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230-028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凫藻集卷三
             明 高启 撰
 序
  师子林十二咏序
师子林吴城东兰若也其规制特小而号为幽胜清池
流其前崇丘峙其后怪石崷崒而罗立美竹阴森而交
翳閒轩净室可息可游至者皆栖迟忘归如在岩谷不
卷三 第 1b 页 WYG1230-0281b.png
知去尘境之密迩也好事者取其胜槩十二赋诗咏之
名人韵士属有继作住山因公裒而为卷冠以睢阳朱
泽民旧所绘图而请余序焉夫吴之佛庐最盛丛林招
提据城郭之要坊占山水之灵壤者数十百区灵台杰
阁甍栋相摩而钟梵之音相闻也其宏壮严丽岂师子
林可儗哉然兵燹之馀皆萎废于榛芜扃闭于风雨过
者为之踌躇而悽怆而师子林泉益清竹益茂屋宇益
完人之来游而纪咏者益众夫岂偶然哉盖创以天如
卷三 第 2a 页 WYG1230-0282a.png
则公愿力之深继以卓峰立公承守之谨迨今因公以
高昌宦族弃膏粱而就空寂又能保持而修举之故经
变而不坠也由是观之则凡天下之事虽废兴有时亦
岂不系于人哉余久为世驱身心攫攘莫知所以自释
閒访因公于林下周览丘麓复以十二咏者讽之觉脱
然有得如病暍人入清凉之境顿失所苦乃知清泉白
石悉解谈禅细语粗言皆堪入悟因公所以葺理之勤
而集录之备者盖为是也不然则饰耳目之观赏词华
卷三 第 2b 页 WYG1230-0282b.png
之美皆虚幻事岂学道者所取哉是则来游而有得者
固不得不咏困公亦不得不编既编则余又不得而不
序也
  赠钱文则序
韩文公诗有曰我生之初月宿南斗苏文忠公谓公身
坐磨蝎宫也而已命亦居是宫故平生毁誉颇相似焉
夫磨蝎即星纪之次而斗宿所躔也星家者说身命舍
是者多以文显以二公观之其信然乎余后生晚学景
卷三 第 3a 页 WYG1230-0282c.png
仰二公于数百载之上盖无能为役而命亦舍磨蝎又
与文忠皆生丙子是幸而偶与之同也二公之名虽重
当世而遭逢排摈谤毁几不自容仕虽尝显于朝而贬
阳山谪潮州窜逐于罗浮儋耳之间踰岭渡海冒氛雾
而伍蛮蜑其穷亦甚矣顾余庸庸虽不能致盛誉亦不
为诽谤者所及况遭逢圣明忝职禁署蒙恩赐还无投
荒之忧是幸而不与之同也然二公之文章德业赫然
照映千古而余早罹艰虞中事奔走学不加修文无可
卷三 第 3b 页 WYG1230-0282d.png
采将泯焉为众人之归是不幸而不能与之同也噫命
之所舍既同则宜无不同而何相去若是之辽哉盖穷
达得丧由乎命智愚贤否存乎人存乎人者可为由乎
命者不可必世之人常以不可必者责于命而不以可
为者责诸已所以多自恕而倖得也若二公者其道同
其文学同故毁誉穷达有不必其同而自同则余之不
能与之同者盖有在也而岂命之罪哉山阳钱文则能
推星以言人之祸福无不奇中士大夫多称道之将游
卷三 第 4a 页 WYG1230-0283a.png
湖海徵余言为赠因书所以自警者贻之且使遇夫自
恕而倖得者告焉文则读书好修善鼓琴斯术其馀事

  送示上人序
报恩教寺在吴之北郭距吾舍为近其中有修竹古桧
广堂邃阁可以览观眺望却烦嚣而挹虚爽其主席若
无言宣白云聚又皆贤而与余善故与诸文友杨孟载
张来仪王止仲徐幼文辈数往游焉每登西麓聚落叶
卷三 第 4b 页 WYG1230-0283b.png
藉坐探韵赋诗抵日入鸟归乃去寺僧好事者亦往往
挈茗抱琴来从之有示上人者居众中年虽少而警慧
好学余固期其为良缁流也后余徙家于郊及从仕南
京不复至者数年既归今年春始一过焉而无言白云
皆已化去旧僧多散亡竹树舍宇颇芜废弗理计当时
同游者惟止仲在郡馀或出或处亦各之四方俯仰踌
躇为之䀌然以悲而示上人闻余来迎劳甚驩语昔游
之乐意若愿复从余周旋者叩其学则已能究宗要且
