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946-0377c.png

卷一百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二十七
            宋 王应麟 撰
 官制
官数

国语民之彻官百注彻达也自以名达于上者有百官


历代官数

通典官数唐六十员虞六十员(尚书云建官惟百郑玄云虞官六十唐官未闻)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946-0377d.png
(尧舜同道或皆六十并属官而言则皆有百)明堂位云虞官五十 夏百二十员(尚书云夏商官)
(倍则当二百郑玄云百二十)明堂位夏官百 殷二百四十员(明堂位二百郑玄曰二百四十)
周内外官六万三千六百七十五员(内二千六百四十三人外诸侯国官)
 六万一千三十二人按礼记王制计之殷制同(内职掌一万五千九百五十人都计内外官及内职掌七万)
 九千六百二十五人(殷诸侯国千七百七十三大凡列国卿大夫士有六万一千三十二人周与殷不异)
汉自丞相至佐史凡十三万二百八十五员(哀帝时数兼诸府州)
(郡胥史)后汉七千五百六十七员(并内外职掌共十五万二千九百八十六人)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946-0378a.png
晋六千八百三十六员(内外职掌十一万一千八百三十六人都计十一万八千六百)
(七十二人)宋六千一百七十二员齐二千一百三员(一云二千六十)
 三(梁陈官数未详)后魏七千七百六十四员北齐二千三百二
十二员 并内官(州郡官数未详)后周三千九百八十九员(并内官)诸色 
(官万八千八十四人)隋一万二千五百七十六员(内官二千五百八十一员郡县)
 官九千九百九十五(又内外职掌等十八万三千三百六十一人都计内外文武官及胥总十九万五千九)
(百三十七人)大唐一万八千八百五员(内官二千六百二十外郡县官一万六千)
 二百八十五(文官万四千七百七十四武官四千三十一)内外职掌等总三十四万九千八百六十三都 
(计三十六万八千六百六十八人) 文选永明策秀才文周官三百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946-0378b.png
汉位兼倍注礼记明堂位曰有虞氏之官五十夏
后氏官百殷官二百周官三百汉书曰秦立百官
汉因循不革自佐史至丞相十三万三百八十五
人今云兼倍略言之耳 汉百官表载卿相任政
中二千石大略不盈二十人朝士千石秩以上者
二百人其数绝少然议郎中郎属光禄勋者乃至
千人相都尉刺史守县令外官也亦二千人佐史以上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946-0378c.png
十三万馀人盖其多如此

唐虞百官

书周官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正义夏商三百(明堂位是)
(后世之言) 周礼疏明堂位注有虞氏官盖六十(唐则未闻尧舜道同)
(或皆六十并属官则皆有百故周官云唐虞建官惟百唐虞之官惟四岳百揆与六卿又有典乐纳言之职馀)
(官未闻其号)夏百二十(昏义云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郑云盖夏制)殷二百
四十(曲礼六大五官六府六工等郑皆云殷法)周三百六十(三公各兼一卿之职) 书
尧典疏百官谓之百姓者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谓建
立有德以为公卿因其所生之地而赐之以为姓明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946-0378d.png
者任贤不任亲周官云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大禹谟云
率百官若帝之初是唐虞之世经文皆称百官而明堂
位云有虞氏之官五十后世所记不合经也

周群臣版

礼司士掌群臣之版(名籍故书为班) 宫正比宫中官府次舍
为版以待(其人之名籍) 内宰掌书版图之法(版谓宫中阍寺之属及其)
(子弟录籍也) 大胥掌学士之版(籍也今时乡户籍世谓之户版) 左传郑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946-0379a.png
公孙挥辨于大夫之族姓班位 楚语观射父曰民之
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
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官有世功则有官族若司马太史之属)姓有彻
品十于王谓之千品(一官之职其寮属彻于王者有十品)五物之官陪属
万为万官(谓天地神民类物之官也臣之臣为陪属复有十等千品)官有十丑为亿
(丑类也以十丑承万为十万)天子之田九垓以食兆民王取经入
焉以食万官

