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五
卷一百五 第 1a 页 WYG0945-0751a.png

卷一百五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五
            宋 王应麟 撰
 音乐
(三)


唐乐三十一家

艺文志乐类三十一家三十八部二百五十七卷始于
桓谭乐元起终于赵邪利琴叙谱失姓名九家若乐元
起信都芳删注乐书梁武帝乐社大义乐论沈重钟律
卷一百五 第 1b 页 WYG0945-0751b.png
释智匠古今乐录李玄楚乐经元殷乐略声律指归及
论乐事推七音律谱义李守真古今乐记萧吉乐谱集
解武后乐书要录则乐律之书也若荀勖大乐歌辞乐
府歌诗谢灵运乐府集郑译乐府歌辞声调苏夔乐府
志翟子乐府歌诗三调歌辞汉魏吴晋鼓吹曲外国伎
曲历代曲名鼓吹乐章则乐曲之书也琴则有桓谭孔
衍之操刘氏周氏陈怀赵邪利之谱及琴集历头拍簿
卷一百五 第 2a 页 WYG0945-0752a.png
管弦钟磬则有留进之记凌秀公孙崇之志不著录二
十家九十三卷自张文收新乐书至南卓羯鼓录有刘
贶崔令钦大乐令教坊记徐景安历代乐仪吴兢郗昂
段安节乐府题解杂录窦琎正声乐调萧祜无射商调
谱玄宗金风乐琴谱则又有赵惟暕陈拙等九家而离
骚谱附焉 六典乐大义等三十二部一百四十三卷
 隋志乐社大义至黄钟律四十二部一百四十二卷
 景德二年龙图阁经典阁乐书二百八十九卷 崇
文总目乐四十八部二百八十一卷自历代乐仪
卷一百五 第 2b 页 WYG0945-0752b.png
至阮咸曲谱  中兴目六十三家四百四十卷续
目二家二百二卷  元魏太和十六年诏高闾公
孙崇考定雅乐景明中崇为太乐令上所调金石
及书  唐志崇钟磬志二卷 隋苏夔著乐志十
五篇

大唐雅乐 十二和(十五和) 新乐书 武德定


乐 开元三和乐

卷一百五 第 3a 页 WYG0945-0752c.png
礼乐志隋稍欲改作是时郑译牛弘辛彦之何妥蔡子
元于普明之徒皆名知乐相与撰定依京房六十律因
而六之为三百六十律以当一岁之日又以一律为七
音音为一调凡十二律为八十四调其说甚详而终隋
之世所用者黄钟一宫五夏二舞登歌房中等十四调
而已唐兴即用隋乐武德九年(正月己亥)始诏太常少卿祖
孝孙协律郎窦琎等定乐初隋用黄钟一宫惟击七钟
其五钟设而不击谓之哑钟唐协律郎张文收乃依古
断竹为十二律高祖命与孝孙吹调五钟叩之而应由
卷一百五 第 3b 页 WYG0945-0752d.png
是十二钟皆用孝孙又以十二月旋相为六十声八十
四调其法因五音生二变因变徵为正徵因变宫为清
宫七音起黄钟终南吕迭为纲纪黄钟之律管长九寸
王于中宫土半之四寸五分与清宫合五音之首也加
以二变循环无间故一宫二商三角四变徵五徵六羽
七变宫其声繇浊至清为一均凡十二宫调皆正宫也
正宫声之下无复浊音故五音以宫为尊十二商调调
卷一百五 第 4a 页 WYG0945-0753a.png
有下声一谓宫也十二角调调有下声二宫商也十二
徵调调有下声三宫商角也十二羽调调有下声四宫
商角徵也十二变徵调居角音之后正徵之前十二变
宫调在羽音之后清宫之前雅乐成调无出七声本宫
递相用唯乐章则随律定均合以笙磬节以钟鼓既成
奏之(贞观二年六月乙酉)十一年张文收复请重正馀乐帝不许
曰朕闻人和则乐和隋末丧乱虽改音律而乐不和若
百姓安乐金石自谐矣初孝孙已定乐乃曰大乐与天
地同和也制十二和以法天之成数号为唐雅乐一曰
卷一百五 第 4b 页 WYG0945-0753b.png
豫和二曰顺和三曰永和四曰肃和五曰雍和六曰寿
和七曰太和八曰舒和九曰昭和十曰休和十一曰正
和十二曰承和用于郊庙朝廷以和人神孝孙已卒张
文收以为十二和之制未备乃诏有司釐定而文收考
正律吕起居郎吕才叶其音声乐曲遂备(凡三十二曲)自高
宗以后稍更其曲名开元定礼始复遵用孝孙十二和
其著于礼者一曰豫和(会要作元和)以降天神二曰顺和以
卷一百五 第 5a 页 WYG0945-0753c.png
降地祇三曰永和以降人鬼四曰肃和登歌以奠玉帛
五曰雍和凡祭祀以入俎又以彻豆六曰寿和以酌献
饮福七曰太和以为行节八曰舒和以出入舞九曰昭
和皇帝皇太子以举酒十曰休和皇帝以饭以肃拜三
老十一曰正和皇后受册以行十二曰承和皇太子在
其宫有会以行(会要周礼旋宫之义绝亡已久莫能知之一朝复古自孝孙始) 艺文
志张文收新乐书十二卷 列传窦琎武德中与太常
少卿祖孝孙受诏定雅乐是正钟律(旧史云琎讨论故实撰正声调一卷)
 张文收善音律著新乐书十馀篇贞观初召文收与
卷一百五 第 5b 页 WYG0945-0753d.png
祖孝孙参定雅乐文收采三礼更加釐革 通典太宗
留心雅正励精文教贞观之初命考隋氏所传南北之
乐梁陈尽吴楚之声周齐皆胡虏之音乃命太常卿祖
孝孙正宫调起居郎吕才习音韵张文收考律吕平其
散滥为之折衷汉以来郊祀明堂有夕牲迎神登歌等
曲近代加祼地迎牲祼地不用乐公卿摄事又去饮福
酒之乐周享神乐多以夏名宋以永名梁以雅名后周
卷一百五 第 6a 页 WYG0945-0754a.png
亦以夏为名隋氏因之唐以和为名开元中又造三和
乐共十五和云云祴和(王公升殿会讫下阶履行则奏)丰和(享先农则奏)
(孔宣父殿齐太公庙奏之)武德元年正月(十日己亥)始诏祖孝孙等考
正雅乐贞观二年六月(十日乙酉)乐成奏之以十二律各顺
其月旋相为宫祭圆丘以黄钟为宫郊庙方泽以林钟
为宫宗庙以太蔟为宫五郊朝贺飨宴则随月用律为
宫又郊庙祭享奏化康凯安之舞 会要凡黄钟蕤宾
为宫其乐九变大吕林钟为宫其乐八变太蔟夷则为
宫其乐七变夹钟南吕为宫其乐六变姑洗无射为宫
卷一百五 第 6b 页 WYG0945-0754b.png
其乐五变中吕应钟为宫其乐四变天子十二终上公
九终侯伯七子男五卿六大夫四士三然后乐教大备
太常乐章祭先农奏丰和之舞显庆三年郭瑜撰文宣
庙奏宣和显庆三年范頵等撰武成王庙奏宣和贞元
六年于邵撰(按吹律调钟事志作高祖会要作太宗当以志为正高祖九年八月逊位) 通
鉴祖孝孙斟酌南北考以古声作唐雅乐凡八十四调
三十一曲十二和 会要开元八年九月瀛州司法赵
卷一百五 第 7a 页 WYG0945-0754c.png
慎言表请郊庙加商调去角调(唐名臣奏慎言论郊庙乐合用商音周木德金)
(能剋木故去金唐土王望加商调去角调)二舞人取品子颜容修正者充准
国子习六乐学五礼号云门生其国子诸生教以乐经
同于礼传其乐经章目虽详稍乖旨要望令通明博识
者修撰而攽之(通典同)

唐旋宫乐

通典旋宫之乐久丧汉章帝建初三年鲍邺始请用之
顺帝阳嘉二年复废累代皆黄钟一均变极七音则五
钟废而不击谓之哑钟祖孝孙始为旋宫之法造十二
卷一百五 第 7b 页 WYG0945-0754d.png
和乐合四十八曲八十四调云云凡祀昊天上帝及五
方大明夜明之乐皆六成祭地祇神州社稷乐皆八成
享宗庙之乐九成馀祭祀三成隋开皇初有卢贲萧吉
并撰著乐书贞观初张文收善音律常览萧吉乐谱以
为有未详乃取历代沿革截竹为十二律吹之备尽旋
宫之义云云 隋志萧吉乐论一卷(萧吉传有乐谱二卷唐志乐谱集解) 五代会
要王朴上疏唐太宗用祖孝孙张文收考正雅乐而旋
卷一百五 第 8a 页 WYG0945-0755a.png
宫八十四调复见于时太宗之道与三五同功焉八十
四调曲有数百今现存者九曲而已皆谓黄钟之宫声
其馀六曲错杂诸调盖传习之误也唐初虽有旋宫之
乐至于用曲多与礼文相违张昭等议孝孙文收整比
郑译宝常所均七音八十四调丝管并施钟石俱奏七
始之音复振四厢之韵皆调 太乐令壁记周享神诸
乐多以夏为名宋以永梁以雅后周以夏隋人因之国
家以和为名祖孝孙始用旋宫法造十二和乐合三十
二曲八十四调旋宫之乐汉章帝建初二年大予丞鲍
卷一百五 第 8b 页 WYG0945-0755b.png
邺始请用之顺帝阳嘉二年复废之累代皆黄钟一均
变极七音则钟废而不击反谓之哑钟孝孙革其非张
文收为协律依周礼以圜钟至夷则为宫食举随月律
为宫

