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a 页 WYG1031-00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格致镜原卷一 大学士陈元龙撰
乾象𩔖(一/)
天(附浑仪/ 候气) (刻漏/)
总论 徐整三五历纪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溟
涬始判濛鸿滋分岁起摄提元气启肇 礼统天地者
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 列子天地亦物也物有不
足故昔者女娲氏鍊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
格致镜原卷一 大学士陈元龙撰
乾象𩔖(一/)
天(附浑仪/ 候气) (刻漏/)
总论 徐整三五历纪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如鸡子溟
涬始判濛鸿滋分岁起摄提元气启肇 礼统天地者
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 列子天地亦物也物有不
足故昔者女娲氏鍊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
卷一 第 1b 页 WYG1031-0004b.png
四极 河图括地象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注天不
足西北是天门地不满东南是地户 春秋说题辞天
之言显也居高理下为人经纪故其字一大以镇之此
天之名义也天之为体中包乎地日月星辰属焉 许
慎说文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也 刘熙释名天豫
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
言之天坦也坦然高而远也 杨泉物理论天者旋也
均也积阳纯刚其体回旋群生之所共仰所以立天地
足西北是天门地不满东南是地户 春秋说题辞天
之言显也居高理下为人经纪故其字一大以镇之此
天之名义也天之为体中包乎地日月星辰属焉 许
慎说文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也 刘熙释名天豫
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
言之天坦也坦然高而远也 杨泉物理论天者旋也
均也积阳纯刚其体回旋群生之所共仰所以立天地
卷一 第 2a 页 WYG1031-0004c.png
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储泳祛
疑说自天统开于子轻清之气一万八百年升而为天
天之晶华凝结而为日月星辰成象既著功用乃行
列子天积气尔日月星辰亦气之光耀者也 虞炳穹
天论天形穹窿如笠而冒地之表浮元气之上譬覆奁
以抑水而不没者气充其中也日绕辰极没西而还东
不入地中也 晋书浑天仪注云天如鸡子地如鸡子
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
疑说自天统开于子轻清之气一万八百年升而为天
天之晶华凝结而为日月星辰成象既著功用乃行
列子天积气尔日月星辰亦气之光耀者也 虞炳穹
天论天形穹窿如笠而冒地之表浮元气之上譬覆奁
以抑水而不没者气充其中也日绕辰极没西而还东
不入地中也 晋书浑天仪注云天如鸡子地如鸡子
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
卷一 第 2b 页 WYG1031-0004d.png
气而立载水而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
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
天转如车毂之运也 王充论衡天平正与地无异若
覆盆之状 姚信昕天论天如欹车盖北高南下 晋
书天文志天旁转如推磨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日月本
东行天西旋入于海牵之以西如蚁行磨上磨左旋蚁
右行磨疾蚁迟蚁不得不西 晋书汉秘书郎郤萌记
先师相传云天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
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十八宿半见半隐
天转如车毂之运也 王充论衡天平正与地无异若
覆盆之状 姚信昕天论天如欹车盖北高南下 晋
书天文志天旁转如推磨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日月本
东行天西旋入于海牵之以西如蚁行磨上磨左旋蚁
右行磨疾蚁迟蚁不得不西 晋书汉秘书郎郤萌记
先师相传云天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
卷一 第 3a 页 WYG1031-0005a.png
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
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