后魏九品

通典魏氏之初法制简略既列九品又分上中下三等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946-0379b.png
孝文太和十八年定令方有伦序前代职次皆无从品
魏始有之自四品以下正从又分为上下阶内外文武
官七千七百六十四人(二千三百七十一人内五千三百九十三人外)内文学
学生三千人都计一万七百六十四人

唐官品令

五代会要唐初定官品令三公三师为第一品尚书令
仆射为第二品两省御史台寺监长官六尚书为第三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946-0379c.png
品自定令已后官品继升比诸令文前后同异又有兼
摄检校之例资授册拜之文军容或盛于朝仪使务渐
侵于省局官无定令位以赏功 唐会要元和二年正
月令中书复置具员簿以序内外庶官五月中书门下
奏令京常参官及外官五品已上量定考数置具员簿

唐具员御览 官品纂要 百官簿

实录宣宗大中二年二月庚子以知制诰令狐绹为翰
林学士上欲知百官名数绹曰六品以下官卑数多皆
吏部注拟五品以上则政府制授各有籍命曰具员上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946-0379d.png
命宰相作具员御览五卷上之常置于案上 志梁载
言具员故事十卷(书目云七卷)又具员事迹十卷杜英师职
该二卷(书目云一卷)任戬官品纂要十卷(书目同) 苗晋卿传
练达事体百官簿最一省无遗 刘祥道言岁入流千
四百人欲岁定为五百人内外官一品至九品万
三千四百六十五员魏元同言诸色入流岁以千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946-0380a.png

治平班簿

元年闰五月辛未诏御史台阁门旧十日具文武细书
班簿以进自今大书为册月上之又诏枢密院季一进
者亦令为册(癸酉又诏录学士院具员御史台班簿以进)

官品


历代官品

通典官品周官九命(典命上公九命为伯侯伯七命子男五命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
(其大夫四命其出封皆加一等注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命下士一命公之孤四命其卿三命大夫再命上士)
(一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士不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汉自中二千石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946-0380b.png
至百石凡十六等后汉自中二千石至斗食凡十三等
魏秩次多因汉制更置九品晋宋齐并因之梁因之更
置十八班班多为贵陈并因之后魏置九品各置从凡
十八品自四品以下每品分为上下阶凡三十阶北齐
并因之后周制九命(内外九命)每命分为二以正为上凡十
八命隋置九品品各有从自四品以下每品分为上下
凡三十阶自太师始焉谓之流内流内自此始焉(炀帝除上)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946-0380c.png
(下阶惟留正从各九品)又置视正一品至九品品各有从自行台
尚书令始焉谓之视流内自此始大唐自流内以上并
因隋制 开元二十五年定(文散凡二十九阶武散凡二十九阶)又置视正五品视
从七品以除萨宝及符祅正谓之视流内又置勋品九
(勋品自齐梁有之)自诸卫录事及五省令史始焉谓之流外
流外自此始

周九命

周礼制九仪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946-0380d.png
周外官九品 内外官(详见官数)

周语晋文公请隧王弗许曰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
九品注九品九卿 考工记外九室九卿朝焉注六卿
三孤为九卿 通典周内外官六万三千六百七十五


