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
卷七十 第 1a 页 WYG0945-0041a.png

卷七十
钦定四库全书
 玉海卷七十
            宋 王应麟 撰
 礼仪
朝仪

 太微中居列宿环拱圣王正表著之位辨廉陛之等
 法乎天也

尧外朝

列子仲尼篇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
卷七十 第 1b 页 WYG0945-0041b.png
问外朝外朝不知

舜朝会方岳

舜典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
月东巡狩肆觐东后五载一巡狩群后四朝注各会朝
于方岳之下疏凡四处别朝 王制注虞夏之制诸侯
岁朝疏案尚书郑注云巡守之年诸侯朝于方岳之下
其间四年四方诸侯分来朝于京师岁遍郑志夏殷六
卷七十 第 2a 页 WYG0945-0042a.png
年一巡守诸侯岁朝唯指唐虞异义云公羊说诸侯比
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天子左氏说十二年
之间八聘四朝再会一盟许慎案公羊说虞夏制左氏
说周制郑驳之云三年聘五年朝文襄之霸制文十五
年左传云诸侯五年再相朝以修王命古之制也此为
夏殷之礼 通典唐虞夏氏之时四方诸侯岁一朝殷
制五年一朝 左传哀七年子服景伯曰禹合诸侯于
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注在寿春东北)周穆有涂山之会(注会诸侯)唐 
 志涂山在濠州钟离柳宗元有铭(越传曰禹到越望苗山会诸侯爵有德封有功更名会稽山)
卷七十 第 2b 页 WYG0945-0042b.png

