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七 (自动笺注)
卷五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玉海卷五十七
            宋王應麟
 蓺文
圖繪名臣
 自古皇王褒崇勲徳既勒名於鐘鼎圖形丹青
明堂周公
家語觀周第十一孔子觀乎明堂四門墉有周公成王抱之負斧南面以朝諸侯之圖孔子曰此周之所以盛也有周盛時褒賞功徳或藏在盟府或紀于太常或銘于昆吾之鼎獨周公大勲勞於天下迺繪象於明堂之墉期億萬年無忘師保之徳使覩之者肅然動心竭忠盡瘁追配前人褒崇奨勸之道於是
為至
未央宫
公元前177年
文苑英華盧碩畫諌曰漢文帝三年(兩漢故事)於未央宫承明殿畫屈軼進善旌誹謗敢諫鼓獬豸
麒麟閣名臣
公元前51年
蘇武傳甘露三年單于入朝上思股肱之美廼圖畫其人於麒麟閣法其形貌著其官爵姓名霍光不名大司馬博陸侯姓霍氏次曰衛將軍富平侯張安世次曰車騎將軍龍頟侯韓增次曰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陽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陽城侯劉德次曰少府梁丘賀次曰太子太傅蕭望之次曰典屬國蘇武皆有功德知名當世是以表而揚之明著中興輔佐列於方叔召虎仲山甫凡十一人皆有傳自丞相黄覇廷尉于定國大司農朱邑京兆尹張敞右扶風尹翁歸儒者夏侯勝等皆以善終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於名臣之圖以此知其選矣注張晏武帝麒麟時作此閣圖畫其象於閣遂以為名師古曰漢宫閣疏名蕭何叙傳博陸堂堂受遺武皇權定社稷配忠阿衡(霍光)安世温良塞淵子孫遵業全祚保國(張安世)宣和自守温顔遜辭(韓増本傳)營平皤皤立功立論以不濟可上諭其信(趙充國)高平師師惟辟作威圖黜凶害天子是毗(魏相)博陽不伐含弘光大天誘其衷慶流苗裔(丙吉)延年寛和列于名臣(杜延年)其在于奕世宗正劬勞王室用侯陽成(劉徳)小心周密上信重之(梁丘賀本傳)長倩懙懙覿霍不舉(蕭望之)蘇武信節不詘王命(蘇武)
未央宫趙充國
趙充國充國功徳霍光等列未央宫成帝時西羌嘗有警上思將帥之臣追美充國廼召黄門郎揚雄充國圖畫而頌之
南宫雲臺功臣圖(當參考褒功人物類)
公元60年
後漢中興二十八將前世以為上應列宿未之詳也然咸能感㑹風雲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圖畫二十八將南宫雲臺其外王常李通竇融卓茂三十二人故依其本第係之篇末以志功臣次云大傅髙密侯鄧禹(授西討之畧)中太守全椒侯馬成(平江淮亭障)大司馬廣平侯吳漢(勇鷙有謀建大策)河南尹阜成侯王梁(應符而被袞)左將軍膠東侯賈復(方直多計)琅琊太守祝阿侯陳俊(定太山)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走延岑祝阿)驃騎大將軍參遽侯杜茂(破盧芳平東方)執金吾雍奴侯宼恂(居河内)積弩將軍昆陽侯傅俊(定江東)征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建南征之效)左曹合肥侯堅鐔(攻洛陽朱鮪)征西大將軍夏陽侯馮異(守洛陽關中)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權以濟事)建義大將軍鬲侯朱祐(降秦豐)質直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迎車駕)征虜將軍潁陽侯祭遵(平河北儒雅)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疏財而受賜從平萌憲)驃騎大將軍櫟陽侯景丹(殘五校)右將軍槐里侯萬修(從平河北)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梯城破敵)太常靈壽侯邳彤(一言興邦邯鄲)衛尉安成侯銚期(勝青犢)驃騎大將軍昌成侯劉植(談說受封)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克赤眉)横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心如金石)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宫公孫(質樸見親)大司空固始侯李通(忘身奉主)捕虜將軍揚虛侯馬武(力戰無前)大司空安豐侯竇融(奉圖)驃騎將軍慎侯劉隆(討李憲)太傅襃德侯卓茂(執節淳固)賛曰帝績思乂庸功是存有來羣后㨗我戎軒婉孌龍姿景同飜(謂光武也)馬援顯宗圖畫建武中名臣將於雲臺椒房故獨不及東平王蒼觀圖言於帝曰何故不畫伏波將軍像帝笑而不言通鑑永平三年二月功臣之次鄧吳賈耿延期武隆梁俊通融(通鑑所叙誤)陶淵明聖賢羣輔録云鄧禹吳漢賈復耿弇㓂恂馮異岑彭祭遵邳彤耿純王覇臧宫景丹杜茂朱祐劉隆馬成王梁銚期蓋延馬武劉植任光李忠萬修陳俊傅俊堅鐔河北二十八將光武所與定天下光武之起資為腹心延期光武之起資為禦侮二俊爪牙為良通融四七之餘續以繪之功臣之圖
