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946-0522a.png

卷一百三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三十四
            宋 王应麟 撰
 官制
人物

 袁宏曰百姓不能自牧故立君以治之明君不能独
 治则为臣以佐之宗匠陶钧而群才缉熙元首经略
 而股肱肆力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946-0522b.png
黄帝三公(又见官制) 七辅

帝王世纪黄帝以风后配上台天老配中台五圣配下
台谓之三公其馀知天规纪地典力牧常先封胡孔甲
等或以为师或以为将(张衡传师天老而友地典注引云云汉艺文志兵阴阳有地典)
(六篇) 晋志黄帝置三公之秩以亲黎元少昊配九扈之
名以为农正 史记注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 论
语擿辅象黄帝七辅风后天老五圣知命窥纪地典力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946-0523a.png

尧九职

说苑君道篇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
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
大理益掌驱禽尧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
胜其任以成九功

尧舜八师 尧九佐 舜七友七佐 汤三辅

    汤二臣 周五佐五臣
楚辞东方朔七谏虽有八师而不可为王逸注八师谓
禹稷卨皋陶伯夷垂益夔也言尧舜有圣贤之臣八人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946-0523b.png
以为师傅 战国策颜斶曰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
五丞汤有三辅注舜七友雒陶(一作雄陶)方回续牙(古今人表作身)
柏阳东不訾秦不虚灵甫也 见陶潜圣贤群辅录(尸子止载六人古今人表止)
(五人皇甫士安逸士传载七子) 淮南子道应训尧之佐九人舜之佐
七人武王之佐五人注尧九佐谓禹皋稷契夷倕益夔
龙也舜七佐与尧同武王五佐谓太公周召毕毛也
孔丛子孔子曰闻诸老聃昔者虢叔闳天太颠散宜生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946-0523c.png
南宫适五臣同寮比德以赞文武 古今人表义伯中
伯注师古曰汤之二臣

舜四士 五臣 三后 唐虞九贤 周三后

管子法法篇舜有天下禹为司空契为司徒皋陶为李
后稷为田此四士者精一德以事君 论语舜有臣五
人而天下治注孔曰禹稷契皋陶伯益 晋书江统上
书虞舜以五臣兴周文以四友隆 书吕刑乃命三后
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
降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毕命惟周公克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946-0523d.png
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
厎于道 新序唐虞崇举九贤布之于位而海内大康
 吴志步骘上疏舜命九贤

禹七佐 汤七佐 四佐 七大夫

鬻子禹政第六禹得皋陶杜子业得既子黥得季子宁
得然子堪子玉得七大夫以佐其身而天下治汤政第
七汤得庆誧伊尹湟里且东门虚南门蠕西门疵北门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946-0524a.png
侧得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 说苑君道篇汤
问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
道乎对曰昔者尧见人而知舜任人然后知禹以成功
举之明君在上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 管子
尧之五更五官立五厉之祭祭尧之五吏

禹五佐

吕氏春秋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故功绩
铭于金石著于盘盂 荀子成相篇禹敷土平天下云
云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946-0524b.png

皋陶九德

书皋陶谟皋陶曰亦行有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
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
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祇敬六德亮采
有邦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僚师师注三德
六德九德之中有其三有其六也 立政周公曰有夏
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成汤乃用三有宅克即宅曰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946-0524c.png
有俊克即俊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文王武王克知
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注汤能用刚柔正直三德之


汤左右相

孟子注春秋传曰仲虺居薛为汤左相是则伊尹为右
相故二人等德也(莱朱汤贤臣一曰仲虺是也)

殷六臣

书君奭公曰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
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即伊尹)在大戊时则有若
卷一百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946-0524d.png
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
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注伊尹至甘盘六臣佐其君
循惟此道以安治有殷

文王五臣

书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
闳天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适注五臣佐文
王为胥附奔走先后禦侮之任
卷一百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946-0525a.png

文王四臣 四友 夫子四友

尚书大传文王以闳天太公望南宫适散宜生为四友
夫子曰文王得四臣吾亦得四友自吾得回门人益亲
是非疏附耶自吾得赐远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走耶吾
得师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耶吾得由也恶言不
至于门是非禦侮耶(又见孔丛子) 文选注周书孔子曰文
王得四臣(诗绵正义君奭注云诗传说有疏附奔走先后禦侮之人而曰四臣)周书维人四佐注 
(胥附禦侮奔走先后) 左传昭二年季武子赋绵之卒章注义取
文王有四臣(释文谓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以韩子比四辅(释文谓先后奔)
卷一百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946-0525b.png
(走疏附禦侮) 孟子注太公望吕尚也散宜生文王四臣之
一也吕尚有勇谋而为将散宜生有文德而为相 晋
江统传虞舜以五臣兴周文以四友隆

武王十臣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论语武王曰予
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有妇人焉九人而已注马曰乱治
也治官者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
卷一百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946-0525c.png
颠闳天散宜生南宫适其一人谓文母 书注同(刘敞以为子无臣母)
(之义盖邑姜也九臣治外邑姜治内)

武王五佐

吕氏春秋武王之佐五人(文选五臣兹六注引之)注五人周公旦
召公奭太公望毕公高苏公忿生也

周八虞 八士

晋语文王询于八虞注即周有八士皆在虞官(唐固贾逵云)
 论语周有八士郑玄以为周公相成王时生(贾逵以为文王)
(时刘向马融以为宣王时) 周书武寤解尹氏八士太师三公咸作
卷一百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946-0525d.png
有绩和寤解王乃厉翼于尹氏八士注武王贤臣 古
今人表八士在中上等

周三士

荀子尧问篇周公谓伯禽之傅曰吾所执贽而见者十
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百有馀人欲言而
请毕事者千有馀人于是吾仅得三士焉以正吾身而
定天下吾所以得三士者亡于十人与三十人中乃在
卷一百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946-0526a.png
百人与千人之中(明接士不广无由得贤也)

鲁八儒

韩非子显学第五十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
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
良氏之儒有公孙氏之儒(一无公字)有乐正氏之儒自墨子
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陶潜群辅录鲁八儒夫子没后散于天下)
(设于中国成百氏之源为纲纪之儒居环堵之室荜门圭窦瓮牖绳枢并日而食以道自居者有道之儒子思)
(氏之所行也衣冠中动作顺大让如慢小让如伪者子张氏之所行也颜氏传诗为道为讽谏之儒孟氏传书)
卷一百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946-0526b.png
(为道为疏通致远之儒漆雕氏传礼为道为恭俭庄敬之儒仲梁氏传乐为道以和阴阳为移风易俗之儒乐)
(正氏传春秋为道为属辞比事之儒公孙氏传易为道为洁净精微之儒)

