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a 页 WYG0946-0630a.png

卷一百三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三十八
            宋 王应麟 撰
 兵制
兵制(三)


唐十六卫(隋十二卫)

兵志(兼隋书)隋十二卫曰翊卫曰骁骑卫曰武卫曰屯卫
曰禦卫曰候卫为左右皆有将军以分统诸府之兵(每卫)
(各置长史录事参军司仓兵骑铠甲等参军员军人总名卫士)又改领左右府为左右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b 页 WYG0946-0630b.png
备身府左右监门依旧名凡十六府(唐会要唯叙十二卫而监门千牛附)
 列于末(唐因隋制而损益武德以来更革不一)大将军各一人将军总三十
(唐志三十二人)属官一百八十八人(一云二十八)置宇分部夹峙
禁省分领府兵左右领卫六十府馀五十至四十以三
卫待资荫总四千九百六十三人以折冲储军伍凡六
百三十四府而十六卫以总府卫之番上者台省军卫
文武参掌左右卫 百官志左右卫(每卫各有左右)上将军各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a 页 WYG0946-0631a.png
一人从二品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三人从三
品掌官禁宿卫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凡五府三卫
及折冲府骁骑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职皇帝御正
殿则守诸门及内厢宿卫仗(魏末晋文王置中卫武帝分为左右)左张延师王 
(孝杰杨恭仁李大亮薛讷右窦轨薛万彻蒋俨薛平韦凑王思礼裴行俭)裴行俭以礼书检校右卫李大亮 
(左卫兼工书每行夜自当丙夜张仁愿左卫同三品文武参用或兼于大农庶子礼部尚书)职任专久张 
 延师薛平三十年阿史那忠四十八年(左卫长史郭子仪)韦凑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 
 军与尚书更为之近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太宗纪武德四年加号天策上将五年加拜左右十二卫大将)
(军)骁卫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豹骑番上者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b 页 WYG0946-0631b.png
分配之凡分兵守诸门在皇城四面宫城内外则与左
右卫分知助铺(汉李广为骁骑将军光武改屯骑为骁骑晋以为宿卫隋改左右备身为骁卫)
 (段志玄柴绍郭孝恪阿史那忠程名振长孙顺德刘师立张公谨李听郭元振)武卫掌同左
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熊渠番上者分配之(魏武有武卫营)
(魏许褚迁武卫中郎将自此始隋采诸武之名置秦琼张仁愿程知节神通薛仁贵苏定方韦待价) 威
卫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羽林番上者分配
之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东面助铺(屯卫后改威卫隋初置)姜行本薛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a 页 WYG0946-0631c.png
(万均窦琮阿史那忠苏定方张仁愿)威卫尚可孤孙仁师右王忠嗣左 领军卫掌同左右
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射声番上者分配之凡分兵主
守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苑城诸门(魏武置中领军曹休为之)
 文帝置领军晋纪瞻陶回为领军将军(李湛程知节庞玉张平高柏良器窦诞执失思力契苾何力李愿)
金吾卫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凡翊府
之翊卫及外府佽飞番上皆属焉师田则执左右营之
禁南衙宿卫官将军以下及千牛番上者皆配以职(汉以)
 中尉为执金吾隋武候(吴溆张嘉祐万福唐休璟薛平董晋赵道兴浑瑊裴谞范希朝娄师德李祐马璘曲)
 环高崇文田布辛京杲王忠嗣(含元殿赋鹖冠鱼服良家茂族厉禁非宜金吾领之晓传银棨之符夜警金)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b 页 WYG0946-0631d.png
(吾之届)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及门籍文武官九品以上每
月送籍于引驾仗及监门卫以帐报内门凡朝参奏事
待诏官及伞扇仪仗出入者阅其数以物货器用入宫
者有籍有傍(汉城门校尉隋置府)李粲李绩 千牛卫掌侍卫及供御
兵仗以千牛备身左右执弓箭宿卫以主仗守戎器朝
日领备身左右升殿列侍亲射则率属以从(隋志备身十二人掌)
 执千牛刀备身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弓箭(宋有千牛刀即防身刀也后魏有备身掌御刀)窦希瑊王及善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a 页 WYG0946-0632a.png
 同皎(及善传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
(侧亦知此官贵乎)武德五年改左右翊卫曰左右卫府(李光弼起家左)
(卫亲府左郎将)左右骁骑卫曰骁骑府左右屯卫曰左右威卫
左右禦卫曰领军卫左右备身府曰左右府唯左右武
卫府左右监门府左右候卫(会要作武候府)仍隋不改(丘和窦抗郑元)
(璹为左武候大将军刘师立尉迟敬德丘行恭为右武候)显庆五年改左右府曰左
右千牛府龙朔二年(二月四日)左右卫府骁骑府武卫府皆
省府字左右威卫曰左右武威卫左右领军卫曰左右
戎卫左右候卫曰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府曰左右监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b 页 WYG0946-0632b.png
门卫左右千牛府曰左右奉宸卫(郭震奉宸监丞)后复曰左右
千牛卫咸亨元年改左右戎卫曰领军卫武后光宅元
年改左右骁骑曰左右武威左右武卫曰左右鹰扬卫
(神龙元年复)左右威卫曰左右豹韬(神龙复)左右领军卫曰左
右玉钤(神龙复)贞元二年(九月丁亥)初置十六卫上将军(以宠功臣)
左右卫以下皆有长史录事仓曹兵曹骑曹胄曹司阶
中候司戈执戟长上(会要司阶中候司戈执戟并天授二年四月五日置)通典县卫武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a 页 WYG0946-0632c.png
(威领军并神龙元年置)又有奉车驸马二都尉 六典凡兵士隶
卫各有其名左右卫兵曰骁骑武安等五十府隶之威
骑兵曰羽林宜阳等五十府隶之骁骑兵曰豹骑永固
等四十九府隶之武卫兵曰熊渠凤亭等四十九府隶
之领军卫兵曰射声万年万敌等六十府隶之金吾卫
兵曰佽飞(六典佽飞六十六人)同轨宝图等五十府隶之太子卫
率兵曰射乘广济等五府隶之司禦兵率曰旅贲郊城
等三府隶之清道率兵曰直荡绛邑等三府隶之自两
汉至北齐大将军位视三公隋十二卫大将军直为武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b 页 WYG0946-0632d.png
职位省台之下卫事各立名簿定优劣为三等每年正
月十日送府录一通送卫 仪卫志衙内五卫黄麾仗
左右厢各十二部十二行 杜牧作原十六卫云国家
始踵隋制开十六卫将军总三十员属官总百二十八
员创宇分部夹峙禁省厥初历今未始替削然自今观
之设官言无谓者其十六卫乎本原事迹其实天下之
大命也始自贞观中既武遂文内以十六卫蓄养戎臣
卷一百三十八 第 6a 页 WYG0946-0633a.png
(褒公鄂公之徒并为诸卫将军)外开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以储兵
伍或有不幸方二三千里为寇土数十百万人为寇兵
蛮夷戎狄践踏四作此时戎臣当提兵居外至如天下
平一暴勃消削单车一符将命四走莫不信顺此时戎
臣当提兵居内当其居内也官为将军绶有朱紫章有
金银千百骑趋奉朝庙第观车马歌儿舞女念功赏劳
出于曲赐所部之兵散舍诸府上府不越千二百人(五百)
(七十四府凡有四十万人)三时耕稼袯襫耞耒一时治武骑剑兵矢
裨卫以课父兄相言不得业他籍藏将府伍散田亩力
卷一百三十八 第 6b 页 WYG0946-0633b.png
解势破人人自爱虽有蚩尤为帅雅亦不可使为乱耳
及其当居外也缘部之兵被檄乃来受命于朝不见妻
子斧钺在前爵赏在后以首争首以力搏力飘暴交捽
岂假异略虽有蚩尤为帅雅亦不能为叛也自贞观至
于开元末百三十年间戎臣兵伍未始逆篡此圣人所
以柄统轻重制障表里圣算神术也