周三朝 四朝 朝仪 朝位 治朝 外朝

    燕朝 内朝 群臣班 射朝
天官大宰王视治朝则赞听治注治朝在路门外群臣
治事之朝王视则助王平断疏王有三朝外朝是断
疑狱之朝路寝庭朝图宗人嘉事二者事简非正朝
故知治朝是路门外司士所掌者也(内宰疏王立朝者即三朝)
宰夫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
卷七十 第 3a 页 WYG0945-0042c.png
之位掌其禁令注治朝在路门之外其位司士掌焉宰
夫察其不如仪疏治朝在路门外者燕朝在路寝庭外
朝在库门外其事希简治朝是常治事之朝 地官师
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于路寝
门外疏其路寝庭朝及库门外之朝非常朝之处司
士所掌路门外是常朝日所朝之所 槁人掌共外
内朝冗食者之食注外朝司寇断狱弊讼之朝也今司
徒府中有百官朝会之殿云天子与丞相旧决大事焉
是外朝之存者与内朝路门外之朝也疏天子三朝路
卷七十 第 3b 页 WYG0945-0042d.png
寝庭朝是图宗人嘉事之朝太仆掌之又有路门外朝
是常朝之处司士掌之又有外朝在皋门内库门外三
槐九棘之朝是断狱弊讼之朝朝士掌之今言外内朝
明据三槐与路门外二者以其路寝庭非常朝之处也
今司徒府已下引汉法说之 春官司服视朝则皮弁
服注视内外朝之事王受诸侯朝觐于庙则衮冕 巾
车象路注以日视朝疏谓于路门外常朝之处乘之至
卷七十 第 4a 页 WYG0945-0043a.png
于三朝皆乘之 夏官司士掌群臣之版(故书版为班)以治
其政令正朝仪之位辨其贵贱之等王南乡三公北面
东上孤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
路门之右南面东上大仆大右大仆从者在路门之左
南面西上注此王日视朝事于路门外之位疏对彼大
仆职路寝庭有燕朝朝士职库门外有外朝而言也但
彼外朝断狱弊讼并三询之朝有诸侯在焉诸侯既在
西方右九棘之下孤避之在东方群臣之位西面也其
馀王公卿大夫等仍与此位同(魏志王肃曰周官则备矣五日一朝公卿大夫)
卷七十 第 4b 页 WYG0945-0043b.png
(并进而司士辨其位汉初依拟前代公卿皆亲以事升朝)司士摈孤卿特揖大夫以
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大仆前注前
正王视朝之位王入内朝皆退注王入入路门也王入
路门内朝朝者皆退反其官府治处也王之外朝则朝
士掌焉玉藻曰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云云谓诸侯疏
欲见天子诸侯皆有三朝之意玉藻诸侯礼云朝于内
朝者谓路门外朝为内朝对皋门内应门外朝为外朝
卷七十 第 5a 页 WYG0945-0043c.png
通路寝庭朝为三朝 大仆王视朝则前正位而退入
亦如之注王既立退居路门左待朝毕建路鼓于大寝
之门外注大寝路寝也其门外则内朝之中如今宫殿
端门下矣疏文王世子以路门外为外朝者对路寝庭
朝为外朝其实彼外朝亦内朝耳既以三槐九棘朝为
外朝此二者皆内朝也王视燕朝则正位掌摈相注燕
朝朝于路寝之庭王图宗人之嘉事则燕朝疏以其路
寝安燕之处谓之燕朝与宾客飨食在庙燕在寝也但
与宾客及臣下燕时亦有朝因燕而朝宾臣燕礼已有
卷七十 第 5b 页 WYG0945-0043d.png
成文图宗人嘉事者朝不见故郑特见之(宗人冠昏嘉礼之等皆曰)
(嘉事) 秋官大司寇注嘉石文石也植之外朝门左 小
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询
国迁三询立君注外朝朝在雉门之外者也其位王南
乡三公及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面小司寇摈
以叙进而问焉以众辅志而弊谋疏小司寇与朝士同掌
之外朝在雉门之外则亦在库门之外也 朝士掌建
卷七十 第 6a 页 WYG0945-0044a.png
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
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
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石达穷民焉注
郑司农云王有五门外朝在路门外内朝在路门内玄
谓外朝在库门之外皋门之内与今司徒府有天子以
下大会殿亦古之外朝哉周天子诸侯皆有三朝外朝
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疏天子外
朝一者即朝士所掌者是也内朝二者司士所掌正朝
太仆所掌路寝朝是也诸侯内朝二者玉藻云朝于
卷七十 第 6b 页 WYG0945-0044b.png
内朝朝群臣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使
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彼亦路门外内二者
为内朝闵二年云间于两社两社在大门内中门外
为外朝燕朝者大仆云掌燕朝之服位是也  大行
人上公之礼其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立当车轵摈
者五人诸侯之礼朝位宾主之间七十步立当前疾
摈者四人诸伯如诸侯之礼诸子朝位宾主之间五十
卷七十 第 7a 页 WYG0945-0044c.png
步立当车衡摈者三人诸男如诸子之礼注朝位谓大
门外宾下车及王车出迎所立处也王始立大门内交
摈三辞乃乘车而迎之齐仆为之节上公立当轵侯伯
立当疾子男立当衡王立当轸与凡大国之孤朝位当
车前不交摈凡诸侯之卿其礼各下其君二等注朝位
则上公七十步侯伯五十步子男三十步与疏聘礼在
大门外去门有立位陈介之所(朝在路门外) 掌讶至于朝
诏其位疏外朝在大门外诗绵乃立皋门应门正义
诸侯三朝皋门之内虽有外朝议大疑询众庶乃往不
卷七十 第 7b 页 WYG0945-0044d.png
常在焉其君日出所视与群臣决事之朝在应门之内
 曲礼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疏是秋于庙受)
(觐礼也)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疏此为
春夏受朝时也尔雅门屏之间谓之宁谓天子受朝于
路门外之朝于门外而宁立以待诸侯之至尔雅正门
谓之应门诸侯内屏在路门之内天子外屏在路门之
外而近应门注云朝者位于内朝而序进即路门外朝
卷七十 第 8a 页 WYG0945-0045a.png
也对皋门内槐棘之外朝故称内若对路寝庭朝又为
外故文王世子云朝于外朝则以官是也凡天子三
朝其一在路门内谓之燕朝大仆掌之云王㫝燕朝
文王世子云公族朝于内朝亲之也此王与宗人图
其嘉事及王退俟大夫之朝也其二路门外之朝谓
之治朝司士掌之云正朝仪之位此是每日视朝之
位其王与诸侯宾射亦与治朝同故射人云三公北面
云云其三皋门之内库门之外谓之外朝朝士掌之
此是询众庶之朝也燕礼云卿西面大夫北面士门
卷七十 第 8b 页 WYG0945-0045b.png
西东面大射亦然周礼天子有射朝燕礼诸侯有燕
朝则天子诸侯皆三朝也 文王世子庶子之正于
公族者云云其朝于公内朝则东面北上臣有贵者以
齿(注内朝路寝庭)其在外朝则以官司士为之(外朝路寝门之外庭司士)
(亦司马之属也掌群臣之班正朝仪之位)其在宗庙之中则如外朝之位
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外朝以
官体异姓也疏其朝位天子之朝三公北面东上孤
卷七十 第 9a 页 WYG0945-0045c.png
东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其士门西东面北上若
诸侯之朝案大射卿西面北上大夫北面东上士门
西东面北上与天子不同 玉藻诸侯朝服以日视
朝于内朝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
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燕寝也)注此
内朝路寝门外之正朝也天子诸侯皆三朝入群臣
入应门(朱氏曰王日视朝于路朝而退听政于燕朝)疏天子三朝太仆燕
朝一也司士路门外二也朝士外朝三也诸侯三朝
 文王世子内朝路寝朝一也世子又云外朝路寝门
卷七十 第 9b 页 WYG0945-0045d.png
外二也诸侯三门是中门外大门内又有外朝是三
朝也 月令疏天子有三朝一燕朝在路寝二治朝
路寝门外应门之内三外朝在库门之外皋门之内
迎春而反赏公卿大夫于路寝门外正朝耕藉而反劳
群臣在于路寝爵赏公事与众共之故在正朝燕劳私
礼主于欢心故在路寝 三礼义宗曰每朝列位所向
不同其三公之位常北面不变者以三公内臣位尊故
卷七十 第 10a 页 WYG0945-0046a.png
屈之其馀诸侯孤卿大夫皆以地道尊右故尊者东面
卑者西面于外朝诸侯东面于内朝孤卿东面(时无诸侯故也)
惟询事之朝非常朝之限故不与三朝同(一云容有诸侯之位故孤)
(卿在东)若时会殷同方岳之下为宫坛见诸侯之法其位
皆如明堂之位天子宫方一千二百步三分二为路
寝之前一为路寝之后自皋门至路门凡五门相去之
数未闻路寝之前至皋门凡五门之间合八百步为三
朝皆方百步诸侯三门皋门至路寝相去六百步自路
寝以前为三朝各一百步又曰周礼天子诸侯皆有三
卷七十 第 10b 页 WYG0945-0046b.png
朝一曰外朝二曰中朝三曰内朝其中朝之名或内或
外若据外朝而言谓之内朝故郑注文王世子诸侯外
朝一内朝二是也三朝之最外为外朝者是决罪听讼
之朝也中朝者人君旦夕视政见卿大夫之朝也所谓
辨色而入者在此朝也内朝者路寝也人君视政退而
居于此待诸侯之复逆也视卿大夫退然后适燕寝所
谓大夫夙退无使君劳在此朝也诸侯三朝路寝为内
卷七十 第 11a 页 WYG0945-0046c.png
朝中朝在路门之外外朝在应门之外天子皋门内有
外朝面有三槐左右各有九棘近库门则有三府九寺
库门之内则有宗庙雉门之内有两观观外亦有询事
之朝在宗庙社稷之间雉门外有百官宿卫省也应门
之内有中朝中朝东有九卿室是九卿治事之处故考
工记外有九室九卿治之朝毕则入而治事夕则归于
库门外外朝之法朝有疑狱王集而听之 通典周制
天子有四朝(常言三朝者以询事之朝非常朝)一曰外朝在皋门内决
罪听讼之朝也秋官朝士掌之二曰中朝在路门外夏
卷七十 第 11b 页 WYG0945-0046d.png
官司士正其位三曰内朝亦谓路寝之朝亦谓之燕朝
大仆掌之四曰询事之朝在雉门外小司寇掌其政
左传曹刿曰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
爵之义帅长幼之序 鲁国语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
朝合神事于内朝(在路门内)自卿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君之公朝)
合家事于内朝(家朝)卿大夫亦二朝 礼夏官射人掌国
之三公孤卿大夫之位三公北面孤东面卿大夫西面
卷七十 第 12a 页 WYG0945-0047a.png
其摰三公执璧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雁注位将射始
入见君之位燕礼曰公升即位于席西乡小臣纳卿大
夫卿大夫皆入门右北面东上士立于西方东面北上
大射亦云则凡朝燕及射臣见君之礼同诸侯在朝则
皆北面诏相其法注诸侯来朝而未归王与之射于朝
者皆北面从三公位疏引燕礼者欲见天子诸侯朝燕
射三者位同之义仪礼内诸侯有燕朝及射朝不见正
朝周礼内天子有射朝与正朝不见燕朝诸侯射朝与
燕朝位同则天子燕朝亦与射朝位同诸侯正朝亦与
卷七十 第 12b 页 WYG0945-0047b.png
射朝位同是天子诸侯三朝各自同大射在学故有著
冕在扆之事此宾射在路门之外朝与彼异 仪礼聘
礼君与卿图事注谋事者必因朝其位君南面卿西南
夫夫北面士东面疏谋事必因朝者欲取询众之意诸
侯三朝燕朝燕礼是也又射朝大射是也路朝外正朝不
见疑当与二朝面位同故以燕礼大射仪约之知正朝面
位然也若天子三朝射人见射朝司士见正朝不见燕
卷七十 第 13a 页 WYG0945-0047c.png
朝以诸侯正朝与燕朝同明天子燕朝亦与正朝同也
 管人布幕于寝门外注寝门外朝也(疏谓路门外即王正朝之处诸侯三)
 门皋应路路门外有常朝位(注引朝贡礼曰纯四只制丈八尺疏引周礼赵商问)夕币于寝门
外宰入告具于君君朝服出门左南乡注寝门外朝也
入告入路门而告(疏此路门外正朝之处也) 又宾拜饔饩于朝注
拜于大门外 疏大门外诸侯之外朝也(朱氏曰门外之制见于经者天子有屏诸侯有朝)诸 
(侯路寝门外则有正朝大门外则有外朝其燕朝在寝燕礼是也) 觐礼侯氏入门右
告听事出自屏南适门西注天子外屏(释宫曰屏谓之植注小墙当门)
(中) 书康王之诰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
卷七十 第 13b 页 WYG0945-0047d.png
方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乘黄朱宾称奉圭兼币(周之朝仪略见)
(于此此朝会分班仪也)太保暨芮伯咸进相揖皆再拜稽首(此朝会合)
(班仪也) 左传叔向曰朝有著定会有表会朝之言必闻
于表著之位注著定朝内列位常处谓之表著(野会设表以为)
 位(周语大夫士日恪位著以敬其官注云中庭之左右曰位门屏之间曰著)司常注事名号者徽识所以 
(题别众臣植之于位朝各就焉) 明堂位正义案觐礼诸侯受次于庙门
外是觐在庙三公中阶之前此以下明朝位之法诸侯
卷七十 第 14a 页 WYG0945-0048a.png
在诸国之上特举位言之 易氏曰燕朝在路门之内
治朝在路门之外又外而应门又外而雉门则有中门
之禁焉以至尊所居仪卫严肃几其出入不可踰越惟
库门在雉门之外而外朝又在库门之外不特诸侯群
臣之咸在虽州长众庶与穷民罢民之类皆得至于左
右前后之列故小司寇掌其政朝士掌建其法言外朝特
详位定然后为之禁慢朝错立族谈者司士所正者群
臣之位朝毕则退大仆掌正王位则无往不从故云入
亦如之小司寇主于询天下之政其位止于公卿大夫
卷七十 第 14b 页 WYG0945-0048b.png
庶民而已朝士专掌外朝之法则诸侯以至群士群吏
咸在焉欲肃其仪必建其法按先郑之释朝士外朝
在路门外而康成援郊特牲小宗伯之文證之诚足以
破后学之惑至小司寇之外朝则曰在雉门外何欤贾
公彦为之说曰在雉门外则亦在库门外要当以是说
为正云