西閣
楊惲上觀西閣上畫人指桀紂畫謂樂昌侯王武天子過此一二問其過可以得師畫人堯舜禹湯不稱而舉桀紂
列士
論衡宣帝之時畫圖列士不在於畫上者子孫恥之
漢明帝殿閣
見後
圖畫胡廣黄瓊鴻都文(東觀圖贊)畫象
公元177年
胡廣熹平六年靈帝感舊德乃圖畫太尉黄瓊省内議郎蔡邕為頌注謝承書頌云巖巖山配天作輔降神有周生申及甫允兹漢室誕育二后曰胡曰黄方軌齊武惟道之淵惟德之藪股肱元首代作心膂天生蒸人有則有類我胡我黄鍾純懿巍巍特進仍踐其位赫赫三事七佩其紱奕奕四牡沃若六轡衮職龍章其文有蔚參曜乾台窮寵極貴功加八荒羣生以遂超哉邈乎莫與為二陽球靈帝中尚方鴻都文學三十二人圖象立賛以勸學者臣聞圖象之設以昭勸戒令人君動覽得失高彪傳詔東觀象以勸學姜肱桓帝彭城使畫工形狀蔡邕靈帝光和元年鴻都門學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紀傳至徳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書圖象百城厲風俗(冀州朱穆之象太丘陳寔之畫)蔡質官典職曰尚書奏事於明光殿省中皆以胡粉塗壁紫青界之畫古烈重行書讃
漢禮殿圖文翁學堂
益州成都有周公禮殿舊記云漢獻帝時立高眹文翁石室在焉(眹再作石室文翁石室之東又東即殿)益州太守高眹修
公元194年
 殿記初平五年九月(始自文翁開建泮宫至于甲午文君參増造吏寺)益州刺史張收畫
盤古三皇五帝三代君臣仲尼七十弟子於壁間(史記索隱仲尼弟子傳引文翁圖所記)唐志雜傳記類益州文翁學堂一卷隋志蜀文翁學堂題記二卷益部耆舊益州刺史董榮圖畫譙周像於州學從事李通頌之
 李業傳益部紀載其高圖畫形象宋祁文翁
公元1057年
云公為禮殿以舍孔子七十二子之象殿右廡作石室舍公像其中後人又作高眹象進偶公室嘉祐二年益州肖公像於宇間繪相如等于東西壁本古學之復莫若今學之盛莫若蔣堂二公配祠焉十賛太守文翁司馬相如王褒嚴遵張寛李仲元何武揚雄太守高眹知益州蔣堂魯靈光殿賦曰圖畫天地品類羣生云云上紀開闢遂古之初鴻荒朴畧厥狀雎盱煥炳可觀黄帝唐虞下及三后云云惡以誡世善以示後先賢行狀曰陳紀與寔髙名並著而弟諶又配之每宰府辟召羔鴈成羣世號三君百城圖畫人紀(見著書)
賢王
唐志漢王元昌賢王韋無忝高祖諸王圖曹元廣高祖太宗諸子
温室畫象
魏都賦(見類)魏陳思王畫讃序曰畫者鳥書之流
也(吕氏春秋史皇作圖)
唐文學十八學士圖賛
公元621年
褚亮杜如晦十八人文學館學士武德四年上以秦王功前代不足以稱之特置天策上將軍位在王公上冬十月秦王天策上將軍司徒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増邑二萬户仍開天策府官屬秦王海内寖平乃向儒學開館宫城西(作文學館)收聘賢於是下教以王府屬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文學褚亮姚思亷主簿李玄道叅軍蔡允㳟薛元敬顔相時諮議典籖蘇朂天策府從事中郎于志寧軍諮祭酒蘇世長記室薛收倉曹李守素國子助教陸徳明孔頴達太學助教蓋文達宋州總管府户曹許敬宗並以本官文學館學士(卒召劉孝孫入館)分為三番逓宿閣下供給珍膳恩禮優厚每遇朝謁公事之暇輒至館中引諸學士討論文籍㩁畧前代無常禮之間或夜分乃寢又使庫直閻立本圖像文學禇亮為之賛題名爵里十八學士藏之書府以彰禮賢之重方是時天下向慕士大夫得預其選者謂之登瀛洲(實録勒成一卷號曰十八學士寫)
 真圖(會要具題爵里)藝文志閻立本畫秦府十八學士
公元644年
又曹元廣秦王府學士舊史列傳房玄齡貞觀十八年司徒長孫無忌圖形凌烟閣讚曰才兼藻翰入機當官勵節奉上忘身(一作危身)杜如晦文學館學士畫像丹青者十有八人如晦冠首文學禇亮為贊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懷忠履義(一作抱義)身立名虞世南圖形凌烟閣姚思亷文學館學士寫其形像列於十八學士圖令文學褚亮為讚志古精勤紀言實錄臨名殉義風勵孔頴達貞觀十八年圖形凌烟閣讚曰道光列第風傳闕里精義霞開掞辭颷起蘇世長學士圖畫為讚軍諮諧噱超然辯悟正色于庭匪躬之故
十八學士贊(各四句舊史贊十八文星連輝炳燿)
 房玄齡杜如晦姚思亷孔頴達蘇世長(見舊史本傳)
 虞世南篤行揚聲雕文絶世網羅百氏並包六藝
 李守素賢哉博識穆爾清風遊情文苑高步談叢
 劉孝孫劉君直道存交守信雅度難追清文逺振
 褚亮道高業峻神清逺學書林文兼翰苑
 蓋文達言超理窟辯折談風蒲輪逺聘稷下連蹤
 于志寧古稱益友允光斯職藴此文辭懷兹諒直
 許敬宗槐市騰聲蘭宫游道抑揚辭令縱横才藻
 顔相時六文科籀三冬史家學林人遊書市
 陸徳明儒術為貴玄風師儔學非逺離經在兹
 李玄道李侯鑒逺雅量淹通清言析理妙藻推工
 薛元敬薛生履操昭哉德音辭奔健筆思逸清襟
 蔡允恭猗與達學蔚有斯文氷霜比映同芬
 蘇朂業敏遊藝躬勤帯經書傳帛畫丹青