唐五府 三卫 仗内五卫

卷一百三十八 第 7a 页 WYG0946-0633c.png
官志亲卫之府一曰亲府勋卫之府二一曰勋一府二曰
勋二府翊卫之府二一曰翊一府二曰翊二府凡五府
三卫总四千九百六十三人(元和六年八月中书奏同)每府中郎将
左右郎将各一人(郎将李适之左卫张俭右卫王忠嗣左威卫)中郎将柏良器左武卫薛 
 仁贵程务挺右领军安金藏右武卫(玄宗时阎用之迁右卫郎将知引驾仗金吾将军李质升殿不解刀呵)
(却之始有司以三卫执扇登殿用之奏三卫皆趫悍不宜升陛近御座请以宦者代遂为故事)兵曹参
军事各一人校尉各五人每校尉有旅帅二人每旅帅
各有队正副队正各二十人五府中郎将掌领校尉旅
帅亲卫勋卫之属宿卫者总其府事左右郎将贰焉番
卷一百三十八 第 7b 页 WYG0946-0633d.png
上者以名簿上于大将军而配以职武德贞观世重资
荫二品三品子补亲卫二品曾孙三品孙四品子职事
官五品子若孙勋官三品以上有封及国公子补勋卫
及率府亲卫四品孙五品及上柱国子补翊卫及率府
勋卫勋官二品及县男以上子若孙补诸卫及率府翊
(六典又次为亲王府执仗执乘)每月番上者数千人宿卫内庑及城
门给廪食执扇三卫三百人殿中省肄习其后入官路
卷一百三十八 第 8a 页 WYG0946-0634a.png
艰三卫非权势子弟辄退番柱国子有白首不得进者
流外虽鄙不数年给禄廪故三卫益贱人罕趋之
(贵胃华族周旋帝所如周庶子如汉郎卫)注唐亲卫勋卫置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翊卫置车骑将军武德七年改骠骑为
中郎将车骑将军皆为郎将分左右以亲卫曰一
府勋卫翊卫曰二府谓之三府卫(高祖授李安远右翊卫统军)桓彦范以 
 门荫补右翊卫迁司卫主簿(李光弼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刘师立为左亲卫 长孙顺德刘弘基仕隋 
 为右勋卫(姜宝谊在隋为左翊卫)窦静亲卫 诸卫翊卫及率府亲勋卫亦
曰三卫(三卫左右卫总五府长史判五府禀禄卒伍之名数仓曹掌五府文官勋考兵曹掌五府武官)
卷一百三十八 第 8b 页 WYG0946-0634b.png
 宿卫番第受其名数(金吾引驾仗一卫六十人)东宫亦有亲勋翊三府中郎
将郎将掌宿卫之事 六典左右卫亲勋翊及左右率
府亲勋翊及诸卫之翊卫通谓之三卫择其资荫凡左
右卫之三卫分为五仗曰亲仗供奉仗勋仗翊仗散手
仗考功郎中亲勋翊卫以行能功过为三等每月各配
六十人而上下焉(周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非王族则功臣之世汉以郎执戟宿卫唐分三)
(卫五府) 仪卫志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号衙
卷一百三十八 第 9a 页 WYG0946-0634c.png
内五卫每月以四十六人立内廊阁外号曰内仗 会
要永徽六年褚遂良请千牛不简嫡庶(左千牛韦待价左千牛备身崔)
(知温右千牛韦武王方翼)开元二十九年闰四月敕京畿采访使中
丞张倚兼简三卫彍骑太和四年五月兵部奏停资荫
三卫

唐十率府 左右率 司禦率 清道率 监


门率 内率府 晋五率

官志詹事府掌统三寺十率府之政太子左右率府率
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兵仗仪卫凡诸曹及三府外府
卷一百三十八 第 9b 页 WYG0946-0634d.png
皆隶焉元日冬至皇太子朝宫臣诸方使则率卫府之
属为卫每月三府三卫及五府超乘番上者配以职长
史季秋以属官功状上于率而为考课武德五年改左
右侍率曰左右卫率府左右武侍卫率曰左右宗卫率
府左右宫门将曰左右监门率府龙朔二年改左右卫
率府曰左右典戎卫左右宗卫率府曰左右司禦率府
左右虞候率府曰左右清道卫左右内率府曰左右奉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0a 页 WYG0946-0635a.png
裕卫左右监门率府曰左右崇掖卫武后垂拱中改左
右监门率府曰左右鹤禁卫神龙元年改左右司禦率
府曰左右宗卫府左右清道卫曰左右虞候率府景云
二年左右宗卫府复曰左右司禦率府开元初左右虞
候率府复曰左右清道率府其属有长史录事仓曹兵
曹胄曹骑曹参军事司阶中候司戈执戟散长上(又见东宫)
(类)左右率府亲勋翊府中郎将各一人(从四品上)左右郎将
各一人(正五品下)掌其府校尉旅帅及亲勋翊卫之属以宿
卫而总其府事兵曹参军一人大朝会及出入则从卤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0b 页 WYG0946-0635b.png
簿涖其仪太子左右司禦率府率副率掌同左右卫凡
诸曹及外府旅贲番上者隶焉太子左右清道率府率
副率掌昼夜巡警凡诸曹及外府直荡番上者隶焉皇
太子出入则以清游队先导后拒队为殿太子左右监
门率府率副率掌诸门禁卫凡财物器用出者有籍太
子左右内率府率副率掌千牛供奉之事皇太子坐日
领千牛升殿射于射宫则千牛奉弓矢立率奉弓副率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1a 页 WYG0946-0635c.png
奉矢决拾以进既射左内率启其中否
汉詹事属官有太子卫率东汉为少傅属官主门卫士
晋初曰中卫率泰始五年分为左右二率各领一军(潘尼)
(释奠颂三率备卫)惠帝加前后一率故元康中凡四卫率成都
王为太弟又置中卫率是为五率江左省前后二率太
元中又置梁左卫率领七营右卫率领四营隋文帝始
分置十府