郑七穆

左传郑七穆罕驷国良游丰印(穆公十一子子然二子孔三族已亡子羽不为)
(卿故唯言七穆)

魏三士

新序白圭曰魏文侯师子夏友田子方敬段干木名号
卷一百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946-0526c.png
显荣者三士翊之也

齐四臣

史记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田于郊魏王曰齐国亦有宝
乎齐王曰无有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
各十二乘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齐威王曰吾臣有檀
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
来朝吾臣有盻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
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
卷一百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946-0526d.png
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
 陶渊明集圣贤群辅录以为齐威王疆场四臣(汉应奉上疏梁惠王伟其照乘之珠齐威王答以四臣)

汉三杰

高纪五年夏五月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夫运筹帷幄之
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
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新书曰汉祖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946-0527a.png
骖三龙而乘云路振长策而驱天下

汉四皓

汉书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此四人者
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吕后
用留侯计使皇太子卑辞束帛致礼安车迎而致之注
师古曰四皓称号本起于此

汉三儒

循吏传序文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
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孝武之世唯江都相董仲舒内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946-0527b.png
史公孙弘儿宽居官可纪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
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弘宽至三公

汉七相五公

班固传西都赋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冠盖如云七相五
公注七相谓丞相车千秋长陵人黄霸王商并杜陵人
韦贤平当魏相王嘉并平陵人五公谓田鼢为太尉长
陵人张安世为大司马朱博大司空并杜陵人平晏为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946-0527c.png
司徒韦赏为大司马并平陵人(李善注公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也张汤萧望之)
(冯奉世史丹徙杜陵杜周徙茂陵) 杨氏四公震秉赐彪(杨赐传云三叶宰相五登)
(衮职) 袁氏四世五公安敞汤逢隗 韦平父子至宰相

汉武宣名臣

公孙弘传赞曰公孙弘卜式儿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
燕爵遁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是时汉
兴六十馀载海内乂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
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
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946-0527d.png
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
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
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
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
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
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
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武帝凡二十有七人)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946-0528a.png
馀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孝宣
承统纂修洪业亦讲论六蓺招选茂异而萧望之梁丘
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更始以儒术进刘向王褒
以文章显将相则张安世赵充国魏相丙吉于定国
延年
治民则黄霸王成龚遂郑弘召信臣韩延寿尹翁
归赵广汉严延年张敞之属(宣帝凡二十有四人)皆有功迹见述
于世参其名臣亦其次也 王褒颂圣主得贤臣

汉山西将

赵充国传赞曰秦汉已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将军白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946-0528b.png
起郿人王剪频阳人汉兴郁郅王围甘延寿义渠公孙
贺传介子成纪李广李蔡杜陵苏建苏武上邽上官桀
赵充国襄武廉褒狄道辛武贤庆忌皆以武勇显闻苏
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凡十有五人)

汉中兴将帅

冯岑贾传论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惟岑彭冯异建
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之功为大若冯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946-0528c.png
贾之不伐岑公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
剋成远业终全其庆也 赞元侯渊谟明启帝略子翼
守温萧公是埒阳夏胶东奇锋震敌岑公义信克成远
业吴公龙骧风行巴梁虎牙猛力功立睢阳宫俊休休
是以鹰扬好时经武能画能兵期启燕门霸冰虖河祭
遵好礼临戎雅歌任邳识几严城解扉纯植义发奉兵
佐威悃悃安丰奉图归忠李通豪赡舍家从谶王常知
命功惟帝念卓茂款款情悫德满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946-0528d.png
汉河西五守 颍川四长

陶潜群辅录河西五守武威(梁统)金城(库钧)张掖(史苞)酒泉(竺曾)
燉煌(辛彤)共推窦融为河西大将军东伐隗嚣 后循吏
传颍川四长当涂(苟淑)(韩韶)大丘(陈寔)林虑(钟皓)皆颍川人以
诚笃使人不欺 通鉴桓帝永寿二年尚书选能治剧
者以韶为嬴长与同郡荀钟陈皆以德政称时谓颍川
四长

汉东京士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946-0529a.png
左雄传论顺帝备玄纁束帛以聘南阳樊英天子降寝
殿设坛席尚书奉引延问失得于是处士拂巾衽褐以
企旌车之招矣若李固周举之渊谟弘深左雄黄琼之
政事正固桓焉扬厚以儒学进崔瑗马融以文章显吴
祐苏章种皓栾巴牧民之良干庞参虞诩将帅之宏规
王龚张皓虚心以推士张纲杜乔直道以纠违郎顗阴
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东京之士于兹盛焉(凡二十人)

汉凉州三明 江表虎臣

传段颎字纪明与皇甫威明(规)张然明(奂)并知名显达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946-0529b.png
京师称为凉州三明赞曰山西多猛三明俪踪(注前书曰秦汉)
(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吴志评凡此诸将皆江表虎臣程普黄
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汉三贤

韩愈作后三贤赞王充王符仲长统

汉二十四贤

群辅录魏文帝旌表二十四贤杜乔张奂向诩陈蕃施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946-0529c.png
延李膺朱宇杜密韩融荀爽房植姜肱陈球王畅申屠
蟠张俭郑玄冉璆李固郭泰朱穆魏少英徐稚皇甫规
明帝述撰其状(见明帝令及甄表状)

蜀汉三杰 四英

三国志注傅干曰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
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侯勇而有义能
万人敌而为之将此三者皆人杰也以刘备之略三子
之才何为不济(傅子) 华阳国志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
祎董允为四相号四英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946-0529d.png

三国名臣

袁宏传为三国名臣颂云云 文选三国名臣序赞云
云魏志九人蜀志四人吴志七人共二十人荀彧字文
若诸葛亮字孔明周瑜字公瑾荀攸字公达庞统字士
元张昭字子布袁焕字曜卿蒋琬字公琰鲁肃字子敬
崔琰字季圭黄权字公衡诸葛瑾字子瑜徐邈字景山
陆逊字伯言陈群字长文顾雍字元叹夏侯元字泰初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946-0530a.png
虞翻字仲翔王经字承宗陈泰字元伯

唐文章三变

文艺传序唐有天下三百年文章三变高祖太宗大难
始夷沿江左馀风故王杨为之伯玄宗好经术崇雅黜
浮则燕许擅其宗大历贞元间美才辈出韩愈唱之柳
宗元李翱皇甫湜等和之唐之文为一王法此其极也
若侍从酬奉则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王维制册则常衮
杨炎陆贽权德舆王仲舒李德𥙿言诗则杜甫李白元
稹白居易刘禹锡谲怪则李贺杜牧李商隐皆卓然以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946-0530b.png
所长为一世冠 梁肃云唐二百载文章三变初则陈
子昂以风雅革浮侈次则张说以宏茂广波澜天宝以
还李员外萧功曹贾常侍独孤常州比肩而作
沈约云自汉至魏四百馀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
形似二班情理子建仲宣气质

