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一
卷一百一 第 1a 页 WYG0945-0662a.png

卷一百一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一百一
            宋 王应麟 撰
 郊祀
祠坛

 古者祀天地日月神示及即位庆贺建拜皆有坛场
 以行事诚之至礼之尽也

黄帝封祭坛

管子地数篇黄帝问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以为一家为
卷一百一 第 1b 页 WYG0945-0662b.png
之有道乎伯高对曰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
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
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苟山之见其荣者君谨封而祭
之距封十里而为一坛使乘者下行行者趋修教十年
而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
铠矛戟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
为雍狐之戟芮戈
卷一百一 第 2a 页 WYG0945-0663a.png

黄帝圜丘

汉武纪元封二年六月赐云阳都百户牛酒注晋灼曰
云阳甘泉黄帝以来祭天圜丘处师古曰县之所居在
宫侧者称都

尧河洛坛 (龙马图)

文选赭白马赋注尚书中候曰帝尧即政七十载修坛河
洛仲月辛日礼备至于日稷荣光出河龙马衔甲赤文
绿色临坛吐甲图 宋符瑞志汤乃东至于洛观帝尧
之坛沈璧舜设坛于河依尧故事至于下昃荣光休气
卷一百一 第 2b 页 WYG0945-0663b.png
至黄龙负图出于坛畔赤文绿错成王少周公摄政七
年与成王观于河洛沈璧礼毕候至日昩荣光出青云
浮青龙临坛衔图玄龟止坛赤文成字 庾信尧登坛
铭曰登坛洛汭沈玉河湄丹图驭马绿甲乘龟荣光上
幕休气连帷

周圜丘方丘(见上类) 泰坛

郊特牲疏王肃以郊丘是一而郑氏以为二圣證论王
卷一百一 第 3a 页 WYG0945-0663c.png
肃难郑云祭法说禘无圆丘之名周官圆丘不名为禘
是禘非圆丘之祭也诗思文后稷配天之颂无帝喾配
圆丘之文知郊则圆丘圆丘则郊所在言之则谓之郊
所祭言之则谓之圆丘于郊筑泰坛象圆丘之形以丘
言之本诸天地之性故祭法云燔柴于泰坛则圆丘也
郊特牲云周之始郊日以至周礼云冬至祭天于圜丘
知圜丘与郊是一也 大司乐疏土之高曰丘取自然
之丘圜者象天圜因高以事天故于地上因下以事地
故于泽中水钟曰泽取自然之丘方象地方郊之祭以
卷一百一 第 3b 页 WYG0945-0663d.png
后稷配圜丘禘以喾配祭法云禘黄帝之等皆据祭天
于圜丘礼天必于冬至地必于夏至之日者天阳地阴
于阳生阴生之日祭之也郊天必于建寅者郊所感帝
以祈谷实取三阳爻生之日万物出地之时祭神州于
北郊亦应取三阴爻生之月万物秀实之时也 祭法
疏张融以禘为五年大祭又以圜丘即南郊与王肃同
 燔柴于泰坛瘗埋于泰折疏曰此祭感生之帝于南
卷一百一 第 4a 页 WYG0945-0664a.png
郊神州地祇于北郊也礼器云至敬不坛此谓燔柴在
坛设馔在地 家语兆丘于南注谓圜丘之兆于南郊
圜丘人之所造故谓之泰坛扫地而祭注圜丘之地扫
焉而祭既至泰坛王脱裘矣服衮以临燔柴 春官凡
以神仕者注祭天圜丘象北极祭地方泽象后妃春
秋繁露春秋之法王者岁一祭天于郊四祭于宗庙
汉志王商等以为兆于南郊所以定天位也祭地于大
折在北郊就阴位也郊处各在圣王所都之南北折 杜
邺曰古者坛场有常处燎禋有常用赞见有常礼牺牲
卷一百一 第 4b 页 WYG0945-0664b.png
玉帛虽备而财不匮车舆臣役虽动而用不劳每举其
礼助者欢说大路所历黎元不知

周朝日夕月坛

见上类

周合诸侯坛 方明坛

礼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将合诸侯则令为坛
三成宫旁一门注天子春帅诸侯拜日于东郊则为坛
卷一百一 第 5a 页 WYG0945-0664c.png
于国东夏礼日于南郊则为坛于国南秋礼山川丘陵
于西郊则为坛于国西冬礼日月四渎于北郊则为坛
于国北既拜礼而还加方明于坛上而祀焉所以教尊
尊也觐礼曰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
二寻深四尺是也 司盟诏明神注神之明察者谓日
月山川觐礼加方明于坛上所以依之 左传子产曰
大适小有五美作坛以昭其功宣告后人无怠于德
南史陈大建十年九月乙巳立方明坛于娄湖甲寅临
誓众
卷一百一 第 5b 页 WYG0945-0664d.png

鲁雩坛

春秋大雩(书凡二十一) 左传桓五年秋大雩书不时也凡
祀启蛰而郊(夏正建寅之月祀天南郊)龙见而雩(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祭)
(天祈膏雨)始杀而尝(建酉之月)闭蛰而烝(建亥之月)过则书正义天官
东方之星尽为苍龙之宿雩之言远也远为百谷祈膏
雨豫为秋收意深远也诸侯雩山川鲁得雩上帝故称
大 公羊传大雩旱祭也注君亲之南郊以六事谢过
卷一百一 第 6a 页 WYG0945-0665a.png
自责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 谷梁传雩者为旱求
者也求者请也注其祷辞曰方今大旱野无生稼寡人
当死百姓何谤不敢烦民请命愿抚万民以身塞无状
(注又云传例曰雩得雨曰雩不得雨曰旱)疏天子雩上帝诸侯雩上公鲁与
天子同雩上帝上帝既雩雩及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
考异邮说僖公三时不雨祷于山川以六过自责云云
案春秋考异邮三时唯有祷礼无雩祭之事唯四月龙
星见始有常雩 月令大雩帝云云正义凡正雩在周
之六月常事不书书秋大雩传不云旱者皆过雩也传
卷一百一 第 6b 页 WYG0945-0665b.png
言旱者皆为旱脩雩也雩书月者为脩旱雩得礼故定
元年谷梁传曰雩月雩之正也秋大雩非正也僖公三
时不雨帅群臣祷山川以六过自责凡雩必先祷 祭
法雩宗祭水旱也(宗当作禜)疏亦坛名也雩吁嗟也禜为营
域而祭之诗云汉云靡爱斯牲郑注大祝云类造禬禜
皆有牲攻说用币而已 论语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
 左传庄十年雩门注鲁南城门 水经注南门亦曰
卷一百一 第 7a 页 WYG0945-0665c.png
雩门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曾点所欲风舞处也
 郊特牲疏郑注论语云沂水在鲁城南雩坛在其上
 史记正义括地志云沂水亦名雩水卫宏汉旧仪云
鲁雩坛在城东南引龟山水为沂至坛西行曰雩水
南齐志郑玄云雩坛在南郊坛之旁而不辨东西论
衡董仲舒雩祭之法设土龙以为感(刘子骏掌雩祭典土龙事)
昭帝纪始元六年夏旱大雩不得举火注抑阳助阴也

