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188-077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勿轩集卷二
             宋 熊禾 撰
  记
   考亭书院记
周东迁而夫子出宋南渡而文公生世运升降之会天
必拟大圣大贤以当之者三纲五常之道所寄也道有
统羲轩邈矣陶唐氏迄今六十二甲辰孟氏历叙道统
卷二 第 1b 页 WYG1188-0777d.png
之传为帝为王者千五百馀岁则尧舜禹之于冀也汤
尹之于伊亳也文武周公之于岐丰也自是以下为霸
为强者二千馀岁而所寄仅若此儒者几无以藉口于
来世呜呼微夫子六经则五帝三王之道不传微文公
四书则夫子之道不著人心无所于主利欲持世庸有
极乎七篇之终所以大圣人之居而尚其出者其独无
所感乎呜呼由文公以来又百有馀岁矣建考亭视鲁
阙里初名竹林精舍后更沧洲宋理宗表章公学以公
卷二 第 2a 页 WYG1188-0778a.png
从祀庙庭始锡书院额诸生世守其学不替龙门毋侯
逢辰灼见斯道之统有关于世运故于此重致意焉岁
戊子侯为郡判官始克修复邑令古澶郭君瑛又从而
增辟之乙巳侯同知南剑郡事道谒祠下顾诸生曰居
已完矣其盍有养乎书院旧有田九十馀亩春秋祀犹
不给侯捐田为倡郭君适自北来议以克协诸名贤之
冑与邦之大夫士翕然和之合为田五百亩有奇供祀
之馀则以给师弟子之廪膳名曰义学田初省府以公
卷二 第 2b 页 WYG1188-0778b.png
三世孙朱沂充书院山长既殁诸生请以四世孙朱椿
袭其职侯白之当路仍增弟子员属其事于邑簿汪君
蒙其以书来曰养可以粗给矣而教之不可以无师也
谓禾犹逮有闻俾与前进士魏梦牛分教大小学盖有
甚欿然者既又属禾记其事其将何以为词重惟文公
之学圣人全体大用之学也本之身心为德行措之国
家天下则为事业其体有健顺仁义中正之性其用则
有治教农礼兵刑之具其文则有小学大学语孟中庸
卷二 第 3a 页 WYG1188-0778c.png
易诗书春秋三礼孝经图书西铭传义及通鉴纲目近
思录等书学者学此而巳今但知诵习公之文而体用
之学曾莫之究其得谓之善学乎矧曰体其全而用其
大者乎公之于考亭也门人蔡氏渊尝言其晚年閒居
于大本大原之地充养敦厚人有不得窥其际者盖其
喜怒哀乐之未发早闻师说于延平李先生侗体验已
熟虽其语学者非其一端而敬贯动静之旨圣人复起
不易斯言矣呜呼此古人授受心法也世之溺口耳之
卷二 第 3b 页 WYG1188-0778d.png
学何足以窥其微哉公之修三礼自家乡至邦国王朝
大纲小纪详法略则悉以属之门人黄氏干且曰如用
之固当尽天地之变酌古今之宜而又通乎南北风气
损文就质以求其中可也此公之志克遂有王者作必
来取法矣呜呼古人为治之大经大法平居既无素习
一旦临事惟小功近利是视生民亦何日蒙至治之泽
乎秦人绝学之后六经无完书若井田若学校凡古人
经理人道之具尽废汉犹近古其大机已失之矣当今
卷二 第 4a 页 WYG1188-0779a.png
治宇一统京师首善之地立胄学典文教文公四书方
为世大用此又非世运方升之一几乎邵氏观化所谓
善变之则帝王之道可兴者以时考之可矣诚能以此
推原羲轩以来之统大明夫子祖述宪章之志上自辟
雍下逮庠序祀典教法一惟我文公之训是式古人全
体大用之学复行于天下其不自兹始乎今公祠以文
肃黄氏干配旧典也从以文节蔡氏元定文简刘氏爚
文忠真氏德秀建安武夷例也我文公体用之学黄氏
