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七 (自动笺注)
卷一百二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一百二十七
            宋王應麟
 官制
官數
國語民之徹官百注徹達也自以名達於上者有百官
歴代官數
通典官數唐六十員虞六十員(尚書建官惟百鄭玄虞官六十唐官未聞堯舜同道或皆六十并屬官而言則皆有百)明堂位云虞官五十夏百二十員(尚書夏商官倍則當二鄭玄云百二十)明堂夏官百殷二百四十員(明堂位二百鄭玄曰二百四十)周内外官六萬三千六百七十五員(内二千六百四十三人諸侯國官)
 六萬一千三十二人禮記王制計之殷制同(内職一萬五千九百五十人都計内外官及内職掌七萬)九千六百二十五人(殷諸侯國千七百七十三大凡列國卿大夫士有六萬一千三十二人周與殷不異)
漢自丞相佐史凡十三萬二百八十五員(哀帝時數兼諸府州胥史)後漢七千五百六十七員(并内外職掌十五萬二千九百八十六人)晉六千八百三十六員(内外職掌十一萬一千八百三十六人都計十一萬八千六百七十二人)宋六千一百七十二員齊二千一百三員(一云二千六十)
 三(梁陳官數未詳)後魏七千七百六十四員北齊二千三百二
十二員並内官(州郡官數未詳)後周三千九百八十九員(並内官)諸色(官萬八千八十四人)隋一萬二千五百七十六員(内官二千五百八十一員郡縣)
 官九千九百九十五(又内外職掌十八萬三千三百六十一人都計内外文武官及胥總十九萬五千九百三十七人)大唐一萬八千八百五員(内官二千六百二十外郡縣官一萬六千)
 二百八十五(文官萬四千七百七十四武官四千三十一)内外職掌等總三十四萬九千八百六十三都(計三十六萬八千六百六十八人)文選永明秀才周官三百
漢位兼倍禮記明堂位曰有虞氏之官五十夏
后氏官百殷官二百周官三百漢書秦立百官
因循不革佐史丞相十三萬三百八十五
人今云兼倍略言之耳漢百官表載卿相任政
中二千石大略不盈二十人朝士千石以上
二百人其數絶少議郎中郎光祿勲乃至
千人都尉刺史縣令外官也亦二千人佐史以上十三萬餘人蓋其多如此
唐虞百官
周官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正義夏商三百(明堂是後世之言)周禮明堂位注有虞氏官蓋六十(唐則未聞堯舜道同或皆六十并屬官則皆有百故周官唐虞建官惟百唐虞之官四岳百揆六卿又有典樂納言之職餘官未聞其號)夏百二十(昏義云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鄭云葢夏制)殷二百四十(曲禮六大五官六府六工等鄭皆殷法)周三百六十(三公各兼一卿之職)書堯典百官謂之百姓者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建立有德以為公卿其所生之地而賜之以為明王任賢不任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大禹百官若帝之初是唐虞世經文皆稱百官明堂有虞氏之官五十後世所記不合經也
周羣臣版
司士臣之版(名籍故書為班)宫正宫中官次舍為版以待(其人之名籍)内宰掌書版圗之灋(版謂宫中閽寺之屬及其子弟録籍也)大胥學士之版(籍也今時鄉户籍世謂之户版)左傳公孫揮辨於大夫族姓班位楚語觀射父曰民之徹官百王之子弟之質能言能聼徹其官者而物賜之姓以監其官是為百姓(官有世功則有官族司馬太史之屬)姓有徹品十於王謂之千品(一官之職其寮屬徹於王者十品)五物之官陪屬萬為萬官(謂天地神民類物之官也臣之臣為陪屬復有十等千品)官有十醜億醜(醜類也以十醜承萬為十萬)天子之田九畡以食兆民取經入焉以食萬官
