮酒。谈谑极欢。旁若无人。良久曰。世间还
有得似我辈否。一人云。王十八。遂去自后每
记之不可求。及作刺史往南中过衡山县。时
春初风景和暖。吃冷淘一盘。香菜茵蔯之类。
甚为芳洁。刘公异之。讯邮吏曰。侧近莫有衣
冠居否。此菜何所得。答曰。县有官园子王十
八能种。所以馆中常有好菜蔬。刘公忽惊记
所遇道人之说。乃曰。园近远行去得否。曰即
馆后。遂往问见王十八。衣犊鼻灌畦状貌山
野望刘公趋拜战慄渐次问其乡里家属曰飘
蓬不省。亦无亲族。刘公益异之。令坐索酒与
吃。固不肯却归。乃诣县自请同往岭外县令
都不喻当时发遣。王十八亦不甚拒。破衣草
履登舟而行。刘公渐与之熟。令妻子见拜之。
同坐茶饭。形容衣服日益秽敝。家人并窃恶
之。夫人曰。岂兹有异。何为如此。刘公不懈去
所诣数百里。患痢朝夕困极。舟船隘窄不离
刘公之所。左右掩鼻罢食。不胜其苦。刘公都
无厌忌之色。但忧惨而已。劝就汤粥。数日遂
毙。刘公嗟叹涕泣。送终之礼无不精备。乃葬
于路隅。后年官替归朝。却至衡山县。县令郊
迎。既坐曰。使君所将园子去寻却来。应是不
堪驱使。刘公惊问。何时归。曰后月馀日即归
云。奉处分放回。刘公大骇。当时步至园中。茅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3b 页 T51-1083.png
屋虽存都无所睹。邻人曰。王十八昨夜去矣。
怨恨加甚。向屋再拜泣涕而反审。其到县之
日。乃途中疾卒之辰也。遣人往发冢。瘗所空
存衣服耳。数月至京城。官居朝列。偶得重疾。
近至属纩家人妻子围视号叫俄。闻扣门甚
急。阍者走呼曰。有人称王十八。令报欢跃迎
拜。王十八微笑而入其卧所。疾已不知人久
矣。乃尽令去障蔽等及汤药。自于腰间取一
葫芦。开之出药三圆。如小豆大。用苇筒引水
半瓯。灌而摇之。少顷腹中如雷鸣。逡巡开眼。
蹶然而起。都不似先有疾。夫人日王十八。乃
涕泗交下。牵衣再拜。若不胜情。妻妾仆使并
泣。王十八悽然曰。奉愧旧情。故来相救。此
药一圆可延十载。至期某却来。自取啜茶一
碗而去。刘公因请少淹留不可。又欲与之金
帛。复大笑。后刘公拜相兼领盐铁。坐事贬忠
州三十年。一旦有疾。王十八复来曰。要见
相公。刘公感叹颇极。延入閤中。又恳求王
十八。日所疾即愈。且还某药。乃以盐一两
投水饮之大吐。吐中有药三圆。颜色与三十
年前服者无异。王十八索香汤洗之。刘公堂
侄侍疾侧。遂攫其二圆吞之。王十八熟视笑
曰。汝有道气。我固知为汝掠也。趋出而去。
不复言别。刘公寻病复数月。有诏至。乃卒
高僧懒残者。唐天宝初。衡岳寺执役僧也。食
退即收所馀而食。性懒而食残故号懒残也。
画专一寺之工。夜止群牛之下。曾无倦色已
二十年。时邺侯李泌寺中读书。察懒残所为
非凡物。听其中宵梵唱响彻于上。李泌情颇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3c 页 T51-1083.png
知音。能辩休戚。谓懒残经音悽惋而后喜悦。
必谪堕之人。通名而谒。懒残大诟觌面而唾
曰。是将贼我。李公愈敬之雅拜。懒残正拨牛
粪出芋啖之。良久而曰。可以席地。取所啖
芋之半以授焉。李公尽食之。后谓曰。慎无
多语。领取十年宰相。公谢之而退。后月馀。刺
史祭岳崇道甚严。忽中夜风雷而一峰摧倒。
凡山路行所为大石横拦。遂以十牛縻绊以
挽之。又以数百鼓噪以推之。人力竭而石愈
固。更无他涂可以修事。懒残曰。不假人力略
试去之。众皆大笑。以为狂人。懒残曰。何在
见嗤试可乃已。寺僧笑而许之。遂履石而动。
忽转磐而下。声若震雷。山路既开。众僧皆罗
拜。见者皆呼至圣。刺史奉之如神。懒残悄然。
乃怀去意。寺外虎豹忽尔成群。日有伤无由
禁。懒残曰授我箠。为尔尽驱除。众曰。大石
犹推。此物容易。因与之荆梃皆蹑而观之。才
出门见一虎衔之登山噬之。人叹其不免数。
初懒残居岩久之。尝作歌。其略云。世事悠
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山云赏
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
子。岂羡王侯。死生无卢。更复何忧。水月无
形。我常自宁。万法皆尔。不死不生。兀然无
个事。春来草自青。其后李泌果入相。一云。
懒残在石廪伏山妖。而售宝被讼。狱中卒。乃
尸解也。

衡山隐者。不知姓名。数因卖药往来衡岳寺
寄宿。或时四五日无所食。僧徒怪之。后复
卖药至僧所众见不食。知是异人。敬接甚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4a 页 T51-1084.png
厚。会乐人将女诣寺。其女有色。众欲取
之。父母求五百千俱不引退。隐者闻女嫁。
邀僧往看。喜欲取之。仍持金两铤正二百两。
谓女父曰。此金直七百贯。今亦不论自金毕
将去。乐师时充官使仓卒便别。隐者示其所
居云。去此四十馀里。但上山当知也。女父母
事毕忆女乃往访之。正见朱门崇丽叩门。隐
者与女俱出迎接。初至一食。便不复饥。留
连五六日。亦不思食。父母将还。隐者以五色
箱盛黄金五锭赠送。谓父母曰。此间深邃。不
复人居此。后无烦更来也。其后父母重往。但
见山草荒芜。不复人居。方知是神仙之窟
李泌者。肃宗朝隐于衡山。诏给三品禄赐隐
士服为治宫室。泌尝采松脂以隐背。名曰养
和。后得如龙形者。以献帝。幼曾作诗云。天生
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不然绝粒升天
衢。不然鸣珂游帝都。焉能不贵复不去。空自
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多
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庵
基见在烟霞峰。得玄和先生秘语懒残开发。
道业两全。其诗末句已先见也。

