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a 页 WYG0947-0236a.png
卷一百六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六十二
宋 王应麟 撰
宫室
庭
堂下至门谓之庭
黄帝明庭
汉郊祀志黄帝接万灵明庭明庭者甘泉也(黄帝升仙之处)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b 页 WYG0947-0236b.png
汤总街庭
管子汤有总街之庭(见啧室)
周大庭 少庭
汲冢周书大正解周王宅程三年王乃召冢卿三老三
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于大庭(公堂之庭)酆保解二十三祀
庚子朔九州之侯咸格于周王在酆昧爽立于少庭
汉承明庭 著作庭
班固传西都赋承明金马著作之庭
管子汤有总街之庭(见啧室)
周大庭 少庭
汲冢周书大正解周王宅程三年王乃召冢卿三老三
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于大庭(公堂之庭)酆保解二十三祀
庚子朔九州之侯咸格于周王在酆昧爽立于少庭
汉承明庭 著作庭
班固传西都赋承明金马著作之庭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a 页 WYG0947-0237a.png
汉商庭
郊祀志太初元年十二月甲子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
临渤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几至殊庭焉作建章宫其
西则商中数十里注师古曰殊庭蓬莱中仙人庭也如
淳曰商中商庭也师古曰商金也于序在秋故谓西方
之庭为商庭
庭名
丹台新录所载
太霞 瓠瓜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b 页 WYG0947-0237b.png
台(灵台附)
四方而高曰台晋天文志曰明堂西二百里曰灵台
观台也主观云物察符瑞候灾变礼含文嘉曰天子
灵台以考观天人之际法阴阳之会
伏羲氏传教台
古三坟燧人氏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天皇伏羲氏
皇策辞皇曰命子英居我潜龙之位主我阴阳甲历昊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a 页 WYG0947-0237c.png
英氏进历于君曰历起甲寅皇曰甲日寅辰木王于卯
乃鸠众于传教台告民示始甲寅易二月天皇升传教
台
庖氏八卦台
乾凿度庖氏著乾凿度上下文注庖氏建治于宛墟今
宋国陈留县有八卦台运蓍图日月神朝记绨韦冠服
天一太一册在
神农乐台 教农台
乾凿度娲皇氏地灵母经炎帝黄帝有易灵纬注神农
乃鸠众于传教台告民示始甲寅易二月天皇升传教
台
庖氏八卦台
乾凿度庖氏著乾凿度上下文注庖氏建治于宛墟今
宋国陈留县有八卦台运蓍图日月神朝记绨韦冠服
天一太一册在
神农乐台 教农台
乾凿度娲皇氏地灵母经炎帝黄帝有易灵纬注神农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b 页 WYG0947-0237d.png
帝建治于鲁改女皇之太乐今乐台在鲁教农台在顿
黄帝明台
管子桓公问篇公问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之
有道乎对曰勿创勿作时至而随毋以私好恶害公正
察民所恶以自为戒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
魏文纪令曰黄帝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所
以广询于下 文选王融策秀才文思政明台注引管
黄帝明台
管子桓公问篇公问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之
有道乎对曰勿创勿作时至而随毋以私好恶害公正
察民所恶以自为戒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
魏文纪令曰黄帝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所
以广询于下 文选王融策秀才文思政明台注引管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a 页 WYG0947-0238a.png
子
尧灵台 尧台
汉地理志济阴郡成阳有尧灵台昔尧作游成阳注师
古曰言为宫室游止之处也如淳曰成阳在定陶今有
尧灵台 章纪元和二年二月丙辰东巡狩使使者祠
唐尧于成阳灵台 安纪延光三年二月庚寅遣使者
祠唐尧于成阳 金石录有汉成阳灵台碑(两汉史以为尧冢惟)
(此碑与郭缘生述征记水经以为尧母冢) 诗正义郑于六艺论极言瑞命
之事云汤登尧台见黑鸟至(文王篇) 述异记会稽山中
尧灵台 尧台
汉地理志济阴郡成阳有尧灵台昔尧作游成阳注师
古曰言为宫室游止之处也如淳曰成阳在定陶今有
尧灵台 章纪元和二年二月丙辰东巡狩使使者祠
唐尧于成阳灵台 安纪延光三年二月庚寅遣使者
祠唐尧于成阳 金石录有汉成阳灵台碑(两汉史以为尧冢惟)
(此碑与郭缘生述征记水经以为尧母冢) 诗正义郑于六艺论极言瑞命
之事云汤登尧台见黑鸟至(文王篇) 述异记会稽山中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b 页 WYG0947-0238b.png
都郭门古宫存焉宫前有尧台舜馆铭记皆古 山海
经帝喾尧舜各二台台四方在昆崙东北
夏清台 商神台
礼统夏为清台商为神台周为灵台(唐志贺述礼统十二卷)
夏钧台 璿台 容台
左传昭四年六月丙午楚椒举曰夏启有钧台之享注
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启享诸侯于此(帝王世纪在县西)
经帝喾尧舜各二台台四方在昆崙东北
夏清台 商神台
礼统夏为清台商为神台周为灵台(唐志贺述礼统十二卷)
夏钧台 璿台 容台
左传昭四年六月丙午楚椒举曰夏启有钧台之享注
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启享诸侯于此(帝王世纪在县西)
卷一百六十二 第 5a 页 WYG0947-0238c.png
汉地理志颍川郡阳翟注孟康曰今钧台在南师古曰
阳翟本禹所受封(后志阳翟禹所都有钧台注汲冢书禹都阳城) 外纪夏启
元年丁未筮享神于大陵之上是为钧台之享又筮享
神于晋之墟作为璿台(台名)于水之阳 水经注颍水东
径三封山东东南历大陵西连山亦曰启筮亭启享神
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陂方十里俗谓之台陂指钧台
取名 九域志颍昌府有钧台驿 文选王元长云夏
后两龙载驱璿台之上注良曰璿台之上飨诸侯百官
李善引山海经曰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马乘
阳翟本禹所受封(后志阳翟禹所都有钧台注汲冢书禹都阳城) 外纪夏启
元年丁未筮享神于大陵之上是为钧台之享又筮享
神于晋之墟作为璿台(台名)于水之阳 水经注颍水东
径三封山东东南历大陵西连山亦曰启筮亭启享神
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陂方十里俗谓之台陂指钧台
取名 九域志颍昌府有钧台驿 文选王元长云夏
后两龙载驱璿台之上注良曰璿台之上飨诸侯百官
李善引山海经曰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马乘
卷一百六十二 第 5b 页 WYG0947-0238d.png
两龙易归藏曰昔夏后启筮享神于晋之墟作为璿台
于水之阳 淮南子夏桀之时容台振而掩覆注行礼
容之台 穆天子传为重璧台
周灵台 武王灵台
诗灵台五章章四句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
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记大传正义周本记云文王受命六年立灵台布王)
(号)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
于水之阳 淮南子夏桀之时容台振而掩覆注行礼
容之台 穆天子传为重璧台
周灵台 武王灵台
诗灵台五章章四句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
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记大传正义周本记云文王受命六年立灵台布王)
(号)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
卷一百六十二 第 6a 页 WYG0947-0239a.png
庶民子来注毛氏曰神之精明称灵四方而高曰台郑
曰天子有灵台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文王受命
而作邑于丰立灵台文王之化行似神之精明故名焉
正义灵台所处在国之西郊(又云作台以观天在丰邑之都含神务曰作邑于丰)
起灵台(黄图曰在长安西北四十里高二十丈周四百二十步)诸儒说多异异义公
羊说天子三诸侯二天子有灵台以观天文有时台以
观四时施化有囿台观鸟兽鱼鳖诸侯当有时台囿台
诸侯卑不得观天文无灵台皆在国之东南二十五里
左氏说天子灵台在太庙之中壅之灵沼谓之辟廱诸
曰天子有灵台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也文王受命
而作邑于丰立灵台文王之化行似神之精明故名焉
正义灵台所处在国之西郊(又云作台以观天在丰邑之都含神务曰作邑于丰)
起灵台(黄图曰在长安西北四十里高二十丈周四百二十步)诸儒说多异异义公
羊说天子三诸侯二天子有灵台以观天文有时台以
观四时施化有囿台观鸟兽鱼鳖诸侯当有时台囿台
诸侯卑不得观天文无灵台皆在国之东南二十五里
左氏说天子灵台在太庙之中壅之灵沼谓之辟廱诸
卷一百六十二 第 6b 页 WYG0947-0239b.png
侯有观台亦在庙中皆以望嘉祥也康成云大雅灵台
一篇之诗有灵台囿沼有辟廱则辟廱及三灵皆同处
在郊矣囿沼同言灵于台下为囿为沼可知灵台与辟
廱同处辟廱即天子太学也王制言太学在郊乃殷制
其周制则太学在国太学虽在国而辟廱仍在郊何则
囿沼鱼鸟所萃不可在国中也郑以灵台辟廱在西郊
则与明堂宗庙皆异处矣卢植礼记注云明堂即太庙
一篇之诗有灵台囿沼有辟廱则辟廱及三灵皆同处
在郊矣囿沼同言灵于台下为囿为沼可知灵台与辟
廱同处辟廱即天子太学也王制言太学在郊乃殷制
其周制则太学在国太学虽在国而辟廱仍在郊何则
囿沼鱼鸟所萃不可在国中也郑以灵台辟廱在西郊
则与明堂宗庙皆异处矣卢植礼记注云明堂即太庙
卷一百六十二 第 7a 页 WYG0947-0239c.png
也天子太庙上可以望气故谓之灵台中可以序昭穆
故谓之太庙圆之以水似璧故谓之辟廱蔡邕月令论
云云颖子容春秋释例云太庙有八名其体一也肃然
清静谓之清庙行禘祫序昭穆谓之太庙告朔行政谓
之明堂行飨射养国老谓之辟廱占云物望氛祥谓之
灵台其四门之学谓之太学其中室谓之太室总谓之
宫贾逵服虔注左传云灵台在太庙明堂之中诸儒皆
以庙学灵台为一袁准正论云灵台望气之观清庙训
俭之室各有所为非一体也颖氏云公既视朔遂登观
故谓之太庙圆之以水似璧故谓之辟廱蔡邕月令论
云云颖子容春秋释例云太庙有八名其体一也肃然
清静谓之清庙行禘祫序昭穆谓之太庙告朔行政谓
