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八 (自动笺注)
卷五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五十八
            宋王應麟
 蓺文
 尚書注云傳即注也以傳述為義史記索隱列傳者敘列人臣事跡令可傳後世(釋名曰傳者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黄帝星傳内傳
見天類書黄帝内傳一卷籛鏗得於石室向校書得之依託
大傳
文選離騷王逸注禹大傳曰洧槃之水出崦嵫之山
周王穆天子傳
公元281年
唐志穆天子傳六卷(晉書云五篇)隋志六卷汲冢書郭璞注(起居注類)晉時汲冢書穆天子傳體製與今起居正同蓋周時内史所記王命之副也春秋正義王遊五卷文選陶潛山海經詩汎覽周王傳中書目六卷晉太康二年汲郡民發古冢得之其書言穆王遊行之事侍中荀朂校正郭璞為之注序曰謹以一尺書紙冩上請祕書繕寫藏之中經在三閣詔荀朂和嶠等以隷字寫之六卷八千五百一十四字(書正義漢書水經注引之)拾遺記穆王三十二年廵行天下書史十人其所行之地
孔子六藝
史記封禪書孔子論述六藝傳略言封泰山梁父者七十餘王矣其俎豆之禮不章蓋難言大史公論六家儒家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
夏小正傳
春秋正義大戴禮小正傳曰繁遊胡
春秋瑞應
白虎通三正篇春秋瑞應傳曰敬受瑞應王改正朔服色
漢髙祖孝文
御製
保傅青史氏學禮
公元前288年
昭紀始元五年六月詔曰通保傅傳注文頴賈誼作在禮大戴大戴禮(第三卷)保傅第四十八殷周有道之長秦無道之暴其故可知太子舉以禮自為赤子時教固以行矣周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太保周公太傅太公太師三公之職也為置三少上大夫也曰少保傅少師孩提三公三少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逐去邪不使見惡於是比選天下端士孝悌閑博有道術者輔翼之使之與太子居處出入太子少長則入于小學(見賈誼學禮云云)太子冠成人免於保傅之嚴則有司過之有虧膳之宰有進善之旍有誹謗之木有敢諫之鼓瞽史詩工正諫大夫進諫士傳民語習與智長化與心成是殷周所以有道三代之禮云云食以禮徹以樂失度史書之工三公進而讀之宰夫減其膳是天子不得為非明堂之位曰道者天子道常立於前是周公也充者充天子之志常立於左是太公也弼者拂天子之過常立於右是召公也承者承天子之遺忘常立於後是史佚也(注道或謂之疑充或謂之輔)故成王中立聽朝四聖維之是以慮無失計無過事及秦不然云云存亡之反治亂之機其要在是矣天下之命係於天子天子之善在於諭教與選左右云云此時務也(新書保傅篇)天子不論先聖王徳云太師之任云云太史之任也(新書傅職篇)春秋之元詩之闗雎禮之冠昏易之乾坤慎始敬終云爾素成繁成謹為娶妻嫁女必擇孝悌世世有行如是則子慈孝無不三族輔之故曰素成胎教道書玉版藏之金匱置之宗廟以為後世青史氏之記曰(注青史子)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史持銅而御户左太宰持升(一作斗)而御戸右(新書太卜龜蓍而御堂下諸官皆以其職御於門内)比及三月王后所求聲音非禮樂則太師緼瑟而稱不習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太宰倚升(新書斗)而言曰不敢以待王太子太子而泣太師吹銅曰聲中某律太宰滋味上某(新書太卜曰命云某)然後卜名無取天下無取墬中無取名山通谷無拂鄉俗是故君子名難知而易避也成王仁者養之孝者繦之四聖傍之有知而選太公為師周公為傅左右不可不諫也故曰繁成(注賈子胎教與此同)古者八歳而出就外舍小藝焉履小節焉(小學庠門一作虎闈保之學也)束髪而就大學大藝履大節焉(大學王宫之東此太子之禮)居則習禮