汉官秩差次

通典汉官秩差次(丞相太尉司徒司空诸将军及诸侯王国官不在此目)中二千
石自御史大夫至执金吾(月百八十斛王莽改曰卿)二千石自太子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946-0381a.png
太傅至州牧郡太守(月百二十斛亦曰真二千石王莽改为上大夫)比二千石
自丞相司直至郡尉(月百斛王莽改为中大夫)千石自丞相长史至
万户以上县令(月八十斛王莽改为下大夫)比千石自光禄大中大
夫至光禄虎贲郎八百石太子家令(成帝除八百石秩)比八百
石光禄勋谏大夫六百石自卫尉公车司马令至次万
户以上县令(月七十斛王莽改曰元士)比六百石自大常大卜博士
至司马候(月六十斛)五百石减万户县长(成帝除五百石秩王莽复置改曰命)
(士)四百石自太子中盾至减万户县丞(月四十五斛自四百石至二百)
(石为长吏莽改中士)比四百石光禄侍郎三百石次减万户县长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946-0381b.png
(月四十斛莽改为下士)比三百石光禄郎中(月三十七斛)二百石万户
以上县尉至减万户县尉(月三十斛)百石自百石已下有斗
食佐史之秩为少吏(王莽改百石秩曰庶士)右汉吏员自佐史至
丞相凡十三万二百八十五人命数未详(汉制禄秩自中二千石至)
 百石各有差等宣帝又益百石以下俸十五(颜师古曰汉官名秩薄云斗食月俸一十斛佐史月俸八斛也)
后汉官秩差次(太傅三公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不在此目)中二千石太常至
右扶风二千石度辽将军至皇太子封王国御史大夫
卷一百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946-0381c.png
及诸卿比二千石都护将军至皇子封王国中尉千石
太傅长史至皇子封王国郎中令仆比千石大将军司
马至执金吾丞六百石大将军从事中郎至护羌校尉
拥节长史司马比六百石大将军典军候至皇子封王
国治书四百石光禄给事谒者至祠祀长比四百石太
尉东西曹掾至王国谒者(志云月四十斛)三百石太常先帝陵
每陵食监丞至侯国相比三百石太尉诸曹掾至少府
中黄门二百石太常太史丞至王国郎中比二百石大
将军屯长至光禄节从虎贲(月二十七斛)百石太尉令史太
卷一百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946-0381d.png
常少府等吏(月十六斛)州功曹别驾簿曹兵曹郡国从事州
诸曹掾乡有秩三老斗食太常明堂员吏至雒阳令员
(月十一斛)佐史太常佐至雒阳县佐史(月八斛)右内外文武
官七千五百六十七人(一千五十五人内六千五百一十二人外)内外职掌
人一十四万五千四百一十九人都计十五万二千九
百八十六人

汉品令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946-0382a.png
表少府若卢注汉品令曰云云 陆贽曰汉制刺史高
第即迁为郡守郡守高第即入为九卿从九卿即迁
为亚相相国是乃从六百石吏至台辅所历三四转
耳 夏竦曰汉官之制定名于禄百石而上差等十
六或中或比颇正序列魏文乃设九品拓跋爰分阶
从 元魏太和十九年十二月见群臣于光极堂宣
下品令

宋百官阶次

唐志范晔百官阶次一卷荀钦明宋百官阶次三卷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946-0382b.png
百官春秋六卷王道秀百官春秋十三卷(隋志五十卷)

梁班品

隋志(兼通典)梁武定诸卿之位各配四时置戎秩之官百
有馀号天监初蔡法度定令为九品七年(正月)徐勉为吏
部尚书又定为十八班班多者为贵同班者则以居下
者为劣增置诸将军之号为二十四班 二月乙丑(镇卫以下一百二)
(十五号为十品)亦以班多为贵而九品之制不废(又置施外国将军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946-0382c.png
(班凡一百九号)

后魏九品

见官数类

唐文官九品 文散阶二十九

见吏部属官 通典九品各有从自四品以下亦分为
下阶多因隋制

唐武散阶四十五

志兵部武散阶四十有五从一品曰骠骑大将军正二
品曰辅国大将军从二品曰镇军大将军正三品上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946-0382d.png
冠军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下曰怀化将军从三品上曰
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曰归德将军正四品
上曰忠武将军正四品下曰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从
四品上曰宣威将军从四品下曰明威将军归德中郎
将正五品上曰定远将军下曰宁远将军怀化郎将从
五品上曰游骑将军下曰游击将军归德郎将正六品
上曰昭武校尉下曰昭武副尉怀化司阶从六品上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946-0383a.png
振威校尉下曰振威副尉归德司阶正七品上曰致果
校尉下曰致果副尉怀化中候从七品上曰翊麾校尉
下曰翊麾副尉归德中候正八品上曰宣节校尉下曰
宣节副尉怀化司戈从八品上曰禦侮校尉下曰禦侮
副尉归德司戈正九品上曰仁勇校尉下曰仁勇副尉
怀化执戟长上从九品上曰陪戎校尉下曰陪戎副尉
归德执戟长上自四品以下皆番上于兵部以远近为
八番 六典武官之勋禄品命以二十九阶承而叙焉
自从一品骠骑大将军至从九品下陪戎副尉正三品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946-0383b.png
有怀化大将军从三品有归德将军自怀化将军归德
大将军以下中郎将执戟长上并不载

