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a 页 WYG0946-0224a.png

卷一百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二十一
           宋 王应麟 撰
 官制
台省

 汉书旧名禁中避元后讳改名省中师古曰省察也
 言入此中者皆当察视不可妄也 说文台观四
 方而高者也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b 页 WYG0946-0224b.png
历代三省(三省属官)

门下省 门下省后汉谓之侍中寺(熹平六年改侍中寺)晋志曰
给事黄门侍郎侍中俱管门下众务或谓门下省 唐
龙朔二年改门下省为东台咸亨初复旧武后光宅初
改为鸾台开元元年改为黄门省至五年复旧 侍中
晋志曰侍中案黄帝时风后为侍中于周为常伯之任
(应劭曰侍中周官也)秦为侍中本丞相史也汉为加官(秦汉无定员)
武弁大冠(亦曰惠文冠)加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汉谷永对曰昔)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a 页 WYG0946-0225a.png
(龙筦纳言而帝命惟允四辅既备成王靡有过事诚敕正左右斋栗之臣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
(先王之道知君臣之义群寮仰法也)魏晋选用稍增华重后周初有御伯
中大夫二人掌出入侍从保定四年改为纳言斯侍中
之职也唐初为纳言武德四年改为侍中龙朔二年改
为左相光宅元年改为纳言开元元年又改黄门监五
年复为侍中天宝元年改为左相至德初复为侍中按
令文掌侍从献替赞相礼仪审覆奏抄駮正违失监起
居注总判省事(晋任恺魏舒山涛嵇绍王坦之唐刘洎王圭魏徵元忠马燧宋璟郝处俊高俭魏)
(知古)门下侍郎秦有黄门侍郎汉因之凡禁门黄闼故号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b 页 WYG0946-0225b.png
黄门其官给事于黄门之内故曰黄门侍郎魏晋以来
并为侍卫之官唐龙朔二年改黄门侍郎为东台侍郎
光宅初改鸾台侍郎神龙初复旧天宝元年改为门下
侍郎员二人掌侍从駮正违失通判省事(黄门侍郎魏杜恕任嘏晋)
(稽绍张华) 给事中加官也秦置汉因之所加或大夫博士
议郎掌顾问应对东京省魏复置晋无常员(任熙袁准)隋初
无至开皇六年始置吏部给事郎炀帝乃移吏部给事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a 页 WYG0946-0225c.png
郎为门下之职员四人以省读奏案唐武德三年改为
给事中龙朔二年改为东台舍人咸亨元年复旧前代
虽有给事中之名非今任也今之给事中盖因其名用
隋之职 散骑常侍秦置汉因之并加官魏文帝用孟
达为之(魏蒋济卫臻高堂隆何晏晋郑默阮孚华峤傅玄王珣谯周) 諌议大夫秦
置掌议论无常员二汉并属光禄勋后周地官府有保
氏规諌天子盖此其任也隋亦曰諌议大夫置七人属
门下省炀帝废之唐武德五年复置属门下省凡四人
掌侍从规讽 起居郎舍人周官有左右史记其言事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b 页 WYG0946-0225d.png
盖今起居之本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后汉马皇后撰
明帝起居注则汉起居似在禁中为女史之任自魏至
晋起居注则著作掌之北齐有起居省后周有内史掌
书王言及动作之事以为国志隋以纳言统之至炀帝
以为古有内史今著作如外史矣宜置起居官以掌其
内乃于内史置起居舍人二员唐贞观二年省于门下
省置起居郎二人显庆中复置遂与起居郎分掌左右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a 页 WYG0946-0226a.png
龙朔三年改为左右史神龙初复旧每皇帝御殿则对
立于殿有命则临轩俯听退而书之以为起居注史馆
得之以撰述焉
中书省中书之官旧矣谓之中书省自魏晋始焉梁陈
时凡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后魏谓之西台隋初改为
内史省唐武德三年复中书省龙朔二年改为西台光
宅元年改为凤阁神龙初复旧开元元年改为紫微省
五年复旧 中书令舜摄位命龙作纳言出入帝命周
官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禄废置生杀与夺执国法及国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b 页 WYG0946-0226b.png
令之贰以考政事盖今中书之任其所置中书之名因
汉武游宴后庭始宦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
仆射元帝时恭显秉势用事萧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
以贤明充选更置士人自武帝改用宦者掌出入奏事
非旧制也成帝建始四年改中谒者令更以士人为之
皆属少府魏文帝黄初初改为中书令又置监(魏黄初初改秘)
(书为中书以刘放为监孙资为令掌机密)及明帝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其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a 页 WYG0946-0226c.png
权重矣晋因之(张华为监裴楷为令和峤为令荀勖为监王献之洽温峤为令王沈张华华表)
(顾荣庾亮王濛刘琰王济为郎)自魏晋以来中书监令掌赞诏命记会
时事典作文书以其地在枢近多承宠任是以人固其
位谓之凤皇池焉唐武德初为内史令三年改为中书
令龙朔二年改为右相光宅二年又为内史神龙元年
复旧开元元年改为紫微令五年复为中书令天宝元
年复为右相按令文掌侍从献替制敕册命敷奏文表
监起居注总判省事 中书侍郎汉置中书领尚书事
有丞郎魏初中书既置监令又置通事郎掌诏章后改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b 页 WYG0946-0226d.png
为中书侍郎(晋王基羊祜李重范宁殷康王濛)隋初为内史侍郎唐初
因之武德三年改为中书侍郎龙朔以后随省改号而
侍郎之名不易员二人掌侍从献替制敕册命敷奏文
表通判省事 中书舍人魏置中书通事舍人晋江左
谓之通事舍人(晋刘超徐邈宋鲍照梁裴子野北齐魏收)武冠绛服掌呈奏
案章后省之而以侍郎一人直西省(晋孝武以来常居内殿武官主书于)
(中通呈以省官一人司诏诰位在西省因谓之西省郎)即侍郎兼其职而掌其诏
卷一百二十一 第 6a 页 WYG0946-0227a.png
命齐永平初置中书通事舍人四员各住一省时谓之
四户权倾天下梁用人殊重专简才能不限资地后除
通事直日中书舍人专掌诏诰自是诏诰之任舍人专
之隋内史舍人八员专掌诏诰唐初为内史舍人武德
三年改为中书舍人置六员龙朔以后随省改号而舍
人之名不易专掌诏诰侍从书敕宣旨劳问分判省事
自永淳以来天下文章道盛台阁髦彦无不以文章达
故中书舍人为文士之极任朝廷之盛选(梁陈五人分掌二十一局)
(事)
卷一百二十一 第 6b 页 WYG0946-0227b.png
尚书省昔尧试舜于大麓领录天下似其任也周之司
会又其职焉汉成帝罢中书宦者置尚书五人然其任
犹轻至后汉则为优重(唐六典秦置尚书禁中有令丞掌通章奏而已事皆决丞相府)
(汉武宣后稍委任光武亲总吏职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府)出纳王命敷奏
万机盖政令之所由宣选举之所由定罪赏之所由正
斯乃文昌之府众务渊薮故李固云陛下之有尚书犹
天之有北斗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斗斟酌
卷一百二十一 第 7a 页 WYG0946-0227c.png
元气运平四时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令及左丞总
领纲纪无所不统仆射及右丞分领钱榖二汉皆属少
(详见少府属官)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尚书之职日以疏远至
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尚书但
听命受事而已后周无隋唐皆有制略同凡尚书省事
无不总龙朔二年改为尚书省为中台光宅初改为文
昌台垂拱元年又改为都台长安三年又改为中台神
龙初复为尚书省都堂居中左右分司都堂之东有吏
部户部礼部三行每行四司左司统之都堂之西有兵
卷一百二十一 第 7b 页 WYG0946-0227d.png
部刑部工部三行每行四司右司统之凡二十四司分
曹共理而天下之事尽矣 尚书令商制有冢宰为天
官六卿总属焉秦置尚书汉因之后汉众务悉归尚书
三公但受成而已尚书令主总领纲纪事无不统与司
隶中丞朝会专席而坐号曰三独坐魏晋以下任总机
衡事无大小咸归令仆(令晋乐广王戎裴秀荀勖王彪之卫瓘卞壸刁协谢石王述蜀)
 蒋琬费袆(左丞汉黄香杨乔晋却诜孔坦梁徐勉贺琛右丞汉杨乔晋傅咸)隋亦总领众务
卷一百二十一 第 8a 页 WYG0946-0228a.png
唐武德初太宗为秦王时尝为之其后人臣莫敢当故
自龙朔二年(二月七日)制废尚书令(旧尚书令有大厅当省之中今谓之都堂)
仆射秦官汉因之成帝初置尚书五人以一人为仆射
后汉尚书仆射一人书尚书事经魏至晋省置无常隋
开皇三年诏左右仆射从二品左掌判吏部兵部礼部
三尚书右掌判都官度支工部三尚书唐左右仆射因
前代本副尚书令自令废二仆射则为宰相武后改二
仆射为文昌左右相神龙初复旧开元元年改为左右
丞相天宝元年复 唐六典后汉以令仆射六曹尚书
卷一百二十一 第 8b 页 WYG0946-0228b.png
为八座魏氏省为五曹则仆射有二若仆射省一则尚
书有六今以二丞相六尚书为八座(后汉尚书称台魏晋已来为省)唐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刘洎言尚书万机本八座比于文昌二丞方于管辖爰至曹郎上应列宿)中书令张 
(说择丞辖以王丘左齐浣右)唐左仆射(裴寂房玄龄于志宁)右仆射(裴寂萧瑀杜如晦李)
(靖温彦博高士廉张行成)左丞(戴胄王丘韦弘景仁约席豫颜真卿崔从)右丞(魏徵宇文节齐浣韦)
(温思谦杜正伦刘洎庾承宣)
西汉中书之权重东汉尚书之权重至魏中书重尚书
卷一百二十一 第 9a 页 WYG0946-0228c.png
渐轻 政归尚书汉事也归中书魏事也元魏时归门
下世谓侍中黄门为小宰相后世相承并号三省 隋
大业三年四月壬辰以中书省与尚书门下内史秘书
为五省增谒者司隶台与御史为三台分太府寺置少
府监与长秋国子将作都水为五监 唐代宗以前中
书在上宪宗以后门下在上 杨收曰汉制总群官而
听曰省分务而专治曰寺

