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五 (自动笺注)
卷一百三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一百三十五
            宋王應麟
 官制
褒功詔封
 古者人臣功有五品徳立宗廟社稷曰勲以言曰勞用力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閲
周司勲功書
夏官司勲(上士三人下士四人)掌六鄉賞地之法以等其功王功曰勲(若周公)國功曰功(若伊尹)民功曰庸(若后稷)事功曰勞(若禹)治功曰力(若咎繇)戰功曰多(若韓信陳平)凡有功者銘書於王之大常祭於大烝司勲詔之大功司勲藏其貳(注功書藏於天)
 府又副於此者以其主賞(太史公曰功有五品勲勞功伐閲)秋官司約(下士二人)掌治
功之約(注王功國功之屬)凡大約劑書於宗彞約劑書於丹圗左傳宫之竒曰勲在王室藏於盟府(正義王室之勲藏在盟府者凡諸侯受封爵必有盟誓之言)反行飲至舍爵䇿勲(注既飲置爵則書勲勞於䇿言速記有功也)書洛誥記功宗以功作元祀丕視功載注視羣臣有功記載之有大功則列為大祀或時立其祀配享廟廷是也
周武王功臣
周頌大封於廟也箋武王封諸臣有功正義文王之廟也祭統曰賜爵禄於太廟不敢皇甫謐武王伐紂之年夏四月乙卯祀於周廟將率之士皆封諸大國四百人兄弟之國十五人同姓之國四十人樂記將率之士使為諸侯大封左傳昭二十八年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十五人姬姓國四十人武成克殷反祀於周廟列爵惟五分惟三大封之事樂記武王克殷未及下車而封薊祝陳下車而封𣏌宋未及下車雖有命封之必至廟受䇿乃成封亦在此大封之中史記武王作武成封諸侯班賜宗彞追思先聖王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黄帝之後帝堯之後於薊(薊祝焦無聞焉)舜之後陳大禹之後於𣏌於是功臣謀士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曲阜魯封召公奭於燕封弟叔鮮於管叔度於蔡餘各以次受封功臣杜業曰成王察牧野之克願羣臣之勤知其恩結民心光王府故述先父志録遺老榮髙位大其㝢愛敬飭盡命賜備厚是以燕齊之化與周並傳子繼弟及歴載不墮(秦淳于越曰殷周之王封子弟功臣千有餘嵗)
通侯
公元前202年
髙紀五年九月利幾項羽將為陳令降上侯潁川上至雒陽通侯之而利幾恐反(應劭曰舊曰徹侯武帝諱張)
 晏曰後改為列侯(諸侯王五年九月前有韓王信長沙王吳芮淮安王英布燕王盧綰梁王彭越韓王信趙王張敖)傳沛公漢王曹參封建成侯(破三秦食邑寧秦定魏地賜食邑平陽)樊噲臨武侯夏侯嬰昭平張良成信周勃威武侯(定三秦食邑懐徳)酈商信成君(賜食邑武成六千戸益食四千户)灌嬰昌文侯(食杜平鄉)傅寛共徳君(賜食邑雕陰)賜爵通徳靳歙建武侯周緤(賜食邑池陽)韓信曰以天下城邑功臣何所不服
剖符功臣
公元前197年
髙紀六年十二月甲申還至雒陽剖符功臣曹參等為通侯(注合符而分授之)上已封大功臣三十餘人其餘争功未得行封(雍齒以前已封二十六人張良傳云二十餘人)上居雒陽南宫從複道上見諸將偶語以問張良云云三月置酒雍齒(表正月戊午因趣丞相定功行封)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史記六年十二月論功與諸列侯剖符行封今考世家及傳其言剖符世世勿絶者曹參平陽陳平戸牖周勃食絳樊噲舞陽酈商涿郡夏侯嬰汝陰灌嬰潁陰傅寛陽陵靳歙武信諸侯王剖符而封(英布韓王信欒布封王剖符受封欲傳之萬世)夷狄剖符而封(十一年五月尉陀陸賈説陀曰遣臣授君印剖符通侯叙傳爰有朝鮮之外漢興柔逺與爾剖符)雖髙祖元功輔臣股肱剖符而爵澤流苗裔見於太史公年表自叙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見於班氏髙紀之賛剖符世爵山河之誓則見於杜業納説受命之初賛功剖符見於功臣表之述還至雒陽功臣剖符定封見於陳平王吸召歐薛歐陳濞雖同甲申之封而傳無剖符之事張良謀臣然封於正月丙午亦無剖符言功臣六年十二月甲申平陽(曹參)武(靳歙)汝陰(夏侯嬰)清河(王吸)陽陵(傅寛)廣嚴(召歐)廣平(薛歐)博陽(陳濞)堂邑(陳)曲逆(陳平)凡十人正月丙午封留(張良)射陽(劉纒)鄼(蕭何)絳(周勃)舞陽(樊噲)曲周(酈商)潁陰(灌嬰)汾陰(周昌)梁鄒(武虎)成(董渫)(孔聚)費(陳賀)陽夏(陳豨)凡十三人正月丁未隆慮(周竈)戊申陽都(丁復)壬子陽信侯(吕青)戊午東武(郭蒙)什方(雍齒)三月丙申棘蒲(陳武)庚子都昌(朱軫)武彊(嚴不識)貰(合傳胡害)海陽(揺毋餘)南安(宣虎)肥如(蔡寅)曲成(蟲達)河陽(陳涓)合三十七人四月癸未封敬市六月丁亥魏其七月庚寅封河昌武戊戌髙宛宣曲終陵八月丙辰有束斥丘之封甲子有臺定安國樂成辟陽成安之封丁丑北平之封淮陰魯城父任丘髙厭次之封皆在六年而逸其月日(六年所封自陽至厭次侯爰類凡六十四人)自平臯(劉它)至平棘(林摯)十一人封於七年深澤(趙將夕)至龍陽(陳署)十八人封於八年以至九年封平侯(張瞻師)以下六人十一年封東陽(張相如)以下十九人十二年封中牟(單右車)以下十九人髙祖斗極天關鉅海崑崙提劔而叱之麾城摲邑下將降旗一日之戰不可殫記鞮鍪生蟣介胄被沾汗以為萬姓請命皇天億載帝業七年之間天下宻如也樊酈曹灌攜劔摧鋒從髙皇帝墾菑除害耘鋤海内(叙傳雲起龍驤化為侯王)
漢十八侯位次元功十八人位次論功
列侯位次簿
公元前411年
功臣表自古帝王之興曷嘗不建輔弼之臣所以共成大功者乎漢興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陳嵗初沛公總帥雄俊三年而後西滅秦立漢王五年東克項羽皇帝位八載天下乃平始論功定封訖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表増十人)時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戸口可得而數裁十二三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戸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帶泰山如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於是申之以丹書信重之以白馬之盟又作十八侯位次(孟康注曰唯作元功蕭何十人位次髙后乃詔作位次下竟師古曰謂蕭何曹參張敖周勃樊噲酈商奚㳙夏侯嬰灌嬰傅寛靳歙王陵陳武王薛歐周昌丁復蟲達從第)
公元前403年
 一至十八也史記正義姚察説同(史記義云楚漢春秋奚㳙薛歐有韓欽陳潰而王吸王崇丁復為丁侵)鄼文終侯蕭何位次第一平陽懿侯曹參宣平武侯張敖三絳武侯周勃舞陽侯樊噲曲周侯酈商魯侯奚㳙汝陰文侯夏侯嬰潁陰懿侯灌嬰九陽景侯傅寛十信武肅侯靳歙十一安國武侯王陵十二棘蒲剛侯陳武十三清河侯王吸十四廣平敬侯薛歐十五汾陰悼侯周昌十六陽都敬侯丁復十七曲成圉侯蟲達十八表位次平陽懿侯曹參至鹵嚴侯張平第四十八髙祖一百四十七人(孟康注曰曹參第二而表在首蕭何第一而表在十三以封前後故也晉庾峻曰以張良之勲而班在叔孫之後師古張耳並無大勲盖以魯元之故吕后曲升之顔游秦髙祖得天下由張良稱其才也叙位乃以曹參蕭何校其勤也至如戸數多寡或以才徳或以功勞亦無定也故稱蕭何第一戸唯八千張良萬户而位過六十他皆類此)大事記髙帝六年三月定功行封又作元功十八人位次(以史記本紀年表修)張敖髙帝九年四月廢王為侯盖今年有詔作元功十八人位次位次之定乃在九年以後十九以下陳平定平之第在四十七留侯定在六十二盖不欲與功臣争先髙帝時先後畧有定次髙后世特因其舊而銓品之耳(漢表載位)
