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a 页 WYG0947-0547a.png

卷一百七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七十七
            宋 王应麟 撰
 食货
屯田

 汉文帝募民耕塞下已有屯田之说武帝屯渠犁始
 有屯田之规成于昭宣广于魏晋而极盛于唐大抵
 汉之屯田以兵唐之屯田以民历代或民或兵盖不
 一也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b 页 WYG0947-0547b.png

汉屯田渠犁 屯田轮台 屯田车师 屯田


莎车 屯田乌孙

西域传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师行三十
二年海内虚耗征和中贰师将军李广利降匈奴上既
悔远征伐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言故轮台
以东捷枝渠犁皆故国地广饶水草有溉田五千顷以
(水经注西至姑墨六百七十里川水又东南流径于轮台之东)可遣屯田卒诣故轮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a 页 WYG0947-0548a.png
台以东置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通沟渠益种五
谷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为斥候田一岁有积谷募民
壮健者诣田所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
国辅乌孙为便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轮台西于
车师千馀里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
所以优民也由是不复出军昭帝乃用桑弘羊前议以
杅弥太子赖丹为校尉将军田轮台轮台与渠犁地皆
相连也地节二年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憙将免刑
罪人田渠犁积谷欲以攻车师至秋收谷发诸国兵万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b 页 WYG0947-0548b.png
馀人自与所将田士千五百人共击车师攻交河城破
之归渠犁田秋收毕复发兵攻车师王于石城车师降
汉有诏还田渠犁及车师益积谷以安西国侵匈奴于
是吉始使吏卒三百人别田车师匈奴遣骑来击田者
吉乃与校尉尽将渠犁田士千五百人往田匈奴复益
遣骑来汉田卒少不能当保车师城中吉上书言车师
去渠犁千馀里间以河山北近匈奴汉兵在渠犁者埶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a 页 WYG0947-0548c.png
不能相救愿益田卒公卿议以为道远烦费可且罢车
师田者诏遣长罗侯出车师北胡骑引兵去吉乃得出
归渠犁凡三校尉屯田于是尽徙车师国民令居渠犁
以车师故地与匈奴车师王得近汉田官是岁元康四
年也其后元帝置戊巳校尉屯田居车师故地(前王庭)
骞始开西域于是自燉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
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
者至宣帝时(神爵三年)郑吉既为都护于是徙屯田田于北
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 辛庆忌传为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b 页 WYG0947-0548d.png
右校丞随长罗侯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歙侯战
魏相传元康中匈奴遣兵击汉屯田车师者不能下上
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欲因匈奴衰弱出兵击其右地
上从相言而止 匈奴传地节三年西域城郭共击匈
奴取车师国得其王及人众而去单于以兜莫为车师
王收其馀民东徙不敢居故地而汉益遣屯士分田车
师地以实之明年匈奴遣左右大将屯田右地后二岁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a 页 WYG0947-0549a.png
匈奴击汉之田车师城者不能下 元纪建昭三年秋
甘延寿陈汤挢发戊巳校尉屯田吏士攻郅支(都尉治乌垒城)
(与渠犁田官相近陈汤发车师戊巳校尉屯田吏士)

汉张掖屯田 三边屯田

昭纪始元二年冬发习战射士诣朔方调故吏将屯田
张掖郡元凤三年正月诏曰非丞相御史所请边郡受
牛者勿收责注应劭曰武帝始开三边徙民屯田皆与
犁牛后丞相御史复间有所请今敕自名所赐与勿收
责丞相所请乃令其顾税耳 食货志武帝元鼎六年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b 页 WYG0947-0549b.png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
卒六十万人戍田之注师古曰开田始开屯田也 李
陵传陵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数年复
留屯张掖 盐铁论北边置田官以赡诸用而犹未足
 县曰效谷都尉曰宜禾(并燉煌郡)

汉伊循屯田

西域传昭帝元凤四年傅介子刺楼兰王立尉屠耆为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a 页 WYG0947-0549c.png
王更名其国为鄯善王自请天子曰国中有伊循城其
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于是
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抚之其后更
置都尉伊循官置始此(夏四月封介子义阳侯)

汉金城屯田 留田十二便

赵充国传元康三年先零与诸羌种豪解仇交质充国
曰宜遣使者行边兵两府白遣义渠安国召先零诸豪
三十馀人斩之诸降羌恐怒劫略小种背畔犯塞是岁
(庚申岁)神爵元年春也(三月)上问谁可将者充国曰无踰老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b 页 WYG0947-0549d.png
(时年七十馀)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纪夏四月遣后将军赵充国击西羌)
国至金城以远斥候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持
重爱士卒先计后战酒泉太守辛武贤奏以七月上旬
分兵并出张掖酒泉合击䍐开在鲜水上者(䍐开在金城南)
武贤破羌将军(纪六月)嘉纳其册充国乃上书陈兵利害
曰臣位至上卿爵为列侯犬马之齿七十六独思惟兵
利害至熟悉也于臣之计先诛先零则䍐开之属不烦
卷一百七十七 第 6a 页 WYG0947-0550a.png
兵而服不服涉正月击之以今进兵不见其利六月戊
申奏七月甲寅玺书报从充国计云云后䍐开竟不烦兵
而下其秋上赐书曰急因天时大利吏士锐气以十二
月击先零充国度先零必坏欲罢骑兵屯田以待其弊
作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曰明主可为忠言遂上屯田
奏曰臣闻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举得于外则福生
于内不可不慎臣所将吏士马牛食月用粮谷十九万
九千六百三十斛盐千六百九十三斛茭藁二十五万
二百八十六石难久不解徭役不息又恐他夷有不虞
卷一百七十七 第 6b 页 WYG0947-0550b.png
之变相因并起为明主忧诚非素定庙胜之策且羌虏易
以计破难用兵碎也臣愚以为击之不便计度临羌东
至浩亹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
间邮亭多坏败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馀
枚皆在水次愿罢骑兵留弛刑应募及淮阳汝南步兵
与吏士私从者合一万二百八十一人用谷月二万七
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三百八斛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
卷一百七十七 第 7a 页 WYG0947-0550c.png
缮乡亭浚沟渠治湟狭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
左右田事出赋(赋谓班与之)人二十亩至四月草生发郡骑
及属国胡骑伉健各千倅马什二就草为田者游兵以
充入金城郡益积蓄省大费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
支万人一岁食谨上田处及器用簿惟陛下裁许(纪神爵元)
(年秋后将军充国言屯田之计)上报曰如将军之计虏当何如伏诛兵
当何时得决充国上状曰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
以贵谋而贱战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
胜以待敌之可胜蛮夷习俗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
卷一百七十七 第 7b 页 WYG0947-0550d.png
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今虏亡其美地荐草愁于
寄托远遁骨肉心离人有叛志而明主班师罢兵万人
留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虏虽未即伏辜兵决
可期月而望羌虏瓦解前后降者万七百馀人及受言
去者凡七十辈此坐支解羌虏之具也臣谨条不出兵
留田便宜十二事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
因田致谷威德并行一也又因排折羌虏不得归肥饶
卷一百七十七 第 8a 页 WYG0947-0551a.png
之地贫破其众以成羌虏相畔之渐二也居民得并田
作不失农业三也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罢骑
兵以省大费四也至春省甲士卒循河湟漕谷至临羌
以视羌虏扬威武传世折冲之具五也以閒暇时下所
伐材缮治邮亭充入金城六也兵出乘危徼幸不出令
反畔之虏窜于风寒之地离霜露疾疫瘃堕之患坐得
必胜之道七也亡经阻远追死伤之害八也内不损威
武之重外不令虏得乘间之势九也又亡惊动河南大
开小开使生他变之忧十也治湟狭中道桥令可至鲜
卷一百七十七 第 8b 页 WYG0947-0551b.png
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大费既
省繇役豫息以戒不虞十二也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
十二利上复赐报曰虏闻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
者将何以止之充国奏曰今留步士万人屯田地埶平
易多高山远望之便部曲相保为堑垒木樵校联不绝
便兵弩饬斗具烽火幸通埶及并力以逸待劳兵之利
者也臣愚以为屯田内有亡费之利外有守禦之备虏
卷一百七十七 第 9a 页 WYG0947-0551c.png
见万人留田为必胜之具其归德宜不久矣虏且必瓦
解其处不战而自破之策也充国奏上辄下公卿议臣
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有诏诘前言不
便者皆顿首服丞相魏相曰臣愚不习兵事利害后将
军数画军册其言常是臣任其计可必用也上于是报
充国听其计上以破羌(武贤)强弩(许延寿)将军数言当击又
用充国屯田处离散恐虏犯之于是两从其计诏两将
军与中郎将邛出击强弩出降四千馀人破羌斩首二
千级中郎将斩首降者亦二千馀级而充国所降虏复
卷一百七十七 第 9b 页 WYG0947-0551d.png
得五千馀人诏罢兵独留充国屯田二年五月充国奏
羌本五万人军凡斩首七千六百级降者三万一千二
百人溺河湟饥饿死者五六千人定计遗脱与煎巩黄
羝俱亡者不过四千人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
其秋羌共斩先零大豪犹非杨玉首及煎巩黄羝之属
四千馀人降汉初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纪始元六年七月置金城)
(郡)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0a 页 WYG0947-0552a.png