文行鳴珮玉升車則聞和鸞之聲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在衡為鸞在軾為和馬動鸞鳴鸞鳴和應聲曰和和則敬此御之節也上車和鸞節下車以佩玉為度上有雙衡下有雙璜衡牙蚍珠以納其間琚瑀以雜之行以采茨趨以肆夏步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古之為路車也蓋員以象天二十八橑以象列星軫方象地三十輻以象月故仰則觀天文俯則察地理前視則睹鸞和之聲側聽則觀四時之運此巾車教之道也(自青史氏以下太子之事也)新書容經(篇)國不務大務得民心佐不務多務得賢臣(引鮑叔史鰌事)得賢安存賢者危亡明鏡所以察形往古所以知今凡二章三千五百五十四字(保傅言其常傅職戒其變胎教原其本而所以養於外者不敢忽此佩以明有度車以明有則而容經又次之)白虎諫諍引禮傅大夫進諫士傳民語失度史書之工
後漢祭祀志注蔡邕引保傅五學之文詩正義大戴保傅鸞和之說栁宗元四門壁記保傅
曰帝入東學貴仁南學貴徳西學貴義
學以尊爵賈生述之以明太子之教禮記文王
世子世子之記曰云云世子禮亡此存其
離騷
淮南王安傳入朝獻所作内篇出上愛秘之使為離騷傳旦受日食時上(師古曰傳謂解說之若毛詩傳)又獻頌徳及長安都國頌(隋志淮南王章句其書今亡)朱買臣傳召見說春秋楚辭帝甚說之王褒宣帝修武故事講論六藝羣書能為楚辭九江被公召見誦讀淮南王八十二篇羣臣賦四十四篇班固孝武淮南王安叙離騷傳以為國風好色不淫云云斯論似過其實
 王逸武帝使淮南王安章句(其書今亡)晁氏楚辭
宋玉九辯以下皆謂之傳(詳見楚辭類)
六經異傳
公元291年
史記自序厥協六經異傳索隱云如子夏易傳毛公詩傳韓嬰詩外伏生尚書大傳之流也(正義云左丘明春秋外傳國語)樊儵傳永平元年䜟記五經異說
漢天下忠臣傳
陰陽家于長天下忠臣九篇(平陰近世)注劉向别録云傳天下忠臣唐志武誼自古忠臣二十卷(咸通中作)
南史梁元帝忠臣三十卷舊唐志雜傳孝友十家忠節三家
列女傳
劉向所序列女傳頌圖劉向睹俗奢淫趙衛之屬起微踰禮以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采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法則孽嬖亂亡者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隋志列女傳十五卷(唐志同)劉句撰曹大家注又七卷趙母注(唐志云趙母七卷)又八卷高氏撰頌一卷劉歆一卷曹植一卷繆襲(以頌為劉歆作與列傳不合志有頌圖非也)曽鞏目録隋書崇文總目皆稱十五篇曹大家注以頌義考之蓋大家所注離為十四與頌義凡十五篇益陳嬰母東漢以來梁鴻妻十六事非書本然也嘉祐中集賢校理蘇頌篇次復定其書為八篇家人之義歸於反身二南之業本於文王博極羣書而此傳稱芣苢舟大車之類與今序詩者異式微一篇又謂二人之作馬融傳注列女傳班昭女誡七篇(唐志一卷)引女憲晉王接傳撰列女後傳七十二人長子愆期父本意又集後傳南史庾仲容列女傳三卷隋志項原列女後傳十卷(唐志項宗)皇甫謐六卷綦母邃傳七卷杜預要録三卷女記十卷(唐志云列女記)唐志女訓十七家二十四部三百八十三卷始於劉向終於鳯樓新誡二十卷姓名一家劉熙八卷孫夫人序讃一卷虞通之后妃四卷長孫皇后女則要錄十卷魏徵列女傳七卷武后列女傳一百卷(唐舊志雜傳列女十六家)王方慶女記至楊氏女誡不著五家八十三卷(尚官宋氏女論語十篇韋氏續曹大家女訓十二章)
 荀爽女誡程曉女典見藝文類聚曹植列女頌文
選注引之
列仙列士
隋志漢時阮倉作列仙劉向典校經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傳雜傳列女傳十五卷列士二巻(唐志同)列仙傳讃二卷(舊唐志二巻)又二巻孫綽(郭元祖讃)葛洪神仙十卷(唐志王方慶後傳十卷沈汾神仙三卷)史記正義七畧列仙二卷劉向撰唐志神仙類卷同(崇文目同凡七十二人)書目列仙三卷劉向凡六十三人杜光庭仙傳拾遺四十卷凡四百二十九事沈汾仙傳三卷飛昇十六人隱化二十人樂史總仙袐錄一百三十卷天皇以來類聚登仙名氏紀事實為五十四門上之(嘗為上清文苑)王松年仙苑編珠一卷自唐以來一百二十八人見素子洞仙十卷凡二百九十二人南史梁顔協撰晉仙傳五篇江禄列仙十卷後漢水經注文選注引列士傳(又引列仙傳讃)
