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a 页 WYG0947-0483a.png

卷一百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七十四
            宋 王应麟 撰
 宫室
城 下(边城附)


唐京城

地理志上都(关内道古雍州之域)京城前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
左临灞岸右抵沣水其长六千六百六十有五步广五
千五百七十五步周二万四千一百二十步其崇丈有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b 页 WYG0947-0483b.png
八尺 高祖纪大业十三年十一月丙辰克京师命宋
公弼收图籍约法十二条八月庚午进屯长安故城十
一月攻大兴城下之武德元年五月改隋大兴殿为太
极殿昭阳门为顺天门 纪高宗永徽五年十月癸卯
筑京师罗郭起观于九门(会要十一月十一日和雇四万一千人修京罗城郭三十)
(日毕九门各施观明德观五门工部尚书阎立德为使)玄宗开元十八年四月乙
(会要一日)筑京师外郭九十日罢德宗贞元四年冬筑夹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a 页 WYG0947-0484a.png
城 长安志(两京记同)京城隋文帝开皇二年自故都徙其
(吕氏图云南直石鳖谷)在汉故城之东南属杜县周之京兆郡
万年县界南值终南山子午谷北据渭水东临灞西枕
龙首原外郭城(隋曰大兴城文帝初封大兴公及即位以名城县门殿园池及寺焉唐曰长安)
(城亦曰京师城)东西一十八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一十五里
一百七十五步周六七十里 隋志同(隋开皇二年六月筑正殿曰大兴殿宫曰)
(曰大兴宫宫北苑曰大兴苑唐永徽四年率天下口税一钱更筑之)韦述曰宫之太极殿本大兴材故因用 
 其名(高宗于大兴城北别建大明宫而大兴城遂名西内)南面三门正中曰明德
(北当皇城朱雀门南出抵终南山八十里)东曰启夏门(门外西南二里有圆丘先农藉田三)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b 页 WYG0947-0484b.png
(坛)西曰安化门东面三门北曰通化门(裴度讨蔡州宪宗送于此)
曰春明门南曰延兴门西面三门北曰开远门中曰金
光门(西趣金明池)南曰延平门北面一门曰光化门(隋志同)里一 
(百六市二)皇城(俗号子城)东西五里一百一十五步南北三里一
百四十步南面三门正南曰朱雀门东曰安上门西曰
含光门东南二门南曰景风门北曰延喜门西南二门
南曰顺义门北曰安福门城中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六典)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a 页 WYG0947-0484c.png
(曰一百十一坊宋务曰今霖雨闭坊门) 六典工部京城左河华右陇阺
前终南后九㚇南三门中明德左启夏右安化东面三
门中春明北通化南延兴西面三门中金明北开远南
延平皇城在京城之中南面三门中朱雀左安上右含
光东面二门北延喜南景风西面二门北安福南顺义
其中左宗庙(左安上门内之东)右社稷(在含光门之西)百寮廨宇列乎
其门凡省六寺九台一监四卫十有八(左右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骁卫)
(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卫军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羽林军卫)东宫官属凡府
一坊二(左右春坊内坊)寺三(家令率更仆)率府十(左右卫左右青道左右司禦左右内)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b 页 WYG0947-0484d.png
(左右监门内) 刘弘基传次长安故城(所以别大兴城)振队金光门
 许敬宗传(旧)显庆三年高宗于古长安城游览
令敬宗与弘文学士检秦汉以来历代宫室处所
奏其年代(会要云显庆二年十月十七日上因于古长安城游览问侍臣曰朕观故城旧)
(址自秦汉以来几代都此许敬宗曰秦都咸阳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汉惠始筑此城) 唐都
城三重京城皇城宫城(有皇城使) 三都上都东都北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a 页 WYG0947-0485a.png

唐太微城 东都皇城

地理志东都隋置 河南道古豫州之域(隋纪大业元年三月丁未营建东京二年正月辛)
 酉东京城(隋志里一百三市三)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广千三百
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崇三丈七尺曲折以象
南宫垣名曰太微城 通典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
府 宋会要京城周回五十二里城内一百二十坊

唐东都紫微城

地理志东都宫城在皇城北长千六百二十步广八百
有五步周四千九百九十一步崇四丈八尺以象北辰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b 页 WYG0947-0485b.png
藩卫名曰紫微城武后号曰太初宫 皇朝开宝八年
十月丁巳修西京宫室将议幸洛也宫室周回九里三
百步旧名曰紫微城

唐东都金城

地理志东都都城前直伊阙后据邙山左瀍右涧洛水
贯其中以象河汉东西五千六百一十步南北五千四
百七十步西连苑北自东城而东二千五百四十步周
卷一百七十四 第 5a 页 WYG0947-0485c.png
二万五千五十步其崇丈有八尺武后号曰金城(凡一百三)
(坊二市) 会要天宝二年正月二十八日筑神都罗城号
曰金城 通典洛阳金墉城在故城西北角魏明帝筑

唐北都都城 大明城(又见晋阳宫)

地理志北都(河南道古冀州之域)都城左汾右晋潜丘在其中长
四千三百一十一步广三千一百二十二步周万五千
一百五十三步其崇四丈汾东曰东城贞观十一年长
史李绩筑两城之间有中城武后时筑以合东城宫南
有大明城故宫城也宫城东有起义堂仓中有受瑞坛
卷一百七十四 第 5b 页 WYG0947-0485d.png
 崔神庆传武后擢井州长史亲为按行图遣之初州
隔汾为东西二城神庆跨水联堞合而一之省防禦
兵数千 东魏武定三年正月丁未于并州置晋阳


唐宫城

见宫类

唐碎叶城

卷一百七十四 第 6a 页 WYG0947-0486a.png
地理志焉耆都督府贞观十八年灭焉耆置有碎叶城
北庭都护府渡伊丽河至碎叶界又西行千里至碎叶
城水皆北流入碛安西都护府有保大军屯碎叶城碎
叶川口至裴罗将军城又西二十里至碎叶城城北有
碎叶水 会要调露元年九月安西都护王方翼筑碎
叶城四面十二门为屈曲隐伏出没之状五旬而毕(又云)
(瀚海军大军并在碎叶城) 裴行俭传仪凤二年十姓可汗阿史那
都支及李遮匐诱蕃落以动安西调露元年裴行俭因
策送波斯奏王方翼为副兼检校安西都护权以制事
卷一百七十四 第 6b 页 WYG0947-0486b.png
至西州扬言大热未可进徐召四镇酋长伪约畋阴勒
部伍倍道而进去都支帐二十馀里使人召之都支仓
卒不知所为诣营谒遂禽之是日传契箭召诸部酋长
悉来请命并执送碎叶城袭遮匐遮匐降悉俘至京师
将吏为刻石碎叶城纪功 王方翼传裴行俭奏为安
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趣以诡出入五旬而毕
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 波斯传调露元
卷一百七十四 第 7a 页 WYG0947-0486c.png
年诏裴行俭将兵护还以道远至安西碎叶 焉耆传
开元七年十姓可汗请居碎叶 西域传有碎叶者出
安西西北千里繇勃达岭北行赢千里得细叶川东曰
热海地寒不冻西有碎叶城天宝七载北庭节度使王
正见伐安西毁之 通鉴开元二年三月己亥碛西节
度使阿史那献克碎叶等镇斩都檐

