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三
卷四十三 第 1a 页 WYG1031-066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致镜原卷四十三   大学士陈元龙撰
  礼器𩔖(一/)
   鼎
总论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彝鼎也 周易鼎
黄耳金铉利贞玉铉大吉无不利 尔雅鼎绝大谓之
(最大/者)圜弇上谓之鼒(鼎敛上/而小口)附耳外谓之釴(鼎耳/在表)
足者谓之鬲(鼎曲/脚也) 周礼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
卷四十三 第 1b 页 WYG1031-0664d.png
俎注牢鼎九陪鼎三 礼书鼎之器于象为备鼎之齐
于金为多下有足上有耳有鼐以覆之有铉以举之诗
称鼐鼎及鼒士虞礼有上鼎中鼎下鼎有司彻司马举
羊鼎司士举豕鼎鱼鼎则鼎之体有大小侈俭之别而
用有羊牛豕鱼之异天子诸侯有牛鼎大夫有羊鼎士
豕鼎鱼鼎而已上得兼下下不得兼上则鼐鼎特王有
之也然所谓陪鼎羞鼎皆铏鼎也铏鼎所以实羹者也
铏羹所以具五味者也自羹言之曰铏自器言之曰铏
卷四十三 第 2a 页 WYG1031-0665a.png
鼎也其陪正鼎曰陪鼎以其为庶羞曰羞鼎其实一也
 群书考索按礼记器用图云幂者若束若编凡鼎幂
盖以茅为长则束本短则编其中央 汉郊祀志鼎大
异于众鼎文缕无款识注韦昭曰款刻也师古曰识记
也 稗史𩔖编近世所存古鼎或有容一升半升者考
其款识则真古物也亦谓之鼎鼎乃大烹之器岂尔耶
此盖古之祭物名曰从彝其器则不一盖以贮已熟之
物以祭宗庙象鼎之器形而实非鼎也 唐五行志天
卷四十三 第 2b 页 WYG1031-0665b.png
宝五载四月宰臣李适之常列鼎具膳羞中夜鼎跃出
相斗不解鼎耳及足皆折
历代鼎 郊祀志昔泰帝伏羲与神鼎一一者一统天
地万物所系象也 晋中兴书神鼎者仁器也能轻能
重能息能行不炊而沸不汲自盈絪缊之气自然所生
也乱则藏于深山文明应运而至故禹铸鼎以拟之
郊祀志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 瑞应图宝鼎金铜
之精知吉凶存亡不爨自沸不炊自熟不汲自满不举
卷四十三 第 3a 页 WYG1031-0665c.png
自藏不迁自行 郊祀志黄帝采首山铜铸鼎鼎成有
龙垂胡髯迎黄帝上升因名其处曰鼎湖 真诰轩辕
自采首山之铜以铸鼎虎豹百禽为之视火参炉鼎成
而轩辕崩葬乔山五百年后山崩空室无尸唯宝剑赤
舄在耳一旦又失所在也 虞荔鼎录金华山黄帝作
一鼎高一丈三尺大如十石瓮像龙腾云百神螭兽满
其中文曰真金作鼎百神率服复篆书三足(以上三/皇鼎)
瑞应图禹治水收天下美铜以为九鼎象九州王者兴
卷四十三 第 3b 页 WYG1031-0665d.png
则出衰则去 拾遗记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
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
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咎 孙畅之述书禹铸九鼎人不
觉鼎移而日移五步自周郏鄏已来东南移不知今至
何国也道人商行传曰鼎在罽宾于阳州是西北(以上/夏鼎)