汉陇西屯田

冯奉世传永光二年秋陇西羌多姐旁五种反遣奉世
将万二千人骑以将屯为名(领兵屯田)十月兵毕至陇西十
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馀皆走出塞上曰羌
虏破散亡逃出塞其罢吏士颇留屯田备要害处明年
二月奉世还京师

汉建武屯田

后传刘隆建武四年平李宪遣隆屯田武当 马援建
武四年冬上书求屯田上林苑中 张纯建武五年拜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0b 页 WYG0947-0552b.png
太中大夫监诸将营又将兵屯田南阳 王霸建武六
年为讨虏将军屯田新安 郑兴诏留屯成都

汉顺阳屯田 南阳屯田

李通传建武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
等十营击汉中贼(延岑)还屯田顺阳(属南郡)

汉广武屯田 柳中屯田 汉阳屯田

后传杜茂建武七年诏茂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1a 页 WYG0947-0552c.png
胡寇十二年遣谒者段忠将众郡弛刑配茂镇守北边
因发边卒筑亭候茂亦建屯田驴车转运 班勇延光
二年夏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
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绶而龟兹王降因
发其兵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
得前部五千馀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今西)
(州县) 梁慬为西域副校尉永初元年遂罢都护遣骑都
尉王洪发关中兵迎慬都护段禧骑都尉赵博及伊吾
卢柳中屯田吏士二年春还至燉煌 傅燮为汉阳太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1b 页 WYG0947-0552d.png
守叛羌怀其恩化并来降附乃广开屯田列置四十馀


汉三营屯田

郡国志注应劭汉官曰世祖中兴海内人民可得而数
裁十二三边陲萧条靡有孑遗鄣塞破坏亭隧绝灭建
武二十一年始遣中郎将马援谒者分筑烽候堡壁稍
兴立郡县十馀万户或空置太守令长招还人民上笑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2a 页 WYG0947-0553a.png
曰今边无人而设长吏治之如春秋素王矣乃建立三
营屯田殖谷弛刑谪徒以充实之 马援传十一年夏
玺书拜陇西太守时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涂远多寇
议欲弃之援言不可帝然之诏武威太守(东观记曰梁统)令悉
还金城客民归者三千馀口使各反旧邑援为奏置长
史缮城郭起坞候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部中乐业乃罢
马成军 案传有票骑将军杜茂十二年将弛刑守边
筑亭候亦建屯田北边而王霸为捕虏将军诏弛刑与
茂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则助茂者也马成十四年为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2b 页 WYG0947-0553b.png
扬武将军屯中山常山并领建义朱祐营又代杜茂治
障塞皆十里一候则继茂者也(建武十五年骑都尉张堪领茂营)马援
十一年守陇西开水田劝耕牧二十一年筑堡塞击乌
桓则与汉官相应者也但是时援为伏波非中郎将补
注疑有误 纪建武六年十二月癸巳诏军士屯田粮
储差积令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荅臧宫诏北狄尚
彊屯田警备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3a 页 WYG0947-0553c.png

汉屯田伊吾 宜禾都尉

纪明帝永平十六年春二月遣太仆祭彤出高阙奉车
都尉窦固出酒泉驸马尉耿秉出居延骑都尉来苗出
平城伐北匈奴窦固破呼衍王于天山留兵屯伊吾卢
城注本匈奴中地名既破呼衍取其地置宜禾都尉以
为屯田(前地理志燉煌郡广至有宜禾都尉治) 章帝建初二年三月甲
辰罢伊吾卢屯兵 匈奴复遣兵守其地(元年正月杨终疏曰今伊吾之役楼兰之屯兵久)
(而未还非天意也) 和帝永元二年五月己未遣副校尉阎砻
讨北匈奴取伊吾卢地四年正月遣左校尉耿夔授于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3b 页 WYG0947-0553d.png
除鞬印绶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如南单于
故事 顺帝永建六年三月辛亥复伊吾屯田复置伊
吾司马一人 窦固传帝欲击匈奴通西域以固明习
边事永平十六年固率酒泉燉煌张掖甲卒及卢水羌
胡万二千骑出酒泉塞击呼衍王追至蒲类海留吏士
屯伊吾卢城 西域传自燉煌西出玉门阳关涉鄯善
北通伊吾千馀里自伊吾北通车师前部高昌壁千二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4a 页 WYG0947-0554a.png
百里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满城五百里此西域之门
户也故戊巳校尉更互屯焉伊吾地宜五谷桑麻其北
又有柳中皆膏腴之地故汉常与匈奴争车师伊吾以
制西域焉安帝元初六年遣行长史索班将千馀人屯
伊吾顺帝永建六年复开设屯田如永元时置伊吾司
马一人

汉护羌屯田

邓训传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唐
等诸羌怒欲报怨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训因发湟中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4b 页 WYG0947-0554b.png
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写谷迷唐远徙馀
皆款塞纳质遂罢屯兵各令归郡唯置弛刑徒二千馀
人分以屯田修理城郭坞壁而已

汉永元屯田三十四部 龙耆屯田

后西羌传永元中(十四年春)侯霸为护羌校尉击灭叛羌西
海及大小榆谷无复羌寇隃麋相曹凤上言以为宜及
此时广设屯田隔塞羌胡交关之路遏绝狂狡窥欲之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5a 页 WYG0947-0554c.png
源又殖谷富边省委输之役上从之缮修故西海郡徙
金城西部都尉以戍之于是拜凤为金城西部都尉将
徙士屯龙耆(即龙支县)后金城长史上官鸿上开置归义建
威屯田二十七部侯霸复上置东西邯屯田五部增留
逢二部帝皆从之列屯夹河合三十四部其功垂立至
永初中羌叛乃罢

汉湟中屯田

西羌传顺帝永建元年陇西羌反校尉马贤击之皆降
至四年尚书仆射虞诩上疏曰禹贡雍州厥田惟上沃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5b 页 WYG0947-0554d.png
野千里又有龟兹盐池以为民利(上郡龟兹县有盐官)水草丰美
土宜产牧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而军粮足故孝
武光武筑朔方开西河置上郡皆为此也书奏帝乃复
三郡使谒者郭璜督徙者归旧县缮城郭既而激河浚
渠为屯田省内郡费岁一亿计遂令安定北地上郡陇
西金城常储谷粟令周数年其冬韩皓为校尉明年因
转湟中屯田置两河间以逼群羌马续代为校尉两河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6a 页 WYG0947-0555a.png
间羌以屯田近之恐见图乃解仇儆备续欲示恩信乃
上移屯田还湟中羌意乃安至阳嘉元年以湟中地广
更增置屯田五部并为十部二年夏复置陇西南部都
尉如旧制 顺帝纪阳嘉元年十二月庚戌置玄菟郡
屯田六部

汉许下屯田(汉或云魏)

通鉴汉建安元年中平以来天下乱离民弃农业诸军
并起率乏粮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掠饱则弃馀瓦解
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6b 页 WYG0947-0555b.png
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多相食州里萧条曹操既
破黄巾欲经略四方而苦军食不足羽林监枣祇建置
屯田(魏志建安元年用枣祇韩浩等议始兴屯田)曹操乃下令以祇为屯田
都尉以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一作募民)屯田
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
廪皆满故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能兼并群雄军
国之饶起于祇而成于峻建安中百姓流入荆州者十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7a 页 WYG0947-0555c.png
馀万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 魏志太祖欲广置屯
田使国渊典其事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
年中仓廪丰实(魏书公曰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良式也)

