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一 第 1a 页 WYG0946-0001a.png

卷一百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十一
            宋 王应麟 撰
 学校
学校 上(辟雍)

 古者圣王设学校以教民由家及国大小有序民无
 不入其中而受学焉所以教之之具则因其天赋之
 秉彝为之品节以开导而劝勉之学之既成又兴其
 贤能寘之列位此先王学校之官所以为政事之本
卷一百十一 第 1b 页 WYG0946-0001b.png
 道德之归不可一日废也后世学校之设虽不异乎
 先王之时然其教与学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无复
 先王之意名虽在而实不举遂以学校为虚文而无
 与于道德政理之实

五帝成均(见后)

文王世子注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庠近
是也(疏春秋繁露云成均为五帝之学) 大司乐疏尧已上当代学亦
卷一百十一 第 2a 页 WYG0946-0002a.png
各有名无文可知但五帝总名成均当代则各有别称
谓若三代天子学总名曰辟雍当代各有异名也 三
礼义宗自虞以上其名及制典籍所不详

虞上庠 下庠 周虞庠 鲁米廪

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周人养国
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注学名异
者四代相变或上西或上东或贵在国或贵在郊上庠
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以虞殷并言)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
王宫之东庠之言养也周之小学为有虞氏之庠制是
卷一百十一 第 2b 页 WYG0946-0002b.png
以名庠云其立乡学亦如之疏以学教孝悌之处于中
养老虞殷尚质贵取物成故大学在西小学在东周小
学为庠制者庠则后有室前有堂若夏后氏之序及周
之学所在序者皆与庠制同其州党之序则歇前而已
序则豫也乡学亦为庠制耆老皆朝于庠是也 养老
虞以燕礼皇而祭深衣而养老 文王世子书在上庠
 祭义注四学谓周四郊之虞庠 明堂位米廪有虞
卷一百十一 第 3a 页 WYG0946-0002c.png
氏之庠也庠者言详也于是以考礼详事也鲁谓之米
廪虞帝尚孝鲁以藏粢盛之委焉 虞书夔命汝典乐教
胄子 北史邢劭曰二黉两学盛自虞殷养黄发而询
哲言育青衿而敷典教 三礼义宗虞氏之学名庠庠养
也所以养国之子弟使成隽德虞殷贵在近郊故大学
在西教学之道贵在成德西方成就之乡周制但西郊
置虞庠小学而已 礼司几筵疏大射在虞庠 二典
未有学字而先有教字
卷一百十一 第 3b 页 WYG0946-0002d.png
夏东序 西序 夏校

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注东序亦
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亦小学也在西郊疏夏周
贵文取积渐长养故大学在东小学在西西序在西郊
周立小学于西郊是也 养老夏以飨礼收而祭燕衣
而养老 月令仲春注将舞必释菜于先师以礼之夏
小正曰丁亥万用入学 文王世子学干戈羽籥于东
序疏周立三代之学谓立虞夏殷学也虞之学制在国
卷一百十一 第 4a 页 WYG0946-0003a.png
兼在西郊郊则周之小学也夏殷之学亦在国郑注仪
礼云周立四代之学于国合周家为言耳夏后氏之学
在上庠即周之大学为夏之制也 明堂位序夏后氏
之序也注次序王事也 孟子夏曰校校者教也 汉
儒林传夏曰校 乡饮酒疏虞之庠周以为乡学夏之
序周以为州党之学夏序有室周州党序无室 三礼
义宗夏学名序者次序先王之道而学之夏周贵在于
国故大学在东教国子弟使之长益东方阳位有生长
之道故贵在宫之左周又以夏序为六遂之学夏殷谓
卷一百十一 第 4b 页 WYG0946-0003b.png
之秀士周礼谓之贤能

殷右学 左学 瞽宗 小学 大学 殷序

    殷庠 辟廱
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注右学大学
在西郊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疏殷尚质贵取
物成故大学在西周大学在国之西郊郑駮异义云三
灵一雍在郊者熊氏云文王之时犹从殷礼故辟廱大
卷一百十一 第 5a 页 WYG0946-0003c.png
学在郊刘氏以为周之小学为辟廱在郊 养老殷以
食礼冔而祭缟衣而养老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注
国国中小学在王宫之左学大学也在郊小学在国中
大学在郊此殷制明矣疏贵右而贱左小学在国中左
也大学在郊右也与殷同 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
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注此殷之制)天子曰辟廱(明和天下)
诸侯曰頖宫(班政教尊卑异名)注此小学大学殷之制疏左学
小右学大故知殷制 乐正崇四术注尚书传曰年十
五始入小学十八入大学 文王世子礼在瞽宗 明
卷一百十一 第 5b 页 WYG0946-0003d.png
堂位瞽宗殷学也注乐师瞽矇之所宗也古者有道德
者使教焉乐祖于此祭之 孟子殷曰序序者射也
汉儒林传太常臧等议曰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
殷曰庠周曰序(建首善自京师始) 三礼义宗殷学为瞽宗者
宗尊也瞽无见之称譬童蒙无有所识又乐官也武王
之时犹从殷法立学故小学在东左射狸首(小学)右射驺
(大学)自殷以前王者之学无辟廱頖宫之名 诗疏王
卷一百十一 第 6a 页 WYG0946-0004a.png
制以殷之辟廱与大学为一