唐伊吾城

西域传伊吾城者汉宜禾都尉所治商胡杂居胜兵千
附铁勒人骁悍土良沃隋末内属置伊吾郡贞观四年
卷一百七十四 第 7b 页 WYG0947-0486d.png
城酋来朝颉利灭举七城降列其地为西伊州(通鉴九月戊辰)
(入朝)

唐永定垒

地理志邠州新平有永定垒二太宗讨薛举置

唐长安城

许敬宗传帝尝幸故长安城按跸裴回视古区处问侍
臣秦汉以来几君都此敬宗曰秦居咸阳汉惠帝始城
卷一百七十四 第 8a 页 WYG0947-0487a.png
之其后苻坚姚苌宇文周居之帝复问汉武开昆明池
实何年对曰元狩三年将伐昆明实为此池以肄战帝
乃诏与弘文学士讨古宫室故区具条以闻(高宗显庆三年十月)
(十七日)

唐和戎城

郭元振传武后时突厥吐蕃连兵寇凉州(长安元年十一月)
元振为凉州都督初州境广轮才四百里虏来必傅城
下元振始于南硖口置和戎城北碛置白亭军制束要
路拓境千五百里自是州无虏忧又遣甘州刺史李汉
卷一百七十四 第 8b 页 WYG0947-0487b.png
通辟屯田尽水陆之利稻收丰衍 地理志凉州西北
五百里有白亭军本守捉天宝十四载为军

唐河北三受降城

中宗纪景龙元年五月戊戌张仁亶为朔方道行军大
总管以备突厥 通鉴十月丁丑击突厥大破之(景龙元年景云二年纪中不见筑城事当考)
 张仁愿传(仁愿本名仁亶以音类睿宗讳改焉)神龙三年朔方军总管
沙吒忠义为突厥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以代之始
卷一百七十四 第 9a 页 WYG0947-0487c.png
朔方军 朔方即丰州也(灵州有朔方军丰州隶焉)与突厥以河为界北厓
(岸也)有拂云祠突厥每犯边必先谒祠祷解然后料兵度
而南时默啜悉兵西击突骑施(会要作娑葛)仁愿请乘虚取
漠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绝虏南寇路唐休璟以为
两汉以来皆北守河今筑城虏腹中终为所有仁愿固
请中宗从之表留岁满兵以助功时咸阳兵二百人逃
归仁愿尽擒之斩于城下军中股慄役者尽力六旬而
三城就(论弓仁传神龙三年为朔方军前锋游奕使时张仁愿筑三受降城弓仁以兵出诺真水草心)
 山为逻卫(会要景云二年三月一日张仁亶请筑三受降城睿宗从之三城皆据津济遥相应接)通鉴景 
卷一百七十四 第 9b 页 WYG0947-0487d.png
(龙二年戊申二月丙申朔仁愿筑三受降城于河上七月癸巳以仁愿同中书门下三品)元和志神龙三年 
(仁愿置)以拂云为中城南直朔方西城南直灵武东城南
直榆林(胜州)三垒相距各四百馀里其北皆大碛斥地三
百里而远又于牛头朝那山(元和志作牛头牟那山)北置烽候千
三百所(会要一百八十所通典同旧史一千八百所元和志同)自是突厥不敢逾
山牧马朔方无寇岁损费亿计减镇兵数万初建三城
也不置壅门曲敌战格或曰边城无守备可乎仁愿曰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0a 页 WYG0947-0488a.png
兵贵攻取贱退守寇至当并力出拒敢回望城者斩何
事守备退忸其心哉后常元楷代为总管始筑壅门议
者益重仁愿而轻元楷 地理志丰州九原郡东受降
城景云三年朔方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宝历元年
五月振武节度张惟清以东城滨河徙置绥远烽南(会要)
(云赐钱一百万城之至十月功毕)中受降城有拂云堆祠接灵州境(高霞)
(寓传元和十三年拜振武节度吐蕃攻盐丰霞寓以兵五千屯拂云堆虏引去)有关元和九年
五月置又有横塞军天宝八载三月置十二载废西二
百里大同川有天德军大同川之西有天安军皆天宝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0b 页 WYG0947-0488b.png
十二载置天德军乾元后徙屯永济栅故大同城也元和
九年宰相李吉甫奏脩复旧城北有安乐戌(志又云安北大都护)
 府开元二年治中受降城十二年徙治天德军(通鉴开元二年闰二月王睃兼安北大都护令丰安定远三)
(受降城皆受节度徙大都护府于中受降城置兵屯田)西受降城开元初为河所
圯十年总管张说于城东别置新城(北三百里有鸊鹈泉)天宝元
年王忠嗣并受降振武为一城 吕温三受降城铭曰
韩侯受命平在朔易北方之强制以全策亘汉横塞揭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1a 页 WYG0947-0488c.png
兹雄壁如三斗龙跃出大泽并入襟带各闭风雷俯视
阴山仰看昭回一夫登陴万里洞开日晏秋尽纤尘不
来我圣耀德罢扄北门优而柔之用息元元曷若全守
推亡固存于襄于夷永𥙿后昆序曰斥候迭望几二千
所损费亿计减兵万人东极于海西穷于天纳阴山于
寸眸拳大漠于一掌 仁愿封韩公制曰横却月于天
街划长云于地脉 李华韩公庙碑铭曰公忠贯神明
虑几造化镇以长策溃其奸谋夺堑拂云维而城之并
河之阿列筑三镇将精志锐谈笑就役匈奴不敢南视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1b 页 WYG0947-0488d.png
号哭而遁凭墉而望匹马单兵不匿形影虏中是械手
足而刳腹心天下减征役之半三城既就刋木标橹记
之种落刻其降年后皆如之铭曰沉泉雷动机发冥冥
功奋三城人谣亿龄北狄顿颡山戎来庭万里寝柝缘
河罢扄(后人思仁愿为立祠受降城出师辄享焉)
 按传志会要通典等书筑三城岁月不同会要作景
 云二年三月一日志作景云三年传作神龙三年(元和)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2a 页 WYG0947-0489a.png
 (志同)通典景龙中吕温纪景龙二年(通鉴同)今考之纪神
 龙三年五月戊戌仁愿为总管(会要同)其年九月改景
 龙当以传为定传云神龙三年请中宗从之会要乃云
 景云二年三月一日筑睿宗从之(通典同)恐志会要年
 月非而吕温记与传通鉴是
实录(兼纪传通鉴)元和七年正月癸酉振武河溢毁东受降
城八年七月辛酉李光进请修东受降城(通鉴止云受降城)卢坦 
(传以为西城)兼理河防李吉甫请移其兵于天德故城李绛
卢坦以为城当碛口据虏要冲得制匈奴上策丰水美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2b 页 WYG0947-0489b.png
草边防所利今避河患退二三里可矣奈何舍万代久
安之策为一时省费之谋况天德故城僻处确瘠去河
绝远烽候不接虏忽唐突是蹙国二百里也城使周怀
义奏利害与绛坦同上卒用吉甫策以受降城骑士隶
天德军(通鉴在八年七月当从之会要在十二年九月是误)实录云以中受降城及所管骑士一千 
(一百四十人隶天德军或是三城都数李司空论事云中城旧属振武有镇兵四百人)会要元
和九年五月丰州奏中受降城与灵州城接界请置关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3a 页 WYG0947-0489c.png
从之 列传王睃为朔方大总管𨁂跌部及仆固都督
勺磨等散保受降城之鄙潜引突厥内扰睃诱诛之(开元)
(八年) 张齐丘为朔方节度天宝八载(三月)于中域西北五
百馀里筑横塞军(郭子仪为使)浑瑊大历十四年兼振武东
受降城镇北大都护 李景略贞元中为天德军西受
降城都防禦使 李吉甫元和八年请起夏州至天德
复驿候十一区以通缓急发夏州精骑五百屯经略故
城以护党项 张惟清为振武节度请户部钱十四万
修东受降城 韩重华为十五屯就高为堡东起振武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3b 页 WYG0947-0489d.png
西过云州界极于中受降城出入河山之际六百馀里
 通鉴会昌二年二月李德𥙿请修东中二受降城以
壮天德形势从之 地理志中受降城正北八十里呼
延谷口有归唐栅车道也入回鹘使所经幽州城内有
经略军有约降军本纳降守捉城故丁零川也西南有
安塞军赫连城(李光颜传裴度伐蔡筑赫连城于沲口)