薛收傳後遍圖學士太宗歎曰恨不早圖其像後圖學士像歎其早死不得王覿有記褚亮有贊蔣乂有傳王覿十八學士圖記十八學士煬帝之臣曷闇於隋而明於唐是有其材而無其時如晦玄齡一尉非好去任挂網徙邊褚亮虞南不離下位或嫉才見謫或七品十年暨顯我國家則有才兼文武器重圭璋慷慨大節臨機能斷仁孝忠直預識存亡潔行檢身而有英略好學敏達詳明道者出入軍旅涉歴危難不憚兵威植立忠誼博聞正儉文翰兼絶者風韻閑雅善於吟詠精練詁訓長於講論立身行道之事盡在斯矣輒采本傳嘉績庶幾閲像者思其人披文者思其人後杜良唐文皇畫像記曰太宗定天下高祖已登九五矣太宗閭閻疾瘼干戈勤勞且盡知之於仁義之治興太平極治之功容或有未究焉耳作文學館四方英俊講貫紬繹薫陶耳目者莫帝王之事彼十八登瀛人必曰為如是事而治為如是事而亂以太宗明刻記于心肻衰亂一意於求治而已仁鑪義鞲道薪徳火日往月來聖神之模其為宗廟社稷生靈者炳焉與三代無以異矣故太宗功烈漢高以降莫之與敵十八人之力也名賢畫錄閻立本圖秦府十八學士凌烟閣二十四功臣輝映今古職貢鹵簿等圖與立
同製南齊竟陵王子良學士西邸並見
圖畫
唐貞觀功臣凌烟閣(髙宗附)
公元643年
太宗貞觀十七年二月戊申功臣凌烟閣(舊紀無忌等)
 勲臣二十四人(凌烟閣凝隂殿西北面寫功髙宰輔南面功高王太宗閻立本褚遂良題比二十四氣)秦瓊十七年司徒趙國公無忌河間王孝恭司空萊國公如晦司空太子太師鄭國公徵(傳徵亡帝思不已凌烟閣畫像作詩悼痛)司空梁國公玄齡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敬徳特進衛國公靖(㑹要李靖)特進宋國公瑀輔國大將軍褒國公志玄輔國大將軍䕫國公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國公通東道行臺右僕射鄖國公開山荆州都督譙國公紹荆州都督邳國公順徳(傳帝閱功臣圖見其像憐之復爵邑)洛州都督鄖國公吏部尚書陳國公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國公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知節禮部尚書永興郡世南户部尚書渝國公政㑹户部尚書莒國公兵部尚書英國公勣(太宗時李勣畫像高宗永徽四年復畫其形自序本傳無此事)并叔寳圖形凌烟閣高宗永徽六年遣使致祭名臣圖形凌烟閣凡七人徵士志玄弘基世南叔寳終始著名者也㑹要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詔曰甘露良佐麟閣著其美建武功臣雲臺紀其跡司徒長孫無忌河間王孝恭司空萊國公杜如晦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梁國公房玄齡鄂國公尉遲敬徳宋國公蕭瑀褒國公段志玄䕫國公劉弘基蔣國公屈突通右僕射鄖國公殷開山譙國公許紹邳國公長孫順徳鄖國公張亮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郯國公張公謹盧國公程知節永興郡虞世南渝國公劉政㑹莒國公唐儉英國公李勣胡國公秦叔寳二十四人可並圖形凌烟閣(譙公當柴紹會要作許柴紹霍國公譙國卒贈荆州都督諡曰襄)案秦瓊傳止叙二十三人而遺高士亷唐吕温作賛(一作頌見文粹)有高申公士亷按序云象二十四氣之佐天即二十四人明矣然只賛二十二人不賛張亮侯君集以其負國䟦扈自陷大逆故没其名用彰天刑異姓為後又以河間王孝恭為首㑹要二十二人衛國公李靖髙申公士亷却言叔寳二十四人藝文志太宗凌烟功臣一卷令狐徳棻凌烟閣功臣故事四卷雜史蔣乂凌烟功臣秦府十八學士史臣等傳四十卷藝術凌烟閣功臣二十四人閻立本畫(秦府十八學士凌烟功臣圖並閻立本之跡也又有曹元廣凌烟圖)舊史永徽五年髙宗長孫無忌形象為畫賛以賜之通志唐朝功臣配享
嗣真武后竒其風度召閻元静圖之楊志誠為贊
仲容
唐廣徳凌烟閣功臣
公元763年
代宗廣德元年七月壬子功臣鐵劵藏名太廟圖形凌烟閣(實錄宣政殿下詔雍王曹楚王三十三人)栢良器圖形凌烟閣侯希逸寳(應初圖形凌烟閣)徳宗紀為天下兵馬元帥雍王寳應元年十月諸將敗史朝義克東十一月朝義死河北平以功兼尚書令功臣郭子儀李光弼等賜鐵劵圖形凌烟閣李光弼浙東袁晁台州建元寳勝建丑正月殘剽州縣光弼麾下破其衆於衢州廣徳元年東平詔増實封户二千與一子三品階鐵劵名藏太廟圖形凌烟閣郭子儀回紇吐蕃入㓂代宗跳幸陜程元振懼罪帝都洛陽帝可其計子儀表諫帝得奏泣謂左右子儀社稷臣朕西决矣乘輿子儀頓首請罪帝勞曰用卿晚至此乃賜鐡劵圖形凌烟閣鮑防代宗時太原人樂其治詔圖形别殿
唐貞元凌烟閣圖象(聖厯侍臣圖賛)
公元789年
舊紀貞元五年九月壬戌詔以褚遂良下至李晟二十七人圖形凌烟閣以繼國初功臣之像李晟貞元三年進拜太尉中書令明年詔為五廟他日馬燧延英帝嘉其勲下詔曰昔我烈祖乗乾
盪滌掃隋季荒茀體元御極作人父母則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左右經綸參賛締創昭文徳開武功不庭不乂用端命于上帝付畀四方王業既成太階既平乃圖厥容列于凌烟閣懋昭績效表式儀刑以弗忘朝夕永垂乎來君臣之義厚莫重焉嵗在己巳秋九月(㑹要貞元己巳嵗孟秋七月)我行西宫瞻望崇構見老遺像顒然肅然和敬在色想雲龍之協期感政業之艱難覩往思今取類非逺且功與時並才與世生苟藴其才遇其時尊主庇人何代蔑有中宗時有如桓彦範等著輔戴之績在玄宗時有如劉幽求等申弼翼之勲在肅宗時有如郭子儀掃除氛祲今顧保寧朕躬咸宣肆勤光復宗祏之前烈夫多謝闕而未錄孰旌厥賢况念功徳文所為也在予其曷敢怠有司宜叙先後各圖其像于舊臣之次命皇太子書其文以賜刻石于門會要貞元五年九月李晟馬燧延英上嘉其勲下詔云云於是史官考其功績第其前後禇遂良蘇定方郝處俊三十七人充之馬燧傳與李晟圖像凌烟閣張萬福江淮草木亦知威名徳宗召為右金吾大將軍圖形凌烟閣李惟簡傳號元從功臣圖形凌烟閣鐵劵蔣乂傳徳宗嘗登閣視右壁頽剥題文漫闕行纔數字命錄以問宰相無能知者遽召至答曰此聖厯中侍臣圖賛帝前口誦以補不失一字
