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九
卷三十九 第 1a 页 WYG1031-06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致镜原卷三十九   大学士陈元龙撰
  文具𩔖(生/)
   书册
总论 笔丛三代漆文竹简冗重艰难不可名状秦汉
以还浸知钞录楮墨之功简约轻省数倍前矣然自汉
至唐犹用卷轴卷必重装一纸表里常兼数番且每读
一卷或每检一事细阅展舒甚烦数收集整比弥费辛
卷三十九 第 1b 页 WYG1031-0600b.png
勤至唐末宋初钞录一变而为印摹卷轴一变而为书
册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四善具焉 笔丛凡书视其钞
刻钞视其伪正刻视其精粗纸视其美恶装视其工拙
印视其初终 拾遗记张仪苏秦剥𣗳皮编以为书帙
以盛天下良书 楚国先贤傅孙敬以柳简写经 刘
向别录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乾之
 洞冥记董谒字仲玄尝游山泽负挟图书患其繁重
拾𣗳叶以代书简言其易卷怀也 砚北杂志郑康成
卷三十九 第 2a 页 WYG1031-0601a.png
言易诗书春秋简长尺二寸每简三十字孝经半之论
语简八寸盖古今简册字有定数每一简三十字 演
繁露近者太学课试尝出文武之政在方策赋试者皆
谓策为今之书策不知今之书策乃唐世叶子古未有
是也
印板 孔氏杂说昔时文字未有印板多是写本至后
唐明宗长兴三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
校正九经刻板印卖从之至周广顺中蜀毋昭裔又请
卷三十九 第 2b 页 WYG1031-0601b.png
刻印板九经于是蜀中文字复盛 七脩𩔖藁印板笔
谈以为始于冯道奏镂五经柳玭训序又云尝在蜀时
书肆中阅印板小学书则印板非始于五代矣意唐时
不过少有一二至五代刻五经后始盛宋则群集皆有
也又今人以小板书册为巾箱板以其可置于中箱也
 陆深燕闲录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
像遗经悉令雕撰此印书之始又在冯瀛王先矣 笔
丛雕本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 考
卷三十九 第 3a 页 WYG1031-0601c.png
槃馀事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格用单边间多讳字
用墨稀薄虽著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
味元刻仿宋单边阔多一线字画不分粗细纸松刻硬
用墨秽浊尝见宋板汉书不唯内纸坚白且每本用澄
心堂纸数幅为副次以活衬竹纸为佳蚕茧鹄白藤纸
固美而存遗不广若糊褙及以官券残纸者则恶矣元
补宋板遗缺其相去犹未易辨国初补元板遗缺内有
单边双边之异且字刻迥别不辨自明矣 徐官印史
卷三十九 第 3b 页 WYG1031-0601d.png
余阅宋板书端楷绝伦元末国初犹有可观然比宋刻
则有间矣 陆深金台纪闻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
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蜀
与福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近
日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板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