後魏九品
公元494年
通典魏氏之初法制簡略既列九品分上下三等孝文太和十八年定令有倫前代職次無從品魏始有之自四品以下正從又分為上下内外文武七千七百六十四人(二千三百七十一人五千三百九十三人外)内文學學三千人都計一萬七百六十四人
官品
公元85年
五代㑹要唐初定官品令三公三師第一品尚書令僕射第二兩省御史臺寺監長官六尚書第三自定已後官品繼升比諸令文前後同異又有兼攝檢校之例資授冊拜之文軍容或盛於朝儀使務漸侵於省局官無定令位以賞功唐㑹要元和二年正月中書復置具員簿以序内外庶官五月中書門下奏令京常參官外官五品已上量定考數置具員簿
唐具員御覽官品纂要百官簿
公元848年
實録宣宗大中二年二月庚子知制誥令狐綯翰林學士上欲百官名數六品以下官卑數多皆吏部注擬五品以上政府制授各有籍命曰具員上命宰相作具御覽五卷上之常置於案上梁載言具員故事十卷(書目七卷)又具員事迹十卷英師職該二卷(書目一卷)任戩官品纂要十卷(書目同)苗晉卿練達事體百官簿最一省無遺劉祥道嵗入千四百人歳定五百人内外一品九品
三千四百六十五員魏元同言諸色入流歳以千
治平班簿
元年閏五月辛未御史臺閣門十日具文細書班簿以進自今大書為冊月上之又詔樞密院一進者亦令為冊(癸酉又詔録學士院具員御史臺班簿以進)
官品
歴代官品
公元737年
通典官品周官九命(典命上公九命為伯侯伯七命子男五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大夫四命出封加一等注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公之孤四命其卿三命大夫再命上士一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士不命其宫室車旗衣服禮儀各眂其命之數)漢自中二千石百石凡十六等後漢中二千石斗食凡十三等魏秩次多因漢制更置九品晉宋齊並因之梁因之更置十八班班多為貴陳並因之後魏九品各置從凡十八品自四品以下每品分為上下階凡三十階北因之後周九命(内外九命)每命分為二以正為上凡十八命隋置九品品各有從自四品以下每品分為上下凡三十階自太師始焉謂之流内流内自此始焉(煬帝上下階惟留正從各九品)又置視正一品至九品品各有從自行臺尚書令始焉謂之視流自此大唐自流以上因隋制開元二十五年定(文㪚凡二十九階武散凡二十九階)又置視正五品視從七品以除薩寳及符祅正謂之視流内又置勲品九品(勲品齊梁有之)自諸衛録事五省令史始焉謂之流外流外自此
九命
禮制九儀
外官九品内外官(詳見官數)
周語晉文公請隧王弗許曰内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九品九卿考工記九室九卿朝焉注六卿三孤九卿通典内外六萬三千六百七十五人
官秩差次
通典官秩差次(丞相太尉司徒司空将軍諸侯王國官不在此目)中二千石御史大夫執金吾(月百八十斛王莽改曰卿)二千石太子太傅州牧郡太守(月百二十斛亦曰真二千石王莽改為上大夫)比二千石丞相司直郡尉(月百斛王莽改為中大夫)千石丞相長史萬户上縣(月八十斛王莽改為下大夫)比千石光禄大中大夫光禄虎賁郎八百石太子家令(成帝除八百石秩)比八百石光禄勲諫大夫六百石自衛尉公車司馬令至次萬户上縣(月七十斛王莽改曰元士)比六百石自大常大卜博士司馬候(月六十斛)五百石減萬户縣(成帝除五百石秩王莽復置改曰命士)四百石自太子中盾至減萬户縣(月四十五斛自四百石至二百石為長吏中士)比四百石光禄侍郎三百石次減萬户縣(月四十斛改為下士)比三百石光禄郎中(月三十七斛)二百石萬户以上縣至減户縣(月三十斛)百石百石下有斗食佐史之秩為少吏(王莽百石秩曰庶士)右漢吏員佐史丞相凡十三萬二百八十五人命數未詳(漢制禄秩中二千石至)
