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八
卷九十八 第 1a 页 WYG0945-0594a.png

卷九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九十八
            宋 王应麟 撰
 郊祀
封禅

 袁宏曰夫揖逊受终必有至德于天下征伐革命则
 有大功于万物是故王者初基则有封禅之事以其
 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夫东方者万物之所始山岳者
 灵气之所宅故求之物本必于其始取其所通必于
卷九十八 第 1b 页 WYG0945-0594b.png
 其宅崇其坛场则谓之封明其代兴则谓之禅然则
 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基也德不周洽不得擅议斯
 事功不弘济不得髣髴斯礼旷代一有其道至高故
 自黄帝尧舜至三代各一得封禅未有中修其礼者
 也夫神道贞一其用不烦天地易简其礼尚质故藉
 用白茅贵其诚素器用陶匏取其易从然封禅之礼
 简易可也若夫白函玉牒非天地之性也 文中子
卷九十八 第 2a 页 WYG0945-0595a.png
 曰封禅之费非古也徒以夸天下其秦汉之侈心乎

伏羲黄帝封泰山

管子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欲封禅管仲曰古者
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有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
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郑氏曰无怀氏古之王者在伏羲前见庄子服虔曰)
(云云在梁父东山名也晋灼曰山在蒙阴县故城东北下有云云亭)虙羲封泰山禅云云
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李奇曰炎帝神农后)愚 
(按神农即炎帝也分为二妄矣)黄帝封泰山禅亭亭(服虔曰山在牟阴晋灼曰地理志钜)
(平有亭亭山祠)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俈(喾)封泰山禅云云尧
卷九十八 第 2b 页 WYG0945-0595b.png
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
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于社首(山名在钜平南十二里)
(大戴礼云成王封泰山禅梁父)皆受命然后得封禅古之封禅鄗上黍
北里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东海
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物有不召自至者十有
(比目鱼谓之鲽比翼鸟谓之鹣) 礼记注引孝经说曰封乎泰山考
绩燔燎禅乎梁甫刻石纪号 礼记疏引白虎通孔子
卷九十八 第 3a 页 WYG0945-0595c.png
曰三皇禅于绎绎之山五帝禅于亭亭之山三王禅于
梁甫之山 梁许懋谓燧人之前世质民淳安得泥金
检玉结绳而治安得镌文告成

黄帝封东泰山

汉郊祀志太初三年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
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在琅邪朱虚界有小泰山)禅几山(在朱)
(虚)合符(天子既令设祠具东泰山卑小令祠官礼之不封其后令带奉祠候神物复还泰山修五年之)
(礼)
卷九十八 第 3b 页 WYG0945-0595d.png
黄帝山川封禅

见群祀类

周成王封泰山(又见上)

汉郊祀志周成王封泰山禅于社首注应邵曰山
名在博县晋灼曰在钜平南十二里师古曰晋说
是也 大戴礼成王封泰山禅梁父  诗时迈巡
守告祭柴望也笺巡行邦国至于方岳之下而封
(武王)
卷九十八 第 4a 页 WYG0945-0596a.png

汉武帝封泰山 封禅仪  增修封禅(礼中岳)