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或逝
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
各系也 居业录朱子谓天以刚风旋滚得地在内不
陷伯岐曰大气举之邵子云天依形地附气天地自相
依附三说皆精当 蠡海录天之色苍苍然也而人称
曰丹霄绛霄河汉曰绛河盖观天以北极为标准仰而
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
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或逝
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
各系也 居业录朱子谓天以刚风旋滚得地在内不
陷伯岐曰大气举之邵子云天依形地附气天地自相
依附三说皆精当 蠡海录天之色苍苍然也而人称
曰丹霄绛霄河汉曰绛河盖观天以北极为标准仰而
卷一 第 3b 页 WYG1031-0005b.png
见者皆在北极之南故借南之色以为喻 玉历通政
经天体东西南北径三十五万七千里每一方八万九
千二百五十里自地至上八万里以日照阳城中之半
为中乃天体正圆也以算勾股见之 洛书甄曜度周
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夫一度为一千九百三
十二里则天去地十七万八千五百里 春秋元命苞
阳极于九故周天九九八十一万里 东方朔神异经
昆崙有铜柱焉其高入天谓之天柱 寰宇记邛都县
经天体东西南北径三十五万七千里每一方八万九
千二百五十里自地至上八万里以日照阳城中之半
为中乃天体正圆也以算勾股见之 洛书甄曜度周
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夫一度为一千九百三
十二里则天去地十七万八千五百里 春秋元命苞
阳极于九故周天九九八十一万里 东方朔神异经
昆崙有铜柱焉其高入天谓之天柱 寰宇记邛都县
卷一 第 4a 页 WYG1031-0005c.png
漏天秋夏常雨故曰漏天僰道有大黎山小黎山四时
霖霪不绝俗呼为大漏天小漏天 伏侯古今注成帝
建始三年七月夜有青黄白气长十馀丈光明照地或
曰天裂或曰天剑 南史梁太清二年六月天裂于西
北长十丈阔二丈光如电其声若雷十二月天西北裂
有光如火陈至德元年冬夜天开自西北至东南其内
有青黄杂色隆隆 郎瑛七脩𩔖藁马浩澜尝言少时
夜行忽闻空砉然有声见青天中如瓜皮船一条其色
霖霪不绝俗呼为大漏天小漏天 伏侯古今注成帝
建始三年七月夜有青黄白气长十馀丈光明照地或
曰天裂或曰天剑 南史梁太清二年六月天裂于西
北长十丈阔二丈光如电其声若雷十二月天西北裂
有光如火陈至德元年冬夜天开自西北至东南其内
有青黄杂色隆隆 郎瑛七脩𩔖藁马浩澜尝言少时
夜行忽闻空砉然有声见青天中如瓜皮船一条其色
卷一 第 4b 页 WYG1031-0005d.png
苍黄随开随合明𤼵闻人言昨夕天开眼 姚桐寿乐
郊私语己亥秋九月晦余晓诣嘉禾时晓星犹在树杪
忽西南天裂数十百丈光焰如猛火照彻原野一时村
犬皆吠宿鸟飞鸣谛观其裂处蠕蠕而动中复大明若
金融于冶铸者少时方合操舟者谓余曰此天开眼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之气上薄为雨下薄为雾风
其噫也云其气也雷其相搏之声也电其相击之光也
太平之世风不鸣条雨不破块雷不惊人电不眩目雪
郊私语己亥秋九月晦余晓诣嘉禾时晓星犹在树杪
忽西南天裂数十百丈光焰如猛火照彻原野一时村
犬皆吠宿鸟飞鸣谛观其裂处蠕蠕而动中复大明若
金融于冶铸者少时方合操舟者谓余曰此天开眼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之气上薄为雨下薄为雾风
其噫也云其气也雷其相搏之声也电其相击之光也
太平之世风不鸣条雨不破块雷不惊人电不眩目雪
卷一 第 5a 页 WYG1031-0006a.png
不封条 王充论衡风犹人之有吹喣也雨犹人之有
精液也雷犹人之有腹鸣也
名号 尔雅穹苍苍天也(天形穹隆其色/苍苍因名云)春为苍天(万/物)
(苍苍/然生)夏为昊天(言气/皓旰)秋为旻天(旻犹悯也悯/万物凋落)冬为上天
(言时无事在/上临下而已) 毛苌诗传尊而君之则称皇天元气广
大则称昊天仁覆闵下则称旻天自上降监则称上天
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 淮南子中央曰钧天其
星角亢氐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曰昊天其星
精液也雷犹人之有腹鸣也
名号 尔雅穹苍苍天也(天形穹隆其色/苍苍因名云)春为苍天(万/物)
(苍苍/然生)夏为昊天(言气/皓旰)秋为旻天(旻犹悯也悯/万物凋落)冬为上天
(言时无事在/上临下而已) 毛苌诗传尊而君之则称皇天元气广
大则称昊天仁覆闵下则称旻天自上降监则称上天
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 淮南子中央曰钧天其
星角亢氐东方曰苍天其星房心尾东北曰昊天其星
卷一 第 5b 页 WYG1031-0006b.png
箕斗牵牛北方曰玄天其星须女虚危营室西北方曰
幽天其星东壁奎娄西方曰浩天其星胃昴毕西南方
曰朱天其星觜巂参东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七