 说苑汤之时大旱七年雒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
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盖
辞未巳而天下大雨 博古图父乙鼎三足铭三十字
卷四十三 第 4a 页 WYG1031-0666a.png
瞿父鼎三足铭二字子鼎三足铭一字庚鼎三足铭一
字癸鼎三足铭一字乙毛鼎三足铭二字召夫鼎四足
铭八字持刀父已鼎三足铭三字秉仲鼎三足铭四字
素腹宝鼎三足铭五字是器耳为绹状腹足无纹浑厚
纯质若癸鼎三足铭八字象形饕餮鼎三足铭一字按
此鼎款识纯古髣髴饕餮之形立戈鼎三足铭一字立
戈父甲鼎三足铭三字象形鼎三足铭一字公非鼎三
足铭一字亚虎父丁鼎四足铭四字亚形内著虎象册
卷四十三 第 4b 页 WYG1031-0666b.png
命鼎四足铭十一字父已鼎三足铭三字一字作禾形
是器耳足纯素三面为饕餮而间之雷纹文镂与父已
彝近似之父癸鼎二一三足铭四字作兕形一铭三字
作立戈状虿鼎三足铭一字作虿形鱼鼎铭三字月鱼
基伯申鼎三足铭五字体纯朴素綦鼎三足铭三字纯
外𨼆起云雷状(以上/商鼎) 礼明堂位崇鼎贯鼎天子之器
也注崇贯皆国名 博古图文王鼎三足铭七字此为
周公作祭文王之器其制足象蜼形上为鼻下为尾高
卷四十三 第 5a 页 WYG1031-0666c.png
而且长其两耳亦镂文其身四周𨼆起兽面盖饕餮之
象 鼎录太公于渭水得玉璜铸一鼎刻其文曰璜鼎
 郊祀志牛鼎受一斛天子饰以黄金诸侯白金有鼻
目以铜为之三足 群书考索牛鼎口径底径及深俱
一尺五寸三分足如牛每足上以牛首饰之羊豕二鼎
亦如之所谓周之礼饰器各以其𩔖之义也羊鼎受五
斗大夫亦以铜为之无饰今谓大夫祭用少牢故无牛
鼎口径底径俱一尺深一尺一寸豕鼎受三升口径底
卷四十三 第 5b 页 WYG1031-0666d.png
径皆八寸深九寸强士以铁为之无饰今谓士祭用特
牲故无羊鼎案聘礼云牢鼎九设于西阶前九鼎者牛
一羊二豕三鱼四腊五肠胃仝鼎六肤七鲜鱼八鲜腊
九设局幕今惟牛羊豕三鼎各自象其形自鱼腊已下
并无其制以其物之细杂无所象故也 左传晋叔向
曰馋鼎之铭曰昧爽丕显后世犹怠 左传昭十六年
齐伐徐徐赂以甲父之鼎注甲父古国名 左传郑人
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也 博古图蛟螭鼎三皆
卷四十三 第 6a 页 WYG1031-0667a.png
三足无铭其一耳有粟纹腹有垂花左右蟠以蛟螭而
足如之其一以牛足为三足耳作绹纽周以蛟螭之饰
其一耳足纯素缘之外作蛟螭蟠纡之状比他鼎侈口
而底稍平蟠夔鼎二皆三足无铭素耳兽足腹著蟠夔
间以雷纹夔龙雷纹鼎三足无铭三面夔龙形间以雷
纹夔龙侈口鼎三足无铭纯缘外作夔龙状侈口制作
华妙饕餮鼎三足无铭素耳直足不设文饰纯缘作雷
篆间以饕餮之状素饕餮鼎三足无铭制作浑厚略无
卷四十三 第 6b 页 WYG1031-0667b.png
华藻腹间饰以饕餮循环回顾三足为蟠夔兽足鼎三
皆三足无铭其一兽齧其耳腹著旋纹纯缘之下饰以
蟠虬复以兽为之足其一纯缘周以云纹而足状以兽
与前器颇相𩔖其一足为兽形纯缘脰腹之间遍著蟠
虬两耳偃然如翼鳞纹鼎二皆三足无铭耳为对兽腹
著鳞纹纯缘连络间以蟠螭兽缘素腹鼎二皆三足无
铭其一耳腹纯素缘足作兽纹其一兽饰其缘纯素其
腹象簠鼎四足无铭器方如簠足作兽蹄旋云鼎三足
卷四十三 第 7a 页 WYG1031-0667c.png
无铭足空耳直纯缘作云气回旋足著饕餮形蟠虺雷
