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
卷七十 第 1a 页 WYG1032-03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致镜原卷七十    大学士陈元龙撰
  花𩔖(一/)
   总
尔雅华荂也木谓之华草谓之荣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注今江东呼华为荂 尔雅蕍芛葟华荣注今俗呼草
木华初生者为芛 广雅蘤葩菁蕊花华也 草木状
凡草木之华者春华者冬秀夏华者春秀秋华者夏秀
卷七十 第 1b 页 WYG1032-0336b.png
冬华者秋秀其华竟岁故妇女之首四时未尝无花也
 丹铅续录或问花蒂何以曰跗曰蒂者花足也故字
从足束晢补亡诗白华素足亦指花蒂为足也 庶物
异名疏花当花根也杜诗危沙折花当 清异录张翊
好学多思致尝戏造花经以九品九命升降而次第之
 警忘录罗虬撰花九锡一重顶帷障风二金错刀剪
折三甘泉浸四玉釭贮五雕文台座安置六画图写七
艳曲翻八美醑赏九新诗咏也 清异录俗以开花风
卷七十 第 2a 页 WYG1032-0336c.png
为花韝扇润花雨为花沐浴至花老风雨断送盖花刑
耳又苏直善治花瘠者腴之病者安之时人称为花太
医 𡊮宏道瓶史花下不宜焚香香气燥烈一被其毒
旋即枯萎故香为花之剑刅 玉尘录唐穆宗每宫中
花香则以重顶帐蒙蔽栏槛置惜春御史掌之号曰括
香 开元天宝遗事杨国忠子弟每春至之时求名花
异卉植于槛中以板为底以木为轮使人牵之自转所
至之处槛在目中即即欢赏目之为移春槛宁王花时
卷七十 第 2b 页 WYG1032-0336d.png
缀金铃于花下掣之以惊禽谓之护花金铃 清异录
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匆壁柱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
杂花榜曰锦洞天 庶物异名疏花神名女夷乃魏夫
人之弟子花姑亦花神
   梅花
总论 格物论梅花其始见于炎帝之经自是汉见于
上林苑魏见于曹林晋见于江南宋见于含章宫梁见
于扬州法曹廨舍隋见于罗浮松林间梅花之名始著
卷七十 第 3a 页 WYG1032-0337a.png
 陆佃埤雅梅花在果子花中尤香俗云梅优于香桃
优于色天下之美不得而兼 周密癸辛杂识梅花无
仰开者盖亦自能巧避风雪耳验之信然 张洞林桂
林记袁丰之曰冰肌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
 赵彦林注江边曰江梅在岭曰岭梅在野曰野梅官
中所种曰官梅 史绳祖学斋佔毕荆州记谓陆凯自
江南遣使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范蔚宗不知刘向说
苑已载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之臣曰韩子者
卷七十 第 3b 页 WYG1032-0337b.png
顾左右曰乌有一枝梅乃遗列国之君则折梅遣使始
此矣 词话曾端伯取友于十花清友者梅也 王氏
汇苑张景修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图号梅花曰清客
