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五
卷九十五 第 1a 页 WYG0945-0525c.png

卷九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九十五
            宋 王应麟 撰
 郊祀
明堂 三雍附(辟雍见学校灵台见宫室)

 孔子言宗祀祀事以之明孟子言行王政政事以之
 明记言朝诸侯朝事以之明也先王之祀酒曰明水
 食曰明粢服曰明衣皆神之也在国之阳天子居其
 中行政教神而明之故曰明堂 晋志房四星为明
卷九十五 第 1b 页 WYG0945-0525d.png
 堂天子布政之宫亦四辅也(东方苍龙心为明堂)

神农明堂

大戴礼明堂第六十七明堂者古有之也注淮南子言
神农之世祀以明堂(神农明堂曰天府) 淮南子主术训篇昔
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
其仁诚之心甘雨时降五榖蕃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月省时考岁献功以时尝榖祀于明堂(注尝新榖荐于明堂)明堂
卷九十五 第 2a 页 WYG0945-0526a.png
之制有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寒暑不能伤迁延而
入之养民以公其民朴重端悫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
而功成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是故威厉而不杀刑
措而不用法省而不烦故其化如神其地南至交阯北
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莫不听从当此之时法宽
刑缓囹圄空虚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隋宇文恺议引淮南子云云臣)
(以上古朴略创立典刑) 新论神农氏祀明堂有盖而无四方黄
帝合宫尧谓之五府府聚也言五帝之神聚于此商人
谓路寝为重屋商于虞夏稍文加以重檐四阿故取名
卷九十五 第 2b 页 WYG0945-0526b.png

黄帝合宫 明台 舜总章 虞总期 汤总


街 五帝明堂

管子桓公问篇黄帝立明台之议(制度见公玉带图)上观于贤
尧有衢室之问下听于人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禹
立建鼓于朝而备讯唉汤有总街之庭以观人诽武王
有灵台之复而贤者进公曰吾欲效之其名云何曰名
曰啧室之议(又魏文纪注) 尸子黄帝合宫有虞总章殷人
卷九十五 第 3a 页 WYG0945-0526c.png
阳馆周人明堂(黄图亦云) 文中子问易篇议其尽天下之
心乎黄帝有合宫之听尧有衢室之问舜有总章之访
皆议之谓也并天下之谋兼天下之智注合宫总章皆
明堂异名太山黄帝有合宫在其下可以立明堂之制
 东京赋黄帝合宫有虞总期注薛综曰黄帝舜明堂
以草盖之李善注尸子曰欲观黄帝之行于合宫观尧
舜之行于总章章期一也 汉平纪注应劭曰黄帝合
宫有虞总章商曰阳馆周曰明堂 通典黄帝拜祀上
帝于明堂或谓之合宫 唐陈子昂传黄帝合宫有虞
卷九十五 第 3b 页 WYG0945-0526d.png
总期尧衢室夏世室所以调元气治阴阳也(牛弘议见下)
淮南子五帝三王之莅政乃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
以调阴阳之气和四时之节 汉晁错传对策曰五帝
神圣自亲事法官之中明堂之上 素问序黄帝坐明
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祭法有虞氏祖颛顼而
宗尧疏谓祭五天五人帝及五人神于明堂以颛及尧
配之
卷九十五 第 4a 页 WYG0945-0527a.png
合宫  尸子 张衡(应劭文中)牛弘 子昂  总章  尸子(应劭文中)牛弘 
(子昂) 总期 (张衡)

唐虞五府 尧五府 天府

史记舜受终于文祖(书舜典传文祖尧文德之祖庙下云艺祖义同)正义郑玄
云文祖五府之大名犹周之明堂也尚书帝命验云帝
者承天立府以尊天重象也五府者赤曰文祖黄曰神
斗白曰显纪黑曰玄矩苍曰灵府注云唐虞谓之天府
夏谓之正室殷谓之重室周谓之明堂皆祀五帝之所
也文祖者赤帝熛怒之府(火精光明文章之祖)周曰明堂神斗者
卷九十五 第 4b 页 WYG0945-0527b.png
黄帝含枢纽之府(斗主也土精澄静四行之主)周曰太室显纪者白
帝招拒之府(纪法也金精断割万物)周曰总章玄矩者黑帝叶光
纪之府(矩法也水精玄昧能权轻重)周曰玄堂灵府者苍帝灵威仰
之府周曰青阳 文选苍灵奉涂注引帝者承天立五
府郑玄曰云云(通典同) 隋书宇文恺议曰尚书帝命验
曰帝者承天立五府以尊天重象注云唐虞之天府夏
之世室殷之重屋周之明堂皆同矣牛弘议亦引帝命
卷九十五 第 5a 页 WYG0945-0527c.png
验云黄帝曰合宫尧曰五府舜曰总章布政兴治由来
尚矣(并本传) 御览帝命验注天有五帝集居太微降精
以生圣人故帝者承天立五帝之府是为天府 礼记
外传(唐志成伯玙四卷)明堂古者天子布政之宫在国南十里
之内七里之外黄帝享百神于明廷是也(南方阳明之地)唐虞
为五府(府者聚也合五帝之神祭之)夏谓太庙为世室(不毁之义)殷谓路
寝为重屋周谓五府为明堂 礼记明堂阴阳录(牛弘传引)
(之)明堂之制周旋以水水行左旋以象天内有太室象
紫垣南出明堂象太微西出总章象五潢北出玄堂象
卷九十五 第 5b 页 WYG0945-0527d.png
营室东出青阳象天市上帝四时各治其宫王者承天
统物亦于其方以听国事 礼含文嘉明堂所以通神
灵感天地正四时 诗我将疏尧典归格于艺祖用特
郑以艺祖为文祖犹周之明堂 通典唐虞祀五帝于
五府黄神记白明纪(馀同上)