俞灵瑰者。河问人。居衡山九真观。后学道
十馀年。南岳赤君悯之。传回风混合之道。及
守明梁之法二十年。能坐见天下事如视诸
掌。然自晦不为异以惊人。而人亦莫知有道
者也。与谈说多及四海九州游历事。其貌常
若三十许人。元和中。郴州官吏迎候太守因
集于观门。灵瑰衣弊自若。人见之亦不甚礼
待。忽历诸官吏说其祖父名氏状貌性情职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4b 页 T51-1084.png
掌年寿皆中。众惊异而礼之。且曰。我偶然
耳。非所知也。遂入闭关不出。虽恳之再三亦
不复有言。方知其异人。常诵大洞经。或绝粒
或饮酒。有潘老仙游岳与灵瑰甚款。常养一
龟。广四五尺。力可敌十人。见者畏惮。灵瑰乘
之入九疑山。樵者时见之。

昔舜时有鸟如雀。自丹州来。吐五色之气。氤
氲如云。名一曰凭霄。雀能群飞衔书砂珠轻
细风吹尘。起名曰珠尘。今苍梧之外山人采
药时。得青石圆如珠。服之不死。带之身轻。元
和末。仙人方回游南岳遇之七言赞曰。珠尘
圆浮轻且明。有道服之得长生。王子年曰云
密峰。流洲岸亦有此珠。游人尝得服之不死。

刘元靖。武昌人。师王道宗传正一箓。未几道
宗将告寂。以所有均遗诸门人。元靖惟收图
书。既葬于东山。晴夜有气出墓中。高十数丈。
元靖异之。遂开葬。及发棺但遗衣被而已。始
知其师得道。元靖感悟。泛洞庭游武陵。复入
南岳。师曰。先生因魏夫人仙坛乃有卜居意。
自坛东寻峻峰上十数里。见一石穴南向辟
以为居。引泉环流。伐木诛茅。前建上阁。某局
茶灶凿石而成。使君韩晔游此。命其阁曰会
仙。常以柏叶酝酒虽绝粒炼气而一饮斗馀。
宝历初。敬宗求方士。监军吕令琮邀至谭州。
先生曰。某有山妻侍妾。以牛肉为命。若以为
术士恐将军有罔上之名。因请彘肩自剸以
蒜𦵔而食之。令琮愈疑因为摩足乞行。先生
不得已上道。以十二月一日到京。便召于司
政殿。敬宗问以神仙之事。师曰。无利无营。少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4c 页 T51-1084.png
私寡欲。修身出世之旨也。上不悦而难作。文
皇放归山。李训欲用。董昌龄自交广乘传过
岳下礼先生。先生曰。观中丞王气未动。不宜
有此。行且徐之。龄昌因缓辔入商山。训果兴
乱。朗州刺史唐伸妻病。求符于元靖。遂戒来
者曰。此符当示使君。无先于夫人。使还伸已
殂矣。夫人自愈橹。尝闻先生门人赵中闲曰。
先生言董唐之事如目击。中闲曰。先生在中
山多年。境静忽忽有所见。亦无指定之说。会
昌三年。武宗奉玄元之教。将除佛寺。徵先生
赴阙。及对见。武宗见神貌清古。改容钦敬。因
问佛法倾烈祖之风。朕欲去之。先生对曰。释
氏久远。将遏绝可渐革其弊。卒有变更。即
系众害事。却不利于道门。又问金丹之术。先
生对以至灵之物非深山独往之士不可得。
上曰师其得之耶。又对曰。如臣期欲得之。今
实未有得得即陛下不可见矣。上赐缣百匹
及米麦饴密。止于太清宫。时召入访道。每有
恩赐。先生立舍与监引敕使及诸门至望仙
门则已空手矣。五年秋武宗微疾。将传法箓。
内臣以赵归真有私累嗜货财。推先生清净
可为帝师。遂召入内君灵符殿。武宗问受箓
盟信歃血之事。先生对以至尊最重莫过于
诚敬斋戒。陛下七日斋三日戒。自可朝玉帝
矣。不合以金玉发血为信断发歃血非常王
之事金玦白璧非至尊之宝。当时以为中论。
及事毕除银青光禄大夫崇玄馆大学士号广
成先生。别筑崇玄馆以居之。后乞还山。时上
亦欲令茅山投龙遂许自茅山归南岳。武皇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5a 页 T51-1085.png
大渐。道者许元长赵归真辈十馀人皆处极。
法。上独诏观察使存问赐之束帛香茗等。初
九真观道士周混汗在岳中。事望亚于先生
朝之未徵失生也。有衡岳观道士毛太玄。尝
梦真官执录自天降云。以混汗为大罗观主。
太玄因曰。刘先生曷不先徵乎。真官曰。刘君
世业未尽。徵则役为仙官。更不为修行人矣。
果如其说。先生自朝归岳叹曰。吾今为地仙
数百年。根不能脱身。为二帝所累。今已计不
乃矣。大中五年冬十月。有云鹤频降。未几去
世。闻天乐浮空。及迁神日。惟杖屡在。弟子吕
志真。亦得其道。

谢修通。宜春人也。禀性和雅。不好装饰。闻
喜则喜。见恶如探汤。奉母至孝。常怀悦色。一
夕梦冠褐者曰。子骨相非凡。何不出家学道。
遂告母。母允之。于是诣南岳。投衡岳观潘如
松为道士。而寄籍焉。因游五峰。寻访灵迹。一
夕梦神人曰。朱陵洞府未合居之。后五十年
再得栖。此东有玉峰洞天福地。亦朱陵之宪
司。子宜处之。将有所遇。于是修通省亲。而告
母曰。今值俭岁。时凶难于给用母。有所感宜
往玉笥洞天可以修其若何。母诺之。遂肩舆
其母。往玉笥山。穴居数年。甘旨之奉枣栗芋
茱黄菁百合。其后母即世茔葬讫。夐居三纪。
遇梅萧二真人传道。行之后蝉蜕于清虚馆之
东隅。复入南岳。隐真于洞灵原。果五十年矣。