唐赐阶勋爵

(实录旧史同)赐文武官勋爵(武德九年八月甲子文明元年二月己未神龙元年九月)
(壬午)赐文武官阶勋爵(乾封改元正月壬申景龙改元九月庚子景云元年六月辛丑二年)
(四月壬寅开元十二年十一月壬辰二十年十一月庚申至德元载七月甲子二载十一月戊午上元元年九)
(月壬寅建中元年正月辛未兴元改元正月癸酉元和元年正月丁卯长庆元年正月辛丑)赐勋一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946-0383c.png
(贞观二十年二月甲午二十三年六月甲戌永徽三年七月丁巳显庆改元正月壬申四年十月丙午五)
(年三月丙午神龙二年十一月己巳延和元年五月辛巳开元二十六年七月己巳)勋两转(天宝改元)
(正月丁未七载五月壬午十三载二月甲戌建中元年正月辛未贞元二十一年四月戊申元和四年十月癸)
(巳七年十月庚戌)勋五转(兴元元年正月癸酉)赐文武官阶爵(神龙元年正月丙午)
(景龙三年十一月乙丑开元元年正月丁卯十七年十一月戊申二十七年二月己巳天宝元年二月丙申二)
(载十二月癸丑六载正月戊子八载闰月丙寅乾元改元二月丁未十月甲辰宝应元年建卯月辛亥五月丁)
(酉大历十四年六月己亥)赐内外官阶爵(太极元年正月己丑广德二年二月己丑)赐内
外官勋爵(先天元年八月甲辰)赐内外官阶勋爵(广德改元六月壬子)赐奉
祠官阶勋爵(开元十一年十一月戊寅二十三年正月乙亥赐藉田陪位官勋爵)赐百官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946-0383d.png
将士阶勋爵(兴元元年七月辛卯贞元元年十一月癸卯)加功臣子孙二阶
(显庆五年二月丙戌总章元年四月庚申)
    唐官品令
见上

唐官品纂要

书目十卷唐任戬记当时内外官品任职奉廪之制

雍熙班籍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946-0384a.png
二年十月丁巳命右谏议雷德骧同知京朝官考课上
谓宰相曰朕前日阅班籍欲择一人为河北转运使而
臣僚既众不能尽识亦不知其履行自今令德骧具臣
僚历任功过之迹引对取旨既得渐识群臣可以择才
委任且使有官政者乐于召对负瑕累者耻于顾问惩
恶劝善于是在焉

嘉祐定横行员数

唐开元中始置诸使后增诸司使以内侍或将军兼天
祐后用外廷臣卿监将军及刺史以上领之国朝定内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946-0384b.png
客省使至閤门使曰横班皇城使以下凡二十曰东班
宫苑使以下凡二十曰西班初犹有正官后但以检校
官为之嘉祐三年八月诏立定横行员数客省引进四
方馆使各一员东西上閤门使共二员閤门引进客省
副使共六员閤门副使通事舍人共八员(又诏并增二员)神宗
建文阶而武选未易政和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易横行
新官通侍大夫至右武郎十二阶皇城使已下为武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946-0384c.png
至武翼大夫八阶副使以下为武功至武翼郎八
阶六年十一月己未增为十三阶亲卫至正侍大
夫 郎亦如之不置正侍(宣和官滥横行至百十有八人) 宋朝文武无轻
重之偏有武臣以文学授文资者若兴国三年王
操淳化二年和𡽁咸平三年钱惟演有文臣以智
略易右职当边寄者若雍熙四年柳开祥符九年
高志宁天圣元年刘平四年刘牧庆历七年杨畋
皇祐四年苏缄治平二年种诊谔三年种古及张
亢刘几李丕谅之属熙宁五年三月戊戌立文武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946-0384d.png
换官法