 百石各有差等宣帝又益百石以下俸十五(顔師古曰漢官名薄云斗食月俸一十斛佐史月俸八斛也)
後漢官秩差次(太傅三公大将軍驃騎大将軍不在此目)中二千石太常右扶風二千石度遼将軍皇太子封王御史大夫諸卿二千石都䕶将軍皇子封王中尉石太傅長史皇子封王郎中令僕比千石大将軍司馬執金吾丞六百石大将軍從事中郎䕶羌校尉擁節史司馬比六百石大将軍軍候皇子封王治書四百石光禄給事謁者祠祀長比四百石太尉西曹掾王國謁者(志云月四十斛)三百石太常先帝陵每陵食監丞侯國相比三百石太尉諸曹掾至少府中黄門二百石太常太史丞王國郎中比二百石大将軍長至光禄節從虎賁(月二十七斛)百石太尉史太常少府等吏(月十六斛)州功曹别駕簿曹兵曹郡國從事諸曹掾有秩三老斗食太常明堂員吏至雒陽員吏(月十一斛)佐史太常佐至雒陽縣佐史(月八斛)右内外文武七千五百六十七人(一千五十五人六千五百一十二人外)内外職掌一十四萬五千四百一十九人都計十五萬二千九百八十六人
品令
少府盧注品令云云陸贄漢制刺史髙第即遷為郡守郡守髙第即入為九卿九卿即遷
亞相相國是乃從六百石吏至台輔所歴三四轉
夏竦漢官制定名於禄百石而上差等
六或中或比頗正序魏文乃設九品拓跋爰分階
公元495年
元魏太和十九年十二月見羣臣於光極堂宣
下品
百官階次
唐志范曄百官階次一卷荀欽明百官階次三卷百官春秋六卷王道百官春秋十三卷(隋志五十卷)
班品
公元508年
隋志(兼通典)梁武定諸卿之位各配四時戎秩之官百有餘號天監初法度定令九品七年(正月)徐勉吏部尚書又定為十八班班多者為貴同班者則以居下者為劣増置将軍之號為二十四班二月乙丑(鎮衛以下一百二十五號為十品)亦以班多為貴而九品之制不廢(又置施外國将軍二十四班一百九號)
後魏九品
見官數類
文官九品散階二十九
吏部屬官通典九品各有從自四品以下分為下階多因隋制
唐武散階四十五
兵部散階四十有五從一品驃騎大将軍二品輔國大将軍二品鎮軍大将軍三品上曰冠軍懷化大将軍三品下曰懷化将軍從三品上曰雲麾将軍歸德大将軍從三品下曰歸德将軍正四品上曰忠武将軍正四品下曰壯武将軍懷化中郎将四品上曰宣威将軍四品下曰明威将軍歸德中郎将正五品上曰定逺将軍下曰寧逺将軍懷化郎将五品上曰游騎将軍下曰游擊将軍歸德郎将六品上曰昭武校尉下曰昭武副尉懷化司階六品上曰振威校尉下曰振威副尉歸德司階正七品上曰致果校尉下曰致果副尉懷化中候七品上曰翊麾校尉下曰翊麾副尉歸德中候八品上曰宣節校尉下曰宣節副尉懷化司戈八品上曰禦侮校尉下曰禦侮副尉歸德司戈九品上曰仁勇校尉下曰仁勇副尉懷化執㦸長上從九品上曰陪戎校尉下曰陪戎副尉歸德執㦸長上四品以下番上兵部逺近八番六典武官之勲禄品命以二十九階承而叙焉自從一品驃騎大将軍從九品陪戎副尉三品懷化大将軍從三品歸德将軍懷化将軍歸德大将軍以下中郎将執㦸長上並不載
唐賜階勲爵
公元626年
紀(實録舊史同)賜文武官勲爵(武徳九年八月甲子文明元年二月己未神龍元年九月壬午)賜文武官階勲爵(乾封改元正月壬申景龍改元九月庚子景雲元年六月辛丑二年四月壬寅開元十二年十一月壬辰二十年十一月庚申至德元載七月甲子二載十一月戊午上元元年九月壬寅建中元年正月辛未興元改元正月癸酉元和元年正月丁卯長慶元年正月辛丑)賜勲一轉(貞觀二十年二月甲午二十三年六月甲戌永徽三年七月丁巳顯慶改元正月壬申四年十月丙午五年三月丙午神龍二年十一月己巳延和元年五月辛巳開元二十六年七月己巳)勲兩轉(天寶改元