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10076c 页
卷一 第 1a 页 0331-134.png
仙都志卷上
    (玉虚住山少微陈性定此一编集)
    (独峰山长番阳吴明义仲谊校正)
   山川
仙都山古名缙云山按道书洞天三十六所
 其仙都第二十九名玄都祈仙洞天周回
 三百里黄帝驾火龙上升处山巅有石屋
 世传为洞天之门史记载缙云本黄帝夏
 官之名张守节云栝州缙云县其所封也
 太平寰宇记唐置缙云县又以栝州为缙
卷一 第 1b 页 0331-135.png
 云郡盖以其地有缙云山故也今县在山
 之西二十三里图经云唐天宝七年六月
 八日有䌽云起于李溪源覆绕缙云山独
 峰之顶云中仙乐响亮鸾鹤飞舞俄闻山
 呼万岁者九诸山皆应自申至亥乃息刺
 史苗奉倩上其事于朝敕改今名
独峰山一名仙都石谢灵运名山记云缙云
 山旁有孤石屹然干云高二百丈三面临
 水周围一百六十丈顶有湖生莲花有岩
 相近名步虚山远而望之低于步虚迫而
卷一 第 2a 页 0331-136.png
 视之步虚居其下旧东阳记一名丹峰山
 昔黄帝尝乘龙车登此山辙迹犹存自唐
 白乐天以下古今名贤留题有什
步虚山在仙都山前正与玉虚宫相对叠嶂
 𠋣空群峰掩映又有小峰列如北斗名曰
 斗岩谢灵运名山记云中岩上有峰高数
 十丈或如莲花或如羊角古老云黄帝尝
 鍊丹于此刘澄山水记云缙云台黄帝鍊
 丹之所舆地志云缙云堂即三天于都山
 巅平敞有若坛墠是其地也
卷一 第 2b 页 0331-137.png
童子峰在独峰侧其状如笋独峰之腰有窍
 若脐此峰平脐故名括苍旧志云独峰山
 旁一石峭立谓之童子峰
好山在仙都山西初旸谷左宋绍兴间转运
 使李士举尝游仙都过徐氏山居赋诗有
 华屋重重对好山之句由是得名后晦庵
 朱先生弭节于此其名益著
隐真洞在步虚山巅与独峰相对洞口岩石
 玲珑宛若窗牖峻绝难跻罕有到者按郡
 志云唐刘隐真先生修鍊之所
卷一 第 3a 页 0331-138.png
仙水洞在步虚山麓郡志一名镜岩洞中有
 泉出自崖窦间滴于石池虽大旱不竭唐
 周景复先生修鍊之所名公磨崖记游者
 众
金龙洞在步虚山东中有二洞相连通明开
 敞旧志云洞深不可测道家谓洞天即此
 也宋天禧四年投金龙玉简于其中
天堂洞在仙都山东双龙洞左高峻人迹罕
 到洞中石壁正面列二圆穴右者浅而左
 者深有龙居之旱祷必应洞旁又二石洼
卷一 第 3b 页 0331-139.png
 左者水清常溢右者水浊或缩名日月泉
 山后别有一洞俗呼为天堂山内筑精舍
 扁曰清虚
忘归洞在仙都山西可坐数十人洞外有石
 耸出溪流之上游者登览尽得仙都之胜
 使人忘归名忘归台
初旸谷洞一名倪翁洞临于练溪之上左右
 岩石奇怪对望独峰郡志云谷在仙都山
 西初入颇阴隘少进有石室洞房虚敞可
 居以东向先得日故名初旸正东石壁有
卷一 第 4a 页 0331-140.png
 窍大如盘盂初旸光射室中烂然五采其
 外晴波万斛有如灿金或云倪翁洞在缙
 云县东半里讹也宋嘉泰间郡人陈百朋
 续志云洞正属仙都山练溪旁初旸谷中
 崖上有洞名三大字或云李阳冰篆今考
 谷中有磨崖初旸谷三楷字倪翁洞三篆
 字古老相传昔有倪长官隐居于此今失
 其名宋乾道间郡守钱竽题仙都诗云初
 旸便是扶桑谷洞里倪翁招我来则知倪
 翁洞即初旸谷明矣又曰云堂洞右山中