唐三受降城(见上段)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4a 页 WYG0947-0490a.png
元和志天德军本安北都护贞观二十一年于今西受
降城东北四十里置燕然都护天宝八年张齐丘置横
塞军十二年安思顺奏废军请于大同川西筑城置军
赐名天安军十四年筑城功毕乾元后改为天德军西
南移三里权居永清栅又移西受降城后频为河水所
侵元和八年春河溢城南面多毁坏防禦使周怀义上
表请修筑约钱二十一万李吉甫密陈便宜请修天德
旧城以安军镇曰西城是开元十年张说所筑今河水
毁其半不堪重修其子城犹坚量留千人足得居住案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4b 页 WYG0947-0490b.png
天德旧城在西城正东微南一百八十里其处见有两
城本永清栅即隋大同城去本城约三里城甚牢小今
随事宜置仍存天德军额北城周回十二丈高四丈下
阔二丈七尺天宝十二载安思顺所置其城居大同川
中当北戎大路属䘵山有事为贼将破焚遂移永清栅
别置理所于西城力所不足实非远图臣计料修此城
不过二万贯钱今若于天德旧城随事增饬因有移换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5a 页 WYG0947-0490c.png
仍取城隶天德军别置使名自为雄镇可詟殊邻诏从
之于是复移天德军理所于旧城焉东受降城本汉云
中郡地在榆林郡东北八里今属振武节度中受降城
本秦九原郡地汉元朔二年更名五原开元十年又于
此城置安北大都护府后又移徙(事具天德军)敬本古城在
中城北四十里郑虔军录曰时人以张仁愿河外筑三
城自古未有今敬本城周一万八百七十二步壕堑深
峻亦古之坚守也贾耽古今述曰以地理求之前代九
原郡城也西受降城在丰州西北八十里盖汉朔方郡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5b 页 WYG0947-0490d.png
地临河县故理处开元初为河水所坏十年总管张说
于故城东别置新城今城西南隅又为河水所坏(旧天德军)
(理此城元和九年移理天德军城)东受降城在朔州北三百五十里本
汉定襄郡之盛乐县也武德四年置云州贞观二十年
改都督府麟德三年改单于大都护府垂拱二年改镇
守使圣历元年改置安北都护开元七年隶属东受降
城八年复置单于大都护府(今为振武理所) 通鉴开元二年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6a 页 WYG0947-0491a.png
闰二月以王睃兼安北大都护朔方大总管令丰安定
远三受降城皆受节度徙大都护府于中受降城置兵
屯田 唐休璟云丰州控河遏寇号为襟带

唐丰安定远城(又见下) 羊马城

郭元振传先天元年为朔方大总管二年正月筑丰安
定远城(关内道)兵得保顿 地理志灵州黄河外有丰安
定远新昌等军丰宁保宁等城(武德四年析回乐置丰安县)丰安军在灵州 
 黄河西去州一百八十里(威州鸣沙神龙元年为默啜所寇移治故丰安城)警州本定远城
在灵州东北二百里先天二年郭元振置后为上县隶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6b 页 WYG0947-0491b.png
灵州景福元年灵威节度使韩遵表为州(杜鸿渐传太子按军平凉)
 议出萧关趣丰安曰灵州我之关中(王海宾丰安军使)王晙为朔方副大总管丰安定远等城并受节度 
 (白元光为灵武留后定远城使浑瑊兼定远西城天德军节度)羊马城幅员十四里
信安王祎所筑 元和志定远城在灵州东北一里即
汉北地郡方渠县之地以丰安势孤置此有兵五千五
百镇之(见后) 六典朔方节度使其统有丰安军定远城

唐长城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7a 页 WYG0947-0491c.png
地理志妫州怀戎县北九十里有长城开元中张说筑
东南五十里有居庸塞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常山
实天下之险有铁门关(通典古居庸关在幽州昌平县西)淮南子天下九塞居庸是 
(其一也)
元魏以柔然寇边自赤城西至五原筑长城二千馀里
隋开皇五年使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
武筑长城东距河西止绥州绵历七百里以遏胡寇太
宗贞观二年九月己未突厥寇边或请修古长城上曰
朕方扫清沙漠安用劳民(志过河经后魏沃野镇城傍金河过古长城九十二里至)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7b 页 WYG0947-0491d.png
(绥俱麟川)

