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四
卷八十四 第 1a 页 WYG0945-0320a.png

卷八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八十四
            宋 王应麟 撰
 车服
印玺绶

 汉高帝纪应劭注曰古者印玺尊卑共之(诸侯大夫印亦称玺)
 (月令固封玺左传玺书追而与之战国策欲玺者段干子礼玺节秦纪御玺)事始曰史记
 苏秦佩六国印人臣赐印始于秦(通典以为三代之制人臣皆以金玉为印)
 (龙虎钮)秦始皇得和璧命丞相李斯篆为传国玺故天
卷八十四 第 1b 页 WYG0945-0320b.png
 子称玉玺

黄帝符玺

河图舜以太尉即位与三公临观于河黄龙五采负图
出置舜前黄金柙白玉检黄金绳黄芝泥章曰黄帝符
玺 事始春秋运斗枢曰黄帝时黄龙负图中有玺章
文曰天黄符玺

汤玺

卷八十四 第 2a 页 WYG0945-0321a.png
唐六典注周书曰汤放桀大会诸侯取玺置天子之坐

周玺节

礼掌节货贿用玺节注今之印章也(详见符节类)

汉印绶

百官表相国丞相太尉秦官金印紫绶(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
(名相国绿绶)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太傅太师太保前后
左右将军金印紫绶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盭绶(晋灼曰盭)
(草名出琅邪平昌县似艾可染绿因以为绶名师古曰玺之言信也古者印玺通名今则尊卑有别汉旧仪云)
(诸侯王黄金玺橐佗纽文曰玺谓刻云某王之玺)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曰通侯或曰列)
卷八十四 第 2b 页 WYG0945-0321b.png
(侯)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师古曰汉旧仪云银印背龟钮)
(其文曰章谓刻曰某官之章也)光禄大夫无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
墨绶大夫博士御史谒者郎无其仆射御史治书尚符
玺者有印绶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汉旧仪云六百石四百石)
(至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鼻钮文曰印谓钮但作鼻不为虫兽之形而刻文云某官之印)绥和元年
长相皆黑绶建平二年复黄绶(汉官仪曰孝武元狩四年令通官印五分王公)
(侯金二千石银千石以下铜) 续志乘舆黄赤绶四采黄赤绀缥淳
卷八十四 第 3a 页 WYG0945-0321c.png
黄圭长丈九尺九寸五百首诸侯王赤绶四采(徐广曰太子及)
(诸王金印龟纽纁朱绶)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绶与乘舆同相国
绿绶三采公侯将军紫绶二采(汉官仪马防为车骑将军银印青绶在卿上绝)
(席窦宪始加金紫次司空)公主封君服紫绶(长公主与诸侯王同)九卿中二千
石二千石青绶三采 一号青緺绶(自青绶以上縌皆长三尺二寸与绶同采而首半之)
(縌者古佩璲也紫绶以上縌绶之间得施玉环鐍)千石六百石黑绶三采(四百石三)
(百石长同)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黄绶一采(自黑绶以下縌绶皆长三尺)
百石青绀绶一采注东观书建武元年复设诸侯王金
玺綟绶公侯金印紫绶九卿至二千石银印青绶中外
卷八十四 第 3b 页 WYG0945-0321d.png
官尚书令至四百石铜印黑绶诸舍长至丞尉校长铜
印黄绶(汉旧仪六百石至二百石铜印鼻纽文曰印其断狱者印为章)汉官仪曰尚书仆射铜印青 
 绶(百官志大鸿胪皇子拜王赞授印绶) 前传赵尧高祖持御史大夫印
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 周勃谢请归相印
朱买臣拜会稽太守怀其印绶步归郡邸少见其绶守
邸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东郭先生佩青
緺绶 杨仆怀银黄垂三组 金赏嗣侯佩两绶 朱
卷八十四 第 4a 页 WYG0945-0322a.png
博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行部还诣治所 扬雄解嘲
纡青拖紫(注谓绶之色) 孔光拜相刻侯印书赞 西域传
凡国五十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
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
南粤传高皇帝幸赐臣佗玺以为南粤王使为外臣时
内贡职天子赐其丞相银印及内史中尉太傅印 严
助传淮南王安上书曰以方寸之印丈二之组填抚方
外 乌孙传都护韩宣奏乌孙大吏大禄大监赐金印
卷八十四 第 4b 页 WYG0945-0322b.png
紫绶 匈奴传汉赐单于印言玺不言章 后传董宣
以尝为二千石赐艾绶 冯石赐紫艾绶 仲长统昌
言身无半通青纶之命(注十三州志曰有秩啬夫得假半章印) 张衡绶
笥铭服其令服鸾封艾缗 搜神记张颢为梁相得金
印文曰忠孝侯印议郎樊衡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
风俗通冯绲为议郎发绶笥有二赤蛇卜曰当为边将
 说文汉律曰绶组谓之首 扬子五两之纶半通之
卷八十四 第 5a 页 WYG0945-0322c.png
铜 通典后汉封禅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志同) 记
缁衣注纶令有秩啬夫所佩也 礼秋官疏先郑引汉
法墨绶为贵 太元经龟緺