汉合肥屯田 芍陂屯田(汉或云魏)

通鉴(魏志同)建安五年冬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
严象庐江梅乾雷绪陈兰等各聚众数万在江淮间曹
操表沛国刘馥为扬州刺史时扬州独有九江馥单马
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招怀乾绪等皆贡献相继数年
中恩化大行流民归者以万数于是广屯田兴治芍陂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7b 页 WYG0947-0555d.png
及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蓄乃聚诸生
立学校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以修战守之备 魏武
纪建安十四年七月军合肥开芍陂屯田(咸熙元年罢屯田官以均)
(政役) 晋志建安中魏武以刘馥为扬州刺史镇合肥广
屯田修芍陂茹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公私有积
历代为利 魏仓慈传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
以慈为绥集都尉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8a 页 WYG0947-0556a.png

汉诸葛亮屯田渭滨

蜀志建兴二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三年三月丞相
亮南征四郡皆平九年二月围祁山始以木牛运十年
休士勤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十一年冬
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十二年二月由
斜谷出始以流马运 诸葛亮传十二年春(通鉴纲目十二年四)
(月)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
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
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8b 页 WYG0947-0556b.png
安堵军无私焉(袁子曰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 水经渭水
东径武功县北注诸葛亮与步骘书曰前军在五丈原
原在武功西十里亮表云臣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
东司马懿因水长政琰营臣作竹桥越水射之桥成驰
(其水北流注于渭)汉水又东黄沙水左注之注溪曰五丈溪
水侧有黄沙屯亮所开也 吕乂传为汉中太守兼领
督农供继军粮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9a 页 WYG0947-0556c.png
吴志黄武五年春陆逊以所在少谷表令诸将增广农
亩报曰令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欲与
众均等其劳(陆逊为海昌屯田都尉)赐吕蒙寻阳屯田六百户曹
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吕蒙破之

魏淮南北屯田

通鉴正始二年(晋志作四年)司马宣王督诸军伐吴时欲广
置蓄谷于扬豫之间使尚书郎汝南邓艾行陈项以东
至寿春艾以为昔太祖破黄巾因为屯田积谷许都以
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出征运兵过半
卷一百七十七 第 19b 页 WYG0947-0556d.png
功费巨亿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
并水东下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什二分休常
有四万人且田且守益开河渠以增溉灌通漕运计除
众费岁全五百万斛以为军资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
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以此乘吴无不克
矣宣王善之(邓艾传积谷强兵值岁凶旱又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是岁
(晋纪三年三月)始开广漕渠引河入汴溉东南诸陂每东西有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0a 页 WYG0947-0557a.png
事大兴军众汎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
 晋志(载邓艾事云云)宣王善之皆如艾计施行遂北临淮水
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尽泚水四百馀里五里置营营
六十人且田且守(晋纪四年九月击诸葛恪以灭贼之要在积谷乃大兴屯守)兼修
广淮阳百尺二渠上引河流下通淮颍大治诸陂于颍
南颍北穿渠三百里溉田二万顷淮南淮北皆相连接
(淮北仓庾相望)自寿春至京师农官屯兵鸡犬之声阡陌相属
每东南有事大兵出征汎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
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0b 页 WYG0947-0557b.png
魏志文帝以谯旧乡大徙民充之以为屯田 黄初中
车驾徙许昌大兴屯田欲举军东征(王朗传) 徐邈为凉
州刺史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 郑浑于萧相二县界
兴陂堨开稻田 梁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 王昶为
洛阳典农勤劝百姓垦田特多 胡质都督青徐广农
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
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王基曰江陵有沮漳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1a 页 WYG0947-0557c.png
二水溉灌膏腴之田以千数安陆左右陂池沃衍若水
陆并农以实军资然后引兵诣江陵夷陵分据夏口顺
沮漳资水浮谷而下 袁涣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
逃亡涣白太祖乐者乃取不欲者勿彊从之百姓大悦
(并本传)

晋襄阳屯田

列传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泰始五年三月壬寅)祜率营兵出
镇南夏绥怀远近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
馀里祜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1b 页 WYG0947-0557d.png
百馀顷大获其利始至军无百日粮及至季年有十年
之积祜在军常轻裘缓带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
所侵送绢偿之赞江衢如砥襁袂同归 杜预都督荆
州吴平还镇(太康元年)修召信臣遗迹激用滍淯诸水以浸
原田万馀顷分疆刋石使有定分通零桂之漕 周访
在襄阳务农训卒 刘弘都督荆州劝课农桑宽刑省
赋岁用有年 陶侃为荆州百姓勤于农殖 桓宣镇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2a 页 WYG0947-0558a.png
襄阳劝课农桑或载锄耒于轺轩或亲芸穫于陇亩
范汪上疏曰桓宣剪豺狼之林招携贰之众田畴垦辟
生产始立襄阳顿益数万口奉师之费皆当出于江南
运漕之难船人之力不可不熟计 桓冲诏以荆州饥
荒岁运米二十万斛以供军资须年丰乃止 扶风王
骏镇阕中劝督农桑与士卒分役已及寮佐并将帅兵
士等人限田十亩

晋屯田

食货志咸宁元年十二月诏以邺奚官奴婢著新城代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2b 页 WYG0947-0558b.png
田兵种稻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如屯田法元帝为
晋王课督农功诏二千石长吏以入谷多少为殿最非
宿卫要任皆令赴农军各田作即以为廪大兴二年三
吴大饥百官上封事后军将军应詹表曰军兴以来征
战运漕用度殷广而游食者以十万计间者流民奔东
吴今已还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功差易宜
简流人兴复农官功劳报赏如魏氏故事一年中与百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3a 页 WYG0947-0558c.png
姓二年分税三年计赋税公私兼济仓盈庾亿可计日
而待也赵充国农于金城平先零诸葛亮耕于渭滨抗
上国魏武用枣祇韩浩之议广建屯田于征伐之中分
带甲之士随宜开垦大功克举又曰高祖使萧何镇关
中光武令寇恂守河内魏武委钟繇以西事今中州萧
条寿春一方之会宜选都督有文武经略者远以振河
洛之形势近以为徐豫之藩镇绥集流散专委农功诸
军不对敌皆宜齐课 列传温峤明帝时奏军国要务
曰司徒置田曹掾州一人劝课农桑察吏能否今宜依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3b 页 WYG0947-0558d.png
旧置之籍田廪牺之官宜如旧制立此二官 殷浩上
疏北征许洛开江西疁田千馀顷以为军储 蔡谟议
曰昔祖士稚在谯佃于城北虑贼来攻因以为资故豫
安军屯以禦其外谷将熟贼果至丁夫战于外老弱穫
于内多持炬火急则烧谷而走如此数年竟不得其利

晋石鳖屯田

食货志穆帝升平初荀羡为北府都督镇下邳起田于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4a 页 WYG0947-0559a.png
东阳之石鳖公私利之(本传云北镇淮阴屯田于东阳之石鳖)通典在临淮郡界 
 隋志北齐乾明中苏珍芝议修石鳖等屯岁收数十
万石淮南粮足皇建中嵇晔开督亢陂置屯田又河内
置怀义等屯

齐芍陂屯田

齐史高祖敕桓崇祖修理芍陂田曰卿但弩力营田自
然平殄虏寇昔魏置典农中郎将募民屯田而中都足
食晋开汝颍而河汴委储卿宜勉之(陂在寿州安丰县东径百里灌田万)
 顷(东汉庐江太守王景修起孙叔敖芍陂稻田) 南齐祖冲之作安边论欲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4b 页 WYG0947-0559b.png
开屯田广农殖 元魏发河北数州田兵通缘淮戍兵
合五万馀人广开屯田范绍为西道六州营田大使勤
于劝课频岁大获