谬尤易 笔丛凡印书永丰绵纸为上常山东纸次之
顺昌书纸又次之福建竹纸为下绵贵其白且坚柬贵
其润且厚顺昌坚不如绵厚不如柬直以价廉取称闽
卷三十九 第 4a 页 WYG1031-0602a.png
中纸短窄黧脆刻又舛讹品最下而直最廉 笔丛凡
印有朱者有墨者有靛者有双印者有单印者双印与
朱必贵重用之凡板漶灭则以初印之本为优
装潢 米芾书史隋唐藏书皆金题玉躞锦贉绣褫
大业拾遗炀帝藏书上品红琉璃轴中绀琉璃轴下漆
轴 六典大唐御本书有四部甲为经乙为史丙为子
丁为集分为四部马怀素知经库沈佺期知史库武平
一知子库薛稷知集库皆以益州麻纸写其经库书绿
卷三十九 第 4b 页 WYG1031-0602b.png
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钿青牙轴缥带绿牙签
子库书雕紫檀轴紫带碧牙签集库书绿牙轴朱带白
牙签以分别 枫窗小牍皇朝玉牒书以销金花白罗
纸黄金轴销金红罗褾带复墨漆饰金匣红锦裹金锁
钥 白氏金锁凡书册以竹漆为糊逐叶微摊之不唯
可以久存字画兼纸不生毛百年如新此宫中法也
本草必栗香亦名花木香取其木为书轴白鱼不损书
 王氏谈录作书册黏叶为上虽岁久脱烂苟不逸去
卷三十九 第 5a 页 WYG1031-0602c.png
寻其叶第足可抄录次叙初得董子繁露数卷错乱颠
倒伏读岁馀寻绎缀次方稍完复乃缝缀之弊也 笔
丛凡装有绫者有锦者有绢者有护以函者有标以号
者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焉闽多不装
卷帙 归田录唐人藏书作卷轴后有叶子似今策子
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
笔丛凡书唐以前皆为卷轴盖今所谓一卷即古之一
轴至装辑成帙疑皆出雕板之后然六朝已有之阮孝
卷三十九 第 5b 页 WYG1031-0602d.png
绪七录大抵五卷以上为一帙 偃曝谈馀古竹简之
后皆易楮书之束而为卷故曰一卷二卷自冯瀛王刻
板后卷变为册犹曰卷者甚无谓 笔丛书之分四部
也实魏荀勖始之一曰甲部纪六艺小学等书一曰乙
部纪诸子兵术等书一曰丙部纪史记皇览等书一曰
丁部纪诗赋图赞等书
藏书 梁溪漫志司马温公独乐园之读书堂文史万
馀卷率公晨夕所翻阅者虽累数十卷皆完好若未触
卷三十九 第 6a 页 WYG1031-0603a.png
手尝谓其子公休曰贾竖藏货贝儒家惟此耳然当知
宝惜吾每岁于上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设几
案于当日所侧群书其上以曝其脑所以年月虽深终
不损动至于启卷必先视几案洁净藉以䄄褥然后端
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
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
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撚而挟过故得不至揉熟
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瓜撮起甚非吾意 东都事略
卷三十九 第 6b 页 WYG1031-0603b.png
宋次道家书皆校雠三五遍世之藏书以次道家为善
本 柳氏序训余家升平里西堂藏书经史子集皆有
三本一本纸墨签束华丽者镇库一本次者随行披览
一本又次者后生子弟为业 赵子昂书跋聚书藏书
良非易事善观书者澄神端虑净几焚香勿捲脑勿折
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夹刺随损