唐府兵 符契 折冲府 十二军

兵志古者兵法起于井田周衰王制不复惟唐立府兵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1b 页 WYG0946-0635d.png
之制始一寓之于农唐二百馀年兵大势三变始盛时
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废而方镇之兵盛其
末也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
禁军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北史周文置十二军简诸)
 将领之(通鉴隋大业二年增改左右翊卫等为十六府)唐兴因之隋制十二卫曰
翊卫曰骁骑卫曰武卫曰屯卫曰禦卫曰候卫分为左
右皆有将军以分统诸府之兵府有郎将副郎将坊主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2a 页 WYG0946-0636a.png
团主以相统治又有骠骑车骑二府皆有将军(隋文开皇中置)
后更骠骑曰鹰扬郎将车骑曰副郎将(炀帝大业二年改)别置
折冲果毅自高祖初起开大将军府发太原有兵三万
人及诸起义以相属与降群盗得兵二十万武德初始
置军府(元年五月改隋鹰扬郎将为军头六月十九日改军头为骠骑将军副为车骑将军九月乙巳)
(始置军府段志玄功多授乐游府车骑将军)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析
关中为十二道曰万年道长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
道华州道宁州道岐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泾州道宜州
道皆置府 分关内诸府统之(二年五月十六日车骑将军府隶骠骑府)三年(七月一日)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2b 页 WYG0946-0636b.png
(旧纪七月壬申)更以万年道为参旗军(军名傅奕所造取象天官)长安道为
鼓旗军富平道为玄弋军醴泉道为井钺军同州道为
羽林军华州道为骑官军宁州道为折威军岐州道为
平道军邠州道为招摇军西麟州道为苑游军泾州道为
天纪军宜州道为天节军军置将副各一人以督耕战
以车骑府统之六年(二月二十四日)以天下既定废十二军(七政)
(二月六日)改骠骑曰统军车骑曰别将(会要曰副军)居岁馀十二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3a 页 WYG0946-0636c.png
军复(以突厥为患八年五月辛亥复置)军置将军一人(会要三月六日以太常卿窦诞)
(等为将军)军有坊置主一人以检察户口劝课农桑太宗贞
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诸府
总曰折冲府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
而关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隶诸卫(官志垂拱中云云赤县为赤府畿县)
(为畿府)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
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
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折冲都尉段秀实绥德府果毅都尉屈突诠郭曜开阳)
 府 折冲郎将崔宁邢君牙 果毅别将曲环(果毅王忠嗣东阳郭知运秦州三度张守圭幽州良杜刘昌)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3b 页 WYG0946-0636d.png
(易州遂城薛仁贵云泉哥舒翰效榖王方翼朔州尚德韦侍价卢龙王仁皎杨朝晟甘泉段秀实陇州大堆府)
 (官志永徽中废长史置司马一人总司兵司骑二局圣历元年废司马置长史兵曹)士以三百
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
长火备六驮马(初置八驮后改为六)凡火具乌布幕铁马盂布槽
锸钁凿碓筐斧钳锯皆一甲床二镰三队具火钻一胸
马绳二首羁足绊皆三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砺
石大觿毡帽毡装行縢皆一麦饭九斗米二斗皆自备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4a 页 WYG0946-0637a.png
并其介胄戎具藏于库有所征行则视其出入而给之
其番上宿卫者惟给弓矢横刀而已凡民年二十为兵
六十而免其能骑而射者为越骑其馀为步兵武骑排
䂎手步射每岁季冬折冲都尉率五校兵马之在府者
置左右二校尉位相距百步每校为步队十骑队一皆
卷槊幡展刃旗散立以俟角手吹大角一通诸校皆敛
人骑为队二通偃旗槊解幡三通旗槊举左右校击鼓
二校之人合噪而进右校击钲队少却左校进逐至右
校立所左校击钲少却右校进逐至左校立所右校复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4b 页 WYG0946-0637b.png
击钲队还左校复薄战皆击钲队各还大角复鸣一通
皆卷幡摄矢弛弓匣刃二通旗槊举队皆进三通左右
校皆引还是日也因纵猎获各入其人其隶于卫也左
右卫皆领六十府诸卫领五十至四十其馀以隶东宫
六率凡发府兵皆下符契州刺史与折冲勘契乃发若
全府发则折冲都尉以下皆行不尽则果毅行少则别
将行当给马者官与其直市之每匹与钱二万五千刺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5a 页 WYG0946-0637c.png
史折冲果毅岁阅不任战事者鬻之以其钱更市不足
则一府共足之凡当宿卫者番上兵部以远近给番五
百里为五番千里七番一千五百里八番二千里十番
外为十二番皆一月上若简留直卫者五百里为七番
千里八番二千里十番外为十二番亦月上先天二年
诏曰往者分建府卫计户充兵裁足周事二十一入募
六十一出军多惮劳以规避匿今宜取年二十五以上
五十而免屡征镇者十年免之虽有其言而事不克行
玄宗开元六年始诏折冲府兵每六岁一简(通鉴开元八年二月)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5b 页 WYG0946-0637d.png
(壬子敕以役莫重于军府一为卫士六十乃免宜促其岁限使百姓更迭为之)初府兵之置居
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
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
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
 番调有时教阅有法统御有律团伍有籍(兵虽有籍而府实空将虽有名而权实去兵将在内而京师实重)
(制兵之术莫善于太宗)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 会要武德三年
(旧纪二年)七月十一日(旧纪壬申)下诏曰周置六军每习蒐狩汉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6a 页 WYG0946-0638a.png
增八校毕选骁勇今伊洛犹芜江湖尚梗各因部校序
其统属改换钲铎创造徽章取象天官作其名号于是
置十二卫将军取威名素重者为之分关内诸府隶焉
(军名傅奕所造)关内置府二百六十一精兵士二十六万举关
中之众以临四方又置折冲府二百八十通给旧府六
百三十三河东道府额亚于关中河北之地人多壮勇
故不置府其诸道亦置每岁十一月以卫士帐上兵部
天下卫士六十万初置以成丁而入六十出役其家不
免王徭遂渐逃散年月渐久宿卫之数不给开元六年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6b 页 WYG0946-0638b.png
五月二十七日置折冲府每年一简点十一年十一月
二十日兵部尚书张说置长从宿卫兵十万于南衙十
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号彍骑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壬辰)
改为左右羽林骑天宝八载五月九日(癸酉)停折冲府上
下鱼书以无兵可交至末年折冲府但有兵额官吏而
戎器驮马锅幕糗粮并废宝应元年四月十七日畿县
折冲府缺官本县令摄判 百官志三辅及近畿州都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7a 页 WYG0946-0638c.png
督府皆置府凡六百三十三 通典其府多因其地各
自为名凡五百七十四(理道要诀云唐折冲府五百九十三)杜牧原十六卫云外间 
(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上府不越一千二百人五百七十四府凡有四十万人)陆贽上疏太宗列置府兵 
(八百所而关中五百举天下不敌关中则居重驭轻之意也) 六典凡天下之府五
百九十有四有上中下皆量其远迩以定其番第(旧志同)
 今以地理志考之天下有府兵五百六十六计七十
五郡关内十九郡有府二百七十三河东十五郡有府
百四十一河南河北十郡有府九十二河南六十二河
北三十山南十陇右二十九淮南六江南二剑南十岭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7b 页 WYG0946-0638d.png
南三除关内道馀九道有府二百九十三总而计之止
五百六十六参之兵志置府六百三十四之数差互不
齐官志又云六百三十三恐地理志所载犹有缺遗
列传郑元璹为参旗将军令教诸屯军法 傅奕武德
定十二军号皆诏奕云 钱九陇为苑游将军 刘弘
基为井钺将军督步骑万人备塞 贺鲁传诏梁建芳
等发府兵三万击之 高宗纪贞观二十三年四月以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8a 页 WYG0946-0639a.png
羽檄发六府甲士四千卫入京师