纹鼎有盖三足无铭周以蟠虺间之雷纹其盖有足斜
方云雷鼎三足无铭纯缘饰以夔龙腹作斜方之形实
以云雷间以细乳山纹垂花鼎三足无铭以山纹垂花
为饰垂花鼎二皆三足无铭一偃耳蹄足腹著交螭下
有垂花备成之文一圜而上掩腹著饕餮其垂花作蝉
纹状花足鼎四足无铭足饰以花腹作直纹缘为夔龙
雷带鼎三足无铭纯缘下饰雷带而足与腹间皆纯素
卷四十三 第 7b 页 WYG1031-0667d.png
无纹饰旋纹鼎三足无铭耳足上下纯素惟腹间饰以
旋纹有宛转回旋之状纯素鼎三足无铭耳足不饰纹
镂土花沁晕如紫玉色中鼎三足铭四字纯素不加文
镂铜色沁晕如碧玉制作典古周器中最为纯厚者南
宫中鼎三皆四足一铭五十七字二铭三十九字穆公
鼎三足铭二百三字象鼎三足铭一字作象形是器腹
饰交夔两耳外作连珠纹纯缘不加虫镂䜌鼎三足铭
二字单父乙鼎四足铭五字益鼎三足铭四字鲜鼎三
卷四十三 第 8a 页 WYG1031-0668a.png
足铭状一鱼形款识简古不加纹镂仲称父鼎三足铭
三十五字太叔鼎三足铭四字乙公鼎三足铭一十一
字㜏氏鼎三足铭一十三字寏父鼎三足铭八字尨生
鼎三足铭十六字丝驹父鼎三足铭九字通体纯素丰
鼎四足铭六字是器如簋比他器特小师秦宫鼎铭四
十七字龙鼎三足无铭著象若龙蟠螭鼎二皆三足无
铭二器腹间饰以蟠螭状𨼆起觚棱两耳偃而纯素三
足各设兽首制作悉同晋姜鼎三足铭一百二十有一
卷四十三 第 8b 页 WYG1031-0668b.png
字王伯鼎四足铭五字季㜏鼎三足铭四十九字伯硕
父鼎三足铭五十字耳足皆素纯缘之外饰以蟠夔腹
间比以鳞纹史頙鼎三足铭四十三字耳足纯素纯缘
之下以雷纹为饰父已鼎三足铭二十八字是器兽足
素耳纯缘之外作螭纹而雷纹间之言肇鼎三足铭一
十字足短而婆娑其腹耳足纯素纯缘外有蛟螭之饰
雍公缄鼎三足铭四十一字其腹出云气足著饕餮制
甚古而韵不凡叔液鼎三足铭二十三字耳作雷形纯
卷四十三 第 9a 页 WYG1031-0668c.png
缘饰以立螭足作蹄状单从鼎四足铭五字两耳方而
四足上饰兽面腹上双凤形间以雷纹凤状举鼎三足
铭一字耳足与腹皆纯素而三面有饕餮状间雷纹威
君鼎三足铭七字腹作蟠虬耳饰以云纹足皆状兽盖
盛饲之器伯父鼎三足铭十有八字兽饰足腹间蟠
螭两耳纯缘皆素节鼎三足铭一字耳足纯素纯缘之
下起六觚棱为三兽面以蟠夔雷纹为饰腹又作垂花
中著蝉纹虫镂色瑟齐莽史鼎三足铭十九字耳缘著
卷四十三 第 9b 页 WYG1031-0668d.png
云雷纹足作蹄状增镂花子父举鼎三足铭三字耳腹
皆素纯缘外饰以夔龙雷篆足亦作夔龙状百乳方鼎
二皆四足无铭二器方之诸鼎特为高大所同者周以
乳形纯缘之下环以饕餮所不同者前一器乃夔足而
眉作蛇虺蟠屈之状后一器足亦作夔形而鼻棱四翼
屹起形制质朴实可宝于后世蟠虬鼎二皆三足无铭
一有盖以蟠虬为饰三足皆兽状腹周以绹纽盖顶设
六拱垂环一阙盖平底足素无纹纯缘饰蟠虬之形蟠
卷四十三 第 10a 页 WYG1031-0669a.png
虺鼎三足无铭耳足纯素周腹作蟠虺状兽足蟠夔鼎
三足无铭通体作蟠夔状两耳饰以雷纹足为兽首口
侈而圜蝉纹鼎三皆三足无铭一饰以饕餮间以雷篆
下以蝉纹垂花之形一腹作蝉纹间以夔龙一著以夔
龙垂以蝉纹而下极锐蟠夔平盖鼎三足无铭镂虫精
妙腹著蟠夔盖平上设四环周以雷纹圜腹饕餮鼎三
足无铭圜腹著饕餮加以夔龙盘云饕餮鼎三足无铭
耳腹皆素纯缘之下饰三饕餮有鼻屹然而起间作云
卷四十三 第 10b 页 WYG1031-0669b.png
(以上/周鼎) 史记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鼎绝膑而死