漢武帝
唐志神仙三十五家漢武帝二卷郭憲漢武帝别國洞冥四卷(字子横)隋志漢武内傳三卷(莊子釋文引之)書
漢武帝内傳二卷西王母事後淮南王公孫卿稷丘八事終南玄都道士岩所洞㝠四卷後漢光祿大夫郭憲武帝怪事
中興名臣列士傳建武以來名臣傳皇
徳傳
列傳班固世祖本紀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等列傳載二十八篇臨邑侯復好學永平中班固賈逵共述漢史復子騊駼從兄平望侯毅並有才學永寧鄧太后騊駼東觀謁者僕射劉珍中興以下名臣列士傳(東觀一百二十六卷光武注記靈帝題云長水校)
 尉劉珍撰(唐志騊駼二卷二卷)劉珍(字秋孫)南陽少好永寧
公元前206年
元年騊駼作建武以來名臣侯瑾按漢記撰中興以後行事皇徳三十篇文苑(唐志二卷)唐志正史皇徳三十卷(隋志同起光武冲帝後漢五行志注引皇徳傳)
宋太祖時沮渠茂䖍獻漢皇徳二十五卷
髙勲耿賈鴻烈經術桓榮丁鴻范升賈逵純吏
任延杜詩文章班彪父子刑法郭躬將帥班超諫諍鍾離意申屠剛寛厚侯霸
陳留耆舊傳
見地理唐許南容京兆耆舊光武創其篇陳留
神仙阮蒼述其事梁鴻作逸人之記劉向修孝子之
孔子弟子先儒
公元437年
隋志十卷唐志孔子弟子五卷姚澹四科傳讃四卷(宋元嘉十四年河西四科四卷)書目皇朝李畋孔子弟子賛傳六十卷十萬餘言(國史李畧)
海内先賢
隋志魏海内先賢四卷魏明帝時撰(唐志魏明帝五卷)
海内先賢行狀三卷舊唐志雜傳先賢耆舊
十九家
高士
皇甫謐傳字士安著述為務自號玄晏先生髙士逸士列女等傳並重於世高士傳序梁鴻逸民蘇順髙士或錄屈節雜而不紀又近秦漢不及逺古古今八代之士自堯至魏凡九十餘人執節夷齊去就兩龔不錄也隋志皇甫謐高士六卷逸士一卷(選注引之)張顯逸民七卷嵇康聖賢高士傳賛三卷(唐志傳八卷周續之傳賛三卷)孫綽至人髙士傳賛二卷周弘讓高士七卷唐志鍾離逸人七卷書目皇甫謐髙士十卷起堯世至魏咸熙中魏志注嵇康撰錄上古以來聖賢隱逸遁心遺名者集為傳賛混沌至于管寧凡百一十有九人(嵇康所賛缺一自擬)宋周續之傳以嵇康髙士得出處之美因為之注南齊書宗測皇甫謐髙士傳三卷後漢注引劉昭
童傳(唐志十卷)
正始名士竹林名士
袁宏彦伯竹林名士三卷(唐志袁宏名士三卷)
世說袁宏夏侯太初三人正始名士阮嗣宗七人竹林名士裴叔則八人中朝名士志正名士三卷袁敬仲撰江左名士一卷劉義慶竹林七賢三巻戴逵中興書目(崇文目同)正始名士三巻其中竹林名士三逸上卷荀粲下卷増阮脩文選五君詠竹林名士(顔延年五君詠以述竹林七賢山王)
江表
虞溥允源春秋經傳江表子勃過江上江元帝詔藏秘書(吳志注引之)唐志虞溥江表三卷雜史
晉益部耆舊傳
陳壽承祚古國五十篇益部耆舊十篇(文選注蜀志注引之)隋志十四卷(唐志同)續二卷(蜀志云漢陳術博學多聞著釋問七篇益部耆舊及志)漢議郎圏稱陳留耆舊二卷魏蘇林廣舊傳一卷英宗陳留先賢像賛一卷論衡楊終子山為郡上計吏三府掾史哀牢不能成歸郡作上孝明竒之召在蘭臺(後南蠻傳注哀牢)
名臣
百官志晉制著作佐郎到職撰名臣傳一人(魏志注引文士先賢行狀)
孝子
唐志蕭廣濟王韶之皆十五卷又讚三卷師覺授申秀(孝友)皆八卷宗躬二十卷虞盤一卷徐廣三卷梁武帝三十巻鄭緝之讚十巻
高隱
梁書阮孝緒高隱傳上自炎黄終于天監末斟酌分為三品言行超絶名氏弗傳為上篇始終不耗姓名可錄中篇挂冠人世栖心塵表為下篇(中篇一百三十七人後益劉歊劉訏二傳孝緒兄絜錄次篇末絶筆之意)隋志阮孝緒高隱十卷(唐志同)袁淑真隱二卷(集無名高士)
孝徳忠臣傳全徳志
南史梁元帝孝徳忠臣傳並三十卷(初學記天性讃及受託諫諍篇)元帝湘東王時常記錄忠臣義士文章美者筆有三品忠孝全者用金管書之徳行精粹用銀管書之文章贍逸者以班竹管書之隋雜傳類(同南史唐志同)又全徳志一卷懷舊二卷梁元帝撰顯忠錄二十卷丹陽尹傳十卷李襲譽忠孝傳讃二十卷(見後)
