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a 页 WYG0947-0373a.png

卷一百六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六十九
            宋 王应麟 撰
 宫室
门阙(上)

 释名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门阙天子号令
 赏罚所从出也

舜辟四门

舜典宾于四门四门穆穆注四方之门四方诸侯来朝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b 页 WYG0947-0373b.png
者舜宾迎之皆有美德无凶人 询于四岳辟四
门注开辟四方之门未开者广致众贤 汉武帝
制曰虞舜游岩廊之上注晋灼曰堂边庑严峻之


周五门 九门 法门 三朝(详见朝仪类) 寝门


应门

周礼大宰治朝注在路门外(宰夫同) 阍人掌守王宫之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a 页 WYG0947-0373c.png
中门之禁注中门于外内为中若今宫阙门郑司农云
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
曰路门路门一曰毕门康成谓雉门三门也春秋传雉
门灾及两观疏雉门为中门雉门外有皋库内有应路
于外内为中(玉藻疏天子宗庙在雉门之外)毕门者从外而入路门为
终毕凡诸侯三门曰皋应路诗乃立皋门乃立应门是
也若鲁三门则有库雉路明堂位库门天子皋门则库
门向外兼皋门雉门天子应门则雉门向内兼应门则
天子五门库门在雉门外明矣雉门有两观 师氏居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b 页 WYG0947-0373d.png
虎门之左司王朝注虎门路寝门也门画虎以明勇猛
 大仆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注大寝路寝也门外则
内朝之中如今宫殿端门下(寝门即路门也) 小宗伯建神位
右社稷左宗庙注库门内雉门外之左右皆夹治朝春
秋所云间两社 槁人外内朝注内朝路门外之朝也
疏天子三朝(见朝仪) 小司寇外朝致万民而询注在雉
门外 朝士外朝注司农云王有五门(同阍人注)外朝在路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a 页 WYG0947-0374a.png
门外内朝在路门内康成谓明堂位说鲁公宫曰云云言
鲁用天子之礼此名制二兼四则鲁无皋门应门矣王
五门雉门为中门雉门设两观与今之宫门同阍人几
出入者穷民盖不得入也小宗伯职曰右社稷左宗庙
然则外朝在库门之外皋门之内与疏后郑破先郑外
朝在路门外之说若外朝在路门外中门内外朝有肺
石达穷民中门既有阍人几则何得度中门入路门乎
以此知外朝在库门外皋门内也 大驭行以肆夏趋
以采荠注行谓大寝至路门趋谓路门至应门 司士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b 页 WYG0947-0374b.png
正朝仪之位注此王日视朝事于路门外之位 太史
闰月诏王居门终月注门谓路寝门也司农云月令十
二月分在青阳明堂总章玄堂左右之位惟闰月无所
居居于门故于文王在门为闰 匠人庙门容大扄七
(二丈一尺)闱门容小扄参个(六尺)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大寝)
(门丈六尺五寸)应门二彻参个(正门二丈四尺)疏庙中之门曰闱门即
杂记夫人至入自闱门是也路门以近路寝特小为之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a 页 WYG0947-0374c.png
应门内路门外有正朝臣入应门至朝处君臣正治之
所故谓应门郑云谓朝门也 诗绵乃立皋门皋门有
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注毛曰王之郭门曰皋门伉高
貌王之正门曰应门(孙炎曰朝门也)将将严正也美太王作郭
门以致皋门作正门以致应门笺云诸侯之宫外门曰
皋门朝门曰应门内有路门天子之宫加以库雉正义
言太王本作郭门正门耳文王之兴以为皋门应门致
者由小致大之辞文王因其制度增而长之以为天子
之制郭门者宫之外门正门朝门谓之应门皆宫门也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b 页 WYG0947-0374d.png
 书以应门为南门尔雅曰正门(明堂位云云故以皋应为正门之名)鲁以诸侯而作库
雉则诸侯无皋应卫亦有库门或以褒康叔也谓应门
为朝门寝门一曰路门以朝位在应门内路寝在路门
内故名之檀弓鲁有库门春秋定二年雉门及两观灾
以明堂位考之库雉制如皋应成王特褒之使制二兼
四馀诸侯不然襄十七年传宋有皋门诸侯法有皋应
太王自为诸侯之制非作天子之门(毛以诸侯门不名皋应与郑别)
卷一百六十九 第 5a 页 WYG0947-0375a.png
礼记文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
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曰安文王乃
喜日中及莫亦如之世子之记曰朝夕至于大寝之门
(大寝路寝也门外则内朝之地) 月令(蔡邕王肃云周公作)季春之月田猎罝
罘罗罔毕翳喂兽之药毋出九门是月也命国难九门
磔攘注天子九门者路应雉库皋国近郊远郊关门也
(吕氏春秋注九门三方九门也) 明堂位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
上注正门谓之应门二伯帅诸侯而入牧居外而紏察
之正义明堂更无重门非路门外之应门 尔雅正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5b 页 WYG0947-0375b.png
谓之应门李巡云宫中南向大门应门也应当也当朝
正门宫内有路寝故应门之内有路门明堂无路寝故
无路门及以外诸门但有应门耳 聘礼夕币于寝门
外注寝门外朝也 书顾命逆子钊于南门之外(注路寝门)