星东南方曰阳天其星张翼轸 汉书郊祀志九天巫
祠九天颜师古注九天说见淮南子一说云东方苍天
东南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
北方玄天东北变天中央钧天也 太玄经注九天一
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晬天六为
幽天其星东壁奎娄西方曰浩天其星胃昴毕西南方
曰朱天其星觜巂参东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七
星东南方曰阳天其星张翼轸 汉书郊祀志九天巫
祠九天颜师古注九天说见淮南子一说云东方苍天
东南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
北方玄天东北变天中央钧天也 太玄经注九天一
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晬天六为
卷一 第 6a 页 WYG1031-0006c.png
廓天七为咸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 云笈七签自玄
都玉京已下合有三十六天其二十八天在三界内黄
曾天玉完天何童天平育天文举天七曜摩夷天六天
为欲界越衡天濛翳天和阳天恭华天宗飘天黄笳天
堂曜天端靖天恭庆天极瑶天元载孔升天皇崖天极
风天孝芒天翁重浮容天江由天阮乐天昙誓天十八
天为色界霄度天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四
天为无色界三界外曰四人天常融天玉隆腾胜天梵
都玉京已下合有三十六天其二十八天在三界内黄
曾天玉完天何童天平育天文举天七曜摩夷天六天
为欲界越衡天濛翳天和阳天恭华天宗飘天黄笳天
堂曜天端靖天恭庆天极瑶天元载孔升天皇崖天极
风天孝芒天翁重浮容天江由天阮乐天昙誓天十八
天为色界霄度天元洞天翰宠妙成天秀乐禁上天四
天为无色界三界外曰四人天常融天玉隆腾胜天梵
卷一 第 6b 页 WYG1031-0006d.png
度天平育贾奕天名为种民天亦名四梵天四人天外
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最上大罗天合三十六天
太霄琅书九天上第一天名郁单无量天第二天名上
上禅善无量寿天第三天名梵监天第四天名兜术天
第五天名不骄乐天第六天名化应声天第七天名梵
宝天第八天名梵摩迦夷天第九天名波梨答恕天其
一天俱别置三天合三十六天 因本经须弥山半四
万二千由旬有四天王天须弥山顶为帝释天上一倍
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最上大罗天合三十六天
太霄琅书九天上第一天名郁单无量天第二天名上
上禅善无量寿天第三天名梵监天第四天名兜术天
第五天名不骄乐天第六天名化应声天第七天名梵
宝天第八天名梵摩迦夷天第九天名波梨答恕天其
一天俱别置三天合三十六天 因本经须弥山半四
万二千由旬有四天王天须弥山顶为帝释天上一倍
卷一 第 7a 页 WYG1031-0007a.png
为夜摩天上为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
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
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受天广来天无想天无烦天无
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边空处天无边识处
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凡二十八天四天以
下又有日月星宿天常憍天持鬘天坚首天凡三十二
种所谓三十三天者即帝释天宫也 楚辞据青冥而
摅虹注青冥天也 班固答宾戏超忽荒而躆颢苍师
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
净天遍净天福生天福受天广来天无想天无烦天无
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边空处天无边识处
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凡二十八天四天以
下又有日月星宿天常憍天持鬘天坚首天凡三十二
种所谓三十三天者即帝释天宫也 楚辞据青冥而
摅虹注青冥天也 班固答宾戏超忽荒而躆颢苍师
卷一 第 7b 页 WYG1031-0007b.png
古注颢颢天也元气颢汗故曰颢其色苍苍故曰苍
司马相如封禅书肇自颢穹师古注颢穹谓天也颢言
气颢汗也穹言形穹隆也 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师
古注泰元天也 后汉书郎顗上事曰太皓悦和雷声
乃𤼵注太皓天也 蔡邕陈太丘碑苞灵曜之纯注灵
曜谓天也 束晰补亡诗恢恢大圆吕向注大圆天也
颜延年元后哀策文圆精初烁注圆精天也 颜延
年曲水诗序思对上灵之心刘良注上灵天也 谢庄
司马相如封禅书肇自颢穹师古注颢穹谓天也颢言
气颢汗也穹言形穹隆也 汉书礼乐志惟泰元尊师
古注泰元天也 后汉书郎顗上事曰太皓悦和雷声
乃𤼵注太皓天也 蔡邕陈太丘碑苞灵曜之纯注灵
曜谓天也 束晰补亡诗恢恢大圆吕向注大圆天也
颜延年元后哀策文圆精初烁注圆精天也 颜延