唐关内置府 十道置府

兵志(通鉴同)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内二
百六十一皆以隶诸卫 百官志三辅及近畿州都督
府皆置府凡六百三十三 会要关内置府二百六十
一积兵士二十六万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 地理志
太宗元年分天下为十道关内道京兆府(雍州)有府百三
十一其名存者十一真化至太清馀皆逸华州有府二
十普乐至怀仁同州有府二十六济北至效诚商州有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8b 页 WYG0946-0639b.png
府二洵水玉京凤翔府(岐州)有府十三岐山至山泉邠州
有府十嘉阳至宜山右京畿采访使治京城陇州有府
四大堆至临汧泾州有府六泾阳至仁贤原州有府二
彭阳安善宁州有府十一彭池至永宁庆州有府八龙
息至永安鄜州有府十一洛昌至安吉坊州有府五杏
城至安台并州有府五宜城至长松延州有府七敦化
至金明灵州有府五武略至万春盐州有府一盐川夏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9a 页 WYG0946-0639c.png
州有府二宁朔顺化绥州有府四伏洛至大斌右关内
采访使(按兵志关内置府二百六十一陆贽谓关中五百今以地理志考之自京兆至绥州置府凡二)
(百七十有三差互不同)河南道河南府(洛州)有府三十九武定至轩
辕汝州有府四龙兴至郏城陜州有府十五曹阳至古
亭虢州有府四鼎湖至开方河东道河中府(蒲州)有府三
十三兴乐至六军晋州有府十五神山至仁德绛州有
府三十三新田至蒲邑慈州有府三仵城至平昌隰州
有府六隰川至屈产太原府(并州)有府十八兴政至文谷
汾州十二嘉善至清胜沁州二延双安乐辽州三辽城
卷一百三十八 第 19b 页 WYG0946-0639d.png
至龙城岚州一岚山石州二离石昌化忻州四秀容至
定襄代州三五台至雁门潞州一戡黎泽州五丹川至
白涧河北道怀州有府二丹水吴泽易州九遂城至龙
水幽州十四吕平至咸宁平州一卢龙妫州二密云白
檀蓟州二渔阳临渠山南道江陵府(荆州)有府一罗含夔
州一东阳襄州一汉津均州一至诚金州一洪义兴元
(梁州)一丽水凤州一归昌成州一平阴扶州二安川会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0a 页 WYG0946-0640a.png
川陇右道秦州有府六成纪至长川渭州四渭源至万
年兰州二金城广武洮州一安西岷州三祐川至和政
叠州一长利宕州二同归常吉凉州六明威至姑臧沙
州三龙勒至悬泉瓜州一大黄淮南道扬州有府四江
平至邗江和州一新川安州一义安江南道越州有府
一浦阳潭州一长沙剑南道成都府有府三威远至二
江彭州二天水唐兴蜀州三金堰至灌口汉州一玉津
邛州一兴化岭南道广州有府二绥南番禺贵州一龙
山 六典凡关内团结兵京兆府六千三百二十七人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0b 页 WYG0946-0640b.png
同州六千七百三十六人华州五千二百二十三人蒲
州二千七百三十五人选强壮免征赋 旧书职官志
兵部郎中凡左右金吾卫有角手诸卫有弩手左右羽
林军有飞骑及左右万骑彍骑天下诸军有健儿皆定
其名籍每季上中书门下凡关内有团结兵秦成岷渭
河兰六州有高丽羌兵黎雅邛翼茂五州有镇防团结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1a 页 WYG0946-0640c.png
隋书开皇十年五月乙未诏曰魏末役车岁动未遑休
息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朕甚悯之凡军人可
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罢
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按李繁家传载苏绰初置府兵)
(与此利害优苦殊不同盖绰虽创始而地狭民寡而加以长征不归未得尽行其说至是平陈乃脩成法)叶 
(氏曰未立府兵之前兵农本未尝相离何待寓也唯好战不息民失耕作无以转饷则国贫而兵弱宇文苏绰)
(患其然始令兵农各籍不相牵缀既隶府额长征莫返而居者晏然不知缘此国富兵强隋文因之平一宇内)
(徒以兵农判而为二故也岂必高祖太宗所以盛乃遵旧法行之耳) 邺侯家传(邺侯李泌也)
上访及安危曰朕欲复府兵之制如何对曰初置府兵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1b 页 WYG0946-0640d.png
于西魏大统中周文帝与度支尚书苏绰之谋也自三
代之后无与为比虽战国之教士武卒技击皆不及时
西魏之境自陜而有关中及陇右河西而已东魏河北
河南三道殷实富彊而自襄邓蜀汉皆属于梁初置府
不满百每府有郎将主之而分属二十四军每军以开
府一人将焉每二开府属一大将军二大将军属一柱
国大将军仍加号持节大都督以统之时皇家太祖景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2a 页 WYG0946-0641a.png
皇帝(李虎)为少师陇右行台仆射陇西公与臣五代祖弼
太保大司徒赵郡公及大宗伯赵贵大司马独孤信大
司寇于谨大司空侯莫陈崇等六家主之是为六柱国
共有众不满五万初置府兵而东魏霸相高欢大举来
伐周太祖时为大丞相总百揆太师冢宰奉魏帝扫境
内以敌之除守禦之师共有众三万战于沙苑臣五代
祖为右军以师七千伏渭曲欢大败遂取东魏河东汾
绛之地后又得梁之蜀汉襄邓及汉东周受魏禅后竟
平北齐灭梁于江陵破陈吴明彻于邗沟陈氏所保江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2b 页 WYG0946-0641b.png
南而已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
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兵仗衣驮
牛驴及糗粮旨蓄六家共备抚养训导有如子弟故能
寡尅众隋受周禅九年而灭陈天下一统皆府兵之力
也时晋王与杨素等凡十八人总管率师五十万伐陈
而臣五代祖衍与弟椿侄宽皆为总管以平之后北破
突厥西灭吐谷浑南取林邑东灭流求皆府兵也隋以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3a 页 WYG0946-0641c.png
府兵分隶于左右十二卫及东宫率府置卫大将军一
人将军二人即开府之任也而柱国为勋官皇朝因之
平定天下贞观中北灭突厥延陀列州府至翰海西取
龟兹等城郭诸国置二庭尽臣西域君长灭吐浑已而
复之降羌党项为三十六州高宗东灭高丽百济迁其
人于中国列其地为州县以新罗为鸡林都督府以波
斯为大疾陵都督府亦府兵也自置府兵未有能以之
外叛内侮及杀帅自擅者自废以来召募长征健儿而
禄山得以为乱至今不定复之为便府兵之制史册不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3b 页 WYG0946-0641d.png
甚详臣家自西魏以来代掌其任臣高祖仲威从神尧
入长安为左屯卫将军兼主太原从义之师于龙首监
总南北禁军之任所以臣家备知上曰何因废之对曰
初置府兵西魏周隋用之皆利及太宗之时每府番上
必引于殿庭亲自教射加以赏赐由是用之所向无敌
自初属六柱国家及分隶十二卫皆选勋德信臣为将
军有事则命总之出征故抚绥训练备至以取功名又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4a 页 WYG0946-0642a.png
太宗明于知人拔用诸番酋渠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
史那社尔等委爪牙之任皆为名将不愧由余日磾时
出征多不逾时远不经岁而能尅捷高宗始以刘仁轨
为洮河镇守使以图吐蕃于是始屯军于境而师老厌
战矣后以李敬玄为鄯城镇守使而败十八万于大非
川时承平既久诸卫将军自武太后之代多以外戚无
能者及降虏处之而卫佐之官以为番上府兵有权朝
要子弟解褐及次任之美官又多不旋踵而据要津将
军畏其父兄之势恣其所为自置府以其番上宿卫礼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4b 页 WYG0946-0642b.png
之谓之侍官言侍卫天子也至是卫佐悉以借姻戚之
家为僮仆执役京师人相诋訾者即呼为侍官时关东
富实人尤上气乃耻之至有熨手足以避府兵者番上
者贫羸受雇而来由是府兵始弱矣时人为谚曰将军
大彍骑卫佐小郎官是也将率相固为卫佐下视矣玄
宗时奚契丹两蕃强盛数寇河北诸州不置府兵番上
以备两蕃诸道共六百三十府上府管兵千二百次千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5a 页 WYG0946-0642c.png
下八百通计约六十八万右左卫各领府六十馀卫领
府自五十下至四十七东宫六率领多至六少至三而
已隋谓之鹰扬府皇朝改为折冲府折冲樽俎之间旋
师衽席之上也改郎将为都尉又置果毅都尉二人为
之副及别将一人全府召发则折冲都尉已下偕行不
尽则果毅行少则别将行每发及皆下符契于本州及
府刺史与折冲勘契而发之而给其食劵至幕所期处
验其艺非精士不教习则罪其折冲甚则加罪州牧有
功而回入塞便道策勋加赏而罢之开元中玄宗将东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5b 页 WYG0946-0642d.png
封告成纳裴光庭之策欲北幸太原扬师服狄而府兵
寡弱张说为相乃请下诏募士但取材力不问所从来
旬月之间募者十三万玄宗大悦遂以彍骑名后以左
右神武军与龙武羽林备六军之数乃幸太原遣使告
突厥东封召其大臣扈从自是府兵之阙渐不复补其
戍边者旧制三年而代后以劳于途路乃募能更住三
年者赐物二十段谓之召募遂令诸军皆募谓之健儿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6a 页 WYG0946-0643a.png
开元末李林甫为相又请诸军召募长征健儿以息山
东兵士于是师不土著无家族之顾将帅胁一时之令
而偏裨杀帅自擅之兆生矣及河西节度牛仙客为工
部尚书同三品于是边将竞效积财以求恩矣及哥舒
翰攻石堡发朔方河东四道之师十六万三千以攻之
杀伤殆尽关东之人西戍者边将利其死而没入轻赍
之资故戍卒自天宝后回归者无一二其虐如是而不
敢怨叛以取之土著恐累亲族也山东之人至今为贼
用惩天宝之苦一失兵柄至今不复若使高宗以来宰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6b 页 WYG0946-0643b.png
相得人安不忘危待府兵不失旧章安有叛臣贼子哉
陛下谋及此太平有日矣上曰今已有神策六军如何
对曰府兵为卫士神策等为禁军汉亦有南北及羽林
孤儿禁军即北军隋卫士之外亦有骁果营国初太原
从义之师愿留宿卫为心膂不归者六万于渭北白渠
之下七县绝户膏腴之地分给义师家为永业于县下
置太原田以居其父兄子弟于龙首监置营以处并为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7a 页 WYG0946-0643c.png
臣高祖起第于监内谓之元从禁军义宁元年初下京
城为右骁卫将军主之贞观初以尉迟敬德权领后二
年复入领焉略转右卫大将军主禁旅凡二十年太宗
乃以元从军为龙武分为左右置将数员分掌之初高
祖好畋猎于元从㨂善射者百人分两番于北门长上
从猎谓之百骑太宗时亦然衣以五色赏赐优厚高宗
时渐众改为千骑于北门别置营垒犹统龙武军武太
后朝召入转多改为万骑而名羽林军分左右置将军
员如龙武羽林盛而龙武衰初元从军老及缺必取其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7b 页 WYG0946-0643d.png
家子弟乡亲代之谓之父子军及置羽林万骑但取材
艺燕公请募彍骑之后以为神武军衰矣玄宗幸蜀六
军扈从者千人而已肃宗赴灵武不满百人时朔方全
军子仪领之东讨初即位之后众才数千后置元帅府
收其子弟有众三万分番于行在宿卫时择善马射者
数百人谓之供奉射生官中贵监之以备出入翊从及
收复京师龙武等六军之士存而复上者共不满万思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8a 页 WYG0946-0644a.png
明陷东都也元帅府兵多镇于陜州神策军者本河州
西境磨环川之军号也中尉鱼朝恩监之以众七百赴
难屯于陜而朝恩都监在陜之师代宗即位程元振并
监元帅府禁军先皇幸陜朝恩以在陜之师迎驾及还
京师遂为禁旅都以神策为号以朝恩为观军容使领
之上曰八柱国言六家何也对曰其时周文帝是谓霸
朝非人臣也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位太传大宗师从容
禁闼而已其总戎盖六家也上曰军戎之制非卿家累
代腹心之地他人无因知待平河中后当与卿筹画云云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8b 页 WYG0946-0644b.png
对曰尽听臣言不减戍兵军食必办府兵亦集上曰如
何对曰关东之师约三年而代今始一年矣给荒地牛
种农具而官为之籴每人所获不啻绢百匹年将满下
诏有愿住者给所开地为永业家口愿来令州府给长
牒续食不二三更代则关中已实不假征戍矣因遂以
为府兵移旧府名即而置之分隶京师诸军诸卫有寇
则以符契发付边将无寇分番宿卫府兵成矣上曰此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9a 页 WYG0946-0644c.png
乃神谋也 诏下种麦之事军人愿者十有五六(通鉴贞元二年德宗与李泌议复府兵泌历叙西)
(魏以来兴废之由上曰俟平河中当议之三年七月问泌以复府兵之策泌请募戍卒屯田旧制三年而代及)
(其将满下令有愿留者即以所开田为永业不过数番戍卒皆土著乃悉以府兵之法理之既而愿耕者什五)
 六(杜牧曰府兵内铲边兵外作戎臣兵伍湍奔矢往内无一人尾大中乾或燕偏重)本朝熙宁二年闰十 
(一月问府兵之制曰何处言府兵最备王安石曰李邺侯传言之详备)宋祁言唐时出师每十为五驮法马 
(牛任从所便什物锅幕之类皆具师行万里无所缺乏乞检求唐驮幕法议可复与否或曰宇文周制府卫法)
(七家共出一兵) 方镇表高祖太宗之制兵列府以居外将列
卫以居内有事则将以征伐事已各解而去兵者将之
事也使得以用而不得以有之
卷一百三十八 第 29b 页 WYG0946-0644d.png