唐开元三杰

见御诗类 富嘉谟吴少微魏谷倚北京三杰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946-0530c.png

唐三贤

元德秀传李华兄事德秀而友萧颖士刘迅作三贤论
曰德秀当以道纪天下迅当以六经谐人心颖士当以
中古易今世德秀欲齐愚智迅感一物不得其正颖士
呼吸折节而获重禄不易一刻之安使德秀据师保之
位乃见其仁迅被卿佐服居宾友谋咨治乱根原乃见
其妙颖士当废兴去就乃见其节然各有病元病酒刘
病赏物萧病贬恶太亟奖能太重 隋大业间房李魏
公同师文中子司空图为三贤赞(文粹)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946-0530d.png

唐四夔

崔造传永泰中与韩会卢东美张正则三人友善自谓
王佐才故号四夔(韩愈集云其义以为道可与古之夔皋者侔)

唐辕门二龙

唐书开元中乌承恩承玭为平卢先锋号辕门二龙
陈翃撰忠武公(郭子仪也)将佐略录副佐三十三人大将二
十七人官至宰相者七人节度使二十八人尚书丞郎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946-0531a.png
京尹十人廉察使五人(所书六十人而显名于世盖五十人犹言得其六七如杜鸿渐)
 黄裳李光弼光颜之徒伟然名世(志翃为郭令公家传八卷)书目十卷将佐略并人名在内第九卷行状 
(第十卷将佐略)

唐三俊

李绅传绅为翰林学士与李德𥙿元稹同时号三俊(穆宗)
(时)

封爵

 书曰五服之章天所以命有德礼曰以贤制爵记曰
 以爵崇德传曰爵不踰德盖先王封爵必以贤德者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946-0531b.png
 称之非人主可私也故王嘉曰王者代天爵人尤宜
 谨之

舜赏爵有功

商颂长发疏中候握河纪说尧云斯封稷契皋陶赐姓
号是尧封之也考河命说舜之事云褒赐群臣赏爵有
功稷契皋陶益土地是舜益地为大国也自契以上大
国百里握河纪注云稷契公也公即周礼三公八命其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946-0531c.png
出封加一等然则尧封契已应百里舜又益之者以有
大功特加褒赐如周赐鲁卫之属(帝王世纪云舜褒赐群臣尊任伯禹稷契)
(皋陶皆益地)

夏五等爵 殷三等爵 周五等爵 周五爵

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
夫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三公之田视
公侯卿视伯大夫视子男元士视附庸注此地殷所因
夏爵三等之制殷爵三等公侯伯也周武王初定天下
更立五等之爵增以子男犹因殷之地以九州为界尚
卷一百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946-0531d.png
狭也周公致太平始斥大九州之界公五百里侯四百
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见大司徒)所因殷之诸侯以
其功黜陟之其不合者皆益地为百里周世有爵尊而
国小(虢)爵卑而国大者唯天子畿内不增以禄群臣不
主为治民正义夏玉帛万国若不百里七十五十里则
不得为万国殷微子箕子是畿内采地之爵元命包云
周爵五等象五精春秋三等象三光说者以为文家爵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946-0532a.png
五等质家爵三等虞书辑五瑞修五礼五玉岂复三等
乎礼纬含文嘉云殷爵三等夏亦三等案孝经夏制而
云公侯伯子男是不为三等也殷以前大夫以上有爵
周士亦有爵五等者虞下及周制殷则三等 礼职方
氏云云正义王制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此夏制五等爵三等受地殷汤因之合伯子男为一惟
有公侯伯三等爵三等受地周武王增以子男爵地与
夏同周公斥大九州九州方七千里五等之爵五等受
地公惟有二王后及东西伯虞虢旧是殷之公至周仍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946-0532b.png
守百里国以无功故也 书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注爵五等公侯伯子男正义周礼大司徒诸公之地方
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盖周衰
诸侯相并妄为说耳 史记三王世家曰周爵五等春
秋三等注郑玄曰孔子变周之文从殷之质合伯子男
以为一 汉地理志周爵五等而土三等盖千八百国
而太昊黄帝之后唐虞侯伯犹存 王莽传周爵五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0946-0532c.png
地四等有明文公一等侯伯二等子男三等附庸四等
殷爵三等有其说无其文(注公一等侯二等伯子男三等) 扬子周建
子弟列名臣班五爵 陆机五等论五等之制始于黄


汤制爵禄

晋地理志成汤败桀于焦迁鼎于亳伊挚仲虺之徒大
明宪典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八州州有
二百一十国天子之县内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
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0946-0532d.png
不以班馀以为闲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同王制)
王制注禄所受食爵秩次正义总记三王制度 陆士
衡五等论成汤亲照夏之鉴五等之礼不革于时 陈
氏曰有爵者必有禄有禄不必有爵庶人在官非有爵
也而其禄有差 叶氏曰禄以诏功爵以诏德制其等
则自公至于下士爵之名也自天子之田方千里至庶
人之在官者禄之差也 徐氏曰禄爵二柄圣主所以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0946-0533a.png
辨仪等定名分立纲维

周班爵禄

孟子万章北宫锜问曰周室班爵禄也如之何(注问周家班列)
(爵禄等差)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已也而皆
去其籍(注今周礼司禄之官无其职是诸侯去之故不复存)孟子时诸侯兼国愈广受禄逾制齐方 
(百里者十鲁百里者五是以去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注今考之礼记王制则合)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
位凡六等(诸侯有君道有臣道有君道故与天子同为五等有臣道故与其臣又同为六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0946-0533b.png
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
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春秋邾仪父之类)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
地视子男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
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
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自君以下所食之禄皆助法之公田藉农夫之力以耕而收其)
(租士之无田庶人在官者但受禄于官如田之入而已)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0946-0533c.png
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
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
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
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
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
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
官者其禄以是为差(自古至秦汉无不以谷粟制禄王制正义云禄有谷也) 大
宰八柄爵驭贵禄驭富大司徒以贤制爵以庸制禄司
士以德诏爵以功诏禄 大宗伯五命赐则注玄谓则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0946-0533d.png
地未成国之名王之下大夫四命出封加一等五命赐
之以方百里二百里之地者方三百里以上为成国王
莽时以二十五成为则方五十里合今俗说子男之地
独刘子骏等识古有此制焉

