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266-070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竹涧集卷五
            明 潘希曾 撰
  赋书辨记一十五首
   感雪赋
正德十二年冬环滁大雪余縻于官为之兴怀方闻銮
舆北幸弥增感恋作感雪赋其辞曰
弭予节于滁阳兮岁聿暮不吾与曰强圉赤奋若兮维
卷五 第 1b 页 WYG1266-0702b.png
律中乎大吕颛顼严令兮使玄冥驱其先风伯愤噫兮
云师乘以垂天羌觱发兮逾栗烈夜浙沥而霰先集兮
昼忽缤纷而雨雪驾玉虬兮骖白螭腾踏银汉兮溅冰
屑夫何累旬月止复作兮纷委积而交加折修竹以失
声兮封枯杨而生花岿官寺兮山之麓接旷景兮平皋
阻寒气兮空谷旦余适野之莽苍兮雪始霁而日煜千
门冻而反闭兮万灶凄其未烟灿琼枝兮林立莹冰柱
兮檐悬僵狐兔以屏迹兮饥鹰隼而莫骞晃六合以昭
卷五 第 2a 页 WYG1266-0703a.png
回兮敛万籁而寂然吾方游乎尘垢之外兮幸昭质之
未窳步余马于白水兮按余辔于瑶圃饮沆瀣兮餐玉
(叶音/央)怀琬琰兮佩琳琅苟余心之皎洁兮虽远引其
何伤嗟滁之僻兮乐有馀逖彼北裔兮僻不可居层冰
峨峨兮阴山崒矹豺狼侁侁兮虎豹出没美人之游兮
辕不及攀良辰感我兮怛肺肝乱曰寒既冱兮岁亦殚
幽独处兮谁与欢宣余力兮及时难望朔云兮天漫漫
凤有门兮龙有渊思美人兮不敢言
卷五 第 2b 页 WYG1266-0703b.png
   与太守刘惟馨书
近乡人到京传云执事还任于仆有见愠之意谓仆于
执事有后言也负执事也噫果有是不但负执事也负
全蜀士夫也负吾先子也负同官也先子去蜀二十馀
年蜀谊过厚与仆有世讲之好若执事固先子所知也
而仆尝滥竽同官既又同患难人心天理不宜薄也君
子居是邦犹不非其大夫矧仆于执事耶且仆之平生
执事亦知之尝好毁人耶尝背毁八县一官吏耶于他
卷五 第 3a 页 WYG1266-0703c.png
人未尝毁而独于执事毁有无可知也世有娶孤女诬
挝妇翁者兹固不必深辩然反覆思之亦或有由矣仆
舟之过沛河也邂逅宪副高君则谓仆曰贵郡刘太守
予尝荐之吏部荐后人多议之传闻其某事某事柰何
仆应之曰此所传谬尔高曰予与渠同年也予将面告
之仓卒分舟而别今之衅端或由于此则高之语意未
明而执事之过疑也执事大节为吾侪出色他日荣迁
会贵乡诸先生及同僚同年事当自明或会高君以此
卷五 第 3b 页 WYG1266-0703d.png
柬质之亦当自明古称贤者不相知尝窃意其有激之
言不意身亲见之虽然未有贤而不相知者也仆之缕
缕者赘也执事岂终不亮其心
   奉大司空南坦刘公书
某忝侧僚末辱教爱多矣濒行又承饯赆无任感荷到
济宁即率郎中副使辈放舟沛徐以观被淤故道及所
挑新河复沿黄河东岸陆行沛丰单等县以观大小决
口奔冲之迹乃知漕渠庙道口以下忽淤数十里者实
卷五 第 4a 页 WYG1266-0704a.png
由决河西来横冲庙道口之上并掣闸河之水东入于
昭阳湖以致闸水不复南流而沛县飞云桥之水时复
北漫故沙停而淤耳沛以下即无淤者以飞云桥之水
南流故也计济沛间漕渠只宜加筑东堤以遏入湖之
路更筑西堤(濒黄河/一带)以防黄河之冲俾其自北而南常
由故道自无沙淤之患虽旧日之淤犹有存者量加挑
浚亦自无虞乃若根本之论则在疏黄河之支流而