稗史𩔖编秦丞相樗里子作一鼎文曰智囊独足古文
大篆书荀况在嵩溪作一鼎大如五石瓮表里皆纪兵
法大篆书之 广博物志张仪伐蜀铸一鼎高三尺文
曰定蜀大篆书李斯为丞相铸一鼎其文曰上丞相鼎
埋于上蔡东门(以上/秦鼎) 鼎录汉孝景帝铸一鼎名曰食
鼎高二尺铜金银杂为之形若瓦甑无足中元六年造
其文曰五熟是滋君王膳之小篆书 汉书汉武得汾
卷四十三 第 11a 页 WYG1031-0669c.png
阴宝鼎藏于甘泉群臣上寿贺陛下得周鼎吾丘寿王
曰非周鼎上怒对曰天祚有德宝鼎自出此天以与汉
是汉鼎非周鼎也 鼎录元鼎元年汾阴得宝鼎即吾
丘寿王所识之鼎高一丈二尺受十二石杂金银铜锡
为之四面蛟龙两耳能鸣三足马蹄刻山形奇怪之象
纪灵图未然之状其文曰寿考天地百祥臻侍山伏其
灵海伏其异此铭在底下又别有铭或浮或沉皆古文
复篆此上古之铸造也总有九枚 鼎录武帝登泰山
卷四十三 第 11b 页 WYG1031-0669d.png
铸一鼎高四尺铜银为之其形如瓮有三足太始四年
造其文曰登于泰山万寿无疆四海宁谧神鼎传芳大
篆书昭帝元平元年于蓝田覆车山铸一鼎高三尺受
五斗刻其文曰宜君王和四方调滋味去腥伤小篆书
三足废帝贺以天凤六年登位废为海昏侯铸一小鼎
贮酒其形若瓮四足受二斗其文曰长满上小篆书宣
帝甘露元年于华山仙掌铸一鼎高五尺受四斗拟承
甘露刻其文曰万国伏贻长久铸神鼎承天酒三足小
卷四十三 第 12a 页 WYG1031-0670a.png
篆书又建章宫铜人生毛以为美祥作一金鼎埋之本
宫元帝初元二年铸一鼎大如瓮无足其文曰皇帝膳
鼎小篆书成帝绥和元年匈奴平铸一鼎其文曰寇盗
平黄河清八分书三足高五尺六寸哀帝元寿元年铸
一鼎贮酒高四尺三足其文曰群臣元日用醴鼎小篆
书平帝元始五年铸一鼎受二斗其文曰药鼎三足八
分书 汉官仪开阳门夜直楼上帝因作一鼎其文曰
柱鼎一足如马蹄 南越书熙安县山下有神鼎天清
卷四十三 第 12b 页 WYG1031-0670b.png
水澄则见鼎刺史刘道锡常使系其耳而牵之耳脱而
鼎?既而执纼者莫不疾病盖尉佗之鼎 鼎录萧何
为丞相铸一鼎大如三石瓮自表已功其文曰纪功鼎
亦是何自作署书体四足车千秋为丞相铸一鼎文曰
车丞相鼎八分书孔光拜丞相铸一鼎文曰丞相博山
侯大篆书王莽建国元年铸一大鼎高一丈其文曰建
国鼎莽自书埋之渐台又作一鼎其文曰君臣之鼎并
小篆书三足 鼎录后汉光武建元元年铸一鼎其文
卷四十三 第 13a 页 WYG1031-0670c.png
曰定天下万物伏小篆书三足高九尺明帝永平十年
铸一鼎于洛水高六尺其文曰蛟龙伏大篆书三足又
铸一鼎于谷水高五尺其文曰谷洛小篆书四足章帝
元和二年于北岳铸一鼎高四尺无足其文曰镇地鼎
小篆书安帝延光四年铸一鼎于少室山其文曰承露
鼎小篆书四足顺帝永建六年铸一鼎于伊水名曰鱼
鼎高四尺三足灵帝嘉平元年铸一大鼎埋之鸿都门
其文曰儒鼎古书三足杨震为太尉作一鼎其文曰太
卷四十三 第 13b 页 WYG1031-0670d.png
尉鼎古𨽻书 窦宪传南单于于漠北遗宪古鼎容五
斗其傍铭曰仲山甫鼎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宪乃上
之 鼎录胡广铸一鼎其文曰孝子鼎八分书王允铸
一鼎曰千里八分书王仲子为大司徒铸一鼎其文曰
司徒鼎大篆书王郎为司空铸一鼎其文曰司空鼎复
篆书董卓为太师铸一鼎其文曰太师鼎古𨽻书蔡伯
喈为侍中封高阳侯作一鼎记汉家历数邕自书藏于
泰山 稗史𩔖编张陵在云台山得仙作一鼎写丹经
卷四十三 第 14a 页 WYG1031-0671a.png