     灵星祠䄠肃然 䄠石闾 玉牒(封禅议对)
纪元封元年冬上巡朔方归甘泉春正月幸缑氏遂东
巡海上夏四月癸卯还登封泰山降坐明堂诏曰朕以
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
神遭天地况施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闻呼万岁)震于珍物
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䄠肃然(山名)
新嘉与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行所巡至
博奉高蛇丘历城梁父民田租逋赋贷已除加年七十
卷九十八 第 4b 页 WYG0945-0596b.png
以上孤寡帛人二匹四县毋出今年算赐天下民爵一
级女子百户牛酒注孟康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
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
检之封焉应劭曰封者坛广十二丈高二丈阶三等封
于其上示增高也刻石纪绩也立石三丈(一作二丈)一尺其
词曰(后志注引风俗通云)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亲以孝育民以
仁四守之内莫不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
卷九十八 第 5a 页 WYG0945-0596c.png
人民蕃息天禄永得尚玄酒而俎生鱼下禅梁父祀地
主示增广此古制也武帝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有
縢书秘语 郊祀志其来年冬(元鼎六年冬)上议曰古者先
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骑还
祭黄帝桥山释兵凉如(地名)上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
也或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
用事泰山先类祠泰一(师古曰且将也类谓以事类而祭之)自得宝鼎上
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体而群
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齐人丁公年
卷九十八 第 5b 页 WYG0945-0596d.png
九十馀曰封禅者古不死之名也秦始皇不得上封陛
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
习射牛草封禅仪(索隐曰见应劭汉官仪)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
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
接神人蓬莱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
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禅事又拘于诗书古文而不敢骋
上为封禅祠器示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
卷九十八 第 6a 页 WYG0945-0597a.png
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封事于是上黜偃霸而
尽罢诸儒弗用二月乃东幸缑氏(按武纪元封元年春正月行幸缑氏诏曰)
(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上闻若有言万
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
奉祠命曰崇高禁毋伐其山木上因东上泰山泰山草
木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颠遂东巡海上礼祠八
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乃益发舡令言
海中神仙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
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群臣有言见一老
卷九十八 第 6b 页 WYG0945-0597b.png
父牵狗言吾欲见钜公(郑氏曰天子也为天下父故曰钜公师古曰钜大也)已忽
不见上既见大迹未信及群臣又言老父则大以为仙
人也宿留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间使人求神仙以千数
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
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至乙卯令侍中儒者皮
弁缙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礼封广
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
卷九十八 第 7a 页 WYG0945-0597c.png
中奉车子侯上泰山(子侯霍去病子也)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
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
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
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飞禽及白雉诸物颇
以加祠兕牛象犀之属不用皆至泰山然后去封禅祠
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出封中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
臣更上寿下诏改元元封元年语在武纪又曰古者天
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
治邸泰山下天子既已封泰山无风雨其秋有星孛于
卷九十八 第 7b 页 WYG0945-0597d.png
东井后十馀日有星孛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填
星出如瓜食顷复入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
报德星云元封三年夏旱(据改元后又有来年冬郊如是则举乾封事合见三年当)
(考)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乾封三年(言三岁不雨暴所封之上)
(令乾也)上乃下诏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五
年四月至奉高修封焉诏曰朕巡荆扬辑江淮物会大
海气以合泰山上天见象增修封禅(纪云春二月还至泰山增封夏四月)
卷九十八 第 8a 页 WYG0945-0598a.png
(诏曰云云)太初元年冬十月行幸泰山十二月甲子朔旦冬
至祀上帝于明堂后每修封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泰
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敬拜泰一十二月甲午朔上亲
(䄠禅同)高里云云其后复还泰山脩五年之礼如前而
加禅祠石闾石闾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言仙人闾
(纪太初三年四月还脩封泰山禅石闾)其后五年复至泰山脩封(纪天汉三)
(年三月脩封)还过祭常山自封泰山后十三岁而周遍于五
岳四渎矣后五年复至泰山脩封东幸琅邪礼日成山
登之罘浮大海用事八神延年又祠神人于交门宫若
卷九十八 第 8b 页 WYG0945-0598b.png
有乡坐拜者云(纪云大始三年二月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四年三月行幸泰山甲)
(申修封丙戌䄠石闾四月幸不其祠神人于交门宫)后五年上复脩封于泰山东
游东莱临大海(纪征和四年正月行幸东莱临大海三月还幸泰山脩封癸巳䄠石闾)
山五年一脩封武帝凡五脩封 儿宽传上欲议仿古
巡狩封禅事诸儒对者五十馀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
马相如病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足以封泰山上奇
其书以问宽对曰享荐之义不著于经以为封禅告成
卷九十八 第 9a 页 WYG0945-0598c.png
合祛天地神祇祗戒精专以接神明总百官之职各称
事宜为之节文惟圣王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
列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
成惟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
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然之乃自制仪采儒术以文焉
既成将用事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还登明堂
宽上寿曰三代改制属象相因间者圣统废绝陛下发
愤合指天地祖立明堂辟雍宗祀泰一六律五声幽赞
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以承嘉祀为万世则天下幸
卷九十八 第 9b 页 WYG0945-0598d.png
甚将建太元本瑞登告岱宗发祉闿门以候景至癸亥
宗祀日宣重光上元甲子肃雍永享光辉充塞天文粲
然见象日昭报降符应臣宽奉觞再拜上千万岁寿制
曰敬举君之觞(太平之世日抱重光谓日有重日也将甫始之辞也太元初历也本瑞谓白麟)
(宝鼎之属也以候景至冬至之景也上元甲子太初元年甲子朔旦冬至也) 司马相如传
其遗札言封禅事所忠奏焉天子异之相如既卒五岁
上始祭后土八年遂礼中岳封于泰山至梁父禅肃然
卷九十八 第 10a 页 WYG0945-0599a.png
 东方朔传朔之文辞有封泰山篇 艺文志礼家有
封禅议对十九篇(武帝时)汉封禅群祀三十六篇古封禅
群祀二十二篇小说家有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 风
俗通岱宗上有金箧玉策能知人年寿脩短汉武帝探
策得十八因倒读曰八十果寿长八十 后汉志东莱
黄县注地道记曰东二百三十里有始皇汉武帝二碑

汉礼登中岳 太室祠

纪元封元年春正月幸缑氏诏曰用事华山至于中岳
获驳麃见夏后启母石翌日亲登崇高御史乘属在庙
卷九十八 第 10b 页 WYG0945-0599b.png
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荅其令祠官加增
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名曰
崇高独给祠(郊祀志二月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 地理志颍川崇高
武帝置以奉太室山是为中岳有太室少室山庙(古文以为)
(外方山) 后纪永平六年十二月幸阳城遣使者祠中岳
熹平五年四月复崇高山名为嵩高山(东观记灵帝使中郎将堂溪典)
(请雨因上言改崇高山为嵩高) 魏明帝太和四年八月辛巳以特牛
卷九十八 第 11a 页 WYG0945-0599c.png
祠中岳 括地志嵩山亦名大室在洛州阳城县西北
二十三里 嵩高山记山高二千八百丈周回七十五