卷二 第 4b 页 WYG1188-0779b.png
其庶几焉馀皆守公之道不二其侑公也实甚宜公以
建炎庚戌生于剑之南溪父吏部韦斋先生之仕国也公
蕴经世大业属权奸相继用事郁郁不得展道学为世
大禁公闻叠山门人王君道可欲刋此录亟从臾成之
且以寄余之志云
   三山郡泮五贤祠记
仆于云谷之阳鳌峰之下创小精黉中为夫子燕居配
以颜曾思孟次以周程张朱濂溪明道伊川横渠晦庵
卷二 第 5a 页 WYG1188-0779c.png
五先生隆道统也或有议者曰文公竹林精舍以六君
子从祀先庙表章文公之道取其法行之大学达于郡
县今乃邵马二贤不与焉无乃非文公之初意耶曰从
祀之典凡先儒之有功德于圣门者咸在若夫配食先
圣则非其道德功言足以得夫圣统之正传者不足以
与此也韩氏曰轲之死不得其传此五先生所谓吾无
间然者矣后有作者不可易也若夫邵马及张吕诸贤
固已秩在从祀矣非去之也文公赞六君子乃其一时
卷二 第 5b 页 WYG1188-0779d.png
景行先哲之盛心而竹林之祠增延平先生为七贤又
以致其平生尊敬师傅之意是固各有攸当非可以此
为拟也岁在癸卯之夏三山郡泮议创新祠郡博士东
武刘叔敬谂予曰泮旧有道立堂按旧碑盖取师道立
善人多之义自濂溪而下凡十有五人首六君子次广
平游氏龟山杨氏豫章罗氏延平李氏次晦庵朱氏南
轩张氏东莱吕氏西山蔡氏勉斋黄氏丙子兵戈之后
司文台典教职者又益以北山陈氏信斋杨氏毅斋郑
卷二 第 6a 页 WYG1188-0780a.png
氏说斋杨氏庸斋赵氏凡五人皆学于文公亦所以昭
是邦人物之懿也但考之郡志西山真氏帅三山时尝
创尊道阁祀文公但以勉斋配道立堂旧祠亦止于勉
斋今廉台之长恪斋严公更创新祠欲复尊道之旧而
议者言人人殊子其有以教之仆曰是祠若仍道立
之名则为隆师道而设姑仍其旧可也但师弟子不应
皆北坐南面勉斋以下北山信斋诸贤皆北面受经于
文公者乃侈然并居南面之列此则有不可不正者若
卷二 第 6b 页 WYG1188-0780b.png
更尊道之名则为隆道统而设其祠固当止于五先生
他有不得而与焉卲马张吕诸贤自有从祀彝典广平
龟山豫章延平西山诸贤则建剑邻郡各有专祠稽之
礼经国无先师则合于邻国勉斋为朱门道统单传又
不但三山一邦之望莫若正西向侑食之位虽不合于
邻国可也西山尊道初意亦正如此时盱江德臣李君
亦曰饶之石洞亦以夫子居中配以颜曾思孟周程张
朱五贤勉斋继之时曲阜孔君申卿实主其议遂白之
卷二 第 7a 页 WYG1188-0780c.png
严公首以为允于是绘像立祠更扁尊道又以仆尝与
闻斯义且属为记适莆阳史侯有刋脩礼书之约遂不
得竟其事继会莆阳博士永嘉宋属翁议创先贤祠亦
以下问仆援此答之皆以为允但有以程张坐次为疑
者盖横渠于二程为表叔端平从祀之典张先于程竹
林七贤之祠与六君子之赞则程先于张二者不同议
卒靡定仆曰横渠之学得于二程皋比之彻与夫平居
论议历历可考闻道在先固有所受也但当以竹林之
卷二 第 7b 页 WYG1188-0780d.png
祠为正此乃学校之公不得与家庭之私例论矣于是
莆之新祠位置遂定会孔君于三山士友之请属记于
史侯深言尊道之祠止于五贤不及邵马者乃万世道
统所系惟当以此为定孔君又言曲阜旧有五贤祠乃
祀荀杨诸贤今祠已燬归当请之衍圣公更议以此五
贤易之此不惟大明洙泗之正传亦以一洗汉唐之陋
习扶世立教抑邪崇正之功弘矣因其行也力赞勉之
私窃自谓山中一时绵蕝之礼或者因莆福二郡以为
卷二 第 8a 页 WYG1188-0781a.png