之明堂行飨射养国老谓之辟廱占云物望氛祥谓之
灵台其四门之学谓之太学其中室谓之太室总谓之
宫贾逵服虔注左传云灵台在太庙明堂之中诸儒皆
以庙学灵台为一袁准正论云灵台望气之观清庙训
俭之室各有所为非一体也颖氏云公既视朔遂登观
卷一百六十二 第 7b 页 WYG0947-0239d.png
台以言遂谓之同处视祲之官当在灵台之上视之冯
相保章所观亦在灵台 孟子文王以民力为台沼而
民欢乐之谓曰灵台灵沼古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刘向新序周文王作为灵台及于池沼泽及朽骨(郑驳异义)
(云于台下为囿沼) 易乾凿度入戊午蔀二十九年伐崇作灵
台(是类谋云文王伐崇作灵台受赤雀丹书) 六韬文王既出羑里周公旦
筑为灵台 淮南子文王为玉门筑灵台以待纣之失
相保章所观亦在灵台 孟子文王以民力为台沼而
民欢乐之谓曰灵台灵沼古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刘向新序周文王作为灵台及于池沼泽及朽骨(郑驳异义)
(云于台下为囿沼) 易乾凿度入戊午蔀二十九年伐崇作灵
台(是类谋云文王伐崇作灵台受赤雀丹书) 六韬文王既出羑里周公旦
筑为灵台 淮南子文王为玉门筑灵台以待纣之失
卷一百六十二 第 8a 页 WYG0947-0240a.png
管子桓公问篇武王有灵台之复而贤者进也 左
传僖十五年秦舍晋侯灵台注在京兆鄠县周之故台
汉地理志文王作酆注师古曰今长安西北界灵台
乡丰水上是 水经注自酆水北经灵台西文王又引
水为辟廱灵沼 括地志今悉无复处所惟灵台孤立
今按台高二丈周四百二十步 周礼肆师注尚书传
曰王升舟入水鼓钟亚观台亚疏观台可以望氛祥
亚鼓钟后 冯相氏注世登高台以视天文之次序
三辅故事汉作灵台于城东周作灵台在丰水东常以
传僖十五年秦舍晋侯灵台注在京兆鄠县周之故台
汉地理志文王作酆注师古曰今长安西北界灵台
乡丰水上是 水经注自酆水北经灵台西文王又引
水为辟廱灵沼 括地志今悉无复处所惟灵台孤立
今按台高二丈周四百二十步 周礼肆师注尚书传
曰王升舟入水鼓钟亚观台亚疏观台可以望氛祥
亚鼓钟后 冯相氏注世登高台以视天文之次序
三辅故事汉作灵台于城东周作灵台在丰水东常以
卷一百六十二 第 8b 页 WYG0947-0240b.png
四孟之月登台而观 司马法偃伯灵台 说文周景
王作洛阳誃台(尺氏切) 楚语伍举曰榭讲军实台望氛
祥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其所不夺隙地
其为不匮财用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瘠硗之
地为之城守之木用之官僚之暇临之四时之隙成之
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吕氏曰文王作台主于望
氛祲观民俗以察天人之意因以疏瀹精神宣节劳逸
王作洛阳誃台(尺氏切) 楚语伍举曰榭讲军实台望氛
祥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其所不夺隙地
其为不匮财用其事不烦官业其日不废时务瘠硗之
地为之城守之木用之官僚之暇临之四时之隙成之
诗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吕氏曰文王作台主于望
氛祲观民俗以察天人之意因以疏瀹精神宣节劳逸
卷一百六十二 第 9a 页 WYG0947-0240c.png
一弛一张无非事也
周公台
水经注鲁县周公台高五丈周五十步台南四里许则
孔庙即夫子之故宅也 述异记曲阜县南十里孔子
春秋台
周重璧台
穆天子传天子游于河济盛君献女为造重璧台 郡
国志濮州璧玉台穆天子为盛姬所造
周公台
水经注鲁县周公台高五丈周五十步台南四里许则
孔庙即夫子之故宅也 述异记曲阜县南十里孔子
春秋台
周重璧台
穆天子传天子游于河济盛君献女为造重璧台 郡
国志濮州璧玉台穆天子为盛姬所造
卷一百六十二 第 9b 页 WYG0947-0240d.png
鲁观台
周礼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注视日旁云气之色司农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
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 左传僖五年春
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注周正月今十一月)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
望而书礼也(注台上构屋可以远观)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
故也 注素察妖祥逆为之备(服氏曰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在明堂之中)昭二十年二
月己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注时鲁侯不行登台之礼)哀二十五年卫
周礼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注视日旁云气之色司农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
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 左传僖五年春
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注周正月今十一月)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
望而书礼也(注台上构屋可以远观)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
故也 注素察妖祥逆为之备(服氏曰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在明堂之中)昭二十年二
月己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注时鲁侯不行登台之礼)哀二十五年卫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0a 页 WYG0947-0241a.png
侯为灵台于藉圃(其时僣名之也) 公羊传庄三十一年筑台
于郎注礼天子有灵台以候天地诸侯有时台以候四
时登高望远人情所乐动而无益于民者虽乐不为也
史记魏伐宋取仪台正义灵台也 庄子义台路寝
晋施惠台
史乐书晋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
楚匏居台 章华台
楚语灵王为章华之台伍举曰先君庄王为匏居之台
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木不妨守备用不烦官
于郎注礼天子有灵台以候天地诸侯有时台以候四
时登高望远人情所乐动而无益于民者虽乐不为也
史记魏伐宋取仪台正义灵台也 庄子义台路寝
晋施惠台
史乐书晋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
楚匏居台 章华台
楚语灵王为章华之台伍举曰先君庄王为匏居之台
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木不妨守备用不烦官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0b 页 WYG0947-0241b.png
府民不废时务官不易朝常问谁宴焉则宋公郑伯问
谁相礼则华元驷騑问谁赞事则陈侯蔡侯许男顿子
其大夫侍之 左传昭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括地志在荆州)
安兴县东八十里(郡国志华容县东六十里) 文选注陆贾新语楚王作乾溪
之台窥天文 边让传作章华赋曰楚灵王既游云梦
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
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骋观终日顾谓左史
谁相礼则华元驷騑问谁赞事则陈侯蔡侯许男顿子
其大夫侍之 左传昭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括地志在荆州)
安兴县东八十里(郡国志华容县东六十里) 文选注陆贾新语楚王作乾溪
之台窥天文 边让传作章华赋曰楚灵王既游云梦
之泽息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
蠡之隩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骋观终日顾谓左史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1a 页 WYG0947-0241c.png
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遂作章华之台
筑乾溪之室穷木土之技单珍府之实举国营之数年
乃成(贾子翟使之楚楚王飨客于章华之台三休乃至于上) 东京赋楚筑章华
于前赵建丛台于后 风赋楚襄王游兰台之宫 子
虚赋楚王乃登阳云之台(史记作云阳正义言其高出云之阳)注孟康曰
云梦中高唐之台宋玉所赋者 大言赋楚襄王与唐
勒景差宋玉游于阳云之台 七发登景夷之台 列
女传楚有渐台(齐宣王渐台五重) 战国策楚王盟强台而弗
登梁王觞诸侯于范台前夹林而后兰台梁有晖台
筑乾溪之室穷木土之技单珍府之实举国营之数年
乃成(贾子翟使之楚楚王飨客于章华之台三休乃至于上) 东京赋楚筑章华
于前赵建丛台于后 风赋楚襄王游兰台之宫 子
虚赋楚王乃登阳云之台(史记作云阳正义言其高出云之阳)注孟康曰
云梦中高唐之台宋玉所赋者 大言赋楚襄王与唐
勒景差宋玉游于阳云之台 七发登景夷之台 列
女传楚有渐台(齐宣王渐台五重) 战国策楚王盟强台而弗
登梁王觞诸侯于范台前夹林而后兰台梁有晖台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1b 页 WYG0947-0241d.png
左传齐晏子侍于遄台(又有檀台)
赵丛台
汉邹阳传全赵之时武力鼎士袨服丛台之下(史记武灵王起)
注六国时赵王故台在邯郸城中 高后纪元年夏五
月丙申赵王宫丛台灾注师古曰连丛非一故曰丛台
马武传光武拔邯郸请谢躬马武等置酒高会独与
武登丛台 郡国志赵国有丛台有洪波台有檀台(史记)
赵丛台
汉邹阳传全赵之时武力鼎士袨服丛台之下(史记武灵王起)
注六国时赵王故台在邯郸城中 高后纪元年夏五
月丙申赵王宫丛台灾注师古曰连丛非一故曰丛台
马武传光武拔邯郸请谢躬马武等置酒高会独与
武登丛台 郡国志赵国有丛台有洪波台有檀台(史记)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2a 页 WYG0947-0242a.png
(赵成侯魏献荣椽因以为擅台) 刘劭赵都赋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
于少阳 唐开元二十七年严浚作丛台赋 拾遗记
周灵王二十三年起昆昭之台
燕宁台 黄金台
乐毅传报遗燕书曰齐器设于宁台大吕陈于元英注
宁台燕之台也 燕世家昭王为郭隗改筑宫而师事
