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a 页 WYG0947-0522a.png

卷一百七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七十六
            宋 王应麟 撰
 食货
田制

 古者井田之兴必始于唐虞夏商葺治至周大备因
 口之众寡以授田因田之厚薄以制赋画沟洫谨步
 亩严版图经界既定仁政自成其法自春秋时已坏
 晋作爰田则赏众以田易其疆畔矣鲁初税亩则履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b 页 WYG0947-0522b.png
 其馀亩十取其二矣用田赋则二犹不足重困农民
 矣郑子驷为田洫而四族皆丧子产使田有封洫而
 谤以伍田畴则沟洫废矣晋欲使齐封内尽东其亩
 而戎车是利则疆理废矣管仲作内政楚蔿掩书土
 田亦颇改周典之旧矣战国兵农浸分孟子言王道
 之始魏惠王以为迂滕文公问井地卒莫之行自秦
 孝公隳经界开阡陌而兼并僣踰兴矣汉承秦旧董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a 页 WYG0947-0523a.png
 仲舒请限民名田师丹谏言限名田言未尝行也赵
 过教民为代田乃耕田之法非受田之制下及汉唐
 风流已远然其授田有口分世业皆取之于官其敛
 民财有租庸调皆计之于口其后变为两税户无主
 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贫急于售田
 则田多税少富利于避役则田少税多侥倖一兴税
 役皆弊既无振贫之术又许之卖田后魏以来弊法
 也唐志谓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似指以为井
 田失之远矣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b 页 WYG0947-0523b.png

黄帝丘井法

李靖问对黄帝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故井分四道八
家处之其形井字开方九焉 通典黄帝经土设井立
步制亩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详见)
(郡国类)

尧垦田

通典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使禹平水土别九州冀州厥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a 页 WYG0947-0523c.png
田惟中中兖州厥田惟中下青州厥田惟上下徐州厥
田惟上中扬州厥田惟下下荆州厥田惟下中豫州厥
田惟中上梁州厥田惟下上雍州厥田惟上上九州之
地定垦者九百一十万八千二十顷 禹贡咸则三壤
成赋中邦注田上中下三品成九州之赋 王制正义
禹贡注曰一井上上出九夫税上中八夫上下七中上
六中中五中下四下上三下中二下下出一夫税有九
等故以井田计之以一州当一井与周礼九等又不同
冀上上出九百万夫之税兖下下出一百万夫之税郑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b 页 WYG0947-0523d.png
玄谓地形高下为九等王肃云定肥瘠为九等

禹丘甸法 九州赋法

诗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甸训曰乘(稍人注曰维禹陈之疏曰韩诗)笺禹治
而丘甸之六十四井为甸甸方八里居一成之中成方
十里出兵车一乘以为赋法(周语先王规方千里以为甸服)王制千里之内为 
(甸)正义韩奕笺云禹甸之者决除其灾使成平田定贡
赋于天子是以治为义也地官小司徒四丘为甸稍人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a 页 WYG0947-0524a.png
掌令丘乘之政令郊特牲云丘乘共粢盛丘十六井甸
六十四井邑方二里丘方四里甸方八里匠人注云方
十里为成成中容一甸甸方八里出田税缘边一里治
洫论语注引司马法云井十为通通十为成成出革车
一乘若然一乘为七十五人而左传说夏少康有田一
成有众一旅十里有五百人者计成方十里其地有九
百夫之田授田有不易一易再易通率二而当一有四
百五十人其中上地差多则容五百人也其出兵夫则
众不尽行故一车士卒唯七十五人少康尽举大众故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b 页 WYG0947-0524b.png
与出赋异也孙毓云禹除洪水之灾未及丘甸其田也
且井邑丘甸出于周法虞夏之制未有闻焉今以周法
为虞夏之说非其义也然礼运说大道既隐而曰以立
田里则三王之初有井甸田里之法论语说禹尽力乎
沟洫与匠人井间有洫同也皋陶谟畎浍距川与匠人
同间有浍专达于川同也是则丘甸之法禹之所为少
康之在虞思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于是则十里为成非
卷一百七十六 第 5a 页 WYG0947-0524c.png
周之赋法也襄四年传曰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九州尚
画其界是田之经界须画之也(诗倬彼甫田岁取十千笺于井田之法则一成)
(之数也正义曰司马法计之) 甫田正义史传说助贡之法唯孟子
为明食货志云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
亩是为八百八十亩馀二十亩为庐舍其言取孟子而
失其本旨何休注公羊范宁解谷梁赵岐注孟子宋均
说乐纬咸以为然理不可通何则言其中为公田其中
央百亩共为公田不得家取十亩也言八家皆私百亩
则百亩属公何得复以二十亩为庐舍也言同养公田
卷一百七十六 第 5b 页 WYG0947-0524d.png
是百家共理公事何得家分十亩自治之也禹贡注上
上出九夫税下下出一夫税通率九州一井税五夫以
禹贡九州之赋法凡有九等郑欲品其多少遂以九井
拟之非其实税之也 禹贡正义郑玄云服治田出谷
税也甸主治田故名甸下云纳总铚秸粟米

殷公田

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注藉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
卷一百七十六 第 6a 页 WYG0947-0525a.png
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孟子曰云云则所云古者
谓殷时正义刘氏皇氏曰夏时民多家得五十亩而贡
殷时民稍稀家得七十亩而助周时民至稀家得百亩
而彻熊氏说夏政宽简一夫之税惟税五十亩殷政稍
急税七十亩周政极烦皆通税 孟子殷人七十而助
惟助为有公田注惟殷人之助为有公田朱氏注夏时
一夫受田五十亩而每夫计其五亩之入以为贡商人
始为井田之制以六百三十亩之地画为九区区七十
亩中为公田其外八家各授一区但借其力以助耕公
卷一百七十六 第 6b 页 WYG0947-0525b.png
田而不复税其私田周时一夫授田百亩乡遂用贡法
十夫有沟都鄙用助法八家同井耕则通力而作收则
计亩而分故谓之彻贡法固以十分之一为常数惟助
法乃是九一而商制不可考周制公田百亩中以二十
亩为庐舍一夫所耕公田实十亩通私田百亩为十一
分而取其一盖又轻于十一矣窃料商制亦当似此而
以十四亩为庐舍一夫实耕公田七亩是亦不过什一
卷一百七十六 第 7a 页 WYG0947-0525c.png
也 夏小正初服于公田注先服公田而后服其田也
 公羊宣十五年古者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
也多乎什一大桀小桀寡乎什一大貉小貉什一行而
颂声作矣

