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1193-069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桐江续集卷三十五    元 方回 撰
 记
  江南浙西道肃政廉访司题名记
至元二十八年春更化夏诸道提刑按察司更名曰肃
政廉访司肃政者唐御史台之别名也天下三大有司
莫重于中书省莫重于枢密院尤莫重于御史台省以
总国政院以治兵政而台有廉访司分领诸道特隆其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1193-0697b.png
名曰肃政则凡天下之为政者皆当于此改视易听肃
然而后可也夫廉访司本一道风宪之寄而以唐之台
名冠之可谓重矣自检之谓廉泛谋之谓访则又合二
义而加重其名焉考典故而立名易振风采而责实难
前乎是提纲刑狱者牵制于柄国之人时则官可颠取
矣罪可颠免矣廉访之职可举矣肃其心而后政可
肃廉其身而后人可访此名实之说也司置使二人副
二人佥事四人以分司一员监临各路三十年春正月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1193-0698a.png
中奉大夫大使东平徐公尝任中司参大政自吴门移
治于杭以总各路分司之政书司官姓名于石后之览
者将因名以求其实云
  太平路修学记
学也者所以养天下士之地士也者所赖以共治天下
之人天下士养于其地而地有所未称可乎此其责在
有司共治天下将有赖于其人而人或有所未称又可
乎此则非专于有司之责为士者不可不自尽其责也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1193-0698b.png
当涂学冠江左乃逍遥潘先生之故寓殷序周庠岂如
他官宇可僦且贸者坐是倾圮穿漏踰十馀祀前总管
何公琸尝率先作兴今总管辛公仲实总同陈公特立
总判梁公栋皆笃意脩复会至元辛卯冬予友朱君葵
为博士竭力起废肃政廉访佥事昔班敦勉劝成提学
李公浩檄用学廪而睨者犹以官宇为疑梁公首为移
文辨析郡上之宣阃省府刋误籍而后癸已夏秋僝工
竣事礼殿祀庑论堂肄舍内庭外门先贤之祠小学之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1193-0698c.png
序俎豆什器帑庾庖湢罔一不举楹桷户牖朱丹黝垩
上蔽下甃涂塈燠饰庀役十有五旬公给私助縻楮币
缗五千米石百五十既而总府宣差公独尔迷失自省
还任尊经阁之后曰复礼堂者又撤而新之士之养于
此地者亦可少塞有司之责矣士之责宜如何学旧斋
四郡先达陈公钺更名其一曰致知行台治书侍御史
李公处巽篆其扁性无有不善学不可无师故中庸有
率性脩道之目学莫患于知不至而意徒诚故大学欲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1193-0698d.png
先致知而后诚意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见而知之闻而
知之皆知道也而知道之端不一易系仰观俯察知幽
明原始反终知死生精气游魂知鬼神之情状吾夫子
知损益知百世又欲知命知礼知言孟子知性知天又
自谓曰我知言皆知道之谓也天地之间物有则事有
理必知先儒所谓考察求索于其然究其所以然穷其
根造其源由粗会精因显悟微悠久积累融液贯通是
非邪正穷达进退了然于胸中而后可以诚意行其所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1193-0699a.png
知否则小技以为巧异端以为高黑白薰莸混殽杂揉
知不至而意徒诚犹之不知路而以诚趋之必迷不知
药而以诚饵之必危是故致知以知道如郛之有关阃
之有阈越此关阈可为贤人可为圣人共治天下将有
赖于斯人扼此一界限而不能度不名为人士不可不
自尽其责者此而已矣虽然行而不知罔也知而不行
惰也无罔无惰始之终之事也敬也者又所以贯乎始
终者也博士上饶人与予讲此熟矣新养士之地而新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1193-0699b.png
其所养之人此新民平天下之道也有司学士宜交尽
其责焉