唐九部乐 十部乐 十四国乐 二部乐

志燕乐高祖即位仍隋制设九部乐燕乐伎乐工舞人
无变者清商伎者隋清乐也有编钟编磬独弦琴击琴
卷一百五 第 9a 页 WYG0945-0755c.png
瑟秦琵琶卧箜篌筑筝节鼓皆一笙笛箫篪方响跋膝
皆二歌二人吹叶一人舞者四人并习巴渝舞西凉伎
有编钟编磬天竺伎有铜鼓羯鼓都昙鼓高丽伎有弹
筝搊筝凤首箜篌龟兹伎有弹筝箜篌琵琶五弦设五
方师子安国伎有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疏勒伎云云康
国伎云云隋乐每奏九部乐终辄奏文康乐一曰礼毕
(出庾亮家谓之文康乐)太宗时命削去之及平高昌收其乐有箜
篌铜角一琵琶五弦横笛箫觱篥答腊鼓腰鸡娄羯鼓
皆二人舞者二人自是初有十部乐唐东夷乐有高丽
卷一百五 第 9b 页 WYG0945-0755d.png
百济(二国)北狄有鲜卑吐谷浑部落稽(三国)南蛮有扶南天
竺南诏骠国(四国)西戎有高昌龟兹疏勒康国安国(五国)
十四国之乐而八国之伎列于十部乐(中宗时百济乐工亡散岐王为)
(太常卿复奏置之然音伎多阙)玄宗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
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太常阅坐部不可教者隶
立部又不可教者乃习雅乐立部八一安舞(通典云安乐)
太平乐三破阵乐四庆善乐五大定乐六上元乐七圣
卷一百五 第 10a 页 WYG0945-0756a.png
寿乐八光圣乐(安舞太平乐周隋遗音也破阵乐以下皆用大鼓杂以龟兹乐其声震厉大定)
(乐又加金钲庆善舞颛用西凉舞声颇闲雅)坐部伎六一燕乐二长寿乐三
天授乐四鸟歌万岁乐五龙池乐六小破阵乐(天授鸟歌皆武)
(后作也天授年名鸟歌有鸟能人言万岁因以制乐自长寿乐以下用龟兹舞惟龙池乐则否)
 会要旧志并云贞观十四年文收制景云河清歌曰
 宴乐据此则隋未有燕乐而礼毕列九部之末太宗
 造景云河清歌曰宴乐而去礼毕明矣志谓高祖仍
 隋设九部乐燕乐乐工舞人无变者高宗即位文收
 为景云河清歌皆差齵不齐
卷一百五 第 10b 页 WYG0945-0756b.png
通典宴乐武德初因隋旧制奏九部乐一宴乐二清商
三西凉四扶南五高丽六龟兹七安国八疏勒九康国
 会要同(志无扶南有天竺)贞观十六年十一月宴百寮奏十部先
是伐高昌收其乐付太常增为十部(高昌乐用荅腊鼓至笙凡十二)
魏平中原获龟兹乐周武帝有龟兹疏勒安国康国之
乐初张重华时天竺重译致乐伎宋得高丽百济伎周
师灭齐二国献其乐合西凉乐凡七部谓之国伎隋文
卷一百五 第 11a 页 WYG0945-0756c.png
帝平陈得清乐及文康礼毕而黜百济至炀帝(大业中)
清乐龟兹西凉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为九部
平林邑获扶南工人及其匏瑟琴陋不可用但以天竺
乐传写其声而不立乐部西魏始有高昌伎隋开皇六
年高昌献圣明乐曲唐平高昌收其乐又造宴乐而去
礼毕曲著令十部(龟兹疏勒安国康国高丽西凉高昌宴乐清乐天竺) 会要隋开
皇中定令置七部乐大业中为九部武德初因隋旧制
奏九部乐 六典太乐令凡大燕会则设十部之伎于
庭以备华夷一曰燕乐伎有景云庆善破阵承天乐之
卷一百五 第 11b 页 WYG0945-0756d.png
舞二曰清乐伎三曰西凉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丽伎
六曰龟兹伎七曰安国伎八曰疏勒伎九曰高昌伎十
曰康国伎 礼志元正冬至受朝贺设九部乐则去乐
县太乐令帅九部伎立于左右延明门外  太宗纪武
德四年执窦建德六月凯旋赐前后鼓吹九部之乐
实录武德元年十一月己酉降薛仁杲帝大悦置酒高
会奏九部乐二年二月癸巳宴群臣五月丙寅宴凉州
卷一百五 第 12a 页 WYG0945-0757a.png
使人奏九部乐三年正月甲午宴突厥八月庚戌宴群
臣奏九部于庭四年三月丁酉宴西突厥使七月戊辰
宴群臣举酒属百官七年二月宴突厥使贞观二年五
月丙辰以麦稔宴群臣九月壬子庆有年赐酺三日并
奏九部乐贞观十七年闰六月庚申于相思殿大飨百
僚盛陈宝器奏庆善破阵乐并十部之乐薛延陀突利
设再拜上寿 武德元年十月突厥使来朝帝宴太极
殿奏九部乐二年闰二月甲辰考群臣置酒三年五月
庚午宴突厥使七年四月癸卯宴群臣皆奏九部乐六
卷一百五 第 12b 页 WYG0945-0757b.png
月戊戌丘和谒见高祖奏九部乐飨之八年四月己丑
林邑献方物设九部乐飨之贞观十六年十一月乙亥
还宫宴百僚奏十部乐二十一年正月己未铁勒回纥
俟利发等诸姓朝见御天成殿陈十部乐而遣之(传云帝坐)
(秘殿陈十部乐)龙朔元年沛王宅宴奏九部乐乾封元年封泰
山毕宴群臣陈九部乐四月甲辰景云阁晏设九部乐
贞元十四年二月戊午麟德殿奏九部乐 旧纪贞元
卷一百五 第 13a 页 WYG0945-0757c.png
四年三月甲寅宴群臣于麟德殿设九部乐内出舞马
上赋诗一章群臣属和 徐景安乐书古今乐纂云
隋文帝分九部伎乐以汉乐坐部为首外以陈国
乐舞后庭花也西凉与清乐并龟兹五天竺国之
乐并合佛曲池曲也石国百济南蛮东夷之乐皆
合野音之曲胡旋之舞也唐分九部伎乐以汉部
燕乐为首外次以清乐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
疏勒高昌康国合为十部俗乐之调有七宫七商七角
七羽合二十八调而无徵调(裴瑾为太常主簿作坐立二部伎图) 刘贶
卷一百五 第 13b 页 WYG0945-0757d.png
太乐令壁记周官韎师掌教韎乐鞮鞻氏掌四夷之乐
美德广之所及也后魏有婆罗曹门受龟兹琵琶于商
人世传其业至孙妙达为北齐所重周武帝有龟兹疏
勒安国康国之乐张重华时天竺重译致乐伎后其国
王为沙门来游中土又传其方音宋世得高丽百伎魏
平冯跋亦得之而未具周师灭齐二国献其乐合西凉
乐凡九部通谓之国伎隋文平陈得清乐及文康礼毕
卷一百五 第 14a 页 WYG0945-0758a.png
曲而黜百济乐因为九部伎炀帝平林邑获扶南工人
及匏琴以天竺乐传写其声而不齿部魏通高昌始有
高昌伎唐太宗平高昌收其乐又造宴乐而去礼毕曲
今著令惟此十部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数百多用西
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唯弹琴家犹传楚汉旧声及
清调瑟调蔡邕杂弄西凉乐盖后魏平沮渠氏所得也
乐有钟磬盖凉人所传中国之旧乐而杂以羌胡之声
也 艺文志崔令钦教坊记一卷(开元中教坊特盛)载乐工姓
氏技艺事迹
卷一百五 第 14b 页 WYG0945-0758b.png