唐南北衙兵 北卫六军 羽林军 龙武军

    神武军 元从禁军 北衙七营 左右屯

营 百骑 千骑 万骑 飞骑

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也
北衙禁兵也初高祖以义兵起太原已定天下悉罢遣
归愿留宿卫者三万人高祖以渭北白渠旁民弃腴田
分给之号元从禁军后老不任事以其子弟代谓之父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0a 页 WYG0946-0645a.png
子军及贞观初太宗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于北门长
上曰百骑以从田猎又置北衙七营选材力骁壮月以
一营番上十二年(十一月三日丁未)始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
领以诸卫将军号飞骑(通典贞观十二年左右屯卫始置飞骑)旧纪贞观十二年六 
(月庚子初置玄武门左右飞骑龙朔二年改左右威卫而别置左右屯营寻改屯营为羽林)阿史那社尔传 
 太宗诏检校北门左屯营(契苾何力传有诏宿卫北门检校屯营事)纪贞观十七年闰六月丁巳诏皇太 
 子典左右屯营兵(会要开元十年九月二十七日敕在京左右屯营宜于顺义景风门内置北衙为两营一)
(营大明北门安置一营大内北门安置驾在东都左右屯营于宾曜右掖门内安置兼于玄武北门左右厢绕)
(宫城分宿卫开元二十年七月敕裴光廷萧嵩分押左右厢兵)六典凡车驾在京南北卫置左右屯营别立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0b 页 WYG0946-0645b.png
 使以充之在都则京城亦如之(先天二年正月诏羽林飞骑于卫士简补)其法取户二等
以上长六尺阔壮者试弓马四次上翘关举五负米五
斛行三十步者(姜行本传太宗选趫才衣五色袍乘六闲马直营屯宿卫仗内号曰飞骑每出)
 巡幸即以从拜行本为左屯卫将军分典之(敬君弘传以屯营兵守玄武门)薛仁贵北门长上薛万均 
(会要元和二年正月敕左右羽林军月番飞骑五千六百一十三人宜停)复择马射为百骑
(通典十三年于飞骑中择骁健善射者为百骑)衣五色袍乘六闲驳马虎皮鞯
为游幸翊卫高宗龙朔二年始取府兵越骑步射置左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1a 页 WYG0946-0645c.png
右羽林军大朝会则执仗以卫阶陛行幸则夹驰道为
内仗(会要垂拱元年五月二十七日置左右羽林军领羽林郎六千人天授二年二月三十日改左右羽)
(林卫神龙元年二月四日改羽林军李多祚以右羽林大将军领北门卫兵诛二张景龙元年九月二十七日)
(改左右羽林骑卫景云元年八月二十五日癸卯复为羽林军天宝七载七月二十日敕左右羽林飞骑以一)
(万五千人为定额六番上下乾元元年十月四日敕羽林军同金吾四卫元和二年正月敕羽林军应管月番)
 飞骑总五千六百一十二人宜停(桓彦范传张柬之引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属以禁兵神龙元年正)
(月率羽林兵与将军湛多祚杨元琰等千骑五百人讨贼)程务提检校左羽林军 张延师典羽林兵三十年 
 (王栩授翊卫尉羽林军宿卫)武后(永昌元年十月二十八日)改百骑为千骑(田归道为)
(左金吾押千骑宿卫玄武门)睿宗(景云元年九月二十七日壬戌)又改千骑曰万骑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1b 页 WYG0946-0645d.png
分左右营(通鉴中宗景龙元年九月壬戌改万骑)及玄宗(景云元年六月庚子)以万
骑平韦氏改为左右龙武军以万骑营隶焉(邺侯家传太宗以元)
(从军为龙武分左右置将军四员掌之高祖好猎择善射者百人两番于北门长上从猎谓之百骑太宗时亦)
(然衣以五色赏赐甚重高宗百骑渐众乃改为千骑而于北门置营谓之千骑营犹统于龙武军武后朝召入)
(转多又改为万骑而名羽林军分左右置将军员如龙武其后羽林盛而龙武衰)皆用唐元功
臣子弟制若宿卫兵是时良家子避征戍者亦皆纳资
隶军分日更上如羽林(会要开元二十六年十一月五日析左右羽林军置龙武军通)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2a 页 WYG0946-0646a.png
 典旧纪亦同或云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通鉴开元十六年二月壬辰改彍骑为左右羽林军飞骑至德)
(二年郭英乂为羽林大将军掌卫兵)开元十二年诏左右羽林军飞骑阙
取京旁州府士以户部印印其臂为二籍羽林兵部分
掌之末年禁兵寖耗及禄山反天子西驾禁军从者裁
千人肃宗赴灵武士不满百及即位稍复调补北军(李光)
(进将北军自至德后掌禁兵委以心膂)至德二载(会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置左右
神武军补元从扈从官子弟不足则取他色带品者同
四军亦曰神武天骑制如羽林总曰北衙六军(六典凡车驾在)
(京即东都南北衙皆置左右屯营别立使以充之若车驾在都则京城亦如之)又择便骑射者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2b 页 WYG0946-0646b.png
置衙前射生手千人亦曰供奉射生官又曰殿前射生
手分左右厢总号曰左右英武军肃宗乾元元年李辅
国请选羽林骑士五百备徼巡李揆曰汉以南北军相
制朝廷置南北衙文武区处以相伺察今用羽林代金
吾巡警忽有非常何以制之遂罢 官志左右羽林军
有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三人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
右厢飞骑仪仗番上者配其职长史录事参军仓曹胄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3a 页 WYG0946-0646c.png
曹参军司阶中候司戈执戟长上(军有羽林用法星象)左羽林张知謇李 
 晟景略(右羽林薛讷杨元琰张说李抱玉张守圭献恭)左右龙武军大将军各一
人统军各一人将军三人掌同羽林注景云元年置龙
武将军兴元元年(正月二十九日辛丑)六军各置统军秩从文二
品贞元三年(五月)龙武加将军一员(以待诸道大将军有功者)左羽林统军 
 陈楚 右羽林统军孟元阳高固(左龙武统军戴休颜张茂宗刘昌裔)右龙武统军张伯仪韩游瑰 左 
 龙武哥舒曜薛平 右龙武李观自良(令狐建为右龙武军使帝幸奉天建方肄士射遂以四百人从)李 
(观为龙武将军领兵千馀扈奉天诏增募五千人)左右神武军有大将军各一
人将军三人总衙前射生兵(左神武康承训令狐建)注开元二十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3b 页 WYG0946-0646d.png
六年分羽林置神武军寻废至德二年复置左右龙武
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贞元二年(九月丁亥)神策军置
大将军将军十四年(八月)置统军品秩同六军(韩游瑰传帝以卫军)
(无职局军置统军一员以游瑰论惟明贾隐林为之德宗自兴元还兴元元年正月二十九日辛丑置六统)
(军视六尚书以处功臣除制用白麻付外贞元十二年六月后以郑絪言罢之命中书降敕)会要广德二年 
(正月神武军等各八千五百人羽林各二千人为定额) 兵志段秀实见禁兵寡
弱疏曰天子万乘诸侯千乘大夫百乘盖以小制大十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4a 页 WYG0946-0647a.png
制一也尊君卑臣强干弱枝之道今禁兵不精后有猝
故何以待之