周觐礼 殷朝法 周明堂朝位

卷七十 第 15a 页 WYG0945-0048c.png
仪礼觐礼第十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
亦皮弁迎于雉门之外遂升受玉侯氏用束帛乘马摈
使者天子赐舍曰伯父女顺命于王所赐伯父舍天子
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帅乃初事侯氏再拜稽首诸侯
前朝皆受舍于朝同姓西面北上异姓东面北上侯氏
裨冕释币于祢乘墨车载龙旂弧韣乃朝以瑞玉有缫
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天子衮冕负斧依啬
夫承命告于天子(司空之属)天子曰伯父实来予一人嘉之
伯父其入予一人将受之侯氏入门右奠圭取圭升致
卷七十 第 15b 页 WYG0945-0048d.png
命王受之升成拜乃出四享皆束帛加璧庭实惟国所
有事毕天子辞于侯氏曰伯父归宁乃邦侯氏再拜稽
首升成拜降出天子赐以车服迎于外门外再拜路先
设西上路下四亚之(乘马也)重赐无数在车南诸公奉箧
服加命书于上太史是右侯氏升西面立太史述命加
书于服上侯氏受飨礼乃归诸侯觐于天子为宫方三
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上下四)
卷七十 第 16a 页 WYG0945-0049a.png
 方神明之象(司仪将合则令为坛三成宫旁一门诏王仪南乡见诸侯注引觐礼)方明者木也
方四尺设六色青赤白黑玄黄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
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天子乘龙载大旂象日月升
龙出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礼日于南门外礼月
与四渎于北门外礼山川丘陵于西门外记几俟于东
箱偏驾不入玉门奠圭于缫上  郊特牲觐礼天子不
下堂而见诸侯(诗正义王唯觐礼不下堂而见诸侯其朝宗当迎之故秋官说车迎之法宾主)
(步数) 明堂位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六年)天子负斧依
南乡而立(为斧文屏风于户牖间在明堂中央太室)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
卷七十 第 16b 页 WYG0945-0049b.png
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
东面北上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
面东上(注朝位之上上近主位尊也正义三公则东上侯尊于伯故在东子尊于男亦在东)九夷
之国东门之外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东
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南上五狄之国北门之外
南面东上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注九采九州之牧典贡职)
(者正门谓之应门二伯帅诸侯而入九牧居外而紏察之正义王制云千里之外曰采皇氏云在应门外之西)
卷七十 第 17a 页 WYG0945-0049c.png
 (伯既领之入应门牧居应门外纠察诸侯后入不如仪者)四塞世告至(夷镇蕃三服在四方)
(为蔽塞蕃国世一见)此周公明堂之位也明堂者明诸侯之尊卑
(大司马云设仪辨位以等邦国朝于此所以正仪辨等)陆氏曰九采之国所谓要服荒服是欤 周书明 
(堂篇第五十五与礼记同) 王制诸侯之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
一大聘五年一朝注比年每岁也小聘使大夫大聘使
卿朝则君自行然此大聘与朝晋文霸时所制也虞
夏之制诸侯岁朝周之制侯甸男采卫要服六者各以
其服数来朝 曲礼注诸侯春见曰朝受摰于朝受享
于庙(生气文也)秋见曰觐一受之于庙(杀气质也)朝者位于内朝
卷七十 第 17b 页 WYG0945-0049d.png
而序进觐者位于庙门外而序入王南面立于依宁而
受焉夏宗依春冬遇依秋觐礼今存朝宗遇礼今亡
左传晋侯出入三觐康有酆之朝(注朝诸侯)叔向曰明王之
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间朝以讲礼再朝而会以示威
再会而盟以显昭明(注凡八聘四朝再会王一巡守盟于方岳之下)又曰会朝
礼之经也礼政之舆也薳启彊曰朝聘有圭享覜有璋
小有述职大有巡功设几而不倚爵盈而不饮宴有好
卷七十 第 18a 页 WYG0945-0050a.png
货飧有陪鼎入有郊劳出有赠贿礼之至也  公羊传
诸侯时朝乎天子天子之郊诸侯皆有朝宿之邑焉注
时朝者顺四时而朝也五年一朝  诗韩奕韩侯入觐
以其介圭入觐于王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
衮赤舄钩膺镂锡鞗革金厄 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
之路车乘马玄衮及黼言观其旂其旂淠淠鸾声哕哕
 车攻四牡奕奕赤芾金舄会同有绎序云宣王复会诸
侯于东都 清庙序周公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
 周官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
卷七十 第 18b 页 WYG0945-0050b.png
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秋官大行人掌大宾
之礼大客之仪以亲诸侯(大宾要服以内诸侯大客谓其孤卿)春朝诸侯
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
谟冬遇以恊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
天下之政(注此六事以王见诸侯为文)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頫以
除邦国之慝(此二事亦以王见诸侯之臣使来者为文)间问以论诸侯之志
归脤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致襘以补诸
卷七十 第 19a 页 WYG0945-0050c.png
侯之灾(此四者王使臣于诸侯之礼)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
爵上公诸侯伯子男之礼大国之孤诸侯之卿及
其大夫士侯服岁壹见甸服二岁壹见男服三岁
壹见采服四岁壹见卫服五岁壹见要服六岁壹
见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壹见各以其所贵宝为
摰 天官掌舍掌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 大
朝觐会同大宰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注大会同或于春朝或于)
 秋觐(王朝诸侯立依前南面其礼之于阼阶上)小宰以法掌戒具宰夫掌牢
礼飧牵陈数(注凡此礼陈数存可见者有行人掌客及聘礼公食大夫)掌次张大次
卷七十 第 19b 页 WYG0945-0050d.png
小次幕人共帷幕幄帟绶大宗伯为上相(出接宾曰摈入诏礼曰相)
小宗伯肄仪为位肆师佐摈共设匪瓮之礼司几筵王
位设黼依之前南乡设蒲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
黼纯左右玉几典瑞公侯伯圭缫三采三就子男二采
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大史以书协礼事(小史佐之)
常置旌门射人诸侯在朝则皆比面诏相其法作大夫
(注引觐礼)司士凡会同作士从节服氏掌朝觐衮冕六人
卷七十 第 20a 页 WYG0945-0051a.png
维太常齐仆驭金路以宾校人毛马而颁之车仆共
革车大司寇前王小行人协九仪宾客之礼司仪掌
九仪摈相之礼为坛三成宫旁一门诏王仪南乡见
诸侯象胥受国客币掌客具飨礼 柳宗元曰古者旦
见曰朝暮见曰夕诗莫肯朝夕传朝而不夕礼记日
入而夕朝不废朝暮不废夕晋叔向夕楚右尹子革
夕齐子我夕赵文子砻其椽张老夕知襄子为室士
茁夕皆暮见也汉仪夕则两郎向琐闱拜谓之夕郎
亦出是名也 明堂之朝位详于诸侯而仅载四夷者
卷七十 第 20b 页 WYG0945-0051b.png
圣人每详内而略外也王会篇之朝位详于四夷而略
于诸侯者远人自面内而向化也 车辂前陈旗物森
列金石在虡琛贽充庭璪旒衮舄天临乎其上簪緌舄
履星拱乎其下