隋屯田 营田

北史元魏大统十二年大旱秘书丞李彪请立农官取
州郡户十分之一为屯田人一夫之田岁贡六十斛(通鉴)
 大统七年置屯田(十一年苏绰置屯田以资军国) 隋志北齐河清二年定令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5a 页 WYG0947-0559c.png
缘边城守之地皆营屯田置都使子使以统之一子使
当田五十顷岁终考其所入隋开皇三年令朔州总管
赵仲卿于长城以北大兴屯田以实塞下又于河西立
堡营田积谷京师置常平监

唐太原屯田 代州屯田

通鉴武德六年十月并州大总管府长史窦静请屯田
太原岁收数千斛十一月辛巳秦王请增置屯田于并
州之境从之 列传窦静为并州府长史高祖时突厥
数为边患粮道不属静请屯田太原以省馈运议者以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5b 页 WYG0947-0559d.png
流亡未复不宜重困于是召入与裴寂萧瑀封伦延议
寂等不能屈帝从之岁收粟十万斛 张公谨贞观初
为代州都督置屯田以省馈运 窦轨度羌必为患始
屯田松州 李素立领瀚海都护开屯田虏益畏威(循吏)

唐朔方营田 营州屯田

列传张俭高祖时迁朔州刺史时颉利可汗方彊俭教
民营田岁收谷数十万斛李靖平突厥俭检校代州都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6a 页 WYG0947-0560a.png
督劝垦田力耕岁数稔私蓄富乃建平籴法入之官
宋庆礼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开元五年三月庚戌复置营州都督于柳城)
宗时兼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馀所不数年仓廥充
姜师度神龙初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始厮沟于蓟门以
限奚契丹玄宗徙营州治柳城拜营田支度修筑使徙
同州刺史派洛灌朝邑河西二县阏河以灌通灵陂收
弃地二千顷为上田置十馀屯帝幸长春宫嘉其功诏
褒美(开元八年十月十七日师度开置朝邑屯田)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6b 页 WYG0947-0560b.png
唐军府营田 屯田顷亩 东都营田

食货志唐开军府以捍要冲因隙地置营田天下屯总
九百九十二司农寺每屯三顷州镇诸军每屯五十顷
(诸本作十顷唐书作五十顷)水陆腴瘠播殖地宜与其功庸收率之
多少皆决于尚书省苑内屯以善农者为屯官屯副御
史巡行莅输上地五十亩瘠地二十亩稻田八十亩则
给牛一诸屯以地良薄与岁之丰凶为三等具民田岁
获多少取中熟为率有警则以兵若夫千人助收隶司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7a 页 WYG0947-0560c.png
农者岁三月卿少卿循行治不法者凡屯田收多者褒
进之岁以仲春籍来岁顷亩州府军镇之远近上兵部
度便宜遣之开元二十五年诏屯官叙功以丰凶为上
下镇戍地可耕者人给十亩以供粮方春屯官循行谪
作不时者凡天下屯田收谷百九十馀万斛宪宗末天
下营田皆雇民或借庸以耕又以瘠地易上地民间苦
之穆宗即位诏还所易地而耕以官兵 百官志屯田
郎中掌天下屯田司农有诸屯监一人丞一人掌营种
屯田会功课屯主劝率营农督敛地课每屯主一人副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7b 页 WYG0947-0560d.png
一人诸冶监令掌铸兵农之器给军士屯田 通典大
唐开元二十五年令诸屯隶司农寺者每三十顷以下二
十顷以上为一屯隶州镇诸军者每五十顷为一屯应
置者皆从尚书省处分取荒閒无籍广占之地其屯官
取勋官五品以上及武散官并前资边州县府镇戍八
品以上文武官内简堪者充据所收斗斛以定等级为
功优劣天宝八年天下屯收谷百九十一万三千九百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8a 页 WYG0947-0561a.png
六十石关内五十六万三千八百一十石河北四十万
三千二百八十石河东二十四万五千八百八十石河
西二十六万八千八石陇右四十四万九百二石 六
典天下诸州屯九百九十有二河东道一百三十一屯
大同军四十横野军四十二云州三十七朔州三蔚州
三岚州一蒲州五关内道二百五十八屯北使二盐州
监牧四太原一长春十单于三十一定远四十东城四
十五西城二十五胜州十四会州五盐池太原州四夏
州二丰安二十七中城四十一河南道一百七屯陈州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8b 页 WYG0947-0561b.png
至寿州河西道一百五十六屯赤水至天山陇右道一
百七十二屯渭州至西使(河西陇右二百六十屯岁入六十万石)河北道
二百八屯幽州至渝关剑南道九屯巂州八松州一开
元二十三年(一云二十二年)河南道陈许豫寿又置百馀屯二
十五年敕以为不便并长春田三百四十馀顷并分给
贫民 会要开元八年六月同州刺史姜师度兼营田
长春宫使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七日敕新丰朝邑屯田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9a 页 WYG0947-0561c.png
令长春宫使检校 列传韦弘机高宗时擢司农少卿
主东宫营田苑宦者犯法杖乃奏帝嗟赏 李元纮当
国时废京师职田议者欲置屯田元纮曰军国异制以
閒手耕弃地省馈运实军粮于是有屯田内地为屯古
未有也调役则业废于家免庸则赋阙于国遂止 严
郢上疏论陵阳渠以内苑莳稻验之秦地膏腴田上上
耕者皆畿人月一代功甚易又人给钱月八千粮不在
然有司常募不能足合府县共之计一农岁钱九万六
十米月七斛二斗大抵岁僦丁三百钱二千八百八十
卷一百七十七 第 29b 页 WYG0947-0561d.png
万米二千一百六十斛臣恐终岁获不酬费 顾少连
留守东都表禁苑及汝閒田募耕以便民 杜亚贞元
中留守东都奏垦苑中为营田可减度支岁禀诏许之
先是苑地可耕者皆留司中人及屯士占假

唐甘州屯田

郭元振传武后拜为凉州都督元振遣甘州刺史李汉
通辟屯田尽水陆之利稻收丰衍旧凉州粟斛售数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0a 页 WYG0947-0562a.png
千至是岁数登至匹缣易数十斛支廥十年牛羊被野
 陈子昂传武后时子昂上言凉州岁食六万斛甘州
所积四十万斛观其山川诚河西咽喉地广粟多户止
三千胜兵者少屯田广夷仓庾丰衍瓜肃以西皆仰其
餫一旬不往士已枵饥是河西之命系于甘州矣且其
四十馀屯水泉良沃不待天时岁取二十万斛但人力
寡乏未尽垦发今甘州积粟万计兵少不足以制赋若
吐蕃大入则河西何以守宜益屯兵外得以防盗内得
以营农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 六典甘州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0b 页 WYG0947-0562b.png
一十九屯
刘仁轨为带方州刺史平百济镇守葺复户版复防堰
劝耕种营屯田以经略高丽

唐桂州屯田 山南屯田 河源垦田 宝应


屯田 洪泽芍陂屯田

列传王晙景龙末授桂州都督州有兵旧常仰饷衡永
晙筑郛罢戍卒埭江开屯田数千顷以息转漕人刻石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1a 页 WYG0947-0562c.png
颂德诏刘幽求为辞 薛大鼎为山南道副大使开屯
田以实仓廪(循吏) 黑齿常之调露中拜河源道经略大
使建言河源当寇冲宜增兵镇守广运饟乃斥地七十
所垦田五千顷岁取粟斛百馀万食衍士精戍逻有备
(娄师德以河源军司马知营田事详见农官) 哥舒翰天宝八载攻吐蕃以
赤岭为西塞开屯田备军实 徐申迁韶州刺史按公
田之废者募人假牛犁垦发以所收半畀之岁入三万
斛 薛珏迁楚州刺史初州有营田宰相遥领使而刺
史以得专达俸及他给百馀万田官数百岁以优得迁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1b 页 WYG0947-0562d.png
别户三千备刺史厮役珏至悉条去之 李元谅节度
陇右治良原辟美田数十里劝士垦辟岁入粟菽数十
万斛 杜佑镇淮南决雷陂广灌溉斥海濒弃地为田
积米五十万斛列营三十区士马整饬 韦丹刺容州
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荼麦 地理志宝应县西南八十
里有白水塘羡塘證圣中开置屯田长庆中兴白水塘
屯田发青徐扬州之民以凿之 通典上元中(肃宗)于楚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2a 页 WYG0947-0563a.png
州古射阳湖置洪泽屯寿春置方陂屯厥田沃壤大获
其利 河间王孝恭迁荆州大总管置屯田立铜冶百
姓利之