朝议已行之矣新河既蒙罢挑无容置喙昨盛公所上
卷五 第 4b 页 WYG1266-0704b.png
图本亦槩可见生愚且拙敢不竭心力以纾庙堂之
忧俟稍有次第别当图上尚祈不靳指教以终雅爱不

   荅豸史马君书
承谕筑堤既长恐河专趋徐此盖为徐方虑也然仆尝
虑此而究其故矣黄河自汴梁经黄陵冈至于曹县一
带有堤自曹历单丰沛三县皆无堤今修长堤盖缘单
沛间黄河决口十数道横冲运河入昭阳湖以奔徐州
卷五 第 5a 页 WYG1266-0704c.png
致淤运道故因昔人所尝议而未及行者议行之然止
筑林台以下百四十里耳林台以上曹单间七八十里
原无缺口且去运河亦远不须筑堤万一黄河涨入不
过如往时漫散未为害也大抵河由溜沟与飞云桥固
是趋徐河冲运河与昭阳湖亦是趋徐俱为徐吕二洪
所束不得奔放入淮故尝为徐患惟上流赵皮寨一支
至宿迁小河口入淮孙家渡一支至淮安清河口入淮
可以分全河之势而消徐沛之患但淤塞十有馀年今
卷五 第 5b 页 WYG1266-0704d.png
始疏浚耳近七月九月间黄河水涨一次高五尺一次
高六尺皆得赵皮寨分流故徐沛河不甚溢者亦或一
验也仆愚且拙辄请教于执事望加察而示之地方之
幸漕运之幸宪节何日过济冀得面悉也
   荅都宪熊公书
顷辱手教特惓惓河事感谢感谢偶便辄布一二今年
南旺当大挑已摘单县堤夫七千馀名先挑湖而后完
堤丰沛地势尤下其堤一面修筑黄河每年有清明水
卷五 第 6a 页 WYG1266-0705a.png
伏水秋水为患今赵皮寨与孙家渡可备分𣲖而此堤
复成运河庶几无虞但济沛间春泉正微旧淤尽露方
摘夫三千馀名挑浚就以所挑淤沙覆东堤外壁沙既
可远堤亦易培淮安清河口之浅令该府用近便夫役
加浚此皆不可缓之役而适当岁歉虽古有修城郭使
民就食之政然河道钱粮有限不敢多用民也复忆去
冬见谕飞云桥口宜辟加阔诚长虑也仆尝沿飞云河
岸上下三百里间观之飞云桥南十馀里有谢家沟又
卷五 第 6b 页 WYG1266-0705b.png
南五十里有北溜沟又南二三里有南溜沟皆黄河趋
运河出口四口并出故飞云似不必辟且桥两岸高陡
民居稠密亦不易辟也但四口皆在徐吕二洪之上每
水发为决所束徐沛受患欲除此患赖上流孙家渡赵
皮寨之分𣲖耳未审高明以为何如幸不靳终教
   荅大司空刘公书
承示近日议河事者谓赵皮寨孙家渡不足以泄黄河
之怒而漕渠或不免复淤窃谓斯言虑患远矣而所为
卷五 第 7a 页 WYG1266-0705c.png
防患者未审当何如夫黄河为中原患非一日矣智者
不与水争地惟顺其势而导之而其激荡变迁虽神禹
不能使九河常如故也后世或塞其决或堤其卑或疏
其𣲖皆随时救患者也国家漕渠为南北咽喉势不
得不与河争地弘治初河决荆隆口又决黄陵冈又决
张秋当时尝浚孙家渡宿迁小河(即赵皮/寨河)等处而后荆
隆黄陵张秋等口可塞亦分泄河怒之验也况自河南
历直隶至山东之曹县恃长堤以禦河患亦既有年而
卷五 第 7b 页 WYG1266-0705d.png
今单丰沛为堤亦将以禦河患不使淤漕渠也盖事理
所可据与人力所可为者如是而已若曰神河叵测则
固非力所及若欲别求远图则往者之开新河可为殷
鉴去岁秋水时至湖波为新河两岸所隔田庐淹没告
诉纷纷盛公乃令闸官夏时辈决岸放水此非弃百数
十里之田为巨浸不可以为河也初挑河至留城觉飞
云桥水来反高中间平地数丈尚未挑通至是黄河决
入二十馀里水落而淤盛公乃令主簿郭景辉辈挑去