之兆亦区区之志也忽三山朋友以书来诘谓旧祠卲
马以下凡十有四人皆从改撤公议之后莫不倒指于
首议之人子当何以解之且贤牧乡贤二祠亦闻有所
建白若其果然慎勿复言可也余盖深叹世衰道微之
馀学校无公论乃至于此自可忘辨然斯道所关则亦不可
以不直者辄申其义或者倘有察焉亦学校风化之一助也
一或谓文公赞六君子竹林祠七贤今尊道之祠
止及五先生而不及邵马其义可得闻乎曰尊道
卷二 第 8b 页 WYG1188-0781b.png
有祠为道统设也古者建学立师教学为先而其所学
则以道德功言为重而道其总名也太上立德其次立
功其次立言是三者皆非有得于道不可立德者道之
本也立功者道之用也立言者所以载道之文也言学
而无见于道则不足以为学言道而无见乎道之全
体则亦不足以为道矣是故一善之德亦可以言立德
一时之功亦可以言立功一语之有关于世教亦可以
为立言而皆无见乎道体之全则亦不足与乎道统之
卷二 第 9a 页 WYG1188-0781c.png
正矣今观六经之文皆其德被生民功加万世尧舜禹
汤文武周公孔子之传在是自是之后四代礼乐之具
惟颜氏有之晚年则惟曾子所传独得其宗曾传之思
思传之孟矣大学中庸七篇之书皆可具见道丧千载
直至濂溪明道伊川横渠晦庵五先生而后此道始大
明于世而其学皆足以为天地立心生民立极往圣继
绝学万世开太平其立德立功立言未有大于此者矣
若夫康节涑水谓非世之大贤不可而其学视此则有
卷二 第 9b 页 WYG1188-0781d.png
间矣驾风鞭霆之英杰非可与准绳规矩之君子同科空
中楼阁自是宇宙间一卓伟之见观其玩视古今游戏
物外其出言制行不免近于高旷非可以为世常法者
也程子与康节居洛三十年未尝一语及于学亦谓是
也若涑水之力行苦节制行非不诚一而前辈谓欠却
致知一段如尊扬雄而疑孟子黜汉统而帝曹魏正自
有不可掩者又不待辨而定也故五先生直可以继颜
曾思孟之次配食夫子而卲马则亦仍旧祀之典可也
卷二 第 10a 页 WYG1188-0782a.png
一或谓涑水之学不由师传其德言功烈之所就亦不
过尽其天资之所到而已若康节则先天一图皇极一
书谓之无见于斯道则不可又何以不进之于五贤乎
曰康节之高明涑水之平实盖各具是道之一体要其
所见则涑水之于康节则固不可以同日语也康节先
天图心法与濂溪太极图实相表里至于皇极一书则
其志直欲以道经世而自处盖欲作雍熙泰和以上人
物此岂易以世俗窥测但其制行不免近于高旷若使
卷二 第 10b 页 WYG1188-0782b.png
进之圣门则曾晰非不高明子贡非不颖悟终不可谓
与颜曾同得其传百世以俟不易吾言矣
一或谓卲马与张吕诸贤秩在从祀固无以议为也但
此五先生者所在郡县别立祠庭自为专享得不伤于
烦乎曰学校之祀典不正久矣五贤者所在郡县非无
从祀秩然学校各别为专祠或以所居之邦或以游宦过
化之地或特以义起载在先儒文集与夫碑志之类其
来非一日矣即之人心稽之公议未有不以为允者是
卷二 第 11a 页 WYG1188-0782c.png
果何故吾闻道统于一祀典亦当定于一后世乃裂而
二之谓之不伤于烦不可也此事之失源流阔远岂一
言可断哉两庑从祀理宜损益孔庭之祀按贞观二十
一年颜回以下次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升侑尼父开
元八年始塑十哲绘七十弟子及二十二贤于壁二十
七年又以曾参而下止六十七人遂以杜祐通典所载
益以林放等五人以足七十二人之数此不过唐礼官