唐嘉禾屯田

唐文粹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其序曰自羯戎乱
常兵连不解十有四年编户三耗其二归耕之人百无
其一将多于官吏卒众于农夫古者八家为一邻一家
从军七家从之犹曰兴师十万内外骚动不得操农桑
者七十万家今乃一夫家食一伍馀子衣一卒圣上所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2b 页 WYG0947-0563b.png
以旰食宵兴求古今令典可以济斯难者莫出乎屯田
广德初(代宗)相国元公唱其谋分命诸道节度观察都团
练使统其事择封内閒田荒壤人所不耕者为屯求天
下良材善政以食为首者掌其务屯有都知郡士为之
都知有治即邑为之官府官府既建吏胥备设田有官
官有徒野有夫夫有伍上下相维如郡县吉凶相恤如
乡党有诛赏之政驭其众有教令之法颁于时此其所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3a 页 WYG0947-0563c.png
以为屯也虽天子命之股肱赞之至于宣上命齐下力
经地役制地事辨土直均土法简稼器修稼政陈三壤
之种以敛其始考九农之要以成其终则都知之职专
掌其事浙西观察兼吴郡赞皇公谨择厥官以对明命
浙西有三屯嘉禾为之大(二十七屯广轮曲折千馀里)乃以大理评
事朱自勉主之元年冬收若干斛数与浙西六州租税
捋颂曰夫伍棋布沟封绮错旱则溉之水则泄焉曰雨
曰霁以沟为天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3b 页 WYG0947-0563d.png
唐河南稻田

见农官

唐耕河中

通鉴大历元年郭子仪以河中军食常乏乃自耕百亩
将校以是为差于是士卒皆不劝而耕是岁河中野无
旷土军有馀粮

唐丰州屯田

食货志建中初(三年四月)宰相杨炎请置屯田于丰州发关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4a 页 WYG0947-0564a.png
辅民凿陵阳渠以增溉京兆尹严郢尝从事朔方知其
利害以为不便(见上)疏奏不报郢又奏五城旧屯其数至
广以开渠之粮贷诸城约以冬输又以开渠功直布帛
先给田者据估转谷如约则关辅免调发五城田辟比
之浚渠利十倍也时杨炎方用事议不用而陵阳渠亦
不成 娄师德传天授初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
督衣皮裤率士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无转饷和
籴之费 李景略传拜丰州刺史地塉卤乃凿咸应永
清二渠溉田数百顷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4b 页 WYG0947-0564b.png

唐北庭屯田

刘昌传贞元三年入朝诏以宣武兵八千出五原寻授
京西行营节度使岁馀改四镇北庭行营兼泾原节度七
年城平凉开地二百里扼弹筝峡又西筑保定捍青石
岭凡七城二堡旬日就十四年归化堡军乱逐大将张
国诚诏昌经略昌入堡诛数百人复使国诚统之昌在
边凡十五年身率士垦田三年而军有羡食兵械锐新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5a 页 WYG0947-0564c.png
边障安宁裴识传宣宗以识帅泾原治堡障整戎器
开屯田将士守边者与立戍限满者代

唐郑滑营田

李复传贞元十年郑滑节度使李融卒以复代复下令
垦营田以廪其军而赋不及民众悦

唐振武屯田 唐邠宁营田

食货志初度支岁市粮于北都以赡振武天德灵武盐
夏之军费钱五六十万缗溯河舟溺甚众(别本增一段见丰州屯田)
然振武天德良田广袤千里元和中(七年冬韩文六年冬)振武军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5b 页 WYG0947-0564d.png
饥宰相李绛请开营田可省度支漕运及绝和籴欺隐
宪宗称善乃以韩重华为振武军京西营田和籴水陆
运使起代北垦田三百顷出赃罪吏九百馀人给以耒
耜耕牛假借种粮使偿所负粟三岁大熟因募人为十
五屯每屯一百三十人人耕百亩就高为堡东起振武
西逾云州极于中受降城凡六百馀里列栅二十垦田
三千八百馀里岁收粟二十万石省度支钱二千馀万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6a 页 WYG0947-0565a.png
缗 韩文省钱千三百万(通鉴云四年之间开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十馀万斛)重华入朝奏
请益开田五千顷法用人七千可以尽给五城会李绛
已罢后宰相持其议而止(韩文八年冬)灵武邠宁土广肥而
民不知耕太和末王起(判度支)奏立营田(会要开成十年)后党项
大扰河西(宣宗时)邠宁节度使毕諴亦募士开营田岁收
三十万斛省度支钱数百万缗(传云时戍兵调饟乏諴募士置屯田) 卢
坦传表韩重华为代北水陆使开废田列壁二十益兵
三千人岁收粟二十万石 卢简方传徙大同军防禦
使大开屯田沙陀畏附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6b 页 WYG0947-0565b.png

唐灵盐屯田

李听传为夏绥银宥节度使又徙灵盐部有光禄渠久廞
废听始复屯田以省转饷即引渠溉塞下地千顷人赖
其饶

唐郾城屯田 颂

高承简传蔡平诏析四县为溵州拜承简刺史治郾城
始开屯田列防庸濒溵绵地二百里无复水败皆为腴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7a 页 WYG0947-0565c.png
田将吏立石颂功
纪大历八年八月甲子废华州屯田给贫民

唐泾原屯田(又见上)

杨元卿传穆宗擢泾原渭节度使元卿垦发屯田五千
顷屯筑高垣牢键闭寇至耕者保垣以守居六年泾人
德之 段秀实为营田官

唐义昌营田 纪功

殷侑传文宗即位(太和三年)李同捷既平帝以侑尝为沧州
行军司马遂拜义昌军节度使于时痍荒之馀骸骨蔽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7b 页 WYG0947-0565d.png
野墟里生荆棘侑单身之官与下共劳苦以仁惠为治
岁中流户襁属而还遂为营田丐耕牛三万诏度支赐
帛四万匹佐其市初州兵三万仰禀度支侑初至一岁
自以赐入赡其半二岁则周用乃奏罢度支所赐户口
滋饶廥储盈腐上下便安请立石纪政

端拱河北营田 营田使 方田

端拱二年二月壬子朔(稽古录二月癸亥)以左谏议大夫陈恕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8a 页 WYG0947-0566a.png
为河北东路招置营田使魏羽副之右谏议樊知古为
河北西路招置营田使索湘副之先是自雄州东际海
多积水戎人患之未尝敢由是路惟顺安军西至北平
二百里地方无阂故多从此入寇议者以为宜作方田
实边廪而限戎马于是命使欲大兴营田也癸亥诏曰
河朔之间富有膏腴之地法其井赋令作方田三农必
致于丰穰万世可知于利泽先是雍熙三年岐沟关君
子馆败衄之后河朔之地耕桑失业者众屯戍又倍于
往日故遣恕等为方田积粟以实边(恕传云诏罢营田止葺堡壁)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8b 页 WYG0947-0566b.png
会要凡诸路惟襄定唐三州有营田使而河北河东转
运使兼之

淳化河北屯田 屯田使

淳化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壬子以六宅使何承矩为制
置河北沿边屯田使大理寺丞黄懋充判官懋尝言河
北州郡陂塘甚多引水溉田省功易就乞兴水田三五
年内必获其利太宗嘉之以承矩初至沧州建屯田之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9a 页 WYG0947-0566c.png
议因遣按视复奏咸如懋言即令承矩领护以懋为佐
发诸州戍兵万八千人给其役凡雄莫霸州平戎破虏
顺安军兴堰六百置斗门引淀水灌溉是年八月稻熟
民赖其利承矩载稻穗数车送阙下先是四年三月六
日甲午承矩言欲因水利大兴屯田以便民从之令河
北诸郡发卒垦田懋以临津令上书请兴作水田
志河北屯田治平三年有田三百六十七顷得谷三万
五千四百六十八石(河北岁入无几利在蓄水以限戎马而已)
卷一百七十七 第 39b 页 WYG0947-0566d.png
咸平营田务