唐威戎城

地理志安西拨换城一曰威戎城

唐营州城

宋庆礼传为河北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治柳城扼制
奚契丹武后时赵文翙失两蕃情攻残其府更治东渔
阳城(志圣历元年)玄宗以奚契丹款附欲复治故城宋璟争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8a 页 WYG0947-0492a.png
不可庆礼执处其利诏与姜师度邵宏等为使筑裁三
旬毕(志开元五年还治柳城)兼营州都督张九龄曰庆礼城营州
士才数千无甲兵强卫指期而往不失所虑遂罢海运
边亭晏然

唐盐泉城 石堡城

唐历开元二十六年三月陇右节度留后杜希望攻吐
蕃新城拔之以为威武军(志在茂州)七月希望发鄯州兵夺
虏河桥并河筑盐泉城号镇西军破吐蕃兵三万人(志河)
(州西百八十里有镇西军二十六年置)会要开元十八年三月二十四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8b 页 WYG0947-0492b.png
(甲寅)朔方节度信安王祎攻吐蕃石堡城(本名铁仞城)拔之
四月改为振武军二十九年十二月六日陷天宝八载
六月哥舒翰又拔之闰六月三日(乙丑)以为神武军 哥
舒翰传下石堡城以赤岭为西塞 浑瑊传从拔石堡
城龙驹岛勇常冠军 地理志鄯州鄯城定戎城又南
隔涧七里有天威军军故石堡城天宝八载克之更名

唐平戎城 (安戎城)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9a 页 WYG0947-0492c.png
唐历开元二十七年十二月章仇兼琼节度剑南二十
八年三月兼琼谍诱吐蕃安戎城主为应导官军入尽
杀虏戌以监察御使许远守之吐蕃围城绝水(五月十八日)
会石裂泉涌引去(二十一日)十月诏改安戎为平戎云 高
适传始上皇分剑南为两节度而西山三城列戍适上
疏曰东西川实一道自邛关黎雅抵南蛮由茂而西经
羌中平戎等城界吐蕃濒边诸城皆仰给剑南平戎以
西数城皆穷山之颠蹊隧险绝运粮束马之路坐甲无
人之乡 南蛮传茂州西南筑安戎城绝吐蕃通蛮之
卷一百七十四 第 19b 页 WYG0947-0492d.png
(仪凤二年益州长史李逸筑之以压吐蕃吐蕃得生羌为乡导陷而据之时吐蕃幅员万馀里西戎未有此盛)
 (志茂州有威戎军恭州西南有平戎军) 曲环传德宗初虏寇剑南以邠
陇兵五千驰救收七盘城威武军维茂等州虏破走
韦皋传贞元中建安夷军于资州维制诸蛮城龙溪于
西山保纳降羌 五行志开元二十八年六月吐蕃围
安戎城断水路城东山鸣石坼涌泉

唐大同静边城 (平戎十八策) 天德城(又见)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0a 页 WYG0947-0493a.png

(上)

王忠嗣传节度朔方天宝元年上平戎十八策三载斩
米施筑大同静边二城徙清塞横野军实之并受降振
武为一城虏不敢盗塞徙河东节度自朔方至云中袤
数千里据要险筑城堡斥地甚远自张仁愿后四十馀
年忠嗣继其功 会要贞观十三年吐谷浑叛置静边
镇仪凤三年置积石军 地理志关内丰州中受降城
西二百里大同川有天德军大同川之西有天安军皆
天宝十二载置天德军乾元后徙屯永济栅故大同城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0b 页 WYG0947-0493b.png
也河东代州北有大同军本大武军调露二年曰神武
天授二年曰平狄大足元年更名其西有天安军天宝
十二载置(会要大同军在朔方州本大武军开元十一年三月四日改大同)朔州马邑
县开元五年于大同军城置蔚州东北有横野军(开元十二)
(年安边县治)乾元元年徙天成军合之而废横野军西有清塞
军本清塞守捉城贞元十五年四月置安乐戍在河西壖
其东壖有古大同城今大同城故永济栅也 郭子仪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1a 页 WYG0947-0493c.png
传天宝十四载禄山反子仪为朔方节度收静边军斩
贼将周万顷遂收云中马邑开东陉 浑瑊传天宝中
破阿布思与诸军城永清及天安军 会要天宝八载
三月于木刺山置横塞军城改为天德军郭子仪为使
(子仪传地偏不可耕徙筑永清号天德军以使兼九原太守)李景略任迪简石雄皆为使  回鹘
传元和末可汗以三千骑至鸊鹈泉振武以兵屯黑山
治天德城备虏会昌中乌介攻大德城刘沔屯云伽关
拒之嗢没斯降即天德为归义军拜军使 六典河东
节度使其统有大同横野岢岚三军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1b 页 WYG0947-0493d.png

唐应龙城

哥舒翰传天宝七载十二月为陇右节度副大使筑神
威军青海上吐蕃攻破之更筑城于龙驹岛有白龙见
因号应龙城翰相其川原宜畜牧谪罪人二千戍之吐
蕃不敢近青海十三载兼河西节度三月破吐蕃洪济
大莫门等城(莫门军仪凤二年置)收黄龙九曲置洮阳郡筑神策
宛秀二军 王难得传复收五桥进白水军使收九曲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2a 页 WYG0947-0494a.png
 曲环传天宝中从翰拔石堡取黄河九曲洪济等城
 地理志洮州西八十里磨环川有神策军天宝十三
载置宁塞郡西有宁边军西八十里宛秀城有威胜军
西南百四十里洪济桥有金天军东南八十里百谷城
有武宁军南二百里黑峡川有曜武军皆十三载置鄯
州有安人威戎军绥和合川二守捉城肃州有酒泉威
远二守捉城 李嗣业传天宝中为疏勒镇使城一隅
陀屡筑辄坏嗣业祝之有白龙见因其处蕝祠以祭城
遂不坏 汉志雁门郡马邑注晋太康地记云秦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2b 页 WYG0947-0494b.png
时建此城不成有马周旋驰走因依以筑城遂名
马邑

唐会昌城

会要天宝六载十二月二十一日(壬戌)筑会昌城于汤所
置百司及公卿邸第 地理志京兆府昭应天宝元年
更骊山曰会昌山三载析新丰万年置会昌县六载筑
罗城置百司及十宅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3a 页 WYG0947-0494c.png

唐长武城

地理志邠州宜禄有长武城 列传李怀光为邠宁节
度频岁率师城长武以处军士城据原首临泾水俯瞰
通道为要防 浑瑊以朔方兵马使屯宜禄大历七年
击吐蕃破之自是岁防长武城盛秋 戴休颜城邠州
功最 韩全义为长武城使贞元三年吐蕃犯长武城
全义拒之 高崇文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崇
文以长武城使讨刘辟练卒五千常若寇至 高霞寓
元和初代高崇文为长武城使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3b 页 WYG0947-0494d.png