夏世室(又见室类) 商重屋 阳馆 总章 八政

    总街
卷九十五 第 6a 页 WYG0945-0528a.png
考工记匠人夏后氏世室(注宗庙也鲁庙有世室牲有白牡此用先王之礼)
脩二七广四脩一(修南北之深也夏度以步令堂脩十四步其广益以四分脩之一则堂广)
(十七步半)五室三四步四三尺(堂上为五室象五行也三四步室方也四三尺以益广也)
(木室于东北火东南金西南水西北其方皆三步其广益之以三尺土室于中央方四步其广益之以四尺此)
(五室居堂南北六丈东西七丈)九阶(南面三三面各二)四旁两夹窗(每室四户八窗)
(蜃灰也以蜃灰垩墙)门堂三之二(门堂门侧之堂取数于正堂令堂如上制则门堂南北九)
(步二尺东西十一步四尺尔雅谓之塾)室三之一(两室与门各居一分)殷人重屋堂
脩七寻堂崇四尺四阿重屋(重屋者王宫正堂若大寝也其修七寻五丈六尺放)
(夏周则其广九寻七丈二尺也五室各二寻崇高也四阿若今四柱屋重屋复笮也)周人明堂度
卷九十五 第 6b 页 WYG0945-0528b.png
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
(明堂者明政教之堂则堂高九尺殷三尺则夏一尺矣禹卑宫室谓此一尺之堂与此三者或举宗庙或)
 举王寝或举明堂(易氏匠人说云于夏言堂修广而不言崇于殷言堂脩崇而不言广夏周不言四阿殷周)
(不言阶窗白盛互明其制而已然屋则不止乎室堂则不止乎屋其地弥大故也) 大戴礼少
间篇商履循礼法发厥明德顺民天心配天制典慈民
咸合诸侯作八政命于总章服禹功以修舜绪为副于
天粒食之民昭然明视(注八政洪范所云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是也总章重屋)
卷九十五 第 7a 页 WYG0945-0528c.png
(之西堂于此命事取万物成功也)二十有四世武丁开先祖之府取其
明法以为君臣上下之节(孔子之言) 礼记外传夏谓太庙
为世室商谓路寝为重屋周谓五府为明堂又曰夏后
一堂之上为五室南面三阶五室象地载五行五行生
于四时故每室四达一室八窗象八节周人有圆屋九
月大享五帝于明堂(即祖庙)心为天子明堂孝经援神契
曰明堂之制东西九筵南北七筵筵长九尺东西八十
一尺南北六十三尺故谓之太室周之明堂在国之阳
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在辰巳(五经异义已地就阳位也) 尸子黄帝
卷九十五 第 7b 页 WYG0945-0528d.png
合宫有虞总章殷人阳馆周人明堂皆所以名休其善
 唐会要颜师古引尸子曰黄帝合宫有虞总章殷曰
阳馆周曰明堂斯皆路寝之證 后汉志注孝经援神
契曰明堂上圆下方八窗四达布政之宫在国之阳蔡
邕明堂论曰明堂者天子太庙所以崇礼其祖以配上
帝夏曰世室殷曰重屋周曰明堂东曰青阳南曰明堂
西曰总章北曰玄堂中曰太室圣人南面向明而治故
卷九十五 第 8a 页 WYG0945-0529a.png
虽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其正中焉皆曰太庙为大教
之宫而四学具焉取其宗祀之清貌则曰清庙取其正
室之貌则曰太庙取其尊崇则曰太室取其堂则曰明
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曰太学取其四面周水圆如璧则
曰辟雍异名而同事其实一也鲁禘祀周公于太庙明
堂犹周宗祀文王于清庙明堂也(晋袁准著论非之) 唐志明
堂三代有其名而无其制度要于布政交神为王者尊
严之居而已
卷九十五 第 8b 页 WYG0945-0529b.png
周明堂 宗祀明堂 泰山明堂 蒿宫 武