宋书寿阳公主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自
后为梅花妆 山家清供有梅花汤饼蜜渍梅花梅花
脯 龙城录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
憩松林间见一美人淡妆素服芳香袭人醉寝久之东
方已白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 摭遗广西桂林府满
卷七十 第 4a 页 WYG1032-0337c.png
山皆梅开时作梅瘴易染人 癸辛杂识折梅花插盐
中花开酷有肥态
详𩔖 广志大庾岭上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寒暖
之候异也 陈景沂全芳备祖南唐苑中有红罗亭四
面专植红梅 海墨徽言李白游慈恩寺僧献绿英梅
 常朝录元稹为翰林承旨朝退行至廊下时初日映
九英梅隙光射稹有气勃然 范至能梅花谱江梅遗
核野生不经栽接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凡山间
卷七十 第 4b 页 WYG1032-0337d.png
水滨荒寒迥绝之处皆此也花稍小而疏瘦有韵香最
清早梅冬至前已开故得早名官城梅吴下圃人以直
脚梅择他本花肥实美者接之花遂敷腴实亦佳唐人
所称官梅止谓在官府园圃中非此官城梅也古梅其
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
风飏绿丝飘飘可玩凡古梅多苔者封固花叶之眼唯
罅隙间始能𤼵花花虽稀而气之所钟丰腴妙绝成都
有卧梅偃蹇十馀丈谓之梅龙清江酒家有梅大如数
卷七十 第 5a 页 WYG1032-0338a.png
间屋可罗坐数十人重叶梅花头甚丰叶重数层盛开
如小白莲绿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绛紫色惟此纯绿枝
梗亦青好事者比之仙人萼绿华京师艮岳有萼绿华
堂专植此百叶湘梅一名黄香梅一名千叶香梅花叶
至二十馀瓣心色微黄花头差小而繁密红梅粉红色
标格犹是梅而繁密则如杏香亦𩔖杏诗人有北人全
未识浑作杏花看之句此花独盛于姑苏晏元献公始
移植西冈圃中一日贵游赂园吏得一枝分接由是都
卷七十 第 5b 页 WYG1032-0338b.png
下有二本当时罕得如此比年不可胜数矣鸳鸯梅多
叶红梅也花轻盈重叶数层杏梅比红梅花色微淡
周密武林旧事淳熙五年二月上过德寿宫起居太上
留坐看古梅太上曰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
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上苔如绿丝长尺馀今岁二种
同时着花不可不少留一观 云间郡志玉蝶梅有西
施照水二名 曲洧旧闻许洛间有椒萼梅干叶黄香
梅 俞宗本种树书苦楝树上接梅花则成墨梅
卷七十 第 6a 页 WYG1032-0338c.png
   瑞香花
吕大防瑞香图序瑞香其木高才数尺生山坡间花如
丁香冬春之交其花始𤼵植之庭槛则芳馥出于户外
 格物论瑞香花树高者三四尺许枝干婆娑叶厚深
绿色有杨梅叶者有枇杷叶者有柯叶者有毬子者有
栾枝者花紫色如丁香惟栾枝者香烈宋朝始著名他
有黄白二色者野瑞香也 艺花谱有绿叶黄边者名