唐文館詞林文人
雜傳許敬宗一百卷文館詞林一千卷
古文紀年新傳
張昌宗三十卷文藝昌宗文名古文紀年新傳数十篇(舊史文苑張昌宗脩文學士古今紀年新傳三十卷)
唐續文士
齊張文士五十卷(文選注引之)裴朏文士十卷(開元中懐州司馬)書目文士五卷六國以来文人
起楚芉原終魏阮瑀崇文十卷宋謝靈運
疑其不全今又缺其半舊文林五十卷
張隠
養徳
太子重俊右庶子貞眘孝經義養徳等傳志卷亡
孝德後傳
郎餘令孝敬東宫餘令梁元帝有孝徳傳更撰後傳數十篇(三十卷)太子嗟重郎餘令孝子後傳三十卷又有趙珫孝行二十卷(李栖筠常州孝友傳示諸生見圖類)
舊史餘令梁元帝孝徳傳撰孝子後傳三十巻以獻晉陶潜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孝傳賛(始於虞舜終於殷陶)
宰輔凌烟功臣
順宗實録張薦史館二十年著宰輔傳畧五服圖記
 志雜史蔣乂宰輔七十卷凌烟功臣秦府十
學士史臣等傳四十卷雜傳李邕狄仁傑三卷郭湜高氏外傳一巻李翰張廵姚誾二卷(一本張中丞一卷)陳翃郭公家傳八卷(子儀)殷亮顔氏家傳一卷(杲卿)馬宇段公别傳二卷(秀實)李繁相國鄴侯家傳十巻隋志王氏江左世家三十卷王褒
五常
公元835年
㑹要大和九年五月宰臣集賢大學士李宗閔准宣與校理修撰等撰五常二十卷目錄一卷上之(賜宗閔九人錦綵銀器)
異域歸忠傳
公元842年
李徳裕奉敇撰二卷(序云㑹昌二年四月甲申内附)㑹要㑹昌二年七月上(卷同志)回紇武宗時回紇國烏介立為可汗王子嗢没斯三部大酋二千騎詣振武武宗宰相李徳裕采秦漢以來唐興殊俗忠效卓異凡三十人異域歸忠傳寵賜之(徳裕集有宣示嗢没斯冠帯訖圖狀)中興書目名節著者凡三十人始秦由余尚可孤崇文傳記二卷
黠戞斯朝貢圖傳
吕述一卷(㑹昌中秘書少監商州刺史)李德裕集有黠戞斯朝貢傳序乃詔韋宗卿吕述賓館以展私親合同異覼縷闕遺
髙識
雜傳傅奕十卷(集魏晉以來與佛異者)傅奕云高識篇法琳辯正八卷破邪二卷太史令傅奕請廢佛法琳
諍之
閩川名士
黄璞一卷(字紹山大順中進士第)書目三卷(崇文一卷)唐崇文館校書郎黄璞所著也著録凡五十有三起神龍大順歴嵗二百上春官第者才四十有三晁氏志三卷楚國先賢傳為之唐志地理林諝閩中記十
巻(長樂人)韓文公曰閩人舉進士歐陽詹始史因
之今攷是書其前乃有薛令之林藻登科記驗之
信然
列女傳
舊史雜傳列女傳一百卷天后古今内範一百卷内範要畧十卷
春秋列國名臣春秋列國諸臣傳
志孫敏九卷書目春秋列國諸臣傳五十一卷(十餘萬言)皇朝王當撰類左氏載列國諸臣事司馬遷為之傳凡一百三十四人系以賛(又釋春秋十二卷)
本朝名臣
張唐英五卷唐英初改著佐援宋齊間故事凡領著作者皆撰名臣傳一本以試史才纂錄天聖至嘉祐名臣世家譜牒次第撰為五十列傳書目兩朝名臣三十卷(真宗仁宗實錄中后妃諸臣等列不知作者)咸平諸臣傳一卷(起雷有終路振凡三十九人不知作者)熙寧諸臣傳四卷(起胡宿陸詵)
亷吏
書目十卷黎州費樞撰載自古以來亷吏起魯季孫行父唐盧鈞沈立賢牧傳唐志有良吏
十卷鍾岏
百將傳
書目十卷皇朝張預撰取古名將編類之起周太公五代劉詞凡百人每傳各以孫子兵法斷其行事
元祐建中列傳譜述
公元1187年
元祐黨籍建中上書邪等名在兩籍三百九人和州布衣龔端頤(原之曽孫)訪求闕遺成列傳譜述一百卷書於編者三百五人不可得而詳者四人而已淳熙十四年三月十八日修國史洪邁甄録從之授端頤上州文學
淳熙義傳
公元431年
八年冬十月國子監簿喻良能忠義起於戰國王蠋終於五代孫晟上下一千一百年所取者一百九十人凡二十五卷乞頒之武學授之將帥上曰忠臣義士不顧一身可以表厲風俗
開禧四將
公元426年
三年正月十四日章頴上(劉岳李魏)計七册詔付史館
公元993年
淳化四年樂史廣孝五十卷仙傳一百四十一卷又撰諸仙傳二十五卷神仙宫殿窟宅十卷國史孫冲遺士一卷
 録記也總也周禮奠其録注謂定其録籍
周公職録(見地理類)
禹貢釋文周公職録云黄帝受命風后受圖割地
九州
計然萬物録(史記義云方物録)