汉大将坛

高纪元年夏四月汉王既至南郑韩信为治粟都尉亡
卷一百一 第 7b 页 WYG0945-0665d.png
去萧何追还之荐于汉王王斋戒设坛埸拜信为大将
(传云以为大将萧何曰王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王许之)张良传汉王之将独韩信可 
(属大事当一面) 九域志兴元府有韩信坛

汉高祖即位坛

高纪五年二月甲午汉王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阳注张
晏曰泛水在济阴史记正义括地志云高祖即位坛
在曹州济阴县界
卷一百一 第 8a 页 WYG0945-0666a.png

汉五帝坛 泰一坛 紫坛 甘泉圜丘 泰


畤坛

见郊祀类

汉嘉坛

志郊祀歌后皇十四后皇嘉坛立玄黄服五神十六扢
嘉坛椒兰芳

汉寿福坛

洞冥记元光元年起寿福灵坛阔百步四周起铜梁银

卷一百一 第 8b 页 WYG0945-0666b.png

汉高邑即位坛

光武纪建武元年(旃蒙作噩岁)四月行至鄗命有司设坛场
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注坛筑土场除地其地在今赵州柏乡县水经注曰亭有石坛)
(坛有圭头碑其阴云常山相冯龙所造坛庙之东有两石翁仲南北相对焉)六月己未即皇
帝位燔燎告天禋六宗望群神其祝文曰云云建元大
赦改鄗为高邑 祭祀志建武元年光武即位于鄗为
坛营于鄗之阳祭告天地采用元始中郊祭故事六宗
卷一百一 第 9a 页 WYG0945-0666c.png
群神皆从未以祖配天地共犊馀牲尚约 郡国志常
山国高邑故鄗光武更名有千秋亭五成陌光武即位
于此 肃宗纪元和三年三月丙子诏高邑令祠光武
即位坛 金石录光武即位坛碑唐开元二十二年四
月王预撰

汉社稷方坛(详见前类)

祭祀志建武二年立太社稷于雒阳在宗庙之右方坛
无屋有墙门而已
卷一百一 第 9b 页 WYG0945-0666d.png
汉先虞坛

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月令章句曰西郊九)
(里因金数也)车旗服色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使谒
者以一特牲先祭先虞于坛有事天子入囿射牲以祭
宗庙名曰貙刘 礼仪志立秋之日白郊礼毕始扬威
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其仪乘舆御戎路白马朱
鬣躬执弩射牲牲以鹿麛(月令曰天子乃厉饰执弓挟矢以猎月令章句曰亲执弓)
(以射禽所以教兆民载战事也四时闲习以救无辜以伐有罪所以强兵保民安不忘危也)太宰令
卷一百一 第 10a 页 WYG0945-0667a.png
谒者各一人载获车驰驷送陵庙还宫遣使者赍束帛
以赐武官(汉官名秩曰赐太尉将军各六十匹执金吾诸校尉各三十匹武官倍于文官)武官
肄兵习战阵之仪斩牲之礼名曰貙刘兵官皆肄孙吴
兵法六十四阵名曰乘之(月令孟冬天子讲武习射御角力卢植注曰角力如汉家)
(乘之引阈蹋鞠之属今月令季秋天子乃教田猎以习五戎月令章句曰寄戎事之教于田猎武事不可空设)
(必有戒故寄教于田猎闲肄五兵天子诸侯无事而不田为不敬田不以礼为暴天物周礼司马以旗致民平)
(列阵如战之阵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
(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士卒听声视旗随而前却故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春教振旅以蒐田夏教苃)
(舍以苗田秋教治兵以狝田冬教大阅以狩田春夏示行礼取禽供事而已秋者杀时田猎之正其礼盛独断)
卷一百一 第 10b 页 WYG0945-0667b.png
(曰巡狩猎还公卿以下陈雒阳都亭前街上乘舆到公卿以下拜天子下车公卿识颜色然后还宫古语曰在)
(车为下唯此时施行)立春遣使赍束帛以赐文官(汉官名秩曰赐司徒司空帛四)
(十匹九卿十五匹古今注曰建武八年立春赐公十五匹卿十匹)貙刘之礼祠先虞执
事告先虞已烹鲜时有司乃逡巡射牲获车毕有司告
事毕(古今注曰永平元年六月乙卯初令百官貙膢白幕皆霜风俗通称韩子书山居谷汲者膢腊而寘)
(水楚俗常以十二月祭饮食也又曰当新始杀食曰貙膢)

汉雒阳圆坛 北郊方坛

卷一百一 第 11a 页 WYG0945-0667c.png
见郊兆

汉雩场

钟离意传永平二年夏旱而大起北宫意上疏帝策诏
报曰汤引六事咎在一人比上天降旱密云数会朕戚
然惭惧思获嘉应故分布祷请窥候风云北祈明堂南
设雩场(注明堂在洛阳城南言北祷者盖时修雩埸在明堂之南)又敕大匠止作诸
宫减省不急诏因谢公卿百僚遂应时雨  纪 安
帝永初七年五月庚子京师大雩顺帝阳嘉元年
二月戊辰雩甲戌诏曰分祷祈请靡神不禜 通典后
卷一百一 第 11b 页 WYG0945-0667d.png
汉行雩礼以求雨闭诸阳衣皂兴土龙立土人舞僮二
佾七日一变朱索萦社伐朱鼓祷以少牢(礼仪志同) 魏太
和五年三月辛巳大雩