之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 文选鲍昭
乐府曰将起黄金台注上谷郡图经曰黄金台易水东
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王隐
于少阳 唐开元二十七年严浚作丛台赋 拾遗记
周灵王二十三年起昆昭之台
燕宁台 黄金台
乐毅传报遗燕书曰齐器设于宁台大吕陈于元英注
宁台燕之台也 燕世家昭王为郭隗改筑宫而师事
之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 文选鲍昭
乐府曰将起黄金台注上谷郡图经曰黄金台易水东
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王隐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2b 页 WYG0947-0242b.png
晋书曰段匹磾进屯故安县故燕太子丹金台二说不
同 孔融书曰燕昭筑台以招郭隗 述异记燕昭王
故城中土人呼为贤士台亦谓招贤台 拾遗记燕昭
王登崇霞之台
韩望气台
水经注汉官仪曰旧河堤谒者居之城西有韩王望气
台孙子荆(名楚)故台赋叙曰酸枣寺门外夹道左右有两
同 孔融书曰燕昭筑台以招郭隗 述异记燕昭王
故城中土人呼为贤士台亦谓招贤台 拾遗记燕昭
王登崇霞之台
韩望气台
水经注汉官仪曰旧河堤谒者居之城西有韩王望气
台孙子荆(名楚)故台赋叙曰酸枣寺门外夹道左右有两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3a 页 WYG0947-0242c.png
故台访之国老云韩王听讼观台高一十五仞赋曰蔑丘
陵之逦迤亚五岳之嵯峨言其壮观也(又曰薄邯郸之业台陋楚国之章华)
越灵台 观台
吴越春秋越王立增楼观其山巅以为灵台(又曰勾践置酒文台)
水经注越起灵台于山上 史记正义吴越春秋云
句践二十五年徙都琅邪立观台以望东海
秦琅邪台
史记始皇二十八年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正义括地
志云密州诸城县东南百七十里有琅邪台越王勾践观
陵之逦迤亚五岳之嵯峨言其壮观也(又曰薄邯郸之业台陋楚国之章华)
越灵台 观台
吴越春秋越王立增楼观其山巅以为灵台(又曰勾践置酒文台)
水经注越起灵台于山上 史记正义吴越春秋云
句践二十五年徙都琅邪立观台以望东海
秦琅邪台
史记始皇二十八年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正义括地
志云密州诸城县东南百七十里有琅邪台越王勾践观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3b 页 WYG0947-0242d.png
台也 汉地理志琅邪郡琅邪越王勾践尝治此起馆台
有四时祠师古注曰山海经云琅邪台在琅邪之东 郊
祀志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北注山海经云琅邪台
在渤海间谓临海有山形如台也 后郡国志琅邪国
琅邪注越绝曰勾践徙琅邪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
东海郡朐注博物记县东北海边植石秦所立之东门赣
榆本属琅邪注地道记曰海中去岸百九十步有秦始皇
有四时祠师古注曰山海经云琅邪台在琅邪之东 郊
祀志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北注山海经云琅邪台
在渤海间谓临海有山形如台也 后郡国志琅邪国
琅邪注越绝曰勾践徙琅邪起观台台周七里以望东海
东海郡朐注博物记县东北海边植石秦所立之东门赣
榆本属琅邪注地道记曰海中去岸百九十步有秦始皇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4a 页 WYG0947-0243a.png
碑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八尺三寸一行十二字 水
经注琅邪台在城东南十里
韩信台
水经注沔水上安阳县故隶汉中婿水径樊哙台南台
高五六丈又东南径大城固北水北有韩信台高十馀
丈上容百许人相传高祖斋七日置坛设九宾礼以礼
拜信
汉歌风台
国史地理志徐州沛县有仲虺城汉歌风台枌榆社丰
经注琅邪台在城东南十里
韩信台
水经注沔水上安阳县故隶汉中婿水径樊哙台南台
高五六丈又东南径大城固北水北有韩信台高十馀
丈上容百许人相传高祖斋七日置坛设九宾礼以礼
拜信
汉歌风台
国史地理志徐州沛县有仲虺城汉歌风台枌榆社丰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4b 页 WYG0947-0243b.png
县有始皇厌气台彭城有项羽戏马台(宋武帝至彭城大会戏马台赋)
(诗)青州临淄有遄台单州单父有宓子贱琴台开封府
祥符有岳台崇台澶州濮阳有昆吾台沧州南皮有魏
文射雉台无棣有蒲萦台秦始皇萦蒲系马之地
汉鸿台
三辅黄图长乐宫有鸿台秦始皇二十七年筑高四十
丈上起观宇帝常射飞鸿于台上故号鸿台惠四年三
(诗)青州临淄有遄台单州单父有宓子贱琴台开封府
祥符有岳台崇台澶州濮阳有昆吾台沧州南皮有魏
文射雉台无棣有蒲萦台秦始皇萦蒲系马之地
汉鸿台
三辅黄图长乐宫有鸿台秦始皇二十七年筑高四十
丈上起观宇帝常射飞鸿于台上故号鸿台惠四年三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5a 页 WYG0947-0243c.png
月长乐宫鸿台灾凉风台在长安故城西建章宫北关
辅记曰建章宫北有凉风台积水为楼长乐宫有鱼池
台酒池台始皇造又有蓍室台斗鸡走狗台坛台汉韩
信射台又未央宫有果台东西山二台未央宫有钩弋
台通灵台望鹄台眺蟾台桂台商台避风台(见池类) 上
林赋累台增成 甘泉赋洪台独出 思玄赋聘王母
于银台注仙人所居也 关中记云宫北有井干台高
五十丈积水为楼言筑累方木转于交架如干司马彪
云井栏也 史记正义云甘泉有瑶台
辅记曰建章宫北有凉风台积水为楼长乐宫有鱼池
台酒池台始皇造又有蓍室台斗鸡走狗台坛台汉韩
信射台又未央宫有果台东西山二台未央宫有钩弋
台通灵台望鹄台眺蟾台桂台商台避风台(见池类) 上
林赋累台增成 甘泉赋洪台独出 思玄赋聘王母
于银台注仙人所居也 关中记云宫北有井干台高
五十丈积水为楼言筑累方木转于交架如干司马彪
云井栏也 史记正义云甘泉有瑶台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5b 页 WYG0947-0243d.png
汉露台
文帝纪赞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
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注
师古曰今新丰县南骊山之顶有露台乡极为高显犹
有文帝所欲作台之处 翼奉传上疏曰孝文欲作一
台度用百金重民之财废而不为其积土基至今犹存
注师古曰今在新丰县南骊山顶上也 括地志新丰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6a 页 WYG0947-0244a.png
县南骊山上犹有露台之旧址其处名露台 唐孙樵
露台遗基赋曰有土如积其高逾尺隐于修冈屹若环
堂
汉曲台 (射宫)
列传翼奉上疏孝文时未央宫有曲台殿(见黄图) 邹阳
书谏吴王曰秦倚曲台之宫垂衡天下注应劭曰始皇
所治处若汉未央宫 枚乘说吴王游曲台临上路不
如朝夕之池注张晏曰长安台临道上 王尊奏成帝
正月行幸曲台临飨罢卫士注诸侯士更尽得代去故
露台遗基赋曰有土如积其高逾尺隐于修冈屹若环
堂
汉曲台 (射宫)
列传翼奉上疏孝文时未央宫有曲台殿(见黄图) 邹阳
书谏吴王曰秦倚曲台之宫垂衡天下注应劭曰始皇
所治处若汉未央宫 枚乘说吴王游曲台临上路不
如朝夕之池注张晏曰长安台临道上 王尊奏成帝
正月行幸曲台临飨罢卫士注诸侯士更尽得代去故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6b 页 WYG0947-0244b.png
天子自临而飨之 孟喜举孝廉为郎曲台署长注师
古曰曲台殿名署主其事也(儒林) 孟卿东海人(喜父也)事
瑕丘萧奋学礼因授后仓鲁闾丘卿仓说礼数万言号
曰后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汉子方梁戴德延君戴圣
次君沛庆普注服虔曰在曲台校书著记因以曲台记
为名师古曰曲台殿在未央宫(儒林) 蓺文志曲台后仓
九篇注如淳曰行射礼于曲台后仓为记故名曲台记
古曰曲台殿名署主其事也(儒林) 孟卿东海人(喜父也)事
瑕丘萧奋学礼因授后仓鲁闾丘卿仓说礼数万言号
曰后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汉子方梁戴德延君戴圣
次君沛庆普注服虔曰在曲台校书著记因以曲台记
为名师古曰曲台殿在未央宫(儒林) 蓺文志曲台后仓
九篇注如淳曰行射礼于曲台后仓为记故名曲台记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7a 页 WYG0947-0244c.png
汉官仪曰大射于曲台晋灼曰天子射宫也西京无太
学于此行礼 文选注七略曰宣帝时行射礼博士后
仓为之辞至今记之曰曲台记 长门赋(司马长卿)览曲台
之央央注三辅黄图未央东有曲台殿 长安志于曲
台凡三出
梁平台(睢阳城)
梁孝王传孝景时筑东苑方二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
里 北征记曰城周三十七里凡二十四门(太康地记曰城方十三里梁孝王筑之鼓倡节杵而后下和之)
(者称睢阳曲)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
学于此行礼 文选注七略曰宣帝时行射礼博士后
仓为之辞至今记之曰曲台记 长门赋(司马长卿)览曲台
之央央注三辅黄图未央东有曲台殿 长安志于曲
台凡三出
梁平台(睢阳城)
梁孝王传孝景时筑东苑方二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
里 北征记曰城周三十七里凡二十四门(太康地记曰城方十三里梁孝王筑之鼓倡节杵而后下和之)
(者称睢阳曲)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7b 页 WYG0947-0244d.png
招延四方豪桀注如淳曰平台在大梁东北师古曰今
城东二十里有故台基 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缀平台之逸响注梁孝王作平台招延四方才子逸响
谓枚皋司马相如之文
汉柏梁台 柏梁(铜诗) 柱
武纪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汉武旧事曰以香柏为梁香闻数十里)大初
元年十一月乙酉柏梁台灾(夏侯始昌先言其日) 郊祀志武帝
城东二十里有故台基 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缀平台之逸响注梁孝王作平台招延四方才子逸响
谓枚皋司马相如之文
汉柏梁台 柏梁(铜诗) 柱
武纪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汉武旧事曰以香柏为梁香闻数十里)大初
元年十一月乙酉柏梁台灾(夏侯始昌先言其日) 郊祀志武帝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8a 页 WYG0947-0245a.png
铸柏梁铜柱 食货志粤欲与汉用船战乃大修昆明