  钓台书院清风堂记
清风堂者桐庐郡钓台书院之讲堂也凡郡县学讲堂
曰明伦者多矣而此独曰清风者何也孟子曰伯夷圣
之清者也又曰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子
陵先生其庶乎伯夷之清风者乎伯夷父孤竹君武王
父西伯子陵西都老儒光武南阳宗室均北面事人者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1193-0699c.png
也故等夷耳商无纣武王不得有天下太公望焉得而
封于齐周公旦焉得而封于鲁汉无莽光武不得有天
下邓禹可平世文学椽区区侯霸而可三公乎万乘之
主乘其时权也一介之士守其志经也伯夷宁杀身以
成仁欲明万世君臣之伦者也子陵不屈道以伸身欲
明万世朋友之伦者也一为龙逄比干一为巢父许由
无以时易志无以权废经望旦裂土禹霸秉钧心有所
不安则不为之而岂有意于清其风以耸动乎天下后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1193-0699d.png
世之观听者哉首阳之山富春之濑清风不殊万世永
赖皆所以明人伦也初作堂为是名者前郡守赵与历
捐私帑重建堂者郡人山长骆正大方文豹而前郡守
方回为之记
  徽州路修学记
尽其力以兴学易尽其心以讲学难土木宫室之学学
之地在人力性命道德之学学之天在人心尽其力于
学之地者犹幸而有其人而尽其心于学之天者常患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1193-0700a.png
于无其人也今庠序遍天下至圣文宣王冕十二旒服
十二章大成殿纳陛十二门戟二十四侑食从祀爵公
侯伯近世加以治鉴史经世数二贤又加以周二程张
朱文公张宣公吕成公七大儒师有寝生有馆书有阁
膳有庖此土木宫室之学天下之所同也独徽学先圣
殿之左又专为吾徽国太师文公祠异乎天下之学何
也文公邦人也回枌榆晚出诸生俾记学之所以垂弊
复兴者运逢因继蹂为营屯论堂肄舍以革以鼎而罍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1193-0700b.png
洗俎豆三献分献之区庙之东西庑内屏外阖仰穿俯
芜久矣今则一旦塑像绘新砻斲密荆榛刬丹雘侈涂
平楹直如砥如矢总管府使君真定侍其公同朝爱民
而礼士尽主维之力镇守府使君广平成公弼整军而
礼士尽赞成之力教授鲍君寿孙与正录而下发廪割
俸裒赀醵材尽经营之力仲夏鸠工季秋竣事殿之右
再创周二程张祠增祠广汉东莱吾文公旧祠名藻加
严虽然此学之地也垂弊复兴尽其力也性命道德之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1193-0700c.png
学学之天诸生亦尝讲闻否乎吾徽学专祠吾文公岂
私于乡先生乎自羲画以来有孔颜曾思孟之言不可
无周二程张之言吾文公陟衡岳沿婺渚参考互订无
一书无论著由吾文公之言上达于周二程张之言又
上达于孔颜曾思孟之言心学也吾文公于中庸首章
具言之此心未发人所不睹己亦不睹人所不闻己亦
不闻以敬存养而非寂灭之静于以涵位育之全体此
心既发人所不睹己则独睹人所不闻己则独闻以敬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1193-0700d.png
省察而无过差之动于以充位育之极功所赋之命所
受之性所由之道所得之德粹美不杂浑完无亏学者
于斯而不尽其心可乎乃歌曰刻我石学之地我既我
力肃尔衿学之天尔既尔心
  润学重修大成殿记
尧舜以执中之学传后圣夏商周三代宗其道享国垂
二千年孔子以求仁之学传后人汉唐宋三代宗其道
享国亦踰千年天之相斯文也既生孔子于前以集先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1193-0701a.png
圣之大成又生朱子于后以集诸儒之大成故学之大
成殿祀孔子为先圣从祀之庑增三十四人至朱子而
止然孔子之后踰百年复得孟子而异端辟今朱子之
后亦将百年未有可以从祀大成者继之也则吾道之
无传岂不甚可忧哉宣城昌君士气分教润学四年而
仅一稔适(阙/)   宽书下学廪出入勿会计以其赢修
凡学事遂修大成殿始壬辰仲夏讫仲秋贻书紫阳方回请记
