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四
卷六十四 第 1a 页 WYG1032-02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致镜原卷六十四   大学士陈元龙撰
  木𩔖(一/)
   总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也 逸雅木冒也华
叶自覆冒也 白虎通木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元命苞木者阳精生于阴故水者木之母也其字八
推十为木八者阴合十者阳数 周易巽为木坎其于
卷六十四 第 1b 页 WYG1032-0236b.png
木也为坚多心艮其于木也为坚多节离其于木也为
科上槁注坚多心谓刚中也山木坚直故多节也阴含
气故曰科科空也为日所乾故上槁 禹贡兖州厥木
惟条扬州厥木惟乔 洪范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礼
记孟春之月盛德在木禁止伐木 周礼山虞仲冬斩
阴木仲夏斩阳木注阳木春夏生者阴木秋冬生者阳
木生山南阴木生山北 毛诗集于灌木注灌木者丛
生之木也又南有樛木注木下曲曰樛 尔雅瘣木苻
卷六十四 第 2a 页 WYG1032-0237a.png
娄郭璞注谓木病尪伛瘿肿无枝条又枹遒木魁瘣注
谓树木丛生根枝节目盘结磈磊又小枝上缭为乔注
谓细枝皆翘缭上句者名为乔木又无枝为檄注檄棹
直上 汉邹阳傅蟠木根柢师古注蟠木屈曲之木也
 诗经注枝曰条干曰枚 埤雅木卧死为翳立死为
椔 列子吾处也若橛株驹注李熙曰橛竖也株驹树
本也崔撰曰橛株驹断树也 六书故木中曰朱木心
红赤因为朱赤之朱 词林海错木细枝曰[菱-土+(鬯-匕)] 云仙
卷六十四 第 2b 页 WYG1032-0237b.png
友议山中有玉者木傍枝下垂谓之宝苗 瑞应图王
者德化洽八方合为一家则木连理 孝经援神契德
至于草木则木连理 京房易传木同本异枝其君有
庆邻邑来附者吉木生于君屋上及朝廷其君圣子木
王而有实其国有庆木生于城胁一围以上长数丈此
谓城强其君大昌 晋中兴徵祥说连理者仁木也或
异枝还合或两树共合 南齐书永明九年秣陵安明
寺有古树伐以为薪木理自然有法大德三字 事物
卷六十四 第 3a 页 WYG1032-0237c.png
绀珠唐代宗时平江木中有天下太平之主六字宋太
宗时瑞安民解木五片皆有天下太平字神宗时惠州
木有皇帝万岁天下太平字徽宗时武义木有万宋年
岁四字永州民析薪两边有天下太平字高宗时虔州
民毁欹屋折柱木理有天下太平时字 文山集真州
樵人破一树树中有生成三字曰天下赵其字青而深
 春渚纪闻三衢毛氏庭中一木忽中裂而纹成衍字
如以浓墨书染者体作颜平原书会其子始生因以名
卷六十四 第 3b 页 WYG1032-0237d.png
之后衍登第官至龙图而终又晋江尤氏其邻朱氏圃
中有柿木高出屋上一夕雷震中裂木身亦若以浓墨
书尤家二字连属而上不知其数至于木枝细者破视
亦随枝之大小成字尤氏乞得其木作数百段分遗好
事字体草劲健如王会稽书朱氏后以其圃归尤氏云
 留青日札馀杭徐第之斫后园树破之中有上天大
国四字𩔖颜真卿书法皆木妖也亦文妖也 珊瑚钩
诗话客有献李卫公以古木者云有异公命剖之作琵
卷六十四 第 4a 页 WYG1032-0238a.png
琶槽自然有文成白鸽 事物绀珠宋真宗时断木文
如点漆贯彻上下体若梵书又木有文成字一有北斗
七星形一有佛手形一有蛇形又木有文如龙鱼凤鹤
状又木有文如墨画云气峰峦人物衣冠状又崇仙观
柱有文为道士形及北斗七星象 格古要论瘿木出
辽东山西有桦树瘿花细可爱少有大者柏树瘿花大
而粗凡瘿盖树之生瘤者也北有瘿子木多是杨柳木
有纹而坚硬好作马鞍鞒子 五杂组木之有瘿乃木
卷六十四 第 4b 页 WYG1032-0238b.png
之病也而后人乃取其瘿瘤砢礧者截以为器盖有瘿
而后有旋文磨而光之亦自可观但有南瘿北瘿之异
南瘿多枫北瘿多榆南瘿蟠屈秀特北瘿则取其巨而
多盛而已余在燕市中见瘿杯有大如斗者后在一宗
室见以瘿木为浴盆此以大为贵也南方磊块百状或