唐凯乐

仪卫志历代献捷必有凯歌太宗平东都破宋金刚执
贺鲁克高丽皆备军容凯歌入京师然其礼仪不传太
和初有司奏凯乐用铙吹二部将入都门鼓吹振作奏
破阵乐应圣期贺朝欢君臣同庆乐等四曲至社太庙
门外陈而不作告献礼毕乐作至御楼前陈兵仗于旌
门外兵部尚书介胄执钺于旌门内中路前导协律郎
卷一百五 第 15a 页 WYG0945-0758c.png
执麾门外导太常卿跪请奏凯乐乐阕引俘囚出乃退
(吹律听声其术久废请秉钺以存体)
 破阵乐词(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应圣期词(殊方歌沛泽执贽贺升平)
 贺朝欢词(四海皇图泰千年德水清) 君臣同庆乐词(主圣开昌历臣忠献大猷)
武德三年七月讨王世充四月窦建德率兵十万援世充
太宗败建德于虎牢执之世充降六月凯旋太宗被金
甲陈铁骑一万介士三万前后鼓吹献俘于太庙  高
郢有凯乐赋
卷一百五 第 15b 页 WYG0945-0758d.png
唐功成庆善乐

见乐舞类

唐破阵乐

见舞类贞观十三年正月庚戌会群臣奏庆善破阵
乐薛延陀贞观十六年来求昏十七年闰六月庚申召
突利失大享奏庆善破阵盛乐及十部伎

唐景云河清歌 四部燕乐  承天乐 景云




卷一百五 第 16a 页 WYG0945-0759a.png
志高宗即位景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谊为景云河
清歌亦名燕乐有石磬方响之类至桴鼓贝(每器工一人歌二人)
舞者二十人分四部一曰景云舞二曰庆善舞三曰破
阵舞四曰承天舞(景云乐舞八人庆善乐舞四人破阵乐舞四人承天乐舞四人又见舞类)
景云舞元会第一奏之 通典贞观中(十四年)景云见河
水清协律郎张文收采古朱雁天马之义制景云河清
歌奏之管弦为诸乐之首此乐唯景云舞近存馀并亡
坐部伎有六一宴乐张文收所作又分为四部有景云
庆善破阵承天 崔邠传故事太常始视事大阅四部
卷一百五 第 16b 页 WYG0945-0759b.png
乐都人纵观

唐一戎大定乐 八纮同轨乐 夷来宾曲

志高宗将伐高丽龙朔元年三月(丙申朔)上召李绩任雅
相等燕洛阳城门观屯营教舞按亲(一作新)征用武之势
名曰一戎大定乐舞者百四十人被五采甲持槊而舞
歌者和之曰八纮同轨乐象高丽平而天下大定也及
辽东平行军大总管李绩作夷来(一作美)宾之曲以献(通典)
卷一百五 第 17a 页 WYG0945-0759c.png
(云大定乐出自破阵乐又曰大定亦谓之八纮同轨乐)又曰太宗平辽时作又云高宗时造二者不同 
会要龙朔元年三月一日上召李绩苏定方等燕于城
门观屯营教舞按新教之舞名之曰一戎大定乐皆新
征辽东以象用舞之势(一云名戎衣大定以象平辽之功)

唐上元乐 圣寿乐

通典上元乐高宗所造舞者八十人画云水备五色以
象元气圣寿乐武后所作金铜冠五色画衣舞者百四
十人行列成字十六变而毕有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
帝万年宝祚弥昌长寿乐武后长寿年所造舞十二人
卷一百五 第 17b 页 WYG0945-0759d.png
画衣冠天授乐武后天授年所造舞四人画衣五䌽凤
冠鸟歌万岁乐武后所造

唐五方师子乐 太平乐

志燕乐龟兹伎设五方师子高丈馀饰以方色每师子
有十二人画衣执红拂首加红袜谓之师子郎 赵宗
儒传守太常卿太常有五方师子乐非大朝会不作宦
官领教坊者移书取之 通典太平乐亦谓之五方师
卷一百五 第 18a 页 WYG0945-0760a.png
子舞(志立部八一安舞二太平乐安舞太平乐周之遗音也) 太乐令壁记立部
伎太平乐二亦谓五方师子舞(详见八舞) 景龙文馆记三
年晏吐蕃使于大庆殿奏五方师子太平破阵乐

唐太常四部乐

实录玄宗先天元年八月己酉吐蕃遣使朝贺帝宴之
于武德殿设太常四部乐于庭

唐开元雅乐 大唐乐

会要开元二十九年六月十九日太常奏东封泰山日
所定雅乐曰元和六变以降天神顺和八变以降地祇
卷一百五 第 18b 页 WYG0945-0760b.png
皇帝行用太和其封泰山也登歌奠玉币用肃和迎俎
用雍和酌饮福用福和送文迎武用舒和亚终献用凯
安送神用元和禅社首用顺和享庙迎神用永和献祖
用光大之舞懿祖用长发之舞太祖用大政之舞世祖
用大成高祖用大明太宗用崇德高宗用钧天中宗用
大和睿宗用景云之舞撤豆用雍和之舞送神用永和
之乐自有事东巡亲谒九庙皆祠前数月考定音律请
卷一百五 第 19a 页 WYG0945-0760c.png
编入史册制曰咸韶濩夏皆以大字表乐章今宜曰大
唐乐
 杜佑曰乐用钟磬柷敔晋鼓节鼓琴瑟筝筑竽笙箫
 笛篪埙铙铎抚拍舂牍等谓之雅乐唯郊庙元会冬
 至及册命大礼则辨曲度章服而分始终之次
志玄宗赐宴设酺亦会勤政楼太常卿引雅乐每部数
十人间以胡夷之伎文宗诏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
法曲 旧志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祀天乐十四首张说
作又开元七年享太庙乐章十六首张说作(张说集有开元乐章)
卷一百五 第 19b 页 WYG0945-0760d.png
(十九首自迎神永和之乐至送神奉敕撰) 陆贽有冬至日陪位听太和乐


唐龙池乐 圣寿乐 小破阵乐 光圣乐


君臣相遇乐 唐二部乐

志明皇为平王有散乐一部定韦后之难颇有预谋者
及即位命宁王主于蓬莱宫侧居新声散乐倡优之伎
有谐谑而赐金帛朱紫者酸枣县尉袁楚客上疏极谏
卷一百五 第 20a 页 WYG0945-0761a.png
初帝赐第隆庆坊坊南之地变为池中宗常泛舟以厌
其祥帝即位作龙池乐舞者十有二人冠芙蓉冠蹑履
备用雅乐唯无磬(通典玄宗所作舞七十二人)又作圣寿乐以女子
衣五色绣襟而舞之(通典见上)又作小破阵乐舞者被甲胄
(会要玄宗所作生于立部伎破阵乐舞四人金甲胄自长寿乐以下皆用龟兹乐舞人皆著靴)又作光
圣乐舞者鸟冠画衣以歌王迹所兴(通典玄宗所作舞者八十人鸟冠五)
(采画衣兼似上元圣寿之容以歌王业所兴安乐以后皆雷大鼓杂以龟兹乐声振百里并立奏之其大定乐)
(加金钲庆善独用西凉乐最为闲雅)又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
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立部八坐部六是时民间以
卷一百五 第 20b 页 WYG0945-0761b.png
帝自潞州还京师举兵夜半诛韦后制夜半乐还京师
乐二曲帝又作文成曲与小破阵乐更奏之太常卿韦
绦奏商调君臣相遇乐曲 会要开元二年闰二月诏
祠龙池六月右拾遗蔡孚献龙池篇集公卿以下百三
十篇付太常考其词合音律者为龙池乐章共录十首
十人(姚元崇蔡孚沈佺期卢怀慎姜晙崔日用苏颋李乂姜晞裴㴶等文为乐章十章)文粹旧志同 
十六年筑坛于兴庆宫以仲春之月祭之(又云龙池乐章十开元元)
卷一百五 第 21a 页 WYG0945-0761c.png
(年内入雅乐姚元崇等撰)

唐金风乐

志玄宗金风乐一卷(详见法曲) 会要天宝十三载七月十
日改乐曲名自太蔟宫至金风调刋石太常

唐三殿观乐

乐志肃宗时山东人魏延陵得律一因李辅国献之云
太常诸乐调皆下不合黄钟请悉更制诸钟磬帝以为
然乃悉取太常诸乐器入于禁中更加磨剡凡二十五
日而成御三殿观之以还太常然以汉律考之黄钟乃
卷一百五 第 21b 页 WYG0945-0761d.png
太蔟也议者以为非是 会要乾元元年三月十九日
上以太常旧钟磬五音或有差错谓太常少卿于休烈
曰比亲享郊庙每听乐声钟磬失度朕当于内自定太
常集乐工考试二十五日一部先毕上临三殿亲观考
击皆合五音二十八日上又于内造乐章三十一章送
太常郊庙歌之