卷一 第 4b 页 0331-141.png
 岩洞固多自来唯六洞著名
双龙洞在独峰之东灵泽庙左盘石横跨山
 涧中其下空洞通人虽大旱清流不竭宋
 绍兴间久旱玉虚道士游先生望云气至
 其所见二巨蛇盘旋石下饮水不去遂祝
 之雷雨随至合境沾足由是得名立祠祀
 之洞内左有阴穴横穿而上昔尝有人明
 炬而进莫穷其源至今旱祷必应时行沛
 泽或见雷光洞前涧水深处即古所谓游
 龙泓又曰龙泓洞宋人胡志通大魁王十
卷一 第 5a 页 0331-142.png
 朋俱有题咏
伏虎岩在独峰之西书院之右有小石山如
 虎跧伏一名驻狮岩
翔鸾峰在独峰之南回澜𠅘左山巅有二石
 状如鸾鹤展翅翔舞俗呼为丫叉岩
灵龟石在独峰之北仙都界石之旁山麓有
 巨石𠋣立宛若大龟昂首而上乡人验其
 燥湿以占雨旸
小蓬莱在綀溪之下按郡志云在仙都之西
 潭心有小岛上多怪石奇树潭之南有石
卷一 第 5b 页 0331-143.png
 壁高可百仞名公镌歌咏于崖以记登览
 之胜游者泛舟而入恍若蓬瀛之境参政
 四明楼公钥大书小蓬莱三字刋于碑以
 𠅘覆之今废傍有合掌洞可容数十人石
 壁高处横列十馀穴若玑贯组名大组岩
 其东复耸一岩上广下敛曰雨蓑岩
小赤壁在川石潭上按郡志云在仙都之东
 濒溪壁立高可千尺峰峦奇秀壁下空洞
 潭水𤁒湛莫测其深泛舟而游迥出尘外
 溯流一舍馀亦有一严郡人参政何公澹
卷一 第 6a 页 0331-144.png
 书小赤壁三字磨于崖虽地异而名同故
 并录于此
释岩在小赤壁之西岸有石挺然森列于
 溪之许间有状如仙人释子之像者玉虚
 山地多在其侧而古籍常以仙人石为界
黄豂赤岩在仙都山之东麓有崖壁立横亘
 数十寻岩窦谽谺色绚五彩远望如云锦
 近视若霞绡今土人立田社于岩下
天师岩与赤岩对峙岩下有洞可立二十人
 内有阴穴直下通于溪古老云昔人值旱
卷一 第 6b 页 0331-145.png
 往元真护国天师祖庙请香火于兹致祷
 获应遂建殿于洞前因名其岩厥后殿址
 荡于水至今乡人犹望洞而祀之
东蒙岩在初旸谷左有石低昂奇怪聚立于
 深潭之滨岩下可以泛舟海上有仙山曰
 东蒙泰岳之南山名东蒙此严之名莫详
 所出或云岩正朝东太阳将晖水光互映
 而曰东𣋡亦取初旸之义二字未知孰是
玉甑岩在初旸谷右山半有石突起如甑岩
 下有穴宛若灶门天将雨则岩上雾气如
卷一 第 7a 页 0331-146.png
 炊溪流暴涨则门内有如釜沸之声括苍
 旧志云一名碧云洞又号张公灶莫详所
 由
杨郎洞在初旸谷后驿道之旁洞中高下二
 级可容二十馀人古老相传昔有杨郎居
 此以符药济惠于往来者后人思之立祠
 于中
仙岩洞在好山之北仙岩市上山半有洞深
 旷高明可立百馀人今市民立田社于中
梯云洞在仙都山西与雨衰岩对峙岩下空
卷一 第 7b 页 0331-147.png
 洞若磴自山根循至山腰长六十馀丈一
 名长𠅘其上深敞处土人尝构屋于中近
 废
鼎湖即独峰顶上湖也尝生莲花按唐宋以
 来名公题咏并以鼎湖称之
鍊金溪源出大盆山至仙都则名鍊金水中
 有石与独峰之根连续一片其平如砥两
 岸相望阔三十馀丈而水深仅尺许按郡
 志仙都之里曰鍊金里溪曰鍊金溪渡曰
 鍊金渡然莫考其所出㩀唐韦翃仙都山
卷一 第 8a 页 0331-148.png
 铭曰丹穴傍起金溪下融又唐隐真先生
 玄墟志曰鍊金溪畔足以濯缨则鍊金之
 名古矣
金华潭在鍊金溪下深处古老相传鼎湖金