有自然耳可执小仅如鸡子者此以小为贵也政如北
人卖大葫芦种谓可以为舟而南人乃取如粟大者为
扇坠人之好尚不同如此按刘子云楩楠郁蹙以成缛
卷六十四 第 5a 页 WYG1032-0238c.png
锦之瘤则瘿木之见重自古然矣 海槎馀录黎山中
树木产各种香黎人不解取必外人机警而在内行商
久惯者解取之尝询其法于此辈曰当七八月晴霁遍
山寻视见大小木千百皆凋悴其中必有香凝结乘夜
月扬辉探视之则香透林而起用草系记取之大率林
木凋悴以香气触之故耳其香美恶种数甚多一由原
木质理粗细非香自为种别也 建康实录陈后主祯
明二年初覆舟山及松柏林冬月出木醴后主以为甘
卷六十四 第 5b 页 WYG1032-0238d.png
露之瑞俗呼为雀饧 续博物志南方有木痴大如槩
𩔖鼻涕近人气则闪闪动堕人衣袂 震泽长语春秋
书木冰汉书谓之木介又云木稼王荆公诗木稼尝闻
达官怕余在京师成化末亲见之似烟非烟似雪非雪
行道茫茫寻丈不辨草树玲珑皆成幡幢宝盖少壮须
发尽成老翁父老云是为木稼然其应不止达官而已
 酉阳杂俎珠崖一州其地无泉民不作井皆仰树汁
为用 玄中记南方有炎山四月火生十二月火灭正
卷六十四 第 6a 页 WYG1032-0239a.png
二月火不燃山但出云气而草木生枝叶至四月火燃
草木叶落如中国寒时行人以春月过此山下取此木
为薪燃之无尽时取其皮绩之为火浣布 汉书晁错
上书曰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地寒故也
 俞宗本种树书凡木皆有雌雄雄者多不实可凿作
方寸穴取雌木填之乃实 雷公炮炙论以桂为丁以
钉木中其木即死 庶物异名疏说文曰刊(一作□/读若刋)
识也玉篇引书随山□木一名木识谓随所至林木斫
卷六十四 第 6b 页 WYG1032-0239b.png
其枝以记识其道 晋书王浚为益州刺史伐吴造船
益州木柹蔽江而下 五杂组宋时寝殿巨材谓之模
枋模枋者人立其两旁不相见但以手摸之而已今之
皇木径亦逾丈其最中为栋者每茎价近万金而舁拽
之费不与焉然川贵箐峒中亦不易得也 左传韩宣
子宴于季氏有嘉树焉宣子誉之 唐书太宗尝玩禁
中木曰嘉木也 遗史记闻钱镠临安人里中有大木
镠幼时常戏其下后为吴越国王宴父老山林皆覆锦
卷六十四 第 7a 页 WYG1032-0239c.png
名其木衣锦将军 抱朴子山中树能人语者非树能
语也其精为之名云阳又山中午日称仙人者老树也
 白泽图老木之精状如黑狗无尾名彭侯可烹食
尸子木之精气为毕方注火鸟 玄中记百岁之树其
汁赤如血千岁之树精为青羊万岁之树精为青牛
汉武故事上起神屋前庭植玉树以珊瑚为枝碧玉为
叶华子青赤以珠玉为之空其中如小铃鎗鎗有声
汉五行志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阳乡树仆
卷六十四 第 7b 页 WYG1032-0239d.png
地生枝如人形身青黄色面白头有须发稍长大凡长
六寸一分京房易传云王德衰下人将起则有木生为
人状 集异志晋刘曜时西明大内大树风吹折经一
宿树忽变为人形发长一尺须眉长三寸皆黄白色有
敛手之状亦有两脚著裙之形唯无目鼻每夜有声十
日而生柯条遂成大树枝叶甚茂 颜真卿石柱记馀
不亭侯孔愉墓在城下古木数株坚如铁石故老相传
云愉卒后龟衔巢木植于此至今号龟衔树 潇湘录
卷六十四 第 8a 页 WYG1032-0240a.png
隋末长安城禁苑内一大树冬月雪中忽花叶茂盛及
凋落后结实其子光明灿然如火之照焉数日皆化为
红蛱蝶飞去
   松
总论 格物总论松树礧砢多节皮极粗厚望之如龙
鳞盘根樛枝四时青青不改柯叶春二三月抽蕤生花
结子 曲洧旧闻东坡在海外因试潘道人墨取纸一
幅书曰松之有利于世者甚博松花脂茯苓皆长生其
卷六十四 第 8b 页 WYG1032-0240b.png
节煮之以酿酒愈风痹强腰足其根皮食之肤革香久
则香闻下风数十步外其实食之滋血髓研为膏入漓
酒中则醇酽可饮其明为烛其烟为墨其皮上藓为艾
纳聚诸香烟其材产西北者至良名黄松坚韧冠百木
略数其用于世凡十有一不是閒居不能究物理之精
如此也 抱朴子千岁松树四边枝起上杪不长望而