年曲水诗序思对上灵之心刘良注上灵天也 谢庄
卷一 第 8a 页 WYG1031-0007c.png
月赋圆灵水镜李善注圆灵天也 菽园记匈奴呼天
为祁连西域曰提婆
浑天仪 韩显符浑天法象序自伏羲立浑仪测北极
高下量日影短长定南北东西观星间广狭 刘氏历
正颛顼造浑仪黄帝为盖天皆以天象盖也 春秋文
曜钩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 章俊卿群书考索虞书
云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即浑天仪也浑仪者
实天地造化之准阴阳历数之元自古圣帝明王莫不
为祁连西域曰提婆
浑天仪 韩显符浑天法象序自伏羲立浑仪测北极
高下量日影短长定南北东西观星间广狭 刘氏历
正颛顼造浑仪黄帝为盖天皆以天象盖也 春秋文
曜钩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 章俊卿群书考索虞书
云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即浑天仪也浑仪者
实天地造化之准阴阳历数之元自古圣帝明王莫不
卷一 第 8b 页 WYG1031-0007d.png
用是以精详天象故前汉则有洛下闳浑天仪东汉则
有张衡浑天仪在吴则有王蕃浑天仪在晋则有陆绩
浑仪在宋元嘉中则有钱乐之浑天仪唐贞观则有李
淳风浑天仪在开元则有梁令瓒黄道游仪而其中之
最精详者则汉之张衡唐之李淳风为可考也 晋书
天文志古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
浑天蔡邕言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验之
天状多所违失故史官不用惟浑天近得其情今史官
有张衡浑天仪在吴则有王蕃浑天仪在晋则有陆绩
浑仪在宋元嘉中则有钱乐之浑天仪唐贞观则有李
淳风浑天仪在开元则有梁令瓒黄道游仪而其中之
最精详者则汉之张衡唐之李淳风为可考也 晋书
天文志古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
浑天蔡邕言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验之
天状多所违失故史官不用惟浑天近得其情今史官
卷一 第 9a 页 WYG1031-0008a.png
所用候台铜仪则其法也立八尺圜仪具天地之象以
正黄道以步五纬精微深妙百世不易之道 王蕃浑
天说浑仪羲和旧器历代相传谓之璇玑遭周秦之乱
器物断毁浑仪常在候台是以不废 隋书天文志按
虞书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考灵曜所谓观玉仪之
游昏明主时乃命中星者也璇玑中而星未中为急急
则日过其度月不及其宿璇玑未中而星中为舒舒则
日不及其度月过其宿璇玑中而星中为调调则风雨
正黄道以步五纬精微深妙百世不易之道 王蕃浑
天说浑仪羲和旧器历代相传谓之璇玑遭周秦之乱
器物断毁浑仪常在候台是以不废 隋书天文志按
虞书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考灵曜所谓观玉仪之
游昏明主时乃命中星者也璇玑中而星未中为急急
则日过其度月不及其宿璇玑未中而星中为舒舒则
日不及其度月过其宿璇玑中而星中为调调则风雨
卷一 第 9b 页 WYG1031-0008b.png
时庶草繁芜而五谷登万事康也 尚书大传玑衡者
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机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
正天文之器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是也 马融浑天
说浑天仪可旋转故曰玑所谓衡者其横箫也所以视
星宿也 蔡邕盖天说圆者为玑其径八尺以美玉为
之悬而运之以象天之行直者为衡其长八尺以美玉
为之孔径一寸从下望玑以视星辰 隋天文志汉和
帝时太史揆候皆以赤道仪与天度颇有进退以问典
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机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
正天文之器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是也 马融浑天
说浑天仪可旋转故曰玑所谓衡者其横箫也所以视
星宿也 蔡邕盖天说圆者为玑其径八尺以美玉为
之悬而运之以象天之行直者为衡其长八尺以美玉
为之孔径一寸从下望玑以视星辰 隋天文志汉和
帝时太史揆候皆以赤道仪与天度颇有进退以问典
卷一 第 10a 页 WYG1031-0008c.png
星姚崇等皆曰星图有规法日月实从黄道官无其器
永元十五年诏贾逵始造黄道铜仪 晋天文志汉太
初洛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等造员仪以考历度后至
和帝时贾逵继作又加黄道至顺帝时张衡又制浑象
具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列二十四气二十八宿中外
星官及日月五纬以漏水转之于殿上室内星中出没
与天相应因其关戾又转瑞轮蓂荚于阶下随月虚盈
依历开落 晋天文志古旧浑象以二分为一度凡周