 次(史記表載侯第第一文終蕭何終於第百三十七陸量侯須無詔以為列侯自置長沙王)(表孝惠髙后六人有位史記削之)史記世家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曹參第一鄂千秋進曰蕭何第一曹參次之(本傳論功行封郡臣争功嵗餘不決上以功最盛先封為鄼侯)史記索隠曰姚氏十八侯史記漢書表同而楚漢春秋則不同者陸賈記事髙祖惠帝時漢書是後功臣等列陳平吕后命而定或已改邑號故人名亦别且髙祖初定十八侯吕后陳平終竟下列侯第録凡一百四十三人史記正義顧胤髙祖止定十八侯吕后陳平終竟第録按髙祖十八侯陳平定一百一十九侯凡一百三十七人(八人孝惠髙后封)功臣凡一百四十三人一百二十九預侯第十四人不預(有辠及改封王)西漢列侯及建武而存者平陽建平富平爰戚髙昌歸徳義成長羅魏文班固泗水亭十八侯銘(有紀通而無奚㳙薛歐丁復)陳張畫䇿蕭勃翼終出爵褒賢列土封功叙將十八賛述股肱休勲顯祚永永無疆鄼侯何將軍舞陽侯樊噲將軍留侯張良(表位次六十二)大尉絳侯周勃相國平陽侯曹參丞相戸牗侯陳平(表位次四十七)南宫侯張敖(表作宣平)衞尉曲陽侯酈商將軍潁陰侯灌嬰將軍陽陵侯傅寛將軍武信侯靳歙丞相安國侯王陵將軍襄平侯紀通(表位次六十六)將軍棘津陳武御史大夫汾陽侯周昌曲成侯蟲達将軍青陽侯王吸(表作清河)文選陸士衡漢髙祖功臣蕭何曹參張良陳平韓信彭越黥布張耳韓王信盧綰吳芮劉賈王陵周勃樊噲酈商夏侯嬰灌嬰傅寛靳歙劉敬酈食其陸賈叔孫通魏無知隨何三老董公轅生紀信周苛侯公(三十一人)表究其本末并叙位次陽陵侯傅寛位次武忠曲成圉侯蟲達
位次夜侯悼侯工師喜位次聊城猗氏
敬侯陳遫位次長陵土軍式侯宣義位次
成侯師古曰漢列侯位簿有諡號姓名與史記
公元前198年
不同表則具載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以下以地為主故年經而國緯所以天下大勢髙祖功臣年表以下以時為主故國經而年緯所以一時得失班氏分異同姓王為兩表漢初親疏相錯之意不復同姓諸侯王表廢年經國緯之制王子以下諸表廢國經年緯之制徒列子孫曽世數是特聚諸家譜牒恩澤侯髙帝行賞授位爵以功為先後官用能為次序髙紀五年東克項羽六年十二月甲申剖符功臣曹參等為通侯三月置酒雍齒丞相定功行封十二年史臣稱初髙祖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日不暇給規模宏逺矣(注以金為匱以石為室緘封保固之義也)
漢興功臣受封元功侯籍漢廟舊籍(見後)
著録勲臣帝籍
史記功臣漢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餘人索隠髙祖功臣百三十七人外戚王子一百四十三人受封
功臣表究其本末序位次盡于孝文以昭元功侯籍(師古曰籍謂名録髙紀所云通侯籍也)漢興訖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表叙號諡姓名侯状戸數始封位次子孫曽玄)平陽懿侯曹參(位次二)至鹵嚴侯張平(位次四十八)右髙祖百四十有七人二人在外四人王子(外戚周吕建成王子羮頡郃陽沛徳)凡百五十三人(表止百三十七人當攷)便頃侯吳淺平都孝侯劉到孝惠三人南宫侯張買醴陵侯越右髙后十二人陽信侯劉掲故安節侯申屠嘉孝文十人樊酈傳賛方其鼓刀僕御販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勒功帝籍慶流子孫哉後祭遵博士范升上疏髙祖班爵割地與下分功著録勲臣頌其徳美生則寵其殊禮奏事不名入門不趨死則疇其爵邑無絶丹書鐵劵傳於無窮大漢厚下安民長久之徳(周有大常之書司勲之貳盟府之藏)
髙祖功臣一百四十三至文帝世存者一百二十五武帝世存者七十一惠景間侯者建元後存者二國太初後皆國除史記云至太初百年之間見侯五杜業曰百餘年間襲封者盡雖難盡繼宜從尤功蕭何第一戸唯八千張良萬戸位過六十
漢髙祖太初諸侯
公元前197年
史記漢興以来諸侯年表第五臣遷謹紀髙祖以来太初諸侯譜其下益損時令後世得覽形勢雖强要之仁義為本(或以天子支庶子弟初立或以王支庶子分置廢國而郡或郡復為國剖析而衆建或相承不易益損之辨也)賈誼曰衆建諸侯少其力自序漢興以来至於太初百年諸侯廢立分削譜記不明漢興以来諸侯年表十國(同姓異姓一)楚(六年正月丙午王交景三年分置魯國相承至太初)(髙六年正月甲子王肥城陽濟北則文二年二月乙卯濟南菑川膠東則十六年四月丙寅分)景中元年復置(膠東元狩六年四月乙巳立閎)荆(六年正月丙午初王劉賈十二年十月辛丑更為吳王濞景四年初置江都元狩六年廣陵)淮南(十一年十二月庚午王長文十六年四月丙寅廬江衡山元狩二年衡山别為六安)燕(十二年二月甲午王建文元年十月庚戌王澤元狩六年四月乙巳王旦)趙(九年四月王如意惠元年王友髙后七年王恢文二年二月乙卯分置河間景二年三月甲寅廣川三年六月乙巳中山中三年三月丁酉清河髙后元年四月初置常山景中五年三月丁巳王舜元鼎三年真定泗水)(十一年三月丙午王恢文二年二月乙卯王勝十二年王武景中六年五月丙戌濟川濟東山陽濟陰)淮陽(十一年三月丙寅王友徙趙文四年王武徙梁景二年王餘徙魯)代(六年正月壬子王喜十一年正月丙子文帝文二年二月乙卯王武四年大原王參更為代王云代初王文帝韓王信之後誤也)長沙(五年二月乙未吳芮景二年三月甲寅王發)
受命
公元前401年
異姓王表據漢受命譜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統廼以年數訖于孝文異姓盡矣漢元年二月自立西楚霸王王梁楚地沛公漢王巴蜀漢中三分關中章邯雍王司馬欣塞王董翳翟王申陽河南王共敖臨江王英布九江王吳芮衡山王田安濟北王田市膠東王田都齊王魏豹西魏王司馬卬殷王趙王歇代王張耳常山王韓成韓王韓廣遼東王臧荼燕王(表元年一月春二月也)注應劭諸侯王受封之月也十八王同時稱一月分楚為四分秦為四分齊為三分趙為二分燕魏韓為二
 吳芮髙祖制詔御史長沙王忠其定著令五年
公元前187年
長沙賛曰髙祖定天下異姓王者八國張耳吳芮彭越黥布臧荼盧綰韓信吳芮傳號五世著于甲令稱忠史記景侯者表太史公讀列封至便侯(吳淺所封)曰有以也夫長沙王者著令甲稱其漢表九年三月丙戌封陸量侯須無詔以為諸侯自置令長長沙王
公元前202年
髙帝五年天下之勢異姓强而同姓未有封者六年異姓同姓强弱相當十二年而同姓强而異姓絶無僅有孝文後七年長沙國
漢興太初諸侯譜紀
史記自序漢興以来至於太初百年諸侯廢立分削譜紀不明有司靡踵强弱之原云以世作漢興已来諸侯年表第五
漢更封益封
列傳陳平戸牖侯髙帝南過曲逆顧問御史戸口幾何對曰始秦時三萬餘戸今見五千戸詔更封平曲逆侯盡食之除前所户牖(六出竒計益邑封)樊噲賜爵臨武侯取信定楚更賜爵列侯舞陽侯酈商賜爵列侯食邑涿郡以破黥布軍更封為曲周侯夏侯嬰昭平侯取楚王信更食汝陰從擊豨千戸定食汝陰六千九百戸(益食細陽千戸)靳歙賜爵建武侯定為信武侯黥布有功益封食邑五千三百戸周緤信武侯十六年更封成侯蕭何益封二千戸相國益封五千戸灌嬰黥布益邑二千五百髙帝歸定食潁陰五千戸
功臣世爵
恵高文功臣杜業納説曰迹漢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山河之誓
漢祠功臣廟庭褒賞元功
公元233年
魏志明帝青龍元年五月壬申詔祀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太祖庭注魏書載詔曰先王之禮於功臣存則顯其爵禄沒則祭於大蒸故漢氏功臣祠於廟庭(又見周禮司勲注)大魏元功之臣功勲優著終始休明者其依禮祀於是配饗漢書
公元237年
崇奏髙皇帝褒賞元功蕭何邑戸既倍又蒙殊禮奏事不名入殿不趨封其親屬十有餘人(史記蕭何世家五年項羽論功行封羣臣争功嵗餘不決上以功最盛先封為鄼侯六年正月丙午封八千戸列侯受封上令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髙后二年夫人同為侯封少子筑陽侯孝文元年更為鄼)