视之有如偃盖其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羊或如青
犬或如青人皆寿千岁 嵩山记嵩高山有大松树或
卷六十四 第 9a 页 WYG1032-0240c.png
百岁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为伏龟采食其实得长生
 金陵记芳山有野人见一使者异服牵一白犬野人
问居何地曰居偃盖山随至古松下而没松形果如盖
意使者乃松树精犬乃茯苓耳 酉阳杂俎南康有怪
松从前刺史每令画工写松必数株衰悴后因一客与
妓环饮其下经日松死 曲洧旧闻中岳顶上松干如
插笔其间数株上巨下细枝柯如枯槎皮或剥落有半
荣者僧指云此是岳神为圭禅师夜移天将晓其鬼兵
卷六十四 第 9b 页 WYG1032-0240d.png
惧遽倒植之而去其言虽难信而其树亦可怪也 吴
地记松阳县南临大溪有松树大八十一围中空可容
三十人坐取此以为名 王羲之游四郡记永宁县界
海中有松门西岸及屿上皆生松故名松门 述异记
千年之松香闻十里外一名十里香 珍珠船苏伯材
奉议云凡欲松偃盖极不难栽时当去松中大根惟留
四旁须根则无不偃盖 酉阳杂俎欲松不长以石抵
其直下根便不必千年方偃 五杂组凡松髡其顶则
卷六十四 第 10a 页 WYG1032-0241a.png
不复长旁干四出久即偃地矣京师报国寺有松七八
株高不过丈许其顶甚平而枝干旁出至十馀丈者数
百茎夭矫如游龙然寺僧恐其折每一干以一木支之
加丹垩焉好事者携酒上其顶盘踞群坐此亦生平所
未尝见也 南史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
其响欣然为乐 名山记松有两鬣三鬣五鬣者言如
马鬣形 庐山记西岭松如马鬣又叶五粒者服之长
生 群芳谱松树老皮名赤龙皮 唐书李泌尝取松
卷六十四 第 10b 页 WYG1032-0241b.png
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 广
志松取枝烧其上下承取汁名松雔其松树皮上绿衣
名艾纳合众香烧之其烟回聚清白可爱 本草松脂
出陇西如胶者善一名松膏一名松肪味苦温久服轻
身延年松花名松黄 群芳谱松之津液一名松香一
名松胶一名沥青以通明如薰陆香颗者为胜老松皮
肉自然聚者为第一胜凿取及鍊成者根下有伤处不
见日月者为阴脂尤佳 抱朴子松𣗳三千岁其皮中
卷六十四 第 11a 页 WYG1032-0241c.png
有聚脂状如龙形名曰飞节芝 淮南子千岁之松下
有茯苓上有兔丝 十道记南岳百里有福地松高一
千尺而蕊甘仙人可饵相传服食鍊行之人采此松膏
而服不苦涩与诸处松别 群芳谱松节松之骨也质
坚气劲筋骨间诸病宜之
称号 汉官仪秦始皇上泰山风雨暴至休于松下因
封其树为五大夫 东斋记事秦始皇下泰山封其树
为五大夫初不言其为何树也后汉应劭作汉官仪始
卷六十四 第 11b 页 WYG1032-0241d.png
言为松盖松柏在泰山之小天门至劭时犹存故知其
为松也五大夫盖秦爵之第九级如曹参赐爵七大夫
迁为五大夫是也后人不解遂谓松之封大夫者五故
唐人松诗有不羡五株封之句盖循袭不考之过也
张勃吴录丁固梦松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
后十八年吾其为公乎后果与梦符 韵府晋法潜隐
剡山或问其胜友为谁指松曰此苍髯叟也 清异录
张荐明隐乐山林有古松十馀株谓人曰予人中之仙
卷六十四 第 12a 页 WYG1032-0242a.png
此木中之仙也 陶朱新录伊阳深山中有黑松山平
高四十里其上皆大松有二株尤大一号大将军一号
小将军大者围绢三疋小者围一疋木客取材于此皆
祭之以绢政和间求明堂柱而邑官以无中程者闻既
而有人告发云大松不可出小松可取也乃命告者以
官而令佐皆谪已伐之亦不可出告者寻死今独大将
军尚在而小者委于山间惜哉 杭州志于潜牧岭上
有古松一本盘错奇怪尝见有兄弟阋墙欲讼于有司
卷六十四 第 12b 页 WYG1032-0242b.png
夜行憩其下迟明辨色相视乃伯仲也遂各悔咎息争
而还因名松为木长官 砚北杂志鲜于伯机尝于废
圃中得怪松一株移置所居斋前呼为支离叟朝夕抚