汉乘舆六玺 传国玺 三玺 建武受传国




续志乘舆黄赤绶注汉旧仪曰玺皆白玉螭虎纽文曰
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
子信玺凡六玺皇帝行玺凡封之玺赐诸侯书信玺发
兵召大臣天子行玺策拜外国事天地鬼神玺皆以武
卷八十四 第 5b 页 WYG0945-0322d.png
都紫泥封青囊素里尺一板玺以金银縢组侍中组负
以从(虞喜曰六玺殊名与传国为七) 霍光传召符玺郎取玺郎不与
光壮之增秩二等(周有典瑞掌节秦有符玺令汉有符节令领符玺郎赵尧为符玺御史)
昌邑王受皇帝信玺行玺就次发玺不封注孟康曰汉
初有三玺天子之玺自佩行玺信玺在符节台 元后
传高祖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降于轵道奉上始皇
(汉元年冬十月秦王子婴封皇帝玺降)及高祖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
卷八十四 第 6a 页 WYG0945-0323a.png
世世传受号汉传国玺 光武纪建武三年闰正月丙
午赤眉奉高皇帝玺绶(时帝幸宜阳)二月己未祠高庙受传
国玺 晋志乘舆六玺秦制也曰皇帝行玺之玺信玺
天子行玺之玺信玺汉遵而不改秦蓝田玉玺螭虎纽
在六玺外汉高祖佩之后世名为传国玺与斩蛇剑俱
为乘舆所宝(虞喜志林曰传国玺在六玺外凡七玺) 唐六典注徐令言
玉玺记曰传国玺秦始皇取蓝田玉刻之其书李斯制
面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续志注徐广曰传国玺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玺上隐起为盘龙文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方四寸
卷八十四 第 6b 页 WYG0945-0323b.png
纽五龙盘汉元后投于地遂一角缺公宾就上更始盆
子降上光武吴书曰汉乱六玺不自随掌玺者投井中
孙坚入洛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气入井探得汉传国玺
方围四寸上有纽文盘五龙瑨七寸管龙上一角缺(两汉)
(皆传秦六玺及传国玺)袁术夺之徐璆得玺还许上之传魏至晋
怀玺没于刘聪传石勒季龙又刻曰天命石氏冉闵败
蒋干以送建业永和八年八月也(晋纪永和八年八月冉闵子智以邺降督)
卷八十四 第 7a 页 WYG0945-0323c.png
(护戴施获其传国玺送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百僚毕贺)慕容廆获皇帝玉玺三纽遣长史裴嶷送建 
(邺)历宋齐梁为侯景所得陈永定三年得之又传隋
西京杂记中书以武都紫泥为玺室加绿绨其上 蔡
邕独断天子六玺 东京赋冠通天佩玉玺 祭祀志
封禅用玉玺一寸二分一枚方五寸尚书令奉玉牒检
皇帝以玺封之

汉列侯印

高纪十二年三月诏为列侯食邑者皆佩之印赐大第
室 东平王苍传永平十一年正月来朝月馀还国帝
卷八十四 第 7b 页 WYG0945-0323d.png
怀思乃遣使手诏国中傅曰日者问东平处家何等最
乐王言为善最乐其言甚大今送列侯印十九枚诸子
年五岁以上能趋拜者皆令带之 地理志汝南郡滇
阳注阚骃云永平五年失印更刻遂误以水为心