随脩随开随掩后之得吾书者并奉赠此法 王氏谈
录藏书之家书册或为雨漏及途路水淹所渍者皆可
卷三十九 第 7a 页 WYG1031-0603c.png
大甑中蒸而暴之至一二番乃以物镇压平处逮乾色
虽微渍而略无损坏 后山丛谈赵元考云寒食面腊
月雪水为糊则不蠹南唐煮糊用黄丹王文献公家以
皂荚末置书叶间然不如也 考槃馀事藏书于未梅
雨之前晒取极燥入橱中以纸糊门外及小缝令不通
风盖蒸气自外而入也纳芸香麝香樟脑可辟蠹 拾
遗记曹曾虑先文湮没乃积石为仓以藏书故谓曹氏
书仓 秘阁闲话司书鬼曰长恩除夕呼其名而祭之
卷三十九 第 7b 页 WYG1031-0603d.png
鼠不敢齧蠹鱼不生又陇州有鱼石子置书籍中能辟

书具 史记苏秦传负笈从师注俗呼书箧为笈 说
文帙书衣也 华佗别传佗以线为书帙 晋中兴传
傅玄盛书有青缣帙布帙绢帙 群碎录书曰帙者古
人书卷外必有帙藏之如今裹袱之𩔖白乐天尝以文
集留庐山草堂屡亡逸宋真宗令崇文院写校包以斑
竹帙送寺帙如细帘其内袭以薄缯 南史齐庾易字
卷三十九 第 8a 页 WYG1031-0604a.png
幼简袁彖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庾易以竹翘书格报
之 词林海错皮日休诗襄阳作髹器中有库露真注玲
珑虚空故曰库露俗呼书格曰库露格是也 绀珠插
架一名高阁以班竹作悬于壁间 正字通书槴藉书
具 砚此杂志曹公作欹案卧视书周美成又谓之倚
书床 杨烱集有卧读书架赋
   字帖
古帖 周密云烟过眼录褚伯秀云江南李后主常诏
卷三十九 第 8b 页 WYG1031-0604b.png
徐铉以所藏前代墨迹古今法帖入石名升元帖然则
在淳化之前当为帖之祖 欧阳脩集古录唐末之乱
昭陵为温韬所𤼵其所藏书画皆剔取其装轴金玉而
弃之于是魏晋以来诸贤墨迹遂复流落于人间太宗
时购募所得集为十卷俾模传之以分赐近臣今公卿
家所有法帖是也 曹昭格古要论淳化阁帖宋太宗
搜访古人墨迹于淳化年中命侍书王著摹勒作十卷
用枣木板刻置秘阁卷尾俱篆书题淳化三年壬辰岁
卷三十九 第 9a 页 WYG1031-0604c.png
十一月六日奉圣旨摹勒上石用澄心堂纸李廷圭墨
拓打以手摹之墨不污手无银锭纹初拓者上也有银
锭纹而墨浓者次也淡者又次之今世所有皆转相传
摹者 曹士冕法帖谱系绍兴中以御府所藏淳化旧
帖刻板寘之国子监其首尾与淳化阁本略无少异当
时御府拓者多用匮纸盖打金银箔者也字画精神极
有可观今都下亦时有旧拓者迩来碑工往往作蝉翼
本且以厚纸覆板上𨼆然为银锭痕以惑人非复旧
卷三十九 第 9b 页 WYG1031-0604d.png
拓本之遒劲矣 集古录故相刘公沆在长沙以官法
帖镂板遂播于人间 法帖谱系刘丞相沆既刻法帖
于郡斋复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与长沙本绝
相似而小异又长沙官本扄钥不可常得碑匠之家另
刻一本以应求者与长沙本首尾略无少异而字体形
模少小不同 格古要论淳化帖颁行潭州模刻一本
与绛帖雁行宋庆历间长沙僧希白重模本亦佳绍兴
间第三次重摹者失其真矣元陈绎曾云希白模刻潭
卷三十九 第 10a 页 WYG1031-0605a.png
帖风韵和雅骨肉停匀但乏峭健之气 集古录近有
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中数十帖尤妙者别自刻石以
遗人与刘氏本并行 法帖谱系潘氏所刻帖世称为
潘驸马帖或又称绛帖岂潘氏世居绛郡耶帖凡二十
卷其次序卷帙虽与淳化官帖不同而实则祖之特有
少增益耳 单炜绛帖辨证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复多
见其次绛帖最佳而旧本亦已难得今之所见多非旧
本 格古要论宋潘师旦用淳化阁帖增入别帖重摹