唐绥远城 绥戎城 都护府四垒

地理志古云中城又西五十五里有绥远城皆灵夏以
北蕃落所居安西西拨换城一曰威戎城鄯州鄯城有
河源军西六十里有临蕃城又西六十里有白水军绥
远城又西南六十里有定戎城 李元谅传贞元三年
更节度陇右治良原(泾州县)良原隍堞湮圮元谅培高浚
渊又筑连弩台远烽候为守备进据势胜列新壁泾陇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4a 页 WYG0947-0495a.png
以安 刘沔传徙振武节度开成三年突厥劫营田沔
发吐浑契苾沙陀部万人击之贼一辔无返者筑都护
府西北四垒

唐朔方五城

郭子仪传上书曰朔方国北门西禦犬戎北虞猃狁五
城相去三千里开元天宝中战士十万马三万匹仅支
一隅自灵武从征讨比天宝中止十之一今吐蕃兼吞
河陇杂羌浑之众势踰十倍与之角胜岂易得邪(家传云大)
(历九年上表今以朔方减十倍之军当吐蕃加十倍之骑欲求制胜岂易为力)愿于诸道料精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4b 页 WYG0947-0495b.png
卒满五万列屯北边则制胜可必(通鉴九年二月癸巳) 地理志
夏州朔方县长庆四年(会要三月)节度使李祐筑乌延宥州
临塞阴河陶子等五城于芦子关北以护塞外宥州城
宝应后废元和九年于经略军复置(延思县有经略军在榆多勒城天宝)
(中王忠嗣奏置)十五年徙治长泽(元和十年五月修宥州城)为吐蕃所破长
庆四年李祐复奏置

唐晋阳城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5a 页 WYG0947-0495c.png
马燧传念晋阳王业所基宜固险以示敌乃引晋水架
汾而属之城潴为东隍省守陴万人又酾汾环城树以
固堤 会要建中四年河东节度马燧西引晋水架汾
而城之东潴以为池

唐平凉城 连云堡 彰信堡

通鉴贞元四年刘昌复筑连云堡七年二月戊戌诏泾
原节度刘昌筑平凉故城(平凉在原州西一百五十里)诏曰平凉当四会之冲居 
(北地之要)扼弹筝峡口浃辰而毕昌又筑朝谷堡甲子名堡
曰彰信(在平凉西三十五里)实录三月筑  刘昌传贞元七年城平凉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5b 页 WYG0947-0495d.png
开地二百里扼弹筝峡又西筑保定捍青石岭凡七城
二堡旬日就以功检校右仆射 地理志泾州潘原县
后省为彰信堡贞元十一年复置 旧纪贞元七年二
月己巳泾原帅刘昌复筑平凉城城去故原州一百五
十里本原之属县地当禦戎之冲要浃辰而功毕分兵
戍之边患稍弭三月甲子刘昌筑胡谷堡(实录作朝谷)改名
彰义堡(实录作彰信)堡在平凉西三十五里亦禦戎要地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6a 页 WYG0947-0496a.png

唐盐州城

地理志盐州五原郡本盐川贞观二年梁师都平复置
州 秦汉北地郡(以北近盐池因名州)有堡塞军贞元十九年置 吐蕃
传贞元二年十一月吐蕃攻盐夏刺史杜彦光拓跋乾
晖不能守虏遂有其地(志三年没)自虏得盐州塞防无以障
遏灵武单露鄜坊侵迫寇数入为边患八年(壬申岁)帝复
诏城之使泾原剑南山南深入穷讨分其兵毋令专向
东方诏浑瑊(副元帅)杜希全(都统)张献甫(邠宁)邢君牙(神策行营)
(夏绥银)王栖曜(鄜坊)范希朝(振武)合兵三万以左右神策将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6b 页 WYG0947-0496b.png
军胡坚张昌为盐州行营节度使板筑之役者六千人
馀皆阵城下九年二月辛酉始栽阅二旬讫功而虏兵
不出以兼御史大夫纥干遂中丞杜彦光戍之(旧纪月日同)
 列传张献甫节度邠宁断山浚堑选岩要地筑烽堡
请复盐州及洪门洛原镇屯兵诏可献甫遣兵马使魏
茪逐吐蕃筑盐夏二城(邠志曰八年议筑盐夏二城三月师赴五原去城百里而军)
 杜希全兼夏绥银节度都统建言盐州据要会为塞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7a 页 WYG0947-0496c.png
保障请复城之诏希全及朔方邠宁银夏鄜坊振武及
神策行营合选士三万五千屯盐州又敕泾原剑南山
南牵挠其力使不得犯塞 杨朝晟为宁州刺史以副
邠宁节度张献甫贞元九年城盐州召兵护外境朝晟
分统士马屯水波堡 韦皋贞元九年朝廷城盐州诏
皋出师牵维之 李晟薨(贞元九年)后城盐州复故池上恻
然思晟 李光颜元和末镇邠宁时虏毁盐州城使光
颜复城之以忠武军从 会要贞元九年二月诏复筑
盐州城先是三年城为吐蕃所坏自后塞外无保障犬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7b 页 WYG0947-0496d.png
戎入寇既城之后边患顿息 白居易有城盐州诗

唐方渠三城 马岭城 (应圣泉)

杨朝晟传贞元九年为邠宁节度使十三年请城方渠
合道木波以遏吐蕃路诏问须兵几何报曰部兵可办
帝曰前日城五原兴师七万今何易邪对曰盐州之役
虏先知之今薄戎而城虏料王师不十万势难轻入若
发部兵三日至塞下未三旬可毕积刍聚粮留卒戍之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8a 页 WYG0947-0497a.png
寇至不可拔若大发兵阅月乃至虏亦来来必战战则
不暇城矣帝纳其策师次方渠水乏有青蛇降险下走
视其迹水从而流朝晟使筑防环之遂为停渊士饮仰
足图其事以闻有诏置祠命泉曰应圣已城吐蕃悉众
至度不能害乃引去复城马岭而归开地三百里 通
鉴贞元十三年三月方渠三城成(邠志十三年二月十一日朝晟除使十八)
(日发军二十六日军次石台谷三月二十八日功就) 地理志方渠马岭皆庆州
属县节度张献甫置选险要为烽堡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8b 页 WYG0947-0497b.png
唐保定城(又见上)

会要泾州临泾县贞元十一年正月节度使刘昌奏请
于临泾界保定城置阴盘县敕改为潘原十一年以彰
信堡复置(志潘原本阴盘天宝元年更名后省为彰信堡)