埋于云台山下 博古图孝成鼎有盖三足盖与器铭
共五十六字好畤供厨鼎有盖三足盖与器铭共五十
八字汾阴宫鼎有盖三足盖与器铭共五十四字定陶
鼎有盖三足盖与器铭共十六字李氏鼎有盖三足铭
二字圜掩上而耳外附质素无纹六夔鼎有盖三足无
铭盖作圜如足仰之可贮物圜下承以六夔三牺鼎二
皆有盖三足无铭二器足如牛设三牺于盖浮云鼎有
盖三足无铭耳附如釴弇上如鼒足作股膊盖设三圜
卷四十三 第 14b 页 WYG1031-0671b.png
体间饰以云气下垂之势辅耳鼎四皆三足无铭二有
盖二阙盖蟠螭鼎有盖无铭顶有提环周回𨼆起三脊
错以蟠螭内外之纹又涂以黄金烂然照目小鼎有盖
三足无铭仿鼒而为之其小可置诸掌错金银为华饰
以七宝瑟瑟辉映其上盖非饮食之器如砚滴之具最
为旧物篆带鼎有盖三足无铭两耳外附足作股膊若
兽蹄状盖设三环却之可以贮物上下饰以篆带萦纡
纠结曲尽华巧雷纹鼎有盖无铭三足纯素纯缘与盖
卷四十三 第 15a 页 WYG1031-0671c.png
遍著雷纹大小间错腹上维以绹纽周匝其下与耳又
作螭形盖顶复以三环为饰却而置诸机如足然百乳
鼎有盖三足无铭匾浅若瓿以环为耳各以三膊为足
盖又贯之三牙可以吻合各周以乳乳形分布蟠虺之
(以上两/汉鼎) 鼎录蜀先主章武二年于汉川铸一鼎名
曰克汉鼎埋之丙穴中八分书三足又铸一鼎沉于永
安水中纪行军奇变又于成都武担山埋一鼎名曰受
禅鼎又埋一鼎于剑口山名曰剑山鼎并小篆书皆武
卷四十三 第 15b 页 WYG1031-0671d.png
侯迹又时龙见武阳之水九日因铸一鼎像龙形沉水
中章武三年又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富贵昌宜侯王
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二尺诸葛
亮杀王双还定军山作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定军鼎
又作八阵鼎沉之永安水中皆大篆书又于玄武郡金
山作二鼎一大一小并无文时亮行军见此山势似有
王者故镇之魏武帝铸一鼎于白鹿山高一丈纪征伐
战阵之能古文篆书四足更作鼎于太子名曰孝鼎画
卷四十三 第 16a 页 WYG1031-0672a.png
刻古来孝子姓名小篆书文帝黄初元年铸受禅鼎其
文曰受祚鼎小篆书明帝太和六年铸一鼎三足名曰
万寿鼎小篆书吴孙权黄武元年于彭蠡水沉一鼎其
文曰百神助阳侯伏三足大篆书又猎于樊山见一姥
问得何兽答曰得一豹曰何不截尾遂为姥立庙并作
一鼎文曰豹尾鼎孙亮建兴元年于武昌铸一鼎其文
曰镇山鼎小篆书三足顾邕铸一鼎文曰顾元凯之鼎
八分书三足陆逊破刘先主铸一鼎纪功其文曰破蜀
卷四十三 第 16b 页 WYG1031-0672b.png
(以上三/国鼎) 鼎录晋怀帝永嘉六年铸一鼎沉于瓜步
江中无文字鼎似龟形王羲之于九江作书鼎高五尺
四面周匝书遍刻之沉于水中真隶书 异苑孔愉𫉬
龟放之遂作一鼎刻其文曰孔敬康鼎沉之于水 晋
阳秋元康八年谷城县民留圭夜见门内有光取得玉
鼎一围四寸庐江太守以献 晋起居注咸和元年宣
成春榖县山𤱕𫉬古鼎可受三斛馀群臣毕贺 异苑
前秦苻坚建元五年长安樵人于城南见金鼎走白坚
卷四十三 第 17a 页 WYG1031-0672c.png
坚遣载取到城化为铜鼎入门又变成大铎 鼎录宋
王刘裕晋永初三年从秦中还纪功铸一鼎于九江其
文曰沸秦洛伏大汉古篆书宋文帝得虾鱼遂作一鼎
其文曰虾鱼四足顺帝升明元年有人于宫亭湖得一