池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馀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天子
感之乃作柏梁台高数十丈宫室由此日丽 三辅黄
图在长安城中北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 三辅
故事台高二十丈 武帝故事起柏梁台以处神君
长安志庙记曰在北阙内道西(三秦记曰上有铜凤名凤阙) 括地
志在雍州长安故城中 元和志在长安故城中未央
宫北 古文苑汉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
千石有能为七言诗者乃得上座帝曰日月星辰和四
池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馀丈旗帜加其上甚壮天子
感之乃作柏梁台高数十丈宫室由此日丽 三辅黄
图在长安城中北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 三辅
故事台高二十丈 武帝故事起柏梁台以处神君
长安志庙记曰在北阙内道西(三秦记曰上有铜凤名凤阙) 括地
志在雍州长安故城中 元和志在长安故城中未央
宫北 古文苑汉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
千石有能为七言诗者乃得上座帝曰日月星辰和四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8b 页 WYG0947-0245b.png
时自梁王以下作诗者二十五人(所纪之年不同盖台建于元鼎而赋诗乃)
(元封也) 文选注引汉武柏梁台卫尉诗 韩子齐景公
登柏寝之台
汉登单于台
武纪元封元年冬十月诏曰南越东瓯咸服其辜西蛮
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循边陲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
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
(元封也) 文选注引汉武柏梁台卫尉诗 韩子齐景公
登柏寝之台
汉登单于台
武纪元封元年冬十月诏曰南越东瓯咸服其辜西蛮
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循边陲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
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9a 页 WYG0947-0245c.png
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
径千馀里威震匈奴遣使者告单于曰南越王头已县
于汉北阙矣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
何但亡匿幕北苦寒之地为匈奴詟焉
汉通天台 承露仙人掌 (别见长乐宫)
武纪元封二年春幸缑氏遂至东莱夏四月还祠泰山
至瓠子临决河还作甘泉通天台(史记云通天茎台)注师古曰
言此台高上通于天汉旧仪曰高三十丈(去长安三百里)望见
长安城 郊祀志初公孙卿言仙人可见上往常遽以
径千馀里威震匈奴遣使者告单于曰南越王头已县
于汉北阙矣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亟来臣服
何但亡匿幕北苦寒之地为匈奴詟焉
汉通天台 承露仙人掌 (别见长乐宫)
武纪元封二年春幸缑氏遂至东莱夏四月还祠泰山
至瓠子临决河还作甘泉通天台(史记云通天茎台)注师古曰
言此台高上通于天汉旧仪曰高三十丈(去长安三百里)望见
长安城 郊祀志初公孙卿言仙人可见上往常遽以
卷一百六十二 第 19b 页 WYG0947-0245d.png
故不见今为馆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
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馆甘泉则作益寿
延寿馆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
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注师古曰为塞河及造台而有
神光之应(通鉴元封二年作) 汉武故事筑通天台去地百馀
丈望云雨悉在其下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黄帝
以来祭天圜丘处武帝祭太一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
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作飞廉桂馆甘泉则作益寿
延寿馆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台置祠具
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注师古曰为塞河及造台而有
神光之应(通鉴元封二年作) 汉武故事筑通天台去地百馀
丈望云雨悉在其下去长安三百里望见长安城黄帝
以来祭天圜丘处武帝祭太一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0a 页 WYG0947-0246a.png
三百人置祠祀招仙人祭太乙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
神天神既下祭所若大流星乃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
上有承露仙人掌擎玉杯承云表之露(汉武故事又有通天宫)
王温舒传上欲作通天台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上
说拜为少府 西域传赞营千门万户之宫立神明通
天之台 三辅黄图亦曰候神台又曰望仙台武帝时
作柏梁柱承露仙人掌之属注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
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括地
志云阳宫在雍州云阳县西北八十一里有通天台即
神天神既下祭所若大流星乃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
上有承露仙人掌擎玉杯承云表之露(汉武故事又有通天宫)
王温舒传上欲作通天台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上
说拜为少府 西域传赞营千门万户之宫立神明通
天之台 三辅黄图亦曰候神台又曰望仙台武帝时
作柏梁柱承露仙人掌之属注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
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括地
志云阳宫在雍州云阳县西北八十一里有通天台即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0b 页 WYG0947-0246b.png
黄帝以来祭天圜丘之处 元和志在甘泉宫中高三
十五丈望雷雨悉在下(武帝于甘泉宫中为台画天地泰台诸鬼神而祭之) 上
林赋置酒乎颢天之台注张揖曰台高上干颢天也
甘泉赋乃望通天之绎绎直峣峣以造天 西京赋通
天訬以竦峙径百常而茎擢上斑华以交纷下刻峭其
若削伏棂槛而頫听闻雷霆之相激采少君之端信庶
栾大之贞固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
十五丈望雷雨悉在下(武帝于甘泉宫中为台画天地泰台诸鬼神而祭之) 上
林赋置酒乎颢天之台注张揖曰台高上干颢天也
甘泉赋乃望通天之绎绎直峣峣以造天 西京赋通
天訬以竦峙径百常而茎擢上斑华以交纷下刻峭其
若削伏棂槛而頫听闻雷霆之相激采少君之端信庶
栾大之贞固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1a 页 WYG0947-0246c.png
朝餐必性命之可度 文苑英华唐黎逢通天台赋危
槛岧峣回途郁律植承露之盘开肃神之室将以接上
元期太一丹槛栖于列宿飞梁历于倒景 任公叔赋
嶝道邈以特立通天赫其无俦托神灵于秦甸结元气
于雍丘白日旁转青云上浮八垓可接于咫步万象无
逃于寸眸爟火周起神光迥来召安期于沧海降王母
于黄屋 杨系赋若瑶台之霞駮冠鳌山于溟海若琼
楼之云蔚照龙烛于昆丘高揖八极俯窥万井拂轩楯
之宛虹步檐槛之倒景玉女下视金乌上回 南史沈
槛岧峣回途郁律植承露之盘开肃神之室将以接上
元期太一丹槛栖于列宿飞梁历于倒景 任公叔赋
嶝道邈以特立通天赫其无俦托神灵于秦甸结元气
于雍丘白日旁转青云上浮八垓可接于咫步万象无
逃于寸眸爟火周起神光迥来召安期于沧海降王母
于黄屋 杨系赋若瑶台之霞駮冠鳌山于溟海若琼
楼之云蔚照龙烛于昆丘高揖八极俯窥万井拂轩楯
之宛虹步檐槛之倒景玉女下视金乌上回 南史沈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1b 页 WYG0947-0246d.png
烱字初明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 后周圜丘歌
辞云王城七里通天台紫微斜照影徘徊连珠合璧重
光采天策暂转钩陈开 列子周穆王筑中天之台其
高千仞
汉渐台(详见建章宫)
邓通传文帝觉而之渐台求得通注未央殿西南有苍
池池中有渐台(元和志在未央宫西水经注沈水径渐台东) 郊祀志太初
辞云王城七里通天台紫微斜照影徘徊连珠合璧重
光采天策暂转钩陈开 列子周穆王筑中天之台其
高千仞
汉渐台(详见建章宫)
邓通传文帝觉而之渐台求得通注未央殿西南有苍
池池中有渐台(元和志在未央宫西水经注沈水径渐台东) 郊祀志太初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2a 页 WYG0947-0247a.png
元年二月起建章宫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馀丈名
曰泰液注渐一音子廉反浸也水所浸三辅黄图作瀸
亦浸义 黄图渐台在建章宫太液池中高二十馀丈
渐浸也言为池水所渐又一说渐台星名法星以为台
名未央宫有沧池池中有渐台王莽死于此 西京赋
顾临太液沧池漭沆渐台立于中央赫昈昈以弘敞
晋天文志织女东足一星曰渐台临水之台也主晷漏
律吕之事
曰泰液注渐一音子廉反浸也水所浸三辅黄图作瀸
亦浸义 黄图渐台在建章宫太液池中高二十馀丈
渐浸也言为池水所渐又一说渐台星名法星以为台
名未央宫有沧池池中有渐台王莽死于此 西京赋
顾临太液沧池漭沆渐台立于中央赫昈昈以弘敞
晋天文志织女东足一星曰渐台临水之台也主晷漏
律吕之事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2b 页 WYG0947-0247b.png
汉武台
李陵传召见武台叩头请罪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
人涉单于庭上许之注师古曰未央宫有武台殿(文臣见于)
(宣室武臣见于武台) 九域志沧州有汉武台舆地志云汉武帝
至此筑 唐纪功次汉武台(见下)
汉玉台 珍台 腾光台 招仙台
西京赋西有玉台联以昆德(注台殿名)珍台蹇产以极壮隥