永元十五年诏贾逵始造黄道铜仪 晋天文志汉太
初洛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等造员仪以考历度后至
和帝时贾逵继作又加黄道至顺帝时张衡又制浑象
具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列二十四气二十八宿中外
星官及日月五纬以漏水转之于殿上室内星中出没
与天相应因其关戾又转瑞轮蓂荚于阶下随月虚盈
依历开落 晋天文志古旧浑象以二分为一度凡周
卷一 第 10b 页 WYG1031-0008d.png
七尺三寸半分张衡更制以四分为一度凡周一丈四
尺六寸吴时中常侍庐江王蕃以古制局小星辰稠穊
衡器伤大难可转移乃制浑象以三分为一度凡周天
一丈九寸五分之三也 程大昌演繁露尧世已有浑
仪璿玑玉衡是也晋世陆绩始造浑象其晷度与浑仪
同而形模与浑仪反浑仪也者设为四游仪写日月星
宿于天盘之上而包括乎厚地正如鸡子之壳也是为
写肖本形而顺以求之者也至于浑象也者设为圆毬
尺六寸吴时中常侍庐江王蕃以古制局小星辰稠穊
衡器伤大难可转移乃制浑象以三分为一度凡周天
一丈九寸五分之三也 程大昌演繁露尧世已有浑
仪璿玑玉衡是也晋世陆绩始造浑象其晷度与浑仪
同而形模与浑仪反浑仪也者设为四游仪写日月星
宿于天盘之上而包括乎厚地正如鸡子之壳也是为
写肖本形而顺以求之者也至于浑象也者设为圆毬
卷一 第 11a 页 WYG1031-0009a.png
而模拟天度以日星傅寘毬上毬固可转而人遂俯观
则天盘反在人下是为殊形诡制而合于理也 隋天
文志吴时陆绩作浑象形如鸟卵以施二道不得如法
又有葛衡改仪浑天使地居天中以机动之天动而地
止以上应晷度至元嘉十七年又作小浑天以白青黄
三色珠为三家星其日月五星悉居黄道以象天运而
地居其中 群书考索梁华林重云殿前置铜仪捡其
镌题是伪刘曜时孔挺所造则古浑仪之法也其仪略
则天盘反在人下是为殊形诡制而合于理也 隋天
文志吴时陆绩作浑象形如鸟卵以施二道不得如法
又有葛衡改仪浑天使地居天中以机动之天动而地
止以上应晷度至元嘉十七年又作小浑天以白青黄
三色珠为三家星其日月五星悉居黄道以象天运而
地居其中 群书考索梁华林重云殿前置铜仪捡其
镌题是伪刘曜时孔挺所造则古浑仪之法也其仪略
卷一 第 11b 页 WYG1031-0009b.png
举天状而不缀经星七曜魏晋丧乱沉没西戎义熙中
宋高祖定咸阳得之 隋天文志宋高祖克长安得古
铜浑仪二状虽举不缀七曜是岁诏太史令更造浑仪
钱乐之依案旧说采效仪象铸铜为之径六尺八分五
分为一度上为杠轴以水转之以象天运昏明中星与
天相符后魏明元永兴四年诏造太史候部铁仪以为
浑天法考璇玑之正其制并以铜铁惟星度以银错之
浑天象者其制有玑无衡梁末秘府有以木为之其圆
宋高祖定咸阳得之 隋天文志宋高祖克长安得古
铜浑仪二状虽举不缀七曜是岁诏太史令更造浑仪
钱乐之依案旧说采效仪象铸铜为之径六尺八分五
分为一度上为杠轴以水转之以象天运昏明中星与
天相符后魏明元永兴四年诏造太史候部铁仪以为
浑天法考璇玑之正其制并以铜铁惟星度以银错之
浑天象者其制有玑无衡梁末秘府有以木为之其圆
卷一 第 12a 页 WYG1031-0009c.png
如丸其大数围南北两头有轴遍体布二十八宿三家
星黄赤二道及天汉等别为横规环以正其外不如浑
仪别有衡管测揆日月分步星度者也吴太史令陈苗
云先贤制木为仪名曰浑天即此之谓耶由斯而言仪
象二器远不相涉 梁书陶弘景尝造浑天象高三尺
许地居中央天转而地不动以机运之悉与天会 隋
书耿询创意造浑天仪不假人力以水转之施于闇室
中外候天时合如符契 旧唐书唐贞观初李淳风言
星黄赤二道及天汉等别为横规环以正其外不如浑
仪别有衡管测揆日月分步星度者也吴太史令陈苗
云先贤制木为仪名曰浑天即此之谓耶由斯而言仪
象二器远不相涉 梁书陶弘景尝造浑天象高三尺
许地居中央天转而地不动以机运之悉与天会 隋
书耿询创意造浑天仪不假人力以水转之施于闇室
中外候天时合如符契 旧唐书唐贞观初李淳风言
卷一 第 12b 页 WYG1031-0009d.png
今灵台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太宗因
令造之贞观七年造成其制以铜为之表里三重下据
准基状如十字末树鳌足以张四表焉第一仪名曰六
合仪二曰三辰仪三曰四游仪皆用铜帝置于凝晖阁
时称其妙 群书考索淳风之仪表里三重曰六合仪
曰三辰仪曰四游仪皆仪之别也天经金浑金常璇玑
者仪中之规也上列十日十二辰三百六十五度中著
日月五星列宿相距下为玄枢玉衡游以横筒以观象
令造之贞观七年造成其制以铜为之表里三重下据
准基状如十字末树鳌足以张四表焉第一仪名曰六
合仪二曰三辰仪三曰四游仪皆用铜帝置于凝晖阁
时称其妙 群书考索淳风之仪表里三重曰六合仪
曰三辰仪曰四游仪皆仪之别也天经金浑金常璇玑
者仪中之规也上列十日十二辰三百六十五度中著
日月五星列宿相距下为玄枢玉衡游以横筒以观象
卷一 第 13a 页 WYG1031-0010a.png
而察器者仪之用也推验之法本于黄道盖带天之中
距极南北定而不易者赤道也视日所照以为光道𤼵
敛不时者黄道也 唐书天文志开元九年一行受诏
改治新历欲知黄道进退而太史无黄道仪梁令瓒以
木为游仪一行是之请更铸以铜仪十三年仪成以古
尺四分为度古所谓璇仪也其赤道带天之中以分列
宿之度黄道斜运以明日月五行乃至八节九限校二
道差数著之历经又诏一行与令瓒更铸浑天铜仪圆
距极南北定而不易者赤道也视日所照以为光道𤼵
敛不时者黄道也 唐书天文志开元九年一行受诏
改治新历欲知黄道进退而太史无黄道仪梁令瓒以
木为游仪一行是之请更铸以铜仪十三年仪成以古
尺四分为度古所谓璇仪也其赤道带天之中以分列