谓南渡学烬于火始创中缉终缮者程公迈刘公子羽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1193-0701b.png
吴公潜力也又自书工若财之数以为佛老之宫布天
下搜瑰究奇郡国不过一孔庙耳而坐视颓圮回窃谓
今瞿聃之徒外炽内微政不足与之较也夫不以吾道
之无传为忧而以宫庙之劣于二氏可耻将竞其文不
竞其实乎学尧舜者必自孔子学孔子者必自朱子孔
子之四勿即精一之传仁之全体也朱子以为心之德
爱之理当理而无私心则仁在是矣是故斗榖于菟之
忠陈须无之清皆不得为仁二子之行迹也未知其心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1193-0701c.png
果出于天理之公欤抑人欲之私也所以由求赤之事
功而皆未以仁许之世固有所立甚伟而心不仁者仁
矣而日月至焉或在或亡亦终不与传道之科然则孔
子集先圣之大成颜克曾省思修孟养得其传以气论
性之学笺传注疏之学论撰词章之学少醇多疵失其
传惟周二程张再得其传而朱子翼以张吕集诸儒之
大成传至于此亦盛矣庠序饰而灯火微方册具而弦
歌绝小慧立异邪见生疑吾凛乎惧斯道之再失其传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1193-0701d.png
也噫尧舜之中孔子之仁有人心则有道心古今一也
而敢以无传少来哲哉邹书两无有之叹历千四百年
而濂洛兴揉气质变习俗至鲁至道跻世太平将以是
望天下士不特润之士为然也是役也廉司总府主维
甚力代官徐君硕至之七日同告厥成其勿替引之至
元二十九年九月初一日记
  重建成信侯殿记
托孤之难未若立孤之难也幼而长之蒙而训之宗祏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1193-0702a.png
危而安之托孤固难死而生之灭而兴之血食绝而续
之立孤尤难周成王十三践祚姬旦摄政四国流言七
年而复子明辟此所谓幼而长之蒙而训之以安其宗
祏之危难矣哉夏羿浞之变后缗方娠自窦而逃一成
一旅遗臣靡立少康不失旧物此所谓死而生之灭而
兴之以续夫血食之绝不亦难之尤难者乎是故汉霍
光拥佑昭帝可以谓之托孤矣保养幼主功为大不如
丙吉张贺之有恩于宣帝始可谓之立孤垂死而生几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1193-0702b.png
灭而兴德为大今广平府故洛州肥乡县春秋时立赵
孤近世封成信侯讳婴之里也周简王之三年晋景公
屠岸贾攻杀赵同赵括赵氏尽矣而赵武者赵朔之
庶子也侯与公孙杵臼匿而藏之后祈奚韩厥言于景
公复立赵武史记晋赵世家春秋内外传刘道原通鉴
外纪所书不同然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若一发悬千钧
迄至于有社稷不堕厥绪者谁之力欤肥乡之程侯也
则肥乡之人祀之又岂止一乡一国之善士欤侯之庙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1193-0702c.png
在南方甚盛曰祚德封爵不止于此而肥乡如故南北
异也侯之后世居肥乡程君玉欲新侯庙不果蒋君思
为玉养子继父志一新之穹殿四楹肸饰完美元贞初
元季秋鸠工期年落成用中统楮币为钱百五十万有
奇其里人省郎王君英为求记而金玉总管府副总管
姚君文龙省宣使程君起宗俾予书之夫食人之禄存
亡继绝忠臣也程侯宜书为人之后肯乃堂穫孝子也
蒋君思亦宜牵联得书是为记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1193-0702d.png
  四峰堂记
天地人之道易而己矣易变也有变有不变有易有不
易不易不变其体也不容不易不容不变其用也以变
训易易难知而变不难见也天道阴阳阴变阳阳变阴
地道柔刚刚变柔柔变刚人道仁义仁变义义变仁故
曰易变也而曰有变有不变有易有不易何也天圆而
动北极居北南极居南北斗以杓指四时二十八宿为
日月五星之次舍万古不易者也一昼一夜天行三百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1193-0703a.png
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又过一度为历法者岁久必