差次列侯功列功次朝位
公元46年
髙后紀二年春正月詔曰髙皇帝匡飭天下諸有功者皆受分地列侯萬民大安莫不休徳思念至於久逺功名不著亡以尊大誼施後世今欲差次列侯以定朝位藏於髙廟世世絶嗣子各襲其功位其與列侯議定奏之丞相臣平言謹絳侯曲周侯潁陰侯臣嬰安國侯等議列侯幸得賜餐奉邑陛下加惠功次朝位(功大者在上功臣表有第一第二之次)臣請藏髙廟奏可(表髙后二年復詔丞相陳平盡差列侯之功録第下竟諸宗廟副在有司髙祖功臣博陵侯陳濞位十九至陸量侯須無位百三十七皆陳平所定)髙后元年七月丙申沅陵侯吳(陽位百三十六)王子表徳哀侯上邳郢客朱虚侯章(獨有位次)注張晏髙后二年丞相陳平差第列侯位次髙下王子三人有第三年之後不第史記髙后紀七年秋丞相等言武信侯吕禄上侯位次第一髙帝十八侯位次蕭何第一曹參第二張敖第三周勃第四今盡諸侯朝位蕭曹皆死必遞遷張敖第一死遂以補其處耳(師古張敖大功盖以魯元之故吕后曲升之)晉庾峻漢祖蕭曹天下四皓南山張良之勲而班在叔孫之後盖公之賤而曹相咨之以政帝王貴徳於上俗亦反本於下
列侯益邑
公元前188年
紀元六月詔曰列侯髙帝蜀漢六十八人益邑三百戸(史記益封)吏二千石以上髙帝潁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戸淮陽申屠嘉十人五百戸(表文二年)衞尉足等十人四百戸封淮南王趙兼周陽侯齊王駟鈞靖郭侯(表云鄔侯四月辛未封)故常山丞相蔡兼樊侯(髙祖六月丙寅史記)
漢修代来功
紀元冬十月辛亥髙廟益封太尉勃邑萬戸賜金五千斤丞相將軍嬰邑各三千戸金二千斤朱虚侯章襄平侯通二千戸千斤典客劉掲信陽侯賜金千斤(十一月辛丑朔)六月施惠天下乃修代来功尊中尉宋昌衞將軍封壯武侯(表四月辛亥封)諸從朕六人官皆至九卿張武等(薄昭中大夫迎帝於代元年正月封軹侯)三年五月太原見故羣臣皆賜之舉功行賞諸民里賜牛酒復晉陽中都三嵗租留游大原十餘日文帝二年十月詔令列侯之國為吏及詔所止者遣太子景帝後二年十月省徹之國(列侯國自賈生發之)
建元功臣受封
史記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太史公匈奴當路塞閩越擅伐東甌請降二夷交侵盛漢之隆以此功臣受封侔於祖考矣太史本表自翕侯趙信至湼陽侯子最計七十三人褚先生當塗侯七十七人(索隠曰七十二國太史公舊餘四十五國褚先生補)元光侯者四元侯者二十(唯公孫弘丞相封)元狩侯者十三皆以匈奴元鼎侯者十六(唯姬嘉周後欒大方術石慶丞相封餘皆以匈奴南粤封)元封侯者十七以東越甌駱南粤朝鮮西域封則時之用兵孰多孰少皆可知漢元朔諸校
公元前312年
衛青元朔五年春將三萬騎出髙闕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領屬車騎將軍朔方李息張次公右北平追得右賢禆王十餘人引兵還塞天子使使者大將軍印即軍中大將軍上曰躬率戎士匈奴王十有餘人益封八千七百戸封三子為侯(四月丁未)又圗諸校功詔御史公孫敖䕶軍傳校獲王封合騎侯韓説戲下搏戰封龍額侯(四月丁未封)賀南窌侯李蔡樂安侯(四月乙巳封)李朔軹侯趙不虞成侯公孫戎奴從平侯(乙卯封)李沮李息及竇如意中郎將賜爵關内侯如意食邑三百戸(表元朔二年三月丙辰長平侯傳曰以三千八百戸封西定河南地益封三千八百戸再封凡萬六千三百户封三子為侯侯千三百戸并之二萬二百戸)明年(元朔六年夏四月)復將六將軍絶幕霍去病功封冠軍侯
公元693年
 壬申(表以校尉匈奴侯)郝賢大將軍捕虜封終利侯(五月壬辰)騎
公元前312年
士孟已賜關内侯二百戸青不益封賜千金校尉張騫前使絶域功封博望侯(六年三月甲辰)最大將軍青凡七出匈奴一與單于戰再益封禆將校尉侯者九人特將十五人李廣蘇建七人有傳李息荀彘八人附傳末(李廣張騫公孫賀李蔡曹襄韓説蘇建李息公孫敖李沮張次公趙信趙食其郭昌荀彘凡十五人)元狩四年夏去病大幕單于章渠益封五千八百戸路博徳捕虜封邳離衛山義陽復陸支杜侯伊即靬衆利侯(六月丁卯封)從票侯破奴武昌侯安稽益封三百戸漁陽解校尉關内侯校尉自為左庶長青不得益封常惠遂成受賞(關内侯)最票騎將軍去病六出匈奴四出將軍四益封凡萬七千七百戸其校吏有功侯者六人將軍二人路博徳趙破奴
漢侯邑列位
公元前182年
宗戚史記王子侯表斷自建元漢書起於髙祖(始於羮頡侯信七年終於杏山侯遵元始元年閏月丁酉)表記號諡名屬始封位次子孫曽玄
開封賞科續元功
公元前306年
景武昭宣成功臣表書稱蠻夷帥服詩云徐方来春秋列潞子之爵許其慕諸夏漢興孝文時乃有弓髙襄城之封注穨當桀龍或以襄城韓嬰(表弓髙侯韓穨當㐮城侯韓嬰匈奴相國)
 降文十六年六月丙子封(敘曰景夷吳楚武興師旅後昆承平亦有紹士)雖自外来本功
後至孝景始欲侯降者丞相周亞夫守約而争(景帝欲封匈奴降者徐盧等)黜其議初開封賞之科(中二年十二月丁丑徐盧五人)又有吳楚之事六年四月丁卯欒布五人(中二年四月乙巳趙相内史等死十四人)武興胡越之伐將帥受爵本約後世承平頗有勞臣輯而敘之續元功云表號諡姓名功狀戸數封子孫曽玄孫孝景十八人俞侯欒布塞侯直不疑(中三年十一月庚子安陵侯于軍以匈奴王降侯十二月丁丑封陸彊等五人匈奴降者中五年四月丁丑盧它之東胡王降侯孝景十八内匈奴降者八人)孝武七十五人翕侯趙信至丞父侯孫王(武匈奴降者二十一人有自南越朝鮮小月氐降者)孝昭八人自侯金日磾義陽侯傅介子孝宣十一人
長羅侯常惠義成侯厲温敦(宣匈奴降者二人)孝元一人義成侯甘延夀孝成五人自駟望侯冷廣至樓虚侯訾順
 李廣利傳諸將多中首虜率侯者師古曰率(音律)
軍功封賞之科著在法令者也(李蔡有功中率封樂安侯)平當傳上既罷昌陵以淳于長建䇿下公卿議封以為不應封爵之科陳湯劉向上疏常惠鄭吉裂土受爵於是公卿議封議者以為宜如軍法捕斬單于元帝安逺侯故事千戸匡衡石顯復争乃封延夀義成侯關内侯食邑三百戸加賜黄金百斤
 史記商君傳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漢封髙祖功臣
公元前208年
景紀二年六月相國蕭何孫係為列侯武紀元光三年夏五月髙祖功臣後五人為列侯元狩三年夏五月蕭何曽孫慶為列侯功臣杜業納説曰雖難盡繼宜從尤功成帝復紹蕭何哀平之世増修曹參周勃之屬得其宜矣髙祖功臣文帝紹封四人樊噲子市人(元年)革朱子式(四年)蕭何孫則(五年)周勃子亞夫(後三年)景帝十三年蕭何後嘉(二年)周緤(中元年)周苛(中元年)周昌(中二年)酈商(中三年)薛歐陳濞趙將夕杜恬(並中元年)陳賀郭亭(並中六年)周勃子堅王翥子頴二人(後元年)武帝三人灌嬰孫賢(元光二年)張敖廣國(元光三年)蕭何曽孫慶(元狩二年五月)宣帝一人蕭何孫建世(地節四年)成帝一人蕭何後喜(永始元年)哀帝一人曹參孫本世(元夀二年)平帝三人周勃玄孫樊噲後章張敖慶忌(元始二年)光武一人曹參孫宏建武二年(陳平曽孫掌顯續封終不得)韓王信成帝時功臣封贈兄子岑為龍額侯
公元前44年
 宣紀地節二年三月詔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
公元前20年
徳茂盛朕甚嘉之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毋有所與功如蕭相國丙吉成帝修廢鴻嘉元年孫昌博陽侯杜欽傳繼功臣絶世當世善政多出於
公元82年
 後韋彪建初七年(十月癸丑)車駕西巡狩以太常
召問三輔舊事禮儀風俗建言西巡舊都追録髙祖中宗功臣褒顯先勲紀其子孫帝納之行至長安制詔京兆尹右扶風蕭何霍光後(丙辰祠以中牢明年永平二年長安十一月甲申使者中牢蕭何霍光)時光苗裔唯封
公元77年
末孫熊為鄼侯建初二年已封曹參後湛為平陽侯不復及焉(永元紹封見後)
漢復功臣子孫
公元11年