周封八百国 千八百国

吕氏春秋周所封四百馀服千八百馀 汉诸侯表周
监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十有馀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4a 页 WYG0946-0534a.png
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侯九百
之地诗载其制曰介人惟藩 功臣表杜业曰唐
以万国致时雍之政虞夏以之多群后飨共已之治汤
法三圣殷氏太平周封八百重译来贺内恕之君乐继
绝世至于不及下车德念深矣 后汉书阜陵王延传
章和元年诏曰周之爵封千有八百姬姓居半以干王
室 晋地理志武王归丰监于二代设爵惟五分土惟
三封同姓五十馀国凡千八百国布列于五千里内(王制)
 注孝经说云云(淮南子禹平水土定千八百国)而太昊黄帝之后唐虞侯伯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4b 页 WYG0946-0534b.png
犹存于时治致太平民口千三百七十一万四千九百
三十三盖周之盛也春秋之初尚有千二百国(见帝王世纪)
而见于春秋经传者百有七十国(指掌图云一百二十四国)百三十
九知其所居鲁邾郑宋至桐亳韩赵三十一国尽亡其
(祭极荀贾至鬷夷穷桑)蛮夷戎狄不在其间战国七王又有宋
卫中山不断如线(志以夏商时诸侯斟寻过戈豕韦之类并列) 职方氏凡
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5a 页 WYG0946-0534c.png
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
男注周九州之界方七千里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为
畿内馀四十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周公变殷制小
国皆方百里州二百一十国以男备其数馀以为附庸
七伯字误(方三百里为方百里九十九为十一伯)疏言凡邦国者畿内要
服已内有八州州别置百二十一国总有千六百八十
国王制云天子县内九十三国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
国是通畿内外为数并是殷周国数也(周礼疏又引洛诰传云天下诸)
(侯悉来进受命于周者千七百七十三诸侯注云八州州立二百一十国畿内九十三国)王制正义殷末诸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5b 页 WYG0946-0534d.png
 侯千二百(周公制礼准王制千七百七十三国言千八百者举全数)通典云殷时大国二百四十九次国 
(五百一小国一千二十三列国卿大夫士十万一千三十二人)后汉志注帝王世纪曰周制五等之封凡千 
(七百七十三国又减汤时千三百矣涂山会万国逮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馀国)荀子周公立七十一国姬 
 姓五十二(周书世俘解武王服国六百五十有二) 易氏曰孟子所言百里至
五十里者除一易再易及山川附庸之地举民赋之实
数言之也此经所言五百里至百里者广言一易再易
与山川附庸之地举地域之大数言之也名异而实一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6a 页 WYG0946-0535a.png
若夫其食者半诸公其食者三之一侯伯四之一子男
后郑谓公之地以一易侯伯之地以再易子男之地以
三易地域虽广皆以民赋为正又于民赋之中食其所
当食之数如授田之法受田皆百亩者民赋也三百亩
以至百五十亩者地域也即大司马令赋之法(大司徒)
王制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注选贤置之
于位其国之禄如诸侯不得世外诸侯有功乃封之使
之世冠礼记曰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 叶氏曰古者
公卿大夫有功德则出封为诸侯是在外世爵者乃内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6b 页 WYG0946-0535b.png
之世禄臣也诸侯有功德亦入为公卿是内之世禄者
或在外之世爵诸侯也内外更易而轻重所以均

周爵名

荀子正名篇后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
礼注商之刑法未闻康诰曰殷罚有伦爵名从周谓五
等诸侯及三百六十官也文名谓节文威仪(制爵以德制禄以功)
(德有厚薄故爵有崇卑功有多寡故禄有丰杀) 表记周人尊礼其赏罚用爵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7a 页 WYG0946-0535c.png
列注以尊卑为差 舜辑五等诸侯之瑞而班之则五
等之爵自舜以来未之有改郑氏谓殷爵三等非也武
王爵列以五土分以三盖袭殷之旧尔周公增损其制
上公五百里至男百里盖指开方言之去王制不大相
远矣 三等之地正封也五等之附庸广封也周公斥
大九州之界公侯之国盖有增多附庸而百里七十里
五十里之制亦无增损此鲁所以有七百里而孟子谓
周公封鲁地方百里也诗曰锡之山川土田附庸附庸
举虚封言之所谓七百里是也土田举实封言之所谓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7b 页 WYG0946-0535d.png
方百里是也 先王之制出为列国之君入为王朝之
臣所以一内外也内为三公称公外而诸侯亦称公故
毕公以父师保釐东土卫侯以列国入相于周周公居
东复相成王山甫徂齐式遄其归春秋以来郑武公入
为周司徒庄公为平王卿士滕侯曰我周之卜正 郑
注司徒云凡诸侯为牧正帅长及有德者乃有附庸非
国国皆有 书曰万邦总四海之内大略而言也禹会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8a 页 WYG0946-0536a.png
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此左氏之妄不过见东方诸侯耳
岂使四海之内会于一山下哉 名山大川皆天子使
吏治之而入其贡赋九州川浸山薮各有职方不属诸
侯之版春秋诸侯或兼而擅之齐斡山海晋私郇瑕守
桃林之塞宋有孟诸楚有云梦皆不入于王官 天子
县内诸侯世其禄而不嗣毕高以父师而保釐东土卫
武以列国而入相于周盖与后世出入均劳之意同
春秋列国官制无复王制之旧宋置左右二师以拟三
公而又有六卿晋三卿将佐皆卿而司马司空位大夫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8b 页 WYG0946-0536b.png
之列 甸侯建国列国数圻鲁三家三分公室而各有
其一 伯者以意之向背为升降诸国以势之强弱相
上下会盟征伐先后易序曹杞伯也或居子男之下楚
子也或居侯伯之上鲁以周班后郑楚以衷甲先晋滕
薛争长蔡卫争先逞其私意不顾王爵

周三恪

左传襄二十五年子产曰封陈以备三恪注周封夏殷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9a 页 WYG0946-0536c.png
二王后又封舜后谓之恪并二王后为三国其礼转隆
示敬故曰三恪疏郑玄谓杞宋为二王之后蓟祝陈为
三恪 乐记武王克殷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帝尧之后于祝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之后于杞
投殷之后于宋(吕氏春秋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史记武王封神农后于焦黄 
 帝后于祝尧后于蓟与乐记不同(任宿须句颛臾太皞之后莒郯少昊之后) 郊特牲尊贤
不过二代(二或为三)疏案异议公羊说存二王之后通夫三
统之义古春秋左氏说周家封夏殷二王之后以为上
公封黄帝尧舜之后谓之三恪韦玄成等引外传曰五
卷一百三十四 第 29b 页 WYG0946-0536d.png
王之乐可得观乎知王者所封五代而已郑駮曰存二
王之后命使郊天恪者敬也敬其先圣而封