周井田 井牧 文王平土法

礼小司徒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
令贡赋注郑司农云井牧者春秋传所谓井衍沃牧隰
皋玄谓隰皋之地九夫为牧二牧而当一井今造都鄙
卷一百七十六 第 7b 页 WYG0947-0525d.png
授民田有不易一易再易通率二而当一是谓井牧昔
夏少康在虞思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一旅之众而田一
成则井牧之法先古然矣此制小司徒经之匠人为之
沟洫相包乃成方百里为一同积万井九万夫其四千
九十六井三万六千八百六十四夫出田税二千三百
四井二万七百三十六夫治洫三千六百井三万二千
四百夫治浍井田之法备于一同今止于都者采地食
卷一百七十六 第 8a 页 WYG0947-0526a.png
者皆四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之国凡四都五十里之国
凡四县二十五里之国凡四甸一都一县一甸之田税
入于王(刘敞曰受田之制一夫百亩小司徒自井而差之以至于都匠人自井而差之以至于同遂人)
(自一夫差之以至于万夫沟洫自遂差之以至于川其馀自径差之以至于路) 大司马(见兵制军)
(赋)易氏曰遂人总九千二百一十六夫之成数故曰万
夫诗人总三十二里之成数故曰终三十里然未必尽
如界画棋局一一为开方之法盖有井牧焉井则上地
中地下地之殊牧则不易一易再易之辨计以中数大
率以三夫受六夫之地 诗绵(大王)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卷一百七十六 第 8b 页 WYG0947-0526b.png
注疆理其经界时耕其田亩 孟子文王治岐耕者九
一注使岐民修井田八家耕八百亩其百亩以为公田
及庐井故曰九一(西伯制其田里) 通典周文王在岐用平土
之法以为治人之道地著为本故建司马法六尺为步
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
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里同十为封封十
为畿畿方千里民受田上田夫百亩中田夫二百亩下
卷一百七十六 第 9a 页 WYG0947-0526c.png
田夫三百亩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
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农
民户人已受田其家众男为馀夫亦以口受田如比士
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此谓平土可以为法
者也若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各以肥硗多少为差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七十以上上所养也十岁以
下上所长也十一以上上所强也(亦见汉志) 王制正义案
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
地家三百亩地唯有三等者大司徒言其大纲其实不
卷一百七十六 第 9b 页 WYG0947-0526d.png
易一易再易各为三等则九等也(司徒注云自二人至十人为九等)易氏 
(以为此造都鄙之法非授田之法先儒以为乡遂异制失之矣)案异义左氏说(贾逵注云云)
山林之地九夫为度九度而当一井薮泽之地九夫为
鸠八鸠而当一井京陵九夫为辨七辨而当一井淳卤
九夫为表六表而当一井疆潦九夫为数五数而当一
井偃猪九夫为规四规而当一井原防九夫为町三町
而当一井隰皋之地九夫为牧二牧而当一井衍沃之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0a 页 WYG0947-0527a.png
地九夫为井赋法积四十五井除山川坑岸三十六井
定出赋者九井则千里之畿地方百万井除山川坑岸
三十六万井定出赋者六十四万井长毂万乘异义所
云通山林薮泽九等言之郑注小司徒据衍沃平地言
之所以不同异义九等据国中山林至衍沃周礼九等
据授民地肥瘠禹贡九州有上中下九等与周礼又不
(注云农夫皆受田于公肥墽有五等收入不同正义曰案周礼地有九等从十人至二人此地唯五等自)
(九人而下至五人大司徒所云农夫授田此准庶人在官之禄最下者犹五人) 左氏传襄二
十五年楚蔿掩为司马子木使庀赋数甲兵蔿掩书土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0b 页 WYG0947-0527b.png
田度山林鸠薮泽辨京陵表淳卤数疆潦规偃猪町原
防牧隰皋井衍沃(下平曰衍有溉曰沃)量入修赋赋车籍马赋车
兵徒兵甲楯之数注书土地之所宜淳卤埆薄之地表
异轻其赋税疆界有流潦者计数减其租入堤防间地
不得方正如井田别为小顷町隰皋水涯下湿为刍牧
之地衍沃平美之地则如周礼制以为井田六尺为步
步百为亩亩百为夫九夫为井量九土之所入而治赋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1a 页 WYG0947-0527c.png
税正义自度山林以下有九等贾逵以为赋税差品其
注云云衍沃之地亩百为夫九夫为井周礼小司徒郑
玄云云是郑贾同此说也案周礼授民田不过再易唯
有三当一耳不得有九当一也度鸠之等皆为九夫之
名经传未有此目故杜不用其说九土之内偃猪京陵
无物可入而言九土之所入者总言之

周乡遂田制(又见兵制)