宣紀元康元年夏五月髙皇帝功臣絳侯周勃百三十六人家子孫令奉祭世世不絶其毋嗣者復其次四年八月功臣適後黄金人二千斤功臣云云文景四五世間流民戸口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戸小國自倍子孫驕逸訖于孝武後元之年靡有孑遺孝宣愍而録之乃開廟臧覽舊籍詔令有司求其子孫咸庸保之中並受復除加以金帛用章中興徳公三十二人上造十二人簪褭十二人不更九人大夫三十一人大夫二人公大夫三人公乗二十八人大夫一人官首一人秉鐸一人士伍二人
漢本始論定䇿功益封
公元3年
宣紀本始元年正月論定䇿功益封大將軍光萬七千戸車騎將軍安世萬戸詔曰故丞相安平侯敞等與光安世建議定䇿安宗益封子忠丞相陽平侯蔡義平陵侯范明友龍額侯韓増建平侯杜延年蒲侯蘇昌宜春侯王譚當塗侯杜侯屠耆關内侯夏侯勝邑戸各有差封田廣明昌水侯趙充國營平侯田延年陽城侯樂成爰氏侯王遷平丘侯周蘇武李光劉徳韋賢宋畸丙吉趙廣漢爵皆關内侯食邑
 杜延年傳宣褒賞大臣延年以定安宗益封
公元8年
戸二千三百詔有司論定䇿功大將軍功徳絳侯周勃車騎將軍安世丞相楊敞功比丞相陳平前將軍韓増御史大夫蔡義功比潁陰侯灌嬰太僕杜延年功比朱虚侯劉章將軍趙充國大司農田延年少府樂成功比典客劉掲皆封侯益土紀地節二年三月詔曰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徳茂盛復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毋有所與功如蕭相國
漢元始修封功臣
公元77年
平紀元始二年夏四月霍光從父昆弟孫陽張敖玄孫慶忌周勃玄孫樊噲玄孫之子章皆為列侯復爵賜高祖時功臣酈商等後玄孫酈明友等百一十三人關内侯食邑各有差(又見酈商傳云百餘人)公孫弘元始中修功臣後賜後子孫之次見為適者爵關内侯
漢紹周後孔子
公元前37年
武紀賛禮百神紹周後紀武帝元鼎四年十一月行幸滎陽還至洛陽丁卯詔曰觀于周室邈而無祀詢問耆老孽子嘉其封嘉為周子南君(表云侯三千戸史記子將泰山東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其後嘉三十里地號曰周子南君)注初元五年周承休侯元始四年為鄭公建武十三年封於觀為衛公(宣帝元康元年三月丙戌延年紹封以奉周祀)元帝初元五年正月(癸巳)周子南君周承休侯位次諸侯王(名延年)成帝綏和元年二月(甲子)詔曰王者二王之後所以通三統也其封孔吉為殷紹嘉侯三月進爵為公周承休侯為公地各百里平帝元始元年六月(丙午)周公公孫相如(表云公子寛)為褒魯侯(後更為姬氏六月封寛十一月相如更姓公孫氏後更姬氏)孔子孔均褒成侯(侯二千戸)奉其祀追諡孔子褒成宣尼公四年改殷紹嘉公宋公周承休公曰鄭公恩澤侯髙帝修祀六國過魏寵無忌之墓適趙封樂毅之後(十年八月封其孫叔樂鄉華成君)孝武公孫弘列侯之爵又疇咨前代詢問耆老初得周後加爵其後宰相畢侯矣元成晚得殷世以備賓位梅福元帝時求商後分散為十餘姓郡國往往得其大家推求子孫絶不能紀匡衡議宜以孔子世為湯後上以其語不經遂寢成帝時梅福復言宜封孔子後以奉湯祀綏和元年二王後推迹古文左氏穀梁世本禮記相明遂封孔子世為殷紹嘉公光武建武二年五月庚辰(一云戊辰)封周後姬常周承休公五年二月壬申封殷後孔安為殷紹嘉公十三年二月庚午以殷紹嘉公孔安為宋公周承休公姬常為衛公(以為漢賔在三公上)十四年四月辛巳封孔子後志褒成侯祭遵建為孔子立後奏五經大夫魏文帝黄初二年正月議郎孔羨為宗聖侯晉武帝泰始三年十一月宗聖侯孔震奉聖亭侯太元十一年八月庚午孔靖之(晉志宋因之)後魏孔乗崇聖大夫孝文太和十九年封珍為崇聖侯北齊改封恭聖侯後周武帝鄒國公隋煬帝聖侯唐貞觀十一年孔子裔徳倫為褒聖侯開元二十七年以其嗣為文宣公任州長史代代勿絶唐世系周氏出姬姓平王少子食采汝墳漢興續周之嗣復封仁為汝墳賜號正公
漢建武舊徳
公元29年
列傳孫寶建武中舊徳臣以寳之孫伉為諸長曹宏建武中先降河北封平陽侯至今兩龔鮑宣子孫皆見褒表大官何並孫為郎王閎子補吏恩澤侯平昌侯王獲建武五年詔書
漢建武功臣封爵名籍
公元26年
光武建武二年春正月庚辰功臣皆為列侯大國四縣餘各有差下詔人情得足苦於放縱須臾之欲忘慎罰之義惟諸將業逺功大誠欲傳於無窮如臨深淵如履薄氷戰戰慄慄日慎一日顯效未酬名籍未立者大鴻臚趣上朕將差而録之博士丁恭議曰古帝王諸侯不過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於雷彊幹弱枝所以治也封侯四縣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國皆以無道未嘗功臣地多滅亡者乃遣謁者即授印綬䇿曰在上不驕髙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敬之戒之傳爾子孫長為漢藩列傳泗水王歙建武二年立為泗水王從父弟康建武二年封宜春侯(以下建武二年)李通固始侯大司農鄧禹使者更封為梁侯食四縣冦恂定封雍奴侯萬戸馮異封夏陽侯(二年)賈復光武即位拜為執金吾冠軍侯建武二年益封朝陽二縣吳漢光武即位更封舞陽侯建武二年春帝使使者璽書定封漢為廣平侯四縣陳俊更封新處侯蓋延更封安平侯臧宫成安侯耿弇更封好畤侯好畤美陽二縣王霸更封富波侯祭遵征虜將軍封潁陽侯()任光更封阿陵侯食邑萬戸李忠更封中水侯食邑三千戸萬修更封槐里侯劉植更封為昌城侯朱祐更封堵陽侯景丹更封櫟陽侯帝謂曰今關東王國雖數縣不過櫟陽戸邑富貴不歸故鄉衣錦夜行故以封卿耳林茂更封苦陘劉隆元父傅俊昆陽侯宋弘代王梁為大司空栒邑朱浮武陽侯食三縣(以上建武二年封)陰識建武元年騎都尉更封陰鄉侯二年征伐軍功増封叩頭讓曰天下初定將帥有功衆臣托屬掖庭加爵不可以天下帝甚美之以為關都尉函谷馮勤郎中給事尚書使典諸侯封事差量功次輕重國次逺近地勢豐薄不相踰越自是封爵之制非不定(范升褒序輔佐封賞功臣同符祖宗祭遵傳)丁鴻父綝建武元年河南太守及封功臣帝令各言所樂諸將皆占豐邑美縣願封本鄉人謂曰人皆求縣子求鄉何也曰昔孫叔敖敕其子受封必求墝埆之地今能薄功㣲得鄉亭厚矣封定陵新安鄉食邑五千戸
功臣増邑更封班勞䇿勲
公元37年
光武建武十三年夏四月大司馬吳漢自蜀還京師於是大饗將士班勞䇿勲功臣争邑更封凡二百六十五人其外恩澤封者四十五人列傳安成孝侯建武十三年更増戸邑定封為安成侯奉朝請鄧農更封南䜌侯入奉朝請来歙帝嘉忠節復封弟由為宜西鄧禹天下平定功臣皆増戸邑定封髙宻侯髙宻昌安夷安淳于四縣馮異長子彰嗣更封彰東緡食三岑彭子遵嗣帝思功復封遵弟淮為穀陽賈復定封膠東侯郁秩壯武下宻即墨挺胡觀陽六縣(注六縣皆屬膠東國)盖延増封定食萬戸陳俊増邑定封祝阿侯臧宫増邑更封鄼侯耿弇増邑上大將軍印綬罷以列侯奉朝請
王霸増邑戸更封向侯朱祐増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戸王梁増邑定封阜城杜茂増邑更封脩侯劉隆増邑更封竟陵侯馬武増邑更封樊宏封弟丹為射陽侯(以上建武十三年封)
漢永元紹封髙祖功臣景風紹封
公元91年
和紀永元三年十月癸未上行長安十一月癸卯詔曰髙祖功臣蕭曹為首傳世不絶之義曹相國容城侯無嗣朕望長陵東門二臣之壠可遣使者中牢大鴻臚近親為嗣者須景風紹封以章厥功注春秋考異郵曰夏至四十五日景風至則封有功(三王世家盛夏吉時皇子月令立夏之日諸侯)史記索隠(灌嬰傳)案漢紀桓帝延熹二年追録髙祖功臣李必後李遂為關内侯
下邳惠王衍傳注和帝彭城靖王恭詔曰其差次下邳諸子可為太子上名將及景風拜授印綬(張宗傳論景風)
 之賞未甄(盧植竇武曰準之前事將有景風之祚)
漢永初封建元功景風封建武元
圗籍
公元112年
馮異永初六年安帝下詔曰夫仁不遺親義不忘勞善善子孫古之典也光武受命中興恢弘聖緒光耀萬世祉祚流行予末小子夙夜永思追惟勲烈披圗按籍建武元功二十八將佐命虎臣䜟記有徴盖蕭曹紹封傳於今况此未逺而或乏祀朕甚愍之其條二十八將無嗣絶世犯罪奪國應當後者分别署狀上將景風章敘舊徳顯兹遺功於是封普子晨(曽孫)為平鄉侯明年二十八將絶國者皆封焉鄧禹永初六年孫康夷安侯時諸封者皆食故國半租以太后戚屬猶三分食二以侍祠盖延曽孫永初七年封盧亭侯李忠孫純復封琴亭侯朱祐孫冲鬲侯景丹孫遽封監亭侯
