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50550b 页
卷一 第 1a 页 0153-016.png
茅山志卷之一
    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
 诰副墨
汉诏诰
   天皇太帝授茅君九锡玉册文(汉哀/帝元)
   (寿二年太岁庚申/八月十八日己酉)
惟盈虚挺远朗幽耽妙玄爰自童蒙散发北
山静心林泽积思求神登峻履谷艰寻师门
掷形绝崿投躯万津丹诚率往肆其天然遂
造明匠乃受灵篇剪发祝跪残首截身带索
卷一 第 1b 页 0153-017.png
自乐不耻饥寒所适惟道所保以真情昭上
帝感激太玄今敬授盈位为太元真人领东
岳上卿司命神君
君平心格正秉操金石丹心矫众栖神高映
今故报以玉钺绿旌八威之策使征伐邪源
折冲万神(其/一)君寒冻林谷味玄仰真思激穷
岫启心精诚今故报心紫髦之节藕敷华冠
使君招驱千灵封山召云(其/二)君弃家独往离
亲乐仙契阔崄试冬袒山川今故报以绣羽
紫帔丹青飞裙使君从容霄阶携命玉真(其/三)
卷一 第 2a 页 0153-018.png
君步骤林薮足履危仞心耽志尚曾不愆惮
今故报以班龙之舆素虎之軿使以浮宴太
空飞轮帝庭(其/四)君披榛并景寒露霜雪心求
明真不战不慄今故报以曲晨宝盖琼闱绿
室使君游盼九宫静神温密(其/五)君远遁秀荣
无疲于心潜形幽岳精思万林今故报以执
神流火䨥珠月明可以上闻太极通音上清
(其/六)君贞心高静淫累不经素挺皓映内外垣
平今故报以锦旌绣幡白羽玄竿可以呼召
六阴玉女侍轩其七君慈向物阴德万生蠢
卷一 第 2b 页 0153-019.png
动之毛皆念经营今故报以凤鸾之啸金钟
玉磬可以和神虚馆乐真舞灵(其/八)君饥渴养
神艰辛求真万物不能致其惑千邪不能毁
其淳今故报以紫琳之腴玉浆金罂可以寿
同三光刻简丹璚(其/九)君标领清玄紫纬八映
心晖重离神跃太霞实真人之长者故以太
元为号九德既备积感太微天人虚因不期
同归今酬九事以报往怀君心神方朗四灵
所栖丹真启焕秉直不回正任全固鉴无照
微今屈宰上卿总括东岳又加司命之主以
卷一 第 3a 页 0153-020.png
领录图籍给玉童玉女各四十人以出入太
微受事太极也治宫赤城玉洞之府盈其莅
之动静以闻
   太上遣赍紫素之书策中君文曰(永/始)
   (三年岁/在丁未)
太上有命天真书言咸阳茅固家于南关厥
字季伟受名当仙位为定录兼统地真使保
举有道年命相关勤恭所莅四极法全宫馆
洞台治丹阳句曲之山固其勖之动静察闻
   紫素策小君文曰
卷一 第 3b 页 0153-021.png
盈固弟衷挺素该清虽晚反正思微彻诚断
馘六天才颖标明今屈司三官保命建名总
括岱宗领死记生位为地仙九宫之英劝教
童蒙开导方成教训女官授诸妙灵治法百
鬼典崇校精关察水源江河流倾封掌金谷
藏录玉浆监植龙芝洞草夜光治良常之山
带北洞之口镇阴宫之门衷其勉之动静以

 右文梁普通三年刻石华阳南洞九锡碑
 见闻金石篇
卷一 第 4a 页 0153-022.png
齐梁诏诰(表奏/附)
   齐武帝答陶隐居入山诏
卿遗累却粒尚想清虚山中閒静得性所乐
当善遂嘉志也若有所须便可以闻仍赐帛
十疋烛二十挺
   又别敕
朕月给上茯苓五斤白蜜二斗以供服饵
   隐居解官表
 臣闻尧风冲天颖阳振饮河之谈汉德括
 地商阴峻餐芝之气臣栖迟早日簪带久
卷一 第 4b 页 0153-023.png
 年仕岂留荣学非待禄恒思县缨象阙孤
 耕垄下席月涧门横琴云际始奉中恩得
 遂丘壑今便灭影桂庭神交松友一出东
 关故乡就望眷言兴念临波泻泪臣舟棹
 已遄无缘躬诸不任攀恋之诚谨奉表以
 闻
   梁武帝答隐居论书
近二卷欲少留差不为异纸卷是出装书既
须见前所以付耳无正可取备于此及欲更
须细书如论箴例逸少书无甚极细书乐毅
卷一 第 5a 页 0153-024.png
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太师箴小复方媚笔
力过嫩书体乖异二者已经至鉴此外便无
可付也
   隐居与武帝论书表