唐永信城 临泾城 良原城 潘原城 临


汧城

地理志陇州汧源贞元十三年筑永信城于平戎川汧
阳有临汧城太和元年筑原州平凉郡广德元年没吐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9a 页 WYG0947-0497c.png
蕃节度马璘表置行原州于灵台之百里城贞元十九
年徙治平凉(旧纪四月乙未刘昌奏)元和三年又徙治临泾 列
传邢君牙节度凤翔吐蕃犯边君牙励耕战为备又城
陇州平戎号永信城 郝玼贞元中为临泾镇将尝从
数百骑出野还说节度使马璘曰临泾扼洛口其川饶
衍利畜牧其西走戎道旷数百里皆流沙无水草愿城
之为休养便地璘不听及段祐代节度玼复说曰天宝
中天下以兵为防独西戎耳而塞至京师且万里自禄
山反西陲尽亡寰内为边郡若筑临泾以折虏势便甚
卷一百七十四 第 29b 页 WYG0947-0497d.png
佑唯诺请于朝卒诏城临泾(通鉴元和三年正月庚子)为行原州(十二)
(月庚子置)以玼为刺史戍之自是虏不敢过临泾玼在边积
三十年虏大畏(旧纪元和三年正月庚子泾原节度段祐请修临泾城在泾州北九十里扼西)
(戎之冲要诏从之十二月庚戌以临泾县为行原州命镇将郝玼为刺史自玼镇临泾西戎不敢犯塞)
李元谅为陇右节度贞元四年初筑良原城距城筑台
上张连弩又进筑新城据便地虏深惮之 朱忠亮宪
宗时为泾原四镇节度筑潘原城(初贞元三年七月庚辰遣决胜军使唐良)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0a 页 WYG0947-0498a.png
(臣以六百人曰咸阳戍潘原堡) 王潜拜泾原节度使宪宗与对大悦
潜至镇缮壁垒积粟偫兵遂引师自原州踰峡石取虏
将一人斥烽候筑归化潘原二垒请复城原州度支沮
议 王承元穆宗时为凤翔节度凤翔右袤泾原地平
少岩险吐蕃数入承元据胜地为鄣置守兵千诏号临
汧城以劳封岐国公 旧纪太和元年四月甲午凤翔
筑临汧城于汧阳县西北八十里

唐清塞城

会要清塞军贞元十五年四月以清塞城为军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0b 页 WYG0947-0498b.png

唐鄂城

牛僧孺传宝历元年正月于鄂州置武昌军授僧孺节
度使鄂城土恶亟圯岁增筑僧孺陶甓以城五年毕鄂
无岁费 志鄂州有武昌军元和元年置(吴志孙权黄初二年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八月城武昌)

唐杖义城 禦侮城 柔远城 (邛崃关)

李德裕传(兼旧史月日)太和四年十月戊申徙剑南西川节
度使建筹边楼率户二百取一人使习战缓则农急则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1a 页 WYG0947-0498c.png
战谓之雄边子弟其精兵曰南燕保义保惠两河慕义
左右运弩骑士曰飞星鸷击奇锋流电霆声突骑总十
一军筑杖义城以制大度青溪关之阻作禦侮城以控
荣经(雅州县名)犄角之势作柔远城以扼西山吐蕃六年五
月甲辰奏复邛崃关徙巂州治台登(地理志六年徙治)以夺蛮
险于是二边浸惧南诏请还所俘掠吐蕃维州将悉怛
谋以城降后路岩置定远军于邛州扼大度治故关由
是山南八国来朝 地理志黎州有武侯广清肃宁大
定要冲杖义等十一城巂州有清溪关维州武德七年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1b 页 WYG0947-0498d.png
以羌户于姜维故城置广德元年没吐蕃太和五年收
(德𥙿遣将虞藏俭据之州南抵江阳岷山西北望陇山一面崖三涯江虏号无忧城为西南要捍寻弃之)
(大中三年首领以州内附)雅州有伐谋制胜等八城荣经县有邛崃
山有关

唐三原城 经略城

史宪忠传会昌中筑三原城吐蕃因之数犯边拜宪忠
泾原节度使以怖其侵疏泾于隍积缗钱十万粟百万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2a 页 WYG0947-0499a.png
斛戌人宜之 李吉甫传元和八年请发夏州精骑五
百屯经略故城以护党项奏复宥州乃治经略军以隶
绥银道 元和志丰安军灵武郡西黄河外一百八十
馀里万岁通天初置管兵八千人马一千三百匹定远
东城灵武郡东北二百里黄河外景龙中韩公张仁愿
置管兵七千马三千西城九原郡北黄河外八千里景
龙中仁愿置管兵七千马一千七百西南去理所一千
馀里安北都护府亦曰中受降城景龙中仁愿于黄河
北岸置管兵六千马二千西南去里所千三百里东城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2b 页 WYG0947-0499b.png
榆林郡东北二百里景龙中仁愿置管兵七千马一千
七百西南去理所一十六百馀里振武军单于都护府
城内天宝中王忠嗣置管兵九千马一千六百西南至
理所千七百里(灵州)旧置六胡州在灵州界内开元中
废六州置宥州以领降户天宝末寄理经略军元和八
年李吉甫上言九年五月复于经略军城置宥州(自新宥州)
(北至天德置新馆十一所从天德取夏州乘传奏事四日馀至京师)吉甫传云起夏州至天德复驿侯十一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3a 页 WYG0947-0499c.png
(区以通缓急)

唐新安城  奋戎城(峨和城)

会要咸通六年四月西川节度牛丛于蛮界筑新安城
以遏戎州 地理志巂州西有宁远军有新安三阜沙
野保塞西泸遏戎等九城自清溪关南经大定城百一
十里戎州有奋戎城乾符二年置翼州有峨和白岸都
护祚鼎四城 文苑英华陈讽新筑峨和城赋数万落
于屈指睇连营于寸目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3b 页 WYG0947-0499d.png
唐安南城

高骈传咸通七年(十一月)为静海军节度筑安南城周三
千步又凿道五所通使者其径青石者或传马援不能
治有震碎其石乃得通因名道曰天威道骈镇成都筑
城名曰大元城 宝历元年安南都护李元喜请移城
于江北岸图形势上之 王晙桂州筑城 康承训城
邕州合容管隶之

建隆修都城 (太平兴国京城门名) 元丰修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4a 页 WYG0947-0500a.png

都城(记)