周广德三年正月乙丑罢户部营田务以民隶州县(是岁)
(户部增三万馀户)襄州荒田四百八顷馀八十亩(淳河水入官渠溉民田三)
(千顷)唐州一百七十顷咸平二年四月转运使景望奏置
营田务二十四日望及朱台符兼本路制置营田五月
乙酉从其请每岁于属州县借人牛夏又差耨田夫六
百人刈稻夫千五百人岁入甚广(是岁种稻三百馀顷)汝州旧有南务雍 
(熙中废今复置垦六百顷)后转运张选(实录作巽)改其法召人户四十一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0a 页 WYG0947-0567a.png
(五年三月三日选奏罢之)未几人户请免之务遂废景德二年转
运许逊复奏兴之天圣四年转运使言非便诏遣屯田
员外郎刘汉杰同定利害汉杰言得不补失九月辛未
诏废之以田赋贫民每顷输税五分 会要景望知襄
州与通判何临规度言襄阳县有淳河溉田三千顷宜
城有蛮河溉七百顷又有屯田三百馀顷请以农隙调
夫五百筑堤堰于荆湖市牛七百头真宗曰屯田久废
此足为劝农之始诏望躬按视望请大理丞武程总其
事程言不便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0b 页 WYG0947-0567b.png

咸平屯田论

咸平四年九月癸酉(五日)太子中舍张宗诲(齐贤之子)献屯
田论三篇召试赐第

咸平屯田务 屯田使 景德屯田图

咸平四年十二月壬戌陜西漕臣刘综言镇戎军古原
州地衍沃岁输刍粮四十五万为钱五十馀万请置屯
田务开田五百顷置军二千人牛八百头立屯耕殖于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1a 页 WYG0947-0567c.png
城北至水峡口及城前复置堡寨(四寨每寨五百人)命知军李
继和为屯田制置使今安国镇有古制置城壕戍镇记
谨录上进从之五年六月丁亥以知雄州何承矩兼制
置屯田使(先是承矩兼屯田事知顺安军马济亦兼营田事故承矩特加使额)五年正月
甲寅马济建议自静戎军鲍河开渠入顺安威虏军置
水陆营田以隔胡骑诏石普护其役六年九月十三日
庚子普言浚营田河毕功十月知保州赵彬奏决鸡距
泉又分徐河水南注运渠置水陆屯田以闻庚辰诏保
州都监王昭逊与彬同领景德元年四月辛未诏保州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1b 页 WYG0947-0567d.png
置屯田兵籍十月诏相州草地未宜牧马者官置牛具
选习耕兵士置屯田庄(癸未群牧判官王晓请诸州依职田例募民种莳以沃瘠分三)
(等输课)二年正月丙辰诏定保雄莫霸州顺安平戎信安
军长吏兼制置屯田事旧兼使者如故三月诏保州塘
水以溉屯田令官吏按视勿废前功九月戊辰夔漕薛
颜言施黔等州屯田岁获粟万馀石三年十二月己卯
赵彬请于保州城东北广屯田以图来献上曰边封彻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2a 页 WYG0947-0568a.png
警当劝课农民咸使乐业不必侵畎亩妨垦殖祥符二年
六月辛卯彬请增屯田务兵五百人五年正月令保安军
稻田务旬具垦殖功状以闻七月六日河北安抚副使贾
宗言缘边塘泊堤道图下屯田司遵守九年三月改定保
州顺安军营田务为屯田务保州岁垦八十顷天禧四年
四月卢鉴增至百馀顷景德元年四月六日遣郭盛
传诣静戎顺安视河渠(先是进营田河道图)嘉祐四年盐铁判官杨
佐等往保州视屯田塘泊堤道以图上之命河北提刑薛
向都水丞孙琳同张茂则相度兴修六年三月一日河南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2b 页 WYG0947-0568b.png
屯田使曹偕请罢每岁进屯田司地图从之熙宁四年二
月十三日兴治保州水田二十三日诏河北缘边屯田务
田悉以赋民官兵皆罢九年二月二十三日薛向奏安肃
军之东旧屯田务稻田南有二淀诏令相视元丰二年十
二月知定州韩绛以封桩钱市地为屯田四年六月二十
九日定州路安抚兼都大制置屯田使雄保州兼屯田使
通判兼判官(先是宝元二年九月壬寅河北都转运兼都大制置屯田使)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3a 页 WYG0947-0568c.png

庆历缘边屯田

庆历元年十月十八日甲午命陜西漕司度隙地置营
田务辛丑诏陜西都总管司经置营田以助边计二年
正月乙丑假同州沙苑牧地为营田(未几罢)五年七月通
沿边吴淀塘泊下河北屯田司为定制十二月诏陜西
四路总管及转运并兼营田使六年五月丁亥命户部
副使夏安期使陜西与提刑曹颍叔相度兴置缘边屯
田卒不果成熙宁五年四月十日延州守赵卨请括閒
田置弓箭手初卨上营田议曰昔赵充国兴屯田以破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3b 页 WYG0947-0568d.png
先零唐娄师德为检校营田使而河西陇右三百六十
屯岁入六十馀万石今陜西旷土未耕愿募民垦辟至
是复有是奏七年十一月七日秦凤提刑郑民宪以熙
河营田图籍入对诏兼提举熙河营田弓箭手(令辟官属以集)
(事其法给田募民)

绍兴屯田集议 营田官

绍兴元年九月二十九日庚申措置河南诸镇屯田侍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4a 页 WYG0947-0569a.png
御史沈与求言承诏条画屯田利害退而考阅汉昭帝
始元二年屯田张掖始有屯田之令赵充国留屯以困
羌曹操屯许下诸葛亮屯渭滨邓艾屯于淮南羊祜杜
预屯于荆襄应詹屯于江西荀羡屯于石鳖皆有遗迹
可考隋唐以来颇采旧闻行之至今沿江诸郡尚有屯
田税租之名则江浙亦尝屯田矣淳化以来始用何承
矩措置北边屯田开塘泺之利以限北虏西北二边相
继益广屯田淮南京西夔路率常行之天圣二年封事
请鬻福建屯田朱谏奏罢估卖则屯田尝行之福建矣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4b 页 WYG0947-0569b.png
今以古今屯田利便可施于江浙者纂其大略号曰屯
田集议(上下二卷)诏付户部(先是五月辛酉荆南镇抚使解潜辟宗纲为屯田使诏以纲为)
(营田官其秋命河南淮南措置屯田)十月十五日河南翟兴兼营田使 二年二月七日减
淮南营田租入四月二十四日诏刘光世措置七月二
十四日司谏吴表臣言安复汉阳镇抚使陈规措置屯
田有条理诏奖谕曰得鲁侯之重谷同汉将之留田十
一月十八日命孟庾韩世忠措置建康江南北岸荒田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5a 页 WYG0947-0569c.png
将兵马屯田仿陜西弓箭手法以省国用十二月二十
八日甲寅言者谓陈规屯田深得寓兵于农之意令淮
南仿行之诏条画以闻三年二月七日左司张纲等言
陈规所陈屯田营田分为二事未合古制欲命安抚镇
抚使各兼营田使从之癸巳下其法于诸镇使行之兵
屯以使臣主之民屯以县令主之以岁课多寡为殿最
四年八月五日侍御史魏矼论淮东屯田利害上曰招
集流离使各安田亩今日急务也胡松年对屯田唯荆
南解潜略措置馀皆虚文无实效五年十二月诏谕诸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5b 页 WYG0947-0569d.png
帅曰朕考观古昔斟酌时宜欲丰军食之储必讲屯田
之制充国经画于金城而兼得十二便之利曹操始用
于许下而遂收百万斛之饶先积粟以为资乃厉兵而
必战八日诏吴玠于梁洋成凤岷州措置官庄屯田已
就绪敇奖之(书充国留屯之事申建隆岁课之法)二十六日遣屯田郎樊
宾随都督往江淮等路措置屯田(王弗同措置)六年二月庚
子诸路宣抚使制置大使兼营田大使壬寅安抚兼营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6a 页 WYG0947-0570a.png
田使六月二十一日丁巳营田官王弗候对上谓辅臣
曰一二年就绪庶宽民力昨在会稽尝书赵充国传赐
诸将但上下不能奉承七月六日壬申诏提领江淮营
田公事置司建康樊宾为之王弗副之(是岁收七十四万石)七年
六月乙丑诏帅臣兼提领营田(其提领司限一月结局)九月吴玠
于兴元洋州营田收二十万石诏奖之八年三月以玠
营田法颁示诸军十五年正月四川宣抚副使郑刚中
于阶成二州开营田抵秦州界凡三千馀顷岁收十八
万石减成都籴三之一丁卯从其请十六年三月工部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6b 页 WYG0947-0570b.png
奏立营田赏罚法三十二年三月十六日庚子兵部侍
郎陈俊卿措置淮东堡寨屯田五月甲辰俊卿请募民
耕荒蠲其繇役复租七岁(工侍许尹措置淮西)十一月二十九日
汪澈奏开襄阳二渠募兵民杂耕以措置京西营田
司为名命姚岳兼领 隆兴初陈之茂建掘围田之