汉大将军印

卫青传元朔五年春令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围右贤王
得右贤裨王十馀人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
卷八十四 第 8a 页 WYG0945-0324a.png
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 韩
信曰汉王授我上将军印 景帝赐汝南王非将军
印击吴

汉乘舆双印 灵殳

舆服志佩双印长寸二分方六分(一本云方七分)乘舆诸侯王
公列侯以白玉中二千石至四百石皆以黑犀三百石
以下皆以象牙上合丝乘舆以縢贯白珠赤罽蕤诸侯
王以下以綔赤丝蕤縢綔各如其印质刻书文曰正月
刚卯既决灵殳四方赤青白黄四色是当帝令祝融以
卷八十四 第 8b 页 WYG0945-0324b.png
教夔龙疾日严卯帝令夔龙谨尔周伏化兹灵殳既正
既直既觚既方庶疫刚瘅莫我敢当凡六十六字 王
莽传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
行注服虔曰则卯以正月卯日作佩之长三寸广一
寸四方或用玉或用金或用桃著革带佩之(韩诗外传齐桓)
(公出游遇一丈夫带著桃殳问之曰人之戒在桃殳来年正月庶人皆佩)晋灼曰刻其上
面作两行书云云师古曰今往往有土中得玉刚卯者
卷八十四 第 9a 页 WYG0945-0324c.png

汉正郡国印章

马援传建武十七年玺书拜伏波将军注东观记曰
援上书臣所假伏波将军印书伏字犬外向城皋令
印皋字为白下羊丞印四下羊尉印白下人人下羊
即一县长吏印文不同恐天下不正者多符印所以
为信也所宜齐同荐晓古文字者事下大司空正郡
国印章奏可 周礼玺节注今之印章也 武纪太
初元年五月正历数用五注张晏曰用五谓印文也
若丞相曰丞相之印章 郊祀志官更印章以五
卷八十四 第 9b 页 WYG0945-0324d.png


汉斗检封

周礼司市注玺节印章如今斗检封矣疏案汉法斗检
封其形方上有封检其内有书则周时印章上书其物
识事而已

蜀汉玉玺

蜀志关侯围樊襄阳襄阳男子张嘉王休献玉玺玺潜
卷八十四 第 10a 页 WYG0945-0325a.png
汉水伏于渊泉晖景烛耀灵光彻天

魏玉玺 璧玉印

晋志魏太和元年四月洛邑初营宗庙掘地得玉玺方
二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羡思慈亲明帝为之改容以太
牢告庙 魏志咸熙元年六月卫瓘至成都得璧玉印
文似成信字宣示百官藏于相国府

晋神玺 镇玺

元帝纪白玉麒麟神玺出于江宁其文曰长寿万年以
为中兴之象 唐六典注晋阳秋云孝武太元十九年
卷八十四 第 10b 页 WYG0945-0325b.png
八月西燕慕容永遣子弘求救于雍州刺史郗恢献玉
玺一纽(方六寸厚一寸七分高四寸六分与传国玺同)送建业自晋至梁相传
谓之镇玺及侯景败侍中赵思齐接以渡江郭元建送
于齐传周隋隋文帝初亦谓之传国玺开皇二年(五月甲子)
改为受命玺九年平陈得真传国玺乃改前玺名神玺
至大业初著之于令

晋玉玺 白麒麟玺

卷八十四 第 11a 页 WYG0945-0325c.png
元帝纪太兴三年三月慕容廆奉送玉玺三纽四年春
二月鲜卑末波奉送皇帝信玺庚戌告于太庙乃受之
 穆帝纪永和八年八月冉闵子智以邺降督护戴施
获其传国玺送之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百僚毕贺
(通鉴云谢尚自枋头迎至建康) 宋符瑞志晋建武元年三月己酉丹
阳江宁民虞由垦土得白麒麟玺一纽文曰长寿万年
献晋王 宋纪晋义熙十三年九月平长安先收其彝
器及秦始皇玉玺 元魏太平真君七年四月戊子邺
城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其一刻其
卷八十四 第 11b 页 WYG0945-0325d.png
旁曰魏所受汉传国玺 西魏大统三年槐里获神玺
大赦