元和中。有柳实元彻者。居于衡岳。二公俱有
从父为官浙右为理。庶人连累各窜于驩爱
之州。二公共结行迈而往省焉。至于廉州合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5b 页 T51-1085.png
浦县登州。而欲越海将抵交阯。舣舟合浦岸。
夜有村人飨神箫鼓諠哗。舟人与三公仆使
咸往观焉。夜将半。俄飏风起断缆。飘于大海。
莫之所适。俄抵孤岛而风止。二公愁沮而陟
焉。见天尊像莹然于案所。有金炉香烬。而别
无一物。二公周览。次忽睹东海上有巨兽。出
首四顾。若有俯听。良久乃没去逡巡。有紫云
自海而涌出。蔓衍数百步。有五色芙蕖高
百馀尺。叶叶而绽。内有帐幄。若绮绣杂错。耀
夺人目。见虹桥忽展直抵于岛上。俄有双[鬟-(一/口)+?]
侍女。捧玉盒。持金炉似莲花。而至于天尊所。
易其残烬。炷以异香。二公见双[鬟-(一/口)+?]。叩头再
拜。辞理哀酸。求反人世。双[鬟-(一/口)+?]不答。二子请
益。良久女曰。子何人而致此。二子以事告。女
曰。少顷有玉虚尊师。当降此岛。与南溟夫人
会约子坚请之将有所遂。言讫。有道士乘白
鹿驭彩霞直降于岛上。二子拜而泣告。天师
悯之曰。子随此女而谒南溟天人。当有归期
无虑。尊师语双[鬟-(一/口)+?]曰。予暂修真毕。当诣彼。二
子受教至帐前。行拜谒之礼。见女子未笄衣
五色文章。二子告以姓字。夫人哂之曰。昔
时天台有刘晨。今有柳实。昔有阮肇。今有元
彻。莫非天也。设二榻而坐。俄顷尊师至。夫人
迎拜遂还坐。有仙娥数辈。奏以笙竿箫笛。傍
引鸾凤。雅合节奏。二子恍若梦于钧天则人
世罕闻见也。遂命飞觞。忽有玄鹤。衔彩笺自
空而下曰。安期先生知尊师赴南溟会。暂请
枉驾。尊师读之谓玄鹤曰。寻当至彼。尊师语
夫人曰。与安期先生间阔千载不值。南游无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5c 页 T51-1085.png
因访话。夫人促侍女进馔。玉器光洁。与夫人
对食。而二子不得飨。尊师曰。二客未合飨。然
为致人间之食而食之。夫人曰然。则进馔。乃
人间常味也。尊师食毕。怀出丹篆一卷而授
夫人。夫人拜而捧之。遂告回。谓二子曰。子有
道骨。归不难。然邂逅相遇。合有灵药相贶。但
子宿分自有师。吾不合为子师尔。二子拜尊
师遂去。夫人命侍女曰。可送二客去曰所乘
者何。侍女曰。有百花桥可驭。二子感谢拜
别。夫人赠以玉壶一枚。高尺馀。夫人命笔题
玉壶诗云。来从一叶舟中来。去向百花桥上
去。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俄有
桥长数百步。栏槛之上皆有异花。二子于花
间潜窥见。千龙万虬递相缴绕为桥柱石。有
使者曰。吾不当为使而送子。盖有深意。欲
奉托强为此行。襟带间一盒子。盒子中有物
隐。隐然如蜘蛛形状。谓二子曰。吾辈水仙也。
水仙则阴也。而无男子。吾昔道遇番禺少年
情之至则有子。未三岁令弃之。夫人命与南
岳神为子其来久矣。中间南岳回雁峰使者
有事于水府。回日凭寄吾子所弄玉环往而
使者隐之。吾颇为根。二君子为持盒子。到回
雁峰下。访使者庙而投之。当有异变。傥得
玉环。为送吾子。吾子亦当有报效。尔慎勿启
之。二子受之。谓使者曰。夫人诗云。若到人
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何也。曰子归有
事但扣玉壶。当有禽而应之。事无不从意。又
曰。玉虚尊师云。吾辈自有师。师复是谁。曰南
岳太极先生。尔当自遇之。遂与使者别桥之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6a 页 T51-1086.png
已尽。达昔日合浦。维舟处回视之无桥矣。二
元询时代已十年也。驩爱二州亲属殂矣。二
子惆怅问道。将归衡山。中途因以手扣玉壶。
遂有鸳鸯语曰。当饮食前行自遇。俄顷道左
有盂肴馔罗列。二子食而饱。数日寻即达家。
昔日童稚已弱冠。然二子妻各谢世已三日。
家人辈悲喜不自胜。人云郎君已没大海。服
阕已九秋也。二子似厌世体已清虚。观妻之
丧不甚悲戚。因相共抵回雁访下。访使者庙。
以盒子投之。条有黑龙。长数丈。激风喷雹。
折木拔屋。霹雳一声。庙宇立碎。二子战慄不
敢熟视。空中乃有掷玉环者。二子取之而送
于南岳庙。及归有黄衣少年。持二金盒子。各
到二子家曰。郎君持此药曰反魂膏。而报二
君子。家有毙者。虽一甲子犹可涂项而活。受
之而少年忽不见。二子遂以活妻。后共寻云
水。访太极先生。而曾无影响。闷然而归。因雪
见老叟负薪而卖。二子哀老年而寒。饮之以
酒。睹薪檐上。有刻太极字。乃疑异之。礼为师。
持玉壶以告之。叟曰。吾贮玉液者此壶也。往
来数久甚喜。遂拉二子。同上祝融峰。更不出。
疑自此皆得道也。

东陵圣母庙主女冠道土康紫霞自言。少时
尝梦中被人录去一处言。天符令摄将军巡
南岳。遂以金锁甲令骑。导从千馀。人马蹀
蹀南云。须臾至岳神拜马前。梦中如有处分。
岳中峰峦溪谷无不历也。恍惚而返。鸡鸣惊
觉。自是生须数十茎。

凭惟良。字云翼。湘人也。修道于南岳中宫。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6b 页 T51-1086.png
与徐灵符陈寡言为烟霞之友。香火之外琴
酒自娱。久之就降真堂师田先生受三洞秘
诀。治病痊毒。于元和中。侍师东入天台山而
得道。

唐贞元年。南海贡卢眉娘。年十四。眉如绿且
长。故有是名。眉娘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
于一丈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如粟粒。而点
画分明。又善作飞云盖。以丝一絇分为三段。
染成五色。结为金盖。其中有十洲三岛台殿
麟凤之像。而执幢捧节童子亦不啻千数。顺
宗叹其土谓之神。度为道士。赐号逍遥。敕住
南岳魏阁。久之告期而羽化。