礼地官司徒乡师乡老乡大夫州长党正族师闾胥比
(乡之属别自五家之比积之为万二千五百家之乡)遂人遂师遂大夫县正鄙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1b 页 WYG0947-0527d.png
师酂长里宰邻长(遂之属别自五家之邻积之为万二千五百家之遂)注百里内
为六乡外为六遂遂人主六遂犹司徒主六乡 遂人
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制分界也)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
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岁时
稽人民授之田野简兵器教稼穑(注邻里酂鄙县遂犹郊内比闾族党州乡)
(也郑司农云田野之居其比伍之名与国中异制玄谓遂之军法追胥起徒役如六乡正义曰六遂之内上地)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2a 页 WYG0947-0528a.png
(有莱五十亩并下剂致氓并异也小司徒注云乡之田制与遂同但彼乡中唯见出军无田制此遂人唯见田)
(制无出军法故郑注互见其义细论之仍有少异以其六乡上剂致民六遂下剂致氓六乡上地无莱六遂上)
(地有莱)凡治野以下剂致氓(注民虽受上中下田及会之以下剂为率谓可任者家二)
(人疏六乡之中其家一人为正卒已下皆为羡卒六遂之中家一人为正卒第二者为羡卒自外并为馀夫家)
(取二人)以田里安氓(疏百亩之田五亩之宅)以土宜教氓稼穑以兴
锄利氓以时器劝氓以疆子任氓(注谓民有馀力复予之田若馀夫然)
土均平政(注均平其税)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
里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馀夫亦如之中地夫
一廛田百亩莱百亩馀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2b 页 WYG0947-0528b.png
莱二百亩馀夫亦如之(注莱谓休不耕者廛城邑之居疏此乃廛里任国中之地一也)
 诗云三百廛自是三百家之税(易氏以为此授田之常法王氏曰颁田里所以分民父祖子孙不可分故以)
(为馀夫)凡治野夫间有遂云云(疏此虽沟洫法与井田异制亦与井田沟浍广深同)
(故约匠人井田之法而言) 遂师经牧其田野辨其可食者周知其
数而任之注经牧制田界与井也疏六遂制沟洫法又
为井田法者遂人兼掌采地以采地有井田法故云经
牧与小司徒文同故郑亦兼言井也云可食谓今年所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3a 页 WYG0947-0528c.png
当耕者也盖六遂上中下地皆有莱不耕者故云今年所
当耕者也 县师辨夫家人民田莱之数注郊内谓之
易郊外谓之莱 小司徒考夫屋注夫三为屋屋三为
井出地贡者三三相任疏沟洫虽为贡出贡之时亦三
三相保任以出谷税似井田之法亦八家锄一夫税入
于公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疏案遂人夫间有遂
之等是沟洫法乡之田制与遂同此经与匠人为井田
法其制与乡遂不同 书费誓三郊三遂疏天子六军
出自六乡诸侯大国三军出自三乡三郊谓三乡也六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3b 页 WYG0947-0528d.png
遂亦当出六军乡为正遂为副 诗采芑疏天子六军
千乘今三千乘则十八军矣荆蛮内侵众少则不足以
敌之故羡卒尽起有此三千也盖出六遂以足之或出
于公邑不必皆乡遂也 天官疏乡遂为沟洫不为井
田而云乡田同井亦三三相任以出税与井田同 大
司马注今邦国之赋如六遂 朱氏曰乡遂以十为数
井田以九为数所以不同 王制疏异义方千里凡百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4a 页 WYG0947-0529a.png
井三十六井为山川坑岸六十四井为平地出税郑
注小司徒成方十里缘边一里治为沟洫则三十六
井其馀方八里为甸六十四井出田税与异义不同
(又见上)

周任土法  宅田 圭田(公邑公田)采地  畿内贡法

    邦国助法
地官载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载之)
(言事也事民而税之禹贡曰冀州既载载师者闾县师遗均人官之长)以廛里任国中之
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4b 页 WYG0947-0529b.png
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
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
畺地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远郊
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惟漆林之征二十而
五凡宅不毛者有里布田不耕者出屋粟民无职事者
出夫家之征注任土者任其力势所能生育且以制贡
赋也郑司农云廛市城中空地民宅曰宅宅田以备益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5a 页 WYG0947-0529c.png
多也士田者士大夫之子得而耕之田贾田者吏为县
官卖财与之田官田者公家之所耕田牛田以养公家
之牛赏田赏赐之田牧田牧六畜之田司马法曰王国
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里为野四百里为县五百
里为都杜子春云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玄谓廛
里若今云邑里居廛民居之区域也圃树果蓏之属季秋
于中为场宅田致仕者之家所受田也士读为仕仕者
亦受田所谓圭田也孟子曰自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
五十亩贾田在市贾人其家所受田也官田庶人在官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5b 页 WYG0947-0529d.png
者其家所受田也牛田牧田蓄牧者之家所受田也公
邑谓六遂馀地天子使大夫治之自此以外皆然二百
里三百里其上大夫如州长四百里五百里其下大夫
如县正是以或谓二百里为州四百里为县云遂人亦
监焉(疏云欲见六乡之外有九等之田无公邑之意以其四等公邑非乡遂又非采地不见有主治之故)
(知使大夫治之)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大都公之采
地王子弟所食邑也畺五百里王畿界也皆言任者地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6a 页 WYG0947-0530a.png
之形实不方平如图授田邑者远近不得尽如制其所
生育赋贡取正于是遂人夫一廛是廛里不谓民之邑
居在都城者与凡王畿内方千里积百同九百万夫之
地也山林川泽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一馀六百万夫
又以田不易一易再易上中下相通定受田者三百万
家也远郊之内地居四同三十六万夫之地三分去一
其馀二十四万夫六乡之民七万五千家通不易一易
再易一家受二夫则十五万夫之地其馀九万夫廛里
场圃宅田士田贾田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九者亦通受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6b 页 WYG0947-0530b.png
一夫焉则半农人也定受田十二万家也甸稍县都合
居九十六同八百六十四万夫之地于三分所去六而
存一馀六百二十四万夫之地通计上中下六家而受
十三夫定受田二百八十八万家也其在甸七万五千
家为六遂馀则公邑郑司农云任地谓任土地以起税
赋也玄谓周税轻近而重远近者多役也园廛亦轻之
者廛无谷园少利也 冬官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井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7a 页 WYG0947-0530c.png
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
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
注此畿内采地之制九夫为井井者方一里九夫所治
之田也采地制井田异于乡遂及公邑三夫为屋一井
之中三屋九夫以出赋税共治沟也方十里为成成中
容一甸甸方八里出田税缘边一里治洫方百里为同
同中容四都六十四成方八十里出田税缘边十里治
浍采地者在三百四百五百里之中载师职曰园廛二
十而一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7b 页 WYG0947-0530d.png
二谓田税也皆就夫税之轻近重远耳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夏五十而贡殷七十而助(一本作莇)周百亩而彻又
问井田孟子曰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云云
惟助为有公田虽周亦助也鲁哀公问有若对曰盍彻
春秋宣十五年秋初税亩传曰非礼也谷出不过藉以
丰财也此数者世人谓之错而疑焉以载师职及司马
法论之周制畿内用夏之贡法税夫无公田以诗春秋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8a 页 WYG0947-0531a.png
论语孟子论之周制邦国用殷之助法制公田不税夫
贡者自治其所受田贡其税谷助者借民之力以治公
田又使收敛焉畿内用贡法者乡遂及公邑之吏旦夕
从民事为其促之以公使不得恤其私邦国用助法者
诸侯专一国之政为其贪暴税民无艺周之畿内税有
轻重诸侯谓之彻者通其率以什一为正孟子云野九
夫而税一国中什一是邦国亦异外内之法耳郑司农
说以春秋传曰有田一成列国一同(王制正义畿外诸侯虽立公田其实)
 诸侯郊外亦用贡法故郑云邦国亦异外内(载师正义除三等采地乡遂公邑皆为夏之贡法)疏乡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8b 页 WYG0947-0531b.png
遂为沟洫法而云乡田同井者谓殷之助法虽乡亦为
井田六乡六遂与公邑皆为沟洫法三等采地乃为井
田左氏杜服引司马法云甸方八里出长毂一乘郑注
论语引司马法成方十里出长毂一乘注小司徒引司
马法成方十里士十人徒二十人并据郊遂之外及采
地法未见所引證周畿内之事贡税之法古来皆什一
故孟子说三代云其实皆什一公羊传云什一者天下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9a 页 WYG0947-0531c.png
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颂声作矣自古以来贡与助皆不
过什一 春秋宣十五年秋初税亩谷梁曰古者公田
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
不善则非民左氏曰榖出不过藉注周法民耕百亩公
田十亩借民力治之税不过此公羊注圣人制井田之
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
为一家公田十亩即所谓什一而税也庐舍二亩半凡
为田一顷十二亩半八家而九顷共为一井故曰井田
卷一百七十六 第 19b 页 WYG0947-0531d.png
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
四曰合巧拙五曰通财货司空谨别田之高下善恶分
为三品上田一岁一垦中田二岁一垦下田三岁一垦
 孟子疏周礼地有三等孟子王制论所入食人之众
寡有五等(周礼上地家七人孟子上农夫食九人) 管子地员篇九州之
土为九十物每土有常而物有次凡上土三十物种十
二物凡中上三十物种十二物凡下土三十物其种十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0a 页 WYG0947-0532a.png
二物凡土物九十其种三十六 汉刑法志此卿大夫
采地之大者见乘马法