正月丁未七載五月壬午十三載二月甲戌建中元年正月辛未貞元二十一年四月戊申元和四年十月癸巳七年十月庚戌)勳五轉(興元元年正月癸酉)賜文武官階爵(神龍元年正月丙午景龍三年十一月乙丑開元元年正月丁卯十七年十一月戊申二十七年二月己巳天寳元年二月丙申二載十二月癸丑六載正月戊子八載閏月丙寅乾元改元二月丁未十月甲辰寶應元年建卯月辛亥五月丁酉大厯十四年六月己亥)賜内外官階爵(太極元年正月己丑廣徳二年二月己丑)賜内外官勳爵(先天元年八月甲辰)賜内外官階勳爵(廣徳改元六月壬子)賜奉祠官階勲爵(開元十一年十一月戊寅二十三年正月乙亥藉田陪位官勲爵)賜百官将士階勲爵(興元元年七月辛卯貞元元年十一月癸卯)加功臣子二階(顯慶五年二月丙戌總章元年四月庚申)
    唐官品
見上
官品纂要
書目十卷唐任戩記當内外官品任職奉廪之制
雍熙班籍
二年十月丁巳右諫議雷德驤同知京朝官考課上謂宰相曰朕前日班籍欲擇一人河北轉運使臣僚既衆不能盡識亦不知履行自今德驤具臣歴任功過之迹引對取㫖既得漸識羣臣可以擇才委任且使官政樂於召對瑕累者恥於顧問懲惡勸善於是在焉
嘉祐定横行員數
公元1058年
唐開元中始置諸使後増諸司使内侍将軍兼天祐後用外廷卿監将軍刺史以上之國朝定内客省使閤門使横班皇城使以下凡二十曰東班宫苑使以下凡二十曰西班初猶有正官後但以檢校官為之嘉祐三年八月立定横行員數客省引進四方館使一員西上閤門使二員閤門引進客省副使六員閤門副使通事舍人八員(又詔並増二員)神宗建文階武選未易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横行新官通侍大夫右武郎十二階皇城使已下為武功武翼大夫八階副使以下武功武翼郎
公元718年
六年十一月己未増為十三階親衛至正侍大
夫郎亦如之不置正侍(宣和官濫横行至百十有八人)宋朝文武輕重之偏有武臣文學文資者若興國三年
公元991年
淳化二年和𡽁咸平三年錢惟演文臣以智
公元987年
畧易右職邉寄者若雍熙四年栁開祥符九年
公元1023年
髙志寧天聖元年劉平四年劉牧慶厯七年楊畋
公元1052年
皇祐四年蘇緘治平二年种診三年种古及張
公元1072年
劉几李丕諒之屬熙寧五年三月戊戌文武
官法
治平班簿
見上
省官
 王彪之職事之修在於省官朝風之澄在於職官省則選清而徳久職并則吏簡而俗静
中興省官
公元51年
百官世祖中興務從節約官省職費減億計建武二十七年大司馬大尉司徒司空大字太常博士僕射中興轉為祭酒祠祀令一人後轉屬少府大卜後省太史省前凡十官(按前書十官太宰太卜均官都水雍太祝五畤一尉也)光禄謁者本員七十人中興三十人舊有左右曹主受尚書奏世祖車駕出給黄門郎有請室令中興但以郎兼事訖罷又省車户三将羽林衛尉旅賁衛士一人大僕舊有六廏中興省但置一廏又有牧師苑令養馬分在河西六郡中中興皆省唯漢陽流馬苑但以羽林郎監領廷尉武帝中都官獄二十六所中興皆省唯廷尉雒陽詔獄又省右監右平大鴻臚驛官火令丞及郡邸長丞但令郎治郡邸宗正省都司空令丞大司農郡國鹽官鐵官本屬司農中興屬郡縣又有廩犧令雒陽市滎陽敖倉官中興皆屬河南尹均輸等皆省少府侍中本有僕射一人中興轉為祭酒或置或否漢山澤陂池之稅屬少府世祖改屬司農考工轉屬太僕都水屬郡武帝初置水衡都尉世祖省并其職於少府少府六丞省五又省湯官織室令置丞又省上林十池胞人長丞宦者昆臺佽飛三令二十一丞又省水衡屬官令長丞尉二十餘人執金吾本有式道左中候三人中興一人不常置每駕出以郎兼又省中壘寺互都船丞尉左右京輔都尉中宫一人石太僕二千石中興省太減千石将作大匠一人(光武中元二年謁者領之)北軍中候一人舊有中壘校尉胡騎虎賁校尉武帝中興省中壘但置中候以監五營胡騎長水虎賁射聲司隸校尉建武中復置并領一州建武六年(八月)省諸郡都尉并職太守(每有劇職臨時都尉事訖罷之)省闗都尉邊郡往往都尉及屬都尉有分縣治民比郡舊列侯奉朝請長安位次三公中興以來唯以功德賜位特進者次車騎将軍其餘位在博士議郎下侯之家臣家丞庶子一人有行人洗馬門大夫五官中興食邑千户以上家丞庶子一人不滿千户不置家丞省行人洗馬門大夫
