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703-05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迩言卷十
             宋 刘炎 撰
  经籍
或问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六经之义皆可蔽以一言乎
曰礼毋不敬乐不可伪书执厥中易常其德春秋一字
惟公皆无邪之谓也
诗之流三变国风雅颂美刺以正子虚上林风劝以私
卷十 第 1b 页 WYG0703-0542b.png
晋宋以来嘲吟风月摹写卉木而已至于托物见志一
饭念君则老杜酸辛优于太白之放荡叙幽情述旷怀
则渊明归去东坡赤壁优于离骚之怨怼(止庵曰陶苏/与屈平于君)
(有异姓同姓之不同屈平怨怼于君即大/舜怨慕于亲之心也未可以此议平也)
或问书有艰深易直之异何也曰古文二十五篇则易
直伏生所传多齐语故艰深晁错在当时十且不知二
后世强为之说不无谬妄矣
或问周礼果圣人之全书乎曰司门讥财物之犯禁者
卷十 第 2a 页 WYG0703-0542c.png
举而没之司关凡货之不出于关者举其货罚其人周
公于民之意虑不若是之察也
或问连山归藏之真伪曰汉志不录连山唐志则有之
汉志不录归藏晋中经隋唐志皆有之昔无今有其伪
可知况其言之不经耶
或曰六经遭秦火惟易以卜筮之书得全春秋何以无
阙文曰一字褒贬其文藏诸人心胡得讹谬
或问经籍阙文可以意见足之乎曰三代经籍厄于秦
卷十 第 2b 页 WYG0703-0542d.png
项之火两汉经籍厄于莽卓之乱中经四部五胡云扰
靡有孑遗七志九条五部七录周齐兵火咸自焚之后
魏有书散落于尔朱隋氏之书漂没于砥柱有唐之书
再厄于禄山黄巢阙文多矣必以己见足之八寸策必
有八十宗之谬矣
或问易春秋天人之道刘歆比而同之何如曰一身之
脉络则贯穿而耳目鼻口之形则不同不求合乎易春
秋之理而附会其数犹比合乎人之形也洪范五行传
卷十 第 3a 页 WYG0703-0543a.png
大略亦若是也其所以异者向欲兴刘歆欲附莽而已
或问周唐六典之同异曰唐象周为制而已苟其制同
修书朝夕可就也何必更易数十人绵延十六年哉
或问六经谶纬之是非曰夫子不语怪力乱神谶纬不
足信明矣用以释经是则汉儒之罪也或曰六经传注
不同学者师其是而已何西汉诸儒执一见也曰主一
经之说而胜者骤用主一经之说而负者左迁汉君实
使之然耳
卷十 第 3b 页 WYG0703-0543b.png
或问两汉多经师汉以来何寡曰昔求之颛门后世则
师纸上语也
或问古今文籍何烦简之异曰古文难知加以竹简之
重质此其所以简也今文易知加以毫楮之便利此其
所以烦也简则意全烦则易凿全则人淳凿则人伪至
于械用莫不皆然何独文籍而已哉
或问九流七略之别儒墨杂处邪正混淆何也曰以书
言不以人言也区别其书各有门目以备历代藏书之
卷十 第 4a 页 WYG0703-0543c.png
策云尔决择去取存乎人必焚其书则反害己
或问诸子立言之体曰古者一言足以尽道今也千万
言仅足述古人一二而已圣人言则成章无待强作必
也得立言之体则孟氏亚于圣人荀扬王其次也韩柳
又其次也不及韩柳不能传矣
或问荀扬之得失安在曰立言则荀不雕篆雄多模仿
辩理则雄有据依荀多偏执荀扬得失王通盖兼有之
或问贾谊董仲舒之文曰仲舒春风贾生烈日
卷十 第 4b 页 WYG0703-0543d.png
或问温公功业过扬子云远甚平生所为文章乃有慕
于子云何也曰欲成名于后世之趣同也
或问子云不及孟氏而温公疑孟者何也曰读圣贤之
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西铭以天地为父母圣人是也人能以父母为天地约
而求之仁亦不可胜用矣孔子曰事父孝故事天明事
母孝故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彰矣而况于人乎而况
于物乎
卷十 第 5a 页 WYG0703-0544a.png
或问学圣贤之道者其流亦有偏乎曰近闻之真公学
而至之乌得偏学而不至虽孔孟门人不能无偏能溯
其源复于正矣不然毫忽之差其谬逾远是足为学二
程不至者之戒也
或问欧阳司马之文孰优曰欧公本之韩退之学而至
者也温公远齐先汉自诚实而充也
人毋以嗜欲杀身货财杀子孙政事杀人学术文章杀
天下后世君子哉若人之言斯其为君子之乐也
卷十 第 5b 页 WYG0703-0544b.png
或问近世成人之道曰能行司马公家教吕氏蒙训亦
可以为近世成人矣