卷三十九 第 10b 页 WYG1031-0605b.png
刻二十卷于绛州北纸北墨极有精神在淳化阁帖之
次其石比淳化帖高二字 法帖谱系世传潘氏法帖
石分而为二其后绛州公库乃得其一于是补刻馀帖
是名东库本今好事之家所藏绛帖率多此本逐卷各
分字号以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何以报愿上
东封书为别又有新绛本首尾规模段眼字号并同东
库本字画较之微局促又有武冈本不知刻于何时碑
段稍长而日月光天德等字号间于行中盖出于新绛
卷三十九 第 11a 页 WYG1031-0605c.png
也其后厄于庸谬之人厌其字画清瘦颇加脩治遂失
本真且拓匠不工凡损剥处凿㾗宛然呈露而字画模
糊略不可辨又有资州本以新绛前十卷刻石 格古
要论泉帖以淳化法帖翻刻于泉州郡庠者我明仁宗
命取入秘府人不可得而见矣汝帖乃摘诸帖中字牵
合为之每卷后有汝州印后会稽重模之谓之兰亭帖
 格古要论元祐秘阁续帖哲宗命以御府所藏真迹
除淳化帖外刻续法帖 法帖谱系太清楼帖徽宗大
卷三十九 第 11b 页 WYG1031-0605d.png
观中奉旨刻石太清楼字行稍高而先后多寡与淳化
帖小异或疑用真迹摹刻凡标题皆蔡京所书 考槃
馀事太清楼帖亦名大观帖 考槃馀事淳熙秘阁续
帖孝宗命摹勒禁中工夫精致亚于淳化两续帖相去
不远亦名太清楼续阁帖后重模刻于绍兴府学亦名
续兰亭以其中有兰亭也今迁于潭州 法帖谱系戏
鱼堂帖元祐间刘次庄以淳化帖除去篆题年月增入
释文摹于临江官署亦名临江帖 陈绎曾云临江帖
卷三十九 第 12a 页 WYG1031-0606a.png
在淳化翻刻中颇为有骨格者澹墨拓尤佳 法帖谱
系利州本庆元中泗川总领权安节以戏鱼帖并释文
重刻石于益昌官舍石今已不存其家犹有当时墨本
释文字画较临江帖为稍大 考槃馀事星凤楼帖宋
赵彦约刻于南康曹士冕重模于南宋宝晋斋帖绍兴
年间曹之格刻于直𨽻无为州学多米芾所临百一帖
宋王曼庆刻 翰墨志绛帖已少唯潭帖为胜以钱希
白所临本也临江帖则失真远矣淳化帖大观帖当时
卷三十九 第 12b 页 WYG1031-0606b.png
以晋唐善本及江南所收帖择善者刻之悉出上圣规
摹故风骨意象皆存 书史苏耆家兰亭本是冯承素
汤普彻韩道政赵模诸葛政之流拓赐王公者碾花真
玉轴紫锦装背在苏氏舜元房题为楮遂良摹 王袆
兰亭跋兰亭帖自唐以后分二𣲖其一出于褚河南是
为唐临本其一出于欧阳率更是为定武本 黄溍兰
亭跋宋景定咸淳间贾似道碑其客参校诸本异同择
其字之尤精善者辑成一帖命婺之良工王用和刻之
卷三十九 第 13a 页 WYG1031-0606c.png
经年乃就其石后归京师 何子楚跋语唐太宗诏供
奉临兰亭序惟欧阳询自拓之本夺真勒石留之禁中
他本付之于外一时贵尚争相打拓唯禁中石本人不
可得其石独完善宋庆历中李学究者得之李死后其
子负官缗无偿时宋景文公守定武以公帑金代输取
石匣藏于库(王佐云是/谓定武本)熙宁间薛师正出牧定武求者
沓至薛恶其模打有声乃刋别本于外以惠求者此郡
真赝已有二刻矣其子绍彭又模之他石潜易原刻暗
卷三十九 第 13b 页 WYG1031-0606d.png
以自别遂于古刻湍流带左右五字各劖损一二笔为
(王佐云世因号/曰五字损本)大观中诏取此石于薛氏家其子嗣
昌纳进御府徽庙龛置宣和殿 王明清挥麈录靖康
之乱金人尽取御府珍玩以北而此石独留宗汝霖为
留守时取以驰进高宗后仓卒渡江竟复失之 考槃
馀事一百十七种兰亭宋理宗内府所藏装褫作十册
希世之宝也玉枕兰亭赵松雪仿褚河南欧率更缩本
方四五寸蝇头小楷 云烟过眼录龚圣予云禊序有
卷三十九 第 14a 页 WYG1031-0607a.png
大业间石本其后有隋诸臣衔位然则在智永所藏之
前此帖亦当入御府 妮古录宋时传三昧兰亭出于
杜器之杜畜百本而唐刻为第一杜名宝晋其有宝晋
印者不独米老也 法帖谱系二王府帖山谷谓禁中
板刻古法帖十卷当时皆用歙州贡墨墨本赐群臣元