王会(见后)


朝事仪

记玉藻疏朝事仪云冕而执镇圭帅诸侯朝日于东郊
卷七十 第 21a 页 WYG0945-0051c.png
 王制疏觐礼云天子乘龙载大旂拜日于东门之外反
祀方明郑注引朝事仪曰天子冕而执镇圭尺有二寸
云帅诸侯而朝日于东郊所以教尊尊也退而朝诸侯
 周礼注朝士仪曰奉国地所出物而献之明臣职也

孔子聘辞

左传襄二十七年六月丁未朔宋人享赵文子叔向为
介司马置折俎礼也仲尼使举是礼也以为多文辞
杜氏注因享宴之会展宾主之辞服虔云以其多文辞
故特举而用之后世谓之孔氏聘辞以孔氏有其辞故
卷七十 第 21b 页 WYG0945-0051d.png
传不复载也正义所言孔氏聘辞不知事何所出实享
礼而谓之聘举旧辞而目曰孔氏事亦不必然也昭四
年左师献公合诸侯之礼六子产献伯子男会公之礼
六昭九年孟僖子如齐殷聘礼也(礼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殷相)
(聘世相朝聘礼有上介众介至所聘之国誓于其境则史读书司马执策贾人拭玉有司展币) 经书
公如京师者一朝于王所者二卿大夫如京师者五书
天王来聘者七锡命者三君臣上下之分易矣 聘义
卷七十 第 22a 页 WYG0945-0052a.png
曰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 王制曰诸侯
之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注小
聘使大夫大聘使卿朝则君自行然此大聘与朝晋
文霸时所制也虞夏之制诸侯岁朝周制各以服数
来朝

汉长乐宫朝仪

叔孙通传(见礼制类)

汉未央宫大朝

史记高帝九年未央宫成大朝诸侯群臣置酒前殿奉
卷七十 第 22b 页 WYG0945-0052b.png
玉卮为太上皇寿

汉明堂朝诸侯 明堂上寿 明堂上计

武纪元封元年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泰山降坐朝堂
(此古明堂)二年秋作明堂于泰山下(即奉高县)五年春三月还至
泰山增封甲子祀高祖于明堂以配上帝因朝诸侯王
列侯受郡国计天汉三年三月行幸泰山封祀明堂
因受计大始四年三月壬午祀高帝于明堂因受计(三受)
卷七十 第 23a 页 WYG0945-0052c.png
 计(元封天汉)太始  郊祀志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
寿下诏改元封元年 儿宽传从东封泰山还登明堂
宽上寿曰陛下合指天地祖立明堂辟雍宗祀泰一臣
宽奉觞再拜上千万岁寿制曰敬举君之觞 萧由传
由治郡有声元始中作明堂辟雍大朝诸侯召由为大
鸿胪会病不及宾赞(此长安明堂) 后儒林传序明帝坐明
堂朝群后

汉甘泉朝诸侯

武纪太初元年受计于甘泉(师古曰郡国所上计簿若今诸州计帐)天汉
卷七十 第 23b 页 WYG0945-0052d.png
四年春正月朝诸侯于甘泉宫后元二年正月朝诸侯
于甘泉宫赐宗室 志方士多言帝王有都甘泉者其
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 匈奴传甘露
三年正月单于朝天子于甘泉宫宠以殊礼位在诸侯
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 待以客礼(龙驾帝服鸣钟传鼓于清渭之上南面朝单于)

汉中朝 外朝 内朝

传刘辅上书系狱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
卷七十 第 24a 页 WYG0945-0053a.png
禄勋师丹大中大夫谷永俱上书云云注孟康曰中朝内
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
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王嘉事下将军中朝
者龚胜为光禄大夫尚书劾奏王嘉下将军中朝者
议胜独书议杨恽中书谒者令宣持单于使者语视
诸将军中朝二千石 韦玄成诏中朝臣具复毁庙之
文 涓勋奏丞相宣愿下中朝特进列侯将军以下正
国法度 朱博有诏左将军彭宣与中朝者杂问制将
军中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郎议 师丹人上书告丹
卷七十 第 24b 页 WYG0945-0053b.png
上以问将军中朝臣  萧望之五凤中诏遣中朝大
司马车骑将军诸吏光禄勋大仆问望之计策
翟方进奏陈咸不当蒙方正举备内朝臣(咸为光禄大夫)
(给事中) 成纪建始元年未央宫殿中朝者坐注晋
灼曰内朝臣之朝坐也服虔曰公卿以下朝会坐
也 后邓后纪元初五年刘毅上书曰正位内朝
流化四海 周礼注司徒府中有百官朝会殿天子
卷七十 第 25a 页 WYG0945-0053c.png
与丞相决大事是外朝之存者  传严助为中大夫
公孙弘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
辨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诎  萧望之故
事御史大夫朝奏事会庭中差居丞相后望之与钧
(元帝诏望之给事中朝朔望) 王商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引见
白虎殿丞相坐未央庭中单于前拜谒  西都赋左
右庭中朝堂百僚之位

汉九宾(又见礼制)

叔孙通传长乐宫朝设九宾胪传(刘敞谓摈者九人)蔡质汉仪
卷七十 第 25b 页 WYG0945-0053d.png
德阳殿朝贺作九宾彻乐 百官表大鸿胪注应劭曰
郊庙行礼赞九宾鸿声胪传之也 续官志鸿胪属官
治礼郎四十七人注东观书曰主斋祠傧赞九宾 礼
仪志大鸿胪设九宾注薛综曰九宾谓王侯公卿二千
石六百石及郎吏匈奴侍子凡九等 东京赋九宾重
胪人列注引韦昭曰周礼九仪谓公侯伯子男孤卿大
夫士也 史记秦设九宾于庭
卷七十 第 26a 页 WYG0945-0054a.png