唐宝应长宁乐 广平太一乐 八纮同轨乐

卷一百五 第 22a 页 WYG0945-0762a.png
志代宗由广平王复二京梨园供奉官刘日进制宝应
长宁乐十八曲以献皆宫调也大历元年马绦进广平
太一乐凉州曲本西凉所献声本宫调有大遍小遍贞
元初乐工康昆崙寓其声于琵琶奏于玉宸殿号玉宸
宫调合诸乐则用黄钟宫 会要燕乐门大定乐亦谓
之八纮同轨乐太宗平辽时作也(恐太宗误)

唐继天诞圣乐  定难曲 顺圣乐 奉圣乐

    中和乐舞 麟德殿观新乐
志德宗时方镇多制乐舞以献贞元三年四月(旧纪四月庚午)
卷一百五 第 22b 页 WYG0945-0762b.png
河东节度使马燧献定难乐曲(御麟德殿阅试之)昭义军节度
王虔休以德宗诞辰未有大乐乃作继天诞圣乐以献
(贞元十二年十二月献旧纪十二年十一月辛卯造诞圣乐曲以献)虔休令刘玠造此曲中和乐起于此 其
乐以宫为调帝因作中和乐舞(十四年二月)山南节度使于
頔又献顺圣乐曲将半而行缀皆伏一人舞于中又令
女伎为八佾舞雄健壮妙号孙武顺圣乐(传以孙武为孙吴)
会要贞元十四年二月(戊午)上自制中和乐舞曲百僚于
卷一百五 第 23a 页 WYG0945-0762c.png
麟德殿观新乐上制诗有八卦随舞五音转曲之语(旧纪)
(贞元十四年二月戊午麟德殿宴百僚先是上制中和乐舞曲是日奏之日晏方罢上又赋诗八韵)卢照邻有 
(中和乐九章) 王虔休传尝得太常乐工刘玠撰继天诞圣
乐一曲因帝诞日以献(孟夏十四日)其乐以宫为均示五声
有君也以土为德本五运在中也奏二十五叠取二十
四气而成一岁奏十六节象元凯登庸于朝云后中和
乐本于此 李夷简传始韦皋作奉圣乐于頔作顺圣
乐奏之军中夷简帅西川辄废去以为礼乐非诸侯可
擅制 纪长庆元年二月乙亥观乐于麟德殿(穆宗)
卷一百五 第 23b 页 WYG0945-0762d.png
会要先天二年正月望夜然灯睿宗御延喜安福门楼
观乐又追作元年酺拾遗严挺之谏 玄宗纪开元二
年八月壬戌禁女乐

唐赐乐

列传河间王孝恭赐女乐二部  李晟赐女乐一列
马燧赐妓乐奉朝请  浑瑊赐女乐五人

唐六乐

卷一百五 第 24a 页 WYG0945-0763a.png
官志太常寺有四院三曰乐县院藏六乐之器 后周
天和元年十月甲子初造山云舞以备六代乐建
德二年十月甲辰六代乐成武帝御崇信殿观之六代
大夏大护大武正德武德山云之舞

唐乡饮大射乐

会要乡饮乐章十七鹿鸣三奏南陔一奏嘉鱼四奏崇
丘一奏关雎五奏鹊巢三奏大射乐章四皇帝射驺虞
二奏王公射狸首一奏迎送皇帝入閤奏太和
卷一百五 第 24b 页 WYG0945-0763b.png
唐乐书要录

元万顷传为著作郎武后讽帝召诸儒论撰禁中万顷
与范履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宾与选凡撰列女传臣
轨百僚新诫乐书等九千馀篇 志武后乐书要录十


唐古今乐记 陈古今乐录

志释智匠古今乐录十三卷(汉班超传注太平御览引之)李守真古
今乐记八卷 中兴书目古今乐录十三卷陈光大二
卷一百五 第 25a 页 WYG0945-0763c.png
年僧智匠撰起汉迄陈(隋志十二卷)  后周王朴上疏曰
宣示古今乐录

唐大乐令壁记

唐志刘贶三卷(协律郎) 书目三卷上卷乐元(歌一诗二舞三抃四)
(律吕五)中卷正乐(雅乐六立部伎七坐部伎八清乐九西凉乐十)下卷四夷乐(东夷)
(十一南蛮十二西戎十三北狄十四散乐十五乐量十六陈仪十七兴废十八) 序曰魏明帝
曰礼乐之作所以类物表庸不忘其本凡音乐以舞为
主自黄帝云门而下至周文武其官皆号太乐以总领
诸物昔者泰帝始造五十弦瑟盖乐量之始也伶伦采
卷一百五 第 25b 页 WYG0945-0763d.png
嶰谷之竹以为管盖律吕之初也其详无得言焉而咸
池之乐始乎黄帝则乐已备矣汉制氏以知声律善造
钟世在太乐明帝改大予以应谶文徒改其名而曲度
仍旧魏杜夔为太乐令专总魏乐晋泰始五年荀勖典
乐始黜夔制使郭夏宋识造二舞阮咸以非新律见斥
元康三年诏勖子籓嗣其事东晋省大乐鼓吹官颇得
登歌食举之乐明帝令阮孚等增益之成帝咸和中复
卷一百五 第 26a 页 WYG0945-0764a.png
太乐以戴绥为令鸠集遗逸而未有金石也冉闵诛羯
乐人颇有归晋谢尚因之以具钟磬时郊庙虽有歌词
竟不设乐太元中破苻坚得其乐工始备四厢金石宋
始复郊庙之乐建平王宏造二舞元嘉九年钟宗之为
太乐令史调以金石十四年治书令史奚纵又改之二
十八年南郊始制登歌孝建二年始用舞江南之乐梁
世为盛后魏得慕容氏乐天兴元年令邓渊修之孝文
太和六年议郊祀之礼以公孙崇为太乐令史与中书
监高闾共定音律宣武正始初诏八座已下集太乐考
卷一百五 第 26b 页 WYG0945-0764b.png
异同命太常刘芳专掌其事永平三年成二舞登歌鼓
吹诸曲诏可其二舞而已普泰中张乾龟为太乐令与
太常祖莹讨论钟石刘芳旧乐沦缺无能言者孝武以
崔九龙为太乐令纂集旧曲齐周庾信邢邵改制郊庙
歌诗长孙绍远斛斯徵等参正音律隋牛宏为太常祖
孝孙为协律平陈获乐官蔡子元于普明等共定雅乐
稍备于前唐贞观之初十有馀载励精文教合考隋氏
卷一百五 第 27a 页 WYG0945-0764c.png
所传南北之乐以梁陈尽吴楚之声周齐皆北鄙之音
乃命太常祖孝孙正宫调起居郎吕才习音韵协律郎
张文收考律吕作降神之乐象功之舞则天下靡然向
风周大司乐乐官之长也汉太乐令司歌奏之仪平钧
金石魏晋以下其职皆同今采之记传以考废兴

唐历代乐仪 新纂乐书

志徐景安历代乐仪三十卷(崇文目同) 中兴书目新纂乐
书唐协律郎徐景安撰共三十篇一名历代乐仪自一
至十述声律器谱自十一至三十述祀乐之仪 一(律吕)
卷一百五 第 27b 页 WYG0945-0764d.png
(相生)(声音成乐)(五音旋宫)(历代乐名)(雅俗二部)(八部乐器)(歌舞服饰)(四县)
(设乐)(祀祭乐节)(乐章文谱)十一(郊天雅乐仪)十二(祀昊天上帝)十三(大享明堂)
十四(祀青帝)十五(赤帝)十六(黄帝)十七(白帝)十八(黑帝)十九(朝日)二十
(夕月)二十一(祀风师)二十二(祀雨师)二十三(祭皇地祇)二十四(祭神州)
二十五(祭社稷)二十六(享宗庙)二十七(释奠文宣王)二十八(武成王)
二十九(正至朝贺)三十(临轩册命)
乐章文谱曰乐章者声诗也章明其情而诗言其志文
卷一百五 第 28a 页 WYG0945-0765a.png
谱乐句也文以形声而句以局言五音合数而乐未成
文按旋宫以明均律迭生二变方协七音乃以变徵之
声循环正徵复以变宫之律回演清宫其变徵以变字
为文其变宫以均字为谱唯清之一字生自正宫倍应
声同终归一律雅乐成调无出七声七声者宫商角变
徵羽均(清合宫声也)法自旋宫一均声矣如以律音伦比咸
施于十二均文谱传声备显于八十四调