卷三 第 5a 页 WYG1230-0283c.png
攻为诗章方为今住山因公所知延为寺之第一座余
知其果可为良缁流也则复为之逌然以喜焉未几上
人往住吴江之宝觉寺士大夫多赋诗送之其徒与余
善者宗源为来请序其首因书畴昔之事与知上人之
素者贻焉夫上人往矣然吾闻宝觉在吴淞笠泽之间
江云湖波沙禽浦树朝夕变化之状不可摹绘固东南
之胜区所谓可以览观而眺望者又当远过报恩则余
不可以不游也欲游安得复与向之诸文友者同哉
卷三 第 5b 页 WYG1230-0283d.png
  赠医师何子才序
余尝与修元史考其故实见士之行义于乡能济人之
急者皆具录焉或谓死丧疾病之相救助固乡党朋友
之事非甚难能者夫何足书余则以为自世教衰人于
父子昆弟之恩犹或薄焉其视他人之危能援手投足
以拯之者于世果多得乎不多则君子宜与之不可使
遂泯也乃采其尤卓卓者为著于篇自退伏乡里闻有
斯人之风者犹复为兴慕焉一日赵子贞氏谒余城南
卷三 第 6a 页 WYG1230-0284a.png
言曰近仆自淮南携累而东归也奔走水陆之艰触冒
霜露之惨既抵家而俱病焉盖老稚数口无免者呻吟
咿嘤僵卧满室汤粥之奉不时恤问之友不至相视盻
然为沟壑矣医师何子才日来视之疗治周勤药裹成
绩仆有惭心而子才无倦色既弥月而皆起焉今以衰
暮之年与老妇幼孙复得相依以保其生者皆子才之
赐也顾无以报愿惠一言识区区之感焉余以子贞家
素贫固非常有德于子才而子才亦非有冀于子贞者
卷三 第 6b 页 WYG1230-0284b.png
乃活其阖门于濒死岂非以济人之急为心而世所不
多得者乎若是固不可使无闻也然余文思荒落不能
张子才之贤姑序以复于子贞氏子才能存此心而不
息义声积著则固有当代之执笔者书矣
  娄江吟稿序
天下无事时士有豪迈奇崛之才而无所用往往放于
山林草泽之间与田夫野老沉酣歌呼以自快其意莫
有闻于世也逮天下有事则相与奋臂而起勇者骋其
卷三 第 7a 页 WYG1230-0284c.png
力智者效其谋辨者行其说莫不有以济事业而成功
名盖非向之田夫野老所能羁留而狎玩者亦各因其
时焉尔今天下崩离征伐四出可谓有事之时也其决
策于帷幄之中扬武于军旅之间奉命于疆埸之外者
皆上之所需而有待乎智勇能辨之士也使山林草泽
或有其人孰不愿出于其间以应上之所需而用已之
所能有肯槁项老死于布褐藜藿者哉余生是时实无
其才虽欲自奋譬如人无坚车良马而欲适千里之涂
卷三 第 7b 页 WYG1230-0284d.png
不亦难欤故窃伏于娄江之滨以自安其陋时登高邱
望江水之东驰百里而注之海波涛之所汹歘烟云之
所杳霭与夫草木之盛衰鱼鸟之翔泳凡可以感心而
动目者一发于诗盖所以遣忧愤于两忘置得丧于一笑
者初不计其工不工也积而成帙因名曰娄江吟稿若
夫衡门茅屋之下酒熟豕肥从田夫野老相饮而醉拊
缶而歌之亦足以适其适矣困序其篇端以见余之自
放于江湖者为无所能非有能而不用也
卷三 第 8a 页 WYG1230-0285a.png
  送虚白上人序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
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
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
者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困往云岩诸峰间求
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虚白形癯而神清居
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