卷五 第 8a 页 WYG1266-0706a.png
淤沙暂筑坝以障之夫存坝无以通舟去坝则黄河倒
灌而易淤此虽弃前百数十里之田为巨浸不可以为
河也他若三河沙水之冲滕费沂峄山水之涨皆智巧
所难施而劳费不与焉是可为远图乎且盛公尝塞丰
沛决口矣今因而加堤焉尝修沛漕东堤矣今因而稍
培焉尝疏赵皮寨议孙家渡矣今因而查浚焉何独至
于开新河不因而成事欤盖必有难成者矣顾其事已
中止不欲多言今恐议者不察或误国是乃不敢不
卷五 第 8b 页 WYG1266-0706b.png
言诚舍此而别有远图固不肖所愿闻也执事为国
孜孜素厚僚谊望垂览而见教焉幸甚
   寄都宪梅国刘公书
向以河事奉咨承手札垂答如领面教多感近日工部
复以三事移咨河道漕运两衙门会议施行一曰挑淤
沙与前咨相同一曰整诸坝可以补前咨之未备皆淮
阴急务也一曰筑长堤则事势恐或未便盖自新庄至
淮城其间闸坝十数处若筑塞之则鲜贡粮运等船不
卷五 第 9a 页 WYG1266-0706c.png
通非细故也若留闸口坝口则河涨必自口冲入非细
故也况古黄河堤去河二十里近世汴梁至山东一带
堤去河亦不下十里前年筑单丰沛长堤去河率五六
里或七八里皆不敢临岸为堤者惟恐河流扫岸岸崩
则堤随之今淮阴濒河空地若去河不远则似不敢临
岸为堤也此管窥过计未知是否惟高明不靳指教则
同舟共济之赖多矣他如扣存脚价动支监银截留耗
米借用运军起𣲖庐凤滁和人夫皆漕抚所专想高明
卷五 第 9b 页 WYG1266-0706d.png
自有处分以济国家之急仆仰赖馀庇而已今具公
移奉会未敢辄述管见如前所云者恐高明或别有处
也楮笔不尽总希裁处回示幸甚
   大礼问辨
或问礼官之说皇上以小宗后大宗特重大宗降其
小宗亦既合礼经矣曷为议者未已也曰此宗子法也
非所以定天子之大礼也曷为议者之说亦复引大
小宗也曰兹所谓楚则失而齐亦未为得所以重纷纷
卷五 第 10a 页 WYG1266-0707a.png
也则其说何也曰宗法为公子卿大夫设也(大传别子/为祖继别)
(为宗朱子曰君适长子为世子继先君正统自母弟以/下皆不得宗其次适为别子不得祢其父又不可宗嗣)
(君又不可无统属故死后立为大/宗之祖其适子继之则为大宗)君不与族人为宗也
(大传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陈浩集说谓君有绝宗之道)为人后为继大宗设也(丧/服)
(传为人后者孰后后大宗也大宗不/可以绝故族人以支子后大宗也)君无为人后之礼
(魏明帝诏礼王后无嗣择建支子以继大宗然礼无/王后无嗣之文明帝乃附会丧服传支子后大宗之)
(说耳且礼适子不得后大宗设使今上有弟/亦必以适长入继可见宗法不可行于君)诚以君至
尊也不得与臣庶同也理也亦势也丧服自期以下诸
卷五 第 10b 页 WYG1266-0707b.png
侯绝(见中庸/章句)而为人后者有大功焉小功焉(见丧/服传)故知
后大宗非天子诸侯事也且古之后大宗者必属乎
子道者也故可以为父子(兄弟之子谓之犹/子是属乎子道也)仲婴齐以
弟后兄非礼也而公羊高曰为人后者为之子附会之
过也鲁僖公以兄继弟非世及之常也(见礼运父子相/传曰世兄弟相)
(传曰/及)而胡安国曰臣子一例以僖尝为臣谓臣犹子也
则可谓为之子恶乎可(左氏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之说/公羊先祢后祖之说皆以父子)