先生吕志真。不知何许人也。广成先生之弟
子。内洁而外和。终日而阒坐。似不能言者。
居南岳隐真嵓十馀年。此后每岁一至京师。
游潇湘。谒诸门人之家。常荷二大瓢。药物服
饰经箓道具皆贮之。善以药术救人。入林谷
间。虎豹驯之。人问其道。则默无所对。出商
山道中忽失色不前。人皆讶之且曰。前有剽
掠者来。果见兵刃至。志真谓贼曰。此行皆吾
弟子无得于之。其徒敛衽避路不复敢前。又
至一谷口曰。此有害人之物。同行欲见之。遂
石金山自中夜达旦而止。翌日往访之皆同。
或曰。采药而闻仙乐。岂非得道之兆耶。后游
南岳。礼青玉光天二坛。寓招仙观。辟谷七日。
入洞灵源。访彭蔡真人旧隐山行抵。晚溪上
见一樵人坐。问师道子独何往。对曰。闻彭蔡
真人隐此。愿一礼谒。樵人曰。蔡真人所居不
可到。日将暮矣。且行过此山东。有人家可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6c 页 T51-1086.png
宿。言讫。荷樵人溪去水甚浅。师道往则深矣。
樵人回顾曰。五十年方得过此。师道遂东行
十馀里至草舍一所篱落鸡犬见一人状貌类
农者。年可三十许。谓师道曰。此来何求。对
曰。寻彭蔡真人。曰路上见樵者否。曰然。曰此
乃蔡真人也。师道惊叹曰。遇仙人而不识。岂
非命也。因留宿。榻下有炉。中有汤鼎存焉。后
有数磁盒环列。谓师道曰。置米未回。盒中物
可以吃。从意取之。师道曰。游山寻访。不以
饮食为念。于是揭一盒视之乃茶也。以汤点
吃。甘香异常。再揭则不复开。诸盒亦然。师道
不敢言。因就寝日高。主人未兴。师道讶而潜
行约十数里。逢一老人邀坐石上问之。具以
对。老人曰。蔡真人父子俱隐此山。昨夜所宿
之处。即其子也。又曰。汝道气但浓。而骨未
就。因折草一茎与师道。茎若姜苗。长尺馀。味
甘味。复令饮泉。水举头忽失所在。自是吃草
茶。复觉气力轻健。愈于来时。复招仙观道众
惊骇异曰。去已月馀。何如是之久耶。山中无
居宿处。师道自惊曰。才经一宿。具以所见白
之。道众复叹曰。吾辈居此观。徒为学道。子
一入山三逢仙人。一宿已经月馀矣。老人乃
彭真人也。既见蔡真人父子。又遇彭真人。得
非修习之至耶。久之以省亲归问政山每采
樵斫药皆以虎豹负归母喜曰。汝以孝养。我
以道资。我亦幸为汝母已。而复游玉笥清虚。
访梅萧二真人。三游郁木杭冀一见之山行。
或逢一布衣乌帽颜若平十许人。师道问以
梅萧二真所在。且曰。吾乃谢修通也。吾居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7a 页 T51-1087.png
南岳洞灵源溪彭蔡同隐二百馀年。知汝尝
游南岳。我适被东华君所命。为玉笥山地仙。
兼管清虚馆。尔与我素有道缘。故得相见。言
讫忽不见。师道复洞灵源已五十年矣。相卫
之间有僧。自少博习经论善讲说。每有讲筵。
自谓超绝然而听者稀少。财利寡薄。如此积
年。真僧不愤。遂将经论。遍历名山。以访知
者。后游湖外至南岳衡岳寺。憩洎月馀。常于
寺闲斋独坐。寻译经论。又自咎曰。所晓义
理。无乃乖于圣意乎。沈思之次。忽举头见一
老僧。杖锡而入曰。师习读何经论。究何义
理。僧疑是异人。乃述其由。兼自咎曰。若遇智
者分别此事。即钳口结舌无复开演耳。老僧
笑曰。师识至广。岂不知此义。大圣犹不度无
缘之人。况其初心乎。师只是与众人无缘耳。
僧曰。若然者岂终世如此乎。老僧曰。吾试为
汝结缘。因问师今有机资粮。僧曰。自徂南方。
历行万里。粮食所费。皆已竭矣。昨抵南岳。
只有大衣七条而已。老师曰。只此可矣。可卖
之。以所得值。皆作磨饼油食之物。僧如言作
之。约数十人食相与。持之平野之中散掇此
物。焚香长跪咒曰。今日食我施者。愿当来之
世与我为弟子。我当教之。得至菩提。言讫。
乌鸟乱下啄食。地下蝼蚁复不知数。老师谓
曰。尔后三十年。方可归开法席。今且周游不
用讲说也。言讫而去。僧如其言。后二十年却
归河北开讲。听徒动即千万人。皆年二十已
下。其老壮十无一二焉。

唐时有一僧。居于南岳。见一物。绿毛覆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7b 页 T51-1087.png
体。直至座前僧曰。贫道禅居不挠。生灵神有
知无相恼也。此物曰。子知有晋宋乎。僧曰。
自晋至唐四百年矣。其物曰。子知有姚泓乎。
僧曰。吾闻泓已死矣。其物曰。我即泓也。其
时示之以死。脱身逃遁。游行洞天福地。饥食
柏叶。遍身生毛。唐代宗时。有高僧法照。为
国师。乃言。其师南岳大长老有异德。天子南
向而礼之。度其道不可徵。乃名其居曰般舟
道场。用尊其位。始居山西南岩之下。人遗之
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茹草木。其取衣类是。
南极海裔。北至幽都。来求其道。或之崖谷。羸
形垢面。躬负薪槱。以为仆役。后数年功成道
备。人皆负布帛代木石。委之岩户。不拒不营。
祠宇既具。德宗申诏褒立是为弥陀寺。施馀
则与饿疾者不尸其功边洞元洛阳人于嵩山
㟧岭遇道后醉酒风狂混尘。一旦归洛阳。承
醉入水不复出而后有客自衡湘来。洞元于
南岳山托附书至洛阳。其法属交友叙旧。及
墨遂乃洞元亲染。人皆曰水仙。