玩以为适 诚斋诗注筠州人号夹道松为凉伞树
名𩔖 鲁颂徂来之松 山海经大荒之中有方山上
有青松名曰拒格之松日月所出入 抱朴子天陵偃
盖之松与天地长久 周景式庐山记石门北岩即松
林也有数百树松大皆连拱长近二十丈攒生绝崖上
卷六十四 第 13a 页 WYG1032-0242c.png
南临石门涧涧中仰视之离离如骈麈尾号麈尾松
山川纪异翊真观在南昌府城西南观有二松相去五
尺合为一干号曰义松 石湖诗注包山松多非种植
风吹松子自成谓之飞松 南昌志建昌冷水观寿松
一株盘屈奇古又名挂剑松相传许逊故事 独异志
唐初有僧玄奘往西域取经一去十七年始去之日于
齐州灵严寺院有松一本立于庭奘以手摩其枝曰吾
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长若归即此枝东向使吾弟子知
卷六十四 第 13b 页 WYG1032-0242d.png
之及去年年西指约长数丈一年忽东指弟子曰教主
归矣乃西迎之奘果归得佛经六百部至今谓之摩顶
松 唐书仆骨东境其地东北一千里有康河松木入
水一二年乃化为石其色青谓之康千石有松文 癸
辛杂识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钗独括松每穗三
须而高丽所产每穗乃五鬣今所谓华山松是也李贺
有五粒小松歌 酉阳杂俎松今言两粒五粒粒当言
鬣予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两株大才如碗甲子年结
卷六十四 第 14a 页 WYG1032-0243a.png
实味与新罗南诏者不别五鬣松皮不鳞中使仇士良
水硙亭子在城东有两鬣皮不鳞者又有十鬣者不知
自何而得俗谓孔雀松三鬣松也李德裕言三鬣松与
孔雀松别 群芳谱三针者为栝子松七针者为果松
又有赤松白松鹿尾松 学圃馀疏栝子松俗名剔牙
松岁久亦生实 李德裕金松赋序广陵东南有颜太
师犹子旧宅其地则孔北海故台余晚春游眺忽睹奇
木枝似柽松叶如瞿麦迫而察之翠叶金实灿然有光
卷六十四 第 14b 页 WYG1032-0243b.png
访其名曰金松讯其所来曰得于天台乃求得一本列
于平泉 晁氏墨经墨用松烟松有数品大槩松根生
茯苓穿山石而出者曰透脂松岁所得不过二三株品
惟上上根干肥大脂出若珠者曰脂松品惟上中可揭
而起视之而明者曰揭明松品惟上下明不足而紫者
曰紫松品惟中上矿而挺直者曰签松品惟中中明不
足而黄者曰黄明松品惟中下无膏油而漫若糖苴然
者曰糖松品惟下上无膏油而𩔖杏者曰杏松品惟下
卷六十四 第 15a 页 WYG1032-0243c.png
中其出历青之馀者曰脂片松品惟下下其降此外不
足品第 酉阳杂俎洛中有鱼甲松 五杂组建州云
谷道中有数松盘拿蹙缩形势殊诡余尝过之叹其生
于荒僻无能赏者又十数武石碣表于道周大书曰战
龙松朱晦翁笔也 游茅山录卧龙松根盘如龙枝如
覆屋 海录碎事平江学中有十题曰鼎足松其一也
或云苏子美尝掌学命名也 五杂组楚中有万年松
长二寸许叶似侧柏藏箧笥中或夹册子内经岁不枯
卷六十四 第 15b 页 WYG1032-0243d.png
取置沙土中以水浇之俄顷复活不知其所从出或云
是老苔变成者然苔无茎无根而彼茎亦如松柏有根
须数条未必是否也 事物绀珠五钗松干圆锐上耸
望如浮图一叶五钗肤理综缜又塔松似杉而叶员细
不能高重重偃蹇如塔又石松生天台山石上如松高
一二尺 南方草木状水松叶如桧而细长出南海土
产众香而此木不大香故彼人无被服者岭北人极爱
之其香殊胜在南方时
卷六十四 第 16a 页 WYG1032-0244a.png
   柏
总论 春秋运斗枢玉衡星散为柏 山海经白于之
山其上多柏 埤雅柏一名椈柏性坚致有脂而香故
古人破为畅臼用以捣郁 群芳谱柏树耸皮薄肌腻
三月开细琐花结实成毬状如小铃多瓣九月熟霜后
瓣裂中有子大如麦芬香可爱柏阴木也木皆属阳而
柏向阴指西盖木之有贞德者故字从白白西方正色
也处处有之古以生泰山者为良今陜州宜州密州皆
卷六十四 第 16b 页 WYG1032-0244b.png
佳川柏亦细腻以为几案光滑悦目 图经道家多作
柏叶汤常点益人古柏叶尤奇今益州诸葛孔明庙中
有大柏木相传是蜀世所植故人多采收以作药其味