唐大中元和將相凌烟閣續圖凌烟功臣
公元848年
宣宗大中二年七月己巳續圖功臣凌烟閣李絳大中初史官差第元和將相圖形凌烟閣在焉獨留忠義大中初詔求李峴王珪戴胄馬周褚遂良韓瑗郝處俊婁師徳王及善朱敬則魏知古陸象先張九齡裴寂劉文静張柬之袁恕己玄暉桓彦範劉幽求郭元振房琯袁履謙李嗣業張廵許逺盧奕南霽雲蕭華張鎬李勉張鎰蕭復柳渾賈躭馬燧李憕三十七人畫像續圖凌烟閣云(會要三十六人名而曰三十七人岑文本而無褚遂良袁恕己)會要大中二年七月十一日史館奏選堪上凌烟閣功臣所有真形并有子孫在中
外任官令寫進外三十七人敕㫖御史臺
諸縣尋訪子孫圖寫真形以進崔損凌烟閣
功臣賦見文苑英華文宗王起象於便殿
仲尼
唐開元十八學士圖賛(含象圖賛)
公元725年
藝文志商B韋無忝開元十八學士圖(開元人)張說天子尊尚經術開館學士太宗之政皆倡之常典集賢圖書之任間雖致仕一嵗修史於家始帝欲拜大學士辭曰學士本無大稱中宗榮寵大臣乃有之臣不敢以為固辭乃免後宴集賢院故事官重者先爵曰吾聞儒以道相高不以官閥先後太宗時修史十九人長孫無忌元舅每宴不肯先舉爵長安中與修珠英當時學士不以品秩為限於是引觴同飲時服有體(馬植傳奏開元中麗正殿賜酒大學士張說十八人不知先舉者學士徳行相先同舉酒)中書舍人陸堅學士或非其人而供擬太厚無益國家者議白罷之聞曰古帝王功成則有奢滿之失或興池觀聲色陛下崇儒向道躬自講論詳延豪雋麗正天子禮樂之司所費細而所益大矣㑹要開元十三年集仙殿集賢殿麗正書院集賢院詔院内五品以上學士六品以上直學士中書令張說學士知院事散騎常侍徐堅副禮部侍郎賀知章中書舍人陸堅並為學士國子博士康子元侍講學士考功員外郎趙崇監察御史咸廙左補闕韋述李子陸去泰吕向拾遺毋煚大學助教余欽四門博士趙玄黙校書郎孫季良直學士太學博士侯行果四門博士敬㑹真右補闕朝隱侍講學士初以張說大學士辭之列傳賀知章開元十三年集賢院學士玄宗自為賛賜之康子元玄宗嘗製賛賜子元命工圖其象詔冬曦分為陸堅玄宗待之甚厚圖形禁中親製賛趙崇曦開元集賢學士又有尹愔鄭欽說盧僎名稍著集賢注記殷季友商B韋無忝等分張說燕公以手雜不精同州僧法明獨貌諸學士法明寫貌工切形似圖成奏之上稱善令藏其本於書院(詳見集賢)
 書院(圖以年久致失康子元得一本取以進今唯有寫本存焉)翰林盛事開元中
張說十八人學士東都上陽宫含象圖象寫御賛述
孔子七十子開元二十二賢圖(贈孔子弟)
(子爵)
公元623年
禮樂武徳六年(六月戊戌)國子學孔子貞觀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壬申)左丘明子夏公羊高穀梁赤伏勝髙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衆賈逵杜子春馬融盧植鄭玄服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范寗二十二人配享開元八年(三月十八日)司業李元瓘奏先十哲以先顔子配則配象當坐今乃立侍弟子列象廟堂不豫享而范寗等皆從祀釋奠十哲享於上而圖七十子於壁曽參以孝受經夫子請享之如二十二賢乃詔十哲坐像悉豫祀曾參大孝徳冠同列特為之像坐亞之七十子及二十二賢於廟壁二十七年(八月十四日)詔謚文宣王以其嗣為文宣公先時周公南面而夫子坐西墉貞觀中周公而夫子位末改至是始改南向顔淵配贈諸弟子爵公侯子淵公子費侯伯牛鄆侯仲弓薛侯子有徐侯子路衛侯子我齊侯子貢黎侯子游吳侯子夏魏侯又贈曾參以䧏六十七人(㑹要開元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詔贈)成伯顓孫師陳伯澹臺滅明江伯宓子賤伯原原伯公冶長伯南宫适郯哀郳伯曾㸃宿伯顔杞伯商瞿伯高共伯漆雕開任伯司馬牛樊遲伯有若卞西赤邵伯巫馬期鄫伯梁鱣梁伯顔冉孺曹䘏伯䖍孫龍冉季東平秦子南少梁漆彫斂武城子驕琅邪漆彫徒父須句壤駟赤北徵商澤睢陽石作蜀郈邑任不齊任城夏首亢父良孺東牟后處營丘彭衙奚容下邳肩定新田伯顔臨沂鄡單銅鞮伯句井彊淇陽罕父黒上洛申黨召陵子之思伯子期雩婁伯縣鉅野左人郢臨淄燕汲漁陽鄭子徒滎陽秦非汧陽伯施乘氏伯顔朱虛步叔乘淳于伯顔之僕東武原亢籍萊蕪伯樂昌平伯亷絜伯顔陽伯叔仲㑹瑕丘狄黒臨濟邽巽平陸孔忠汶陽西輿如西祝阿伯於是二京祭牲太牢宫縣六佾
公元720年
 會要開元八年三月十八日元瓘云云七十子
公元656年
文翁之壁尚不缺如豈有國庠遂無圖繪請命有司圖形於壁兼為之賛上以顔子亞聖親為製贊書於石仍令朝士分為之賛題於壁(漢藝文志論語有孔子徒圖法二卷)蘇冕曰檢貞觀顯慶年敇並稱二十一賢又檢大極元年敇即稱二十二賢將前敇與學令比類服䖍下有賈逵未知何年月附入舊紀武徳二年六月戊寅國子學周公孔子四時致祭博求其後乾封元年正月甲午曲阜縣孔子開元二十七年八月甲申孔子文宣王顔回兗國公十哲皆侯夾坐(詳見學校釋奠類)韋弘機顯慶中檀州刺史脩學宫畫孔子
七十二子漢晉名儒自為賛勸生徒
武成名將
公元731年