祐中亲贤宅从禁中借板墨百本分遗宫僚但用潘谷
墨光辉有馀而不甚黟黑又多木横裂纹士大夫不能
尽别也予观近世所谓二王府帖者盖中原再刻石本
卷三十九 第 14b 页 WYG1031-0607b.png
非禁中板本也 法帖谱系黔江帖秦子明将兵长沙
时买石摹刻僧宝月古法帖十卷载入黔江壁之于绍
圣院其多寡先后长短悉同淳化阁帖而纸墨彷佛似
戏鱼堂中兴以前拓本乌镇帖旧传湖州乌镇张氏以
绛阁二帖锓木家塾或遇良工模拓亦有可观字画差
肥而极有笔意颇胜诸帖福清帖福清县民家旧有板
刻绛阁中四帖卖碑家得之往往驾名官帖以惑人但
彼中匠者不善用蜡每每有砑光痕可以证验澧阳帖
卷三十九 第 15a 页 WYG1031-0607c.png
澧阳旧有法帖石本其后散失仅存右军数帖而已鼎
帖乃武陵郡斋板本较诸帖增益最多博而不精 格
古要论玉麟堂帖汴人吴琚模刻秾而不清赐书堂帖
宋宣献公绶刻于山阳有古钟鼎识文绝妙石已不存
后有重模本甲秀堂帖庐江李氏刻前有王颜书多诸
帖未见群玉堂帖韩侂胄刻所载前代遗迹最多后亦
有宋人书 书史古帖多前后无空纸乃是剪去官印
以应募也 法帖谱系李伯高所藏法帖乃板本印成
卷三十九 第 15b 页 WYG1031-0607d.png
者用北地厚皮纸印每段自成一板四围皆空白纸不
施筐缘装表而自然整齐成册
墨迹 米芾海岳名言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
已非已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黄伯思法帖
刋误唐文皇云伯英临池之妙无复馀踪当是时远购
冥搜古帖毕出御府所畜其富无伦尚无伯英书后世
岂可复得非特唐也晋世见者亦寡故庾翼与右军书
云昔得伯英章草十纸过江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法
卷三十九 第 16a 页 WYG1031-0608a.png
帖刋误尚书宣示钟书真迹本在王导家导过江时藏
衣带中以遗逸少逸少以遗王修修死其母以修平日
所宝并入棺真迹遂绝 张怀瓘书断王羲之书旧传
唯乐毅论乃羲之亲书于石其他皆纸素所传 法书
要录桓玄爱重二王不能释手乃撰缣素及纸书正行
之尤美者各为一帙尝以自随 法帖刋误索靖七月
二十六日帖本七纸晋王廙每宝玩之值永嘉乱乃四
叠缀衣中以渡江唐时豆卢器得之叠迹犹存 魏书
卷三十九 第 16b 页 WYG1031-0608b.png
崔浩工书世宝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模楷 隋书炀
帝聚魏以来古迹于殿后起妙楷台藏之 丹铅录六
朝人尚字书摹临特盛其曰廓填者即今之双钩曰影
书者即今之响拓 李绰尚书故实唐太宗有大王真
迹三千六百纸率以一丈二尺为一轴宝惜者兰亭为
最后用玉匣贮之藏于昭陵 唐书太宗求书得王羲
之真行二百九十纸又得献之张芝等书以贞观字为
印草迹命褚遂良楷书小字以影之开元五年玄宗又
卷三十九 第 17a 页 WYG1031-0608c.png
书开元字为印 砚北杂志中宗驸马武延秀家法书
漆轴黄麻纸标题云特健药三字谓其书合作者宋以
之标法书上品洪景卢诗会有高明标健药盖用此语
 云烟过眼录王右军与桓温荐谢玄真迹杨和王故
物也牡丹锦标首俨然著色画盖宣和法锦 书史怀
素绢帖一轴杂论故事后人分剪二十馀处王诜累年
遂求足元数 云烟过眼录徽宗朝墨迹用天水双龙
缝及泥金御题淡青狭佥头是也 书史真纸色淡而
卷三十九 第 17b 页 WYG1031-0608d.png
匀净无杂渍斜纹皴裂在前若一轴前破后加新甚众
薰纸烟色上深下浅染纸湿色纸纹栖尘劳纸作茧纹
软 格古要论古墨迹纸色必表古而里新𧸛作者用
古纸浸汁染之则表里俱透微揭示之乃可见矣
摹拓 王柏淳化帖记尝恨真法帖之难不特字体变
动而模拓亦无精墨是以山谷云当时用歙州贡墨摸