甘香于常柏也 集仙录服柏便可绝粒若山谷难求
侧柏只寻常柏叶但不近丘墓便可服之石上者尤好
曝乾者难将息旋采旋食尚有津润易益人 列仙传
广成子食柏实齿落更生 崔实月令七月收柏实
范子计然柏脂出三辅上价升七十 清异录同光中
卷六十四 第 17a 页 WYG1032-0244c.png
秦陇野人得柏树解截为版成器物置密室中时馨芳
之气稍𩔖沉水初得而焚之亦不香盖性不宜火此浅
色沉耳 水经注鲁郡孔子旧庙有柏二十四株历汉
晋其大连抱土人崇敬之莫敢犯 寰宇记真源县老
子堂前有双柏树左阶之柏久枯炀帝大业十三年忽
从根生一枝耸干三丈三尺枝叶青翠唐武宗二年更
生一枝直上五尺横枝两层枝叶相覆异于常树 从
征记泰山庙中柏皆二十馀围夹两阶赤眉尝斫一树
卷六十四 第 17b 页 WYG1032-0244d.png
见血而止今斧疮犹在 齐书王宴为员外即父普曜
斋前柏树忽变成梧桐论者以为梧桐虽有栖凤之美
而失后凋之节宴后果不能善终 墨客挥犀壶山有
柏木一株长数尺半化为石半犹是坚木蔡君谟见而
异焉因运置私第余在莆阳日亲见之 汉书东方朔
传柏者鬼廷也师古注鬼神尚幽闇故以松柏之树为
廷府 风俗通墓上柏树路头石虎周礼方相氏入墟
殴魍像以其好食亡者肝脑不能当令方相立于墓侧
卷六十四 第 18a 页 WYG1032-0245a.png
而魍像畏虎与柏故树柏立虎 魏了翁经外杂钞秦
始皇避雨封松为五大夫而樊宗师绛守园亭记后山
柏诗皆以柏为苍官 五杂组嵩山嵩阳观有古柏一
株五人联手抱之围始合下一石刻曰汉武帝封大将
军人但知秦皇之封松而不知汉武之封柏也 河南
志嵩山天封观有古柏三株唐武后封五品大夫荫百
馀步俗云大小将军
名𩔖 拾遗记始皇起云明台得葱峦锦柏 抱朴子
卷六十四 第 18b 页 WYG1032-0245b.png
大谷倒生之柏与天齐其长地等其久也 南齐书九
岩山后汉龙丘苌隐处也山多龙须柏望之五采 本
草乾陵之柏异于他处其木未有无文理者而其文多
为菩萨云气人物鸟兽状极分明可观有盗得一株径
尺者可直万钱关陜人家多以为贵宜其子实最佳也
 酉阳杂俎唐太常博士崔石云汝西有练溪多异柏
及暮秋叶敛俗呼合掌柏 贾氏谈录李德裕平泉庄
有珠子柏实皆如珠子连生叶上香闻数十步 昆山
卷六十四 第 19a 页 WYG1032-0245c.png
县志南宋时高丽进阴阳柏二株初仅二尺种之永怀
寺殿庭左右久之高与殿等每左花则右实右花则左
实 老学庵笔记真宗有龙柏花诗李文饶平泉草木
记有蓝田龙柏宋子京又有真珠龙柏诗予未尝见也
或云出鄜坊间 地理志华山生文柏 广志柏有续
柏有计柏 山海经敏山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
实名曰葪(音/计)柏服者不寒 格物总论一种名侧柏叶
大不相𩔖如铺茸细细相比 天中记龙女山多紫柏
卷六十四 第 19b 页 WYG1032-0245d.png
华阳志云梁泉有紫柏坂 海录碎事负霜柏一作宜
霜柏 方舆胜览昭化驿有古柏土人呼桔柏 李德
裕柳柏赋序此郡有柳柏风姿濯濯宛若荑杨而冒霜
停雪四时不改 花木考竹柏生峨眉山中叶繁长而
泽似竹然其干大抵𩔖柏而亭直 桂海虞衡志石柏
生海中一干极细上有一叶宛似侧柏扶疏无小异根
所附著如乌药大抵皆化为石矣此与石梅皆奇物海
滨人常得之
卷六十四 第 20a 页 WYG1032-0246a.png
   楠(附石楠/)
群芳谱楠生南方故又作楠黔蜀诸山尤多其树童童
若幢盖枝叶森秀不相碍若相避然叶似豫章大如牛
耳一头尖经岁不凋新陈相换花黄赤色实似丁香色
青不可食干甚端伟高者十馀丈粗者数十围气甚芬
芳纹理细致性坚耐居水中子赤者材坚子白者材脆
年深向阳者结成旋纹为斗柏楠(斗一/作骰) 格古要论骰
柏楠出西蜀马湖府纹理纵横不直中有山水人物等
卷六十四 第 20b 页 WYG1032-0246b.png
花者价高四川亦难得香楠色黄而香故名宜刋牌扁
 博物要览楠木有三种一曰香楠一曰金丝楠出川
峒中水纹有金丝向明视之的皪可爱一曰水楠色青
而质甚松如水杨惟可作桌凳之𩔖 六书故黄贯楠
宜雕刻为木偶者用之 浔阳记黄金山有楠树一年
东边荣西边枯一年西边荣东边枯年年如此张华所
云交让树者是也 溪蛮丛笑蛮地多楠有极大者刳