 外(榖梁传僖二十一年春新作南门南门者法门也注法令所出入)二人雀弁执惠立
于毕门之内(注路寝门一名毕门)疏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毕门或谓)
(之虎门或谓之路门路门指路鼓而言虎门指虎贲而言一也) 康王之诰王出在应
卷一百六十九 第 6a 页 WYG0947-0375c.png
门之内(注出毕门立应门内之中庭)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
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文选七命云应门八袭注正南门) 周书作
雒篇应门库台元阃 尝麦篇王陟陛在东序乃北向
繇书于内楹之门 三礼义宗明天子诸侯门数义周
礼天子有九门法阳九之义宫门有五法五行外门有
四法四时合为九门一曰关门二曰远郊门三曰近郊
门四曰国门五曰皋门六曰库门七曰雉门八曰应门
九曰路门皆从外而数故月令云天子九门磔攘也皋
门者王宫之外门皋之为言高也谓其制高显也库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6b 页 WYG0947-0375d.png
因其近库即以为名也雉门雉施也其上有观阙以藏
法故以施布政教为名也周礼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
魏阙也应门谓应接诸侯群臣常在此门之内也路门
路寝之门也(周礼疏路大也人君所居皆曰路)诸侯七门一曰关门二
曰远郊门三曰近郊门四曰国门五曰皋门六曰应门
七曰路门鲁以周公之故雉门兼天子应门之制库门
兼天子皋门之制(用二兼四明堂位曰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明鲁虽得用天子之)
卷一百六十九 第 7a 页 WYG0947-0376a.png
(礼但立三门而名制兼五不得特立五门以同天子也)郊特牲曰绎之于库门内失之矣正义鲁失礼又曰 
(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注库门在雉门之外入库门则至庙门外矣)曾巩曰诸侯有皋应路门天子加库 
(雉然春秋鲁有库雉家语卫有库门或谓褒周公康叔非诸侯常制)天子诸侯朝位义天
子路寝门有五其最外者曰皋门二曰库门三曰雉门
四曰应门五曰路门路门之内则路寝也皋门之内曰
外朝朝有三槐左右各九棘近库门有三府九寺库门
之内有宗庙社稷雉门之上有两观连门观外有询事
之朝在宗庙社稷之间雉门内有百官宿卫之廨应门
内曰中朝中朝东有九卿之室九卿治事之所 礼象
卷一百六十九 第 7b 页 WYG0947-0376b.png
多士传曰古者百里之国三十里之遂二十里之郊九
里之城三里之宫七十里之国二十里之遂九里之郊
三里之城一里之宫五十里之国九里之遂三里之郊
一里之城以城为宫盖百里之国外城九里雉门是也中
城七里库门是也内城五里路门是也七十里之国外
城七里中城五里内城三里五十里之国外城五里中
城三里内城一里于百里之国言外城则伯子男外城
卷一百六十九 第 8a 页 WYG0947-0376c.png
可知于七十里五十里之国言内城则公侯内城可知
一里之城以城为宫则其宫府在中城之内矣孟子曰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此侯伯之国也由是言之天子外
城宜十二里而匠人营国为城九里者盖中城也外城
皋门在焉若今南薰门矣中城雉门在焉若今朱雀门
矣内城库门在焉若今宣德门矣应门若今大庆殿门
矣路门若今垂拱殿门矣库门适当皋雉应路之中谓
之中门周官中门之禁盖在是矣郑氏谓天子加以库
雉非是盖诸侯之宫外门曰雉门朝门曰库门内有路
卷一百六十九 第 8b 页 WYG0947-0376d.png
门天子加以皋应明堂位曰云云此以言鲁王礼故制
库门以皋门之制制雉门以应门之制则诸侯之门本
无皋应矣王寝宗庙其正门皆曰应门其内一门皆曰
毕门言王于此出而应物入而毕也 春秋正义凡人
君内朝二外朝一内朝二者路门内外之朝也外朝一
者库门外之朝也若诸侯三门皋应路外朝则在应门
外鲁之三门库雉路则外朝在雉门外郑玄考校礼文
卷一百六十九 第 9a 页 WYG0947-0377a.png
以为鲁门三门库雉路天子诸侯皆三朝图宗人之嘉
事则有路寝庭朝日出视朝则在路门之外其询国危
云云朝士所掌外朝之位乃在雉门之外(曲礼正义天子外屏屏在)
(路门之外诸侯内屏屏在路门之内) 刘敞曰天子诸侯皆三门而名不
同以诗书礼春秋考之天子有皋应毕诸侯有库雉路
天子外朝在皋门之内诸侯外朝在库门之内天子治
朝在应门之内诸侯治朝在雉门之内天子内朝在毕
门之内诸侯内朝在路门之内又曰何谓毕门毕者跸
也王出至于此则跸也师氏掌焉何谓应门应应也王
卷一百六十九 第 9b 页 WYG0947-0377b.png
居治朝正天下之政四海之内莫不敬应也何谓皋门
皋告也王者外朝播告万民谋大事也(楚辞君之门以九重) 方
氏曰天子五门自内而出一曰路门路大也正寝之门
二曰应门应和也路门倡之应门和之三曰雉门观阙
筑于此四曰库门器械藏于此五曰皋门皋缓也近则
迫远则缓皋门为五门之远者(陈氏曰皋者始事之辞周官有皋舞五门始于)
 此故曰皋 五门以路为大故曰路(路车路马路寝路鼓皆名曰路)明堂位注皋之言高也  朱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0a 页 WYG0947-0377c.png
氏曰雉门之外悬治象所以待民应门之外设宗庙社
稷所以严神位路门之外则九室九卿朝焉路寝之内
亦九室九嫔居焉 后汉纪明帝永平八年诏曰昔应
门失守关雎刺世注春秋说题辞曰人主不正应门失
守故歌关雎以感之宋均注曰应门听政之处薛君韩
诗章句曰人君退朝入于私宫后妃御见有度应门击
柝鼓人上堂退反宴处体安志明今内倾于色贤人见
其萌故咏关雎说淑女正容仪以刺时(中门守禁奇服不入严内治也)
(应门击柝鼓人上堂正燕处也) 后汉志河南周公时所城雒邑也春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0b 页 WYG0947-0377d.png
秋时谓之王城东城门名鼎门(帝王世纪曰东南门九鼎所从入)北城
门名乾祭 唐志颜师古曰周书叙明堂有应门雉门
之制 太微三光之庭南四星执法中端门左右掖门
后旁一星将位(天文志)