 杜茂孫奉安樂亭侯傅俊孫鐵復封髙置亭
公元113年
馬武孫震七年亭侯馬援光子朗為合鄉侯萬修曽孫曲平亭侯蓋恢盧亭
李純琴亭朱冲鬲侯景遽監亭杜奉安樂
傳鐵髙置亭馬震漻亭馬朗合鄉萬豐曲平亭(並永初七年封)馬廖元初三年紹封孫度為潁陽侯臧宫永寧元年紹封曽孫朗陵侯陰識永寧元年以璜弟琡紹封邳彤元初元年封彤孫音為平亭侯耿純建初三年肅宗追思功紹封阜子盱(孫)為髙亭侯
 萬脩玄孫恭封門亭侯馬成孫昌紹封益
公元159年
陽(則延熹二年也)岑彭建光元年曽孫𣏌為細陽先是永平十四年竇融孫嘉封安豐建初元年賈復子邯封膠東宗封即墨二年耿純孫盱封髙亭八年吳漢孫盱封平
魏祀佐命
公元233年
魏志青龍元年五月壬申夏侯惇曹仁程昱太祖正始四年七月曹真典韋五年十一月癸卯荀攸六年十一月祫祭大祖始祀佐命二十一人景元三年郭嘉嘉平三年十一月有司功臣享食更以官為次二虢不辭兩國之任徳厚
旦奭不遜燕魯之封其功大也(陳思王疏)漢徳之盛異
公元705年
姓而王者八人魏祚之隆同功而邑者千户(唐神龍元年十一月王詔)武王勝殷之日報功不先於崇徳能不
先於建賢
晉泰始増封
公元265年
武紀泰始元年十二月丁卯石苞樂陵陳騫髙平賈充魯公裴秀鉅鹿公荀朂濟北鄭冲夀光公王祥睢陵公何曽朗陵公王沈博陵公荀顗臨淮公衞瓘陽公其餘増封進爵各有差地理武帝泰始元年五等之制公侯萬戸以上大國五千戸以上為次國不滿千五百戸為小國
大元紹功臣
公元1272年
孝武大元二年春正月繼絶世紹功臣謝安孝武時天象失度亢旱彌年安奏求晉初佐命功臣後而封之羊祜玄孫之子興為鉅平侯陳騫玄孫平公王從孫道素博陵公荀顗後常臨淮公大元中封(荀伯子羊祜參佐功成平吳鉅平封宜同鄼國)楚思子文之治晉録成宣之
晉咸寧論次功臣銘功太常
列傳荀顗咸寧初論次功臣配饗宗廟所司十二人銘功太常配享清廟鄭冲咸寧初有司安平王孚何曽賈充陳騫荀朂羊祜齊王攸十二人皆銘大常配食于廟石苞咸寧初列於銘享
裴秀咸寧初石苞等並為王公配享廟庭荀朂咸寧初佐命功臣列於銘亭羊祜晉泰始中
䇿伐吳至咸寧末方加褒寵封其兄子卞望之
咸和初殞身國難興寧末崇禮秩官子孫
公元266年
晉陽秋泰始二年詔曰夏侯惇魏之元功勲竹帛受禪於魏可忘其功臣哉冝擇近屬紹封之(荀公達漢之功臣晉武爵其玄孫)成帝咸康二年十月詔曰先代褒崇明祀賓禮三恪故𣏌宋啓土光于周典宗姬侯衞垂美漢冊周漢之後絶而莫繼詳求衞公山陽公近屬可繼承其祀者依舊
旌録名賢
公元318年
元帝大興元年十二月癸巳詔曰漢髙大梁無忌之賢齊師入魯修栁下惠之墓其吳之髙徳名賢或未旌録者具條列以聞
晉論淮肥
公元320年
孝武太元八年十月乙亥諸將及苻堅戰於肥水大破之十一月庚申衛將軍謝安勞旋師於金城十年十月丁亥淮肥之功追封謝安廬陵郡公謝石康公謝玄康樂公謝琰望蔡公桓伊永修公自餘封拜各有差
唐論太原首功
公元618年
裴寂髙祖太原首功秦王裴寂劉文静恕二死長孫順徳許世緒十四人恕一死(㑹要武徳元年八月六日詔)
公元314年
 二年四月甲寅太原元從庫物百五十萬段
京師平劉弘基第一(太宗手詔劉政㑹要義有殊功)世充屈突通論功第一東都冊勲於廟者九人竇抗從弟軌與
唐定功臣封戸第功班賞
公元626年
通鑑武徳九年十月庚辰初定功臣實封有差(舊紀癸酉)
裴寂武徳九年十月太宗功臣封戸自以下差功大小第之總四十三人戸千五百長孫無忌王君廓尉遲敬徳房玄齡杜如晦戸千三百長孫順徳柴紹羅藝趙郡王孝恭四人戸千二百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三人戸千李勣劉弘基二人戸九百髙士亷宇文士及秦叔寳程知節四人戸七百安興貴安修仁竇軌屈突通蕭瑀封徳彞劉義節八人戸六百錢九隴樊興公孫武達李孟嘗段志玄龎卿惲張亮李藥師杜淹元仲文十人戸四百張長遜張平髙李安逺李子和行師馬三寳六人戸三百三十人見於趙文恪十八人不甚顯然參附始事班班當世今次第其名總出左方房玄齡太宗即位第功班賞與如晦無忌敬徳君集第一食邑一千三百戸餘皆次序封爵上顧羣臣曰朕論公等定封邑恐不能無有諱各為朕言之淮安王神通義師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齡刀筆吏居第一臣未喻帝曰玄齡等有決勝帷幄社稷功此蕭何所以先諸將也叔父以親冝無愛者不可縁私功臣先後耳初將軍兵師利等皆怙跋攘袂指畫自陳説見神通愧屈乃曰陛下不私其親吾屬可妄訴耶蘇安常唐家指河為誓李氏不王功臣不封舊紀武徳九年九月己酉無忌封齊玄齡封邢敬徳如晦君集潞皆國公十月癸酉(十八日)裴寂食實封一千五百戸至馬三寶三百戸李靖頡利増戸至五百㑹要武徳九年九月二十四日(己酉)詔曰褒賢昭徳昔王令典旌善念功國彞無忌等或夙參謀綢繆帷幄或早從任使契濶戎麾無忌()玄齡(邢)敬徳()如晦(莱)君集(潞)邑各三千戶遣侍中陳叔達殿階下以名唱神龍元年二月段志玄至李孟嘗二十六人食實封給之如舊
唐功臣封刺史
公元1111年
太宗貞觀十一年六月戊辰(㑹要十五日)以功臣世封刺史十三年二月庚子(舊紀丙子)停世封刺史長孫無忌傳帝欲功臣並世刺史乃詔有司朕憑賢佐力克多難時屯共資其力世安専享其利朕所不刺史諸侯雖名不同監統一也無忌嘉庸懿績簡在朕心其改錫土用世及之制(詔曰周武定業胙茅土弟子漢髙受命誓帶礪於功臣)及以無忌趙州刺史以趙為公房玄齡宋州刺史國於梁杜如晦宻州刺史國於莱李靖濮州國於衞髙士亷申州國於申侯君集州國於陳道宗鄂州江夏孝恭觀州河間尉遲敬徳宣州國於鄂李勣蘄州國於英段志玄金州國於褒程知節普州國於盧劉弘基州國於䕫張亮澧州國於鄖凡十有四人無忌等辭帝曰公等薄山河之誓朕安可强公土宇耶遂止馬周上疏謂宜賦以茅土疇以戸邑有才行隨器而授雖幹翮非强亦可以免于志寧古今異時虚名遺實患非久安計帝皆從之
唐總章功臣二等
公元660年
髙宗顯慶五年正月甲子并州二月丙戌佐命功臣别封子孫二階大將軍府僚佐存者一階總章元年四月庚申(一云三月)以太原元從西府功臣二等第一功後官無五品者授其子若孫一人有至五品四品加二三品以上加爵三等第二功後官無五品者授其子若孫從六品一人有至五品加一六品二階三品以上一等㑹要永徽五年二月四日功臣屈突通張平髙官(實録永徽五年二月庚申)總章元年二月六日太原元從西府舊臣令親詳覽其為等級皇后欲褒其父在功臣之上自武士彠以下劉師立三十六人並為第一功臣
唐開元紹封武徳以来勲臣
公元713年
舊紀開元元年(即先天元年)十二月國初以来宰相食實封功臣子孫量才擢用禇無量開元五年上言自古受命之君必興滅繼絶崇徳報功願到東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絶者雖在支庶咸得承襲帝納其言求武徳以来勲臣苗裔紹續其封玄宗開元五年五月丙辰公侯子孫襲封十七年十一月戊申大赦唐隆兩營立功三品以上一子二十年十一月庚申汾陰后土武徳以来功臣後及唐隆功臣三品以上一子官實開元十三年十一月封禪武徳以来功臣宰輔所司遺嗣天寳十三載二月武徳功臣貞觀初宰輔與子孫一人京官通鑑開元二十年上思右驍衞將軍安金藏忠三月賜爵代國公東西岳立碑以銘其功睿宗景龍四年六月辛丑賞平韋氏功
唐開元軍閥
公元710年
郭䖍瓘開元初軍閥(二年四月庚申)累遷左驍衛將軍北庭都䕶賜衣一襲薛訥傳破吐蕃武階(開元二年十月甲子)帝命紫㣲舍人倪若水即軍陟功狀左(一作右)羽林大將軍(一云十月癸未)
推恩
公元1105年
實録貞觀五年九月癸亥詔曰親賢屏著周經支庶畢侯義存漢典無忌玄齡如晦敬徳封一郡公君集子及叔寶知節封一縣公褒賢之道已紀旂常推恩之令未洽胄緒俾拜前拜後比曩烈如帶如礪垂𥙿後昆元和九年八月庚寅功臣康日
公元820年
知至李洧十家元和十五年二月穆宗武徳
已來配享一等功臣張巡許逺南霽雲顔真卿
杲卿尚父子儀太師太尉秀實與子孫官有差
公元821年
月舉勲賢之後任臺省官長慶元年正月辛亥武徳以來功臣子孫重加奨用韓愈元和聖徳
詩續功臣
唐定將相功臣三等史館勲臣
公元780年
舊紀建中元年十二月丁酉定國已来將相功臣房玄齡一百六十人徳宗紀大厯十四年五月癸亥即位六月己亥武徳至徳將相有功子孫與官