唐左右十军 宝应军 左右神策军 神威


军 内外八镇兵 天策府

兵志上元中(元年八月庚午)以北衙军使卫伯玉为神策军节
度使镇陜州中使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其军初哥舒
翰破吐蕃临洮西之磨环川(天宝十三载七月癸丑)即其地置神
策军以成如璆为军使及禄山反如璆以伯玉将兵千
人赴难伯玉与朝恩皆屯于陜时边土陷蹙神策故地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4b 页 WYG0946-0647b.png
沦没即诏伯玉所部兵号神策军以伯玉为节度使与
陜州节度使郭英乂皆镇陜其后伯玉罢以英乂兼神
策节度使英乂入为仆射军遂统于观军容使代宗即
位以射生军入禁中清难皆赐名宝应功臣故射生军
又号宝应军广德元年(十月)代宗幸陜朝恩举在陜兵与
神策军迎扈悉号神策军天子幸其营及京师平朝恩
遂以军归禁中自将之然尚未与北军齿也永泰元年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5a 页 WYG0946-0647c.png
(九月)吐蕃复入寇朝恩又以神策军屯苑中自是寖盛分
为左右厢势居北军右遂为天子禁军非他军比朝恩
乃以观军容使知神策军兵马使大历四年请以京兆
之好畤凤翔之麟游普润皆隶神策军明年复以兴平
武功扶风天兴隶之又用爱将刘希暹为神策虞候五
(三月)朝恩得罪以希暹代为神策使是岁希暹得罪以
朝恩旧校王驾鹤代将十数岁德宗即位以白志贞代
之是时神策虽处内而多以裨将将兵征伐往往有功
及李希烈反河北盗且起数出禁军征伐神策之士多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5b 页 WYG0946-0647d.png
斗死者建中四年下诏募兵以志贞为使蒐补峻切郭
子仪之婿端王傅吴仲孺殖赀累巨万以国家有急不
自安请以子率属奴马从军德宗喜甚为官其子五品
志贞乃请节度都团练观察使与世尝任者家皆出子
弟马奴装铠助征授官如仲孺子及泾军溃变志贞等
流贬神策都虞候李晟与其军之他将皆自飞狐道西
兵赴难遂为神策行营节度屯渭北军遂振贞元二年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6a 页 WYG0946-0648a.png
(九月二日丁亥)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特置监局当左
右神策军以宠中官而益置大将军以下(二人将军二人)又改
殿前射生左右厢曰殿前左右射生军亦置大将军以
(会要兴元尅复晟出镇凤翔始分神策为左右厢令内臣窦文场王希进分知两厢兵马)三年诏
射生神策六军将士府县以事辨治者勿辄捕云四年
(会要三年四月十七日乙未)改殿前左右射生军曰左右神威军(实录)
(作神武军)置监左右神威军使左右神策军皆加将军二员
左右龙武军加将军一员以待诸道大将有功者德宗
幸梁还以神策兵有劳皆号奉天定难功臣自肃宗以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6b 页 WYG0946-0648b.png
后北军增置威武长兴等军名类多而废置不一惟羽
林神武龙武神策神威最盛总曰左右十军矣塞上称
神策行营皆内统于中人其军乃至十五万贞元十四
(八月)诏左右神策置统军以崇禁卫元和二年省神武
军明年(正月戊申)又废左右神威军合为一曰天威军八年
废天威军以其兵骑分隶左右神策军穆宗欲复立此
军以为心腹谋于裴度以为不便遂止(刘蕡曰夏官不知兵籍止奉朝)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7a 页 WYG0946-0648c.png
(请六军不主武事止养阶勋军容合中官之政戎律附内臣之职) 官志左右神策军
大将军各一人统军各二人将军各四人掌卫兵及内
外八镇兵有护军中尉中护军判官左右龙武神武神
策号六军贞元二年(九月二日)置大将军将军十四年(八月)
统军 大将军康志睦段佑刘沔(将军郝廷玉统军范希朝)都将李晟 将刘沔苏玄策 始殿
前左右神威军元和三年(正月戊申)合为天威军八年废以
军隶神策有马军步军将军及指挥使等以马军大将
军知军事天复三年废神策军四年复置(会要元和三年正月诏普)
(润镇兵马使隶左神策良原镇兵马使隶右神策光启元年四月以田令孜为左右神策十军使令孜募新军)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7b 页 WYG0946-0648d.png
(五十四都每都千人左右神策各二十七都分为五军令孜总之)帝坐之西星文昭晰钩陈之北武旅森列 
 列传哥舒翰传天宝十二载破吐蕃洪济大莫门等
城收黄河九曲以其地置洮阳郡筑神策宛秀二军(通鉴)
 十三载七月癸丑翰奏置神策军(会要十三载七月十九日请置军以成如璆为太守充神策军使去临洮)
(郡二百馀里宛秀军以臧奉忠充使) 卫伯玉传领神策兵马使出镇陜州
行营乾元二年破贼将迁羽林大将军俄为神策军节
度使 蒋乂传贞元十八年诏问神策军建置本末中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8a 页 WYG0946-0649a.png
书讨求不获集贤学士悉无以对乃访乂条据甚详宰
相曰集贤有人哉 陆贽奏议伐叛请益师于是选神
策锐卒以继之而李晟往矣神策六军之兵继出关外
 柏良器传为左神策大将军知军事募材勇以代市
贩者中尉窦文场恶之换右领军卫自是军政皆中官
专之 马存亮传进左神策中尉军所籍凡十馀万料
柬尤精伍无罢士部无冗员 范希朝传王叔文用为
右神策统军充左右神策行营节度使屯奉天以韩泰
为副因欲使泰代之会不能得神策军而罢 王锷为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8b 页 WYG0946-0649b.png
鸿胪少卿悉籍名王以下四千人蓄马二千奏皆停给
宰相李泌尽以隶左右神策军以酋长为牙将 李鄘
传为凤翔陇右节度使是镇常兼神策行营前此用武
将始受诏诣军修谒鄘不可诏为去神策行营号 李
绛传吐蕃犯泾州绛因言滨塞虚籍多实兵少今京西
北神策镇军本防盛秋坐仰衣食不使战事至之日乃
先禀中尉夫兵不内御要须应变失毫釐差千里请分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9a 页 WYG0946-0649c.png
隶本道则号令齐一前战不还踵矣然士卒乐两军姑
息宦者以为言议遂寝 高霞寓传元和中讨王承宗
有功诏藏所获铠仗于神策库(一作军)以旌之 阳惠元
以军隶神策 李吉甫奏复宥州治经略军以隶绥银
道取鄜城神策屯兵九千实之 王宰隶神策军 宦
者传德宗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委宦者主之置护军
中尉中护军分提禁兵威柄下迁政在宦人兴元初诏
窦文场监神策左厢兵马以王希迁监右而马有麟为左
神策军大将军军额由此始帝自山南还两军复全忌
卷一百三十八 第 39b 页 WYG0946-0649d.png
宿将难制诏文场霍仙鸣分总之废天威军入左右神
策久之诏文场为左神策护军中尉仙鸣为右焦希望
为左神策中护军张尚进为右高崇文以左神策行营
节度使统左右神策麟游奉天诸屯兵讨刘辟选兵五
千卯漏受命辰已出师 顺宗实录贞元二十一年五
月辛未以范希朝兼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
度使甲戌以韩泰充左右神策京西都栅行营兵马节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0a 页 WYG0946-0650a.png
度行军司马王叔文谋夺宦者兵希朝至奉天诸将无
至者 武宗纪会昌二年七月幸左神策军阅武 李
庾西都赋亲兵百万制以神策紫身豹首金腰火额猎
霞张旆剥犀缀华奋目如虎眦振髯而猬磔柔六钧贯
七札对天仗以司戈分玉墀而执戟别有陈旌赐
钺阃外四十依榆关而作镇拒柳营而开壁
纪武德四年十月己丑以秦王为天策上将位在王公
上开府置官属九年六月乙酉罢天策府(天策府长史唐俭司马宇)
(文士及) 会要显庆三年八月十日以四夷君长来朝置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0b 页 WYG0946-0650b.png
怀德归化将军以授之仍隶诸卫贞元十一年正月初
置四品以下武官(增中郎将以下员)授四夷归附者定怀化大
将军以下俸钱有差
唐禁军总南北衙言之南衙即诸卫之屯于宫南者也
北衙即北军之在禁苑者也 诸卫营在太极宫前朱
雀门内北军左右两军皆在苑内(左军在内东苑之东右军在九仙门之西)
诸卫皆调关内府兵有急则召诸卫官领之故号南衙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1a 页 WYG0946-0650c.png
北军亦从卫兵中选用其法刱于太宗之飞骑其后羽
林龙武神策神威之类皆北军也(二张韦氏之诛皆用北军)太宗讨隐巢 
(南卫北门兵与府兵杂斗) 节度兵彊而方镇之势成于外十军倚
重而北衙之势成于内 天子之势屈于方镇之兵方
镇之势屈于所部之兵至其甚也将之废置出于兵至
于五代国之废置出于兵 兵重于外而不归故藩镇
强大而叛兵重于内而不制故宦官得柄而逆