金边瑞香 清异录庐山瑞香始缘一比丘昼寝磐石
卷七十 第 6b 页 WYG1032-0338d.png
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既觉寻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
奇之谓为花中祥瑞遂以瑞易睡 汇苑紫风流乃瑞
香花别名按清异录庐山僧舍有麝囊花一丛色正紫
𩔖丁香号紫风流江南后主诏取植于移风殿赐名蓬
莱紫 说楛楚辞露甲即今之瑞香 清异录瑞香有
洛白扬红汴黄江紫花之变极矣 词话曾端伯以瑞
香为殊友 花木考张敏叔十二客图以瑞香为佳客
   玉兰花
卷七十 第 7a 页 WYG1032-0339a.png
群芳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一干一花皆著
木末绝无柔条冬结蓓蕾三月盛开花落从蒂中抽叶
特异他花华容县观音寺一株轮囷盘郁高十馀丈望
之如玉山 学圃杂疏玉兰早于辛夷故宋人名以迎
春今广中尚仍此名千干万蕊不叶而花当其盛时可
称玉树有极大者笼盖一庭然树大则花渐小矣 事
物绀珠玉兰树高开花如木笔而白香烈花尽叶生
五杂组三吴最重玉兰金陵天界寺及虎丘有之每开
卷七十 第 7b 页 WYG1032-0339b.png
时以为奇玩而支提太姥道中弥山满谷一望无际酷
烈之气冲人头眩
   木笔花
本草注木笔即离骚所谓辛夷者其子如相思子 甘
泉赋列新雉于林薄注师古曰新雉即辛夷雉夷声相
近为树甚大其木枝叶皆芳 本草夷荑也苞初生似
荑而味辛也未𤼵时苞似小桃故又名侯桃 群芳谱
辛夷叶似柿叶而微长花落始出正二月花开初出枝
卷七十 第 8a 页 WYG1032-0339c.png
头苞长半寸而尖锐俨如笔头故又名木笔重重有青
黄茸毛顺铺长半分许及开似莲花而小如盏紫苞红
焰香如莲兰花落无实夏杪复著花如小笔有桃红及
紫二色又有鲜红似杜鹃俗称红石荞是也 苕溪渔
隐洪庆善云辛夷高数丈江南地暖正月开北地寒二
月开初𤼵如笔北人呼为木笔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
春予观木笔迎春自是两种木笔色紫迎春色白木笔
丛生二月方开迎春高树立春已开然则辛夷乃紫花
卷七十 第 8b 页 WYG1032-0339d.png

   绣毬花
群芳谱木本皴体叶青微带黑春开花五瓣百花成一
朵团圞如毬其毬满树有红白二种 武林旧事禁中
赏花非一钟美堂花为极盛堂前三面皆以花石为台
三层台后分植玉绣毯数百株俨如镂玉屏 岩栖幽
事蜀有紫绣毬
   丁香花
卷七十 第 9a 页 WYG1032-0340a.png
本草丁香出交广叶凌冬不凋花圆细黄色其子出枝
蕊上如丁子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谓之母丁香 山
堂肆考江南人谓丁香为百结花 花木考宋张景脩
以丁香为素客 西溪丛话丁香为情客 杜诗丁香
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草花谱紫丁香花如细小丁香
而瓣柔色紫蓓蕾而生
   桃花(附金丝桃/ 夹竹桃)
毛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礼月令仲春之月桃始华