周虎门

地官师氏掌以美诏王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注虎门路
寝门也王日视朝于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于守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1a 页 WYG0947-0378a.png
宜也司犹察也察王之视朝若有善道可行者当前以
诏王疏司士所掌路门外是常朝日所朝之所经云司
王朝故郑以路寝门外解之师氏守中门外保氏守王
闱门 冬官匠人闱门容小扃参个(其广凡六尺释宫曰宫中之门谓之闱)
 王元长曲水诗序入虎闱而齿胄注翰曰教国子之
学所也李善曰蔡邕明堂月令论曰周官有门闱之学
(闱旁出之门也) 刘氏曰太保命以二千戈虎贲百人逆子钊
于南门之外指虎贲而言故曰虎门 齐晏平仲端委
立于虎门之外 汉有白虎阙神虎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1b 页 WYG0947-0378b.png

周和门 渠门(见旂类) 辕门 棘门 旌门


人门

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帅以门名(注以门名者所被徽识如其在门所植者也古)
(者军将盖为营治于国门鲁有东门襄仲宋有桐门右师皆上卿为军将者也)中冬教大阅遂
以狩田以旌为左右和之门群吏各帅其车徒以叙和
出左右陈车徒有司平之注军门曰和今谓之垒门立
两旌以为之叙和出用次第出和门也左右或出而左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2a 页 WYG0947-0378c.png
或出而右有司平之乡师居门正其出入之行列也正
义师克在和故曰和门汉时军垒为门名曰垒门(司马法殷)
 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汉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周亚夫传有军门都尉壁门士  虎
贲氏守王闲(注梐枑为周卫)司戈盾及舍设藩盾土方氏王巡
守则树王舍 天官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
(杜子春谓行马康成谓再重者周卫有内外列)设车宫辕门(两乘车辕相向以表门)
坛壝宫棘门(司农云以戟为门)为帷宫设旌门(王行昼止则树旌以表门)
宫则共人门(立长大之人以表门) 春官司常祭祀各建其旂会
同宾客亦如之置旌门(彼官树之此供旌) 秋官修闾氏宿互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2b 页 WYG0947-0378d.png
(司农云互为行马以障互禁止人) 榖梁传艾兰以为防置旃以为辕
(诗传褐缠旃以为门) 战国策张孟谈遇智过辕门之外(以车为门)
(而辕外向) 孙子两军相对曰交和 军门曰和(齐章子与秦交和而舍) 汉
书文帝后六年冬匈奴入上郡云中以河内太守周亚
夫为将军次细柳(匈奴传云军长安西细柳)宗正刘礼次灞上祝兹
侯徐厉次棘门(孟康曰在长安北秦时宫门也如淳曰黄图在横门外)匈奴传云渭北棘门 
 灞上(括地志棘门在渭北十馀里秦王门名)水经注横门外郭有棘门  项羽传羽见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3a 页 WYG0947-0379a.png
诸侯将入辕门(张晏曰军行以车为陈辕相向为门)

周王城十二门

地官司门(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中士八下士十六每门下士二人)掌授管键以启
闭国门注司门若今城门校尉主王城十二门疏匠人
云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四面各三门是有十二门(凡岁时之)
(门受其馀疏亦谓国门十二) 充人凡散祭祀之牲系于国门使之
养注国门谓城门司门之官疏司门总主王城十二门
 天官职内掌邦之赋入疏城十二门亦有税入 秋
官士师国禁注国城中也疏若王城十二门 冬官匠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3b 页 WYG0947-0379b.png
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注天子十二门以通十二子(十二)
(辰也)疏王城面各三门(左传注乾祭王城北门) 周语周秩官曰门
尹除门注门尹司门也 左传周有圉门

周象魏 两观 汉象魏

礼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县治象之法于象魏注郑司农
云阙也疏雉门之外两观 大司徒县教象 大司马
县政象 大司寇县刑象 小宰小司徒正岁帅属观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4a 页 WYG0947-0379c.png
治象之法教法之象 易氏曰治之见于象也为治象
书治象之法者为象魏两观之县治象者为魏阙 左
氏传庄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阙西辟注阙象魏也正
义其上县法象巍巍高大谓之象魏使人观之谓之观
 定二年雉门及两观灾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注
雉门公宫之南门两观阙也(释宫云观谓之阙郭璞云宫门双阙刘熙释名云阙)
(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 哀三年鲁司铎火季桓子御公立于
象魏之外命藏象魏曰旧章不可亡也注谓其书为象
魏正义观阙象魏其事一也 公羊传子家驹曰设两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4b 页 WYG0947-0379d.png
观乘大路天子之礼也注礼天子诸侯台门天子外阙
两观诸侯内阙一观(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疏天子诸侯台门大夫不台门礼器云以)
(高为贵台门而旅树反玷大夫之僭礼) 国语管仲曰先王世法文武设
象以为民纪注韦昭曰设象者设教象于象魏也 礼
运仲尼出游观之上注象魏旧章之处 庄子魏牟身
在江海之上心居魏阙之下 列女传卫灵公闻车声
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夫人曰此蘧伯玉也 汉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5a 页 WYG0947-0380a.png
书武帝策董仲舒曰周室设两观 文选陆倕曰象阙
之制其来己远春秋设旧章之教经礼垂布宪之文戴
记显游观之言周史书树阙之梦(注周书曰太姒梦太子发取周庭之梓树)
(于阙间化为松柏)北荒明月西极流精海岳黄金河庭紫贝苍
龙玄武之制铜雀铁凤之工或以听穷省冤或以布治
垂法表正王居光崇帝里 扬雄甘泉赋前熛阙后应
门注晋灼曰赤色之阙应门正在熛阙之内 张衡东
京赋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颜真卿有象魏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5b 页 WYG0947-0380b.png

周闳门 皇门

周书序周公会群臣于闳门以辅主之格言作皇门皇
门篇第四十九维正月庚午周公格于左闳门会群臣
(注路寝左曰皇门)曰维其有大门宗子势臣茂扬肃德讫亦有
孚以助厥辟勤王国王家方求论择元圣武夫羞于王
所其善臣以至于有分私子苟克有常罔不允通咸献
言在于王所人斯是助王恭明祀敷明刑王用有监明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6a 页 WYG0947-0380c.png
宪朕命用克和有成用能承天嘏命人斯既助厥勤劳
王家先人神祇报职用休俾嗣在厥家王国用宁咸祀
天神王用奄有四邻远土丕承万子孙用末被先王之
灵光

周明堂四门

家语观周篇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
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又有周公相成王
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孔子曰此周所以盛
也明镜所以察形往古所以知今 玉藻朝日东门之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6b 页 WYG0947-0380d.png
外听朔南门之外(注谓国门明堂在国之阳)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
其中(注明堂门中)疏皇氏曰明堂有四门 明堂位注正门
谓之应门正义明堂无重门非路门外之应门

鲁三门

春秋正义定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则两观在雉
门外也礼运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上蜡祭在
庙故祭出而游于观也郑玄考校礼文以为鲁制三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7a 页 WYG0947-0381a.png
库雉路(库者府库所在也雉者治朝所在也路者路寝所在也)雉犹治也 陈氏曰有雉之象故曰 
(雉)天子诸侯皆三朝图宗人之嘉事则有路寝庭朝日
出视朝则在路门之外其询国危国迁立君周礼朝士
所掌外朝之位者乃在雉门之外耳雉门之外左有亳
(哀四年亳社灾)右有周社间于两社是在两社之间朝廷询
谋大事在此处是执政之所在也 周礼阍人疏鲁有
三门雉门有两观为中门 明堂位库门天子皋门雉
门天子应门注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鲁有库雉路则
诸侯三门欤 檀弓鲁有库门(卫亦有库门家语云绎之于库门内) 郊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7b 页 WYG0947-0381b.png
特牲郊之祭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 榖梁传主王
姬者必自公门出注公门朝之外门 太王徙居岐周
为殷诸侯立皋门应门 礼宰夫执铎以令于宫自寝
门至于库门