治平班簿

见上

省官

 王彪之曰职事之修在于省官朝风之澄在于并职
 官省则选清而德久职并则吏简而俗静

汉中兴省官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946-0385a.png
百官志世祖中兴务从节约并官省职费减亿计建武
二十七年改大司马为大尉去司徒司空大字太常博
士本仆射中兴转为祭酒有祠祀令一人后转属少府
有大卜令后省并太史省前凡十官(按前书十官太宰太卜均官都水雍)
(太祝五畤各一尉也)光禄谒者本员七十人中兴但三十人旧有
左右曹主受尚书奏事世祖省车驾出给黄门郎兼有
请室令中兴但以郎兼事讫罢又省车户骑三将及羽
林令卫尉省旅贲令卫士一人丞大仆旧有六厩令中
兴省但置一厩又有牧师苑令主养马分在河西六郡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946-0385b.png
界中中兴皆省唯汉阳有流马苑但以羽林郎监领廷
尉武帝置中都官狱二十六所中兴皆省唯廷尉及雒
阳有诏狱又省右监右平大鸿胪省驿官别火令丞及
郡邸长丞但令郎治郡邸宗正省都司空令丞大司农
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中兴皆属郡县又有廪牺令
雒阳市长荥阳敖仓官中兴皆属河南尹馀均输等皆
省少府侍中本有仆射一人中兴转为祭酒或置或否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946-0385c.png
汉山泽陂池之税属少府世祖改属司农考工转属太
仆都水转属郡国武帝初置水衡都尉世祖省并其职
于少府少府本六丞省五又省汤官织室令置丞又省
上林十池监胞人长丞宦者昆台佽飞三令二十一丞
又省水衡属官令长丞尉二十馀人执金吾本有式道
左右中候三人中兴但一人不常置每驾出以郎兼又
省中垒寺互都船令丞尉及左右京辅都尉中宫仆一
人千石太仆秩二千石中兴省太减千石将作大匠一
(光武中元二年省谒者领之)北军中候一人旧有中垒校尉有胡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946-0385d.png
骑虎贲校尉皆武帝置中兴省中垒但置中候以监五
营胡骑并长水虎贲并射声司隶校尉建武中复置并
领一州建武六年(八月)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每有剧职临时置都)
(尉事讫罢之)省关都尉唯边郡往往置都尉及属国都尉稍
有分县治民比郡旧列侯奉朝请在长安者位次三公
中兴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次车骑将军其馀位
在博士议郎下侯之家臣置家丞庶子各一人有行人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946-0386a.png
洗马门大夫凡五官中兴食邑千户以上置家丞庶子
各一人不满千户不置家丞又省行人洗马门大夫
光武纪建武六年六月辛卯诏曰张官置吏所以为民
也今百姓遭难户口减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
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
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馀县
吏职减损十置其一是岁初罢郡国都尉官七年二月
辛巳罢护漕都尉三月丁酉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
及军假吏省长水射声二校尉九年省关都尉十一年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946-0386b.png
四月丁卯省大司徒司直官省朔方牧并并州十三年
四月罢左右将军官文书调役务从简寡至乃十存一
十八年罢州牧置刺史 通典后汉内外文武官七千
五百六十七人(一千五十五人内六千五百一十二人外)内外职掌一十四
万五千四百一十九人都计十五万二千九百八
十六人 昭帝元平元年二月诏曰日者省用罢不
急官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946-0386c.png