打则色浓李庄简云用李廷圭墨后用潘云谷墨则色
淡此墨色浓淡之分也庄简云初时板完好不用银钉
卷三十九 第 18a 页 WYG1031-0609a.png
后来板渐拆裂然后用银钉此银钉有无之分也山谷
又谓墨浓则瘦墨淡则肥此字画肥瘦之分也 赵子
昂兰亭跋大凡石刻虽一石而墨本绝不同盖纸有厚
薄粗细燥湿墨有浓淡用墨有轻重而刻之肥瘦明暗
随之 考槃馀事法帖真伪入手少不用心即不能辨
昔张思聪善摹古帖自名翻身凤凰最能乱真唐萧诚
伪为古帖以示李邕曰此右军真迹邕忻然谓是真物
北海且然况下者乎吴中近有高手赝为旧帖以坚帘
卷三十九 第 18b 页 WYG1031-0609b.png
厚粗竹纸皆特抄也作夹纱拓法以草烟末香烟薰之
火气逼脆本质用香和糊若古帖臭味全无一毫新状
入手多不能破其智巧精采反能夺目鉴赏当具神通
观法 杨慎外集南唐升元帖以匮纸摹拓李廷圭墨
拂之为绝品匮纸者打金箔纸也其次即用澄心堂纸
蝉翅拂为第二品浓墨本为第三品也升元帖在淳化
祖刻之上隋开皇帖之下 考槃馀事古之北纸其纹
横质松而厚不甚受墨北墨多用松烟色青而淡不和
卷三十九 第 19a 页 WYG1031-0609c.png
油蜡故北拓色淡而纹皱如薄云之过青天谓之夹纱
作蝉翅拓也南纸其纹𥪡墨用油烟以蜡及造乌金纸
水敲刷碑文故色纯黑而有浮光谓之乌金拓 考槃
馀事古帖历年远而裱数多其墨浓者坚若生漆以手
揩之纤毫无染兼之摩弄积久纸面光彩如砑古意自
然故面旧而背色常新其侧勒转摺处并无沁墨水迹
侵染字法且有一种异馨𤼵自纸墨之外质薄者拓之
坚而不裂以受糊多耳厚者反破裂莫举以年远糊重
卷三十九 第 19b 页 WYG1031-0609d.png
纸脆故也今之𧸛帖效南帖者近似之然以手微抹满
指皆墨效北拓者敲法入石太深字有边㾗用墨不匀
浓处若乌云生雨浅者如白虹跨天殊乏雅致大率皆
以川扇纸竹纸用挂灰炉烟沥和水染成古色表里湮
透两面如一试以一角揭看薄者即裂厚则性健不断
矣此俱以形似求之若以字法刻手敲手揭法过目翻
阅虽同一宋拓而妍丑即别矣矧赝拓乎
装潢 米芾宝章待访录汉河间献王购书必录古简
卷三十九 第 20a 页 WYG1031-0610a.png
梁武元隋唐文帝金题玉躞锦质绣章破纸断麻取而
华国 书史太宗于谢安帖尾御书亲跋二字以还王
氏其帖在李玮家余同王涣之饮于李氏园池阅书画
竟日末出此帖枣木大轴古青藻花锦作褾破烂无竹
模晋帖上反安冠簪样古玉轴余寻裂掷枣轴池中拆
玉轴王涣之加糊共装焉 翰墨志建隆以后法书名
迹皆归秘府编𩔖真赝纸书缣素备成卷帙皆用皂鸾
鹊文锦褾褫白玉珊瑚为轴用大观政和宣和印章后
卷三十九 第 20b 页 WYG1031-0610b.png
有内府印标题品次皆宸翰也舍此褾轴悉非珍藏
书史唐人背右军帖皆硾熟软纸如绵乃不损古纸又
入水荡涤而㬠古纸加有性不糜盖纸是水化之物如
重抄一过也余每得古书辄以好纸二张一置书上一
置书下自傍滤净皂角汁和水霈然浇水入纸底于盖
纸上用活手软按拂垢腻皆随水出内外如是续以清
水浇五七遍纸墨不动尘垢皆去复去盖纸以乾好纸
渗之两三张背纸已脱乃合于半润好纸上揭去背纸
卷三十九 第 21a 页 WYG1031-0610c.png
加糊背焉不用绢压四边只用纸免摺背重弸损古纸
勿倒衬帖背古纸随𨼆便破只用薄纸与帖齐头相拄
见其古损断尤佳不用贴补古人勒成行道使字在筒
瓦中乃所以惜字今俗人见古厚纸必揭令薄方背若
古纸去其半损字精神一如摹书又以绢帖勒成行道
一时平直良久舒展为坚所𨼆字上却破京师背匠坏
物不少王诜家书画屡被揭损余谕之今不复揭 书
史余得唐文皇手诏以枣花黄绫背诏面上一齐𨼆起
卷三十九 第 21b 页 WYG1031-0610d.png
花纹余寻重背以台州黄岩藤纸硾熟揭一半背滑净
软熟卷舒更不生毛余家书帖多用此纸一一手背手
装方入笈 太平清话吴中宣德间尝织昼锦堂记如
画轴或织词曲联为帏幛又布紫白落花流水充装潢
卷册之用 升庵外集唐六典有装潢匠潢注音光上