禮樂開元十九年(四月丙申)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宣仍以古名將十人十哲配享上元元年(會要閏四月十九日)尊太公武成王歴代將為十哲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列於左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列於右以配後中祀不祭建中三年(閠正月二十五日)禮儀使顔真卿武成如月春秋釋奠(七月十一日)詔考定配享者列古今名將凡六十四人圖形范蠡孫臏亷頗王翦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賈復㓂恂馬援皇甫嵩張遼關侯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慕容恪檀道濟王僧辨慕容紹宗宇文憲韓擒虎史萬嵗尉遲敬德蘇定方張仁愿王晙王孝傑(以上三十二人列於左)管仲田單趙奢李牧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吳漢馮異耿弇段熲鄧艾張飛吕蒙陸抗杜預陶侃王猛長孫嵩王鎮惡吳明徹斛律光于謹韋孝寛楊素賀若弼河間王孝㳟裴行儉郭元振張齊丘郭子儀(以上列於右)貞元二年刑部尚書關播太公古稱大賢今乃置亞聖又有未安而仲尼十哲當時弟子今以時名將列之弟子非類也請但用古今名將配享亞聖十哲之名自是唯享武成王留侯而諸將不復祭矣藝文志盧鋌武成王十哲一卷百官武成王廟令一人六十四名將列國范蠡八人兩漢曹參十七人三國張遼
八人晉羊祜五人南北朝檀道濟等十二
隋韓擒虎四人唐尉遲敬徳十人
唐崇賢學士圖賛
顔魯公顔勤禮與兄師古相時同時崇賢弘文館學士太宗圖畫崇賢文學士師古為讚兄弟不宜相褒述乃命中書舍人蕭鈞勤禮徳彰素里行成蘭室鶴鑰馳譽龍樓委質當代榮之(當考)㑹要
公元785年
元年三月十六日太子請於崇賢館學士尼父徒人之法晉帝著樂賢之象
唐龍朔功臣
藝文志雜藝術類有韓幹畫龍功臣圖(今秘閣畫有閻立本貞觀名臣圖二)
唐麟徳殿漢名臣
公元796年
㑹要貞元十二年二月(己卯)寒食節麟徳殿内宴宰相位後施畫屏風圖漢名臣仍紀其嘉言美行題之
 班倢伃曰觀古圖畫賢聖之君皆有名臣
古今朝臣
舊史韋述聚書二萬卷皆自校定古今朝臣歴代知名人畫魏晉以來草隷真跡數百卷志曹元廣後周北齊梁陳隋武徳貞觀永徽朝臣圖(武后左尚方令)
六賢圖讃
雜傳李渤六賢圖讚一卷(崇文目同)見後
九老圖
白居易傳稱香山居士嘗與胡杲吉晈鄭據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謩盧貞燕集高年不仕人慕之繪為九老圖
歴代名畫記
書目十卷唐張彦逺撰首論畫源流興廢至叙畫人姓名史皇唐王黙凡三百三十餘人(唐志十卷)
唐帝王事迹
宋朝宗室守節上所集唐帝王事迹列聖圖别類君臣議論小錄
端拱注撰武成王
和峴端拱初以所著奉常五卷秘閣二十卷注撰武成王五卷奏御上嘉之授判太常寺禮院
明道重修七十二賢圖賛
公元1032年
明道元年八月戊午國子監重修七十二賢堂其左丘明而下二十一人並以本品衣冠圖之(先是真宗至道三年七月癸酉文宣王十哲七十二賢像咸加繪飾)元豐七年五月壬戌釋奠鄒國公孟軻配食文宣王設位兗國公之次荀況揚雄韓愈世次從祀於二十二賢之間並封伯(蘭陵成都昌黎)又詔學士院撰贊明道元年六月癸卯國子
說書李敏上所著孔子七十二弟子贊傳六十卷(國史李畧六十卷)
治平孝嚴殿圖文大臣
公元1064年
治平元年三月仁宗神御殿景靈宫西園八月成名曰孝嚴别殿曰寧真户部副使張燾請圖乾興以來文武大臣殿壁繪象自此十二月御篆孝嚴殿額二年四月丙午奉安仁宗御容
元豐景靈宫勲臣
公元1082年
元豐五年十一月乙酉景靈宫奉安聖容勲臣
紹興景靈宫配饗功臣
公元797年
十三年正月乙酉景靈宫十八年五月甲子(一作乙丑)命有司配饗功臣像于景靈宫廷之壁皇武殿(太祖)韓忠獻趙普(咸平二年二月丙申初以趙普配享太祖)周武惠王曹彬大定殿(太宗)司空同平章事文惠薛居正樞密使元懿石熈載鄭武惠王潘美熈文殿(真宗)右僕射平章事文靖李沆魏文正公王旦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忠武李繼隆美成殿(仁宗)沂文正公王曽文靖公吕夷簡簽書樞密院武穆曹瑋治隆殿(英宗)魏忠獻王韓琦宣靖公曾公亮大明殿(神宗)韓文忠公富弼重光殿(哲宗)温文正公司馬光承元殿(徽宗)文定韓忠彦凡十有六人(先是禮部下諸路訪十六人繪像)十九年八月甲戌詔以景靈宫繪像功臣之副藏于天章閣秘閣復故事也(先是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徳光上五功臣繪像圖)端慶殿(欽宗)皇徳殿(髙宗)吕頥浩
韓世忠張俊系隆殿(孝宗)陳康伯史浩明殿(光宗)
葛邲垂光殿(寧宗)汝愚合二十四人商盤庚云兹
大享先王爾祖其從與享之(古者天子功臣配食於廟大享烝嘗也)周司勲有功者銘書王之太常祭於大烝
公元509年
司勲詔之洛浩云記功宗以功作元祀漢祭功臣廟庭魏正始六年祫祭太祖佐命二十一人晉咸寧初荀顗十二人銘功太常配享清廟唐武徳至大功臣祀典三十八人舊儀宗廟功臣四十人食堂下惟御僕公祭廟門外塾用一壺酒四脛骨
公元1068年
熙寧元年命取狄青畫像入觀禁中遣使中牢祠于其家御製祭文
紹熙八圖
黄裳為嘉王府翊善八圖以獻曰太極三才正性天文地理王伯學術九流學術曰帝王紹運終以百官文武各述其大㫖誕日渾天儀輿地圖以獻皆以木為之因為歌詩進學如天之運行
不息及念祖宗郡國大半陷為賊區乃王心所
感憤