以为舟 五杂组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穷谷不知年岁
卷六十四 第 21a 页 WYG1032-0246c.png
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为棺谓之沙板佳者解之
中有文理坚如铁石试之者以暑月作合盛生肉经数
宿启之色不变也然一棺之直皆百金以上矣 珍珠
船真多市有楠木其窍若七星之状李八百妹蹑其窍
而上仙后立星楠观
石楠 格物总论石楠叶如枇杷有小刺淩冬不凋春
生白花秋结细红实人多移植庭宇间阴翳可爱不透
日气 南方记石楠树野生二月花色仍连著实实如
卷六十四 第 21b 页 WYG1032-0246d.png
燕卵七八月熟人采之取核其皮中作肥鱼羹和之尤
美出九真 丹铅总录李白诗风扫石楠花曲阜古城
颜回墓上有石楠二株大三四十围土人云颜子手植
之木 太真外传上发马嵬行至扶风道旁花畔见石
楠树爱玩之因目为端正树盖有所思也
   樟
相如赋楩楠豫章师古注豫即枕木章即樟木二木生
七年乃可分别 格物总论豫章大木也树身数十围
卷六十四 第 22a 页 WYG1032-0247a.png
高十馀丈根盘枝错干耸枝樛皮厚而粗叶硬而滑香
烈味辛文理斓斑南方多有之 木谱豫一名乌樟一
名枕 本草陈藏器曰枕生南海山谷作𦨴船次于樟
李时珍曰钓樟即樟之小者茎叶置门上辟天行 搜
神记吴先主时陆敬叔为建安郡太守使人伐大樟树
不数斧有血出树断有物人面狗身从树中出敬叔曰
此名彭侯乃烹食之 花木考寿樟在建昌县治南宋
黄庭坚记项安世作寿樟亭初邑人李左司公懋仕于
卷六十四 第 22b 页 WYG1032-0247b.png
朝高宗尝问樟公安否奏以枝叶婆娑四时常青何万
几之暇眷眷乎遐方一樟哉 明兴杂记神木厂所苫
大木皆永乐中肇建宫殿之剩物也其最巨有樟扁头
者围二丈长卧四丈馀骑而过其下高可以隐近年覆
芘不时风雨震淋朽腐已侵半矣当时殿阁之用如扁
头𩔖吾不知其几注樟木其头扁者盖当时穿之以施
拖拽力也厂中惟此木最钜守厂者特以樟扁头呼之
故入者必观焉 荆州记山阳县豫章木可伐作鼓
卷六十四 第 23a 页 WYG1032-0247c.png
 酉阳杂俎樟木江东人多取为船船有与蛟龙斗者
 汇苑详注按樟树最大可锯为桌面及为船熬其汁
可为脑置水上火燃不熄结子可榨为油俗取其木以
塑像江南多生之 胡演升炼方樟脑用樟木新者切
片井水浸三日夜入锅煎之柳木枝频搅待汁减半柳
上有白霜即滤去滓倾汁入瓦盆内经宿自结成块也
附 庶物异名疏博物志云占斯解狼毒李当之云是
樟树上寄生树大衔枝在肌肉今以胡桃皮为之非真
卷六十四 第 23b 页 WYG1032-0247d.png
也按桐君采药录生上洛是木皮状如厚朴色似桂白
其理一纵一横李时珍曰占斯范方注谓之良无极刘
涓子鬼遗方谓之木占斯而别录一名炭皮
   桑
总论 典术桑木者箕星之精神木也虫食叶为文章
人食之老翁为小童 周易系于苞桑注苞桑言固也
 礼月令季春命野虞无伐桑柘 史记齐鲁千亩桑
其人与千户侯等 格物总论桑树大者数围高一二
卷六十四 第 24a 页 WYG1032-0248a.png
丈许皮粗枝干修竦春正二月抽条发叶叶大者盈尺
有刻缺面深绿而光 俞宗本种树书浙间植桑斩其
叶而植之谓之稼桑却以螺壳覆其顶恐梅雨侵损其
皮故也二年即盛 汜胜之书种桑五月取椹著水中
濯洒取子阴乾之肥田十亩荒久不耕者善好耕治之
黍椹子各三升三合和种之黍桑俱生锄之令稀疏调
适黍熟穫之桑生正与黍高下平因以利䥥历地刈之
曝令燥放火烧之桑至春生一亩食三箔蚕 种树书
卷六十四 第 24b 页 WYG1032-0248b.png
桑以构接则桑大根下薶龟甲则茂盛不蛀 吕氏春
秋伊尹之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日出水东
走无顾明日视日出水告其邻东走顾其邑尽为水身
因化为桑有莘氏采桑得婴儿空桑之中献之于君君
令乳之 晋书永嘉二年冬项县桑树有声如解材人
谓之桑树哭 见闻录南唐末年溧水天兴寺桑生木
人长六寸如僧状右袒而左跪衣祴皆备其色如纯漆
可鉴谓之须菩提县掇置龛中以仁寿节日来献烈祖