后周正乐 十二顺 雅乐八十四调

崇文目大周正乐一百二十卷 通鉴显德五年十一
卷一百五 第 28b 页 WYG0945-0765b.png
月庚戌敕窦俨集通礼正乐(先是四年九月俨上疏请讨论礼仪考正钟律)
中兴书目大周正乐八十八卷周显德间中书舍人窦
俨撰俨承诏订论历代乐名乐仪乐议乐音乐图乐章
乐器乐曲及夷乐之名甚备按俨末卷论叙云诏编乐
书叙论谱记凡八十四卷象八十四调新曲谱三十六
卷合前为十二帙象期之数今书八十四卷具存曲谱
惟有黄钟大吕四卷馀皆缺 窦俨传世宗患雅乐陵
卷一百五 第 29a 页 WYG0945-0765c.png
替诏俨兼太常与枢密王朴作律准俨编古今乐事为
正乐成一百二十卷藏史阁 会要显德六年正月王
朴上疏曰唐太常博士殷盈孙铸镈钟十二编钟二百
四十处士萧承训校定石磬今在悬者是也梁唐晋汉
仅有七声作黄钟之宫一调其馀八十三调于是泯绝
宜示古今乐录令臣讨论遂作律准十三弦用七声为均
均有七调声有十二均合八十四调所补雅乐旋宫八
十四调并所定尺所吹黄钟管所作律准并上进诏百
官详议依新法教习 广顺元年八月太常卿边蔚奏
卷一百五 第 29b 页 WYG0945-0765d.png
改十二成为十二顺二舞名为崇德象成

建隆新定乐舞

会要建隆元年二月五日有司上言请改乐名诏恭依
令权判太常寺窦俨撰进四月四日(癸酉)窦俨上新定二
舞十二乐曲名乐章三月兼判太常寺窦俨上言三王
之兴礼乐不相沿袭洪惟圣宋肇建皇极一代之乐宜
乎立名禋享宴会乐章固当易以新词式遵旧典即诏
卷一百五 第 30a 页 WYG0945-0766a.png
俨改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
为武功之舞改乐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
以乐之义祭天为高安祭地为静安宗庙为理安天地
宗庙登歌为嘉安皇帝临轩为隆安王公出入为正安
皇帝食饮为和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宫为顺安皇太子
轩悬出入为良安正冬朝会为永安郊庙俎入为丰安
祭享酌献饮福受胙为禧安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
安藉田先农用静安共一十二曲各新定名夏四月癸
酉诏俨所定付有司行之一本云五月四日壬寅俨复
卷一百五 第 30b 页 WYG0945-0766b.png
请僖祖室奏大善之舞顺祖奏大宁翼祖奏大顺宣祖
奏大庆并从之

乾德雅乐 文武舞(详见舞门) 建隆十二安 乐


章曲名 乾德黄钟九寸管 建隆重造十二


律管 王朴律准新式 庙舞

乾德元年闰十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承旨陶谷上
祀感生帝乐章曲名降神用大安大尉行用保安奠玉
卷一百五 第 31a 页 WYG0945-0766c.png
币用庆安司徒奉俎用咸安酌献用崇安饮福用广安
亚献用文安送神用普安四年冬十月辛酉朔诏太常
寺自今大朝会复用二舞先是晋天福末兵戈扰攘中
原多故礼乐之器浸以沦废上始命判太常寺和岘讲
求修复之别造宫悬三十六簴设于庭登歌两架设于
殿上又置鼓吹十二案及舞人所执旌纛干戚籥翟等
与其服皆如旧制云十一月癸巳冬至帝御乾元殿受
朝贺毕群臣诣大明殿行上寿之礼始用雅乐登歌二
舞先是上以雅乐声高近于哀思命判太常寺和岘讨
卷一百五 第 31b 页 WYG0945-0766d.png
论其理岘上疏曰十二月声含在寂默古圣设法演而
出之先立尺寸作为律吕三分损益上下相生取合其
音谓之形器但以尺寸长短非书可传故累秬黍求其
准的后代试之或不符合臣谓西京铜望臬可校古法
即今司天台影表上铜臬下石尺是也取王朴所定尺
校之短于石尺四分(志云以王朴所定律吕之尺较西京铜望臬古制石尺短四分)
声之高盖由于此夫影表能测天地律管所宜准绳上
卷一百五 第 32a 页 WYG0945-0767a.png
乃诏依古法别造新尺并黄钟九寸之管使工人校其
声果下于朴所定管一律又内出上党羊头山秬黍累
尺校律亦相符合复下尚书省集议众皆佥同遂重造
十二律管以取声由是雅乐音始和畅十一月癸巳日
南至上御乾元殿受朝毕常服御大明殿群臣上寿初
用雅乐登歌及文德武功二舞酒五行而罢(实录乾元殿受朝贺)
(用雅乐礼毕上寿) 乾德元年九月诏开封府选乐工八百三
十人隶太常习乐将行郊祀之礼丙寅大宴广政殿始
作乐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和岘奏郊祀毕车驾初入奏
卷一百五 第 32b 页 WYG0945-0767b.png
采茨之曲御楼礼毕还宫奏隆安之乐从之

淳化朝元殿雅乐歌(见元会)

三年元日(正月丙申朔)朝贺毕御朝元殿群臣上寿复用宫
县二舞登歌五瑞曲和㠓请作四瑞乐章从之先是二
年正月㠓言来岁正会之仪登歌五瑞曲已改制则二
舞亦当更名于是更为化成天下威加海内之舞

太宗万国朝天乐 平晋乐 雅乐谱(见舞类)

卷一百五 第 33a 页 WYG0945-0767c.png

祥符龙图阁太宗圣制曲名

祥符六年四月己卯(十九日)诏以太宗圣制曲名三百九
十诏辅臣于龙图阁宣示及九弦琴五弦阮谱字变弦
法调弄操引名共三百三十六付史馆太乐局并以太
宗制万国朝天乐曲同和之舞平晋乐曲定功之舞及
御制二曲乐章令郊庙祭享参用之 会要告飨太庙
用万国朝天之曲亚终献用平安真宗御制又仁宗御
制三曲志亚终献并用平晋乐御撰凡四十句
卷一百五 第 33b 页 WYG0945-0767d.png
景德乐纂 崇政殿观太常新乐 乐谱

景德二年八月丁丑朔(一本云八月一日)殿中侍御史监祭使
艾仲孺言每监祠祭太常乐器多损音律不调郊禋在
近望遣使修饰(志云仲孺请修饰乐器调正音律)乃命翰林李宗谔及
左諌议张秉判寺令内臣监修乐器后复以龙图阁待
制戚纶判寺(一作伦一云同判寺)及宫苑使刘承圭等修之乃命
大乐鼓吹两局工较其优劣黜去滥吹者五十馀人宗
谔因编录律吕法度乐器名数名曰乐纂又裁定两局
卷一百五 第 34a 页 WYG0945-0768a.png
工人试补条式及肄习程课三年八月四日乐成甲戌
宗谔纶引太常乐工诣崇政殿设宫悬作新习雅乐上
召亲王辅臣列侍以观宗谔执乐谱立御前承旨先以
钟磬按律准次令登歌钟鼓埙篪琴阮笙箫笛等各两
色合奏筝瑟筑三色合奏迭为一曲复击镈钟为六变
九变之乐又为朝元上寿之乐及文武二舞鼓吹为警
夜六周之曲又令乐工单仲辛唱八十四调自是乐府
制度顿有伦理(自是月再课试)诏赐宗谔等器币帝谓王旦曰
曲词非雅及郊祀五时飨庙朝正御殿乐章乃大周曲
卷一百五 第 34b 页 WYG0945-0768b.png
并命两制分撰肄习 大乐同和所以崇德化俗感人
神之应(三年八月辛未朔诏夏至祭地至祀五帝凡十四祭并用乐)奉常自窦俨和
岘考正而后讫真宗时诏宗谔干之然乐声太高异于
中景祐审肄犹以尺度未便或者缓下亦非至论繄圣
人制声依律得于天赋功大乐备非治平不能举也(宗谔)
(传云素晓音律著乐纂以献命付史馆自是月再课试大祀则按阅宰相临视)

祥符宫县乐

卷一百五 第 35a 页 WYG0945-0768c.png
乾德四年六月判太常和岘请重造宫县三十六簴(设于)
(庭)登歌两架设于殿中十月辛酉朔又置鼓吹十二按
开宝九年四月有司言准令宗庙殿庭宫县三十簴郊
社二十簴殿庭加鼓吹十二案开宝四年郊祀误用宗
庙之数诏圜丘增十六簴祥符七年六月辛酉(七日)诏玉
清昭应景灵宫行礼宫悬乐并用三十六簴(钦奉真猷载严恭馆)
(竦熊罴之四列俨金石之九成)景灵宫以庭狭止用二十簴

天圣承明殿阅大乐

九年四月乙巳(一本二十九日)上御承明殿阅大乐赐乐工钱
卷一百五 第 35b 页 WYG0945-0768d.png
帛有差先是太常寺以景德中尝躬按大乐其后颇多
增制故请临观焉

天圣乐书总要

书目补亡乐书总要三卷天圣中房庶撰上卷审乐正
当世之非中下卷说乐辨先儒之误(庶曰知乐者由今之器寄古之声去)
(惉滞归中和则感人心导和气不曰治世之音乎)

景祐登歌乐

卷一百五 第 36a 页 WYG0945-0769a.png
元年十一月辛亥诏曰乐以谐五降之节导三灵之和
其令太常自今享先农释奠文宣武成王并用登歌乐
学士院撰乐章