汉御史台 二台 三台 兰台 令史五曹

卷一百二十一 第 9b 页 WYG0946-0228d.png
隋监察御史

古者有御史之名见于周官中士下士为之特小国传
命令者(掌赞书授法令)至战国其职益亲故献书多云献书于
大王御史渑池之会(秦赵)各命御史书事淳于髡曰御史
在前执法在后(皆记事之职)至秦人主自亲事以操制臣下
侍御仆从其势益重而御史大夫遂与丞相分权矣(通典)
(云秦汉为纠察之任)
表御史有两丞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0946-0229a.png
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元寿二年更名御史长史 续志中丞一人御史大夫
之丞也旧别监御史在殿中察举非法及大夫转为司
空因别留中为御史台率后又属少府注蔡质汉仪中
丞故二千石为之或选侍御史高第执宪中司朝会独
坐内掌兰台督诸州刺史纠察百僚出为二千石 高
纪十一年二月诏御史中执法下郡守注晋灼曰中丞
也 陈咸传为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
法殿中 薛宣传数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执宪毂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0946-0229b.png
下不吐刚茹柔 赵后传诏记盛绿绨方底封御史中
丞印 于定国传中丞从事 周礼注小宰若今御史
中丞 汉旧仪中丞督司隶 后传宣秉建武元年拜
中丞特诏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三司各专席而坐号三
独坐 赵礼冯绲周纡樊准马严为中丞(周纡传中丞典司京辇)
(韦昭曰居殿中故曰中丞)
志治书侍御史二人六百石(表御史治书者有印绶)选明法律者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1a 页 WYG0946-0229c.png
为之凡天下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注蔡质汉仪
曰选御史高第补之胡广曰宣帝斋居决事令侍御史
二人治书御史起此冠法冠秩百石与符节郎共平廷
尉奏事(铜印青绶) 严延年传注天子欲有拜召持书(一作治书)
御史发符下太尉 来历传有持书侍御史龚调 通
典中丞旧持书侍御史也云云魏置治(持)书执法梁天监
初始重其选车前依尚书二丞给三驺执盛印青囊唐
永徽初改为中丞(隋改中丞为治书侍御史)
志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掌察举非法受公卿群吏奏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1b 页 WYG0946-0229d.png
事有违失举劾之凡郊庙祠及大朝会封拜则一人监
威仪有违失劾奏 和帝纪注十三州志侍御史周官
即柱下史秩六百石掌记注言行纠诸不法员十五人
出有所案则称使者 张苍传秦时为柱下御史 汉
官仪冠以铁为柱汉仪注衣绛给事殿中宿庐在石渠
门外 列传严延年劾霍光 张汤儿宽杜林杜诗张
纲朱穆王景王涣王允桓典陈翔何敞杨秉 晋志侍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2a 页 WYG0946-0230a.png
御史汉所掌有五曹曰令曹掌律令印曹掌刻印供曹
掌斋祀尉马曹掌厩马乘曹掌护驾豹尾之内便为禁
省 通典周柱下史秦改为侍御史冠法冠一名柱后
惠文后汉皆公府掾属高第为之(蔡质汉仪云初称守满岁拜真出治剧为)
(刺史二千石平选补令见中丞执板揖)寒明以谒者守 魏置八人所掌凡八部有
持曹课第曹馀则史阙云晋置九人所掌十三曹吏课
第直事印中都督外都督媒符节水中垒营军法算(东晋)
(初省课第曹置库曹分为外右内左库曹宋置十八人)
表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治大狱武帝所制不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2b 页 WYG0946-0230b.png
常置 天汉二年遣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元始四年谯玄为绣衣使者持节)赵充国传遣绣衣来责 
 将军(伏湛王莽时为绣衣执法) 通典直指而行无私也衣以绣者
尊宠之也江充拜直指绣衣使督三辅盗贼禁察踰侈
又王贺武帝时为绣衣御史暴胜之亦为之后汉谯玄
为绣衣御史持节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沈约云绣衣御
史光武省顺帝复置魏罢之
表御史员三十人无印绶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3a 页 WYG0946-0230c.png
唐六典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不法事凡九条
(时未置三辅盖追书之) 萧望之传御史有令不得擅便 监军
御史胡建传 督军御史见后 符玺御史(成尧传表尚符玺)
(者有印绶) 永初二年遣侍御史庞雄督诸郡兵明年遣中
丞王宗持节发兵顺帝以中丞冯绲持节督扬州军事
志兰台令史六百石掌奏及印工文书(汉官仪六人秩百石掌书劾奏)
 (班固班超傅毅李尤孔僖) 汉仪注御史大夫史员四十五人皆
六百石其十五人给事殿中馀三十人留寺治百事皆
冠法冠 御史大夫掾(严延年儿宽)主簿(孙宝)御史属(公孙益寿)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3b 页 WYG0946-0230d.png
(谷永匡衡传御史百石属诸葛丰孙宝薛广德萧望之)少史(萧望之使少史冠法冠)通典所
居之署汉谓之御史府亦谓御史大夫寺后汉谓之御
史台亦谓之兰台寺赵岐生于御史台字台卿汉官仪
廷尉按责上御史台谢灵运晋书曰汉尚书为中台御
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是曰三台蔡邕以侍御史转持
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迁三台(安帝亲政陈忠言注)成翊世新蒙 
(表录显列三台注谓为侍御史尚书郎) 六典注汉名御史府后汉曰宪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4a 页 WYG0946-0231a.png
台魏晋宋齐曰兰台梁陈后魏北齐隋皆曰御史台(汉旧)
(仪御史大夫寺在司马门内) 崔篆御史箴简上霜飞笔端风起
傅咸御史中丞箴煌煌天文宿星是环爰立执法其煇
有焕执宪之纲秉国之宪鹰扬虎视肃清迟慢謇謇匪
躬是曰王臣既直其道奚顾其身 北齐司马子瑞云
秦兴铁柱汉制绣衣簪白笔以绳违驭骢马而明目
隋志梁建御史台置大夫 通典晋大元中始置检校
御史(吴混之为之)掌行马外事后魏太和末亦置十二人隋
开皇二年改为监察御史凡十二人(盖取秦监郡御史以名官)大业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4b 页 WYG0946-0231b.png
三年增十六员唐十员里行五员里行始自马周以布
衣令于监察御史里行遂有此名高宗龙朔元年八月
王立本为之(会要里行之名始于龙朔六典旧志云始于马周贞观初)汉张忠为大
夫以孙宝为主簿隋大业三年御史台始置主簿二人
唐置一员贞观中张弘济为之遂为美职(李延寿为主簿)

汉御史乘属(乘曹见前)

武纪元封元年春正月诏曰翌日亲登崇嵩御史乘属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5a 页 WYG0946-0231c.png
在庙傍吏卒闻呼万岁者三注如淳曰汉仪注御史亦
有属晋灼曰天子出御史除一人为乘曹护车马师古
曰如晋二说是(御史属公孙益寿谏祁连环兵擢为侍御史)

晋散骑省 宋集书省

通典汉散骑有常侍侍郎与侍中黄门侍郎后汉省散
骑而中常侍改用宦者魏文帝黄初初(一云延康中)晋散骑
合于中常侍谓之散骑常侍后用士人始以孟达补之
久次者为祭酒散骑常侍掌规諌不典事(应璩蒋济何晏卫臻徐宣)
又有员外晋泰始中(十年)令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5b 页 WYG0946-0231d.png
常侍通员直因曰通直散骑常侍亦武冠右貂金蝉绛
服佩水苍玉虽隶门下而别为一省(潘岳兼虎贲中郎将寓直散骑省)
自魏至晋共平尚书奏事东晋乃罢之而以中书职入
散骑省故散骑亦掌表诏焉(却诜阮孚郑默傅玄华峤皆为散骑常侍吴隐之为)
(员外常侍领大著作)宋置四人属集书省齐散骑侍郎通直散骑
侍郎员外散骑侍郎(侍郎魏钟繇应璩刘劭荀顗晋王悦洽徐邈)并为集书
省职而散骑常侍为东省官梁谓之散骑省天监六年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6a 页 WYG0946-0232a.png
诏又革之(贺琛为常侍)后魏北齐皆为集书省掌讽议左右
从容献纳领诸散骑常侍侍郎及谏议大夫给事中等
官兼以出纳王命位在中书之右唐贞观二年制散骑
常侍为散官从三品后悉省十七年复置为职事官始
以刘洎为之(七月四日)其后定制置四员属门下掌侍从规
諌显庆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迁二员隶中书遂分为左右龙
朔二年改侍极咸亨元年复旧(李百药褚亮于志宁孔颖达)(徐坚褚无)
(量魏知古马怀素崔沔崔元亮归崇敬柳冲)(元行冲王丘柳公权贾隐林)员外散骑侍
(虞世南张后裔)广德二年五月升常侍正五品(大和五年左常侍崔元亮)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6b 页 WYG0946-0232b.png
(与诸官十四人伏奏)
晋泰始二年二月庚午诏保氏持以諌争为职今侍中
常侍实处此位择能正色弼违者兼之九月乙未散骑
常侍皇甫陶傅玄领諌官上书諌