(喻君臣故胡氏/谓臣子一例)近世人主祢其所后则何如曰属乎子
卷五 第 11a 页 WYG1266-0707c.png
道尝受命为后儗诸宗法庶乎其可也(若汉哀帝以犹/子为成帝后宋)
(英宗以犹子为/仁宗后之类)非此类也何可比而同宗法耶(若商仲/壬以弟)
(鲁僖公以兄汉宣帝以从孙光武以从/祖今上以从弟皆不可曰后而为之子)然则其称号
柰何曰天叙有典人不可汩也(如父不可曰叔侄/不可曰子之类)其庙
次柰何曰生为之臣死不得跻于君也(如僖公继闵公/僖虽兄臣也闵)
(虽弟君也僖不/当跻于闵上)其昭穆柰何曰父昭子穆未之有改也
或世次不相当不以亲亲害尊尊可也(如兄弟或从父/祖嗣位昭仍为)
(昭穆仍为穆但当明其君/臣之义臣不得位于君上)信斯言也大礼其定诸曰然
卷五 第 11b 页 WYG1266-0707d.png
明乎宗法之原而不以其所同强齐其所不同则千载
不明之案可判而今日纷纷之论不崇朝可决也(如哀/帝英)
(宗之事可同宗法者也故当降其小宗而师丹司马光/程颐朱熹之说为是然司马公引魏诏不得顾私亲之)
(语则将视所生为路人又不若程子推所生至恩明尊/崇正礼之说如宣武光武之事不可同宗法者也故光)
(武当祖高祖帝四亲而张纯朱浮之说为非宣帝得称/父为皇考而范镇以小宗合大宗之讥为非然程子亦)
(以宣帝称所生皇考为失礼但宣帝于昭帝为侄孙叔/祖不可为考所生又不称考是竟无父矣此亦拘于为)
(后为子之例或因一事一时而发未必其定论世且尊/信程子莫如朱子而其作本义定家礼不能尽从程说)
(亦惟其/是而已)仰惟我皇上之即位承武宗遗诏遵祖训兄终
卷五 第 12a 页 WYG1266-0708a.png
弟及之文揆诸春秋之义克正其始矣其继武宗之统
以主宗庙之祀非若宗法必为之后而后得奉其祀者
故以伦则武宗兄也孝宗伯考也以位则皆君也皇上
以弟代兄以臣道事先君其为继武宗也名正而言顺
(假如兴献帝在以叔代侄亦/以臣道事先君而继其统)武宗而有继也则孝宗
固未尝绝也何得舍武宗而不继何必考孝宗而后为
继耶(或以宗庙无称为疑然事有常变汉宣/时亦无祢庙况孝庙在祢庙之班乎)由此言之
兴献帝圣考也兴国太后圣母也名正而言顺矣若夫
卷五 第 12b 页 WYG1266-0708b.png
尊崇之典则亦有可言者宋英宗既后仁宗程颐尚谓
其父濮王当别立殊称矧我皇上圣父母乎如曰子无
爵父之义周不有追王之礼乎(或疑此非尊无二上之/义殊不知兴献帝本处)
(臣道又谥号视列圣少杀又不敢称宗何嫌于二上设/宗藩入继欲并崇其祖却难盖继统与创业不同创业)
(之君功德自已立故得追崇四世以报本继统之君功/德本乎创业之祖故止可及父母而不得及祖压于创)
(业之祖故也又疑如此父祖似乎有间据先王/制礼父服三年祖期曾祖三月亦自有差等)若夫庙
祀之典则又有可言者天子为百神之主尚当祭其国
之无主后者(见王/制)顾不得祭其父乎别建寝庙不敢干
卷五 第 13a 页 WYG1266-0708c.png
宗庙之纪不亦可乎然则子之说无亦剿议者之说欤
曰议之是者天理人心之同也议之非是者予不得而
同也子盍亦上闻欤曰皇上至孝之心既已烛夫两端
之说矣大礼其次第举矣予窃重夫礼官之固执而惜
其弗加察也又虑夫纷纷之论真成聚讼而或贻患也
故为是答问者将以解学士大夫之惑而明我皇上至
孝之心于天下也