王祀明堂

考工记(见上) 大戴礼明堂以茅盖屋上圆下方所以明
诸侯尊卑外水曰辟雍(又政穆篇太学明堂之东序也)诗疏谓后人所增 堂高
三尺东西九筵南北七筵上圆下方九室十二堂室四
户户二牖其宫方三百步在近郊三十里或以为明堂
者文王之庙也周时德泽洽和蒿茂大以为宫柱名为
蒿宫也 玉藻玄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听朔于南门
卷九十五 第 9a 页 WYG0945-0529c.png
之外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注天子庙及路寝皆
如明堂制正义异义明堂制今礼戴说礼盛德记曰明
堂自古有之凡有九室室有四户八牖三十六户七十
二牖以草盖屋上圆下方所以朝诸侯其外名曰辟廱
明堂月令书说云明堂高三丈东西九仞南北七筵上
圆下方四堂十二室室四户八牖宫方三百步在近郊
近郊三十里讲学大夫淳于登说明堂在国之阳丙巳
之地三里之外七里之内而祀之就阳位上圆下方八
窗四闼布政之宫周公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上帝
卷九十五 第 9b 页 WYG0945-0529d.png
五精之帝太微之庭中有五帝座星古周礼孝经说明
堂文王之庙云云盖之以茅玄闻礼戴所云虽出盛德
记九室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似秦相吕不韦作春秋时
说者所益非古制也四堂十二室字误本书曰九室十
二堂登之言取义于援神契说宗祀文王曰上圆下方
八窗四闼布政之宫在国之阳僖五年服氏云人君入
太庙视朔告朔天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在明堂之中
卷九十五 第 10a 页 WYG0945-0530a.png
文二年服氏云明堂祖庙并与郑说不同闰月听朔于
明堂门反居路寝门皇氏曰明堂有四门即路寝亦有
四门熊氏云周之天子于洛邑立明堂唯大享帝就洛
邑耳其每月听朔当在文王庙以文王庙为明堂制故
也诗斯干云西南其户笺云路寝制如明堂 明堂位
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见朝仪)明堂
明诸侯之尊卑也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六年朝
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诗斯干疏明堂周公)
(所制武王时未有也乐记武王祀明堂注云文王之庙为明堂制) 乐记武王克殷祀
卷九十五 第 10b 页 WYG0945-0530b.png
于明堂而民知孝注文王之庙为明堂制 祭法周人
祖文王而宗武王法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明堂
月令春曰其帝太昊(伏羲)郊祭一帝而明堂祭五帝(夏祖颛顼)
(而宗禹殷祖契而宗汤) 周书明堂解第五十五周公将致政成
王朝诸侯于明堂六年而天下大治乃会方国诸侯于
宗周大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扆南立群公卿
士侍于左右三公之位中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
卷九十五 第 11a 页 WYG0945-0530c.png
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位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
子之位门内之东北面东上诸男之位门内之西北面
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
外北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北上五狄之国
北门之外南面东上四塞九采之国世告至者应门之
外北面东上此宗周明堂之位也七年致政于成王(玉藻)
(正义云周书亦云宗庙路寝明堂其制同又明堂位太庙天子明堂鲁之太庙如明堂天子太庙亦如明堂也)
(觐礼朝诸侯在文王庙)又曰明堂方百十二尺高四尺阶广六尺
三寸室居中方百尺室中方六十尺东应门南库门西
卷九十五 第 11b 页 WYG0945-0530d.png
皋门北雉门东方曰青阳南方曰明堂西揔章北玄堂
中央太庙以左为左个右为右个大匡解勇知害上则
不登明堂明堂所以明道明道惟法(又曰文王召发于明堂) 洛
诰明禋疏郑玄以文祖为明堂曰明禋者六典成祭于
明堂告五帝太皞之属也既告明堂则复禋于文武之
庙告成洛邑 周颂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我将我享
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
卷九十五 第 12a 页 WYG0945-0531a.png
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先言祀天)
(次言祀文王)正义谓祭五帝于明堂以文王配而祀之即孝
经所谓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曲礼大飨注大飨
五帝于明堂月令季秋大飨帝注云遍祭五帝但月令
秦世之书周法不必然故杂问志云不审周以何月于
月令则季秋玉藻注云凡听朔必以特牲告其帝及神
配以文王武王此言牛羊非告朔之祭也杂问志云四
时迎气于四郊祭一帝还于明堂亦如之不过与告朔
同祭法云祖文王而宗武王注云祭五帝之神于明堂
卷九十五 第 12b 页 WYG0945-0531b.png
曰祖宗则明堂之祀武王亦配之矣 孝经周公郊祀
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注祀五方上
帝尊文王以配之郑氏注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堂上帝
者天之别名明堂之制八匆四达上圆下方在国之南
 孟子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对曰明堂者王
者之堂也注谓泰山下明堂本周天子东巡守朝诸侯
之处汉时遗址尚在(袁准云王者而后有明堂) 左传文二年周志
卷九十五 第 13a 页 WYG0945-0531c.png
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注祖庙也所以策功序德
 家语观周篇孔子至周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