宿之度黄道斜运以明日月五行乃至八节九限校二
道差数著之历经又诏一行与令瓒更铸浑天铜仪圆
卷一 第 13b 页 WYG1031-0010b.png
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
转昼夜一周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逆天而行
淹速合度置木匮于地中令仪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
每刻击鼓每辰击钟机械皆藏匮中 宋会要太平兴
国四年司天监学生张思训作浑仪其自叙云唐开元
中诏僧一行与梁令瓒及诸术士造浑天仪铸铜为日
月圆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天道细水激轮令其自
转后铜铁渐涩不能自转不复行用今思训所作起为
转昼夜一周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逆天而行
淹速合度置木匮于地中令仪半在地下又立二木人
每刻击鼓每辰击钟机械皆藏匮中 宋会要太平兴
国四年司天监学生张思训作浑仪其自叙云唐开元
中诏僧一行与梁令瓒及诸术士造浑天仪铸铜为日
月圆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天道细水激轮令其自
转后铜铁渐涩不能自转不复行用今思训所作起为
卷一 第 14a 页 WYG1031-0010c.png
楼阁之状三层高丈馀中有轮轴关柱激水以运轮以
木偶人为七直神左摇铃右撞钟中击鼓以定刻数又
作十二神各直一时自执时牌循环而出并著日月星
象皆须仰视其机转之用俱隐楼中至冬水凝则以水
银代之又大中祥符三年司天监冬官正韩显符造铜
浑仪其制为天轮二一平一侧各分三百六十二度又
为黄赤道立管于侧轮中以测日月星辰行度皆无差
群书考索张思训浑仪之制有地轴地轮地足之异
木偶人为七直神左摇铃右撞钟中击鼓以定刻数又
作十二神各直一时自执时牌循环而出并著日月星
象皆须仰视其机转之用俱隐楼中至冬水凝则以水
银代之又大中祥符三年司天监冬官正韩显符造铜
浑仪其制为天轮二一平一侧各分三百六十二度又
为黄赤道立管于侧轮中以测日月星辰行度皆无差
群书考索张思训浑仪之制有地轴地轮地足之异
卷一 第 14b 页 WYG1031-0010d.png
有横轮侧轮斜轮之别昼夜长短之刻日月五星之度
皆具焉而其机转之用皆隐于楼中此踵一行令瓒之
遗象者也韩显符浑仪之制有游规直规之别黄道赤
道之分曰窥管曰平准皆其仪之号也曰龙柱曰水皋
皆其号之殊也此本乎淳风一行之遗法者也 朱弁
曲洧旧闻元祐四年三月己卯铜浑仪新成盖苏子容
所造也大如人体人居其中有如篝象因星凿窍依窍
如星以备激轮旋转之势中星昏晓应时皆见于窍中
皆具焉而其机转之用皆隐于楼中此踵一行令瓒之
遗象者也韩显符浑仪之制有游规直规之别黄道赤
道之分曰窥管曰平准皆其仪之号也曰龙柱曰水皋
皆其号之殊也此本乎淳风一行之遗法者也 朱弁
曲洧旧闻元祐四年三月己卯铜浑仪新成盖苏子容
所造也大如人体人居其中有如篝象因星凿窍依窍
如星以备激轮旋转之势中星昏晓应时皆见于窍中
卷一 第 15a 页 WYG1031-0011a.png
群书考索尝观苏颂上仪象法要于元祐中有曰古
人测候天数其法有二一曰浑天仪二曰铜候仪又按
吴王蕃云浑天仪者羲和之旧器又有浑天象者以著
天体以希星辰二者以考于天盖密矣详此则浑天仪
铜候仪之外又有浑天象凡三器也 陈继儒太平清
话至正间吴漆工王氏尝奉旨造浑天仪可以摺叠便
于收藏其巧思出人意表
刻漏 群书考索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而日之长短
人测候天数其法有二一曰浑天仪二曰铜候仪又按
吴王蕃云浑天仪者羲和之旧器又有浑天象者以著
天体以希星辰二者以考于天盖密矣详此则浑天仪
铜候仪之外又有浑天象凡三器也 陈继儒太平清
话至正间吴漆工王氏尝奉旨造浑天仪可以摺叠便
于收藏其巧思出人意表
刻漏 群书考索岁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而日之长短
卷一 第 15b 页 WYG1031-0011b.png
参差不齐于是先王刻箭沃漏以揆之故隋志曰黄帝
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则漏刻之制盖始于黄
帝其后因以命官周礼挈壶氏则其职也 罗颀物原
轩辕始造刻漏周公始分更点 隋天文志刻漏者测
天地正仪象之本也 后汉书律历志孔壶为漏浮箭
为刻下漏数刻以考中星昏明生焉 说文漏以铜盛
水刻节昼夜百刻 正义置箭壶内刻以为节而浮之
水上令水漏而刻下以记昼夜昏明之数也 周礼挈
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则漏刻之制盖始于黄
帝其后因以命官周礼挈壶氏则其职也 罗颀物原
轩辕始造刻漏周公始分更点 隋天文志刻漏者测
天地正仪象之本也 后汉书律历志孔壶为漏浮箭
为刻下漏数刻以考中星昏明生焉 说文漏以铜盛
水刻节昼夜百刻 正义置箭壶内刻以为节而浮之
水上令水漏而刻下以记昼夜昏明之数也 周礼挈
卷一 第 16a 页 WYG1031-0011c.png
壶氏凡军事悬壶以序聚柝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及
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郑玄注水以均晷刻