汉二等爵 启九国

诸侯王表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
同姓五十有馀鲁卫各数百里齐亦五侯九伯之地所
以亲亲贤贤褒表功德深根固本为不可拔也秦自任
私智姗笑三代荡灭古法内无骨肉本根之辅外无尺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0a 页 WYG0946-0537a.png
土藩翼之卫故曰周过其历秦不及期国势然也汉兴
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之败于是剖裂疆
土二等之爵(汉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功臣侯者百有馀邑尊王
子弟大启九国自雁门已东尽辽阳为燕代常山以南
太行左转度河济渐于海为齐赵谷泗以往奄有龟蒙
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师古曰荆吴同是一国文颖曰即今吴也)
(高六年为荆国十年更名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之阳亘
九嶷为长沙(史记九国之数有淮阳中陈故都暨阳夏扶沟为淮阳)诸侯比境周
匝三垂(北东南也)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0b 页 WYG0946-0537b.png
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
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
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然折诸吕之难成太宗之
业亦赖之于诸侯也(秦纪列侯之下复有伦侯见琅琊台刻石) 史诸侯表
汉兴序二等(韦昭曰大者王小者侯)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
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馀人(九国燕代齐赵梁楚荆吴淮南)
(淮阳并长沙为十国索隐曰徐广九国不数吴盖荆绝乃封吴)始封楚元王交位第一师古曰以封日先后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1a 页 WYG0946-0537c.png
(为次) 三王世家高皇帝封建诸侯爵位二等
 班氏序九国不言淮阳而列长沙师古谓九国之数
 在下盖不知班氏之失当以迁表为正 班氏析异
 姓同姓为二表则太史公之封二等之叙与文意不
 属盖太史公为异姓言也二等为异姓同姓合而言
 之也若二等之爵不可不载则唯独长沙异姓六字
 不当削迁虽于表序总说而表列淮阳固序既明言
 荆吴淮南长沙而不言淮阳表复不列梁与淮阳又
 削长沙异姓一句何以知淮阳为九国之数而长沙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1b 页 WYG0946-0537d.png
 在外也
高纪(兼表)六年春正月丙午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
三县立刘贾为荆王以砀郡薛郡郯郡三十六县立弟
交为楚王(袁载交为先封居第一)壬子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
县立兄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成阳郡
七十三县立子肥为齐王九年正月徙代王如意为赵
王十一年正月己丑立子恒为代王三月丙午立子恢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2a 页 WYG0946-0538a.png
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十月庚午立长为淮南王十二年
十月辛丑濞为吴王(荆更为吴)三月甲午建为燕王(高纪九年十月)
(淮南梁赵楚王朝未央宫置酒前殿十年十月淮南燕荆梁楚齐长沙王来朝) 曹元首六代
论诸吕擅权而天下不能以摇动者东牟朱虚授命于
内齐代吴楚作卫于外也

汉赐爵故事 赐民爵

纪高祖二年二月立汉社稷施恩惠赐民爵五年五月
诏军吏爵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
爵各一级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十二年二月诏赐燕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2b 页 WYG0946-0538b.png
吏六百石以上爵皆一级来归者赦之加爵亦一级
惠帝三(即位五月赐民爵一级中郎郎中满六岁爵三级四岁二级外郎满六岁二级中郎不满一岁)
(一级外郎不满二岁赐钱万宦官尚食比郎中谒者执仗执戟武士驺比外郎太子御骖乘赐爵五大夫舍人)
(满五岁二级元年赐民爵户一级五年长安城成赐民爵户一级)高后一(元年二月赐民爵户一级)
文帝二(即位赐民爵一级元年建太子赐为父后者爵一级)景帝七(三年六月立胶西中山王)
(四年六月赦赐民爵一级七年四月丁巳立太子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中元年四月赦五年六月赦皆赐民)
(爵一级后元年三月赐民爵一级中二千石诸王侯相爵右庶长三年正月太子冠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3a 页 WYG0946-0538c.png
武帝五(建元元年二月赦赐民爵一级元光元年四月赦赐民长子爵一级元狩元年四月丁卯立太)
(子赐中二千石爵右庶长民为父后者一级元鼎四年十月祠五畤元封元年封泰山皆赐民爵一级)
帝二(始元五年六月赐中二千石以下吏民爵各有差元凤四年正月丁亥帝加元服赐中二千石以下)
(及民爵)宣帝十四(本始元年五月凤皇集赐吏二千石诸侯相下至中郎官宦吏六百石爵各有)
(差自左更至五大夫赐人爵各一级孝者二级二年六月尊世宗庙赐民爵一级地节三年四月戊申立太子)
(赐御史大夫爵关内侯中二千石爵右庶长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一级元康元年二月凤皇集甘露降赐勤事)
(吏中二千石以下至六百石爵自中郎吏至五大夫佐史以上二级民一级二年三月以凤皇甘露降集赐吏)
(爵二级民一级三年春四年三月神爵元年三月皆赐吏爵二级民一级神爵四年二月赐民爵一级四月颍)
(川黄霸治行赐吏民有行义者爵人二级力田一级五凤元年正月太子冠赐列侯嗣子爵五大夫为父后者)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3b 页 WYG0946-0538d.png
(爵一级三年三月甘露二年正月皆赐民爵一级三年二月单于朝赐民爵一级)元帝八(初元二年)
(正月赐云阳民爵一级四月丁巳立太子赐御史大夫爵关内侯中二千石右庶长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一级)
(四年三月祠后土赐民爵一级永光元年三月二年二月赐吏民爵建昭五年三月赐民爵一级竟宁元年正)
(月皇子冠赐列侯嗣子爵五大夫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成帝七(建始三年三月赐孝弟力田爵二级)
(河平元年三月改元赐吏民爵四年正月赐孝弟力田爵二级鸿嘉元年二月赐民爵一级永始二年二月吏)
(民入谷者百万以上加赐爵右更三十万以上赐爵五大夫四年正月赐云阳吏民爵绥和元年二月癸丑立)
(太子赐天下当为父后者爵)哀帝二 平帝一 光武三(建武二十九年二月)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4a 页 WYG0946-0539a.png
(庚申三十年五月三十一年五月戊辰赐男子爵人二级)显宗六(中元二年即位四月丙辰赐天下男)
(子爵人二级三老孝弟力田人三级爵过公乘得移与子及流人无名数欲自占者人一级永平三年二月甲)
(子立太子十二年五月丙辰同十五年四月庚子赐男子爵人三级十七年五月戊子赐男子爵人二级三老)
(孝弟力田人三级流人无名数欲占者人一级十八年四月己未赐男子爵人二级流民无名数欲占者人一)
(级)肃宗四(永平十八年即位十月丁未大赦赐民爵人二级为父后及孝悌力田人三级脱无名数)
(及流人欲占者人一级爵过公乘得移与子建初三年三月癸巳立后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民)
(无名数及流人欲占者人一级元和二年五月戊申诏祖宗旧事或班恩施其赐天下吏爵人三级九月壬辰)
(诏凤皇黄龙所见亭部加赐男爵人二级先见者帛二十疋近者三疋太守三十疋令长十五疋丞尉半之它)
(如赐爵故事)和帝三 安帝七 顺帝五 质帝三 桓灵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4b 页 WYG0946-0539b.png
献皆一 赐爵故事立社稷即位立皇太子王皇子皇
太子冠改元征代力役募民徙塞(晁错言守备曰募民以往皆赐高爵复其)
(家)封禅祥瑞帝加元服尊庙号褒吏治灾异匈奴来朝
 惠六年文后六年令民得卖爵荀氏汉纪曰赐民爵
所以宣恩惠慰人心也庾峻曰秦时不知德惟爵是闻
故闾阎以公乘侮其乡人郎中以上爵傲其父兄大事
记普赐天下民爵自惠帝始 后纪注商鞅为秦制爵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5a 页 WYG0946-0539c.png
二十级赐爵者有罪得赎贫者得卖与人汉制赐爵自
公士已上不得过公乘故过者得移授也(明帝纪爵过公乘得移与)
(子注云云)