晋都水台

唐六典注晋置都水台都水使者一人掌舟楫之事官
品第四又有左右前后中五水衡(戴熊陈谨以都水使者领水衡都尉)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7a 页 WYG0946-0232c.png
孝武省都水台置水衡令齐复置都水台使者一人梁
天监七年改大舟卿为冬卿班第九隋开皇三年省都
水入司农十三年复置(仁寿改为监炀帝复为使者)

宋华林学省

宋书孝武使祖冲之直华林学省

梁寿光省

梁书任孝恭入西省撰史直寿光省为司文侍郎 岑
之敬为寿光学士司义郎 周兴嗣直华林省进直文
德寿光省直西省 沈峻孔子祛补西省学士 皇侃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7b 页 WYG0946-0232d.png
召入寿光殿说礼记义 袁峻直文德学士省 贺革
于永福省为三王讲礼 江子一直华林省 简文开
文德省置学士庾信等充其选
陈永定三年闰四月甲午诏依前代置西省学士兼取
伎术士

隋五省(又见上)

志开皇元年依前代(汉魏)之旧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8a 页 WYG0946-0233a.png
内史秘书内侍五省御史都水二台及十一寺十二府
(又十一等勋官七等散官) 通典大业三年始行新令有三台五省
五监十二卫十六府 宋齐有三台五省之号(五省谓尚)
(书中书门下秘书集书省) 梁以尚书中书门下秘书集书为
五省

唐尚书省(详见三省)中台文昌台都省 六部

百官志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
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太宗尝为尚书令(武德元年六月)
(甲戌太宗为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8b 页 WYG0946-0233b.png
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尚书令一人掌典领百官
(晋挚虞有尚书令箴)其属有六尚书吏户礼兵刑工吏兵为前行
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行总四司以本行为头司馀
为子司上之逮下其制六一曰制二曰敕三曰册天子
用之四曰令皇太子用之五曰教亲王公用之六曰符
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下达之上其制有六表
状笺启辞牒诸司相质其制三关刺移凡符移关牒必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9a 页 WYG0946-0233c.png
遣于都省乃下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书省凡制敕
计奏之数省符宣告之节以岁终为断龙朔二年(二月四日)
改尚书省曰中台废尚书令(六典尚书令太宗尝亲其职自是阙不复置其用政)
 皆委中书八座之官但受其成事而已(会要龙朔二年二月十日废尚书令广德元年七月十一日德宗为)
(雍王以为大勋特拜至建中二年十二月三日乙丑除郭子仪恳辞而罢)尚书曰大常伯侍
郎曰少常伯(咸亨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改尚书省)光宅元年(九月五日)改尚
书省曰文昌台俄曰文昌都省垂拱元年(二月二日)曰都台
长安二年曰中台(会要三年闰四月十九日改神龙元年二月四日复)承天门街之东西 
(第四横街之北从西第一尚书省门额本睿宗书开元初进入内后右庶子魏华所顿省内当中有都堂本尚)
卷一百二十一 第 19b 页 WYG0946-0233d.png
(书令厅事堂之东吏部户部礼部三行每行四司左司统之都堂之西兵部刑部工部三行右司统之二十四)
(司左右丞相统领其事旧说吏部为省眼礼部为南宫瑞锦窠舍人考功度支为振行比部得廊下食以饭从)
(者号比盘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左右仆射各一人掌统理六官为
令之贰令缺则总省事(武德元年六月甲戌初以裴寂为右仆射知政事贞观三年二)
(月戊寅房左杜右)龙朔二年(二月四日)改左右仆射为左右匡政光
宅元年(九月四日)曰文昌左右相开元元年(十二月一日)曰左右
丞相天宝元年(二月二十日)(详见前三省)左右丞各一人掌辨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0a 页 WYG0946-0234a.png
六官之仪(纽有条之纲柅方动之轮)吏部户部礼部左丞总焉兵刑
工右丞总焉(太宗命戴胄魏徵杜正伦刘洎继领是职分居左右官条事理)郎中各一
人员外郎各一人贞观元年复置左右司郎中龙朔元
(会要二年二月四日)改左右丞曰肃机郎中曰承务咸亨元年
(左司武元衡白敏中奚陟柳涣蒋将明右司韦思谦吕元膺崔从)都事各六人主事
各六人 吏部尚书一人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员外郎
二人(下同)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以三铨之法官天下之
材以身言书判德行材用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放
为之注拟(晋傅玄有吏部尚书箴)唐刘贶天官旧事一卷 其属有四一吏部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0b 页 WYG0946-0234b.png
二司封三司勋四考功(武德五年改选部为吏部贞观二年复置龙朔元年改曰司列)
(光宅元年曰天官天宝十一载三月二十七日曰文部至德二载十二月十五日复旧) 吏部郎
中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员外郎二人一人判南曹为
尚书侍郎之贰凡文官九品有正有从四品以下有上
下为三十等文散阶二十九从一品曰开府仪同(开元仪同)
(四人姚崇宋璟王同皎毛仲)正二品特进(贞观萧瑀魏徵)从光禄正三品金
紫从银青正四品上正议大夫正四品下通议从四品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1a 页 WYG0946-0234c.png
上太中从四品下中大夫正五品上中散正五品下朝
议从五品上朝请从五品下朝散(已上皆大夫)正六品上朝
议郎正六品下承议从六品上奉议从六品下通直正
七品上朝请正七品下宣德从七品上朝散从七品下
宣义正八品上给事下徵事从八品上承奉下承务正
九品上儒林下登仕从九品上文林下将仕自四品皆
当上于吏部不上者岁输资钱(六典吏部郎中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先爵)
(爵同先齿勋十二转) 司封郎中员外郎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
凡爵九等云云旧号曰主爵龙朔二年改曰司封咸亨元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1b 页 WYG0946-0234d.png
年改主爵垂拱元年改司封(主爵阎立本韩休韦季武)司封杨凝柳公权 
司勋郎中员外郎掌官吏勋级凡十二转为上柱国柱
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
尉飞骑云骑尉至一转武骑尉凡以功授者覆实然后
奏拟战功则计杀获之数坚城苦战功第一者三转上
阵上获五转中获四转下获三转第二第三等递降焉
定上阵中阵下阵上获中获下获(杜如晦张九龄独孤郁杜牧) 考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2a 页 WYG0946-0235a.png
功郎中员外郎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四善二
十七最(严挺之王仲舒韦处厚王师旦孙逖郑浣李渤裴谞) 户部掌天下土地
人民钱榖之政贡赋之差 民部尚书戴胄(显庆初杜正伦兼度支尚书四年卢承)
 庆 侍郎李绛崔群(户部有二员判使案者谓之左户选委华重崔群由此枋任)其属有四一
户部二度支三金部四仓部(贞观二十三年六月三日高宗改民部曰户部光宅)
(元年改户部曰地官天宝十一载改金部曰司金仓部曰司储) 户部郎中(武儒衡)员外
郎掌户口土田赋役贡献之事以永业口分园宅均其
土田以租庸调敛其物以九等定天下之户其后以诸
行节官判钱榖而户部度支官失其职矣 度支郎中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2b 页 WYG0946-0235b.png
员外郎掌天下租赋岁计所出而支调之(崔仁师第五琦苏弁李元)
(纮张中方) 金部郎中员外郎掌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
 司珍司金(奚陟为员外郎杜佑为郎中) 仓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库储
出纳以义仓常平榖价(毕諴孟简李景俭) 礼部掌礼仪祭享
贡举之政 尚书李纲陈达裴行俭(侍郎李百药韦贯之贺知章)其属有四一礼
部二祠部三膳部四主客(武德二年改仪曹郎曰礼部郎中司藩郎曰主客郎中龙)
(朔二年改礼部曰司礼祠部曰司禋膳部曰司膳光宅元年改礼部曰春官) 礼部郎中员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3a 页 WYG0946-0235c.png
外郎掌礼乐学校图书祥瑞景云庆云为大瑞其名物
六十四白狼赤兔为上瑞其名物三十八苍乌赤雁为
中瑞其名物三十有二嘉禾芝草木连理为下瑞其名
物十二大瑞则百官诣阙奉贺馀瑞岁终员外郎以闻
(柳宗元李珏崔澹刘禹锡) 祠部郎中员外郎掌祠祀天文漏刻(崔沔)
 膳部郎中员外郎掌陵庙牲豆酒膳 李勉杜牧(元稹韦安石杜审)
(言) 主客郎中员外郎掌二王后诸蕃朝见(高郢李安期郭元振)
(白居易) 兵部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姚崇三为宰相常兼兵部)
(屯戍斥候士马储械无不谙记)李绛 其属四一兵部二职方三驾部四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3b 页 WYG0946-0235d.png
库部(龙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职方曰司城驾部曰司舆库部曰司库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宝十)
(一载曰武部驾部曰司驾) 兵部郎中一人判帐及武官阶 卫府
众寡一人判簿及军戎调遣之名数(杨凝裴光庭姚崇杜正伦张嘉贞)
员外郎一人掌贡举杂请一人判南曹 职方郎中员
外郎掌地图及四夷归化之事州县增废与版籍偕上
凡藩客至鸿胪讯其国山川风土为图奏之副上职方
殊俗入朝图其容状衣服以闻(李渤鲍防姚勉韩愈) 驾部郎中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4a 页 WYG0946-0236a.png
员外郎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之籍凡三十里有驿举
天下为千六百三十九驿(毕諴崔元亮) 库部郎中员外郎
掌戎器卤簿仪仗元日冬至陈设辨其名物而供焉武
库器仗则兵部长官莅其修全 刑部掌律令刑法徒
隶按覈谳禁之政(尚书刘祥道颜真卿崔隐甫)侍郎韩愈张柬之刘瑑 其属四
一刑部二都官三比部四司门(龙朔二年改刑部曰司刑都官曰司仆比部曰)
(司计司门曰司关光宅元年改刑部曰秋官天宝十一载改刑部曰司宪比部曰司计)一刑部郎
中员外郎掌律法案覆凡刑书之法有四律令格式凡
鞫大狱以尚书侍郎与御史中丞大理卿为三司使(杜景)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4b 页 WYG0946-0236b.png
(佺冯宿) 都官郎中员外郎掌俘隶(韩愈韦贯之郑谷) 比部郎
中员外郎掌赋敛(韩愈冯宿杜牧武元衡) 司门郎中员外郎掌
门关(刘乃白居易) 工部掌山泽屯田工匠之事(尚书杨师道李大亮)
(阎立德立本)其属四一工部二屯田三虞部四水部(武德三年改起)
(部曰工部龙朔二年曰司平屯田曰司田虞部曰司虞水部曰司川光宅元年改工部曰冬官天宝十一载改)
(虞部曰司水) 工部郎中员外郎掌城池土木工役(蒋系杜甫)
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屯田及京师文武职田诸司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5a 页 WYG0946-0236c.png
公廨田以品给焉 虞部郎中员外郎掌京都衢巷苑
(崔沔) 水部郎中员外郎掌津济堤堰(姜行本张文瓘员半千张籍)
旧志尚书都省领二十四司凡都省掌举诸司之纲纪
与百寮之程式以正邦理以宣邦教凡尚书省官每日
一人直宿都司执直簿转以为次凡内外百寮有事则
直官省之其务繁不在此例 通鉴贞观二年正月(十日)
置六司侍郎副六尚书并置左右司郎中各一人(会要侍郎)
(武德七年二月省贞观七年二月十日复置) 会要故事除兵吏部外共用
都司印圣历二年二月九日初备文昌室二十四司印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5b 页 WYG0946-0236d.png
郎官主之贞元二年正月宰相崔造请尚书省六职令
宰臣分判乃以齐映判兵部李勉判刑部刘滋判吏部
礼部崔造判户部工部(唐书云崔造请以度支盐铁还尚书省) 李庾西
都赋环以文昌二十四署六部提统按分星度 柳仲
郢著尚书二十四司箴