 奉旨左右中书复稍有能者惟周喜赞夫
 以含心之荄实伺夹钟吐气今既自上体
 妙为下理用成工每惟申钟王论于天下
 进艺方兴所恨臣沉朽不能钻仰高深自
 怀叹慕前奉神笔三纸并今为五非但字
 字注目乃昼画抽心日觉劲媚转不可说
卷一 第 5b 页 0153-025.png
 以酬昔岁不复相类正此即为楷何复多
 寻钟王臣心本自敬重今者弥增爱服俯
 仰悦豫不能不以启适伏蒙二卷伏览标
 帖皆如圣旨既不显垂允少留不能久停
 已就摹索者一段未毕不赴今信纸卷先
 已经有兼多他杂无所复取亦请伺俱了
 日奉送兼此诸书是篇章体臣今不辩复
 得修习惟愿细书如乐毅论太师箴例依
 仿以写经传永存冥题中精要而已
   再答后启
卷一 第 6a 页 0153-026.png
又省别疏云故当宜微以著赏此既胜事谁
风训非嫌云云然非所习聊试略言夫运笔
邪则无芒角执手宽则书缓弱点画短则法
臃肿点撇长则法离澌画促则字横昼疏则
形慢拘则之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
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比并皆然任之所之
自然之理也若抑扬得所趣舍无违值笔连
断触势峰郁扬波折节中规合矩分间下注
浓纤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称婉婉暧暧视
之不足棱棱凛凛常有生气适眼合心便为
卷一 第 6b 页 0153-027.png
甲科众家可识亦当复贯串耳六文可工亦
当由习耳一闻能持一见能记且古且今不
无其人大抵为论终归是习程邈所以能变
书体为之旧也张芝所以能善书工学之积
也既旧既积方可以肆其谭吾少来乃至不
(缺/□)尝画甲子无论于篇纸老而言之亦复何
谓正足见嗤于当今贻笑于后代遂有独冠
之言览之背热隐真于是乎累真矣此直一
艺之精非吾所谓胜事此道心之尘非吾所
谓无欲也
卷一 第 7a 页 0153-028.png
 乐毅论愚心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轻言今
 旨以为非真窃自信颇涉有悟箴赞过为
 沦弱许静素段遂蒙永给仰铭矜奖益无
 以喻如此书虽不在法例而致用理均背
 间细楷兼复两玩先于都遇得飞白一卷
 云是逸少好迹臣不尝别见无以能辨唯
 觉势力惊绝谨以上圣于臣非用脱可充
 阁愿仍以奉上臣昔于马澄处见逸少正
 书目录一卷澄云右军劝进洛神赋诸书
 十馀首皆作今体唯急就章二篇古法紧
卷一 第 7b 页 0153-029.png
 细近脱忆此语当是零落已不复存澄又
 云帖注出装者皆拟赉诸王及朝士臣近
 见三卷首帖亦谓已久分本不敢识此正
 复希于三卷中一二条更得预出装之例
 耳天旨遂复顿给先卷下情益用悚息近
 初见卷题云二十三四已欣其多今者赐
 书第至二百七十惋讶无已天府如海非
 一瓶所汲良用息心前后都已蒙见大小
 五卷于野拙之分实以过幸若非殊恩岂
 可觖望愚固本博涉而不能精昔患无书
卷一 第 8a 页 0153-030.png
 可看乃愿作主书史晚爱隶法又羡典掌
 之人尝言人生数纪之内识解不能周流
 天壤区区唯充恣五欲实可愧耻每以为
 得作才鬼亦当胜于顽仙至今犹然始欲
 翻之自无射以后国政方殷山心歉默不
 敢复以虚閒尘触谨于此题事遂成烦黩
 伏愿圣慈照录诚慊
省区别诸书良有精赏所异同所未可知悉
可否耳给事黄门二纸为任静书观所送静
书诸字相附近二纸静书体解杂便当非静
卷一 第 8b 页 0153-031.png
书复当以点画波撇论极诸家之致此亦非
可仓卒运于豪楮且保拙守中也许任二迹
并摹者并付反
 一一卷中有杂迹谨疏注如别恐未允愚
 衷并窃所摹者亦以上呈近十馀日精虑
 悚悸无宁涉事遂至淹替不宜复待填毕
 馀条并非用唯叔夜威辇二篇是经书体
 式追以单郭为恨伏按卷上第数甚为不
 少前旨唯有四卷此似是宋元嘉中撰集
 当由自后多致散失逸少有名之迹不过
卷一 第 9a 页 0153-032.png
 数首黄庭劝进像赞洛神此等不审犹得
 存者
 第二十三卷(今见有十二/条在别纸)按此卷是右军