景祐乐本图 古今乐纂

景祐二年二月庚申直史馆宋祁上大乐图二卷四月
庚午诏博访知音有洞晓古今雅乐制作及音律得失
灰管测候之法所在荐闻将校试之何文广上古今乐
纂六卷乐纂造律一卷乐府秘诀一卷乐府杂录一卷
安宋上乐本图并奏议一卷七月郑向言阮逸撰琴准
卷一百五 第 36b 页 WYG0945-0769b.png
律管十三著论十二篇律吕说一篇庚子召逸
八月己巳命集贤校理李照同修乐书三年九
月丁亥学士丁度等言奉诏详定邓保信阮逸胡
瑗所造黍尺律管权量钟磬及安宋何文广所进
乐本图乐纂录秘诀(于钟律制度别无可采)  随州言进士
苏齐有旧藏乐书应天旋宫昭庆集十二卷并乐

卷一百五 第 37a 页 WYG0945-0769c.png

景祐乐髓新经

律志仁宗著乐髓新经凡六篇(志一卷)言七宗一变及管
分阴阳倍析清浊归于本律次及间声合古今之乐参
之以六壬遁甲其一释十二均二明所主事三辨音声
四明律吕相生祭天地宗庙配律吕阴阳之数五著十
二管短长六出度量衡辨古今尺 谢赐景祐新经状
云题名均律下傃八风推本阴阳仰符七纬包龟兹之
重译合御览之还宫祭享类分黍累坚定揭量衡之成
法考金石之中声焕若发凡森然复贯又表云由子及
卷一百五 第 37b 页 WYG0945-0769d.png
午辨位六同自驷得鹑正名七列讨中华之馀韵会秘
式之经躔案以旋宫配乎苾祀推阮隃之管象较上党
之黍围度量惟精金石乃定爰表新书之号俾资广内
之传 宗子充已作雅乐图乐曲以献

景祐广乐记 乐髓新经 御制雅乐声谱


郊庙乐章 大乐图 崇政殿观新乐 延福


宫阅乐器

卷一百五 第 38a 页 WYG0945-0770a.png
元年十月壬午命燕肃李照宋祁同按试律准二年四
月戊寅命翰学冯元集贤校理聂冠卿直史馆宋祁同
修乐书内御制乐章乐曲六十八及七均十二律曲八
十四令太常肄习有司因请刻石八月己巳命李照同
修乐书三年六月九日丙辰以新修乐书为景祐广乐
记丙寅邓保信上所制乐尺并籥且言其法本汉志可
用合律度量衡诏元冠卿祁较定七月戊子元等上景
祐广乐记八十一卷己丑迁秩有差先是元年八月二
十三日判太常寺燕肃建言金石不调愿以周世王朴
卷一百五 第 38b 页 WYG0945-0770b.png
律准更加考按诏集贤校理李照博士直史馆宋祁及
中人李随共领其事明年(二年)二月戊午金石一部成御
延福宫临阅奏郊庙五十一曲(一云正月乙卯肃等言考验准与太常寺钟声)
(并合诏后苑按试一云燕肃上考定乐器)实录云御延福宫观大乐 因问照以乐果调
否对曰金石之音与王朴律准已协然朴准比古乐差
高五律比禁坊(胡部)高二律愿制管以调度帝曰试为之
乃取京县秬黍累尺成律铸钟审之其声犹高更用太
卷一百五 第 39a 页 WYG0945-0770c.png
府寺布帛尺为法(实比古尺一尺二寸有奇)以潞州所上羊头山秬
黍择大者纵累之检考长短尺成与太府尺合乃坚定
下太常四律于是诏内东门供奉官邓保信与照监视
群工改作金石命聂冠卿检阅典实佐其兴作丞相府
总领焉凡所改作皆阅相府以闻别诏臣元臣冠卿臣
祁讨论乐理为一代之典帝乃亲制雅乐声谱及郊庙
乐章二十一曲裁成颂体告于神明诏丞相吕夷简等
分造乐章参施群祀上又新制景祐乐髓新经凡六篇
(书目二卷二年八月丁丑以赐群臣)第一释十二均第二明所主事第三
卷一百五 第 39b 页 WYG0945-0770d.png
辨音声第四图律吕相生并祭天地宗庙所用律及阴
阳数配第五论十二管长短第六论历代量权衡皆本
之于阴阳配之于四时建之于日辰通之于鞮竺演之
于壬式遁甲之法以授乐府以考正声以赐群臣焉初
照改造金石所用程员凡七百一十四起五月止九月
(实录止八月照自造笙竽琴琶筚篥等十二种诏但存笙竽)金石具七悬焉至鼓
吹十二按悉修饰令冠卿等作景祐大乐图二十篇以
卷一百五 第 40a 页 WYG0945-0771a.png
载镕金炉石之法历代八音诸器异同之状新旧律管
之差(崇文目有景祐大乐图二十卷宋祁大乐图义二卷见后)一本二年九月二十九日上又杂论七 
(篇) 实录二年七月癸巳御崇政殿召辅臣观乐(一本云六)
(月十九日辛未)八月己巳又御崇政观新乐(上制双凤管)丁丒出御
制乐髓新经赐群臣九月丁酉照保信以新乐成进秩
(自监董而下至工徒迁补赉赐有差凡七百馀人照更造新器所定黄钟律声极下韵中无射倍声)壬寅
献新乐于崇政殿召辅臣观焉(实录云御崇政殿召辅臣按鼓吹新乐)十一 
(月乙未有事南郊以新乐及圣制与诸臣乐章用之)照造钟律姚仲孙冯元交言
其妄三年二月丙辰诏元与阮逸胡瑗较定新书钟律
卷一百五 第 40b 页 WYG0945-0771b.png
三月乙未崇政殿召辅臣观新定钟律(逸瑗言照乐穿凿再令造律)
五年五月十九日右司谏韩琦言今兹郊祀不可用照
非古之乐其和岘减定王朴旧乐见存可用诏资政大
学士宋绶中丞晏殊同两制详定绶等言新乐比旧下
三律无所考据七月丙辰诏南郊仍用和岘旧乐照所
造勿复用(双凤管南仪琴十八弦琴皆不用十一月庚戌郊祀改五年为宝元) 庆历五
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宋祁言先与冯元等同修乐书照改作
卷一百五 第 41a 页 WYG0945-0771c.png
钟磬寻以不协而废乐书一朝大典宜删去照乐事一
节增未备事迹辛丒命翰学张方平侍读学士宋祁再
修广乐记 看详删润(祁传云撰广乐记六十五卷) 艺文志景祐广乐记
八十一卷冯元宋祁等撰(孙奭撰乐记图) 上自景祐初博访
知音通古之士讨论雅乐制度历代沿革考正音器作
为新书成一朝之典

景祐乐府奏议

书目乐府奏议一卷胡瑗集景祐间修制律吕钟磬积
黍之法皇祐乐府奏议一卷瑗撰景祐间承诏制乐后
卷一百五 第 41b 页 WYG0945-0771d.png
以乐实乐舞乐声之制条列上之乐书五卷吴良辅撰
释声律音器四门总四十四篇篇释其事总论其法上
之乐纪三十六卷良辅撰起太昊迄隋开皇诸乐故事
歌曲共三十六卷(第二十五卷缺)古今大乐指掌三卷李南玉
编制度之得失乐要三卷令狐揆撰凡二十四篇上卷
九篇论声律度量之制中卷九篇论乐器乐音沿革之
法下卷六篇论胡部乐器相生吉凶之理
卷一百五 第 42a 页 WYG0945-0772a.png

景祐太乐图义

宋祁推本前人六律五声八音七均之说及三大禘所
用之乐古今宫悬升歌之异上列为图后诂其义并今
乐局阙典所当釐补者更为杂论七篇附焉总目曰大
乐图义析其卷为上下惟歌舞于律吕差远故不著于
篇序曰至乐之作本乎天理藏于人心天理难乎象见
故推数以成律吕人心易以物假故探和以写金石圣
人之制作也以律吕造夫妇之端宫商合君臣之宜埙
篪寄伯仲之睦琴瑟怀志义之恩舞缀以劝劳逸宫轩
卷一百五 第 42b 页 WYG0945-0772b.png
以等贵贱非为娱于耳目取玩于性情 十二律图
十二律诂义 五声位图 诂义 八音位图 器属
诂义 十二律七均诂义 十二律子声 十二律管
空径 升歌诂义 论引武舞所执九器各有所用
论别撰郊庙歌曲明述祖宗积累之业 论太乐局雷
鼓灵鼓路鼓备而不击及无三鼗 论有舂牍之名而
无舂牍之器 论竽及巢和笙 论精选太常乐工及
卷一百五 第 43a 页 WYG0945-0772c.png
募能知音者备太常官属 论以尺定律 景祐二年
九月二十九日己酉上(并杂论一篇)会要 翰林承旨得象详定
言祁所撰图义订正今古辞约义畅 崇文目大乐图
义二卷 艺文志景祐大乐图二十卷宋祁大乐图二