汉泰山祠坛

章纪元和二年二月辛未幸太山柴告岱宗有黄鹄三
十从西南来经祠坛上东北过于宫屋翱翔升降

魏圜丘 方丘

卷一百一 第 12a 页 WYG0945-0668a.png
魏志景初元年冬十月乙卯营洛阳南委粟山为圜丘
注诏曰号圜丘曰皇皇帝天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天
郊所祭曰皇天之神地郊所祭曰皇地之祇(至晋泰始二年并圜)
(丘方丘二至之祀于南北郊)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 续汉志注雒
阳魏氏春秋曰有委粟山在阴乡魏时营为圜丘 魏
志注魏略曰正始中有诏议圜丘普延学士时郎官及
司徒领吏二万馀人虽复分布见在京师者尚且万人
而应书与议者略无几人又是时朝堂公卿以下四百
馀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
卷一百一 第 12b 页 WYG0945-0668b.png

晋先蚕坛

见亲蚕类

晋雩坛

南齐书何佟之议曰郑玄云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雩帝
谓为坛南郊之旁祭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百辟卿士
古者上公以下谓句龙后稷之类传曰龙见而雩止当
以四月晋永和中中丞启雩制在国之南为坛祈上帝
卷一百一 第 13a 页 WYG0945-0668c.png
百辟舞童八列六十四人歌云汉诗皆以孟夏得雨报
太牢勾芒等五神是五帝之佐依郑玄说宜配食于庭
雩坛方郊坛为轻理宜在左宜于郊坛之东营城之外
筑坛坛宜圆崇四尺径四丈周围十二丈而四阶设五
帝之位各于其方舞雩依晋朝之议使童子司马彪礼
志云雩祀著皂衣崇阴之义今祭服皆缁(建武二年议) 通
典晋穆帝永和中制雩坛于国南郊之旁依郊坛
近远祈上帝百辟旱则祈雨齐建武二年旱雩以
武帝配飨于雩坛  晋元帝大兴元年六月旱帝
卷一百一 第 13b 页 WYG0945-0668d.png
亲雩

宋先农坛

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春亲耕立先农坛于藉田中阡
西陌南高四尺方二丈为四出陛陛广五尺外加埒去
阡陌各二十丈 隋于国南十四里启夏门外置地千
亩为坛孟春吉亥祭先农于其上以后稷配牲用一太

卷一百一 第 14a 页 WYG0945-0669a.png

梁南北郊坛

隋礼志梁南郊为圆坛在国之南高二丈七尺上径十
一丈下径十八丈其外再壝四门常与北郊间岁正月
上辛行事太史设柴坛于丙地斋于万寿殿乘玉辂备
大驾以行礼北郊为方坛于北郊上方十丈下方十二
丈高一丈四面各有陛其外为壝再重何佟之议自晋
太始二年并圆丘方泽同于二郊今之郊禋礼兼祈报
后周司量掌为坛之制圆丘三成方丘一成
卷一百一 第 14b 页 WYG0945-0669b.png
梁雩坛

隋志梁制大雩礼立圆坛于南郊之左高及广轮四丈
周十二丈四陛舞童八列歌云汉诗一章天监九年有
事雩坛以为雨既类阴求之正阳其谬已甚东方生养
之始遂移于东郊大同五年又筑于藉田兆内有祈禜
则斋官寄藉田省云后齐歌云汉诗于坛南隋国南十
三里(详见群祀)

后齐迎气坛

卷一百一 第 15a 页 WYG0945-0669c.png
隋志梁制迎气以始祖配牲用特牛一其仪同南郊后
齐五郊迎气为坛各于四郊又为黄坛于未地后周五
郊坛其崇如其行之数广四丈方百二十步内壝半之
隋五时迎气为坛各依其方

隋青帝坛

礼仪志开皇十四年群臣请封禅十五年春行幸兖州
次岱岳为坛如南郊又壝外为柴坛又陈乐设位于青
帝坛如南郊服衮冕乘金辂备法驾行礼
卷一百一 第 15b 页 WYG0945-0669d.png
隋先蚕坛

礼仪志隋制于宫北三里为坛高四尺季春上已皇后服
鞠衣乘重翟率三夫人九嫔内外命妇以太牢制币祭
先蚕于坛上用一献礼

隋圜丘

志高祖为圜丘于国南太阳门外道东二里其丘四成
各高八尺一寸下成广二十丈再成广十五丈又三成
广十丈四成广五丈 后魏太和十二年筑圜丘于南
卷一百一 第 16a 页 WYG0945-0670a.png


唐圜丘 方丘 神州坛 五帝坛 朝日坛

    夕月坛 社稷坛 蜡坛 燎坛 小祀坛
    海渎坛
礼志唐坛埳之数皆略依古四成而成高八尺一寸下
成广二十丈而五减之至于五丈而十有二陛者圜丘
也八觚三成成高四尺上广十有六步设八陛上陛广
八尺中陛一丈下陛丈有二尺者方丘也高广皆四丈
者神州之坛也其广皆四丈而高八尺者青帝七尺者
卷一百一 第 16b 页 WYG0945-0670b.png
赤帝五尺者黄帝九尺者白帝六尺者黑帝之坛也广
四丈高八尺者朝日之坛也为坎深三尺纵广四丈坛
于中高一尺方广四丈夕月之坛也广五丈以五土为
之者社稷坛也高尺广丈蜡坛也高五尺周四十步先
农先蚕坛也其高皆三尺广皆丈者小祀坛也岳镇海
渎祭于其庙无庙则坛于坎广一丈四向为陛者海渎
之坛也广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出陛者古帝王之坛也
卷一百一 第 17a 页 WYG0945-0670c.png
广一丈高一丈二尺户方六尺者六祀之燎坛也广八
尺高一尺户方三尺者中祀之燎坛也广五尺户方二
尺者小祀之燎坛也 贾餗圜丘赋覆玉叶之卿云昭
扶桑之初日 韩愈元和圣德诗圜坛帖妥

唐受瑞坛

地理志北都仓城中有受瑞坛高祖使元吉留守获瑞
石筑坛祠以少牢

唐龙池坛 龙池乐章(乂见乐类颂类)