道逦倚以正东(珍台台名) 天马歌游阊阖观玉台注上帝
李陵传召见武台叩头请罪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
人涉单于庭上许之注师古曰未央宫有武台殿(文臣见于)
(宣室武臣见于武台) 九域志沧州有汉武台舆地志云汉武帝
至此筑 唐纪功次汉武台(见下)
汉玉台 珍台 腾光台 招仙台
西京赋西有玉台联以昆德(注台殿名)珍台蹇产以极壮隥
道逦倚以正东(珍台台名) 天马歌游阊阖观玉台注上帝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3a 页 WYG0947-0247c.png
所居 甘泉赋珍台閒馆 洞冥记建元二年起腾光
台以望四远常有飞光如星集于台上亦曰经星台集
方士说仙事又起招仙之台于明庭宫(即甘泉别名)于台上
撞碧玉钟太初二年起甘泉望风台
汉神明台
郊祀志太初元年作建章宫(纪二月起建章宫)其南立神明台
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注师古曰汉宫阁疏神
明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室常置九天道士百人然则神
明井干俱高五十丈也井干楼积木而高为楼若井干
台以望四远常有飞光如星集于台上亦曰经星台集
方士说仙事又起招仙之台于明庭宫(即甘泉别名)于台上
撞碧玉钟太初二年起甘泉望风台
汉神明台
郊祀志太初元年作建章宫(纪二月起建章宫)其南立神明台
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注师古曰汉宫阁疏神
明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室常置九天道士百人然则神
明井干俱高五十丈也井干楼积木而高为楼若井干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3b 页 WYG0947-0247d.png
之形也(水经注黄图曰在建章宫中今人谓之九子台非也) 东方朔传左凤阙
右神明 黄图神明台祀仙人处上有铜仙舒掌捧铜
盘承云表之露 括地志在长安县西北二十里长安
故城在西汉建章宫有神明台 西都赋神明郁其特
起轶云雨于大半虹霓回带于棼楣 三辅宫殿簿长
乐宫有临华台神仙台
汉登仙台
右神明 黄图神明台祀仙人处上有铜仙舒掌捧铜
盘承云表之露 括地志在长安县西北二十里长安
故城在西汉建章宫有神明台 西都赋神明郁其特
起轶云雨于大半虹霓回带于棼楣 三辅宫殿簿长
乐宫有临华台神仙台
汉登仙台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4a 页 WYG0947-0248a.png
文选注戴延之西征记曰嵩中岳也东谓大室西谓少
室相去十七里嵩高总名也汉武帝作登仙台在少室
峰下 淮南王安立思仙台
汉龙台
司马相如传(上林赋)登龙台注张揖曰观名在丰水西北
近渭 史记正义三辅故事云龙台高六丈去丰水五
里汉时龙见陂中故作此台括地志云龙台一名龙台
观在雍州鄠县东北三十五里
室相去十七里嵩高总名也汉武帝作登仙台在少室
峰下 淮南王安立思仙台
汉龙台
司马相如传(上林赋)登龙台注张揖曰观名在丰水西北
近渭 史记正义三辅故事云龙台高六丈去丰水五
里汉时龙见陂中故作此台括地志云龙台一名龙台
观在雍州鄠县东北三十五里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4b 页 WYG0947-0248b.png
汉望海台
水经注浮渎又东北径汉武帝望海台又东注于海魏
氏土地记曰章武县东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
去六十里基高六十丈俗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
文苑英华有观风台赋
汉豫章台
见昆明池
汉符节台 三台
水经注浮渎又东北径汉武帝望海台又东注于海魏
氏土地记曰章武县东百里有武帝台南北有二台相
去六十里基高六十丈俗云汉武帝东巡海上所筑
文苑英华有观风台赋
汉豫章台
见昆明池
汉符节台 三台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5a 页 WYG0947-0248c.png
严延年传上欲徵延年符已发注应劭曰符竹使符也
臧在符节台欲有所拜召治书御史符节令发符下大
尉也 霍光传皇帝信玺行玺注汉初三玺天子之玺
自佩行玺信玺在符节台 后百官志符节令一人六
百石为符节台率主符节事凡遣使掌授节属少府(秦中)
(车府令高行符玺令事) 后五行志中平二年二月南宫云台灾
延及尚书符节兰台 官志注蔡质汉仪曰客曹郎主
治羌胡事剧迁二千石或刺史其公迁为县令诏书赐
钱三万与三台祖饯馀官则否 蔡邕传以侍御史转
臧在符节台欲有所拜召治书御史符节令发符下大
尉也 霍光传皇帝信玺行玺注汉初三玺天子之玺
自佩行玺信玺在符节台 后百官志符节令一人六
百石为符节台率主符节事凡遣使掌授节属少府(秦中)
(车府令高行符玺令事) 后五行志中平二年二月南宫云台灾
延及尚书符节兰台 官志注蔡质汉仪曰客曹郎主
治羌胡事剧迁二千石或刺史其公迁为县令诏书赐
钱三万与三台祖饯馀官则否 蔡邕传以侍御史转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5b 页 WYG0947-0248d.png
治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 文选坐领三
台注应劭汉官仪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
外台(汉官典职谢灵运晋书曰云云是为三台) 晋志魏别为一台位次御
史中丞掌授节铜虎竹使符及泰始九年武帝省并兰
台置符节御史 魏都赋符节谒者典玺储吏注宣明
门外东入最南有谒者台阁次中央符节台阁最北御
史台阁三台并列西向符节台东有丞相诸曹 晋刘
台注应劭汉官仪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
外台(汉官典职谢灵运晋书曰云云是为三台) 晋志魏别为一台位次御
史中丞掌授节铜虎竹使符及泰始九年武帝省并兰
台置符节御史 魏都赋符节谒者典玺储吏注宣明
门外东入最南有谒者台阁次中央符节台阁最北御
史台阁三台并列西向符节台东有丞相诸曹 晋刘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6a 页 WYG0947-0249a.png
长升为尚书左丞正色在朝三台清肃
汉上林清台 灵台铜表(事见太初历) 灵台
候台(见浑仪) 唐清台(见瑞星)
前律历志元凤三年太史令张寿王言太初历过诏主
历使者鲜于妄人诘问妄人请与治历麻光等二十馀
人杂候日月晦朔弦望八节二十四气诏与丞相御史
大夫大将军史各一人杂候上林清台课历疏密凡十
一家(一作十家) 黄图灵台在长安西北八里始曰清台本
为侯者观阴阳天文之变更名曰灵台(后汉作灵台掌候日月气而属)
汉上林清台 灵台铜表(事见太初历) 灵台
候台(见浑仪) 唐清台(见瑞星)
前律历志元凤三年太史令张寿王言太初历过诏主
历使者鲜于妄人诘问妄人请与治历麻光等二十馀
人杂候日月晦朔弦望八节二十四气诏与丞相御史
大夫大将军史各一人杂候上林清台课历疏密凡十
一家(一作十家) 黄图灵台在长安西北八里始曰清台本
为侯者观阴阳天文之变更名曰灵台(后汉作灵台掌候日月气而属)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6b 页 WYG0947-0249b.png
(太史太史有二丞其一在灵台汉官曰灵台员吏十三人灵台待诏四十二人)郭缘生述征记
曰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延熹七年造)张衡
所制又有相风铜乌千里风至此乌乃动又有铜表高
八尺长一丈三尺广一尺二寸题云太初四年造 水
经注曰城南漕渠有汉灵台然则汉城西之上林城南
之漕渠皆有候景之台也 晋乐志汉明皇帝
即位表圭影而陈清庙 亢仓子齐太子坐清
曰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延熹七年造)张衡
所制又有相风铜乌千里风至此乌乃动又有铜表高
八尺长一丈三尺广一尺二寸题云太初四年造 水
经注曰城南漕渠有汉灵台然则汉城西之上林城南
之漕渠皆有候景之台也 晋乐志汉明皇帝
即位表圭影而陈清庙 亢仓子齐太子坐清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7a 页 WYG0947-0249c.png
台之上 宋书孝武大明六年八月己丑置清台
令
汉昆明台
水经注沈水北与昆明故池会又北径长安城西与昆
明池水合水上承池于昆明台故王仲都所居也 新
论仲都卧于池台上
汉兰台(令史) 汉兰台图籍 魏兰台
百官表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 后百官
志御史中丞兰台令史六百石掌奏及印工文书(班固班超)
令
汉昆明台
水经注沈水北与昆明故池会又北径长安城西与昆
明池水合水上承池于昆明台故王仲都所居也 新
论仲都卧于池台上
汉兰台(令史) 汉兰台图籍 魏兰台
百官表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 后百官
志御史中丞兰台令史六百石掌奏及印工文书(班固班超)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7b 页 WYG0947-0249d.png
(傅毅李尤孔僖杨终皆为之) 车千秋传令丞相亲掘兰台蛊 王
莽传夏贺良谶书臧兰台注师古曰兰台掌图籍之所
后传杨终显宗召诣兰台拜校书郎 贾逵永平中
敕兰台给笔札作神爵颂 王允为司徒及迁都关中
允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至长安皆分别
条上经籍具存允有力焉 儒林传党人既诛其高名
善士多坐流废有私行金货定兰台桼书经字以合私
莽传夏贺良谶书臧兰台注师古曰兰台掌图籍之所
后传杨终显宗召诣兰台拜校书郎 贾逵永平中
敕兰台给笔札作神爵颂 王允为司徒及迁都关中
允收敛兰台石室图书秘纬要者以从至长安皆分别
条上经籍具存允有力焉 儒林传党人既诛其高名
善士多坐流废有私行金货定兰台桼书经字以合私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8a 页 WYG0947-0250a.png
文及迁都之际自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藏典
册文章竞共剖散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裁七十馀乘道
路艰远复弃其半矣 西京赋内有兰台金马递宿迭
居注兰台台名校书处 汉官仪能通仓颉史篇补兰
台令史 论衡孝明好文人并召兰台之官文雄会聚
(选注引之)兰台令史职校书定字兰台之史班固贾逵杨终
傅毅之徒名香文美兰台之官国所监得失也 隋志
明章重经术石室兰台弥以充积又曰汉明帝求佛经
缄于兰台石室 唐刘知几云后汉公卿所撰先集公
册文章竞共剖散及王允所收而西者裁七十馀乘道
路艰远复弃其半矣 西京赋内有兰台金马递宿迭
居注兰台台名校书处 汉官仪能通仓颉史篇补兰
台令史 论衡孝明好文人并召兰台之官文雄会聚
(选注引之)兰台令史职校书定字兰台之史班固贾逵杨终
傅毅之徒名香文美兰台之官国所监得失也 隋志
明章重经术石室兰台弥以充积又曰汉明帝求佛经
缄于兰台石室 唐刘知几云后汉公卿所撰先集公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8b 页 WYG0947-0250b.png