晋金玺

舆服志皇太子金玺龟纽朱黄绶三夫人金章紫绶九
嫔银印青绶皇太子妃金玺龟纽纁朱绶(汉制皇后金玺) 宋
志吴无刻玉工以金为玺六枚

晋印龟

卷八十四 第 12a 页 WYG0945-0326a.png
孔愉传封馀不亭侯铸侯印而印龟左顾三铸如初(初愉)
(尝行经馀不亭见笼龟于路者愉买而放之溪中龟中流左顾者数四至是铸印而龟左顾) 宋孔
琳之传曰传国之玺历代迭用袭封之印奕世相传今
世唯尉一职独用一印至内外群臣每迁悉改谓即用
一印无烦改作

晋朱绶

后汉舆服志注荀绰晋百官表注曰皇太子朱绶三百
二十首 许曼传陇西太守冯绲始拜郡开绶笥有两
赤蛇分南北走曼筮之曰当为边将
卷八十四 第 12b 页 WYG0945-0326b.png

唐八宝 七宝 六宝 神玺 受命元玺


承天大宝 传国玺 符宝郎 宝书

车服志天子有传国玺及八玺皆玉为之神玺以镇中
国受命玺以封禅礼神皇帝行玺以报王公书皇帝之
玺以劳王公皇帝信玺以召王公天子行玺以报四方
书天子之玺以劳四夷天子信玺以召兵四夷皆泥封
大朝会则符玺郎进神玺受命玺于御座行幸则合八
卷八十四 第 13a 页 WYG0945-0326c.png
玺为五舆函封从于黄钺车之内(通典会要作八宝) 仪卫志
大驾符宝郎奉六宝 百官志门下省符宝郎四人从
六品上(李安期延寿为符玺郎)掌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有事则
请于内既事则奉而藏之大朝会奉宝进于御座行幸
奉以从大事出符则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
兼以敕书小事降符函封使合而行之命将遣使皆请
旌节(会要符玺郎延载元年五月十一日改为符宝郎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复为符玺郎开元元年)
(十二月十日改符宝郎) 纪武后垂拱四年六月壬寅作神皇三
玺长寿二年九月乙未作金轮等七宝(传云置七宝于廷大朝会则陈)
卷八十四 第 13b 页 WYG0945-0326d.png
(之)元宗开元六年十一月乙巳改传国玺曰宝 会要
贞观十六年太宗刻受命玄玺以白玉为螭首(神笔隶书)实 
(录云隶书然后镌勒)文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 车服志同(会要拜郊类作受命玄)
(玉玺)十七年十一月十三日己卯南郊侍中负受命玄玺
以从天宝五载六月十一日改玺书为宝书十载正月
十五日改传国宝为承天大宝(车服志同) 六典注武德四
年克平东夏五月壬申裴矩奉传国玺及神玺六玺以
卷八十四 第 14a 页 WYG0945-0327a.png
献云云 通典后周皇帝八玺有神玺传国玺皆宝而
不用其六玺因旧制隋因之唐贞观十六年太宗刻受
命玺云云长寿二年改为宝神龙元年复为玺(志开元六年复为宝)
天宝十载改传国宝为承天大宝天子之宝八云云(同志)
官志礼部郎中掌符印内官有司宝二人掌神宝受命宝
六宝及符契侍中行幸则负宝以从中书舍人玺书册命
皆起草 李吉甫传建言军国大事以宝书易墨诏 梁
肃受命宝赋序曰鼎之轻重与玺之去留莫不视德之
高下位之安危若以负扆之尊被窃鈇之言此片玉耳
卷八十四 第 14b 页 WYG0945-0327b.png
复何为哉 六合大同之印(肃宗灵武召兵所用) 贞观开元印
(见小学类) 车服志皇太子玺金为之藏而不用皇太子以
左春坊印封令书 官志中书令册太子则授玺绶
武德七年陜州获白石玺一纽章与传国玺同乾元元
年七月庚寅朔方节度郭子仪奏东京上阳西金华门
外仗下得天子信玺一皆篆书背上雕刻龙兽雀武相
盘以为帝德广运乾道降祥璿图永昌坤维耀宝请宣
卷八十四 第 15a 页 WYG0945-0327c.png
示朝廷贞元元年十一月京兆奏有人于长兴坊得玉
玺文曰天子信玺中书门下表贺