会要开元二年闰二月诏令祠龙池六月四日右拾遗
卷一百一 第 17b 页 WYG0945-0670d.png
蔡孚献龙池篇公卿以下百三十篇付太常寺考其词
合音律者为龙池乐章共录十首(姚元崇蔡孚沈佺期卢怀谨姜皎崔日用)
(苏颋李乂姜晞裴漼十人等为乐章)十六年诏置坛及祠堂每仲春将祭
则奏之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有龙见于兴庆宫池
因祀而见也太常卿韦绦草祭仪请用二月云云二十
三年五月一日宗子请率月俸于兴庆宫建龙池圣德
颂以纪符命望令皇太子书中书令张九龄为文从之
卷一百一 第 18a 页 WYG0945-0671a.png
 详见兴庆宫(通典祭兴庆宫五龙坛大乐令设判悬郊社令率斋郎设散樽五龙各二)贞元六年
六月复祭五龙坛

唐社稷坛

见社稷类

唐雩坛

通典开元十一年孟夏后旱则祈雨于雩坛

唐寿星坛

会要开元二十四年七月十二日(庚子)上封事者言月
令云八月日月会于寿星居次列宿之长请至八月社
卷一百一 第 18b 页 WYG0945-0671b.png
日配寿星祠于太社坛(又请两京各改一殿以万寿为名千秋节会百僚于此殿)
特立寿星坛以千秋节日脩其祠典二十六日(甲辰)
寿星坛宜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著之常式 旧纪开
元二十四年七月己巳初置寿星坛(八月庚戌老人星见) 月令
八月有司秋分日享寿星于南郊(一本云明皇生于八月以仲秋日月会于)
(寿星特置坛用千秋节日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著之常式) 尔雅寿星角亢也注
列宿之长故曰寿星 汉元封二年郊雍还拜祝祠太
卷一百一 第 19a 页 WYG0945-0671c.png
一赞飨曰寿星仍出渊耀光明(索隐曰老人星也) 东汉仲秋
祀老人星庙 角亢与老人别星

唐青帝坛 九宫坛(详见下)

王玙传玄宗广脩祠祭玙请筑坛东郊祀青帝肃宗乾
元元年入相乃奏置太一坛劝帝身见九宫祠(肃宗乾元二年)
(正月丁丑亲祠九宫通鉴云戊寅祀九宫用王玙之言也)上元元年正月又祀九宫 
会要开元二十五年十月一日(辛丑)制自今立春亲迎
春于东郊二十六年正月八日亲迎气于东郊祀青帝
坛天宝五载十月十六日术士苏嘉庆上言请于城东
卷一百一 第 19b 页 WYG0945-0671d.png
置九宫神坛(招摇轩辕太阴天乙天符摄提咸池青龙太乙)

唐风伯雨师坛 (中祀)

会要天宝四载七月二十七日敕风伯雨师济时育物
谓之小祀颇紊彝伦自今已后宜升中祀仍令诸郡各
置一坛九月十六日敕诸郡置风伯坛于社稷之东雨
师坛于西其坛卑小于社坛造以立春后丑日祀风伯
立夏后申日祭雨师五载四月十七日己亥诏祀雨师
卷一百一 第 20a 页 WYG0945-0672a.png
以雷神同坛(上元元年停中祀小祀永泰二年复风师雨师贞元六年二月十七日复灵星等坛)
贞元三年闰五月二十一日徙风师坛于浐水东 国
史志立春后丑日祀风师坛高四尺东西四步三尺南
北四步二尺皇祐定高三尺周三十三步立夏后申日
祀雨师雷师坛高三尺方一丈九尺皇祐定周六步
祥符元年九月查道言外州风伯雨师令长吏亲享二
年三月泽州请建风伯雨师庙令礼官考仪颁下有司
言唐制诸郡置风伯坛于社坛之东雨师坛于西各稍
北三数十步卑下于社坛无立庙之文
卷一百一 第 20b 页 WYG0945-0672b.png

唐九宫坛 太一坛

纪天宝三载十二月癸丑祠九宫贵神于东郊(实录十二月癸)
(巳制曰九宫所主百神之贵上分天极下统坤维阴骘生灵功深亭育式昭新典肇建明祠以今月立春亲祠)
(九宫坛癸丑亲祠) 会要天宝三载十月十六日术士苏嘉庆
上言请于京城置九宫坛坛一成三尺四陛其上依位
置小坛高尺五东南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太阴
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摄提正
卷一百一 第 21a 页 WYG0945-0672c.png
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龙五数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
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于遁甲十月十六日诏曰汉祷
八神晋祠六宗惟九宫神实司水旱其令有司以来月
甲子日立坛礼次昊天上帝坛而在太清宫太庙上用
牲牢璧币十二月二十四日亲祀于东郊五载四月己
亥制自今四孟月择吉日祀天地九宫令宰臣行礼乾
元二年正月丁丑(通鉴戊寅)上亲祠至德三年(即乾元元年)六月
九日置太一神坛于南郊东(旧纪乾元元年六月己酉初置太一神坛于圆丘东)
九宫以四孟随岁改位行棋谓之飞位乾元后遂不易
卷一百一 第 21b 页 WYG0945-0672d.png
位太和三年崔龟从言九宫皆列星不容为大祀遂诏
降为中祀会昌元年十二月令有司崇饰旧坛以宰相
行事二年正月左仆射王起等奏案黄帝九宫经及萧
吉五行大义一宫其神太一星天逢卦坎行水方白二
宫其神摄提星天内卦坤行土方黑三宫其神轩辕星
天冲卦震行木方碧四宫其神招摇星天辅卦巽行木
方绿五宫其神天符星天禽卦坤行土方黄六宫其神
卷一百一 第 22a 页 WYG0945-0673a.png
青龙星天心卦乾行金方白七宫其神咸池星天柱卦
兑行金方赤八宫其神太阴星天任卦艮行土方白九
宫其神天一星天英卦离行火方紫统八卦运五行土
飞于中数转于极两朝亲祠而臻百祥斡造化于混茫
赋品汇于阴骘与天地日月相参请复用大祀之礼祝
版以社稷为准 国史礼志春秋二仲祀九宫贵神坛
再成下高三尺五寸上高三尺三寸东西十步四尺景
祐二年学士定司天监生奏案郤良遇九宫法有飞棋
立成图每岁一移主九州灾福事天宝中术士苏嘉庆
卷一百一 第 22b 页 WYG0945-0673b.png
始置九宫神坛一成高三尺四陛上依位置九小坛东
南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
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摄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
青龙五数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上六八为
下符于遁甲此九宫定位也每岁祭以四孟位随岁改
谓之行棋自乾元后止依本位祭遂不飞易仍减冬夏
二祭国朝因乾元故事皇祐增定坛如郊祀录三成成
卷一百一 第 23a 页 WYG0945-0673c.png
三尺四阶上依位置小坛九皆高尺五寸纵广八尺西
南为坤阶(详见后) 咸平复为大祀景祐更定飞棋(皇祐二年)
(明堂分祀九宫用两圭有邸) 黄帝九宫经(隋志一卷又三卷)行棋经三卷
(郑玄注)房氏行棋法一卷 九宫之说出于乾凿度
汉黄香九宫赋伊黄灵之典度存文昌之会宫握璇
玑而布政总四七而持纲和日月之光耀均节度以
运行