卷六十四 第 25a 页 WYG1032-0248c.png
惊异迎置宫中奉事甚谨 五代史会同二年契丹南
掠邢洺磁至于安阳河焚剽殆尽契丹见大桑木骂曰
吾知紫披袄出自汝身吾岂容汝活耶束薪于木而焚
之 东都事略范纯仁知襄城县有惠爱课民种桑民
号其桑为著作林 河图括地象有民食桑二十七年
而化九年生翼 本草桑根白皮出见地上名马领勿
取毒杀人桑根旁行出土上者名伏蛇治心痛桑花一
名桑藓一名桑钱生桑树上白藓非桑椹花也 异苑
卷六十四 第 25b 页 WYG1032-0248d.png
老桑木字曰子明
名𩔖 王盘农书桑种甚多不可遍举世所名者荆与
鲁也荆桑多椹鲁桑少椹叶薄而尖其边有瓣者荆桑
也凡枝干柔叶坚劲者皆荆之𩔖也叶圆厚而多津者
鲁桑也凡枝干条叶丰腴者皆鲁之𩔖也荆之𩔖根固
而心实能久远宜为树鲁之𩔖根不固心不实不能久
远宜为地桑然荆之条叶不如鲁叶之盛茂当以鲁桑
条接之则能久远而又盛茂也鲁为地桑而有厌条之
卷六十四 第 26a 页 WYG1032-0249a.png
法传转无穷是亦可以久远也荆桑所饲蚕其丝坚韧
中纱罗用禹贡称厥篚檿丝注曰鲁桑之𩔖宜饲大蚕
荆桑宜饲小蚕齐民要术曰收椹之黑者剪去两头惟
取中间一截盖两头者其子差细种则成鸡桑花桑中
间一截其子坚栗则枝条坚强而叶肥厚将种之时先
以柴灰掩揉次日水淘去轻秕不实者晒令水脉才乾
种乃易生 本草李时珍曰桑有数种白桑叶大如掌
而厚鸡桑叶细而薄子桑先椹而后叶山桑叶尖而长
卷六十四 第 26b 页 WYG1032-0249b.png
以子种者不若压条而分者 黄省曾蚕经有地桑出
于南浔有条桑出于杭之临平 尔雅邢炳疏女桑一
名桋桑今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诗豳风七
月云猗彼女桑是也 种树书白桑得茧厚而坚丝每
倍常桑叶生黄衣而皱者号曰金桑非特蚕不食而木
亦将槁矣 拾遗记员峤山有木名猗桑煎椹以为蜜
 山海经宣山有桑大五十尺其枝四衢赤理黄花青
叶名曰帝女之桑郭注四衢言交互四出妇人主蚕故
卷六十四 第 27a 页 WYG1032-0249c.png
以名桑 广异记南方赤帝女学道得仙居南阳崿山
桑树上正月一日衔柴作巢至十五日成或作白鹊或
作女人赤帝见之悲恸诱之不得以火焚之女即升天
因名帝女桑 十洲记扶桑在碧海中上有天帝宫东
王所治树长数千丈两两同根更相倚依故曰扶桑仙
人食其椹体作金色其树虽大椹如中夏桑椹也稀而
赤色九千岁一生实味之绝香 齐书扶桑国在大汉
国东二万馀里土多扶桑叶似桐初生如笋国人食之
卷六十四 第 27b 页 WYG1032-0249d.png
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亦为绵为纸 拾遗记穷桑
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
实食之后天而老 述异记空桑生大野山中为琴瑟
之最者空桑也 神异经东方有树焉高八十丈敷张
自辅其叶长一丈广六七尺名曰桑其上自有蚕作茧
长三尺缲一茧得丝一斤有椹焉长三尺五寸围如长
此是偃桑但树长大耳 尔雅檿桑山桑注似桑材中
作弓及车辕 唐书南诏永昌之西野桑生石上其材
卷六十四 第 28a 页 WYG1032-0250a.png
上屈南向而下植取以为弓 事物绀珠云桑密县山
野生树枝叶皆𩔖桑但叶如云头花木栾细青黄色
附 庶物异名疏本草云桑上寄生其实明目轻身通
神一名寄屑一名寓木一名宛童一名茑陆玑云叶似
当卢子如覆盆子赤黑恬美图经云寄生是乌鸟食物
落子枝节间感气而生叶似橘而厚软茎似槐皮而肥
脆三四月开花黄白色六七月结实黄色如小豆
   柘
卷六十四 第 28b 页 WYG1032-0250b.png
格物总论柘树高大如桑枝条婀娜叶大如掌 草木
状柘宜山石 蚕书柘叶饲蚕其丝作琴瑟弦清响胜
凡丝 周礼冬官弓人辩六材柘为上 清异录张曲
江里第之侧有古柘尝因狂风发其一根解为器具花
纹甚奇人又以公之手笔冠世目之曰文章树 古今
注柘实曰隹(音/锥) 本草奴柘生江南山野似柘节有刺
冬不彫叶可饲蚕
   木棉(附草本木棉/)
卷六十四 第 29a 页 WYG1032-0250c.png
张勃吴录交阯安定县有木棉树高丈馀实如酒杯皮