鲁四门

春秋僖二年春新作南门左传书不时也正义本名稷
门今新修令高大改名高门鲁人相传云然鲁城南面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8a 页 WYG0947-0381c.png
三门隐公元年开一门故今南有四门僖公复缮治稷
门 荀子哀公篇孔子曰君出鲁之四门以望四郊
春秋说题辞曰鲁端门

鲁城十二门

春秋鲁城凡有十二门其北名上东门左传定公八年
公敛处父帅郕人自上东门入是也西五门一曰鹿门
臧纥斩鹿门以出是也三曰稷门即圉人荦能投盖于
稷门南曰雩门左传自雩门出蒙皋比而先犯之是也
(春秋时鲁国都又有莱门子驹之门公羊传有争门吏门论语石门注鲁城外门也)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8b 页 WYG0947-0381d.png

汉公车 司马门

百官表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初更名中
大夫令后元年复为卫尉(师古曰汉旧仪云卫尉寺在宫内胡广曰主宫阙之门内)
(卫士于周垣下为区庐若今仗宿屋)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
注师古曰汉官仪云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
天下上事及阙下凡徵召皆总领之令秩六百石(聘贤才达)
 章奏(张释之卫林等事见官制) 纪高帝七年二月萧何造未央宫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9a 页 WYG0947-0382a.png
立东阙北阙注未央宫殿虽南面而上书奏事谒见之
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在焉(秦长史欣请事咸阳留司马门三日不见)周礼宫 
(正几其出入郑司农注若今时无引籍不得入宫司马殿门疏汉宫殿门每门皆使司马一人守门比千石皆)
(号司马殿门) 元帝初元五年四月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
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注应劭曰宫内门也师
古曰宫之外门也卫尉有八屯卫侯司马主卫士徼巡宿
卫每面各二司马故谓宫外门为司马门 成帝建始
三年十二月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诣公车(又永始二)
(年举淳朴有行义诣公车)永始四年四月未央宫东司马门灾(师古曰东)
卷一百六十九 第 19b 页 WYG0947-0382b.png
 面之司马门也(宫门四面皆有司马门) 平帝元始二年秋举勇武有节
明兵法郡一人诣公车 黄图未央长乐甘泉宫四面
皆有公车(公车主受章疏之所)司马门凡言司马门者宫垣之内
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门)司马主武事故谓宫之外门为司
马门(史记索隐天子有兵栏曰司马门)按汉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车
司马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 列传张释之为公车令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释之劾不下公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0a 页 WYG0947-0382c.png
不敬 贾谊书天子宫门曰司马门 东方朔上书令
待诏公车(史记东方朔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武帝置酒
宣室使谒者引见董君朔陛戟殿下辟戟而前曰云云上
更置酒北宫引董君从东司马门入司马门更名东交
(注以偃从此入门交会于内) 朱买臣诣阙上书久不报待诏公
(又东郭先生待诏公车) 车千秋召中二千石博士会公车门
议问法 隽不疑暴胜之荐诣公车拜青州刺史后为
京兆尹始元五年有男子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
闻不疑叱从吏收縳注师古曰公车主受章奏者 丙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0b 页 WYG0947-0382d.png
吉为丞相驭吏尝出见驿吏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
驭吏至公车刺取 刘向云章交公车 谷永建始三
年举直言对策待诏公车 息夫躬云云哀帝诏举明兵
法有大虑各一人将军二人诣公车 孔光元寿元年
正月召诣公车问日食事(又元始元年日食谯元诣公车对策拜议郎) 公
孙弘子度为山阳太守诏召钜野令史成诣公车不遣
坐论为城旦(元始中诏召公孙弘子孙为后者诣公车) 师丹召诣公车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1a 页 WYG0947-0383a.png
西域传武帝诏曰公车方士以为吉 五行志公车大
谁卒注主问非常之人因以名官有大谁长(石显谐张猛令自杀)
(公车) 后纪光武建武七年四月壬午举贤良方正遣诣
公车(注公车门名公车所在因以名焉) 章帝建初五年二月庚辰朔
举直言极谏遣诣公车 和帝永元六年三月丙寅举
贤良直言遣诣公车 灵帝中平元年三月壬子诏举
列将子及史氏有明战陈之略者诣公车 后纪赵憙
光武引见赐鞍马待诏公车 鲁恭举直言待诏公车
拜中牟令 尹敏建武二年待诏公车拜郎中 第五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1b 页 WYG0947-0383b.png
伦为会稽太守永平五年坐法吏民上书守阙是时显
宗方案梁松事亦多为松讼者帝诏公车诸为梁氏及
会稽太守上书者勿复受 樊准上疏曰宜下明诏如
赵孝承官者召诣公车 丞宫永平中拜博士淳于恭
肃宗除议郎崔实桓帝初对策马融举淳朴对策皆诣
公车 杨秉赐彪黄琼杨厚荀爽左雄张衡李充杜根
皇甫规郑均戴封周协桥玄汝郁侯瑾等皆公车召(安帝)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2a 页 WYG0947-0383c.png
(临政之初公车礼聘冯良周爽等) 郑玄公车再召 薛包建光中种
岱桓帝时公车特召 董扶公车三召 毛义明帝时
郑太灵帝时公车召不就 王符爱日篇明帝时公车
以反支日不受章奏帝曰民废农桑远来诣阙而复拘
以禁忌岂为政之意乎遂蠲其制 丁鸿禀食公车
寒朗永初二年荐为博士召诣公车 郎顗阳嘉二年
正月公车召乃诣阙拜章书奏帝复使对尚书条便宜
七事 苏不韦召诣公车 樊英建光元年诏公车赐
策书召英等六人唯郎宗杨伦到洛阳永建四年三月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2b 页 WYG0947-0383d.png
为英设坛帝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
礼 郎宗诣公车对策陈灾异 扬雄羽猎赋虎路三
嵏以为司马围经百里而为殿门注应劭曰外门为司
马门殿门在内也 列女传钟离春诣齐司马门

汉未央东北阙 苍龙玄武阙 (详见未央宫)