 莲花瓣尝飘坠于此因而得名
练溪又在金华潭之下水光若练故名按郡
 志云在仙都之西初旸谷洞前水中有大
 人迹犬马蹄痕又有石井深不可测
丹井在玉虚正殿之西南隅隐真先生尝汲
 以鍊丹至今泉清味甘冬温夏寒虽旱潦
卷一 第 8b 页 0331-149.png
 不枯溢
玉泉池在双龙洞下其色玉洁
放生池在玉虚宫外以潴涧水既广且深自
 昔为放生之所其一在妙庭观前
天塘在天堂洞后山顶冬夏不竭
梳水濑在小蓬莱上大溪中两岸相接唯片
 石状裥阔三十馀寻水落石出之时
 馀波分泒而流以渡俗呼为𧞭岩
𢢜头石在鍊金溪中以状似而名之
  祠宇
卷一 第 9a 页 0331-150.png
玉虚宫在仙都山中即玄都祈仙洞天黄帝
 飞升之地自唐天宝戊子以独峰䌽云仙
 乐之瑞剌史苗奉倩奏闻敕封仙都山周
 回三百里禁樵采捕猎建黄帝祠宇岁度
 道士七人以奉香火宋治平乙巳改赐今
 名宣和庚子毁于寇道士游大成乃即旧
 基再谋营造时宫东坐西向阴阳者流谓
 虎瞰而角法宜改为景定庚申郡守安刘
 取朝旨命道士陈观定迁宫地向不期年
 而告成元延祐庚申道士赵嗣祺钦受宣
卷一 第 9b 页 0331-151.png
 命佩服颁降处州路仙都山玉虚宫提点
 所五品印章主领宫事再奉玺书护持改
 复甲乙及蒙集贤院暨天师正一教主大
 真人特进上𡖖玄教大宗师各给榜据俾
 永遵守由是宫门增重旧观(本宫殿宇/开列于左)
金阙寥阳宝殿郡人叶嗣昌书额
黄帝祠宇唐缙云县令李阳冰篆额
飞天法轮藏殿宋朝乾道己卯道士李伯祥
 创立法轮规模宏美郡人陈沂书扁
天一真庆行宫
卷一 第 10a 页 0331-152.png
三元三官圣堂
梓潼帝君行祠
洞天仙官祠
玉虚真官祠
衍教堂郡人何称书扁
隐真堂韩永锡书扁吴俊尝留题今奉钟吕
 诸仙像方丈扁曰天开图画文公五代孙
 朱煃九岁书
风雨堂吴兴赵孟頫书扁
金莲馆蜀郡虞集书扁
卷一 第 10b 页 0331-153.png
玉虚宫门东阳赵霆篆额
祈仙洞天门邑人潜说友篆额
仙都山门赵孟頫书额
片云𠅘取乐天片云孤石之咏为名
回澜𠅘在金华潭上郡人何宗姚书扁
仙都蜕轩
竞秀轩
撷芳轩
练玉轩
驻鹤𠅘在洞天门外
卷一 第 11a 页 0331-154.png
照水𠅘在放生池上
忘归𠅘在忘归洞前
妙庭观在仙都山东金龙洞上唐咸通元年
 隐真刘先生所建又筑玄墟于其后乾符
 三年门人朱惠思诣阙请观额蒙锡以仙
 都之号景福元年江东罗隐作记宋治平
 二年改赐今名元皇庆元年玄妙保真道
 士陈怀玉钦奉玺书复为甲乙世袭香火
 由是振兴
独峰书院在鍊金溪西正对独峰宋淳熙壬
卷一 第 11b 页 0331-155.png
 寅晦庵朱先生持常平节上疏劾台守未
 报徜徉于此山以伺朝旨有于此藏修为
 宜之语绍定戊子郡人开国叶公嗣昌始
 就此刱礼殿为讲贯之所咸淳丁卯邑人
 尚书潜公说友即旧址而广大之(基址并/系玉虚)
 (山/也)
灵泽庙在双龙洞前即双龙之灵郡志云宋
 咸淳七年知县陈绍若祷雨有感保奏敕
 赐庙额至今士民祈雨辄应古庙甚隘恒
 定新之
卷一 第 12a 页 0331-156.png
赵侯庙在仙都山西梯云洞侧按郡志庙在
 仙都乡一方咸敬奉之侯乃后汉赵炳也
 庙前有石如船郡志云石有如舟者俗呼
 为赵侯船或如杖如履如瓮皆以侯名按
 东汉方术传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