汉二十等爵 列侯印 执帛 执圭 上闻

    爵
百官表爵一级曰公士(师古曰言有爵命异于士卒也)二上造(言有成命于上)
(也)三簪袅(以组带马曰袅言饰此马也)四不更(言不豫更卒之事)五大夫(列位)
(从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加官公者示稍尊也)八公乘(得乘公家之车)
五大夫(大夫之尊也)十左庶长(卜式桑弘羊为之)十一右庶长(庶长言为)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5b 页 WYG0946-0539d.png
(众列之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十五
少上造十六大上造 言皆主上造之士也(商鞅为大良造即大上造也白起为左庶长)
(明年为左更迁为国尉明年为大良造公孙衍为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言乘驷马之车而为)
(众长也)十八大庶长(又更尊也)十九关内侯(言有侯号而居京畿无国邑)
十彻侯(言其爵位上通于天子)皆秦制(左传正义云成十三年有不更女父襄十一年有庶)
(长鲍庶长武春秋之世已有此名盖后世以渐增之商君定为二十非是商君尽新作也)彻侯金印
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侯改所食国令长名相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6a 页 WYG0946-0540a.png
又有家丞门大夫庶子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盭绶掌
治其国(蔡邕云汉制皇子封为王其实诸侯也汉旧仪云诸侯王黄金玺橐驼纽文曰玺) 高
纪五年五月诏曰民各归其县复故爵七大夫以上皆
令食邑(师古曰七大夫公大夫也爵第七臣瓒曰秦制列侯乃得食邑令七大夫以上皆食邑所以宠)
(之)又曰七大夫公乘以上皆高爵也诸侯子及从军归
者甚多高爵吾数诏吏先与田宅及所当求于吏者亟
与爵或人君上所尊礼久立吏前曾不为决异日秦民
爵公大夫以上令丞与亢礼今吾于爵非轻也吏独安
取此其令诸吏善遇高爵八年春三月令爵非公乘以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6b 页 WYG0946-0540b.png
上毋得冠刘氏冠十二年三月诏有功者上致之王次
为列侯下乃食邑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室
吾于功臣亡负矣(惠纪云爵五大夫上造以上) 续志列侯所食县
为侯国(黄琼曰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本注曰承秦爵二十等为
彻侯(后避武帝讳为列侯)金印紫绶以赏有功功大者食县小者
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旧列侯奉朝请在长安者位
次三公中兴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次车骑将军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7a 页 WYG0946-0540c.png
(胡广汉制度曰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者赐位特进在三公下不在车骑下)赐位朝侯次五
校尉赐位侍祠侯次大夫其馀以肺附及公主子孙奉
坟墓于京师者亦随时见会位在博士议郎下诸王封
者受茅土归以立社稷列侯特进朝侯贺正月执璧云
云云关内侯承秦赐爵十九等无土寄食在所县民租
多少各有户数为限(荀绰晋百官表注曰时六国未平将帅家皆关中故以为号)古今 
(注曰建武六年初令关内侯食邑者奉月二十五斛)注刘劭爵制曰春秋传(襄十一年)
有庶长鲍 左传不更女父注秦爵(秦纪有庶长弗忌)商鞅为左庶长白起为左更樗里子爵右 
(更)商君为政修其法品为十八级合关内侯列侯凡二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7b 页 WYG0946-0540d.png
十等其制因古义古者天子寄军政于六卿居则以田
警则以战在国则以比长闾胥族师党正州长乡大夫
为称在军则以卒伍司马将军为号所以异在国之名
也秦依古制其在军赐爵为等级其帅人皆更卒也有
功赐爵则在军吏之例自一爵以上至不更四等皆士
也大夫以上至五大夫五等比大夫也九等依九命之
义也自左庶长以上至大庶长九卿之义也关内侯者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8a 页 WYG0946-0541a.png
依古圻内子男之义也列侯者依古列国诸侯之义也
然则卿大夫士下之品皆仿古比朝之制而异其名亦
所以殊军国也古者以车战兵车一乘步卒七十二人
分翼左右公士步卒之有爵者上造造成也古者升司
徒曰造士虽依此名皆步卒也簪袅御驷马者要袅古
之名马也驾驷马者其形似簪不更者为车右不复与
凡更卒同也大夫者在车左者也官大夫公大夫公乘
五大夫皆军吏也吏民爵不得过公乘得贳与子若同
产然则公乘者军吏之爵最高者也云云自左庶长已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8b 页 WYG0946-0541b.png
上至大庶长皆卿大夫皆军将也所将皆庶人更卒故
以庶更为名大庶长即大将军也左右庶长即左右偏
裨将军也 货殖传秦汉之制列侯封君食租税岁率
户二百千户之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 列传
樊哙却敌赐爵国大夫(即官大夫)击章邯军赐爵列大夫(即公)
(大夫)破李由军赐上闻爵(如淳曰魏文侯胜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见吕氏春秋晋灼曰)
(名通于天子也)成武却敌赐爵五大夫破赵贯军赐爵卿攻宛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9a 页 WYG0946-0541c.png
陵先登赐爵封号贤成君东攻宛城西至郦赐重封(师古)
(曰加二号)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
(级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曹参赐爵七大夫迁五大夫封执帛
迁执圭(张晏曰孤卿执帛侯伯执圭以朝位比之如淳曰吕氏春秋得伍员位执圭古爵也)战国策 
(楚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圭) 灌婴赐爵七大夫执帛执圭 夏
侯婴赐爵七大夫五大夫执帛执圭赐爵封赐爵列侯
号昭平侯 周勃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 傅宽以魏
五大夫骑将从赐爵卿 朱博为丞相封阳乡侯食邑
二千户上书让曰故事封丞相不满千户愿还千户许
卷一百三十四 第 39b 页 WYG0946-0541d.png
之 表元朔三年十一月乙丑平津侯公孙弘以丞相
诏所褒侯三百七十三户征和四年六月丁巳富民侯
车千秋以丞相侯八百户 平当传御史大夫至丞相
以冬月赐爵关内侯注如淳曰汉仪注御史大夫为丞
相更春乃封李奇曰以冬月非封侯时 关内侯食邑
(旧无邑此特恩也) 田广明宗正德典属国武萧望之李沮
李息窦如意骑士孟已校尉敢陈汤后汉桓荣(又邓彪赐爵关)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0a 页 WYG0946-0542a.png
(内侯)