长庆中有马拯处士。性闲清虚。好游山水。不
择险峭。尽能跻攀。居于闽中。因诣衡山祝融
峰伏虎师佛堂道场。严洁果食馨香。兼列白
金三笏于佛榻上。见一老僧。眉毛俱白。状貌
魁梧。甚喜拯来。拯使一仆挈其囊。僧曰。暂
请郎君仆夫至近县市少盐醯。拯许之。仆乃
持钱下山去。僧旋亦不知所向。续又有一马
沼山人。亦独登此来。见拯甚相慰悦。沼告拯
曰。适来中道遇一虎食一夫。不知唯氏之子。
说其服饰。即拯仆使尔。拯大骇。沼又云。遥见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7c 页 T51-1087.png
虎食人尽乃脱鞟衣。衣禅衣乃老僧也。拯愈
怖怯。及沼见僧。曰只此是也。拯白僧曰。马
山人来云。某仆使至半山路已被虎食如何。
僧怒曰。贫道此境山无虎狼。草无毒螫。路绝
蛇虺。林绝鸱鸮。无信偶语耳。拯细窥僧口吻。
犹带殷血而不欲言。二人跧其食堂。牢扁其
户。明烛伺之。夜深闻户外有虎怒首触其扇
者二四。赖户壮而不堕。二子惧而焚香虔诚
叩首于堂内土偶宾头卢者久之。闻土偶吟
诗曰。寅人且溺栏中水。午子须分艮畔金。若
教特进重张弩。过后将军必损心。二子聆之
而解其义曰。寅人乃僧虎也。栏中水即井也。
午子即我也。艮畔金者银也。其下两句即不
能解。乃明僧扣门乃曰。郎君起来食粥。二
子方敢起关食糜异。二子计之曰。此僧且在。
我等无敢下山去。乃召僧窥井中云有怪物。
僧细视。次二子推僧堕井。乃化为虎。以巨石
镇之而毙。二子遂取银三笏而下山。仅昏黑
而遇一猎人于道旁。张[弓*呙]弓了上其树而为
栅居之。语二子曰。无触我机。兼语二子曰。
山下犹远虎方暴。何不且上此栅来。二子悸
慄。遂攀缘而上。将欲人定。忽三五十人过。或
僧或道。或丈夫或女人。歌吟者戏舞者。忽至
[弓*呙]弓所。众怒曰。朝来已被二贼杀我禅和。今
方追捕。次又敢有人张我将军。遂发其机而
去。二子并闻其说。因诘猎者曰。此是伥鬼乃
虎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二子因徵猎者
姓氏。曰进姓牛。二子大喜曰。土偶诗下句今
有验矣。牛进即特进也。将军即虎矣。遂劝猎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8a 页 T51-1088.png
者。重张其箭。猎者然之。才却登栅。果有一虎
咆哮而至。前足触机。箭乃中其第三班贯心
而踣逡巡。诸伥鬼奔走却回。伏其虎前哭甚
哀曰。谁人又杀我将军。二子因怒而叱之曰。
汝辈无知下鬼。生遭虎啮死。吾今为汝报雠。
不能惭谢。犹敢恸哭。岂有为鬼不灵如是遂
悄寂。忽有一鬼答曰。都不知将军乃虎耳聆
郎君之说方大惶悟蹑其尾而骂之。感谢而
去。乃明二子分白金一笏与猎者而归(出传奇)
向子文。长沙人。宝历中。得官衡州。贫不能
归。爱山水之胜。一旦谒岳神庙。时当盛暑。
留宿旬馀。忽有一人。青巾紫裘。面如琢玉。
神色威整。须眉如画。子文异之。骨相非凡。
翊旦往见。问之乃曰。余龚庆长也。世家洛阳。
少遇司马隐元于鸣皋山下。隐元者自是委
羽洞天之灵官也。凡五岳四渎洞天福地。各
有灵官主之。较量功罪。采访善恶。闻干九天
使者府。隐元谓庆长曰。汝宿生常居要职。有
辩冤雪死之劳。当时土民阴受汝赐。逮朱泚
僣逆仗节死事。忠愤之气毅然不衰。故得再
生为人。他时通悟必能记忆矣。九天使者录
汝之功命。我授汝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神剑
之法中黄太一默朝之朝。因得度世。近登紫
霄峰望气。见岭外妖气氛。欲往禳除。经过岳
祠。故来朝谒。子文为之致躬。庆长顾侍者取
琴鼓之。其曲名曰金鲸跃海雨滴秋荷醉淘
月白云引之类。音韵清越。非凡声也。陪从连
日。临别子文再拜言曰。幸得际遇欲从先生
南游可乎。庆长曰。未可也。汝当仕进。更十八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8b 页 T51-1088.png
年中条山相见。子文再拜乞言。庆长曰。学先
乎功行逢时得志。汝宜勉之。至干吐纳服饵。
乃其馀事。子文恳请再三。庆长曰。当俟后会。
子文曰。更有教戒。誓当禀奉。庆长沈思良久
云。汝父祖旅殡僧舍。颇苦鬼役。早卜吉壤以
终大事。子文流涕拜谢。翩然而去。

练师聂绍元。幼而雅好。诗书老庄文列。一日
诣金陵。师方外高明昭受戒箓。是夕梦入一
城。宫府严肃。中有朱衣者。按几谓绍元曰。此
司禄之所也。可自开籍。籍云。聂绍元十八
入道。二十受上清毕法。二十二往南岳。遂掩
卷。而悟久之。自金陵还问政山。筑室以居。不
偶世俗。自号无名子。世多以鍊师称之。每侍
母极勤瘁。一日晨起沐浴曰。我伯祖戒云。吾
家世世宜修炼可率励。勿忘太上教。俄有四
鹤集于屋。又神光从空而下。望见者疑为火
所焚。即之则𨵙然无他。但绍元已化矣。四鹤
与神光亦冉冉而去。诘旦庄隶来云。鍊师与
三道士衣绯绿乘者。从者数辈。悉冠带南去。
鍊师回首曰。我往南岳矣。

潘发。字文伯。陇右人。自幼参受法箓。檄召鬼
神。行符施药。济人病苦。远近称之。于元夜入
静精益南岳真官云。昨天腊日。东邻摄召东
岳云已得开度。南岳受生未审。东岳摄魂考
过。南岳练度。法主复掌何事。真官梦云。五
岳方面分野之属。洞天福地。名山溪卢各有
主。司人间功罪。国之财赋器用。洎水陆众
类。火岳管四渎四足负荷之属。又云。南岳有
赤脚仙人。子勤修德。必际遇之。乃子师耳。乃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8c 页 T51-1088.png
李守微也。

北梦琐道士秦保言勤于焚修。尝白南岳真
君云。上真何以须纸钱为有所未谕。既而夜
梦真君曰。纸钱即冥吏所籍。吾何须由。是岳
中益信。

湖南马希声。嗣父位。连年亢旱。祈祷不应。
乃封闭南岳司天王庙及境内神祠。竟不雨。
其兄希震入谏之。饮酒至中夜而退。闻堂前
諠噪连召希震。复入见希声。倒立于阶下。衣
裳不被。其首已碎。令视信扶上以帛蒙首。翌
日发丧。以弟希烈嗣位。先是大将周达自南
岳亲见江上云雾中拥执希声而去。秘不敢
言。此夕有物如黑幕。突入堂前。即时而卒。