汉武封禅

史记正义伍缉之征记曰汉武封坛广丈三尺高丈尺
下有玉箓书以金银为镂封以玺

汉建武封泰山 柴望岱宗 元封旧仪 刻


石文 玉牒 河雒图记

纪中元元年(柔兆执徐之岁)春正月丁卯东巡狩二月己卯幸
卷九十八 第 11b 页 WYG0945-0599d.png
鲁进幸太山北海王兴齐王石朝于东岳辛卯柴望岱
宗登封太山甲午禅于梁父(注封谓聚土为坛禅谓除地而祭续汉志曰时上御)
(辇升山即位于坛南北面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三分玺亲封之藏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
(封石检毕皇帝再拜禅祭地于梁阴以高后配群神从祀焉)四月癸酉车驾还宫己
卯大赦天下复嬴博梁父奉高勿出今年租田刍藁改
年为中元 志建武三十年二月群臣上言宜封禅泰
山诏书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何事污七十二
卷九十八 第 12a 页 WYG0945-0600a.png
代之编录不许三十二年正月上斋夜读河图会昌符
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于承诚善用之
奸伪不萌感此文乃诏中郎将梁松等复案索河雒谶
文言九世封禅事者松等列奏乃许焉(注东观书曰有司奏河雒图记)
(凡三十六事与博士兖等议请亲定刻石纪号文太常奏仪)乃求元封时封禅故事
议所施用有司奏当方石再累置坛中皆方五尺厚一
尺用玉牒书藏方石牒厚五寸长尺三寸广五寸有玉
检又用石检十枚列于石旁东西各三南北各二皆长
三尺广一尺厚七寸检中刻三处深四寸方五寸有盖
卷九十八 第 12b 页 WYG0945-0600b.png
检用金镂五周以水银和金以为泥玉玺一方寸二分
一枚方五寸方石四角又有距石皆再累枚长一尺厚
一尺广二尺皆在圆坛上其下用距石十八枚皆高三
尺厚一尺广二尺如小碑环坛立之去坛三步距石下
皆有石跗入地四尺又用石碑高九尺广三尺五寸厚
尺二寸立坛丙地去坛三丈以上以刻书上以用石功
难又欲及二月封故诏松欲因故封石空检更封而已
卷九十八 第 13a 页 WYG0945-0600c.png
松上疏争之以为登封之礼告功皇天垂后无穷以为
万民也承天之钦尤宜章明奉图书之瑞尤宜显著今
因旧封窜寄玉牒故石下恐非重命之义受命中兴宜
当特异以明天意遂使泰山郡及鲁趣石工宜取完青
石无必五色以印工不能刻玉牒故用丹漆书之会求
得能刻玉者遂书秘刻方石中合容玉牒二月上至奉
(注应邵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曰车驾正月二十八日发雒阳宫二月九日到鲁十日鲁遣宗室诸刘及)
(孔氏瑕丘丁氏上寿十一日发十二日宿奉高十五日始斋泰山上石二枚状博平圆九尺此坛上石也其一)
(石武帝时用五车不能上因置山下为屋号五车石云云十九日车驾之山云气成宫阙百官并见之二十一)
卷九十八 第 13b 页 WYG0945-0600d.png
(日夕牲时白云广一丈)遣侍御史与兰台令史将工先上山刻石
文曰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东巡狩至于岱宗
柴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觐东后从臣太尉憙行司
徒事特进高密侯禹等汉宾二王之后在位孔子之后
褒成侯序在东后蕃王十二咸来助祭河图赤伏符曰
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河图会昌符曰赤帝九世巡省得中治平则封成合帝
卷九十八 第 14a 页 WYG0945-0601a.png
道孔矩则天文灵出地祗瑞兴帝刘之九会命岱宗诚
善用之奸伪不萌赤汉德兴九世会昌巡岱皆当天地
扶九崇经之常汉大兴之道在九世之王封于太山刻
石著记禅于梁父退省考五河图合古篇曰帝刘之秀
九名之世帝行德封刻政河图提刘子曰九世帝方明
圣持衡拒九州平天下雒书甄曜度曰赤三德昌九世
会修符合帝际勉刻封孝经钩命决曰子谁行赤刘用
帝三建孝九会修专兹竭行封岱青河雒命后经谶所
传昔在帝尧聪明密微逊与舜庶后裔握机王莽以舅
卷九十八 第 14b 页 WYG0945-0601b.png
后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权势依托周公霍光辅幼归
政之义遂以篡叛僣号自立宗庙隳坏社稷丧亡不得
血食十有八年扬徐青三州首乱兵革横行延及荆州
豪杰并兼百里屯聚往往僣号北夷作寇千里无烟无
鸡鸣犬吠之声皇天眷顾皇帝以匹庶受命中兴年二
十八载兴兵起是以中次诛讨十有馀年罪人则斯得
黎庶得居尔田安尔宅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舟舆所
卷九十八 第 15a 页 WYG0945-0601c.png
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设庠序
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吏各修职
复于旧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二乾乾日𣅳不敢
荒宁涉危历险亲巡黎元恭肃神祇惠恤耆老理庶遵
古聪允明恕皇帝惟慎河图洛书正文是月辛卯柴登
封泰山甲午禅于梁阴以承灵瑞以为兆民永兹一宇
垂于后昆百寮从臣郡守师尹咸蒙祉福永永无极秦
相李斯燔诗书乐崩礼坏建武元年已前文书散亡旧
典不具不能明经文以章句细微相况八十一卷明者
卷九十八 第 15b 页 WYG0945-0601d.png
为验又其十卷皆不昭晢后有圣人正失误刻石记(班固)
(典引曰作者七十有四人注古封禅七十二君加以二汉)二十二日辛卯晨燎祭天
于泰山下南方群神皆从用乐如南郊诸王王者后二
公孔子后褒成君皆助祭事毕将升封或曰泰山虽已
从食于柴祭今亲升告功宜有礼祭于是使谒者以一
特牲于常祠泰山处告祠泰山如亲耕貙刘先祠先农
先虞故事至食时御辇升山日出后到山上更衣早餔
卷九十八 第 16a 页 WYG0945-0602a.png
时即位于坛北面群臣以次陈后西上毕位升坛(注虎贲陛)
(戟台下)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二分玺亲封之讫太
常命人发坛上石尚书令藏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
以五寸印封石检(论衡曰光武升封天晏然无云太平之应也)事毕皇帝再
拜群臣称万岁(注音动山谷有气属天)命人立所刻石乃复道下
(注封禅仪曰封毕明日上寿暮宿奉高三十里明日发至梁甫九十里夕牲)二十五日甲午
禅祭地于梁阴以高后配山川群神从如元始中北郊
故事(注封禅仪曰功效如彼天应如此群臣上寿国家不听)四月己卯大赦天下
以建武三十二年为中元元年复博奉高嬴勿出元年
卷九十八 第 16b 页 WYG0945-0602b.png
租刍藁以吉日刻玉牒书函藏金匮玺印封之乙酉使
太尉行事以特告至高庙乃奉匮藏于庙室西壁石室
高主室之下 张纯传建武三十年奏上宜封禅曰自
古受命而帝治世之隆必有封禅以告成功焉书曰岁
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则封禅之义也陛下受中兴
之命平海内之乱黎元安宁夷狄慕义今摄提之岁苍
龙甲寅(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建武三十年岁在甲寅)年德在东宫宜及嘉时
卷九十八 第 17a 页 WYG0945-0602c.png
以二月东巡狩封于岱宗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宗以
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 赵熹传
建武三十年上言封禅正三雍之礼中元元年从封泰
山 纪章帝元和二年二月辛未幸泰山柴告岱宗有
黄鹄三十从西南来经祠坛上东北过于宫屋安帝延
光三年二月辛卯幸太山柴告岱宗(志元和二年二月至泰山修光武山)
(南坛兆辛未柴祭天地群神如故事延光三年上东巡狩至泰山柴祭如元和二年故事) 魏明帝
使高堂隆草封禅仪卒不行 晋太康元年九月庚寅
卫瓘等奏封禅不许
卷九十八 第 17b 页 WYG0945-0602d.png