康定御撰审乐要纪(见御制)

书目二卷康定元年制志云要纪二卷御集有审乐要
记四卷乐府要略三卷乐髓新经二卷
卷一百五 第 43b 页 WYG0945-0772d.png
皇祐崇政殿阅雅乐 御撰明堂乐曲音谱


大乐新录

二年九月三日丁亥帝服靴袍御崇政殿召近臣宗室
馆阁台谏官阅雅乐自宫悬登歌舞佾之奏凡九十一
曲遍作之因出太宗皇帝琴阮谱及御撰明堂乐曲音
谱并按习大乐新录赐群臣又出御制颂埙匏笙洞箫
仍令登歌以八音诸器各奏一曲遂召鼓吹按警场赐
太乐鼓吹令丞至乐工缗钱因谓辅臣曰作乐崇德荐
卷一百五 第 44a 页 WYG0945-0773a.png
之上帝以配祖考今将有事于明堂然世鲜知音其令
太常益加讲求于是内出改制乐名及御撰鼓吹警严
合宫歌一阕亦下太常肄习又诏镈钟特磬未协音律
令邓保信阮逸卢昭序同太常详典礼别铸 李胡再
定而皆不用郊庙依旧用王朴乐辛亥大飨明堂赦文
有六乐具修之语

皇祐大安乐 (秘阁定大乐)

二年闰十一月丁巳(十二日)诏曰古者作乐以荐上帝配
祖考三五之盛不相沿袭然必太平始克明备周武受
卷一百五 第 44b 页 WYG0945-0773b.png
命至成王时周公始大合乐以和邦国汉初亦沿旧乐
至武帝时始定泰一后土乐诗光武中兴至明帝时始
改大予之名唐高祖造邦至太宗时孝孙文收始定钟
律明皇方成唐乐国初亦循用王朴窦俨所定周乐太
祖患其声高遂令和岘减下一律真宗始出圣意大祠
用乐又议随月转律之法屡加按覈然念乐经久坠学
者罕传历古研覃亦未就绪顷者博加访求终未有知
卷一百五 第 45a 页 WYG0945-0773c.png
声知经可信之人尝为改更未适兹意宜委中书门下
集两制及太常礼乐官以天地五方神州日月宗庙社
稷祭享所用登歌宫悬审更定夺声律是非按古合今
调谐中和使经久可用以发扬祖宗之功德云先是群
臣上议故有是诏丁卯诏置局秘阁详定大乐庚午王
尧臣等乞借高若讷所校十五等古尺从之 皇祐三
年三月甲午诏令两制及礼官参稽典制定国朝大乐
名七月九日丁巳翰林承旨王尧臣言按太常天地宗
庙四时祠祀乐曲凡八十九曲自景安而下七十五章
卷一百五 第 45b 页 WYG0945-0773d.png
率以安名曲岂特本道德政教嘉靖之美亦缘神祇祖
考安乐之故上议国朝乐宜名曰大安诏曰古先哲王
随世立乐必有名称故韶以绍尧夏以承舜濩以救民
武以象伐国家绍膺显绪表里禔福举队正失典章咸
备独斯体大而有司莫敢易言之朕闵然念兹列圣之
休未能昭揭于天下之听是用申敕执事远求博讲而
考定其衷今礼官学士逮三事之臣同寅一辞以大安
卷一百五 第 46a 页 WYG0945-0774a.png
之义来复且谓艺祖之勘定暴乱安天下之未安其功
大二宗之致太平安天下之既安其德盛洎朕之承圣
烈安祖宗之安其仁厚祗览所议熟复于怀共惟神德
之造基神功之戢武章圣恢清静之治冲人蒙成定之
业虽因世之迹亦异而靖民之道同归以之播钟球文
羽籥用诸郊庙告于神明曰大且安诚得其正恭依先
是二月二十一日诏曰朕闻至乐之大统和天人奋雷
先闻万物蠢若圣人观象于豫以崇荐配百代之兴咸
有制作眇观载籍旁采纬谍咏功象德率著号荣颛喾题
卷一百五 第 46b 页 WYG0945-0774b.png
根英之文陶虞纪明绍之美三王殊宪称谓炳焉降及
后世鲜克遵尚惟东汉命以大予开元自云唐乐虽摭
古未远而雅于言道希风咸夏朕所慕焉故前诏执事
访图博议将以立度出均考音正律谨权审量修器协
舞以定本朝之述作用章祖考之谟烈夫名生于义义
出乎实名正言顺然后事成而礼乐兴焉庶几光辉永
畀来裔其令两制及礼官参稽典制议定国朝大乐名
卷一百五 第 47a 页 WYG0945-0774c.png
中书门下审加详阅称朕意焉

皇祐紫宸殿奏新乐 新乐图记

二年九月丁亥上御崇政殿阅雅乐谓辅臣曰作乐崇
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今将有事明堂其令太常益讲
求之十一月乙酉召太子中舍致仕胡瑗赴大乐所同
定钟磬制度(晁氏志皇祐乐记三卷胡瑗等撰瑗同阮逸等二十馀人再定)言者以镈
钟特磬大小未合古制诏令改作闰十一月丁卯诏中
书门下集两制及太常官置局秘阁详定大乐(五年四月甲午)
(命刘沆梁适监议大乐) 四年二月庚寅益州进士试校书郎房
卷一百五 第 47b 页 WYG0945-0774d.png
庶上律吕旋相图(志房庶补亡乐书三卷庶字次元)而胡瑗阮逸制乐
已有定议止以图送详定所(推恩而遣之先是三年十二月甲辰以庶为校书郎)
(命上图)六月乙酉直秘阁范镇上书曰陛下制乐三年有
司之论纷然未决由不识其本而争其末也乐者和气
也发和气者声音而声音生于无形古人以有形之物
传其法然后无形之声音得有形者秬黍也律也尺也
龠釜斛算数权衡钟磬也十者必相合然后为得今皆
卷一百五 第 48a 页 WYG0945-0775a.png
相戾许慎云秠一稃二米今秬黍一米云云今方定雅
乐愿令有司人人各议合为一书请罢详定修制二局
俟真黍至然后为乐诏送详定所又论于执政以为庶
自言其法依古以律而起尺此至真之法也镇自谓得
古法然集贤校理司马光数与论难以为弗合世鲜钟
律学莫辩其是非十二月壬辰召两府侍臣观新乐于
紫宸殿凡镈钟十二特磬十二诏以图送中书议者以
钟之形制未中律度斤而不用复诏近侍详定五年四
月乙未王洙奏欲以皇祐中黍尺为法铸大吕应钟钟
卷一百五 第 48b 页 WYG0945-0775b.png
磬各一从之六月乙亥(七日)御紫宸殿奏太常寺新定大
安之乐召辅臣至省府馆阁官预观之仍观宗庙祭器
赐详定官器币有差八月乙卯诏南郊且用旧乐其新
定大安乐常祀及朝会用之学士胡宿言自古无并用
二乐之理书称同律今旧乐高新乐下相去一律难以并
用九月乙酉(十九日)御崇政殿召近臣宗室台谏省府官
观新乐及新作晋鼓三牲鼎鸾刀以补礼器之阙(古者黄钟)
卷一百五 第 49a 页 WYG0945-0775c.png
(为万事本故度量权衡皆起于黄钟至晋隋间累黍为尺而制律容受卒不能合及平陈得古乐遂用之唐因)
(之以制乐犹不失于古五代王朴始用尺定律而声器俱失太祖以其声高减一律至是又减半律然太常乐)
(比唐声犹高五律比于燕乐高三律失之于以尺生律也)先是钟磬之音未合古法
诏中书门下集两制太常礼官与知钟律者考定久不
决乃命诸家各作钟律以献亲临视之李照阮逸改铸
钟磬处士徐复笑之曰圣人寓器以声不先求其声而
更其器其可用乎 嘉祐元年范镇言自用新乐以来
众异并至乞且用旧乐以俟异时制作丁丑(二十八日)诏太
常恭谢用旧乐 书目皇祐新乐图记三卷二年阮逸
卷一百五 第 49b 页 WYG0945-0775d.png
胡瑗撰逸瑗承诏改议钟磬律度量衡鼓鼎鸾刀之制
修定制度各图形范为之记