一时建议云尔宋仍唐制不复更改至今按为定式窃
卷二 第 11b 页 WYG1188-0782d.png
谓学者尊事圣贤春秋祭享非但崇饰俎豆姑以尽吾
报本之心而巳必其平时方寸之间真有信慕服行之
素则斯道气脉相属今也姓名昧昧年代阔远寻常方
册之间耳目尚有不接一旦对越之际肸蚃岂易遽通
此文公竹林之祀所以止于颜曾思孟配享六君子从
祀今所在书院但按此为法亦恐其烦也程子本言十
哲世俗之论予之昼寝短丧求之聚敛具臣已见责于
圣门况颜子既升配享又增子张为十哲果何义耶十
卷二 第 12a 页 WYG1188-0783a.png
哲之外若南宫适宓子贱蘧伯玉曾晰漆雕开澹台灭
明原宪有若公西赤之徒班班见于传记所载亦可数
矣此其当正者一又七十二贤之下益以诸儒二十二
人此盖唐礼官一时见其六经三传曾有训诂之劳故
悉从而位置之不复甄别西都承秦绝学若伏生之书
毛苌之诗大小戴之礼左氏公谷之春秋与郑孔诸儒
之传疏虽其间不无同异谓其无羽翼圣经之功不可
也学者辞必根理文必称行马融为窦宪作奏章一事诬
卷二 第 12b 页 WYG1188-0783b.png
陷忠良汉祚以倾平日聚徒著书竟亦何用杜预建短
丧之议自背于春秋王弼尚老庄之学自背于易凡若
此类训诂何取此其当正者二又孟氏之后无传濂洛
未兴之前寥寥千载独一董仲舒学最正行最醇顾不
得秩在从祀而扬雄美新投阁不能掩纲目莽大夫之
书荀况以性为恶以礼为伪大本已失更学何事至今
二人上敢与孟子同列下犹不失与王通韩愈并称向
微文公品论权衡之定则孟子终贬而荀扬辈偃然得
卷二 第 13a 页 WYG1188-0783c.png
在弟子列矣世教不明至此可胜叹哉此其当正者三
宋诸儒如康节涑水南轩东莱四贤固已在从祀之典
溯其渊源岂无尚有考论者(龟山载道而南再传为延/平李氏学行醇正其传是)
(为文公竹林从祀亦在六君子之次又文公之学惟勉/斋黄氏独接其传学问操行一出于正且其羽翼四书)
(三礼之功为大三山/郡泮亦为之大耳)道无二统不合不公诚有作者表
章正学统一圣真首之京师达之郡县大明学校祀典
一正天下人心凡若此类首宜损益决不可以唐开元
礼官无识之轻议遂以为千万世不刋之定典也
卷二 第 13b 页 WYG1188-0783d.png
一或谓祭祀之礼各从国俗之旧若构立新祠以义起
礼可也今在郡县各有旧祠或绘或塑以子之言一从
毁撤于人情岂无不安者乎曰是何言也承讹踵谬乐
因循惮更改此汉唐千载弊政也岂但此一事哉仍旧
贯之言圣人予之亦谓可以改可以无改者耳学校祀
典所以正人心明世教也清议所在不可厚诬理有当
更对越无愧尝记荆公配享庙廷其子雱从祀庑下权
势所在何向不可一朝毁撤万口无辞且如从祀之典
卷二 第 14a 页 WYG1188-0784a.png
仲舒当在所益扬雄马融之类当在所损此皆不可一
日不正者岂可习之为安而以毁撤为嫌乎三山郡泮
旧志先贤祠止陈公襄等五人后增至十一人今则五
十馀人矣乡牧祠内有某人者显为清议不容旧曾守
土不死封疆姑且勿论丁丑戊寅之间反覆变诈见之
大书榜镂至今人犹诵之以为戏笑当其再叛也何至
如此诋毁及其再附也又何用如此夸谀后又夤缘益
谥命下之日有作诗讽之者曰两朝忠义传俱有某人
卷二 第 14b 页 WYG1188-0784b.png
名方其反覆之际题门曰葵藿有心终向日杏桃无力
谩随风是全不知有世间羞耻事以此为文章学问以
此得朝廷爵谥又以此齿学校祀典岂可不为郡泮羞
岂可不为世教惜旧尝建白公堂顾不得以子孙权势
赫奕有所辟而不行也虽然又不特三山一郡泮为然