其室无一物敝箦折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
卷三 第 8b 页 WYG1230-0285b.png
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馀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
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方春二三月
时云岩之游者盛钜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
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
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
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涂者骈
然议于庐者驩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誇而交诋使虚
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
卷三 第 9a 页 WYG1230-0285c.png
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
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
无高屋广厦以居美衣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
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
厌也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
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
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送刘侯序
卷三 第 9b 页 WYG1230-0285d.png
至正二十三年秋太尉承制以市舶提举吴陵刘君同
知松江府事将行其同列走书来徵文以道其美余与
刘君辱交最厚今之去虽无请者犹不敢默然而已况
勤诸君之请邪然刘君之硕材洁操隆声雅望其自抚
戎政司商税所以感辑乎悍卒惠被乎远人者既已充
听者之耳而遍谈者之口矣余何加乎若夫推太尉用
君之意以为其民幸者则亦无几焉昔吴之富擅南服
其属邑旁郡亦号蕃庶自窥西疆相望残燬而松江以
卷三 第 10a 页 WYG1230-0286a.png
东一柝之警不起民恬物熙独保完实斯其民亦幸矣
然数年间军旅之需殷而赋敛之役亟彼创残疲羸者
既不可以重困则凡有所征舍兹土奚适哉故刍粟者
往焉布缕者往焉朝驰一传需某物暮降一符造某器
输者属于途督者杂于户地虽未受兵而民已病矣于
是怨咨之声流刻弊之形见视他邑之民虽葺破垦废
而泰然田庐中无发召之劳无课责之苦反有不及者
吁其幸乃所谓不幸欤今太尉知其然慨然思得良吏
卷三 第 10b 页 WYG1230-0286b.png
以抚循之而刘君获在选焉夫同知与太守相可否于
黄堂之上者其为任不轻而重也刘君亦知其所以致
此乎余闻太尉之将授君以是职也指其名语僚佐曰
此人能爱民夫爱民先王所以治天下也而况一郡乎
太尉能以是取人可谓知所本矣且刘君往矣必能益
发施于政则松江之民不其又幸欤虽然古之人凡闻
一言之善则扬之而不敢隐况闻之于上者乎余之区