寳慶昭勲崇徳閣圖配享功臣
皇帝誕膺駿命憲章鴻烈嗣位之元顧二三大臣
曰惟前寧人昭則垂佑予曷敢不既而常禮
官舉嘉定表章勲臣之意以聞於是俞咨閱故
府凡以功宗元祀韓忠獻王普至郕文定公
邲合文武二十有三人頌臺傑閣肖象登繪
公元1226年
寳慶二年八月賜名昭勲崇徳之閣宸翰書扁紹
公元1225年
元年十一月癸巳翰林學士清之為紀端平
公元1226年
二年以汝自昔繼體守文之君欲大有為
天下必賴輔弼共濟康功是以元首股肱相須
一體志同道合乃克有成載之詩書不可已然
自非藻繪形容昭揚勲徳以著其感會之榮奉承
之蹟何以為君子之勸哉吳越春秋越王使良
鑄金范蠡之形置之坐側朝夕與之論
記志
 古之史官必廣其所非獨人君舉後世因其事類相繼作者衆名目轉廣又雜以虛誕怪妄之說推其本源蓋亦史官末事
握河
文選王元長曲水詩序帝王世紀曰堯與羣臣沈壁於河乃為握河記今尚書是也
禹受地記
三禮義宗明天地嵗祭義禹受地記崐崘東南五千里之地謂之神州
周記
韓非子周記無尊大臣以擬其主
孔子三朝
公元前134年
漢志論語十二家孔子三朝七篇師古曰今大戴禮有其一篇孔子魯哀公語也三朝見公故曰三朝史記黄帝漢髙帝臣瓉孔子三朝漢武元光元年注亦引之索隱劉向别録孔子魯哀公問政三朝退而為此凡七篇並入大戴禮蜀志秦宓曰昔孔子三見哀公言成七卷劉向七畧孔子三見哀公三朝七篇今在大戴禮之案中經部有孔子三朝八卷一卷目録餘者所謂七篇(穀梁疏引三朝記)文選
 東都賦注引三朝記(爾雅張揖引禮三朝記)
河間古辟雍
三雍類志儒家河間獻王對上三雍宫三篇
逸禮王度
輿服志注逸禮王度記曰天子六馬諸侯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一白虎通王度記曰子男三卿一卿命於天子天子冢宰一人爵祿如天子之大夫反之以玦玉者象君子之天子諸侯大夫士蒹禮
公元1227年
雜記王度百户為里里一尹周禮王度云天子以鬯諸侯以薰曲禮疏按大戴禮王度記云大夫俟放於郊三年得環乃還得玦乃去禮記疏案别録王度記云似齊宣王時淳于髠所說三禮義宗王度記云玉者象君子之文王世子記曰有師保有疑烝世子之記曰朝夕至于大寢門外
子之禮亡此存其記學記云記曰三王四代
其師
三正
公元1226年
曲禮正義白虎通稱三正天子一尺二寸諸侯一尺大夫八寸六寸白虎别名記曰司徒典民司空主地司馬順天禮别名記曰五人曰茂十人曰選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賢萬人曰傑萬傑曰聖禮三正記曰正朔三而改文質再而復質法天文法地禮親屬記曰男子先生稱兄禮運記曰六情所以扶成五性儀禮疏按三正大夫五尺故立筮士之三尺當坐筮三禮義宗三正記曰三王各以正月祭天南郊日用辛夏官注引王霸記疏云記王及霸事白虎通又引禮五帝文選引禮瑞命記古瑞命
蔡氏辨名記
月令正義蔡氏辨名記曰十人曰選倍選曰俊萬人曰傑尹文子毛詩傳皆云萬人為英春秋正義辨名記云倍人曰茂十人曰選倍選曰雋千人曰英倍英曰賢萬人曰桀倍桀曰聖唐志名家范謐辨名苑十卷雜家盧辯稱謂五卷徐陵數十卷
漢鄭志鄭記
經解初學記引鄭記王贊問曰云云後魏禮志引鄭志檢魯禮南齊禮志引鄭志正月上辛祀南郊又引趙商問續漢郡國志注引鄭志曰有小泰山
正義引鄭志張逸問鄭答云禮記正義引鄭志答趙商問焦喬答王權周禮疏引鄭志趙商問又案雜問志詩正義引鄭志答趙商云答張逸云鄭志張逸問又引雜問志云隋志鄭志十一卷魏侍中鄭小同撰鄭記六卷鄭玄弟子
魯禮禘祫
正義(鄭康成)
人物志唐廣人物志
劉劭黄初中尚書郎受詔集五經羣書以類相從皇覽後與荀悅定科令作新律十八篇著律畧論景初中受詔作都官考課七十二條說畧一篇又著樂論十四篇凡所撰述法論人物志之類百餘篇(文選注引人物志)唐志名家(隋志同)劉劭人物志三卷(魏散騎常侍崇文三巻)
劉昞人物志三卷(涼祭酒字延明)中興書目二卷人性品有上下材質邪正欲考諸行事而約之中庸十二篇九徵體别流才理才能利害接識英雄八觀七繆效難釋争廣人物志一卷唐進士杜周士撰(志三卷崇文三卷)採唐朝名臣賞㧞人物自武德止元凡五十五科以廣劉劭志云陸羽有南北人物志十卷唐忘又有趙武孟河西人物志十卷宋璲吳興人物志十卷(名家)江敞陳留人物志十五卷陽休之幽州古今人物志三十卷(傳記類)李德裕人物志以為索隱精微研幾玄妙品人不倫管仲商鞅為法家是不究成敗之術也以子産西門豹俱為器能不辨精麤之迹也其甚者曰辨不入道而應對資給是謂口辯樂毅曹丘生是也一人之身兼有英雄髙祖項羽是也志名
家梁有姚信士新書二卷魏盧毓九州人士論一
張儼黙記
諸葛亮傳注吳大鴻臚張儼黙記其述佐篇論司馬宣王書唐志雜家三卷
博物志
張華傳著博物志十篇唐志小說家十卷(隋志雜家十卷)
書目十卷采録雜說異聞有周日用盧氏注釋見于下(晁氏云載歴代四方竒物異事首卷有地理畧後有讃文)拾遺記張華博物志晉武賜以麟角筆管遼西所獻青鐵硯于闐所貢鐵側理紙萬番南越所貢北史常景刪正張華博物志
 隋志張公雜記一卷張華撰(唐志雜家)梁有五卷博物
相似不同雜記十一卷郭義恭廣志二卷後漢郡國志律志注引博物春秋正義博物志廣志魏志後漢書注引博物志班超傳注郭義恭廣志續咸傳著異物逺遊志皆十卷干寳撰集古今神祗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凡三十卷(唐志小說家)以示劉惔曰卿可謂鬼之董狐博采異聞遂混虚實因作序以陳其志隋志魏文帝列異傳三卷東陽元疑齊諧七卷呉均續齊諧記一卷莊子志怪書目搜神縂記十卷崇文目云不著撰人名氏或題干寳撰非也唐顧况有戴氏廣異記序(戴孚二十卷)