周四学 小学 五学 中学 三代学 四


代学 周庠 乡学 东胶 虞庠 大学


周序 东絿

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也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
夏学干戈(干戈之舞象武也用动作之时学之)秋冬学羽籥(羽籥之舞象文也用安静)
(之时学之)皆于东序(正义皆年二十入大学者)小乐正学干(小乐正乐官也)大胥
赞之籥师学戈籥师丞赞之(四人皆乐官之属)胥鼓南(或云二南也南)
(夷之乐也胥掌夷乐)春诵夏弦 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乐语有六诵居一乐音有八弦居一)
卷一百十一 第 6b 页 WYG0946-0004b.png
(焉)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
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注阳用事则学声阴用事则
学事周立三代之学学书于有虞氏之学典谟之教所
由兴也学舞于夏后氏之学文武中也学礼乐于殷之
学功成治定与已同也疏云周立虞夏殷学学书于虞
氏之学虞书有典有谟故就其学中而教之则周之小
学也夏后氏上受舜禅是文下有汤武是武以此二者
卷一百十一 第 7a 页 WYG0946-0004c.png
之间故云文武中以兼有文武舞也学礼于殷学以革
命相似案下养老于东序是周之大学夏东序也王制
养老于虞庠是周之小学虞庠也 凡祭与养老乞言
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合语谓乡射饮酒大射燕射之属)
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篇数疏小乐正教威)
(仪事浅大乐正教义理事深)大司成论说在东序(大司成司徒之属师氏也疏书传大)
(夫为父师周礼师氏中大夫)凡侍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间三席可以
问终则负墙列事未尽不问(注席之制广三尺三寸三分所谓函丈)凡大
合乐必遂养老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
卷一百十一 第 7b 页 WYG0946-0004d.png
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注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升诸司马曰进士谓此矣)曲艺皆
誓之以待又语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
人远之于成均(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及取爵于上尊也(注董仲舒曰五)
(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庠近是也天子饮酒于虞庠则郊人亦得酌于上尊以相旅)始立学者既
(立衅)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
献无介语可也(言乃退谓得立三代之学者释菜于虞庠则傧宾于东序鲁之学有米廪东序)
疏语于郊西郊也周以虞庠为小学在西郊今天子亲
卷一百十一 第 8a 页 WYG0946-0005a.png
视学于西郊考课论说成均则虞庠也上尊堂上之酒
尊天子于成均之内饮酒以恩泽被及于此郊人郊人
虽贱亦得取爵于堂上之尊以相旅也所以荣之董仲
舒为春秋繁露云成均为五帝之学虞庠是舜学以无
正文故云近是衅器以下皆据诸侯之礼诸侯得有夏
之东序谓诸侯有功德者得立三代学若鲁之比东序
与虞庠相对东序在东虞庠在西既退傧于东序明释
菜在于虞庠皇氏云寻常视学则养老于东胶若始立
学则养老于东序以为周立三代之学又立周之大学
卷一百十一 第 8b 页 WYG0946-0005b.png
于东谓之东胶立小学于西郊谓之虞庠 行一物而
三善皆得者惟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也故世子齿
于学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
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将君我而与我
齿让何也曰有君在则礼然然而众著于君臣之义也
其三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然而众知
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谓之臣居子与臣
卷一百十一 第 9a 页 WYG0946-0005c.png
之节所以尊君亲亲也故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
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语曰
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
 祭义食三老五更于太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祀先
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西学周小学也先贤有道德王所使教国子者)
(疏周之小学在西郊王制云虞庠是也)食三老五更于太学天子袒而割
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
天子设四学(注四学谓周四郊之虞庠疏皇氏云四郊皆有虞庠)当入学而太子
齿疏谓设四代之学周学殷学夏学虞学也虞庠为小
卷一百十一 第 9b 页 WYG0946-0005d.png
学设置于四郊据周言之当入学之时而太子齿于国
人 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
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注乐正乐官之长掌国子之教尚书传曰)
(年十五始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诗乐者声阳也书礼者事阴也其术相成疏书传略说文)王太子王
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
凡入学以齿(注皆以长幼受学不用尊卑疏长幼受学虽王太子亦然文王世子云齿让)
习礼皆于大学疏礼在瞽宗殷之大学也若周则大学
卷一百十一 第 10a 页 WYG0946-0006a.png
曰东胶馀子十八入大学嫡子二十入大学皆殷法也
若周法立大学在公宫之左(即东胶)又立小学于西郊(即虞)
(庠)其习书于虞学习礼乐于殷学习舞于夏学故文王
世子云云诗则无文郑注云弦谓以丝播诗则习诗亦在
瞽宗至二十入大学之时仍于大学之中兼习四术是
周之大学亦习礼也疏又云按尚书周传云王子公卿
大夫元士之适子十三入小学二十入大学又书传略
说馀子十五入小学十八入大学 周人养国老于东
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注东胶大学在国
卷一百十一 第 10b 页 WYG0946-0006b.png
中王宫之东虞庠亦小学也周立小学于西郊胶之言
纠也庠之言养也周之小学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
庠云其立乡学亦如之(胶或作絿)疏夏周贵文皆上东庠则
后有室前有堂(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 学记国有学疏国谓天
子所都及诸侯国中周礼天子立四代学教世子及群
后之子及乡中俊选所升之士而尊鲁亦立四代学馀
诸侯于国但立时王之学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
卷一百十一 第 11a 页 WYG0946-0006c.png
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未卜禘
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
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熊氏云始教谓始立学教) 乐
记武王郊射(为射宫于郊)左射狸首(东学在王宫之左)右射驺虞(西学)
(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注周名大学曰东胶 礼夏官
诸子春合诸学秋合诸射注学大学射射宫也疏大学
在国中即夏东序在王宫之左也射宫即国之小学在
西郊则虞庠是也 孟子周曰庠(乡学也)庠者养也学(国学)
(也)则三代共之所以明人伦 汉儒林传周曰序 三
卷一百十一 第 11b 页 WYG0946-0006d.png
礼义宗自虞至周凡四代之学虞夏及殷各立其学周
则兼而立之有虞大学为上庠小学为下庠夏后氏大
学为东序小学为西序殷大学为右学小学为左学周
大学为东胶小学为虞庠此四代之学名也(周四郊之虞庠西郊)
(是四郊之一故亦谓之四郊惟立一小学于西郊)但王者相变是以立学之名
互有不同至于为学之制凡有二义一学之制与明堂
同体五室四堂共一基之上东堂谓之东学南堂谓之
卷一百十一 第 12a 页 WYG0946-0007a.png
南学西堂谓之西学北堂谓之北学中央谓之大学二
义云凡立学之法有四郊及国中在东郊谓之东学南
郊谓之南学在西郊谓之西学在北郊谓之北学在国
中谓之大学故郑注祭义云周有四郊之虞庠也礼保
傅篇曰帝入东学尚亲而贵仁入西学尚贤而贵位入
南学尚齿而贵德入北学尚贵而贵爵入大学承师而
问道故魏文侯孝经传云大学者中学也帝入学者皆
谓养老之时故王制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
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养国老于右学养庶
卷一百十一 第 12b 页 WYG0946-0007b.png
老于左学周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此四代养
老之法故言尚亲贵贤尚齿尊爵之义也庠之言养也
序者次序也明次序先王之道而学之瞽宗学官也胶
之言纠也所以纠录学士使成其德然天子之学者所
以行礼乐宣德化于天下使之成德又养三老五更与
诸侯行礼之处谓之辟雍辟雍者盖圜若璧壅之以水
取流而无极使学者进德而不已亦谓辟者明也雍者
卷一百十一 第 13a 页 WYG0946-0007c.png
和也明此学中非但教学亦所以明政教故王制曰天
子之学曰辟雍诸侯之学曰泮宫然置学之处四代不
同或尚于西或尚于东或贵在国或贵在郊此随代取
法故所尚不等是以郑注王制曰上庠右学大学也在
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东序东胶亦大学也在
国中王宫之东西序虞庠亦小学也在西郊虞商贵在
于郊故大学在西夏周贵在于国故大学在东周人立
小学于西谓之虞庠者以其制似有虞之学故因以名
武王之时犹从殷法小学在东及周公制礼移小学在
卷一百十一 第 13b 页 WYG0946-0007d.png
西然则周之制法凡有五学但立三代之大学而不立
三代之小学所以知其然者文王世子云学舞于东序
学礼于瞽宗学书于上庠此大学也皆是三代之大学
而无下庠西序小学之文王制云周人养国老于东胶
养庶老于虞庠此其二学故云有五学周之虞庠在西
郊者祭义云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郑注
云西学周小学也似有虞之庠制故云虞庠在西郊然
卷一百十一 第 14a 页 WYG0946-0008a.png
则周制凡五学 仪礼注(乡射礼)周立四代之学于国而
又以有虞氏之庠为乡学乡饮酒义曰主人迎宾于庠
门外是也庠之制有堂有室 刘敞曰周立四代之学
者一处并建四学周人辟廱居中其北为虞学其东为
夏学其西为殷学学羽干者就东序学礼者就瞽宗学
书者就虞庠辟廱唯天子养老及出师成谋受俘大射
等就焉又以虞庠建于乡故乡有庠以夏序建于州故
州有序以殷校建于党故党有校自党以下皆为小学
而非四代之制以教童子而已大学在郊以其包四代
卷一百十一 第 14b 页 WYG0946-0008b.png
之制故记礼者或指虞庠或指东序名之 礼象曰辟
廱居中其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
汉祭祀志注蔡邕明堂论曰东序东之堂也学者诏焉
故称大学礼记大学志曰云云 大戴礼注白虎通曰八
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此太子之礼尚书大传曰公卿
之太子大夫元士适子十三入小学二十入大学此王
子入学之期内则曰十年就外傅谓公卿以下教子于
卷一百十一 第 15a 页 WYG0946-0008c.png
家也 诗灵台疏大戴礼盛德篇云明堂外水名曰辟
廱政穆篇称大学明堂之东序