区所以乐道斯语非惟有以张刘君也亦将使凡吏于
卷三 第 11a 页 WYG1230-0286c.png
时者知在上之意而将顺之则民之为幸广矣庶乎结
厚泽于悠深复盛治于熙洽也他日考之岂不有所自

  赠医士徐仲芳序
昔柳子传宋清言清居善药有就清求药者虽不持钱
皆与之积劵如山度不能报辄焚劵余固疑清之未善
也苟不责报尚何以劵为哉又言清取利远故大而卒
以富是知清犹未免于利耳吴医徐仲芳世攻治小儿
卷三 第 11b 页 WYG1230-0286d.png
至仲芳而益精人之请于门者相属也仲芳视其为士
大夫及穷乏者辄先焉虽烈风赫日乘一驴兀兀黄埃
中周临其庐无敢后其视疾必谨与剂必良婴稚之赖
以不殇者盖众矣有奉物诣仲芳谢者卒却去或问之
则曰士大夫吾所敬穷乏吾所悯义皆不可取吾非为
诡也彼赀雄而仕达者固又何辞故人皆德仲芳虽后
有复请仲芳赴之益先人至有愧心而仲芳无倦色呜
呼若是可不谓贤乎世尝言今之人不及于古远矣观
卷三 第 12a 页 WYG1230-0287a.png
清之焚劵而仲芳并劵有不取清犹以利而仲芳以义
是则仲芳之贤不止于及清而已也余友戴伯庸氏一
日来告曰仆有弱息尝苦多疾获仲芳而愈数欲报仲
芳而仲芳不吾受也度终不可以虚其德愿求子之文
以赠之余谓仲芳之贤既可书且余固尝德仲芳者戴
不余请余可已乎哉虽然宋清以柳子之文而传今仲
芳之贤虽过于清而余文不足以及柳子顾能使之传
邪然戴之欲之也姑为书其槩以俟如柳子者徵焉
卷三 第 12b 页 WYG1230-0287b.png
  送徐以文序
余少喜交游以方侍养不得远去以求友于四方故独
与乡里之君子游若徐君以文其人也后不幸失怙恃
而天下有变所在多梗又不得远去以偿其志然十馀
年间四方之士来吴者则亦未尝不得见焉其豪健俊
伟魁闳辨博饮酒谈笑以意气相得者固不为少至于
讲义理之微咏性情之正薰然和粹然温优柔浸渍相
入以善而不自知者则未有及以文者焉乃知未行四
卷三 第 13a 页 WYG1230-0287c.png
方耳苟行四方若以文者亦岂易多得哉余用是益亲
以文而以文亦不余厌也盖自少及兹之壮其间春华
之晨秋月之夕空山流水之滨崇台古榭之上以文未
尝不往而余未尝不从二人者乐其相得之深从容周
旋忘其为丧乱之时羁穷之日也盖以文不汲汲求世
知居众中退然若无所能者故人皆失以文而余独得
之岂非幸也哉今年夏以文将读书吴兴蜀山中来以
别告余谓久合而有睽离人事之必然者也岂足为甚
卷三 第 13b 页 WYG1230-0287d.png
戚也哉以文今绝去纷嚣得益厉旧学以求其道顾余
乃浮沉闾里间卒荒落而无所成是则不能无介然于
怀耳虽然以文固不可留余则岂不能去是哉待秋风
之兴当扁舟而南寻书声于云溪烟树间以文尚肯以
所得告我哉
  代送饶参政还省序
太尉镇吴之七年政化内洽仁声旁流不烦一兵强远
自格天人咸和岁用屡登厥德茂矣然犹不自满而图
卷三 第 14a 页 WYG1230-0288a.png
治弥厉尚惧听览之尚阙而思僚佐之相裨也乃承制
以淮南参政临川饶公领咨议参军事公辞以非材即
躬临其家谕之至意公感激遂起视事呜呼盛哉此岂
偶然也耶盖天将兴人之国则必赉以聪明奇特之士
与之左提右挈以就大事故其相合之深相信之笃冥
契默谕有莫知其所以然者今公之起也人之见者叹
于途闻者颂于室莫不谓公直气谠言夙有以结太尉
之知故能当简注之深获登庸之光然不知天之相之
卷三 第 14b 页 WYG1230-0288b.png
者有不如是之偶然也且尝论之人才之不能相通也
故明于钜者或有昧于微得乎此者或有遗乎彼其得
而兼焉者寡矣今太尉奠此南服端拱庙堂举境内之
事而属之参军凡内外大小无不关白其为任亦岂易
言哉盖致治理则求其学术之醇论攻守则资其计画
之良对宾客则藉其辞令之善用人物则取其鉴识之
精而况文牒之所交驰簿籍之所丛委苟一事之不通
一才之不具则亦未足称之矣今公能从容其间泛应曲