貨殖傳粤王句踐范蠡計然計然曰知鬭則修
時用則知物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見矣故旱
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修之十年國富范蠡
計然之䇿十用其五而得意孟康曰姓計名然越
臣也師古古今人表計然列在第四等一號計研
故賓戲云研桑心計無垠計然濮上人博學
無所不通尤善計算南游范蠡卑身亊之其
書則有萬物録著五方所出皆述之事見皇覽
中經簿又吳越春秋越絶書並作計倪實一人
耳唐志農家范子計然十五卷范蠡計然
 文選注引范子曰文子辛癸濮上人稱曰
計然馬總林云姓辛名文子(北史蕭大圜陶朱成術於辛文)王元長䇿文李善引范子計然五榖萬民之命國之
重寳風賦注引范子計然秦衡出於隴西天水
 班固傳注引范子計然太平御覽引范子計然
地有五土之宜各有上下初學記引日居晝而為明
越紐錄
王充論衡吳君高之越紐録周長生之洞歴劉子政楊子雲不能過也
漢兵
兵法
三輔决錄
趙岐京兆長陵人著孟子章句三輔决錄傳於時注决錄序三輔雍州地世世公卿二千石高貲者以陪諸陵五方雜㑹非一國之風非但繫於詩秦豳也其為士好高尚義貴於名行其俗失則趍勢進權惟利是視余生西土嘗以玄冬黄髪士姓玄名明字子真與余寤言言必有中善惡之間無所依違操筆者書之近從建武以來于斯今其人既亡行乃可玉石朱紫由此定矣晉摯虞傳注三輔决錄(後漢書蜀志魏志注引决錄注)隋志雜傳二百十七部一千二百八十六卷始於决錄七卷趙岐摯虞注(唐志雜傳記類十卷)晉虞預傳撰會稽典録二十篇(唐志二十四卷)
海内士品
志傳記類魏文帝三卷(舊志二卷)
百官儀服
隋志職官五卷
拾遺
王嘉傳字子年拾遺十卷記事詭怪唐志三卷拾遺記十卷蕭綺錄(嘉所凡十九巻二百二十篇綺合十卷)集
公元747年
注記天寳六載十二月敇索孝經鈎命决王子年拾遺子道論等四十餘部以進
晉錄
舊唐志編年五卷
後魏辨宗錄
舊唐志譜牒類辨宗錄二卷元暉業撰唐志傳記類元暉祕錄二百七十卷隋志雜家科録七十巻元暉史通元魏濟隂王暉業著科錄二百七十卷起自上古終於宋年依放通史
江左文章
南史丘靈鞠江左文章錄序大興元熙
唐諸王善惡
公元1107年
儒家魏徵自古諸侯王善惡二巻貞觀七年太宗錄自古帝王子弟成敗事名為諸王善惡錄以賜諸王太宗覽而稱善謂諸王曰此宜置于坐右用為立身之本貞觀政要載其序曰軒轅二十五子舜舉十六族爰歴周漢以逮陳隋功成名立資始封之君國喪身多因繼體之后
祥瑞
雜傳魏徵十卷書目經典史傳小說所言祥應事類
唐諌錄
奏疏
唐女則要錄
舊志儒家十卷文徳皇后
春宫要錄
儒家章懷太子春宫要錄十卷故事杜正倫春坊要録四卷
唐紫樞要錄
儒家武后十卷
封禪
儀注孟利貞封禪十卷裴守真神岳封禪儀注十卷
千秋金鑑
公元730年
儒家張九齡千秋金鑑五卷張九齡傳初千秋節王公並獻寳鑑九齡上事十章千秋金鑑録以伸諷諭舊史開元十八年八月丁亥上御花萼樓千秋節百官賀賜四品以上金鏡珠囊縑綵五品以下衣帛有差上賦八韻詩又製秋景張九齡中書令天長節百寮上壽多獻珍異九齡金鑑五卷前古興廢道上賞異崔日用玄宗誕日采詩大小二十篇獻之㑹要開元十七年八月五日(癸亥)丞相乾曜說等上表請以八月五日千秋節羣臣獻壽王公戚里金鏡綬帯士庶以結絲承露囊更相問遺村社壽酒宴樂名賽白帝田神制曰通鑑開元二十四年秋八月壬子張九齡千秋金鑑五卷上賜褒美玄宗御製賜鏡詩鑄得千秋鏡光生百錬金千秋節宴詩月銜花綬鏡露綴絲囊九齡金鑑録表伏見千秋節王公已下悉以金寳鏡進獻臣明鏡所以鑑形姸蚩則見之於外往事所以鑑心有善惡則省之於内故鏡銘云以鏡自照見形容以人自照見吉凶云云謹於生辰節上事鑑十章分為五卷宋朝孝宗時陳良祐會慶節唐太宗
事百二十條議其當否目曰會慶萬年金鑑録上
唐明皇政錄明皇雜錄
公元731年
雜史李康明皇政錄十卷鄭處誨明皇雜錄二卷儒家馮中庸政錄十卷開元十九年上書明皇雜錄二卷大中九年校書郎鄭處誨雜記玄宗承平之事雖微必錄已見於太史不言
唐天寳軍防
鄭䖍長於地理山川險易方隅物産兵戍衆寡無不詳嘗為天寳軍防言典事該諸儒服其善著書志卷亡崇文地理一卷