公元30年
光武建武六年六月辛卯詔曰張官置吏所以為民也今百姓遭難户口減少縣官吏職所置尚繁其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縣國不足長吏併合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於是條奏并省四百餘縣吏減損十置其一是嵗初郡國都尉七年二月辛巳罷䕶漕都尉三月丁酉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長水射聲校尉九年闗都尉十一年四月丁卯大司徒司直官省朔方牧并并州十三年四月罷左右将軍文書調役從簡至乃十存一十八年州牧刺史通典後漢内外文武七千五百六十七人(一千五十五人六千五百一十二人外)内外職掌一十四萬五千四百一十九人都計十五萬二千九百八
公元975年
十六人昭帝元平元年二月詔曰日者省用罷不
急官
魏減吏員
晉荀朂時議州縣半吏赴農以為省吏不如省官光武并合吏員縣官國邑裁置十一此省官魏太和中王人四出天下吏員正始中併合郡縣省吏
晉議省吏員晉内外
公元279年
通鑑咸寧五年司徒長史傅咸上書以為當今之急在并官省事役務農遂議省州郡半吏赴農中書監荀朂以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蕭曹清静清心也抑浮說文案省事九寺尚書蘭臺三府省官也若省吏半恐有曠闕皆須更復或激而滋繁不可不孝武太元四年三月壬戌詔減衆官半俸六年六月己巳改制度減煩費吏士七百人通典内外文武六千八百三十六人(内八百九十四人五千九百四十二人)内外職掌一十一萬一千八百三十六人都計一十一萬八千六百七十二人
公元607年
隋大業三年牛弘劉炫周禮士多府史少今令史百倍於前何也古者委任責成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纎芥之迹皆屬考功官事不省欲從容得乎
唐定内外官(詳見前)貞觀省官
志初太宗省内外官定制為七百三十員曰吾以此待天下賢足矣(辛替否言太宗省官清吏職無虛授)然是時已有員外其後又有特置同正至於檢校兼守判知之類皆非本制又有置使之名或因事而置事己則罷或遂置而不廢其名類繁多莫能徧舉中世以後起兵興又有軍功之官不勝其濫矣通鑑唐初士大夫亂離之後不樂仕進官員不充省符下諸州差人赴選州府詔使多以赤牒補官至是盡罷勒赴省選集
公元658年
七千餘人吏部侍郎劉林甫隨材銓叙各得其所上謂房玄齡曰官在得不在員多命玄齡併省文武總六百四十員(顯慶三年劉祥道上言内外文武一品以下九品以上萬三千四百六十五員)
公元632年
 通典貞觀六年大省内官文武定員六百四十有
建中中杜佑上議貞觀初内官六百餘員
唐罷斜封官員外官
公元708年
選舉中宗時(景龍二年)韋后太平安樂公主用事側門降墨敇斜封授官凡數千員内外盈溢當時之三無坐處宰相御史員外郎也又以鄭愔侍郎納貨賄選人留者甚衆至逆用三年員闕綱紀大壞睿宗初始宋璟吏部尚書盧從愿李乂侍郎姚元之兵部尚書陸象先盧懷慎侍郎悉奏罷斜封凡數千人(景雲元年八月癸巳)量闕留人雖資髙考深非實才者不取元之等罷(二年二月)殿中侍御史崔涖太子中允薛昭希太平公主上言斜封官人其所而怨積於下必有非常之變乃下詔盡復斜封官丙戌(唐開元二十一年官自三師以下萬七千六百八十六員吏自佐史以上五萬七千四百一十六員而入仕之塗甚多)紀神龍二年三月員外二千餘人(李嶠吏部員外官二千餘員神龍二年員外官釐務)㑹要永徽五年(一作六年)八月孝章(一作璋)除尚藥奉御員外特置同正員員外官自此