卷七十 第 9b 页 WYG1032-0340b.png
 埤雅桃性早华谚曰白头种桃言桃生三岁便放华
果首虽已白而其利可待也然皮束茎干颇急四年以
上宜以刀𠠫其皮不然皮急则死故周南取少桃以兴
灼灼者言其华之红而丽也赋曰桃花靧面 古隽天
采桃花也 西溪丛话桃花为妖客 开元遗事明皇
时禁苑中有千叶桃盛开帝曰不独萱草忘忧此花亦
能销恨尝亲折一枝插妃子宝冠上曰此个花尤能助
娇态也今呼千叶桃为助娇花 陶潜桃花源记武陵
卷七十 第 10a 页 WYG1032-0340c.png
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夹岸中无杂树芳华
鲜美落英缤纷 武林旧事包家山桃花关桃花甚盛
旧有蒸霞二字 谈圃石曼卿通判海州使人以泥裹
桃仁抛于山岭上一二岁间花𤼵满山如锦 本草日
月桃一枝二花或红或白绯桃俗名苏州桃花如剪绒
比诸桃开迟而色可爱瑞仙桃色深红花最密绛桃千
瓣美人桃又名人面桃粉红千叶鸳鸯桃千叶深红又
有碧桃千叶桃又寿星桃树矮而花能结大桃凡种桃
卷七十 第 10b 页 WYG1032-0340d.png
树令女子艳妆种之则花艳而子离核 青州杂记青
齐间桃花有一种盛开时垂丝二三尺者采之炼以松
脂递相缠结可织成鞋履 拾遗记磅磄山去扶桑五
万里日所不及其地寒有桃树千围其花青黑色 外
史梼杌蜀孟知祥召百官宴芳林园赏红桃花其叶六
出 老学庵笔记游成都始识所谓小桃者上元前后
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 虞世南史略北齐卢士深妻
崔氏有才学春日以桃花和雪与儿靧面祝曰取桃花
卷七十 第 11a 页 WYG1032-0341a.png
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
妍华取花红取雪白与儿洗面作光泽取雪白取花红
与儿洗面作华容 太清诸卉木方酒渍桃花而饮之
除百病好容色 陶真君方服三树桃花尽则面色如
桃花 家塾事亲三月三日取桃花阴乾为末至七月
七日和乌鸡血涂面白润如玉
金丝桃 花谱花如桃而心有黄须铺散于花外若金
丝然
卷七十 第 11b 页 WYG1032-0341b.png
夹竹桃 花谱花五瓣长筒瓣微尖淡红娇艳𩔖桃花
叶狭长𩔖竹故名夹竹桃自春及秋遂旋继开五六月
时配白茉莉妇人簪髻娇袅可挹何无咎云温台有丛
生者一本至二百馀干晨起扫落花如斗最为奇品
   李花
格物丛话李花淡泊纤秾香雅洁密兼可以夜盼好事
者每至月夜清爽爱其雪色弥望芳尘袭人真一奇也
 诚斋诗序李花炫昼缟夜 承平旧纂萧瑀陈叔达
卷七十 第 12a 页 WYG1032-0341c.png
于龙昌寺看李花相与论李有九标谓香雅细淡洁密
宜月夜宜绿鬓宜泛酒无异色皆实事也 耕种偶记
终南及庐岳出好李花两市贵侯富民以千金买种有
致富者 叙闻录唐宪宗以李花酿换骨醪赐裴度
本草服李花令人好颜色 高𨼆外书元微之咏李花
曰苇绡开万朵盖苇绡白而轻一时所尚 枢要录沅
陵伍贯卿家李花开一夜花作数团如飞仙状上天去
花上露倏作雨数十点花则亡矣 集真记黄中李花
卷七十 第 12b 页 WYG1032-0341d.png
开则三影结实则九影花实上皆有黄中二字出龙月
城王母爱之过于蟠桃
   梨花
格物丛话春二三月百花开尽始见梨花靓艳寒香自
甘寂寞 群芳谱梨开花如雪六出上巳日无风则结
梨必佳 升庵外集梨花二种瓣圆而舒者其果必甘