鼎上有古文洵漠二字齐高祖于斋中池内见龙闻箫
鼓音遂埋一鼎其文曰龙鼎真书三足梁武帝大通元
年于蒋山埋一鼎其文曰大通真书又铸一鼎书老子
五千言沉之九江中并萧子云书又天监二年安礼得
卷四十三 第 17b 页 WYG1031-0672d.png
一角灵龟武帝遂作一鼎投得龟处陈武帝即位铸一
鼎其文曰元勋鼎沉于浙江陈宣帝于太极殿中铸一
鼎其文曰忠烈常侍丁初正书(以上六/朝鼎) 博古图三蟠
鼎有盖三足无铭耳附于外形圜而匾上有三螭以戏
于盖足与耳皆为螭形 三礼图唐武后时九鼎成后
欲用黄金涂之姚璹进曰鼎者神器也贵质朴不得外
饰臣观其上先有五采岂待涂金为符曜耶后乃止
唐书常山王承乾造六熟鼎招亡奴盗取人牛马亲视
卷四十三 第 18a 页 WYG1031-0673a.png
烹燖 杜阳编贞元八年吴明国贡常燃鼎量容三斗
光洁𩔖玉其色纯紫每修饮食不炽火而自熟香洁异
常久食之令人反老 山堂肆考宋徽宗崇宁四年秋
九鼎成奉安于九成宫以蔡京为定鼎礼仪使帝幸宫
行酌献礼鼎各一殿中央曰帝鼎北曰宝鼎东曰牡鼎
东北曰苍鼎东南曰冈鼎南曰彤鼎西南曰阜鼎西曰
皛鼎西北曰魁鼎帝酌献至北方宝鼎鼎忽破水流溢
于外(以上唐/宋鼎)
卷四十三 第 18b 页 WYG1031-0673b.png
诸鼎 庶物异名疏张世南纪闻云昔长睿父博学好
古颇得三代之遗器其鼎有上下画一而中重三者长
睿父识之曰此争首也盖著饮食有讼之戒然则八十
一首与周易准其已久矣世南之见其器必后汉时物
盖八十一首作于子云何缘三代时已有争首按高似
孙纬略称三代器几三百种亦无争首之目可为纪闻
一證 云烟过眼录癸字鼎初出萧山张称孙其制三
足两耳其花饕餮图雷文粗细花相间俨然一局炉耳
卷四十三 第 19a 页 WYG1031-0673c.png
特青绿自内出外则裹之以褐色莹光可爱内有三字
款文伏自然其样则不古也又金丝商嵌小鼎元贾
氏物文极细后并高丽商嵌归之吴存斋又小鼎一内
有款曰文藻甚佳其色青绿 清波杂志毗陵
士大夫有仕成都者九日药市见一铜鼎已破阙旁一
人赞取之既得叩何所用曰归以数炉炷香环此鼎香
皆聚于中试之果然乃名聚香鼎初不知何代物而致
此异 南越书永城县江前有神鼎圆数里耳高五六
卷四十三 第 19b 页 WYG1031-0673d.png
丈葛稚川云赤松子淘金丹鼎 广博物志大茅山有
玄帝时铜鼎鼎可容四五斛许偃刻甚精好在山独高
处入土八尺许上有盘石掩鼎上玄帝时命东海神使
埋藏于此 五代史张策少聪悟父同居洛阳敦化里
浚井得古鼎铭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同以为
奇策时年十三居同侧启曰汉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
改元延康是岁十月文帝受禅又改黄初是黄初元年
无二月也铭何缪耶同大惊异之
卷四十三 第 20a 页 WYG1031-0674a.png
   俎
稗史𩔖编明堂位曰有虞氏以梡俎注云断木为四足
而已然则断木而为之足不致文饰创始为之故也唐
太宗曰禹雕其俎至夏乃用雕文则俎自虞帝始也
明堂位周以房俎郑注房谓足下跗上下两间有似于
房孔疏两头各有两尺足下各别为跗足间横者似堂
之壁横下二跗似堂之东西两头各有房也 群书考
索俎以玉饰知之者以俎豆相𩔖之物明堂位说周公
卷四十三 第 20b 页 WYG1031-0674b.png
之礼云荐用玉豆豆以玉饰明俎亦用玉饰长二尺四
寸广尺二寸高一尺漆两端赤中央黑 国语王公立
饮则有房烝注房大俎也谓半解其体升之俎也
   豆