府乃上兰台故史官载事为广 晋志殿中侍御史案
魏兰台遣二御史居殿中伺察非法即其始也魏晋官
品令又有禁防御史第七品太元中有检校御史吴昆
此二职亦兰台之职也符节御史秦符玺令之职汉因
之位次御史中丞至魏别为一台掌授节铜虎竹使符
及泰始九年省并兰台置符节御史掌其事武帝以谒
者并兰台 魏略太和中秘书以公事移兰台薛夏曰
魏兰台遣二御史居殿中伺察非法即其始也魏晋官
品令又有禁防御史第七品太元中有检校御史吴昆
此二职亦兰台之职也符节御史秦符玺令之职汉因
之位次御史中丞至魏别为一台掌授节铜虎竹使符
及泰始九年省并兰台置符节御史掌其事武帝以谒
者并兰台 魏略太和中秘书以公事移兰台薛夏曰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9a 页 WYG0947-0250c.png
兰台为外台秘书为内阁台阁一也何不相移之有(魏兰)
(台亦藏书御史掌焉) 唐志龙朔二年(二月四日)改秘书省曰兰台监
曰太史少监曰侍郎丞曰大夫(李怀俨崔行功为兰台侍郎)初汉以
御史中丞掌兰台图籍故历代建台省秘书与御史为
邻
汉温明台
郡国志洺州温明台后汉世祖昼卧此殿耿弇入造床
下劝即位处
(台亦藏书御史掌焉) 唐志龙朔二年(二月四日)改秘书省曰兰台监
曰太史少监曰侍郎丞曰大夫(李怀俨崔行功为兰台侍郎)初汉以
御史中丞掌兰台图籍故历代建台省秘书与御史为
邻
汉温明台
郡国志洺州温明台后汉世祖昼卧此殿耿弇入造床
下劝即位处
卷一百六十二 第 29b 页 WYG0947-0250d.png
汉灵台(又见上林清台)
纪光武中元元年初起灵台注汉宫阁疏灵台高三丈
十二门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水经注灵台光武所筑高六丈方二十丈)
明帝永平二年春正月辛未登灵台望元气三年春
正月癸巳诏曰登灵台见史官正仪度(班固诗乃经灵台灵台既崇帝)
(勤时登爰考休徵三光宣精五行布序习习祥风祁祁甘雨) 章帝建初五年春正
月己酉宗祀明堂登灵台望云物 和帝永元五年正
月乙亥登灵台望云物 顺帝永和元年正月己巳宗
纪光武中元元年初起灵台注汉宫阁疏灵台高三丈
十二门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水经注灵台光武所筑高六丈方二十丈)
明帝永平二年春正月辛未登灵台望元气三年春
正月癸巳诏曰登灵台见史官正仪度(班固诗乃经灵台灵台既崇帝)
(勤时登爰考休徵三光宣精五行布序习习祥风祁祁甘雨) 章帝建初五年春正
月己酉宗祀明堂登灵台望云物 和帝永元五年正
月乙亥登灵台望云物 顺帝永和元年正月己巳宗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0a 页 WYG0947-0251a.png
祀明堂登灵台改元 续百官志太史令明堂及灵台
丞各一人二百石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
皆属太史注汉官曰灵台待诏四十二人十四人候星
二人侯日三人候风十二人候气三人候晷景七人候
钟律一人舍人(宋志太史东京有二丞其一在灵台) 祭祀志章帝作灵
台十二门诗 桓谭传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曰吾欲
以谶决之注洛阳记曰平昌门南直大道东是明堂大
道西是灵台也 宦者传灵帝欲登永安候台 东都
赋灵台明堂统和天人登灵台考休徵 东京赋左制
丞各一人二百石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
皆属太史注汉官曰灵台待诏四十二人十四人候星
二人侯日三人候风十二人候气三人候晷景七人候
钟律一人舍人(宋志太史东京有二丞其一在灵台) 祭祀志章帝作灵
台十二门诗 桓谭传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曰吾欲
以谶决之注洛阳记曰平昌门南直大道东是明堂大
道西是灵台也 宦者传灵帝欲登永安候台 东都
赋灵台明堂统和天人登灵台考休徵 东京赋左制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0b 页 WYG0947-0251b.png
辟雍右立灵台冯相观祲祈禠禳灾 永安宫铭(李尤)候
台集道俾司星辰(候台铜仪见浑天仪) 述征记长安宫南灵台
上有相风铜乌 摰虞三辅决录注窦攸举孝廉为郎
世祖大会灵台得鼠如豹文问群臣莫知者攸对曰鼮
鼠也见尔雅诏按秘书如攸言赐帛百匹 薄后
传汉王四年坐河南成皋灵台 水经注镐水北
径汉灵台西又径磁石门西门在阿房前悉以磁石为
台集道俾司星辰(候台铜仪见浑天仪) 述征记长安宫南灵台
上有相风铜乌 摰虞三辅决录注窦攸举孝廉为郎
世祖大会灵台得鼠如豹文问群臣莫知者攸对曰鼮
鼠也见尔雅诏按秘书如攸言赐帛百匹 薄后
传汉王四年坐河南成皋灵台 水经注镐水北
径汉灵台西又径磁石门西门在阿房前悉以磁石为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1a 页 WYG0947-0251c.png
之令四夷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之以示神亦曰
却胡门明堂北三百步有灵台元始四年立
汉云台
五行志云台周家所造图书术籍珍玩宝怪所藏 列
传冯鲂建武三年召诣行在所见于云台 阴兴领侍
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注洛阳南宫有云台广室殿
范升为博士建武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于云
台令升与韩歆许淑等辨难 樊晔建武初引见云台
(酷吏) 周党光武引见伏而不谒范升奏毁曰愿与坐云
却胡门明堂北三百步有灵台元始四年立
汉云台
五行志云台周家所造图书术籍珍玩宝怪所藏 列
传冯鲂建武三年召诣行在所见于云台 阴兴领侍
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注洛阳南宫有云台广室殿
范升为博士建武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于云
台令升与韩歆许淑等辨难 樊晔建武初引见云台
(酷吏) 周党光武引见伏而不谒范升奏毁曰愿与坐云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1b 页 WYG0947-0251d.png
台之下考试图国之道(逸民) 索卢放建武末徵不起光
武使人舆之见于南宫云台(独行) 贾逵为郎与班固并
校秘书应对左右肃宗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初元年
诏逵入讲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 传论永平中显宗
图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马援传援女立为皇后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列将于云)
(台以椒房故独不及援) 东观记明帝时(永平五年秋)大旱御云台上
筮得蹇卦帝以问沛献王辅(文选沛献访对于云台) 顺纪登云
武使人舆之见于南宫云台(独行) 贾逵为郎与班固并
校秘书应对左右肃宗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初元年
诏逵入讲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 传论永平中显宗
图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马援传援女立为皇后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列将于云)
(台以椒房故独不及援) 东观记明帝时(永平五年秋)大旱御云台上
筮得蹇卦帝以问沛献王辅(文选沛献访对于云台) 顺纪登云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2a 页 WYG0947-0252a.png
台召百官永和元年十月丁亥承福殿火帝避御云台
灵纪中平三年铸黄钟四注钟垂于玉堂及云台殿前
(见宦者传) 李尤铭曰周氏旧居惟汉袭因崇台增峻上拟
苍云 东京赋南则前殿云台 洛阳记云台高阁十
四间 淮南子云云高诱注台高际于云故曰云台
文选谢朓诗献纳云台表
汉清源台
隋志汉明帝遣郎中蔡愔秦景使天竺求佛经得四十
二章因立白马寺其经缄于兰台石室又画像于清源
灵纪中平三年铸黄钟四注钟垂于玉堂及云台殿前
(见宦者传) 李尤铭曰周氏旧居惟汉袭因崇台增峻上拟
苍云 东京赋南则前殿云台 洛阳记云台高阁十
四间 淮南子云云高诱注台高际于云故曰云台
文选谢朓诗献纳云台表
汉清源台
隋志汉明帝遣郎中蔡愔秦景使天竺求佛经得四十
二章因立白马寺其经缄于兰台石室又画像于清源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2b 页 WYG0947-0252b.png
台及显节陵上 文苑英华南宫画像送于清源之
台 册府元龟云清凉台
汉章台(又见殿类)
鲁恭传永元九年召拜议郎八月饮酎斋会章台诏使
小黄门引恭前其夜拜侍中敕使骖乘 肃宗亲御章
台冠马钜 东京赋内则含德章台 前张敞传
走马章台街注孟康曰在长安中 秦有章台宫
台 册府元龟云清凉台
汉章台(又见殿类)
鲁恭传永元九年召拜议郎八月饮酎斋会章台诏使
小黄门引恭前其夜拜侍中敕使骖乘 肃宗亲御章
台冠马钜 东京赋内则含德章台 前张敞传
走马章台街注孟康曰在长安中 秦有章台宫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3a 页 WYG0947-0252c.png
苏秦传云朝于章台之下扬雄云蔺生收功于章
台
马融读书台
元和志在盭厔县东北二十七里
魏铜爵台 三台 冰井台 金虎台
九华台
魏志建安十五年冬作铜爵台于邺十七年春悉召诸
子登台使各为赋临淄侯植援笔立成云立中天之华
观兮连飞阁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众果之滋荣
台
马融读书台
元和志在盭厔县东北二十七里
魏铜爵台 三台 冰井台 金虎台
九华台
魏志建安十五年冬作铜爵台于邺十七年春悉召诸
子登台使各为赋临淄侯植援笔立成云立中天之华
观兮连飞阁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众果之滋荣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3b 页 WYG0947-0252d.png
(魏文帝赋曰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十八年九月作金虎台凿渠引
漳水入白沟以通河黄初七年三月筑九华台 魏都
赋三台列峙以峥嵘亢阳台于阴基拟华山之削成上
累栋而重霤下冰室而冱冥云雀踶甍而矫首壮翼摛
镂于青霄雷雨窈冥而未半皦日笼光于绮寮注铜雀
园西有三台中央有铜爵台有屋一百一间南则金虎
台有屋一百九间北则冰井台有屋一百四十五间上
漳水入白沟以通河黄初七年三月筑九华台 魏都
赋三台列峙以峥嵘亢阳台于阴基拟华山之削成上
累栋而重霤下冰室而冱冥云雀踶甍而矫首壮翼摛
镂于青霄雷雨窈冥而未半皦日笼光于绮寮注铜雀
园西有三台中央有铜爵台有屋一百一间南则金虎