差寒燠雨旸旦暮而异福善祸淫若有物焉则天道之
变易者也地静而方九州四海五岳四渎一大块为土
湿为水燥为火坚为金石秀为草木万古不易者也山
有崩落川有移徙潮汐有盈虚土壤有肥瘠顽石出水
大阜生云仓廪梁栋始于芽甲鸟兽鱼鳖孕育无穷则
地道之变易者也于是天地之中有人焉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长幼有次第匹偶有夫妇讲习有朋友万古不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1193-0703b.png
易者也皇而帝王而霸忠质文异尚子丑寅殊时以瞽
鲧为父而有舜禹以尧舜为父而有朱均太公伐纣而
夷齐非武王比干谏死而箕子微子归周孔孟不得位
颜夭原贫盗蹠横行仪秦诡辩亭长取天下屠贩侯王
多欲杂霸苟且为治党锢于东都老庄于晋佛于齐梁
词章于唐世异事殊千端万状君子于此内学外行斟
酌宽严剂量损益语默屈伸进退出处将有为也随时
不同则人道之变易者也是故古之圣人作易预知天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1193-0703c.png
下后世之变画为八卦重为六十四卦析为三百八十
四爻揲之以蓍一卦有六十三变而一不变始于伏羲
中于文王周公终于孔子俾天下后世于是易也不占
而静则观象玩辞可以穷理尽性占而动则观变玩占
可以避凶就吉呜呼微矣易之说卦有曰天地定位山
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说者曰此伏
羲卦位也又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
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说者曰此文王卦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1193-0703d.png
位也伏羲之卦位以明夫天地大全之易也乾南坤北
天上地下离东坎西日生月出艮兑震巽各据一隅不
变也地天交泰水在火上既济泽山咸风雷益交互相
资则不容不变也味八卦相错一语则知天地之全易
变而有不变焉不变而有必变焉文王之卦位以明夫
四方四隅四时之易专指地而言而天之气行乎地中
者也震离兑坎东西南北四方以指夫春夏秋冬之四
仲也乾坤艮巽四隅以指夫四时季孟之交也四方四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1193-0704a.png
隅不变四仲四孟四季则八卦流行为八节十二月二
十四气而后庶物备岁功成味出震成艮等语则又知
地中有天之易变而有不变焉不变而有必变焉睦之
分水王氏世宦达徽猷阁待制葆真先生讳升以布衣
受山阴陆公佃奏荐至从官深明易学逆知靖康阳九
之厄所著易解寓以微言五世孙森林叟世其先业得
辞变象占之四道林叟又筑读易之室三间据西北面
东南乾坤艮巽四峰环于户外因扁曰四峰堂然则此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1193-0704b.png
文王易之四隅也小而言之一室之乾坤艮巽耳大而
言之则西北乾晋西南坤蜀东北艮燕东南巽吴又大
而言之则晋之西北皆乾蜀之西南皆坤燕之东北皆
艮吴之东南皆巽地皆数万里震兑离坎四正之位皆
然天地至广未可以小观也然不于其形于其理则小
可以知大林叟归而求之四峰之突焉而起与四峰之
间洼焉而平者八卦之位也不变者也以理求之则出
齐见役说战劳成春生而夏长秋收而冬藏少阳而老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1193-0704c.png
阳少阴而老阴时变也气变也吾之此生观四时四气
之变不能百年少变壮壮变老岁八卦变而天地之功
成吾齿发屡变而犹不为圣贤之归乎守道知命法易
之不变者应事物察时义法易之不容不变者易之全
体大用在吾胸中运之而已呜呼微哉
  丛书堂记
多藏书而不善读虽万卷吾以为不足善读书而不多
藏虽一卷吾以为有馀李繁之书万卷者三书之多者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1193-0704d.png