唐门下省 东台 鸾台 黄门省(门下省属)

    官(详见三省)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6a 页 WYG0946-0237a.png
志门下省侍中二人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
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时谓尚书省为南省门下中书省为北省亦谓门下)
(省为左省中书为右省或通谓之两省)下之通上其制六一曰奏钞二曰
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五曰表六曰状自露布以上乃
审其馀覆奏书制可而授尚书省行幸则负宝以从版
奏中严外办还宫则请降辂解严皇帝斋则请就斋室
奠盥洗酌受爵进酒皆左右其仪云云凡官爵废置刑政
损益授之史官既书复涖其记注职事官六品以上进
拟则审其称否而进退之(晋志通典见上)武德元年改侍中曰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6b 页 WYG0946-0237b.png
纳言三年(三月庚午)曰侍中龙朔二年(二月四日)改门下省曰东
台侍中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曰纳言垂拱元年改门
下省曰鸾台开元元年(十二月一日)曰黄门省侍中曰监天
宝元年曰左相(王圭魏徵宋璟魏元忠张行成为侍中)刘文静陈叔达为纳言 卢怀慎为 
(黄门监) 门下侍郎二人掌贰侍中之职龙朔二年改黄
门侍郎曰东台侍郎武后垂拱元年曰鸾台侍郎天宝
元年曰门下侍郎乾元元年曰黄门侍郎大历二年(十一)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7a 页 WYG0946-0237c.png
(月四日)复旧(温大雅王圭刘洎褚遂良杜正伦高智周宋璟李乂徐坚卢怀慎韩休)官品志侍郎功 
(高者在职一年诏功侍中祭酒与侍郎功高者一人对掌禁令张说丁母忧起复授黄门侍郎累表固辞方许)
(是时风教颇紊多以起复为荣而说固节恳辞识者美之)汉黄门侍郎属少府见汉官 左散骑常
侍二人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隋废贞观元年复置十
七年为职事官显庆二年分左右隶门下中书金蝉珥
貂左散骑与侍中为左貂右散骑与中书令右貂谓之
八貂龙朔二年曰侍极 左諌议大夫四人掌諌论得
失侍从赞相(太宗因王圭言诏谏官随中书门下三品官入阁)王圭褚遂良 魏徵二百馀奏 
 之展底蕴殷侑八十四通之论得失(李景伯真谏官)柳公权有争臣风 宋璟阳城颜相时朱子奢 武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7b 页 WYG0946-0237d.png
后垂拱二年鱼保宗上书请置匦以受四方之书乃铸
铜匦四涂以方色列于朝堂青匦曰延恩在东告养人
劝农之事者投之丹匦曰招谏在南论政得失者投之
白匦曰申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黑匦曰通玄在北告
天文秘谋者投之以谏议大夫补缺拾遗一人充知匦
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为理匦使其后通为一匦天
宝九载玄宗以匦声近鬼改理匦使为献纳使至德元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8a 页 WYG0946-0238a.png
年复旧宝应元年命中书门下择正直清白官一人知
匦以给事中中书舍人为理匦使建中二年以御史中
丞为理匦使谏议大夫为知匦使投匦者使先验副本
开成三年知匦使李中敏以为非所以广聪明而虑幽
枉乃奏罢验副封武德元年置谏议大夫(会要五年六月一日置四)
(员)龙朔二年(二月四日)曰正谏大夫(神龙元年复)贞元四年(五月十五)
(日)分左右 会要同 通典见前(一本云北齐集书省初置諌议大夫)给事中四人
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馆缮写雠校之课凡百官
奏钞侍中既审则駮正违失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8b 页 WYG0946-0238b.png
还谓之涂归季终奏駮正之目凡大事覆奏小事主而
领之三司详决失中则裁其轻重发驿遣使则与侍郎
审其事宜六品以下奏拟则校功状殿最行艺非人白
侍中而更焉 详见前(给事中之有声者张行成崔仁师许孟容李藩吕元膺薛存诚崔植丁公)
(著李逊孔颖达戣穆质萧效)左补阙拾遗各六人掌讽谏武后垂拱
元年置左右各二员(左补阙张说吕向韩休许景先薛登崔沔柳浑权德舆崔植裴邻)
(左拾遗张九龄李邕归崇敬独孤及沈既济王仲舒元稹白居易狄兼谟) 起居郎二人掌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9a 页 WYG0946-0238c.png
录天子起居法度天子御正殿则郎居左舍人居右有
命俯陛以听退而书之季终以授史官贞观初以给事
中諌议大夫兼知起居注或知起居事每仗下议政事
起居郎一人执笔记录于前史官随之其后置起居舍
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
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
螭头高宗临朝不决事有所奏唯辞见而已许敬宗李
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知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
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长寿中(二年正月戊申)宰相姚
卷一百二十一 第 29b 页 WYG0946-0238d.png
璹建议仗下后宰相一人录军国政要为时政记月送
史馆然率推美让善事非其实未几亦罢而起居郎犹
因制敕稍稍笔削以广国史之缺起居舍人本记言之
职唯编诏书不及他事开元初(五年九月戊申)复诏史官非供
奉者皆随仗而入位于起居郎舍人之次及李林甫专
权又废太和九年(十二月)诏入阁日起居郎舍人具纸笔
立螭头下复贞观故事贞观三年置起居郎废舍人龙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0a 页 WYG0946-0239a.png
朔二年曰左右史天授元年亦如之 详见前(元和十四年起居舍人裴)
(潾諌用方士疏曰贞观以来左右起居有褚遂良杜正伦吕何韦述咸能竭忠规谏)起居郎吴竞刘贶郑有 
(融顾胤于休烈张文瓘以东台侍郎知左史事)李仁实刘允济 典仪二人掌赞唱及
殿中版位之次隋谒者台有典仪武德五年复置隶门
下省 城门郎四人掌京城皇城宫殿诸门开阖之节
奉管钥而出纳之 符宝郎四人掌天子八宝及国之
符节有事则请于内既事奉而藏之大朝会则奉宝进
于御座行幸则奉以从大事出符则藏其左而班其右
以合中外之契小事则降符函封遣使合而行之武后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0b 页 WYG0946-0239b.png
延载元年(五月十一日)改曰籍宝郎开元元年(十二月十日)亦曰
籍宝郎 颜扬庭李安期延寿为符玺郎(周地官掌节春官典瑞秦符玺令汉符节令)隋开皇中韦 
(云起为符玺直长)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朝廷制
度沿革礼仪轻重皆参议焉 校书郎二人掌校理典
(本名雠校开元七年置校书四人二十三年减二人)奚陟 

唐中书省 西台 紫微省(详见三省)