唐黄金印(详见锡予外夷类)

会要贞元十年七月诏赐南诏蛮异牟寻铸印一用黄
金银为窠其文曰贞元册南诏印先是剑南西川节度
韦皋奏南诏前遣清平官尹求宽献所授吐蕃印五二
用黄金今赐印请以黄金从蛮夷所重从之 汉赐单
于黄金玺印文曰匈奴单于玺 赐乌孙金印
卷八十四 第 15b 页 WYG0945-0327d.png
唐两省印

会要建中三年六月诏中书门下两省各置印长庆三
年八月铸御史台行从印二出使印二

太宗皇帝承天受命宝 雍熙书诏宝 真宗


皇帝恭膺天命宝

志旧制乘舆六玺又有传国玺唐改为宝有八周广顺
三年二月始造二宝其文曰皇帝承天受命宝皇帝神
(一本云更作二宝方六寸螭虎纽)太祖受禅传二宝太宗又别制承
卷八十四 第 16a 页 WYG0945-0328a.png
天受命之宝真宗复制恭膺天命之宝(至道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辛巳)
 真宗即位制之(仁宗乾兴元年三月庚午朔复制王曾书之明道元年九月重作凡嗣位则更制渡江后不)
(复作)凡宝用玉篆文广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填以金盘
龙纽系以晕锦大绶赤小绶连玉环玉检高七寸广二
寸四分厚四分皆饰金裹以红锦加红罗泥金夹帕纳
于盝(祥符登封别制宝盝差小)又盝二重装以金覆以绣帕载以腰
舆及行马并饰以金朝会陈于御座前大礼列于仗卫
每上尊号有司制玉宝以尊号为文禁中所用别有三
印曰天下合同印中书奏覆状用之曰御前印枢密院
卷八十四 第 16b 页 WYG0945-0328b.png
宣命及诸司奏状用之曰书诏印翰林诏敕别录敕榜
用之铸以金雍熙三年(一云三年十月十一日丙午)改三印为宝别


淳化赐诸王印章

淳化五年四月壬午朔赐诸王印章先是亲王皆兼领
两镇诏有司合其名铸为印一纽赐之至道元年八月
铸左右春坊印绍兴三十二年九月十四日铸皇子邓
卷八十四 第 17a 页 WYG0945-0328c.png
庆恭三王印

至道玉玺记 传(谱)

唐志仪注类纪僧真玉玺谱一卷姚察传国玺十卷徐
令言玉玺正录一卷(六典注有徐令言玉玺记)书目玉玺谱一卷博
陵崔逢修严士元重修皇朝魏损润色叙秦传国玺历
代传授得失本末迄于乾德五年 至道中郑文宝为
玉玺记一卷首图玺文次载传授本末(仁宗朝晏殊进玉玺传记及梁)
 肃受命宝赋(传一卷不载撰人名氏) 秦玺者李斯之鱼虫篆也其围
四寸至汉谓之传国玺迄于献帝所宝用者秦玺也历
卷八十四 第 17b 页 WYG0945-0328d.png
代皆用其名永嘉之乱没于刘石永和之世复归江左
者晋玺也(晋有天下自刻玺其文曰受命于天皇帝寿昌本书与舆服志以为秦玺误矣)太元
之末得自西燕更涉六朝至于隋代者慕容燕玺也(隋更)
(谓之神玺)刘𥙿北伐得之关中历晋暨陈复为隋有者姚秦
玺也(文与秦同)开运之乱没于耶律女真获之以为大宝者
石晋玺也(唐玺亡于从珂天福三年七月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四年制皇帝神宝)盖在
当时皆误以为秦玺而秦玺之亡则已久矣 绍圣三
卷八十四 第 18a 页 WYG0945-0329a.png
年冬咸阳民段义得玺议者以为秦玺受宝之礼昉于