周辟廱 西廱 辟池

诗灵台于论鼓钟于乐辟雍(文王之学)注水旋丘如璧曰辟
雍以节观者(蔡邕云水广二十四丈四周于外)正义辟雍即天子太学
也灵台辟雍皆在郊周立三代之学虞庠在国之西郊
则周以虞庠为辟廱矣 文王有声镐京辟廱(武王之学)
武王于镐京行辟雍之礼 思齐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不显亦临无射亦保笺宫谓辟雍宫也群臣助文王养
卷一百十一 第 15b 页 WYG0946-0008d.png
老则尚和助祭于庙则尚敬文王之在辟雍虽有贤才
之质而不明者亦得观礼无射才者亦得居位 振鹭
于飞于彼西雍(先儒谓辟雍在西郊故曰西雍) 王制天子曰辟廱诸
侯曰頖宫 明堂位頖宫周学也 礼统辟雍圆如璧
壅以水内如覆外如偃盘 大戴礼盛德篇明堂外水
曰辟雍 庄子文王有辟雍之乐 白虎通辟者象璧
圜以法天雍者壅之以水象教化流行(礼记明堂阴阳录水左旋以象)
卷一百十一 第 16a 页 WYG0946-0009a.png
(天) 史记封禅书丰滈有天子辟池索隐曰即周天子
辟雍之地正义曰周文武丰鄗皆置辟雍故秦立祠
汉郊祀志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
堂辟廱诸侯曰頖宫(此在成王时) 三辅黄图文王辟雍在
长安西北四十里亦曰璧雍战国策序周自文武设
辟雍泮宫庠序之教 蔡邕月令论清庙太庙明堂大
学辟雍异名而同事 五经通义辟雍养老敩学之所
也 诗正义郑氏驳异义云韩诗说辟廱天子之学圜
如璧壅之以水所以教天下春射秋飨尊事老更在南
卷一百十一 第 16b 页 WYG0946-0009b.png
方七里之内立明堂于中左氏说天子灵台在大庙之
中壅之以灵沼谓之辟廱玄按辟雍及三灵(台囿沼)皆同
处在郊(正义又曰周制大学在国大学虽在国而辟雍仍在乡)袁准正论云辟廱
大射之处 后汉书注韩诗薛君章句曰西雍文王之
雍也言文王之时辟雍学士皆洁白之人也 礼器疏
天子以小学为辟雍 朱氏曰振鹭之诗说者以廱为
泽盖即旋丘之水而其学即所谓泽宫孟子谓序者射
卷一百十一 第 17a 页 WYG0946-0009c.png
也学盖有以射为主者苏氏引庄周云云以辟廱亦为乐
名古人以乐教胄子则又以为习乐之所张子曰古无
此名制始于此及周有天下遂以名天子之乐而诸侯
不得立焉

周成均 五帝成均(见上)

文王世子郊人远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注董
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庠近是也 礼大司
(中大夫二人)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
弟焉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
卷一百十一 第 17b 页 WYG0946-0009d.png
以乐德乐语乐舞教国子注郑司农云均调也乐师主
调其音大司乐主受此成事已调之乐玄谓董仲舒云
成均五帝之学(仲舒之语盖出繁露)成均之法者其遗礼可法者
国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学者谓之国子文王世
子曰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然则周人立此学之宫
疏释云周人以成均学之旧法式以立国之学内政教
也 乐师(下大夫四人)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大胥
卷一百十一 第 18a 页 WYG0946-0010a.png
(中士四人)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春入学舍菜合舞秋颁
学合声 小胥(下士八人)掌学士之徵令而比之觥其不敬
者 籥师掌教国子舞羽吹籥 易氏曰成者成其行
之亏均者均其习之偏五帝即此以名学成周因之以
为教成均者教人之名充之为道德者教人之实出于
性分为乐德形于声歌为乐语见于发扬蹈厉为乐舞
 教国子弟必命大司乐者乐之入人易感人深使人
鼓舞其中迁善而不自知有虞命夔典乐教胄子王制
乐正崇四术
卷一百十一 第 18b 页 WYG0946-0010b.png

周门闱学 五学 学礼 四学

地官师氏教国子三德(至敏孝)三行(孝友顺)居虎门之左司王
(路寝门也)使其属守王之门外 中门之外(北史刘芳传引蔡氏劝学篇云周之师)
(氏居虎门左今之祭酒则周师氏) 保氏教国子六艺六仪使其属守
王闱注宫中之巷门 冬官匠人闱门容小扄参个注
庙中之门曰闱 大戴礼保傅篇学礼曰(贾谊传及新书同)
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
卷一百十一 第 19a 页 WYG0946-0010c.png
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
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
尊爵则贵贱有差而下不踰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
习而考(一作端)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达其不及则德
智长而治道得矣(三礼义宗引礼保傅篇云帝入东学云云)此五学者既成
于上而百姓黎民化辑于下矣学成治就此殷周之所
以长有道也(成王年十三即位十五亦入学观礼布政故引天子之礼言之)八岁出就
外舍注小学谓庠门(一作虎闱)师保之学也 文选王元长
曲水诗序入虎闱而齿胄注翰曰虎闱教国子之学所
卷一百十一 第 19b 页 WYG0946-0010d.png
也公卿之子为胄子太子入学以年大小为次故曰齿
胄李善曰蔡邕明堂月令论曰周官有门闱之学周礼
师氏以三德教国子居虎门之左 汉祭祀志注蔡邕
明堂论曰明堂者天子太庙朝诸侯选造士于其中以
制度生者乘其能而至死者论其功而祭故为大教之
宫而四学具焉取其宗祀之清则曰清庙取其正室之
貌则曰太庙取其尊崇则曰太室取其堂则曰明堂取
卷一百十一 第 20a 页 WYG0946-0011a.png
其四门之学则曰太学取其四面周水圜如璧则曰辟
雍异名而同事其实一也易传太初篇曰云云礼记保傅
篇曰云云(与易传同)魏文侯孝经传曰太学者中学明堂之位
也礼记古大明堂之礼曰膳夫是相礼日中出南闱见
五候门子日侧出西闱视五国之事日闇出北闱视帝
节犹尔雅曰宫中之门谓之闱王居明堂之礼又别阴
阳门南门称门西门称闱故周官有门闱之学师氏教
以三德守王门保氏教以六艺守王闱然则师氏居东门
南门保氏居西门北门知掌教国子与易传保傅王居
卷一百十一 第 20b 页 WYG0946-0011b.png
明堂之礼参相发明为四学焉文王世子篇曰东序云云
礼记太学志曰礼士大夫学于圣人善人祭于明堂其
无位者祭于太学礼记昭穆篇曰祀西贤于西学所以
教诸侯之德也即所以显行国礼之处也太学明堂之
东序也皆在明堂辟雍之内乐记曰武王伐殷为俘馘
于京太室太室辟雍之中明堂太室也与诸侯泮宫俱
献馘此皆明堂太室辟雍太学事通合之义也其制度
卷一百十一 第 21a 页 WYG0946-0011c.png
数各有所法 三礼义宗内则云人君之子十年出就
外傅傅者教学之官文王世子云立大傅少傅以养之
然则未入学时已有傅矣是以内则云出就外传谓就
外室而受教也外室在虎门之左师氏之旁而筑宫焉
即谓异宫也至年十三则入小学小学者周则西郊之
虞庠十五则入大学谓入于东胶之等入小学之时则
大傅在前少傅在后当入学之时国之子弟亦从学焉
至于休息还返别宫居宿出入则受师保之训故云入
则有保出则有师谓燕居出入时也教谕德成由有二
卷一百十一 第 21b 页 WYG0946-0011d.png
傅师保之训也师保但明德艺之术出入前后教道而
已非执经者也在小学习经典皆受之于执经者入大
学亦从受诗书礼乐之业至于崇尚其术皆大乐正所
为郑注父师司成则大司成也周礼则师氏之官也
诗灵台疏袁准正论曰周置师保之官居虎门之侧然
则学宫非一处也 柳文周人置虞庠于四郊以养国
老教胄子祭统曰天子设四学盖其制也易传太初篇
卷一百十一 第 22a 页 WYG0946-0012a.png
曰天子旦入东学昼入南学夕入西学暮入北学在中
央曰太学天子之所自学也蔡邕引之以定明堂之位
焉大戴礼保傅篇曰帝入东学以贵仁入南学以贵德
入西学以贵义入北学以尊爵贾生述之以明太子之
教焉故曰为大教之宫而四学具焉参明堂之政原大
教之极其建置之道弘也(四门助教壁记) 礼大宗伯注王之
故旧朋友为世子时共在学者也疏案文王世子成王
伯禽在学与学子同居又王制有王太子是为世子时
共在学者也
卷一百十一 第 22b 页 WYG0946-0012b.png
王制主于教造士而王太子王子亦预焉文王世子主
于敩世子而国之学士亦及焉