唐帝王紀録
雜史褚無量帝王紀錄三卷盧元福帝王編年五十一卷
公元784年
唐興元聖功錄紀功述功臣錄(見上)奉天
雜史袁皓興元聖功三卷李晟傳徳宗狩倉部員外郎袁皓李晟功烈興元聖功徧賜諸將戒厲李紓徳宗時兵部侍郎奉詔興元紀功述志崔光庭奉天二卷(叉趙元一四卷)張讀建中西狩十卷
唐貞元郊祀
禮樂太常禮院修撰王涇考次歴代郊廟沿革之制及工歌祝號而圖其壇屋陟降之序為郊祀十卷
公元793年
儀注王涇大唐郊祀十卷貞元九年上時太常禮院修撰
宰輔鳯池衣冠盛事
雜史蔣乂大唐宰輔七十卷張薦宰輔
略卷亡職官馬宇鳯池五十卷雜傳記類蘇
公元818年
唐代衣冠盛事一卷會要元和十三年
公元786年
二月祕書少監史館修撰馬宇鳯池五十卷上之書目鳯池五卷(崇文目同)貞元二年馬宇
公元618年
髙祖武徳元年貞元二年紀録宰臣拜免及一
時事
遣使
雜傳陸贄一卷
唐禦戎新錄
見兵李渤元和初召為左拾遺東都朝廷有得失附章疏陳論又撰禦戎新錄二十卷獻之(舊史)
西南備邊
公元832年
兵書李德裕十三卷中興書目劒南西川節度使徳裕大畧成都藩翰西南備禦不可少弛於是兵將糧械之數城鎮種落之名嵗計經用之目並以大和六年為斷及諸郡故實外夷情狀煩碎畢書又新作城鎮縁邊賊路皆以朱書别之總成小圖標之首卷所存一卷餘皆缺(第四卷叙維州本末尤詳)㑹昌中上之詳見籌邊樓
華陽風俗
地理張周一卷子望西川節度使李徳裕從事(崇文目同)
唐元和
公元808年
書目三卷馬永易撰起元和三年大中十三年政迹總號元和蓋因所紀初年
皇室維城
譜牒一巻(崇文目同)
唐經史要錄
公元734年
經解舊史鄭澣侍講學士文宗命撰經史要錄二十卷書成上喜其精博因以十九書語類上親自發問應對無滯錫以金紫(志是光乂十九部書語十卷開元二十二年十一月上見類書)
科第
科舉
唐諭善錄
雜家庾敬休七卷
四夷朝貢
朝貢崇文地理十卷
皇王寳運
雜史類楊岑(卷亡憲宗時人)功臣三十卷韋昭度楊涉皇王寳運十卷(蜀韋莊箋自武帝少帝)崇文目同
唐開成承詔
雜史李石二卷(記大和中君臣問答之語)
年小
故事馬總八卷
栁氏家學要錄
小說二卷柳珵書目柳氏家學一卷凡三十四章晁氏志一卷采其祖彦昭祖芳父冕家集所記累朝典章因革時政得失著此錄又常侍言㫖一卷世父登所著六章
神州等第
公元86年
摭言神州解送開元天寳之際率以在上十人謂之等第必求名實相副以滋教化之源小宗伯倚而選之或至渾化不然十得其七八天府之盛神州之雄選才百數為名等列十人為首起自開元天寳之世大厯建中之年得之搏躍雲衢階梯蘭省今所傳者始于元和丙戌嵗次叙名氏目曰神州等第錄(王定保撰八十三門記唐朝進士應舉登科雜事)
唐餘錄
公元1039年
寳元二年十一月戊子朔刑部集賢院王皥六十卷詔奬之
建隆垂統
關耆孫
太平興國
公元813年
八年九月癸丑朔秘書監錢昱太平興國一卷求換臺省官學士院召試制詔三篇改袐書監判尚書都省
雍熙孝悌
公元808年
三年正月著作佐郎樂史獻唐孝悌十五卷(史本傳云二十卷)續五卷(續卓異三卷)兩朝樂史孝悌五卷咸平六年九月甲午直史館樂史獻所習廣孝新書孝悌上清文苑總仙記凡八百卷唐志有王方慶友悌十五卷
雍熙大政要錄
公元986年
雍熙三年九月戊辰户部郎中知陜州張去華大政要錄三十篇上覽嘉之璽書褒美賜帛五十段因留不遣(去華元元大指養民務穡為急真宗嘉賞寫為十八軸)天聖七年七月己卯泰州泰興簿胡訥上所著孝行錄二卷賢惠二卷民表三卷(國史志)
淳化皇猷
公元990年
淳化元年十月庚午金州觀察使和州錢儼獻皇一卷優詔答之咸平初又獻光聖
淳化正辭紹興正辭(又見羣祀)景祐崇祀
公元991年
淳化二年七月戊申袐書監李至以新撰正辭三卷上(崇文目同)先是祠祀祝詞著作局官屬臨事撰進多不合典禮向來所用文辭淺近罔依古式是乃撰成數百首上進永為定式一本凡百九十三首八十四首新製餘皆依舊詞取左氏祝史正辭之義也真宗景徳元年十二月癸卯知制誥李宗諤楊億陳彭年詳定祥符二年四月庚寅兩制禮官秘書省學士院祝版正辭重定紹興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丁亥禮官祕書省依景徳故