汉封禅仪记  纪号石(泰山铜物日观)玉盘 玉龟 

后志注应劭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曰建武三十二年
车驾正月二十八日发雒阳宫二月九日到鲁遣守谒
者郭坚伯将徒五百人治泰山道十日鲁遣宗室诸刘
及孔氏瑕丘丁氏上寿受赐皆诣孔氏宅赐酒肉十二
日宿奉高十五日始斋马第伯自云某等七十人先之
山虞观祭山坛及故明堂宫观治石石二枚状博平圆
卷九十八 第 18a 页 WYG0945-0603a.png
九尺此坛上石也其一石武帝时石也时用五车不能
上因置山下为屋号五车石四维距石四枚检石十枚
纪号石高一丈二尺广三尺厚尺二寸名曰立石一枚
刻文字纪功德是朝上山晡后到天门郭使者得铜物
铜物状如钟又方柄有孔莫能识疑封禅具也得之者
汝南召陵人姓杨名通东上一里馀得木甲木甲者武
帝时神也东北百馀步得封所秦始皇立石及阙在南
方汉武在其北东山名曰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
始欲出长三丈所秦观望见长安吴观望见会稽周观
卷九十八 第 18b 页 WYG0945-0603b.png
望见齐西北有石室坛南有玉盘中有玉龟山南神泉
饮之清美 郭璞注山海经曰泰山从山下至头四十
八里二百步 魏志太和中蒋济上疏宜遵古封禅使
高堂隆撰其礼仪 北史魏收传试为封禅书下笔便
就文将千言 梁书许懋传时有请会稽封禅者武帝
因集儒学士草封禅仪将行焉懋建议独以为不可帝
嘉纳焉
卷九十八 第 19a 页 WYG0945-0603c.png

隋封禅图

隋书开皇九年平陈咸愿登封七月丙午诏禁绝(纪)
州刺史薛胄遣博士登泰山观古迹撰封禅图及仪上
(传)十四年百官固请命牛弘辛彦之等撰定仪注十
五年春幸兖州次岱岳为坛如南郊服兖冕备法驾行
礼遂诣青帝坛而祭(志)未尝升山也(唐志)

唐贞观封禅礼 仪注

志太宗已平突厥年榖屡丰群臣请封泰山太宗初颇
非之已而遣杜正伦行泰山上七十二君坛迹(会要贞观初群)
卷九十八 第 19b 页 WYG0945-0603d.png
(臣屡请魏徵以为不可六年太宗问礼官两汉封禅仪注遣杜正伦行泰山上至十一年始议封禅)乃命
颜师古魏徵等集名儒博士议于是房玄龄魏證杨师
道博采众议奏之上其议曰为坛泰山下祀昊天上帝
玉牒玉检玉策四已祀而归格于庙盛以金匮绳以金
绳封以金泥印以受命玺而玉牒藏于山又为告至坛
以燔柴告至望秩群神遂著于礼 颜师古传帝将有
事泰山诏公卿博士杂定其仪而论者争为异端师古
卷九十八 第 20a 页 WYG0945-0604a.png
奏臣撰封禅仪注书在十一年于时诸儒谓为适中于
是以付有司多从其说(会要十一年师古奏议曰今请祭于山下封于山上云云十三)
(年房玄龄等遂采师古之议附于新礼以为定式二十一年诏以来年有事泰山八月以河北大水而止)
实录贞观五年正月朝集使赵郡王孝恭等请封禅手
诏不许十二月己亥朝集使表请帝曰未遑六年百僚
又请不许十一年帝将有事封禅国子博士刘伯庄等
皆上封禅事言新礼简略敕名儒及颜师古朱子奢参
议得失议者数十家递相驳难不决于是玄龄徵师道
采众议以为永式十四年十月甲戌赵王元景等表请
卷九十八 第 20b 页 WYG0945-0604b.png
壬辰诏从之(通鉴十四年十一月丙子百官表请许之更命诸儒详定仪注)十五年三
月庚辰肃州言所部川原遍生芝草先是百僚及雍州
父老诣朝堂表请四月辛卯朔诏以来岁二月有事于
泰山(纪同)诏太常卿韦挺为检校封禅大使礼部侍郎令
孤德棻副焉秘书少监颜师古奏臣撰礼书在十一年
春诏公卿定可否多从师古之礼六月己酉有星孛太
微宫辛亥起居郎褚遂良进曰行至洛阳彗星辄见或
卷九十八 第 21a 页 WYG0945-0604c.png
有未允合者丙辰停封泰山(纪同)二十年十一月司徒无
忌等表请十二月己丑又请诏有司议方石圜坛之制
草封禅射牛之礼脩造羽仪辇辂送洛阳宫二十一年
正月丁酉诏以二十二载仲春有事泰山司空玄龄等
议社首去泰山五里是周家禅处请禅社首八月壬戌
停 谢偃传贞观间献玉牒真纪劝登封  艺文志令
狐德棻皇帝封禅仪六卷(仪注类)