高纪七年二月(史记云八年)萧何造未央宫立东阙北阙注
师古曰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皆诣北阙公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3a 页 WYG0947-0384a.png
车司马亦在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
西南两面无门阙盖厌胜之术(萧子良云署书汉高六年萧何所定以题苍龙)
 白虎二阙(白虎当为西阙)史记注骃案关中记曰未央宫东有苍
龙阙北有玄武阙 又三辅旧事(庙记曰未央有白虎阙属车阙)索隐曰东阙
名苍龙北阙名玄武秦旧宫皆在渭北立东北阙取其
便也 文纪七年六月癸酉未央宫东阙罘罳灾 西
京赋北阙甲第 水经注未央宫东有苍龙阙阙内有
阊阖止车诸门(西京赋表峣阙于阊阖注紫微宫门名曰阊阖宫门立阙为表)史记田鼢罢 
(朝出止车门)北有玄武阙即北阙也 后官志苍龙司马主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3b 页 WYG0947-0384b.png
东门注雒阳宫门名为苍龙阙门蔡质汉仪司徒府与
苍龙阙对(见后) 后纪中平三年注铸铜人列于苍龙玄
武阙外(宦者传注苍龙东阙玄武北阙) 西都赋植中天之华阙 文
选注李尤阙铭曰悉理听省乃无穷冤 秦筑冀阙于
咸阳 万石君过宫门阙必下车趋

汉长安十二门 (城门候)

西都赋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建金城之万雉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4a 页 WYG0947-0384c.png
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东宣平清明霸)
(南覆盎安西安西章直西城北横洛厨城)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
场货别隧分(汉宫殿名长安有宣平覆盎万秋横门东都宣德元成青绮章义仁寿石门见蓺)
(文类聚) 西京赋城郭之制旁开三门参涂夷庭方轨十
二街衢相经廛里端直甍宇齐平注一面三门门三道
涂容四轨周礼曰管国方三门 百官表城门校尉掌
京师城门屯兵(征和二年初置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候(师古曰门)
(各有候萧望之小苑东门候亦其比也)蔡义补覆盎城门候  黄图(又水经注)长安城东
出南头第一门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4b 页 WYG0947-0384d.png
青门召平种瓜青门外庙记亦曰青绮门(水经注第三门本曰霸门)
莽更曰仁寿门无疆亭东出第二门曰清明门一曰籍
田门以门内有籍田仓一曰凯门汉宫殿疏第二门名
城东门莽更曰宣德门布恩亭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
平门民间谓东都门建始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群飞蔽
日从东都门至枳道(如淳注引黄图长安城东面北头门曰宣平城门其外郭曰东都门)
 (景中二年九月晦日食军东都门外)疏广受乞骸归公卿大夫为设祖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5a 页 WYG0947-0385a.png
道供帐东都门外即此门也其郭门亦曰东郭即逢萌
挂冠处也(昌邑王传且至广明东都门龚遂曰此长安东郭门也)杜笃传光武修理东都城门 
(西征赋践宣平之清阈)莽更名春王门正月亭(翟义传有春王城门校尉王况)
都门至外郭亭十三里(水经注有曰东城门)南出东头第一门曰
覆盎门一号杜门庙记曰与洛门相去十三里二百十
步有鲁班输所造桥其南有下杜城故曰下杜门又曰
端门北对长乐宫莽更名永清门(水经注作永青)长茂亭南出
第二门曰安门亦曰鼎路门北对武库莽更名光礼门
显乐亭南出第三门曰西安门北对未央宫一曰便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5b 页 WYG0947-0385b.png
即平门也古者平便同字(水经注夲名平门)建元三年初作便
门桥 注北面西头门(薛广德传上出便门注南面西头第一门)水经注西出南头第一门章门又曰 
(便门)莽更名信平门诚正亭西出南头第一门曰章城门
汉宫殿疏同三辅旧事章门亦曰光毕门又曰便门元
延元年章城门牡自亡(谷永对曰章城门通路寝之路)莽改曰万秋门
亿年亭西出南头第二门曰直城门亦曰直门宫殿疏
亦曰龙楼门门上有铜龙(成纪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6a 页 WYG0947-0385c.png
更曰直道门端路亭西出北头第一门曰雍门本名西
城门其水北入有函里民名曰函里门(水经注西出南头第三门名西)
(城门亦曰雍门民名曰函里门又曰光门亦曰突门)外戚传注雍门在长安西北 莽改曰章义
门著谊亭北出东头第一门曰洛城门又曰高门宫殿
疏又名鹳雀台门外有汉武承露盘在台上(水经注第三门本名)
(杜门亦曰利城门其外有客舍民曰客舍门又曰洛门)莽更名进和门临水亭北
第二门曰厨城门长安厨在门内因为门名(后汉注洛城门其内)
 有长安厨官俗名厨城门(水经注北出西头第二门本名洛门又曰朝门一曰高门)霍光传注北出中门 
(有长安厨故谓厨城门)莽更名建子门广世亭北出西头第一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6b 页 WYG0947-0385d.png
曰横门门外有桥曰横桥(成纪虒上小女走入横城门注如淳曰横音光)史记曰 
 横城门(史记正义秦兴乐宫北门对横桥)元凤四年封鄯善百官送至横门外 莽更曰朔都
门左幽亭 其外郭有都门有棘门又有通亥门(晋志北落师门一星在羽林西南天之蕃落也长)
(安城北门曰北落门以象此也)汉城门皆有候掌候时谨启闭也三辅
决录长安面三门四面十二门皆通达九道以相经纬
三涂洞辟隐以金椎周以林木左右出入为往来之径
行者升降有上下之别(水经注诸门皆通逵九达三途洞开)班固西都赋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7a 页 WYG0947-0386a.png
云云又张衡西京赋云云是也 周礼司门注若今城
门校尉主三城十二门疏举汉法况之 续志注汉旧
仪曰长安城方十三里经纬各长十五里十二城门

汉端门 掖门

天文志太微南四星执法中端门左右掖门注端门太
微正南门 周勃传皇帝入未央宫有谒者十人持戟
卫端门(师古曰殿之正门)曰天子在也足下何为者不得入太
尉往谕乃去皇帝遂入 燕王旦传鼠舞殿端门中注
师古曰端门正门也 黄图秦营宫殿端门四达 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7b 页 WYG0947-0386b.png
礼太仆大寝门外注内朝之中如今宫殿端门下 后
礼仪志冬夏至太史令八能士坐于端门左塾 百官
志注元嘉二年大将军冀朝到端门若龙门谒者将引
马融传召诣对策注对策于北宫端门 左雄传孝廉
先诣公府副之端门练其虚实 西都赋立金人于端
闱注正门也 东京赋启南端之特闱立应门之将将
注李善曰洛阳宫舍记曰洛阳有端门薛综曰端门南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8a 页 WYG0947-0386c.png
方正门应门中门也 洛阳宫名有南端门东西南北
掖门 吕后纪刘章从勃请卒千人入未央宫掖门注
非正门而在两旁若人之臂掖(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应劭云汉制内至禁省)
(为殿门外至大道为掖门) 成帝纪尚方掖门 杨恽传高昌侯车
奔入北掖门 仪礼注闱门如今东西掖门