之容桀纣之象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
朝诸侯之图焉(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 吕氏春秋周明
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周明堂金在其后有以见
先德后武也(作乐金鏄在后)茆茨蒿柱土阶三等以见节俭
淮南子文王周观得失遍览是非皆著于明堂(著犹图也)
晏子春秋明堂之制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白虎通礼三老于明堂以教诸侯孝也礼五更于太
卷九十五 第 13b 页 WYG0945-0531d.png
学以教诸侯弟也 汉志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
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 宋志周书云清
庙明堂路寝同制 齐志案礼及孝经援神契并云有
五室周官匠人云云郑玄云帝一室也初不闻有文王
之寝郑志赵商问云说者谓天子庙制如明堂是为明
堂即文庙耶郑答曰明堂主祭上帝以文王配耳又曰
郑志正月上辛祀后稷于南郊还于明堂以文王配故
卷九十五 第 14a 页 WYG0945-0532a.png
宋氏创立明堂郊还即祭是用郑志之说盖为志者失
非玄意也玄之言曰未审周明堂以何月于月令则以
季秋又曰何佟之议孝经是周公居摄时礼祭法是成
王反位后所行故孝经以文王为宗祭法以文王为祖
若孝经所说是成王所行则为严祖何得云严父且明
堂之祀有单有合故郑云四时迎气于郊祭一帝还于
明堂因祭一帝则以文王配明一宾不容两主也享五
帝于明堂则泛配文武其礼既盛故祖宗并配 唐礼
志颜师古曰周书叙明堂有应门雉门之制以此知为
卷九十五 第 14b 页 WYG0945-0532b.png
王者之常居尔其青阳总章玄堂太庙左右个皆路寝
之名也文王居明堂之篇带弓韣礼高禖九门磔禳国
有酒以合三族推其事皆与月令合则皆在路寝也大
戴礼曰在近郊又曰文王之庙奚足以取信哉(会要师古议周)
(书叙明堂四面有应库雉门盖王者常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位又东西九筵即路寝之制也近郊之说非矣)
 黄图明堂所以正四时出教化天子布政之宫(明天道之)
(堂) 三礼图布政之宫周制五室秦为九室十二阶各
卷九十五 第 15a 页 WYG0945-0532c.png
有所居(隋书引礼图同) 颍容春秋释例周公朝诸侯于明堂
太庙与明堂一体也(礼论或以为明堂者文王庙) 晋纪瞻传荅秀
才策周制明堂所以宗其祖以配上帝其正中皆太庙
 诗灵台疏案大戴礼盛德篇云明堂者所以明诸侯
尊卑也外水名曰辟廱(正义又曰韩诗说辟廱在南方七里之内立明堂其中)
穆篇云大学明堂之东序也如此文则辟廱明堂同处
诸儒多用之卢植蔡邕颖子容贾逵服虔皆以庙学明
堂灵台为一袁准正论申明郑意(郑以灵台辟雍在西郊与明堂宗庙皆异)
(处)袁准正论云明堂之制四面东西八丈南北六丈古
卷九十五 第 15b 页 WYG0945-0532d.png
有王居明堂之礼月令则其事也明堂法天之宫故可
以祭天而以祖配之尸子曰周公践东宫祀明堂假为
天子明堂在左故谓之东宫(大戴礼云明堂在国之阳近郊汉平帝时议之孔牢)
(等以明堂辟雍一实三名金褒等又以经传无文不能分别蔡邕云明堂太庙一物二名淳于登又云在三里)
(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韩诗说在南方七里之郊) 通典周制季秋大享于明
堂宗祀文王以配上帝东西长八十一尺南北六十三
尺于一堂之上为五室每堂广一丈八尺门两旁各筑
卷九十五 第 16a 页 WYG0945-0533a.png
土为堂南北四十二尺东西五十八尺其堂上各为一
室南北丈四尺东西丈八尺宫室墙壁以蛤灰饰之
隋牛弘传上议曰汉司徒马宫议云夏后氏世室室显
于堂故命以室殷人重屋屋显于堂故命以屋周人明
堂堂大于夏室故命以堂夏后氏益其堂之广百四十
四尺周人明堂以为两序间大夏后氏七十二尺据郑
玄之说则夏室大于周堂依马宫之言则周堂大于夏
(后王转文周大为是)殷人重屋之下本无五室之文郑注云五
室者据夏而知之(周不云重屋因殷则有)明堂位曰太庙天子明
卷九十五 第 16b 页 WYG0945-0533b.png
堂言鲁用天子礼乐太庙与周明堂同五行志曰前堂
曰太庙中央曰太室周书作洛篇曰乃立太庙宗宫路
寝明堂咸有四阿反坫重亢重廊(孔晁注曰累楝累屋也)黄图所
载汉之宗庙皆为重屋去古犹近遗法尚在礼记盛德
篇云明堂者明诸侯尊卑外水曰辟廱明堂阴阳录曰
周圜行水左旋以象天此明堂有水之明文也(孝经援神契礼)
(记盛德篇五经异义称讲学大夫淳于登云上圆下方郑玄同之)马宫王肃以为明堂辟廱太学同处蔡邕 
卷九十五 第 17a 页 WYG0945-0533c.png
(卢植亦以为明堂灵台辟廱太学同实异名其言别者五经通义曰灵台以望气明堂以布政辟廱以养老教)
(学三者不同袁准郑玄亦以为别) 宇文恺传议曰周书明堂曰堂方
百一十二尺高四尺阶博六尺三寸室居内方百尺室
内方六十尺户高八尺博四尺礼图曰秦明堂九室十
二阶各有所居吕氏春秋有十二堂与月令同 后魏
封轨传室以祭天堂以布政依行而祭故室不过五依
时布政故堂不踰四秦变更旧宪故吕氏月令见九室
之义大戴礼著十二堂之文汉承秦法二京俱为九室
是以黄图白虎通蔡邕应劭等咸称九室象九州十二
卷九十五 第 17b 页 WYG0945-0533d.png
堂象十二辰 后魏李谧览考工记大戴礼盛德篇明
堂之制不同著明堂制度论曰凡论明堂之制二途而
已言五室者据周礼考工记言九室者案大戴盛德之
篇小戴记月令玉藻明堂三篇颇有明堂之义采掇二
家参之月令以为明堂五室古今通则中太室东青阳
南明堂西总章北玄堂四面之室各有夹房谓之左右
个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五室义明于考工户牖数协于
卷九十五 第 18a 页 WYG0945-0534a.png
盛德考工记得于五室而谬于堂之修广盛德篇得于
户牖失于九室蔡伯喈识其修广之不当未思其九室
之为谬郑康成释五室之位谓土居中木火金水各居
四维然四维之室既乖其正施令听朔各失厥衷左右
之个弃而不顾 唐会要长孙无忌议郑注以祖宗合
为一祭文武共在明堂配食谬矣王肃驳曰祖有功宗
有德自是不毁之名非谓配食于明堂也如郑义则孝
经当言祖祀文王于明堂不得言宗祀也又解宗武王
云配勾芒之类五神位在堂下失君叙矣王方庆议先
卷九十五 第 18b 页 WYG0945-0534b.png
儒旧说天子行事一年十八度入明堂大飨不问卜一
入也每月告朔十二入也四时迎气四入也巡守之年
一入也 沈伯仪传郑玄曰祀五帝五神明堂曰祖宗
(祭法注)文王上配五帝武王下配五神别父子也