唐高宗封泰山 封禅碑  录 舞鹤万岁景

卷九十八 第 21b 页 WYG0945-0604d.png
云台

纪高宗麟德二年十月丁卯如泰山乾封元年(即麟德三年)
正月戊辰封于泰山庚午禅于社首以皇后为亚献壬
申大赦改元赐文武官勋爵民年八十以上版授下州
刺史司马县令妇人郡县君七十以上至八十赐古爵
一级民酺七日免所过今年租赋给复齐州一年半兖
州二年 通鉴显庆四年六月(会要二十四日)许敬宗议封禅
仪己巳请以高祖太宗俱配昊天上帝太穆文德二后俱
卷九十八 第 22a 页 WYG0945-0605a.png
配皇地祇麟德元年七月丁未朔诏以三年正月有事
岱宗云云 会要乾封元年正月封禅礼毕上谓群臣
曰升中大礼不行数千年近代帝王虽称封禅其间事
实不同或为求仙克禋或以巡游望拜近隋朝丧乱高
祖发迹晋阳拨乱反正先朝躬擐甲胄赞成大业朕丕
承大历十有七年躬亲展礼褒赞先功情在归功志非
为己大礼既毕深以慰怀公等休戚是同故应共有此
庆欲与公宴饮尽欢纵酒设乐群臣及诸岳牧竞来上
寿起舞日宴方止 礼志高宗乾封元年封泰山为圆
卷九十八 第 22b 页 WYG0945-0605b.png
坛山南四里如圆丘三壝坛饰以青四方如其色号封
祀坛玉策三刻而金文玉匮一以藏上帝之册金匮二
以藏配帝之册缠以金绳五周金泥玉玺石䃭(古禫反)
容玉匮䃭缠以金绳五周封以石泥又为坛于山上广
五丈高九尺四出陛一壝号登封坛玉牒玉检石䃭石
距玉匮石检皆如之为降禅坛于社首山上八隅一成
八陛如方丘三壝上饰以黄四方如其色其馀皆如登
卷九十八 第 23a 页 WYG0945-0605c.png
封其仪略定(会要麟德二年十月十四日有司进仪注云云)而天子诏曰古今
之制文质不同今禅以玉牒金绳而瓦尊匏爵秸席宜
改从文于是昊天上帝褥以苍地祇褥以黄配褥皆以
紫而尊爵亦更焉是岁(正月戊辰朔)天子祀昊天上帝于山
下之封祀坛以高祖太宗配如圆丘之礼亲封玉册置
石䃭聚五色土封之径一丈二尺高尺已事升山明日
又封玉册于登封坛(旧纪己巳帝升山行封禅之礼)又明日(庚午)祀皇地
祇于社首山之降禅坛如方丘之礼以太穆皇后文德
皇后配而皇后武氏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率
卷九十八 第 23b 页 WYG0945-0605d.png
六宫以登其帷帟皆锦绣群臣瞻望多窃笑之又明日
御朝觐坛以朝群臣如元日之礼(旧纪壬申御朝觐坛受朝贺改元大赦)
乃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之碑名封祀坛曰舞鹤台登封
坛曰万岁台降禅坛曰景云台以纪瑞焉(旧纪癸酉燕群臣陈九部)
(乐丙戌发泰山辛卯至曲阜赠孔子太师以少牢祭) 车鼻可汗传高宗既遣高
侃擒车鼻可汗裂其地为郡县以酋长为都督刺史帝
封禅都督葛逻禄叱利等三十馀人皆从至泰山下已
卷九十八 第 24a 页 WYG0945-0606a.png
封请勒名于封禅碑云(会要突厥于阗等十一蕃长扈从) 高丽传高
丽王高藏遣子男福从封泰山 流鬼传有儋罪者麟
德中酋长来朝从封泰山 金石录唐登封纪号文高
宗撰并行书飞白书额乾封元年二月 杜光庭灵验
记天皇东封鹤集其坛使诸州为老氏筑宫号以白鹤