 书惟有八条前乐毅论书乃极劲利而非
 甚用意故颇有坏字太师箴大雅吟用意
 甚至而更成小拘束乃是书扇头屏风好
 体其馀五片无的可称臣涛言一纸(此书/乃不)
 (□而非右军又不/识谁迹又似是摹)给事黄门二纸治廉沥
 一纸(是子敬书/亦似摹迹)后又治沥狸骨方一纸(是/子)
 (敬书亦/是摹迹)
卷一 第 9b 页 0153-033.png
   右四条非右军书
 第二十四卷(今见有二/十一条在)按此卷是右军书
 者唯有十一条(皆非甚合迹兼多漫/抹于摹起难复委曲)前黄
 初二年一纸(是后人/学右军)谬袭告墓文一纸(是/许)
 (先生/书)抱怀幽痛一纸(是张/澄书)五月十一日一
 纸(是摹王泯/书被油)尚想黄绮一纸遂结滞一纸
 (凡一篇并后人/所学甚拙□)不复展一纸(是子/敬书)便复改
 月一纸(是张/翼书)五月十五日繇白一纸(亦是/王泯)
 (书)治欬方一纸(是谢/安书)
   右十条非右军书
卷一 第 10a 页 0153-034.png
 伏恐未垂许以区别今谨上许先生任静
 书如别比方即可知王泯张澄张翼谢安
 书公家应有
钟王乃有一卷传以为真意谓悉是摹学多
不足论有两三行许似摹微得钟体逸少学
钟的可知近有二十许首此外字细画短多
是钟法今欲令人帖装未便得付来月有竟
者当遣送也
 启伏览书前意虽止二六而规矩必周后
 书不出二百亦褒贬大备一言以蔽便书
卷一 第 10b 页 0153-035.png
 情极顿使元常老骨更蒙荣造子敬懦肌
 不沉泉夜唯逸少得进退其间则玉科显
 然可观若非圣證品析恐爱附近习之风
 永遂沦迷矣伯英既称草圣元常亦自隶
 绝论旨所谓殆同一机神宝旷世莫继斯
 理既明诸昼虎之徒当日就辍笔反古归
 真方弘盛世愚管见预闻喜佩无届比世
 皆尚子敬元未继以齐代名实脱略海内
 非唯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非排弃
 所可黜涅而不淄不过数族今奉此论自
卷一 第 11a 页 0153-036.png
 舞自跳未足逞泄愿以所摹窃示洪远思
 旷此二人皆是均思者必当赞仰踊跃有
 盈半之益臣与洪远虽不相识从子翊以
 学往来因之有会但既在阁恐或已应闻
 知摹者所装字大小不堪均调郭看乃尚
 可恐笔意大殊此篇方传千载故宜令迹
 随矣所奉三纸伏循字迹大觉劲密窃恐
 既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心随意连手与
 笔会故益得谐称下情欢仰宝奉愈至世
 论咸云江东无复钟迹常以叹息皆伫望
卷一 第 11b 页 0153-037.png
 中原廓清太丘之碑可就摹采今论旨云
 真迹虽少可得而推是犹有存者不审可
 复几字既无出见理冒愿得工人摹填数
 行脱蒙见赐实为过幸又逸少学钟势巧
 形密胜于自连不审此例复有几纸垂旨
 以黄庭像赞等诸文可更有出给理自运
 之迹今不复希请学钟妙仰惟殊恩
   又启
 逸少自吴兴以前诸书犹未称凡厥好迹
 皆是向会稽时永和十许年中者从失郡
卷一 第 12a 页 0153-038.png
 告灵不仕以后略不复自书皆使此一人
 世中不能别见其缓异呼为末年书逸少
 亡后子敬年十七八仝仿此人书故遂成
 与之相似今圣旨标显足使众识顿悟于
 逸少无末年之讥阮研近闻有一人学研
 书遂不复可别臣比郭摹所得虽粗写字
 形而无复其用笔迹势不审前后诸卷一
 两条谨密者可得在出装之例复蒙垂给
 至年末间否此泽自天直以启审非敢必
 觊
卷一 第 12b 页 0153-039.png
   武帝答进玄通记手诏
省疏并见周氏遗迹真言显然符验前诰二
三明白益为奇特四卷今留之见渊文并具
一二唯增赞叹十二月二十日
   隐居进周氏玄通记启
 某启去十月将末忽有周氏事既在斋禁
 无由即得启闻今谨撰事迹凡四卷如别
 上呈但某覆鄣疑网不早信悟追自咎悼
 分贻刻责渊文口具陈述伏愿𠖅以闇惰
 谨启
卷一 第 13a 页 0153-040.png





茅山志卷之一




卷一 第 13b 页 0153-04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