周文王明堂

淮南子文王周观得失遍览是非尧舜所以昌桀纣所
以亡者皆著于明堂成康继文武之业守明堂之制观
卷九十五 第 19a 页 WYG0945-0534c.png
存亡之迹见成败之变 唐礼志颜师古议引文王居
明堂之篇(见礼制) 玉藻正义郑玄云文王迁丰镐作灵
台辟雍而已其馀犹诸侯制度焉周公摄政制礼作乐
乃立明堂于王城 乐记正义明堂文王庙也武王之
时未有明堂文王庙如明堂制天子于中祀其父也
觐礼朝诸侯在文王之庙 曲礼大飨不问卜注大飨
五帝于明堂 月令季秋大飨帝注言大飨者遍祭五
帝也
卷九十五 第 19b 页 WYG0945-0534d.png
周明堂图

见宗庙礼乐

汉城南明堂

纪建元元年秋七月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
加璧迎鲁申公 志武帝初即位招贤良赵绾王臧等
为公卿欲议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
服色事未就 三辅黄图明堂在长安西南七里(括地志云)
(在雍州长安县西北七里长安故城南门外)关中记云在长安城南门外之西 
卷九十五 第 20a 页 WYG0945-0535a.png

汉泰山明堂 奉高明堂 黄帝明堂图 明


堂朝诸侯 昆仑道 泰元神策 宋祀五帝

武纪元封元年夏四月癸卯登封泰山降坐明堂(注泰山东)
(北趾古时明堂明年秋乃作耳)元封二年秋作明堂于泰山下 郊祀
志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趾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
敞上欲治明堂奉高傍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
黄帝时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
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
以拜祀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元
卷九十五 第 20b 页 WYG0945-0535b.png
封五年春三月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合高
皇帝祠坐对之(服虔曰汉是时未以高祖配天故言对光武以来乃配之)按王莽奏事文帝 
(祠泰一已用高祖配矣何谓未乎)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
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毕尞堂下而上又上泰山
因朝诸侯王列侯受郡国计明年幸泰山以十一月甲
子朔旦冬至祀上帝于明堂后每修封其赞飨曰天增
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 纪元封五年冬南巡狩
卷九十五 第 21a 页 WYG0945-0535c.png
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嶷自寻阳浮江薄枞阳而出
遂北至琅邪并海上所过礼祠其名山大川春三月还
至泰山增封甲子祠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因朝诸侯
王列侯受郡国计夏四月赦天下赐鳏寡孤独帛贫穷
者粟太初元年十月行幸泰山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
祀上帝于明堂天汉三年春三月行幸泰山修封祀明
堂因受计太始四年春三月行幸泰山壬午祀高祖于
明堂癸未祀孝景于明堂征和四年三月幸泰山修封
庚寅祀于明堂 地理志泰山奉高有明堂在西南四
卷九十五 第 21b 页 WYG0945-0535d.png
里武帝造(太康地记曰奉高故明堂在县南四里武帝立太坛于东山示增高)琅邪不其
县有太一仙人祠九折及明堂武帝所造 后纪章帝
元和二年二月辛未东巡狩幸泰山柴告岱宗有黄鹄
三十登祠坛升降进幸奉高壬申宗祀五帝于汶上明
堂光武配癸酉告祠二祖四宗大会内外群臣丙子诏
曰朕巡狩岱宗柴望山川告祠明堂以章先勋二王之
后先圣之嗣东后蕃卫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
卷九十五 第 22a 页 WYG0945-0536a.png
百僚从臣宗室众子要荒四裔沙漠之北葱岭之西冒
耏之伦跋涉悬度陵践阻绝骏奔郊畤咸来助祭祖宗
功德延及朕躬其赦天下安帝延光三年二月辛卯幸
泰山柴告岱宗壬辰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史记正义括地志云)
(明堂故城在兖州博城县东北三十里汶水上汉书云古时明堂处明年秋乃作明堂) 隋宇文
恺传礼图曰于内室之上起通天之观观八十一尺得
宫之数其声浊君之象也黄图曰(通典引明堂月今说同)堂方百
四十四尺坤之策也方象地屋圆楣径二百一十六尺
法乾之策也圆象天室九宫法九州太室方六丈法阴
卷九十五 第 22b 页 WYG0945-0536b.png
之变数十二堂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极阴之变数七
十二牖法五行所行日数八达象八风法八卦通天台
径九尺法乾以九覆六高八十一尺法黄钟九九之数
二十八柱象二十八宿堂高三尺土阶三等法三统堂
四向五色法四时五行殿门去殿七十二步法五行所
行门堂长四丈取太室三之二垣高无蔽目之照牖六
尺其外倍之殿垣方在水内法地阴也水四周于外象
卷九十五 第 23a 页 WYG0945-0536c.png
四海圆法阳也水阔二十四丈象二十四气水内径三
丈应觐礼经(后汉志注蔡邕论略同)武帝元封二年立明堂汶上
无室其外略依此制泰山通议今亡不可得而辨也
齐志何佟之议汉文以高祖配泰畤至武帝立明堂复
以高祖配食一人两配有乖圣典自汉明以来未能反
昔故明堂无兼配之祀 后祭祀志注新论曰天称明
故曰明堂上圆法天下方法地八匆法八风四达法四
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坐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
雨七十二牖法七十二风(选注黄图曰明堂顺四时行令水经注明堂中元元年立)
卷九十五 第 23b 页 WYG0945-0536d.png
(寻其基上圆下方九室重隅十二堂)隋志后周采汉三辅黄图为九室  通典宋大明五
年依汉汶上图仪设五帝位堂制但作大殿十二间文
饰雕画而已虞通之颂曰肃肃明堂惟国之光仪天矩
地崇姬润黄我皇烝哉追孝创轨缛宪垂统光图丽史
宗祀既崇飨配惟馨六乐荐和四圭流明庆辉旁烛休
光下盈(通鉴宋作大殿于丙巳之地制如太庙唯十有二间为异)