唐开元封泰山 封禅仪注 东封记 图


封禅坛颂 纪泰山铭 封禅录 朝觐碑


颂 圆台 方坛 玉牒

纪开元十三年(铭序曰宅帝位十有四载)十月辛酉如兖州庚午次
卷九十八 第 24b 页 WYG0945-0606b.png
濮州赐河南北五百里内父老帛(十一月丙戌至泰山下丁亥于行宫致斋)
十一月庚寅封于泰山辛卯禅于社首山壬辰大赦赐
文武官阶勋爵诸蕃酋长来会者一官免兖州租二岁
赐天下酺七日 会要开元十二年闰十二月(辛酉)
官上表请封岳手诏不从于是(甲子)侍中源乾曜中书
令张说上言曰自古受命居大宝者必登崇高丘行封
禅之礼高宗因文武之业盛岱亭之礼方策所记虞夏
卷九十八 第 25a 页 WYG0945-0606c.png
同风陛下即位十有四载创九庙礼二郊睦九族友兄
弟天平地成人和岁稔可以拜于神明矣从之(丁卯)
三年四月(乙丑)抚州三脊茅生八月(己未)诏张说徐坚
韦绦等于集贤院刋撰东封仪注十一月九日(己丑)
南至上备法驾登山十日(庚寅)祀昊天上帝于封台之
前坛以神尧配享礼毕还斋宫庆云随马祥风绕辂张
说等蹈舞拜贺十一日(辛卯)祀享地祇于社首之泰折
坛以睿宗配享初毕至岳西大风裂幕折柱张说昌言
海神来迎至升坛休气四塞登歌奏乐有祥风自南而
卷九十八 第 25b 页 WYG0945-0606d.png
至丝竹之声飘若天外及禅社首五色云见日重轮十
二日(壬辰)上御朝觐之帐殿朝群臣大赦天下上制纪
泰山铭亲札勒于山顶之石中书令张说撰封祀坛颂
侍中源乾曜撰禅社首坛颂礼部尚书苏颋撰朝觐坛
颂以纪圣德 礼乐志开元十二年四方治定岁屡丰
稔群臣多言封禅中书令张说又固请乃下制以十三
年有事泰山于是说与徐坚韦绦康子元侯行果刋定
卷九十八 第 26a 页 WYG0945-0607a.png
仪注立圆台于山上广五丈高九尺土色各依其方又
于圆台上起方坛广一丈二尺高九尺四面为一阶又
积柴为燎坛为圆坛于山下三成十三阶如圆丘之制
又为玉册石匮石䃭如高宗之制上问前代何为秘玉
牒贺知章曰玉牒以通意于天前代或祈长年希神仙
旨尚微密故外莫知帝曰朕今为民祈福无一秘请即
出玉牒示百僚(其辞曰有唐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高祖太宗受)
(命立极高宗升中六合殷盛中宗绍复继体不定上帝眷佑锡臣忠武底绥内难推戴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
(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乃祀昊天上帝于山
卷九十八 第 26b 页 WYG0945-0607b.png
上坛以高祖配祀五帝以下诸神于山下其祀礼皆如
圆丘大驾所经及告至问百年朝觐皆如巡狩之礼
列传张说为中书令倡封禅议受诏与诸儒草仪及登
封还诏说撰登封坛颂刻之泰山 苏颋从封泰山颂
朝觐坛世咨其文 裴光庭玄宗有事岱宗中书令张
说以天子东巡京师空虚恐夷狄乘间窃发议欲加兵
守边召光庭与谋曰封禅所以告成功也成功者德无
卷九十八 第 27a 页 WYG0945-0607c.png
不被人无不安万国无不怀今将告成而惧夷狄非昭
德也大兴力役用备不虞非安人也方谋会同而阻戎
心非怀远也此三者名实乖矣且诸蕃突厥为大贽币
往来愿修和好若遣一使召大臣使赴行在必欣然应
命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我偃旗息鼓不
复事矣说曰善吾所不及因奏用其策突厥果遣使来
朝 契丹天子封禅其酋长邵固与诸蕃长皆从行在
 韦述为起居舍人开元十三年从封泰山奏东封记
(一卷)诏褒美赐绢五十 刘晏玄宗封泰山晏始八岁献
卷九十八 第 27b 页 WYG0945-0607d.png
颂行在 李邕帝封泰山还见帝汴州诏献辞赋 吕
向玄宗自为文勒石西岳诏向为镌勒使 梁升卿工
八分书东封朝觐碑为时绝笔 会要开元十三年诏
康子元注解东封仪注以进 金石录纪泰山铭明皇
撰并八分书开元十四年九月 通典载纪泰山铭曰
钦若祀典丕承永命至诚动天福我万姓道在观政名
非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 张说颂曰泰山升中建
卷九十八 第 28a 页 WYG0945-0608a.png
号惟七十而有五我高宗六之而今七矣天坛三袭辰
陛十二咸秩众灵列坐有次出天门临日观赤霄可接
白云在下 苏颋颂曰十四年考虞氏岁巡之岁讽周
王时迈之什十月辛酉步自有洛十一月丙戌帐殿斋
于岳趾云云 艺文志仪注类孟利贞封禅录十卷裴
守真神岳封禅仪注十卷韦述东封记一卷 刘禹锡
进开元东封图表臣谨按开元十三年玄宗以天下太
平登封东岳声明文物振耀古今伏惟陛下丕承景光
再阐鸿业祖宗盛事绍复有期臣所以编成此图辄敢
卷九十八 第 28b 页 WYG0945-0608b.png
上献至于缋画躬自指挥證史氏之文纂礼容之要山
川气象悉拟真形羽卫威仪咸稽故实(刘禹锡为裴相公进东封图状)
 韩愈劝宪宗纪泰山之封镂白玉之牒

祥符封禅 仪注 颂图 记录 (含光殿大)