之多少火以烛其漏刻之迁易又以水守壶者为沃漏
也以火守壶者夜视刻数也分以日夜者以昼夜漏也
又冬水冻漏不下故以火歘水沸以沃之 隋志周礼
挈壶氏其法总以百刻分于昼夜冬至昼漏四十刻夜
漏六十刻夏至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二分昼
夜各五十刻凡有四十八箭昼有朝有禺有中有晡有
冬则以火爨鼎水而沸之而沃之郑玄注水以均晷刻
之多少火以烛其漏刻之迁易又以水守壶者为沃漏
也以火守壶者夜视刻数也分以日夜者以昼夜漏也
又冬水冻漏不下故以火歘水沸以沃之 隋志周礼
挈壶氏其法总以百刻分于昼夜冬至昼漏四十刻夜
漏六十刻夏至昼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春秋二分昼
夜各五十刻凡有四十八箭昼有朝有禺有中有晡有
卷一 第 16b 页 WYG1031-0011d.png
夕夜有甲乙丙丁戊昏旦有星中每箭各有其数所以
分时代守 群书考索汉兴因循古制武帝所用之法
二至之后九日而增损一刻 司马彪续汉书和帝时
霍融上言漏刻率九日增减一等不与天相应不如夏
历合晷景刻漏四十八箭晷景为刻少所违失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以铜为器再叠差置实以清水下各
开孔以玉虬吐漏水入两壶右为夜左为昼铸金铜仙
人居左壶为金胥徒居右壶 殷夔漏刻法为器三重
分时代守 群书考索汉兴因循古制武帝所用之法
二至之后九日而增损一刻 司马彪续汉书和帝时
霍融上言漏刻率九日增减一等不与天相应不如夏
历合晷景刻漏四十八箭晷景为刻少所违失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以铜为器再叠差置实以清水下各
开孔以玉虬吐漏水入两壶右为夜左为昼铸金铜仙
人居左壶为金胥徒居右壶 殷夔漏刻法为器三重
卷一 第 17a 页 WYG1031-0012a.png
圆皆径尺差立于方舆踟蹰之上为金龙口吐水转注
入踟蹰经纬之中流于衡渠之下壶上有盖盖工铸金
人为司辰具衣冠以两手执箭 后魏李兰漏刻法以
器贮水以铜为渴乌状如钩曲以引器中水于银龙口
中吐入权器漏水一升称重一觔时经一刻以玉壶玉
管流珠马上奔驰行漏(流珠者水/银之别名) 李肇国史补越僧
僧彻得莲花漏于庐山传之江西观察使魏丹初惠远
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上
入踟蹰经纬之中流于衡渠之下壶上有盖盖工铸金
人为司辰具衣冠以两手执箭 后魏李兰漏刻法以
器贮水以铜为渴乌状如钩曲以引器中水于银龙口
中吐入权器漏水一升称重一觔时经一刻以玉壶玉
管流珠马上奔驰行漏(流珠者水/银之别名) 李肇国史补越僧
僧彻得莲花漏于庐山传之江西观察使魏丹初惠远
以山中不知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上
卷一 第 17b 页 WYG1031-0012b.png
底孔漏水半之则沉每昼夜十二沉为行道之节虽冬
夏短长云阴月黑无所差也 隋书隋炀帝令宇文恺
造马上刻漏以从行又耿询作马上刻漏世称其妙
群书考索孔颖达谓浮箭壶内以出刻为准贾公彦谓
漏水壶内以设刻为度或浮或沉此其说之异也古今
刻漏之法有浮漏有称漏或浮或称此其制之异也汉
夏贺良则有百二十刻之说宋何承天则有春秋二分
昼夜各五十刻之说梁武帝大同之所改用者则又有
夏短长云阴月黑无所差也 隋书隋炀帝令宇文恺
造马上刻漏以从行又耿询作马上刻漏世称其妙
群书考索孔颖达谓浮箭壶内以出刻为准贾公彦谓
漏水壶内以设刻为度或浮或沉此其说之异也古今
刻漏之法有浮漏有称漏或浮或称此其制之异也汉
夏贺良则有百二十刻之说宋何承天则有春秋二分
昼夜各五十刻之说梁武帝大同之所改用者则又有
卷一 第 18a 页 WYG1031-0012c.png
百八十刻之说至于陈隋则仍用百刻之制此又其效
之不同者也 便览唐时漏刻昼夜百刻一遵古制但
以钟鼓为节凡孔壶为漏浮箭为刻更以击钟为节点
以击鼓为节而其法立有四匮一曰夜天池二曰日天
池三曰平壶四曰万分壶又有水海浮箭四匮注水始
自夜天池以入于日天池自日天池入于平壶至于万
分壶及水海浮箭而上以为刻分 宋会要国朝司天
之属有挈壶正掌司辰刻置文德殿门内之东偏设鼓
之不同者也 便览唐时漏刻昼夜百刻一遵古制但
以钟鼓为节凡孔壶为漏浮箭为刻更以击钟为节点
以击鼓为节而其法立有四匮一曰夜天池二曰日天
池三曰平壶四曰万分壶又有水海浮箭四匮注水始
自夜天池以入于日天池自日天池入于平壶至于万
分壶及水海浮箭而上以为刻分 宋会要国朝司天
之属有挈壶正掌司辰刻置文德殿门内之东偏设鼓
卷一 第 18b 页 WYG1031-0012d.png
钟楼于殿庭左右漏刻之法有水秤以木为衡衡工刻
疏之曰天河其广长容水箭箭有四木为之长三尺有
五寸著时刻更点纳于天河中昼夜更用之天圣八年
龙图阁待制燕肃上莲花漏法其制琢石为四分之壶
剡木为四分之箭以测十二辰二十四气四隅十干洎
百刻分布昼夜成四十八箭其箭一气一易二十四气
各有昼夜故四十八箭岁统二百十六万分悉刻箭上
又为水匮置铜渴乌引水下注铜荷中插石壶旁铜荷
疏之曰天河其广长容水箭箭有四木为之长三尺有
五寸著时刻更点纳于天河中昼夜更用之天圣八年
龙图阁待制燕肃上莲花漏法其制琢石为四分之壶
剡木为四分之箭以测十二辰二十四气四隅十干洎
百刻分布昼夜成四十八箭其箭一气一易二十四气
各有昼夜故四十八箭岁统二百十六万分悉刻箭上
又为水匮置铜渴乌引水下注铜荷中插石壶旁铜荷
卷一 第 19a 页 WYG1031-0013a.png
承水自荷茄中溜泻入壶壶上当中为金莲花覆之华