發蒙記(見小學)啟蒙
束晢傳所著三魏人士七代通記晉書紀志(亡失)其五經通論發蒙記補亡詩文數十篇行於世隋志一卷著作郎束晢顧愷之傳著啟蒙記(文選注引顧愷之啟蒙記)
西京雜記
隋志舊事葛洪二卷(唐志地理崇文傳記類)書目六卷晉葛洪撰初劉子駿漢書無首題目但以甲乙丙丁紀卷數洪父傳之欲撰漢書編錄未就好事者始甲終癸次第十袠十卷百卷以校班史殆是全取劉書而固所不取者不過二萬言抄為二卷以禆漢書之缺案後序復有漢武帝禁中起居注一卷漢武故事二卷五卷一袠雜記六卷不同後人誤析爾故事見前(起居注不存)顔師古曰其書淺俗出里巷多妄說以為吳均依記為之
拾遺記
藝術傳(見錄類)書目别史晉王撰著拾遺記十卷事多詭怪今行於世梁蕭綺序云本十九卷書後殘缺因删集為十卷
文章
總集文章
華陽國志(見地理)
隋志霸史(崇文目同)華陽國志十二卷(唐志三卷)常璩撰(記漢以来巴蜀人物)後漢書華陽黒水梁州孔安國
北拒華山之陽故常璩事謂之華陽國志
 光武紀注引之蜀志注引之(前地理牂柯郡注引華陽國志)武都郡注引仇池
崔慰祖海岱志起太公西晉人物四十卷(隋志二十卷齊崔蔚祖)隋志地理揚雄蜀王本記一卷譙周三巴一卷常寛蜀志一卷唐志雜史王隱删補蜀記七卷後漢注引孫盛蜀譜南中八郡李膺益州記蜀志注引王隱蜀記蜀本紀益部耆舊雜記益州耆舊傳
古今集記
文選王儉集序撰古今集記今書七志一家言
述異記
公元503年
書目任昉二卷梁天監二年撰(崇文二卷)家書三萬卷異聞又采於祕書撰此記唐志小說家祖冲之述異記十卷
皇徳
梁書周興嗣皇徳
長春殿義記
書簡文在東宫一百卷徐陵為序(南史長春義記)唐志一百卷經解
梁孔志
隋志梁有孔十卷梁太尉參軍劉被撰
唐一百二十五家雜傳記(周諸侯史記)
史錄雜傳記一百二十五家一百四十六部一千六百五十六卷姓名十四家始於趙岐三輔决錄次魏文帝海内士品魏明帝時海内先賢終於李襲譽忠孝傳讚許敬宗文館詞林文人傳自崔玄暐義傳武誼自古忠臣不著錄五十一家二千五百七十四卷附以女訓自劉向列女傳鳯樓新誡十七家二十四部三百八十三卷總一百四十七家一百五十一部隋志二百十七部一千二百八十六卷周官外史四方之志則諸侯史記兼而有之虢仲叔勲藏於盟府司寇盟書天府王者誅賞具錄其事善惡之迹畢集史職而又閭胥旅師黨正敬敏孝弟徳行入於鄉大夫大比獻其書登天府是以側陋之士言行必達皆有史傳漢阮倉作列仙劉向列仙列女列士不在正史光武始詔南陽撰作風俗郡國之書由是魏文帝作列異以序竒怪嵇康高士以叙聖賢今部而類之謂之雜傳舊唐志雜傳一百九十四部一千七十八卷
西征
公元1103年
韋弘機貞觀初左千牛胄曹參軍使西突厥石國叛道三年不得裂裾録所遇風俗物産為西征北還太宗外國事即上其書帝大悅雜傳記類卷亡地理類戴祚西征二卷(文選注引戴延之西征記)
唐景龍文館
公元708年
武平一十卷(崇文書目同)中宗景龍二年修文館置大學士學士直學士凡二十四員賦詩賡唱是書咸記錄七卷學士二十九人傳為三卷記云大學士四人象四學士八人八節直學士十二人十二時張說文景龍之際六合清謐内峻圖書府外修文之館搜英獵俊野無遺才白雲起而帝歌翠華飛而臣賦雅頌之盛與三代同風
兆人本業
公元686年
農家武后兆人本業三卷㑹要垂拱二年四月七日武后百寮新誡及兆人本業頒賜朝集使
唐初學記
類書初學記三十卷張說類集要事以教諸王(天部鱗介部)徐堅韋述余欽施敬本張烜李銳孫季良等分
公元727年
 㑹要開元十五年五月一日集賢學士徐堅等纂經
公元728年
史文章之要以類相從上制初學記至是上之欲令皇太子諸王檢事綴文中興書目神龍中徐堅諸書門類附見詩賦銘頌之文集注記開元十六年正月學士徐堅已下撰成初學記三十卷奏之賜絹有差十本分賜諸王(初尹鳯翔宣敇與燕公兒子欲學綴文御覽文博珠英之類部袠大卿學士撰集要事要文以類相從務要省便)
翼善
褚無量玄宗太子司業侍讀翼善記以進厚被禮答儒家類卷亡
東封記漢封禪儀記(見封禪)
韋述傳從封泰山東封記志一卷儀注初學記張華封禪儀
兩京新記
韋述兩京新記五卷宋敏求韋述例撰汴都事為東京三卷又以雍洛遺事長安河南志各二十卷
唐御史臺
公元1056年
職官韓琬十二卷韋述十卷李建御史臺故事三卷(杜易簡御史臺雜注五卷)集賢注記宋州司馬韓琬上續史記一百三十卷南征十卷御史臺十二卷書目韓琬十二卷唐初開元御史臺中制故事大夫中丞侍御史殿中監主簿錄事分門載姓名行事著論一篇御史正邪得失附卷以為世戒嘉祐御史臺五十卷馮潔已撰臺有記始於武后時姚庭筠其後韓琬韋述嗣有紀者嘉祐中王疇命潔已續之自之元嘉祐八年凡一百四年分載名行事(潔已拯之子敘傳兩篇父事附于後)宋聖寵御史臺崇寧中韓琬書用其規式所異者不為諸人立傳於儀制令式為詳
唐王政
裴遵慶傳初為郎時著王政記述古今治體識者有公輔器王政記卷亡鄴侯家傳德宗謂李泌曰朕欲知自古政理之要而史籍廣博卒難尋究讀何書而可對曰昔魏徵太宗羣書之言理道者五十卷謂之羣書理要集賢合有本又肅宗朝宰裴遵慶撰自上古以來至貞帝王成敗謂之王政凡六十卷比寫一本送臣欲令進獻先朝未果其書見在臣請進之以廣聖聰上曰此尤善盧稹五常皇極
輔佐
公元796年
職官賀蘭貞元輔佐十卷㑹要貞元十二年(志云十三年)十月昭義判官賀蘭貞元進用人權輔佐記各十卷舉選衡鏡三卷(志作衡鑒三卷)
文武兩朝獻替
雜史李徳裕獻替三卷㑹昌伐叛一卷
書目二卷載其在文宗武宗朝論始末
平戎
雜傳裴肅五卷(休之父)
九鼎
許康佐四卷
三足