    宴(朝元殿受册)
太平兴国九年四月甲午诏有事于泰山丙申定封禅
仪六月壬寅有诏寝罢大中祥符元年(旧编云二年)三月甲
卷九十八 第 29a 页 WYG0945-0608c.png
戌兖州父老诣阙上表请东封壬午文武百官宰臣王
旦等继请时天书降左承天门(正月乙丑)四月甲午下诏以
今年十月有事于泰山乙未以王旦为大礼使王钦若
为礼仪使冯拯为仪仗使陈尧叟为卤簿使赵安仁为
桥道顿递使(建本谓乙未王钦若赵安仁为泰山封禅经度制置使)实录丙申命五使丁酉铸 
(五使及计度制置使印)命翰林学士晁迥李宗谔杨亿龙图阁学
士杜镐待制陈彭年与太常礼院详定仪注丙午诏于
京城择地依道教建宫以昭应为名辛亥太子中舍夏
侯晟上汉武帝封禅图缋金匮玉匮石䃭石距之状有
卷九十八 第 29b 页 WYG0945-0608d.png
注释甲寅命宰臣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
颂陈尧叟撰朝觐坛颂五月乙亥太常丞王晓上前代
封禅杂录丁丑详定所言封禅毕御朝觐坛诸州所贡
方物陈列如元正之仪戊寅太常博士刘炳上封禅礼
仪集辛巳对王旦等于龙图阁出封禅坛图示之丁亥
翰林学士晁迥等上封祀社首坛乐章八首六月壬辰
详定所上封禅仪注上览之曰此仪久废非典礼具备
卷九十八 第 30a 页 WYG0945-0609a.png
岂为尽美即手札疑互凡十七事令与五使参议釐正
而行之壬子详定所言准诏旨取封禅之义易乐章之
名望改酌献昊天上帝禧安之乐皇地祗禅安皇帝饮
福祺安丁巳详定所上封禅仪注四卷诏付有司八月
甲辰令礼官晁迥以下习仪都亭驿八月己酉王钦若
献芝草召辅臣同阅之九月戊午朔岳州上三脊茅己
未诏告太庙日以芝草嘉禾瑞木列于天书辇前及陈
于六室庚申皇城使刘承圭诣便殿上新制天书法物
有鹤十四就舞于庭甲子扶侍使等奉天书升玉辂赴
卷九十八 第 30b 页 WYG0945-0609b.png
太庙幄殿车驾诣酌献奠告六室是日有黄云迎日若
桥梁状五色云如锦钱惟演黄宗旦宋绶刘筠邵焕晏
殊以灵瑞纷集咸上赞颂以美盛德庚辰赵安仁献芝
草乙酉上躬习封禅仪于崇德殿十月辛卯上御大辇
发京师丁未备法驾入乾封县奉高宫戊申上斋于穆
清殿己酉五色云覆岳顶上与群臣登岳亭望之名亭
曰瑞云(一本云有黄白云如幢盖龙凤状起太平顶命辅臣后亭焚香再拜云变五色后有云如桥梁)
卷九十八 第 31a 页 WYG0945-0609c.png
(紫云覆之久而不散遂名其亭)张知白请以泰山瑞绘图秘府传示不
朽王钦若等献泰山芝草诏令封禅日列于天书辇前
庚戌上服通天冠乘金辂备法驾至门幄次乘步辇以
登天气温和纤尘不动辛亥享昊天上帝于山上圜台
奉太祖太宗并配命群臣享五方帝诸神于山下封祀
坛帝服玄衮升圜坛奠献饮福摄中书令王旦跪称天
赐皇帝太一神册周而复始永绥兆人三献毕封金匮
王旦置于石䃭摄太尉冯拯奉金匮以降将作监领徒
封䃭帝复登圜台阅视讫还御幄宰臣率从官称贺上
卷九十八 第 31b 页 WYG0945-0609d.png
还御幄摄司天监王钦元跪奏庆云绕坛月有黄辉于
时星斗辉灿祥风肃然法驾降山百官奉迎传呼万岁
震动山谷日有冠戴黄气纷郁壬子禅祭皇地祇于社
首奉天书升坛以太祖太宗配天宇澄霁紫气蒙坛黄
光如星绕天书匣封玉册石䃭并同封祀之礼法驾还
奉高宫日重轮五色云见鼓吹振作观者塞路诏改上
泰山奉高宫曰会真宫癸丑有司设仗卫宫悬于朝觐
卷九十八 第 32a 页 WYG0945-0610a.png
坛下上被衮冕御坛上之寿昌殿受朝贺诸州贡奉使
僧道父老蛮夷大会各陈方物于下御制庆成诗大赦
天下文武官递进官勋(一本云二十六日癸丑宴百官于穆清殿又宴近臣及父老于)
 殿门赐父老茶帛时服(明年五月戊午内出御制书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示宰相命内侍赍付泰)
(山刻之)十一月戊午朔幸曲阜谒文宣王庙行酌献之礼
亲制赞令刻石庙中丁丑车驾至自泰山上御乾元楼
召近臣观卫士甲马还营乙酉大宴含光殿劳旋也十
二月辛卯御朝元殿受册尊号壬辰龙图待制陈彭年
请自天书降后至上尊号以前制敕章奏仪注特召臣
卷九十八 第 32b 页 WYG0945-0610b.png
寮二三人编录丁酉内出泰山封祀上尊酒及玉女白
龙王母池水新醴泉赐辅臣二年五月壬戌知兖州朱
巽言泰山修封毕诏奖之圜台增高一丈五尺又增社
首坛高一丈六尺并广五十尺云七月丁卯王旦钦若
上封祀社首坛颂甲戌陈尧叟上朝觐坛颂三年四月
王旦等奉诏撰封禅颂成甲戌并加尚书又为大中祥
符封禅记诏李宗谔丁谓戚纶与陈彭年撰录(自天书降至脩)
卷九十八 第 33a 页 WYG0945-0610c.png
(封毕)三年十月庚申书成凡五十卷帝自制序目录二卷
藏秘阁赐谓等器币 晁迥而下献赋颂歌诗以纪盛
德者三十四人 王旦表云自唐室中微皇纲不振洎
四方之叛乱迨五代之陵夷盛德之事未遑振举国家
接千载之统宅九州之中艺祖以揖逊开基太宗以文
明阐化允属重熙之运茂宣善继之猷 汉武获汾鼎
之瑞乃议升中世祖阅河图之文是思纪号高宗以六
合全盛诏跸时巡明皇以累年太平封峦展礼莫不以
懿文之业成神武之绩著雅颂之声作珍奇之贶集然
卷九十八 第 33b 页 WYG0945-0610d.png
后纳群臣率吁之请遵哲王顺考之规 肆觐东后事
载于虞书陟其高山美溢于周颂升中于天者经籍之
攸纪勒功于岳者八九之所同在昔哲王率循斯道昔
西汉陈师鞠旅以事朔方之循而真宗再御戎衣五兵
已戢东京垂精游神以徯元符之至而真宗亲受乾文
万国咸规以天下未一为念则真宗之时际天所覆无
不州县矣以边鄙未宁为念则真宗之时鼓卧戎亭燧
卷九十八 第 34a 页 WYG0945-0611a.png
息烽火矣以岁靡丰穰为念则真宗之时民物富庶海
内阜安八路连稔米斗至七八钱其可谓丰穰也以政
犹堙郁为念则真宗之时礼乐交修宪章大备建中和
之极流懿铄之义其可谓得宜也于是采夷吾之旧说
询相如之往议鸣銮日观按跸鲁郊陈金石以奏音执
笾豆而享帝对越穹昊严配祖宗神光焜耀下烛于柴
坛白云纷纶上浮于玉检 考圜坛泰折之制陈五玉
六器之容用事介丘告禅社首肆觐东后受计明堂
政和五年十一月李升进登封告成录一百卷
卷九十八 第 34b 页 WYG0945-0611b.png