东京旧城周回二十里一百五十五步(即汴州城)唐建中初
节度使李勉筑皇朝曰阙城里城南三门(朱雀保康崇明)东二
(丽景望春)西二门(宜秋阊阖)北三门(景龙安远天波)大内据关城西北
宫城周回五里新城周回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周
世宗广而新之显德二年四月展外城(王朴主营度薛可高史俭盖万)
(康彦环之徒司工筑举宋渭曹郑之民十馀万城之农隙兴板筑东作则罢陶榖为之颂三年彰信节度使韩)
 通筑(王朴传云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皇朝曰国城外城
南五门(南薰普济宣化广利安土)东五门(上善通津朝阳含辉善利)西六门(顺天大通)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4b 页 WYG0947-0500b.png
(开远宣泽金耀咸丰)北五门(通天景阳永泰安肃永顺)建隆三年正月甲戌发
浚仪民数千广皇城之东北隅五月命有司案西京宫
殿图修宫城(韩重赟董役)四年五月十四日诏李怀义护役
(二十四日明德门成命陶榖撰碑)乾德三年四月十三日导五丈河通
皇城为池四年二月七日帝亲视皇城版筑之役六年
(即开宝元年)正月甲午发近甸丁夫增修京城兴国四年九
月戊子改京城门名至道元年十一月丁卯(二十五日)诏张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5a 页 WYG0947-0500c.png
洎改撰京城内外坊名八十馀分定布列始有雍洛之
制 或云坊一百三十有二(雍熙二年欲广皇城九月十七日命刘延翰等经度画图来上帝恐动民居而)
(止仅迁出在内三数司而已)祥符元年正月丙子(十四日)脩东京外城
九年七月丁未增筑新城天禧二年三月毕工天圣元
年正月辛卯发卒增筑京城(七月二十四日增筑皇祐元年八月十二日葺旧城)
(嘉祐四年正月十一日修筑新旧城治平元年十月十六日增筑)熙宁八年九月癸酉
重脩都城(会要八月二十一日诏)内臣宋用臣董之 元丰元年十月丁未
(六日)告毕诏知制诰李清臣记之曰以三岁之绩易数百
年因循之陋崇墉屹然周五十里一百六十五步横度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5b 页 WYG0947-0500d.png
之基五丈九尺高度之四丈而埤堄七尺坚若埏埴直
若引绳惟我汴京气象宏伟平广四达冈阜缭转隐磷
地中若龙盘虎伏睨而四据浊河限其北漕渠贯其内
气得中和土号沃衍霏烟屯云映带门阙望之者知其
为天子之宅周世宗广而新之逮此百二十有五年圣
主营于无为图于弗用取羡卒共其力兵不踰一万分
部者六板干递迁畚锸贯序创机轮以登土为铁疏以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6a 页 WYG0947-0501a.png
固沟肇于丙方环于四浃度功五百七十九万有奇所
省者十之三其作怡然其成𥙿然人不及计士不及议
而城以全新奏矣又有材易八门崇端显严遂与城称
其外趾跨隍百一十有五步圣授其算士荐其能云云
二年进记绍圣元年九月六日刻石于南薰门蔡卞书篆
(初命直学士院孙洙撰记后改命清臣) 元祐三年十月庚子命将作监丞
李士京修京城(绍圣元年正月八日增筑功毕复以外门正门为方城偏门为瓮城) 旧城
内左一厢二十坊二厢十六坊右一厢八坊二厢二坊
新城内城东厢九坊西厢二十六坊南厢二十坊北厢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6b 页 WYG0947-0501b.png
二十坊太宗以名多俚俗至道元年十一月十五日易
以美名唯宝积安业乐台利仁四坊仍旧名祥符二年
三月九日增置厢九京东一厢一坊二厢一坊三厢一
坊京南厢二坊京西一厢二坊二厢二坊三厢二坊京
北一厢二坊二厢一坊祥符六年五月七日改夷门坊
曰宁远元英坊曰瑞庆 重城之内画坊一百三十二
太祖建都无山川之险所恃者在修德在用人在得民心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7a 页 WYG0947-0501c.png

雍熙筑河北城垒 祥符山川城寨图

雍熙四年二月二十三日诏河北诸郡发镇兵增筑城
(遣翟守素田仁明等四人分路按行)端拱二年二月令沿边作方田列
置寨栅至道三年九月杨允素上地图帝御滋福殿历
指山川堡壁曰朕已令屯兵内地而省冗费咸平四年
十二月壬戌陜西漕臣刘综言镇戎军本古原州请于
军前后置堡寨且耕且战(祥符二年始置横阳神堂银城三寨皆在屈野河东置寨)
(将)祥符三年四月己未内出曹韦张宗贵所上泾原环
庆两路山川城寨图示宰臣曰虏置藩部俱当储备亦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7b 页 WYG0947-0501d.png
详宜别画二图一付本路一留密院康定元年陜西漕
庞籍请诸寨互相应援庆历元年曹综于三都谷静边
堡置寨二年三月环庆于柔远寨东择利益建城寨又
于细腰城建寨四年宣抚韩琦请令泾原修葺堡寨五
年十月甲子以延州城马蹄川为安定堡嘉祐四年二
月十一日诏留麟州镇州府州中候百胜清寨四堡寨
馀皆废之治平四年三月环庆蔡挺筑荔原堡闰三月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8a 页 WYG0947-0502a.png
泾原修堡寨赐名治平寨(又有鸡川寨)熙宁十年延州建四
堡 咸平六年六月己卯赐环州大名乾川新寨名肃
远九月辛亥府州西寒岭置寨赐名宁远庆历三年正
月乙未诏河北转运提刑安抚司提举修城垒

咸平彭阳城

镇戎军咸平六年筑 九域志军东八十三里

景德肃宁城

瀛州雍熙中置平虏寨淳化元年改平虏城景德元年
十二月甲辰改肃宁城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8b 页 WYG0947-0502b.png

天禧清水城

秦州天禧元年十一月曹玮筑熙宁元年秦州置甘谷
(九域志甘谷在州西北一百八十五里)

明道怀远城

明道元年十月甲寅镇戎军新修赤藁城名为怀
远城 庆历元年十月三日户部副使李宗咏等
往河东修宁远寨 渭州牧隆城天禧元年筑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9a 页 WYG0947-0502c.png
祥符七年筑笼竿城 咸平四年闰十月筑绥州


康定青涧城

元年九月庚午以种世衡知延州青涧城 种世衡传
建请营故宽州州西南直延安二百里当寇冲右捍延
安左可致河东粟北可图银夏诏即废垒兴筑垒近虏
屡出争且战且城之初苦无水凿地百五十尺至石屑
石得泉城成赐名青涧城迁知城事开营田二千顷
九域志青涧城在延州东北一百十五里
卷一百七十四 第 39b 页 WYG0947-0502d.png

庆历韩公城

秦州初建隆三年筑伏羌城祥符九年二月城南市庆
历初守臣韩琦以东西城外有民居军营恐资寇元年
十月己卯诏增筑外城乃广外城十一里与内城联合
为一城秦民德之号韩公城兴功于元年十月三日己
卯成于二年正月二十七日广四千一百步高三丈五
尺计工三百万(一云东西关城)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0a 页 WYG0947-0503a.png

庆历水洛城

德顺军庆历三年以渭州陇竿城置军靖边砦西南去
略阳二百里有城曰水洛川地平土沃曹玮尝经营之
刘沪密使城主铎斯那内附因城之庆历三年十月甲
子郑戬奏遣刘沪董士廉筑城泾原帅尹洙令罢役不
从四年七月二十六日奏城成(䚰役以沪任城事城中有碑纪沪事)九域志 
(城在军西南一百里)
至和元年八月广西余靖作桂州新城二年六月成王
安石为记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0b 页 WYG0947-0503b.png