元丰新乐 大乐记

元丰三年五月戊辰(六日)诏秘书监刘几乘驿赴详定礼
文所议乐六月九日(庚子)同判太常寺王存乞召范镇与
凡参考得失从之二十一日命知礼院杨杰同议大乐
从刘几请也二十八日(己未)几言祀明堂乐章字与乐曲
卷一百五 第 50a 页 WYG0945-0776a.png
声数多少不同宜遵用御撰乐章委本局依律吕七均
之法审定音声又请依古法具四清声从之七月二十
七日范镇乞求访真黍以审音乐八月五日几请依景
祐例制大乐器十五日(乙巳)杨杰言先于去年上大乐十
二均图未蒙施行请审调太常钟琯依典礼用十二律
还宫均法令上下晓知十二律音则郑声无由乱雅矣
刘几等言杰所请可行从之十八日(戊申)太常博士吴雍
议乐刘几等言太常大乐钟磬凡三等王朴乐一也李
照乐二也胡瑗阮逸乐三也王朴乐其声太高李照乃
卷一百五 第 50b 页 WYG0945-0776b.png
下律法以取黄钟之声人疑其太重(照改定大乐下王朴乐三律)
是不用皇祐中胡阮再定乐比王朴乐微下而声律相
近及铸大钟成或疑其声弇郁因亦不用于是郊庙依
旧用王朴乐臣请下王朴二律以定中和之声就太常
钟磬择其可用者用之不可用者别制从之廿六日(丙辰)
诏备王朴钟为清声毋得销毁九月二十六日(乙酉)罢议
乐修乐局九月辛巳大享明堂用新乐五年十二月丁
卷一百五 第 51a 页 WYG0945-0776c.png
巳新作大乐成六年正月丁丑朔受朝用新乐初范镇
与刘几定乐镇曰定乐当先正律上曰然虽有师旷之
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镇作律尺龠合升斗豆区釜
斛欲图上之又乞求真黍以定黄钟而刘几即用李照
乐加用四清声而奏乐成诏罢局赐赉有加镇曰此刘
几乐也臣何与焉 杨杰以前后奏议所承诏旨编为
元丰新修大乐记三卷又以元祐乐议七篇附卷末书
目又有沈括乐论一卷论古今律吕乐器制度之得失
卷一百五 第 51b 页 WYG0945-0776d.png
元祐范镇乐 延祐殿观新乐 元祐乐议

端明殿学士范镇请太府铜为新乐逾年成(镇皇祐中论律尺之)
(法又与司马光论难凡数万言自以为独得于心)元祐三年闰十二月二日(甲辰)
京西都监杨安道管押镇所定铸成律十二编钟十二
镈钟一尺一斛一响石为编磬十二特磬一箫笛埙篪
巢笙和笙各二较李照乐下一律有奇并书及图法上
(镇集有乐书三卷书目有新定乐法一卷晁氏志镇乐书一卷)诏送太常参定仍令
从臣御史馆职赴太常观听翼日赐诏嘉奖(据本传云哲宗御延)
卷一百五 第 52a 页 WYG0945-0777a.png
 和殿召执政同观(纪三年闰十二月甲辰诏百官观新乐诏云审声知音以律生尺方诏学士大夫论其法)
(工师有司考其声) 镇撰乐章三章 黄钟宫(进呈皇帝作大成乐之曲)太皇太后万 
 寿(进献祖庙文明) 进表云太祖患今乐太高特谕和岘令
减一律仁宗深诏执事考求至当李照改定新乐
又下二律臣预闻论议研精极虑二十馀年乃
知乐法非是声终不合神宗留意制作召臣访
以乐事盖法已失于千载之后声欲求于千载
之前兹为至难理若有待上考周官下稽汉志
较景祐中李照所定又下一律有奇求之古法无以
卷一百五 第 52b 页 WYG0945-0777b.png
易此庶几祖考来格神人以和论钟云清声不见于经
惟小胥注云钟磬者编次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簴谓
之堵至唐又有十二清声其声愈高国朝旧有清声置
而弗用至刘几用之与郑卫无异 乐书论律黍尺量
钟磬八音论声器之失十二律吕损益容受图旋相图
度量钟磬(书目云镇取旧乐书去其牴牾各为之论又列十二律容受损益旋相之数与钟声大小)
(厚薄之法度量之制上之) 杨杰言镇有元祐新定乐法与乐局所
卷一百五 第 53a 页 WYG0945-0777c.png
议不同窃缘其乐先经仁宗制作后经神考睿断奏之
郊庙朝廷久矣不可用镇一家之说而遽改遂撰成元
祐乐议七篇(议乐章议秬秠议量议钟议声器议宫悬加磬议十六钟磬)礼部太常
亦言镇乐法自系一家之乐与见行乐制不同遂置不
用而乐仍旧制 四年正月十三日诏讲筵官观新乐
二十六日诏馆阁官赴太常寺听范镇雅乐 元符二
年正月二十七日诏前信州司法吴良辅太常寺按雅
乐三月二十二日诏修定乐章
卷一百五 第 53b 页 WYG0945-0777d.png
崇宁大晟乐

崇宁三年正月二十九日魏汉津言请三指为法均弦
裁管为一代乐从之(本朝大乐由建隆迄崇宁凡六改和岘李照阮逸刘几范镇魏汉津)
 (详见律类)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庚寅崇政殿奏新乐诏曰
乃者得隐逸之士于草茅之贱获英茎之器于受命之
(时端州上古铜器有乐钟)适时之宜以身为度铸鼎以起律因律
以制器按协于庭八音克谐宜赐名曰大晟旧乐更不
行用九月朔大庆殿称庆大观元年五月九日甲午诏
卷一百五 第 54a 页 WYG0945-0778a.png
令大晟府颁新乐于天下(置大晟府设大司乐一员典乐一员)三年五月
十二日诏赐宴辟雍用雅乐四年八月一日御制大晟
乐记政和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御崇政殿按燕乐三十
日诏颁之天下八月大晟府奏增入徵角二调及土石
匏三音诏颁天下六年闰正月九日大晟府编集燕乐
八十四调并图谱令刘炳撰文(七年二月十一日赐高丽雅乐大晟府撰乐府)
(谱辞乃赐乐谱)宣和四年臣僚言一岁凡一百一十八祀作乐
者六十二所用乐章五百六十九(二年二月依月律撰燕乐词八十四调)
 大观三年六月刘炳上乐书二十卷论八篇五声八
卷一百五 第 54b 页 WYG0945-0778b.png
音七均十二律八十四调度量权衡二舞各有图序并
候气军律教乐运谱四议共二十卷上之刋印颁四方
(书目卷同) 晁氏志大晟乐府雅乐图一卷政和中建大晟
府起黄钟于上躬之中指弃塞古今诸儒异同之论此
其谱也

崇宁陈旸乐书

二年九月六日壬午何执中奏礼部郎陈旸撰乐书二
卷一百五 第 55a 页 WYG0945-0778c.png
百卷欲加优奖(靖国初给笔札写进)旸欲考定中声更乞送讲议
司施行迁旸一秩旸乐书首采礼记诸经言乐处为训
义次取成周至本朝事为之图论又有正误一卷(旸兄祥道)
(为礼书并行于世)杨万里序曰远自唐虞三代近逮汉唐本朝
上自六经下逮子史百氏内自王制外逮戎索网罗放
失贯综烦悉放郑而一之雅引今而复之古味其论玩
其图忽乎先王金钟天球之音锵如于左右也粲乎前
代鹭羽玉戚之容跃如于前后也 彭几进乐书论
五音云本朝以火德王而羽音不禁徵调尚阙刘
卷一百五 第 55b 页 WYG0945-0778d.png
诜亦上徵声大观二年三月三十日诏自唐以来
世无徵角之音刘诜所上徵声令大晟府同教坊
依谱按习仍增徵角二谱政和二年八月二十八日曹
棐撰徵调舜韶新曲命为大晟府制撰 吴仁杰乐舞
新书二卷凡二十六篇

绍兴射殿奏新乐(见钟类) 朝会乐

十六年十月二日御射殿召辅臣观新制郊庙礼器侍
卷一百五 第 56a 页 WYG0945-0779a.png
从台諌管军宗室两省礼官馆阁皆预命作朝会乐次
作宫悬乐

绍兴化成殿乐

二十七年十月乙巳(十三日)经筵读三朝宝训终篇赐宴
皇城司用化成殿等乐赐香茶

庆元乐书

元年五月十七日布衣姜夔进鼓瑟制度乐书三卷送
太常看详
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乐之出虚盖本阴阳之
卷一百五 第 56b 页 WYG0945-0779b.png
气自无而生有故因器而成声禘有乐而尝无乐因雷
之收发 圣人作乐以养情性育人材事神祇和上下
 夔典乐教胄子周大司乐教国子弟孔子亦曰兴于
诗成于乐所以养中和之德救气质之偏也 有舜之
德不可无夔之音以发之有夔之乐不可无舜之德以
充之 音起于声声出于情知此则知先王作乐之本
矣 后夔所制有瞽所颂大司乐所掌 工人巧士肄
卷一百五 第 57a 页 WYG0945-0779c.png
业修声 周雅各得其所虞韶无相夺伦 颂猗那美
于铄 求器得耕野之尺吹律有听凤之箫 展诗会
舞应律合节
 玉海卷一百五
卷一百五 第 57b 页 WYG0945-0779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