礼图豆口足径尺黑漆饰朱中大夫以上画以云气诸
侯以象天子以玉皆谓饰其豆口也 尔雅疏豆者以
木为之高一尺口足径一尺其足名镫中央直竖者名
校校径二寸总而言之名豆其实四升用荐菹醢 明
卷四十三 第 21a 页 WYG1031-0674c.png
堂位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献豆郑注楬无异物之
饰也献疏刻之齐人谓无发为秃楬孔疏献音娑娑是
希疏之义故为疏列之 正字通楬豆以木为柄若蜡
氏置楬之楬即今之板所谓以木为柄柄即豆之下承
豆之茎趺也玉豆者楬之上饰之以玉也献豆若周官
再献之献陈浩集说云献读为娑牺尊刻画凤羽此豆
亦必刻画凤羽故名 武王觞豆铭食自杖食自杖戒
之憍憍则逃注卢氏曰无求醉饱自杖而已觞豆与祭
卷四十三 第 21b 页 WYG1031-0674d.png
祀之楬豆玉豆别盖用以饮食者非止盛乾物也 考
工记旊人为豆实三而成觳崇尺注豆实四升觳受一
斗二升 尔雅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
 通雅考工以瓦为豆周礼以木为豆礼家言木曰豆
竹曰笾瓦曰豋然古器祖癸豆姬寏母豆皆以铜为之
 博古图鱼豆无铭饰以鱼鳞疑生豆铭八字上若盘
状而复穿镂于濡物蟠虺豆二皆无铭各著以蟠虺轻
重雷纹豆二皆两耳无铭一有盖一阙盖皆以雷纹为
卷四十三 第 22a 页 WYG1031-0675a.png
饰或轻或重下作垂花前盖端状荇叶间错粟纹
   笾
乡射记注豆宜濡物笾宜乾物 尔雅疏笾以竹为之
口有藤缘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枣栗桃梅菱芡脯脩
膴鲍糗饵之属 礼记荐用雕篹注疏篹笾也以竹为
之形似筥亦荐时用也雕镂其柄故曰雕篹
   瑚琏
三礼图瑚受一升制度如簋而平下琏受一升漆赤中
卷四十三 第 22b 页 WYG1031-0675b.png
盖亦龟形饰口以白金制度如簠而兑(音/锐)下 魏了翁
读书杂钞明堂位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郑注云皆
黍稷器制之异同未闻皇氏曰郑注论语夏曰瑚殷曰
琏误也
   簠簋
群书考索外方内圆曰簠盛稻梁之器口圆径六寸深
七寸二分底径亦五寸二分厚八分足底径六寸厚半
寸唇寸所盛之数及盖之形制一与簋同簋盛黍稷之
卷四十三 第 23a 页 WYG1031-0675c.png
器有盖象龟形外圆函方以中规矩天子饰以玉诸侯
饰以象受一斗二升高一尺厚半寸唇寸口径五寸三
分深七寸二分底径亦五寸二分厚八分足底径六寸
 聘礼注簋方者器名也以竹为之状如簋而方凡簋
皆用木而圆受斗二升此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亦
受斗二升 群书考索案考工记旊人为簋及豆皆以
瓦为之虽不言簠簋是相将之器亦应制在旊人亦有
盖疏云据祭天地之神尚质器用陶瓠而已若祭宗庙
卷四十三 第 23b 页 WYG1031-0675d.png
则皆以木为之 博古图礼图据周礼簠簋注疏簠为
外方而内圜簋为外圜而内方穴其中以实稻粱黍稷
又皆刻木为之上作龟盖以体虫镂之饰而去古益远
矣不知簠盛加膳簋盛常膳皆熟食用匕之具若如礼
图则略无食器之用今三代簠簋方圜异制可用匕而
食如周邦父簠高三寸四分深二寸一分口径长一尺
阔八寸一分容四升一合饰以蟠螭周以重雷两耳作
蟠首铭曰叔邦父作簠用征用行用从君王子孙其万