事取祭祀之式考訂潤色紹興正辭校書
公元1036年
葉謙亨請也景祐三年七月己卯詔以太子
少傅孫奭所撰大宋崇祀二十卷史館
太常國朝典禮唐王涇郊祀為此書未
奏而卒子殿中丞瑜表上之崇文二十卷儀注
咸平聖政録
公元995年
六年八月戊寅太僕少卿直袐閣錢惟演二卷詔付史館實錄咸平三年五月丙申錢惟演太僕少卿惟演咸平聖政錄二十事召試有是命
景徳戴斗懐柔
公元1004年
景徳初(元年)盟好之議翰林學士趙安仁多所參預撰答書又記太祖書問規式接伴裁定覲見儀制安仁又錄和好以來事宜及采古事可附于今豫備者作戴斗懷柔錄以獻(本傳同)志王晦叔戴斗奉使二卷
祥符法寳
公元991年
祥符二年正月庚辰學士楊億上景傳燈錄三十卷(本僧道原所獻詔等刋定)六年八月丁亥御製法寳錄序(兵部侍郎趙安仁纂集新經并所降制詔賜名大中祥符法寳凡二十三卷八年十月甲辰上之㑹要二十一卷)景祐元年四月十五日參政王隨傳燈錄十五卷二年十月辛未知樞密院王隨傳燈玉英摹印攽行三年十月辛酉李遵朂上所纂天聖廣燈三十卷傳法院四年四月乙巳譯經使吕夷簡上所定景祐法寳新錄二十一卷先是三年十二月夷簡潤文宋綬御製賜名是錄自祥符四年後至景祐三年元豐元年十月二日參政元絳參定傳法院新編法寳
 梁書簡文撰法寳聯璧三百卷唐志釋氏貞觀
内典十卷書目内典十卷麟德初西明寺僧智昇撰載歴代佛書傳譯篇目本末傳燈錄三十卷道原景徳中翰林學士楊億等刋定自天竺七佛達磨西來至法眼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人語録續燈録三十卷惟白撰分五門法苑珠林一百卷僧道世晁逈法藏碎金十卷
祥符殊祥天源
錢易東封泰山殊祥盛度上天源録五卷
王質舒州靈仙觀採古今練形攝生之術撰寳元總錄百卷
天禧雲南
公元1017年
中興書目二卷天禧元年䖍州商稅辛怡顯淳化五年西蜀順賊與南蠻結連詔募命官士庶通邊事者往黎嶲界招撫怡顯自薦請行至道元年訖事而歸是書備載始末路振祥符初使契丹乗軺
録以獻
本朝名臣
書目本朝名臣八卷不知作者編類隆至乾興三朝諸臣列傳叛臣蠻夷附焉以實錄國史校之間有不同本朝勲徳一卷不知作者編類太祖仁宗諸臣有勲徳者起范質孫沔凡五十六人名賢遺範十四卷王旦遺事四卷子素撰王曽言行錄三卷葉清臣韓琦别録三卷王巖叟張詠語録四卷李畋後人類為一集(又王曾言行録一卷凡六十七事王皥撰)
皇朝政録
公元1044年
十卷晏殊序曰皇帝(仁宗)閲三朝方册思為要略以便討論於是仰稽信諜博采宏綱掇英存實罔不森羅無逸圖屏典論刋石方兹鉅美(慶厯四年講祖宗聖政錄恐即此書當考)非可同年
宋朝㑹計
公元1007年
國史地理林特三十卷丁謂景徳六卷田況皇祐六卷蔡襄治平六卷丁謂權三司使上㑹計錄以景徳四年民賦户口之籍較咸平六年之數具上史館自今咸平籍為額嵗較其數以聞詔奬之林特傳奉詔撰㑹計田況鈎考財賦盡知其出入乃約景徳㑹計録以今財賦所入多於景徳而嵗之所出多於所入因著皇祐㑹計錄上之冀以悟上更立經制使百姓實而縣官有餘用也晁氏志丁謂景徳中三司户口稅賦之入及兵食吏祿之費㑹計天下嵗出贏虧之數李吉甫元和國計圖之類也
慶厯兵錄
公元1038年
五年樞密副使丁度捜次首末鈎考纎微掇其攻守戰者為禁兵民兵兵錄五篇宋祁為序曰宋興經武制衆凡軍有四一曰禁兵殿前馬步司隷焉卒之鋭而剽者充之或挽强或蹋張或戈船突騎投石擊刺故處則衛鎮出則更戍二曰廂兵諸州隷焉卒之力而悍者募之天下已定不甚持兵邊蠻夷者時時禁兵參屯故事服勞間亦戍更三曰役兵羣有司隷焉人之遊而惰者入之若牧置若漕輓營軍工技業壹事專故處而無更四曰民兵農之健而材者籍之視鄉縣大小而為之數有部曲無營壁闕者輙補嵗以閲焉此國家制軍之畧也今參預丁公進使樞省(五年四月庚戌樞副)為兵錄合羣曹所分擿諸條所隱彚而聨之部分班如也離而件之區處戢如也雖五符并邊曲折嵗列廢置月比耗登披文指要坐帷而判蓋簡稽之决要蒐乘總凡錄成乃上於官軍篇之首公各述其所近衛别錄示有尊也餘軍弗載略所緩也文約事明成一王法兵録凡五卷(傳云又慶厯贍邊録一卷編年總録八卷)書目慶厯軍錄一卷不知作者取三朝史兵志及國史天聖成書之後建立壁壘次序為此