周四学(前虽已备此更排比)

东胶亦曰大学 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胶注东胶大
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胶或作絿 乐记食老更于大学
注周名大学曰东胶 祭义养三老五更于大学(即东胶也)
(或曰在东序而东序在大学中)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
卷一百十一 第 23a 页 WYG0946-0012c.png
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悌也 文王世子凡学春官释奠
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
师行事必以币凡释奠必有合大合乐必遂养老王制
天子出征受成于学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 王制疏
周立三代太学在公宫左立小学于西郊即虞庠习书
之所习礼乐于商学习舞于夏后氏之学虞庠 王
制周人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注立小学于西郊曰虞庠)
(三礼义宗亦曰制似有虞氏之学) 文王世子凡学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书在上庠 祭义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
卷一百十一 第 23b 页 WYG0946-0012d.png
(周小学)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
之子弟焉(即虞庠学也) 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论说于郊学)
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
之以待又语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谓之郊人远之于
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注天子饮酒于虞庠则郊人
亦得酌于上尊以相旅仲舒云五帝学曰成均虞庠近
是也 东序 文王世子凡养老乞言合语之礼小学
卷一百十一 第 24a 页 WYG0946-0013a.png
正诏之于东序大司成论说在东序天子视学大昕鼓
以警众祭先师先圣乃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
五更群老之位焉有司告乐阕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
群吏曰反养老于东序凡学世子及学士春夏学干戈
秋冬学羽籥皆在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籥师学
戈籥师丞赞之胥鼓南(注学舞于夏之学文武中也)始立学既衅器
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献无介
语可也 瞽宗(瞽之人所宗)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礼在瞽宗 大司乐教国子
卷一百十一 第 24b 页 WYG0946-0013b.png
弟凡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
明堂位瞽宗殷学也 保傅篇注四学者东序瞽宗虞
庠及四郊之学也 王肃云天子四郊有学去都五十
里 北史刘芳传自周已上学惟以二或尚东尚西或
在国在郊爰暨周室学盖有六师氏居内大学在国四
小在郊礼记云虞庠在国之四郊又云天子设四学保
傅篇云五学按郑注学记周则六学所以然者注云内
卷一百十一 第 25a 页 WYG0946-0013c.png
则设师保以教使国子学焉外则有大学庠序之官此
其證也 学诵弦于瞽宗诏论说于东序观道德于成
均考中正于王闱无一时而非学也

周乡遂学 乡学(又见上) 闾塾 夏殷党庠

学记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注古者仕焉而
已者归教于闾里朝夕坐于门门侧之堂谓之塾周礼
五百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疏周礼百里之内二
十五家为闾同共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民在家之
时朝夕出入常受教于塾白虎通云古之教民百里皆
卷一百十一 第 25b 页 WYG0946-0013d.png
有师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里右师其次为左师教里
中之子弟以道义孝悌仁义也党中立学教闾中所升
者遂中立学教党学所升者书传略说云大夫七十致
仕退老归其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新谷已入馀
子皆入学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学上老平明坐于右
塾庶老坐于左塾馀子毕出然后皆归夕亦如之周礼
六乡之内比闾族党州乡六遂之内邻里酂鄙县遂举
卷一百十一 第 26a 页 WYG0946-0014a.png
党遂则馀闾里以上皆有学可知郑注州长职云序州
党之学乡饮酒义主人拜迎宾庠门之外注云庠乡学
也则党学曰序乡学曰庠凡六乡之内州学已下皆为
庠六遂之内县学已下皆为序庾氏云党有庠谓夏殷
礼非周法疏又云内则设师保外则设庠序以教之故
云教学为先 王制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耆老皆朝
于庠(注乡学也)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乡谓饮酒也)不变命国
之右乡移之左左乡移之右如初礼(习礼于乡学)不变移之
(乡界之外习礼于郊学)移之遂如初礼(远郊之外曰遂习礼于遂之学)命乡论
卷一百十一 第 26b 页 WYG0946-0014b.png
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疏云耆老则书传略说云大夫
为父师士为少师是也习射上功在州学习乡上齿在
党学遂大夫亦帅国之俊选于遂学而行礼六乡州学
主射党学主正齿位遂则县与州同鄙与党同县鄙皆
属于遂总曰遂学大司徒命乡大夫考校乡学秀异之
士移名于司徒 地官州长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
(二千五百家为州)注序州党之学也会民而射所以正其志
卷一百十一 第 27a 页 WYG0946-0014c.png
 党正国索鬼神祭祀则以礼属民饮酒于序以正齿
位 乡大夫乡射之礼疏按仪礼乡射云豫则钩楹内
堂则由楹外序则物当栋堂则物当楣堂谓乡学据乡
大夫所行射礼也豫谓州长二时习射于序(乡射郑注豫者谓州)
(学也读如榭周礼作序) 三礼义宗周人又以虞氏之庠为六乡
之学夏氏之序为六遂之学亦以序为党学榭为州学
乡学在郭外之郊遂学在远郊之上仪礼州学名豫郑
注云豫宜从榭州立榭者下乡也今文豫为序序乃夏
学非也周礼州学为序者字之误也序庠制有室豫制
卷一百十一 第 27b 页 WYG0946-0014d.png
无室 记乡饮酒义疏天子六乡诸侯三乡卿二乡大
夫一乡各有乡大夫而乡有乡学取致仕在乡之中大
夫为父师致仕之士为少师在学中名为乡先生使之
教乡中之人每年入学三年业成必升于君 文王世
子疏乡学为庠(乡饮酒义迎宾庠门之外学记党有庠是乡之所居党也)州及遂以
下皆谓之序(州长春秋射于序学记术有序) 汉志里有序乡有庠春
将出民里胥平旦坐右塾邻长坐左塾馀子在序室八
卷一百十一 第 28a 页 WYG0946-0015a.png
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
异者移国学于少学(公羊注云小学)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学
于大学命曰造士 公羊注同 父老教于校室(春秋传子产不毁乡校则乡又有校)
礼党正疏乡大夫去民远不读法州长去民渐亲故四
读法党正去民弥亲故七读法族师十四读法弥多于
此故云弥亲民者于教亦弥数 乡射礼注退还射宫
疏曰射宫者乡庠州序是也射于序乡饮酒在庠以其
序无室庠有室序无室则无户牖设席亦当户牖之处
耳 王制注周小学为有虞之庠制其立乡学亦如之
卷一百十一 第 28b 页 WYG0946-0015b.png
 公羊注十月事讫父老教于校室八岁学小学十五
学大学其有秀者移于乡学乡学之秀者移于庠庠之
秀者移于国学学于小学诸侯岁贡小学之秀者于天
子学于大学其有秀者命曰造士行同而能偶别之以
射然后爵之