志中书省令二人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1a 页 WYG0946-0239c.png
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二曰制书三慰劳制书四发敕
五敕旨六论事敕书七敕牒皆宣署审覆然后行焉大
祭祀则相礼亲征纂严则戒敕百官临轩则读策凡制
诰文章献纳以授记事之官(房玄龄郝处俊裴度温彦博岑文本马周褚遂良高)
(季辅张说九龄肃宗以后始以处大将郭子仪李晟韩弘)武德三年(三月十日庚午)改内书
省曰中书省令曰中书令(甲戌封德彝为令)龙朔元年改曰西
台令曰右相光宅元年曰内史开元元年(十二月庚寅)曰紫
微省令曰紫微令(士寅姚崇兼紫微令)天宝元年曰右相(隋志通典云隋)
 内史省志与会要云内书不同(一本云因隋为内书省元年甲戌萧瑀窦威为内史令)一本云龙朔二年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1b 页 WYG0946-0239d.png
(改西台光宅元年改凤阁神龙初复旧开元元年改紫微省五年复旧与志不同当考)李庾西都赋西则月 
(华重启银台内向中书在焉)详见前 
侍郎二人掌贰令之职朝廷之大政参议焉(于志宁岑文本颜师)
(古崔沔崔佑甫杜正伦薛元超李元纮来济郝处俊张嘉贞韦抗张九龄)会要开元元年十二月一日改紫 
(微侍郎大历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升正三品五年九月六日紫微侍郎复为中书侍郎志注同)详见前 
舍人六人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
皆起草进画既下则书行其禁有四漏泄稽缓违失忘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2a 页 WYG0946-0240a.png
误以久次者一人为閤老又一人知制诰颛进画给食
于政事堂其馀分署制敕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丞
相判案同署乃奏惟枢密迁授不预姚崇为紫微令奏
大事舍人为商量状与本状皆下紫微令判二状之是
否然后奏开元初以他官掌诏敕册命谓之兼知制诰
(韩休以工部侍郎)肃宗又以他官知舍人事自兵兴政去台阁
决遣颛出宰相自是舍人不复押六曹之奏会昌末(四年)
(十一月)宰相李德裕建议台阁常务州县奏请复以舍人
平处可否(详见前)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2b 页 WYG0946-0240b.png
 会要贞元初舍人缺唯库部郎中张濛独知制诰四
 年二月以吴通微顾少连吴通玄韦执谊知制诰与
 濛五人而六舍人皆缺十八年十月舍人权德舆独
 直禁掖(上言左右掖垣承天子诰命奉行详覆各有攸司旧制分曹十员以相防检)德舆居西 
 (掖八年独长者数岁)长庆二年六月武儒衡以谏议知制诰大
 中六年六月选尚书郎为之(先是知制诰用前行正郎) 直中书
 郎(张蕴古岑文本魏元忠) 舍人(岑文本高季辅马周李峤苏颋张九龄许景先高仲舒崔)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3a 页 WYG0946-0240c.png

琳李乂贾至孙逖崔祐甫常衮杨炎白居易(故事凡军国大事舍人各执所见杂书其名谓之五花判)

 (事侍郎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駮正之贞观三年始申旧制)知制诰(韩愈韩皋王仲舒元)

稹柳公权(李百药安期义仲三世制诰)齐浣论駮诰诏皆准古谊大政必咨之 

右散骑常侍二人 右谏议大夫四人(会要贞元四年五月十五日谏)
(议分左右加置八员左右各四右隶中书省元和元年闰六月诏置四员罢左右) 右补阙六
(朱敬则姚南仲归登熊执易卢景亮丁公著李渤王仲舒独孤郁魏谟韦贯之崔群郑浣高元裕)
右拾遗六人(陈子昂吴兢严挺之卢从愿韦处厚柳公权)掌知门下省(大和三年)
(三月舒元褒言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吏也) 起居舍人二人掌修记言
之史录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邢文伟崔融为)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3b 页 WYG0946-0240d.png
 右史(令狐德棻吕向王仲丘韦述蒋乂魏谟庾敬休张次宗归登权德舆为舍人) 通事舍人
十六人掌朝见引纳殿庭通奏武德四年废谒者台改
通事谒者曰舍人 隋有韦云起(崔端礼张昌龄来济孙处约崔行功元行冲陆坚为之)
 集贤殿书院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刋缉
图籍(详见院类) 校书四人(崔郾范传正丁公著) 正字二人(柳宗元)
史馆修撰四人掌修国史 李延寿兼直国史(贞观初邓世隆与崔仁师慕容善行)
 刘觊庾安礼敬播为修史学士(修撰则蒋乂伸阶柳冕沈既济童处厚独孤郁沈传师令狐峘张荐韩愈李)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4a 页 WYG0946-0241a.png
 翱裴休王彦威(直馆则柳芳吴兢沈传师蒋系)归崇敬史馆修撰兼集贤殿校理修国史仪注 

唐中书内省

通鉴贞观元年闰三月壬申命五品以上更直(一作更宿)
书内省数延见问政事得失

唐秘书省 著作局 司文局 四部图籍


图书使

志秘书省监一人从三品(夏侯端魏徵预政虞世南颜师古马怀素贺知章陆坚康)
(子元崔沔张荐白居易蒋乂)少监二人从四品上(萧德言颜师古刘知几康子元张荐)
(九龄陈京王绍宗苏源明独孤郁)李峤同平章事 丞一人从五品上(令狐德棻武德初为)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4b 页 WYG0946-0241b.png
(丞时经籍亡散秘书湮缺请重募天下遗书置吏补录不数年图典略备)魏徵亦为丞 魏刘劭薛夏晋嵇 
(绍为丞)监掌经籍图书之事领著作局少监为贰
 六典注(又通典)周官太史掌六典外史掌四方志三皇
 五帝书汉图籍所在有石渠石室延阁广内贮之外
 府又御史中丞居殿中掌兰台图籍及麒麟天禄二
 阁藏之内禁后汉图籍在东观桓帝延熹二年始置
 秘书监一人属太常(荀悦为之)后省魏武帝(建安中)置秘书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5a 页 WYG0946-0241c.png
 令左右丞郎典尚书奏事文帝黄初中改为监(分秘书立)

中书(王象为监撰皇览初属少府及王肃为监遂不复属)晋武并入中书惠永

 平元年别置秘书寺掌中外三阁图书(岑虞荀勖王沉华谭孙盛)
 (为监)梁改为省(与上书中书门下集书为五省)任昉为监 后周春官府置
 外史下大夫隋与尚书门下内史殿中为五省后改
 监为令(牛弘为监)武德初改为监(四年改少令为少监七年省贞观四年十二月)
 (复置以世南为之太极元年二月加一员以崔琳为之)
龙朔二年(二月四日)改省曰兰台监曰太史少监曰侍郎丞
曰大夫秘书郎曰兰台郎(咸亨复旧)垂拱元年曰麟台(会要光宅)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5b 页 WYG0946-0241d.png
(元年九月五日)太极元年曰秘书省(会要神龙元年二月五日复) 秘书郎
三人从六品上(本四员开元二十八年减一)掌四部图籍以甲乙丙
丁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贮凡课写功程
皆分判(权德舆璧记曰岑虞褚迭为之厥后彬彬多文学之士)魏晋之际秘书与中书或分或合故 
(云职近日月宜居三台之上丞郎之任与南宫相亚姚寿李藩康子元上官仪张籍)汉马融魏刘劭玉基 
(晋郑左思司马彪徐广张协) 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后汉始于东观置校书郎)
 中后魏袐书省始置校书郎(隋增为四十人唐减焉)孙季良崔群柳仲郢李建韦贯之裴度元稹徐岱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6a 页 WYG0946-0242a.png
 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雠校典籍刋正文章(北齐始置陈子)
(最萧颖士裴耀卿魏元忠于休烈刘晏柳玭吴通玄) 著作局(武德四年改著作曹曰局龙朔二年)
(曰司文局郎曰郎中佐郎曰司文郎) 郎一人从五品上掌撰碑志祝祭
文与佐郎分判局事(六典注汉以它官兼著作东观魏太和中置著作郎隶中书省晋元)
(康二年改为秘书著作后别自名曰著作省而犹隶秘书著作郎谓之大著作陈寿张载孙楚李充谢沈)荀 
(勖以中书监干宝虞预徐广以散骑常侍孙绰以给事中伏滔以游击将军孙盛以袐书监兼领著作)王隐 
 待诏著作单衣介帻朝朔望于著作省(宋何承天后魏崔浩)梁周舍裴子野以他官领之又有撰史学 
 士分徐陵以吏部尚书姚察以秘书监领著作(姚思廉邓世隆萧德言孔至崔沔许敬宗李藩魏知古顾况)
(刘胤之郑虔)佐郎二人从六品上(魏置晋定员八人始到职撰名臣传一人张华张载)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6b 页 WYG0946-0242b.png
 郭璞束晰陈寿王彪孙绰(敬播刘孝孙邓世隆杜审言刘允济王义方崔融郎馀令)校书郎正
字二人(任敬为著作局正字)
显庆中置详正学士 崔行功传(见书目类)苏诜为秘书详正学士  开元
中诏秘书官并号修书学士草定四部(殷践猷授秘书省学士)陆德 
(明曹宪朱子奢为秘书学士) 贞元二年七月监刘太真请择儒者
校九经于秘省宰臣录其课长庆三年四月少监李随
请铸秘书阁图书印 李庾西都赋秘书典籍品命校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7a 页 WYG0946-0242c.png
郎横阁三重阐正铅黄 六典注初汉御史中丞掌兰
台秘书图籍故历代以秘书与御史为邻

唐秘书内省

会要贞观二年于中书置秘书内省以修五代史 敬
播传贞观初擢进士第时颜师古孔颖达次隋史(即修五代)
(史)诏诣秘书内省参纂 王圭传隋开皇十三年诏入
秘书内省雠定群书 令狐德棻传武德中为起居舍
人迁秘书丞四年又建言近代无正史梁陈齐文籍犹
可据至周隋事多脱损今耳目尚及史有所冯一易世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7b 页 WYG0946-0242d.png
事皆汩暗无所掇拾陛下受禅于隋隋承周二祖功业
多在周今不论次则先烈无所传焉高祖诏萧瑀等修
 隋李文博传直秘书内省典校群书
隋大业十一年正月增秘书省官百二十员以学士补


唐秘书外省(与秘书省通)

会要武德元年十一月四日诏皇族子弟功臣子弟于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8a 页 WYG0946-0243a.png
秘书外省别立小学(又儒学传选举志)见学校选举类  盖文懿传高
祖于秘书省置学以教王公子文懿为国子助教既升
席公卿更相质问文懿譬晓密微远近宗仰  表天
宝十二载十二月戊子左相希烈为秘书省图书使
马怀素奏秘书少监卢辅崔沔为修图书副使