缺而绉者其果必酸 唐馀录洛阳梨花时人多携酒
其下曰为梨花洗妆 长庆集杭州俗酿酒趁梨花开
卷七十 第 13a 页 WYG1032-0342a.png
时𤍨号梨花春 唐书武后尝季秋出梨花示群臣
金銮密记九仙殿银井有梨二株枝叶交结宫中呼为
雌雄梨 西川记西川署中有千叶红梨花无人赏识
朱郎中知郡始立栏槛命坐客赋之 祥云志梁绪于
梨花时折花簪之压损帽檐至头不能举 清异录司
空图菩萨蛮谓梨花为瀛州玉雨
   杏花
崔寔四民月令三月杏花盛可播白沙轻土之田 汜
卷七十 第 13b 页 WYG1032-0342b.png
胜之书杏始华趣耕轻土杏华落趣耕阑 格物丛话
杏花似梅而差大色微红二三月开妖娆艳丽比桃花
伯仲间又有黄花杏多叶杏 述异记东海郡尉于台
有杏一株花杂五色六出号仙人杏 扬州事迹太平
园中有杏数株每至烂开大宴宴罢夜阑或闻花有叹
息之声 述异记濑乡老子祠前有缥杏 云林异景
裴晋公午桥庄有文杏百株其处立碎锦坊 诗话徐
州古丰县朱陈村有杏花一百二十里 河东备录阮
卷七十 第 14a 页 WYG1032-0342c.png
文姬插鬓用杏花陶浦呼为二花 西溪丛语杏花为
艳客 学圃杂疏杏花无奇多种成林则佳 武林旧
事禁中赏花非一于芳春堂赏杏花 张礼游城南记
京兆龙堂坡地甚平衍中多植杏谓之杏花坪
   海棠花(附秋海棠/)
总论 格物丛话此花未知其所始至南朝时沈约始
以诗咏之唐李赞皇谓花以海名者悉从海上来如海
棠是也此花有色无香其有香者唯蜀中嘉州种为然
卷七十 第 14b 页 WYG1032-0342d.png
世传其木独合抱与他所不侔也 沈立海棠记序真
宗皇帝御制后苑杂花十题以海棠为首章赐近臣唱
和则知海棠足与牡丹抗衡而可独步于西川矣 云
仙散录黎举尝云欲令梅聘海棠但恨时不同耳 王
禹偁诗话石崇见海棠叹曰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贮汝
 冷斋夜话吾叔刘渊材尝恨海棠无香 阅耕馀录
昌州海棠独香号海棠香国太守于郡前建香霏阁赏
之 鸡肋编信州弋阳县海棠满山村人至并花伐以
卷七十 第 15a 页 WYG1032-0343a.png
为薪 沈立海棠记棠性多𩔖梨核生者长迟逮十数
年方有花都下接花工多以嫩枝附梨而赘之则易茂
矣 琐碎录海棠花欲鲜盛于冬至日早以糟水浇根
下候花谢结子剪去则来年花盛而无叶 外史梼杌
潘炕嬖妾赵解愁其母梦吞海棠花蕊而生 山谷
诗注徐俭植海棠结巢饮其上
详𩔖 海棠记其红花五出初极红如胭脂点点及开
则渐成缬晕至落则若宿妆淡粉矣其蒂长寸馀淡紫
卷七十 第 15b 页 WYG1032-0343b.png
色于叶间或三萼至五萼为丛而生其蕊如金粟蕊中
有须三如紫丝其香清酷不兰不麝其枝柔密而修畅
其叶𩔖杜大者缥绿色而小者浅紫色其实状如梨大
如樱桃至秋熟可食味甘而微酸兹棠之大槩也 王
世懋花疏海棠品𩔖甚多曰垂丝曰西府曰棠梨曰木
瓜曰贴梗就中西府最佳而西府之名紫绵者尤佳以
其色重而瓣多也 苕溪渔隐闽中漕宇修贡堂下海
棠极盛三面共二十四丛每春著花真锦绣段官舍人
卷七十 第 16a 页 WYG1032-0343c.png
家往往种之并是帚子海棠正与蜀中者相𩔖斯可贵
耳今江浙间别有一种柔枝长蒂颜色浅红垂英向下
如日蔫者谓之垂丝海棠全与此不相𩔖也 复斋漫
录仁宗朝张冕学士赋海棠诗云山木瓜开千颗颗水
林檎𤼵一攒攒注云大约木瓜林檎花初开皆与海棠
相𩔖若冕言则江西人正谓棠梨花耳按沈立记所云