汉卖爵令

食货志文帝十二年晁错说上曰今募天下入粟县官
得以拜爵帝从之令民入粟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
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
为差(晁错传言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卿注师古曰二十等爵无卿盖谓其等级同卿者)
帝时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裁其贾(音价)以招民(景纪后二)
(年五月诏曰今訾算十以上召得官云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失职注十算十万也)武帝时民多
买复及五大夫千夫征发之士益鲜于是除千夫五大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0b 页 WYG0946-0542b.png
夫为吏不欲者出马令吏入谷补官郎至六百石入财
得补郎弘羊请令民得入粟补吏入粟甘泉各有差(卜式)
 数入财佐县官超拜中郎赐爵左庶长(黄霸入钱赏官补侍郎谒者复入谷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卒史)
 纪成帝鸿嘉三年夏四月令吏民得买爵贾级千钱
永始二年二月乙酉晦诏关东比岁不登吏民入谷助
赈赡者其百万以上加赐爵右更(第十四爵)欲为吏补三百
石吏迁二等三十万以上赐爵五大夫吏亦迁二等民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1a 页 WYG0946-0542c.png
补郎云云 后纪安帝永初三年四月丙寅三公以国
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钱谷得为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
大夫官府吏缇骑营士各有差桓帝延熹四年七月卖
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亦见后)
史记秦始皇四年七月令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惠帝纪元年十二月民有罪得买爵三十级以免死罪
(应邵曰一级直钱二千凡为六万若今赎罪入三十疋缣矣)六年十月令民得卖爵

汉武功爵

武纪元朔元年匈奴入辽西渔阳雁门卫青获首虏二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1b 页 WYG0946-0542d.png
年匈奴入上谷渔阳卫青获首虏收河南地置朔方五
原郡四年匈奴入代定襄五年卫青将六将军兵斩首
虏万五千级六年四月复将六将军绝幕大克获六月
诏曰今中国一统而北边未安朕甚悼之大将军巡朔
方征匈奴斩首虏受爵赏而欲移卖者无所流貤其议
为令有司奏请置武功赏官以宠战士 食货志武帝
时大司农陈臧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有司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2a 页 WYG0946-0543a.png
请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罪请置赏官名曰武功
(注臣瓒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
(级曰秉铎七级曰千夫八级曰乐卿九级曰执戎十级曰政戾庶长十一级曰军卫此武帝所制以宠军功师)
(古曰此下云级十七万凡直三十馀万金今瓒所引茂陵中书止于十一级则计数不足与本文乖戾或有茂)
(陵书所说不尽也)级十七万(刘氏曰卖爵当级级稍增其价岂可例云级十七万盖武功爵其级)
(十七误衍万字)凡直三十馀万金请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
先除千夫如五大夫(注师古曰五大夫旧二十等爵之第九级也至此以上始免徭役故)
(每先选以为吏千夫者武功十一等爵之第七级也亦得免役今则先除为吏比于五大夫也)其有罪
又减二等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注乐卿者武功爵第八等也言买爵唯得)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2b 页 WYG0946-0543b.png
(至第八也)军功多用超等大者封侯卿大夫小者郎(杨仆传以千夫)
 为吏注千夫谓武功赏官(功臣表须无曾孙秉铎圣注秉铎武功爵第六级灌婴曾孙官首匿注官首爵名)
 荀悦申鉴曰孝武以四夷未宾寇贼奸轨初置武功
赏臣以宠战士若今依此科而崇其制置尚武之官以
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讲司马之典简蒐狩之事赏
军功爵赏小统于五校大统于太尉既周时务礼亦宜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3a 页 WYG0946-0543c.png

汉永光录功拜爵

见兵捷类(冯奉世)

(亦作魏)六等爵

魏志汉建安十二年二月大封功臣二十馀人皆为列
侯建安二十年冬十月始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
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置关内外侯十六级铜印龟纽
墨绶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墨绶皆不食租与旧列
侯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裴松之以为今之虚封盖自此始)魏明帝
太和六年二月诏封诸侯王以郡为国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3b 页 WYG0946-0543d.png

魏五等爵 晋封建制 五等封

晋纪魏咸熙元年七月荀顗定礼仪贾充正法律裴秀
议官制太保郑冲总而裁焉始建五等爵晋武帝泰始
二年二月己未诏曰五等之封皆录旧勋本为县侯者
传封次子为亭侯为乡侯为关内侯亭侯为关中侯皆
食本户十分之一 地理志魏黄初三年三月(乙丑)
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县侯公侯之庶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4a 页 WYG0946-0544a.png
子为亭伯晋文帝为晋王命裴秀等建立五等之制唯
安平王孚邑万户其馀县公邑千八百户地方七十五
国大国侯邑千六百户地方七十里次国侯邑千四百
户地方六十五里大国伯邑千二百户地方六十里次
国伯邑千户地方五十里大国子邑八百户地方五十
里次国子邑六百户地方四十五里男邑四百户地方
四十里 裴秀传魏咸熙初议五等之爵自骑督以上
六百馀人皆封于是封秀济川侯地方六十里邑千四
百户 高柔传咸熙中开建五等封孙浑昌陆子蒋济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4b 页 WYG0946-0544b.png
孙凯为下蔡子刘放子正方城子孙资子宏离石子王
祥睢陵侯王览即丘子羊祜钜平子傅秖泾原子郑袤
密陵伯傅元鹑觚男贾充临沂侯为晋元勋 职官志
咸宁三年杨珧荀勖追裴秀立五等封建之旨诏议其
制有司奏诸王公更制户邑皆中尉领兵平原汝南琅
邪扶风齐为大国梁赵乐安燕安平义阳为次国馀为
小国又为郡公制度如小国王中尉领兵郡侯如不满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5a 页 WYG0946-0544c.png
五千户王置一军亦中尉领之增鲁公户邑进王沈郡
公羊祜郡侯南宫王承隋王万各增邑为三千户制度
如郡侯置一军自此非皇子不得为王而诸王支庶各
推恩受封为公侯伯子男伯子男以下不置军(大国中军二千)
(人上下军各千五百次国上军二千人下军千人)