皇祐登瀛祕錄
皇祐中宋并杜佑通典條目摘其要務編類首之以選舉禮樂制度兵農大略遺逸補之八卷樂黄目學海搜竒四十卷
皇祐朱邸恩華錄
宗戚
至和太平盤維錄(又見宗戚類)
武大將軍睦州團練使宗諤太平盤維纂歴代宗事蹟勒成上下二帙總六卷十二門
熙寧蕃夷朝貢圖(詳見内附類)
公元1029年
七年九月丁未史館修撰宋敏求上總二十一卷四年十月六日李評所請也
熙寧聖朝徽名
書目十卷熙寧中李徳芻類載太祖神宗六朝羣臣表上尊儀制詔册始末宋庠尊號一卷自漢至仁宗有序評贊
元豐華戎魯衛信録
公元1028年
六年九月二十四日丙寅吏部侍郎蘇頌二百二十九卷事目五卷總二百册(元豐四年八月奉詔編類北界國信文字詮次類例禀聖謨)初頌進對上曰朕欲集國朝以來至昨代州定地文案比類編次為書非卿不可成頌奉詔置局樞庭仍辟王汝翼李士京檢閲文字至是上之上嘉親筆賜名别錄一本密院(序云六年六月五日宸筆賜名敘事冠篇終於蕃夷雜錄)
 總序(二百卷卷有冗併則釐為上中下)叙事書詔誓書嵗幣信國
公元1098年
奉使驛程地圖名銜年表儀式賜予交馳録書例物市易條例泛使文移河東地界邊契丹世系國俗官屬關口道路軍馬州縣終於蕃夷雜錄經制方畧論議奏疏附焉紹聖五年續編兩朝魯衛信録置局密院
元豐土貢
中興書目二卷元豐中翰林學士李清臣等撰先是清臣詳定朝㑹儀注承詔稽案圖志推原物産凡輕多寡條列上之二卷
元祐稽古
公元1064年
司馬光二十卷三晉開國顯徳末歴年圖(治平元年三月十四月上七卷)宋興至治平四年百官大事記威烈丁丑而上伏羲書契以來總為稽古錄(始伏羲迄治平四年周共和庚申始為編年)元祐元年三月十四日上言人主不可不觀史善者可為法不善可以為戒載籍浩博宜提其綱目撮其精英欲以稽古錄送正字范祖禹校對繕寫俟讀寳訓取此進讀侍讀文解以資稽古之萬一從之(又為通厯八十卷)慶元初龔頤正上續稽古一卷熙寧元年紹熙五年未幾有毁板之㫖
宣和重脩博古圖錄(又見圖類)
三十卷尊罍彜舟瓶壺
 斝觚斗巵觶角杯敦簠簋豆鋪甗錠鬲鍑盉盦鐎斗瓿罌氷鑑氷斗匜匜盤洗盆鋗杅鐘磬錞鐸鉦鐃弩機鐓奩錢硯滴托轅承轅漢輿輅飾周雙螭表座表座
旂鈴刀筆杖頭蹲龍鳩車六朝鳩車
漢龍提梁鑑鐵鑑始於鼎終於
建炎三君行事要錄
公元1086年
元年六月癸亥李綱自古創業中興之主如漢高光唐太宗皆有英明之資寛誠之徳仁厚而有容果斷不惑故能戡定禍難身致太平因請以所編三君行事紀要録以進上可之
紹興七朝詔誥
公元1089年
四年五月二十七日丙子館閣官以累朝制誥類編七朝詔誥錄從祕書少監劉大中之請也(書不克成)
紹興宰輔錄(又見宰相類)
公元1067年
治平四年九月己丑實錄院檢討陳繹具上祖宗朝兩府拜罷之因後撰拜罷錄以進紹興九年三月六日丙戌宰輔拜罷詳略失中本末差舛史館重修史館言凡牴牾者宜悉改正從之書未成二十一年九月庚子袐書少監林機建言又命國史日厯所重修然亦不克成陶?集聖賢羣輔録自燧人四佐
八儒二墨凡二卷唐志有蔣乂宰輔録七十
紹興忠義
公元818年
十三年六月十四日史館編修靖康建炎忠義先是閏四月己酉吏部郎王揚英言乞摭事實暴人耳目靡間存没編為一書故也書不克成
乾道同符貞觀
公元808年
三年三月起居舍人洪邁給事中王曮上序云臣等三月七日宣召選徳殿講論古今帝王之道且曰唐三百年惟太宗為可尚齋心敬慕每事取法宜為朕采貞觀時事以今曰觀之摭其所近似求所未至臣等曰太宗之治固為可慕然要者無出行言神宗通鑑太宗所謂禹吾無間然者謹采貞觀事迹列為二十門事為之說件别以上實錄三年三月癸亥同進同符貞觀錄讀至聖孝篇馬周諫往九成宫事上曰是失思慮讀畢上曰朕有疏謬等當詳說容熟觀
淳熙四繫
三年權禮侍李燾四繫錄記女真契丹起滅自紹聖迄宣和靖康凡二十卷上曰朕可一日忘此虜哉
皇朝名臣言行錄
五朝趙普蘇洵凡五十五人三朝韓琦陳師道凡四十人朱熹
嘉定聖宋遵堯
公元1214年
八卷羅從彦撰采祖宗故實垂法後世纂錄辨釋嘉定七年南劒守臣劉允濟上之
南北攻守
五十八卷李壁
 玉海卷五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