盧景亮傳善屬文根於忠仁有經國志嘗謂人君足食足兵而又得士天下可為也乃興黄帝以來至唐剟治道之要著書上下篇號三足記又作答問輓運大畧西戎利害切指當世公卿伏其達古今云志雜家二卷
卓異
公元986年
小說家陳翺卓異一卷(憲穆時人)裴紫芝卓異一卷書目卓異一卷開成中李翔撰唐世君盛事封禪兩朝三代為相之類(二十七類)崇文總目云陳翺撰乾符中紫芝一卷載唐衣冠盛事樂史卓異二十卷聖賢神仙之事(崇文目廣唐卓異三卷)雍熙三年正月上唐雜家李文成博物志十三卷
止戈
兵書劉秩七卷崇文總集止戈五十卷(未詳)
科目記
科舉
四時
薛登四時二十卷
洽聞
小說家鄭遂一卷崇文目同(晁氏志云鄭常)書目二卷唐鄭遂類次古今書史異聞凡百五十六條
唐讀書記
舊志儒家書記三十三卷王劭
青宫要記
舊志儒家青宫要記十卷天后
國朝傳記
雜傳記類劉餗國朝傳記三卷國朝舊事四十卷書目傳記三卷凡一百九十事
唐中台
志傳記類李筌中台十卷書目十卷李筌輔弼邪正之尤者起商伊陟隋虞世基以皇王霸亂亡五者第之而鑒戒唐相以李林甫陳希烈皇道上元中自表天寳初迫以綴名云景德中曽致堯叙事簡略褒貶未當乃為廣中台八十卷黄帝六相而下至於唐末類事為二十四門(致堯為臣要紀十五篇)
辨疑
小說家陸長源辨疑三卷書目三卷世俗流傳之謬
通志
舊唐書歸崇敬傳授司業集賢學士與諸儒官同修通志崇敬禮儀志衆稱允當
典章文物法象
舊唐書李淳風所撰典章文物志等書行世論前代渾儀得失之差著書七卷為法象志奏之
禮志
志禮類丁公著禮志十卷
唐孝行志
雜傳記類趙珫孝行二十卷柳宗元孝門銘曰在帝有虞以孝烝烝仲尼述經以教于曾惟昔魯侯見命夷宫亦有考叔寤莊稱純
唐經畧
書目唐年經畧十卷張陟撰始征伐四夷終朝貢皆唐時事
淳化翰林
公元991年
淳化二年十月辛巳翰林承㫖蘇易簡續唐李肇翰林二卷詔藏史館賜詩二章又飛白玉堂四字以賜唐志職官李肇翰林一卷楊鉅學士院舊規二卷雜史韓偓金鑾密記五卷書目次續翰林一卷蘇耆撰摭易簡所不及載者一十九事附當時名人翰林雜記一卷學士李宗諤翰苑規制恩例著為定式(祥符中上之)天聖四年三月十五日錢惟演金坡遺事三卷太宗御札御詩及銘共九首真宗六首標于上篇終以雜記晁逈别書三事附焉周必大玉堂雜記三卷
淳化史氏懋官
公元1027年
五年四月戊申直史館錢熙至自宋州趙隣幾所撰補㑹昌已來日厯三十六卷文集三十四卷所著鮿子一卷六帝年畧一卷史氏懋官五卷他書又五十卷來上詔以錢十萬賜其家直史館馮起御試
牓碑淳化初中允和㠓撰七牓題名記以獻遂直集
賢院(并補注父凝所撰古今孝悌集成十卷以獻)宋庠掖垣叢志三
至道總仙記(見後列仙傳)
公元1024年
二年四月黄州樂史百三十七卷目錄四卷帝宣宰臣史館
景徳鹵簿
公元1005年
三卷景徳二年十二月乙巳朔南郊鹵簿使王欽若
大中祥符封禪奉祀記祀汾隂
公元1023年
祥符元年十二月壬辰龍圖閣待制陳彭年請自天書降至封禪編録藏之秘府李宗諤丁謂彭年纂錄等就起居院編錄三年十月書成凡五十卷皆先為記事次列儀注御製册祝樂章步虚詞御札詔敇德音表狀碑銘記賛分門載之庚申丁謂等上之帝為製序祀汾隂禮畢亦詔等撰記六年八月丁丑五十卷七年李維等又作迎奉聖像二十卷降聖五十卷奉祀五十卷天禧元年十一月辛亥等以獻
祥符先天紀(天源錄)
公元1030年
祥符八年十月十五日(壬辰)知制誥盛度聖祖黄帝天源五卷王曾晏殊編未備事二十八日乙巳樞密使王欽若纂集聖祖事迹十二卷以先天紀為名(中興書目二十六卷)御製九年三月戊午欽若續成先天三十二卷詔褒之天禧元年六月乙未輔臣先天紀人一本唐志神仙類楊上器注太上玄元皇帝聖紀十卷
天禧大禮
公元1017年
天禧元年正月辛丑朔玉皇寳册壬寅聖祖己酉太廟六室寳册辛亥合祭天地天安殿上尊號册寳寳册禮畢亦詔禮儀院撰記時王欽若李迪判院楊億知院又成天禧大禮四十卷二年正月戊午以獻(宰相欽若等上)天禧五嶽廣聞
公元1019年
三年二月丙辰宰臣王欽若上㑹靈志百卷詔名五嶽廣聞記賜序冠篇手詔之封翠檢玉英桂旗羽盖雲屋風扃
景祐鹵簿圖記
宋綬十卷
慶厯文武賢臣治蜀編年
公元618年
書目一卷慶厯初王玉纂章詧為序始唐武徳戊寅慶厯壬午凡四百二十五年治蜀賢臣以年編次
皇祐大饗明堂
公元1018年
二年九月親祠明堂制度損益多由上裁十月宰臣文彦博宋庠參政高若訥史館王洙編修大饗明堂三年二月五日丙戌彦博等上二十卷目録一卷彦博言編修三月戊子降詔季秋辛亥禮成廣記而備言之慮簡牘頗多仰煩聖覽因纂成皇大饗明堂紀要三卷以聞庚寅内出御製序從所請也令崇文院鏤板以賜近臣
治平十國
雜史
寧都水名山記
公元1030年
八年七月四日右諫議大夫沈立都水二百卷名山一百卷
元豐新修大樂
三年置局修製太樂知禮院楊傑以前討論大樂奏議承詔㫖編為三卷又以元祐樂議七篇卷末
建炎中興
龍圖直學耿延禧承詔建炎初繼綂事迹一卷
公元1127年
李綱建炎時政記三卷元年五月一日以後八月十八日
建炎進退
李綱建炎進退志總叙四卷
乾道籌邊國志
公元1025年
三年十二月八日參政蔣芾
淳熙聖徳
公元799年
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左司郎中王正已進皇帝聖徳孝感記詔付史館
嘉定聖徳
公元789年
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吏侍彭龜年之子欽纂龜年勸講所得聖語及事本末聖德記上之詔付史館
 玉海卷五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