绍兴江淮屯田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7a 页 WYG0947-0570c.png
绍兴六年二月壬寅都督行府奏改江淮营田为屯田
先是言屯田者甚众行之未见其效张浚出行边因出
户帖钱二十万缗为本于是官田逃田并拘籍每五顷
为一庄每庄官给牛五具种子农器副之(五家共佃每家别给菜田)
(十亩又贷本钱)命樊宾王弗同推行焉七月壬申又置营田司

隆兴营(田十说)

隆兴元年五月十七日丁未臣僚言营田十说一曰择
官必审魏武用任峻司马懿用邓艾是也二曰募人必
广赵充国留万二百八十一人李彪请取户十分之一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7b 页 WYG0947-0570d.png
是也三曰穿渠必深充国浚漕渠邓艾开河渠是也四
曰乡亭必修充国缮乡亭是也五曰器用必备充国上
器用簿是也六曰田处必利汉屯张掖魏屯许昌是也
七曰食用必充充国屯田用谷月二万七千馀斛是也
八曰耕具必足李彪请以杂物市牛唐开元二十五年
一顷五十亩配一牛是也九曰定税必轻晋应詹上表
一年与百姓二年分税李彪上表一夫之田岁责六十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8a 页 WYG0947-0571a.png
斛蠲其杂役是也十曰赏罚必行晋元帝督课长吏以
谷多少为殿最齐武成河清中诏营屯田岁终课所入
以论褒贬是也凡此十者营田之制尽矣 二年正月
刘宝具到见管营田官庄四十二所田四百七十五顷
八十五亩官兵五百五人客户二百六十五户(先是诏令宝条)
(具两淮屯田)

乾道屯田

乾道元年二月二十四日诏郭振于六合措置屯田已
就绪淮南东路屯田令郭振王弗周淙条具措置王弗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8b 页 WYG0947-0571b.png
等言绍兴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指挥以五十顷为一
屯作一庄三月十一日诏淮西湖北荆襄令沈介张松
王炎杨倓王彦赵撙等措置(三月三日户部言浙西营田官庄共一百五十九万)
(馀亩二年六月十三日淮西言营田二百七顷六十五亩)五年正月徐子寅为大理
正措置两淮屯田官 求遂氏治野之法修稻人稼泽
之政芟以殄草剔以除木风以布种土以附根颁其
法也冬耕春种夏耘秋穫朝巡夕课日考旬会趋其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9a 页 WYG0947-0571c.png
时也勤者劳之惰者勉之合耦助之移田救之宣
其力也下稽功事达之于上上制禄食复之于下
叙其劳也 渠犁之屯昉于孝武张掖之屯俶于
孝昭 充国留田于汉鄙坐制先零重华给耒于
唐军卒全振武羊祜耕屯得十年之储郭元振开
置有数十年之积 汉武帝屯田车师渠犁于是
始有屯田之名赵充国留田金城于是始有屯田
之利 田事出赋人三十亩至四月草生发骑就
草为田者游兵则有赵充国之策令诸典农不复
卷一百七十七 第 49b 页 WYG0947-0571d.png
以商事杂乱专以农桑为务则有司马芝之议相
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有如国渊大治诸
陂穿渠溉田又通运漕之道有如邓艾每屯百三
十人就高为堡凡六百馀里列栅二十有如韩重
华 三代之隆寓兵于农因厥井田以奠军赋出
则兵居则农如左右手莫睹厥害自秦人开阡陌
趋利急战而良法扫地矣繇汉以来弗克复古因世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0a 页 WYG0947-0572a.png
制宜有足称者上郡河西分建屯官渠犁张掖
调遣将吏临羌之屯充国力厥议许下之耕枣
祇荐厥功或资步士或募诸民唐诸道为屯九
百二十有二如张俭治朔州韩重华田振武王
起开邠宁毕諴营河西皆杰出间见迨于今称


职田


殷圭田 周圭田士田

记王制夫圭田无征注圭田不税以厚贤也正义畿内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0b 页 WYG0947-0572b.png
无公田故有圭田圭洁白也卿大夫德行洁白乃与之
田此殷礼也殷政宽重贤故不税周则通士税之故曰
士田任近郊之地税什一 周礼载师士田注仕者亦
受田所谓圭田也(易氏曰上中下士所受之田)疏凡大夫士赐地有
四种大夫以上有采有赏田及加田又有士田及圭田
王制夫圭田无征复是殷法故圭田无税入天子法故
言无征周法近郊十一而税 孟子卿以下有圭田圭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1a 页 WYG0947-0572c.png
田五十亩注圭洁也以共祭祀惟士无田则亦不祭井
田之民养公田者受百亩圭田半之(方氏曰所以养廉洁之行) 晋
语大夫食邑士食田(注受公田也)官宰食加(大夫之家田)叔向曰
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五百顷)上大夫一卒之田(百顷)

周赏田

礼载师赏田(见上) 司勋掌六乡赏地之法(注赏田也在远郊之内属)
(六乡)颁赏地参之一食(注赏地之税参分计税王食其一也二全入于臣疏与次国三之一)
(入天子同)惟加田无国正(注加田既赏之又加赐以田所以厚恩也疏加田或与赏田同处仕)
(田在近郊加田在远郊) 易氏曰赏地参之一食其地虽美恶多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1b 页 WYG0947-0572d.png
寡之不等(先郑谓以下地可食三之一故云不以美田为采邑)而皆以田百亩莱
二百亩为准乃司马令赋之法也(一田在远郊后郑说与远郊二十而三背)
(驰)先郑以为禄田亦有给公家之赋贡若今时侯国有
司农少府钱谷诸子凡国正弗及国子安得有禄田之
税所谓国正者均人之力政此则无力政也 左传晋
以先茅之县赏胥臣瓜衍之县赏士伯赐公孙段州田
郑赐子展先八邑楚子重请取申吕为赏田 魏惠王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2a 页 WYG0947-0573a.png
以公叔战胜赏田百万求吴起后赏田二十万
汉书武帝赐卜式田十顷 昭帝始元六年赐苏武公
田二顷宅一区 田鼢奉邑食鄃 沟洫志(纪餐钱奉邑) 自 永
初兵荒王侯租秩多不充特诏以他县租税足冯石令
如旧限 晋书王导有赐田 陈骞为大司马给厨田
十顷厨园五十亩 卫瓘给厨田十顷 陶潜为彭泽
令有公田 唐书裴寂长安平赐田千顷甲第一区
秦王以美田给淮安王神通 李袭誉曰负京有赐田
十顷 孔纬僖宗赐天兴良田善和里第各一区 牛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2b 页 WYG0947-0573b.png
僧孺樊乡有赐田数顷 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俱赐
(志宁辞分其田与二人)郑光赐鄠云阳二县良田 寰宇记乐
城黎城按唐开元十道要略云汉何斌为蜀郡太
守以已禄米施惠百姓此数城之民由是获存临
别百姓以白米倍填曰荷君父之恩无以报后之州郡
有职田始于此

隋职田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3a 页 WYG0947-0573c.png
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初给职田先是台省府寺及诸州
皆置公廨钱收取给工部尚书扶风苏孝慈以为官司
出举兴生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请皆禁止给地以营农
上从之六月丁卯始诏公卿以下皆给职田毋得治生
与民争利一品五顷至五品则三顷其下每以五十亩
为差(开皇中又给公廨田以供用)
通典晋公卿各有莱田及田驺多少之级后魏孝文太
和五年刺史太守给公田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3b 页 WYG0947-0573d.png
唐职田顷亩簿 武德制禄 官职分田