汉诸王朝京师

后纪显宗永平二年九月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淮
阳王延东海王政来朝六年正月沛王辅等九人来朝
十一年正月沛王辅等八人来朝 肃宗建初七年春正
月沛王辅济南王康东平王苍中山王焉东海王政琅
邪王宇来朝 传东平王苍永平十一年苍与诸王朝
京师建初六年冬上疏求朝明年正月帝许之赐装钱
千五百万诸王各千万帝赐苍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
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亲循行邸第钱帛器物充备
卷七十 第 26b 页 WYG0945-0054b.png
下诏曰礼云伯父归宁乃国诗云叔父建尔元子敬之至
也昔萧相国加以不名优忠贤也况兼亲尊者乎其沛
济南东平中山四王赞皆勿名苍既至升殿乃拜天子
亲答之其后诸王入宫辄以辇迎至省閤乃下苍辞曰
既赐奉朝请咫尺天仪而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燕
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三月大鸿胪奏遣
诸王归国帝特留苍赐以秘书列仙图道术秘方至八
卷七十 第 27a 页 WYG0945-0054c.png
月饮酎毕有司复奏遣乃许之 广陵侯元寿建初七
年肃宗诏元寿兄弟与诸王俱朝京师(广陵王荆之子) 中山
王焉永平二年冬诸王来会辟雍事毕归蕃焉与俱
就国从以虎贲官骑  北海敬王睦永平中岁终
遣中大夫奉璧朝贺  第五伦传建武二十七年
补淮阳医工长二十九年从王朝京师随官属得
会见帝问政事大悦明日复召入    史记褚
先生曰诸侯王朝见天子汉法凡当四见始到
入小见正月朔旦奉皮荐璧玉贺正月法见后三日为
卷七十 第 27b 页 WYG0945-0054d.png
王置酒赐金钱财物后二日复入小见辞去凡留长安
不过二十日小见者燕见于禁门内饮于省中非士人
所得入也(汉之仪法朝见贺正月者常一王与四侯俱朝见十馀岁一至) 高纪十一
年二月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 哀纪嗣为定
陶王元延四年入朝尽从傅相中尉时中山孝王亦来
朝独从傅上怪之以问定陶王对曰令诸侯王朝得从
其国二千石故尽从之他日问中山王独从傅在何法
卷七十 第 28a 页 WYG0945-0055a.png
令不能对成帝由此贤定陶王 宋志班固礼乐郊祀
马彪祭祀礼仪蔡邕朝会董巴舆服并各立志

汉朝会见诸儒

鲁丕传永平十一年迁中散大夫和帝因朝会召
见诸儒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
帝善丕说罢朝特赐冠帻履袜衣一袭   京房尝
宴见注以閒宴时入见天子   马援引见数十
每接燕语
卷七十 第 28b 页 WYG0945-0055b.png
汉会见仪适

窦融传建武八年夏车驾西征隗嚣融率五郡太守与
大军会高平第一(高平有第一城)融先遣从事问会见仪适(注犹)
(言仪注也)是时军旅诸将与三公交错道中或背使者交相
语帝闻融先问礼仪甚善之以宣告百僚乃置酒
高会引见融等待以殊礼陇蜀平诏与五郡守奏
事京师引见就诸侯位  建武四年马援引见宣
德殿
卷七十 第 29a 页 WYG0945-0055c.png

汉奉朝请

宣纪时会朝请舍长安尚冠里注岁时随宗室朝会(宣帝)
(为皇曾孙奉朝请) 传吴王使人为秋请注孟康曰律春曰朝秋
曰请如古诸侯朝聘也 石奋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
注豫朝请 张禹以特进奉朝请 传喜位特进奉朝请
 冯参以列侯奉朝请 杜缓前免太常以列侯奉朝请
 萧望之给事中朝朔望坐次将军 苏武以著节老臣令
朝朔望光为大师有诏朝朔望  后官志列侯奉朝请
在长安位次三公(前汉) 汉官解诂三辅职如郡守独奉
卷七十 第 29b 页 WYG0945-0055d.png
朝请 列侯奉朝请(后汉寇邓耿贾加特进朝请而已) 建武十三年
耿弇马武刘赐 十四年陈俊 十五年臧宫朱祐
 十九年邓晨 刘隆 梁统 邓禹李通以特进
奉朝请  邓骘永初中奉朝请位在三公下特进
侯上有大议诣朝堂与公卿参谋 显宗拜邓禹
太傅进见东向 永平中幸宛诏诸李随安
众宗室会见(李通传) 建武七年王常拜横野将军位
卷七十 第 30a 页 WYG0945-0056a.png
次与诸将绝席八年隗嚣众溃置酒高会劳赐中郎将
来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九年郭伋拜颍川守召见
辞谒十九年拜桓荣议郎每朝会令荣于公卿前敷奏
经书二十八年大会百官问谁可傅太子 宣秉拜御
史中丞帝特诏中丞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
坐京师号三独坐 邓太后以张禹为太傅朝见特赞
与三公绝席

魏百官班次

晋官志魏置谒者仆射掌大拜授及百官班次统谒者
卷七十 第 30b 页 WYG0945-0056b.png
十人

唐朝集上计

会要贞观元年十二月许梁州都督窦轨入朝问风俗
十五年正月上曰古诸侯有汤沐邑汉故事立邸舍十
七年十月朔诏为诸州朝集使造邸第三百馀所二十
年有司言汉仪注朝贺正月常一王四侯十馀岁一至
请每岁二王入朝礼毕还藩开元八年十月敕都督刺
卷七十 第 31a 页 WYG0945-0056c.png
史上佐每岁分番朝集十月二十五日至京十一月朔
见二十二年诏十日一参大历十四年敕诸州刺史入
计如式元和十四年八月魏博田弘正来朝赐宴麟德
殿五年十二月义武张茂昭朝京师故事双日不坐是
日特开延英

唐宣政殿受朝 朔望宣政殿受朝

会要开元中萧嵩奏每月朔望受朝于宣政殿先列仗卫
及文武四品以下于庭侍中奏外办上乃步自西序门
出升御坐朝罢起步入东序门然后放仗臣以宸仪肃
卷七十 第 31b 页 WYG0945-0056d.png
穆升降俯仰众人不宜得见乃请备羽扇于殿两厢上
将出索扇扇合上坐定去扇将退又索扇如初天宝十
二载十一月中丞奏京官朔望朝参著朱衣裤褶五品
以上珂伞(详见冕服)建中元年十一月朔(辛酉)御宣政殿见朝
集使及贡士(州府计吏至者一百七十有三)兵兴州郡不上计内外不
会同者廿五年至是始复旧典贞元七年四月二十八
(戊午)诏每岁五月一日御宣政殿见臣僚京官九品以
卷七十 第 32a 页 WYG0945-0057a.png
上外官因朝奏在京者并就列令有司重定仪注颁示
永编礼式(本以五月一日阴生臣子道长君父道衰非善月也)八年五月(乙丑朔)
四年五月朔宣政受朝见元和三年四月(丁丑)以术数之
说礼经不载遂罢之(先是创有是礼亦不多行)十年三月朔(壬申)御延
英殿对宰臣故事朔望御宣政殿见群臣谓之大朝玄
宗始以陵寝荐食不听政后遂以为常 旧纪贞元六
年五月丙寅朔上御紫宸受朝以是月一阴生臣子道
长父子必以是朔面焉故取朔日受朝七年四月戊午
诏仲夏之时万物敷畅阳德方茂阴事始承昔者观其
卷七十 第 32b 页 WYG0945-0057b.png
法象因天地交会之序为父子相见之仪岂隔于君臣
之际起今年五月朔御正殿召见文武百官外官因朝
奏咸听就列仍编礼式以为常典五月庚申朔上御宣
政殿见百官从新制也元和三年四月丁丑敕五月一
日御殿受朝贺礼宜停 会要贞观十三年房元龄请
三日一临朝二十三年诏每日常坐显庆二年隔日
视事(六典注永徽二年诏太极殿五日一视事) 纪唐制以只日视朝文
卷七十 第 33a 页 WYG0945-0057c.png
宗用双日贞元十八年七月乙亥罢正衙奏事 六
典正至御承天门以听政(古之外朝)朔望坐建极视朝(古之)
(中朝)皆常日两仪殿听朝视事(古之内朝) 国史庆历七年
诏读时令礼院约定仪注以通礼参用唐宣政殿朔
望朝参仪草定