周教国子

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教三行掌国中失之事以教
卷一百十一 第 29a 页 WYG0946-0015c.png
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
弟师氏教之而世子亦齿焉学君臣父子长幼之道
保氏养国子以道教之六艺六仪注养国子以道者以
师氏之德行审谕之而后教之以艺仪 春官大司乐
以乐德乐语乐舞教国子 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
诸子(学士谓乡大夫诸子学舞者)春入学舍菜合舞秋颁学合声
小胥掌学士之令而比之 籥师掌教国子舞羽吹籥
 乐师教国子小舞帅学士而歌彻 夏官诸子掌国
子之倅掌戒令教治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倅使之修
卷一百十一 第 29b 页 WYG0946-0015d.png
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注游
倅倅之未仕者学大学也射射宫也王制曰春秋教以
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王制注乐正掌国子之教虞书
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周语宣王欲得国子之能导
训诸侯者樊穆仲曰鲁侯孝 三礼义宗诸侯之子亦
以十年出就外傅学书计于外在公宫之左路门之外
正朝之东别立宫焉傅亦有二 诗凡周之士不显亦
卷一百十一 第 30a 页 WYG0946-0016a.png
世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笺以)
(身化其臣下成其俊乂之美)
周之制自王宫国都闾巷党术莫不有学司徒总其事
乐正崇其教下至庠塾皆以民之有道德者为左右师
自天子之元子众子公卿大夫士之适子至庶民之子
弟八岁入小学教之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
数之文十有五进乎大学教之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之
道 去民近者施教密州长属民读法岁不过四党正
七族师十有四闾胥则无时矣 古者国子舍于王宫
卷一百十一 第 30b 页 WYG0946-0016b.png
教于师氏时会于大司乐以习诵弦学乐舞万民居于
比闾教于塾师时属于州序以受教法正齿位皆非常
廪之士也自汉景时文翁为蜀郡守立学官置左右生
而郡国之养士始此武帝立博士弟子员而大学之养
士始此古者以有道德者教国子父师少师教于闾塾
礼所谓乡先生者自乡治废教法坏至新莽始于校学
立经师繇是有郡文学州博士之等迨我庆历设教授
卷一百十一 第 31a 页 WYG0946-0016c.png
之官 古者养之于成均以观其德行虽天子之元子
亦齿于士也列之于王闱以考其中失虽大夫元士之
子亦列于王子也 合以井牧联以比闾教以庠序导
以师长维以諌救考以德艺无一民不相联属正岁孟
月之吉党里社禜之会无一时不相警策故教行俗成
而君师之分尽 诸子考其德行道艺进退之有已入
太学而复退之者宿卫者号故士新升试士末得正爵
者号新士有已升司马而未遽爵者贵游子弟杜子春
谓虽贵犹学有已贵而犹在学者 先王之时其人则
卷一百十一 第 31b 页 WYG0946-0016d.png
四民也其居则六乡三采五比四闾也其田则一井二
牧三屋九夫也其官则三吏六联五侯九伯也其教则
五事五典也其学则六德六行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
书九数也少而习之长而安焉 周官所述惟大司乐
成均之法师氏王宫之教乡遂属民读法之节而它未
有考 三代之王域九州以居民天子诸侯有君师之
职公卿有师保之义里居有父师少师之教故民聚而
卷一百十一 第 32a 页 WYG0946-0017a.png
教行

鲁四代学 泮宫

诗鲁颂泮水僖公修泮宫笺辟廱者筑土雍水之外圆
如璧四方来观者均也泮半也半水者盖东西门以南
通水北无也(明堂位注頖班也于以班政教)正义曰王制天子辟廱诸
侯泮宫诸侯止有泮宫一学鲁所立非独泮宫明堂位
曰米廪(虞庠)(夏序)瞽宗(殷学)頖宫(周学)是鲁礼得立四代之学
此诗颂其修泮宫其行礼之饮酒养老兵事之受成告
克当于周世之学在泮宫也僖公伐淮夷将行则在泮
卷一百十一 第 32b 页 WYG0946-0017b.png
定谋既克则在泮献馘 礼器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
先有事于頖宫注頖宫郊之学也诗所谓頖宫也字或
作郊宫疏鲁侯大学在公宫东鲁以小学为頖宫在郊
天子亦以小学为辟廱故郑驳异义云三灵二廱在郊
(盖射以择士) 说文泮诸侯乡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
 三礼义宗鲁立三代之学其馀诸侯但立时王之学
而已周之诸侯所立之学皆曰頖宫故曰頖宫周学也
卷一百十一 第 33a 页 WYG0946-0017c.png
 文王世子注鲁学有米廪东序瞽宗疏天子立虞夏
殷周四代之学若诸侯止立时王一代之学有大学小
学耳其乡学为庠若州党与乡同处共在乡学州及遂
以下皆谓之序