唐左右英武军 威远营

兵志肃宗至德二载择便骑射者置衙前射生手千人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1b 页 WYG0946-0650d.png
分左右厢曰左右英武军上元初郭子仪率英武威远
军以趋范阳代宗擢论惟正右领军大将军为英武军
使(王难得辛京杲为使) 会要建中元年七月以鸿胪寺左右威
远营隶金吾(贾耽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元和二年四月敕左右
威远营置已久近置英武军宜并省入左右威远营置
使二人十三年十二月停左右龙武等六军及威远营
纳课户一千八十人(一本云十二月辛亥停龙武六军及威远营纳课户一千八百人)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2a 页 WYG0946-0651a.png
天祐二年正月二十三日停威远营以兵士隶六军

唐节度使兵 方镇 天兵

兵志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
者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
曰道若卢龙军一东军等守捉十一(兵三万七千五百人)曰平卢道横
海北平高阳经略安塞纳降唐兴渤海怀柔威武镇远静塞
雄武镇安怀远保定军十六(兵九万一千四百人)曰范阳道天兵大同
天安横野军四岢岚等守捉五(兵五万五千人)曰河南道朔方经略
丰安定远新昌天柱宥州经略横海天德天安军九三受降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2b 页 WYG0946-0651b.png
丰宁保宁乌延等六城新泉守捉一(朔方兵六万四千七百人)曰关内
道赤水大斗白亭豆卢墨离建康宁寇玉门伊吾天山军
十乌城等守捉十四(兵七万三千人)曰河西道瀚海清海静塞军
三沙钵等守捉十(兵二万人)曰北庭道保大军一鹰娑都督一
兰城等守捉八(兵二万四千人)曰安西道镇西天成振威安人绥
戎河源白水天威榆林临洮莫门神策宁边威胜金天武
宁曜武积石军十八平夷绥和合川守捉三(兵七万五千人)曰陇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3a 页 WYG0946-0651c.png
右道威戎安夷昆明宁远洪源通化松当平戎天保威
远军十羊灌田等守捉十五新安等城三十二犍为等
镇三十八(兵三万九百人)曰剑南道岭南安南桂管邕管容管
经略清海军六(兵万五千四百人)曰岭南道福州经略军一(兵千)
(五百人)曰江南道平海军一东牟东莱守捉二(兵各千人)蓬莱
镇一曰河南道此自武德至天宝已前边防之制其军
城镇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将一人曰大总管已而更
曰大都督(会要武德七年改大总管曰大都督府)至太宗时行军征讨曰
大总管在其本道曰大都督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3b 页 WYG0946-0651d.png
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未以名官景云二年(四月)
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自此以后接乎
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及范阳节
度使安禄山反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其
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肃宗命光弼等讨
之号九节度之师久之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
行陈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4a 页 WYG0946-0652a.png
大者连州十馀小者犹兼三四云(通鉴天宝元年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
 万馀匹(开元八年八月选骁勇一万充幽州经略军二十五年五月癸未诏中书门下与节度使量军镇閒)
(剧计兵防为定额) 地理志关内道又有军八华州镇国上元
元年置商州兴平凤翔陇右元和元年更名保义陇州
义宁鄜州肃戎会州新泉盐州保塞胜州义勇河南又
有军三滑州宣义陈州忠武汴州宣武建中二年置于
宋州兴元元年徙屯河东又有军二河中耀德代州代
北河北又有军十三孟州河阳相州昭义镇州恒阳深
州永宁定州义武景州唐昌易州永清幽州防禦平州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4b 页 WYG0946-0652b.png
柳城妫州清夷宁武广边营州平卢山南有军二江陵
府永安成州静戎江南又有军十一润州丹阳升州江
宁苏州长洲杭州馀杭镇海越州义胜静海福州宁海
宣州采石乾元二年置洪州南昌鄂州武昌剑南又有
军八成都天征本天威彭州镇静汉州威胜邛州镇南
雅州金汤静寇茂州威戎遂州静戎(馀并同兵志) 百官志
凡上镇二十中镇九十将副各一人下镇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5a 页 WYG0946-0652c.png
上戍十一主副各一人中戍八十六下戍二百四十五
每防人五百人为上镇二百人为中镇不及为下镇五
十人为上戍三十人为中戍不及为下戍(大历二年正月诏潼关置)
 镇兵三千人(六典注魏有镇东等将军隋有将副唐因之) 通典每道置使其边
方有寇戎之地则加以旌节行则建节府立六纛有副
使一人行军司马一人判官二人掌书记一人(大历七年正月)
(丙辰诏诸道军数每岁秋末冬首一申元和二年四月中书叙录诸道将士总八十八万五千人)开元
二十一年分十五道置采访使又于边境置节度经略
使式遏四夷节度使十经略守捉使三大凡镇兵四十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5b 页 WYG0946-0652d.png
九万人戎马八万馀匹每岁经费衣赐则千二十万匹
段军仓则百九十万石大凡千二百十万(开元天宝每岁边用不过)
(二百万)天宝初折冲府五百九十三镇二百四戍三百九
十三关二十七 六典凡天下之节度使有八一曰关
内朔方二曰河东三曰河北幽州四曰河西(天宝十四载正月河)
(西置五千人马千匹)五曰陇右六曰剑南七曰碛西八曰岭南凡
亲王总戎则曰元帅文武官总统者曰总管以奉使言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6a 页 WYG0946-0653a.png
之则曰节度使有大使副大使副使判官若大使加旌
节以统军置木契诸军各置使一人五千人以上置副
使万人以上置营田副使凡镇皆有使一人 藩镇传
魏博传五世至田弘正入朝十年复乱更四姓传十世
有州七成德更二姓传五世至王承元入朝明年王庭
凑叛传六世有州四卢龙更三姓传五世至刘总入朝
六月朱克融反传十二世有州九淄青传五世而灭有
州十二沧景传三世至程权入朝十六年而李全略有
之至其子同捷灭有州四宣武传四世而灭有州四彰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6b 页 WYG0946-0653b.png
义传三世而灭有州三泽潞传三世而灭有州五云
方镇表起景云元年止天祐四年(京畿兴凤陇泾原邠宁渭北鄜坊朔方东)
(畿滑卫河南郑陈淮南西道徐海沂密青密北都河中泽潞沁成德义武幽州魏博横海南阳山南西道荆南)
(安西河西陇右剑南)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其亡亦以此 通鉴
开元十五年十二月戊寅制以吐蕃为边患令陇右道
及诸军团兵五万六千人河西道及诸军团兵四万人
又召关中兵万人集临洮朔方兵二万人集会州防秋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7a 页 WYG0946-0653c.png
二十六年正月丁丑制边地长征兵召募向足自今镇
兵勿复追 列传李林甫传贞观以来任蕃将者如社
尔何力犹不为上将皆大臣总制之上有馀权以制于
下先天开元中大臣若薛讷郭元振张嘉贞王晙张说
萧嵩杜暹李适之等自节度使入相林甫疾儒臣积边
劳且大任欲杜其本以久已权说帝用蕃将因以安思
顺代林甫领节度而擢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专为
大将林甫利其虏也无入相之资故禄山得专三道劲
兵处十四年不徙卒称兵荡覆天下(李泌言府兵平日皆安居田亩每府)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7b 页 WYG0946-0653d.png
(有折冲领之折冲以农隙教习战陈有事召发以符契下其州及府参验发之行者近不踰时远不逾岁高宗)
(以刘仁轨为洮河镇守使以图吐蕃始有久戌之役自开元之末张说始募长征兵谓之彍骑其后益为一军)
(及李林甫为相奏诸军皆募人为之兵不土著忘身徇利祸乱遂生) 张说传开元十年
为朔方节度大使亲行五城督士马故时边镇兵赢六
十万说以时平请罢二十万还农帝疑之说曰边兵虽
广诸将自卫营私耳制敌不在众也 颜真卿为平原
太守增陴浚隍料才壮时平原有静塞兵三千益募士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8a 页 WYG0946-0654a.png
得万人遣李择交统之清河李萼乞师曰公首奋裾唱
大顺河朔恃公为金城清河西邻也有江淮租布备北
军号天下北库 郭子仪大历九年上书朔方国北门
西禦犬戎北虞猃狁五城相去三千里开元天宝中战
士十万马三万匹仅支一隅臣所统士不当贼四之一
河南北江淮大镇数万小者数千未始蒐择请追赴关
中勒步队示金鼓 张洎曰唐罢府兵始置神武神策
为禁兵不过三数万郡国军额除河朔三镇外太原青
社各十万邠宁宣武各六万潞徐荆扬各五万襄宣寿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8b 页 WYG0946-0654b.png
镇海各二万观察团练据要害之地者不下万人 李
泌曰天宝中天下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馀匹开元
之前每岁供边兵衣粮废不过二百万天宝之后益兵
寖多每岁用衣千二十万疋粮百九十万斛民始困矣
 陆贽奏议云诸牧有马每州有粮肃宗得以为资先
帝稍益禁卫渐修边防关中有朔方泾原陇右三帅以
捍西戎河东有太原全军以控北虏此四军皆声势雄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9a 页 WYG0946-0654c.png
盛士马精彊又召诸道戍兵每岁乘秋备塞开元天宝
间控禦西北两番唯朔方河西陇右三节度而已犹虑
权分势散或使兼领中兴已来未遑外讨侨隶四镇于
安定权附陇右于扶风所当西北两番亦朔方泾原陇
右河东四节度而已关东戍卒至则属焉顷又分朔方
之地凡三使其馀镇军数且四十皆承特诏委寄各降
中贵监临人得抗衡莫相禀属代朔邠灵之骑士自昔
之精骑也上党盟津之步卒当今之练卒也 乌重胤
徙横海军建言河朔能拒命者镇将领军能作威福也
卷一百三十八 第 49b 页 WYG0946-0654d.png
使刺史得职大帅岂能据一州而叛臣所管三州还刺
史职各主其兵因请废景州 李固言为西川节度使
始置骡军千匹又募锐士三千 王彦威开成初判度
支言至德讫元和天下观察者十节度者二十有九防
禦者四经略者三大都通邑皆有兵最凡八十馀万长
庆籍户三百五十万而兵乃九十九万率三户资一兵
又为供军图上之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0a 页 WYG0946-0655a.png
永徽始有节度之名景云始有节度之职接于开元文
武迭用不久任不兼领不遥授自天宝分置十节度致
渔阳之变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 唐平安史用朔
方太原两军平黄巢用忠武大同两军