公元660年
始又顯慶五年五月廖紹文校書郎員外同正
唐杜佑省官
公元381年
杜佑建中初河朔拏戰民困無所以為救弊莫若省用省用莫若省官上疏曰漢光武建武中廢縣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時分遣使者省吏員魏正始(齊王年號)時并郡縣晉太元六年省官七百隋開皇三年廢郡五百貞觀初内官六百員設官之本以治衆庶故古人計人置吏不肯虚設自漢至唐因征戰艱難省吏員誠救弊之功也昔咎繇作士刑部尚書大理卿則二咎繇也垂作共工工部尚書将作監二垂也契作司徒司徒户部尚書二契伯夷秩宗禮部尚書禮儀使則二伯夷伯益為虞今虞部郎中水衡使者則二伯益伯冏太僕太僕卿駕部郎中尚輦奉御閑瘕使則四伯冏古天子有六軍前後左右将軍四人今十二衛神䇿八軍将軍六十員舊名不廢新員日加且漢置别駕隨刺史巡察猶今觀察使之有副也參軍者參其府軍事猶今節度判官官名職務遷易不同耳宜斟酌減省劉知幾罕聞翹楚之歌唯見伐檀之刺
唐陸䞇五要
陸贄傳德宗遣黜陟使使者五要官事曰廢兵之冗食蠲法之撓人省官不急去物之無用罷事之非要
唐貞元省官
公元787年
張延賞為相建言今官煩費廣州殘困併省其員悉収廩料糧課輸京師戰士(貞元三年五月)帝許之即詔減省縣官(閏五月八日庚申)詔下内外始恐是年除吏千五百員當省者千餘道路訾謗浸淫聞於上延賞懼請詔州縣或考先滿或攝掌遇停限而官見乏者聽所在省員幹譽者權補以才不以資㑹大臣馬燧等奏言省官太甚不可行而延賞疾困不能宰相
公元708年
一切奏復(舊紀七月乙卯詔並仍舊)㑹要七月四日㑹要貞元中宰相齊抗奏減冗員罷諸州别駕大和元年
韋處厚奏復置六雄十望十緊三十四州别
唐元和省官
公元811年
李吉甫相疾吏員繇漢至隋未有多於今日者乃奏方今置吏不精流品龎雜無事之官食至重之稅故生人日困冗食日滋國家天寳以來宿兵常八十萬餘其為商販佛老雜入科役者率十五以上天下常以勞苦之人三奉坐待衣食之人七而内外官仰奉廩者無慮萬員有職局重出異事離者甚衆故財日寡受禄多官有限而調無數九流安得不雜萬務安得不繁漢初置郡不過六十而文景化幾三王則郡少不必政紊郡多不必事治今列州三百縣千四百以邑設州以鄉分縣費廣制輕非致化本願詔有司議吏員有可省者省之以縣可併者併之入仕之塗可減者減之則吏寡易求官少易治國家之制官一品俸三千緡職田禄米不過千斛艱難以來置使厚給俸錢大厯中權臣月俸至九千緡州刺史小大千緡宰相衮始為裁限李泌閑劇増之使相通濟有名在職廢俸存額去閑劇之間厚薄頗異亦請一切商定於是給事中段平仲中書舍人韋貫之兵部侍郎許孟容户部侍郎李絳參閱蠲減(㑹要云同詳定減省州縣等事)凡省冗官八百員吏千四百員㑹要元和六年六月宰臣李吉甫奏請職員量定中外俸料云云同上(八月兵部侍郎許孟容京官外官共三千三百二十九員京官七百六員難議停省外官二千六百二十三員料錢多缺請且存舊)其年九月吏部省内外職員諸州府共八百八員通元和六年六月丁卯(舊紀同)李吉甫云云二百敕減省云云九月甲寅吏部奏准敕併省内外官八百八員流外一千七百六十九人
唐㑹昌省官
李德𥙿傳相武宗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簡冗官治本也乃請罷縣吏凡二千餘員衣冠去者皆怨栁仲郢㑹昌中累轉吏部郎中時詔減官冗長仲郢條簡浹日損千二百五十員議者厭伏
公元844年