周土会法 土宜法 土均法

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山林动物宜
毛植物宜皂民毛而方川泽动物宜鳞植物宜膏民黑
而津丘陵动物宜羽植物宜覈民专而长坟衍动物宜
介植物宜荚民晢而瘠原隰动物宜裸植物宜丛其民
丰肉而痹(注会计也以土计贡税之法)计五地之所宜 以土宜之法(土方氏注九谷)
(值稚所宜)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十有二州也)以相民宅而知其利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0b 页 WYG0947-0532b.png
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注分野十二邦上系)
(十二次各有所宜)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
(注以万物自生则言土以人所耕艺则言壤)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疏五地分)
(为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职以令地贡以敛财赋以
均齐天下之政(注五物五地之物也九等骍刚赤缇之属)疏地或云十等或云五地或云十 
(二土草人有九等皆地势所宜) 小司徒乃均土地(注均平也自二人以至十为九等)
上地家七人可任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二家五人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1a 页 WYG0947-0532c.png
下地家五人可任家二人(谓任力役之事疏自二三四人是下地之三等五六七人)
(是中地之二等八九十人是上地之三等惟言七六五者据中地之三等王制言自九以至五不言九等)
地域而辨其守(注谓建邦国造都鄙制乡遂也守虞衡之属疏案大宰九赋一曰邦中二曰四)
(郊二者之赋任六乡之内) 遂人(中大夫二人)凡治野以土宜教氓稼穑
以土均平政 土均(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掌平土地之政以
均地守地事地贡(注地守虞衡之属地事农圃之职地贡诸侯九贡) 草人(下士)
(四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宜而为之种(地之轻重所宜用) 司
稼辨种稑之种周知其名与所宜地以为法而县于邑
闾 夏官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1b 页 WYG0947-0532d.png
地者(任地者载师之属) 左传先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诗
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晋李重传奏周官土均之法
经其土地井田之制辨五物九等贡赋之序 刘氏曰
十有二土者即十二州也州各有宜如职方氏所掌周
虽合十二州为九州然本尧所分十二异宜故职方氏
从时王之制以正其名而大司徒因上古之法以教民
言十二壤者率一土复有此十二之别当知其种之所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2a 页 WYG0947-0533a.png
入即草人骍刚赤缇坟壤渴泽咸潟勃壤埴垆疆㯺轻
凡九也又有青黎涂泥坟垆土均之法九等者即禹
贡定天下之土田有上上至下下也
诗正义曰雨我公田民意之先公也骏发尔私上意之
逊下也

周采地井田 夏采地数

匠人注此畿内采地之制采地制井田异于乡遂及公
邑 小司徒注此谓造都鄙采地制井田异于乡遂疏
乡遂公邑之中皆为沟洫之法此为井田之法都鄙是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2b 页 WYG0947-0533b.png
畿内之国小司徒与匠人共掌之一成之内地有九百
夫宫室涂巷三分去一不易再易一易通率二而当一
故一成惟有二百家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此谓
畿内采地法司马法革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
人是畿外邦国法天子畿内三等采地大都小都家邑
是也 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王制曰
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3a 页 WYG0947-0533c.png
十里之国六十有三此盖夏时采地之数周未闻矣
司勋疏采地税四之一与小国入天子同赏田三之一
与次国三之一入天子同 郊特牲唯社丘乘疏丘乘
是采地井田之制(管子百乘为耕田万顷户万户开口十万人为分者万人轻车百乘马四)
(百匹千乘为耕田十万顷户十万户开口百万人当分者十万人轻车千乘马四千匹万乘为耕田百万顷户)
(百万户开口千万人当分者百万人轻车万乘马四万匹)
易氏以匠人为前代之制遂人为成周之制遂人言夫
间有遂举一夫而言匠人田首之遂则举百亩而言之
遂人言十夫有沟举旁加而言匠人九夫之沟则举实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3b 页 WYG0947-0533d.png
数而言之此其制之合也若夫方十里为成成间有洫
即九百夫之地也则有异乎遂人百夫之洫方百里为
同同间有浍即九万夫之地也则异乎遂人千夫之浍
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则地势自然之川也则异乎遂人
万夫之川先儒疑之遂谓乡遂采地之不同非特经无
明文且井田之法通行天下抑何乡遂采地之自为异
制也通十为成成十为终终十为同文王司马法为商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4a 页 WYG0947-0534a.png
末之制则有合乎十里百里之说益稷之书曰浚畎距
川是自然之川则有合乎两山之间之说则匠人为前
代之制明矣