汉太学 增弟子员 学校官

武纪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
于稽古礼文之事缺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
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大学修郊祀
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䄠礼百神绍周后
卷一百十一 第 33b 页 WYG0946-0017d.png
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鸿业而有三代之风(赞)
(宣纪本始二年诏曰孝武兴太学修郊祀) 儒林传公孙弘为学官乃请白
丞相御史言制曰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谨与太常
博士议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昭
帝增满百人宣帝末增倍(黄龙二年稍增员十二人)元帝好儒通一
经者皆复设员千人(初元五年四月诏博士弟子毋置员以限学者永光三年冬复博士)
(弟子员)郡国置五经百石卒史成帝末或言孔子布衣养
卷一百十一 第 34a 页 WYG0946-0018a.png
徒三千人今天子太学弟子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
岁馀复如故云云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建元五年春)开弟子员
(元朔五年夏六月置博士弟子员)设科射策讫于元始百有馀年传业
者寝盛枝叶蕃滋一经说至百馀万言大师众至千馀
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初书帷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
羊而已孝宣世复立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孟梁
丘易谷梁春秋至元帝世复立京氏易平帝时又立左
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所以网罗遗失兼而存之
具在其中矣 贾山传文帝二年上书愿以夏岁二月
卷一百十一 第 34b 页 WYG0946-0018b.png
定明堂造大学脩先王之道 董仲舒传对策曰养士
之大莫大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
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
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又立学校之官皆自仲舒发
之 何武传学长安歌太学下 鲍宣传哀帝时为司
隶坐拒使者下廷尉博士弟子济南王咸等举幡太学
欲救鲍宣司隶者会此诸生会者千馀人 艺文志曲
卷一百十一 第 35a 页 WYG0946-0018c.png
台后苍九篇注如淳曰行射礼于曲台后苍为记故名
曲台记晋灼曰天子射宫也西京无太学于此行礼也
 三辅黄图汉大学在长安西北七里(去城七里东为常满仓仓之北)
 为槐市(三辅旧事云汉大学中有市有狱在长安门东书杜门立五经博士员弟子万馀人)太平御览黄 
(图曰礼小学在公宫之南大学在城南就阳位也去城七里王莽为宰衡起国学于郭门之西南为博士之宫)
(中央为射宫)
西京无大学武帝所兴之学则罢出百家表章六经而
已兴学犹言兴起古学也其隶习之地则太常也传授
之师则五经博士也公孙弘曰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
卷一百十一 第 35b 页 WYG0946-0018d.png
礼请因旧官而兴焉盖可见矣 学官所在黄图谓在
长安西北七里而近三辅旧事谓有市狱长安志亦引
关中记谓在安门之东杜门之西晋灼乃云西京无太
学行礼射于曲台然宣帝时何武学长安歌太学下转
而上闻哀帝时王咸举幡太学下任延为诸生学于长
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所谓因旧官而兴者岂以博
士旧授徒之黉舍置弟子员而因旧典修之耶或曰晋
卷一百十一 第 36a 页 WYG0946-0019a.png
灼指汉初言或曰太学三雍宫孝武始立黄图记孝武
时事也 以功令考之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太常择
仪状此太常所补也郡国谨察可者与计偕诣太常受
业如弟子此郡国所察也是皆始于文翁蜀郡之起学
宫发于仲舒对策之论养士

汉雒阳太学(铭)讲堂 车驾幸太学 十四


博士 石经

纪光武建武五年十月幸鲁初起太学(陆机洛阳记曰太学在洛阳城)
(故开阳门外去宫八里讲堂长一丈广三丈)车驾还宫幸太学赐博士弟子
卷一百十一 第 36b 页 WYG0946-0019b.png
各有差 章帝元和二年五月戊申赐博士弟子员在
大学者布人三疋令郡国上明经者口十万以上五人
不满十万三人 和帝永元十二年三月壬子赐博士
员弟子在大学者布人三疋 安帝延光三年三月戊
戌祀孔子及七十二子于阙里壬戌车驾还京师幸太
学 顺帝永建六年九月辛巳缮起大学阳嘉元年秋
七月丙辰以大学新成试明经下第者补弟子增甲乙
卷一百十一 第 37a 页 WYG0946-0019c.png
科员各十人(后汉世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
 故云(成帝时博士选三科高为尚书次为刺史次为诸侯太傅) 质帝本初元年四
月庚辰郡国举明经大将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满
课以高第五人补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 献帝初平
四年十月太学行礼车驾幸永福城门临观其仪赐博
士以下有差 百官志五官中郎将其府对太学 传
李通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征讨四方令通
居守京师修宫室起学宫 朱浮建武七年以国学既
兴宜广博士之选上书曰先建太学造立横舍车驾亲
卷一百十一 第 37b 页 WYG0946-0019d.png
临观飨旧事策试博士必广求详选惟贤是登 桓荣
建武十九年拜为博士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
前荣被服儒衣辨明经义有蕴籍特加赏赐又召诸生
雅歌击磬尽日乃罢 樊准上疏曰光武受命中兴投
戈讲艺息马论道孝明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每享射礼
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多召名儒以充礼官
其馀以经术见优者布在廊庙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
卷一百十一 第 38a 页 WYG0946-0020a.png
老每燕会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详览群言响如振玉
期门羽林介胄之士悉通孝经博士议郎一人开门徒
众百数化自圣躬流及蛮荒匈奴遣伊秩訾王大车且
渠来入就学 翟酺顺帝即位为将作大匠上言孝文
始置五经博士(建元五年始置五经博士文帝未遑庠序不知何所据然孟子序曰文帝广游)
(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后罢传记博士独立五经而已)武帝大合天下之
书孝宣论六经于石渠学者滋盛光武中兴起太学博
士舍内外讲堂诸生横卷为海内所集明帝时辟雍始
成欲毁太学太尉赵熹以为大学辟雍皆宜兼存故并
卷一百十一 第 38b 页 WYG0946-0020b.png
传至今而顷颓废至为园采刍牧之处宜更修缮诱进
后学帝从之乃以永建六年九月缮起太学更拓房室
学者为酺立碑铭于学云 郎顗修复太学 左雄上
言宜崇经术缮修太学帝从之 儒林传昔王莽更始
之际天下丧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及光武中兴爱好
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缺文补缀漏逸先是
四方学士多怀挟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
卷一百十一 第 39a 页 WYG0946-0020c.png
云会京师 高获传少游学京师与光武有旧(严光与光武同游学)崔琦张皓游学京师 孔奇 
(何颙游学洛阳)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之徒继踵
而集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
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氏礼大小戴春秋
(彭祖)(安乐)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建武五年乃
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服方领
习矩步者委蛇乎其中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即位
亲行其礼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
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
卷一百十一 第 39b 页 WYG0946-0020d.png
上尊养三老五更享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
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其后
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搜选高能以授其
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选子入
学济济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章帝建初四年大会诸
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
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
卷一百十一 第 40a 页 WYG0946-0021a.png
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给事近署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和帝亦数幸东观览
阅书林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准徐防并陈劝学
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是诏公卿妙简其选三舍
郎能通经术者皆得察举自安帝览政薄于蓺文博士
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颓弊鞠为园蔬牧儿荛
竖至于薪刈其下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凡所
造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试明经下第补弟子增
甲乙之科员各千人除郡国耆儒九十人皆补郎舍人
卷一百十一 第 40b 页 WYG0946-0021b.png
本初元年(质帝)梁太后诏曰(纪四月庚辰)大将军下至六百石
悉遣子就学每岁辄于乡射月一享会之以此为常自
是游学增盛至三万馀生然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
尚儒者之风衰矣党人既诛其高名美士多坐流废后
遂忿争更相告言亦有私行金货定兰台漆书经字以
合其私文熹平四年(灵帝)乃召诸儒正定五经刋于石碑
为古文隶篆三体书法以相参检立之学门(古文谓孔氏壁中秦)
卷一百十一 第 41a 页 WYG0946-0021c.png
(始皇使程邈所作也隶书亦程邈所献谢承书曰碑立大学门外瓦屋覆之四面栏障开门于南郡设吏卒视)
(之杨龙骧洛阳记朱超石与兄书云石经文都似碑高一丈许广四尺骈罗相错)使天下咸取
则焉初光武迁洛阳其经牒秘书载之二千馀两自此
以后参倍于前董卓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东观
兰台石室宣明鸿都所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其缣帛
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縢囊及王允所收而西
者裁七十馀乘道路艰远复弃其半矣后长安之乱一
时焚荡莫不泯尽焉 后百官志太常有博士祭酒一
人六百石本仆射中兴转为祭酒博士十四人比六百
卷一百十一 第 41b 页 WYG0946-0021d.png
石本注曰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书三欧阳大小夏侯诗
三鲁齐韩氏礼二大小戴氏春秋二公羊严颜氏掌教弟子
鲁恭建武初与丕俱居太学 太学生彊华奉赤伏符
 王允受业太学师班彪 贾逵自儿童在太学 张
衡入京师观太学 张武之太学受业 陈实受业太
学 李育博览书传知名太学 崔骃少游太学与班
固傅毅齐名(章纪儒馆献歌谓骃也) 李固入太学(谢承书曰固每到太学密)
卷一百十一 第 42a 页 WYG0946-0022a.png
(入公府定省父母) 服虔入太学受业 郭林宗贾伟节为太
学诸生三万馀人之冠 魏朗诣太学受经 岑晊苑
康诣太学受业 仇览入太学时诸生符融有高名览
曰天子脩设太学岂使人游谈其中高揖而去 刘陶
游太学 申屠蟠居太学 任安少游太学 宋登持
节临太学奏定典律 张训少游太学 孔僖游太学习
春秋 郑玄游太学 井丹少受业太学 范式梁鸿
受业太学 杜根入太学号奇童 李尤太学铭曰汉
遵礼典崇兴六艺修周之理扫秦之弊开延学者劝以
卷一百十一 第 42b 页 WYG0946-0022b.png
爵位 太学讲堂 又见养老(礼仪志老更斋于太学讲堂)