公元779年
義傳武徳功臣十六人貞觀功臣五十三人至徳功臣二百六十五人徳宗即位武徳以来宰相實封功臣子孫一子正員史館勲名特髙者九十二人三等條奏第一等以其嵗授官第二等次年三等子孫數訟於朝有詔差為二等増至百八十七人每等武徳以来宰相為首功臣次之至徳以来將相次之房玄齡南霽雲八十四人(右第一)竇威姚誾一百五人(右第二)㑹要大厯十四年六月一日制條武徳以来宰相實封功臣子孫沈翳者量與一人正員七月二十六日吏部奏請史館精加檢勘審定名跡建中元年九月五日史館武徳以来功臣名跡崇髙司空裴寂徐國公劉幽求十一人第一等河間王孝恭中山郡公王晙二十四人第二淮南王神通鄧國公張暐三十四人第三至徳以来將相功效明著已殁者冀國公裴冕將軍南霽雲八人第一等太尉臨淮王李光弼睢陽大守許逺八人第二太子太師豳國公韋見素趙國公崔圓太原鄧景山七人第三等勅付尚書省百僚史官對定建中元年十二月國初以来將相功臣名跡崇髙功效著者差次分為二等其月定武徳以来宰臣房玄齡杜如晦韓休張九齡三十七人上等竇威陳叔達四十七人(一云四十人)為次等功臣裴寂劉文静王晙三十四人上等淮安王神通五十人次等至徳以來将相已没者以裴冕南霽雲
十一人上等李光弼十五人次等(冊府元龜二等一百八十七人)張巡徳宗差次至徳以來將相功效
著者杲卿履謙巡逺霽雲為上李光弼
公元757年
戰功推為中興第一至徳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午赦靈武元從劍南扈從冊勲三十二人太子
太師韋見素三百户户部侍郎蘇震銀青
襲封配饗功臣
公元785年
徳宗貞元元年八月襲封配饗功臣子孫㑹要貞元元年八月九廟配饗功臣封襲廢絶者宜令紹封云配饗功臣髙祖六人淮南王神通河間王孝恭鄖公殷開山渝公劉政㑹武士彠魏公裴寂魯公劉文靖太宗七人梁公房玄齡申公髙士亷蔣公屈突通鄭公魏徴趙公長孫無忌衞公李靖莱公杜如晦髙宗六人李勣張行成馬周褚遂良髙季輔劉仁軌
中宗八人桓彦範敬暉張柬之崔玄暐袁恕已
狄仁傑魏元忠王同皎睿宗二人蘇瓌劉幽求
玄宗三人張説郭元振王琚肅宗二人苗晉
公元850年
裴冕代宗一人郭子儀大中四年五月李從
易奏武徳以來功臣列在祀典三十八人(詳見羣祀類)
公元793年
貞元九年十一月郊祀畢詔九廟配享功臣封爵廢絶者令紹封順宗即位武徳以来配享功臣與子孫一人正員元和二年正月辛卯有事南郊配享功臣之後七月蘇瓌崔玄暐張説狄仁傑敬暉袁恕己之孫相次録用焉詔曰旌太傅之徳將擬南城之封鄼侯之裔不俟東門之感(髙皇樂毅之後武帝蕭何之嗣)三年四月戊寅張柬之五王太和五年七月癸卯功臣李靖七家命以官天復元年四月丙子武徳貞觀配享功臣主祭子孫敘進之
勲級十二轉
官志司勲官吏勲級十有二轉上柱國柱國上䕶軍䕶軍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
騎尉飛騎尉雲騎尉武騎尉元稹制曰十有二
勲以馭親賢勞舊秩序行慶宋朝淳化
公元901年
元年京官幕職州縣官武騎尉朝官騎都
公元1083年
元豐六年十二月陞朝宗室法始武騎尉
公元1113年
政和三年二月庚寅罷之淳熈末議欲復之不果行今唯安南三國上柱國南丹州武騎尉
異姓
公元765年
舊紀永泰元年閏十月丙午朔方大將軍孫守亮等九人異姓李國臣十三人同姓王(将帥封王天寳九載始)
宋朝配饗功臣
圗繪名臣
慶厯勲臣名次政和勲臣
公元1043年
慶厯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天章閣待制王洙集賢校理歐陽修就國史院詳定國朝勲臣名次上之詔本家無人食禄者録其子孫一人樞宻使曹彬而下邵曄凡二百四人先是元年十一月丙寅録用功臣政和三年二月二十四日鄭久中奉㫖考定勲徳臣僚一百一十六人三朝二十八人兩朝六十六人神宗二十二人列傳先後為次録為一冊以政和詳定國朝臣僚勲徳為名先是崇寧三年十月十六日中書舎人林攄編類六朝勲臣天聖八年十二月辛丑翰林學士宋綬天章待制范諷以七
公元1030年
五月庚午詔書考次國朝以來文武官子孫合
公元1035年
推恩者以聞景祐二年十二月癸酉翰林承旨
得象中丞杜衍知制誥李淑編次赦書所訪本朝臣僚子孫名聞(先是十一月乙未制)三年五月庚辰李昉至彭起之後寳元二年四月乙丑御史臺編排勲臣少卿監正刺以上子孫
至和孔子
公元978年
太平興國三年十月孔宜襲封文宣公至和二年太常博士祖無擇文宣王四十七代孫宗願襲封文宣公謹按前史漢魏褒成宗聖晉宋曰奉聖後漢延興三年四月曰崇聖北齊天保元年六月曰恭聖後周隋並封以鄒國隋大業四年十月丙午孔子後為紹聖侯唐初貞觀十一年曰褒聖(武后孔子為降道公神龍元年五月鄒魯之邑百戸采邑褒聖侯崇基朝散大夫)開元二十七年追諡文宣王其後文宣公不可以祖諡而加後嗣也請詔有司别定美號於是二月丙子詔封為衍聖公世襲元祐元年十月乙酉朔改為奉聖公除寄祿官主祠事不領他職増賜田百頃賜書教授一員鴻臚卿孔宗翰之言也
紹興録用六朝勲臣
公元1133年
紹興三年七月丁卯録用六朝勲臣曹彬至藍元振三百二十人子孫先是徽猷閣待制宋伯友入對言功臣子孫凋喪殆盡乞訪其後量才録用故有是詔其後趙普趙安仁范質錢若水諸孫皆官之慶厯三年初定曹彬邵曄二百四人政和三年重増范
公元1162年
至藍元振一百十六人紹興三十二年(孝宗即位)
九月乙巳凌景夏言元祐黨禁彦博光公著等
靖康建炎以來忠臣義士皆畧而未編願精加
討論修纂成書孫咸甄録詔委編類聖政所
修纂
乾道定十三戰功
公元1166年
㑹要乾道二年八月二十四日甲午諸軍將士金人接戰守禦立功之人其間功效顯著無以甄别今將戰功顯著處一十三項定立格目張俊明州城韓世忠大儀鎮吳玠殺金平和尚原劉錡順昌府五處紹興十年九月二十二日指揮李寳宻州膠西唐島劉錡揚州皂角林王琪張振建康采石渡邵宏淵真州胥浦橋吳珙李道光化軍茨湖張子盖解圍泗州趙撙蔡州王宣確山八處紹興三十二年十二月十七日指揮
李壁中興十三處戰功録序云漢吳芮功載令甲稱忠中興十三處戰功亦列於銓法
公元1129年
張俊明州建炎三年十二月己卯上次明州丙申張俊越州金人追襲乗輿將犯明州隠士相如迎戰遂留抗金癸卯兵至城下俊令統制劉寳與之戰兵少却楊沂中田師中趙宻與之戰又不勝知州劉洪道州兵射其傍大破之殺數千人將士清野髙橋閉關自守四年正月乙巳金犯明州由髙橋攻西門守備甚設洪道城樓上遣楊沂中等出精兵擊之金奔北急令收兵拔寨己酉奏捷
公元1130年
吳玠和尚原建炎四年九月王師潰于富平十月吳玠收合散卒大散關東有險曰和尚原據險列柵以守而兵已至原下敗之紹興元年五月摩哩與烏嚕扎哈分兩入冦和尚原與弟璘召諸將勵以忠義為備益力已而扎哈先至陳于原北與諸將列陣待之扎哈大敗摩哩攻箭筈選將擊退十月烏珠欲窺蜀造浮橋渡渭来犯㫁其糧道乙亥與戰三十餘陣烏珠
公元1133年
吳玠饒風嶺紹興三年金州失守河池麾下馳至饒風以黄甘大酋薩拉噶大驚不敢得以治兵二月金至關下敗衂金之戰饒風也勁卒幾十萬而我以三萬人當之
公元1134年
吳玠殺金平紹興四年二月金復大入開道仙人關髙嶺立柵下瞰營關旁有險號殺金平堅壘以拒金直攻萬人當其前吳璘倍道入援力戰却之金奔潰斂兵宵遁(閲十餘日前百戰)
韓世忠大儀紹興四年烏珠南侵韓世忠宣撫使鎮江遂自鎮江濟師世忠大儀以當淮泗之冦㑹魏良臣使金至維揚置酒送别庚牌沓至良臣問故世忠曰有詔移屯守江乃撤炊爨班師良臣世忠令曰視吾鞭所向北行至大勒兵五陣設伏二十餘處下令嚴鼓則起擊良臣至金金問動息所見烏珠直趨江口至大五里伏者四發金軍亂世忠麾勁騎蹂之金奔潰禽其驍將軍勢大震世忠窮追于淮金復奔潰(十月)
公元1140年
劉錡順昌紹興十年以騎帥劉錡副守東都奉㫖分屯順昌中夏順昌烏珠已入東京金圍設伏以待夜半金營拔寨退走(六月)
公元1161年
張子盖解圍海州紹興三十一年金亮犯淮詔除張子盖江都統三十二年金圍海州子盖渡江楚州先趨連水擇便道以進五月石秋堰金再陣於海州子盖馳馬先之諸將踊躍而進大敗復率精鋭追擊鎧仗萬計還定海州