庆历大顺城

庆历二年范仲淹于庆州柔远寨东北四十里大顺川
建城四月辛巳诏城名大顺(张载为之记)五年闰五月甲申
仲淹宣抚请建细腰城(在三川间)命种世衡蒋偕城之自环
州隶原州 范仲淹传庆之西北马铺寨当后桥川口
深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佑与蕃
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其后诸将初不知所向行至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1a 页 WYG0947-0503c.png
柔远始号令之版筑毕具旬日城成今大顺城是也贼
觉以骑三万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
既成白豹金汤皆截然不敢动环庆自此寇益少 张
亢传为并代都钤辖管麟府军马以州东焦山有石炭
穴为筑东胜堡下城旁有蔬畦为筑金城堡州北沙坑
有水泉为筑安定堡置兵守之战于兔毛川贼大溃不
踰月筑清塞百胜中侯建宁镇川五堡麟州之路始通

熙宁绥德城

延州熙宁二年置元丰七年正月十九日陜西漕臣范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1b 页 WYG0947-0503d.png
纯粹言绥德城当寇冲请立军以七城砦隶焉(在州东北二百)
(三十里) 建隆二年秦州置伏羌寨熙宁三年以寨
为城(在州西九十里) 熙宁六年河州置定羌城(九域志七年置)
(在州东七十里) 元丰四年通远军北一百二十里置定
西城

元祐定远城

七年五月甲申熙河兰岷路进筑凡二十四日毕功经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2a 页 WYG0947-0504a.png
略使范育等赐诏奖谕
金汤城(延州元符二年以旧寨改)  银川城(崇宁五年以银川改)
定西城(兰州元礼六年增筑闰六月隶通远军)平夏城(镇戎军绍圣四年以石门城改)
德威城(旧清水河政和六年置)  安西城(绍圣二年章栥筑)
定边城(元符二年三月十四日韩升筑) 安边城(环州崇宁五年置)
兴平城(元符元年三月十七日环庆筑)
元丰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曾巩奏秦凤鄜延泾原环
庆并代五路嘉祐城堡一百十二熙宁二百十二元丰
二百七十四熙宁较嘉祐一倍元丰再倍而熙河城堡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2b 页 WYG0947-0504b.png
又三十有一夫将于兵犹奕于棋善奕者置棋虽疏取
数必多得其要而已敌虽万变涂虽百出而形势足以
相援攻守足以相赴所保必其地所应合其变用力少
而得算多

绍兴筑皇城

今大内旧杭州州治也绍兴十八年三月十四日名皇
城南北门曰丽正和宁二十八年七月己未增筑皇城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3a 页 WYG0947-0504c.png
东南之外城(修筑五百四十一丈计工三十馀万九月二十二日新城增置便门诏新南门名嘉)
(会)乾道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修禁城

绍兴山水寨

建炎二年命扬州增修城壁绍兴十一年二月十二日
昭王㬇兼通泰制置使措置水寨乡兵 建炎四年六
月臣僚言江北诸郡之民往往自为寨栅群聚以守和
州则有双山鸡笼二三寨麻胡阿育二水寨庐州则有
浮槎方山等寨滁州则有独山等寨每寨多至二万馀
家宜谕以恩意有功者命镇抚使保奏推恩从之十一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3b 页 WYG0947-0504d.png
月遣使两浙点检寨栅乾道五年九月遣淮西参议许
子中措置淮西山水寨民兵 汉晁错言边事曰选
常居者家室田作为高城深堑其蔺石布渠答复
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
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先为室屋具田
器幕人居之 文王城朔方以南仲宣王城东方以
仲山甫虑以悄悄之劳发以赫赫之名承以翼翼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4a 页 WYG0947-0505a.png
之勤续以明明之功其君臣如此而守卫有其具也古
者哲夫以为城众心以为城礼义廉耻以为城易曰
天险不可升也是险也无象无形不兵而不可犯不城而不
可踰所以持山川丘陵者也昔之人以大师为垣得道
为助在德者险苟得民心虽画地而守效死者莫肯去
不然崇城到天严扉重闭金铺铜环铁扇石枢无以结
民心至于携叛不若折柳之樊圃也 禦外之道莫若
设险制胜之方莫若因形重门击柝设险也高屋建瓴
因形也雅有营谢美召伯也传称城沂贤蔿敖也 城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4b 页 WYG0947-0505b.png
朔方而猃狁之难除禦戎狄之道守备为本不以攻战
为先 陵峥岸峭 丰墙峭阯 以行义为阻道德为
塞贤人为兵则边境无鹿骇狼顾之忧 春秋之法大
事书之于策其于土功尤致其谨始于隐之城中丘卒
于哀之城邾瑕其事几三十条莒城恶而弗备巫臣
为讥由于城麇不知高厚子西以为诮子囊之城郢蔿
艾猎之城沂深嘉屡叹以为善相一国 崒若断岸矗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5a 页 WYG0947-0505c.png
似长云 扼敌国之襟喉据边障之枢会屈伸指臂开
阖风雷启关而敌不敢入下兵而敌不敢当堞雉峥嵘
岳立云连鼓鼙昼鸣刁斗夜严渠答蔺石凡备毕具
隐以金椎蒙以石壁岿乎峭巘断岸之不可攀 峙刍
粮谷甲兵具蔺石杜擭阱察相翔谨号戒 王公设险
以守国孔子书于习坎之彖城郭沟池以为固孔子所
以答言偃之问 体天之险等威以叙因地之宜沟封
以固犹虑有欲不相保聚弧矢取暌门柝取豫俾居无
甈而害有禦 乃量弘杀乃审薄厚 先坏而防先变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5b 页 WYG0947-0505d.png
而惧毋生戒心弃成恃陋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故城
成周而君子小之虽然清风至而城郭不修入其国者
有以观政矣 石城汤池著于神农之教固圉重闭载
乎春秋之训 敌无脆有备者胜国无小善守者全乐
毅能下齐而不能拔莒即墨之二城佛狸能饮江而不
能克旴𣅿之孤垒以习安为惧以恃陋为戒墨翟之智
子囊之忠也 正其疆场脩其土田险其走集亲其民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6a 页 WYG0947-0506a.png
人明其伍侯 万雉郁起矗如长云 植表作旗万锸
竞奋 实墉实壑深与高称 城有制役有时大都不
过三国之一邑无百雉之城制也凡土功龙见而戒事
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时也 周之以水
樵校联布之以蔺石渠答
 玉海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四 第 46b 页 WYG0947-0506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