莫如也新若未触见嗤当时为父家传诞而不实则岂
非多藏而不善读者乎张良之书一卷而己书之少者
莫如也偾秦蹶项为帝王师功成身退汉庭一人则岂
非善读而不多藏者乎同郡友人黄君宣字仲宣卜筑
歙城之东山以丛书名其堂丛之为字始见于易其在
韵书训之曰聚乾卦之方以类聚萃卦之观其所聚是
也丛天下之书而聚之是谓藏书藏而不读不如不藏
读而不精不如不读前史所志艺文经籍一寒士之家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1193-0705a.png
焉能效其万分之一匡衡凿邻壁而读犹有书也王充
游书肆而读则并书无之是故多藏不如善读按丛书
之名本韩退之语然退之始游京师所携书止一束耳
未见其为丛也其进学解自叙谓口不绝吟手不停披
记事提要纂言钩玄则读书之法也沉浸醲郁含咀英
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则读书之效也有所抵排攘斥
则屈所当屈有所补苴张皇则伸所当伸旁有所搜则
诸子百家之长远有所绍则七圣一贤之说崇正黜邪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1193-0705b.png
障颓继绝昌黎所谓读书如此汉唐以来一人学者仰
之如泰山北斗书云书云徒丛云乎哉嗟乎聚必有散
世之好聚帑庾财贿者往往有悔聚名画聚法帖聚难
得之书亦雅道之一癖近世衲子号曰丛林得其师一
指禅用之不尽者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予虽老与
吾仲宣尚皆勉之
  野塘记(为王御史作/)
古之君子必素有可耕之资而后以其所负出而应乎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1193-0705c.png
人天下国家之用合则进非谓缺于口体衣食之奉而
饕其禄利也不合则退故虽屏居畎亩亦未尝有饥寒
覂乏之忧伊耕莘葛耕南阳三聘三顾而后起不轻就
也使非有汤先主之遇亦退而耕耳颜渊贫未至都无
可耕圣师不可为吾何为故终于不出陶元亮贫亦尚
有可耕故尝试一出知其不可为也而终于处后世之
士苟有可耕如伊葛之得所从舍其耕如颜之不可出
守其耕如陶之出而不可久返其耕无若彼苏秦然徒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1193-0705d.png
以无二顷田之故能取六国相印矣而不能退也呜呼
井田废而孤寒之士生不能有一犁之土苟求而幸得
啖饵而迷阱无亦惟是以一饭误千金之躯痛哉行台
监察御史胶东王公庭弼邦直学者以野堂先生称之
今观龚学古所绘图乃野塘也御史尝长均房帅幕十
馀年而后入言路第见其廉于进取如此不知其家有
良田在沂水之上野塘与田接壤其庐之堂有曰万卷
云者有曰归老云者盖其志欲退休而读其所藏之书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1193-0706a.png
良以素有可耕之资可以仕亦可以无仕不专以仕为
急也紫阳方回久与御史同官新定伟其意题其图为
之歌曰野塘之水兮其色油油以畜以泄兮灌我良畴
弋有凫雁兮盟有鸥我出而仕兮可则进脱如不可兮
还我锄耰水之上兮山之下稷黍枣栗兮野塘之坞秋
收其实兮于粲满筥车既膏兮马不前退而家食兮孰
予敢侮我思野塘兮繄古之沂有怀其人兮瑟声希可
由求赤兮贤宁不希登之廊肆兮佩玉黼黻否则岂无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1193-0706b.png
春服兮咏雩风而与归
  止所记
金华吴君功甫分教盐官与吾宗方君韶卿同里相遇
武林邂逅谈咏知功甫读书之室曰止所因共䌷绎止
之所止之义止之时而回次叙其文记之诗止于思无
邪礼止于毋不敬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故君臣父子
各有当止之所然有止之义焉有止之时焉义者心之
理当止而止则一武不可过一毫不可不及此心之规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1193-0706c.png