汉金马门(又谓之黄门) 鲁班门

列传公孙弘元光五年对策天子擢为第一拜为博士
待诏金马门(叙传平津斤斤晚跻金门)注如淳曰武帝时相马者东
门京铸作铜马法献之(见马援传)立于鲁班门外更名鲁班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8b 页 WYG0947-0386d.png
门为金马门(史记金马门宦者署门旁有铜马故谓之金马) 东方朔待诏公
车上使待诏金马门稍亲近(史记东方朔曰避世金马门) 主父偃
严安徐乐皆待诏金马门 霍光出昌邑群臣置金马
门外 王袖宣帝修武帝故事益召高才刘向张子侨
华龙柳袖等待诏金马门上欲兴协律之事王袖作中
和乐职宣布诗 贾捐之元帝时言得失待诏金马门
周堪白令郑朋待诏金马门 扬雄解嘲历金门公孙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9a 页 WYG0947-0387a.png
创业于金马 张汤赞注班固目录成帝时冯商待诏
金马门受诏续太史公十馀篇 蓺文志武帝时有待
诏金马聊苍三篇(又作胶苍) 黄图金马门宦者署武帝得
大宛马以铜铸象立于署门因以为名(后汉南宫亦有金马门宦者署)
 两都赋序武宣之世内设金马石渠之署西京赋
兰台金马递宿迭居 文选金闺诸彦兰台群英
注金闺金马门也 华峤书曰明帝至长安取飞
廉并铜马置上西门平乐观故张平子东京赋曰
平乐都场天马半汉 陆机洛阳记云金马门外
卷一百六十九 第 29b 页 WYG0947-0387b.png
聚群贤铜驼陌上集少年又曰有铜驼二枚在宫
之南四会通(颜师古亦云铜驼街在雒阳西京无也) 郡国志蒯城
慕容俊铸铜马于门侧谓曰铜马门 龙楼门有
铜龙柏梁台有铜柱上林有飞廉观建章有凤


汉长乐宫东阙 西阙

见宫类 汉丞相萧何自题苍龙白虎二阙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0a 页 WYG0947-0387c.png

汉建章凤阙 璧门 (详见建章宫)

羽猎赋序营建章凤阙神明馺娑穷妙极丽(三辅故事云其阙圆)
 上有铜凤皇(汉武故事云阙高二十丈) 关中记凤阙一名别风阙(一名折风)
言别四方阊阖之内别风嶕峣是也(杨震关辅古语云俗谓凤凰阙为玉)
(女楼) 黄图建章宫南有玉堂璧门三层台高三十丈玉
堂内殿十二门阶陛皆玉为之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
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椽首薄以璧玉因曰璧门
 魏繁钦建章凤阙赋上规圜以穹窿下矩折而绳直
象元圃之层楼肖华盖之丽夭抗神凤以甄甍似虞廷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0b 页 WYG0947-0387d.png
之锵锵序云秦汉规模泯毁惟建章凤阙耸然独存虽
非象魏之制亦一代之巨观 水经注黄图曰凤阙高
七丈五尺 文选注魏文帝歌曰长安城西有双圆阙
上有双铜爵一鸣五榖生再鸣五榖熟(关中记建章宫圆阙临北道凤)
(在上阊阖门内东出有折风阙一名别风) 史记正义三秦记云柏梁台有
铜凤因名凤阙

汉便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1a 页 WYG0947-0388a.png
武纪建元三年初作便门桥注师古曰便门长安城北
面西头第一门即平门也作桥渡渭水以趋茂陵即今
便桥 水经注西出南头第一门名章门又名便门(与颜)
(注异) 元和志在长安西门

汉长门 延寿门

东方朔传窦太主献长门园更名长门宫注如淳曰长
门在长安城东南 外戚传上林有延寿门

汉横门

戾太子传焚苏文于横桥上注孟康曰横音光师古曰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1b 页 WYG0947-0388b.png
即横门渭桥也 西域传元凤四年封尉屠耆为鄯善
王丞相将军百官送至横门外祖而遣之 成纪建始
三年小女陈持弓走入横城门阑入尚方掖门注横音
光黄图北面西头第一门掖门在两旁如人臂掖

汉龙楼门 直城门 作室门 尧母门

成纪为太子好经书宽博谨慎初作桂宫(桂宫在城居近北)
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因以名)陆厥诗又点铜龙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2a 页 WYG0947-0388c.png
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得绝乃度还入作室门上迟
之问其故以状对上大悦乃著令太子得绝驰道云(长安)
(城西出第二曰直城门宫殿疏曰亦曰龙楼门上有铜龙本名直门) 赵倢伃传居钩弋
宫太始三年生昭帝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尧十四
月而生乃命所生门曰尧母门(见宫类)

汉应门

班倢伃赋应门闭兮禁闼扄注师古曰正门谓之应门
 扬雄甘泉赋前熛阙后应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2b 页 WYG0947-0388d.png
汉开阳门(详见下段)