魏减吏员

晋荀勖传时议省州县半吏以赴农功勖议以为省吏
不如省官光武并合吏员县官国邑裁置十一此省官
也魏太和中遣王人四出减天下吏员正始中亦并合
郡县此省吏也

晋议省吏员 晋内外官

通鉴咸宁五年司徒长史傅咸上书以为当今之急在
并官省事息役务农遂议省州郡县半吏以赴农功中
书监荀勖以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946-0386d.png
如清心萧曹清静清心也抑浮说简文案省事也九寺
并尚书兰台付三府省官也若省吏半恐有旷阙皆须
更复或激而滋繁亦不可不重 孝武纪太元四年三
月壬戌诏减众官半俸六年六月己巳改制度减烦费
捐吏士员七百人 通典晋内外文武官六千八百三
十六人(内八百九十四人外五千九百四十二人)内外职掌一十一万一千
八百三十六人都计一十一万八千六百七十二人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946-0387a.png
隋大业三年牛弘问刘炫曰周礼士多而府史少今令
史百倍于前何也炫曰古者委任责成今大小之官悉
由吏部纤芥之迹皆属考功官事不省欲从容得乎

唐定内外官(详见前) 贞观省官

志初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七百三十员曰吾以此待
天下贤材足矣(辛替否言太宗省官清吏职无虚授)然是时已有员外置
其后又有特置同正员至于检校兼守判知之类皆非
本制又有置使之名或因事而置事己则罢或遂置而
不废其名类繁多莫能遍举自中世以后盗起兵兴又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946-0387b.png
有军功之官遂不胜其滥矣 通鉴唐初士大夫以乱
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省符下诸州差人赴选州
府及诏使多以赤牒补官至是尽罢勒赴省选集者
七千馀人吏部侍郎刘林甫随材铨叙各得其所上谓
房玄龄曰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命玄龄并省留文武总
六百四十员(显庆三年刘祥道上言今内外文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万三千四百六十五员)
 通典贞观六年大省内官凡文武定员六百四十有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946-0387c.png
三建中中杜佑上议曰贞观初省内官六百馀员

唐罢斜封官 员外官

选举志中宗时(景龙二年)韦后及太平安乐公主等用事于
侧门降墨敇斜封授官凡数千员内外盈溢当时谓之
三无坐处宰相御史及员外郎也又以郑愔为侍郎大
纳货贿选人留者甚众至逆用三年员阙而纲纪大坏
睿宗初始以宋璟为吏部尚书卢从愿李乂为侍郎姚
元之为兵部尚书陆象先卢怀慎为侍郎悉奏罢斜封
官凡数千人(景云元年八月癸巳)量阙留人虽资高考深非实才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0946-0387d.png
者不取璟元之等罢(二年二月)殿中侍御史崔涖太子中允
薛昭希太平公主意上言罢斜封官人失其所而怨积
于下必有非常之变乃下诏尽复斜封官 丙戌(唐开元二十一年)
(官自三师以下万七千六百八十六员吏自佐史以上五万七千四百一十六员而入仕之涂甚多) 纪
神龙二年三月置员外官二千馀人(李峤为吏部置员外官二千馀员神)
(龙二年停员外官釐务) 会要永徽五年(一作六年)八月蒋孝章
(一作璋)除尚药奉御员外特置同正员员外官自此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946-0388a.png
始又显庆五年五月廖绍文校书郎员外置同正


唐杜佑请省官

杜佑传建中初河朔兵拿战民困赋无所出佑以为救
弊莫若省用省用莫若省官乃上疏曰汉光武建武中
废县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时分遣使者省吏员魏
正始(齐王年号)时并郡县晋太元六年省官七百隋开皇三
年废郡五百贞观初省内官六百员设官之本以治众
庶故古人计人置吏不肯虚设自汉至唐因征战艰难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946-0388b.png
以省吏员诚救弊之功也昔咎繇作士今刑部尚书大
理卿则二咎繇也垂作共工今工部尚书将作监则二
垂也契作司徒今司徒户部尚书则二契也伯夷为秩
宗今礼部尚书礼仪使则二伯夷也伯益为虞今虞部
郎中水衡使者则二伯益也伯囧为太仆今太仆卿驾
部郎中尚辇奉御闲瘕使则四伯囧也古天子有六军
汉前后左右将军四人今十二卫神策八军凡将军六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946-0388c.png
十员旧名不废新员日加且汉置别驾随刺史巡察犹
今观察使之有副也参军者参其府军事犹今节度判
官也官名职务迁易不同耳宜斟酌减省 刘知几曰
罕闻翘楚之歌唯见伐檀之刺