一或谓程张坐次以竹林之祠为定固不得以家庭之
私妨学校之公矣然则颜曾子思以坐像配享堂上颜
卷二 第 15a 页 WYG1188-0784c.png
路曾晰伯鱼以立像从祀庑下或者疑焉如此则学校
祀典之公亦不可以家庭之私为断乎曰是不可以此
为断矣学莫大于明人伦人伦莫先于父子子坐堂上
父立庑下非人道一日所可安也且子虽齐圣不先父
食久矣必仍今之制则宜别设一室以齐国公叔梁纥
居中南面颜路曾晰孔鲤孟孙氏侑食西向春秋二祀
当先圣酌献之时以齿德之尊者为分献官行礼于齐
国之前其配位亦如之两庑更不设位如此则亦可以
卷二 第 15b 页 WYG1188-0784d.png
示有尊而教民孝矣但有王者作礼当损益祀不可渎
也姑志于此
一或问颜曾思孟所在学校皆东坐西向于义何居曰
旧例循习已久问之先辈皆莫能通其义或谓神道尊
右西庑乃迎送神之所辟右者不敢当尊也故献官序
立东庑之前而行礼执事者升降必由东阶固其义也
然则今之十哲配享两庑从祀皆左右列则有所不通
矣向尝见一野史载夫子庙庭只有颜孟配享皆东西
卷二 第 16a 页 WYG1188-0785a.png
向后因王安石配享遂以颜孟东坐西向王安石介于
颜孟之间西坐东向后来虽撤去王安石配位而颜孟
坐次亦因而不改竹林精舍初创但就中增入曾子子
思二神位而先朝取其法行之亦曾袭不暇改至今宜
改为东西向北上神道尊在兖国公颜氏西一郕国公
曾氏东一沂国公孔氏西二邹国公孟氏东二周程张
朱五先生又以次列东西行则合旧矣然所谓旧制者
亦开元二十八年以后之制亦非古也按开元礼夫子
卷二 第 16b 页 WYG1188-0785b.png
犹西坐东向盖仪礼特牲少牢馈食礼尸位也配位西
向主人位也从祀南向众宾位也开元末年夫子始封
王爵袭衮冕执镇圭迁为南向之坐矣世学不讲有论
及此者则以为怪安得一复古制为快哉
一或问所在郡国学校各祀乡之先贤或郡之良牧于
礼亦有稽乎曰礼有祀先贤于东序及祭乡先生于社
之文前之所言盖天下通祀也若以一国一乡论之各
有先贤乡先生其节行足以师表后进轨范薄俗者固
卷二 第 17a 页 WYG1188-0785c.png
在乡国之所当祀矣孔明之在南阳宣公之在吴江管
幼安之在东海阳城之在晋鄙三代而下论天下人物
亦当首称正使列侍圣门夫亦何嫌顾道丧千载渊源
无所考溯耳又如蜀之文翁闽之常衮首开一方文治
虽去之千载犹思慕之虽欲不祀人心独能恝乎凡若
此类宜悉诏郡国按此比旧志采其尤著者悉以来上
列之郡祀咸秩无文或复其子孙录其贤裔旧有祠庙
去处必为守护增葺亦所以昭示朝廷褒表先贤之意
卷二 第 17b 页 WYG1188-0785d.png
虽后有作者亦莫之易也
一或问子所言首之京师达之郡国大明学校典祀一
正天下人心但京师太学与郡国之学考之古今不无
异制不知尚有当考论者乎曰道者天下通行之道则
其所以为教者自天子至于庶人一也先王建学必祀
先圣先师自古至今未有以异独五学之说不同礼家
谓诗书礼乐各有师所以为祀亦异则疑出于汉儒专
门之附会三代以上大道未分必不至此盖尝闻之师
卷二 第 18a 页 WYG1188-0786a.png
曰五学之制中为天子之学所谓太学是也小学亦祇
在王宫之南不惟天子视学行礼为便而元子庶子与
夫公卿大夫之适子入学亦近而易习东西南北各设
学以待四方之士意国之贵胄与乡之俊秀及诸侯贡
士以备论选者未必咸在天子之学则亦随其方而处
之意必古有其法而唐之国学四门学恐亦其遗意也
是故京师首善之地莫先于天子之太学矣又尝闻之
天子太学祀典宜自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自
卷二 第 18b 页 WYG1188-0786b.png
前民开物以至后人致用其道德功言载之六经传在
万世诚后世天子公卿所宜取法者也若以伏羲为道
之祖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各以次而列焉皋陶伊
尹太公望皆见而知者周公则不惟为法于天下而易
诗书所载与夫周礼仪礼之书皆可传于后世至若稷
之立极陈常契之明伦敷教夷之降典益之赞德傅说
之论学箕子之陈范是皆可以与享于先王者天子公
卿所宜师式也以此秩祀天子之学礼亦宜之若孔子
卷二 第 19a 页 WYG1188-0786c.png
实兼祖述宪章之任其为天下万世通祀则首天子下
达夫太学春秋释奠天子必躬亲岁事养老乞言退就
师保一言行一政事天子一是以此为法教化本原一
正于上四方其有不风动也哉夫然后公卿近臣举天
下道德学问之士以礼延聘萃于京师馆之太学一如
明道先生熙宁之所奏讲明正学以次传授自国学达
于郡邑乡校其为学一依古人小大学教法凡近世学
官一切无用之虚文悉以罢去学问必见之践履文章
卷二 第 19b 页 WYG1188-0786d.png
必施之政事使圣人全体大用之道复用于世不数十
年作养成就士习丕变人材辈出先王至治之泽不患
不被乎天下顾上之人力行何如耳
间尝以此求正于乡先生福清林若存谓此论直可质
无疑而俟不惑且谓康节作长历书建成元吉作乱秦
王世民诛之可与温公作通鉴书诸葛入寇同科此亦
一证宁德陈子芳谓此说已是程子亦曰尧夫直是不
恭又曰尧夫根本不帖帖地其不满温公处亦多更以
卷二 第 20a 页 WYG1188-0787a.png
此参之当益明矣并识于此以俟来者
 
 
 
 
 
 
 
卷二 第 20b 页 WYG1188-0787b.png
 
 
 
 
 
 
 
 勿轩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