声谓装成而以蜡潢纸也今制笺法犹有潢浆之说人
多不解作平音读又改为装池自谓奇语其谬甚矣
珍珠船懒真子录云唐秘书省装潢匠六人恐是今之
卷三十九 第 22a 页 WYG1031-0611a.png
表背匠谓之潢其义未详余按释名潢染纸也齐民要
术染潢法云潢纸灭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则年久色闇
注谓浸蘖汁为之盖以辟蠹也广韵潢乎圹切染书也
 书史装书褾前须用素纸一张捲到书时纸厚已如
一轴子看到跋尾则不损古书所用轴头以木性轻者
纸多有益于书油拳麻纸硬坚损书第一池纸匀硾之
易软少毛澄心其制也今人以歙为澄心可笑一卷即
两分理软不耐卷易生毛古澄心以水洗浸一日明日
卷三十九 第 22b 页 WYG1031-0611b.png
铺于桌上㬠乾浆硾已去纸复元性乃今池纸也特捣
得细无筋耳古澄心有一品薄者最宜背书苔藤背书
滑无毛天下第一馀莫及 书史古背佳者先过自揭
不开乾纸印了面向上以一重新纸四边著糊黏桌上
帖上更不用糊令新纸虚弸压之纸乾下自乾慎不可
以帖面漆桌揭起必印墨余背李邕光八郎帖揭起黏
一分墨在金漆桌上一月馀惜不洗桌 李西涯曰装
潢旧碑石刻法帖上篆额断不可去不然却似贤人不
卷三十九 第 23a 页 WYG1031-0611c.png
著冠耳
   画卷
总论 沈颢画麈世但知封膜作画不知自舜妹嫘始
客曰惜此神技创自妇人予曰嫘尝脱舜于瞍象之害
则造化在手堪作画祖 名画记顾恺之以一厨画封
题之暂寄桓玄后玄开取之恺之不疑被窃直云妙画
通神变化飞去 隋书炀帝聚魏以来名画于殿后起
台曰宝画台以藏古画 唐书唐王涯居永宁里蓄名
卷三十九 第 23b 页 WYG1031-0611d.png
书画以金玉为奁轴凿垣贮之重复固秘 夏士良名
画论古人画槁谓之粉本前辈多宝蓄之宣和绍兴所
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砚北杂志徽宗御题画图字内
从口章宗书图字内从厶可以验知其书也 云烟过
眼录宣和明昌二帝题签法书用墨名画用泥金 博
物要览古画上无名款者多画苑进呈卷轴皆有名大
家乃御府物也 古画论古人题画书于引首宋徽庙
御书题跋亦然故宣和间褙画用黄绢引首也近世多
卷三十九 第 24a 页 WYG1031-0612a.png
书于画首赵松雪云画至元朝邅劫也 画麈元以前
多不用款款或𨼆之石罅恐书不精有伤画意后来书
绘并工附丽成观 考槃馀事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
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如
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
开染较画更佳 米芾画史凡收画必先收唐希雅徐
熙等雪图巨然或范宽山水图齐整相对者装堂遮壁
乃于其上旋旋挂名笔绢素大小可相当成对者又渐
卷三十九 第 24b 页 WYG1031-0612b.png
渐挂无对者盖古画大小不齐铺挂不端正若晋笔须
第二重挂唐笔为衬乃可挂也 书画史玳瑁玛瑙琉
璃紫磨金白玉文犀旧剔官窑轴绣带内库秘阁宝签
五色玉牌记古锦面帝王玺奇䌽裹囊名贤题跋女校
书收贮织成褾头金缕珠母石青栴檀匣 考槃馀事
看画不可以手托起画背就观绢素随拆揩抹画片不
可用粗布恐摸擦失神捲画须顾边齐不宜局促亦不
可著力捲𦂳恐急裂绢素挂画须三五日一易久则惹
卷三十九 第 25a 页 WYG1031-0612c.png
尘湿损其质地藏画以杉桫木为匣内勿用油漆糊纸
恐惹黴湿遇四五六月之先将画展玩微见风日收起
入匣封口勿令通气置透风空阁或去地丈馀又当常
近人气
画式 米芾画史余尝作画只作三尺横挂三尺轴唯
宝晋斋中挂双幅成对长不过三尺褾出不及椅所映