秦辕田

左传郑子产使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子驷为田洫(侵四族田)
 陈辕颇赋封田(封内之田) 晋作爰田(分公田之税应入公者爰之于所赏)
(之众) 晋语作辕田(贾侍中云辕易也为易田之法赏众以田易疆界也)服虔孔晁曰爰易 
(也赏众以田易其疆畔) 汉地理志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
(辕与爰同易也)注张晏曰周制三年一易以同美恶孟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4b 页 WYG0947-0534b.png
康曰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浸废商鞅复立
爰田上田不易中一易下再易师古曰南北曰仟
东西曰伯(出风俗通)伯陌同 谓开田之疆亩 食货志岁
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
岁者为再易下田三岁更耕之自爰其处(周礼秦晋皆有)
(爰田之制) 史记商君传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
(大史公曰余读商君开塞耕战书)商君书五卷 蔡泽曰决裂阡陌以静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5a 页 WYG0947-0534c.png
生民之业而一其俗(阡陌乃三代井田之旧非秦所制开者乃刬削而非创置) 始
皇纪三十一年使黔首自实田 通典鞅以三晋地狭
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
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
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开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兵强降秦以后阡陌既弊又
为隐覈隐覈在于权宜权宜凭乎簿书簿书既广必藉
众功藉众功则政由群吏而人无所信矣 唐突厥传
杜佑谓周制步百为亩亩百给一夫商鞅佐秦以为地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5b 页 WYG0947-0534d.png
利不尽更以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给一夫 商子来
民篇秦地方千里者五而谷土不能处三

汉代田 (后稷圳田)

食货志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征和)
(四年六月丁巳封田千秋)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
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
(注代易也)后稷始圳田以二耜为耦(注圳垄也耦并两耜而耕也)广尺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6a 页 WYG0947-0535a.png
深尺曰圳(吕氏春秋任地篇后稷曰子能使子之野尽为冷风乎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
(所以成圳也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六寸所以间稼也注古者以耜耕广六尺为亩二尺为圳又辨土篇凡耕)
(之道亩欲广以平圳欲小以深正其行通其风夬心中央帅为泠风选注引此云后稷曰深选注作清帅作师)
 (考工记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圳)长终亩一亩三圳
一夫三百圳而播种于中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因隤
其土以附苗根(说文引汉律曰疁田薅草)故其诗曰或芸或芓黍稷
儗儗芸除草也耔附根也言苗稍壮每耨辄附根比盛
暑陇尽而根深能风与旱(注能读曰耐)故儗儗而盛也其耕
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亩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6b 页 WYG0947-0535b.png
五顷(注邓展曰九夫为井三夫为屋夫百亩于古十二顷古步百为亩汉时二百四十步为亩古千二百)
(亩则得今五顷)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
以上(注不为圳者)善者倍之过使教田太常三辅大农置工
巧奴与从事为作田器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
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民或苦少牛亡以
趋泽故平都令光教过以人挽犁过奏光以为丞教民
相与庸挽犁率多人者田日三十亩少者十三亩以故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7a 页 WYG0947-0535c.png
田多垦辟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壖地课得谷皆多其
旁田亩一斛以上令命家田(注有爵命之家)三辅公田又教边
郡及居延城(有田卒)是后边郡河东弘农三辅太常民皆
便代田用力少而得谷多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
辟颇有蓄积(成帝时汜胜之使教田三辅有书十八篇) 周礼正义周时未
有牛耦耕至汉时搜粟都尉赵过始教民牛耕绝人耦
或周末兼有半耦郑云合人耦则牛耦可知 山海经
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文纪后
元年春三月诏曰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7b 页 WYG0947-0535d.png
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馀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
在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 盐铁论御史
曰古者制田百步为亩民井田而耕什而藉一先帝哀
怜百姓之愁苦衣食不足制田二百四十步而一亩率
三十而税一

汉渠田

见河渠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8a 页 WYG0947-0536a.png

汉名田

志董仲舒说武帝曰古井田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
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注师古曰名田占田也各为立限不使富者过制)大事 
(记元狩五年)哀帝即位师丹辅政建言圣王莫不设井田今
民田宜略为限天子下其议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
请诸侯王列侯皆得名田国中(云云同帝纪)后遂寝不行(武帝)
(时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犯令没入田货) 哀纪绥和二年即位六月
诏曰制节谨度为政所先诸侯王列侯公主吏二千石
及豪富民田宅亡限与民争利百姓失职其议限列(条列)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8b 页 WYG0947-0536b.png
(为限禁)有司条奏诸王列侯得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及
公主名田县道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无得过三十顷贾
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诸名田过品皆没入
县官注如淳曰名田国中者自所食国中也既收租税
又自得有私田三十顷名田县道者令甲诸侯在国名
田他县罚金二两今列侯有不之国虽遥食其国租税
复自得田于他县道公主亦如之不得过三十顷(市井子孙)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9a 页 WYG0947-0536c.png
(不得为吏) 王嘉传诏书罢苑而以赐董贤二千馀顷均田
之制从此堕坏(张禹多买田至四百顷极膏腴上贾)注孟康曰自公卿以
下至于吏民名曰均田皆有顷数名品制中令均等
仲长统传昌言曰限夫田以断并兼 文中子谓晁厝
率井田之序有心乎复古注厝说文帝曰五口之家服
作者不过二人能耕者不过百亩古者一夫一妇受田
百亩此井田之制

汉提封田 定垦田 郡国提封户口

地理志汉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
卷一百七十六 第 29b 页 WYG0947-0536d.png
侯国三百四十地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万三千三
百六十八里提封田一万四千五百一十三万六千四
百五顷其一万二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九顷邑
居道路山林川泽群不可垦其三千二百二十九万九
百四十七顷可垦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六
顷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二千六百十二口五千九百
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 通典孝平元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0a 页 WYG0947-0537a.png
始元年置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农桑二年
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五百三十顷户千二百二十三
万三千每户合得田六十七亩百四十六步有奇 匡
衡传初衡封僮之安乐乡乡本田提封三千一百顷南
以闽陌为界注师古曰提封举其封界内之总数 何
武传武为刺史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
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后汉志世祖中兴至于孝顺凡
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民户九百六十九
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三十注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0b 页 WYG0947-0537b.png
伏无忌所记每帝户口及垦田大数今列于后和帝永
兴元年垦田七百三十二万一百七十顷八十亩百四
十步安帝延光四年垦田六百九十四万二千八百九
十二顷一十三亩八十五步顺帝建康元年垦田六百
八十九万六千二百七十一顷五十六亩一百九十四
(每户得田七十亩有奇)冲帝永嘉元年垦田六百九十五万七
千六百七十六顷二十亩百八步质帝本初元年垦田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1a 页 WYG0947-0537c.png
六百九十三万一百二十三顷三十八亩 纪光武建
武十五年六月庚午诏下州郡检覈垦田顷亩及户口
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阿枉不平者(官志注胡广曰秋冬岁尽各计户口垦田)
(钱谷入出上其集簿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十一月大司徒欧阳歙下狱(以前)
(守汝南度田不实)十六年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守十馀人坐度
田不实(南郡守刘隆亦免) 章帝建初元年正月丙寅诏曰比
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二千石勉劝农桑 传李忠建
武六年迁丹阳守垦田增多三岁流民占著者五万馀
口十四年三公奏课为天下第一 杜诗建武七年迁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1b 页 WYG0947-0537d.png
南阳太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作水排) 张堪建武中拜
渔阳太守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十馀顷劝民耕种以致
富实(麦穗两岐) 邓晨为汝南太守建武十八年兴鸿郤陂
田数千顷 刘隆守南阳太守是时天下垦田多不以
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十五年诏下州郡检覈其事
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
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时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2a 页 WYG0947-0538a.png
明宗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欲以垦田相方耳
 鲍永为东海相坐度田不实 牟长建武中迁河内
太守坐垦田不实免(儒林) 杨仁拜什邡令垦田千馀
(儒林) 何敞和帝时守汝南修鲖阳渠垦田增三万
馀顷
桓纪延熹八年八月戊辰初令郡国有田者亩敛税钱
十钱