开宝年中。有率子廉者。本南岳之耕民。犷戾
愚无取。众皆谓率牛。一日厌为农时。乃投衡
岳观李尊师出家。未几披戴为道士。后众举
于紫虚阁住持。非当其才。但令彼酒扫而已。
子廉得此欣然而往。常恃酒狂醉。往往倒卧
于衢路。或山谷之间。虽风雨暴作虎狼斗见
蔑如也。一日礼部诏帅臣王公祐祷南岳。公
为性简傲。时山中道释悉奔祗谒。及行祭礼
毕。忽问左右曰。吾闻有魏夫人坛安在。对
曰。即紫虚阁是也。有主否。曰道士率子廉。
一人何谓不来参谒。答曰。子廉本山下之农
夫。殊无他能。人皆以率牛呼之。性好酒不来
参谒。必酒病也。公乃径诣阁见子廉。果中酒
首不能举视。其生涯只有破铁铫及缺磁碗
器数事而已。外索然无睹。公呼之。但努目注
视曰。深山道士罕遇酒。遇酒则大醉。所以委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9a 页 T51-1089.png
顿如此。望明公不责。公大喜以为任真守朴
信所谓道人也。翌日与同舟而归府。置之于
水阁中。经月使之将行。复谓之曰。尊师韬光
内映之人也。诚所珍重。几欲作成一篇。为王
事所迫。矻矻未暇。五七日间诗成。当令送上。
幸勿讶然。子廉归岳。数月未闻至。公一夕因
观书倦而假寝。恍然见子廉遽入府。主曾云
诗许。以五七日为约。数月未闻。得非事有所
废忘乎。言讫径去。公觉甚怀感愧。遂乃灯下
为三绝。仍加序以寄之。诗曰。古屋当崖映月
开。年年常伴白云闲。糇粮丹火何从出。四面
无人见下山。下瞰虚空临绝涧。上排烟雾倚
山巅。四边崄绝无猿鸟。独卧白云三十年。心
意逍遥物莫知。山中山下识人稀。想君绝累
忘尘境。不是王乔即令威。翌日命写于版。遣
人赍送南岳。悬于本阁。子廉曰。我则何用以
慰。阁之清虚尔。本诗石在县之江亭。熙宁
间碑为火所焚。今铨德观。复刻石记之。东
坡居士序兼书。绍兴中。住持黄庭观道士陈
子常再刻之于本观阁下。太平兴国五年六
月十七日。子廉忽使人白衡岳观李尊师云。
以他游故来辞。请令人来照管。师得之云。此
人土木愚子盛暑何往。遂亲去访之。至则奄
然。师谓童行曰。吾不料率牛先知其死日耶。
遂以礼葬之。未几有南台寺僧守澄。自京师
回。于南薰门外。忽遇子廉。相叙契阔。其词甚
优逸。曰尊师归岳中否。曰思欲一看京师。临
行蒙尊师赆送甚厚。欲奉一书致谢。劳大德
为达之还可否。守澄遂领书往衡岳李尊师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9b 页 T51-1089.png
处。开对之则六月十七日书也。遂发其冢而
观之。但遗一拄杖并鞋尔。

乾德二年。云修南岳庙。塑绘鬼神及人马尤
多。忽一日一时嘶啖旗纛。尽皆倒而西指。工
人役夫皆怖仆于地。良久方苏。庙乃具事由。
申举本州。按验得实。然后飞奏考其月日破
蜀之日也。朝野莫不异之。

乐学士史。景德末。为西京留台御史。尝梦
一人具冠服称帝命来召。俄宫阙壮丽。因问
使者。云此帝所也。既升见帝谓曰。主求嗣吾
为择之少选一人至。帝曰。中原求嗣。汝往勿
辞。顿首求免者再三。帝曰。往哉。遂唯而去。
旁拱立者曰。此南岳赤脚李仙人也。尝酣于
酒。明年果生仁宗皇帝(此一段与本朝实录甚异。今亦存之)

蓝方。字元道。亳州父老言。自儿童时。见先生
状貌。迄今如一先生。发委地黑光可爱。肌若
截膏。眉目疏秀。唇若积朱。齿如排玉。举动温
厚。接物以和。大小皆得。其欢心时人呼为笑
先生也。或游旗亭遇废民。日于道路探怀出
钱盈掬遗之。颇好施药轸救疾苦。仁庙闻
先生之名。特召先生。上殿赐坐及茶。馆先生
于芳林园告去。帝赐号南岳养素先生。先生
乃往南岳招仙观。是时学士贾昌朝赠先生
诗云。圣泽浓沾隐逸身。道装宜用葛为巾。祝
融峰下醉明月。湘水源头钓锦鳞。曾见海桃
三结子。不知仙豆几回春。他年我若功成去。
愿作云桥跪礼人。先生独宿阁上。一夕与人
言语。侍者窥牖望之。但见红光满室。明日客
询之。先生曰。吾师刘道君行雨过此。留话少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89c 页 T51-1089.png
刻。先生一日沐浴召侍者谓之曰。吾今一百
七十二岁安可复愿。先生位号。但不愿拒圣
君之意。今当去矣。乃奄然。先生多游西川。亦
来湖湘。今人时复见之。

王灵舆。晋陵人。幼自庐阜庵居。后迁南岳中
宫。修真炼行。一纪道成。复朱陵之东。旦暮朝
斗祈感上真而后升举。今宫前有片石。其文
细如磨砻者。昔真人朝斗之石也。本宫旧有
田地数顷为别宫所佃。景祐乙亥年正月。枢
密学士富春公孙沔为御史 上因问事忤
 旨贬永州市征。仲秋抵宫下。十月十八日
就枕酣寐。梦游清都观。其观数轩。竹树萧疏。
洁洒可爱。有衣冠四人。中有峭峻端秀微有
须黄衣道士。服顶纱巾。前揖公曰。赋寿甚
远。恩命将至矣。某有田畴。乃衡山邑君之部
中也。幸惟顾属之。公时在梦中。心自惟始被
遣左官何遽有思典。此皆术士妄言也。道士
曰。何不相信之。良久日。足下心胸间有志大
如钱。公惟默未尝有试。退手袖中扪其所如
其说。道士曰。则向之言不诬矣。公益谢焉。乃
唯而退。又连呼之。公回眄间。复言曰。某姓王
氏。幸记勿忘。俄顷遂悟讶然。风度眉宇历历
可记心目间。未几奉 诏移倅长沙。十二月
赴所官至衡岳观。礼星像。目九仙宫。左右列
真仙四人。王中者乃梦中所见。颜貌暗符。而
衣冠则异。因观其传记。且曰中尊姓王。始觉
其姓与梦中所说契矣。公虽访其本观所在。
且撰日受暑迫于期会遂不及往。明年孟夏。
刺史当奉 诏祷岳。以疾不克行。公实代往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90a 页 T51-1090.png
至昭潭昼寝。舟中忽如闻空中有语曰。移命
将至。所祷之事竟不为理何也。忽然四顾无
人。自呼舟中后使皆自舟后至者索其语言
之人。悉无得焉。公思岂九仙未往有是异也。
翌日至其岳祀事毕。诣观中见古屋塑像。位
于中者。榜曰王灵舆真人。其颜状衣巾。乃梦
中所见。无毫发之差。公爇香再拜。感叹久之。
遂与县官推之逾年。果得若干田土属邻观。
岁收地利。因而申明。勒还旧管。集贤章公岷
作篆刻之石记之。并张觌奏复宫额内一记
八分书存焉。又观之西北五里有岩一所。深
下平坦三四丈是。