至道皇太子册宝 天禧皇太子册宝 乾道


皇太子册宝

至道元年八月二十一日命贾黄中撰册文王旦吕祐
之书册宝二十三日(丁酉)门下省言按开元礼仪册太子
宝以黄金为之方一寸又按隋志皇太子宝龟纽文曰
皇太子宝(方二寸厚五寸)系以朱组大绶连玉环金检(高五寸阔二寸)
(厚二分) 天禧二年八月二十八日丁巳礼仪院言册太
卷八十四 第 18b 页 WYG0945-0329b.png
子奏明安之曲中书省言旧制皇太子册用珉玉简六
十枚前后四枚刻龙填金为捧护之状贯以金丝结以
金花饰以帉衬以泥金夹帕藉以锦褥盛以黝漆柙
长九尺五寸阔尺二寸高八寸饰以螭首今请用珉玉
简七十五枚漆匣装以金镂银花凤叶加以腰舆行马
饰以金凤绦以鱼钩竿为螭首从之九月七日以册宝
进内 乾道元年八月十四日诏签书枢密院叶颙篆
卷八十四 第 19a 页 WYG0945-0329c.png
皇太子宝十七日依旧制造册宝七年二月同

祥符天下同文宝 封禅玉宝金宝

祥符元年五月五日甲子别制天下同文宝以金铸用
于封禅以封石䃭(朝谒大清宫祀汾阴封册匮亦用之) 祥符元年五月
甲子详定所言唐开元中玉匮金匮封讫以受命宝印
之又贞观中议更造玉玺一方一寸二分同受命宝今
请别造玉宝方寸二分同受命宝以封金玉匮又开元
中石䃭以天下同文印封之旧史无制度今请以金铸
大小同御前宝以天下同文之宝为文二宝封毕进内
卷八十四 第 19b 页 WYG0945-0329d.png
其玉宝分寸以今尺为准从之甲申命参知政事冯拯
书封禅玉宝金宝

祥符龙图阁印

祥符二年三月乙(阙)铸龙图阁印文曰龙图阁御书记

天禧昭受乾符宝 庆历钦崇国祀宝

天禧元年十二月壬(阙)召辅臣于滋福殿观新刻皇帝
昭受乾符之宝 金阙(钜制阙)妙 初祭醮祠表皆用御前之宝
卷八十四 第 20a 页 WYG0945-0330a.png
上以未尽恭恪故改制焉(用以印密词)后大内火宝焚
止用御前之宝庆历八年下学士院定其文而别
刻之十一月己亥(三日)诏刻皇帝钦崇国祀之宝宰
臣陈执中书(以代昭受乾符之宝醮祠表章用之)  天禧四年闰十
二月己巳编御集朱允中等言御制书印三请用
金铸从之

天禧玉印

天禧元年七月秦州奏檀州军士王贵自云得于阗
玉印一以献(文曰国王赵万永宝) 元魏孝昌中得古玉印祖莹
卷八十四 第 20b 页 WYG0945-0330b.png
曰此于阗国王晋太康中所献