则似木瓜林檎二花者非真海棠明矣 全芳备祖惟
紫绵色者谓之海棠馀乃棠梨花耳 海棠记海棠虽
卷七十 第 16b 页 WYG1032-0343d.png
盛称于蜀而蜀人不甚重今京师江淮尤竞植之出江
南者称之曰南海棠大抵相𩔖而花差小色尤湥耳
花木录南海棠木性无异惟枝多屈曲数数有刺如杜
梨花亦繁盛开稍早 岩栖幽事天台有黄海棠白海
棠 琐碎录黄海棠木性𩔖海棠青叶微圆而色深光
滑不相𩔖花半开鹅黄色盛开渐浅黄矣 长乐志海
棠色红以木瓜头接之则色白 群芳谱贴梗海棠丛
生花如胭脂 薛季宣诗序药圃有棠三本其花亦香
卷七十 第 17a 页 WYG1032-0344a.png
乃知非蜀棠独香香棠自有种耳
称号 贾耽百花谱海棠为花中神仙 词话曾端伯
十友海棠为名友 三柳轩杂识海棠为蜀客 吴中
复诗更无颜色似川红江左谓海棠为川红 牡丹荣
辱志重叶海棠曰花命妇多叶海棠曰花戚里
秋海棠 群芳谱一名八月春草本花色粉红性好阴
恶日 采兰杂志旧传有女子怀人不至泪洒地遂生
此花如美妇面甚媚故又名断肠花 于念东曰秋海
卷七十 第 17b 页 WYG1032-0344b.png
棠喜卑湿茎岐处作浅绛色绿叶文似朱丝婉媚可人
不独花也
   锦带花
益部方物略记蜀山中处处有之长蔓柔纤花叶间侧
如藻带因象作名花开形似飞鸟 王禹偁诗序锦带
花初得于海岛间枝长而花密若锦带然予视其花未
开如海棠既开如木瓜而繁丽袅袅过之或一朵满头
冠不克荷近好事者以海棠为花中神仙予谓此花不
卷七十 第 18a 页 WYG1032-0344c.png
在海棠下宜以仙为号又取始得之地命曰海仙 杜
诗注一名文官花 成都古今记锦带花一名鬓边娇
 高濂草花谱锦带花间蓓蕾可爱形如小铃色粉红
而娇植之屏篱可供折玩
   杜鹃花(附石岩花/)
涌幢小品杜鹃花以二三月杜鹃啼时始开故名 格
物总论一名山石榴又名山踯躅 洪容斋随笔杜鹃
花乃今映山红又名红踯躅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
卷七十 第 18b 页 WYG1032-0344d.png
莽相似而鹤林之花虽神仙不识也王建宫词云𠡠赐
一枝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其重如此则宫禁中亦
鲜之 草花谱杜鹃花出蜀中者佳谓之川鹃花 平
泉草木记得稽山之四时杜鹃 花镜春鹃亦有高丈
馀者 岭南异物志南方花红赤惟踯躅为胜山谷间
悉生二月𤼵时照耀如火月馀不歇 周景式庐山记
香炉峰顶有大磐石垂生山石榴三月中作花色似石
榴而小淡红敷紫萼炜烨可爱 闽部疏天下山踯躅
卷七十 第 19a 页 WYG1032-0345a.png
莫盛于豫章红有浓淡二色闽中不逮也然闽中红踯
躅未盛开时有一种紫者先开多在泉石边亦甚丽豫
章所无也红残后豫章复开一种黄者亦此地所间有
 广记鹤林寺在润州有杜鹃花高丈馀相传正元中
有外国僧自天台于钵盂中以药养其根来种之 唐
宋诗话周宝镇浙西与道人殷七七善谓曰鹤林杜鹃
花天下奇绝尝闻能开非时花今重九将近能开此乎
七七曰可其夜有女子来曰妾为上帝司此花今与道
卷七十 第 19b 页 WYG1032-0345b.png
者开之然此花不久当归阆苑矣晨起花渐破蕊九日
盛开如春数日花俄不见亦无落花在地 清异录张
翊花经八品二命杜鹃为首 三柳轩杂识杜鹃花为
仙客
石岩花 花木考与杜鹃花本一种石岩先敷叶后著
花其色丹如血杜鹃先著花后敷叶色差淡 学圃馀