国家昔日投金龙之所。深下透云密峰断石
源。传云。前洞是朱陵洞天之东门也。中洞后
洞在灵境之西。亦洞天之便门也。

陈良卿。景祐四年。自永州随乡书赴部试。十
月至长沙。梦一人引入一巨舰中。见一道士。
自称青精先生。与之谈论。辞语高古。谓陈曰。
吾已荐子于尧为直言极谏臣。陈曰。尧今何
在。曰见司南岳。陈曰。尧者古圣君也。安可在
公侯之列。先生曰。尧人间之帝也。秉火德而
王。弃天下而位。神乎南方。子何疑焉。陈辞以
名宦未立俟它。曰应乃许以十年为期。既悟
甚恶之为异梦。录以自宽。明年登甲第。调官
全州判官。道出岳州南驿。偶昼寝梦使者持
檄来召。遽惊觉喟曰。岂尧命乎。同行相勉以
梦不足信。复执书秩卧读之。晚食具呼之已
逝。

刘山甫。随侍官于岭外。北归泊舟洞庭登岸。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90b 页 T51-1090.png
见北方毗沙门天王庙祠。因谒之。见庙宇颓
𡉏。乃题云。坏墙风雨几经春。草色盈庭一坐
尘。自是神仙无感应。盛衰何得却由人。是夜
梦神真曰。我南岳神也。汝何相侮。俄而风涛
大作舟几覆。悔谢彻去诗牌乃止。

尚书郎李观为进士时。游南岳。过长沙。饮旗
亭中。忽有负竹奁钉铰具者。请曰。子往南岳。
谓我问养素先生。十月怀胎如何出得。观至
南岳以语元道大惊曰。真人眉间有白志乎。
曰然。是海蟾子也。吾义圣胎以成患无以出
之。非斯人不足以成吾道。今声问相及而不
得接。吾之不遇斯人命也。

神宗朝。章察。字隐之。成都人。自幼不群。天
才卓异。修举业之暇。精妙于易。注太玄经。至
九卷。忽昼寝梦见扬子云。曰太玄犹如一浮
图有十三。汝注至九卷。机岂易泄耶。察觉
甚疑异之。后略注至十卷进上。

帝喜赐爵不受。封为冲退处士。尝与邵雍康
节友善。因游广汉金雁桥。见一童年十二鬻
诗。察喜之拉同归。更名经童。察常看黄庭经。
凡看罢。童窃窥之。一日有青衣童。持书至
察。接书已失青童。察观书皮云。南岳布衣真
一子书至西州冲退处士处开。及开但只一
章诗云。未遂山中吟。时闻世上音。笑言失真
诠。尘秽浊神襟。归植南园芝。驰化北溟金。千
日勤耕耘。自然生瑶琳。察因游西溪。偶濯足。
有异人李士宁访之。察遽云足濯西溪流去
水。李速应云。手持南岳寄来诗。察惊而笑
曰。何以知之。李云久矣。李辞云。吾先往南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90c 页 T51-1090.png
岳。君宜早来。自后李不复见。经童忽一日告
去。察曰。汝欲何往。童曰。先往南岳候先生。
察曰。汝何知之。童曰久矣。童坐亡。逾月察别
相知而尸解。察尝炼丹。后服丹化如蛇蝉也。
今人时见之于南岳。段愿言吊之诗略云。尸
解去难寻。空留一鼎金。西州大隐没。北极少
徵沈。又张贤良诗云。西海从来镇大名。或闻
蝉蜕弃遐龄。青城已结神仙侣。碧落俄沈处
士星。金鼎炼成丹汞药。玉堂传授太玄经。平
生是我深投分。自愧无才与勒铭。

周琬。湘中人。舣舟南沙。梦二吏引入南岳庙
内升殿。王起接之曰。知入京铨。欲率留在
此。亦与人世之乐不殊。琬曰。名宦未达。且欲
赴铨王曰。如此则不敢奉縻也。乃作诗送周
琬曰。住此既非乐。舍此去何图。若问青毡事。
惟留一角书。至京调中牟尉。忽卧病旅中且
虑不起。作妻子书一角封毕而卒(此一段与陈良卿事类辞殊。
今两存之。出洞微志)。

衡岳泉禅师。南人也。名谷泉少。聪敏性耐垢
污。大言不逊。流俗憎恶。造汾阳昭禅师。密使
记南归。放浪湘中。与虎湫蛟穴为伴。因游南
岳云峰寺。住懒瓒岩。又移芭蕉庵。复迁宝
真。大书壁曰。予此芭蕉庵。幽古堆云处。千
般异境未暇数。且看矮松三四树。寒来烧枯
杉。饥餐大紫芋。而今抛之去。不知谁来住。宝
真庵最险绝处。夜地坐祝融峰下。有大蟒蟠
绕之。泉解衣带缚其腰。夜不见。明日杖山策
遍山寻之。衣带缠枯松上。盖松妖也。又自后
洞负一石像至南台。约数百斤。众僧惊骇莫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91a 页 T51-1091.png
知其来。后洞僧亦不知其去。因相传云飞来
罗汉。尝过衡山县。见屠者斫肉。立其旁作可
怜态。指其肉又指其口。屠问曰。汝哑耶。即肯
首。屠怜之。割巨脔置钵中。泉喜出望外□谢
而去。一市大笑。而泉自若。以杖荷大瓢。来往
山中。人曰。瓢中何物。大道浆也。自作偈曰。
我不谁管尔。谁是不管底。着个破纸褉。一味
工打睡。金乌住东上。玉免从西坠。荣辱何系
我。兴亡不相关。一条拄杖一葫芦。闲走南山
与北山。醉卧山路间。值大雪。起作偈曰。今
朝甚好雪。纷纷如秋月。文殊不出头。普贤呈
丑拙。畜一奴名调。古日令舍薪汲涧。或呼
对坐岩石间。赠之以偈。我有山童名调。古
不诵经不礼祖。能搬榾柮禦冬寒。随分衣衫
破不补。会栽蔬能种芋。千山万山去无惧。呵
呵呵有甚讨处。

张君猷。为湖南漕过南岳。自肩舆中。见路左
一道观甚丽。榜曰朱陵宫。遥望其中。有一羽衣
立殿上。君猷意欲下。而从骑半已过。明年再
经其地。求朱陵宫无之。父老云。旁近但有朱
真人祠。至其下乃前所见朱陵宫之处。才小
屋一二楹。其变异如此(此一段与张徽言意同辞异。今亦存之)

饶州妙果长老师立。少年时行去至衡山褐
严寺。方夏四月晚游寺前兜率桥。见潭下峭
壁间。有僧背负石而立。师立夙闻人言此地
有罗汉。隐见不常。且忆藏经有持地菩萨入
石壁事。竦然敬视。忽壁开尺许。僧入其中。复
合无纤罅。又旬日放参毕。与同参二人信步
到寺后。虎跑泉亭上。天风倏起。二僧欲归。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91b 页 T51-1091.png
师立独少留。二僧曰。久知亭下多异。师无庸
留。立方壮不以为意。俄亭西南角有扣柱者。
继即伸手内向渐进不止。时几过五尺。立戏
之曰。复能缩否。应声而渐退。少顷又闻扣柱
声。立曰。若圣者邪当隐。若山鬼即见形。又一
食久一手复出五指。初大如椽。渐小如婴
儿。初生指状。立颇恐即下山。