李寶海道紹興三十一年金亮治舟師髙宻欲泛海道浙江上曰李寶海道来歸必能辦事督䕶平江海船請徙江陰從之八月甲寅進發十月庚子東海金已圍海州麾兵奮擊引去招納降附聲振山東乙丑至宻之膠西敵舟已泊唐島翌日過山薄金金驚迫失措寶命熾火箭環射之箭之所中煙焰隨發延燒百艘漢軍三千餘人
邵宏淵胥浦紹興三十一年宏淵步軍都統制十一月完顔亮南侵宏淵獨當一面以軍趨六合欲斷劉錡軍後宏淵引兵六合不敢進諸將乞退胥浦宏淵從之自將鋭士鏖擊所向無前既而劉錡班師金騎追及知宏淵殿遂不敢臨江一舟可渡宏淵之力也
虞允文采石紹興三十一年(辛巳)金主敗盟十月下詔親征樞臣葉義問督視中書舎人虞允文參賛十一月統軍和州雞籠山必欲由采石而渡命允文李顯忠代王允文徑趨采石金瞰江築髙臺麾衆渡江時諸將未有統屬提舉張振王琪奮然任責允文益勉琪等列為陣戈船五金官軍步戰時俊出陣盪擊戈船併進敵舟皆沈沒水為之丹㑹淮西潰軍有從光州至者即授以旗鼓以為援兵至引餘舟遁愈忿乃回揚州於是諸酋共謀
李道光化次湖(一作茨湖在漢江之南)紹興三十一年侵淮十月金帥劉萼領兵入光化時李道為荆南都統張進董江領統萬人獨當次湖與之對壘無日不戰十二月劉萼毁光化屋作船栰渡江激厲將士下水鏖擊盡奪船栰金遁復光化遣兵邀擊累戰皆捷河洛震動
劉錡皂角林紹興三十一年劉錡為鎮江都統浙西路制置使誓以死報九月入侵京畿招討使十月金将高景山以兵擣瓜州禆將員琦設伏皂角林與金戰破之斬景山
王宣確山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王師蔡州三十二年二月金人圍之統制王宣左右軍應援確山據山而陣將佐皆未戰屬目汲靖靖虓勇善用大刀至是挺出敵騎雖盛擊之當破與騎二百率衆馳入敵陣敵皆披靡不敢迎靖持鐵鞭擊敵諸軍鼓勇争進乙丑大敗遁走整衆而還確山之功惟靖第一
乾道降㫖饒風嶺而有趙撙蔡州(當攷)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己亥朔司馬中軍統制趙撙復蔡州金人所命刺史蕭懋徳至披城為寨相距兩日不出戰至是夜漏未盡命將潜師入城城無樓櫓不可懋徳遁去
公元1136年
紹興六年十月楊沂中敗偽齊于藕塘不與十三戰功之列以所捷非金人故也
功臣
公元1211年
功臣舊制推忠佐理至保運經邦二十二字以賜中書宻院臣僚推忠保徳効順順化三十八字以賜皇子皇親文武外臣自拱衞翊衞果毅肅衞二十字以賜諸班直將士神宗即位不受徽號元豐元年十一月己亥(二十九日)宰臣吳充言功臣古始唐徳宗多難之際乃賜奉天定難之號不應盛世猶襲陳迹於是功臣紹興六年四月復賜中興後加賜者三人而已(韓世忠張俊劉光世)此外安南國王加功臣
禄秩
 爵禄之制至周而備諸侯去其籍其詳不可得三代而下禄秩至漢而詳然表所載與諸家所叙亦有異同
周司禄
公元1136年
地官司禄中士四人下士八人(主班禄闕)大司徒十二教以庸制禄稟人待稍食(槀人乗其事以下上其食)天官大宰八柄禄以馭富内宰均其稍食宫正均其稍食宫伯行其秩敘月終則均秩酒正月有秩酒者以書契授之醫師嵗終醫事制其食春官天府祭天司禄(注文昌第六或曰下能也)内史王制禄則賛為之以方出之(鄭司農上農夫九人至君十卿禄玄謂王制王之三公公侯卿視伯大夫子男元士附庸)
 夏官司士以徳詔爵以功詔禄以能詔事以久奠食
唯賜無常(賜多少由王不如禄食有常品)三嵗稽士任而進退爵禄(周官之制有事而後有食有爵而後有禄)校人馭夫之禄宫中稍食(一命以上謂之禄庶人在官稍食而已)孟子文王治岐仕者世禄樂記武王殷庶倍禄晉語秦后子楚公子来求叔向太傅賦禄韓宣子問二公子之禄對曰大國之卿一旅田上大夫一卒之田二公上大夫一卒可也爵以建事禄以食爵徳以賦之功庸以稱之若之何以富賦禄文公百官賦職任功公食貢大夫食邑食田庶人食功工商食官皂隷食職官宰食家(衛免餘曰唯卿備百邑)管子桓公賦禄之制賦禄案田而税荀子管仲書社三百戰國䇿葉公子髙食田六百畛王制正義大夫以下位卑小故大小不殊與君禄重位尊故禄隨國之大小為節春秋以来卿大夫禄地多踰古制晉惠公里克汾陽之田百萬㔻鄭以負蔡之地七十萬伯氏駢邑三百魯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鄭子産以上八邑宋與左師邑六十齊與晏子邑六十
古者制禄不計錢故陸贄三代食人衆寡為差兩漢以石數多少為秩史記燕噲自三百石吏以上而效之以石計禄始見於此范雎曰自斗食以上有非相國之人者乎王翦斗食以下吕不韋舎人六百戸以上奪爵以此考之漢人禄秩大率皆秦制其間小有増損孟子論周室制禄自上農夫九人積之原思為宰與九百孟子為齊其禄十萬鍾自古至秦漢無不穀粟制禄也
秩禄令(見律令類)百官受奉例
公元50年
百官百官受奉例大將軍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中二千石月百八十斛二千石月百二十斛比二千石百斛千石月八十斛六百石月七十斛比六百石月五十斛四百石月四十五斛比四百石月四十斛三百石月四十斛比三百石月三十七斛二百石月三十斛比二百石月二十七斛百石月十六斛斗食月十一斛佐史八斛凡諸受奉半錢半穀(古今注建武二十六年四月戊戌増吏奉)注荀綽百官表注曰漢殤帝延平中中二千石奉錢九千米七十二斛真二千石月錢六千五百米三十六斛云云百石月錢八百米四斛八斗(漢百官奉米多錢少於此可見)
外戚傛華秩視真二千石中二千石之下二千石之上注師古曰真二千石月得百五十斛一嵗凡得千八百石汲黯傳以諸侯相秩居淮陽如淳曰律真二千石月百五十斛嵗得千八百石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臣瓉詹事茂陵秩真二千石百官表乃無此東京有之)薛宣傳為大司農斗食屬注師古斗食者禄少一嵗不滿百石
通典漢志中二千石百石凡十二等其時亦有奉錢之差貢禹為諌大夫秩八百石奉錢月九千二百為光禄大夫二千石奉錢月萬二千列傳東方朔待制錢二百四十霍去病定令驃騎將軍秩禄大將軍趙廣漢奏長安游徼獄史百石(注特増其秩以厲其行)盖寛饒司隷校尉奉錢月數張敞本以鄉有秩周仁二千石禄張歐以上大夫歸老制秩之權有三或升秩以荅勲勞或加秩以示恩義或貶秩責功蘇武典屬國乗馬延為將作大匠皆升中二千石盖升秩之例霍光符璽郎二等元帝司隷諸葛豐光禄大夫盖加秩之例黄霸潁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京兆尹趙廣漢㑹赦貶秩一等貶秩之例仲長統昌言曰薄吏禄軍用縁於秦征諸侯續以四夷漢承其業遂不改更
漢益吏奉
公元1072年
宣帝神爵三年八月詔曰吏不亷平則治道衰今小吏勤事奉禄薄欲無侵漁百姓難矣其益吏百石已下俸十五應劭漢書九字(倉廩實而知禮衣食足而知榮辱小吏奉率)
 不足可以什缺八字(乃益天下吏奉十二王褒詣缺九字)亷元帝建昭
公元1132年
二年三月三河郡太守三年夏令三輔都尉大郡都尉秩皆二千石成帝陽朔二年夏五月除吏六百石五百石秩綏和元年四月大司馬大司空奉如丞相(如淳曰律丞相大司馬大將軍奉錢月六萬御史大夫奉月四萬)二年六月哀帝即位益吏三百石以下平帝元始元年正月詔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滿秩如真(如淳曰諸官初除皆試守一年為真食全奉帝即位故賜真)
増秩
循吏宣帝時二千石治理效輙以璽書勉厲遷秩賜金王成膠東相治有聲賜秩中二千石黄霸潁川秩以八百石居之如前賜秩中二千石(如淳太守雖號二千石千石八百石居者有功徳茂異乃得滿秩)召信臣南陽百姓興利又為河南治行第一増秩賜金汲黯諸侯相秩居淮陽王尊為東郡太守中二千石焦延夀小黄舉最當遷三老官屬上書有詔許増秩蕭咸弘農河東所居有迹數増秩賜金蕭由江夏平江有功増秩(缺七字)秩中
二千石陳立巴郡(缺八字)伯遷
都尉中二千石(缺八字)秩二等
後傳祭彤襄賁政清璽書勉勵増秩一等
建武詔増百官奉
公元50年
光武建武二十六年正月有司増百官奉其千石上減西京舊制六百石以下増於舊秩注續漢志大將軍三公奉月二百五十斛秩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二千石月百二十斛比二千石百斛千石月九十斛比千石月八十斛六百石月七十斛比六百石月五十五斛四百石月五十斛比四百石月四十五斛三百石月四十斛比三百石月三十七斛二百石月三十斛比二百石月二十七斛百石月十六斛斗食月十一斛佐史八斛凡諸受奉錢各半按此詔(缺八)