通鑑㑹昌四年李德𥙿以州縣佐官太冗奏令吏部郎中栁仲郢裁減一千二百一十四員(六月)㑹要㑹昌四年五月書奏云云六月吏部奏減一千二百一十四員(六月十九日敕)大中元年十二月吏部奏所減州縣官増置三百八十二員
開寳省官
公元849年
三年七月壬子裁減西川州縣官户口為率差減其員舊俸外月増給五千(詔曰與其冗員而重費不若省官而益俸)丙辰天下縣官西川減省員數(一云八月戊辰)四年正月丙午詔停攝官五年正月壬寅減省縣吏咸平四年二月陳彭年上五事四曰省官六月癸卯集賢院梅詢言三司揔括諸路減省冗吏十九萬五千八百二人請付史館慶厯六年中丞張方平言臣在翰林天聖中具員兩制省官三十員今已五十員及領中丞見本臺天聖班簿京朝官不及二千員今已二千七百餘員又領三班院景祐中使臣不及四千員今六千貟又領流内銓今選人萬計率用一年半闕恐數年間不勝其敝其用兵已來權宜補官請先裁罷四月
公元850年
壬子從之李淑擇官太平興國初文武朝官班簿二百人咸平初四百人天聖元年已踰千人去嵗覃恩又軼天聖之數趙師民近世官失其守作正官名議
建炎省官
公元849年
三年四月庚申權罷秘書省(紹興元年二月丙戌復置)廢翰林天文局(紹興二年七月壬寅復)并宗正寺太常(紹興三年六月復置少卿五年閏三月辛未建寺)省太府司農寺户部(紹興三年五月戊午太府三年十一月庚戌司農)鴻臚光禄寺國子監禮部(紹興三年六月丁未國子監二十五年二月丙子光禄二十五年十月庚辰鴻臚)衛尉寺歸兵部(後不復置)太僕寺駕部(後不復置)少府将作軍器監工部(紹興三年十一月庚戌復将作軍器二監少府不復)皆用軍併省也又減尚書六曹吏定為九百二十人分按總為一百七十有二丙子兩省吏額為三百三十八人丁丑尚書省吏凡二百二十四人
公元1127年
 建炎元年李綱言省冗貟以節浮費七月己亥詔省
臺省監官學官館職之半(三年四月庚申又減)以常平事歸提刑(紹興八年十二月復)市舶事歸轉運(三年五月復)罷諸州分曹置掾縣户不滿萬勿置丞執政官減俸三之京官奉祠者亦如之(宰執子弟待制以上者並罷)紹興四年五月甲寅大省淮南冗官詔州推判官簿尉並置路分都監巡檢監押監當等員元祐元年八月御史上官均
言今士大夫版籍者至冗京官承務郎朝議
大夫凡二千八百餘人選人一萬餘人大使臣二千
五百餘人小使臣一萬三千餘人元豐中曽鞏
景徳墾田百七十萬頃官萬員皇祐二百二十五萬
頃官二萬員治平四百三十萬頃官二萬四千員
祖宗内外文武通一萬三千餘員天聖中兩制
兩省不及三十員京朝官不及二千三班使臣不及
四千慶厯中兩制兩省至五十員京朝官二千七百
流内銓選人僅萬計乾道中京朝官已三四千員
公元1191年
選人七八千員紹熙二年京朝官四千一百五十
公元1196年
九員四選凡三萬三千五百十六慶元二年
公元1201年
選凡四萬二千有竒嘉泰元年春四選三萬七千
公元1213年
八百餘員嘉定六年四選共三萬八千八百六十
四員
隆興省官
公元1131年
元年七月乙卯中書門下五月十九日諫議王大寳奏裁減併省事詔令開具左右司郎官各一員減其二宻院編修省一凖遣凖使並減為七十員聖政所併歸日厯所六部尚書不常外吏户部侍郎二員餘各一員吏部郎除四考功一員司封司勲一員兼領户部五司各置一員禮祠兵駕一員兼領刑部郎中二員都官比部共置一員工屯一員兼領寺監有卿不置少有祭酒不置司業有丞不置簿有簿不置祕書省貟數如舊七員為額太常置丞博士主簿宗正少卿丞簿併省一員太府置卿丞省主簿司農少卿丞省主簿光禄太常兼領國子監祭酒博士正録太學正録兼領太學博士二員省一主簿書庫武學博士一員兼領軍器将作監各置丞一員餘並省架閣置吏户部二員兼領從之
古人有言十羊九牧羊既不得食人不得息書曰官不必惟其孔子管仲官事不攝焉得
 玉海卷一百二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