唐太一坛

会要至德三年(即乾元元年)六月九日置太一神坛于南郊
卷一百一 第 23b 页 WYG0945-0673d.png
(中书侍郎王玙奏置旧纪云置于圆丘东通鉴云乾元元年六月己酉立太一坛)命玙祭之
元年(即上元二年是岁去年号)建丑月一日(辛亥)亲拜南郊(一作祀圜丘)
又祭太一坛非旧制也

唐先农坛

礼志永徽以前皆谓藉田坛至垂拱后乃为先农又因
韦叔夏张齐贤等议改为帝社坛元和二年(一作五年)诏以
来岁正月籍田太常修撰韦公肃言藉田礼废久矣有
卷一百一 第 24a 页 WYG0945-0674a.png
司无所考乃据礼经参采开元乾元故事为先农坛于
藉田高五尺广五尺四出陛其色青旧纪大历五年
四月丙午复置先农马祖坛(命太常置)

唐黄帝坛

会要天宝九载四月二十九日(一作十载四月辛巳)制曰顷者每
祀黄帝乃就南郊礼亦非便宜于皇城内西南坤地改
置黄帝坛朕当亲祀以昭诚敬

唐五龙坛

实录贞元六年六月己酉复祭五龙坛初开元中每岁
卷一百一 第 24b 页 WYG0945-0674b.png
以二月祭之有司行事著于新礼自上元中(元年闰四月己卯)
罢中小祀其祭遂废及是宰臣请复之帝始以是日亲
祭 宋朝仲春祭五龙于堂庙在国门东

唐雩祀坛

实录乾元二年三月(旧纪四月)癸亥以久旱徙东西二市于
是祭风伯雨师修雩祀坛为泥人土龙及望祭名山大
川而祈雨 晋武咸宁二年春久旱四月丁巳诏广加
卷一百一 第 25a 页 WYG0945-0674c.png
祈请五月庚午始祈雨于社稷山川六月戊子获雨此
雩禜旧典也太康三年四月十年二月又如之 隋雩
坛国南十三里启夏门外道左高一丈周百二十尺孟
夏龙星见则雩五方上帝配以五人帝以太祖配飨五
官从配于下旱则祈雨(开皇二年四月甲申旱上亲祀雨师于国城之西南癸巳上亲)
(雩) 成汤六事克已鲁僖自责祈雨 礼有旱暵之舞
诗有昭回之咏

唐柴坛

宋朝元丰三年六月九日详定奉祀礼文言后汉志郊
卷一百一 第 25b 页 WYG0945-0674d.png
祀既送神燔俎实于坛南已地晋贺循议积柴之坛宜
于神坛南二十步丙地当太微明堂之位唐礼因之柴
坛在圜丘南内壝之外丙地

宋朝五帝坛

四郊迎气及土王日祀五方上帝以五人帝配五官三
辰七宿从祀正月上辛祀感生帝乾德元年置感生帝
坛兴国八年十月五日祀土德于黄帝坛圭币牢具如
卷一百一 第 26a 页 WYG0945-0675a.png
大祠淳化二年二月八日秘书监李至请祀青帝日去
金提配坐嘉祐元年十二月九日诏祝文位版去五帝
之名元丰六年八月改置白帝坛元祐九年正月重修
黑帝坛斋宫绍圣四年闰二月八日徙白帝坛宫绍兴
三年四月十五日诏祀五方帝于四郊十八年升感生
帝为大祀三十一年宗祀升五帝五人帝于堂用笾豆
十二

乾德感生帝坛

乾德元年闰十二月乙亥(二十八日)太常博士聂崇义上言
卷一百一 第 26b 页 WYG0945-0675b.png
皇家以火德承正统请奉赤帝为感生帝(即五方上帝之一也)
每岁正月上辛别坛而祭下尚书省集议有司酌隋制
感生帝为坛南郊高七尺广四丈奉宣祖配牲用骍犊
二玉用四圭币如方色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礼官请
上辛从祀不设赤帝位熙宁五年四月三日诏以僖祖
配感生帝元丰四年十月礼官请用犊其后或祀于立
夏迎气之坛大观四年四月二十八日议礼局请于南
卷一百一 第 27a 页 WYG0945-0675c.png
郊别立感生帝坛依赤帝高广之制从之绍兴十八年十一
月一日秘书少监张杞言我朝火德题运世以僖祖配之祥
符大观或至亲祠中兴以为小祀宜升为大祀于是用羊豕
各一于望祭斋宫行事升大祀 乾德元年撰八曲仁宗御
撰二曲绍兴十六曲(炎精之神飞軿碧落驾以浮云丹书赤爵赤旂霞曳从以炎官)

乾德南郊坛

四年九月乙卯改筑南郊坛(徙于旧坛南五里俄罢之)

太平兴国黄帝坛

兴国八年十月戊子诏祀土德于黄帝坛圭币牢具如大祠
卷一百一 第 27b 页 WYG0945-0675d.png
制俾祠官领之

雍熙先农坛 绍兴观耕坛(见藉田)