薄中有如丝棉者色正白破一实得数斤可作布 罗
浮山记木棉正月则花大如芙蓉花落结子方生棉方
叶耳子内有棉甚白蚕成则熟南人以为缊絮 丹铅
总录南中木棉树大如抱花红似山茶而蕊黄花片极
厚非江南所艺者 琅琊代醉编续博物志云闽中多
木棉植之数千株采其花可纺为布李商隐诗木绵花
发鹧鸪飞王睿诗纸钱灰出木棉花旧云木棉即今之
卷六十四 第 29b 页 WYG1032-0250d.png
班枝花也棉花种为番使黄始所传今广中立祠祀之
沈黄门炤曰番中有青黄白三种今特传其白者耳
张七泽梧浔杂佩木棉一名琼枝其高数丈树𩔖梧桐
叶𩔖桃而稍大花色深红𩔖山茶春夏花开满树望之
烂然如缀锦花谢结子大如酒杯絮吐于口茸茸如细
毳旧云海南蛮人织为布名曰吉贝今第以充裀褥取
其软而温未有治以为布者浔梧间亦多有之但土人
未尝采取随风飘坠而已 王世懋闽部疏木棉花者
卷六十四 第 30a 页 WYG1032-0251a.png
高树丹花若茶吐实蓬蓬吴中所谓攀桂花也杨用修
具载丹铅以为异曰云南沾益州有之闻岭广尤多不
知惠安志已载此树名为攀桂花杨乃曰班枝花与吴
中攀枝花盖三名实一物也花品不当绵花仅堪絮褥

草本木绵 群芳谱木棉春月以子种秸似木叶绿似
牡丹而小花黄如秋葵而叶单干不贵高长枝最喜繁
茂结实三棱青皮尖顶累累如桃北人呼为花桃熟则
卷六十四 第 30b 页 WYG1032-0251b.png
桃裂而绒现其绒如鹅毳较诸丝纩虽不无少逊然而
用以絮衣甚轻暖子如珠可以打油油之滓可以粪地
秸甚坚堪烧叶堪饲牛其为利益甚溥南方暖一种可
活数岁中土须岁岁种之其𩔖甚多江花出楚绒二十
而得五性强紧北花出畿辅山东柔细中纺织绒二十
而得四浙花出馀姚中纺织绒二十而得七更有数种
曰黄蒂穰蒂有黄色如粟米大曰青核核青细于他种
曰黑核核纯黑色曰大衣核白而穰浮此四种二十而
卷六十四 第 31a 页 WYG1032-0251c.png
得九黄蒂稍强紧馀皆柔细中纺织又一种紫花浮细
而核大绒二十而得四时布制衣甚朴雅士绅多尚之
又有深青色者亦奇种其传不广择种须用青核等为
佳或曰恐土脉不宜不思木棉始出南海诸国今何以
遍中土也 正字通通雅曰吉贝即贝木棉树也古
无木棉种所谓絮皆茧丝唐有木棉花诗李琮诗腥味
鱼中墨衣裁木上棉是也南史古贝即吉贝吉讹作古
梁武有木棉皂帐似草者名古终一种班枝花树高大
卷六十四 第 31b 页 WYG1032-0251d.png
花中绵软白可为缊絮及毛布俗呼攀枝花生中原者
小今岭南木棉树高数丈春开红花即攀枝之𩔖也外
国纺为布曰吉贝丘文庄邓旴江皆谓元时入中国误
陶九成曰松江乌泥泾种木棉黄道婆自崖州来教以
纺织此即今棉花实大如桃中有绵绵有白紫二色外
国志刘宋元嘉时伽毗黎献吉贝等物占城亦出吉贝
又佛书谓之睒婆又曰迦婆罗贝也即木棉树时珍
独以为古贝据贝当从吉贝为近孟康言闽中呼棉
卷六十四 第 32a 页 WYG1032-0252a.png
花为吉贝 史炤释文木棉江南多有之以春二三月
下种既生须一月三薅至秋生黄花结实及熟时其皮
四裂其中绽出如绵土人以铁铤碾去其核取如棉者
以竹为小弓长尺四五寸许牵弦以弹绵令其匀细卷
为筒就车纺之自然抽绪如缲丝状织以为布 松江
府志凡木棉多收利倍于粟其为用击花成絮纺之成
纱织之成布其查核榨之成油俱切民用其花以棉大
核细者为佳经霜后开者谓之软花不贵之矣花实方
卷六十四 第 32b 页 WYG1032-0252b.png
结尚青者俗呼花铃子其方蕊未花者曰花盘穰之晚
结无棉者曰僵囊 闽部疏昔闻长者言广人种棉花
高六七尺有四五年不易者余初未之信过泉州至同
安龙溪间扶摇道旁状若榛荆迫而视之即棉花也时
方清和老干已着瘦黄花矣 梧浔杂佩吾松以棉布
衣被天下而棉花之来莫详其始相传谓种出西番元
时始入中国按通鉴梁武帝送木棉皂帐史炤释文所
言即今之棉花无疑矣但今制弹绵之弓以木为之长
卷六十四 第 33a 页 WYG1032-0252c.png
六尺馀则与古稍异耳谓起自元时非也
 
 
 
 
 
 
 
卷六十四 第 33b 页 WYG1032-0252d.png
 
 
 
 
 
 
 
 格致镜原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