汉辟雍 三雍宫(详见明堂唐辟雍制度璧水见时令)

礼志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刘向说上
宜兴辟雍设庠序以风化天下成帝下公卿议会向卒
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按行长安城南营表未作及
王莽为宰衡遂兴辟雍(元始四年二月奏立) 平纪元始五年诏
曰刘歆等四人使治明堂辟雍令汉与文王灵台周公
卷一百十一 第 43a 页 WYG0946-0022c.png
作洛同符(歆书曰若立辟雍之仪莫知其原) 黄图汉辟雍在长安西
北七里河间献王对三雍宫即此 艺文志儒家河间
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三篇(传云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馀事)
 儿宽传祖立明堂辟雍(武帝) 何武传成帝欲修辟雍
通三公宫 萧由传元始中作明堂辟雍大朝诸侯
水经注渭水东径明堂南旧引水为辟雍处在鼎路门
东南七里上圆下方九宫十二室四向五色堂北三百
步有灵台平帝元始四年立 唐书归崇敬曰汉武立
明堂辟雍灵台号三雍宫 唐会要永徽二年七月二
卷一百十一 第 43b 页 WYG0946-0022d.png
日诏议立明堂令详定辟雍制度三年六月二十八日
有司奏辟雍案大戴礼无水广内径之数蔡邕云水广
二十四丈四周于外三辅黄图云水广四周与邕不异
仍云水外周堤东京赋造舟为梁礼记明堂阴阳录水
左旋以象天今请减为二十四步造舟为梁其外周以
圆堤并取阴阳水行左旋之制后以制度未定而止

后汉辟雍 河间古辟雍记 礼殿(见养老)

卷一百十一 第 44a 页 WYG0946-0023a.png
 光武中元元年初起辟雍注汉官仪辟雍去明堂三
百步车驾临辟雍从北门入三月九月皆于中行乡射
(礼仪志注雅颂乐辟雍飨射所用) 儒林传序中元元年初建三雍
明帝亲行其礼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永平二年冬十)
(月壬子幸辟雍初行养老礼诏曰光武建三朝之礼)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
执经问难于前冠带搢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
万计(永平十四年冬上于辟雍自讲五行章句) 列传张纯时南单于降边
境无事岁仍有年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
崇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乃按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
卷一百十一 第 44b 页 WYG0946-0023b.png
雍记孝武泰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未及
上会博士桓荣言宜立辟雍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
荣帝乃许之 桓荣永平二年三雍初成拜荣为五更
每大射养老礼毕帝辄引荣及弟子升堂执经(礼仪志养老仪)
(乘舆先到辟雍礼殿御坐东厢) 中山王焉永平二年冬诸王来会辟
雍事毕归蕃 任延为颍川守永平二年召会辟雍
承宫永平中临辟雍召拜博士 伏恭永平四年帝临
卷一百十一 第 45a 页 WYG0946-0023c.png
辟雍于行礼中拜为司空儒者以为荣建初二年冬肃
宗行飨礼以恭为三老 前礼志世祖即位三十年乃
营立明堂辟廱显宗躬行其礼养三老五更于辟廱威
仪既美矣然德化未流洽者庠序尚未设也 顺纪阳
嘉二年冬十月庚午行礼辟雍奏应钟始复黄钟 灵
纪熹平六年冬十月临辟雍(蔡邕封事言养老辟雍废缺不行帝乃行礼)
杨赐传灵帝行辟雍礼引赐为三老 东都赋觐明堂
临辟雍辟雍诗乃流辟雍辟雍汤汤圣皇莅止造舟为
梁 东京赋春日载阳合射辟雍左制辟雍(薛综注德阳殿东有)
卷一百十一 第 45b 页 WYG0946-0023d.png
(辟雍) 李尤辟雍赋兴云动雷飞屑风雨万骑躨跜以攫
挐又铭曰方中圆外清流四匝(文选注引李尤辟雍赋)
临辟雍 明帝永平二年三月大射十月壬子养老八
年十月丙子养老十四年冬自讲五行章句和帝永元
十四年三月戊辰飨射顺帝阳嘉元年三月庚寅飨射
二年十月庚午灵帝熹平六年十月并临辟雍