卷四十三 第 24a 页 WYG1031-0676a.png
年无疆又太师望簋通盖高六寸七分深二寸八分口
径长七寸二分阔五寸腹径长七寸九分阔五寸六分
容三升七合两耳四足铭云太师小子望作䵼彝簋而
谓之䵼者䵼训煮熟食簋盛黍稷惟熟然后可食也是
皆出于冶铸之妙而铭载粲然岂刻木镂形者所能髣
髴哉又京叔簋有盖两耳四足铭十一字素簋两耳无
铭如豆而方如铺而椭其下四面作疏𣠄之状
   筐 筥 篚
卷四十三 第 24b 页 WYG1031-0676b.png
三礼旧图筐以竹为之长三尺广一尺深六寸足高三
寸祭祀之器 庶物异名疏礼书有顷筐有懿筐顷筐
其浅者也懿筐其深者也韩诗外传曰顷筐欹箱也
三礼旧图筥制圆而长深行币帛及盛物但可以实物
而已又筥圆受五升盛雍饩之米致于宾馆 礼书仪
礼垒洗之西皆有篚又有上篚下篚膳篚之辨则上篚
在堂下篚在庭膳篚特馔君爵而已篚之为物可以盛
币帛可以盛勺觯可以盛苴茅可以代肵俎可以实黍
卷四十三 第 25a 页 WYG1031-0676c.png
稷肆大朝觐佐傧共设篚瓮此篚之实黍者也公食大
夫豆实实于瓮簋实实于筐而篚者筐𩔖也其用以实
簋实宜矣郑氏曰篚其筐字之误欤不必然也郑氏又
曰篚竹器如笭说文曰篚如竹箧箧有盖是以旧图篚
亦有盖
   敦
礼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注敦音对盛黍稷器 周礼
合诸侯共珠盘玉敦注敦槃𩔖珠玉以为饰郑司农
卷四十三 第 25b 页 WYG1031-0676d.png
玉敦歃血玉器 群书考索九嫔职云凡祭祀赞玉齍
注云玉齍玉敦也受黍稷器然则天子八簋之外兼用
敦也敦受一斗三升漆赤中大夫饰口以白金其制与
簋簠容受并同但上下内外皆圆为异耳 博古图已
丁敦有盖两耳铭六字足纯缘周以夔龙又著两螭以
耸其耳通腹皆列饕餮纹散季敦有盖两耳有珥三足
盖与器铭共六十六字毁敦两耳铭一百一十三字圜
足下连方座仲驹父敦二皆两耳有珥三足盖与器共
卷四十三 第 26a 页 WYG1031-0677a.png
铭三十六字敔敦两耳有珥三足阙盖铭一百四十字
姜敦两耳圈足铭一十六字宰辟父敦三皆两耳有珥
三足二盖与器铭共一百五十字一阙盖铭七十五字
形制款式悉同兕敦三皆两耳有珥二盖与器铭共二
字一阙盖铭一字制作一律皆以云雷为饰前二器盖
上各有犀兕之形刺公敦二皆两耳有珥三足俱阙盖
铭二十八字雁侯敦有盖两耳有珥盖与器铭共二十
八字师望敦两耳有珥阙盖铭九字纯缘与足皆饰蟠
卷四十三 第 26b 页 WYG1031-0677b.png
夔间以云纹耳为螭形敦两耳有珥三足阙盖铭三
十九字毛父敦两耳有珥三足阙盖铭四十七字孟姜
敦两耳有珥三足阙盖铭二十八字仲奠父敦两耳有
珥三足阙盖铭一十七字耳足皆状兽形纯缘之下雷
纹为饰腹间纯素虔敦二皆两耳圜足铭六字史张父
敦盖铭一十二字纯素无纹彩若叠环而为制作纯古
土花青紫相间粲然莹目仲酉父敦盖铭六字虎耳敦
两耳有珥三足阙盖无铭耳饰虎形通体纯素略无设
卷四十三 第 27a 页 WYG1031-0677c.png
饰制作质朴夔足敦阙盖无铭虎耳夔足饰以雷带
稗史𩔖编襄阳府光化县村人耕穴一冢得一器𩔖鼎
而有盖盖及鼎腹皆雷纹中有龙形而耳为饕餮足为
蚩尤制作甚精舅氏得之名曰龙鼎予谓古之鼎鼐皆
无盖而足皆圆直无作兽形者此乃敦耳乃名曰龙敦
 
 
 
卷四十三 第 27b 页 WYG1031-0677d.png
 
 
 
 
 
 
 
 格致镜原卷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