汉明堂上寿

卷九十五 第 24a 页 WYG0945-0537a.png
郊祀志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下诏改元封
元年 儿宽传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还登明堂
上寿曰陛下合指天地祖立明堂辟雍宗祀泰一六律
五声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以承嘉祀为万世
则将建大元本瑞登告岱宗发祉闿门以候景至癸亥
宗祀日宣重光上元甲子肃邕永享光辉充塞天文粲
然见象日昭报降符应臣宽奉觞再拜上千万岁寿制
曰敬举君之觞(注苏林曰上元甲子太初元年甲子朔旦冬至也) 武纪太初
元年(丁丑岁)冬十月行幸泰山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祀
卷九十五 第 24b 页 WYG0945-0537b.png
上帝于明堂(宽上寿在此时) 史记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
受记

汉三雍宫 三宫 立明堂辟雍 古辟雍记

    郊雍礼仪
河间献王传武帝时(元光五年冬十月)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
及诏策所问三十馀事文约指明注应劭曰辟雍灵台
明堂 终军传上对建三宫之文质章厥职之所宜注
卷九十五 第 25a 页 WYG0945-0537c.png
服虔曰明堂辟雍灵台 儿宽传祖立明堂辟雍(先是文帝)
(时贾山上至言愿以夏岁二月定明堂造太学)成帝时刘向说兴辟雍案行城南营表未作  志儒
家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三篇又有周制十八篇 黄图
汉明堂在长安西南七里灵台在西北八里(本清台后更名)
廱在西北七里河间献王对三雍宫即此 后张纯传
河间古辟雍记(注河间对三雍宫有其书记) 祭祀志建武三十年
二月注东观书载太尉赵憙上言宜登封岱宗正三雍
之礼 礼仪志明帝永平二年二月上始帅群臣养老
更于辟雍行大射礼郡县道行乡饮酒礼于学校皆祀
卷九十五 第 25b 页 WYG0945-0537d.png
圣师周公孔子牲以犬于是七郊礼乐三雍之义备矣
 百官志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注掌守明堂灵
台灵台待诏四十二人明堂员吏四十二人 曹褒传
父充建武中受诏议立辟雍三雍大射养老礼仪东
都赋永平盛三雍之上仪(有诗) 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
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规天矩地授时顺乡宗上帝
于明堂推光武以作配辨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
卷九十五 第 26a 页 WYG0945-0538a.png
(五方星也)尊赤氏之朱光四灵懋而允怀造舟清池维水泱
泱左制辟雍右立灵台(薛综注慈阳殿东有辟雍西有灵台)因进距衰表
贤简能冯相观祲祈禠禳灾 李尤辟雍赋太学既崇
三宫既章灵台司天群耀弥光太室宗祀布政国阳辟
雍嵓嵓规圆矩方阶序牖闼双观四张流水汤汤造舟
为梁神圣班德春尉秋飨 明堂辟雍以四年八月载
生魄庚子临赋营筑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十
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推显严父配天之义修
立郊禘宗祀之礼四海雍雍万国慕义蛮夷殊俗不召
卷九十五 第 26b 页 WYG0945-0538b.png
自至渐化端冕奉珍助祭祖考嘉享天符仍臻

汉祫祭明堂 朝诸侯 班时令

平纪元始四年二月立明堂辟雍羲和刘歆等四人治
之令汉与文王灵台周公作雒同符注应劭曰明堂在
国之阳八匆法八风四达法四时九室法九州十二坐
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三十六旬(雨)七十二牖法七十
二候(风)黄帝曰合宫有虞总章殷曰阳馆周曰明堂辟
卷九十五 第 27a 页 WYG0945-0538c.png
雍象璧圜雍以水象教化流行 五年正月祫祭明堂
诸侯王列侯宗室子召助祭礼毕益户赐爵 萧由传
元始中作明堂辟雍大朝诸侯 隋宇文恺议元始四
年八月起明堂辟雍长安城南门一殿垣四面门八观
水外周堤壤高四尺五年正月六日辛未始郊太祖高
皇帝以配天二十二日丁亥宗祀文帝于明堂以配上
帝亲扶三老五更因班时令宣恩泽

汉明堂阴阳说

志礼家明堂阴阳三十三篇(古明堂遗事)明堂阴阳说五篇
卷九十五 第 27b 页 WYG0945-0538d.png
(唐会要引礼记明堂阴阳录) 隋牛弘传案刘向别录及马宫蔡邕
等所见当时有古文明堂礼王居明堂礼明堂图明堂
大图明堂阴阳太山通义魏文侯孝经传等并说古明
堂之事其书皆亡(袁准正论曰古有王居明堂之礼月令则其事也)

汉明堂月令

见时令

汉中兴明堂 雒阳明堂 宗祀明堂 (礼图)

卷九十五 第 28a 页 WYG0945-0539a.png
    (明堂铭) 祠汶上明堂  灵台望元气(辟)