台有屋一百九间北则冰井台有屋一百四十五间上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4a 页 WYG0947-0253a.png
有冰室三台与法殿皆阁道相通 水经注魏武封于
邺城之西北有三台因城为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建
安十五年所起春秋古地云葵丘地名今邺西台是也
其中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馀间南则金雀台高八丈
有屋一百九间北曰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
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又有
粟窖及盐窖犹有石铭存焉 北齐书文宣天保九年
发丁匠三十万人营三台于邺因其旧业而高博之大
起宫室及游逸园至是三台成改铜雀曰金凤金虎曰
邺城之西北有三台因城为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建
安十五年所起春秋古地云葵丘地名今邺西台是也
其中铜雀台高十丈有屋百馀间南则金雀台高八丈
有屋一百九间北曰冰井台亦高八丈有屋一百四十
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又有
粟窖及盐窖犹有石铭存焉 北齐书文宣天保九年
发丁匠三十万人营三台于邺因其旧业而高博之大
起宫室及游逸园至是三台成改铜雀曰金凤金虎曰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4b 页 WYG0947-0253b.png
灵应冰井曰崇光十一月登三台御乾象殿朝燕 国
史志相州安阳有铜雀台邺有三台
魏陵云台 九华台
三国志文帝黄初二年筑陵云台(洛阳记曰高二十三丈登之见孟津)洛
阳簿凌云台阁十一间(述征记曰陵云台在明光殿西高八丈)七年三月筑九华台
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无锱铢相结台虽
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明帝登台惧其势
史志相州安阳有铜雀台邺有三台
魏陵云台 九华台
三国志文帝黄初二年筑陵云台(洛阳记曰高二十三丈登之见孟津)洛
阳簿凌云台阁十一间(述征记曰陵云台在明光殿西高八丈)七年三月筑九华台
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无锱铢相结台虽
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明帝登台惧其势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5a 页 WYG0947-0253c.png
危别以大木扶持之楼即倾坏论者谓轻重力偏也(又黄)
(初四年正月筑南巡台于宛六年九月筑东巡台) 晋华廙传武帝登陵云台
汝南王亮传武帝登陵云台望见曰伏妃可谓富贵
也
魏永始台 丹书台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镇以崇台实曰永始注永始台名
镇在宫南闱门此台下有仓廪韦仲将景福殿赋曰时
襄羊以刘览步华辇于永始知稼穑之艰难壮农夫之
克敏 地理志许州有丹书台魏文帝受禅有黄鸟衔
(初四年正月筑南巡台于宛六年九月筑东巡台) 晋华廙传武帝登陵云台
汝南王亮传武帝登陵云台望见曰伏妃可谓富贵
也
魏永始台 丹书台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镇以崇台实曰永始注永始台名
镇在宫南闱门此台下有仓廪韦仲将景福殿赋曰时
襄羊以刘览步华辇于永始知稼穑之艰难壮农夫之
克敏 地理志许州有丹书台魏文帝受禅有黄鸟衔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5b 页 WYG0947-0253d.png
丹书集此台 述异记郭景纯注尔雅台今在夷陵
郡
晋灵台
官志太史又别置灵台丞 潘岳閒居赋灵台杰其高
峙窥天文之秘奥注陆机洛阳记灵台在洛阳南去城
三里辟雍在灵台东相去一里 元魏纪太和十六年
春登灵台观云物
郡
晋灵台
官志太史又别置灵台丞 潘岳閒居赋灵台杰其高
峙窥天文之秘奥注陆机洛阳记灵台在洛阳南去城
三里辟雍在灵台东相去一里 元魏纪太和十六年
春登灵台观云物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6a 页 WYG0947-0254a.png
晋豫章学台
范宁传为豫章太守大设庠序遣人往交州采磬石以
供学用改革旧制不拘常宪远近至者千馀人资给众
费一出私禄并取郡四姓子弟皆充学生课诵五经又
起学台功用弥广
后魏阅武台
后魏纪孝文大和十八年八月丁未幸阴山阅武台临
观讲武 明元永兴二年七月丁巳立马射台 魏志
胡质都督青徐置东征台且佃且守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6b 页 WYG0947-0254b.png
后魏讲武台
水经注太和十八年从高祖北巡届于阴山之讲武台
台之东有高祖讲武碑文中书郎高聪之辞 吴孙权
于武昌临钓台
唐纪功汉武台(详见纪功类)
太宗纪贞观十九年自洛阳宫伐高丽六月败之于安
市城东南山九月班师十月次汉武台刻石纪功 太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7a 页 WYG0947-0254c.png
宗实录贞观十九年十月班师次汉武台馀基三成傍
有祠室茔域帝顾问侍臣对曰此是燕齐之士为汉武
求仙之处其地俯临大海长澜接天岸多峻石奇怪之
状帝制文刻于石
唐仰观台
集贤注记唐大明宫集贤院内西院正屋三门四架一
行所居院中有仰观台(即一行占候之所) 两京记东都阙北
及南皆有观象台太史仰观之所
有祠室茔域帝顾问侍臣对曰此是燕齐之士为汉武
求仙之处其地俯临大海长澜接天岸多峻石奇怪之
状帝制文刻于石
唐仰观台
集贤注记唐大明宫集贤院内西院正屋三门四架一
行所居院中有仰观台(即一行占候之所) 两京记东都阙北
及南皆有观象台太史仰观之所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7b 页 WYG0947-0254d.png
唐舞鹤台 万岁台 景云台
见封禅类(高宗封泰山)
唐讲武台(见讲武类)
地理志许州临颍有讲武台本尚书台马融讲书之地
显庆二年十月高宗大阅于此更名太原府晋阳西北
十五里有讲武台飞阁显庆五年筑 左传成周宣榭
注讲武屋
唐银台
见封禅类(高宗封泰山)
唐讲武台(见讲武类)
地理志许州临颍有讲武台本尚书台马融讲书之地
显庆二年十月高宗大阅于此更名太原府晋阳西北
十五里有讲武台飞阁显庆五年筑 左传成周宣榭
注讲武屋
唐银台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8a 页 WYG0947-0255a.png
高宗龙朔三年十二月庚子诏以舍元殿前银台阁内
并睹麟迹改来年为麟德元年 李肇记学士出银台
乘马 宋朝通进银台司旧隶枢密院凡内外奏覆文
字必关二司然后进御外则内臣及枢密院吏掌之内
则尚书内省籍其数以下有司或行或否得缘为奸枢
密学士向敏中请别置局淳化四年八月癸酉以宣徽
北院听事为通进银台司命敏中及张咏同知二司事
内外章奏案牍谨视出入而勾稽焉月一奏课发敕司
旧隶中书寻令银台司兼领之九月乙巳以给事中封
并睹麟迹改来年为麟德元年 李肇记学士出银台
乘马 宋朝通进银台司旧隶枢密院凡内外奏覆文
字必关二司然后进御外则内臣及枢密院吏掌之内
则尚书内省籍其数以下有司或行或否得缘为奸枢
密学士向敏中请别置局淳化四年八月癸酉以宣徽
北院听事为通进银台司命敏中及张咏同知二司事
内外章奏案牍谨视出入而勾稽焉月一奏课发敕司
旧隶中书寻令银台司兼领之九月乙巳以给事中封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8b 页 WYG0947-0255b.png
驳隶通进银台司
唐测景台 灵台(见浑天及司天台)
地理志河南府阳城县有测景台 会要仪凤四年五
月太史令姚元辩奏于阳城测景台依古法立八尺表
夏至日中测景一尺五寸正与古法同调露元年十一
月于阳城周公测景所得土圭长一丈二尺七寸(开元十一)
(年诏太史监南宫说刻石表焉)开元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命太史监
唐测景台 灵台(见浑天及司天台)
地理志河南府阳城县有测景台 会要仪凤四年五
月太史令姚元辩奏于阳城测景台依古法立八尺表
夏至日中测景一尺五寸正与古法同调露元年十一
月于阳城周公测景所得土圭长一丈二尺七寸(开元十一)
(年诏太史监南宫说刻石表焉)开元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命太史监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9a 页 WYG0947-0255c.png
南宫说及太史官大相元太等驰传往安南蔡蔚等州
测候日景及还京与一行师一时校之并差不同一行
以南北日景校量用勾股法算之云大约南北极相去
才八万馀里(馀见覆矩图) 范荣有测景台赋 灵台候簿
(见大衍历) 韦承庆有灵台赋 隋刘祐著观台飞候六卷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日至之景尺
有五寸谓之地中注日景千里而差一寸尺有五寸者
南戴日下万五千里地与星辰四游升降于二万里之
中是以半之得地之中今颍川阳城县是也
测候日景及还京与一行师一时校之并差不同一行
以南北日景校量用勾股法算之云大约南北极相去
才八万馀里(馀见覆矩图) 范荣有测景台赋 灵台候簿
(见大衍历) 韦承庆有灵台赋 隋刘祐著观台飞候六卷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日至之景尺
有五寸谓之地中注日景千里而差一寸尺有五寸者
南戴日下万五千里地与星辰四游升降于二万里之
中是以半之得地之中今颍川阳城县是也
卷一百六十二 第 39b 页 WYG0947-0255d.png
唐肃政台 文昌台
官志御史台文明元年(九月甲寅即光宅元年)改肃政台光宅元
年分左右台尚书省光宅元年改曰文昌台长安三年
(闰四月己卯)曰中台 隋大业三年四月壬辰增谒者司隶
与御史为三台
唐灵台 司天台(并见官制台省)
旧纪乾元元年三月辛卯改太史监为司天台 历志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0a 页 WYG0947-0256a.png
韩颖直司天台
唐麟台 鸾台 兰台
官志垂拱元年改秘书省曰麟台门下省曰鸾台龙朔
二年改秘书省曰兰台 文粹韦表微麟台碑铭(序曰元和)
(五年十一月使郓经获麟之旧壤后之人筑台于此以旌厥路)
唐浚仪岳台
天文志开元十二年得浚仪岳台晷尺五寸三分 东
京记祥符县西九里有岳台图经云昔魏王遥事霍山
神筑此台祷于其上因以为名宣德门前天街西第一
唐麟台 鸾台 兰台
官志垂拱元年改秘书省曰麟台门下省曰鸾台龙朔
二年改秘书省曰兰台 文粹韦表微麟台碑铭(序曰元和)
(五年十一月使郓经获麟之旧壤后之人筑台于此以旌厥路)
唐浚仪岳台
天文志开元十二年得浚仪岳台晷尺五寸三分 东
京记祥符县西九里有岳台图经云昔魏王遥事霍山
神筑此台祷于其上因以为名宣德门前天街西第一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0b 页 WYG0947-0256b.png
岳台坊(浚仪祥符二年改祥符) 国史地理志祥符有岳台
唐集灵台
旧纪天宝元年十月辛丑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