雍熙四年九月二十七日诏来年正月亲耕二十八日命宋白
贾黄中等定仪注十月一日详定所言北齐坛高九尺广轮三
十六尺四陛三壝四门唐制高五尺周回四十步今请坛高九
尺周围四十步饰以青唐祀先农长安在通化门外十里洛阳
在上东门外七里今请于朝阳门七里外十五里内为坛十五
卷一百一 第 28a 页 WYG0945-0676a.png
日礼仪使言宋齐之制于先农坛东立观耕台请筑台高五
尺周四十步四出陛饰以青二十一日详定所又言先农坛设二
壝乐悬二舞俱在坛前请定御耕位在壝城东南外壝设于大
次御耕位观耕台乐悬之外端拱元年正月十七日亲飨神农
氏于坛以后稷配淳化元年五月二十三日礼官言端拱亲耕
坛设两壝无周围步数请四面各封五十步为两壝壝各五十
步从之景德四年十二月庚戌判礼院孙奭言六典礼阁新仪
皆言吉亥飨先农今以正月一日望改用正月上辛后亥日诏
礼官议从其请明道元年十二月庚子诏以来年二月丁未藉
卷一百一 第 28b 页 WYG0945-0676b.png
田就端拱坛位耕地因加修饰二十五日以农坛三壝地狭请
自外壝十步限以青绳元丰二年十月诏于京城东南度地十
亩为藉田置令一员徙先农坛于其中立神仓于东南(以郊社令辛公)
(祐兼藉田令)冬则藏冰凡祠祭取具焉三年五月九日王存请以千
亩为藉田百亩建先农坛兆神仓斋宫并耕作庐舍之类绘图
上之绍兴十五年十一月十七日诏以来岁之春祇祓青坛亲
载黛耜十六年正月五日定飨先农仪注二十一日行礼(坛在嘉会)
卷一百一 第 29a 页 WYG0945-0676c.png
(门外南四里玉津园之南)衮冕执大圭入正门宫悬奏静安之乐储
灵锡庆之舞三成止皇帝升坛耕耤使从登歌奏嘉安
之乐奠镇圭于缫藉奠币奉俎宫悬丰安之乐作升坛
登歌奏禧安之乐执爵祭酒文舞退武舞进宫悬正安
之乐作皇帝饮福受胙登歌歆安之乐作赐行事陪祠
官胙宫悬乃奏静安之乐一成止

景德寿星坛

景德二年八月辛未朔知枢密院事王钦若上言谨按
月令八月命有司秋分日享寿星于南郊唐会要开元
卷一百一 第 29b 页 WYG0945-0676d.png
二十四年七月敕(七月庚寅)上封事者言日月会于寿星居
列宿之长令所司特置寿星坛二十六日敕以千秋节
日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方今三代之礼莫不兼修百
神之祠于焉咸秩而萧芗之祭独略寿星望诏礼官俾
崇祠事诏礼院检讨以闻礼院言案月令注云秋分日
祭寿星于南郊寿星南极老人星也尔雅云寿星角亢
也注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唐开元二十四年上
卷一百一 第 30a 页 WYG0945-0677a.png
封事者言月令云八月日月会于寿星居列宿长请八
月社日配寿星于太社坛飨之当时敕置坛常以千秋
节日祭老人及角亢七宿著之常式今参详享寿星及
角亢七宿请用祀灵星小祠礼例其坛亦依灵星坛制
度筑于南郊以秋分日祭之诏可(坛在南薰门外七里)祥符二年
九月庚午诏自今郊祀列周伯星位于氐宿寿星之次
从邢中和之请也元丰四年十月止设老人星一位南
向坛下七宿皆不设位绍兴七年五月十一日太常博
士黄积厚请秋分日享寿星从之用笾一豆一著尊一
卷一百一 第 30b 页 WYG0945-0677b.png

景德先蚕坛

见亲蚕类 景德中判太常寺李宗谔以诸神祠坛
多缺外壝之制因深堑列木以表之营葺斋室月视
其缺

咸平九宫贵神坛 祥符九宫坛 绍兴九宫




国朝初承唐制祀于东郊(建坛于朝阳门外与青帝邻)咸平四年三
卷一百一 第 31a 页 WYG0945-0677c.png
月二十四日直秘阁杜镐言今礼以五帝为大祀太一
为中祀九宫所主风雨霜雪雷电疾疫之事请复为大
祀从之(学士宋白等议御书祝版礼同社稷增设坛两壝玉用两圭有邸藉藁秸加褥如币色)
月七日诏以九宫坛不合礼礼官请第一成四方各一
百二十尺高三尺再成各一百尺高如之坛上小坛九
每坛纵广八尺各相去一丈六尺列祭器及公卿酌奠
(郊祀录九宫坛在京城东坛三成成三尺四阶小坛九阶高一尺九寸纵广八尺又西南为一阶曰坤道人门)
景德二年十月十六日王钦若言往者列九宫为大祀
灵心合荅景福并辏祥符元年东封八月壬辰诏俯迩
卷一百一 第 31b 页 WYG0945-0677d.png
岱宗别兴墠坛癸巳(五日)于泰山行宫东别建坛二成
三尺四阶其上小坛九高一尺五寸四面各八尺坛下
四面为两壝各二十五步三年十一月以将祀汾阴命
向敏中祀九宫六年九月十六日礼官言恭谢天地遣
官祭 初唐天宝三载苏嘉庆言九宫位随岁改谓之
行棋飞位自乾元后止用一局失飞宫之位景祐二年
乙亥岁司天监生于渊与役人单训议其失请依九宫
卷一百一 第 32a 页 WYG0945-0678a.png
太一经飞位诏学士章得象详定四月七日庚申得象
等言按郤良遇九宫法有飞棋立成图每岁一移兼推
九州所主灾害之法唐天宝中祭以四孟随岁改位行
棋谓之飞位今渊所请合天宝之礼良遇之图请祭九
宫之时命司天监一员赴祠所随每年贵神飞棋之方
以定祭位从之(其法自天圣七年己巳入历太一在一宫岁进一位飞棋周而复始)治平
元年五月四日己亥学士胡宿言贵神实司水旱请水
旱命官祈祷诏礼官议从之绍兴十八年五月甲戌太
常簿林大鼐请建九宫坛六月十八日诏于国城之东
卷一百一 第 32b 页 WYG0945-0678b.png
建坛坛制二成高三尺阔五丈上设小坛九广八尺各
高一尺五寸坛下四面为两壝各二十五步(在东青门外一里)
先是十三年太常丞朱辂请举行祀典至是礼官言十
神太一九宫太一皆天之贵神国朝分而为二并为大
祀比新太一宫而九宫屋而不坛与小祀杂请择地重
建故也 礼如感帝(咸平制与此同酌天宝之旧仪循祥符之定制) 元丰六年二
月何洵直请每位皆一牢(乐章云灵坛九位直符处中)元祐六年闰八月以飞位 
卷一百一 第 33a 页 WYG0945-0678c.png
(不常易之)崇宁三年四月十三日礼官请用礼神玉大观四
年改用圭璧 燧人观斗极而定方名庖羲因河图
而画八卦黄帝造甲子定历数八卦九宫之义由是
兴焉(招摇权星太阴天一天符太一摄提咸池青龙) 汉张衡传圣人明审
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注易乾凿
度曰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郑康成注云太一者北
辰神名也下行八卦之宫起于坎终于离也 唐明
皇肃宗尝亲祠太和降为中祀会昌复重其礼以宰
相修祠事
卷一百一 第 33b 页 WYG0945-0678d.png