(雍大射养老礼) 汉三朝礼

前礼乐志世祖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改定京师于土中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乃营立明
堂辟雍显宗即位躬行其礼宗祀光武于明堂养三老
五更于辟雍 光武纪中元元年(岁在执徐)十一月是岁初
起明堂灵台辟雍及北郊兆域宣布图谶于天下注大
戴礼云(明堂第六十七)明堂者凡九室一室有四户八牖三十
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屋上员下方赤缀户也白缀牖
卷九十五 第 28b 页 WYG0945-0539b.png
也礼图又曰建武三十一年作明堂上员下方十二堂
位法日辰九室法九州室八窗八九七十二法四时之
候室有十二户法阴阳之数胡伯始注汉官云古清庙
盖以茅今盖以瓦下藉茅存古制也汉官仪曰明堂四
面起土作堑上作桥中无水明堂去平城门二里所天
子出从平城门先历明堂乃至郊祀又曰辟雍去明堂
三百步车驾幸辟雍从北门入三月九月皆于中行乡
卷九十五 第 29a 页 WYG0945-0539c.png
射礼辟雍以水周其外以节观者诸侯曰泮宫西南有
水北无下天子也汉宫阙疏曰灵台高三丈十二门天
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云(祭祀志注引考工记援神契晏子吕氏春秋前志新论东)
 京赋汉官仪(东京赋曰乃营三宫布政颁常复庙重屋八达九房左制辟雍右立灵台)薛综注曰八达谓 
 室有八匆堂后有九室所以异于周制(王隆汉官篇曰清庙茅屋胡广曰今之明堂茅盖之乃加瓦其上不)
(忘古也) 明纪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宗祀光武皇帝于明
堂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衣裳玉佩絇屦以行事礼毕
登灵台使尚书令持节诏骠骑将军三公曰今令月吉
日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礼备法物乐和八
卷九十五 第 29b 页 WYG0945-0539d.png
音咏祉福舞功德其颁时令敕群后事毕升灵台望元
气吹时律观物变群僚藩辅宗室子孙众郡奉计百蛮
贡职乌桓濊貊咸来助祭单于侍子骨都侯亦皆陪位
三月临辟雍初行大射礼十月壬子幸辟雍初行养老
礼诏曰光武建三朝之礼(注谓中元元年初起明堂辟雍灵台)未及临飨
眇眇小子属当圣业暮春吉辰初行大射令月元日复
践辟雍尊事三老兄事五更云云是岁始迎气五郊三
卷九十五 第 30a 页 WYG0945-0540a.png
年正月癸巳诏曰登灵台见史官正仪度八年十月丙
子临辟雍养老更永平三年夏旱诏北祈明堂南设雩
(注明堂在洛阳城南盖在雩场之北)班固诗曰于昭明堂明堂孔阳圣
皇宗祀穆穆煌煌上帝宴飨五位时序谁其配之世祖
光武普天率土各以其职猗欤缉熙允怀多福 章纪
初即位有司言明帝备三雍之教躬养老之礼作登歌
正雅乐博贯六艺建初三年四月己酉宗祀明堂礼毕
登灵台望云物 安纪延光三年二月辛卯上太山柴
祭壬辰宗祀五帝于汶上明堂癸巳告祀二祖六宗(如元)
卷九十五 第 30b 页 WYG0945-0540b.png
(和二年故事) 顺纪永和元年正月己巳宗祀明堂登灵台
改元汉安元年正月癸巳宗祀明堂 祭祀志永平二
年正月辛未初祀五帝于明堂光武帝配五帝坐位堂
上各取其方黄帝在未如南郊之位光武位在青帝之
南少退西面牲各一犊奏乐如南郊卒事遂升灵台以
望云物元和二年二月幸奉高壬申宗祀五帝于孝武
所作汶上明堂光武配如雒阳明堂祀癸酉更告祠高
卷九十五 第 31a 页 WYG0945-0540c.png
祖太宗世宗中宗世祖显宗(二祖四宗)于明堂各一太牢卒
事遂觐东后四月乙卯还京又为灵台十二门作诗各
以其月祀而奏之 儒林传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
即位亲行其礼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
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 列传
赵憙建武三十年为太尉上言宜正三雍之礼 桓谭
诏会议灵台所处帝曰吾将以谶决之(注洛阳记平昌门直南大道东)
(是明堂大道西是灵台也) 张纯为大司空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
以尊崇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乃按七经谶明堂图河间
卷九十五 第 31b 页 WYG0945-0540d.png
古辟雍记(注河间对三雍宫有其书记)孝武泰山明堂制度及平帝
时议欲具奏之未及上会请立辟雍博士桓荣上言宜
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乃许之
桓荣上言宜立明堂辟雍三雍初成拜为五更 梁松
传诸儒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禅礼仪常与论议 唐会
要颜师古曰孝成表行城南厥功靡立元始四年大议
孔牢等以为明堂辟雍太学一实三名金褒等称经传
卷九十五 第 32a 页 WYG0945-0541a.png
无文不能分别同异中兴后蔡邕作论复云明堂太庙
一物二名郑玄曰在国之阳三里之外淳于登云三里
之外七里之内丙巳之地颍容释例曰明堂太庙凡有
八名其体一也苟立同异曾无审见 隋牛弘传汉明
堂亦有璧水李尤明堂铭云流水洋洋是也以此须有
辟雍(李尤明堂铭布政之室上员下方体则天地在国正阳)选潘岳赋引李尤明堂铭曰夏进贤良 
郑玄驳异义云淳于登之言取义于孝经援神契今汉
立明堂于丙巳由此为之
卷九十五 第 32b 页 WYG0945-0541b.png
汉建武明堂图 隋明堂图议

隋宇文恺传奏明堂议曰案淮南子神农明堂有盖而
无四方礼图曰建武三十年作明堂上圆下方上圆法
天下方法地十二堂法日辰九室法九州室八窗八九
七十二法一时之王室有二户二九十八户法土王十
八日内堂正坛高三尺土阶三等自古明堂图惟有二
本一是宗周刘熙阮谌刘昌宗等作三图略同一是后
汉建武三十年作礼图有本不详撰人臣远寻经传旁
卷九十五 第 33a 页 WYG0945-0541c.png
求子史研究众说总撰今图其样以木为之下为方堂
堂有五室上为圆观观有四门昔张衡浑象以三分为
一度裴秀舆地以二寸为千里臣之此图用一分为一
尺推而演之轮奂有序表曰在天成象房心为布政之
宫在地成形丙午居正阳之位采崧山之秘简披汶水
之灵图总集众论勒成一家(图议二卷释疑一卷)