百官志雒阳城十二门注应劭汉官曰开阳门始成未
有名宿昔有一柱来在楼上琅邪开阳县上言县南城
门一柱飞去光武使人识视怅然遂坚縳之刻记其年
月因以名焉

汉雒阳十二门 城门候

百官志城门校尉一人秩比二千石掌雒阳城门十二
所司马一人千石主兵(一作车)城门每门候一人六百石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3a 页 WYG0947-0389a.png
(十二门各有铭李尤作汉官仪曰十二门皆有亭)其正南一门曰平城门(午汉官)
(秩曰平城门为宫门不置候置屯司马秩干石)北宫门属卫尉其馀上西门(戍)
(应劭汉官曰上西不纯白丹镂之)雍门(酉)广阳门(申)津门(未)小苑门(午)
开阳门(巳)耗门(辰)中东门(卯)上东门(寅)榖门(子)夏门(亥)
凡十二门(注引李尤铭位在十二辰前志开阳县属东海郡当考)蔡质汉仪曰雒阳二十四街街 
 一亭十二城门门一亭(梁商传帝幸宣阳亭注城门皆有亭) 李尤铭平城门平城
司午厥位处中上西门上西在季位月惟戌雍门雍门
处中位月惟酉广阳门广阳惟孟厥月在申津门津名
自定位季月未开阳门开阳在孟位月惟巳耗门耗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3b 页 WYG0947-0389b.png
值季月位在辰中东门中东处仲月位当卯上东门上
东少阳厥位在寅榖门榖门北中位当于子(一作丑)夏门
夏门值孟位月在亥(详见御览类聚) 五行志光和元年蔡邕
对曰平城门正阳之门与宫连郊祀法驾所由从出门
之最尊者也(南宫平城门) 坚镡传晨开上东门注洛阳故
城东面北头第一门(高祖封诸子雒阳上东门外) 桓帝纪召帝到
夏门亭注洛阳城北面西头门也门外有万寿亭皇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4a 页 WYG0947-0389c.png
后纪皋门亭注诗注云王之郭门曰皋门
城门候 周司门每门下士三人干宝曰如今门候蔡
质汉仪门候见校尉执板不拜 张湛为太中大夫居
中东门候舍 郅恽为上东城门候(洛阳城北面北头门)帝出猎
车驾夜还恽拒关不开帝令从者见面于门间恽不受
诏帝乃回从东中门入明日恽上书谏赐布百疋贬东
中门候为参封尉 谢承书曰何汤守开阳门候上微
行夜还汤闭门不纳更从中东入明日召赐食诸门候
夺奉 开阳门秦彭羊迪(见李周传)夏城门岑尊(见鲍永传注城门候)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4b 页 WYG0947-0389d.png
(吏六百石)榖城门刘洪津城门张甫(奋子) 又有城门令史

汉宫掖七门

百官志卫尉卿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巡事宫掖门每门
司马一人秩比千石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古今注建武十)
(三年九月开)苍龙司马主东门(雒阳宫阁名为苍龙阙门)玄武司马主玄
武门(班固尝为之)北屯司马主北门北宫朱爵司马主南掖
(古今注永平二年十一月初作北宫朱爵南司马门)东明司马主东门朔平司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5a 页 WYG0947-0390a.png
马主北门凡七门(汉官载员吏共四十一人卫士共六百三十九人)古今注中载二门其 
(馀日月皆靡记)凡居宫中者皆有门籍于门之所属宫名两字
为铁印文符案省符乃纳之(符用木长二寸) 顺纪帝即位使
屯南北宫诸门

汉桥门

见学校类 汉官仪曰辟雍四门外有水节观者门外
皆有桥观者水外故云圜桥门圜绕也

汉建礼门

汉典职尚书郎主作文书起草昼夜更直于建礼门内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5b 页 WYG0947-0390b.png
(见文选注) 蔡质汉官仪宫北朱雀门至止车门内崇贤门
内建礼门 文选任昉序曰出入礼闱注李善曰十州
记曰崇礼闱即尚书上省门崇礼东建礼门即尚书下
省门(一作下舍门)二门名礼故曰礼闱 蜀都赋宣化之闼
崇礼之闱华阙双邈重门洞开金铺交映玉题相辉

汉云龙门 九龙门 嘉德门 金商门 崇


贤门 鸿都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6a 页 WYG0947-0390c.png
班固典引序臣固永平十七年与贾逵傅毅杜矩展隆
郗萌等召诣云龙门(德阳殿东门也东门称云龙西门称神虎)小黄门赵宣
持秦始皇本纪问臣等曰太史迁赞语宁有非邪 东
都赋春王三朝供帐置于云龙之庭注洛阳宫舍记有
云龙门 东京赋启南端之特闱(注洛阳宫舍记曰洛阳有端门)立应
门之将将昭仁惠于崇贤(东)抗义声于金商(西)飞云龙
于春路(东)屯神虎于秋方 西(注宫殿簿北宫有云龙门神虎门汉书曰东苍龙西)
 白虎(戴延之记曰端门东有崇贤门次外有云龙门)前殿云台和欢安福謻门
曲榭 注謻门冰室门也(水经注洛阳诸宫名曰南宫有謻台临照台謻门即宣阳门也门内有宣阳冰)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6b 页 WYG0947-0390d.png
(室)邪阻城洫九龙之内寔曰嘉德西南其户匪雕匪刻
(注九龙本周时殿名门上有三铜柱柱有三龙相糺绕故曰九龙嘉德殿在九龙门内) 汉宫殿
疏洛阳有泰夏(一作大厦)阊阖西华万春苍龙千秋(一作长秋)
福永巷丙舍鸿都金华不老章台濯龙定鼎(周鼎所从入)
门 蔡质汉官仪北宫朱雀门内崇贤门建礼门 洛
阳宫名洛阳有飞龙(一作兔)含章建礼广怀明礼司马阊
(水经注阊阖门汉之西上门)南止车东西止车西华云龙神虎东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7a 页 WYG0947-0391a.png
掖西掖千秋南端金镐神仙敬法却非含德司马北阙
玄武南掖北掖九龙奉(一作春)兴青璅金商宜春(一作秋)
门 列传曹褒章和元年召诣嘉德门 班固为玄武
司马注主玄武门(志宫掖门每门司马一人秩比千石)来历要结光禄勋
祋讽等十馀人俱诣鸿都门證太子无过 杨赐光和
元年引入金商门问祥异注太极殿西有金商门(李尤平乐)
(观赋处金商之维陬)商为金为义  蔡邕光和元年七月诏召邕及杨
赐等诣金商门引入崇德殿就问灾异 宦者传灵帝
引诸生能为文赋尺牍工书鸟篆者待制鸿都门下(纪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7b 页 WYG0947-0391b.png
(有朱雀阙) 文中子世家王隆隋开皇初以国子博士待
诏云龙门

汉灵台十二门

见前 章帝作诗

汉濯龙门

袁宏汉纪建初二年有司奏封诸舅太后诏曰前过濯
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明德马后纪同)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8a 页 WYG0947-0391c.png
 汉宫殿名洛阳有濯龙门

汉国门

冯绲传诏策曰已命有司祖于国门 祭法云天子祭
七祀有国门

汉青琐门

汉旧仪黄门郎属黄门令日暮入对青琐门拜名曰夕
郎 宫阁簿青琐门在南宫 汉书赤壁青琐(西京赋青琐丹墀)李尤德阳殿 
 赋青琐禁门 楚辞注文如连琐(前书音义以青画户边镂中)车服志禁门曰黄闼以中人主之故曰黄 
(门令) 洛阳宫名有青璅门 王允传吕布驻马青琐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8b 页 WYG0947-0391d.png