   章氏重建御书堂记
卷五 第 13b 页 WYG1266-0708d.png
御书堂藏御书而作也吾婺先正大方伯章公正统中
以广西宪使入觐诏赐五经四书五伦书凡若干卷书
故有堂宝藏在溪南濮村且以处子弟之学者数十年
来规法稍弛公之孙绪大惧继述弗戡无以昭先德承
天宠爰度地于所居之后以便视守建堂于厥地之阜
以崇廉戺庀事于甲子之春明年冬落成面阳明以受
风日履爽垲以杀水泉蠹不芸而辟润不曝而乾轮奂
有美签轴秩秩子若孙升而游歌焉处而藏修焉起敬
卷五 第 14a 页 WYG1266-0709a.png
起孝固必于斯间属予记之予作而叹曰可谓得我心
之同然哉予大父佥宪府君与公为同门友仕之时亦
同尝以风宪近臣蒙赐书又同先子宪副府君异时语
不肖孤曰吾婺章方伯与汝祖获御赐书是诚至宝吾
欲创楼尊阁之而未能不肖孤服膺久矣顾力犹弗逮
闻子兹举能不深为之喜而重自愧哉抑是书大字楷
写版刻明净予每读建阳本鱼鲁可疑辄盥手启笥庄
诵细校圣贤精义奥语多赖以明吾知章氏子弟之学
卷五 第 14b 页 WYG1266-0709b.png
有赖矣夫敬君之赐谓之忠述祖之业谓之孝启子弟
之学而俾有所考谓之贤一举而三善焉不可以无记
矧先祖同其遇后世同其守不容以不记谨记之以贻
厥后乃若垣楹门庑之详则登堂在目而山川景物之
献秀于堂则不系乎书者可略也
   项氏先莹记
友人项聘之衰绖过余泣拜而言曰珍先处士之葬幸
获地矣而表茔域以示久远敢不为之虑请吾子为记
卷五 第 15a 页 WYG1266-0709c.png
之地延袤二十亩在赤松乡去县北十有五里负南面
北觉慈寺翼其左澄塘浸其右孤石特秀亭亭雄峙于
前者芙蓉峰也堪舆家谓芙蓉一脉自东而南郁盘成
阜中岐而成穴左一支环出寺后蜿蜒为案右一支曲
枕澄塘之上若内顾然土宜松竹植之易茂尤宜桂不
植而产苍然蔚然云木团荫望之知其为先茔也陇封
四尺碑刻曰项处士墓茔前为亭亭侧为屋图居守便
祭扫也珍闻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卷五 第 15b 页 WYG1266-0709d.png
珍之不孝不可追于生前尽心墟墓之间犹以为吾亲
所归也即于是无憾焉庶几吾亲安之也夫子尝曰丘
也不可以弗识也子盍一言俾项氏子若孙永有识哉
余闻伊川论葬必土色光润草木茂盛五患不及水泉
不侵而晦庵之言曰以子孙而藏祖考则必致其谨重
诚敬之心以为安固久远之计吾聘之可谓达于此而
能用其孝矣凡民致死其亲窀穸苟且否则泥风水拘
忌讳葬不以礼不可谓孝矣则孝如聘之讵非风俗转
卷五 第 16a 页 WYG1266-0710a.png
移之机哉聘之积学谨行向用于时所为扬名行道以
终其孝者余方拭目焉庸次其说以记之
   张氏顺则堂记
义乌处士之庐有堂曰顺则者张君彦成所筑也其地
在龙陂里西去县三十里许临谷向峦山萦水纡为堂
三间堂之后为室傍为楼前为正门凡若干楹朴素坚
完脱去绮靡经始于弘治辛酉越五年而落成于是起
台植花以游以观引泉为池可濯可湘盖隐而善居室
卷五 第 16b 页 WYG1266-0710b.png
者也昔陶唐之世有谣于康衢者曰不识不知顺帝之
则处士之名堂盖取诸此夫谓之顺者天下何思何虑
坦然由之无适不顺也谓之则者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帝之则我固有之也人惟逞私智以戕天理颠倒拂戾