 方贵尚清俭祀神以东流水为酌削桑皮
 为脯疗病皆除东入章安(今台/州也)百姓神服
 既殁遂立祠焉至今蚊蚋不入又传注曰
 炳故祠在婺州永康县东俗呼为赵侯祠
 江南犹传赵侯禁法以疗疾云今正一宗
卷一 第 12b 页 0331-157.png
 坛给赵侯禁气箓即此所谓赵侯禁师者
 是而历家亦有赵侯化日又按东阳志永
 康县乌伤侯庙乃后汉赵炳也事与史同
 县经云仕汉至大将军庙无碑碣可考但
 有古𨽻书乌伤侯庙数字又郡志青田县
 灵康行祠即缙云县赵侯庙也初侯庙食
 于台州临海县白鹤山宋元丰七年赐额
 积封灵顺显佑广惠威烈王今按缙云沿
 革唐圣历元年折括苍县(今丽/水也)及永康县
 地置缙云县此庙至永康界𦆵半舍考之
卷一 第 13a 页 0331-158.png
 此地实永康故地神之显灵无所不在虽
 邻邑皆有祠无如此庙有石像可表至今
 庙中无蚊蚋境内不生蛭蝚水旱疾疫祷
 之必应岂非祖庙耶
   神仙
景复周先生仙都道士也唐大历间居仙水
 洞中辟谷宴坐百有馀年后仙去今玉虚
 宫有石刻陆龟蒙题镜岩周尊师所居诗
 并序可考今录之处州仙都山山之半有
 洞下望之如鉴目之曰镜岩去地二百尺
卷一 第 13b 页 0331-159.png
 上者以竹梯为级中如方丈内有乳水滴
 𤁋黄老徒周君景复居焉迨八十年不食
 乎栗日唯焚降真香一炷读灵宝度人经
 而已东牟段公柯昔为州之日闻其名梯
 室以造之且曰君居此久矣乳水之滴昼
 夜可知量乎周君曰某常揣之尽昼与夜
 乃一斛加半焉公异而礼之后柯别十三
 年处人过说周君尚存吟想其道无由以
 睹因寄题诗云见说身轻鹤不如石房无
 侣共云居清晨自削灵香柿独夜空吟碧
卷一 第 14a 页 0331-160.png
 落书十洞飞精应遍吸一茎秋发未曾梳
 知君便入悬珠会早晚东骑白鲤鱼著作
 郎皮日休和诗云八十馀年住镜岩鹿皮
 巾下雪髟髟床寒不柰云萦枕经润何妨
 乳滴函饮涧猿回窥绝洞缘梯人歇𠋣危
 杉如何计吏穷于鸟欲望仙都举一帆(括/苍)
 (旧集所载/与石刻同)
隐真刘先生名处静字道游沛国彭城人其
 先避地遂昌因家焉世宗儒业先生幼而
 颖悟博览群书游涉名山得遇至人授以
卷一 第 14b 页 0331-161.png
 吐蚋之道尝召见赐绯衣退居仙都山隐
 真岩结庐金龙洞侧(今妙庭/观也)弟子数百人
 有自远方来谒者无虚日门人欲塑其像
 一日有嗜酒道人来成之先生留饮旬日
 以黄金三十铢赠其行相送金龙洞前约
 先生曰子归首视砚下及回乃得片纸书
 云子与吾金吾授子真真抱子形形全子
 神十六字裹元金在焉于是顿悟遂预筑
 玄墟于庐后自撰其志咸通十四年六月
 辛酉解化当日归封玄墟剌史卢虔瓘赞
卷一 第 15a 页 0331-162.png
 其像曰至灵之精大道之渊其朴靡散其
 神则全嗟夫世人嗜欲驰役故使元胎莫
 留瞬息惟师恬泊万虑泯泯岂有一物能
 奸至真伊厥形气尚资蜕舍胡为神人土
 偶为者后数年有乡人于襄汉间见之语
 其弟子启墓视之所存惟杖履二事盖尸
 解也(今空墓在/妙庭观后)复有塑像赞云返一无迹
 神之又神遗此塑像非先生真先生之真
 不存此身出有入无莫与之亲(事迹出郡/志赞颂出)
 (括苍/旧志)
卷一 第 15b 页 0331-163.png
仙都志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