祥符封禅乐章(详见乐舞类)

元年四月戊戌详定所言封禅用乐章八首命学士院
撰五月丁亥晁迥上之六月丙午上奉天书入太庙升
泰山圜台社首山登歌瑞文曲乐章二首壬子易乐章
之名为封安禅安祺安十月甲午判太常李宗谔上圜
台登歌亚终献乐章二首 太宗时田锡上封禅书谓
宜崇检玉之礼以答天意
卷九十八 第 35a 页 WYG0945-0611c.png

祥符封禅朝觐坛图 祥瑞图 天书仪仗图

二年十二月辛丑三司使丁谓翰林学士李宗谔等上
泰山登封社首山降禅朝觐坛图三祥瑞图百五十二
昭宣使刘承圭叉上天书仪仗图一列于滋福殿召宗
室辅臣刺史以上观焉三年正月丁丑内出封禅三坛
及祥瑞图于朝堂示百官从御史中丞王嗣宗之请也
 王钦若著五岳广闻记

汉武封禅图

大中祥符初夏侯晟上汉武封禅图缋金匮玉匮石䃭
卷九十八 第 35b 页 WYG0945-0611d.png
石距之状咸有注释上览而善之 陈尧叟受诏撰朝
觐坛碑献封禅圣制颂上作荅之 太宗时宋白知兖
州召还泰山有唐玄宗刻铭白摹本以献且述承平东
人望幸之意 公羊传天子有事于泰山诸侯皆从泰
山之下诸侯皆有汤沐之邑焉注礼四井为邑邑方二
里东方二州四百二十国凡为邑广四十里袤四十二
里取足舍止共稿榖而已 礼器因名山升中于天疏
卷九十八 第 36a 页 WYG0945-0612a.png
白虎通云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甫之基以报地或
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  马第伯
封禅仪记曰是朝上山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
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璧窅窱如无道径遥望
其人或为白石或雪久之乃知是人也仰视岩石松木
郁郁苍苍若在云中俛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遂至
天门之下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 书正义韩诗
外传称古封太山禅梁甫者万馀人仲尼观焉不能尽
识又管子书古之封太山者七十二家夷吾所识十二
卷九十八 第 36b 页 WYG0945-0612b.png
而已其登封者皆刻石纪号(通典载晋太康郡国志秦立石颂德文) 史
记正义道书福地记云泰山高四千九百丈二尺周回
二千里括地志梁父山在兖州泗水县北八十里西接
徂来山肃然山在博城县东六十里晋太康地志云肃
然山太山趾东北名也 秦儒生议曰古者封禅为蒲
车扫地而祠席用苴秸 刘歆曰若立辟雍封禅之仪
则幽冥莫知其原 唐颜师古议昔在元封儿宽专辅
卷九十八 第 37a 页 WYG0945-0612c.png
其决逮乎建武梁松独尸其事搢绅杂议不知所裁
隋志自古帝王之兴皆禀五精之气每易姓而起以致太
平必封乎太山所以告成功也封讫而禅乎梁甫梁甫
者太山之支山卑下者也能以其道配成高德故禅乎
梁甫亦以告太平也封禅者高厚之谓也天以高为尊
地以厚为德增太山之高以报天也厚梁甫之基以报
地也明天之所命功成可就有益于天地若天地之更
高厚云 唐志文中子曰封禅非古也其秦汉之侈心
乎盖其旷世不常行而于礼无所本故自汉以来儒生
卷九十八 第 37b 页 WYG0945-0612d.png
学官论议不同而至于不能决则出于时君率意而行之
尔 大舜巡岳显乎虞典成康封禅闻之乐纬 易著
观民省方礼有升中于天诗颂陟其高山 鸣銮日观
勒牒仙闾 容成诹日 乾册丹篆河图紫文 召万
玉以警途诏八神而弭策 诏跸梁父张乐介丘 荣
镜六合对越三神
 玉海卷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