汉明堂丞

宋志太常有明堂令一人丞一人丞汉东京初置令宋
世祖大明中置 魏志注有灵台丞马训
卷九十五 第 33b 页 WYG0945-0541d.png

魏宗祀明堂

晋太元十三年正月后宗祀明堂率遵汉制出以法驾
服以衮冕 通典魏文帝用汉明堂而未有配 纪文
帝黄初二年正月郊祀天地明堂 明帝太和元年正
月丁未始宗祀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

晋明堂郊社议

唐志仪注孔晁等明堂郊社议三卷(隋志祭法五卷又明堂议三卷王肃)
卷九十五 第 34a 页 WYG0945-0542a.png
(撰) 范宁传时更营新庙博求辟雍明堂之制宁据经
传奏上皆有典證 隋宇文恺传自晋以前圆墙璧水
一依本图晋起居注裴頠议为一殿以崇严祀馀杂碎
皆除之(恺谓辟雍之星既有图状晋不合天文乖五室九阶之义)宋起居注大明五
年立明堂墙宇规范拟则太庙唯十二间以应期数依
汉汶上图仪设五帝位梁武移宋太极殿为明堂无室
十二间后魏乐志曰孝昌二年立明堂诏从五室后改
为九室(圆墙在璧水外门在水内堂上九室三三相重不依古制)元魏将经始明堂集儒学议制度 
(封伟伯上明堂图说六卷牛弘云代都所造出自李冲) 隋志开皇十三年礼部
卷九十五 第 34b 页 WYG0945-0542b.png
尚书牛弘国子祭酒辛彦之等定议后将作大匠宇文
恺依月令文造明堂木样重檐复庙五房四达高祖命
有司于安业里为规兆诸儒争论莫决罢之大业中恺
又造议及样奏之 牛弘传开皇三年请立明堂议曰
形制依周法度数取月令五室九阶上圆下方四阿重
屋四旁两门依考工记孝经说八闼二十八柱堂高三
尺依周书月令论殿垣方在内水周如外水径三百步
卷九十五 第 35a 页 WYG0945-0542c.png
依太山盛德记觐礼经(后诏弘条上故事议其得失) 唐会要魏徵
议曰稽诸诂训参以旧图其上圆下方复道重屋异轸
齐归裴頠以诸儒持论异端锋起遂以人废言止为一
殿宋齐即仍其旧梁陈遵而不改据蔡邕之说则失于
文繁依裴頠所为则伤于质略陈贞节议曰魏晋汔梁
虽规制或殊而所居之地常取丙巳百王不易之道也
长孙无忌议曰上考殷周下洎贞观并无一代两帝同
配于明堂惟南齐萧氏以武明昆季并于明堂配食事
乃不经未足援据 宋志明堂歌谢庄造大明五年四
卷九十五 第 35b 页 WYG0945-0542d.png
月庚子诏经始明堂有司奏宜拟则太庙唯十有二间
以应期数云云六年正月南郊还亲祠明堂祭五时帝
以文帝配用郑玄议也(用二牛郊用三牛)江左不立明堂自晋
以来间年一郊明堂同日 魏明帝太和元年正月丁
未宗祀明堂晋武帝太始二年二月丁丑宗祀又议
除五帝之坐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坐而已十年十
月诏复明堂五帝位 晋宗祀文帝潘岳赋云灵台
卷九十五 第 36a 页 WYG0945-0543a.png
东有明堂宗文考以配天初学记引徐乾郊庙明堂


后魏明堂议

袁翻传时脩明堂辟雍翻议曰周官考工记具论夏殷
名制明堂五室三代同焉配帝象行义则明矣淮南吕
氏与月令同文虽布政班时有堂个之别然无九室之
證九室著自戴礼罔知所出汉氏因之自欲为一代之
法郑玄云周人明堂五室是帝一室也合于五行之数
周礼依数为室本制著存是周五室也于今不同是汉
卷九十五 第 36b 页 WYG0945-0543b.png
异周也汉为九室但东京赋云八达九房薛综注房室
也谓堂后有九室裴頠又云汉氏作四维之个不能令
各据其辰就使其像可图莫能通其居用之礼此为设
虚器也伯喈损益汉制章句繁杂晋朝有一屋之论非
经典正义明堂五室请同周制 贾思伯传议建明堂
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戴德撰记世所不行九室十二
堂规制恐难得厥衷蔡邕云明堂天子太庙周礼营国
卷九十五 第 37a 页 WYG0945-0543c.png
左祖右社明堂在国之阳非太庙明矣月令四堂及太
室皆谓之庙以天子暂配享五帝故耳邕论明堂之制
云堂方百四十尺象坤之策屋圆径二百一十六尺象
乾之策方六丈径九丈象阴阳九六之数九室以象九
州屋高八十一尺象黄钟九九之数二十八柱以象宿
外广二十四丈以象气此皆以天地阴阳气数为法而
室独象九州何也若立五室以象五行岂不快也九室
之言或未可从考工记虽补阙之书方之后作不亦优
乎孝经援神契五经要义旧礼图皆作五室及徐刘之
卷九十五 第 37b 页 WYG0945-0543d.png
论谓同考工者多矣月令室犹是五而布政十二戴氏
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
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通典后魏文
帝太和十五年四月经始明堂十六年春宗祀显祖配
上帝北齐采周官考工记为五室后周采汉三辅黄图
为九室皆不克立

齐明堂 梁明堂

卷九十五 第 38a 页 WYG0945-0544a.png
通典齐建元元年祭五帝之神于明堂制五室(从王俭议)
梁制明堂十二间为小殿五间为五佐室陈因之
 玉海卷九十五
卷九十五 第 38b 页 WYG0945-0544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