疏花之红者曰杜鹃叶细花小色鲜瓣密者曰石岩
   山矾花
卷七十 第 20a 页 WYG1032-0345c.png
韵会山矾一名郑花 黄山谷诗序江南野中有一种
小白花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谓之碇花王荆公陋其
名予请名曰山矾野人采碇花叶以染紫不借矾而成
色故名 格物总论山矾花枝肥叶密凌冬不凋花白
未开时木犀相似及开差大香气秾郁号七里香寻常
山林间多有之又有千叶者 学圃馀疏山矾一名海
桐树花碎白而香
   琼花
卷七十 第 20b 页 WYG1032-0345d.png
述始 刘禹锡诗序扬州后土庙有琼花一株洁白可
爱树大花繁不知实何本也俗谓之琼花 齐东野语
琼花唯扬州后土祠有之绝𩔖聚八仙但色微黄而香
宋仁宗哲宗时尝移植禁苑逾年遂死载还复敷荣焉
 杜斿琼花记世所传后土琼花今在城之蕃禧观绍
兴辛巳之岁金入扬州揭其本而去琼花已坏矣旁有
一小根微见地面人不能识认道士唐大宁谓琼花若
剔其根皮投之火则臭达于鼻验之果然即移植之明
卷七十 第 21a 页 WYG1032-0346a.png
年三蘖从根出自是遂条达不已
沿误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扬州后土庙琼花或云自
唐所植即李卫公所谓玉蕊花也旧不可移徙今京师
亦有之(此误以琼花/即玉蕊也) 刘原父诗序自淮南还东平移
后土庙琼花植于濯缨亭此花天下只一株耳永叔为
扬州作无双亭以赏之彼土别号八仙花(此误以琼花/为八仙也)
 丹铅录扬州蕃釐观中有琼花即陈后主所谓玉树
后庭花曲云琼树朝新也其花后萎好奇者云琼花无
卷七十 第 21b 页 WYG1032-0346b.png
种过矣宋傅子容诗云比㻛如矾总未佳要须博物似
张华因看异代前贤帖知是唐昌玉蕊花王汝玉名为
玉蕊王介甫名为玚花取其色白也山谷名曰山矾以
其可供染也即今之栀子花滇云处处有之(此误以琼/花即玉蕊)
(又误以玉蕊即山矾又/误以山矾即栀子也)
辨正 广陵志后土庙琼花树大而花繁天下无之孙
冕过维扬访之山中谓山中甚多不为人所贵盖误以
八仙花为此花尔聚八仙虽𩔖琼花而琼花清馥可爱
卷七十 第 22a 页 WYG1032-0346c.png
虽剪折之馀香亦不减此聚八仙之所无也 郑兴裔
琼花辨琼花天下无双昨因戎骑侵轶或谓所存非旧
疑黄冠辈以聚八仙花种其处初未审然否以郡圃中
聚八仙细辨之有不同者三琼花大而瓣厚色淡黄聚
八仙花小而瓣薄色微青琼花叶柔平莹泽聚八仙叶
粗而有芒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
花结子而不香始乃无疑 谢肇浙五杂组扬州琼花
种既不传论者纷纷杨用脩以为即栀子花何言之易
卷七十 第 22b 页 WYG1032-0346d.png
也齐东野语言琼花绝𩔖聚八仙但色微黄而香此与
栀子有何干涉七修𩔖藁谓不但琼花不传即聚八仙
亦不知何似而以绣毬花当之余谓郎仁宝与杨用脩
皆因不识聚八仙故遂妄模琼花耳余在濮州见有花
如茉莉而八朵为一簇曰聚八仙也然则琼花既云绝
𩔖则亦必八朵相簇当时既云天下皆无唯扬州一株
则必天生别一奇种而乃求目前常有之花以实之宜
乎说之益混也
卷七十 第 23a 页 WYG1032-0347a.png
   玉蕊花
述始 长安志安业坊唐昌观旧有玉蕊花乃唐昌公
主所植者公主明皇女 康骈剧谈录唐昌观玉蕊花