丧其物则是虽中君叔世难乎免矣而况于帝则乎而
况于顺乎处士质直少文尚义而好施言动衣冠循循
以礼乡人化之而不争令尹嘉之而知敬子弟依循之
而有所成然而名弗烜于时迹弗诡于人葆光任真涵
卷五 第 17a 页 WYG1266-0710c.png
濡圣仁其不识不知而顺帝之则者欤昔五柳先生自
谓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处士其陶唐氏之民欤处
士仲子儒从予受经笃学谨行克振家声予以是知处
士而喜其堂之不虚名也用申其义以记之
   太湖分趣记
太仆少卿霜厓曹公作假山于瓮城南隅号太湖分趣
谓予曰始仆以御史在告自适于是别去六七载湖山
情景无日不往来于怀愿记其事勒诸石庶几他日归
卷五 第 17b 页 WYG1266-0710d.png
隐诵斯文而惬吾心焉且俾后之人知仆所乐嗜也山
累太湖石为之崛起平地峰峦削出虚其中以为洞容
三数人两傍由石门以升小桥曲径达于绝岭山畔有
四景亭刻东坡四景帖有贤已亭设博奕具结柏亭二
一置琴砖石几一竖峭石刻小飞来三𨽻字结黄白木
香亭各一桂竹屏各一柏坊一左右掩映参错于花草
竹树间面山为书屋若干楹壁间陷置古今诸贤石刻
游息宴集于斯萃止凡园之景以山胜山之景以太湖
卷五 第 18a 页 WYG1266-0711a.png
之石胜故命之曰太湖分趣予惟人之情不能无所好
也彼以声色势利取败者固好之累而无知无欲如老
氏之说则亦好高而不情古称知乐水仁乐山其适情
而无累者欤公其达仁知之理者欤或曰瓮城扼万里
长江东瞰大海公生长其间眼界不小顷将使命持宪
节历扬中外以极天下之大观其胸中之太湖不啻吞
若八九矣奚以分趣为哉予曰此公之所以贤于人者
而人固莫测也夫举卷石可以知山㪺勺水可以语海
卷五 第 18b 页 WYG1266-0711b.png
取诸近小以自托者易足之道也公以清才赡学荐历
卿列崇阶显秩骎骎未已乃能不以富贵移易其山林
之念是又以知足为持盈者也不贤而能之乎顾予泉
石膏肓闻风感兴恨未能舣舟京江以少分公之趣漫
为公记之公名仿字汝学以乙丑进士起家霜厓其别
号云
   双溪潘氏宗谱记
潘氏之先出于毕公高毕公高本姬姓子季孙者食菜
卷五 第 19a 页 WYG1266-0711c.png
于潘因以为氏焉潘氏子孙蔓延于天下宋南渡初金
华称三潘焉待制曰清潘驸马曰贵潘半州君曰富潘
更元之乱分散微弱而吾一门至今号儒籍焉盖元别
儒于编户若今匠灶籍然入国朝吾高祖兴二府君以
人才徵曾祖昌三府君卒赠监察御史而吾祖吾父诸
父昆弟皆以儒起家接迹仕路盖自洪武以来百五十
馀年于兹矣自吾高祖居城下双溪之涯其后或居城
或居乡或居武义而城下故庐子孙犹有居者然彼此
卷五 第 19b 页 WYG1266-0711d.png
散处而隆替不齐矣予幼而孤不得备闻遗德思所以
尊祖而睦族莫如为谱乃以旧藏先世位牌访于族人
由今而上得五世由五世而上得三世又溯而上谱残
系阙虽知其出于三潘而不知其孰为当祖则断自所
知万八府君者为始祖嗣万而宗而德皆当时列行之
称而其名与字已不可考其称宣教若朝奉又皆已不
可晓矣于是为之图以表其世系为之传以纪其事迹
名亡则书其字字亡则书其行而宣教朝奉各仍其称
卷五 第 20a 页 WYG1266-0712a.png
又揭凡例以示法守而谱可睹矣古者大宗小宗之法
废而人不知本人不知本而骨肉之恩薄仁孝之道衰