矩准绳也时者身之位当止而止进退去就视可否而
立则酌轻重而制中于是心之理著而为应事接物之
权衡是故圣人于易曰艮其止止其所也斯言也兼心
之理与身之位言之乾兑离震巽坎艮坤错综上下一
卦有六十四爻凡卦之二而遇六为柔得位而中凡卦
之上为过高无位而多悔吝离震以柔爻居二者八不
皆吉也独艮之居二八爻皆吉足以敌坤遁用黄牛咸
不随腓旅之得小过之退渐之磐谦之鸣纯吉无瑕如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1193-0706d.png
蹇之匪躬重艮之不拯又有忠臣直士正义不谋利之
志山立屹如此其故何也承刚顺君也履柔纳下也身
之所处当位而得中也此出仕之臣得位者之艮止也
吾功甫是也六十四爻之上乾犹戒亢惟四爻吉坤犹
忧战惟二爻吉独艮爻在上处乎事物之外以止为体
无求无竞大畜之天衢损之得臣贲之白贲颐之由颐
蛊之不事剥之不食蒙之击蒙重艮之敦艮八爻无不
吉者此致仕之臣去位者之艮止也不肖回是也然则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1193-0707a.png
一定不易心之理止之义其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之止
乎万变不同身之位止之时其孔子仕止久速之止乎
内不爽于心之理外常察乎身之位各当其所止所哉
所哉止之时义大矣哉
  普同塔记
人自其一身以至一发一毛皆中虚而外实包天而肖
地其体四其骸百其脏五其腑六其窍九其脉十有二
其俞穴大谷小溪三百六十有五无不虚贯实而实辅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1193-0707b.png
虚虚为天之流行实为地之凝结总言之心之虚最灵
为清为明为神为圣位乎身之中而身之实者以其重
厚沉浊之质囿于其外天虚地实相依附而生虚者还
天实者还地厥初之妙合者相离焉则死古辟王作深
察夫死生之际智不去恶力不全爱实中之虚根理成
性吾与庶民同乎此受者既已还为天之太虚虚外之
实孕气成形虽要其终必还为地之积土而非假以久
远则犹弊而未腐毁而未泯由是制为邱垄掩埋之法
卷三十五 第 21a 页 WYG1193-0707c.png
安厝封树各私其私此人道之终事也世季俗夺或不
皆然钱塘故大都会承平时城东西郊日焚三百丧有
奇月计之万岁计之十二万亩一金而岁欲十二万穴
势不可故率以火化为常宴笑佚游朝居华屋疾病奄
忽暮畀烈炬孰不痛怛于斯一旦有出乎意表者又大
不然吴芮远孙貌惊有似樊崇暴党事极报烝其为痛
怛抑又甚焉则与其不忍于凌陂之歌曾未若侪之绵
上之融风也三茅宁寿观道士三山刘祖华其亦悟夫
卷三十五 第 21b 页 WYG1193-0707d.png
理性形气之虚实人我不殊捐私泉易地十亩于西湖
之赤山为石塔曰普同之塔高广深各丈有二尺界乎
其内纳凡既燎者之骨其徒居左馀众居右惟革除鼎
布以来胤嗣于其所先配俪于其所偶舆仆于其所事
交朋于其所知盖有讣而莫临暴而弗殣者不止蔗节
瓜犀之感独此之得其所托获沾寒食之酹若表南阳
之阡岂不亦仁人之所为哉虽然虚还天以庙飨实还
地以墓藏礼也厚藏为过不墓为不及浮图之甃而茶
卷三十五 第 22a 页 WYG1193-0708a.png
毗之归自释氏始本非中夏之令典自老氏者亦不得
已折而从之予自孔氏又为之文悲夫祖华儒而隐于
黄冠求予文者其从父汝钧予诗友予为紫阳方回塔
成之年至元丁亥五月二十六日记
  圣泉亭记
泉何以名圣龙为之龙何以能圣泉为之夫人之所知
也而恶知夫气脉之有会聚欤而又恶知夫精神之有
感通欤建德县卜君元英为令尹六岁矣岁告稔惟玄
卷三十五 第 22b 页 WYG1193-0708b.png
默敦牂之六月不雨七月戊午朔郡遍走群望壬戌之
夕令尹偕尉王济陟乌龙山民遥见阴萝幽嶂间炬火
鱼贯上鸟道萦折星明萤灭至明旦乃始知长吏躬迎
圣泉得古祷应上公之遗意有志乎民而然也又明旦
甲子大雨雨始盛令尹适与前太守方回遇言夜半至
山龙所居泉所潴状而未以雨为足也既而尉送泉还
山有片木出古湫之底取视则昔人所书圣泉二字亭
腐而扁沦者令尹乃议复其旧而识之丁卯处暑癸未
卷三十五 第 23a 页 WYG1193-0708c.png
白露而至再至三至四五民庶其无饥矣乎今夫泉成
圣于龙龙养圣于泉崖冱不减川溢不增其处也德圣