卷三 第 15a 页 WYG1230-0288c.png
当使临至重而不惊处至烦而不扰故虽以某之陋获
与公共事而亦得以寡过矣且接尊俎之馀谈乐图书
之清暇翱翔天府以极一时之盛则公之才岂独上赖
之哉某亦赖之矣今年秋公得解所领职还署省事窃
以尝有恊恭之好于其去能无言乎故论次其说以为

  送江浙省掾某序
近代之取人者有二焉曰儒与吏而已夫吏固儒之一
卷三 第 15b 页 WYG1230-0288d.png
事非可以并称也盖诗书礼乐所以明道律令章程所
以从政不明乎道则无以知出治之本不从乎政则无
以周辅治之用古者君子之学所以通而后成也二者
既分儒忽吏为末而谓之不足为吏訾儒为迂而谓之
不足用各视时之所尚以相盛衰其为弊也久矣国家
自失承平校政庶务实繁在上者欲其严办以供一切
之需也故任吏尤专重而儒有弗及者矣呜呼岂非其
惑欤盖闻孙卿氏之言曰相高下视硗肥序五种君子
卷三 第 16a 页 WYG1230-0289a.png
不如农人相美恶辨贵贱君子不如贾人设规矩陈绳
墨便器用君子不如工人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相
荐拔以相耻怍君子不如惠施邓析然则治文书奉期
会摘狱讼之微较赋税之悉儒固或不如吏矣至于屏
邪慝之风行仁义之说使上尊而下亲内修而外服非
儒其孰能之乎故善为国者未尝以此而易彼也今厌
其高而乐其卑损其大而收其小何哉亦窃求其故矣
盖谓今之儒未及于古不足以称上之所使也夫儒不
卷三 第 16b 页 WYG1230-0289b.png
能尽为古之儒然吏亦岂能尽为古之吏哉是但知垂
绅猎缨空言而不切于事者之非儒而不知磨铅削牍
拘法而不通夫义者之非吏也其可乎余故尝感叹而
思之以凡在上者亦过矣苟有于此焉不以儒为不足
用而特任之则知夫出治之本而其政岂不成乎既又
思之则非在上之过也亦儒之过焉耳苟有于此焉不
以吏为不足为而兼通之则周夫辅治之用而其道岂
不行乎若其人者世固有之而余未得见之也今年冬
卷三 第 17a 页 WYG1230-0289c.png
某人以江浙省臣之辟为掾余闻其读书与律学颇事
古岂非所谓其人欤将行也其友有来裒士大夫所赠
若干篇而属余序者乃欣然告之曰夫掾虽吏也然佐
外宰相治藩府凡方面之事虽不得行亦可得而言也
且省臣能取子于人人之中是知其贤矣知其贤于言
有不听乎子今能以所学施于时显有成效使皆知儒
之非迂则上之所尚有不改弦而易辙者乎儒之振不
振吾于子行卜之矣夫欲援吏而归于儒者是吾所望
卷三 第 17b 页 WYG1230-0289d.png
于子也若云叛儒而入于吏者岂吾所望于子哉
  送蔡参军序
国朝置参军为三公之属旧制也然平时三公无亲职
而参军多私人故视之者若不甚重今太尉清河公仗
专征之钺雄镇南藩以戡乱为己任举封内之事而属
之参军故其职密要华显遂非他官所能及矣然居是
者非忠足以受寄智足以造谋而略足以济务者弗称
也太尉公尝曰与我共成大功者其惟良参军乎故未
卷三 第 18a 页 WYG1230-0290a.png
尝轻以授人而人之得之者则莫不谓之荣焉江浙行
枢密院经历蔡侯久在幕府懋著厥绩所谓忠智与略
实备于已初参军之员有阙也太尉方求其人而谈者
己私拟曰宜为是者其蔡侯乎未几命下果侯也呜呼
此岂偶然而已哉盖侯之贤夙有以当太尉简注之深
而致国人期望之重故上下之意匪谋而一譬诸大宝
横道人无智愚皆知趋而取之初不待于相告也不然
则何以能冥契合之神如是哉于是在上者授任之不
卷三 第 18b 页 WYG1230-0290b.png
差在下者清议之不泯并侯之能称是职而必与太尉
共成大功者皆可见也抑何盛哉余时窃伏田里有欲
献于侯而未暇也适侯之故僚吏有来徵文颂侯者乃
坐而叹作而言曰夫士君子之道成于身而出用于世
也岂不欲流大名施厚泽乎然尝患不得乎其位位得