唐司天台 通玄院 灵台 太史监

    浑天监 浑仪监 五官正 司历(见历类)
志司天台监一人少监二人丞一人主簿二人主事一
人监掌察天文稽历数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之异率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8b 页 WYG0946-0243b.png
其属而占有通玄院以艺学召至京师者居之凡天文
图书器物非其任不得与焉每季录祥眚送门下中书
省纪于起居注岁终上送史馆岁颁历于天下武德四
年改太史监曰太史局隶秘书省七年废置候龙朔二
年改太史局曰秘书阁局令曰郎中武后光宅二年(会要)
(久视元年五月十九日)改太史局曰浑天监不隶麟台俄改浑仪
(七月六日)置副监及丞主簿改司辰师曰司辰长安二年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9a 页 WYG0946-0243c.png
(八月二十八日)复曰太史局废副监及丞隶麟台如故改天文
博士曰灵台郎(后汉太史有灵台丞)历博士曰保章正(隋置历博士)
龙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改太史局曰太史监不隶袐书省复置
丞景云元年(七月二十八日丁丑)又为局隶秘书省踰月为监(八月)
(七日)岁中复为局(十一月二十一日)二年(闰九月十日)改曰浑仪监开
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复为太史监改令为监置少监十四年
(会要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复为局以监为令而废少监天宝元年
(十月三日)太史局复为监自是不隶秘书省乾元元年(三月十九)
(日)曰司天台艺术人韩颖等建议改令为监置通玄院
卷一百二十一 第 39b 页 WYG0946-0243d.png
(薛颐善天步李淳风明历算并为太史丞迁为令严善思以著佐兼太史令)淳风直太史局铸黄道仪撰法 
(象志) 春秋夏冬中官正各一人副正各一人掌司四时
各司其方之变异冠加一星珠以应五纬衣从其方色
(乾元元年二月三日司天监韩颖奏请)元日冬至朔朝会及大礼各奏方
事而服以朝见(乾元元年置五官正及副)五官保章正二人(周保章氏后周)
(保章上士中士)五官监候三人五官司历二人掌历法及测景
分至表准五官灵台郎各一人掌候天文之变五官挈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0a 页 WYG0946-0244a.png
壶正二人五官司辰八人漏刻博士六人武后长安二
年置挈壶正(周挈壶司寤氏鸡人凡三职)乾元元年与灵台郎保章
正司辰皆加五官之名有漏刻生四十人典钟典鼓三
百人 会要同(隋有天文博士唐初因之长安二年改为灵台郎) 通典秦汉以来
太史之任盖并周之太史冯相保章三职(秦燔书天文星占存而不)
(毁) 会要司天台内有灵台以候云物崇七丈周八十
丈总置官六十员台在永宁坊乾元元年三月十九日
制曰(旧纪同)建邦设都必稽玄象分曹列局皆应物宜灵
台二星主观察云物天文正位在太微西南今兴庆宫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0b 页 WYG0946-0244b.png
上帝廷也考符之所合置灵台宜令所司量事修理灵
台旧在秘书省南(天宝十年敕太史监官除朔望朝外非别有公事一切不须入朝)
宋朝因梁曰司天监元丰改太史局有天文院钟鼓测
验浑仪刻漏所

唐殿中省

志殿中省监一人少监二人丞二人监掌天子御服之
事其属有六局曰尚食尚药尚衣尚乘尚舍尚辇少监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1a 页 WYG0946-0244c.png
为之贰凡听朝率属执伞扇列左右大朝会祭祀则进
爵行幸则侍奉仗内骖乘百司皆纳印而藏之大事听
焉有从行百官之印左右仗厩左曰奔星右曰内骑两
仗内又有六厩一曰左飞二曰右飞三曰左万四曰右
万五曰东南内六曰西南内园苑有官马坊每岁河陇
群牧进其良者以供御六闲马以殿中监及尚乘主之
武后万岁通天元年置仗内六闲一曰飞龙二曰祥麟
三曰凤苑四曰鹓鸾五曰吉良六曰六群亦号六厩以
殿中丞检校仗内闲厩以中官为内飞龙使圣历中置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1b 页 WYG0946-0244d.png
闲厩使以殿中监承恩遇者为之分领殿中太仆之事
而专掌舆辇车马自是宴游供奉殿中监皆不预开元
初闲厩马至万馀疋骆驼巨象皆养焉以驰马隶闲厩
而尚乘局名存而已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
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侍御尚医
二人上主事二人武德元年改殿内监曰殿内省龙朔
二年曰中御府监曰大监丞曰大夫又进马五人 尚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2a 页 WYG0946-0245a.png
食局奉御二人进御必辨时禁(周膳夫内饔) 尚药局奉御
二人掌和御药诊视侍御医四人司医二人尚衣局(周司)
(服)奉御二人(阎立德武德中尝为之)掌供冕服几案祭祀则奉镇
圭于监而进于天子大朝会设案 尚舍局(周堂舍)奉御
二人掌殿庭祭祀张设大朝会设黼扆施蹑席薰炉
尚乘局(周巾车)奉御二人(张万岁贞观中为之)掌内外闲厩之马左
右六闲飞黄吉良龙媒騊駼駃騠大苑凡外收岁进良
马印以三花飞凤之字飞龙厩日以八马列宫门之外
号立仗马仗下乃退(六典凡十二闲分二厩曰祥麟凤苑)又司廪司库各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2b 页 WYG0946-0245b.png
一人 尚辇局奉御二人直长三人尚辇二人掌舆辇
伞扇大朝会则陈于庭大祭祀则陈于庙 六典注魏
氏初置殿中监晋宋因之齐有内外殿中监北齐门下
省属官有殿中监四人隋改为殿内局监大业三年分
门下省尚食尚药御府殿内等局分太仆府车府骅骝
等署置殿内省又有奉车都尉十二人唐改为殿中省
龙朔二年改曰奉膳奉医奉冕奉扆奉驾奉舆局 宋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3a 页 WYG0946-0245c.png
朝以朝官一员判省事至道元年三月诏殿东省以御
街东屋三楹为库贮法物一楹为省局一楹为吏舍崇
宁三年二月辛酉建殿中省至靖康元年废初元丰五
年欲复置六尚如唐故事而禁中未有其地七月壬寅
诏御辇院不隶省寺令得自达

唐内侍省

志内侍省监一人少监二人内侍四人监掌内侍奉宣
制令其属六局曰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内坊少监
内侍为之侍皇后亲蚕则升坛执仪大驾出入为夹引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3b 页 WYG0946-0245d.png
武德四年改长秋监曰内侍监内承奉曰内常侍内承
直曰内给事龙朔二年改监为省武后垂拱元年曰司
宫台天宝十三年置内侍监改内侍曰少监寻更置内
侍有高品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
十二人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六人(隋大业三年改内侍省为长秋监)
宦者传唐制内侍省宦有内侍四内常侍六内谒者监
内给事各十谒者十二典引十八寺伯寺人各六又有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4a 页 WYG0946-0246a.png
五局曰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局各有令有丞皆宦
官为之太宗诏内侍省不立三品官(贞观中定制)以内侍为
之长阶第四不任以事唯门閤守禦廷内扫除禀食而
(会要唐制内侍省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谒者监六人内给事八人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内寺伯)
(二人寺人六人别有五局同上) 李庾西都赋宦者别省延缘右藏建
子亭于弄外设兰锜于庑下