汉成都十八门

臧宫传宫乘兵入小雒郭门历成都城下注张载注蜀
都赋云汉武帝元鼎三年立成都郭十八门小雒郭门
盖其数焉(亦见郡国志注) 公孙述传臧宫军至咸门(成都北面有二)
 门其西者名咸门(成都志大城九门少城九门唯咸门朔门秦汉旧名) 扬雄作成都城
四隅铭 扬雄蜀都赋都门二九四百馀间 左太冲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9a 页 WYG0947-0392a.png
蜀都赋金城石郭兼市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辟二
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华阙双邈重门洞开金铺交
映玉题相辉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会万商之渊

汉通德门

郑康成传北海高密人国相孔融深敬之告高密令为
康成特立一乡曰齐置士乡越有君子军皆异贤之意
又谓公者仁义之正号不必三事大夫今郑公乡可广
开门衢令容高车号曰通德门(毕命表厥宅里)
卷一百六十九 第 39b 页 WYG0947-0392b.png
汉仁寿闼

东观记诏马严留仁寿闼与校书杜抚班固定汉武注


汉朱雀阙

水经注汉官典职曰偃师去洛四十五里望朱雀阙其
上郁然与天连洛阳故宫名有朱雀白虎苍龙阙北阙
南宫阙也东观记北阙铁柱门即斯阙也今阊阖门外
夹建巨阙以应天宿阙前水南道右置登闻鼓以纳谏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0a 页 WYG0947-0392c.png

魏邺城七门

水经注魏武封于邺为北宫宫有文昌殿城之西北有
三台皆因城为之基城有七门南曰凤阳门中曰中阳
门次曰广阳门东曰建春门北曰广德门次曰厩门西
曰金明门一曰白门凤阳门三台洞开高三十五丈

魏承明门(又见洛阳宫) 陵霄阙

纪黄初元年十二月初营洛阳宫戊午幸洛阳注帝居
北宫以建始殿朝群臣门曰承明陈思王植诗曰谒帝
承明庐是也至明帝时始于汉南宫崇德殿处起太极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0b 页 WYG0947-0392d.png
昭阳诸殿 高堂隆传陵霄阙始建有鹊巢其上帝以
问隆 文选曹子建诗谒帝承明庐注陆机洛阳记曰
承明门后宫出入之门常怪谒帝承明庐问张公云魏
明帝作建始殿朝会皆由承明门 晋宫阁名洛阳有
承明门 魏杨修许昌宫赋置天台于辰角列执法于
西南筑旧章之两观缀长廊之步栏

魏肃成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1a 页 WYG0947-0393a.png
魏书文帝在东宫于肃成门集诸儒讲论大义

魏建阳门 金光门

文选景福殿赋开建阳则朱炎艳启金光则清风臻注
建阳门在东金光在西韦仲将景福殿赋昭刚义于金
光崇柔惠于建阳(典略曰许昌作殿名曰景福)
晋宫阙名许昌宫有崇礼门

魏大夏门

文选注陆机洛阳记曰大夏门魏明帝所造有三层高
百尺 丹阳记汉夏门魏加曰大夏 河南郡境界簿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1b 页 WYG0947-0393b.png
曰洛阳县东城第一建春门

晋承华门

文选陆机诗阊阖既辟承华再建遵彼承华托
身承华侧注陆机洛阳记太子宫在太宫东薄
室门外中有承华门 武帝故事上林有承华
殿 汉太仆属有承华监长丞 顺帝置承华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2a 页 WYG0947-0393c.png

晋宣阳门

礼志江左不复晨贺夜漏未尽十刻开宣阳门平旦始
开殿门昼漏上五刻皇帝乃出

晋崇阳闼 魏阊阖门

晋宫阁名洛阳宫有崇阳闼延明通明修云通福徽音
承休元明元晖崇礼白藏闼 初学记有后魏温子升
(一作升)阊阖门上梁祝文 水经注广莫门汉之榖门也
建春门即上东门也阊阖门汉之上西门也汉宫记曰
上西门所以不纯白者汉家厄于戍故以丹镂之南直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2b 页 WYG0947-0393d.png
千秋门右宫门也又一水自千秋门南流径神虎门下
东对云龙门又南径通门掖门魏明帝上法太极于洛
阳南宫起太极殿于汉崇德殿之故处改雉门为阊阖
门昔在汉世洛阳宫殿门题多是大篆言是蔡邕诸子
魏南宫旁题多是梁鹄笔南宫既建明帝令韦诞以古
篆书之魏略曰青龙二年筑阊阖诸门阙外罘罳明帝
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南出径西阳门汉之西明门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3a 页 WYG0947-0394a.png
也平昌门故平门也清阳门故清明门东阳门故中东
门 晋宫阁名洛阳城阊阖门 晋纪咸康元年四月
癸丑帝观兵于广莫门分命诸将

梁东西中华门

隋志梁元会廷尉三官与建康三官皆法冠玄衣朝服
以监东西中华门

梁石阙

南史天监七年正月戊戌作神龙仁兽阙于端门大司
马门外 文选陆倕石阙铭序曰晋假天阙于牛头(大兴)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3b 页 WYG0947-0394b.png
(中王导出宣阳门南望牛头山两峰曰此天阙也)宋记远图于博望(大明七年博望梁山)
(立双阙)有欺耳目无补宪章乃命审曲直之官选明中之
士陈圭置臬瞻星揆地趋以表敬观而知法物睹双碣
之容民识百里之典铭曰布教方显浃日初辉色法上
圆制模下矩前宾四会却背九房北通二辙南凑五方
 梁典镌石为阙穷极壮丽奇禽异羽莫不毕备
汉地理志东海郡朐县秦始皇立石海上以为东门阙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4a 页 WYG0947-0394c.png

梁南阙

袁峻传武帝雅好辞赋献文章于南阙者相望
奉敇与陆倕各制新阙铭 隋礼志梁天监三
年何佟之议案礼国门在皋门外今之篱门是


后周露门

周书武帝建德三年正月壬戌朝群臣露门 武帝平
齐幸熊安生第拜露门博士 保定中置露门学 沈
重于露门馆讲论语 刘臻明克逊为露门学士 武
卷一百六十九 第 44b 页 WYG0947-0394d.png
成二年十二月改作路门应门
 玉海卷一百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