唐紫宸殿入閤仪

官志起居舍人若仗在紫宸内閤夹香案分立殿下监
察御史开元七年诏随仗入閤左右翊中郎将入閤日
一人升殿受状会要贞观五年正月诏谏官随中书
卷七十 第 33b 页 WYG0945-0057d.png
门下及三品官入閤贞元七年十一月诏常参官入閤
不得奔走故事朔望日御宣政殿见群臣谓之大朝(立仗)
(正衙)或御紫宸殿则唤仗自宣政两閤入所谓东西上閤
门也自玄宗前未有此制开元后以朔望上盘食玄宗
欲避正殿遂移紫宸殿唤仗自閤门入始有入閤之名
敬宗宝历初始以月朔御紫宸殿入閤开成元年正月
(己酉)诏入閤日次对官班退立于东阶松下须宰臣奏事
卷七十 第 34a 页 WYG0945-0058a.png
毕齐至香案前各言本司事左右起居又待次对官奏事
毕方出(敬宗长庆四年正月即位二月辛丒御紫宸殿群臣初展入閤之仪) 五代会要唐制
常参官每日朝退赐食谓之廊餐自乾符后月旦入閤日赐
食礼毕閤门宣放仗群臣俱拜谓之谢食五代史李琪传
唐末丧乱朝廷礼坏天子未尝视朝而入閤之制亦废常参
官日至正衙者闻传不坐即退独大臣奏事日一见便殿而
侍从内诸司日再朝而已明宗即位(后唐)乃诏群臣五日一
随宰相入见内殿谓之起居李琪谓非唐故事请罢五日
起居而复朔望入閤明宗曰五日起居吾思数见群臣不
卷七十 第 34b 页 WYG0945-0058b.png
可罢而朔望入閤可复(会要天成元年十一月乙酉诏朔望赐百官廊下餐)然唐故
事天子日御殿见群臣曰常参朔望荐食诸陵寝有思慕
之心不能临前殿则御便殿曰入閤(玄宗以陵寝荐食不听政遂以为常)
政前殿也谓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谓之閤其不御前
殿而御紫宸殿也乃自正衙唤仗由閤门而入百官俟朝
者因随以入见故谓之入閤然衙朝也其礼尊閤宴见也
其礼杀自乾符后因乱礼缺天子不能日见群臣而见朔望
卷七十 第 35a 页 WYG0945-0058c.png
故正衙常日废仗而朔望入閤有仪其后习见遂以
入閤为重至出御前殿犹谓之入閤至是而复然有司
不能讲正凡群臣五日一见入中兴殿便殿也此入閤
遗制而谓之起居朔望一出御文明殿前殿也(文明殿两掖曰)
(东西上閤门)反谓之入閤琪不能正也琪又建言入閤门有
待制次对官论事而内殿起居一见而退(五代会要后唐天成元年)
(七月御史台奏故事每日百官入朝百官排仪仗金吾勘契入后有待制次对官各举论本司事左右起居分)
(记言动付史馆编录)欲有言者无由自陈明宗乃诏起居日(天成元年)
(八月己亥御文明殿百官入閤如月朔之仪)有言事者许出行自陈又诏百
卷七十 第 35b 页 WYG0945-0058d.png
官以次转对(文明殿即唐贞观殿梁开平二年改在洛阳) 会要贞元十二
年十月御史台奏御史内供奉者入閤日依宣政殿前
班位次员外郎之后天祐三年六月敕文武百僚每月
一入閤于贞观殿贞观殿朝廷正衙正至受朝贺比来
视朔未正规仪宜于崇勋殿入閤(二殿皆在洛阳崇勋殿后唐曰中兴)五 
(代会要有入閤仪开延英仪) 通鉴元和十五年十月壬午群臣入
閤退谏议大夫郑覃等五人进言时久无閤中论事者
卷七十 第 36a 页 WYG0945-0059a.png
穆宗讶之 李渤传敬宗晏朝紫宸入閤帝久不出
今按贞观中已自入閤之语不待开元间退御紫宸乃
云入閤也玄宗亦曰鱼袋者五品以上入閤则合符
宋庠曰坐朝日即为入閤未知何据

唐百官班序朝参名簿

百官志御史大夫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
列于两观文武职事九品以上及二王后朝朔望文官
五品以上及两省供奉官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
日参号常参官武官三品以上三日一朝号九参官五
卷七十 第 36b 页 WYG0945-0059b.png
品以上及折冲当番者五日一朝号六参官弘文崇文
馆国子监学生四时参凡诸王入朝及以恩追至者日
参九品以上自十月至二月裤褶以朝五品以上有珂
文武三品非职事官朝参名簿皆称曰诸公监察御史
举不如法者鸿胪卿凡四夷君长以蕃望高下为簿朝
见辨其等位 会要永徽元年十月五日京官文武五
品依旧五日一参神龙元年四月初令五品以上朔望参
卷七十 第 37a 页 WYG0945-0059c.png
日升殿食天宝十四载三月一日令分日入朝贞观六
年八月御史大夫责殿中侍御史唐临以朝列不整景
龙三年左台御史崔涖弹朝班不肃 舒元舆御史台
中书院记御史每朝会至含元殿西庑使朱衣从官传
呼促百官就班迟晓列于两观之下监察二人立于东
西朝堂砖道以监之鸡人报点押百官由通乾观象入
宣政门及班于殿庭则左右循使二人分押于钟鼓楼
下若两班就食廊下又分殿中一人为使莅之谒者承
旨唤仗入东西閤门分监察二人立紫宸屏下以监其
卷七十 第 37b 页 WYG0945-0059d.png
出入炉烟起天子负斧扆听政自螭首龙墀南属于文
武班则侍御史一人尽得弹举不如法者(仪卫志同)

唐贞元班序敕

通典贞元二年九月五日敕文武百官朝谒班序中书
门下各以本官序供奉官在横班序若入閤则各随左
右省主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史在左殿中侍御史在右
通事舍人分左右立文武官行立班序通乾观象门
卷七十 第 38a 页 WYG0945-0060a.png
外序班武次文(含元殿前龙尾道下叙班旧无此仪唯合于通乾观象门南序班)至宣
政门文由东门入武由西门入至閤门亦如之退朝从
宣政西门出(周礼先叙六官六典尚书省官本每班请以尚书省为首) 会要贞元
二十年十月御史中丞奏准贞元二年班序敕三院御
史常参官兼者入本官班如内供奉里行入御史班二
十一年五月又奏准贞元班序敕云云横行位次依本
班先后

唐朝位

百官志御史台凡朝位以官职事同者先爵爵同以
卷七十 第 38b 页 WYG0945-0060b.png
齿致仕官居上职事官与散官勋官合班则文散官居
职事之下武散官次之勋官又次之官同者异姓为后
亲王嗣王任文武官者从其班官卑者从王品郡王任
三品以下职事者居同阶品之上非任文武官者嗣王
居太子太保之下郡王次之国公居三品之下郡公居
从三品之下县公居四品之下侯居从四品之下伯居
五品之下子居从五品之上男居从五品之下以前官
卷七十 第 39a 页 WYG0945-0060c.png
召见者居本品见任之上以理解者居同品之下本司
参集者以职事为上下文武三品非职事官者朝参名
簿皆称曰诸公

建隆崇元殿入閤

建隆元年八月戊辰朔御崇元殿(即天安殿宋太祖五行其礼然御前殿非)
(唐旧矣)设仗卫百官入閤置待制候对官仗退赐廊下食
(廊下食起唐贞观)三年八月丙戌朔御崇元殿入閤窦仪待制
边元范候对十一月乙卯朔御崇元殿入閤赵矩待制
张澹候对四年四月壬午朔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御崇
卷七十 第 39b 页 WYG0945-0060d.png
元殿视朝设金吾仗入閤艾颖待制马士元候对(八月庚辰)
(朔亦如之)乾德四年四月丙申朔御文明殿入閤(即文德殿)一云大 
 明殿(国史云文明当考) 太平兴国二年闰七月丁巳有司言八
月一日入閤旧仪军校等不入殿庭起居文武官至位
踧踖疾趍入沙墀再拜鞠躬不呼万岁望如冬正朝贺
例军校陪位拜舞礼毕先退门外序立文武官舞蹈如
中书门下班从之制下会雨而止
卷七十 第 40a 页 WYG0945-0061a.png