汉公田 属县草田

纪宣帝地节三年冬十月诏曰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2b 页 WYG0947-0538b.png
种食 元帝初元元年三月丙午诏以三辅太常郡国
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 传苏武始元六年春赐
公田二顷宅一区 贡禹请自城西南至山西至鄠皆
复其田与贫民 赵充国奏公田民所未垦 东方朔
建元三年上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与待诏能用算者
二人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
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又诏中尉左右内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3a 页 WYG0947-0538c.png
史表属县草田(荒田未耕垦)以偿鄠杜之民朔进谏 广陵
王胥相胜之奏夺王射陂草田以赋贫民奏可 志赵
过令命家田三辅公田 后纪明帝永平九年四月甲
辰诏郡国以公田赐贫民各有差 章帝元和元年二
月甲戌诏曰其令郡国募人无因欲徙他界就饶者恣
听之到在所赐给公田贯与田器勿收租五岁除算三
年其后欲还本乡者勿禁 安帝永初元年二月丙午
以广成游猎地及被灾郡国公田假与贫民 后樊准
传请如征和元年故事持节慰安困乏从之悉以公田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3b 页 WYG0947-0538d.png
赋贫民(通鉴永初二年) 孙宝传红阳侯立因南郡太守李尚
占垦草田数百顷颇有民所假少府陂泽略皆开发上
书愿以入县官云云
周载师官田 公邑之田

汉区种增耕 (伊尹区田)

刘般传永平十一年兼屯骑校尉先是时下令禁民二
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谓区陇而种非漫田也)而吏多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4a 页 WYG0947-0539a.png
失实般上言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
增进顷亩以为民也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
之处亦通为租可申敕刺吏二千石务令实覈其有增
加皆使与夺田同罪帝悉从之注汜胜之书曰上农区
田法区方深各六寸间相去七寸一亩三千七百区丁
男女种十亩至秋收区三升粟亩得百斛中农区田法
方七寸深六寸间相去二尺一亩千二十七区丁男女
十亩秋收粟得五十一石下农区田法方九寸深六寸
间相去三尺秋收亩得二十八石旱即以水沃之 魏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4b 页 WYG0947-0539b.png
邓艾传值岁凶旱又为区种 文选养生论田种者一
亩十斛谓之良田不知区种可百馀斛注汜胜之田农
书云云 读诗记董氏曰区种法曰伊尹作为区田一
亩之中地长十八丈分十五町町间分十四道通人行

汉山阳稻田三品簿

后循吏传秦彭建初元年迁山阳太守兴起稻田数千
顷每于农月亲度顷田分别肥瘠差为三品各立文簿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5a 页 WYG0947-0539c.png
藏之乡县于是奸吏无所容诈彭乃上言宜令天下齐
同其制诏书以其所立条式班令三府并下州郡 王
景建初八年为庐江太守修起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教用犁耕遂铭石刻誓使民知常禁 崔瑗传迁汲令
开稻田数百顷 祭祀志注古今注曰建武十八年七
月使中郎将耿遵治皇祖庙旧庐稻田 前沟洫志内
史稻田租挈重 稻田使者(见昭纪) 渔阳稻田(张堪见上)

晋限田 宋湖田

食货志(通典同)晋武平吴之后有司奏王公以国为家不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5b 页 WYG0947-0539d.png
宜复有田宅当使城中有往来之处近郊有刍藁之田
今可限之国王公侯京城得有宅一处近郊田大国十
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
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
之女不课其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品第一
者占五十顷每品减五顷以为差至第九品十顷而又
各以品之高卑荫其亲属 傅玄传上便宜曰古以步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6a 页 WYG0947-0540a.png
百为亩今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所觉过倍近魏初课
田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故白田收至十馀斛
水田收数十斛自顷以来日增田顷亩之课而功不能
修理至亩数斛窃见河堤谒者石恢精练水事及田事
知其利害乞中书召问得失 石苞传奏遣掾属循行
均其土宜举其殿最诏曰农殖为政之本陶唐稷官为
重其使司徒督察州郡播殖其增置掾属十人
晋志泰始五年十月汲郡太守王宏督劝开荒五千馀
顷其赐谷千斛布告天下 宋史山阴人多田少孔灵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6b 页 WYG0947-0540b.png
符表请徙无赀之家于馀姚鄮鄞三县垦起湖田并成
良业

元魏均田

通典孝文太和元年三月诏一夫制里四十亩中男三
十亩无令人有馀力地有遗利时李安世上疏曰今虽
桑井难复宜更均量审其径术令细人获资生之利豪
右靡馀地之盈帝深纳之由是始议均田九年(冬十月丁未)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7a 页 WYG0947-0540c.png
诏均给天下人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北齐)
(八十亩)妇人二十亩(北齐四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
十亩(北齐六十亩)身没则还田诸宰民之官各随远近给公
田有差职分田始于此八年秋始班禄 北齐河清三
年令男子十八受输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
退田免租调职事及百姓请垦田者名为永业田一夫
受露田八十亩妇人四十亩每丁给永业二十亩为桑
田不在还受之限土不宜桑者给麻田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7b 页 WYG0947-0540d.png
隋均田 永业田

通典隋文帝令自诸王以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
差多至百顷少至三十顷其丁男中男永业露田皆遵
后齐之制并课树以桑榆及枣其田宅率三口给一亩
开皇九年垦田千九百四十万四千二百六十七顷(每户)
(二顷馀)十二年文帝以天下户口岁增京辅及三河地少
而人众议者咸欲徙就宽乡帝乃发使四出均天下之
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老小又少焉至大业中(志云)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8a 页 WYG0947-0541a.png
(五年)天下垦田五千五百八十五万四千四十一顷每户
各得五顷