心有窍容箭下插箭首与莲心平渴乌漏下水入壶一
分浮箭上涌一分至于登刻盈时皆如之 群书考索
苏颂在元祐时上仪象法要又置刻漏四幅一曰浮箭
漏二曰称漏三曰沉箭漏四曰不息漏使挈壶专掌时
刻与仪象互相参考以合天星行度为正所以验天数
与天运为不差则寒暑之气候自正也 陶宗仪元氏
掖庭记元顺帝自制宫漏高六七尺广半之造木为匮
心有窍容箭下插箭首与莲心平渴乌漏下水入壶一
分浮箭上涌一分至于登刻盈时皆如之 群书考索
苏颂在元祐时上仪象法要又置刻漏四幅一曰浮箭
漏二曰称漏三曰沉箭漏四曰不息漏使挈壶专掌时
刻与仪象互相参考以合天星行度为正所以验天数
与天运为不差则寒暑之气候自正也 陶宗仪元氏
掖庭记元顺帝自制宫漏高六七尺广半之造木为匮
卷一 第 19b 页 WYG1031-0013b.png
藏壶其中运水上下匮上设三圣殿匮腰立玉女捧时
刻筹时至辄浮水而上左右二金甲神一县钟一县钲
夜则神人自能按更而击无分毫差鸣钟钲时狮凤在
侧皆自翔舞匮之东西有日月宫飞仙六人立宫前遇
子午时自能耦进度仙桥达三圣殿复退立如前 朝
鲜外集钦敬阁在康宁殿西铸铜为山高七尺许置阁
中内设巧机用玉漏水激之使自轮转五云绕日朝夕
出没又设司辰武士玉女及十二神之像每时至武士
刻筹时至辄浮水而上左右二金甲神一县钟一县钲
夜则神人自能按更而击无分毫差鸣钟钲时狮凤在
侧皆自翔舞匮之东西有日月宫飞仙六人立宫前遇
子午时自能耦进度仙桥达三圣殿复退立如前 朝
鲜外集钦敬阁在康宁殿西铸铜为山高七尺许置阁
中内设巧机用玉漏水激之使自轮转五云绕日朝夕
出没又设司辰武士玉女及十二神之像每时至武士
卷一 第 20a 页 WYG1031-0013c.png
击钟玉女奉时牌而出十二神各于方所辄自起立时
尽则玉女还入神亦还伏其运如神莫测其妙山之四
面陈豳风四时之景以为候象授时敬天勤民之所
唐书拂菻国楼中悬一大金秤以金丸十二枚属于衡
端以候日之十二时又为一金人立于侧每至一时其
丸辄落铿然𤼵声引唱以纪日时毫釐不差 洪迈夷
坚志唐宗朝有十二玉棋子上有十二时字用盆贮水
置于水中逐时浮出不差晷刻 唐诗纪事段成式尝
尽则玉女还入神亦还伏其运如神莫测其妙山之四
面陈豳风四时之景以为候象授时敬天勤民之所
唐书拂菻国楼中悬一大金秤以金丸十二枚属于衡
端以候日之十二时又为一金人立于侧每至一时其
丸辄落铿然𤼵声引唱以纪日时毫釐不差 洪迈夷
坚志唐宗朝有十二玉棋子上有十二时字用盆贮水
置于水中逐时浮出不差晷刻 唐诗纪事段成式尝
卷一 第 20b 页 WYG1031-0013d.png
于私第凿池得片铁命尺周量之笑而不言寘之密室
时窥之则有金书二字报十二时也 高僧传释慧要
尤长巧思山中无刻漏乃于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
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景无差 谢肇浙五杂俎西僧
利玛窦制自鸣钟中设机关每遇一时辄鸣经岁无顷
刻差讹也
候气 孟康汉书注冬至先三日垂土炭于衡两端轻
重适均冬至阳气至则炭重夏至阴气至则土重 续
时窥之则有金书二字报十二时也 高僧传释慧要
尤长巧思山中无刻漏乃于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
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景无差 谢肇浙五杂俎西僧
利玛窦制自鸣钟中设机关每遇一时辄鸣经岁无顷
刻差讹也
候气 孟康汉书注冬至先三日垂土炭于衡两端轻
重适均冬至阳气至则炭重夏至阴气至则土重 续
卷一 第 21a 页 WYG1031-0014a.png
汉书取宜阳金门竹为管河内葭草为灰以候阳气
律历志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周密布缇幔室
中以木为案每律各如之内卑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
上以葭管灰实其端按律而候之气至者灰去其为气
所动者其灰散其为物所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
十二灵台用竹律 隋书后齐神武霸府田曹参军信
都芳深有巧思能以管候气仰观云色尝与人对语即
指天曰孟春之气至矣人往验管而飞灰已应每月所
律历志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周密布缇幔室
中以木为案每律各如之内卑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
上以葭管灰实其端按律而候之气至者灰去其为气
所动者其灰散其为物所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
十二灵台用竹律 隋书后齐神武霸府田曹参军信
都芳深有巧思能以管候气仰观云色尝与人对语即
指天曰孟春之气至矣人往验管而飞灰已应每月所
卷一 第 21b 页 WYG1031-0014b.png
候言皆无爽又为轮扇二十四埋地中以测二十四气
每一气感一扇自动他扇并住与灰管相应若符契焉
古今乐录隋文帝取律吕实葭灰以候气问牛弘对
曰灰飞半出为和气全出为猛气不出为衰气
格致镜原卷一
每一气感一扇自动他扇并住与灰管相应若符契焉
古今乐录隋文帝取律吕实葭灰以候气问牛弘对
曰灰飞半出为和气全出为猛气不出为衰气
格致镜原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