 字百官參合其數自比二千石(缺九字)見其減唯前千石九十斛此作八十前
比六百石六十斛此作五十五其餘無増損又據後百官志載百官受奉例古今注建武二十六年四月戊戌増吏奉然以此詔參之志比六百石月五十斛此増其五斛四百石四十五斛比四百石四十斛此各増其五斛所謂増者止此他皆舊數志比六百石五十斛四百石四十五斛比四百石四十斛又比紀注逓減五斛
 紀云正月古今注四月戊戌未知孰是或以為
月下四月定制或曰師古注乃東京制自千石以上嵗計之常不滿其數必東京所減自千石以下嵗計之常有竒過數東京所増明帝永平四年二月辛亥詔再得時雨賜公卿半奉安帝永初
公元162年
年又減百官州郡奉各有差桓帝延熹五年
十月公卿以下助軍馮緄每出征伐
公卿奉禄
月奉
太宰注禄若今月奉也疏古者禄皆月别給之漢之月奉月給之故云若今月奉髙后紀列侯幸得賜餐奉邑師古餐錢厨膳錢也奉邑本所
食邑左雄上疏守相長吏顯效可就
増秩移徙鄉部親民之吏清白從政者増其秩
増吏
公元467年
武帝泰始三年九月甲申詔曰古者以徳詔爵以庸制禄雖下士猶食上農在位者禄不代耕非崇化之本也其議増吏奉賜王公以下有差元魏太和八年六月丁卯始班俸禄
唐武徳貞觀給禄百官俸秩
公元618年
食貨志武徳元年文武官給頗減制一品七百石至從九品三十石皆以嵗給之外官則否貞觀初中書舎人髙季輔言(㑹要季輔表在八年)外官品卑貧匱給禄養親自後地租春秋京官嵗凡五十萬一千五百餘斛外官京官一等一品以五十石一等八品九品以二十五斗為一等則以鹽為禄太宗貞觀二年二月戊戌外官上考給禄三年正月癸丑官得上下考者給禄一年官志比部内外俸禄大府凡百俸秩謹其出納
唐永徽京官俸料
公元638年
食貨志武徳中百官州縣皆有公廨田公私之費其後用度不足京官有奉而已諸司公廨本錢貿易取息貞觀十二年罷之以上七千人胥士防閤制而收其課計多少而給之十五年復置公廨本錢令史主之褚遂良諌乃罷復詔給百官俸(㑹要貞觀十二年三月遂良上疏二十三日勅停捉錢令史二十一年三月七日復置公廨)永徽元年(四月二日)以租脚直百官俸料其後又簿一嵗税以髙戸主之月收息給俸尋顓以税錢給之嵗總十五萬二千七百三十緡一品月俸八千至九品月俸一千五十又有防閤庶僕防閤一品九十六人九品二十四人庶僕自六品十五人九品二人外官州府上中為差儀鳳三年王公以下率口出錢以充百官俸食防閤庶僕邑士仗身封戸(八月二日令王以下百姓以上率口出錢以充俸料)
唐開元制禄
公元718年
通鑑綱目開元六年八月始加賦以給官俸祕書少監崔沔請計州縣官奉常賦之外微有所加以給之志開元十年天下公廨本錢税戸以給百官(㑹要十年正月二十一日癸亥)十八年(九月四日)復籍税錢為本收贏以給外官復置公廨本錢收贏十之六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令百官防閤庻僕俸食月給總稱月俸一品錢三萬二千至九品千九百一十七禄米則嵗再給之一品七百斛至從九品五十二斛外官一等兵興權臣増領諸使日給厚奉開元禄數通鑑開元二十四年六月初分月給百官俸錢㑹要天寳十四年八月四日詔文武九品上官月俸十分加二同正加一至徳二年内外不給料錢乾元元年外官給半二年九月五日量給京官俸料
唐大厯制禄貞元増百官俸百官俸錢
公元777年
大厯中權臣月俸有至九十萬者刺史亦至十萬楊綰常衮為相奏増正員官及觀察團練以下料錢檢校官同平章事月給錢十二萬至是判度支韓滉同正官從髙給之(加京官奉嵗約十五萬六千餘緡)文官千八百五十四員武官九百四十二員月俸二十六萬緡而増給者居三之一(㑹要大厯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己酉度支奏自三帥月料錢一百二十貫至參軍録事十貫是日加給武九品以上正員月奉六月七日檢校官同正員)建中三年(閏正月四日)復減百官料錢(三分省一助軍)李泌為相奏又増百官及畿内官月俸置手資課嵗給錢六十一萬六千餘緡文官千八百九十二員武官八百九十六員左右衞上將軍以下又有六雜給米鹽私馬手刀隨身春冬服比大厯制禄又厚矣貞元三年六月(李泌傳時州刺史月俸千緡京官禄薄以外太重内太輕請隨官閒劇普増其奉)自李泌増百官奉當時以為不可朘削矣然有名存而職廢額去而奉在者李吉甫建議減之遂為常法(㑹要貞元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京官京兆府縣官加給料錢四年正月十六日勅京文武京兆府縣官三千七十七員元給及新加每月當錢五萬一千四百四貫六百十七一年當六十一萬六千八百五十五貫四百四)唐世百官奉錢㑹昌不復増減今著其數凡四十四等三師錢二百萬三公百六十萬以十萬減之至太子太傅百四十萬少傅百萬節度使三十萬監軍半之觀察使十萬左右丞侍郎上州刺史八萬少卿七萬以五千減之至員外郎上縣四萬又降殺五等上縣三萬又降殺三等簿尉二萬又降殺六等上州參軍博士萬五千又降殺七等歸徳執㦸長上一萬又降殺八等十六衞右中郎將二千八百五十楊綰定州府官月廩使優狹相均兵興從權宜官品同而禄例差四方粗定元王當國以為利因不改江淮大州千緡而山劍上州刺史數十及此始復太平舊制㑹要元和十三年六月定徳棣四州吏奉十四年四月重定淮西州縣李吉甫傳國家之制官一品奉三千職田禄米大抵千石大厯時權臣月奉至九千緡州刺史大小千緡宰相常衮始為裁限至李泌量閒劇増使相通然有名在職廢俸存額去仍詔給事中段平仲中書舍人韋貫之兵部侍郎許孟容戸部侍郎李絳參閲蠲錢凡省冗官八百員史千四百員(㑹要元和九年九月省官類)
祥符百官糧料三院
公元966年
乾徳四年七月丁亥州縣復置俸戸(漢乾祐三年中等俸戸)開寳三年七月壬子減州縣官而益俸四年十一月幕職官奉戸(太祖俸戸之制修益奉之令猶以為煩民也於是庫財以賦吏禄)太平興國元年十一月戊辰詔罷兩京及諸道俸戸月俸並以官物給之二年二月辛酉詔以度支官錢給其三分之一四月壬寅劍南幕官俸月増五千七年八月乙亥寺官俸増給見錢雍熈四年十一月庚辰内外文武官舊給八分自今並以實價給之端拱元年六月甲申幕職州縣官半給緡錢淳化元年五月甲午致仕半俸四年十一月甲子幕職州縣官緡錢景徳三年五月丙辰州縣四年九月壬申詔給緡錢六分祥符五年十一月甲辰詔定加文武職官月俸自三師三公(百二十貫)殿直侍禁(増二三貫)各有差八年十二月庚寅料錢復給見緡景祐二年六月十九日致仕官給俸寳元二年近臣浮費六月壬戌(一云丙戌)詔百官毋得裁減慶厯四年三月壬申巡尉緡錢熙寧四年九月癸卯増令祿曹官簿尉俸自唐貞元四年百官俸至天祐中止給其半梁開平三年始全給唐同光復虛折周顯徳三年復給實錢
皇朝大凡後唐定數宗承二聖恭儉之餘
公元997年
始議増給(至道三年八月壬寅真宗有司重定百官俸)開寶六年
公元973年
辛丑以陸光範等為兩京糧料使舊制三司
公元980年
大將改用京官太平興國五年正月糧料
司馬步軍三院劉錫燕咸一趙分掌之八
公元987年
年合馬步軍為一院雍熙四年四月後復分馬步
公元1070年
軍為兩院熙寧三年始制天下吏禄而設重法
以絶請托之弊是歳京師諸司歳支吏禄錢三千
八百三十四貫二百五十四至八百歳支三十七
萬一千五百三十三貫一百七十八元豐中
尚書侍郎胥徒府史庶人在官者咸制禄増
嘉祐禄令(見律令類)
公元1079年
二年十月丙午頒嘉祐禄令四年正月壬寅頒嘉祐驛令
紹興重修禄秩新書
公元1136年
紹興六年九月二十一日丁亥右相張浚上重禄秩新書二卷三卷二十五卷申明十五卷目録十三卷修書㫖揮一卷五十八卷看詳百四十七卷吏部侍郎晏端復戸部侍郎王俁等上乞鏤板施行八年十月三日丙辰右相繪等續上重禄秩一卷祿令二卷祿格十五卷在京禄秩一卷禄令一卷禄格十二卷詔自九年正月朔行之以紹興重修禄秩勅令格為名及申明看詳八百十卷先有詔將嘉祐熙寧大觀禄令政和禄令格及續降㫖編修至是續修上
 玉海卷一百三十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