矣而又患不逢乎时二者之常不偶则终于挟大技而
莫呈抱奇货而弗售此古人所以多感愤悲伤而自叹
于不遇也然则逢时而得位者非古今之所难而为士
卷三 第 19a 页 WYG1230-0290c.png
君子之至幸欤今侯之为参军也凡征伐之密侯得闻
之黜陟之重侯得与之兵民御抚之方规宾客应对之
辞令侯皆得兼谋而并任之则侯之位亦得矣海内虽
未康靖而太尉方兴桓文之业内修外攘以答天子之
宠命则侯之时亦逢矣侯于是时能思古今之所难得
者已实得之而大摅宿学以为其职之所当为则东南
之人有不诵侯之名而被侯之泽者乎盖区区所以愿
望于侯者亦太尉任侯之意也侯其懋乎哉侯其懋乎
卷三 第 19b 页 WYG1230-0290d.png

  送黄省掾之钱塘序
钱塘为东南之会自五季之乱海内创残而钱氏父子
能保其国又能知归于宋不烦征诛故独幸富全迨我
朝国师南驾既受宋降市不易肆列圣相承重熙累洽
涵养安息以至于今计其民之不识兵祸已四五百年
矣故城邑人物之繁园池台榭之丽皆足以侈于游观
而誇于谈咏舟车管弦日至于西湖之上者不间风雨
卷三 第 20a 页 WYG1230-0291a.png
又有名花珍果水陆之味杂出于四时而非特居者之
乐凡仕于是者亦莫不酣嬉而忘去也可谓盛哉至正
改元(原阙/)越三月而围解内则困于疫饥外则荡于燔
掠向之所可观者鞠为荒烟宿莽遗灰断甓盖四五百年
之迹销灭毁坏欲求见其髣髴而无在者矣况连岁流
民朱还行旅罕至则非特居者之戚凡仕于是者亦莫
不彷徨而厌留也可胜叹哉今年秋江浙行省左丞潘
公由吴兴徙镇兹土闻荆南黄君仲博之材辟以为掾
卷三 第 20b 页 WYG1230-0291b.png
将行其友有来乞言赠之者乃为之言曰夫地之废兴
盛衰虽有其时然岂不系于人哉苟有其志者躬葺理
之勤需培积之久有不能变凋敝为完庶者乎今钱塘
虽繁华委谢而江山之形胜犹在也仲博始至之暇能
为我一周览乎升于高见陵谷之可凭则思设备禦之
规行于野视庐井之可复则思兴垦辟之利归言于公
而行之使寇不能复来民不致久困方面之事其孰有
大于此乎仲博固有志者必能如余言他日枹鼓不闻
卷三 第 21a 页 WYG1230-0291c.png
民得安遂其生桑麻鸡犬阴交而声应皆忘其为丧乱
之馀而渐复承平之旧余将幅巾藜杖南游湖山之间
乐观盛事然后赋诗以颂公之功有成而并为仲博贺
也岂不伟哉岂不伟哉
  赠王医师序
君子必慎疾慎疾必先于择医甚矣择医之难也其论
證之是非投饵之当否非通其术者莫察也士之通其
术者甚寡苟不察焉而求验于已试之后待其危而黜
卷三 第 21b 页 WYG1230-0291d.png
之晚矣岂慎疾之道哉世故无以知其良则从众之所
称者而趋焉曰其传几世矣其活几人矣良医也相率
非其药不食子不迎以视其亲曰不孝弟不迎以视其
兄曰不悌凡长者不迎以视其卑幼曰不慈而病者不
自迎以视已曰不智虽失疗以死不悔呜呼众之所称
者其果良否乎吴之医最多举城而籍之不啻千百而
得名者数人其术未必皆良而良者反扼其下不得出
甚可叹也今年春友人徐君幼文(原阙/)德之来徵言以
卷三 第 22a 页 WYG1230-0292a.png
赠余谓复初诚良医矣然人未有盛称之者惜余言之
不足重于世不能张之然观有美誉而无实用有实用
而不得大闻于时者天下之事多矣不特医也复初何
尤焉
  赠医师龚惟德序
广陵周克恭氏以事来吴介友人谒余言曰京口有龚
先生惟德者治俞扁之术其视疾审若鉴之照物其投
剂当若矢之中的其施惠均博若轮之行地不以高下
卷三 第 22b 页 WYG1230-0292b.png
而易轨也故言良医师者必归惟德焉吾家瓜渚距京
口隔大江儿尝遘危疾惟德来视之驾扁舟越风涛略
无所避既疗之辄愈顾余年已非壮后视承先世之重
者眇焉在是儿也不幸而有疾有疾而幸惟德起之则
其所以惠我者不惟是儿乃延吾后于无穷而免余于
不孝也其德宜何如报哉然奉之以金弗受也将之以
币弗领也吾可终无以报者乎盖思可以章吾心而侈