唐御史台(记) 三院 六察

志御史台大夫一人中丞二人大夫掌以刑法典章纠
百官之罪恶中丞为之贰其属有三院一曰台院侍御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4b 页 WYG0946-0246b.png
史隶焉二曰殿院殿中侍御史隶焉三曰察院监察御
史隶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诘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
书门下大事裁奏小事专达凡有弹劾御史以白大夫
有制覆囚则与刑部尚书平阅行幸乘辂车为导朝会
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列于两观监察御史专
举不如法者(大夫杜淹萧瑀魏元忠宋璟尹思贞李杰朝隐栖筠王丘郑覃)中丞魏元忠宋璟 
 裴度卢坦温造魏谟狄兼谟牛僧孺(卢怀慎奂奕三居其官时传其美李景让为大夫劾免侍御史)高元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5a 页 WYG0946-0246c.png
(裕为中丞言纪纲地宫属须选奏罢监察不称职者杜宣猷等)开元二十一年十一月大夫崔琳以秘书省 
(东北地修二中丞厅事)高宗改治书侍御史为中丞以避帝名龙
朔二年(四月四日)改御史台曰宪台大夫曰大司宪中丞曰
司宪大夫武后文明元年改御史台曰肃政台光宅元
(九月甲寅)分左右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
风俗寻命左台兼察州县两台岁再发使八人春曰风
俗秋曰廉察以四十八条察州县景云三年(即先天元年)
两台望齐纠举苛察百僚厌其烦乃废右台(二月辛酉)延和
元年(会要先天二年九月一日即开元元年)复置岁中以尚书省隶左台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5b 页 WYG0946-0246d.png
月馀而右台复废至德后诸道使府参佐皆以御史为
之谓之外台会昌初升大夫中丞品以侍御史殿中侍
御史监察御史主留台务而三院御史亦不常备(文宗时中)
(丞高元裕谓监院御史隶本台) 侍御史六人掌纠举百僚大事法冠
朱衣纁裳白纱中单小事常服久次者一人知杂事谓
之杂端殿中监察掌台内事专决亦号台端次一人知
公廨次一人知弹分京城诸司及诸州为东西次一知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6a 页 WYG0946-0247a.png
西推赃赎三司受事号副端次一人知东推理匦等以
殿中侍御一人同知东推莅太仓出纳第二人同知西
推莅左藏出纳号四推御史只日台院受事双日殿院
受事唐法殿中侍御史迁拜及职事与侍御史钧开元
以降权属侍御史而殿中兼知库藏宫门内事故事御
史台不受讼有诉可闻者略其姓名托以风闻其后御
史嫉恶者少通状壅绝开元十四年乃定授事御史一
人知其日劾状题告事人姓名其后宰相以御史权重
建议弹奏先白中丞大夫复通状中书门下然后得奏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6b 页 WYG0946-0247b.png
自是御史之任轻矣建中元年以侍御史分掌公廨推
弹自是杂端之任轻矣元和八年命四推御史受事周
而复始罢东西分日之限(通典言侍御史职有四谓推弹公廨杂事知杂事者谓杂)
 端最为雄剧食坐之南设横榻谓之南床(六典云职有六曰奏弹三司西推东推赃赎理匦)侍御史李素 
(立柳范王义方徐有功韦仁约温造)隋末废殿内侍御史义宁元年丞相
府置察非掾二人武德元年改曰殿中侍御史龙朔元
(八月)置监察御史里行 王立本为之(六典云始于马周)武后文明元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7a 页 WYG0946-0247c.png
年置殿中里行后亦专以里行名官长安二年置内供
(在正员之外开元十四年崔隐甫奏供奉及里行并与正员同级) 殿中侍御史九
(六典云六人武德五年置四人贞观二十三年加员)通典云六员 掌殿庭供奉之仪
京畿诸州兵皆隶焉正班列于閤门之外纠离班语不
肃者元日冬至朝会则乘马具服戴黑豸升殿(晋志魏兰台遣)
(二御史居殿中伺察非法即其始也晋置二人江左二人)唐临张行成崔仁师许景先源乾曜 上官仪曰 
(殿中侍御史赤墀下供奉接武夔龙簉羽鹓鹭) 监察御史十五人掌分察百
寮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凡
十道巡按以判官二人为佐务繁则有支使其一察官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7b 页 WYG0946-0247d.png
人善恶二察户口流离赋役不均三察农桑不勤四察
妖猾盗贼五察德行孝悌茂材异等六察黠吏豪宗兼
并纵横(马周宋璟苏颋杜暹李勉颜真卿柳浑陆贽韦贯之韩愈陆元方齐浣)初开元中
(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兼巡传驿至二十五年(五月)以监察御史(郑审)
校两京馆驿大历十四年(九月)两京馆御史一人知馆驿
号馆驿使监察御史分察尚书省六司繇下第一人为
始出使亦然兴元元年(十月四日)以第一人察吏部礼部兼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8a 页 WYG0946-0248a.png
监祭使第二人察兵部工部兼馆驿使第三人察户部
刑部岁终议殿最元和中(四年五月)以新人不出使无以观
能否乃命颛察尚书省号六察官开元十九年(正月二十一日)
以监察御史二人莅太仓左藏库三院御史皆初领繁
剧外府推事其后以殿中侍御史上一人为监太仓使
第二人为监左藏库使 会要御史台(云云与志同)光宅元
年九月五日改左肃政台更置右台令地官尚书韦方
质为条例删定为四十八条以察州县(李峤上疏垂拱时诸道巡察使)
(科条四十有四至别敕令又有三十而使以三月出尽十一月奏事令所察按准汉六条而推广之则无不包)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8b 页 WYG0946-0248b.png
(矣乌在多张事目也)会昌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中书门下奏大
夫秦为上卿汉为副相后为大司空宜升正三品大夫
秩崇不常置中丞为宪台之长升正四品与丞郎出入
迭用以重其任殿中侍御史武德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置四员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九日大夫李乾祐奏增
两员(李文礼张敬一为之)监察御史武德初因隋至八员贞观二
年二月九日加两员(以李义琰韦务静为之)监察非因奏事不得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9a 页 WYG0946-0248c.png
入至殿庭开元七年三月敕随仗入閤杜易简御史台
杂注云监察自永徽后又敕授龙朔中李义甫掌选始
注御史后遂无吏部注者苏氏曰御史敕授是开元四
年六月十九日敕 通典后汉亦谓之兰台寺梁及后
魏北齐或谓之南台后周曰司宪属秋官府隋及唐曰
御史台门北辟取阴杀也(邺都故事龙朔中置司直为东宫之宪府亦开北门)
御史为风霜之任贞观末(二十二年)大夫李乾祐奏置东西
二狱开元中(十四年)大夫崔隐甫复奏罢之 蓺文志杜
易简御史台杂注五卷(高宗时御史记台中故事通典四卷)韩琬御史台
卷一百二十一 第 49b 页 WYG0946-0248d.png
记十二卷 开元初监察(书目云殿中侍御史韩琬御史台记十二卷自唐初讫开元五年台中官)
(属凡十有一人皆论建置沿革附以名氏爵里美恶必书叙传一篇自纪世家并附杂说一十八事)韦述
御史台记十卷李植御史台故事三卷(唐朝集使述自周迄隋御史故)
(事并叙汉唐间大夫以下名氏) 李华御史大夫壁记曰义宁至先天
登宰相者十二人以本官参政者十三人故相任者四
人开元天宝中至宰辅四人宰辅兼一人(世谓除大夫百日有他官)
 相者为辱台(萧至忠曰故事台中无长官)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0a 页 WYG0946-0249a.png

唐东都留台

会要东都留台官七员中丞一侍御史一殿中二监察
三元和十三年三月以中丞崔元略东都留台(二年四月卢坦)
自后但以侍御史殿中监察共主留台之务而三院御
史亦不常备焉(卢奕蒋沇) 赵晔东都留台石柱记曰天垂
象圣人则之故星有执法职有司宪皆铁冠绣衣直指
不阿俾在位者肃如也天子在镐庶官分守于是有留
台上至中司鹗峙都邑 高元裕传故事三司监院官
带御史者号外台察风俗举不法元裕请隶本台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0b 页 WYG0946-0249b.png

祥符御史台(又见宫室) 元丰六察

开宝四年边光范兼判御史台公事兴国四年候骘权
中丞雍熙三年赵昌言以知制诰正为中丞端拱二年
右谏议王化基权中丞始定班制正衙常参立中丞砖
位内殿起居立本班咸平五年五月温仲舒以礼书为
中丞(天禧元年右丞赵安仁兼安仁请给御宝印历书三院纠弹事)祥符七年九月知
杂王随请两制撰重修御史台记 国朝大夫止为兼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1a 页 WYG0946-0249c.png
官中丞除正官外带他官次有知杂侍御史又有左右
巡使分纠违失监察使掌祠祭廊下使掌入閤食监香
使掌行香(谓之五使)有四推(台殿)开宝六年九月冯炳为侍御
史知杂判台事十月雷德骧分判三院初三院多出外
任兴国三年命张巽为监察始正名举职天禧元年二
月八日(丁丑)始置言事御史(侍御史以下)六员(不兼领职务)其后久
不除庆历五年正月乙亥以殿中梅挚监察李京并为
言事御史(今中丞听之南有諌官御史听盖御史得兼諌职也)唐制御史不专言职 景祐
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置御史里行举三丞历知县者为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1b 页 WYG0946-0249d.png
之从中丞韩亿之言也元丰二年李定请复六察十二
月丙午从之以御史专领二年四月二十七日诏六察
官以所纠多寡为殿最中书置簿以时书之五月二日
增置台主簿一员十一月六日诏御史六员三分察三
言事六年正月二十四日都司置御史房六月乙巳朔
诏六察各置一御史九月二十四日置检法官八年十
月丁丒诏监察兼言事殿中兼察事用吕公著刘摰之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2a 页 WYG0946-0250a.png
言也(元丰正名不除太夫检校官亦除去以中丞为长知杂为侍御史言事为殿中侍御史六察为监察)
(御史使名悉罢二年十二月六日诏御史台重修一司敕五年六月十四日诏尚书省得弹奏六察失职)
兴元年九月侍御史沈与求请举行元丰六察旧法乾
道二年三月十五日诏非历两任县令不除监察非任
守臣不除郎官著为令 乾道六年五月二十八日诏
给舍正于未然之前台諌救于已然之后事虽至微少
有不当随时奏闻 淳熙四年修御史台弹奏格一卷
三百五条以六察为门(又有前司一门六察通用一门)
刑赏为一时之荣辱而其权在时君名义为万世之荣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2b 页 WYG0946-0250b.png
辱而其权在清议

祥符修尚书省

祥符四年八月乙巳修尚书省毕命翰林学士晁迥撰
(四年四月乙丑葺尚书省)天禧四年十一月八日修尚书省龙图
学士陈尧咨总其事 通略云太平兴国七年十月十
四日壬申幸新尚书省(当考)