食货志武德元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
至从九品三十石皆以岁给之外官则否一品有职分
田十二顷二品十顷三品九顷四品七顷五品六顷六
品四顷七品三顷五十亩八品二顷五十亩九品二顷
皆给百里内之地诸州都督都护亲王府官二品十二
顷三品十顷四品八顷五品七顷六品五顷七品四顷
八品三顷九品二顷五十亩镇戍关津岳渎官五品五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4a 页 WYG0947-0574a.png
顷六品三顷五十亩七品三顷八品二顷九品一顷五
十亩(会要武德元年十一月制)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六顷至
队正副八十亩亲王以下至职事官又有永业田自百
顷至武骑尉六十亩流内九品以上口分田终其身六
十以上停私乃收凡给田而无地者亩给粟二斗京师
及州县又皆有公廨田以供公私之费其后以用度不
足京官有俸赐而已诸司置公廨本钱以番官贸易取
息计员多少为月俸料贞观初百官得上考者给禄一
季未几又诏得上下考给禄一年中书舍人高季辅言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4b 页 WYG0947-0574b.png
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自后以地租春秋给京官
岁凡五十万一千五百馀斛外官降京官一等一品以
五十石为一等至八品九品二石五斗为一等贞观十
一年以职田侵渔百姓诏给逃还贫户视职田多少每
亩给粟二斗谓之地子是岁以水旱罢之十二年罢诸
司公廨本钱(一本贞观十四年四月十四日罢)十五年置公廨本钱以
诸司令史主之号捉钱令史褚遂良疏罢之复给百官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5a 页 WYG0947-0574c.png
俸十八年(三月十三日)以京兆府岐同华邠坊州隙地陂泽
可垦者复给京官职田光宅元年有纳库品子开元十
(正月乙丑)收职田赋逃还贫民 亩率给仓粟二斗(通典开元十年六月敕后九月)
(以后停给职田)十八年(三月丁酉通典六月)复置公廨本钱十九年初置
职田顷亩簿租价无过六斗地不毛者亩给二斗二十
九年以京师地狭计丁给田犹不足于是分诸司在都
者给职田于都畿以京师地给贫民是时河南北职田
兼税桑有诏公廨职田有桑者毋督丝课天宝十三载
杨国忠以两京百官职田送租劳民请五十里外输于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5b 页 WYG0947-0574d.png
县仓百官就请于县然县吏欺盗益多十四载兵兴权
臣增领诸使月给厚俸比开元加数倍至德初以用物
不足给半禄上元元年复令京官职田以时输送其后
籍为军粮矣(永泰元年百官请纳职田充军粮)大历二年文武官月俸
二十六万缗而增给居三之一先是职田公廨田每岁
六月以白簿上尚书省覆实至十月输送别有黄籍岁
一易之(通典大历以来减外官职田三分之一以给京官俸凡给米七十万石)建中三年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6a 页 WYG0947-0575a.png
复减百官料钱李泌为相又增百官俸钱会昌后不复
增减 李元纮传时废京司职田议者欲置屯田元纮
曰得不补失徒为烦费(会要开元十三年户部侍郎李元纮) 奚陟传贞
元八年迁中书舍人先是右省杂给视职田禀主事与
拾遗等陟以奉稍为率吏官有差 会要元和六年八
月户部侍郎李绛请州府阙官职田禄米及见任抽一
分职田收贮以备水旱从之十三年三月(辛亥)诏百司职
田多少不均宜令等差分给 庾敬休传太和中户部
侍郎请以蜀道阙官职田赈贫民诏可 李吉甫传疾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6b 页 WYG0947-0575b.png
吏员广奏曰国家之制官一品奉三千职田禄米大抵
不过千石 百官志屯田郎中掌文武职田

唐公廨田

六典屯田郎中凡在京诸司有公廨田皆视其品命而
审其分给司农寺二十六顷殿中省二十五顷少府监
二十二顷太常寺二十顷京兆河南各十七顷太府寺
十六顷吏户部十五顷兵部内侍省各十四顷中书省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7a 页 WYG0947-0575c.png
将作监各十三顷刑部大理十二顷尚书门下左春坊
各十顷工部光禄太仆寺秘书省各九顷礼部鸿胪都
水詹事府各八顷御史台国子监七顷左右卫家令寺
各六顷卫尉左右十二卫右春坊各五顷卫率寺大史
局各四顷宗正寺千牛卫等各三顷内坊内率府各二
(旧志同) 百官志屯田郎中掌诸司公廨田以品给比
部掌会公廨 通鉴开元十年正月癸亥命有司收公
廨钱以税钱充百官俸 杨绾传故事舍人年久者为
阁老其公廨杂料独取五之四绾悉均给之 汉书注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7b 页 WYG0947-0575d.png
(儿宽传)师古曰若今诸司公廨牛羊
隋唐给田之制有三一曰永业二曰职分三曰公廨(隋开)
(皇十四年六月丁卯诏省府州县皆给廨田不得治生与人争利)

咸平职田

咸平二年七月真宗欲兴复职田三司请令依例输税
诏三馆秘阁检讨故事沿革以闻甲申检讨杜镐等言
按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言借民力治公田美恶取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8a 页 WYG0947-0576a.png
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又曰夫圭田无征夫犹治也
征税也孟子曰卿以下必有圭田治圭田者不税所以
厚贤也周礼载师之职有士田有官田有赏田又以家
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疆
地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汉制列侯皆衣食
租税而不得臣其吏民晋制有刍藁之田大国十五顷
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又占田之限官第一品五十顷二
品以下每品减五顷为差九品十品又得荫人为衣食
客及佃客后魏宰人之官各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8b 页 WYG0947-0576b.png
十顷治中别驾八顷县令丞六顷职分田起于此矣北
齐京城四面诸坊之外三十里为公田一品以下逮羽
林虎贲各有差唐给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乞候今秋令
转运使就近差官尽括系官水陆庄田均给州县长吏
次及通判幕职判司簿尉等官所占佃户止得以浮客
充仍免乡县差徭如此则中才可革于贪心上智益兴
于廉节百官廪赐莫盛于唐月俸之馀既有食粮杂给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9a 页 WYG0947-0576c.png
禄粟之外又有利息本钱加以白直执刀防閤掌固之
类悉许私用役使潜有所输五代所支裁得其半太祖
始定添支太宗增给实俸职田之制废于五代兴于本
朝而计臣以出纳之吝遂有兹议故事无输税之文从
之 祥符六年五月令三司检会幕职州县元定职田
顷亩数付流内铨仍别具转运使副知州通判及京朝官
使臣幕职州县官等职田顷亩数目编录以闻九年七
月丙寅诏戒约职田遵守元制遇灾沴即蠲省之
卷一百七十七 第 59b 页 WYG0947-0576d.png
天圣复职田

天圣九年二月癸巳诏曰天下吏给职田所以养廉节
也比诏有司皆从停罢如闻勤事之吏禄薄不足以自
养其复职田(七年八月丁亥诏天下职田租送官以数上三司均给之先是上封者乞停废职田)
(七月丙子诏资政殿学士晏殊等详定殊等上议诏依奏停罢)

庆历均公田 限职田

庆历三年十一月壬辰诏曰先帝诏复公田合王制班
禄之差得圣人养贤之义然郡县受地有无不齐铨审
卷一百七十七 第 60a 页 WYG0947-0577a.png
补员权利为倖所宜给其所未给均其所未均(纪庆历三年十)
(一月壬辰限职田)大藩府长吏二十顷通判八顷判官五顷馀
并四顷节镇十五顷防团以下州军十顷小军监七顷
县令万户以上六顷五千户以上五顷不满五千户并
四顷簿尉万户以上各三顷五千户以上二顷五十亩
不满五千户并二顷云云熙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复
诏详定

绍兴复职田

建炎元年六月乙酉以国用不足遂均天下职田隶宪
卷一百七十七 第 60b 页 WYG0947-0577b.png
司后复给之绍兴末东南诸路收圭租二十三万斛有
奇州县有过给者二十九年十二月癸酉命及格则止
隆兴元年六月又有权借一年之令乾道元年七月辛
亥又借三年八年十月丙戌复还之十二月诏严额外
收敛之禁
 玉海卷一百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