或问近世史学孰优曰通鉴历代之纲目诸史之会要
编年本春秋之意纪事槩之左氏之文秦汉以来作者
弗可及矣不特优于近世而已也
或问通鉴之起威烈何也曰平王东迁周于是兴矣威
烈坏礼东周益无复兴之理春秋始于彼通鉴起于此
温公袭夫子之意而不敢僣其文也曰何以辩其非僣
卷十 第 6a 页 WYG0703-0544c.png
也曰夫子严一字之褒贬温公述往事以为劝戒也
或问通鉴正朔以曹魏继汉朱梁继唐后周继后汉何
为而舍吴蜀晋阳北汉之正哉曰吴王孙权晋王克用
始则无所受蜀主北汉主终则无所授始终无所授受
者纪一国之事可也纪历代之事不可也
或问通鉴书诏令独详于先汉者何也曰以其近古也
出于人君之口笔于人君之手如却马诏赐南越书之
类是也后世诏令皆代言者为之纷纷何足多述哉所
卷十 第 6b 页 WYG0703-0544d.png
以温公不屑禁林者不能强作不诚语也
或问离骚上林通鉴何以不录曰无益于劝戒也凡无
与于劝戒凡不足为大祸福者皆所不书此其为法班
马所不及也
或曰通鉴亦有失欤曰通鉴非春秋乌得而无失魏伐
吴蜀时谓之征吴蜀入魏晋阳入梁北汉入周时谓之
寇何哉而谓之寇夷狄侵中国之谓也何哉而谓之征
王命讨不庭之谓也轻重失中是则温公因仍旧史之
卷十 第 7a 页 WYG0703-0545a.png
过也
或曰纪传之体与编年孰是曰文人爱奇则嗜纪传史
氏尚法则优编年必有作者知所先矣
或曰编年优于纪传春秋一字之法亦可效欤曰春秋
不可僣也必如荀悦汉纪温公通鉴斯亦足矣
或曰纪传不及编年然则班马皆非欤曰班马未可全
贬也文皆近古事皆见闻法皆家传后世得之传闻笔
之众手者又下于此矣苟不多爱容何伤于纪传乎
卷十 第 7b 页 WYG0703-0545b.png
室堂之言门外不知比邻所传朝与夕异作史而有易
心则见实闻不无失实
唐无全史决择知几之法平易退之之文则全史矣欧宋
恶其不全更而张之纪傅异趣工字斲语其为不全祗
益甚耳
或问范马二公钟律之辨曰帝王依人声以制乐托乐
器以为音乐本效人非人效乐为是言者知人声之贵
矣是故人禀中和之气则有中和之声人声足以权量
卷十 第 8a 页 WYG0703-0545c.png
八音妙于听声者以心不以度君实以尺制律则失之
矣景仁以律生尺然亦未为得也惟妙于听声本之人
心参之人声声律相生乐在其中矣
或问荀勖故法胡安定新制曰古者调律出于耳听后
世则据尺而为之适足易差晋志之言足以正荀勉之
失圣人寓器以声不先求其声而更其器则不可徐复
之言足以正胡氏之失二子之失皆泥于器数之过也
景王无射也见非于伶州鸠梁武方夸其能吹笛合声
卷十 第 8b 页 WYG0703-0545d.png
器数岂必古皆是今皆非欤
或问苏刘郊祀分合之议曰阴阳天地之道也一阳生
而祭天一阴生而祀地由古而然古者质胜文故郊礼
一岁而再举不以为难后世文胜质故郊礼三年而合
祭不以为易也
或曰律疏刑统防闲备矣何囹圄之不虚曰法以明民
方施象刑属民读法是也今也条目浩繁儒生不能遽
晓愚民则亦无责焉耳赵冬曦尝以是为奸臣侮法之
卷十 第 9a 页 WYG0703-0546a.png
资非虚言矣
或问谱牒崇冠冕之绪是耶非耶曰书称别生分类周
有小史辨世系欲人不乱昭穆婚姻之别也谱牒必以
著姓为先者欲人毋忘其所自出也后世遂有寒门望
族之辨因得以寘厚薄之论则未然矣
或问律历书志何先曰太史公为之祖蔡邕抑又次焉
其馀则不知而作之者也
或问一行两戒山河之说曰即天官书所谓街北街南
卷十 第 9b 页 WYG0703-0546b.png
也即天下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而尾入于渤碣
之谓也不徒惟是诸史天文律历皆推广太史公之说
云尔
或问历代历法之异曰太初以律大衍以易其馀则增
损故法复相非尔
或曰孟子言千岁之日可坐而致何后世历法之屡更
曰数往者易知来者难诸历逆推上元则无爽传之方
来未有及百年者天动而数无穷馀分积久则难计也
卷十 第 10a 页 WYG0703-0546c.png
或问大衍天地之数曰大衍包天地非天地生大衍也
王弼尝喻此理后人特未之详尔
或曰汉魏隋唐人主必集所为文者何也曰后世之君
以马上得之耻于文名之不彰也古者帝王言动则史
必书言皆法言行皆德行是足以为文矣何必作为与
文士争一旦之名哉
或曰子之所言书之末也本则奈何曰观书如饮食在
乎知味而已理解则说曰学识明矣道全则乐无入不
卷十 第 10b 页 WYG0703-0546d.png
自得焉未有本末不相为用而能进乎是也
 
 
 
 
 
 
 迩言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