建隆合班仪(乾德定内外官仪制祥符定群臣仪制)

建隆三年三月壬午(二十三日)有司上重定合班仪制先是
乙亥诏学士班侍郎之上升六曹侍郎在给舍上郎中
在补阙上员外郎在拾遗上节度使在六曹侍郎上中
书侍郎下(馀如故)乾德二年二月戊申朔重定内外官仪
(有司请上将军在中书侍郎下大将军在少卿监下诸卫率副率在东宫五品下)淳化三年
八月有司重定合班仪升尚书令于三师之上(时将画正仗图)
(欲备官故也)五年六月甲辰诏翰林学士班丞郎之上 祥
符元年正月庚寅(二十八日)有司上都亭驿酺宴班位图天
卷七十 第 40b 页 WYG0945-0061b.png
禧三年十一月辛酉(九日)閤门上大礼称庆合班图(皇太子位)
(在宰相上太子恳辞再请乃许) 祥符五年命学士李宗谔陈彭年详
定群臣仪制九月丁丑奏百官避宰辅及敛马分路之
制 景祐五年八月閤门详定合班杂坐仪七年五月
癸卯知杂御史王随请以御史台新降条目编为仪制
从之立班图 见图类(又见礼制类)

建隆五月朔受朝

卷七十 第 41a 页 WYG0945-0061c.png
三年五月癸亥朔御崇元殿受朝(服通天绛纱陈仪卫) 天圣三
年四月上问五月一日御殿故事王钦若对唐以阴气
始盛设君臣相见之仪然近岁未尝行癸亥诏权停
视朔御殿非古也唐德宗以术数之说肇行斯礼元和
中以不经罢之后唐同光中复举行至是犹循旧制熙
宁二年罢之

太平兴国乾元殿受朝(五月朔如冬正仪)

三年三月己酉吴越王俶入朝见于崇德殿宠赉甚厚
赐宴长春殿四月己卯平海节度陈洪进献漳泉二州
卷七十 第 41b 页 WYG0945-0061d.png
得县十四五月乙酉朔御乾元殿受朝仗卫如冬正仪
赦漳泉是曰俶上表献所管十三州一军凡得县八十六

淳化文德殿入閤 仪注 入閤图 祥符


入閤图

淳化二年十一月诏以来月朔御文德殿入閤令史馆
修撰杨徽之张洎与有司取旧图定仪注以闻洎上奏
曰按今之乾元殿即唐含元殿也在周为外朝唐为大
卷七十 第 42a 页 WYG0945-0062a.png
朝冬至元日设仗卫朝万国在此殿今之文德殿即唐
宣政殿也在周为中朝在汉为前殿在唐为正衙凡朔
望起居凡册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对四夷君长试制策
举人在此殿也今之崇德殿即唐紫宸殿也在周为内
朝在汉为宣室在唐为上閤即只日常朝之殿也东晋
太极殿有东西閤唐制紫宸上閤法此制也所谓入閤
者盖只日御紫宸上閤之时先于宣政殿前立黄麾金
吾仗俟勘契毕唤仗自东西閤门入故谓之入閤今朝
廷以文德正衙权为上閤非宪度也切见长春殿正与
卷七十 第 42b 页 WYG0945-0062b.png
文德殿南北对请改刱此殿以为上閤作只日立仗视
朝之所其崇德崇政殿即唐之延英殿也为只日常时
听断之所疏入不报上以入閤旧图承五代草创礼容
不备命徽之等讨论故事别为新图十二月丙寅朔上
御文德殿群臣入閤礼毕赐百官廊下食唐制朔望天
子御宣政殿受百官起居及诸司奏事仗卫如式敬宗
始于紫宸殿展入閤之仪三年五月甲午朔御文德殿
卷七十 第 43a 页 WYG0945-0062c.png
群臣入閤先是旧制入閤惟殿中省细仗随两省供奉
官先入陈于廷上以为仪卫太简命有司增设黄麾仗
二百五十人其殿中省细仗仍旧(唐以月朔行之后唐天成初又以月望)
 咸平二年八月辛亥朔御文德殿群臣入閤(孙何待制)
祥符三年闰二月辛亥朔(李迪待制杜梦證候对) 七年四月
二日东上閤门使魏昭亮言閤门入閤图殿上侍立
臣僚皆唐时职官与圣朝名品不同望依新定仪制
别画副本有司永为定制诏礼仪院详定 国史李
淑传议入閤曰唐宝历后常以月朔御紫宸行入閤
卷七十 第 43b 页 WYG0945-0062d.png
仪圣朝太祖五行其礼多御崇元殿备殿中金吾诸
仗设待制候对官崇元即今天安殿也乾德之后改
御大明殿即今集英太宗三行其礼别定新仪就文德
廷增设黄麾仗真宗亦三行之绘图讲习藏之禁閤
艺文志景祐三年诏贾昌朝与丁度李淑采国朝律历
典礼日度昏晓中星祠祀配侑岁时施行者约唐月令定
为时令一卷以备宣读而淑定入閤仪异于通礼明年
卷七十 第 44a 页 WYG0945-0063a.png
诏因入閤读时令寻停 张洎传淳化中上令史馆修
撰杨徽之等四人修正入閤旧图洎同奉诏因诏讨论
入閤故事独草奏以闻又请准旧仪侍从官先入起居
毕分行侍立于丹墀之下谓之蛾眉班然后宰相相率
正班入起居唐初五日一朝景云初始修贞观故事肃
宗而下咸只日临朝双日不坐(双日宰相当奏事特开延英召对或蛮夷入贡)
(勋臣归朝亦特开紫宸引见)望依旧规只日视朝双日不坐其双日
于崇德崇政两殿召对宰臣常参官以下及非时蛮夷
入贡勋臣归朝亦特开上閤引见奏入不报
卷七十 第 44b 页 WYG0945-0063b.png