其德于当世者莫如君子之言焉余来是邦闻先生以
卷三 第 23a 页 WYG1230-0292c.png
文名敢请余辞未遑他日又来言曰惟德非特于吾为
然也凡于士之贫与流播羁寓者皆然也今其一门三
世下孝而上慈家道雍豫而寿乐且康者岂非由是致
哉愿先生为之言余乃叹曰夫施德于人而不责报者
非世所谓难能者欤然急利者之所难而有道者之所
易也盖人虽不能报而天必报之矣故责于人者不得
于天得于天者不责于人责于人有得有不得责于天
则无所不得也且天之报人虽若茫昧然不可以朝夕
卷三 第 23b 页 WYG1230-0292d.png
需苟行之不怠以俟之则其所得较之于人者不啻多
矣今惟德其能责于天者乎其能行之而不怠者乎其
庶几所谓有道者乎是皆余所喜闻而乐言者也况克
恭之请之勤哉虽欲辞固不得辞也遂书
  绿水园杂咏序
吴城西南陬有曰朱家园者父老言宋朱勔故墅也庐
山陈惟寅氏得之更名曰绿水以园中有池且用杜子
美诗语也其林治亭轩亦各有扁焉近虽颇废然宽閒
卷三 第 24a 页 WYG1230-0293a.png
幽胜犹可以钓游而啸歌惟寅以余往来其中最熟求
遍咏之噫当勔以倖贵时穷尚豪侈园中之珍木异石
崇台峣榭固当百倍于此文人词客为之称美而誇咏
者亦多矣今皆迹灭响沉无复可睹惟寅虽穷居隐约
而能以诗书世其业笃于孝友其清德雅操固可以蔑
视勔矣则余为之执笔亦可以无愧焉困不复辞且庶
几或传使父老知园之更名绿水者自惟寅始也诗凡
十六篇
卷三 第 24b 页 WYG1230-0293b.png
  缶鸣集序
古人之于诗不专意而为之也国风之作发于性情之
不能已岂以为务哉后世始有名家者一事于此而不
他疲殚心神蒐刮物象以求工于言语之间有所得意
则歌吟蹈舞举世之可乐者不足以易之深嗜笃好虽
以之取祸身罹困逐而不忍废谓之惑非欤余不幸而
少有是好含毫伸牍吟声咿咿不绝于口吻或视为废
事而丧志然独念才疏力薄既进不能有为于当时退
卷三 第 25a 页 WYG1230-0293c.png
不能服勤于畎亩与其嗜世之末利汲汲者争骛于形势
之途顾独事此岂不亦少愈哉遂为之不置且时虽多
事而以无用得安于閒故日与幽人逸士唱和于山巅
水涯以遂其所好虽其工未敢与昔之名家者比然自
得之乐虽善辨者未能知其有异否也故累岁以来所
著颇多近客东江之渚因间始出而汇次之自戊戌至
丁未得七百三十二萹题之曰缶鸣集自此而后著者
则别为之集焉藏之巾笥时出而自读之凡岁月之更
卷三 第 25b 页 WYG1230-0293d.png
迁山川之历涉亲友睽合之期时事变故之迹十载之
间可喜可悲者皆在而可考固不忍弃而弗录也若其
取义之或乖造辞之未善则有待于大方之教焉
  姑苏杂咏序
吴为古名都其山水人物之胜见于刘白皮陆诸公之
所赋者众矣余为郡人暇日蒐奇访异于荒墟邃谷之
中虽行躅殆遍而纪咏之作则多所阙焉及归自京师
屏居松江之渚书籍散落宾客不至闭门默坐之馀无
卷三 第 26a 页 WYG1230-0294a.png
以自遣偶得郡志阅之观其所载山川台榭园池祠墓
之处余向尝得于烟云草莽之间为之踌躇而瞻眺者
皆历历在目因其地想其人求其盛衰废兴之故不能
无感焉遂采其著者各赋诗咏之辞语芜陋不足传于
此邦然而登高望远之情怀贤吊古之意与夫抚事览
物之作喜慕哀悼俯仰千载有或足以存劝戒而考得
失犹愈于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者也况幸得为圣朝
退吏居江湖之上时取一篇与渔父鼓枻长歌以乐上
卷三 第 26b 页 WYG1230-0294b.png
赐之深岂不快哉因不忍弃去萃次成帙名姑苏杂咏
合古今诸体凡一百二十三篇云洪武四年十二月日
前史官高启序
 
 
 
 
 凫藻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