唐彍骑 长从宿卫

兵志开元六年始诏折冲府兵六岁一简自高宗武后
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
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张说乃
请一切募士宿卫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取京兆蒲同岐华府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0b 页 WYG0946-0655b.png
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
一番命尚书左丞萧嵩与州吏共选之明年更号曰彍
骑又诏诸州府马阙公私共补之今兵贫难致乃给以
监牧马然自是诸府兵益多不补折冲将又积岁不得
迁人耻为之十三年始以彍骑分隶十二卫(旧纪开元十三年二)
(月乙亥初置彍骑分隶十二卫)总十二万为六番每卫万人京兆彍骑
六万六千华州六千同州九千蒲州万二千三百绛州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1a 页 WYG0946-0655c.png
三千六百晋州千五百岐州六千河南府三千陜虢汝
郑怀汴六州各六百内弩手六千其制皆择下户白丁
宗丁品子强壮五尺七寸以上不足则兼以户八等
五尺以上皆免征镇赋役为四籍兵部及州县卫分掌
之十人为火五火为团皆有首长又择材勇者为番头
颇习弩射又有羽林军飞骑亦习弩射凡伏远弩自能
弛张纵矢三百步四发而二中擘张弩二百三十步四
发而二中角弓弩二百步四发而三中单弓弩百六十
步四发而二中皆为及第天宝以后彍骑之法又稍变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1b 页 WYG0946-0655d.png
废士皆失拊循八载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既以征戍耗亡而不)
(复补自然无兵可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其后徒有官吏兵
额而已 张说传为朔方大使时卫兵贫弱番休者亡
命略尽说请募勇强士不旬日得胜兵十二万分补诸
卫以强京师 会要开元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戊子)
说置长从宿卫兵十万人至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乙亥)
始名彍骑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壬辰)彍骑弩手改为左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2a 页 WYG0946-0656a.png
右羽林军飞骑 吴凑传言掌闲彍骑飞龙内园芙蓉
园禁兵诸司杂供役手资课太繁宜有蠲省

唐神武军

地理志代州有守捉兵其北有大同军本大武军调露
二年曰神武军天授二年曰平狄军大足元年复更名
其西有天安军天宝十二载置

唐天兵军

张嘉贞传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请置天兵军绥
护其众 通鉴开元五年嘉贞请宿重兵镇之七月辛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2b 页 WYG0946-0656b.png
酉置天兵军于并州集兵八万嘉贞为大使 地理志
太原府城中有天兵军开元十一年废 会要天兵军
圣历二年四月置大足元年五月十八日废长安元年
八月又置景云元年又废开元五年六月二十四日张
嘉贞又置十一年三月四日改为太原已北诸军节度
使(张说为天兵军节度大使) 通鉴开元十六年十二月丙寅立长
征兵分番酬勋法分五番岁遣一番还家五年酬勋五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3a 页 WYG0946-0656c.png


唐泽潞步兵 昭义步兵

实录代宗永泰元年正月戊申加陈郑泽潞节度使李
抱玉凤翔陇右节度使以其从弟殿中少监抱真为泽
潞副使(本传观察泽潞凡八年)抱真以山东有变上党为兵冲而
荒乱之馀土瘠民困无以瞻军乃籍民每三丁选一壮
者免其租徭给弓矢使农隙习射岁暮都试行其赏罚
比三年得精兵二万(本传缮甲淬兵遂雄山东天下称昭义步兵为诸军冠)既不
费廪给府库充实遂雄视山东天下称泽路步兵为诸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3b 页 WYG0946-0656d.png
夏最(讨刘稹杜牧请以忠武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 李抱真
传德宗嗣位领昭义节度使建中中田悦反围邢及临
洺抱真与河东马燧合神策兵救之败悦于双冈斩其
将杨朝光又破之临洺遂解临洺邢之围进围魏战城
下大败会朱滔王武俊反抱真退保魏帝仓猝狩奉天
诸将皆各引麾下还屯于时李希烈陷汴李纳反郓李
怀光相次反河中抱真以数州截然横绝溃叛中离沮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4a 页 WYG0946-0657a.png
其奸为群盗所惮云 官志殿中侍御史京畿诸州兵
皆隶焉

唐山河子弟

吕元膺传为东都留守东都川谷旷深人皆趋悍善斗
号曰山棚(东都防禦使管将士六千七百三十人元和三年五月省防禦使副七月复置兵七百人)
(九年十月吕元膺留守裴次元为副)元和十年元膺募为山河子弟使卫
宫城(旧纪十二月壬子请募置) 元和十二年正 辛酉河东张弘
靖置子弟兵三千人三月义武陈楚置子弟义军一万
 柳氏家学录曰周以井田置六军(七十一万)齐以寄政置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4b 页 WYG0946-0657b.png
五乡(一十万)汉以良家子置六郡(四十万)唐以折冲府置诸
(五十六万)玄宗召缘边诸道兵(六十万)韩滉之于两浙置子
弟军大州一千小州八百强者习弓弩弱者习排枪缓
则脩农急则为兵 六典秦成岷渭河兰六州有高
丽羌兵黎雅邛翼茂五州有镇防团结兵 宪宗
时泾原节度朱忠亮隐覈军籍得窜名者三千人
 宣宗时徐商为河中节度时突厥千帐度河自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5a 页 WYG0946-0657c.png
归诏商绥定商表处山东宽乡置备征军凡千
人襞纸为铠 李锜反路应发乡兵救湖常二
(应为宣歙池观察使) 张镒为濠州刺史团阅乡兵 孙樵曰
兵籍于郡则易为役卒出于边则习其险

唐雄边子弟

李德裕传南燕保义等十一军(见筹边楼)

唐七军

见阵法类
卷一百三十八 第 55b 页 WYG0946-0657d.png
唐六军

昭宗纪天复三年正月辛未崔胤判六军十二卫事(云六)
(军者左右龙武神武羽林其名存而已)天祐元年正月乙巳裴枢判左三
军事独孤损判右三军事

五代三衙将帅年表

李寿一卷
 玉海卷一百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