明道改作宝册

明道元年禁中火宝册悉焚九月庚寅改作宝及
册命参政陈尧佐书受命宝薛奎书尊号册宝宰
臣张士逊书仁宗为皇太子册参政晏殊书皇太
后册宝二年正月成  沿宝法物易以银而涂黄

卷八十四 第 21a 页 WYG0945-0330c.png

景祐铸印令式 元丰三省银印

景祐三年正月篆文王文盛请于少府监更铸粮料院
印又言旧制亲王中书印各方二寸一分枢密宣徽三
司尚书省开封府方二寸节度使寸九分留后观察使
寸八分半防禦团练使转运使州县印寸八分凡印各
上下寸七分阔寸六分虽有差降而无令式以纪其数
诏从其言著于令(志无月日)治平三年命知制诰邵必殿中
丞苏唐卿详定天下印文二人通篆籀寻复废罢无
所釐改 先是乾德三年九月二十八日(乙未)重铸中书
卷八十四 第 21b 页 WYG0945-0330d.png
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印初五代所铸篆刻非工至是蜀
铸印官祝温柔言其祖思言唐礼部铸印官世习缪篆
汉艺文志所谓屈曲缠绕以摹印章者也自是台省寺
监及开封兴元尹印悉令温柔改铸咸平三年十一月
三十日铸东京留守印景德二年七月庚申判刑部慎
从吉言门下省等五十四司印文皆有新铸字望改铸
从之三年七月壬戌铸尚书内省出纳印(初用御宝至是改铸)
卷八十四 第 22a 页 WYG0945-0331a.png
三朝志诸王及中书门下印方二寸一分枢密宣徽三
司尚书省诸司印方二寸惟尚书省印不涂金馀皆涂
金节度使印方一寸九分涂金 元丰四年十月庚辰
诏三省印银铸金涂给事中印为门下外省印舍人印
为中书外省印建炎三年七月丁酉铸三省枢密院银
印绍兴二年三月十日重铸绍兴经筵之印(中兴重铸加行在二)
(字或冠年号以别新旧)乾道二年四月十一日礼部请郡县假借
印记者悉毁而更铸从之三年十二月四日铸三省户
房国用司印
卷八十四 第 22b 页 WYG0945-0331b.png

皇祐镇国神宝

皇祐五年七月十四日辛亥作镇国神宝先是帝谓大
臣曰奉宸库有良玉广尺而厚半之希代之珍也且天
子八玺其一曰神宝遂命参政梁适撰宝名宰臣庞籍
瑑文参政刘沆书牌而刻之八月丁丑更命宰臣陈执
中篆文十月壬子宝成召近臣宗室观于延和殿癸亥
礼院言唐六典次序一曰神宝二曰受命宝冬至郊祀
卷八十四 第 23a 页 WYG0945-0331c.png
大驾仪仗请以镇国神宝先受命宝为前导著为式
嘉祐八年四月乙酉英宗制恭膺天命之宝命参政欧
阳修篆文元符二年八月四日制宝符旗二

皇祐崇政殿观宝册

皇祐五年十月二十九日召辅臣两制学士待制崇
政殿观宝册嘉祐八年十月三日翰林学士范镇言帝
后尊号册宝皇太子册与谥册宝同置庙室请别置殿
以藏礼院请度太庙神门外建殿从之
卷八十四 第 23b 页 WYG0945-0331d.png
至和玉宝

至和二年七月五日辛酉皇侄从式上其祖德芳所藏
玉宝二篆文曰皇帝信玺盖太宗所赐

元符玉玺 治平玉检

绍圣三年咸阳县民段义得古玉印四年十二月上之
五年(即元符元年)三月讲议官十三人奏按其文曰受命于
天既寿永昌又得玉螭首一其玉乃蓝田之色(青玉色如蓝)
其篆与李斯小篆体合饰以龙凤鸟鱼五月戊申朔
卷八十四 第 24a 页 WYG0945-0332a.png
御大庆殿行受宝礼群臣上寿称贺先期又诏龙图天
章阁赍治平元年(闰五月二日)耀州所献受命宝玉检赴都
堂参验命宰臣书玉检以天授传国受命之宝为文(志曰)
(绍圣得玉玺有议政和获玄圭有议)徽宗黜其玺不用自作受命宝方四
寸有奇自为之记 书目李公麟古器图一卷图所藏
器物志所从得而叙释之又为序赞各一首又图绍圣
四年咸阳得玉玺并所进辩议文于后

大观八宝 九宝

神宗是正典礼诏侍臣作天子皇帝六玺追琢未就崇
卷八十四 第 24b 页 WYG0945-0332b.png
宁五年有献玉印方寸者(以龟为纽)其文曰承天福延万亿
永无极遂以九字为文命工更刻螭纽方盘上圆下方
名为镇国宝又作受命宝皆方四寸有奇篆以虫鱼帝
自为记并元丰六玺通为八宝(镇国受命二宝宝而不用藏之内府诏曰获全)
(玉于异域得妙工于编氓)大观元年遂黜皇祐镇国元符受命二宝
不用二年正月壬子朔御大庆殿受八宝(置符宝郎四员隶门下省)
(二员以中人掌宝于禁中内外各二员)亲制八宝九鼎记 后又从于阗得大玉踰
卷八十四 第 25a 页 WYG0945-0332c.png
二尺又制定命宝赤螭纽文曰范围天地幽赞神明保
合太和万寿无疆篆以鱼虫其宝九寸检亦如之合前
八宝为九以九宝为称(乾元用九之义)政和八年正月甲申朔
受定命宝皆赦天下宣和四年十一月丙辰朔修饰旧
宝玺用之郊禋则辇官奉宝舆导驾九宝为五重前列
香案定命受命及天子宝在左镇国及皇帝宝在右行
礼则陈于宫架之前