晋改定国秩

成帝纪咸和元年十一月壬子改定王侯国秩九分食
一石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5b 页 WYG0946-0544d.png
唐三恪

会要武德元年五月二十二日以酅公介公共为二王
(周隋)永昌元年以周汉后为二王舜禹汤之裔为三恪
神龙元年五月复旧天宝七载五月诏后魏裔孙为三
(八载孝文十代孙元伯明韩国公)九载求殷周汉后为三恪

唐九等爵 实封 铁券铭功

百官志司封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
嗣王郡王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三千户从一品四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6a 页 WYG0946-0545a.png
曰开国郡公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千五百户
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七
百户正四品八曰开国县子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
国县男三百户从五品上(通典并云其上加实封者仍给租庸)皇兄弟皇
子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为郡王亲王子承嫡为嗣王
诸子为郡公以恩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
凡封户三丁以上为率岁租三之一入于朝廷食实封
者得真户分食名山大川畿内地不封 会要贞观二
十三年九月八日敕诸王食一千户封开元二十年五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6b 页 WYG0946-0545b.png
月十日敕诸食实封并以三丁为限 玄宗纪(兼旧史等书)
开元五年五月丙辰诏公侯子孙袭封十年十一月乙
未诏宰相共食实封三百户以七丁为限(堂封自此始)二十
四年欲赐牛仙客实封张九龄曰汉法非有功不封唐
遵汉法太宗之制也 刘幽求传(兼月日)景云二年拜侍
中十月甲辰玺诏曰幽求翊赞圣储震殄元恶虽胙以
土宇而赋入未广昔西汉行封更择多户东京定赏复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7a 页 WYG0946-0545c.png
增大邑宜加赐实封二百户子孙传国无绝特免十死
铭诸铁券以传其功(会要刘幽求七百户先天二年八月十一日敕) 临淄王
封韦氏预参大策

唐赐爵

纪高宗乾封元年正月壬申以封禅大赦改元中宗神
龙元年九月壬午祀明堂大赦玄宗天宝八载闰月丙
寅谒太清宫大赦德宗大历十四年六月己亥即位大
赦皆赐民古爵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7b 页 WYG0946-0545d.png
唐开元新制

公主传开元新制长公主封户二千帝妹户千率以三
丁为限皇子王户二千主半之左右以为薄帝曰百姓
租赋非我有士出万死赏不过束帛女何功而享多户
邪使知俭啬不亦可乎于是公主所廪殆不给车服后
咸宜益封至千户诸王皆增自是著于令主不下嫁亦
封千户(会要开元十年加永穆公主封一千户至乾元元年三月一日诸公主宜各给五百户)
诸王传唐制亲王封户八百增至千高宗时沛英豫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8a 页 WYG0946-0546a.png
王始踰制开元后天子睦兄弟宋王户至五千五百岐
薛王五千申王四千邠王千八百帝追思薛王业引见
子瑗等下诏共赐实封千户瑗为乐安王玚荥阳王宗
正卿琄为嗣薛王 会要景龙三年食封邑者一百四
十馀家应出封户凡五十四州百姓著封户者甚于征
行十一月御史宋务光上疏曰近者封建颇缘恩泽功
无横草人已分茅沃壤名藩多入侯国邑收家税半于
天府伏惟酌宗周之前训咨武德之旧章地匪宗盟勋
殊社稷不宜加于食邑自可宠以虚名兵部尚书韦嗣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8b 页 WYG0946-0546b.png
立上疏曰食封之家用六十馀万丁(计一百二十万匹已上)皇运
之初功臣食封才三二十家今恩泽受封至百四十家
已上私门资用有馀国家支计不足 (原阙)先天二年
八月己亥以中书令张说祭酒褚无量辅导有功说封
燕国公食实封三百户无量舒国公二百户 吴凑繇
布衣与兄溆一日赐官封皆等

端拱赐爵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9a 页 WYG0946-0546c.png
端拱元年闰五月丙申赐高年百二十人爵为公士(秦汉)
(以后不复赐民爵自藉田礼成正月乙亥诏书始复赐焉) 开宝中澶密等州民年
八十以上吕继美等二十九人并赐爵公士 咸平五
年十二月赐京城父老百十九岁祝道岩爵公士 祥
符三年三月戊辰赐祥符等县年八十以上者爵公士
 祥符二年七月乾封民以天书降其地赐爵公士
景德天禧间民能禽盗者亦赐

景祐封国三等

景祐三年正月戊子学士承旨章德象上封国名三等
卷一百三十四 第 49b 页 WYG0946-0546d.png
皆递升其宋赵梁寿四国不以封从之 唐制食实封
者给缣帛唐末五代始有特加邑户而罢实封之给又
去县公之名封侯以郡皇朝沿其制文臣少卿监武臣
副率以上有封爵丞郎学士刺史大将军以上有实封
但以增户数为差邑过其爵则并进爵焉止于开国郡
公每加食邑自千户至二百户实封自六百户至百户
皆六等亲王重臣或特加有踰千户者凡加食邑宰相
卷一百三十四 第 50a 页 WYG0946-0547a.png
千户实封四百户馀降麻官七百户实封三百户直学
士以上五百户实封二百户舍人待制以上实封一百
户食邑三百户封县开国男五百户封子七百户封伯
千户封郡侯二千户封公千五百户以上始加实封惟
将相食邑万户即开国景祐三年诏春秋秦汉以来下
及皇朝所封旧名别分大次小三等以为定制焉(赵至唐为)
(大国相至凉为次国江滕至润华为小国) 庆历七年诏使相未满万户皆
得封(杜衍特宣)皇属特封郡县公或赠侯者无开国字又采
秦制赐民爵曰公士其王公以下封国之名旧有大次
卷一百三十四 第 50b 页 WYG0946-0547b.png
小三等以为进封之叙然每封拜又有权升次小国为
大国者 元丰三年九月十七日诏见任宰相使相食
邑实封通及万户前宰相食邑及万户封公闰九月御
史言曹佾以外戚封郡王祖宗以来未有佾比

嘉祐封崇义公

嘉祐四年四月癸酉诏以柴氏后为崇义公奉周祀给
公田十顷先是著佐何鬲言宜访唐周苗裔备二王后
卷一百三十四 第 51a 页 WYG0946-0547c.png
礼院议唐世已远惟周义不可废遂封柴咏(世宗后孙也)
有大礼则入侍祠
 玉海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四 第 51b 页 WYG0946-0547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