每𤼵如琼林瑶树元和中春物方妍忽有女子年可十
七八衣绣绿衣乘马从以二女冠二小仆皆端丽无比
下马直造花所令小仆取花数枝而出将乘马回谓黄
冠者曰曩有玉峰之约自此可以行矣时观者如堵咸
觉烟霏鹤唳有轻风拥尘随之而去 渔隐丛话润州
卷七十 第 23b 页 WYG1032-0347b.png
招隐寺玉蕊花累经兵毁普觉来主法席顿还三百年
旧观
沿误 蔡宽夫诗话李卫公玉蕊花诗注以为禁林有
此花吴人不识因余赏玩乃始得名此为润州招隐寺
玉蕊花作也招隐今无复有此花询之土人皆莫知为
何物或云即今扬州后土祠琼花乃自王元之始易其
名而晏元献集亦有后土庙玉蕊诗序云此花因王元
之更名琼花至苏文忠公长短句云后土祠中玉蕊盖
卷七十 第 24a 页 WYG1032-0347c.png
指旧名也 徐积瑶真诗序淮南转运使所居之府有
花一株旧名玉蕊即琼花之别本也琼赤玉也名其花
者误矣林公改曰瑶真(此误以玉蕊/即琼花也) 曾端伯高斋诗
话㻛花即玉蕊花也杨汝士与白二十二帖云唐昌玉
蕊以少见贵耳自来江南山山有之土人取以染衣不
甚惜也则知㻛花为玉蕊无疑矣(此误以玉蕊/为㻛花也) 洪容
斋随笔物以希见为珍不必异种也长安唐昌观玉蕊
乃今㻛花又名米囊黄鲁直谓之山矾在江东弥山亘
卷七十 第 24b 页 WYG1032-0347d.png
野殆与榛莽同而唐昌所产至于神女下临折花而去
是神仙亦不识也(此误以玉蕊/即山矾也) 王楙野客丛书仆考
李卫公集诗注云云又观晏元献公集诗序云云又据
春明退朝录云云则玉蕊自是琼花非山矾也(此辨玉/蕊非山)
(矾而犹误以/为琼花也)
辨正 周必大题玉蕊花唐人甚重玉蕊故唐昌观有
之集贤院有之翰林院亦有之皆非凡境也予自镇江
招隐远致一本条蔓如荼蘼柘叶紫茎冬凋春茂花八
卷七十 第 25a 页 WYG1032-0348a.png
出须如冰丝上缀金粟花心复有碧筒彷佛胆瓶其中
别抽一英出众须上散为十馀蕊犹刻玉然名为玉蕊
乃在于此宋子京刘原父宋次道博洽无比不知何故
疑为琼花甚无谓也山谷讹𣒅(音/阵)作郑而江南乡音又
呼郑为玚复疑未安于是创山矾之名其实诸公犹未
见此花所谓信耳而不信目者也 葛常之韵语阳秋
江南野中有小白花春开极香土人呼为玚花鲁直名
之曰山矾近见曾端伯高斋诗话云此花即唐昌玉蕊
卷七十 第 25b 页 WYG1032-0348b.png
花恐未必然玉蕊佳名也自唐流传至今当以玉蕊得
名不应舍玉蕊而呼玚鲁直亦不应舍玉蕊而呼山矾
也又宋次道春明退朝录云琼花一名玉蕊按琼花惟
扬州后土祠中有之而唐朝唐昌观有玉蕊花王建诗
云云是也长安观亦有玉蕊花刘禹锡诗云云是也唐
苑亦有玉蕊花李德裕与沈传师草诏之夕屡同赏玩
作诗者是也招隐山亦有玉蕊花李德裕所谓吴人不
识因予得名是也由是论之则玉蕊花岂一处有哉其
卷七十 第 26a 页 WYG1032-0348c.png
非琼花明矣 郑松窗诗维扬后土庙琼花安业唐昌
宫玉蕊判然二物本不同唤作一般良未是 陈景沂
全芳备祖戴颙舍宅为招隐寺寺在京口放鹤门外方
丈有阁阁右有亭亭下有玉蕊二株对峙一架其枝条
仿佛葡萄其叶𩔖柘桑之圆尖其花𩔖梅而萼瓣缩小
厥心微黄𩔖小净瓶暮春初夏盛开花白玉色其香殊
异而其高丈馀是名玉蕊欲天下皆知此花非山矾非
琼花故详纪其本末云
卷七十 第 26b 页 WYG1032-0348d.png
 
 
 
 
 
 
 
 格致镜原卷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