祥符风伯雨师坛

太平兴国三年十一月北征遣官祭风伯雨师坛用少
(行磔风之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六日泽州请建庙命礼
官考其仪有司言唐制诸郡置风伯坛于社坛东雨师
坛于西(国朝每岁以立春后丑日祭风伯立夏后申日祭雨师雷师)元丰四年十月
详定礼文所请稽四类之义兆风师于西郊祠以立春
后丑兆雨师于北郊祠以立夏后申兆司中司命司民
卷一百一 第 34a 页 WYG0945-0679a.png
司禄于南郊祠以立冬后亥坛兆从其气类祭辰从其星位
雨师雷师为一坛同壝司中司命司民司禄为四坛同壝坛
制高广如旧制周制大宗伯以槱燎祀风师雨师(注云风师箕雨师毕也)
后汉以丙戌日祀风师于戌地以己丑日祀雨师于丑地牲
用羊豕唐天宝四载敕风伯雨师升中祀诸郡各置一坛因
春秋祭社之日同祀九月敕诸郡风伯坛置社坛之东雨师
坛之西五载四月诏祀雨师以雷师同坛祭共牲别置祭器

康定大火坛

实录康定元年七月戊午(五日)太常博士集贤校理胡
卷一百一 第 34b 页 WYG0945-0679b.png
宿言窃闻南京鸿庆宫灾此上天示变以告人主臣未
暇推言灾异愿国家修火祀谨按春秋士弱对晋侯曰
古之火正或食于心或食于咮陶唐之火正曰阏伯居
商丘祀大火纪时焉说者曰火正火官也掌祭火星行
火政后世以为火祖相土契之曾孙代阏伯后主火星
宋其后也商丘在今南京太祖受命之地当房星之次
以宋建号用火纪德实本于此至真宗(祥符七年正月)始升建
卷一百一 第 35a 页 WYG0945-0679c.png
京邑号为三都(南京正殿以离明为名)则阏伯之神上配大火祀
典尤宜超异今阏伯祀在商丘之上丘高二十馀丈祠
屋制度狭小又不领于天子之祀官岁时但府吏享祀
非报本尊始崇神秩祀之意愿诏太常列于祠官春秋
二时遣使持祝版祠具或遣近臣或委留司长吏摄行
祠事对祭大火仍崇饰祠宇以申严奉诏礼院详定以
闻十月辛丑(十七日)宿又言春秋传高辛二子长曰阏伯
迁于商丘主辰故辰为商星且五行之官祀为贵神五
时祀之谓之五祀大辰房心尾也大火谓之大辰周官
卷一百一 第 35b 页 WYG0945-0679d.png
保章氏分星郑氏云大火宋也左氏传曰宋大辰之墟
汉地理志宋房心之分野按图经云商丘在宋城县西
南二里高八十丈周回二百步今阏伯之祠直当其上
盖房心天帝之明堂太祖于此受命传序四圣享祀弗
及又按国语董因曰君之出也岁在大火阏伯之星也
是为大辰辰以成善又曰嗣续其祖如谷之滋韦昭以
为辰为农祥周先后稷之所经纬以成善道则东方七
卷一百一 第 36a 页 WYG0945-0680a.png
宿房心通有农祥之称若因旧丘古祠除坛对祭不惟
讲修火政亦足以祈求年丰诒厥子孙永锡纯嘏礼院
言阏伯为高辛火正实居商丘主祀大火能宿其官后
世因之祀为贵神配火侑食亦如周弃配稷后土配社
之比宜因兴王之地商丘之旧作为坛兆秩祭大火以
阏伯配之其阏伯旧庙并坛兆之制官为修崇每遇辰
戌出纳之月内降祝版诏留司长吏奉行祭事笾豆牲
币视中祀于是令礼官详定十二月乙酉礼院上言南
京大火坛高五尺广二丈出四陛陛五尺壝一重四面
卷一百一 第 36b 页 WYG0945-0680b.png
距坛各二十五步位版以黑漆朱书曰大火位配位曰
阏伯位牲用羊一豕一器准中祠岁以三月九日择日
命南京长吏及以次官分三献摄祠从之(一本云诏陪京尹正之臣)
(行事) 庆历七年二月十六日胡宿又请增葺坛场及商
丘祠宇诏南京增修靖国元年建阳德观崇奉荧惑(政和)
(六年六月五日幸阳德观)崇宁元年七月甲申朔建长生宫以祀荧
惑四年七月六日礼官请于南郊赤帝坛外为荧惑坛
卷一百一 第 37a 页 WYG0945-0680c.png
以时致祭大观三年七月封阏伯商丘公庙曰光德绍
兴二年十二月丙申博士赵霈请设位望祭三年正月
癸酉初复大火之祭七年六月礼官讨论于辰戌之月
依五方帝之礼望祭十八年五月四日辛酉礼官请建一殿奉
火德配以阏伯其后建于太一宫道院名曰明离 宋城县
阏伯庙曰光德绍兴七年三月加封王爵锡谥宣明 高辛
有祝融陶唐有阏伯 士弱之对晋侯公孙侨之告叔向

庆历钦天坛

纪庆历三年五月辛卯筑钦天坛于禁中 仁宗事天
卷一百一 第 37b 页 WYG0945-0680d.png
地斋栗或时灾变必跣足露立致祷于禁中 凡水旱
甚则车驾亲祷寺观仁宗八(皆为旱)

皇祐五帝坛

礼志四立土王日祀五方帝青帝坛高七尺方六步四
尺赤帝坛高六尺东西六步三尺南北六步二尺黄帝
坛高四尺方七步白帝坛高七尺东西七步南北七步
一尺黑帝坛高五尺方三丈七尺皇祐定坛如唐郊祀
卷一百一 第 38a 页 WYG0945-0681a.png
录各广四丈其高用五行八七五九六为尺数(皇祐五年闰月定诸)
(坛)