天神 张良器有赋(天宝二年进士试)
唐神爵台
地理志陜州硖石县东有神雀台天宝二年以赤雀见
置
唐集灵台
旧纪天宝元年十月辛丑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
天神 张良器有赋(天宝二年进士试)
唐神爵台
地理志陜州硖石县东有神雀台天宝二年以赤雀见
置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1a 页 WYG0947-0256c.png
唐御注孝经台
文苑英华张昔御注孝经台赋云索隐钩深词约意远
勒睿旨于他山之石植崇台为儒林之苑王猷玉润帝
典金清向之者修睦就之者起敬三千子之鼓箧邈矣
且瞻十八章之箴规揭之备举高而不危者尚乎台磨
而不磷者莫如石金字累累以条贯银钩历历而交映
唐连弩台
李元谅传贞元中节度陇右筑连弩台远烽候为
守备西戎惮之 初学记费北有积弩堂晋成帝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1b 页 WYG0947-0256d.png
作
唐宿羽台
见上阳宫
唐望仙台
武宗纪会昌五年正月作仙台于南郊(武宗作台于城之南孙樵作露)
台遗基赋以讽之(先是会昌三年夏作望仙观于禁中六年六月甲申又作望仙楼于神策军) 旧纪
会昌五年正月己酉朔敇起望仙台于南郊坛时道士赵
唐宿羽台
见上阳宫
唐望仙台
武宗纪会昌五年正月作仙台于南郊(武宗作台于城之南孙樵作露)
台遗基赋以讽之(先是会昌三年夏作望仙观于禁中六年六月甲申又作望仙楼于神策军) 旧纪
会昌五年正月己酉朔敇起望仙台于南郊坛时道士赵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2a 页 WYG0947-0257a.png
归真特承恩礼 柳仲郢传武宗延方士筑望仙台累
谏谆切 会要武宗会昌中于大明宫筑台号曰望仙
宣宗大中八年复命葺之右补阙陈嘏抗疏立罢修营
八月改为文思院
唐丽春台
两京记东都城有流杯殿在丽春台北有东西廊南至
丽春台北连弘徽殿南头皆亭子间以山池殿上作漆
渠九曲
谏谆切 会要武宗会昌中于大明宫筑台号曰望仙
宣宗大中八年复命葺之右补阙陈嘏抗疏立罢修营
八月改为文思院
唐丽春台
两京记东都城有流杯殿在丽春台北有东西廊南至
丽春台北连弘徽殿南头皆亭子间以山池殿上作漆
渠九曲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2b 页 WYG0947-0257b.png
太平兴国讲武台
二年筑讲武台于城西之杨村九月辛亥幸大阅三年
十二月乙丑幸观飞山卒六年十二月己卯幸赐从臣
饮 后梁开平元年十月幸繁台讲武(本梁孝王吹台)二年七
月改为讲武台
雍熙观耕台
四年九月内降手札来年正月有事东郊行藉田
礼十月详定所言旧礼于先农坛东别立观耕
二年筑讲武台于城西之杨村九月辛亥幸大阅三年
十二月乙丑幸观飞山卒六年十二月己卯幸赐从臣
饮 后梁开平元年十月幸繁台讲武(本梁孝王吹台)二年七
月改为讲武台
雍熙观耕台
四年九月内降手札来年正月有事东郊行藉田
礼十月详定所言旧礼于先农坛东别立观耕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3a 页 WYG0947-0257c.png
台帝礼毕登台以观公卿请高五尺馀如先农
坛
至道浑仪台
元年十二月庚辰浑仪成司天监筑台置之 庆元
四年七月秘书省筑浑仪台高二丈一尺
庆历钦天台
实录庆历三年五月丁亥上闵雨露立殿庭御衣
沾润戊子雨辅臣称贺辛卯筑钦天台于禁中
(长编通略云钦天坛) 仁宗以天久不雨降服彻膳躬自
坛
至道浑仪台
元年十二月庚辰浑仪成司天监筑台置之 庆元
四年七月秘书省筑浑仪台高二丈一尺
庆历钦天台
实录庆历三年五月丁亥上闵雨露立殿庭御衣
沾润戊子雨辅臣称贺辛卯筑钦天台于禁中
(长编通略云钦天坛) 仁宗以天久不雨降服彻膳躬自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3b 页 WYG0947-0257d.png
暴露夜辄升坛祷祠达旦不寐 元魏有天文
殿
元丰候台
见仪象类
元祐御史台
元祐三年新作御史台成诏曾肇为之记曰御史见于
周掌赞书受法令而已战国以对执法亦纪事之职也
殿
元丰候台
见仪象类
元祐御史台
元祐三年新作御史台成诏曾肇为之记曰御史见于
周掌赞书受法令而已战国以对执法亦纪事之职也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4a 页 WYG0947-0258a.png
秦汉始置大夫位亚丞相副曰中丞督部刺史受公卿
奏事其属有侍御史出讨奸猾治大狱于是专绳纠之
任厥后政事归尚书而御史与尚书谒者并为三台大
夫更为三公而中丞为台率与尚书令司隶校尉朝会
皆专席为三独坐隋唐复置大夫天下有冤而无告者
得与中书门下省诘之谓之三司自是御史益为雄峻
其属有殿中监察并侍御史为三院侍御史一人知杂
事横榻而坐谓之南床皆专弹劾不言事本朝因之真宗
增置言事御史其后皆得言事然以大夫为兼官不治
奏事其属有侍御史出讨奸猾治大狱于是专绳纠之
任厥后政事归尚书而御史与尚书谒者并为三台大
夫更为三公而中丞为台率与尚书令司隶校尉朝会
皆专席为三独坐隋唐复置大夫天下有冤而无告者
得与中书门下省诘之谓之三司自是御史益为雄峻
其属有殿中监察并侍御史为三院侍御史一人知杂
事横榻而坐谓之南床皆专弹劾不言事本朝因之真宗
增置言事御史其后皆得言事然以大夫为兼官不治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4b 页 WYG0947-0258b.png
台事以郎中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以贰中丞以太
常博士以上为三院未至者为御史里行监察至神宗
正官名始归大夫职以侍御史治杂事罢御史里行而
复六察官分守既定乃相官府(元丰六年六月乙巳朔诏六察各置一御史)
盖御史台建于宣化坊自开宝五年才有东西狱七年
雷德骧分判三院事请而大之屋不及百楹天禧二年
复诏增广至三百六十楹讫于元丰垂七十年神宗伻
常博士以上为三院未至者为御史里行监察至神宗
正官名始归大夫职以侍御史治杂事罢御史里行而
复六察官分守既定乃相官府(元丰六年六月乙巳朔诏六察各置一御史)
盖御史台建于宣化坊自开宝五年才有东西狱七年
雷德骧分判三院事请而大之屋不及百楹天禧二年
复诏增广至三百六十楹讫于元丰垂七十年神宗伻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5a 页 WYG0947-0258c.png
图程工以授有司旧阙大夫听事踵邺都制度阙门北
乡取阴杀之义至是置大夫听事辟门东乡上即政之
初实遵先训犹以大夫虚员始省营筑辟门北乡仍故
不改以元祐二年六月乙亥始事三年八月庚辰卒功
为屋三百五十一楹(详见官制) 庆历五年九月十八日庚
子置南京留司御史台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壬戌置北
京御史台命马绛掌之(西京旧有之用分司官一人或特命官) 开宝六
年十月丁酉雷德骧为秘书丞分判御史台三院事景
德四年五月诏台有当纠而不纠者尚书省弹奏宝元
乡取阴杀之义至是置大夫听事辟门东乡上即政之
初实遵先训犹以大夫虚员始省营筑辟门北乡仍故
不改以元祐二年六月乙亥始事三年八月庚辰卒功
为屋三百五十一楹(详见官制) 庆历五年九月十八日庚
子置南京留司御史台七年六月二十一日壬戌置北
京御史台命马绛掌之(西京旧有之用分司官一人或特命官) 开宝六
年十月丁酉雷德骧为秘书丞分判御史台三院事景
德四年五月诏台有当纠而不纠者尚书省弹奏宝元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5b 页 WYG0947-0258d.png
二年十二月诏御史缺官具两省班簿来上朕自点一
人庆历四年八月诏台官毋用辅臣所荐(嘉祐四年五月诏除之)
天圣七年九月知杂鞠咏言申谒(熙宁九年十一月中丞邓润甫请除之)皇祐三年十月
乙巳上谕宰臣曰谏官御史必用忠厚淳直通世务明
治体之人以革浇薄之敝自是诏举御史必载帝语降
敕(先是天圣元年四月丁巳诏近臣举谏官御史)治平二年范纯仁为殿中吕
大防为监察内出姓名而命之元丰六年九月置检法
人庆历四年八月诏台官毋用辅臣所荐(嘉祐四年五月诏除之)
天圣七年九月知杂鞠咏言申谒(熙宁九年十一月中丞邓润甫请除之)皇祐三年十月
乙巳上谕宰臣曰谏官御史必用忠厚淳直通世务明
治体之人以革浇薄之敝自是诏举御史必载帝语降
敕(先是天圣元年四月丁巳诏近臣举谏官御史)治平二年范纯仁为殿中吕
大防为监察内出姓名而命之元丰六年九月置检法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6a 页 WYG0947-0259a.png
主簿元祐三年十二月十四日诏刋神宗举御史诏于
御史台绍兴元年九月侍御史沈与求请举行元丰六
察旧法二十五年十二月一日手诏风宪之地朕亲除
公正之士以革前弊宜尽心乃职惟结主知翌日右正
言张修请刋圣诏于台及谏院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
丙子诏以神宗命台臣举忠纯体国之人补御史诏重
刋于台 文苑英华乌台赋旌良表正瘅恶绳回官则
秦置台从汉起
御史台绍兴元年九月侍御史沈与求请举行元丰六
察旧法二十五年十二月一日手诏风宪之地朕亲除
公正之士以革前弊宜尽心乃职惟结主知翌日右正
言张修请刋圣诏于台及谏院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
丙子诏以神宗命台臣举忠纯体国之人补御史诏重
刋于台 文苑英华乌台赋旌良表正瘅恶绳回官则
秦置台从汉起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6b 页 WYG0947-0259b.png
历代台名
五帝时
九成(有娀氏)
战国时
崇霞(燕) 姑苏(吴)
前汉
通天 承光 神明 日影 通灵 八风(王莽)
后汉
五帝时
九成(有娀氏)
战国时
崇霞(燕) 姑苏(吴)
前汉
通天 承光 神明 日影 通灵 八风(王莽)
后汉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7a 页 WYG0947-0259c.png
鱼梁
前魏
凌云 铜爵 金虎 南巡 九华 金凤
冰井 斗鸡 永始 中天
后魏
凌云 灵芝 九华 鹿苑 阅武 含章
隋
建章 丽春 丽日 月轮 云光 集灵
三十六国
前魏
凌云 铜爵 金虎 南巡 九华 金凤
冰井 斗鸡 永始 中天
后魏
凌云 灵芝 九华 鹿苑 阅武 含章
隋
建章 丽春 丽日 月轮 云光 集灵
三十六国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7b 页 WYG0947-0259d.png
凌霄 观雀 凉马 仰观 阅马
六朝
望耕 日观
北齐
金凤 崇光 应圣
丹台新录所载
阆 金 高晨 郁 墉 云
六朝
望耕 日观
北齐
金凤 崇光 应圣
丹台新录所载
阆 金 高晨 郁 墉 云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8a 页 WYG0947-0260a.png
古者天子立灵台以揆乾度诸侯设观台以望云物文
王造周民乐经始而播之诗鲁公视朔史谨备豫而载
之传清台之名视周鲁虽异原其用一也
玉海卷一百六十二
王造周民乐经始而播之诗鲁公视朔史谨备豫而载
之传清台之名视周鲁虽异原其用一也
玉海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二 第 48b 页 WYG0947-0260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