元丰三省 中书门下两省 后省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3a 页 WYG0946-0250c.png
两朝史志中书门下同平章事为宰相之职上相为昭
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其次为集贤院大学士或置三
相则昭文集贤两学士并监修国史并除参知政事贰
宰相参庶务乾德二年四月以薛居正吕馀庆为之不
押班知印不升政事堂止令就宣徽使厅上视事开宝
六年六月诏于都堂与宰相同议公事亲王枢密使留
守节度兼中书令侍中同平章事者谓之使相不预政
事中书在朝堂西是为政事堂其属有舍人职诰命阙
则以他官知制诰或直舍人院院在中书之西南舍人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3b 页 WYG0946-0250d.png
六员与学士对掌内外制 神宗史志中书门下在朝
堂西榜曰中书为宰相治事之所又有中书省门下省
者存其名列皇城外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
省主乘舆八宝朝会位版流外校考而已中书令侍中
不任职官制行悉釐正之乃废中书门下省舍之在皇
城外者并朝堂之西中书堂为门下中书两省以左右
仆射兼门下中书侍郎又以两侍郎副之 元丰三年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4a 页 WYG0946-0251a.png
六月二十一日诏罢中书门下省主判官归省事于中
书五年四月癸丑更官制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
兼中书侍郎六月五日丙辰诏事不以大小并中书取
旨门下覆奏尚书施行三省同得旨更不带三省字行
出辅臣有言中书独取旨事体太重上曰三省体均中
书省揆而议之门下省审而覆之尚书省承而行之有
不当自可论奏先是虽仿旧三省之名而莫究分省建
官之意乃釐旧中书门下为三各得取旨纷然无统至
是上一言遂定哲宗即位元丰八年(未改元)七月六日左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4b 页 WYG0946-0251b.png
丞吕公著言唐太宗以三省长官共议国政事无不总
不专治本省事国朝之制便殿奏事止是中书枢密两
班先帝定官制每省各为一班三省同上进呈者鲜矣
今陛下初听政责成辅弼执政之臣当一心同力望令
三省执政同上奏禀退就本省各举官制施行从之初
元丰五年改官制政柄皆归中书省王圭以左相在门
下拱手不复较故公著为上陈之元祐四年司马康进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5a 页 WYG0946-0251c.png
其父遗稿乞合中书门下两省为一朝廷未遑施行(按光)
(集盖与吕公著韩维张璪同具奏)至建炎三年四月始合三省为一(四月)
(十三日庚申右仆射吕颐浩言被旨参详元祐中司马光建请并省奏状臣等参酌欲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门下中书侍郎并为参知政事左右丞并罢从之)孝宗乾道八年二月六
(乙巳)诏曰以仆臣而长百僚朕所不取且丞相者道揆
之任也三省者法守所自出也舍其大而举其细岂责
实之义乎其改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
左右丞相(二月辛亥并命虞允文梁克家)三月二十日诏侍中中书尚
书令设而不除可并删去以左右丞相充其位(孝宗复六察之)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5b 页 WYG0946-0251d.png
(弹纠清三省之烦苛)
门下省 神宗史志凡官十有一侍中侍郎左散骑常
侍各一人给事中四人左谏议大夫起居郎左司諌左
正言各一人国初循唐制以平章事为宰相之职复用
两制以上一员判门下省事其通进银台司及门下封
驳又离为别司而领于他官至是始釐正焉凡中书密
院所被旨尚书省所上皆奏覆审驳之若制诏宣诰下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6a 页 WYG0946-0252a.png
奏钞断案上则给事中读之侍郎省之侍中审之凡分
房十(侍中以秩高未尝除用他官兼领而不任其事)
门下外省 元丰改官制给事中四人分治六房(旧系门下)
(封驳事)判后省事铸印以门下外省为文(元丰四年十月)按会要六年 
(三月十七日壬辰诏后省详定六曹条贯给事中韩忠彦乞以详定所为名四月癸亥诏称中书门下外省先)
(是四年十月二十七日铸中书舍人印以中书外省为文)淳化四年六月戊寅魏庠柴成务同知给事中事 
(制敕不便者准故事封驳咸平四年九月诏封驳用门下省印遂改为兼门下封驳事)
中书省 神宗史志凡官十有一令侍郎右散骑常侍
各一人舍人四人右諌议大夫起居舍人右司諌正言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6b 页 WYG0946-0252b.png
各一人一中书省掌承诏旨及中外取旨之事六后妃封
亲王皇子公主拜三师三公侍中中书尚书令则用册
颁赦降德音命左右仆射仪同三司节度使则用制迁
改官职命词则用诰非命词则用敕牒赐中大夫观察
使以上则用诏布告大号令则用御札赐酺戒百官谕
军民则用敕榜皆承制画旨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
之舍人行之凡分房八(令自建隆以来未尝除兼领者谓之使相不与政事)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7a 页 WYG0946-0252c.png
门下中书后省 元丰官制门下中书增建后省以左
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諌左正言给事中起居郎
符宝郎为门下后省设案六以右散骑右諌议右司諌
正言中书起居舍人为中书后省设案五八年十月癸
酉仿唐六典置諌官 中兴建炎三年七月(辛卯)诏諌院
别置局不隶两省又符宝郎并罢其后因旧制置门下
后省以给事中为长官四员为额专主封驳书读设案
四中书后省以中书舍人为长官六员为额(常除二员)掌行
诰命设案四又以起居郎舍人专掌修起居注后殿及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7b 页 WYG0946-0252d.png
崇政延和殿侍立讲筵亦入侍(郎隶门下舍人隶中书)隆兴初诏
前殿侍立(乾道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诏进奏院依旧隶门下后省) 五房淳化四
年八月堂后官五房置六人一人都提点五人外掌(孔目)

吏 户 兵礼(刑又有主事房勾销房印房) 开宝六年四月癸丑诏堂

后官参用士人兴国元年以京朝官为之(熙宁五年五月增二府胥)
(史之俸) 熙宁三年九月一日(戊午朔)置检正五房公事一
人每房各置检正二人用先王设考置辅之意绍兴二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8a 页 WYG0946-0253a.png
年三月十五日(丁丑)复置一员

元丰尚书省

旧制尚书令仆射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主都省事国
朝以诸司三品以上官或学士一员权判凡尚书诸司
悉他官主判省旧在兴国坊太平兴国中移于利仁坊
祥符四年八月重修晁迥撰记天禧四年十一月八日
复修元丰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诏尚书省寓治旧三司
五月朔诏左右仆射丞合治省事六年十一月十九日
(庚申)幸尚书省驻辇令厅上顾执政曰新省宏壮与官制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8b 页 WYG0946-0253b.png
相称次至仆射厅上(原阙)  且率励官属勉修职事
既又   召 尚书侍郎以下随其曹问以职事 尚书省即
殿前司廨舍地为之自令仆厅事下至吏舍为屋四千
楹有奇 四千三十一间(令厅在中仆丞分左右六曹列于后)以五年五月癸巳
即工六年十月庚子乃成榜曰文昌府上稽古董正治
官既复尚书二十四司职掌创作新省规摹区处皆出
制旨裁定(上自为图授之)又以旧中书东西厅为门下中书省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9a 页 WYG0946-0253c.png
都堂为三省都堂徙建枢密院于中书省之西以故枢
密宣徽学士院地为中书门下后省列左右常侍至正
言厅事直两省之后都承旨司直枢密院之后由是佐
著官仪焕然一新矣(先是熙宁三年九月癸丑作东府以居执政官)崇宁三年六月庚 
(午改修尚书省从家安国之请也政和四年五月五日幸)
尚书省 神宗史志官凡九人令左右仆射丞左右司
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行天子之命令及受付中外之
事及分房十令国朝以来未尝除惟亲王元佐元俨以
使相兼领不与政仆射为宰相之任左右丞贰之
卷一百二十一 第 59b 页 WYG0946-0253d.png

元丰秘书省 绍兴秘书省 右文殿 秘阁


(见阁类)

国朝秘书省判省事一人以判秘阁官兼惟掌常祭祝
版凡图籍悉归秘阁元丰五年初以崇文院为秘书省
(以王益柔为监) 职官志秘书省监掌图籍国史天文历数之
(祥符三年六月癸亥以尚书右丞向敏中兼秘书监)少监为之贰而丞参预之
其属有五修时政记起居注修纂日历祭祀祝辞则著
卷一百二十一 第 60a 页 WYG0946-0254a.png
作郎佐郎主之刋写分贮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图
籍则秘书郎主之编校正误则校书郎正字主之各以
其职隶于长贰惟日历非编修官不预(元丰十一月己亥诏)分案
四太史局隶焉 政和五年四月八日丁未幸省庚戌
改集贤修撰为右文殿修撰八月十二日诏以秘书省
地为明堂迁秘书省于新左藏库宣和二年九月新省
成十二月诏王安中撰记四年三月辛酉幸省御右文
殿观书及古器 绍兴元年二月十九日丙戌诏复置
秘书省(寓法惠寺)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重建(是年以殿司寨为省中有)
卷一百二十一 第 60b 页 WYG0946-0254b.png
(殿曰右文政和中亦有之)十四年五月御书秘阁右文殿牌七月丙
(二十七日)幸省淳熙五年九月壬申幸省(十二日)嘉定六年
六月重修绍定四年十一月重建
绍兴元年五月初复故事召试五年八月甲辰仿唐十
八学士之制以十八人为额己巳命著作郎佐秘书郎
各二人校书郎正字通十二人少丞不与焉又移史馆
于省之侧别为一所九年修徽宗实录即史馆开实录
卷一百二十一 第 61a 页 WYG0946-0254c.png
院分案有四又参酌旧制校书正字召试学士院而后
命之(中兴至绍定宰相由此选十四人)淳熙二年三月初除莫济为监
秘书监(至道宋白淳化李至兼咸平杨徽之景德毕士安祥符向敏中兼九年杨亿以监判秘阁元丰)
(初除龙图学士王益柔又除赵彦若)

绍兴提举秘书省

麟台故事旧有提举官政和七年五月辛卯置(即近古修图书)
(使之任)一员以从臣充绍兴十四年七月十三日壬戌诏
复置以礼部侍郎秦熺兼掌求遗书十五年闰十一月
置编定书籍官二十六年十月十四日壬午并归省二
卷一百二十一 第 61b 页 WYG0946-0254d.png
十七年二月十六日壬子复命孟忠厚提举寻废淳祐
十一年十一月复命赵以夫宝祐二年九月尤煜 又
提举太史局绍熙五年闰十月十九日以命薛叔似盖
祖宗时有提举司天监如司马光钱彦远沈栝王安礼
辈皆为之(太史局五官旧止于五官正孝宗时始增春夏秋冬中官五官大夫) 后魏冯
熙为太师领秘书事唐开元十年张说都知丽正殿
修书事秘书监徐坚为副天宝十二载左相为秘
卷一百二十一 第 62a 页 WYG0946-0255a.png
书省图书使 祥符八年十二月甲辰枢密使(原阙)
 大提点写校馆阁书籍其后命参政提举(原阙)
写校书籍庆历元年宋庠二年王举正四(原阙)  仲
淹嘉祐七年三月欧阳修
 玉海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一 第 62b 页 WYG0946-0255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