绍兴受命中兴宝 八宝 十一宝 三御宝

靖康二年四月丁卯谢克家奉玉玺至大元帅府文曰
卷八十四 第 25b 页 WYG0945-0332d.png
大宋受命之宝绍兴元年五月八日癸卯内殿宣示大
宋受命中兴之宝视定命宝犹大半分(玉甚明润追琢精巧)是岁宗 
(祀不陈八宝十六年始陈于郊祀如旧仪二十八年宗祀亦设之乾道初郊复诏省约及皇太子受册符宝郎)
(陈八宝于御坐之左右绍熙二年礼官以八宝非奉神之物请遵乾道省约之制) 中兴御府
藏玉宝十有一一曰镇国神宝(文曰承天福延万亿永无极)二曰受
命宝(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二宝封禅用之 三曰天子之宝(荅外夷书用之)
曰天子信宝(举大兵用之)五曰天子行宝(封册用之)六曰皇帝之
卷八十四 第 26a 页 WYG0945-0333a.png
(荅邻国书用之)七曰皇帝信宝(赐邻国书及物用之)八曰皇帝行宝(降御)
(劄用之)所谓八宝也(皆高宗作绍兴十六年再郊始备八宝)九曰大宋受命
之宝(太祖作)十曰定命宝(徽宗作)十一曰大宋受命中兴之
(高宗绍兴元年作) 金宝三皆建炎二年秋所作一曰皇帝
钦崇国祀之宝(印香合祠表)二曰天下合同之宝(印中书门下省文字)
三曰书诏之宝 印诏书(建炎二年八月甲寅新铸钦崇国祀天下合同书诏之宝自是月乙)
(卯行用)

绍兴尊号册宝

天圣二年皇太后玉宝方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龙纽
卷八十四 第 26b 页 WYG0945-0333b.png
元祐元年十二月丙午中书省言太皇太后同此制皇
太后太妃并金宝绍兴十年奉上慈宁殿册宝三十二
年七月朔孝宗诏制太上皇帝尊号册宝册用珉玉简
长尺二寸联以金绳刻龙镂金玉宝方四寸九分填以
金盘龙纽系以锦大绶太上皇后册宝参用慈宁之制
乾道七年正月淳熙二年十二年加上尊号册宝绍熙
元年庆元二年上寿皇太上册宝(详见册礼类)
卷八十四 第 27a 页 WYG0945-0333c.png

嘉定大庆殿受宝

嘉定十四年京东河北节制使贾涉缴进北方大将扑
鹿花所献皇帝恭膺天命之宝及元符三年御府宝图
一册镇江都统翟朝宗以玉检来上其文若合符契又
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七月丁亥太常奏受宝之
礼制宝舆法物十一月诏曰朕观前代宜阳受瑞江宁
阐珍犹能洪济大业今朕曷敢不承闰十二月丙午奏
献宗(以内臣为内符宝郎)十五年正月庚戌朔御大庆殿设黄
麾半仗受玉宝奉安天章阁己未大赦十六年七月置
卷八十四 第 27b 页 WYG0945-0333d.png
奉安符宝所建殿以内臣掌之 后汉李尤有印铭
胡广有印衣铭 晋傅玄印铭曰乃设印章作信万国
 唐咸阳获宝符赋玉钮惟旧芝泥尚新螭文外发鸟
篆中陈 五代史臣曰国以玉玺为传授神器遂古无闻
运斗枢曰舜为天子黄龙受玺世本曰鲁昭公始作玺
秦兼七国称皇帝李斯取蓝田之玉玉工孙寿刻之方
四寸斯为大篆书文之形制如鱼龙凤鸟之状希世之
卷八十四 第 28a 页 WYG0945-0334a.png
至宝也
 玉海卷八十四
卷八十四 第 28b 页 WYG0945-0334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