挹彼而云注兹而霖其出也功圣龙以泉隐体而泉以
龙显用其相为圣也如此抑龙所以乐此泉匪山曷凝
泉所以响此山匪人曷格山巍然甲一郡内坎外艮得
蒙之圣气深脉厚灵物凭焉人万物之灵心之精神是
谓圣信则感诚则通甘泽降焉求诸泉求诸龙又博求
诸山而后知神宫奥宅繇元造之所钟然又必返求诸
卷三十五 第 23b 页 WYG1193-0708d.png
人而后知山有泉泉有龙非此之灵足以交于彼之灵
则所谓圣迹者将韬晦遁藏之不暇岂凡心之所能动
哉呜呼尼漱不盗孺缨不濯广以贪病永以愚恶吾无
以议为矣瀵然同流汎然侧出不如吾之泉不忒其则
温泉冬汤冷泉夏雪不如吾之泉不变其节咸泉熬盐
淡泉化铁不如吾之泉可以澡三伏之烈酒泉致醉醴
泉愈疾不如吾之泉可以丰百昌之实磊斯山兮泓斯
泉曷为而圣龙所渊复旧亭兮识丰年后有祷者尚勉
卷三十五 第 24a 页 WYG1193-0709a.png
旃以迹求圣良独难惟人孔灵心即天
  新修建德县记
今建德府本汉丹阳吴郡之分地吴割富春县置建德
县自黄武四年始时已割歙县置新都郡县犹𨽻吴都
晋宋因之梁𨽻东阳郡隋废唐复初置睦州严州睦治
雉山在今淳安严治桐庐郡县𨽻之自武德四年始七
年严废县省后复为县𨽻睦州自永淳二年始又其后
徙睦州治建德自神功元年始历钱氏及宋复号严州
卷三十五 第 24b 页 WYG1193-0709b.png
而升州为府则又取县名以媲之盖县先州而有府因
县而名可谓古县也已县故有唐进士张秉所撰县碑
绍兴中郡守董公重修县志谓碑已不存庭中大槠
樛枝密荫几千载物贤令岑公象求有诗亦近三百载
诗与树今俱存也夫以甚古之县其兴废不一矣书事
之石当存而不之存其历世之战争攘夺亦不一矣一
木之种一咏之发意未必长存而乃相与俱存则今县
尹卜君之修营肸饰与予之纪识可以存可以无存皆
卷三十五 第 25a 页 WYG1193-0709c.png
未可知也至元十四年岁在丁丑夏四月君视事军南
趋北还过城下未息市里戛戈铠声县间宿止大将垣
缺藩拔马牛羊豕穿房序胥曹讼卷讯犴鞫械徙它所
朽桷腐瓦卧草棘什五六君心经意纬圭秽植颠率属
劝氓乃大兴役十七年十一月讫明年正月竣事予过
其外重门耽然层楼翼然望其中靓深整严愈于曩俾
司工者枚之以间计六十有八近民道爱清白三堂仍
故扁存古也君法当更代者弗至先尝考学宫矣复栋
卷三十五 第 25b 页 WYG1193-0709d.png
是宇是其用心所存抑又古也是可以传远无疑而不
知予之文将如张碑之易泯乎或亦可如岑诗之与树
俱永乎勿剪勿拜存乎人心而予之所以托斯名也君
名元英将仕郎董视簿边君完将仕佐郎提总宣差君
合刺进义校尉
  务本堂记
古之民有四而士出于农治国以士为本富国以农为
本工商亦国之所资末矣而非其本也后世于四民之
卷三十五 第 26a 页 WYG1193-0710a.png
外奇邪谲觚惚恍谬悠加以佛老之徒而六舍本逐末
者争趍之今夫通都钜邑或数万户无弦诵声儿女子
不识耒耜机杼为何物怪优异倡弹丝吹竹苍头庐儿
连驷列骑洒削鼎食马医击钟肆侈齐姜僮多邛卓空
青丹砂象齿翠羽𦇧毯犀珠璧玉绮绣眩丽耀珍誇赀
崇贿田畯生而罔识与褐之父睨之乃若万缁千黄铅
墀珠宇匪织匪犁解衣精馔果报谈三身敷落演五天
求福田利益觊羽化超升其浅者梵呗鱼螺符咒铅汞
卷三十五 第 26b 页 WYG1193-0710b.png
奔走王侯脱徭遁赋饬材者竭艺通财者倾帑钱镈沾
涂齑盐酸冷则亦剃祝簪戴从之苟以饫枵养慵是孰
使之然哉虽然此特吾南方近岁之所见尔中原风俗
殆不其然济南古郡天下耕桑诗书务本处也章邱之
翟氏昆季三人长居正定甫次居礼节甫次居中道甫
高昭曾穆畎亩膏瘦师矩友规灯火方册上奉二亲下
教诸子惟本是务农以耕桑为本而勤俭又耕桑之本
士以诗书为本而孝弟又诗书之本此其一心一身一
卷三十五 第 27a 页 WYG1193-0710c.png
家之本则然要其极宗庙邑都非士不治粢盛仓廪非
农不富岂止一家之本而已哉乃国于天地一世之大
本也今六合一贯幸遭逢崇本抑末之明时务本者可
以劝矣若夫锦川绣江之间嘉山秀而清泉洁美木茂
而芳草馨济南故多名士当能与四方之士大夫登堂
而赋之他日有绘斯堂为图见示者予亦或援笔焉元
贞改元乙未岁在大火苍龙心一度谨记
  问道亭记
卷三十五 第 27b 页 WYG1193-0710d.png
致知之学始于问问一事知一事问一物知一物以问
为耻则容有一事一物之不知天下万事万物不胜其
多也欲枚而问之不亦难乎道一而已矣贯乎事物是