汉郡国学校 郡文学官 文翁学堂 经师

卷一百十一 第 46a 页 WYG0946-0024a.png
文翁传(循吏)通春秋景帝末为蜀郡守选郡县小吏开敏
有材者张叔等十馀人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
数岁蜀生皆成就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学之官舍)招下
县子弟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第以补郡县吏次为
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从诸
生明经饬行者与俱吏民荣之争欲为学官弟子蜀地
学于京师者比齐鲁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
校官自文翁为之始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注
师古曰文翁学堂于今犹在益州城内(益州记学堂在城南后太守高)
卷一百十一 第 46b 页 WYG0946-0024b.png
 朕修复缮立图圣贤古人像及礼器瑞物(唐志益州文翁学堂图一卷)秦宓曰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 
(教吏民) 地理志景武间文翁教民读书法令及司马相
如以文辞显乡党慕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
章冠天下繇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 列传董仲舒
对策云云后兴学校之官自仲舒发之 韩延寿守颍川
教以礼让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俎豆徙为东郡延
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贤士表孝弟有行
卷一百十一 第 47a 页 WYG0946-0024c.png
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注师古
曰学官谓庠序之舍也 何武为扬州刺史行部必先
即学官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注学官学舍也
王尊师事郡文学官注师古曰郡有文学官而尊事之
以为师也 隽不疑(勃海人)张禹梅福盖宽饶为郡文学
 诸葛丰明经为郡文学 匡衡调补平原文学 郑
崇为郡文学史 平纪元始三年夏立学官郡国曰学
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
庠置孝经师一人 后传寇恂建武三年为汝南太守
卷一百十一 第 47b 页 WYG0946-0024d.png
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
学焉 李忠建武六年为丹阳守起学校习礼容春秋
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 卫飒为桂阳守修庠序之
(循吏) 任延为武威守造立校官(循吏) 秦彭建初元年
迁山阳守修庠序春秋飨射修升降揖逊之仪 伏恭
迁常山太守修学校北州多为伏氏学(儒林) 刘宽迁平
阳守每行县辄引学官祭酒及处士诸生执经对讲
卷一百十一 第 48a 页 WYG0946-0025a.png
鲍昱传子德为南阳太守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
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燕会诸儒宋均
为辰阳长立学校 杨仁肃宗时为什邡令掾史弟子
悉令就学通经者显之右职或贡之朝 刘梁除北新
城长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身执经卷试策殿最
(文苑) 孔融为北海相立学校表显儒术 崔瑗著南阳
文学官志 杨伦为郡文学掾 杨厚郡文学椽史春
秋飨射常祠之 黄昌会稽馀姚人居近学宫见诸生
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酷吏) 祭祀志注建武二年立高庙
卷一百十一 第 48b 页 WYG0946-0025b.png
古今注曰于雒阳校宫立之 礼仪志永平二年三月
郡县行乡饮于学校祀圣师周孔 东都赋学校如林
庠序盈门 文翁学生题名碑有文学祭酒典学从事
司仪主事左生右生 述征记曰大学在国子学东二
百步学堂有大学赞碑记曰建武二十七年立太学堂
永建六年制下府缮治并立诸生房舍千馀间阳嘉元
年毕刋于碑有太尉庞参司徒刘崎太常孔扶将作大
卷一百十一 第 49a 页 WYG0946-0025c.png
监胡广荅制记 礼记疏汉时受学有抠衣前
请之法 元朔五年始诏天下郡国建立学官
而永平之际皆尊奉孔子 蜀丞相亮领益州牧
命谯周为劝学从事蒋琬领刺史从典学从事
魏乐详为河东文学祭酒教后进管辂为清河文
学堟

汉四姓小侯学 五经师 名牒

明纪永平九年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五经师注袁
宏汉纪曰永平中崇尚儒学自皇太子诸王侯及功臣
卷一百十一 第 49b 页 WYG0946-0025d.png
子弟莫不授经又为外戚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诸子弟
立学号四姓小侯以非列侯故曰小侯礼记曰庶方小
侯亦其义也 张酺传永平九年显宗为四姓小侯开
学于南宫置五经师酺以尚书教授数讲于御前以论
难当意除为郎赐车马衣裳 儒林传显宗复为功臣
子孙四姓末属别立学舍搜选高能以授其业自期门
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 邓后
卷一百十一 第 50a 页 WYG0946-0026a.png
纪元初六年(安帝)和熹邓太后诏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
男女五岁以上四十馀人又邓氏近亲子孙三十馀人
并开邸第教经书诏曰永平中四姓小侯皆令入学所
以矫俗励薄反之忠厚 质帝纪本初元年四月庚辰
诏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儒生为诗者谓之诗家为礼者)
(谓之礼家)其高第者上名牒当以次赏进 传刘昆建武二
十二年入授太子及诸王小侯五十馀人(儒林) 秦彭永
平七年以贵人兄随四姓小侯擢为开阳城门侯(循吏)
东海王彊薨诏京师亲戚四姓小侯皆会(又东平王苍传同)
卷一百十一 第 50b 页 WYG0946-0026b.png
邓禹少子鸿好筹策永平中以为小侯引入议边事
邓衍永平初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
于众显宗目之赐舆马衣服 马防子钜为常从小侯
拜为黄门侍郎肃宗亲御章台下殿陈鼎俎自临冠之
 吕强上疏曰外戚四姓贵倖之家造起馆舍丹青雕
(宦者)桓帝纪建和二年加元服赐四姓小侯帛 礼
仪志有四姓会陵之仪 窦长君少君传绛灌等曰
卷一百十一 第 51a 页 WYG0946-0026c.png
两人不可不为择师傅乃选长者有节行者与居由此为
退逊君子不敢以富贵骄人(文帝) 鲍宣言外亲幼童未
通经术者宜令休就师傅

汉鸿都门学

灵纪光和元年二月己未始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注鸿都门名也其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牍
词赋及工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 蔡邕传光和四
年云云 阳球传奏罢鸿都门文学不省(奏内有云笔不点牍辞不辨心)
(假手请字妖伪百品)
卷一百十一 第 51b 页 WYG0946-0026d.png

汉国子堂 大学讲堂 石经 魏典论碑 汉


大学赞(颂) 大学弟子赞 香辟雍行礼




水经注榖水又东径国子太学石经北汉魏以来置太
学于国子堂东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立
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
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磾议郎张训韩说太史令单飏
卷一百十一 第 52a 页 WYG0946-0027a.png
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
刻立于大学门外后儒晚学咸取正焉今碑上悉铭刻
邕等名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魏初传古文
出邯郸淳石经古文转失淳法植之于堂西石长八尺
广四尺刻石于其下碑石四十八枚广三十丈魏文帝
又刋典论六碑附于其次陆机言太学赞别一碑在讲
堂西下列石龟碑载蔡邕韩说高堂溪等名太学弟子
赞复一碑在外门中今二碑并无石经东有一碑是汉
顺帝阳嘉八年立碑文云建武二十七年造大学年积
卷一百十一 第 52b 页 WYG0946-0027b.png
毁坏永建六年诏书脩大学刻石纪年用作工徒十二
万二千人阳嘉元年八月作毕碑南面刻颂汉石经北
有晋辟雍行礼碑是太始二年立

魏太学 辟雍 泮宫

魏志文帝黄初五年四月立太学于洛阳(二年正月壬午诏以议郎)
(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令鲁郡修起旧庙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制五经课试之法
置春秋榖梁博士 正始二年二月初通论语使太常
卷一百十一 第 53a 页 WYG0946-0027c.png
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五年五月癸巳讲尚
书经通七年十二月礼记通亦如之 甘露元年四月
丙辰幸太学问诸儒易书礼记二年五月辛未幸辟雍
会命群臣赋诗 传高柔上疏文帝兴立辟雍州立课
(曹植有学宫颂) 刘馥正始中上疏曰黄初以来崇立太学
二十馀年成者盖寡由博士选轻诸生避役高门子弟
耻非其伦学者有名而无实设教而无功 王昶嘉平
初陈治略五事其一欲崇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
太学而修庠序 宋志建安二十二年魏国作泮宫于
卷一百十一 第 53b 页 WYG0946-0027d.png
邺城南 武帝建安八年七月令曰令郡国各修文学
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乡之俊造而教学之 太和二
年六月诏曰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其高选博士才任
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
 玉海卷一百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