唐陆贽五要

陆贽传德宗遣黜陟使贽说使者以五要简官事曰废
兵之冗食蠲法之挠人省官之不急去物之无用罢事
之非要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946-0388d.png
唐贞元省官

传张延赏为相建言今官烦费广州县残困宜并省其
员悉收廪料粮课输京师赏战士(贞元三年五月)帝许之即诏
减省州县官(闰五月八日庚申)诏下内外始恐是年除吏千五
百员当省者千馀员道路訾谤浸淫闻于上延赏惧请
诏州县或考先满或摄掌遇停限而官见乏者听所在
择省员有干誉者权补以才不以资会大臣马燧等奏
言省官太甚不可行而延赏疾困不能至宰相李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946-0389a.png
泌一切奏复(旧纪七月乙卯诏并仍旧)会要七月四日  会要贞元
中宰相齐抗奏减冗员罢诸州别驾大和元年正
月韦处厚奏复置六雄十望十紧三十四州别


唐元和省官

传李吉甫为相疾吏员繇汉至隋未有多于今日者乃
奏方今置吏不精流品庞杂存无事之官食至重之税
故生人日困冗食日滋又国家自天宝以来宿兵常八
十万馀其为商贩佛老杂入科役者率十五以上天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946-0389b.png
常以劳苦之人三奉坐待衣食之人七而内外官仰奉
廪者无虑万员有职局重出名异事离者甚众故财日
寡而受禄多官有限而调无数九流安得不杂万务安
得不繁汉初置郡不过六十而文景化几三王则郡少
不必政紊郡多不必事治今列州三百县千四百以邑
设州以乡分县费广制轻非致化之本愿诏有司议吏
员有可省者省之以县可并者并之入仕之涂可减者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946-0389c.png
减之则吏寡易求官少易治国家之制官一品俸三千
缗职田禄米不过千斛艰难以来增置使额厚给俸钱
大历中权臣月俸至九千缗州刺史无小大皆千缗宰
相衮始为裁限李泌量闲剧增之使相通济然有名在
职废俸存额去闲剧之间厚薄颇异亦请一切商定于
是诏给事中段平仲中书舍人韦贯之兵部侍郎许孟
容户部侍郎李绛参阅蠲减(会要云同详定减省州县等事)凡省冗官
八百员吏千四百员 会要元和六年六月宰臣李吉
甫奏请减职员量定中外俸料 云云同上(八月兵部侍郎许孟容奏京官外)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946-0389d.png
(官共三千三百二十九员京官七百六员难议停省外官二千六百二十三员料钱多缺请且存旧)其年
九月吏部奏省内外职员诸州府共八百八员 通鉴
元和六年六月丁卯(旧纪同)李吉甫奏云云二百敕减省
云云九月甲寅吏部奏准敕并省内外官八百八员流
外一千七百六十九人

唐会昌省官

李德𥙿传相武宗以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0946-0390a.png
简冗官诚治本也乃请罢郡县吏凡二千馀员衣冠去
者皆怨 柳仲郢传会昌中累转吏部郎中时诏减官
冗长者仲郢条简浃日损千二百五十员议者厌伏
通鉴会昌四年李德𥙿以州县佐官太冗奏令吏部郎
中柳仲郢裁减一千二百一十四员(六月) 会要会昌四
年五月中书奏云云六月吏部奏减一千二百一十四
(六月十九日敕)大中元年十二月吏部奏所减州县官复增
置三百八十二员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0946-0390b.png
开宝省官

三年七月壬子裁减西川州县官以户口为率差减其
员旧俸外月增给五千(诏曰与其冗员而重费不若省官而益俸) 丙辰诏
天下州县官依西川例减省员数(一云八月戊辰) 四年正月
丙午诏停摄官五年正月壬寅减省州县吏 咸平四
年二月陈彭年上五事四曰省官六月癸卯直集贤院
梅询言三司揔括诸路减省冗吏十九万五千八百二
人请付史馆庆历六年中丞张方平言臣在翰林见天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0946-0390c.png
圣中具员两制两省官三十员今已五十员及领中丞
见本台天圣班簿京朝官不及二千员今已二千七百
馀员又领三班院见景祐中使臣不及四千员今六千
员又领流内铨今选人万计率用一年半阙恐数年间
官不胜其敝其用兵已来权宜补官请先裁罢四月
壬子从之 李淑议择官曰太平兴国初文武朝官班
簿才二百人至咸平初四百人天圣元年已踰千人自
去岁覃恩又轶天圣之数 赵师民患近世官失其守
作正官名议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0946-0390d.png