绍圣中。宜春季观守临贺。有一叟曰陈非自
罗浮山来。观延之因诘其年。曰五十岁。语次
因问吕真人。叟曰。昔见之于南岳。陪速数
日。自云。近游巴陵。见老木精。留一绝于白鹤
寺壁。临别谓观曰。我一百二十六岁矣。前
日骤见不敢言。惧见疑也。今已别。言之无
害。再复南岳矣。观计此叟。亦真人之流也。

* 隐逸

皇甫。名涣。字致远。开封人也。赋性闲淡。有
敏识卓见。修举业之暇。尤妙于三玄。知命不
负学作黄冠。在京东太一宫受业。举止状义
而不明。政和初 朝廷兴道学。先生向化。次
年攻试。辟雍作魁 圣览程文□金坛郎不
就乞换自在公患野装游历寻访于西洛。遇
至人凭野人得其道要。后游南岳。栖淩虚台
会真观思真已 皇帝诏赴阙居太一宫高士
寮。后乞还山居汝水而坐亡。又有蒋风子者。
本邵阳之居民。赋性愚直。言无忌惮。人事
不入。或有小疵。不拘贵贱面而伸之。周游
南岳。见中岭陡峻出意修之。亦之知其宿食
之所。忽日有樵者慎青巾。负薪而鬻之。曰千
辛苦而食用不给。与子一粒药。吞之力可陪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91c 页 T51-1091.png
矣。自此但饮酒水而已。衣衫尽弃。寒暑不问。
众谓之曰。风子常倒卧衢路。虽势位不能屈。
毒药不能加。虎狼无所损。独行自语。人莫之
测。皆逆知人意。逮今见之三十馀年。浩然如
故。

近有皇甫坦者。字履道。西蜀人也。赋性颖
达。立行清高。道学兼该。不类常辈。通老庄
之外。尤精于术数。尝游岷峨访天师治所。遇
唐朱真人。得其元奥。又常以气术治人疾病。
又示以经字言人吉凶。或波撇少剩。或点画
草。真人诘之。则指东画西。说南道北。祸福无
不备矣。迤逦谒平都。历荆渚过洞庭。凡所到
处。遇其穷废。并蒙恩惠。道行愈超。声流于
朝。绍兴二十七年 皇帝徵之。赴阙及登。对
答问称 旨。主上深加礼待。后乞还庐山。
结庵于拨云峰下。以啬精神。二十八年秋
 太上皇复下诏命 御制诏书曰。先生清标
孤映。寄迹物外。秕糠尘俗。啸咏烟霞。信可乐
也。去秋为别。俯仰周岁。兴怀晤言。驰神缅
邈。讨青城会友于元览。白云遂无心于帝乡
也。秋凉甚迩。不知何日可相见。愿早践言。则
骑鲸御气。泠然无难。行且湘云。横素桂子。吹
香燕馆。超然下风。问道虚怀。结想久矣。专此
为问。残暑在近。益保清虚。后令先生降香于
南岳。隆兴改元 太上皇退居德寿宫。又下
诏徵先生。每问道要皆称 旨。复令先生降
香于南岳兼赐。

御书黄庭道德阴符三经。 御制诏书曰。自
退处别宫日以颐神养志为事思见风采款亲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92a 页 T51-1092.png
道话幸早命驾少同闲适专信奉速用伸至怀
 上又令书院待诏写先生神 上亲赞曰。
皇甫高士。眉宇列仙。以道兴世。孰计其年。孤
鹤在野。白云行天。掀髯一笑。合乎自然。

右此一段亦教门之盛事。故全录之。大抵
探幽赜隐。负步游方。寻师访道。须诚心格
志。柔外宽中者。凡所会遇。无不潜符。则知
至道。果在我也。道果在我。升度南宫。不亦
宜乎。故前所谓欲升南宫。先度朱陵。世谚
云。不游南岳。阴簿不削。信不诬矣。今则逮
至我宋运值昌朝。异人高僧隐士接踵而
栖者。亦不减于古矣。

* 叙古跋

今接真诰云。名山五岳中学道者数百万人。
今年有得道升天者。人名如别。年年月月皆
有去者如此不可悉纪今为疏一年之得道人
耳。有不乐上升仙而长在五岳名山者。亦不
可称数。或为仙官使掌名山者。亦复有数千。

又按司马天师云。南岳祠宇庵岩仅三百馀
所。超越于汉武之朝。盛隆在唐皇之代。他山
无可拟者。岂不以万古灵踪千真遗化。并协
壬辰之运。悉同黄帝之。□□□□□□□□
□□□□□□□□□□□□□作诗云。野
鹊滩西一棹孤。月光遥接洞庭湖。堪憎回雁
峰前过。望断家山一字无。近自五季之后。山
颇岑寂。今直 昌朝大道兴隆。就寒栖而乐淡
泊者往往居之。其诸名山亦复如是。岂非道
化所洽将返纯古乎。每值三春。四方游礼者
甚众。近岁道会愈盛。祥应频彰。至于冠盖星
叙唐宋得道异人高僧(隐逸附)¶ 第 1092b 页 T51-1092.png
轺之士。皆降屈于麻衣纸袄之流参问。元微
搜访高上于一言半句。似有感通。如在汾水
之阳而丧天下。岂非真仙默示道化所及而
至于此哉。
南岳总胜集卷下


* 跋

吾家距衡山二百里而遥。尝以秋八月为亲祈
年。重茧山下顿首岳词。其后复往祷登祝融
峰。欲作一书纪其胜迹。以旷岣嵝。太史志颇
详且衣食于奔走未遑也。然先人邱垄皆在
衡山支麓。桑梓松楸极不忘焉。泰山之麓则
 先君子遗爱。长留 先慈窀穸所寄。余为
书院主讲。是以蒐辑成帙。名曰岱览。然积十
馀年而其书未成。盖山经水志编纂为难。况
又簿书鞅掌乎。顷当量移海州。闻其俗朴政
简或有馀间。卒成此书。亦未可知。而衡山之
书。则非归田后蹑履怀铅摩。以岁月不能成
也。适孙渊如观察。以宋本南岳总胜集见示。
向无善椠。因急付梓以广其传。余作吏江南
十年矣。非特乡国云山远在二千里外。即岱
下林泉。畴昔负土安砚之地。曾不得一伸拜
埽。载访朋侪。倘得抽身就间往来衡岱之间。
既以订岱览之阙遗。亦将以是集与旷志参
考。而成衡山之记载矣。是则余桑梓松楸之
怀所欲遂。而几几乎不可必得者也。付刻缘
起详孙序中。其款式悉仍宋本之旧。壬戌春
正月既望。善化唐仲冕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