唐口分世业田

食货志唐之始时授人以口分世业田而取之以租庸
调之法唐制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授田之制丁
男年十八以上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
业老及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
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馀以口分永业之田植榆枣桑
及所宜木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少者为狭乡狭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8b 页 WYG0947-0541b.png
乡授田减宽乡之半其地有薄厚岁一易者倍授之宽
乡三易者不倍授工商者宽乡咸半狭乡不给凡徙乡
及贫无以葬者得卖世业田自狭徙宽得并卖口分田
已卖不复授死者收之以授无田者凡收授皆以岁十
月授田先贫及有课役者永徽中禁买卖世业口分田
其后豪富兼并于是诏买者还地而罚之 官志田曹
司田参军掌口分永业及荫田凡民田收授县令给之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9a 页 WYG0947-0541c.png
 会要武德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始定均田赋税凡天
下丁男给田一顷十分之二为世业馀以为口分身死
则承户者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 通典天宝
中应受田一千四百三十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顷十三
(按十四年户八百九十万馀每户一顷六十馀亩)建中初(会要元年正月五日)分遣黜
陟使按比垦田数都得百十馀万顷 刘恕曰后魏均
田制度似今世佃官田及绝户田出租税非如三代井
田也魏齐周隋兵革不息农民少而旷土多故均田之
制存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閒田不复给授故
卷一百七十六 第 39b 页 WYG0947-0541d.png
田制为空文唐志云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似指
以为井田之比失之远矣 林勋曰周制步百为亩百
亩仅得唐之四十馀亩耳唐之口分人八十亩几倍于
古盖贞观之盛户不及三百万永徽惟增十五万若周
则王畿千里已有三百万家之田列国不与焉是以唐
制受田倍于周而地亦足以容之狭乡虽裁其半犹可
当成周之制然按一时户口而不为异日计则后守法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0a 页 WYG0947-0542a.png
难矣既无振贫之术乃许之卖田后魏以来弊法也是
以启兼并之渐 纪开元九年正月括田 通鉴二月
乙酉敕有司议丁亥以宇文融充使括逃户及籍外田
 宇文融传时户版刓隐人去本籍诡脱繇赋豪弱相
并融由御史陈便宜请校天下籍收匿户羡田以融为
覆田劝农使诸道收没户八十万田称是(十一年六月壬辰为劝农)
(使) 贾敦颐传永徽中洛多豪右占田踰制敦颐举没
三千馀顷赋贫民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0b 页 WYG0947-0542b.png
建隆度民田 咸平均田

建隆二年正月丁巳分遣常参官诣诸州度民田乾德
二年三月左司外郎张澹上井田制度户籍沿革数四
年闰八月乙亥诏长吏谕民开垦荒田惟纳旧租令佐
能劝课加一阶淳化元年九月诏江浙多旷土令诸州
籍亩均租每岁十减其三为定制仍给复三年募民耕
殖三年二月遣使按诸州民田至道元年六月丁酉诏
募民耕旷土为永业蠲三岁租三年外输三分之一垦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1a 页 WYG0947-0542c.png
田之数书州县官印纸以俟旌赏二年七月直史馆陈
靖言愿募民垦田官给耕具种粮五年外输租税时皇
甫选等相度宿亳陈蔡许邓荒田二十馀万顷付靖兴
置咸平三年十一月甲申以靖为京畿均田使令自择
京朝官分下诸县六年三月大理丞黄宗旦言颍州陂
塘旷土千五百顷命宗旦经度民应募者三百馀户诏
免租繇祥符六年六月御史张广言旷土多请依宇文
融条约捡覈帝曰此事未可据行王旦曰田赋不均须
渐讲改定天禧四年八月两浙劝农使请收无田之税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1b 页 WYG0947-0542d.png
庆历中三司请于亳寿蔡汝如方田法均之而京西均
税郭咨言蔡州多逃田当先招辑由是中止嘉祐四年
八月二十七日命孙琳林之纯席与言李凤高本等相
度均税又令分往均田五年四月丙戌诏三司置局详
定三司使包拯谏议吕居简户部副使吴中复领其事
(实录云五年四月丙戌诏均田税已而复罢初王洙请用郭咨孙琳千步开方为均田法班州县)嘉祐四年 
(六月二十五日中书言草泽陈师中上太平通济策言江淮闽浙广南山水之乡多堙塞诏蠲其税)五年七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2a 页 WYG0947-0543a.png
 月知唐州赵尚宽劝民垦辟荒田民多归之(熙宁元年六月十五日京西言知唐州高赋募两河流民及客)
(户垦辟荒田兴修陂堰诏褒之)熙宁五年重修定方田法推行自京都
始元丰八年十月丙戌罢之崇宁四年二月十六日尚
书省言神宗诏讲方田以土色肥硗别田美恶定赋调
多寡今以熙宁方田敕可行者为方田法(即周官土均之法)
和二年六月十六日罢方田 李泰伯著平土书
乾道五年九月十四日诏江东路有常平转运司圩田
建康宁国太平池州共七十九万馀亩不覆卖岁输租
太军仓(建康永丰圩绍兴二年田二百九十七顷)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2b 页 WYG0947-0543b.png

端拱方田 咸平 景德方田图(乂见河渠类)