皇祐地祇坛

志皇祐三年礼官冯浩言皇地祇坛各再成面广四丈
九尺东西四丈六尺上等高四尺五寸下等高五尺方
五丈三尺陛广三尺五寸大抵卑陋不应礼典礼院请
如郊祀录增广五年诸坛皆改孟冬祭神州地祇坛方
三丈一尺皇祐定坛高三尺广四十八步四出陛
卷一百一 第 38b 页 WYG0945-0681b.png
皇祐朝日夕月坛

志皇祐五年定朝日坛旧高七尺东西六步一尺五寸
增脩高八尺广四丈如唐郊祀录夕月坛与隋唐制度
不合从旧则坛小如唐则坎狭定坎深三尺广四丈坛
高一尺广二丈四方为陛降入坎中然后升坛

皇祐先农坛 先蚕坛

志立春后亥日享先农坛高九尺东西十步南北十步
三尺明道二年二月亲耕籍田修饰先农坛如雍熙制
卷一百一 第 39a 页 WYG0945-0681c.png
皇祐定坛高五尺周四十步如唐制季春吉已享先蚕
坛高四尺五寸周四步二尺皇祐定坛如新礼高五尺
方四丈四出陛陛各五尺

元丰四望坛

元丰二年知湖州陈侗请依周礼建于四郊八月详定
礼文所言小宗伯兆四望郑注为坛之营域祭法四坎
坛祭四方也(坛以祭山川丘陵坎以祭山谷泉泽)魏立四望位于祭地坛
隋史官南郊图有东西南北望之位各居其方唐开元
礼祈岳镇四渎于郊四方山川各附岳渎下请兆四望
卷一百一 第 39b 页 WYG0945-0681d.png
于四郊每方岳镇海渎共为一坛望祭(以五时迎气日祭之用血祭瘗)
(狸)四年三月礼官言五时望祭制两圭有邸及瘗玉六
年二月请每位皆一牢八月脩白帝夕月西方岳镇海
渎马祖四坛政和三年八月加四镇王封建炎元年九
月四日常少滕康请如虞望秩周时迈循幸祭所过名
山大川诏望祭绍兴七年五月十一日举岳渎祀典从
博士黄积厚之言也
卷一百一 第 40a 页 WYG0945-0682a.png

元丰雩坛

五年七月己丑(五日)礼部奏太常参详雩坛当立圜坛
于南郊之左已地依郊坛远近高一丈广轮四丈周十
二丈四陛为三壝二十五步周垣四门燎垣一如郊坛
之制从之(祀上帝以太宗配)

元丰朝日夕月坛

天禧元年四月戊寅(十日)监察御史王博文言祀称夕
月坛号夜明翻居昼祭恐未合宜请于未后三刻行礼
从之(唐刘禹锡夕月坛诗注云其礼用昼)元丰六年正月二十三日礼部
卷一百一 第 40b 页 WYG0945-0682b.png
言熙宁祀仪朝日坛广四丈夕月坛广二丈以唐王泾
郊祀录考之夕月坛方广四丈今止方二丈比日坛甫
及其半望改造夜明坛为坎深三尺从广四丈为坛于
坎中高一尺方广四丈从之绍兴三年四月十五日司
封郎郑士彦上言始举祀典(于惠照院望祭斋宫行事)元祐七年三月庚寅诏 
(朝日夕月去祀字)

建炎受命中兴坛

卷一百一 第 41a 页 WYG0945-0682c.png
高宗即位于南京建炎元年五月庚寅朔王登坛告天
礼毕即位于府之正衙坛在府治中门之东实耿延禧
建议所筑后名曰受命中兴之坛 汉高在泛光武在
鄗魏受汉禅设坛繁阳 即位坛王者所以兴也汉鄗
南魏繁阳坛至今皆在

绍兴圜丘

绍兴十三年三月丙午诏修筑圜丘于龙华寺之西(先是)
(二月二十五日命杨存中等相视)坛四成上成纵广七丈下成二十有
二丈分十三陛陛七十有二级坛及内壝凡九十步中
卷一百一 第 41b 页 WYG0945-0682d.png
壝外壝共二十五步以龙华寺为望祭殿不筑斋宫十
一月二十九日太常礼部言已修建圆坛凡祀天及非
时庆贺奏告宜于本坛行礼从之(先是建炎二年于江都县筑坛十一月壬)
(寅祀昊天上帝奉太祖配自元符三年再罢合祀因不改绍兴十三年十一月庚申郊祀始复合祭设大神大)
(示及太祖太宗配位十六年十一月丙子再郊十九年十一月壬辰二十二年十一月戊申二十五年十一月)
(癸亥二十八年十一月己卯郊)乾道五年九月十一日林栗等言岁祀
上帝者四春祈夏雩秋飨冬报其二在南郊圆坛其二
卷一百一 第 42a 页 WYG0945-0683a.png
在城南惠照院望祭斋宫今未建雩坛端诚殿欲四祭
并即圆坛以遵旧制从之(绍兴圜丘在嘉会门外南四里) 中兴祀
典冬至圜丘夏至皇地祇(太祖配)孟春祈谷孟夏雩
祀神州地祇(并太宗配)季秋明堂(淳熙十六年改高宗配)感生帝(僖祖)
 配(已上宰执充献官)高禖(青帝配以太昊高辛)朝日(大明)夕月(夜明)九宫贵神
(太一摄提权星招摇天符青龙咸池太阴天一)荧惑(商丘宣明王配)太社太稷(土正后稷)
火纳火祀大辰(宣明王配)蜡祭(东蜡大明配以神农后稷西蜡夜明配以神农南蜡神农)
(无配北蜡神农配以后稷)五方岳镇(无配)四海四渎(无配)风雨雷师(无配)
(神农后稷配)先蚕至圣文宣王(兖邹公配)昭烈武成王(留侯配)
卷一百一 第 42b 页 WYG0945-0683b.png
德庙(强济英略启佑公今为忠佑显应庆善崇福王忠利彰应庆远隆福王忠济灵应庆顺嘉福王)
绍兴初大祀三十有六止行二十三其五帝神州蜡祭
等十二祭皆为中祀二十七年五月辛卯(一云四月二十六日)
僚建请复为大祀乾道四年九月十九日礼部郎李涛
请复岳渎农蚕风雨雷师之祀从之
 玉海卷一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