景祐定入閤仪注

景祐三年正月丙午诏知制诰李淑等重修閤门仪制
其入閤仪注颇省去烦文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庚子诏
五月朔行入閤之礼仍读时令先是诏国朝时令委编
修官约唐月令撰定以备宣读于是贾昌朝等采国朝
律令典礼日度昏晓中星及祠祀配侑诸事当以岁时
行者改定为一篇上之遂诏因入閤行其礼宝元二
卷七十 第 45a 页 WYG0945-0063c.png
年十二月十二日戊辰参政宋庠言近奉德音询及入
閤故事臣虽略陈梗槩理有未详退而讲求故事夫入
閤乃有唐只日于紫宸殿受常朝之仪也谨按唐有大
内有大明宫宫在大内之东北世谓之东内谓大内为
西内自高宗以后天子多在大明宫宫之正门曰丹凤
门门内第一殿曰含元正至大朝会则御之对北第二
殿曰宣政谓之正衙朔望大册拜则御之对北第三殿
曰紫宸谓之上閤亦曰内衙只日常朝则御之据唐制
凡天子坐朝必须立仗于正衙或乘舆止御紫宸即唤
卷七十 第 45b 页 WYG0945-0063d.png
正衙仗自宣政殿两门入是谓东西上閤门也以国朝
之制相比则令之宣德门唐丹凤门也大庆殿唐含元殿
也文德殿唐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今欲求入
閤本意施于仪典即须先立仗于文德之廷如天子止
御紫宸则唤仗自东西閤门入如此则差与旧仪相合
但今之诸殿比于唐制南北不相对以此为异耳又按
唐自中叶以还双日及非时大臣奏事别开延英殿赐
卷七十 第 46a 页 WYG0945-0064a.png
对若今假日御崇政延和是也乃知唐世每遇坐朝之
日即为入閤而叔世离乱五朝草创大昕之制更从易
简正衙立仗因而遂废其后或有行者常人所罕见乃
复谓之盛礼甚不然也今相传入閤图者是官司记常
朝之制如閤门有仪制敕合班杂坐图之类何足为希
阔之事哉况唐开元旧礼本无此制至开宝中诸儒增
附新礼始载月朔入閤门之仪又以文德殿为上閤差
舛尤甚盖当时编撰之士讨求未至太宗朝儒臣张洎
论奏颇为精洽欲下两制改正旧仪诏两制详定学士
卷七十 第 46b 页 WYG0945-0064b.png
丁度等奏今殿閤与唐制不同宜且仍旧从之(庆历七年三月)
(戊子诏权停所上立夏读时令仪) 熙宁三年五月知制诰宋敏求言
奉诏详定閤门仪制如文德殿入閤当御紫宸殿方
合旧制诏学士议承旨王圭言入閤者乃唐朝只
日紫宸受常朝之仪非盛礼壬子诏罢之(二十三日学士)
(院奏)六月九日閤门奏文德殿无受朝仪下两制详定

景祐百官表位

卷七十 第 47a 页 WYG0945-0064c.png
景祐四年九月庚戌诏閤门于紫宸垂拱殿刋
石为百官表位嘉祐四年六月二十四日御史
台请于紫宸垂拱两殿庭石位镌定班次以官
位序班员多者重行员少者合班序立 太平
兴国五年九月丁未诏曰表著之设盖有等威
阙庭之仪所务恭肃故离立族谈者罚之所及
蹴刍齿路者诛之必加所以辨名器之差正班
爵之序贾生设堂陛之喻盖明天子之尊叔孙
造绵蕝之文式彰王者之贵 李宗谔言朝会图
卷七十 第 47b 页 WYG0945-0064d.png
门下省典仪设版位御史中丞班在丹墀上两省
官后立

熙宁文德殿视朝仪 正衙视朝之仪

志三年(会要二年六月九日)修閤门仪制宋敏求言本朝唯入閤
御文德殿(司马光言文德殿为天子正衙)今不用入閤仪遂阙视朝之
礼请下两制及礼院约唐御宣政殿制裁定为文德殿
朔望视朝之制诏学士院详定四年正月甲寅学士韩维
卷七十 第 48a 页 WYG0945-0065a.png
等上其仪以入閤旧图增损裁定其仪前一日供
帐于殿庭金吾执仪刀天武执伞扇黄麾告止传
教信幡龙头竿戟列于东西门外立仗青龙五岳
五龙旗列于东白虎五星五凤旗列于西御马东
西皆五匹设御幄于殿后閤其日金吾押本卫仗
殿中省押细仗东西对列四年五月乙酉朔初视
朝于文德殿 元丰四年五月十九日视朝 天
禧五年十月十日中书密院请准故事五日一御便
殿 皇祐编敕正衙常朝及横行并宰臣立班常朝日
卷七十 第 48b 页 WYG0945-0065b.png
轮宰臣一员押班 祥符初敕宰臣依故事赴文德殿
押班 治平四年五月癸未诏春分秋分后辰正牌上
垂拱殿视事未退宰臣更不过文德殿押班 初沿唐
故事百官曰赴文德殿宰臣押班谓之常朝休假三日
以上内殿起居官毕集谓之横行宰臣以下应见谢辞
者皆先赴文德殿谓之过正衙 正衙谓之外朝(先诣正衙方许入对)
元丰四年御史满中行言今垂拱内殿宰臣以下既已
卷七十 第 49a 页 WYG0945-0065c.png
日参而常朝不废至于横行正衙必俟天子御殿日乃
可行之虚名谬例欲望罢去十一月己酉诏从之

元丰大庆殿朝会图

四朝志元丰元年详定正旦仪奏用黄麾仗二年详定
冬会等仪又言御殿仪仗有黄麾幡一而无黄麾请制
大麾帝曰姑阙之二年详定所又言昨定朝会图于大
庆殿横街北止陈大辇逍遥平辇而舆未陈也当增腰
舆一小舆一改制偏扇团方扇为三等绣帷凡朝会平
辇逍遥并陈东西龙墀上 政和三年四月议礼局上
卷七十 第 49b 页 WYG0945-0065d.png
大庆殿大朝会仪卫黄麾大仗五千二十五人文德殿
视朝黄麾半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文德殿发册黄麾
细仗一千四百二人

绍兴文德殿视朝

绍兴十二年十一月三日礼部侍郎王赏言朝会之制
正至及大庆贺御大庆殿与文德紫宸垂拱殿礼制不
同月朔御文德殿谓之前殿正衙设黄麾半仗紫宸垂
卷七十 第 50a 页 WYG0945-0066a.png
拱系别殿不设仪仗今欲先举行文德殿视朝之制十
三年文德殿视朝用黄麾半仗二千四百十五人六月
紫宸殿望参设黄麾角仗先是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
有司请讲求常朝视朝正衙便殿之仪于是讨论朔日
文德殿视朝紫宸殿日参望参垂拱殿日参四参及垂
拱紫宸殿上寿之制请先御正殿视朝时行宫止一殿
乃以射殿为崇政殿朔望设帐门以为文德紫宸殿宣
制以为文德殿拜表听批荅以文德殿东上閤门又以
内诸司地为垂拱殿四参于殿门外设位版(乾道二年九月七日)
卷七十 第 50b 页 WYG0945-0066b.png
(閤门定垂拱殿四参之仪) 绍兴十三年二月壬戌上初御前殿特
引四参官起居自建炎以来始有此礼四月三日閤门
言垂拱殿已砌石位其字与石色一同百官难以辨认
请四参石位装字以黄蜡日参石位以红蜡从之(四月丙戌)
(诏宰执四参官赴垂拱殿习看石位) 宋敏求曰文德殿曰外朝(凡不釐务朝臣)
(月赴是谓常朝)垂拱殿曰内殿(宰臣以下及武班日赴是谓常起居)每五日文武朝臣赴内 
(朝谓之百官大起居凡三等盖天子坐朝莫先于正衙于礼群臣无一日不朝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
卷七十 第 51a 页 WYG0945-0066c.png
(俟放朝乃退) 汉宣帝地节二年五月始亲政事五日
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 魏黄初五年五
月有司以公卿朔望日因奏疑事听断大政 王肃曰
周官五日视朝汉宣帝使公卿五日一朝成帝始置尚
书五人自是朝礼遂阙可复五日视朝之仪使公卿尚
书各以事进废礼复兴光宣圣绪 元魏孝文谓穆亮
三代之礼日出视朝汉魏已降礼仪渐杀晋令有朔望
集公卿于朝堂而论政事亦无天子亲临之文 唐每
月凡九开延英延英对宰臣日未御内殿前令閤门使
卷七十 第 51b 页 WYG0945-0066d.png
传宣放班 高宗五日一御太极殿视事 代宗于紫
宸听朝常限三人奏事 天禧五年十月十日辅臣请
准故事五日一御便殿及朔望坐朝
 玉海卷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