端拱二年正月诏兴置方田命八作使窦神兴等往北
面兴功东壁则知定州张永德西壁则知邢州米信各
兼方田都总管二月癸亥帝与近臣议方田为战守之
备内出手诏谕边将曰朕今立法令缘边作方田已颁
条制量地里之远近列置寨栅此可以限其戎马而大
利我之步兵也虽使彼众百万亦无所施其勇自春至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3a 页 WYG0947-0543c.png
秋其功告毕持重养锐挫彼黠虏如此开复幽蓟灭林
胡有日矣(又见屯田) 咸平五年四月乙酉帝谓宰臣曰太
宗朝翰林天文官孙士龙尝论请于北边置方田及令
民田疏沟塍可以隔碍胡马当时为众议所沮边有殿
直牛睿者亦言其事吕蒙正对曰此议当时亦以为便
寻命方田使副而中外咸以为动众劳费而武臣辈亦
耻于营葺遂罢之帝曰今若行之或有所济宜令有司
详度之 六年十月八日甲子静戎军王能言于军城
东新河之北开方田广袤相去皆五尺深七尺以限隔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3b 页 WYG0947-0543d.png
戎马纵或入寇亦易为防仍以地图来上帝诏宰臣李
沆等以图示之皆对曰缘边所开方田今专委边臣渐
为之制故可以为边防之备乞与施行威虏顺安军亦
宜兴置兴功之际虏寇或有侵轶可选兵五万人分据
险要渐须兴置之十月甲子遂诏静戎顺安威虏军界
置方田凿河以遏胡骑 景德三年六月八日丙子原
渭州镇戎军上新开方田图且言戎人内属者皆依之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4a 页 WYG0947-0544a.png
得以安居帝以知镇戎军曹玮等能干其职嘉之仍出
示辅臣先是咸平三年十一月十日知雄州何承矩言
兵有三阵日月风云天阵也山陵泉水地阵也兵车士
卒人阵也今用地阵设险以水泉作固相高下建陂塘
纵有胡骑何惧奔冲臣早建屯田之制后戎人犯塞高
阳一路士庶安居虽人役暂劳亦制匈奴之长策顺安
以去因而广之审地势而制塘埭自戢胡骑而息边患
矣咸平五年四月乙酉广北边方田以梗虏骑六年九
月庚子莫州石普等准诏浚靖戎顺戎军界营田河道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4b 页 WYG0947-0544b.png
毕功诏奖之景德二年正月庚申岢岚请修旧方田上
以违契丹誓约不许河北塘泊自何承矩以后相循不
废仍领于沿边屯田司明道二年成德守刘平奏自边
吴淀望长城口乃契丹出入之地东西不及一百五十
里今契丹多事我乘此以引水植稻为名以开方田四
面穿沟屈曲为径路才令通步兵引曹鲍徐河及鸡距
泉分注中沟数载之后必有成绩遂密敕平渐建方田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5a 页 WYG0947-0544c.png
而侍禁刘宗言又请种木于西山之麓以法榆塞云可
以限胡骑 曹玮传始置弓箭手斥塞上弃地人角力
胜者给田二顷再经秋穫课市一马益赋田五十亩一
百人已上团为一指挥即要害处为筑堡使自堑其地
为方田以环之塞上诸堑率以丈五尺为深广之限山
险不堑者但治使峭绝而已后皆以为法玮知镇戎军
上言镇戎据平地便于骑战非中国利请自陇山而东
循古长城凿堑为限弓箭手给间田蠲其税春秋耕敛
出兵护之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5b 页 WYG0947-0544d.png

至道开公田 三品田 劝农使

至道元年正月丙辰度支判官陈尧叟梁鼎言陈许邓
颍蔡宿亳寿自汉魏晋唐以来用水利垦田陈迹具在
可开公田发江淮州军散卒给官钱市牛及耕具上览
奏嘉之诏大理丞皇甫选光禄丞何亮乘传按视经度
其役令募民耕垦免其税二年七月庚申直史馆陈靖
言京畿周环二三州幅员数千里地之垦者十才二三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6a 页 WYG0947-0545a.png
税之入者十无五六望择大臣典领大司农事选郎吏
为副自京东西申以劝课上览之喜谓宰相曰此奏可
举行令条奏以闻靖又言复业又请田者始授附版籍
其田制为三品上田人授百亩中田百五十亩下田二
百亩并五年后收其租计百亩十收其三其室庐种蓺
之地每户及十丁者给百五十亩七丁者百亩五丁七
十亩二丁五十亩除桑功五年后计其租吕端请付有
司详议诏盐铁使陈恕等议请如靖奏八月辛酉以靖
为劝农使按行陈许蔡颍襄邓唐汝等州劝民垦田而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6b 页 WYG0947-0545b.png
选亮副之选言功难成愿罢其事上志在勉农犹诏靖
经度未几三司以为费多事遂寝先是五月辛丑令开
封判官杨徽之等三人按行管内诸州民田旱甚者蠲
其租五分以上 窦俨曰小亩步百周之制也中亩二
百四十汉之制也大亩三百六十齐之制也今所用者
汉之中亩 国史食货志仁宗即位之初下诏谕民谨
盖藏上书者言赋役未均田制不立因诏限田公卿已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7a 页 WYG0947-0545c.png
下毋过三十顷牙前将吏应复役者毋过十五顷止于
一州之内任事者以限田不便未几即废时又禁近臣
置别业京师著为法 郭咨传洺州肥乡田赋不平咨
摄令以千步方田法四出量括遂得其数除无地之租
者四百家正无租之地者百家收逋赋八十万会三司
议均税法知谏院欧阳修言天下不知均括之术惟咨
方田法简而易行诏咨与孙琳均蔡州上蔡税三司议
均田租咨陈均括之法十条 吕景初传迁右司谏安
抚河北还奏比部员外郎郑平占籍真然嘉祐中薛向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7b 页 WYG0947-0545d.png
孙琳始议方田量步亩审肥瘠以定赋税之入熙宁中
吕惠卿复建手实抉私隐崇告讦以实贫富之等元丰
中李琮追究逃绝均虚数虐编户以补失陷之税三者
皆为国敛怨所得不补所失事不旋踵而罢

绍兴经界法

绍兴十二年十一月五日癸巳浙漕李椿年言仁政必
自经界始兵火之后文籍散亡户口租税虽版曹尚无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8a 页 WYG0947-0546a.png
所稽考况州县乎富者兼并贫者困弱皆由经界之不
正臣尝有按图覈实之请其事之行始于吴江知县石
公辙欲望断而行之将吴江已行之验施于一郡一郡
理然后施之一路一路理然后施之天下行之以渐则
经界正而仁政行矣诏委椿年措置遂置局于平江十
三年六月诏颁其法于天下十五年正月二十五日命
户部侍郎王鈇员外郎李朝正领其事十九年冬经界
毕二十年三月戊戌下诏令监司将乖谬害民者改正
然诸路田税由此始均 泉漳汀洲经界提刑孙汝翼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8b 页 WYG0947-0546b.png
以为山赋未平民散田荒虑有不实丞奏罢之绍熙元
年知漳州朱熹奏经界利害将行而寝

论语井田义图

崇文目一卷 地之不辟非吾土也人之不农非吾民
也乃为闾里室家以蕃其生为圳浍封畛以理其田为
耒耜钱镈以庀其器为历象气候以授其时 秦开阡
陌农战相乘汉制名田并兼不息 我疆我理南东其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9a 页 WYG0947-0546c.png
亩疆谓有夫有畛有涂有道有路以经界之理谓有
遂有沟有洫有浍有川以疏道之其遂东入于沟则
亩南矣其遂南入于沟则亩东矣
 玉海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六 第 49b 页 WYG0947-0546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