建炎省官

三年四月庚申权罢秘书省(绍兴元年二月丙戌复置)废翰林天文
(绍兴二年七月壬寅复)并宗正寺归太常(绍兴三年六月复置少卿五年闰三月辛)
(未建寺)省太府司农寺归户部(绍兴三年五月戊午复太府三年十一月庚戌复司)
(农)鸿胪光禄寺国子监归礼部(绍兴三年六月丁未复国子监二十五年二月)
(丙子复光禄二十五年十月庚辰复鸿胪)卫尉寺归兵部(后不复置)太仆寺归驾
(后不复置)少府将作军器监归工部(绍兴三年十一月庚戌复将作军器二监)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0946-0391a.png
(惟少府不复)皆用军兴并省也又减尚书六曹吏定为九百
二十人分按总为一百七十有二丙子定两省吏额为
三百三十八人丁丑定尚书省吏额凡二百二十四人
 建炎元年李纲言省冗员以节浮费七月己亥诏省
台省寺监官减学官馆职之半(三年四月庚申又减)以常平事归
提刑(绍兴八年十二月复)市舶事归转运(三年五月复)罢诸州分曹置
掾县户不满万勿置丞执政官减俸钱三之一京官奉
祠者亦如之(宰执子弟任待制以上者并罢) 绍兴四年五月甲寅大
省淮南冗官诏州推判官县簿尉勿并置省路分都监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0946-0391b.png
巡检监押监当等员 元祐元年八月御史上官均
言今士大夫列版籍者至冗京官自承务郎至朝议
大夫凡二千八百馀人选人一万馀人大使臣二千
五百馀人小使臣一万三千馀人 元丰中曾巩言
景德垦田百七十万顷官万员皇祐二百二十五万
顷官二万员治平四百三十万顷官二万四千员
祖宗时内外文武官通一万三千馀员天圣中两制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0946-0391c.png
两省不及三十员京朝官不及二千三班使臣不及
四千庆历中两制两省至五十员京朝官二千七百
馀流内铨选人仅万计乾道中京朝官已三四千员
选人七八千员绍熙二年京朝官四千一百五十
九员合四选凡三万三千五百十六庆元二年四
选凡四万二千有奇嘉泰元年春四选三万七千
八百馀员嘉定六年四选共三万八千八百六十
四员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0946-0391d.png
隆兴省官

元年七月乙卯中书门下言五月十九日谏议王大宝
等奏裁减并省事诏令开具欲左右司郎官各一员减
其二密院编修省一员准遣准使并减为七十员圣政
所并归日历所六部除尚书不常置外吏户部置侍郎
二员馀各一员吏部郎除四选考功各一员其司封司
勋一员兼领户部五司各置一员礼祠兵驾一员兼领
刑部郎中二员都官比部共置一员工屯一员兼领寺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0a 页 WYG0946-0392a.png
监有卿不置少有祭酒不置司业有丞不置簿有簿不
置丞秘书省员数如旧以七员为额太常置丞博士省
主簿宗正少卿一丞簿并省一员太府置卿丞省主簿
司农置少卿丞省主簿光禄并太常兼领国子监置祭
酒丞博士其正录以太学正录兼领太学博士二员省
一主簿兼书库武学博士谕一员兼领军器将作监各
置丞一员馀并省架阁置吏户部二员馀兼领从之
古人有言曰十羊九牧羊既不得食人亦不得息书曰
官不必备惟其人孔子讥管仲曰官事不摄焉得俭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0b 页 WYG0946-0392b.png
 玉海卷一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