人行过肩汗不著更不作大图 洞天清录古画多直
有长八尺者横披始于米氏父子非古也 云烟过眼
卷三十九 第 25b 页 WYG1031-0612d.png
录高宗御府手卷画前上白引缝间用乾卦圆印下用
希世藏方印画卷尽处之下用绍兴二字印又见施家
有汉王元昌羸马图手卷锦表首 正字通凡字画连
缀装潢方阔者俗呼册叶 考槃馀事高斋精舍宜挂
单条
画绢 曹昭格古论唐人五代绢素粗厚宋绢䡖细望
而可别元绢𩔖宋绢有独梭绢出宣州有宓机绢极匀
净厚密出嘉兴赵松雪盛子昭王若水多用此绢作画
卷三十九 第 26a 页 WYG1031-0613a.png
 画史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昉韩干后来皆
以热汤荡熟入粉搥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今人收唐
画必以绢辨见文粗便说不是非也张僧繇阎令画世
所存者皆生绢南唐画皆粗绢徐熙绢或如布 韵语
阳秋秘省古今名画殆充栋宇余与同馆日取数轴评
玩殆有啖炙之味如所用绢素必密致𦂳厚盖虑其易
败也老杜戏韦偃为双松歌云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
不减锦绣段请君放笔为直干则偃笔之妙非好东绢
卷三十九 第 26b 页 WYG1031-0613b.png
不与也 画史绢素百片必好画文裂各有辨长幅横
卷裂文横也横卷直裂裂文直各随轴势裂也直断不
当一缕岁久卷自两头苏开断不相合不作毛搯则苏
也不可伪作其伪者快刀直过当缕两头依旧生作毛
起搯又坚韧也真绢色淡虽百破而色明白精神彩色
如新惟佛像多经香烟薰损本色 格古要论古画绢
自然破者必有鲫鱼口连三四丝不直裂伪作则否其
绢亦新 李衎画竹谱矾绢不可用明胶其性太𦂳绢
卷三十九 第 27a 页 WYG1031-0613c.png
素不能当久则破裂须紫色胶为妙
装潢 妮古录凡书画装潢之佳自范晔始 云烟过
眼录宋秘书省所藏有朱漆巨匣五十馀皆古今法书
名画也秋收冬藏内画皆以鸾鹊绫象轴为饰有御题
者则加以金花绫每卷表里皆有尚书省印 杨慎外
集米海岳云金题玉躞锦贉绣褫金题押头也玉躞轴
心也贉卷首帖绫又谓之玉池(今装潢家以绢/缝罅处为玉池)有毬路
锦贉楼台锦贉摴蒲锦贉有引首二色者曰双引首标
卷三十九 第 27b 页 WYG1031-0613d.png
外加竹界曰打擪其覆首曰褾褫法帖谱系所云大观
帖用皂鸾鹊锦褾褫是也卷之帙签曰检又曰排汉书
武纪金泥玉检注云检一曰燕尾今世书帖签又后汉
公孙瓒传皂囊施检注云今俗谓之排是也 画史古
画不脱不须褙裱若不佳换裱一次坏一次盖人物精
神发彩花之秾艳蜂蝶只在约略浓淡之间一经褙多
或失之也 古画论绍兴中装褫古画不许重洗亦不
令裁剪过多褫古厚纸不得揭薄若纸去其半则书画
卷三十九 第 28a 页 WYG1031-0614a.png
精神一如摹本矣 画史装褙画不须用绢补破处用
之绢新时似好展卷久为硬绢抵之却于不破处破大
可惜蜀青圆钱双莺锦最俗不可背古画只背今人装
堂亦俗也 庶物异名疏谰言画上二纸条名曰惊燕
盖燕怕纸凡有纸条处则飞去纸条古不黏任其飘动
按今绢轴首两条不尽缀其不黏之遗意乎 画史线
褊绦阔指半丝细如锦者作画带不生毛以刀刺褾中
开丝缕间套挂褾后卷即缚之又不在画心省损画无
卷三十九 第 28b 页 WYG1031-0614b.png
摺带𨼆㾗寻常画多中损者缚破故也 画史檀香辟
湿气画必用檀轴有益开匣有香而无糊气又辟蠹也
若玉轴以古檀为身檀身重今却取两片刳中空合柄
轴凿乃轻轻不损画常卷必用桐杉佳也轴重损绢轴
不宜用金银既俗且招盗水晶作轴挂幅必两头坠性
重苏木为轴以石灰汤转色岁久愈佳又性轻角轴引
虫又开轴多有湿臭气
 格致镜原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