故不如问道然问道尤难也非问道者之难也必有知
道之人始可以荅未知道者之问而世之知道者未之
或见也古之知道之圣人至孔子而极易系曰一阴一
阳之谓道又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临
川陆氏不信大传以下一句排上一句谓阴阳非道乃
卷三十五 第 28a 页 WYG1193-0711a.png
形而下者永嘉叶氏不信大传略不详上一句谓道者
阳而不阴之谓一阴一阳非所以谓道此二人于文意
尚有未通焉得知道惟明道程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非阴阳也所以一阴一阳者道也如一阖一辟谓之
变吾新安朱氏缕析此语谓阴阳是气不是道所以为
阴阳者道也一阴又一阳循环不已乃道也故说卦有
曰圣人作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以气言地以质言人以理言其
卷三十五 第 28b 页 WYG1193-0711b.png
曰与者三阴而又阳阳而又阴柔刚仁义亦然犹一阖
一辟之说也此其所以为道也子思曰率性之谓道人
与物皆得天命之性率是善性斯之谓道由于气而汨
其性人所以有愚人偏于气而戾其性物所以有恶物
子思之言尤精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可行之谓通衢
斯之谓道不可行为旁蹊则非道矣孟子之言亦精昌
黎韩氏先言仁义然后言由是仁义而之焉之谓道道
也者行仁义而已斯言亦当前圣后贤言各有指体用
卷三十五 第 29a 页 WYG1193-0711c.png
兼该本末一贯乃如老氏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言
体而不及用其谓失道而后德架虚凿空非吾所谓道
也释氏之徒言有物无形认心为性并本体而失之其
谓六道轮回肆诞骋罔非吾所谓道也呜呼斯道也知
之而以脩己教人为圣贤不知而日用之为百姓无所
知而妄言之谬行之为异端休邑赵君弥忠隐居乐道
藏息之所有曰醒心者有曰风雩者有曰翠侍者所从
入之途筑一亭曰问道意有所欲造步不可不进行欲
卷三十五 第 29b 页 WYG1193-0711d.png
有所适取不可不审此所以有道之问欤荅之者谁欤
问铸金得铸人问足所涉之道而悟心所求之道仆虽
晚学敢不诵所闻发之
  徐氏道悦堂记
君子之道一而有不同焉非道有二也论道之与行道
不同也今夫劝人以农陇桑畎麻植采纺绩如是而温
泽稻陆粟耕耨敛穫如是而饱实竭此力则实享此奉
非徒欲诱之而为是说也至如农之为农筐筥机杼耒
卷三十五 第 30a 页 WYG1193-0712a.png
耜钱镈凡衣食之源非不举室终岁效勤致瘁而温饱
者百不二三然亦卒无所归咎而不敢赭其园芜其田
弗复蓺莳此其故何也劝人以农论道者也论道者原
其常农之为农行道者也行道者通其变昔者子思子
论诚孟子申之以教夫子之居下位者信于友获乎上
以治其民终事也明乎善诚其身以悦其亲始事也此
犹劝人以农兼脩为效验而言之为人子而知此道则
不当有一毫为利之心处焉而家尽其在我出焉而官
卷三十五 第 30b 页 WYG1193-0712b.png
尽其在人置身于规矩准绳之中养老于温凊定省之
际此巳之所当为离骚之歌党锢之传叔季接迹持闺
门之行而觊朋好之游谈千乡党之誉而想轩墀之步
武苟萌此义则世之是非黑白未可知也譬之农岂惟
雨旸不皆时若而有丰歉之异抑亦赋役狱讼出于吏
而所以梗夫农者其故万端农之道非不尽而饥颠寒
踣者比比此固非农之罪也而亦岂劝人以农者其说
有所欺于我哉桐江徐子愚以前上舍教授上饶而归
卷三十五 第 31a 页 WYG1193-0712c.png
嫡母太夫人许氏年八十有一名其戏䌽之所曰道悦
予于是设为农说以记之熙宁中黄鲁直教授北都七
年陈无己元祐中连为徐颖州教授当是时有子愚家
仲车先生者举进士不仕后起家教授山阳三钜公皆
尝以冷官奉母党论兴正途塞卒皆不居公卿之位岂
非良农之水旱者乎子愚名晞颜年踰知命有八男子
家不为贫季路米茅容鸡顾易具也是穮是蓘将必有
吹嘘而上之天者
卷三十五 第 31b 页 WYG1193-0712d.png
 
 
 
 
 
 
 
 桐江续集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