其犹不失宗法之意者谱系之说也而谱复废焉虽贤
者无以自考此吾所深惧也夫吾父之视吾兄弟犹吾
于子也吾祖之视吾从兄弟犹吾于孙也自兄弟达于
族人固一本也兄弟族人而至于相虐犹一身而四肢
自相戕也非背本欤鸣呼观于吾谱而可以知本矣其
孝弟之心可以油然生矣
卷五 第 20b 页 WYG1266-0712b.png
   滁州龙泉庵兴修记
我太祖高皇帝定天下设太仆寺于滁总摄马政寻建
庙祀马神俾龙泉庵僧视守洪武二十三年归并寺院
敕太仆臣朱守仁等仍留两僧自是庵为名刹且为太
仆诸臣习仪祝圣寿之所庵在丰山西北麓南距柏子
龙潭百武而近其名龙泉者盖以此历年滋久日就颓
圮失今不图后费益钜侍御阳曲刘公按部至滁有司
白其故会侍御武昌朱公以清戎至谓兴滞补弊不可
卷五 第 21a 页 WYG1266-0712c.png
已公乃下令计财用出公帑属经历伍朝用吏目刘宝
董其役已而岁旱公闵雨州守陈君则清谂众曰古者
修城郭使民就食兹役亦旱备也众驩趋之经始于嘉
靖癸未秋七月凡三越月而落成正殿以间计者三后
堂中门间如之东西序各九间敞以外门缭以周垣惟
正殿后堂撤而新之馀皆补葺以还旧观于是伍经历
等请记其事刻诸石予惟春秋用民力虽时且义必书
兹役也不可以不书也祀与戎有国大事庵为马神庙
卷五 第 21b 页 WYG1266-0712d.png
设戎祀所系且国家旧典一宜书费出于公不厉民饬
旧为新俾已成勿坏二宜书因饥募力民利其食官享
其成得乘时之道三宜书予承乏太仆于是举有赖焉
谨书之以告来者刘公名栾字汝乔朱公名衣字子宜
皆以进士起家有声于时云
   境山河记
黄河至沛县与运河合东南百有馀里至于境山又四
十里为徐州洪又六十里为吕梁洪南引江淮北达大
卷五 第 22a 页 WYG1266-0713a.png
通境山实扼其吭巳丑秋八月河溢境山西徙三百步
东南流二里合故河下口以其在故河外称曰外河去
山稍远奔流直遂视故河加阔然舟楫初无患也厥后
水落湍急挽舟者患焉水益落湍益急放舟者亦患焉
十月以来乱石绝河湍下射高数仞虽虚舟不得上有
冒险而下者十覆三四焉于是远近骇愕大惧春漕弗
利曰盍辟诸则严寒堕指畴能穴冰凿石曰盍浚诸则
故河成陆复非外河径直畴能以两月之力回彼澜倒
卷五 第 22b 页 WYG1266-0713b.png
期迫事急予不得已檄都水主事于思睿徐州判官项
情召官夫陈畚锸峙桩草十二月六日兴工穿故河以
俟行水长七百五十步广十步深丈有七尺截外河而
逼之东两涯下埽使渐相属明年正月下旬中流埽未
合洪涛激荡不可施功则决之故河奔放冲刷沙随水
流一夕河广一倍三数日尽复其旧广凡百步二月中
旬截河埽成广凡百四十步盖假埽逼水以冲故道又
乘水泄以合埽未几沙洄外河而乱石尽没焉经流滔
卷五 第 23a 页 WYG1266-0713c.png
滔舟行如故过而览者不复知前日为患之处矣是役
也使夫三千给银一千八百九十两有奇用物桩以根
计榖藁柳梢蒲苇以束计共十四万七千五百凡七十
日而工毕埽法见元史兹不复详嗟夫沧桑陵谷信有
之矣境山此河患我未之前闻也一旦为患天也不久
而患息国家之福诸君之力也予也实幸焉记其事以
告来者
 
卷五 第 23b 页 WYG1266-0713d.png
 
 
 
 
 
 
 
 竹涧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